衡量中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的障碍是什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障碍?
14:23:23 本文行家: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障碍&?
正确的诊断,成功了一半。
&&&&&& 怎样判断您是不是患有心理障碍?&&&
&&&&&& 自己是不是患了心理病,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判断: &&&&&& 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 &&&&&& 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 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 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 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 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 &&&&&&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的时间,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要在3至6个月以上。 & &&&&&& 怎样判断您所患心理障碍的轻重?&&&&&&&&&&对于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客观评价问题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可以使较轻的患者不必担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患者能引起警觉,得到及时的治疗。 & &&&&&& 判断心理障碍的轻重,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标准: &&&&&& 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病也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 &&&&&& 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障碍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的适应性明显退化,只能躲在“自恋”的小圈子里,他的生活只能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边缘障碍的患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处于半自恋、半公开的“边缘生活”状态;神经症患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第三条标准,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受损越早,障碍越重。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心理发育受损,精神障碍在重症的范畴,可以出现精神分裂;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属于重症心理障碍,可以出现边缘型心理障碍、癔症;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三至五岁受损,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障碍。 &&&&&& 把三条标准综合起来,就能对心理障碍的轻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 &&&&&& 患了心理障碍,您该怎么办? & &&&&&& 知道自己患了心理障碍之后,人们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 &&&&&& 觉得自己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其实,一个人是否患心理障碍,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性的。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 &&&&&& 得知自己患了心理障碍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 &&&&&& 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自己患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的心理障碍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至少也有两千万和你患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障碍的患者,所以,你并不是孤立的。心理障碍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只不过缓解和治疗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所以,患了心理障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您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患了心理障碍的“命运”。 & &&&&& &有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 &&&&&& 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 &&&&&& 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患病”现实; &&&&&& 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 &&&&&& 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 &&&&&& 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心理帮助? & &&&&&& 目前,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心理病院和精神病院。这些心理帮助资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心理障碍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问题特点,选择求诊部门。 & &&&&&&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比如自杀、家庭纠纷和一过性的心理烦恼,适合通过心理热线暂时得到缓解。 &&&&&& 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于到由社会教育工作者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 &&&&&& 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心理障碍,适合去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接受系统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或燥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专业治疗。 & &&&&&& 怎样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师? & &&&&&& 可以根据以下三点,选择心理治疗师。 &&&&&&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对患者的影响,是心理治疗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医生有了初步接触之后,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 &&&&&& 即使这个心理治疗师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也不见得适合所有患者。因为研究表明,并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患者,只有医生与患者的人格比较匹配的,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因而,那些在初次见面,容易使患者产生好感的医生,可能对这个特定的患者更有帮助。 & &&&&&& 第二点,就是医生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学位、所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的了解。 & &&&&&& 第三点,就是治疗技术。治疗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治疗师工作经历的长短、治疗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 &&&&&&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界或心理治疗的同行那里,了解治疗师的背景和能力作为选择心理治疗师的参考。 & &&&&&&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年龄在30岁以上、最好在中年以上,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治疗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心理、治疗师。 &&&&&& 最终是否适合,还是要靠患者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去实际感受。 &&&&&& 当您考虑了上述的一些参考条件后,可能会使您的选择效率更高。 & &&&&&&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 & &&&&&& 为了配合医生做心理治疗,患者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 首先,必须为心理治疗留下固定的时间。这对于成功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治疗和心理影响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奏效的基本因素,时间保证不了,治疗就无从谈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治疗时间总是改来改去的治疗是不会奏效的。这是一种对于治疗和改变的阻抗。&&&&&&&&通常心理治疗的频度在每周1至5小时,个别甚至可以达到10小时,总的疗程,根据疗法不同,时间长短不一,行为疗法可以是几个月,精神分析疗法需要几百小时,通常都需要几年,个别严重的,可能需要终生咨询。所以,决定治疗前,必须做好时间安排。 & &&&&&& 第二个必要准备,就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治疗费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大约在100—600元/小时,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要在400-3000元左右。而且,大部分治疗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所以心理治疗的总费用大约在一千至两万元左右。在进行治疗前,必须对此有充分准备,量力而行。 & &&&&&& 第三个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治疗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 &&&&&& 无论是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或者是森田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都必须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疗法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治疗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说,“小痛小悟、大痛大悟、无痛不悟”,没有痛苦的心理治疗,只能算做止痛针和麻醉剂,真正的治疗并没有进行。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治疗,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没有勇气承受治疗痛苦的患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治疗中获益的。 & &&&&&&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与医生进行治疗了。 &&&&&& 治疗中的配合包括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治疗中尽可能做到真实,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其实,通常医生对患者几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按时与医生接触,一切就都可以听其自然了。听其自然,是最佳的也是最难达到的理想治疗状态。 & &&&&&& 决定心理障碍预后的因素 & &&&&&& 心理病人在心理诊所中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病治起来难不难?” &&&&&& 通常心理医生很难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决定心理病预后的因素很多。 &&&&&& 最重要的因素是病人的治疗动力,治疗动力越足、决心和恒心越大,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 第二个因素是病人与心理病症状的和谐性,病人越适应症状、对症状的排斥性越小,治愈的难度就越大。因为这类病人的治疗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增大病人与症状之间的不和谐,然后,才能进入对心理病的真正治疗。&&&&&&&&第三个决定因素,是心理病的严重程度: &&&&&& 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极差,可以说基本不适于心理治疗,顶多可以进行一些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在适于心理治疗的患者中,边缘型心理障碍最难治疗,即使病人非常配合,疗程也要在三、五年以上。 &&&&&& 相对来讲,神经症的治疗要容易一些,但通常也要三百小时以上的心理治疗。 &&&&&& 第四个决定因素,是发病的病程和年龄: &&&&&& 初发者、年龄小者疗效好,发病在一年内、处于青春期是最佳治疗时机,病程在三年以上,年龄超过45岁的心理病患者,治疗难度明显增大。&&&&&&&&第五个决定因素,是患者是否具有“心理学头脑”,换句话说,是否有一定的领悟力,缺乏必要的领悟能力,心理治疗将难以进行,心理病也难以治愈。 &&&&&& 第六个决定因素,是患者的依赖性。依赖性越强、越难治愈。 &&&&&& 当您充分考虑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因素之后,您就可以回答“我的心理病能不能好?我的心理病治起来难不难?”这样的疑问了。 & &&&&&& 心理病为什么难治疗? & &&&&&& 不但心理病人哀叹“心理病难治”,就连一些心理医生,私下里也认为,心理病确实难治。 &&&&&& 那么,为什么心理病这么难治疗呢? &&&&&& 原来,这是由心理病的特殊性决定的。 &&&&&& 心理病的核心问题,是一些持久的、无法排遣的“内心”痛苦,病人能感觉到,但它是无形的东西,谁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把它拿出来、搬走、或用刀把它切除,即使用药物,也无法把它彻底消除。 &&&&&& 心理治疗技术有能力使病人的问题再现于心理治疗室中,但治疗仍很困难,因为据研究,心理病一方面妨碍病人的成人生活,另一方面,它也是心理冲突的一种妥协,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它对病人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消除了“心理病”也就等于消除了保护、使病人得面对更大的压力,自然会遇到来自患者的抵抗。 &&&&&& 心理病难治疗的第三个原因,是心理病的发生是在成年,而它的形成是从童年期就已经开始,早已为心理病的产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心理病状态早已成为病人习惯和人格的一部分。当心理治疗触及到它的时候,也就触及到了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人格,而人本能上拒绝改变形成多年的习惯和人格,所以,心理治疗总会遇到来自病人本身的顽强抵抗。这就是心理治疗与其他种治疗最突出的差别——病人一方面来寻求治疗,一方面又下意识地抵抗治疗。这就象一个病人一只手拉着医生请求施治,另一只手推拒医生拒绝治疗一样。病人的不自觉的抵抗,使心理治疗变得困难,而患者或医生对于抵抗的无知,将使治疗难上加难。 & &&&&&&& 心理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 &&&&&& 世界上没有只有治疗作用而没有副作用的疗法,心理治疗当然也不会例外。 &&&&&& 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一是使患者停滞不前; &&&&&& 二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 &&& 三是使患者增加了新的问题。 & &&&&&&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使患者停滞不前。 &&&&&& 比如,一个依赖型的患者,把依赖的模式转移到医生身上,而这个医生没有察觉,下意识地在满足和鼓励患者的依赖模式,这将导致患者的依赖模式难以解决,治疗当然就会停滞不前了。 &&&&&& 还有的患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被动、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控制,如果恰好遇到一个习惯于控制别人的治疗师,患者和治疗师会形成“控制-接受控制”的病态同盟,这样的关系表面上似乎非常舒适,但是,患者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患者的人格没有得到发育和成熟。 & &&&&&& 第二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 通常发生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由于这些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比较脆弱,如果治疗强度过重,会使患者的防御机制崩溃,使病情一过性地加重。还有个别患者,存在着隐蔽很深的自虐心理,将心理治疗视为自虐的工具,这样的人,心理治疗在表面上越成功,他的受虐心理越得到满足,病情也就越重、越顽固。 & &&&&&& 第三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是制造新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将是非常罕见的。 &&&&&& 它通常发生在一个非常变态的医生和一个心理上非常幼稚的患者之间,是以医患双方严重的施虐受虐心理做基础的。这种情况似乎只是在西方的心理片中可以领略得到。 & &&&&&& 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医生的不成熟。 &&&&&& 好在心理治疗是一种“自纠”过程,患者会本能地退出这样的治疗。而且,对心理医生督导制度的产生,也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所以,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比起来,还是属于安全度比较高的治疗,不必过分担心。 & &&&&&& 心理病治疗的常见误区 & &&&&&& 在诊治心理病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心理病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患者陷入了某些误区。 &&&&&&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病人一味地去寻求特效疗法,什么特效药哇、什么高级仪器呀、什么外国疗法呀,凡是媒体上宣传过的,都要匆匆忙忙试一试,而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而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恰恰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治疗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忽视了核心和根本,治疗当然不会取得成功。 &&&&&& 第二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颠倒了医生和病人间的主次关系。心理病的诊疗与一般疾病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患者是治疗的主体,医生是辅体。如果把心理病的治疗比做一次心灵手术的话,那么最合适、最理想的手术者并非心理医生,而是心理病患者本人,心理医生只是手术的助手和顾问,绝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只会拔苗助长。 &&&&&&& 第三种常见误区,是病人对于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据研究,任何心理病的产生,都有病态性格做基础,性格基础不动摇,心理病的症状也将难以根除。而性格是在五岁以前的铸型作用形成的,五岁以后,就基本定型,一旦定型,终生难以改变。我国的谚语里,也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可见,心理病的诊治原本就是艰难而漫长的。对此缺乏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治疗就容易失败。 & &&&&&& 关于“心理病治疗指南”,牵涉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透彻的,所以这篇文章,只能是蜻蜓点水地做一些简介。而且,有些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以上的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心理病患者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1]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应向东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体系核心要素:爱。
理念:人性为本,文化为体,科学为用,效果为证。
心理咨询小百科新浪教育_新浪网
& 热点关注:重庆 英语霸权下的尴尬
热点关注:重庆 英语霸权下的尴尬
12:34& 重庆晚报
  英语,是工具还是“毒瘤”?
  学前班学英语,升学考英语,求职、考研、评职称要英语,公交车服务员讲英语,一些名牌大学倡导中文课上用英语,就连厕所的标志也都换成了英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社会精英为了评职称和加薪,恶补英语,最后因英语成绩不合格被拒之门外;大学期间,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耗去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这些英语学习者中的绝大部分感到困惑“使用英语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当初我们为何还要白白浪费掉那么多的精力?”
  著名作家王蒙对此表示出深切担忧。9月3日,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王蒙大声疾呼:“全球华人应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其实,此前早已有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晓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等人,认为英语已成为一种“霸权”和“毒瘤”,到了非正视不可的时候。
  英语成为霸权,是一种说法。因为英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语爱好者的热情有增无减。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反思:学习一种文化,经世致用,无可厚非。但英语――一种本来是用作认知世界、加强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工具,为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言必称英语?是我们太爱热闹、追赶时髦抑或是制度设计上出了差错?
  用不着英语至上,妄自菲薄嘛!
  今天周刊编辑:
  这次是我阔别20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重庆。感叹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高楼大厦麟次栉比,移动电话相当普及,市民们的钱袋鼓了,衣着入时,精神状态很好。
  但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在重庆,林林总总的“英语培训班”、“英语提高班”让人应接不暇。我已是一位年近7旬的糟老头,我在街头散步,有人迎面给我发英语学习的传单,我觉得纳闷,“难道,英语对重庆人真的这么重要吗?”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看得多了。
  我打电话去预定星级酒店,结果对方电话录音先给我讲了一阵英语,再说汉语。我在重庆呆了40多年,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这点英语和汉语难不倒我。但我还是觉得心里别扭:人家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星级酒店电话录音只讲英语一种语言呀。之后,只要我乘坐比较上档次的交通车或旅游车,听到售票员的英语,我开始感到难过。这倒不是因为她们的形象不好或者说得不标准。我只是觉得,满车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对充斥在车厢里的外语神情木然,有的还在看报睡觉,有多少人理会这时髦的英语?有一次,我去问一个售票员,“在没有外宾的情况下,可否不说英语。美国的交通车上,也只说本国语言呀。”对方很有礼貌地摇头说,“先生,不行。这是上面的规定。”
  近年来,对于英语在中国大行其道,我早有耳闻。这次回重庆加深了印象。在重庆,我的一些朋友的子女中,不少是社会精英,这次回来,他们也给我说起,英语将他们折腾得精疲力竭,但真正派上用场的时候并不多,心里感到很累。
  下一周,我又要回美国去了。临走前,我有一个建议:作为中国人,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英语可以学习,但也用不着英语至上,妄自菲薄呀?
  美国威斯康辛州 钱加林
  现象与现状
  英语就代表你的能力,就这么简单。你敢不相信吗?
  无形的障碍 我们收获了什么
  “Hi,你好呀!This morning,我们对你的case进行了discuss,我们发现,这对我们没什么benefit。So,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与这件事相关的所有Project都将被cancel掉。”
  这就是目前中国IT人士时髦的、标准的说话方式――普通话夹杂英语单词。英语就代表你的能力,就这么简单。你敢不相信吗?
  学前班学英语,升学考英语,求职、考研、评职称要英语,公交车服务员讲英语,一些名牌大学倡导中文课上用英语,就连厕所的标志也都换成了英语。当人们都忙着学英语,甚至以英语水平衡量社会地位的时候。实际上,英语已成为一种无形的障碍。
  因为英语,2004年毕业于重庆某大学的河北女孩王芳,感觉到了什么叫痛。“我读的是中文系,但是大学四年,业余时间我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英语过级上。”从大二上期开始,前前后后,王芳参加了6次英语四级考试,一次也没有通过。到大学毕业时,王芳没有得到学位证,眼睁睁看着各种大好的就业机会从眼前溜走。“压力很大,不敢对父母讲,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王芳很难过。后来,她在市内某商场谋了一份文秘工作,“学的英语,一点也没用上。上班后,我一直想把英语学好,增长见识。但仅英语就评判个人能力,一想起心里就不是滋味。”
  而现年30岁,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93级的吕广观,因四级不过关,没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于9月2日将母校告上法庭。
  几天前,一位在市内某高校致力于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朋友向记者诉苦,“今年,我的新闻学专业成绩超过了人大博士生的录取线,但我的英语考得不好。导师拍着我的肩说,年轻人,没问题,多背点英语单词,多做练习,明年应该没问题。”
  而另一位博导刘勇,开始后悔当初让孩子出国的决定。“2000年,在女儿佳佳6岁半,刚读小学一册的时候,我与妻子就将她送到美国学舞蹈。这几年,她接受了专业的舞蹈训练,水平提高很快,我们感到很欣慰。”刘勇说,“但是,一年半后,我们就后悔了,女儿一开口就是非常流利的英语,汉语只会说‘妈妈’、‘爸爸’、‘谢谢’和‘对不起’了。我和妻子与她的交流已经有了障碍。我们真怕她数典忘祖。想把她接回来,但又担心半途而废,影响到女儿的前程。”刘勇左右为难。
  9月初,是重庆市各个学校开学的日子,在众多学校的门口、街道、大楼、公告栏甚至厕所,记者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英语培训广告,“剑桥少儿英语”、“高考英语辅导系列讲座”、“国家英语四六级快速辅导”、“清华在线――考研英语”、“雅思IELTS班培训”等等。
  一波接一波的英语学习热潮,来得实在凶猛。除了“学好英语,与国际接轨”,我们还收获了什么?
  有时候,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得不偿失的事情经常发生。英语学习就证明了这一点
  英语专业毕业生 谁愿意当假洋鬼子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全部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泡在英语过级中。有时候,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得不偿失的事情经常发生。
  刘娇,22岁,重庆人,毕业于重庆某大学英语专业,现就职于沿海一家外企。小刘在跟记者聊天时说,在外企工作的中方雇员刚进公司时要经过1至3个月的封闭式的培训,俗称“洗脑”,即:把新员工头脑中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式文化进行过滤、删除,然后灌输全球通用的商业规则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虽然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大多数是中国人,但很多人都喜欢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英语与人交流,所有职员都因工作需要,为自己取了一个英文名。“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英语专业,那个时候我们为了响应教授的号召,都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我的叫Cathy,不过纯粹是当做好玩。现在在外企工作,同事间都是互相叫英文名,但我有时候的第一反应还是‘他不是在叫我’。”
  在外企呆久了,同事之间的英语交流让刘娇苦恼不已,“我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强,如果面对的是公司的外籍老总,我可以很流利的跟他交谈,不存在什么语言障碍,但非要我跟同是中国人的同事或者客户之间用英语交流,那种感觉很怪。或许是我的母语情结比较重吧。”刘娇笑了笑,“为什么不能说普通话?更为尴尬的是有一次我得知公司来了位新同事也是重庆人,立马产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于是我兴冲冲的找到他想跟他摆两句家乡话,他竟然用了一句非常正式的‘nice to meet you’,顿时让我大感尴尬,没聊几句我就灰溜溜地找个借口跑了。”
  张敏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现就职于市内一技监部门。张敏说,在日常的工作中,用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机关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性质决定了跟英语很少能扯得上边,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很多都荒废了。换句话说,四年大学白读了。”记者闻后,心头微微一颤。
  相比之下,在市内某摩托车集团从事进出口交易的林小军认为,目前在外贸工作中,英语有难以替代的适用价值。“我取得了专业八级资格,除了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的方式在网络上与老外交流,平常同事间、上下级间的交往全用汉语。大学四年,天天都抱着辞典‘啃’,有背不完的单词和语法。上了班,才发觉学的东西太少。自己又不得不抓紧自学。”林小军说,“学英语可以,但别把它神化了。英语让我得到了方便和实惠,但我的损失也不小。普通话不过关、常写错别字、读不懂诗词,我的汉语水平几乎停留在中学时代。
  一位搞外语培训学校的校长说:“现在我根本不用作广告,只需要在街头摆个摊,把学校的招牌一打,用不了一天,招上个几百人跟玩似的。”
  英语大市场 肥水流向谁家腰包
  英语行情看涨,带来的是巨大的商业利润。
  本市一位搞外语培训学校的校长说:“现在我根本不用作广告,只需要在街头摆个摊,把学校的招牌一打,就说我们是外语培训学校,用不了一天,招上个几百人跟玩似的。”
  有经济学家指出,我国95%以上的行业和产品已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惟独教育远远未满足需求,仍是卖方市场。英语教育尤为如此。
  在国内按理说人们学习英语的首选应该是学校教育。然而,学校毕竟不能只是承担英语教学的职能,再加上英语学校教育本身效率低下,难以达到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较高期望,这就给商家进入英语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各色良莠不齐的英语培训班、英语提高班、英语强化班、英语出国预备班等等等等,雨后春笋般充斥在英语学习市场。他们的收益远远超出学校英语教育的收益,可以说他们是全民英语的直接推动力。
  炒作是必不可少的,强大的社会需求加上市场化运作使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能赚钱。据相关统计显示,英语教育市场的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在英语教育市场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托福、GRE、GMAT、雅思等国外机构主办的考试,费用更不用说。就拿托福来说,光是考试费就是800元,如果有10万人报考,其收入也达到8000万元。另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是,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3000家,平均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20元至30元。与此同时,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元/册算,每年可达100亿。
  英语教育这块大蛋糕,国家有关考试部门也分到了一块。每年一次的英语职称考试作为人才评价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的巨大经济消耗,每年的报名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400多万报考者,费用就可达数十亿,数以十亿计的人民币。难免不使人心生疑窦:英语职称考试是不是被当成了一个英语学习市场来作?对此一个简单的拷问便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公职人员年轻求学的时候,那时国家的整体英语教育是什么样子,现在让其重拾抛了几十年的英语ABC,是不是人才评价体制下的霸王条款?当记者试图就这一疑问采访重庆市人事局职称委员会时,一位处长表示职称考试是国家制定的政策,地方只能执行,随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说法与观察
  与专家对话:我们在哪里出了问题
  对话人:杨文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教授)
  今天周刊 记者
  记者:中国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在学习别国语言文化时的方式上有何差别?
  杨:经费投入没我们多,效果不比我们差。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英语学习这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而且严重失调。国内许多人学英语,并不是简单地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来学,而是把英语当作一种手段,一块应付升学、就业、评职称等等的敲门砖。而在其他许多国家,学习和掌握另一种语言更多的是个人的选择。以国外学习汉语为例,法国、英国、美国都有人学习汉语,但都没普及到中学,只有极少数知名中学才会开设汉语课程。而国内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包括幼儿园,都在普及推广英语教学。例如,中国人不可以随便到国外教中文,而外国人,不管他是谁,只要能说英语,都可以在国内轻松找到一份“外教”的好差事。可以说是价值取向的不一样导致这一结果,或者说我们的价值取向有问题。
  记者: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带来了何种弊病?
  杨:举个例子,评一个副教授要考外语,评一个教授要考外语,而考博英语的测试水平比这些都要高,没有必要。而且实际上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真正用到英语的机会并不多,比如说中文系,除了比较文学、对外汉语等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外,其他的一些学科比如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等真正能读外国著作的机会很少。即使去考,很多时候也是为了一些与学术研究无关的东西。
  记者:在英语强势话语权的包围下,当前的汉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杨:外来词语句法不经选择大量进入汉语,使得汉语的纯洁性问题产生动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最直观的文化标志。汉语语言的纯洁化是指相对于汉语日常口语、汉语大众化语言的芜杂性状态,必须能够提炼出精粹的文学语言、艺术语言。而大量英语字母的侵蚀,将会破坏汉语的语言特征,污染汉语的纯洁性,这是应当引起我们严重关切的问题。
  记者:相对于目前全国的英语热,是如何看待汉语的社会地位问题?
  杨: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法国学习,法兰西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法语的纯洁性的民族。法语的地位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政府为保护和推广法语可谓是不遗余力。实际上,说简单一点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官员说法:学好母语,责无旁贷
  9月8日,记者就英语现象,采访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陈洁。
  记者:请问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陈: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推行语言文字及社会用字主要是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比如取缔街头的一些广告的不规范用字,包括一些繁体字,异体字。第二是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比如说主持普通话等级考试。”
  记者:前来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主要有哪些人?整体水平如何?
  陈:主要有教师、大学学生、职高学生、部分公务员、还包括广电系统的一些工作人员等等,近几年来大家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前来参加测试的人也越来越多,去年重庆市达到6万人左右。整体水平显得有些参差不齐,水平比较高的主要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因为跟本身所从事的专业有关。对普通话比较重视。
  记者:对于某些大学计划实施的双语教学,您如何看待?
  陈:我个人觉得这是错误的,语言的主权问题关乎民族尊严。而所谓的双语教学的方案却是在并无外族入侵的压力下打算让中国教师改用外语授课,有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嫌。
  记者:相对于目前全国的英语热,如何看待汉语的社会地位?
  陈(语气坚定):绝对不能放在汉语之上,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必须先学好祖国的语言,不能盲从。
  专家观点
  应当保持理性的头脑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汉语言专家杨月蓉认为,当前教育界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这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对外交流增多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尤其是像重庆直辖市,路标及一些公共设施可以在用汉语普通话标注的同时标出英语,方便外国人。“但有些就不必要,如有的公交车上不管有无外国人,都要用英语介绍情况。我多次到国外,坐车逛商店时,从未看见有服务人员用汉语。外语毕竟只是一种工具,没有必要把它当作门面的装饰物。”
  “有些幼教书宣扬西方某些神童幼时同时学会多种语言,但他们忽略了欧洲语言一般都属于同一语系,有的彼此之间很相似,何况大多数孩子不是神童。”杨月蓉担心,“这会在观念上带来一些误区。”
  “语言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一种语言的地位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经济、政治地位密切相关。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到中国学习汉语的人逐年增多,许多国家的中学或大学已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杨月蓉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自尊自重,不要妄自菲薄,应该重视汉语的学习,掌握好规范的汉语。一个连自己母语都说不好的人很难想象在外语方面会有多少建树。”
  市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孙仁中曾在日本呆过多年,“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出国,有百分之八十的日本人在学英语。日本是一个既保守又西化的国家,日本人结婚,一般要参加两个仪式,一个在神社,一个在教堂。日本政府大声呼吁学习日本传统文化,但收效甚微。中国应避免重蹈覆辙。”孙仁中给记者讲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上一周,我的朋友从日本回国,给我捎来一件包装全是英文的精美西服。我喜滋滋地看了半天,最后竟从内衬不起眼的地方翻出一截标签:‘MADE IN CHINA ’……”
  市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哲学博士胡波认为,对英语流行现象应保持理性头脑。“将英语作为一种技能,是合理的。但作为一种工具的英语,渐渐流化成一种文化心理,以至于‘言必称英语’。这是一种悲哀。它折射出一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缺失。中国几千年以来传承的大一统和集体意识,扼杀了国民的独立性。从众心理,加剧了这一悲哀。在社会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有一种开放心态,强制学英语与用汉语代替英语的做法,都不可取。”
  “英语与汉语之间并无优劣之分。过分强调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容易忽略一个民族自身的时代差异性,从而不能正视现时代民族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问题。精神、心理、制度和物质都可以归结到文化当中,我们在这三方面都比较欠缺。只有解决了面临的时代问题,我们也才能真正捍卫自己的文化。”胡波说,“当务之急是要学习和掌握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增强人文修养,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记者联系 60102
  记者 陈国栋 孙铭华 实习生 廖梦昕
  编辑:趴趴
】【】【】
Annotation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