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校招进去的,还是社会招聘进去的?是正式学校文印员工作总结么?我现在在找工作,您的解答对我的帮助十分大,谢谢

2014 年放弃阿里巴巴 offer 的人是否格外多?如果是,为什么?
2014年阿里巴巴的校招动作搞得很大,8月份就有提前批的同学开始面试了,9月份就开始大规模的校招,应该是2014年所有互联网公司里最早开始招聘的了,但是直到2014年12月都还在补招。周围有很多的同学都拿到了阿里的offer,但是最近开始交三方的时候才发现,相当一大部分的同学都放弃了阿里,这是为什么?---------------------------------------------------------------------------------------------------------------另外,听说2014年BAT三家公司里,阿里的校招待遇是最低的,甚至都不如一些小的互联网公司,阿里不是上市了吗?经济状况应该不错吧,为什么不提高应届生的待遇来积极招揽人才呢?
按投票排序
469 个回答
哈哈,成了吐槽阿里HR的批斗会了,我也落井下石一个。一个哥们去面阿里,阿里拿一个困扰他们半年的bug面这个哥们,这哥们现场5分钟搞定,技术总监大喜,让HR发offer,结果HR跟这哥们谈的时候说了一句“你现在的年龄和职位,不上不下,不尴不尬”。这个哥们大怒,拒掉offer不再跟阿里联系。最后,HR被开掉了。====================答主和文中提到的哥们是在阿里认识的基友,后来先后离开阿里。对阿里不认可也就不会有再面阿里这一说了。是不是黑阿里,淫者见淫了。说是假的,段子的,答主也不会取消匿名,基者见基了。其实想对阿里HR说,老陆彭蕾发短信要原厂兄弟们回去,你们却又把他们推出去。也许HR的kpi之一就是压低candidate的薪水吧,所以极尽打压之能事,但是话不要说的这么让人难受。这枚基友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过去一个多月了,说起来,脸都是青的。阿里有句话“二流的人做一流的事”,可是HR这分明是要让接offer的人承认自己是三流嘛。觉得候选人合适,就不要扣扣索索打压这点钱了,痛痛快快给了,人来了高高兴兴做事,创造的价值不比这点钱多?阿里的三千亿市值是省出来的吗?====================评论里有人说,这个哥们太玻璃心了。事实上,他是我见过心理素质最好的码农之一。这个哥们这两年在做大数据方面的开发,而面他的那个bug是一个前端JS问题。他离开阿里后曾做某外企的首席架构师,协调中美两国的开发团队。当年在阿里的时候,他老板对他的评价是“手脚快,出活”。真真正正的做得了架构,写得好代码,做的了前端,搞的定后端,管得了团队,经得住扯皮的全栈工程师。他好几次可以赚够FUCK MONEY,最后功亏一篑。面阿里的时候是他人生的低谷,就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不屈不挠一直在努力的人,HR非要他承认“你就是个loser”,痛苦和愤怒可想而知。===================这么多赞,放个彩蛋。这个哥们名字出现在这本书的封底。
上面同学说的降级之类的还算好的。我是8月面阿里提前批,收到邮件offer之后,整个9月都没怎么找工作,就等着阿里校招结束后签意向书。但10月多阿里居然毁约了,说邮件发错了。HR回答各种混乱,上午说有重名的人,导致系统给别人发的时候给我发了;下午觉得重名这个理由站不住,说手机号写错了;第二天来了个更高级的hr,直接说当时操作的人是外包的,所以导致邮件发错了。而且HR盛气凌人,我是找了内部的高管帮我施压咨询的,不然理都不理我。我的邮件offer上有章,他们也不认。整个无语!
不是14年的。阿里的面试官让我写归并排序,因为很简单,我很快就写完了。面试官说我写错了。本着对方可能是工作多年的老鸟,我诚惶诚恐又把自己写的代码检查了一遍,还是没发现错误,于是让面试官给我指出来。对方指了一处,我发现是面试官错了,他根本没仔细看,于是我仔细的给对方解释了一下我的思路和每一步代码的意义。结果对方显得很不耐烦,然后说了一句惊人的话:「我有说过你代码写错了吗?」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听到了什么。当然最后对方把我给「鄙视」了,没了下文。同一届的一北大的朋友也给我抱怨过阿里面试官很讨厌,有侮辱面试者的行为。但愿我说的这些只是因为运气不好遇到的个别奇葩。补充一下:地点是某年的北航雕刻时光咖啡厅2楼面试官一开始说的大概是「你写的有问题」这样的话,所以才有后面「我有说过你代码写错了吗?」这样无聊的文字游戏其实吧,如果该面试官坚持咬定我写得有问题,在那种环境下我一紧张没准儿就真得以为自己大脑短路了有什么地方没看出来,但是此话一出,我就肯定问题不在我这儿,何必要做这么不聪明的举动呢。大大方方承认问题我反而会有些好感
12月份拒了阿里,因为去年校园招聘的时候他们不要我,所以今年他们主动找我的时候我也不要他们了。我希望今年所有被阿里拒绝的应届生,抑或拿批发价的(如果你觉得和你的实际能力不匹配的话),都不要失落,生气或者什么的,若你真有能力或者价值,他们一定会重新再找到你,到时候你笑笑就好了。对了,去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我百度腾讯的简历关都没有过,这有什么,也依然有IBM给我开sp,其它公司给我开20k+,所以被几个公司不认可没什么的,总有其他公司认可你的能力和价值的,而且只要你持续努力,做到一定的境界,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错过当时的你。:)
不喜欢被人关注,就匿了说面试官开玩笑的我醉了,就当我情商低吧~哈哈同明年入职,参加了BAT和搜狐美团之类的各种校招。最终去了鹅厂。原本确实对阿里有着喜好的。但是!!!!但是!!!!面试的时候,面试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就不想去了。“同学,你本科学的是通信工程,这是文科吗?”你他么是在逗我么!!!这就是阿里的面试官啊!!!!真人真事,童叟无欺。另外拒了北京的一些offer原因比较简单。实习的时候就不喜欢。外加没户口,雾霾。深圳还有亲戚,同学也多~~虽然拿的是normal,不过在IEG,会比较开心吧~~~身边的sp大神就不说了。
今天看到阿里开始新一轮招聘,不知又会有多少吃着梦想大饼的孩子前赴后继,只盼着阿里的流氓事业早日洗白,也盼着徽娘之流别在作怪。坑害别人便是坑杀自己。维权算是不了了之了,但是仍然想提醒后来者,对于阿里,请一定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阿里的承诺,听听就好,不必当真。。。当然,阿里撕13事件让我又认识了一朵奇葩,就是那个理直气壮、张牙舞爪的【徽娘】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惦记她的人。。。===========================================================事情发生了大概一个月之久,不得不说,向阿里这个流氓企业讨要说法的过程令人很心塞。楼主不是好事之徒,但也绝不是想捏就捏的软柿子,阿里不守承诺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守法诚信的公民,有必要为自己据理力争,不讨到说法绝不善罢甘休。今天有了新的消息,跟诸位分享一下(好不容易平息了,今天一通电话又有点怒了,可能写的有点乱)。。。上次见过消费部总监之后,本来怒火已经渐渐消退,可是今天的一通电话又让我重新燃起了怒火。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上午发短信给某人(阿里员工,负责跟进事件处理的某位):双十二已经结束,阿里应该忙完了吧?应该给出处理意见了吧?然后某人就打过来电话“和颜悦色”地谈了下所谓的处理意见。大意如下:校招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给过你机会,但你没有接受,所以我提出的条件(公开道歉和经济补偿)是不合理的。【说白了,和之前徽娘的言论是一致的,说到底就是认为南京圆桌会议的承诺是没有太大效力的】然后我一如既往地反驳之。。。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反驳无效,然后出现以下令我质疑的问题。1.“校招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质疑1】那么,南京圆桌会议的承诺如何解释?某人你避而不谈,作何解释?你要明白,意向书的签订流程是在hr反复确认工资、定级、工作地点之后作出的,这是后来一切矛盾的因由。如果阿里是个负责的企业,那么就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仅仅通过4天所谓的考察予以各种降级处理,这是说不通的。2.“我看过你在知乎上的帖子,一看就猜到是你,但你的言论有所夸大”。【质疑二】没错,之所以出来顶帖,就是要让你们看到,更要让大家看到。我有没有夸大事实,参加今年校招的同学最有体会,岂是你三言两语就可以颠倒黑白的?试问,到底是我说阿里流氓行径算是夸大呢?还是你们太心虚才觉得我在夸大呢?我只能说,请你在反问我之前先学会自律。3.搬出另一位因降级而拒掉offer同学的话:觉得工资待遇不合适就选择了放弃offer。【质疑三】那位北大的妹子或许是圣人,也或许是不屑与你们争辩,但无论如何,我和她不一样。我只想问问你们在南京的承诺作何解释,却得来了一堆无关紧要的回答。我只能说,对于这件事以及之后阿里不那么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我认栽并且不与你们纠缠或许说明我特别大度,但我想,我今天的据理力争也绝不说明我是个小肚量的人,只能说明,这是一个正常社会人对于个人权力受到侵害而做出的正当反映。请你不要再继续画大饼、谈梦想,说些不着四六的话,我觉得很扯淡。4.某人说“客户代言人岗位有特殊性,几天的观察是可以看出适不适合的。之前招聘的工程师进来后2/3都被卡了。”我反驳道“难道阿里今年不是第一年耍流氓啊,耍了好多年的流氓啊?”【质疑四】维权过程中了解到,即便要开人或者降级,至少要有实务操作,确实不合适才可做出决定,我实在想不通客户代言人怎么就特殊了?另外,即便这个岗位特殊,那么招聘流程总不至于也是特殊的吧?南京圆桌会议的承诺总不至于也是特殊的吧?我只想说,年年耍流氓,这样的企业早晚要完蛋。5.“我们给你机会重新选择,但你没接受,所以就是放弃了。”【质疑五】这个问题之前我也说过,不是不愿接受,是不敢接受。一个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你让我如何相信,进去之后不被“穿小鞋”呢?如果你们拿着这种理由把放弃的责任推卸到我身上,我也只能一声呵呵了。。。总之,阿里的非技术岗的一些员工着实让人“捉鸡”。你们就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来面对今年招聘的失误吗?最起码最起码,要有个人站出来公开道歉吧?南京的圆桌会议承诺,这已经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校招失误了,而是典型的事故,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扰,而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问题。(某些初面通知的人员却在强调只有我在为这件事争辩)我想说,可能的确只有我一个人在不停地争辩,但这并不代表大家不想争辩,而是不屑与你们这群流氓争辩。。。但,恰恰我又是个较真的人,如果我什么不说,什么不做,任由你们阿里“有钱就任性”的话,我想,我无法接受。。。有句话说得好:真相永远不会被雪藏。还有句话说得更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统一回复一下楼下的一些问题:1.被通知降级,出问题的暂时只有一档的同学,而一档的同学全国才18个,所以有些同学身边的offer没有相关通知也是正常的;2.为什么匿名?已经取消匿名了,不是太会用知乎;3.口头承诺没有效力?是的,的确没有法律效力,但是正是因为阿里的口头承诺以及意向书的签订,直接影响到了大家后续的工作选择。另外,阿里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招聘流程中就不应该有任何承诺,可是既然承诺了却又不兑现,这岂不是耍流氓?除此之外,问题发生之后,阿里负责解释问题的员工避重就轻的态度,让人极度失望,我们不是不能接受降级,但是其降级理由何其扯淡?(上文已有所述);4.有没有签?既然来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不可能接受重新定级的条件的,当然最终没有签;5.水军问题?请不要怀疑,我没有迫害妄想症。在一些阿里群中的确存在阿里员工,至少是阿里的眼线。当时我把遭遇只不过说了出来,仅仅一个遭遇却遭到了一小撮人的反感(主要就是说我太负能量了),我不禁想问:若是自信,负能量又何妨?如不自信,正能量由于你们何干?拿着精神鸦片,还要强迫旁人一同饮食,居心何在?更何况,当时我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已,哪里来的负能量呢?心若不虚,何故如此?。。。后来阿里派来沟通的员工就提及我在群中发言的内容,我实在无法想象,若不是水军或者眼线,他们是如何得知的?6.最后,我无意于诋毁阿里,我也是淘宝的忠实用户,我所不能接受的,是阿里面对事情的解决态度。有同学说,HR不能代表阿里,我想说的是,他们不能代表阿里,谁还能代表阿里呢?他们负责招聘,负责释疑,他们怎么就不能代表阿里了呢?仅仅叙述一个经过,请个别同学不要像某水军团一样将负能量扯上,这无关能量正负,只关乎是否就事论事以及是否有一份解决问题的态度。==========================================阿里是家极度不负责的公司,至少今年真的太令人失望了。今年拿到了阿里客户代言人的offer,在南京的圆桌会议定级P5(1W/月),当时很开心地接受了,觉得各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之后也就没有找工作。可是万万没有想到,11月份阿里邀请全国所有一档的客户代言人(16人)到杭州“公费旅游”,呵呵,实际就是场鸿门宴,把大家全部降级,甚至还有被直接清退,理由就是没有达到高管的预期。我们就呵呵了,这叫什么事啊?如果我们真的不好,大可以告诉我们哪里不好,我们也就认了,可是被通知的理由各有各的奇葩。。。比如,因为你的逻辑抽象能力很强,所以你的具象能力很弱。。。再比如,因为你的领导力很强,所以没有合适你的岗位。。。就是一个叫做徽娘(阿里的花名真奇葩,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枚神奇的女子到底叫啥)的员工通知的,简直恶心到爆。每次反问她南京圆桌会议承诺的时候,她的回答总是那么无关痛痒,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阿里的招聘失误,但是你们选择阿里是自愿的,不是阿里让你选择的。。。尼玛,如果阿里在南京没有口头承诺的话,我们能选择吗?至少阿里的承诺影响了我们求职计划和判断。。。早就该想到阿里会耍流氓的,真是傻冒了,一个卖假货发家的企业怎么可能跟他谈诚信呢?最让人气不过的就是这个什么娘娘!!!简直都可以到外交部当发言人了,强词夺理、避重就轻,死活不愿意承认阿里招聘环节的问题。再后来在QQ群和论坛发帖谈遭遇,竟然遇上了阿里的水军攻击,跟一群僵尸粉作战数小时,实在寡不敌众,于是怒而退群,可叹,阿里的公关力量真强大。。。后来阿里为了息事宁人,竟然提出重新考核之类的条件,呵呵了,真不是不愿意接受阿里的offer,是真的不敢接受阿里的offer了。。。总之,阿里现在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了,不去也罢。但是对于其解决问题的态度实在是不能忍,这样的企业如何不拒呢?太气人了。。。经此一事,吃一堑,长一智,不与流氓争长短,真的。。。跟流氓谈认真二字,简直是种浪费。。。
之前接过阿里的HR电话,真是给我惊呆了,就电话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给我下了结论,先生,你很没有逻辑感(我擦?忍了,先听听接下来怎么说),然后说从刚才的了解看来,你只是想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做一份事业,而且还没有激情(握了个草!你特么的是在逗我?你确定你是阿里的HR而不是搞传销拉下线的???),最后给我发来封邮件让我帮忙写个市场调研,里面全是错别字(邮件都不检查,我十分担心T_T)。。。。我还没入职,就让我干活。。。我也是醉了。。。
暑假在阿里实习,淘宝网运营岗,那段实习经历简直给我留下了心里阴影,最后转正面试主管那关就没过,原因之后再细说(当然就算过了也不会去)。夜半三更先来占个坑,明天跟大家好好讲讲我在Ali遭遇的故事———————————————————————————————————————————昨天晚上小小地设了个悬念,没想到引来这么多关注,也有好心的同学提醒我不要实名,别闹我还不想火…..其实也不是爆料什么丑闻,既不是黑阿里,也不是捧阿里,我就是讲讲自己真实的体会,具体的细节就不透露了。我想关注这个问题的大部分也都是应届生,我遇到的问题大家今后进入职场可能也会遇到,仅作参照吧。我觉得作为刚进入职场的人,遇到一个合适的师傅真的太重要了!这个合适是指和你气场和、愿意带你。阿里实在很大,所以在进去之前你也不知道你会跟什么样的人。很不幸的是,我就遇到了一个大概是和我八字不合的师傅(不然我实在想不出是什么原因让她第一次见我就给我和我们学校所有人贴了一个“好高骛远不接地气”的标签,后来知道原来她前男友是我们学校的…..)。暑期实习面试的时候HR说过“我们这次招的实习生要求是高于校招的,大家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受到最具成长性的运营培训”,实习生入职在行政程序上基本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所以我一开始对这个实习期望还蛮大的,至少看上去阿里还是挺重视实习生的。入职之前我被分到的团队老大联系过我,大致说了一下我们现在有几个小组,你来了以后会到不同的小组去轮岗,再看你对什么最感兴趣然后去做。一听感觉蛮好,要学到很多东西的样子。去的第一天我的师傅(不是老大哈)就给我布置工作内容了:spu质量检测,什么意思呢,淘宝上的商品信息都是卖家自己填的,可能有错误,如果建立一个商品库要使用这些信息,就要保证信息的质量是好的,所以就在每个叶子类目下随机抽取了150个spu,去检查每一条SPU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图片质量、品牌、功效等很多项属性值是不是合格,参照的标准就是这个产品品牌官网上的描述或者第三方网站上的描述。检查完之后再反馈给另外一个专门管理商品的团队让他们去返工修改。说得简单点呢,就是不停地复制-粘贴-检索-对照。我的工作就是每天要完成2个类目也就是300个spu的检查,一个2分钟,也要600分钟10小时,刚开始做的时候速度比较慢,一天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做不完300个,后来终于能快一点了,每天做完这个也几乎没有其他时间了。(我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外包出去了,一条1块钱,敢情大费周折招来的暑期实习生就是这么廉价的劳动力……)做这个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师父终于来给我安排学习计划了,了解了我对营销更感兴趣后给我做了个计划表,至始至终每天还是要至少完成2个类目的检查,只不过后面再加一项到其他组去跟着学习。喂,说好的轮岗呢!当然刚去的时候,我也没有一来就去argue,我也不是很aggressive的人,又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实习,心想这活儿虽然简单枯燥,总能学点东西吧。于是我还是每天吭哧吭哧的干着外包的活,遇到什么问题就记下来,抽空去问我师父,我想的是我至少得想办法弄清楚我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要干嘛用,和业绩提升有什么关系吧,但我师傅的回答简直让我伤心欲绝:“这。个。你。不。需。要。知。道。”我当时也懵了,师傅不是带徒弟的么?为什么我连我做的事情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能知道?还有几件小事也让我世界观都要崩塌了。有一次要开卖家大会了,负责这件事的同事给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其他人都很不开心,给我分配的时候我欣然答应了,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结果这时候我师父说了一句:“不要让她做,她什么都不懂。”我当场都要石化了,我问你问题你不告诉我就算了我主动去寻求学习的机会你还要拦着我,我知道她是想让我一个人留在工位上帮她做spu检查那事,她是这件事的owner,我在她眼里也就是分配给她打杂的,你居然还敢帮别人做事!还有阿里内部有很多开放的培训以及各种高质量的分享会,有几次我报名参加了提前跟她请假说想去学习,她也非常非常不情愿我去。最让人气氛的一次是,我前一天晚上加班到2点帮她做了关于spu质量的数据分析,结果她第二天拿去和别人开会完全不会带上我,一点学习的机会都不给我。和我师父的关系越来越不愉快,到后来我早上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连理都不理了,她一般六点准时下班,每次要从我的座位经过,从来都是直接装作没看到我!我经常被人评价“性格很让人喜欢”,以前实习中遇到的老板关系一直处得很融洽,她们至今仍在关心我,但是跟这位师傅的相处都让我怀疑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了。有想过各种办法去改善关系,包括主动和她一起吃饭、给她买杯星巴克之类的,无济于事,感觉她就是看我不爽,无论我做什么她都不爽。和其他团队里实习的小伙伴一对比我才知道我有多惨,别人都开始负责一个活动一个项目了,我特么还在不停地复制黏贴暗无天日。大概有一个多月了我终于去找我老大谈心了,老大的意思是你作为一个实习生,不能老想着你是来学东西的,你现在就是在工作,你就必须要贡献价值,虽然你做的事情确实没有技术含量,可能和你之前的预期不一样,但这就是你的工作,你在这里就要完成这些工作。老大的话也让我很有感触,尤其是到现在即将正式步入职场了,有很多人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最大的挑战就是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次和老大沟通之后她终于下令说我可以一周后全职到营销线去帮忙了。在营销线那边工作的开心多了,那段时间忙着做大促活动,上线前几天整个小组一起加班到12点都很常见,但是至少我是开心的,有任何不懂的我都可以大胆的问,大家会把我当成一个成员,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才感觉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在营销组的工作也得到了很高的认可,这边的老大觉得我工作能力很强,做事情也很放心。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的转正面试是在我来营销组之前,也就是说参考的就是前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这个工作表现就是由之前的师傅反馈,那么可想而知我的结果了,她跟老板说的是觉得我心态不好,不能胜任简单枯燥的工作。所以我就很悲剧的第一轮面试就没过。后来营销组的几个姐姐知道这个结果很意外,她们觉得我不至于被刷掉,还去找了老板,不过也无能为力。故事讲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都说了没什么八卦要爆,围观的群众要失望了。我讲的只是个例,在和其他小伙伴沟通之后发现我这种“遇人不淑”的情况概率蛮小的,一般来说大家遇到的师傅都还是挺好的,不会刻意为难他们,愿意教他们,尊重他们。我当时合租的室友在另外一个BU里,她在两个月里就真的得到了很多锻炼,她的师傅很愿意带她,虽然她后来转正面试也因为一些奇葩的原因没过,她的师傅还特别伤心说要帮她推荐其他工作。还有一个同学一开始去就得到了很多机会,潜力能够被挖掘出来,而我一开始连展现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有时候真的很气愤。都说了这么多了,再啰嗦几句我的体会吧。运气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蛮重要的,包括在你求职的面试中,也包括入职之后会遇到怎样的老板,跟对人有时候甚至比选对公司还要重要。我一开始确实对阿里的实习期望比较大,后来现实太骨感,但也折射出应届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名校学生,心高气傲,学生气太重。这次算是学到了一条职场生存法则:不要再把自己当成学生了,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教你,运气好一点你能得到很多锻炼的机会,运气不好你就是一干活的。但如果遇到我这种情况了应该怎么办,至今仍没想出好的办法来,还望高人指点一下。得票最高的匿名同学说的有一句话很对,阿里现在已经太大了,他需要的不是精英和大牛,而是水平基本过得去、能吃苦能加班的普通人。我觉得阿里更适合社招进去,我是指非码农哈,他们确实很大程度上挺不看中应届生的,因为培训成本高而且应届生太好招了,相反有一技之长精通某一领域的、有工作经验的会更吃香。人各有志,各有所长,所以各有各的选择吧。Over。希望各位无论选了哪个offer,进入职场都一切顺利~
我是阿里校招在北京站第一批拿到offer的人。请那些将焦点放在技术岗的同学把眼球移过来,说实在的BAT三家里面技术岗待遇都差不多,今年也没有太大的差距。相反的,真正问题所在是非技术岗,今年拒得超多的也是非技术岗(产品运营,客户代言人),这才让大家觉得拒阿里的人多。我在朋友圈里听到了大量吐槽百度和腾讯的段子。我相信,要是再有“为什么今年这么多人放弃了百度的offer?” “为什么今年这么多人放弃了腾讯的offer?”之类的问题,下面跟的也是大段大段的撕B内容,让我写我也能洋洋洒洒弄出一大段。本人是码农专业,求职方向是产品相关职位,所以对技术、产品、运营各类职位的情况都略知一二。今年侥幸拿了A和T的offer,手头也有几份其他公司的的offer(有产品的,也有游策的),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和经历。总结起来,今年拒offer多 有以下原因:1、招早了。去年阿里吃了招晚了的亏,今年想赶个早 ,可惜还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招聘这东西早了晚了都不好,早了扰乱市场秩序,给自己添堵;晚了找不到人才,自己吃亏。如果能和BT在同一时间进行,给人才自由选择和对比的权利,我相信拒阿里的人就不会这么多。2、伤心了。大部分拿到客代offer的人都是投产品、运营简历被刷后调剂过去的,这本来就不是他们想要的菜。如果这些人在别处拿到了心仪职位的offer,他们会不会放弃客代的offer呢?3、钱少了。阿里产品经理要求高,很多拿运营offer的人都有能力在其他公司拿产品offer,一年下来阿里的运营可比其他公司的产品少好几万的大洋,在阿里内部有的产品岗位待遇是运营的两倍。4、编制奇特。阿里的产品经理和攻城狮一样是属于技术线的,待遇也自然和技术岗持平,这在互联网企业里面独树一帜,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是将技术线和产品线分开的。于是很多人看不过去,由爱生恨,怒拒阿里。待遇,一句话,BAT不错。校招也就只有少数觊觎着bat位置的1.5线公司开得比bat高,例如美团、去哪儿、网易等公司。(在我眼里只有bat是一线)-------------------------------------------------------------------------------------------------再讲A家今年的招聘,结合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暑期内推非常混乱。产品经理的内推刷简历很严重,十有八九被刷掉。我简历过了,后来电话面了一面就不了了之了,官方给出的答复是归入校招面试。这种情况不只在我身上发生,据我了解有不少人都这样,后来大家只得在校招继续参加面试。这种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后来我校招面的职位是游戏产品经理,对于玩了20年游戏、混迹于各种游戏平台的我,面试官居然认为我不适合这个职位,把我从产品类职位调到了运营类职位。一开始我认为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吧,但在和其他拿到游戏产品经理offer的人交流过后,我彻底改观了,阿里宁愿给完全不懂游戏的清北研究生offer,也不愿给我offer,我是真的不服。可我信命,这也许就是缘分没到,我和面试官都没错,我还是挺感谢阿里给了我人生第一份有分量的offer。身边有人这几天陆陆续续收到阿里运营的offer,这些收到迟来offer的人其实都明白自己是备胎,且手中基本有不错的offer了,于是他们拒掉了阿里。那么,又有新的备胎收到offer,如此往复循环……阿里有一点还是好的,那就是看本事吃饭,我非常认同。同样学计算机的,身边有985烟酒僧拿了6k月薪的客服offer,也有普通小本拿了19.5w年薪的开发offer,这就是靠能力,不看学历和学校。再讲讲自己为什么拒掉阿里。不外乎是钱和心。阿里的运营类岗位真心待遇不高,瞬间少拿几乎一半的钱,换了谁都很难接受。把我从产品调岗调到运营岗,虽然我拿到offer的时候很激动,但是冷静下来后觉得很别扭,一定程度上伤了我的心。相比之下,我面鹅厂感觉挺有成就的。霸面,群面成功淘汰七个清北人大研究生,最后一路走到底。工作环境、地点和待遇等方面都还ok,我最终选择了腾讯。最后,我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傻逼,没必要匿名,因为迟早有人会把我挖出来。
支持排名第一那位的观点。校招的我不清楚,社招的反正是很糟糕。主要让人不爽的是,阿里奇葩的HR让人不敢恭维,直接拉低该公司水平N条街。做HR就专职HR呗,还老是觉得自己是所招聘职位专业技能方面的专家。你要是专家或者至少说业内人士也就罢了,问题是水平臭见识浅不说,还眼高于顶听不进真正专业人士的意见。还有就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大家都是出来混过几年的人,你开口闭口就各种文化有意思吧?员工有实惠了自然玩儿命给你干,没实惠了你还真以为每个人都是你们马教主自带王霸之气坐拥无数脑残粉?
身边也有一些同事跳槽去了阿里,后来较多部分的没待满3年就撤了。问起原因最多的一条就是:文化。这倒没啥可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呗,一般人谁会天天跟阿里那儿打鸡血一样的啊。能接受的要么就是被洗脑成功的小卒子,比如三国时期的黄巾军;要么就是打着这个旗号充实自己的高手,比如同三国时期的刘大耳。尤其前者实在太多,去按摩店都能见到个捏脚师傅跟你头头是道地侃上半天马云语录。
一个出了事就拿程序员当挡箭牌的公司,呵呵,去给他们当挡箭牌么?
个人没有参与阿里今年的招聘,所以不清楚情况,但是当年毕业校招的时候阿里给我确实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本屌13年夏从P大硕士毕业,12年冬开始找的工作,但是也投了包括阿里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中,其实我当时可以说最想去的就是阿里,但阿里当年给我留下的面试印象可以说是最差的……1. 我先让朋友帮我内推,内推成功后先是邀我去参加面试。但是阿里单方面约定的面试时间和我的安排冲突(在那个时间点我要去日本参加一个找工作的招聘会),于是尝试沟通……沟通的结果是——那你还是参加笔试吧………………2. 好吧于是我还是正常地参加了阿里的笔试,好歹也算是顺利通过了笔试进入了面试环节吧……但结果很出乎意料——一面就挂了本屌虽然确实比较挫,但面了这么多互联网公司,一面就挂的确实也不多……面挂了不打紧,例如当年网易游戏的面试我一样挂(JAVA选手不会C++,但奈何他们真心就用C++,确实不match),但问题是面挂的莫名其妙让我及其O疼。首先,面试过程没有让我写代码……我一直很奇怪招聘一个应届生码农整整40多分钟的面试一点写代码都不考是想搞哪样?其次,面试官确实问了一个算法题——给定一个字典,给定一个很长的字符串,问字符串是否包含字典中所有字母。本屌花了很长时间也未能成功说服面试官,与其用一个质数来表示一个字母,计算整个字符串的乘积,不如开一个bit数组来表示每个字母是否出现过……其本质是相同的,相反前者实际上不可操作看上去很屌的样子实际只会更差。也许是我表达能力不行,但我只能说当时确实我没法让面试官明白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最后,面试官花了大量的时间问我,你平时怎么和别人合作?你有求于人的时候该怎么做?这种说实话我觉得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我觉得问一个应届生码农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么?能把这些问题回答好的要么是久经各种面试沙场的金融高富帅,要么是非常能扯的人,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和你实际上怎么做的可以说真的没啥关系……花费了面试几乎一般的时间问这些东西实在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当然,我的情况应该也只是个例,不过确实,至少让我感觉阿里的这种个例是很O疼的,也让我对阿里的印象大打折扣……大概本屌确实太挫,最后只能来facebook这种屌丝公司搬砖了……
这里熟人太多 还是匿一个吧说到这个想起来我和阿里打交道的经历,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吧,我是在美帝拿的PhD,在Amazon,Facebook,Google打工了两年多一点,阿里上市前猎头联系到我,当时考虑到上市潜力和国内照顾家人的原因和阿里面试了一番,最后拿了个介于p7和p8之间的offer。总体package当然和北美的待遇不能直接比较,但也还算合理。面试过程还是非常愉快的,阿里的工程师们让人感觉很舒服(就是同为技术宅的感觉……),对一些问题研究的也很深。没有接offer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是杭州房价太贵,但最后拒offer的时候阿里的HR给我的感觉也是相当的“奇特”,直接提出“你在AFG又不属于核心组(言下之意是你拽什么拽?)”。拜托,核心不核心不是你说了算的,何况我在的组还真的是这边公司的核心业务呢,只是国内还没怎么发展起来罢了……总之,和美国公司的面试比起来,技术层次我觉得阿里已经不差什么了,主要还是HR的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回答几个问题1. 我是总共2年半的工作经验,不细说了,下面都快被人认出来了2. 最后没归的很重要原因也是这边有房有娃了,不是单身说走就走的年龄了,要考虑的东西也多了很多,不是因为HR的一句话什么的,决定不归在和HR拒offer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只是刚好看到这个问题就顺便提到了。
HR参与面试的公司都不要去。而且HR找符合公司文化的人也是搞笑,没有diversity,全是一样的人,怎么在残酷的竞争中活下来?怎么把战线拉长到与几百上千个公司做对然后还能干掉大部分?
其实,本人也在今年的校招季中拿到了阿里的offer。然后,就毫不犹豫地拒掉了。。。原因不外乎是如下几个:================================================================1. 钱说句难听点的话,阿里今年给应届生开的价,毫无诚意。题主说阿里今年给的钱是BAT三家里面最低的,本人没有做过大范围的调查,但从周围同学的小规模样本来看,基本靠谱。以研发为例,阿里今年的批发价是13*15,百度是14*14.6,腾讯周围拿到的不多,但最低的也和阿里持平了。这是普通档的。水平稍微强点的学生可以拿到sp,阿里的A是15*15,百度校招提前批是16*14.6,腾讯不了解,单比BA两家,阿里还是输了一筹。而且,从我周围的人来看,百度拿到sp的比例,远大于阿里的。至于那些其它的互联网公司,就更不用说了,美团、大众点评、搜狗之类的,基本都要比阿里高出一截,从待遇上看,阿里优势全无。本人参加了今年9月份的阿里校招,并顺利拿到了offer。去参加圆桌会谈的时候,被告知是批发价。由于当时手里已经有其它公司的offer了,而且薪水要超过阿里不少,所以我很含蓄地向HR表示了对薪水的不满。那个HR大妈听完之后立刻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应届生不要太看重起薪”、“你就那么在意每个月那几千块钱的差距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评分最高的那个回答可以作为对这个HR最好的答复:这里面已经总结地很好了,归根到底一句话:真正的好公司跟你谈钱谈股票谈期权,把真正的实惠送到你手里,然后让你心无旁骛地安心干活;不地道的公司跟你谈人生谈理想谈价值观,然后把你忽悠进去,再压榨你那剩余的一点利用价值。看上去,阿里更像后者。================================================================2. HR、文化和价值观先说个身边的真人真事。隔壁宿舍有个大牛,拿到了Facebook和Google总部的offer,当然一开始也顺手拿了阿里的offer。这种人显然是看不上阿里的,于是三方一直没给寄过去。后来阿里那边的HR打电话过来催了,接通之后劈头盖脸两句话:“XX同学,你的三方怎么还没交啊?你还想不想来了啊?”“哦,是这样的,我拿到其它公司的offer了,我决定不去阿里了。。。”那边沉默了一会,然后高潮来了,“同学你是还没睡醒吗?”----------------------------------------------------------------------------------------------------------------阿里的面试很奇特,面完所有的技术面试之后,会有一轮HR面试,这个HR权力很大,有一票否决权,可以完全推翻之前面试官作出的所有评价,决定是否要把你毙掉。我有不少同学最后就死在了这些HR手上。其实奇葩的不是这个环节,技术面试结束之后,随便问问behavior的问题,看看你这个人是不是comfortable、是不是合群、有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之类的,这都很正常。各个公司终面的时候也都有这个环节,一般是个级别比较高的人,比如百度的总监面试,微软的AA面试等等。阿里的奇葩之处在于,最后这个决定你生死的人,是个完全不懂技术的行政人员,级别也没高到那里去,而且面试的核心只有一个:价值观。在敲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以前上思修、马哲、毛邓三、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课时候的美(sha)好(bi)时光。你居然敢质疑马云说的话?fail!你居然敢不尊重的阿里的公司文化?fail!你居然敢不认同淘宝的营销理念?fail!你居然敢不想加班?fail!你居然敢瞧不起我们这些HR?fail!!!从HR在整个面试中所占的分量,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行政人员的地位,进而看出这家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一个真正以工程师为中心的公司,断然不会允许行政人员拥有如此大的权力。HR所做的,仅仅应该是在面试过程中尽可能地配合工程师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已,而不是反客为主,去推翻工程师们的评价和结论。从我面过的公司来看,谷歌、微软、雅虎、甚至国内的百度和网易,都是如此,但偏偏阿里不是。而恰恰就是这种浮夸腐臭的官僚文化,彻底地摧毁了很多技术牛们对阿里的美好理想,让他们下定决心,放弃了阿里的offer。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在这样一家崇尚所谓“价值观”的洗脑主义盛行的公司里,这些HR们自然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错觉:阿里给你发offer,是天大的恩典,你应该马上把三方寄过来跪舔我。什么?你拿了别的offer不想来了?你小子还没睡醒是吧!================================================================3. 前景还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去了阿里,究竟会成为什么?其实,自从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钟的那一刻起,这家公司需要的就再也不是合伙人,而是螺丝钉了。那些真正吃到肉的人已经赚的盘满钵满了,这帮人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动力,但公司还得继续运作,所以必须招聘新人。阿里今年校招一共有1500个hc,动作不可谓不大,但他们真正要招的,不是精英和大牛,而是那些水平基本过得去、能吃苦能加班、认同阿里价值观的普通码农而已。清北的不来?没关系,我们可以招华五的。华五的也把我们拒了?没关系,我们再招其它985、211的。什么,他们也要毁约?没关系,不还有二本三本的嘛。题主说,周围不少同学都放弃了阿里的offer。这恰恰说明你所在的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环境,周围的同学有着更高的眼界,能够找到更好的offer。----------------------------------------------------------------------------------------------------------------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个同学,水平很牛,是曾经在top conference上发过论文的人,同时拿了百度和阿里的offer,都是批发价,不是很满意,打算argue一下。打电话给百度HR,那边很客气,说同学你把相关材料给我们,我们看看能不能帮你申请一下sp。打电话给阿里HR,那边很牛逼,说就这么多,爱来来,不来滚。换了是你,你选谁?================================================================其实说到这,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白了:我是一个崇尚工程师文化的人,而且水平也还不错,也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和尊重,但是你现在给我开的是业界中下等的薪水,让我去一家不唯技术、“价值观”至上的公司,干的是螺丝钉和流水工人的活。来,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去阿里?
基本拿到阿里的也会拿到TB,网易游戏至少一家(二八原则),身边拒绝的情况大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Special Offer:阿里今年确实在Special Offer上不太慷慨,而身边的批发价大多是14K*15,相比较而言有技术追求的去B的较多,而且基本拿到SP(16K*14.6);网易游戏一般都是23W+;这样在争取稍微牛逼一点的人上阿里不占优势2)地理位置:阿里主要在杭州,身边都是广东的,百度有深圳岗位,腾讯有广州和深圳,网易游戏也在广州,相比较而言,薪资相差不多(都是批发价的情况),索性选离家近的PS:那些说阿里薪资是BAT最低的,这个就不太靠谱了,说个据不完全统计的数字研发岗:B:14K*14.6(硕)
16K*14.6(Special )A:13K~15K *15
T:19~20(W)网易游戏:23+(W)产品:B:10.5K*14.6 (非商业产品)
商业产品经理据说20左右?A:13K*15T:16.5(W)(本)
18(W)(硕)网易游戏: 18~23(W) PM(游戏项目管理)
在社交app上看到1楼被竞相传阅,觉得非常有必要特意登陆上来评论一下。。。本人不是it行业的,对薪资状况和各个公司的文化都不甚了解。仅从商业角度和逻辑角度反驳一下1楼。总的来说,整篇回答的基调充斥着“给钱多的才是好公司”的自我中心论。完全没有站在公司运营的角度(也就是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有论点的出发点都在于“我是大牛”而忘记了最大的一个前提:你只是一颗螺丝钉。可谓大牛心,螺丝命。。。
关于钱:这种批发式的校园招聘本来就是来买螺丝钉的,给的当然是螺丝价。如果你够牛,牛到对方认为你能对公司有显著的帮助,对方自然会主动接触你,并想方设法搞定你。你完全可以去其他公司打出一片天地,或者自己做个明星产品,然后等对方来挖你时你就可以像马云一样很牛的对对方HR说“当年校招你只肯给我XX万,今天我要XX00万”。但是!你自己也知道这事发生的概率极小,所以你只能在螺丝价上斤斤计较。
关于HR:哪里都有极品领导、极品同事,如果你的情商连这种小问题都没法解决,证明你的确不适合与人协作。谁面试时没说过违心的话?谁面试时不是一边揣测对方心里的标准答案一边说话?你做不到是你的问题,不要像阿Q一样失败了就说“我不稀罕”。
关于价值观筛选:每个公司文化不同,甚至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对人选的需求也不一样。对方来买螺丝造房子,就算你是法拉利上的螺丝,不合规的也要把你剔出去。因为你对造房子没帮助。我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1楼更像在发泄不满而已。
关于前景: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己天赋和努力,经验告诉我们对平台挑挑拣拣企图想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往往不是最后的赢家。
总而言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上,我完全没觉得1楼描述的阿里的种种“行径”有何不妥。只是1楼怀着大牛心,却终究是个螺丝命。这才是他论点最大的破绽。
12.05 下午 Update昨天看到这个问题上了知乎热门问题,今天发现第一名的答案已经被赞了超过3.7k次了。这才发现这个问题真的火了。但是看着第一名的答案还是在飞速的被赞,真是再一次对知乎产生了质疑。真的有多少人完整的看了他的答案觉得有道理?觉得他理性、客观?作为一个匿名回答,我不能说自己多有说服力,但是今天这么多带着真实身份的各大公司的人也拿着实事站出来回答了,有多少人有耐心往下多翻一翻再决定要赞谁?又有多少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情况、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进来、然后大概扫了一眼第一名的答案就点赞走人了?其实跟这个问题无关,但就是想在这里发几句牢骚。知乎是一个让人们分享脑中的知识经验见解的地方,它也一直在努力利用机制来生成高质量的内容。但是在现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似乎让人们越来越懒得思考,进去一个问题看到第一名的答案没看几句就习惯性点赞。这样真的能够产生多高质量的内容吗?还记得前一阵子关于“3Q大战”结果的一个问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当时第一天的时候那篇360的律师写的主观性非常强的软文不知道怎么硬是被赞了上去,而且在朋友圈、微博上四处传播,第二天居然还登上了知乎日报。之后总算是在全民倒戈的情况下被挤了下去。今天这个问题,不讨论对错,站在我的观点来看,又是一个这样的事儿。第一名的那个回答不知道又被多少人转发去了朋友圈和微博。这样的知识传播真的对我们有好处吗?现在,我只希望这个问题的关注度降低。至少,明天千万不要上知乎日报,否则又会增加数不清的“无辜”受众。--------------------------------------------------------------------------------------------------------------------------------------------12.04 晚 Update统一回复评论里面的问题:有人在评论中说关于阿里的薪资有问题,我再来明确一下,阿里的技术分的很细,有后台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等等等,除了测试被叫做QA之外,剩余的技术岗位一般统称为RD,也就是开发岗。但是不同开发岗的薪资不同,其中的一类叫做算法工程师,也就是我所说的算法,其实这也属于开发,但是这个岗位是14。剩余的非算法类技术(包括各种其余开发和测试)是13。那些说开发拿到14的肯定是算法类技术岗,他们其实也是开发,但是职位细分不同。不同岗位划分(2类)、再组合上不同的评级(普通与sp),所以导致技术岗产生了4种薪资。-------------------------------------------------------------------------------------------------------------------------------------------- 其实本来不想回答的,但是看到上面的回答有一些偏差,所以决定大概说一说。事先表明立场,我今年也拿到了BAT三家offer,最终我选了腾讯,但是我对另外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偏激想法,选择纯粹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对于上面排名第一的匿名回答,我有一些话想说说。事先声明,下面的一切比较都是基于BAT三家公司来比较,你跟什么国外大牛逼公司或者国内小公司完全没有可比性。1.钱既然上面直接说了钱的事儿,我也先说说钱。上面的人爆出的百度和阿里的package准确但不全面。阿里不根据你的学历定价钱,而是根据岗位。所以13*15是阿里测试和开发的价格,算法是14*15。其他的不说,BAT里面阿里这个价格绝对不算低的。腾讯给的真的不多,而且百度那个所谓的14.6个月你去了解过吗、有多少人能拿到14.6个月?所以,我希望在比较的时候还是了解的全面一些再去说这个事儿。之前知乎上有个OfferCome的猎头的大牛回答过关于BAT薪资比较的问题,我找了半天没找到(顺便吐槽一下知乎的搜索,做的真烂),那人最后的结论是:表面上看起来腾讯是最低的,但是考虑到实际奖金以及调薪速度,BAT三家基本是持平的。这个结论我认为十分准确,而且很全面。钱是一定要在乎的,但是你得弄明白怎么个在乎法儿吧。2.关于HR先明确说一句,BAT三家,只有狼性的百度是没有HR面的,剩余的阿里和腾讯都是最后HR面,并且HR都可以拒了你。你说你身边有人被阿里HR拒了,我身边也有。我身边还有被腾讯HR拒了的!一个公司的HR来选择跟自己公司价值观更相符的人这怎么了?我想了半天也没理清这点儿神逻辑。这怎么就变成了浮夸腐臭的官僚文化了?阿里的HR的权力的确比较大,但是这就是一个公司的文化氛围。人家就是一个在乎你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地方,毕竟马云是一个在乎理想的人。就跟腾讯是产品是老大是一个道理,毕竟小马哥本来就是产品经理。实际上,如果你跟这家公司的价值观不相符,你进去了自己也得难受!所以拒了你也好。至于说阿里HR的态度,我不知道你们接到的都是谁的电话,跟我联系阿里和百度的HR的态度都很好。而且说一旦有什么变动都可以随时联系他,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3.关于sp不同公司对于special有不同的评选方法。有的公司是根据你拿到的其他offer跟你谈的,有的公司是根据你的面试等级的。阿里就是后者,而且是在你前几面面试等级较高的情况下给你加面,过了加面才会给sp。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拿到了哪的offer好吗!人家有自己的评分等级,人家相信人家的工程师对你的评价。如果你能拿到比较高的评价,直接就会得到sp。根本连谈都不用谈。我身边就有同学只拿到了阿里一家offer就是sp的。而且是直接通知下来就是sp,根本不需要你去谈判。至于我为什么会拒了阿里,是因为我对腾讯的部门、团队更期待。其实大家无非都是这么简单私人的原因,比如我有个小伙伴拒了阿里就是因为不喜欢杭州,我身边拒百度的人也不少。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严谨,有数据显示阿里被拒的比例更高?如果非要说今年阿里为什么被拒的多了点儿,无非是因为是已经上市了,之前大家对于期权和股票的那点儿期望都没有了。就在前几天,阿里的蚂蚁金融,其实就是支付宝,作为阿里唯一个没有上市的部门,又打回马枪,给好多拒了阿里offer的人打电话问是不是愿意去。我身边好几个人马上就动心了,无论是已经签了腾讯还是百度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没啥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毕竟每个人对工作的期望不一样。
不得不说,排第一的答案个人偏见太多...我尽量说点客观的:.钱楼主本科生一枚,9月份校招,A给的13*15,B给的13*14.6 ,T给的11.5*16(不要问我怎么知道,就是知道,而且都是批发价),至于其他公司...可能是因为本科生吧,给的还真没这三家多,倒也不排除被给special的,但本科生批发价A跟BT确实是一档的,而且比国内其他公司给的多。回答楼主为什么不提高薪资来积极招揽人才的问题,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少年~窃以为公司里的那一群财务才是厉害,能根据市场的环境和行业的发展给出合适的工资,既要保障企业的支出最小,又要尽可能地招揽人才,使其工资具有竞争力,让人觉得有安全感,这才是他们真正NB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效益最大化~换个角度想想,互联网公司大多都是根据表现给offer的,极个别的那种不计,BAT当中,或许这家给批发价那家给special,当中有运气成分,但是总体的评价还是靠谱的,楼下刚贴的语录也说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假如BAT给你超出你评级的工资,你摸摸良心告诉我你好意思接??
楼主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拒阿里的offer,很多答案(尤其是排名第一的答案)则是明显的BAT的黑或粉,拜托各位亲,这不是让你们回答BAT的校招奇葩事或者让BAT的粉或黑们对骂的好么...虽然有些答案确实看完想喷之...感觉像是跑题了
扯回来,下面正面回答问题:首先关于拒阿里offer的人数,阿里好像都没公布吧,只是根据周围的圈子看未免不够全面。另外拒offer的原因,无非是当事人认为阿里不是最佳的选择,也就是当事人认为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出国,回学校读研读博,拿到Facebook或Google等offer,或者去BT,去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美团搜狐360等),每一种选择都是基于当事人的情况,或许是天气因素,或许是城市偏好,或许是家里要求读研,或许是女票在那里等等等等,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因为在手中有不止一份o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仅仅只是公司间的比较,还有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恋爱状况,地理位置,个人喜好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排序和权重导致了最终的选择,也体现了选择背后的价值观,或许这个选择与表面的利益相违背,或者与公司间比较的结果相违背,或者让别人无法理解,但是这就是当事人经过综合考虑的结果~
接受offer的人都一样,拒绝offer的人却各有各的理由。校招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觉得你不适合或者你觉得企业不适合你都可以拒绝,拒绝阿里的offer就是一个体现,这个选择完全是基于当事人考虑,无关乎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
最后,以一个互联网新人的身份说一句,或许大家因为某些原因遭受过BAT等公司不公平的待遇,这值得同情,每个公司都有黑点,但是不要把对应公司的黑点无限放大,或者以偏概全。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作为互联网一份子的我们是要求同存异,努力让互联网变得更好,right?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平心而论,有失公允。背景墙:首先,无直接利益相关---新浪HR一枚。----------------------------------------------------------------------1.阿里的薪酬阿里的薪酬,不看本科硕士,基本看能力,研发的薪酬基本在(13K~15K)*15,①相比BAT,例如百度的14K,可能略低,但是你也需要知道阿里有红包,年后有年终奖,年终奖相比百度,多不少呢。②相比二线,例如美团,美团三档(13.5k,14.5K,15.5k)*15,美团相比去年而言是凶残了很多,阿里相比而言,基本持平吧;③相比创业型公司,例如滴滴打车,碰到的offer童鞋,薪酬大致在14K*15,与阿里的薪酬相比,基本持平吧。所以说,整体比较而言,阿里薪酬没有绝对优势,也没绝对劣势。对于本科生而言,阿里的offer还是比较赞的。对于大公司而言,股票期权是给予核心员工;对于创业型公司,股票期权是给予大部分员工,特别是创业初期,融资初期对于提到的期权股票,试问一位刚毕业的童鞋,没有任何贡献输出,一般怎么给股票期权?百度T5以下给期权股票吗?搜狗1.x,2,x给吗?腾讯1.x,2.x给吗?即使是创业型公司,也是入职之后,试用期过后,可能会考虑给...关于价值观,价值观不是忽悠你,而是需要你有认同感,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价值等,不认同的话,请不要加入。关于童鞋提到的压榨你的剩余价值,这个更不认同,不是压榨你,而是希望双赢的局面。相信对于一般情况而言,你不会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吧?当你离开时,为什么能涨薪?如果在BAT呆过,为什么一般情况跳槽后薪酬会比一般人高一截?不就是双赢的局面。当然,有一点,我不赞同阿里的996...2.HR,文化和价值观童鞋提到的 xx拿到FB的offer,没按时交三方协议,首先需要各打五十大板。坦诚相见,无须回避。xx童鞋,没有提前通知HR,我觉得对对方不尊重;对于HR而言,如果是真的是这种方式,我觉得需要反思。 我也遇到一些拒绝offer的童鞋,有些童鞋很礼貌,电话&邮件,提到自己拒绝offer的原因,选择新机会的原因,我也很礼貌的给对方电话&邮件,谢谢对新浪的认可,也希望以后咱们有机会合作。关于HR的定位,不谈阿里HR的权利如何,我不赞同HR仅仅是配合工程师们面试。HR从非技术角度考察XX童鞋对于团队的offer的可能性,match程度,风险程度,成长的空间等;HR也是对外的窗口,是招聘前期,线下落地;招聘ing时,贯穿招聘流程,和业务部门合作,做好招聘的用户体验;对于招聘后期,解答童鞋相关问题,后期跟进,关怀等。关于官僚文化,我没在阿里呆过,我不评价,但是想说,林子大了,难免会有狗屎。3.前景童鞋,如果您加入大多数公司,基本都是从螺丝钉开始,首先需要证明开始,需要抓住机会,难道不是吗?
谁能说,现在的阿里没发展呢?神马搜索?金融互联网?阿里旅行?说不定还会孵化新的业务吧...如果看外界呢?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唱吧?当然一切都是未知数啦,自己选择好就成。关于招聘的人数,1500人对于阿里而言,不算多吧?也不全是研发类,你可知道2015年毕业生有几百万吧?关于提到身边的例子,有个同学,水平很牛,是曾经在top conference上发过论文的人,同时拿了百度和阿里的offer,都是批发价,不是很满意,打算argue一下。打电话给百度HR,那边很客气,说同学你把相关材料给我们,我们看看能不能帮你申请一下sp。打电话给阿里HR,那边很牛逼,说就这么多,爱来来,不来滚。换了是你,你选谁?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个HR很2222222,只能2233333;我也希望这位童鞋说的是实际情况,没有添油加醋;今年我在做校招的时候,也遇到一些特殊case,和童鞋坦诚相见,一上午打过70多个电话,告诉童鞋校招的进展,什么时候offer,有什么问题...HR不容易...挺拼的....关于阿里,我认为还是工程师文化,文化相对于别的大公司而言,阿里文化还是相对简单,还是技术驱动注:对于技术驱动的理解,可能是因为我专注于新浪-基础架构(网络&系统&平台等)研发类职位招聘,这里的技术驱动仅指---基础研发要求高,基础研发类似于: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共享平台[内核,安全,数据库,技术保障等]、天猫聚石塔、RDS等。抛开阿里,也谈谈校招的感受,也谈谈选择机会的考虑因素吧。-------------------------------------先谈谈案例:①某童鞋,拿到美团内网产品的开发offer,也同时面试了新浪,平台系统开发职位;虽然渣浪的校招待遇比不了美团,但是考虑产品&职责,最终童鞋拒绝了美团的②某童鞋,拿到阿里A档的offer,也同时面试了新浪,阿里9月就给offer;新浪面试的时间晚,offer的时间更晚(11月),这两个月期间HR和业务部门总监&具体业务负责人互动特多,和童鞋聊他的考虑&想法,最后争取,这位童鞋加入新浪。具体的案例,我也希望刚出校门的同学冷静的思考下,开开心心很重要啦:如果单看薪酬是不是太简单了,毕竟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而言,仅仅是物质,除了物质,【嗯?有些画饼?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是否需要思考精神层面的事情呢?比如公司的背景,所涉及的业务,你所负责的业务,你的老板呢,还有工作地点等公司背景,决定了你的工作环境,如果是国企背景,是不是很痛苦;如果是外企的话,相应的工作氛围是不是稍微好点;如果是互联网巨头,你的培训成长系统比较健全,一般部门都会有牛人,学习的对象比较多;一般业务比较复杂。所涉及的业务,决定是不是做你想做的事情,业务是部是expanding模式,是不是核心业务;这个也是发展机会啦。Responsibility,决定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光有钱,工作很痛苦,那你不会选择吧?当然salary= expected salary*Your Boss,在职场,我一直信服这么一句话:what kind of people you work with, what kind of boss(backgroud,title,style) you follow,you will be. 你跟着老板,你的老板决定你的高度;当然这个高度决定了,视野和事业的发展高度。最后想说一句:别人千言万语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能倾听这些千言万语,自己内心也有自己的思考&判断,选择自己想要的。职场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加油各位少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文印员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