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辑引的古义和今义与今义是什么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当前位置: >
转古义今义
转古义今义
感谢评语:
其他答案(2)匿名网友&LV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9.稍稍 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10.更衣 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匿名网友&LV善者 & 古义:性情品德良好的人;今义:善良的人从 & 古义:(向他)学习;今义:跟随,跟从。
[共2页]&&&&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古今异义词
我的图书馆
古今异义词
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 布:上古指用麻织成的衣料。《说文解字》段注:“古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与葛布而已。”大约魏晋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布”始从麻织扩大为棉织的衣料,现又扩大为化学纤维等织成的衣料的统称。
&&&&&&&& 响:本指回声,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响”都是“回声”的意思,“响应”即“象回声那样应和”之意,后来“响”扩大为指所有声响。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虫:徐《说文解字注笺》云:“虫者动物之通名,故或行、或飞、或毛、或裸、或介(甲)、或鳞,皆经为虫。”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现代方言里还有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的;正是古义的保留。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
&&&&&&&金:泛指金属。《说文》称金子为黄金,称银子为白金,称铜为亦金,或铁为黑金。现缩小为表示黄金。只有在词组里还保持金属的意义,如五金、冶金等。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 如,“”(《》)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 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 汤:本义指开水或热水,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成语“赴汤蹈火”、“金城汤池”、“固若金汤”中的“汤”都是滚热的水义。《水浒》里也有“面汤”、“洗脚汤”等词语,“汤”的今义则指菜汤、米汤。
&&&&&&& 脚:本指小腿(胫),如“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难言》),后来专指足。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 
&&&&&&& 爪牙:本为是表示得力民的武臣猛将,是个褒义词。如《国语·越语》:“然谋臣与扑牙之上,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与“谋臣”并提,都是指治国兴邦的人才。但今用作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祥:古代用作中性词,如:“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可见“祥”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后来只指“吉祥的征兆”了,成了贬义词。
&&&&&&&& 谤:在上古是一个中性词,表示一般的批评、议论,并不含恶义,如“能谤讥于是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汉以后就逐渐有了贬义。《说文》对它的解释“毁也。”就是今天“毁坏”的意思,成为贬义词。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 感激:古义是“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还有“愤激”、“恼怒”之意。如“皆感激为之泣下”(《张中丞传后叙》),感激是深受激励之意。今义是“感谢”之意,词意轻多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 &诛:《说文》:“讨也,”意即用语言责备别人。如“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成语“口诛笔伐”,诛是谴责、责备、批判之意,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9.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12.殷勤 今义:热闹,周到;
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着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
16.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7.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8.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出师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20.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忆》)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轩子·藤文公》)
22.垄断 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23.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26.约束 今义:限制;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大风 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8.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29.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0.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1.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32.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交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33.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34.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5.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9.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0.小生 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41.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42.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43.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明。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 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
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 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 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0.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5l.妖怪 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伦》)
52.有意 今义: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岂有意乎?(《隆中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字,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③地土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54.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①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
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55.不避 今义:不躲开;
古义: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56.人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古义:人民的普遍情况。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论贵粟疏》)
57.把握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古义:手掌内。
例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论贵粟疏》)
今义:知县、县令;古义:朝廷。
例如:今募天下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论贵粟疏》)
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60.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举例&&&(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 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 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 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 &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 &&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 (9)春社近(《游山西村》)
&&&&&&&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 顾:古: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
&&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 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 (22)虽人有百手(《口技》)
&&&&&&&&& 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 (23)两股战战(《口技》)
&&&&&&&&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 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
&&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 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 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 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 (32)烈士暮年(《龟虽寿》
&&&&&&&&& 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 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
&& (34)年已蹉跎(《周处》)
&&&&&&&&&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 (35)令名不彰(《周处》)
&&&&&&&&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
&&&&&&&&& 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 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 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 (39)居数月(《塞翁失马》)
&&&&&&&&& 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
&&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
&& (41)请献十金(《公输》)
&&&&&&&&& 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
&&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 可:& 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
&&&&&&&&& 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盖住、盖子。
&&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 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 (47)夜篝火(《陈涉世家》)
&&&&&&&&& 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 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表次序。
&& (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 会计:古: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 (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
&& (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恶:(古:读wū,怎么,表疑问。今:罪恶,厌恶。)
&& (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
&& (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 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 (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
&&&&&&&& 经纶:古:治理,筹画。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 &(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 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 (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
&&&&&&&&&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 池:古: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 (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 (59)子何恃而往(《为学》)
&&&&&&&&& 子: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 (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 (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
&& (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 (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
&&&&&&&&& 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
&& (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 (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 (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 (67)惟吾德馨(《陋室铭》)
&&&&&&&&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 (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 (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形)
&& (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曾:古:并,尚且,连......都......。今:曾经。
&& (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72)征于色(《孟子》二章)
&&&&&&&&& 征:古: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 (73)发于声(《孟子》二章)
&&&&&&&&&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 (74)而后喻(《孟子》二章)
&&&&&&&&&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 (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 钟:古: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 (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 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
&& (78)引喻失义(《出师表》)
&&&&&&&& 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
&& (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 (80)不宜异同(《出师表》)
&&&&&&&&& 异同:(古:差异,偏义复合词。今:不同与相同。)
&& (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 (82)由是感激(《出师表》)
&&&&&&&&&&&&&&& 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
&& (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 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
&& (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 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 (85)临表涕零(《出师表》)
&&&&&&&&&&&&&&& 涕:(古:眼泪。今:鼻涕。)
&& (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
&&&&&&&&&&&&&&& 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
&& (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 (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 (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 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 (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 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 (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 (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 (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情:(古:实情。今:感情。)
&& (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 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 (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 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 (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女的古义和今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