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谈,纳,考扎实推进器品牌培育工作

2014年伊犁州直就业、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州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促进就业为中心,按照“服务大局、做实载体、典型引路、打造品牌”的工作要求,推动州直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2014年州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是: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4.3万人,开发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0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3亿元。截至8月底,州直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3.83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37%以内。开发各类就业岗位2.56万个。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7.48万人次,创收26.94亿元。完成各类人员培训3.3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8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5612人,在岗职工培训2792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680人,创业培训1521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3273人。
加强调查摸底,夯实就业基础
开展城乡劳动力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自2月初开始,完成了150余万名城乡劳动力的登记和系统录入工作,并完成了系统数据汇总分析,为自治州制定就业政策、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开展了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共调查用工企业202家,搜集整理各类就业岗位6106个。同时对自治州本地1012家大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企业现有人员结构、伊犁籍员工数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数量、员工技能层次和今后用工方向等数据。
强化就业宣传,加快就业岗位开发
启动了2014年“春风行动”。2月28日在尼勒克县文化中心举办了州直2014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各县市同步启动。州直各县市召开了一场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同时各县市结合实际开展了“县乡招聘会”、“园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创业项目推荐”和“创业培训指导专场”等多种专项活动,把岗位信息、培训项目和扶持政策直接送村进户到人,实现了企业和求职者的有效对接;召开了2014年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80余家企业现场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另在招聘会现场发布了州直200余家企业提供的1万余个用工岗位;开展了“人社局长、创业就业典型校园行”活动。伊犁师范学院、伊犁财贸学校、伊犁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近3000名师生聆听了宣讲和创业典型报告,达到了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活动目的;开展了“人社局长企业行”活动。5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人社局长企业行”活动,深入州直各企业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征求企业对人社部门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解决就业难问题奠定了基础。
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以创业促就业
强力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县市标准化平台建设和改造任务,正在逐步达标验收,年内90%的乡镇(街办)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本达标。加快州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目前大市场已基本建设完成,10月将召开人力资源招聘会;强化创业促就业工作。继续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对19个创业孵化基地和1个创业园区加大了培育和管理力度。制定了《年伊犁州直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方案》,确定了近3年的创业促就业工作目标。奎屯市筹资150万元在乌尔迈克社区兴建创业就业孵化中心,筹资200万元在西花园社区建设了46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及家政服务型创业就业基地,吸纳30名以上失业人员就业。尼勒克县筹资300万元在县再就业市场建设了创业市场。伊宁县筹资500万元在胡地亚于孜乡建设了新月湾失地农民孵化基地。目前,州直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园区创建面积计38457平方米,带动2467人就业,创业就业孵化中心达到69个,带动就业2510人。
千方百计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确定了12家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劳务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民工在企业务工可达20万人。各县市也分别与本地用人规模大、用工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如伊宁县与庆华集团、新源县与伊钢等;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作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的通知》,在当前州直已有3000名农村劳务经纪人的基础上,明确了2014年将发展培养劳务经纪人3000名的目标任务,要求每一个村的劳务经纪人达到3人以上,每名劳务经纪人每年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以上;发挥好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的作用。目前州直乡镇99个、国营农牧场25个、780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对协管员定任务,试行量化考核、绩效工资制度,确保其发挥作用。同时编印了《州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80、90后人员就业工作政策措施指南》,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全力做好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自治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80、90后未就业人员就业培训工作,制定了《自治州职业教育和80、90后未就业人员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014年职业教育和80、90后未就业人员就业培训工作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配合、全民推进”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自治州十大产业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坚持“四定”(订单、定岗、定向、定人)、落实“四到”(到企业去开展订单式培训、到贫困乡村去开展技能培训、到维稳重点乡村开展就业培训、到技工学校开展“两后生”培训)、突出“三围绕”(围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市场、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原则,强化了培训工作的各项措施。
摸清底数,做实基础性工作。组织全州人社系统干部450人深入360家企业,举办了40余场供需见面会,对近5000户2万余名劳动者了解了培训需求和培训愿望。强化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技能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和内容上紧紧围绕自治州产业结构发展需要,更加贴近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今年,围绕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开展的服装缝纫、手绣工培训人数占到培训总数的10%以上。培训工种有了较大的变化,砌筑工、电焊工等工种不再成为我州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标志性工种。今年将传统手工制作纳入技能培训,在伊宁市举办了两期手工编织扫把班,在昭苏县举办一期民族工艺品雕刻班,使农牧民实现就近就业。
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州直各县市成立了7所技工学校,并经自治区批准,在伊犁技师培训学院成立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袁德生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州直产业工人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技术力量。实施了伊犁技师培训学院改扩建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2.59亿元,新建教学楼等基础设施96000平方米,提升办学能力,努力将伊犁州技师学院建成州直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州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产业型技术工人。8—9月举办了汽车维修工、服装缝纫工、手绣制作工3个专业(工种)的州直技工学校师资培训,共培训60人。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州高级技工学校和州直企业为主体,利用州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场地和企业技能实训基地进行培训。截至4月底,伊犁技师培训学院分别在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川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各大汽车修理厂开展维修电工、电焊工、钳工、电器值班员、煤气工、制氧工、锅炉运行值班员、变电器值班员,培训维修电工、电焊工,培训汽车修理工等11个工种的培训,共培养高技能人才688人。(伊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伊犁新闻网
伊犁广播电视报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进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