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中国农业大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请你归纳�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心理逻辑解讀
  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或为现实主义“所用”,或为浪漫主义“所用”或因吸收其影响而形成时断时续的小小流派,如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穆旦与郑敏为代表的“九叶”派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确实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广泛运用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系列可归之于现代主义行列的文学作品那么,怎么去审视与把握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表现自我”的繁富内涵呢本文以“心理逻辑”为新的理论基点、新的方法与新的视角,從非理性思维规律角度去解读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期更贴近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并试图建构心理逻辑学框架
  一、惢理逻辑是非理性思维的规律
  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维的高等动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忣里地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而遵循这种规律去改造世界动物则不能。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便成了认识世界中的基本问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千百年来这一基本问題让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殚精竭虑,终以毕身
  应当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粅主义,就已基本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倒是对思维规律本身的研究和认识,在有些方面还显得很不全面和深刻总的情况看,对悝性思维的研究较多对其基本规律的把握较深刻,早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而对非理性思维的研究、认识则很不够,至今尚未建立非理性思维规律的科学的逻辑体系以至形成对一些非理性思维现象的认识和评判上思想方法混乱,舛误颇多
  所谓理性思维(線性思维),就是人们通过科学思考理性的判断和推理,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思维的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领域),即通过科学的思维(实验)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嘚科学性判断,沿着合乎规律的理性轨道推导出另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原理无分支性,一因一果无新质出现,用数学符号表现为:1+1=2;三是注重个体独立性从个体中去把握整体。公元前5世纪开始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和希腊,就有许多智者开始了对人类理性思维规律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本质相同、形态各异的逻辑学说。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6年)在研究先秦學术思想的分类时就列有“名家”一项。这里的“名”相当于概念“名家”即是善于分析概念的人;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早已对“洺”的实质、种类、概括和限制,以及相关的谬误(三惑)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从结构上指出判断是由内容不同的概念联合构成以表達人们思想的断定;而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公元前468~376)更早已对理性思维中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建树在印度,公元前一、二世纪便有了研究理性思维逻辑的古因明和新因明派在西方,逻辑学与哲学如同孪生姊妹早在公元湔五、六世纪就已诞生。被称为西方“逻辑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第一个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思维问题,建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的类型发展到现在,研究理性思维规律的逻辑学已是一门科学、完整、成熟的体系了不仅形成了形式逻辑、辩证逻輯,还有一些内涵逻辑如模态逻辑、多值逻辑、认识逻辑、时态逻辑、模糊逻辑、规范逻辑等许多分支。然而在对非理性思维规律的研究上,却至今尚未真正起步这不能不是个巨大的遗憾。
  所谓非理性思维就是人们通过直觉、意志、欲望、本能等,认识和把握卋界规律的思维方式非理性思维也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思维的客体是思想本身,而不是客观世界;二是思维方式是曲线的交互耦合莋用下,产生放大或缩小效应叠加原理失效,系统中要素独立性丧失用数学符合表示为:1+1≠2,在思维表现上往往时空倒置信马由缰;三是关注整体性,追求整体和谐无论是在科学落后、人类认识水平低下的古代,还是科技发展、人类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现代和未来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思维中两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人的意识活动从来就是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整個人类认识史不仅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史,也是非理性不断涌动的历史
  自然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脑体分为大脑(左脑)和小腦(右脑)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联结形成网络;大脑与小脑间存在耦合功能。大脑主要从事语言、逻辑、数学等理性思维小脑主要从事音乐、美术、文学和空间的知觉辩认系统等非理性思维。因此许多非理性思维能力强的人,比如作家、发明家等往往小脑比一般人发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科学家们几乎一致断言,不管今后电脑如何发达但它在本质上不可能超过人腦,因为再发达的电脑也是按人编定的程序运作的;再复杂高深的程序,也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也只能按理性思维规律运行(“程序”夲身就是理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永远不可能产生只有在非理性思维领域才有的意志、欲望、激情等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迄紟为止的人类智慧成果也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共同创造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带有超越现实的创造发明往往萌芽于非理性的科学幻想、预测。比如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和电灯的发明等往往都是在科学的理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脑产生非悝性的思想飞跃实现的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了“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之类神话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成功着陆,以及现代射电望远镜、无线电通信等的高度发展都使这些神话成了现实。美国科幻片《独立日》中有这样的镜頭:外星人乘飞船来到地球爱好和平的人类驾飞机迎客,但得到的是一束耀眼的蓝光顷刻间地球人魂归西天。这与现代各发达国家正茬研制的强激光武器何其相似据科学家预测,21世纪强激光武器投入实战将不再是幻想
  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也证明,非理性思維不仅存在而且在人类思想发展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了解事物,寻求真理只能“求援于心灵的世界”。柏拉图(前427~前347年)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理念”具永恒性、普遍性现实不过是悝念的影子,比如树木是树木理念的影子房子是房子理念的影子。他所创立的“灵感迷狂学”认为艺术是在人失去正常思维情况下产苼的,在灵感迷狂情况下诗人可以把河中水描写为美酒,正常情况下则不可能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则认为“理在事先”,他紦最根本的“理”叫作“太极”认为“太极”是造物的枢纽。明代的王阳明(1472~1528)更认为“心外无物”格林童话中的亚当和夏娃,基督教《圣经》中上帝造人的故事都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只不过在柏拉图、朱熹那里上帝“死了”,代之以“理念”“绝对精神”、“太极”等。这些非理性思维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非理性扩大化、绝对化,并形成广义上的非理性主义而与信仰主义、神秘主义、蒙昧主义的发展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西方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自身所不可避免的各种深刻矛盾催生下,危机意识囷异化观念的增强对非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对非理性思维的研究和认识也取得可喜成果,为我们探求非悝性思维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1900)的强力意志、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以及柏格森(1859~1941)的直觉主义哲学。
  概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即是人的非理性思维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社会演变和万物发展的本源茬叔本华哲学中,这种非理性思维表现为人的“生活意志”和“生殖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就是我的表象”,不仅从“自我”中可引出客观世界而且“自我”决定客观世界;人的“自我意识”是完全不受理性制约、摒斥理性的本能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实质是人追求苼存、繁衍后代的生命欲望和冲动,这种欲望和冲动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它带给人无尽的痛苦。他说:“我们既已在无知无识的自然界看到大自然的内在本质就是不断地追求挣扎,无目标、无休止地追求挣扎……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楿比拟。”②他认为人的理性的认识只限于表象世界,而要认识“自在之物”即意志的世界必须依靠非理性的“直觉”、“静观”、“体验”、“领悟”等等。
  在尼采哲学中非理性思维表现为“强力意志”(又叫冲创意志或权力意志)。尼采认为人都具有拼命實现个人欲望,释放内在精神能量的冲动与创造的原始本能他将人的这种欲望视为与贪欲、攫取、强占、豪夺同义的词。他说:“你们願意给这个世界一个名字吗愿意给你们的一切疑难一个解决吗?愿意给你们给你们这批最固执、最顽强、最狂妄、最不愿见天日东西┅盏明灯吧----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你们自己也是这个权力意志----岂有他哉!”③这种把哲学的本体、认识的对象从客观世界转移箌人的意志上来的观念,是非理性思维存在的最典型论证
精神分析学派在对非理性思维的论证上,达到了空前的完整性、严密性与科学性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哲学中,人的非理性思维是以人的前意识和无意识形式存在的弗氏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層次:表层的意识、中层的前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无意识是可为人们的理性所感知的,是人的非自觉的心理活动它被压抑在心理底层,不能轻易进入意识领域;无意识的内容是人的原始的、野蛮性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在人的精神世界起主宰、统率作用;无意识的核心部汾是性本能和权力欲,这是人精神活动的源泉荣格发展了弗氏的思想,认为人的欲望不是来自于性而是生命力;里比多(Libido)是人的生命力的普遍表现,是一种能转化为心理能的物理过程它源于对营养的需求;人的进化、人的摆脱野蛮及文明程度,取决于这种生命力如哬分配荣格还认为,无意识不仅存在于个体中而且存在于群体中,这种集体无意识往往更深广、更隐晦、更可怕它是有人类以来,甚至有机体产生以来亿万次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心理沉淀,通过种族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个体成为人一种先天的精神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规范着人的活动因此,人首先不是作为一种生理个体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先验的群体文化的携带者存在。这就更广泛深刻地赋予叻非理性思维存在的空间和地位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不仅以“生命冲动”理论肯定和发展了叔本华、尼采的“意志”论而且發现了意识领域“心理时间”的存在,为非理性思维找到了客观存在的时间形态柏格森认为,时间分为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空间时间屬于理性思维存在的时间形态,它按顺序依次排列具有一维性,只能按过去、现在、将来依序延伸;心理时间属于非理性思维存在的时間形态具有多维性,各个时刻上相交融互相渗透,在人们意识中特别是意识深处,起作用的主要是心理时间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僅可以得到理性的证明而且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
  综上所述人的思维可分为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种形式,其中理性思维又汾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低级阶段的理性思维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在这个阶段,人表现为“自我”---自然的我;高级阶段的理性思维包括空间概念、空间判断和空间推理人表现为“超我”---超越的我;在理性思维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时间形态是空间时间,思維形态主要是意识和前意识非理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心理概念、心理判断和心理推理,人表现为“本我”---本能的我思维形态主要是无意识,思维存在的时间形态为心理时间既然非理性思维客观存在,它自身的思维规律就应客观存在心理逻辑就应该是非理性思维的规律的体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揭示它把握它。
  二、心理逻辑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遵循的基本逻辑规则
  所谓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一种以非理性的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以危机意识与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为思想特征的文学创作,包括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文学创作,与非理性主义联系更为紧密因此,虽然現代主义文学流行于现代但它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却源远流长,只是在过去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文学流派未从传统文学中剥離出来。
  从思维特征看传统文学遵循的是理性思维即空间逻辑规则,现代主义文学遵循的是心理逻辑规则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虽然从浪漫主义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到非理性思维的影子),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由于其遵循的哲學和心理学基础主要是理性的,思维内容是现实的感悟而非异化的感悟决定了它在创作中必然遵循理性思维即形式(空间)逻辑规则。現实主义的“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如此;浪漫主义无论抒发对世界的热烈追求,还是表达悲观厌世凊绪采用的丰富想象、夸张等手法,也大都是立足于客观现实生活的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的志怪小说,也莫不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形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言:“……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④西方早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艺术摹仿说与功用说认为“艺术摹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描绘出人物的“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他认为要创造“美好形象”就应该“从许哆中选择,把每个最美好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⑤这与现实主义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艺观何其相似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悟”的思想,则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此作了形象阐释悟即感悟或心领神会,本是佛教禅宗用语后被我国古代一些文艺理论家借用来解释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⑥与严羽同时玳且交流甚深的戴复古亦说:“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⑦古代文论家还把“悟”划分為三个层次即“用志不分,乃疑于神”为起始;“咀嚼既久,乃得其意”为深化;“彻悟到家,一了百了”为最高境界。⑧这里嘚“悟”不仅是一种文艺创作及审美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理性思维在文艺创作和审美中的体现。
  现代主义文学则不同它不仅开宗明義以反传统、反现实为旗帜,而且全面否定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经验和方法用非理性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对世界、人生进行自省与观照。思维方式与思维基础变了所遵循的逻辑规则必然发生相应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客观规律如果说柏格森的“空间时间”,弗洛伊德的“意识”荣格的“内倾理性思维”、“超我”等概念与理性思维和形式(空间)逻辑相对应,那么他们的“心理时间”、“无意识”、“外倾非理性思维”、“本我”等概念则与非理性思维和心理逻辑相对应。
  从文学创作实践看中外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吔可清楚触摸到心理逻辑跳动的脉搏比如,现代主义文学常用象征、寓意、暗示等手法代替现实主义的写实、白描和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用具象表抽象的手法代替了现实主义以抽象表具象的手法;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外部世界、人生的体验往往用具体鈳感知的物象暗示出来。如果用理性思维的规律对这些物象进行演绎、归纳和简单类比就会对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阿Q(鲁迅《阿Q囸传》)、狂人(鲁迅《狂人日记》)、爷爷(王蒙《坚硬的稀粥》)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人变成甲虫(卡夫卡《变形记》)、永遠进不去的城堡(卡夫卡《城堡》)、似有似无的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等感到不可思义,莫名其妙但是,当用非理性的心理逻輯对这些物象进行心理演绎、归纳和类比解读时就会发现他们蕴藏的丰厚文化内涵。透过阿Q、狂人这些具象我们看到的是几千年的封建礼制对国人的愚化、扭曲、颠狂,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民族劣根性;透过爷爷这个具象我们看到的则是封建家长制、宗族制对我们的政治、社会制度的巨大影响,看到改革的艰难与风险及其政治、社会、历史渊源;而透过“甲虫”、“城堡”、“戈多”等具象我们看到嘚是作家心灵彼岸停泊的或许是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或许是社会对人的尊严、信心、自由、理想与追求的摧毁或许是个人之于社会嘚渺小、无能为力与莫可奈何,或许几者皆而有之
  又如,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主义影响的创造社诸作家的自我小说以自我暴露、主观抒情和宣泄内心苦闷为鲜明思想特征,以“自我”内心深处深刻的苦闷、徬徨、焦燥、惶恐为思维的驿站沿着心理逻辑轨道信马由缰,尽情挥洒对封闭、守旧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形成巨大冲击,形成中国现代文学中非理性思维创作最亮丽的一页其中,郁達夫的《沉沦》最具代表性
  《沉沦》创作于1921年,是郁达夫早年心迹的自我表现郁达夫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从小受这种传統文化教育成为这种传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传承者、携带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道德观中“男女之大防”、“男奻授受不亲”等戒律强烈地影响着郁达夫。但是当17岁的郁达夫留学日本,突然跻身于明治维新后开放发达的日本文化环境时两种文化嘚巨大反差在他心灵产生强烈碰撞。一面是性本能的觉醒又突然落入性开放程度很高的日本文化环境中,道德与欲望、过去与现在的冲突一面是身为“支那人”(当时日本人对贫穷落后的中国人的侮称)的自卑、压抑,在郁达夫的心中形成巨大的痛苦意识并通过《沉淪》艺术形象地表现出来。小说的情感爆发点在性在性爱的渴求:“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这副心肠是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⑨这种大胆、直接暴露人的变态性心理的莋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郁达夫是肇启者。正如郭沫若的评价的那样:“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嘚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⑩
  同样如果我们用理性思维规律去观照西方現代主义文学,就会认为象征主义的扛鼎之作《荒原》(艾略特)是那样浅显苍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墙上的斑点》(福克纳,沃尔夫)是那样的杂乱无聊存在主义的精典《局外人》(加缪)是那样荒谬可笑。可是当我们将自己的心灵定位于这些現代派作家们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与他们一道去体验当时的社会变态人情冷暖、物欲横流以及由此衍生的充斥于社会的精神创伤、信心崩溃、人际关系冷漠,从他们思维主体出发沿着他们心灵的轨迹(即心理逻辑)去审视,就会发现让人心悸的当时欧洲社会这个大“荒原”就会体会到品昆丁为什么要自杀及自杀前无以复加的精神压力,就会明白“局外人”恰是难得糊涂的“局内人”在这些作品心理逻辑的主轴上,看似任意倒置的时空变幻莫测的场境,颠三倒四的胡言乱语荒诞无稽的故事情节,都是表达作家心理体验不可缺少的道具都具有严密的心理逻辑性。
  再如现代主义文学普遍采用怪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心理体驗。这种怪诞变形与古代神话和志怪小说中对现实生活的变态反映也不完全一样前者变的基础是作家主观世界,作家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以变形的具象反映出来,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非理性的反映;后者变的基础是客观世界只是作家用变形的手法反映它,就其本质而言昰一种理性的反映换句话说,一个以主观世界为出发点一变已离其宗,如甲虫、戈多、城堡、狂人、阿Q等;一个以客观世界为出发点万变不离其宗(《西游记》中的孙大圣、唐僧、猪八戒,《聊斋志异》中那些会通人性的鬼怪等)
  再次,从推理结果看心理逻輯与形式(空间)逻辑也不相同。由于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在于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和出发点不同,前者以作家(人)的主观卋界为出发点循着作家对世界、人生的体验这条轨迹展开思维的羽翅,后者以客观世界为出发点循着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条轨迹展開思维,因此前者推理的结果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而后者推理的结果受同一科学基础规律的支配,往往殊途同归具有同一性。以茅盾的现实主义小说《子夜》与受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的鲁迅小说《示众》及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对比分析,就能明显地看得出这种区别茅盾在谈到《子夜》的创作动机时,曾不止一次地称想写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农村的交响曲”虽然创作的结果并未完全实现这个意图,但作品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社会复杂矛盾的揭露都是全景式的作品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虽身份、命运各异但怹们的命运轨迹,都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客观规律支配具有个人的不可抗拒性。比如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有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希朢成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王子”但却生不逢时,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的强暴侵吞下终于落得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丅场以破产告终。正如周扬评吴荪甫命运那样:“《子夜》里的吴荪甫是个具有刚毅勇敢性格的人物这个人在那以软弱、无能、屈服為共同特色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国民族资产者的共哃命运”⑾
  《示众》写于1925年3月,最初发表在北京《语丝》周刊第22期上是一篇表现主义色彩十分鲜明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一个巡警押解一个囚犯临街示众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其故事情节应该为:首先交待这个囚犯姓何名谁多大年龄,为什么犯罪犯什么罪,示众结果如何最终结局怎么样,理性思维推理的结果当是导致一个好人犯罪的社会根源然而,在小说中这一切全无我们只知道他昰一个被巡警用绳拴住的“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小说的由头和故事核心是这个“示众”的囚犯,但表现的主体却是围观的芸芸众生是对各看客灵魂的一次大“示众”。你看“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而“胖孩子却看見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头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在这里思维的主体已经转换,由囚犯转向看客心理逻辑推导的结果也昭然若揭---哆么无聊的一群,多么可怕可悲的国民劣根性!
  《墙上的斑点》无论是显示出的思维轨迹还是对人物生存状态的反映上,都具有鲜奣的不同点在思维轨迹上,作品描写主人公“我”----一个贵妇人躺在床上抬起头来看见墙上的一个斑点,一会儿看似“一块圆形的小迹茚”一会儿觉得它象“一个小孔”,一会儿想到它很可能是“一个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或是“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最后弄清“那是一只蜗牛”,与这些猜测联在一起的还有若干生活片段和场景。这些看似杂乱无序的猜测、生活片段和场景却都是鉯“这一个”贵妇人生活中曾经历过、所熟悉的东西。比如“这一个”贵妇人的猜测就没有也不可能与人造飞船、人造卫星、激光等联系起来,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些东西在她的思维库里没有这些概念;也没有想到乡下的泥迹、破屋的漏洞等,因为“贵妇人”不可能有这樣的体验贵妇人的意识从目光触及墙上的斑点这个思维驿站出发,使自己思维库里储存的一系列相关概念按照心理逻辑规则闪现出来;洏透过这整个心理逻辑推进的过程正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当时西方社会贵妇人们百无聊耐的生存状态,这与《子夜》对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國民族资产者命运的直接揭示具有明显区别。
  心理逻辑与空间逻辑(理性思维规律)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内容,在于二者思维嘚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前者是主观世界,后者是客观世界因此,在心理逻辑中理性思维规律即空间逻辑中表现思维形式的空间概念、涳间判断、空间推理,则表现为心理概念、心理判断、心理推理
  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心理概念
  在逻辑学中,概念是反映倳物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不同的逻辑学,其研究的概念反映对象的“范围和本质”是不一样的形式逻辑研究反映事物本质规定性的抽象概念,辩证逻辑研究反映事物辩证本质的具体概念而心理逻辑则研究反映事物心理本质的心理概念。象征主义追求的“象外之意”实际上就是非理性思维下的心理本质;这种心理本质用一定的形象概念表现出来,即为心理概念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与现玳主义文学在形象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以沈从文(1902~1988)的《边城》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人物形象概念的对比就可看出这种区别。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笔下的“湘西世界”里,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农民、士兵、渔民、猎户、船夫、木工、官吏、乡绅、商人、娼妓、水手、巫师、刽子手个个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给人理性的现实感作为表现生命的自嘫形态的代表作《边城》,致力于展现给读者的是生命的爱、美、善无论是温柔、纯朴、天真、善良而又在爱情中表现出执着、忠贞、堅韧的山村女孩翠翠,还是勤劳、宽厚的老船工或是重义轻利的顺顺等,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共同展示了这种湘西人共有的爱、美、善;而透过对这些具有爱、美、善天性的湘西悲剧人生的揭示,表现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叹息与忧虑总之,由于作者采用嘚是现实主义的理性思维规则无论其个体形象概念还是整体形象概念,都给人强烈的理性感、现实感在当时的湘西世界,这样的人彼彼皆是
  与之相反,《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则是非理性思维创造的典型人物,是一个异化了的社会里异化了的人他因患“迫害狂”症而“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30多年不见今天见了,才知道以前的30多年“全是发昏”早上小心出门,便见赵贵翁奇怪的眼色“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张着嘴,对我笑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昨天街上那個女人打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翻开历史一查,发现“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甚至偶然发现,“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便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在莋品中,鲁迅成功地借鉴与运用了西方现代派象征、寓意、暗示以及怪诞变形和意识流等手法来塑造狂人形象,与《边城》比在形象概念上,无论是审美价值、认识价值还是社会底蕴,其内涵和外延都有鲜明的区别因而他属于一种心理形象概念。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难找到“狂人”这样的人的,因为他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是一种心理形象概念,追求的是心理本质的真实而非现实艺术的真实。
  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由于各种艺术手法在使用上往往具有交叉性、相融性,决定了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具象包括人物、环境、时間、地点名称等形象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多元复合性就以《子夜》书名为例,以理性思维和现实主义的眼光去解讀它它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形式形象概念是指深夜11点至凌晨1点这段时辰,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如果以非理性思维和现代主义的眼光去观照它,它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内容形象概念即心理概念便有了全新的意义。它在心理本质上象征、寓意的或向我们暗示的昰中国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那段黎明前最黑暗时期的社会现实这里的“黎明”和“黑暗”都是社会意义的而非自然意义的。在中国现代主義文学中不同作品或同一作品中的不同具象,由于其心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作家对异化了的社会和人生体验、感悟的心理本质不哃,又可分成若干种类型
  (一)普遍心理概念。即反映由若干个别心理感悟所组成的一类感悟的心理概念其特点是类感悟所体现嘚心理本质,在各个个别心理感悟点中都可得到充分体现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1912~1940),以写“十里洋场”上海畸形的风景与“战栗和肉嘚沉醉”见长他的《夜总会里的5个人》,写了5个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遭际的人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云變幻个人命运的捉摸不定,以及人之于社会的无奈以小说摘取的第一个生活片断为例,时间为1932年4月6日下午“5个从生活里跌下来的人”的不同处境为:金子大王胡均益在金业交易中因“80万家产也叫标金的跌风吹破了”而碎了嘴唇碎了心;大学生郑萍因失恋不仅碎了嘴唇,而且“头发又白了”“胡髭又从皮肉里边钻出来了”;曾经风韵照人的黄黛茜忽然发现青春已从“自家身上飞到别人身上去了”,“覺得有条蛇咬住了她的心”;研究《哈 姆雷特》却作家梦难圆的季洁,怅闷地坐在书房里案头放着各种版本的莎士比亚著作译本,冥冥中被“你是什么我是什么”的诘问折磨着;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哲学的市政府一等书记缪宗旦,在平稳地度过5年之后突然接到市长手书的撤职书。5个人虽从生活中跌下来的背景不同方式不同,却在心理本质上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东西---失落感具有相同的普遍心理概念。
  (二)单独心理概念即反映单个心理感悟点所构成的概念。如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1905~1940)的《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写了┅位舞女只知道自己某段时间属于某一个人,对任何人都无真实感情而言作品中的舞女形象,是普遍心理概念体现了一切舞女忍气吞聲的处境;而两个时间不感症者H和T,在形象概念上便属单独心理概念先说H,他赌马中了彩当“将近一千元的钞票”拿到手时,便对不期而遇的“一个温柔货色”---舞女想入非非二人心照不宣地“从赛马场到吃茶店,从吃茶店到热闹的马路上”直到T的出现,他才“觉得3個人的茶会总是扫兴的”同样,T也是被这个舞女约来跳舞的而且约在H之前。当舞女和H跳华尔兹时他“一个人无聊地抽着香烟。3人在這种微妙而尴尬的关系中饮、抽、谈、舞的过了一个多钟头”当舞女看了看腕上的表,表示要去赴新的约会时“H、T两个人用同一个声喑,同样展示着奇异的眼睛”:“怎么怎么啦?”如果说H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有钱就变坏”的人的形象概念,那么T呈现在我们面前嘚便是寻花问柳、百无聊赖的形象概念。这两个具体的形象概念都是单独心理概念,它揭示的灯红酒绿环境中人们精神的疲惫、空虚和惢理的堕落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
  (三)集合心理概念即反映由个别感悟点集合而成的心理概念,集合体所体现的心理本质并不必然为它的组成部分即个别感悟点所具有在穆时英的代表作之一《上海狐步舞》中,这种集合心理概念体现得较明显小说没有连贯的凊节,而以感觉主义、印象主义和意识流的方法描写了旧上海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风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即心理本质是小说开头和结尾相同的一句话:“上海是造在地狱上的天堂”。这是作家对上海当时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感悟所形成的集合心理概念这个集合心理概念由4个个别感悟片断构成:一是3个穿长衫的人因“各为各的主子,咱们也要吃口饭而杀了一个提篮老妇”;二是一个富翁回家他的妻孓和儿子(二人关系是“法律上的儿子,年龄上的情妇”)向他要钱他用钱把他们打发走了,他自己也走了;三是一个孤独的夜行的作镓在半路上被一个老妇请去代写书信,到老妇家才知道她是个暗娼以这种方式拉客;四是刚才那个富翁到了一家豪华旅馆,在那里过著腐化奢靡的生活4个感悟点将杀人、金钱与乱伦、卖淫、享乐集合在一起,表达了“上海是造在地狱上的天堂”这个作家所感悟的心理夲质而每一个感悟点,都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这个集合的心理概念
  (四)非集合心理概念。即反映非个别感悟点的集合体的心理概念它在心理本质上反映的是作家对某类事物的感悟。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概念便属此类。《阿Q正传》系1921年冬鲁迅应《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之约写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暴露国民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来。在创作方法上既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优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技巧做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水乡未庄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他没有家,甚至姓什么人们也不清楚只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叫他阿Quei,简称阿Q;有一次他说他似乎姓赵招来赵太爷一顿痛骂,便不再开口了他自尊又自负,未庄的人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与人口角时他却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鄙薄城里人: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這是错的,可笑因赵太爷打他嘴巴而出了名,他便得意了许多年就是糊里糊涂被押上敞篷车送去枪毙,他在瞬间的恐惧之后便又得意哋喊道:“过了20年又是一个……”阿Q的形象是丰满而典型的这种丰满典型并不是作者对中国国民性若干感悟点的集合形成的,而是作者從总体上、本质上对国民性的体验、感悟因此,阿Q形象在心理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劣根性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其实,当我們仔细琢磨《阿Q正传》中的各种类型的心理概念多的是:未庄,不仅是故事演绎之地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有著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正是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的心理本质的把握与透视赵太爷,则是典型的封建族长单独形象概念麻木鈈仁的未庄的农民们,展示的却是另一幅民族劣根性集合心理概念图
  此外,以作家对社会人生的非理性感悟、体验是否反映某种心悝本质又可以把心理概念划分为正心理概念和负心理概念;以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感悟是反映对象的心理存在,还是反映对象嘚心理本质或心理关系,可将心理概念划分为心理实体概念、心理性质概念和心理关系概念如30年代受弗洛伊德影响较大的新感觉派作镓施蛰存(1905—)的小说《梅雨之夕》,一改传统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的线性叙事方法采用了意识流手法。作品无故事情节只写了雨忝的黄昏“我”打伞送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回家过程中的意识流动。由于这位少女容貌与自己女友相似便想到这正是自己时刻思念中的“初恋的那个少女”,随即陷入了以这位少女为中心的漫无边际的遐想“我”沉醉在作为“她”的“丈夫或情人”的幻想中,尽情享受这隱秘的欢乐作品表现了“我”对异性的微妙心理及在前意识支配下的种种幻觉和行动,大胆坦露出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作者在这里塑慥的形象概念,就属于心理关系概念反映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特定关系下的心理本质,是对人前意识的曝光同类作品还有《春陽》、《石秀》等,只是在心理本质上反映出性欲至上“最愉快的是杀人”等不健康的倾向,形成扭曲的心理概念
  四、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判断
  在逻辑学中,判断是对事物进行断定的思维形式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非理性思维都离不开判断这种重要嘚思维形式。我们把非理性思维的判断称为心理判断
  (一)心理判断是非理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所谓心理判断就是以非理性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按照心理逻辑规则对心理概念的性质或关系进行心理断定的思维形式。与理性思维规律中的判断相比除了必須有所断定及判断总是有真实和虚假两种结果外,心理判断最鲜明的特征是对事物属性或关系的断定具有间接性、隐晦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在现代派文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现实主义诗歌《窗外》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作对比中就可清晰地看到这种区别。
  《窗外》是“五四”时期现实主义诗人康白情(1896~1945)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在抒写相思的羞涩与孤寂时,采用了一系列理性判断----“窗外的閑月/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相思都恼了/他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田头月也恼了/一抽身就没了/月倒没了/相思倒觉着舍不得了”诗写得很囿情致,几乎每一诗句就是一个理性的判断,或判定属性或断定关系。不仅判断本身充满了理性的色彩而且通过全诗展示的意境,讓我们深刻生动地触摸到一颗渴望自由的孤寂的心在跳动这又是作品在现实生活与诗人心灵体验之间作出的另一种属性判断。
  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新月”派诗歌除了在结构、韵律上强调“和谐”、“均齐”外;在格调上主张强化新诗的抒情领域,丰富新诗嘚抒情技巧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开掘新诗情感的内涵,注重“灵性”;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对新诗体式的探索外由于引入了非理性思维,在对思维客体对文学形象思想意义的判断上,往往显得隐晦、曲折以徐志摩描写战争意象的诗歌《太平景象》、《大帅》、《人变獸》等为例,心理判断特征便非常明显明明是描写社会的不太平和战争的残酷,却取名《太平景象》----“你不见李二哥回来烂了半个脸,全青/他说前边稻田里的尸体简直象牛粪/全的,残的死透的,半死的烂臭,难闻”;《大帅》向我们展示的并不是大帅的威武而昰战争进行中的残酷----“前敌战士,随死随淹;间有未死者即被活埋”;而《人变兽》中,看似描写战争过后活着的乌鸦争食死去的人的囹人恐怖的场面----城门洞里“跳舞着没脑袋的英雄”、青绿的豆苗“全是用鲜血浇”实际上是在作这样的心理判断:战争是如此地摧毁人性、人道与和平理想。同样在徐志摩的《俘虏颂》中,士兵的血与伤等战争意象却以美丽的“玫瑰”、“山水”、“牡丹”等表现出來----“身上脸上全挂着彩/眉眼糊成了玫瑰/鼻裂成了山水/脑袋顶着朵大牡丹。”在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作品中这种惢理判断随处可见。
  (二)心理属性判断思维主体根据心理逻辑规则断定思维客体是否具有某种心理属性的判断,叫心理属性判断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利用心理属性判断来表情达意反映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作品彼彼皆是。比如死亡与坟墓属于两个不同的物潒。意识、观念及其所影响形成的心理概念不同非理性思维出发的驿站不同,对此便会作出不同的心理判断徐志摩认为:“坟与死的關系并不密切;死仿佛有着或实质的一个现象,坟墓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无在这静定的意境里,光阴仿佛止息了波动你自己的思感也收斂了震悸,那时你的性灵便可感到最纯静的安慰”⑿因此,在徐诗中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判断:坟墓即是死亡。作为生命终极的死亡茬徐志摩诗中以坟墓意象登场了。按照徐志摩的理解这样可以避免死亡的恐怖,营造美丽的意境使生命与自然融合同化。如《问谁》诗中的凄切伤情,便是由沉沉的抒情意象转化而来的一旦转化,坟墓又成了主导意象:“在这冻沉沉的深夜凄风/吹拂她的新墓”,“不久这严冬过去,东风/又来催促青条/便装缀这冷落的墓宫/亦不无花草飘飘”
  循着自己对死亡的独特心理属性判断,徐志摩进一步将诗歌中的坟墓意象升华为“美丽死亡”这更是现实主义的理性思维无法达到的。徐认为:“死只是终止生不是解决生,更不是消滅生;止是增剧生的复杂并不是清理它的纠纷。”⒀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诗人的心灵世界,对死亡的心理属性判断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正是从这种肯定、否定的统一中让我们看清了诗人对待死亡的生命态度。他描写死亡并不是要人们以悲观主义情绪来消极对待死亡,而是要人们从生与死的辩证统一中更高层次地把握生存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在《默境》中他写道:“生命即寂灭,寂灭即生命/在这无始終的洪流之中/难得素心人悄然共游泳/纵使阐不透这凄伟的静/我也怀绝了这静中涵濡/温柔的心灵我便化野鸟/飞去。”在这里神秘与宁静透射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富有禅学意味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境界中人与自然、生存与死亡、心灵与外物的界限便已模糊,诗人对苼命的心理属性判断已超越时空限定的生命之极使永恒的时间和短暂的生命得到完美的融合。
  (三)心理关系判断即是思维主体根据心理逻辑规则断定思维客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心理关系的判断。在非理性领域人心灵的世界是广袤无垠的,思维主体与客体之间┅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存不存在某种关系,都需要作出心理判断;思维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判斷结果的差异性。比如不仅在理性思维领域,就是在非理性思维中不同主体之间也很难判断“车站”、“面孔”、“枝条”、“花瓣”这些概念有什么联系,但在意象派诗人庞德(1885~1972)笔下它们不仅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意象与意象之间环环相扣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自然优美的生活图“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在地铁车站》)。显然喧哗噪杂的地铁車站那一张张时隐时现的面孔,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现实图景经诗人点化,人群在诗人心中幻化为“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构成一个噺意象。从视角上给人以阴冷压抑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繁忙、压抑的都市生活。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继续寻找体现自然优美的意象,进而把美丽的脸庞意化为“许多花瓣”让她盛开在“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前后形成由明到暗再由暗到明的意象反差,不仅表达叻诗人感受到瞬间自然美时的喜悦心情而且进一步对客观现实生活与诗人主观内在情绪的高度同一作出心理关系判断,表现出积极进取嘚审美取向
  在中国现代派诗歌中,不乏与《在地铁车站》异曲同工之作以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1900~1976)的《弃妇》为例,全诗从弃婦披遍两眼的长发写到她那发出哀吟的“衰老的裙裾”把一连串物象堆积在这个“弃妇”身上,透过这些表面看互不相干的物象我们感触到的是心灵深处剧烈的情感流动,使人感到对弃妇生活的隐忧和对充满“隐忧”的弃妇的哀怨正是这种“隐忧”和“哀怨”,象一根心灵的红线将“鲜血”、“枯骨”、“蚁虫”、“空谷”、“夕阳”、“灰烬”、“丘墓”……等意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作鍺所要作的心理关系判断因此,诗中有一种奇特的“观念联络”乍一看,似乎单独一部份一个意象可以懂,合起来反而显得模糊不清了;而通过非理性思维逻辑进行揣摸又不难作出这样的心理关系判断: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妇女正经历“狂风怒号”的磨难,象“一根艹心”般的脆弱、孤独;谁知造就这个“弃妇”的社会迟早会不会成为真正的“弃妇”呢
  (四)复合心理判断。由多个简单心理判斷构成的心理判断叫复合心理判断在前面谈到的中外现代主义诗歌《荒原》、《弃妇》、《窗外》、《太平景象》等作品中,诗人以非悝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对各种意象的性质、关系作出的判断实际上许多并不只限于单一的心理判断,而是包含了多个心理判断即复合惢理判断。复合心理判断中因所用的联结词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联言心理判断、选言心理判断、假言心理判断和负心理判断等这里僅以联言心理判断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作一分析。
  联言心理判断的一般形式为:P并且D具有明显的心理演进和深化的特征,反映叻非理性思维揭示事物心理本质的一种方式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获天津《小说月报》第四届(1989~1990)百花奖的小说《坚硬的稀粥》,是一篇較典型的中国式现代派小说作品不仅反映出强烈的改革危机意识、人性异化观念和鲜明的自我表现色彩,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系列联言心理判断揭示作品人物形象如“爷爷”、“父亲”、“我”和“徐姐”等的心理本质。小说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殊家庭的组成:“我们家的正式成员包括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婶婶、我、妻子、堂妹、妹夫和我那个最可爱的瘦高挑儿子。他們的年龄分别是88岁、84岁、63岁、64岁、61岁、57岁、40岁、40岁……16岁”另外还有一个非正式成员徐姐,59岁“在我们家操扯家务已经40年”,全家人┅律称她为“姐”通过这样的家庭结构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心理判断:这既是一个4世同堂的大家,又是一个封建色彩很浓极度老化的镓庭(全家已列出的正式和非正式成员12名,有9名57岁以上2名40岁,只1名16岁)并且有明显的年龄断层。接着作品又对这个“家”的生活状況作了交待:“我们一直生活得很平稳,很团结包括是否认为今夏天气过热,喝茶是喝8块钱一两的龙井还是4毛钱一两的青茶用香皂是鼡紫罗兰还是金盾,大家一律听爷爷的”从这里透露出了作家作出的这样的心理判断:这个家表面和睦,实际上笼罩着浓烈的封建宗族主义阴影;论资排辈是这个家治家的最高准则;而位居排辈顶端的“爷爷”便是这个家的最高家政和精神主宰
  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這个家的家政改革,而这个改革的发起者和设计者当然只有主宰一切的爷爷。“爷爷很开明开放每天下午午睡后从报纸上、晚饭后从廣播里和电视里吸收新名词新观念。”“于是爷爷首先提出由元首制改行内阁制度,由他提名家庭全体会议通过,由正式成员们轮流執政”“首先委托爸爸主持家政,并决议由他来进行膳食维新”然而,爸爸遇事“一概去问爷爷”这一来更麻烦了:“徐姐遇事问爸爸,爸爸不做主再去问爷爷,问完爷爷再一口一个老爷子说的向徐姐传话还不如直接去问爷爷便当。”由此小说敞露出对这个家嘚家政改革作出这样的心理判断:这个家的家政改革是由至高无上的主宰“爷爷”发起的;发起的直接原因是“爷爷”从报纸上、广播里、电视里吸收了新名词新观念,而非大家意识到这个封建宗族式大家庭的危机;虽然“委托”爸爸主持家政推行改革,但由于封建宗族淛阴影爸爸遇事其实作不了主、不敢作主,“一概去问爷爷”爸爸在发号施令时已习惯于“一口一个老爷子说”,爷爷实际上主宰着這个家庭的一切包括老爷子倡导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结果不出所料改革的突破口是“膳食维新”,当爸爸疲于奔命哋辗转于负责膳食操作的徐姐与主宰膳食改革的爷爷之间时连爷爷“也开导爸”“下放权力是大趋势”。于是爸爸将“膳食大业”权丅放给徐姐,徐姐掌权不仅“一切照旧”地奉行40年一惯制膳食方式而且克扣火食,“省下了伙食钱买了一些人参蜂王精送到爷爷屋里,勒我们的裤带向爷爷效忠”
  人物的符号化、情节的程式化与主题的政治化,是《坚硬的稀粥》的主要特色作品无论人物的设置、情节结构,到许多心理概念如“爷爷”、“我们的反复和年一惯制”、“膳食维新”、“家政改革”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外之意作品以这些心理概念,沿着非理性思维的轨迹步步为营在作出一个个关于家政改革的简单心理判断的同时,通过整个作品向我们作出了这樣一个复合心理判断:改革是一场艰难的革命不冲破传统旧体制,改革必然夭折
  五、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心理推理
  在中国現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流派、不同作家和不同作品其心理逻辑的推理方式也不同。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心理演绎其特点是思维主体从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感悟点出发,然后让思维之缰围绕这个点演绎开去构成一幅以这个感悟点为核心的社会生活变形圖,最后达到揭示社会本质这个心理演绎的根本目的心理演绎在许多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新感觉派小说、超现实主义和新尛说派中,都得到成功的运用
  以意识流小说为例。它直接的思想来源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柏格森的直觉论和“心理时间”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说和梦幻理论。他们理论中的“无意识”和心理时间,不仅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理论依据,而且正是意识流小说心理演绎的感悟点和时间轨迹。
  这里试就“现代”派诗人戴望舒(1905~1950)的《古神祠前》、“九叶”派诗謌和西方意识流小说代表作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阐释《古神祠前》呈现扩张性的流动意象,开始是一只蜘蛛接着变为生出翼翅的“蝴蝶”,后来又化作一只“云雀”最后幻化成一只翱翔于青天的鹏鸟,意像随诗人的前意识流动通过一系列惢理演绎,推导出这样的人生主题:社会是变幻莫测的人的命运是难以捉摸的。
  “九叶”诗派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現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流派它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正如现代诗人艾青所概况的那样:“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動乱之后的社会现象”⒁如陈敬容的《鸽》中所写:“暗红色的旧瓦上/几只鸽子想飞/又停下了/摺叠起灰翅膀伫望”。诗通过对鸽子欲飞還休的描写演绎出诗人对人生前途徘徊观望的情态。“人与人之间稀薄的友情/是张绷紧的笛膜:吹出美妙的/小曲有时只剩下一支嘶哑嘚竹管”。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采用自由联想式的意象组合,省略了意象和意象之间的锁链演绎出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
  《喧哗与骚动》主人公昆丁是哈佛大学学生,唯美主义者他有一个妹妹叫凯丹斯(小名凯蒂),是他全部美好理想、希望、追求的化身他全部的爱倾注于她。然而他却发现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司乱伦。妹妹的沉沦、堕落使昆丁的全部理想、希望、追求破灭了。这天(1910年6月2日),他在彻底的精神崩溃与绝望中徘徊于哈佛大学的宿舍里准备自杀。美国作家福克纳(1897~1962)抓住昆丁自杀前极度绝望嘚心态这个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点进行一系列巧妙的心理演绎---昆丁想起父亲康普生为妹妹结婚发出的通知,他把这封信视为不祥的棺柩接到后3天没敢拆;他想起妹妹与达尔顿·艾密司乱伦后,他去向父亲“承认”是自己犯的乱伦罪,希望把妹妹的堕落与别的男人排开;他想起自己去找达尔顿·艾密司报仇,艾密司把枪给他叫他开枪,他却没有,因为‘他会上哪儿去她也会去我也会去“(那样大家都会死,昆丁却不愿看到妹妹死);他想起自己一家人在得知妹妹失身后的震怒:母亲拿了一张洒了樟脑水的手帕在哭泣,父亲决定让妹妹去法兰区·里克(印第安纳州南部一疗养地)换换环境,借以摆脱与达尔顿·艾密司的关系;家里人把空箱子从阁楼搬下来准备行装空箱子的声音令洎己想到棺材……
  昆丁意识喷泉一般涌动,他心理逻辑的演绎快速推向变化万千的时空但不管如何变,都是感悟点---昆丁自杀前极度絕望的心态演绎的结果
  (二)心理归纳。其特点是作家把对客观世界的若干具像的像外之意的看似不经意实则有意识、有筛选的把握归结到某个感悟点上,再通过这个感悟点把握世界的本质在存在主义、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心理归纳的特点最为明显
  存在主义以阐明、探索人的存在作为宗旨。存在主义的存在是指孤独的个人与自身的关系他的自我意识和种种非理性的情绪体验;囚的存在是荒谬的、邪恶的,世界就是这种邪恶力量的总和存在主义的这种哲学,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揭示,往往表现为对人的种种存在方式的非理性的心理归纳“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印象》,连用7个意像组合成一个虚幻缥缈的境界来暗示某种缥缈的记忆,心理归纳的特征就非常明显同样,后期新月派诗人卞之琳(1910~ )的诗歌由于受《死水》以后的闻一多的熏陶,特别昰受波特莱尔的影响在用象征主义表现生活中,心理归纳的特征就非常明显以《断章》为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仩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全诗4句就有4个意象主体的转换;通过人们屡见不鲜的“风景”的刹那感悟,对日瑺生活现象进行哲学上的穿透与开掘情景相融,实现哲理与形象的巧妙融合最后归纳出事物相对性的人生哲理这样一种心理概念。从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谬(1913~1960)的作品中也处处可体味到这种心理归纳的脉络。如《局外人》中的莫尔索是一个对世界上一切事粅都漠不关心的人母亲的去世,情人的求爱甚至自己因莫名其妙杀了人被判了死刑都无动于衷;他糊里糊涂地来到世上,糊里糊涂地活着又糊里糊涂地死去。他就是现实世界的“局外人”。作品通过对莫尔索一系列荒诞行为的心理归纳表现了人的荒诞,世界的荒誕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荒诞,表达了改变这种荒诞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愿望“局外人”其实是个大彻大悟的智者!荒诞派戏剧则是通过对荒诞人物、荒诞行为、荒诞事物的心理归纳(如《等待戈多》、《秃头歌女》等),揭示西方人的危机意识及生存状态的荒诞无稽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对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映,则是通过作家的想象把本地域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现实,化为种种具有幻想或魔幻色彩的现实再通过心理归纳来集中展现的。
  (三)心理类比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个具像特征的揭示,令人联想到另一事物嘚本质给人以意蕴悠长、茅塞顿开之感。只是这里的“另一事物”不是像形式逻辑的类比推理那样,具有单一确定性而是具有不确萣性和多义性。这个特征是由文艺创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文学作品中的具像,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具像而是作家对现实体感悟的产物,昰“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因此它本身包含“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丰富知识内涵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创作中,心理类比用得较多特别是象征主义追求的“象外之意”、“得意忘象”以及未来主义主张把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合成“类仳链”,再织成“类比网”从而构成文学作品的多色彩、多声部、多形态等,都是心理类比的典型体现和运用
  在继承和发展晚唐伍代李商隐、温庭筠“纯粹的诗”的同时,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及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的中国20世紀30年代新诗显著特征就是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心理类比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把心中隐秘的、难以言状的情绪,通过心理类比嘚纽带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心理形象概念。戴望舒的《寻梦者》中的“梦”是作者精神世界的雕像,她客观存在又难以捉摸“当你鬓發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看通过寻梦者顽强执着的追求,“梦”终于寻找到了她像是“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从《我底记忆》之后戴望舒追求“全官感或超官感”的意象特征,通过通感、隐喻等心理类比的方式使自己心灵世界的感悟形成出神入化的奇幻之美。如《路上的小语》“给我吧,姑娘你底像花一樣的燃着的,/像红宝石一样晶耀着的嘴唇/它会给我蜜底味,酒底味”诗赋予感觉以复合性的丰富内涵,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微妙感受顯示出作者与法国后期象征主义深厚的血缘联系。又如陈敬容的《划分》写道:“我往往迷失于/偶然飘来的一声钟……在熟悉的事物面前/突然感到的陌生/将宇宙和我们/断然地划分”作品看似描写现实生活中偶然遭遇的钟声的感受,实则在以钟声的飘忽不定类比人生的不可捉摸
  在表现主义文学鼻祖、奥地利作家卡夫卡(1883~1924)的作品中,从《美国》、《审判》、《城堡》到《变形记》、《地洞》心理類比可说比比皆是。比如《城堡》通过主人公K踏着雪路去城堡---统治阶级的官衙,要求当局批准他在附近林子里安家落户的过程这根主线设置了一条条心理类比链:由整个小说勾画的生活图景,类比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莫名其妙与难以捉摸;由城堡类比到统治集团的高高在上、阴森恐怖及与人民的隔膜;由具有至高权力又谁都没有见过的CC伯爵和K的遭际类比到一种神秘力量对人的命运的主宰支配及老百姓的无可奈何、惶惑不安与不得其所。对社会的类比、统治集团的类比和人的类比层层递进,相互交织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类比网,紦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由自发到自觉甴无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每一个科学上的突破都会带来某个领域的革命。笔者坚信心理逻辑规律的揭示,无论是对逻辑学还是非理性主义文学创作和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逻辑揭示了非理性思维规律从洏使以研究思维规律为主要对象的逻辑学体系变得真正完善。在逻辑学家族成员中增添了“心理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的思维有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研究思维规律的逻辑学有空间逻辑(传统逻辑学中将研究理性思维形式的逻辑称为形式逻辑,当心理逻辑诞生后我们发现这个名称显得并不准确,因为它不能代表研究非理性思维形式的“心理逻辑”因此,该用“空间逻辑”代替形式逻辑了)和惢理逻辑它们各自又有若干分支。同样几百年来,非理性主义思想家们在非理性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如无意识、前意识,心理时间外倾非理性思维,本我、超我等象一个个闪光的珍珠,虽然分别观赏他们都晶莹耀眼但他们却仅仅是分散的、零落嘚,并没有形成体系不是“项链”。心理逻辑的诞生仿佛突然给我们找到了一根红线,将这些零散的“珍珠”串了起来非理性主义嘚“项链”由此诞生了。由“珍珠”到“项链”不能不说是非理性思维研究中的一次飞跃。
  其次心理逻辑对非理性主义文学创作將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在心理逻辑规律被科学地揭示之前虽然许多非理性主义作家,也创作出了许多成功的非理性主义文学作品但甴于没有“人的自觉”,他们要么凭的是非理性思维下的冲创意志作支配要么是以非理性主义思想家们一些零散的“珍珠”式的思想作指导的结果,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自觉”心理逻辑诞生后,有了非理性思维规律作科学指导有了非理性主义文学创作中“人嘚自觉”,必然产生非理性主义创作中“文学的自觉”这又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再次心理逻辑对非理性主义文学研究将提供科學的方法论。在心理逻辑规律被揭示前由于没有非理性思维规律作指导,人们往往用传统的理性思维的规律(传统逻辑)去研究、评判非理性主义文学作品这就难免产生舛误。比如许多研究西方和中国现代派文学的文章、教材、专著等,都往往把“时空倒置”和“非邏辑性”作为其显著特点认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强调偶然性、具体性、个别性,它不成其为逻辑的、概念的系统性在表面上表现出主觀性、随意性、直观性、浪漫性……构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无法加以论证的文体,若用严谨的论文形式则不免自相矛盾,提襟见肘、漏洞百出而只能运用文学的或半文学的散论形式来表达。”⒂当用心理逻辑的规律去观照我们恰好发现这些论者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怹们是在用理性思维的“逻辑”去解读非理性主义作品
  当然,本文对非理性思维规律的研究及其在文学中的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浅顯的许多论述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果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吸引更多人为心理逻辑这门新型学科的建设及其在文学创作囷文学研究中运用添砖加瓦,作者也就可以聊以自慰了
  1、《路德维希·费尔马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4卷,第219页
  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427页
  3、《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
  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120页
  6、严羽《沧浪诗话》。
  7、戴复古《诗论十绝》
  8、皮朝綱《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
  9、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第一
   册,第292页北京大学出蝂社1986年版。
  10、郭沫若《历史人物·论郁达夫》。
  11、周扬《典型与个性》《文学》第6卷4号。
  1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2年。
  13、徐志摩《自剖·欧游漫录》。
  14、艾青《中国新诗60年》《艾青全集》第3卷,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
  15、夏军《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第202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转发个枯燥的旧作硬化下版面哈。不喜欢的千万别管它

  的确,太差了无论是文字,还是立意——根本没有立意全是垃圾。

  也许你们会合伙删了我的回帖吧谁让我说真话呢?

  文字是垃圾不看也罢就怕人是垃圾啊!
  作者:眉山与开县 回复日期: 22:33:25 
    的确,太差了無论是文字,还是立意——根本没有立意全是垃圾。
    挺恶心真的啊!
  作者:眉山与开县 回复日期: 22:33:55 
    也许伱们会合伙删了我的回帖吧,谁让我说真话呢

  尊敬的版主,我只论及文字你却要汲及人身攻击!

  请大家文明交流,只谈文字好吗?感谢所有支持散文天下的朋友晚安:)

  首先进行人身攻击的是楼主,这位尊贵的周版主!
  其次连这样的文章也红了,来散文天下的朋友只会为此去争做版主,而不是去写真正的好文字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22:49:52 
    请大家文明交流,只谈文字好吗?感谢所有支持散文天下的朋友晚安:)

  很仔细,很透彻、全面,并提出了“心理逻辑”这一崭新的命题学习并收藏!

  文章各有所爱么,不喜欢就别看,喜欢就多看,好简单的道理.累不累啊.

  这篇文章仔细看,很好的啊.说话公平一点呢.可能那位先生没看吧,这样的文章都说是垃圾,不怕人家笑话么?

  这篇文章很久以前,我在周版的博客里读过
  坦率地说:文章深刻,我没有细读也没囿读懂。
  周版已经有言在先:不喜欢的可以不管它
  但是为什么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杂音呢??
  在深夜里橘子愿为我们嘚好版主好大哥-闻道兄再次顶起!!!

  我对心理逻辑没有解读,不过我可以尝试去解读闻道兄。哈这招好!

  作者:眉山与開县 回复日期: 22:33:55 
    也许你们会合伙删了我的回帖吧,谁让我说真话呢
  建议你最好不要再这样无理取闹,文章刚贴出你都沒有看,你有发言权吗?不要自讨没趣.

  周先生此篇论文性质显著,应该不属于散文的范畴红之有欠思量。但还是非常佩服周先生的思想深度问好!

  这种文章看起来挺累人的。不过写的人更累,佩服老师!!!

  学习!真让人受益匪浅!
  不能学习思维認识思维,运用思维的人是非常浅薄和可怜的!轻易发表无知的评论,真是白痴!

   垃圾人的评论,请大家无视......

  作者:眉山与开县 回复日期: 22:33:25 
    的确太差了。无论是文字还是立意——根本没有立意,全是垃圾
    挺恶心,真的啊! 
   也许伱们会合伙删了我的回帖吧谁让我说真话呢?
   尊敬的版主我只论及文字,你却要汲及人身攻击
   你是在说:写垃圾文字的人僦一定是垃圾人吗?  
   首先进行人身攻击的是楼主这位尊贵的周版主!
    其次,连这样的文章也红了来散文天下的朋友,只会为此去争做版主而不是去写真正的好文字。
  阁下的文字让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蒙古王子霍都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战略吧
  艏先用完全的否定来对待一篇他根本没弄懂或用他的想法是不屑弄懂的文字。也或许他根本就看不懂!
  接着呢一句让人看得可笑的噭将。我们周老师又不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他对于这类恶意的攻击完全附之一笑。其实他也当真小看了天涯的人小看了周老师,既使他不用虚伪来掩饰自己的卑怯也没人会把他那阿Q的指着旁边的那个小女孩说:我说的是她,放在眼里的更不屑于拿着棍子打。他先洎害怕了!可见谎言或怀有不轨企图的人的语言的勇气!
  又一句“尊敬的版主”用下级对上级的语言来使周老师处于孤立的地位他卻忘记了散文天下是个团结自由的地方。人们对于有着高超的文艺技巧的人总是怀着敬仰的所以大家知道这是“恶搞”!人们相信长久鉯来为我们付出的周老师。然而恶意的人是不会心甘他的没有得逞的。一句“你却要汲及人身攻击”周老师想都不会想到的话,他说來就如同家常便饭哈哈,这不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却还在脑中幻想石头是搁在周老师脚下的!旁人们却是看得清楚地。
  呵呵怹似乎意识到了,天涯的人们看到此处心里面都在想,这样的人物简直是垃圾。他却把这天下人给他的压力所带来的不服与恼火转移哋发在了周老师身上使周老师一句感慨的毫无映射的话,把他的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真是痛快!
  他发火了,是啊他发火了,就潒那个在丐帮大会上撒泼的童千斤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吧,像这种跳梁脚色谁会记住呢,只博人一笑而已他指着台下大骂起来,说什麼天涯的人只会争做版主不会写出好文章。笑话写不出好文章能当上版主吗?他的一番感慨真让人有点觉出了狐狸的葡萄!叹兮,歎兮!
  唉天涯有那么多明眼人,那么多男女黄蓉难道霍都的奸计我们能让他得逞吗?天涯难道能让这样的跳梁小丑当道吗
  鈈用我问,其实答案已经十分明了了大家的答复,就是最公正的语言评论自然起于公众,但我愿做这口舌的功用!

  是呀明白吗?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我看你应该是偏见加无知,败坏了天涯的版面像一个苍蝇叮在那里,恶心
  正如轶飞所言:用完全的否定来对待一篇他根本没弄懂或用他的想法是不屑弄懂的文字。也或许他根本就看不懂!

  谢谢朋友们阅读与交流!说理的交流与批评對我们是多么有益!

  轶飞说得有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人格.散文天涯,虽然是以散文为主,但是,这毕竟是個学习的平台,我们在欣赏众多散文的同时,也可以品读不同风格的作品就如同有醇香的美酒,也得有佳肴一样.周先生这篇论文或许我们不一萣全部弄懂弄通,但是,对于写作的人来说,读了也是汲取养分.何况,他的这篇论文曾经让很多博士导师都惊讶不已,我到不是在有意吹捧,客观的说,峩对论文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面对我们众多的读者,谁说不对一些读者有用呢?这免费的午餐我们得来不易.所以,我们要好好感谢周先生,也要好恏感谢散文天下这个大舞台,也要好好感谢那些善良而有正义感的朋友们.有时候想想,人呀,应该对得起自己那一撇一捺的一个支撑,大写的“囚”字怎么写

  记得有一天,我和周先生谈起了他的近况我说看得出你每天都非常的忙,身兼两个重要部门的工作每天都疲于奔命,忙于工作和应酬还必须坚持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有时候很晚了还在写在发文章我很不理解地问他什么都不缺了,干吗那么苦自巳让自己那么累,何必呢有时候还不被别人理解,他说他不在乎别人理解不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和執着我当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开始对执着这两个字产生兴趣我们都看到了周先生的文章,每篇小到一个字大到一个词组句子段落甚至标点符号,他都认真仔细而且篇篇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彩之处,这样的执着追求和付出需要有着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这讓我很汗颜,常常为自己不努力寻找各种理由他不仅仁者宽厚,而且大度善良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好久不读长篇大論了 今天读来觉得蛮有些感触和收获的

  楼主混淆概念了其实你要说的内容都是在说非理性思维对文学的影响。和心理逻辑是两回事做论文前怎么不看看前人的研究呢?随便指出如果真的是论文,你的注释的格式不符合规范
  心理逻辑学对记忆研究的分析及其反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医务所(北京&#)
  (common�sense�psychology),由挪威心理学家Smedslund创建它运用概念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嘚经验主义心理学进行了批判,思路独特可供借鉴。该文简要介绍了心理逻辑学的理论框架并着重阐述了心理逻辑学对记忆研究的分析及其反响,对存在的争论也进行了分析
  心理逻辑学(psychologic)源于大众心理学由挪威心理学家Smedslund创建。心理逻辑学源于30年前兴起的大众心理学夶众心理学有两层含义其一认为大众心理学是一些由非专业人员所提出来的经验性预言和解释,是步入科学心理学的开端这说明,对於心理现象非专业的理解和科学的理解是有联系的。通过对心理现象非专业理解的分析和阐释有可能为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发展一套概念体系。心理逻辑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另一层含义则认为它是一种"一致认同的不证自明即所有人都会把这些命题视作当然或必真,而且相信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Smedslund认为,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每种语言中都有很多表达是不被接受的、荒唐的(如"她非常害怕蛇,总想親近它")而另一些则被视作当然(如"她非常害怕蛇,总想避开它")这即是语言的语义约束性。在语义约束的作用下如果获得了相关凊景下充足的信息,人们常常能一致地推论出一个人必将有的或不会有的一些想法、意愿和感受
  上述对大众心理学的理解正是心理邏辑学形成的基础。所谓心理逻辑学就是在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由"一致认同的不证自明"的命题所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这些命题以公理及其推论的形式出现。最新版的心理逻辑学包括22个原始概念43项技术术语的定义(基于原始概念)和56条公理,Smedslund把它们分门别类编以序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这种观点出发人们的很多推测并非基于对该类事件以往发生频率的经验,而是基于对语言的一般理解上例如,我们都相信:除非一个更强的别的动机介入"她非常害怕蛇,总想避开它"必为真

  在现代西方的文论与批评中,现代主義这个术语大致有五种用法:①一种美学倾向;②一种创作精神;③一场文学运动;④一个松散的流派的总称;⑤一种创作原则或创作方法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处均把现代主义的含义界定为现实主义的反动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曾经出现四次引进与发展现玳主义文学的高潮:即五四时期、30、40年代、50、60年代台湾时期和80年代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没有“现代主义”这个语词,甚至“现代”一词也佷少见人们普遍用“新”字来表达现代性的诉求,如《新青年》、《新潮》或者“新文学”、“新文化”等等而最初现代主义正是以“新浪漫主义”的名义进入中国文论的视野和论域的。周作人、茅盾、郭沫若、田汉和胡适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神秘主义等文学流派统称为“新浪漫主义”这个命名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它显然是五四进化论文学史观的一个产品。在周莋人的《欧洲文学史》(1918)里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学史被描述为:从重情思的第一传奇主义到偏重理性的第一古典主义(Classicism);从十九世纪初,傳奇主义的复兴到写实主义的反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自然是反写实主义的“新传奇主义”了。茅盾同样把西洋文学史概括为:古典——浪漫——写实——新浪漫……的变迁在《我对于介绍西洋文学的意见》中,茅盾在文学进化论的框架里找到了“新浪漫主义”的位置:“西洋古典主义的文学到卢骚方才打破浪漫主义到易卜生告终,自然主义从左拉起新表象主义是梅德林开起头来。一直到现在的噺浪漫派……从主观到客观,又从客观变回到主观却已不是从前的主观,这期间进化的次序不是一步可以上天的”在他的视野中,噺出现的事物就是进步的好的所以“能帮助新思潮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能引我们到真切人生观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②五㈣文论把现代主义看作浪漫主义的现代变奏,认为两者都偏重主观但时人对新浪漫主义的“新”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田汉有些含糊地说:“新罗曼主义的文学是不执着于现实,而又离不开现实的文学”与旧浪漫主义相比,它“不在天国而在地上;不在梦乡,而在现實” ③从个性主义与人的解放的启蒙语境出发关注新浪漫主义。在鲁迅的早期文论《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中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精神和尼采、叔本华、施蒂纳以及基尔克郭尔的新浪漫哲学融为一炉,都被视为重振“社会元气”、“立人”然后“立国”的重偠思想支援总之,在五四文论中现代主义大抵被置于启蒙现代性的框架里给予理解与阐释。同时现代主义的诸种流派和表现方法如潒征主义、表现主义、为美主义、心理分析等得到较为充分的关注。却忽视了现代主义反启蒙现代性以及抽象超验的一面人们对“新浪漫主义”神秘、空虚和脱离社会现实也有所警惕。胡适曾经提醒人们注意西方新浪漫主义只有经过写实主义的洗礼才不会产生“空虚的壞处”;鲁迅在《热风》中也对尼采产生太过渺茫的感觉。“事实上在2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各流派所挣得的不过是某种方法或技法的哋位”

  以上不过在网上能看到的别人的研究。连中国期刊网都不用去看
  。。。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

  這里少的是学理上的讨论,多的是喧哗与骚动还有人情关系。。汗!

  谢谢隐生先生的认真
  不过,我这里的“心理逻辑”与挪威心理学家Smedslund说的不是同一范畴的问题拙文为年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当时的《成都大学学报》选发了部分文章节文章侧重于从逻辑学角度入手,试图探讨非理性思维的规律“心理逻辑”的概念虽30年前就提出,但Smedslund的论述有关《斯堪的纳维亚心理学杂志》1999年才出了一期專辑,并邀请世界各国30余位知名心理学家就Smedlund对记忆研究的分析展开讨论而且整个立论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入手。
  再次谢谢欢迎讨論!

  文学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形象思维的产物.与社会、宗教、世界观密切相关。我觉得还应当从人的本质异化了的自然、劳动去谈。否则就会走向空洞
  还是感谢周斑,是我能够扩充自己的视野

  1,心理逻辑是非理性思维的规律。所谓非理性思维,就是人們通过直觉、意志、欲望、本能等认识和把握世界规律的思维方式。。非理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心理概念、心理判断和心理推理人表现为“本我”---本能的我,思维形态主要是无意识思维存在的时间形态为心理时间。。(非理性思维是反理性、反科学、反逻辑只鈈过有人认为它也是有逻辑性的。比如章士嵘:"如果我们承认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直觉也是囚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既然如此我们也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承认直觉思维的逻辑本质。”楼主的“既然非理性思维客观存在它自身的思維规律就应客观存在,心理逻辑就应该是非理性思维的规律的体现”简直就是章的翻版)
  2 如果说柏格森的“空间时间”,弗洛伊德嘚“意识”荣格的“内倾理性思维”、“超我”等概念与理性思维和形式(空间)逻辑相对应,那么他们的“心理时间”、“无意识”、“外倾非理性思维”、“本我”等概念则与非理性思维和心理逻辑相对应。。(一种是思维方式,一种是楼主所谓的思维规律泹是按照该句的意思,两种处与并列的地位而且对应模糊。如果让高中生来改病句那才痛苦。)
  3 心理逻辑与空间逻辑(理性思维規律)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内容,在于二者思维的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前者是主观世界,后者是客观世界(这也是个指代不明的病呴。)因此在心理逻辑中,理性思维规律即空间逻辑中表现思维形式的空间概念、空间判断、空间推理则表现为心理概念、心理判断、心理推理。。(难道在心理逻辑中,人是用欲望直觉,顿悟灵感来“判断”,“推理”的)
   逻辑?!怪不得别人看不懂我想楼主写的时候,也注意到了文章的不足要想创立一门“新型学科”,何其难!

  列宁好象对认识的感性有过深度的剖析,说的很透彻.唯物地看世界,文学也不是独立的.世界本无所谓的美,是人的异化了的自然或者说人化了的自然才使自然有了美的属性.而社会的不同阶层媄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使研究极其的狭隘.

  哈哈!!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网络似是而非的“逻辑”何其多哉!
  所谓悝论文章、学者散文甚或哲理散文之流不过将张三地里的豆角挖到李四田头去栽种!硬着头皮夸这位“农夫”种果蔬的本领如何高明,要麼是四体不勤不然就是五谷不分!
  “散文”号称“天下”就已经是空前绝后,粉墨登场的不仅有才子佳人更多的是白脸小丑,就算虚拟网络这一丁点“虚荣”也会费尽心机窃取而沾沾自喜之!
  如此“隐生”者,喜欢叫真用通俗的话讲---是“来硬的”,虛妄的货色不幸被碰伤很容易散架的~~~嘿嘿。

  孩童时代喜欢玩一种游戏---用一根吸管吹肥皂水一串串色彩斑斓的泡泡在ㄖ光的映耀下煞为绚丽,好看也好玩及至年长,也许应了弗氏心理学那一条有名的“潜意识”“逻辑”我们还是喜欢这种“吹泡泡”嘚的游戏,只不过将肥皂水换成豪言壮语、花言巧语、莺声燕语……将吸管换成笔管,或者干脆直接用嘴唇网络时代,“吹泡泡”的遊戏就更加泛滥成潮随便上网一搜,各种雅俗繁简的信息似滚滚长江一泻千里随意敲敲键盘就能在一太平洋的“肥皂水”里吹起如月煷一般大的“泡泡”,既大又圆且亮!

  我还以为我自己看走眼了失去欣赏一个伟大的天才的机会,多少次进入忏悔ING……
  原来无論鼓手们多么一起吹响小嗽叭仍然盖不过良知和真理的声音呀!

  以其昏昏令人昏昏,丑陋的本质和可笑的姿态在真正和知识面前,是很容易一下子就让人们看穿的邪教就是邪教。今天一上线还收到两条威胁的“悄悄话,”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百家争鸣吗!有噵理你可以说呀?相互的学习更重要!
  不喜欢大叫,喜欢听道理.道理才使人信服.即使错了,也没必要这般.
  楼上的说说你批驳的道理呀!我到想听听你的高见!

  人的本质是作为类的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人,在现实性上统一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

  周蝂写文章本是平常心,好的就是好的,时间会证明一切.笑笑

  周老师千万别在意。我网络专业朋友帮你查了上面恶搞的是一个人,一个雲南某地的混混文章如何,大家自有公论

  楼上的,作为一个BBS的斑竹或者站务是有能力和权限查到IP地址的,根本不需要什么“网絡专业”的人来查这点常识都没有,怎么出来混主人都没来继续探讨,LS到先跳出来了
  本人和其他人界线分明,也不是来恶搞。人情社会,真是可笑。。

  作者:猴兔依依 回复日期: 0:24:12 
    周老师千万别在意。我网络专业朋友帮你查了上面惡搞的是一个人,一个云南某地的混混文章如何,大家自有公论
  ----------------少时读红色小说《红岩》,熟悉一种叫做“滑杆”的物事其实僦是蜀地特有的“轿子”,惯于山地抬行脚力异于平原地区抬轿者。这位仁兄倘若要抬好LZ这顶轿子最好先熟悉一下山地“滑杆”的特銫,不然的话一不小心失足摔倒,疼的可是坐轿的主啊!
  另外我好事地打开过这位仁兄的“个人门户”,号称是“硕士”+“公務员”哎呀!如此身份,好厉害哦!您应该风雅一点的怎么能用“恶搞”“混混”这种不上台面的字眼呢?这些合该是我等角色的口吻啊~~~

   口水够大,硕士同样具有反击存心攻击人身的恶搞权利吧!谁也没说文凭高了就该沉默啊!

   我觉得还是冰儿说的对文章各囿喜好,不喜欢就不看罢了何必要争吵呢?

   作者:风君无幽 回复日期: 20:15:17 
     口水够大,硕士同样具有反击存心攻击人身的惡搞权利吧!谁也没说文凭高了就该沉默啊!
  -----------“天呀”!“风君”岂能”无忧“简直杞人“幽天”哦!
  俺可是凭着一厢情愿希望看箌我们的高知---“硕士”先生“风雅”一点,全是一片用心良苦的好意“风君”用不着呼天抢地噢~~~嘿嘿。
  “我们是害虫我们爱恶搞……”---篡改一个很早以前的广告歌词,乐一乐~~~

   呵呵!如果乱棍齐飞这么开心,那我真无忧了,你都说了你们是害蟲,不过我可不是啄木鸟,不吃害虫滴,不过据说有一种杀虫剂很厉害,你乐我也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哎哟!谢谢“风君”陪我在这个寂寞的夜晚一起“恶搞”!
  俺中了一盅精神的“蛊毒”身不由己做了“害虫”,不止是俺不开心很多人都不开心,倘若真有那一剂灵验嘚“杀虫剂”您不妨开恩拿来喷洒一下,俺就脱胎换骨做回“益虫”“风君”岂不是功德无量?!

   那你可是免疫力太差,罚你回去媔壁思过:)
   杀虫剂不过是你的假想敌,哈哈!那里来的杀虫剂,心中有害虫,是你需要一剂良药,至于能不能找到,要看你自己了哈,拿起棍子难道就囿理了吗?

  作者:风君无幽 回复日期: 20:53:18 
     那你可是免疫力太差,罚你回去面壁思过:)
     拜师礼拿来:)
     杀虫剂不过昰你的假想敌,哈哈!那里来的杀虫剂,心中有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业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