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粤语有几个声调调

藏语四个声调是否与汉语拼音的声调一一对应?_百度知道
藏语四个声调是否与汉语拼音的声调一一对应?
提问者采纳
请问四个音调听上去怎样的?
其他类似问题
汉语拼音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p和a拼读有三声调吗_百度知道
p和a拼读有三声调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没有。刚刚查了在线新华字典,pa只有一、二、四声。
p和a应该有三声调,要不你去查查字典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閩南語音系是基於之變化所形成之音系。閩南語腔調凡多樣化。一般閩南語腔調大抵以、為普遍。閩南語各式腔調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的及、廣東舊的部份地區(包括、、、、)、广东西部(包括、、)、、闽西市区与一带、闽东的一带、南部部分地区(包括、、、、)、、以及的社群。底下分幾個語音要點說明。
中古音有八個聲調,即「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今天的閩南語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閩南語音的某些聲調特性。經常久語音上的演化,在漳州音造成獨缺“陽上”調(漳腔陽上並入陽去);而泉州音則形成去聲的本調不分陰陽(即陰去和陽去合併,但各自變調後仍可區分開來)。常說的閩南語七聲八調,指的就是這些演化到今天的聲調特性。
在閩南語聲調上有一句口訣,是由閩南語八音依順序各挑一字所組成的句子:「 」。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詞要變調,後面的字詞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詞連讀時,則只有最後的字詞不變調。一般連續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
〈閩南語變調規則〉
漢語聲調標示
陰入(ptk/-h)
陽平(漳/泉)
陽上(漳/泉)
陽去(漳/泉)
陽入(ptk/-h)
變前聲調數字
變後聲調數字
歸納可見,變調的規律為:
屬漳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第7聲調。屬泉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第3聲調。本調第7聲調(陽去),變後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陰去),變後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陰上),變後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陰平),變後第7聲調。
屬第6聲調(陽上)變成陽去、或是(6=2),但第7聲調(陽上)則保留(變調後為第3聲調)。
再則屬第7聲調(陽去)原調與第3聲調(陰去)同、即(7=3),而第6聲調(陽上)則保留(變調後為第3聲調)。
本調第4聲調(陰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8聲調。本調第4聲調(陰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2聲調(陰上)。
本調第8聲調(陽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4聲調。本調第8聲調(陽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3聲調(陰去)。
基本"子音及母音":
-----------
單純與鼻聲尾韻母。(*)表示沒有閩南語此音字詞。請將表內發為音,部份漢字發音可能須使用閩南語的方法來朗讀。
(n-)與促音鼻化。(*)表示沒有閩南語此音字詞。請將表內發為音,部份漢字發音可能須使用閩南語的方法來朗讀。
(BP),GBP,,,,,,,等子音對照表:
閩南拼音(BP)
台羅拼音(TL)
閩南拼音(BP),GBP,,,,,,,,等母音、複母音、及對照表如下。而閩南拼音(BP),SMLT,MLT,PSDB,KHDB等拼音法採取將前置化(va;n(g)a;na)等之方法。
閩南拼音(BP)
台羅拼音(TL)
改良式TLPA
(BP),GBP,,,,,,,,KHDB,STTB/KTTB等聲調符號對照表:
ā(p/t/k/h)
á(p/t/k/h)
-(b,d,g,q)
-r(6=2)/-j
-(p,t,k,h)
a(b/d/g/q)
a(p/t/k/h)
a(b/d/g/q)
a(p/t/k/h)
a(p/t/k/h)
a?(p/t/k/h)
ā(p/t/k/h)
a(p/t/k/h)
a(b/d/g/q)
a(p/t/k/h)
a(b/d/g/h)
a(p/t/k/c)
-(p/t/k/h)
-(pp/tt/kk/hh)
唯信拼音12
-(p/t/k/q)
-(px/tx/kx/qx)
a(p/t/k/h)
a(pp/tt/kk/hh)
中(低)入調
註1:本調在此僅列為參考,因在不同的地區使用時于調值上會有些許的差異、在此調值採用的。"第6調"本調調值在為(33)、于為(22)。而"零聲母"本調值于為(55)、為(22)。台灣於調值另行採用。本表保留"第6調"原有古調值(45)。音第7聲調(陽去)同第3聲調(陰去)調值為(41),保留第6聲調(陽上)調值變為(21)。
註2:TL(臺羅拼音)指《》。
註3:〈閩南拼音〉指的是「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里的「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又稱「普閩典」。
註4:漢字閩南語音亦名「」,其檔案(副檔名為" .ogg" 的聲音檔案)後,請用的格式播放收聽。而此些聲音檔是允許置放的檔案格式,無此等播放軟體者可先下載安裝
等之Ogg播放軟體。
註5:閩南語"陽上調(第6聲調)"分"全濁"音與"次濁"音,"次濁"音同"陰上調"(第2聲調)常記之為(6=2);而"全濁"音同"陽去調"(第7聲調)謂之"陽上變去"。 在DT、及GBP之第6聲調(中緩昇調)另行獨立,而詞素于較高升調之時用"高升調(第9聲調)"來標示。
註6:KHDB(Henrdai qycc Kyhak ee Daigixbunn)即"科學臺文(現代又科學的臺語文)"。 類似 GBP 拼寫法,只是使用不同的調號標示字母。
註7:(河洛字角)即"(河洛字角—河洛話的表音文字)", 2005年始,為一語言實驗計畫。其拉丁字母標音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不過採取"半鼻音"前置化的方法,如:hni7(耳)。而其入聲調分為(p/t/k/h)4組,再以其專有之聲調符標()示河洛字角。而河洛字角之字型類如字型。
註8:STTB即"閃電臺文",是以為基礎之調號改革方案,採用合音節(合詞)法。其第1調之有3個(f,w,y),第5調之調符為(v)不重複母音,而第8調之調符以a(pp/tt/kk/hh)來表示。同於"光電臺文"(KTTB)的語音規則。傾向于以第7聲調(中平調)為語音基準。
註9:(周辨明式)即1920年所提出之改革方案。其第8調之調符以a(pp/tt/kk/hh)表示。
註10:(123臺語)為所提出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之拼音方案,聲調分為7個。促聲調之中入調(第4聲調)與高入調(第8聲調)合為一聲調後,再分裂為6種入聲調。另再增一上升調(第9聲調)。
註11:(台灣字)為陳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體系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聲調型態採用的5個符號、字體的構造以之為依據。類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中的等系列拼音字型體系。字體型態分為左右上三部分:左邊為、右邊為、上邊為調符,上邊聲調部分置放於右邊韻母之上。聲母字型17個、韻母字型77個,再加上5個調符組成台灣字。
註12:唯信拼音是以為基礎之調號改革方案,採用合音節(合詞)法、類同於GBP,SMLT,MLT,等拼音法。其第1調之調號為(v)、第5調之調號為(r)、而第8調之調號為a(px/tx/kx/qx)之表示、輕聲調不標示調號。沒有聲調(符)作為語音基準。調號置於之後、而不是置於之後,此點同於GBP,STTB/KTTB,等拼音法之語音規則。介音符號以省略符號(')表示、同於GBP使用法。
註13:"GBP"(Ganvsig bbinvpin honganx、簡式閩南拼音)以"閩南拼音"為基礎,其調號編成型態類似"SMLT"、"",及(Cuengh)等,並再加以整合修改。以中平調(第7聲調)為基準。合詞音調採用處理法,(v、r、x、r/j、y、w)除用在外,是絕對不發音的。調符置於的最後。在26個拉丁字母內即可拼出閩南語並及聲調,其主要特點為:不須要在拉丁字母上頭再額外的增附"",或""等""。
()8聲調表示圖解:在大部分地區第6聲調類同於第2聲調,只在部分地區如等地仍保有原第6聲調。(圖上採用聲調表示法)
為語言,連續為其基本特性,而變調在上暫歸之運作顯現。變調發生在兩音節或三音節以上之合音節的字詞結構裡,但均以兩音節變調為基礎。閩南語的變調在"兩音節合詞變調法則"之3大類型中(1.前變型,2.後變型,3.全變型)屬於前變型,即兩音節合詞時前音節受到後音節的影響會產生變調,不過後音節會維持原調不變。一般變調無論在兩音節或三音節以上時會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變調過程,但也有一些特殊規則。
之數字變化循環表示圖解。
基本聲調:(7—&3—&2—&1—&7;5—&7/3)。
高入調:(8(+p/+t/+k)—&4;8(-h)—&3)。
中(低)入調:(4(+p/+t/+k)—&8;4(-h)—&2)。
連續變調示意圖
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7聲調。本調第7聲調,變為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變為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變為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變為第7聲調,如此循環遞進變調。如屬於口音,則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3聲調。(7—&3—&2—&1—&7;5—&7/3)
本調第8聲調其入聲尾帶“-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第4聲調。入聲尾帶“-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2聲調。(8(+p/+t/+k)—&3;8(-h)—&4)
本調第4聲調其入聲尾帶“-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第8聲調。入聲尾帶“-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3聲調。(4(+p/+t/+k)—&8;4(-h)—&2)
前音節為(5,7,3,2,1)其中任一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而前音節照一般變調規則進行如:本調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7聲調。本調第7聲調,變為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變為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變為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變為第7聲調,如此循環遞進變調。如屬於口音,則本調第5聲調,變為第3聲調。(7—&3—&2—&1—&7……;5—&7(3))
前音節為入聲第8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前音節如為陽入聲尾“-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第4聲調;如為陰入聲尾“-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4聲調。((8(p/t/k/h)—&4)+a(2))
前音節為入聲第4聲調時,如尾音[a]緊接在此音節之後,尾音[a]設為第2聲調,前音節如為陽入聲尾“-p/-t/-k”時,變後"不除阻"(不去掉p/t/k)成為第8聲調;如為陰入聲尾“-h”時,變後"除阻"(去掉h)成為第8聲調。((4(p/t/k/h)—&8)+a(2))
尾音[a]表示為輕音時,[a]變為輕聲調(第0聲調),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仍然維持原調不變。(x+a(0))。
中音[a]表示[a]夾在前後兩個音節中間,中音[a]變為第1聲調,最後音節仍然維持原調不變,此時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只要按照來變調即可。(x+a(1)+x)。
尾音[e]前一音節為代名詞時,尾音[e]設為第5聲調,此時前音節之代名詞須要按照來變調即可。(x(代名詞)+e(5))。
尾音[e]前一音節為普通名詞時,尾音[e]設為第5聲調,前音節之普通名詞無論為任一聲調仍然維持原調不變。(x(普通名詞)+e(5))。
尾音[e]表示為輕音時,尾音[e]變為(第0聲調),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仍然維持原調不變。(x+e(0))。
中音[e]表示[e]夾在前後兩個音節中間,中音[e]變為第7聲調,最後音節仍然維持原調不變,此時前音節無論任一聲調只要按照來變調即可。(x+e(7)+x)。
三重疊形容詞變調,第1音節變為第9聲調、第2音節同一樣、第3音節維持原調。比如:黑黑黑 (o-o-o)、冷冷冷 (ling-ling-ling)等。
三重疊形容詞變調,主要為了語音強調之用。第1音節、第2音、第3音節均維持原調。比如:錢錢錢 (zin-zin-zin)、人人人 (lang-lang-lang)等。
三重疊形容詞變調,主要為了語音動態強調之用。第1音節、第2音、第3音節均維持原調。比如:行行行 (gging-gging-gging)、衝衝衝 (ciong-ciong-ciong)等。
於多音節詞組變調規則之變調上,視用為形容詞、名詞、動詞而作不同之變調。
除上述規則外,亦有部份"合字詞"的變調會因經久的慣用法而有所不規則的音變。關於此點字詞典上也會個別的加以註明解說。
閩南語含高聲調、輕聲調,及共有11,為之。 對於聲調語言,如不同其意思將大異其趣,故於聲調間的差異須慎於辨義。比如下例兩句的聲調變異:
Lanv pag guer-laiw. (咱趴過來;請你翻轉過來趴著。lanv 為。pag、,於此為「趴」之意。)
Lanx-pav guer-laiw. (過來。lanx 為。pav、第1調,於此為 LP 中的單稱,「單串」之意。)
二句會因字組的聲調與合調的不同,以致完全是兩種意思。故須抓緊聲調與字詞間合調等之區別、避免混淆誤用以免語義誤會致文義無法辯義。
高平調(第1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44,發音時提高聲階。一般作為閩南語8聲7調的基本調。
高降調(第2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53,發音時急降聲階。可由第3調、或第4調[ā(h)]變調除阻(-h)轉過來。
低降調(第3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21,發音於低降聲階。可由第7調、或第8調[a(h)]變調除阻(-h)轉過來。
中入調(第4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32,發音時低短而促、如中文之入聲。 可由第8調[a(p/t/k)]變調轉過來。
中入調(第4聲調)在之為32,發音時低短而促。低入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2(類如的第4調(陰入聲)),發音時又更低短促。 在臺語應用上中入調與低入調之語音差別不大,普遍上可視為同一聲調群組。
低緩昇調(第5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24,發音時低緩而漸升。可變調轉為第7聲調、或第3聲調。
中緩昇調(第6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45,發音時中緩而漸高升。台灣閩南語"陽上調(第6聲調)"分"全濁"音與"次濁"音,"次濁"音同"陰上調"(第2聲調)常記之為(6=2);而"全濁"音同"陽去調"(第7聲調)謂之"陽上變去"。在GBP則第6聲調(降平調)另行獨立,而詞素于較高升調之時用"高升調(第9聲調)"來標示。
“…現代閩南語八音齊全的只有、方言,其他的方言都不全了。閩南語漳州系方言普遍地只有七音,缺陽上。泉州《》記載著八個,所謂「八音」是齊全的。但泉州方言的「八音」系統也早已開始崩潰,方言只有七音,缺陽上(張屏生);惠安方言只有七音,缺陽上(鍾露昇1965);(蓋德)方言也只有七音,缺陽上(Crosland 1996)……。一個普遍的趨勢是陽上、陽去混同,也就是俗所謂的「濁上歸去」。…”
中平調(第7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33,發音時輕緩而平。類如中文平聲,在變調之語型如:GBP、SMLT等語類作為基本調。可由第1調變調轉過來。
高入調(第8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4,發音時高短而促、如中文之入聲。可由第4調[ā(p,t,k)]變調轉過來。
高升調(第9聲調)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55,發音時高揚聲階。閩南語第九聲調為高升調,使用此音調表達時、音長會形成往上拉高的趨勢。形成的原因分為幾類別:(1).定語三連音、(2).一般合音詞、(3). 情緒性或意外語音表達。
定語三連音:在""中之第1音節即發第九聲調。比如:ńg ng-ňg(黃黃黃)等。
一般合音詞:siá'aw(社子)、dióngyong(中央)、záng(昨天)、énzzìn(引擎)等。
情緒性或意外語音表達:bhóra?(不愛)、比如: I bbóeaì lì!(伊不愛你!),ggúa ggǎu(好棒)、比如: Lang i ggúa ggǎu!(人家好棒!)等。
輕聲語在五度標音法之調值為2,發音時輕收尾、如中文之輕聲。輕聲亦屬於一種變調方式。輕聲與否會造成語意的變更,其示意有加重、強調、肯定、威示,或是調和、委婉、讓步等之意。閩南語輕聲字通常出現在一個字詞的最後位置。輕聲大體分兩類:(1).固定輕聲、(2).隨前輕聲。 通常之輕聲字的前一字詞維持本調,再前之字詞須進行連讀變調。而之輕聲字須隨前一字詞變調。因為固定輕聲之前字詞維持原調、所以音節合分寫對句型結構的辨認影響不大,可視語句需要來調配音節合分寫。 音節合字以不超過3個音節為參考原則,一般建議以2個音節為音節合字準繩。
不管原來的聲調為何,一律變為固定的、低降的聲調,故響度低而短近似第三調。會因語氣表現、或隨前音而有音高之呈現,使之音程拉長。 固定輕聲調號記為 aw。分為八個類型如下所示。
表示行為動作的方向性、如:(動詞+趨向動詞),比如:ggib ki(進·去)等。
程度上的補充說明使用輕聲表示,比如:ziah zitguaw aw(吃·一些)、lim damwboe aw(喝·一點)等。
代名詞沒有語意重點時使用輕聲,比如:kng duaw-ziaw(放·在這)等。
動詞之後的代名詞、數量詞、補語等使用輕聲,比如:cia zitcue(吃·一口)等。
人名姓氏、地名、時間等之詞尾使用輕聲,比如:cu? sengsni(蔡·先生)等。
句末語助詞,如置於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補語、或子句詞組等之尾端,比如:gin zau l?(緊走·啦)等。
、常用的閩南語虛詞性詞尾發輕聲,如語氣助詞、句尾助詞,或疑問句尾的否定詞,比如:bbe kì bboe(要去·不)等。
即是後尾之輕聲調須隨著前面字詞之本調而轉變。分為三個類型如下所示。
高平調階(第1聲調)隨前:前字為第1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1聲調,比如:ciu cun lai(手·伸來)等。
中平調階(第7聲調)隨前:前字為第5,7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7聲調,比如:aang ē(紅·'的)、dūa ē(大·哥)等。
低降調階(第3聲調)隨前:前字為第2,3,4,8聲調、輕聲字轉為近似第3聲調,同前述,比如:bhùe aw(尾·吧)、gi? cu ki(寄·出去)等。
經過長久的演化、部分閩南語音節會產生脫落的音變現象,導因於相互語音牽扯、且音節辨義上不致含糊故可省略。 省略脫落的音節結構,大部分會出現在常用之短詞組語音連接時中間的音節上、極少部分出現在後面的音節。此種音節上的變異類如的特性,亦將之歸為音變的現象。音變後、前面音節與中間音節會結合成為一個連讀音節,後面音節還是維持原來之獨立音節不變。此種音節省略(音變現象)大致歸為三類:(或則:元音移位),輔音省略,及元輔音省略。
Ggun abbu bbat gong gue(阮阿母曾講過) 音變為 Ggun bbua bbat gong gue。 (元音省略;abbu(阿母) 省略前元音 a、造成前元音 a 後移,形成 bbu-a)
lāk bah bēh(六百八十) 音變為 lākah bēh。 (輔音省略;bàh(百) 省略輔音 b,只剩前 a)
h? l?ng hiǎm(讓人嫌) 音變為 h?ng hiǎm。 (元輔音省略;lǎng(人) 省略輔音 l、元音 ǎ,只剩軟顎濁 ng)
Zit'mà de si?.(現在正在削(水果)) 音變為 Z'nir de si?. (zit-mà(現在)音變為 zìn n;就 i 再加延長之(n-),省略原來之(mar))
除音節省略外,亦有:、、輔音強化、等之現象。
零聲母在發音時以鼻腔共振起音。閩南語有5個(半鼻音),發音類如的鼻音。可以鼻化,比如 ee(鞋)鼻化後變成 nee(楹)。元音中之 oe 無法鼻化發音、no 是 o 的鼻化。而 u 僅用單音亦無法鼻化、須用(iu)才能鼻化發音,比如:niu。 鼻化元音的寫成一般字母的(n-)。
n(i)u / nu /?/
零聲母在之調值為32,發音時以上顎鼻腔共振起音。於閩南語字詞的音節中若沒有聲母(前置),而只以韻母(+後置音(元音+後置輔音))做為開頭的標音,謂之、且沒有的存在。比如:e(挨)、u(污)、ooe(蚵)、ing(英)、aix(愛)等字詞,均屬於零聲母。 零聲母沒有特別標記調號。其分佈結構如表所示。
〈零聲母音節結構〉
(無前置輔音)
無介音(無元音)
後置音(元音 + 後置輔音) + 鼻化元音
及分為音、清不送氣音、不送氣音的三重對立。三重對立是指發音同組的三個塞音或塞擦音(比如:g, k, gg),可以表達出三種不同的涵義(比如:ga(茄)、ke(溪)、ggee(芽))。閩南語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聲與無聲」、「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兩個:)來區別。
〈清濁音三重對立結構〉
閩南語的讀音中有豐富的(或稱文白异读)現象。語言學家曾於《》中粗略统计《方言调查字表》所舉 3,758 個漢字當中,有 1,529 個有歧讀現象,比例約佔 40.6% 強。歧讀漢字中,絕大多數文讀白讀各一,在上述四成之中又約 90% 屬之。其餘則有多種讀法。
舉例數字(1~10)讀音如後:(註:白讀「一」若干學者認為「蜀」為正字;「八」為泉漳腔;文讀「二」為部分地區失落 j- 聲母)
ggi/zzī/lī
beh/bueh/b?eh
一之語讀為 zit(蜀)(獨),而二之語讀指 nng(兩),而十之語讀為 zap(雜)(如:zap-gni(什錦/十錦,即「雜錦」))
同樣的漢字,讀輕聲與否可能代表意義相異,或語氣強調重點的不同。比如 gnia-sí(驚死,害怕死亡;膽小)、gnia-sí(怕死,害怕得要命)。āu-zzit?(後日,以後、將來)、āu-zzit?()。使用文讀或白讀以場合、及語音構詞而定。比如數字白讀大多數用在計數,而序數、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不需時使用文讀。又如「成」字有多個文白歧讀:sing-kong(成功)、sing-ga(成家),gui-snia(幾成),znia-zo(成做,成為之意),不能相混淆。再如「駛」,gà-sū zit-zi?u(駕駛執照)多念文音,和 sāi-ciā("駛"車)卻念語音多。
有些詞語以文讀和白讀區別不同意思。例如 dāi-lǐn(大人)為文讀音是對別人的敬稱,dūa-lǎng(大人)為白讀音是指成年人。對於母語非臺語人士而言,閩南語中的文白異讀現象極易造成困擾。學習時應以詞彙發音為主再旁以習慣用法,而個別漢字發音用之為參考基準。
又稱介母,於上與、並提且合構成部分,介音亦稱。閩南語的介音有 /i/、/u/,有些沒有介音(零介音)。 介音寫作 u、i,同寫為 u、i。比如「姨啊」就是以 /i/ 開頭的。如下例:
?-aw(姨-啊、娘親)
gguà(我)
介音在、、 等拼音方案,為避免介音與及之音韻混音致造成差異不顯著,故於之/i/用/y/替代、/u/用/w/替代。
閩南語普通腔之使用普偏上混合了腔及腔,謂之「」。在台灣仍有一些地方的呈現出「偏泉」或則「偏漳」的特有,此些閩南語特有的以如下字母標示。
傳統上閩南語的人稱的使用法很廣泛,大抵分兩類:「一般人稱呼格」、「直接人稱呼格」。
一般人稱呼格法,使用/a/當詞:&a + 人名(或人稱名詞)&,可為獨立詞句。規類為正式稱呼法,如稱呼一般人或熟人均可用此法:a-ba(阿爸)、a-bbu(阿母)、a-iong(阿雄)、a-bbi(阿美) 等。
直接人稱呼格法,使用/a/當詞:&人名(或人稱名詞) + a&,可為獨立詞句。屬於非正式稱呼法,如一般稱呼熟人可用此法:siong'a(松阿)、zui'ong-a(水旺阿) 等。而父母親亦可用此法稱呼 bbu-a(媽-阿)、ba'a(爸-阿)。在直接人稱呼格中法,也使用/a/當詞、另加/a/當詞一起用:&a + 人名 + a&,一般用為前附獨立稱名句。重複使用/a/在上顯得較親切,亦屬於非正式稱呼法。如一般稱呼熟人可用此法:Agna'a, bbe ki da?(阿憨-阿,要去哪兒?)、A'hong'a, ai gelang a!(阿鳳-阿,要嫁人啦!) 等。
閩南語的尾音(語尾)一般等同於中文的:嗎、呢等語助詞。往往從語尾助詞的使用可以判斷說話者的原住地。附加的尾音會依各地說話、表達等特性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台灣中南部地區使用的一些、會用一些語尾助詞獨立 zix、liox… 等來表示〈強調〉、〈驚嘆〉或〈嬌嗔〉等之意。範例如下:
Gamv bber saix zix? (難道不行嗎?);
Langv a-guan-aw ziann suir liox! (人家"阿娟-阿"很漂亮呢!)
閩南語的演變迄今已有長久之。通常粗話為連字組的講、且多為起頭,也有以複數人稱起頭。表達有單詞、雙詞組、及多詞組等之表現法。用動詞表達、在單詞其一般為第3聲調,而在雙詞組或多詞組、則第一字詞為第2聲調。因用第2聲調音位落差大,音調顯得鏗鏘有力、粗曠。如用複數人稱代詞起頭的合成詞組,其第一字詞音調則用第1聲調較多。常用的粗話為 gàn lin'niǎ(幹恁娘、幹你娘;合詞時 gàn 為第2聲調)一詞、一般用法亦可省稱為 g?n(;只用單詞時 g?n 為第3聲調)。上的延伸詞組有 sài lín'niǎ(駛恁娘)、gàn ga e kan'si(幹到可牽絲),lin zo'ma bbe gen(恁祖母未願)、lin be bbe song(恁爸未爽)、gen tau(憨頭)、、l?n-ziau(卵叫)、kiam g?n(欠幹)等。
,"臺灣河佬話語聲調研究",社,,2月,1985年.
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7, 28頁。。
Nicholas C. Bodman,"Spoken Amoy Hokkien",Spoken Language Services,Dec 1980.
莊勝雄,"普實臺文",前衛出版社,臺北市,3月,1995年.
,"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用臺語教學法",育德文教基金會,9月,1990年.
阿杰個人網站. . 傑驁不馴. . (存档于).
林濤,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出版社,北京市,6月,2005年.
平山久雄,"語言論文集",,,7月,2005年.
. Holojigak. .
. 現代台文雜誌 hiendxtaid-taivdbunv-tsapxtsix. .
羅常培,周辨明,"廈門音系及其音韻聲調之構造與性質",祥生出版社,臺北市,3月,1975年. (天母分館藏)
王啟陽. . .
陳松溪. .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白話字基礎教材(Peh'oe'ji Ki'chho Kau'chai)",使徒出版社,台北市,2003年9月.
潘科元台語文網誌,"相關的台語漢字(阿,仔,矣,啊,也,猶)",Xuite日誌,,16:24.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Chinese-Min" .
生活新聞,"光師:「123,照!」阿嬤聽話立刻「走!」/醫用台語鬧笑話 馬偕開課學溝通",自由時報,.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
江永進,"自在拼音教學法-臺語拼音方法精通",階梯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6年4月,pp.50-53.
洪惟仁,《臺灣閩南語聲調的演變潮流:一個社會方言學的調查研究》,中國語文學系, 臺灣.
臺語白話字教學,"台語第九聲輕聲",STTB(閃電台文).
吳仁瑟(G? J?n-sek),"台 語 ê 輕 聲".
Taiwanese-tone,"台語的輕聲",鄉土文話台灣閩南語教學.
洪惟仁,"閩南語輕聲及其語法、語用分析".
陳雷,"永遠ê故鄉",旺文社公司,台北市,1994年2月,pp.187-188.
潘科元台語文網誌,"固定低調輕聲佮隨前變調輕聲",Xuite日誌.
唯信著,"母音拼音法之改進",復文書局,臺南,2004年10月,pp.50-51.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
台灣閩南語八聲調學習,"TLPA音標介紹(聲調)",鄉土文化台灣閩南語教學,2010.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pdf). 臺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7.  .
Vocative case and commas,"What is the vocative case?",Grammar Master,retrieved .
老古閩南話與客家話研究室,"「不可以」謂之「不容得」、「由不得」 - 老古閩南話與客家話研究室",Yahoo!奇摩部落格,available on June 16, 2010.
朱真楷/綜合報導,"北社挺扁大會 三字經成為問候語",,.
Otto Jespersen,"Mankind, Nation and Individual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H. Aschehoug/Oslo,Norway,1925.
馬重奇,"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9月,2008年. /H.177.2
David Crystal,"How Language Works",Avery Trade (November 1, 2007),New York, USA.
劉新中,"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4月,2006年.
佚名 編,"",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大學,9月,2003年. /H177.2
姚正道,"台語發音入門(Tai-gu hoat-im jip-bun)",人光出版社出版/印行,台南市,1998年8月.
上的「」视频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语有几个声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