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简介,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怎样

让教育充满爱――徐青青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让教育充满爱――徐青青
&&&&&&&&&&★★★
让教育充满爱――徐青青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101 更新时间: 10:13:34
从毕业走出校园加入到教师这支队伍将近一年的时间,从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辛酸,但是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离不开她。
当知道自己接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告诉我说,一年级的孩子最难教了,又累又烦,这一点我也是知道的,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尤其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繁琐。面对的是从幼儿向小学过渡的儿童,这个幼小衔接的过程很是不容易,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的孩子,经过我的培养,让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认识到到了很多对事物的不同的观点,我就像是一位接引人一样,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这种喜悦和成就感也是作为其他年级的老师所无法体会的,所以我非常喜欢,虽然累点烦点,值得的。对待这些只有七八岁的小精灵,是要疼他们的,有时候与其说是班主任,更像他们的母亲,更确切的说应该像是保姆一样去照顾他们,需要我把所有的爱和精力投入到他们身上去。我相信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一、理解我们的孩子
自从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有这样一则故事:小道上,一个小孩正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说着一些大人听不明白的话。一个路过的大人问她:“你在对花说些什么?”她听不清楚,于是,这个大人蹲下来对她又说了一次,小孩说:“我对花说,你今天开得真好看。”小孩子对花说话要低下身子对花耳语,花才能听到,大人也只有蹲下身子,与小孩平视,小孩也才能听清楚。教育不能违背人的天性,新一代的学生,需要新一代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时,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同时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蹲下来教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作为班主任,有时候很想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所以常常会指导学生做事,可是,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布置的任务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最好让自己显得很烦躁,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反思,在让学生完成一些工作首先时,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孩子理解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就从简单的打扫卫生说起,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扫帚,在扫地的过程中,教室里也是尘土飞扬,这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耐心的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一步步的指导他们,如何拿扫帚,如何正确的扫地,在多次的训练下,孩子们的进步是明显的,让我也由衷的感到欣慰。
&& 二、把爱献给孩子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当我们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消除“火暴”,减少“急躁”,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每一位母亲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上。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你想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整天在妈妈的怀里都不讨厌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爱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扮演好一位母亲的角色。低年级的班主任只有勤于扮演好这样角色,才能管理好班级,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 三、做好自身的表率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做到每节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做操规范,自己做操就先要做到认真。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 &四、鼓励孩子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行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在教育中更是如此,成年人尚且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赞美自己,认同自己,更何况我们年幼的孩子呢?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家威廉也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激励便是助孩子们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同样额认为,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急着把他们赶跑,别等到坐火轮、亮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学生将在“罗森塔尔效应”中成长为你所期望成为的人。
& & 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那么,他们都有发芽、开花的可能,只不过花色五彩缤纷,不一定奇足;也只不过有的可能开在初春,有的可能开在晚秋。总之,作为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不容易,班主任工作既艰巨而又神圣,一份春华,一分秋实,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不断经验,让我们班的小树在雨露下成长起来。
文章录入:jyjrsk&&&&责任编辑:jyjrsk_rdedu&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推荐好书:《赏识你的学生》
已有 1916 次阅读 13:38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分享本文到:
《赏识你的学生》
作者:孟繁华&&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6月
该书被“新世纪教育文库”列入100种教师阅读推荐书目,许多地方还把它定为新课标教师培训的必读教材。因为阅读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翻开《前言》,编者就把我们引入了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与雕像》的奇妙世界,紧接着介绍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看似老掉牙,事实上编者在开宗明义地为我们介绍了“赏识教育”的理念来源及实验依据,经过深入阐述后编者点明了本书的编写意图: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接下来七章各以一个醒目的标题统领全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老师,您听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一生的感谢”、“就这样被你感动”、“师心深处”、“恨,铁就能成钢吗?”。从这些标题与选文我们隐约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他们在通过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论述,向我们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它的教育伦理价值、师爱本源、艺术魅力以及现实意义。
&& 以下是《赏识你的学生》里被广为传颂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 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 “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在新的学习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的法语老师就赞扬她很有语言天赋;数学老师称她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难题”;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英文老师居然在她的推荐信上这样写道:“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则写道:“请再给我们20个斯蒂芬这样的学生!”那位父亲在震惊之后问女儿:“对这样的评价,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女儿大声答道:“Yeah!” 赏识,有奇效;但赏识并不玄奥。当您读完《赏识你的学生》,您就会发现,赏识其实可以这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当然,赏识绝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更不是被供上神龛的所谓“崇高的、伟大的精神,”它是良心使然、回归人性的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教育改革越是走向深入,就必将走向对生命的尊重、对心灵的关注。
&&&&请记住,您的成功将是学生进步的保证,学生的进步也就是您成功的证据。请相信,您的赏识既能造福学生的一生,也将造就自己的成功!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并真正地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以赏识寻优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谁错了(文心)
  故事之一:电影舞星佛莱德。艾斯泰尔1933到米高梅电影公司试镜后,在场导演给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把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佛利山庄的豪宅中。
  故事之二: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班主任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直到26岁时仍大字识不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感动,此后就变了一个人。现在他买下了他当年大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故事之三: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故事之四: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故事之五: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而他死后,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他的大脑与常人不同之处。
  故事之六: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幼时酷爱下棋,但家贫,生计常无着落。舅舅曾让他学一技之长,他不干。舅舅很生气:下棋能当饭吃?吴答曰:能。十多岁时他在段祺瑞府下棋,月支8块大洋,足以养家糊口。东渡日本后,曾击败所有高手,独霸棋坛。
  故事之七: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时曾遭留级,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和挫折,直到62岁才当上首相。
  专家评析:
  钟海青: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一味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的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成为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这类孩子往往听不得批评,一说就急,就离家出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长幼、师生人格平等的初衷却导致师长应当受到的尊敬贬值,导致学生的不规行为缺少了约束,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赏识教育”成为中国众多为人父为人母们的教子宝典,成为颠覆“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场“革命”,这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但家长和老师们的苦心孤诣却引来了一幕幕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
  现象一:一位信奉“赏识教育”的妈妈,不经意间看到了她快上初中的女儿画的画时,连忙“拿出”习惯性的夸奖:“女儿画的画可真棒!”女儿却厌烦地说:“这张画是我最不满意的。妈妈,你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子哄呀!真让人讨厌!”——“赏识”没有了激励性,孩子甚至对“赏识”产生了反感。
  现象二:学校处处对老师设限:不能大声训斥,不能不让学生进教室,不能罚站……结果,有些老师一批评学生,学生就抛出一句话反问老师:“我怎么了?”甚至还对抗老师:“你还想不想干了?”——“赏识”就意味着不能“批评”?
  推之这些现象的社会背景,“赏识教育”的兴起,确实代表了我国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开放,但其理论和实效尚在探索时期,此时高调欢歌地汹涌推行未免带有浓重的商业炒作气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降临了、“可与国外某某专家的教育理论相媲美”……滚滚热浪侵袭之下,对众多家长和老师而言,大部分人本就缺乏对教育的深层把握,对孩子也未能实际了解,没有仔细推敲“赏识”的含义就盲目跟从,或者急功近利,结果引出了上述种种因“赏识”而出的问题。那么,是坚持,是放弃,还是……无论如何,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变,教育孩子的初衷没有变,“赏识”孩子没有错,“赏识”学生没有错,关键是看如何“赏识”,如何将“赏识”化作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首先,应该怎样理解“赏识”与“批评”的关系呢?赏识不等于表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蹲下身子跟学生讲话”,强调的是家长和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学生对话,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批评亦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孩子觉得难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古人尚曰“闻过则喜”,今天的孩子完全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事理,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时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才能取得心理的平衡。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由此,任何父母和老师都不应该过多剥夺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赏识” 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一味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地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成为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这类孩子往往听不得批评,一说就急,就离家出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长幼、师生人格平等的初衷却导致师长应当受到的尊敬贬值,导致学生的不规行为缺少了约束,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其实,现在的孩子并不缺少赞赏,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好”,但为什么“好孩子”在长大后并不能个个优秀呢?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并不一定是家长心目中的人才,如果过于赞赏孩子的优点,从而一叶障目不加管理,“伤仲永”的例子最能说明悲剧的结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棵小树长成栋梁之才,少不了剪枝,更何况人的成长?!让孩子在成长中认识体验到美和丑、对和错,并且学会对待美和丑、对和错,他们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再者,如何把握好批评和赏识的关系?二者怎样结合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在词典里,“教育”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将这字面意思引申开来,培养新生一代,教育者需要以人为本,一切为给孩子传递知识、培养能力而创造条件。我国的教育一向偏重精英教育,差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伤害和歧视。而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事情,教学的成果取决于双方面的合作,要以“赏识”为底色,一视同仁,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为师生、亲子之间搭建起一座平等的桥梁,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批评,或在赏识中蕴藏着批评。这不仅于身心健康无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发展。在赏识底色上的批评,要顾及孩子的尊严和心理,“士可杀不可辱”,对孩子的批评要对事不对人,犯错了,亦不可使用讽刺挖苦、带有威胁性的语句。这种批评是朋友式的善意提醒,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自然会得到孩子的认可和感激。
第三,对孩子的“赏识”要一视同仁,并不意味着“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聋哑女孩周婷婷的父亲周弘运用的是翘大拇指都翘酸了的“赏识”方式,而本文开篇提到的孩子却对母亲的夸赞方式已经厌烦了。赏识,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赏识,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对像周婷婷这样聋哑、弱智以及危重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他们缺乏自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又缺乏自我评价能力,赞赏和表扬的色彩应该强烈一些,需要用来自心灵的支持不断增强孩子的勇气。而对大部分健全而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多的“好”、“你真棒”、“你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这样的表扬与鼓励则会显得肤浅,充满功利色彩,从而让孩子麻木,甚至反感。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度,什么该去赏识,什么不值得赏识?怎样把握赏识与批评的关系?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还要不要一针见血、直截了当的批评?从关爱、尊重出发,和颜悦色的批评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吗?……让孩子快乐成长,不要娇纵,不要伤害,对满怀希望的家长,对肩负责任的老师,“赏识”教育到底该如何起作用呢?
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学生拿着砖头砸另一个同学,他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让肇事者到办公室去等他。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那个男生早已等待多时,静候发落,行知先生却给了他一块糖,对他说了一句话,然后又给了他一块糖,又说了一句话……最后,陶先生一共拿出了四块糖,说了四句话,这个男生却哭了,并内疚地承认了错误。
另一个故事则来自一位老师的课堂实例。他讲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正在偷偷玩兜里的四颗红枣,他没收了这四颗又圆又大的红枣,还将这红枣做为奖品奖给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结果,这位老师却赢得了被没收红枣的学生的道歉和真心感谢。
四块糖和四颗红枣,都是老师用以赏识和批评的道具而已,都得到做了错事的学生发自真心的歉意和感谢。但其方法的精妙运用,需要心灵、智慧、哲学的把握,才会使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显得那么艺术、温情、轻松,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至于具体是怎样用糖或枣来教育学生的,可以看《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里面汇集了中外教有所成者的赏识教育方式、家长的感悟和学生的心声,冷静的语言,活泼的案例,对正困扰于“赏识”与“批评”、“对”与“错”、“多”与“少”度量的把握中的你来说,是一簇簇点燃灵感的火花。
《赏识你的学生》是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孟繁华主编的新课标教师培训教材。书中以生动活泼的案例,通俗浅白的语言,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编者的意图——期待每个教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相信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
有些教师往往是“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弯儿表扬”。比如,十道题目,十题全做对的,当然夸奖,只做对一题的,也要赏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能做对一道,真棒!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再比如说,某次考试,考了一百分的,当然表扬,只有十来分的,也要赏识:“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考过零分呢!”……如此这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们感觉到“做对做错一个样,考好考差一个样”,既对某些后进生起不了什么激励作用,又使一些优秀的学生渐渐失去自豪感,乃至渐渐失去了责任感与上进心。而我们心地善良的老师,却往往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精心爱护”、“着意赏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不经意中,却“打击”、“伤害”了另一部分学生。
  在“赏识教育”中,有些教师不让自己批评学生,最多是“和风细雨”、“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即使如此,往往“说”之前还要转着圈儿来一番“欲抑先扬”,使本应严肃有力的批评成了羞见公婆的“小媳妇儿”。笔者曾经所在的一所中学,有一学生一贯不爱护公物,一次,该生又在班上弄坏了一条板凳腿并且抓在手里当“枪”使。而班主任老师并未当场批评该生,仍是和颜悦色地让该生随他来到办公室,请该生坐下,首先从“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劳动”等方面将该生表扬了一番,甚至还明显不切实际地肯定该生“平时也挺爱护公物”,然后才转到“只是今天,你做得有点不够好……”接着,班主任亲切地将该生肩膀一拍:“回教室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不会再犯的!”班主任老师原以为自己的“赏识教育”会感动这名学生,谁知该生却无动于衷,满不在乎地“昂首阔步,扬长而去”。果然,第二天,我便又见该生在教室里挥舞着那条坏板凳腿追逐打闹……何以至此?班主任老师刻意将批评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批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警戒力,从而使得学生“认识错误不到位,重犯错误无所谓”,当是原因之一。
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称赞表扬之声接二连三,不绝于耳,更有甚者,某节公开课上,对回答完全错误以及干脆闭口不言的学生,教师也一一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试想一想:当赞扬成为一种习惯性语言,当鼓掌成为一种形式化表演,久而久之,这其中,还有多少热诚与真情可言?学生的热情一旦减退,便会感到这种方法的乏味,甚至会感到教师的可笑与可怜。最近,笔者在网上读到了本校一中学生在BBS上发的帖子,其中便写道:“看来,X老师也在搞“赏识教育”了。我对XX,实际上一点不懂,只是胡乱摆弄了几下,X老师便将我夸得像什么似的,我听了,真的感到好可笑……”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应该想到:运用“赏识教育”,不能矫揉造作,不能将学生当做孩子“哄”,否则的话,引起学生的觉醒与反感,则难以“亲其师,信其道”了。
“赏识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和所有的情况。
分享本文到: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咨询热线&nbsp &nbsp&nbsp
Powered by
X3.1 technical support:
edition:hsmhx3 1.5江南思的blog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index.html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拉近“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距离
你可能知道这些故事。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幼时酷爱下棋,但家贫,生计常无着落。舅舅曾让他学一技之长,他不干。舅舅很生气:下棋能当饭吃?吴答曰:能。十多岁时他在段祺瑞府下棋,月支8块大洋,足以养家糊口。东渡日本后,曾击败所有高手,独霸棋坛。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
这就是让“好”孩子和“坏”孩子的产生区别的最初原因。
怎样模糊他们的区别,拉近他们的差距呢?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并自信这肯定是真实的呢?我们一直在教育教学中努力着。有时你会发现有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面对别人对于学习成绩的询问时会回答:“还行……”或“挺好……”。有的家长不理解:明明不好,为什么说“不行”?其实这有什么关系,难道只有成绩双百或前多少名才叫“好”?学习成绩难道只能用分数来衡量?分数不高的孩子就是学习“不好”?
是我们的评价体系有问题。因此,最近我们正在搞的“魅力团队”活动也在评价方面有所改革。在“闯关”卷中测试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在评价中依据取得“星”的数量获得相应“优”或“良”的等级,既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掌握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又能清楚在班级中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最重要的是,缩小了所谓“优生”和“差生”的距离,给了更多孩子信心。
老师在“闯关”卷上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或称赞,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改进。许多孩子在给自己的评语中纷纷表示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并会“继续努力”。
口头的鼓励与表扬不如“闯关”卷上实实在在的肯定,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可。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
孩子们,让我再多爱你们一些
美丽无限夕阳花
――写在重阳节前夕
夕阳可以是活力四射的、可以是任劳任怨的、可以是温暖雅致的、更可以是安乐康平的
老骥伏枥”的壮志。
――写在教师节
&&&&&&&&&&&&&&&&&&&&&&&&&&&&&&&&&&&&&&&&&&&&&&&&&&&&&&&&&&&&&&&&&&&&&&&&&&&&&&&&&&&&&&&&&&&&&&&&&&&&&&&&&&&&&&&&&
&&&&四年级三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四三班所有老师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看出你们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
岁月流梭,转眼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有两年了,两年来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深的感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那么有默契,不必用言语我们也可以沟通。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进步而又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已经真正的爱上了这49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有人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内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班主任的影子,就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家长的影子一样。是的,不可否认班主任的人格、品格、处事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们。为此,我也时刻从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们受我影响,同时我也常受到孩子们的启迪。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们给予我的是感动,是欣慰,是更多的欣喜和骄傲。我也从他们身上感受着人性的纯洁与美好,汲取着积极向上的生活动力。
我们的班级文化其核心思想就是“每天一点点”,对我来说是“每天一点点激励,每天一点点启迪”,对孩子们来说则是“每天一点点努力,每天一点点进步”。围绕这个中心,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黑板上开设了“名言园地”,完全由孩子自发设计、绘图、编辑名言并在晨会时讲解其意义,每天带领大家诵读,相互激励;班内划分六个团队,由孩子们自由设计团队名称,如:黄金甲、神龙、闪电、逍遥、火箭、希望,个性的名称与团队口号,使孩子们充满激情,团队内互帮互助,竞争与努力蔚然成风;为了筹备学校组织的“中国古诗词朗诵会”,我们每周安排两次古诗词魅力展示,各团队争相背诵自选作品,泛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激情之高涨,都是前所未有的,两个周的时间背下了七八十首古诗,许多孩子通过这次活动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明白了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积跬步才能至千里的道理,对古诗词的兴趣也更浓厚了;后来我们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学习中,每周一两次魅力展示,各团队将课本上优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掌握得既快又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还给孩子们讲各种寓意深刻的故事,我深信每天的潜移默化最终会取得质的飞跃。如:通过讲述一颗铁钉与一个帝国的灭亡息息相关,启发孩子们生活无小节的道理;通过《最富有的老太太》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感恩世界,你就会永远快乐;通过偷采莲花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维护自己心灵的纯洁、防患于未燃的重要性。。。我们班获学校“晨会优胜班级”(改)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他们对心灵、精神的营养品的需要胜过对吃好穿好的需要,对孩子们进行品格意志的训练、生活态度的培养,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事实证明,我的教育是有效的。
孩子们更正直、更宽容了,以前斤斤计较、推卸责任的现象少了,他们能自我反醒、正确认识错误了;孩子们更执着了,遇到困难说“我不会”,遇到劳动往后缩的少了;设立了“诚信钱箱”,天天都露天躺着的钱成了我们相互信任的桥梁,钱箱里的钱越来越多,孩子们的诚实守信的品格培养起来了。
我们这个班集体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增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举办的一系列爱书看书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广泛地选择图书了,能全神贯注地投入阅读了,更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常常会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常把我问得理屈词穷,教室里常见闹中取静、捧书而读的情景。我知道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眼前的知识、将探索的眼睛伸向各个角落,哪个成功人士不是从勇于探索开始的呢?
更让我骄傲的是,我们班49个孩子个个才华横溢:有小舞蹈家张欣茹、张嵩;小主持人王宗耀、朱日朋、赵雪莹、那宇豪、路佳运等;未来的管理人才江晓慧、刁树凯、王雪莹等;还有如诗一般流光溢彩的张越、一涵、汝厚、峰源。。。。。。因为时间关系,我无法将他们的优点一一列举,家长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周记,走进他们的心灵。但他们有时也会很淘气,可我不会有太多的在意,那是他们的天性,应该给他们提供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凡事要有度,聪明的他们很会把握分寸,看到我真的生气了,他们也会吐吐舌头,赶紧退下,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在他们 “败下阵”的同时我也在偷偷地笑呢!
我们学校积极创设英语特色校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比同龄孩子要高出很多,在第二届英语艺术节中,讲英语小故事的董俞杉、王一涵语句流畅,惟妙惟肖,参与表演英语对话的温峰、孙静、高鹏源、杨雪等感情投入、声情并茂,将演出推向了高潮。而且赵雪莹等在全国中小学英语听读能力竞赛中获奖更让我骄傲。
&&& 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家长们。春游时王诗萌的家长让孩子将自家照相机带来了;杨雪、刁树凯等同学过生日时家长除了给孩子在家庆祝,还专门另备了蛋糕、饮料等送到学校让孩子们一同分享;走读生的家长不辞辛苦坚持每周上晚课时到校接送孩子,给学校创造了良好条件;许多孩子回家参加亲戚朋友的喜宴,家长都会让他们带回糖果;由于学校工作上的失误,孩子的衣服丢了,家长却毫无怨言。。。。事情虽小,却件件温馨;帮忙不大,却处处方便。在此,对各位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长朋友们,这两年来,我们为了教育好每一个孩子,风雨同舟、相互支持;这两年来,我们和孩子们荣辱与共,相互勉励。这岂是一个缘字、一个爱字可以概括的?我们已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团队,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和内涵;不断吸纳更多的成员,不断努力,取得更多、更全方位的进步!
最后,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用我们踏实的足印,去放飞我们最终的理想与希望。愿我们班向着每位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愿我们的学生蓬勃向上,全面发展,愿我们班的学生都能成龙"、成"凤”!
暑假里我们学校统一布置了编书和练字的作业,请家长给予指导和监督。
--读《谁拉你走向了平庸》有感
&“生活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自菲薄,主动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这是文章《谁拉你走向了平庸》中的一段话。是啊,这几乎成了许多人前进路上必经之路,也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口头禅“行啊,反正不是最后就行!”其潜台词就是“不用当排头兵,一般化就行啊!”。最终,我们走向了平庸。
教学工作中,我们面对的学生中最受注意的是优等生和后进生,常常忽略了中间部分的学生。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人里,最不引人注目的也是中庸分子。因此,大家好像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中庸,就是普通人。做一个普通人不用事事抢先。常此下去,心理暗示形成了:我就是一般啊,前面先进人物中肯定没有我,我也不必太认真,太努力。究竟谁拉我们走向了平庸?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班级中常发现一些学生,他们不积极进取,总不与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比,而是安于现状或因为稍比及不上自己的同学优秀一点而沾沾自喜,遇到丁点儿难事却轻言放弃。“某某还不如我呢!”或“我不会!”常脱口而出。这难道不是长期的心理暗示造成的吗?总认为自己一般,所以连试的勇气也没有了。当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就会失掉许多原该属于自己的机会。
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培养的应该是有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改变现状的积极的下一代。这就需要他们有思想,有敢于打破、尝试的勇气。所以首先要力求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建立“试试就能行”“做,就有机会”的信心。
因此工作中做适当的鼓动或强制也有必要。办手抄报,当学生羡慕地看着某人设计的成品,自叹不如;听写生字,大家因自己只错了一个字而暗自得意。这时我们应要求他们,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将自己的作品改进,力求完美;再试一次,改正错误,争取一字不错。
信心是行动的动力,尝试是成功的开端,拒绝平庸是成功的最佳跳板。让我们拒绝平庸,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完善自我,向更高、更远迈进!
四年级三班 王一涵
我的同事 我的老师
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创新”二字,能搜到网页<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e0 BACKGROUND-COLOR: #200000个,而“人大”才搜到<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e0 BACKGROUND-COLOR: #700000个。创新,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使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首要条件。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我认为,首先要充实自我,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创新之前有适当的理论指导。
创新其实就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所以,只有了解已经存在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论,才能更好的识别哪些是旧,哪些是新。也只有不断汲取现存的先进理念,我们的创新才有理论依据,才更有价值,才有实践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型教师。我们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求教,多听观摩课或去优秀教师班级现场感受教学氛围、学习一些教学方法。
第二,要扎实肯干,认真负责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班主任教育工作还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这样,不把工作中的小事当小事,认真慎重地对待,天长日久,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就是自己创新的跳板。只要以将自己的每项工作做到极致为目标,就一定会挖空心思去努力完成,也就一定会想出更便捷、更适合形势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不就达到创新了么?所以,努力做好自己每项工作,常常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发挥、挖掘自己的创新才能,那么日积月累,创新才能也会随之提高。
第三,善于思考,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教育环境和状态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做为一名教师,仅仅依靠从别人那里学习教育方法永远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许多更新的、更适应教育现状的教育方法的产生是必然的。要创新就不能墨守成规,对于已经有了解决方法的事情,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不同方法,进行对比,采取更适合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状况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四,培养想象力,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
在日常教育教学乃至生活中,培养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迅疾地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不仅要对教育教学内容及目标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提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反应有所预测。这样,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气氛、进度、学生接受情况。也可以更迅速地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产生很强的敏感性,凭已具有的知识储备、教育理念快速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及进程,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更有吸引力、更别出心裁。
首页 上一页&&&页次:1/3页 &10篇日志/页&转到:123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迪生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