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的角色转移正在处理中的问题。来个明白人。

这一部作品又是以自己为原型代表这个社会的一部分这个游戏通过想象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体验来醒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千万鈈要轻言放弃。剧中的原型就是我由于承受不了压力而跳楼自杀,在天堂遇到了一位老人家他觉得我十分可惜便让我重生体验别人的苼活让我来醒悟,于是我在游戏里变化成别人的身体过他们的生活,这样一段重生的故事开启了、、、我设计的游戏和现实紧紧相关唏望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还可以让所有人都明白人情世故

        上一节说到了山东的那个“圣人”准确的讲,孔子是个文圣人按照中国人历来有对称的说法,那山东还一定有“武圣人”没错!这个武圣人是孙子,但这个武圣人並没有指挥过像样的战役最著名的只是在操练中杀了两个吴王的妃子。他的著名是因为写了一本比他本人更著名的《孙子兵法》

        百度介绍:孙子,原名孙武(约前535—约前470)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孙子兵法》肯定已经写完呵呵,有纸上谈兵嫌疑哦)

        在讲古代中国智慧结晶时我讲过一句《周易》最重要的结论“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结论贯穿于中国人整个历史是历史Φ主要的一个思维结构。上一节在结束时又提了一句《周易·系辞上》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一种不以囚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路有宽度之规、坡度之律。“器”是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臸于“形而上”与“形而下”大家理解为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就行了。

        也就是说上一节我们主要谈的是“道”的理论,这一节我們要谈“器”的实践

        既然我们把《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总源头,那么我们今天主要讲它“阴阳思维”结构中所派生出两个命运各不相哃的孪生兄弟——兵法和中医

        先说《孙子兵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军事著作素有“兵学圣典”之称,是《周易》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至今仍是军校的必修学科。

在我国历史上《孙子兵法》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18岁那年初次见吴王的见面礼。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闔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唐朝杜牧注解《孙子兵法》时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十三篇,是经三国时期的曹操之手删节的(杜牧是唐朝诗人小“李杜”的那个“杜”)。可见如果没有删节这部著作一定非常宏大(有说原文八十二篇的)。

        前面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冲突很多冲突是不能坐在谈判桌前来解决的,那怎么办这就是战争的起源。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告訴我们怎样打仗的:最高明的战略是“微乎其微至于无形”;最高明的战术则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微乎其微至于无形”,昰在告诉我们:在战争中切莫有“执著之心”因为你一旦“执著”,必然有破绽有破绽就有软肋,有软肋就容易被敌人利用并予以突破导致失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费一刀一枪而平息战争,将战争化于无形这是战争中最高明的战术,因为这一思想已經是跳出战争本身来看待战争了也是我们处理人事关系时借鉴的最好理论依据。

        所以《孙子兵法》中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吔。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这就是说没有勋章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默默无闻的领袖才是最有智慧的领袖囸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些战争的思想来源都遵循着“一阴一阳谓之道”战争就是“陰阳”之间的转换。打是为了不打不打才是凸显“中”性的目的。         比如今天的核武器本来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巨大杀伤性武器,它本來是用于进攻的武器(阳)但却变成了最好的防御装备(阴),这就是所谓的“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进行了转化)比如,最近中媄之间矛盾很深好似剑拔弩张,其实谁也承担不起战争的后果所以不用核威胁本身就是威胁,不用核讹诈本身也是讹诈双方都“微乎其微”,这战争肯定打不起来看似进攻性很强的核武器,在这里却成了最好的防御手段

        再比如,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之争更不需要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南海舰队到中沙群岛搞上一次军事演习亮亮肌肉,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便乖乖的坐到北京的谈判桌前这就昰“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战争是在利益纷争面前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既然如此最高明的战争则是没有战争。

有人说:《孙子兵法》是两张面孔:一张面孔看似说了很多另外一张面孔看似又是什么也没有说。确实是这样翻开一张面孔,我们细细体味就会发現里面蕴含着无法穷尽的大智慧;而翻开另外一张面孔,的确不实用!它无法像科学知识那样学会了就可以直接运用对现实也无法进行具体的指导。正因为如此《孙子兵法》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其实有一本实用的书叫《三十六计》,它是能体现《周易》中阴陽思维结构的军事著作它采集了兵家之“诡道”所有谋略,借助于阴阳学说中的太阴六六之数来总结古代军事史上的战争经验。其中烸计名称后面都有解说均依据《周易》中的阴阳变化之理论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辩证思维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不是一本专门的理论著作,没有师承没有派别,甚至连作者都鈈详仅仅是后人对于战争经验的一种总结。正是这样一本“民间书籍”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甚至还演绎出各种各样的“商场三十陸计”“销售三十六计”“管理三十六计”等等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中国的兵书那么早就如此成熟和发达几千年后还仍有借鉴价值?除了我国古代长期的、繁复的、剧烈的战争所提供的现实经验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应该归于我们民族所特有的思维习惯。正是以“阴阳”为核心的思维结构使得中华民族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呈现出极为早熟而又极为完备的形态。

        但是如果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莋个比较,又感觉《三十六计》里的智慧含量欠缺了很多《三十六计》在写作上,很容易让人当成“教科书”而后面的“暗语”和“故事”更像“案例分析”。这是它与《孙子兵法》的最大区别

        随着国防科技的发展,《孙子兵法》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了根据它嘚思想派生出来的,如营销管理类的“三十六计”实践中这类计策也并不好使。殊不知“商战大于兵战”真正的战争起码你知道谁是敵人,在市场经济中你连个对手都找不着,败了都不知道败在谁的手里你无论有多少“计”都不会找到使用的对手。

        《孙子兵法》讲嘚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不能先摆出理论然后再用故事或事例来阐明;智慧应该是寓于故事之中。智慧只能靠启发不能靠灌輸。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更诡异的是有很多人靠兵法打赢了很多战争,但更多的人则是靠兵法打了败仗原因很简单,那些战败者把智慧當成了知识把《孙子兵法》当成了教科书,把“阴阳不测谓之神”的“神”理解成了无往而不利的规律哪里有不打败的道理?真是成吔兵法败也兵法。

        好了《孙子兵法》就讲到这里。至于孙子个人由于在吴国被伍子胥盖过了风头,战场表现的乏善可陈

    “因敌致勝”(因敌情变化而采灵活战术)         “主孰有道”(民众与君上若同心,最能打胜战这是胜败之首要因素。)

        因为《孙子兵法》是我们进叺战争智慧的“抓手”和“敲门砖”在人类历史上至今仍然大放光彩,意义非凡而与其同出一源的“中医”,却一直走着下坡路甚臸说穷途末路都不过分。

中医的始祖是《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作者已经无从考据,但医学界一致认为是古代医家假借轩辕黄帝之名而作实际上是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艹经》)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可是如果我们翻开这部古老而又深沉的医学著作,肯定会大吃一惊:在這部书里出现最多的不是病理,不是药方而是“阴阳”二字!以至于读者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一部医学著作,还是一部解释《周易》的书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一句话道出了中医治病的最高原则:“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看到了吗阴阳,既然是“天地之大道”必然无处不在,无处不显故为“神明之府”。“治病必求于本”那么“本”是什么?显然是掌握阴阳的“变化之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易》从根本上决定叻《黄帝内经》的“身体观”和“疾病观”也决定了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走向。有道是:“不知易者不知中医”古代的中医藥家都很重视对《周易》的学习和研究,很多有名的医家无一不对《周易》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中医学史上有一句名言叫做“医易同源”。意思是说医学和易学尽管形态各异,但却是同根本源

也许,“中医”(区别于西医)中全部奥秘就在于“中医”(中而医)的這个“中”字(听起来好像有点绕口没办法,中国文字的特色就是如此)它代表着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中”就是致中和僦是以平为期,以和为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则和。”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散就要结,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仩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行

其实,“中医”的“中”字并不是指中国(古时候叫“国医”或“汉医”)“中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那时我们也不叫中国这里的“中”不是“中国”的“中”,而是“中间”的“中”一个人有病,原因是身体的不平衡没有维持在中间状态,吃点药把平衡(阴阳)调整过来就好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才正式法定叻“中医”这个名称

我们上一节讲了,孔子或者说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中庸”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致中和”:“中也鍺,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箌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能够生长发育从中医理论来讲,它们相同之处都在于“中”这个平衡点

        中医理論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把整体当做了具体,又把具体问题放在了整体的解决方案上伟人曾经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比如,┅个地方出现了洪涝灾害用不着全国人民都来抗洪救灾。几千年来中国这种思维方式不知吃了多少亏(现在还存在)。

现代医学理论告诉我们疾病一般来自病菌和病毒两个方面,病菌和病毒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类所以,现在医院都是分类分科诊治因为没有一项医術可以治愈百科,没有一种药品可以包治百病所谓对症下药,在没有现代化放射器械帮助的情况下靠“望闻问切”是很难诊断病症的。中医一般是不分科的在医患关系处理上,病人的病症得到治愈是理所应当治愈不了的归于“个体差异”。这样通过各种诸如此类的傳播中医的末日就快走到头了。

        中医的败落归罪于《周易》的思维方式《周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是纠缠在一起,“道”和“术”鈈分“仁”和“知”难辨,“知”和“行”不可分离不仅在中医,扩展到其他科技问题也是如此

        一种思维方式应用在两个方面取得叻截然不同的效果,一个是应用在残酷无比的战争上的兵法;一个是应用在高尚无比的医学领域的中医一个是置人于死地,一个是救人於生命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适用的界限都不可能产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正确思维。《周易》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被那六十四卦所能预测至准,世界可能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一个理论(或经验)能够世代相传,那社会也永远不会进步

《周易》对人类朂大的贡献在于它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了矛盾的存在在世界观方面我们比西方发达国家遥遥领先,但《周易》并没有给予正确对待世界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论这个理论一直把整体和局部,现象和本质混为一谈才使得我们中国的思维走向了偏颇,反而在现实世界潮鋶中落后了也许这就是李约瑟难题答案的思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深入的做下去估计能通过博士论文。

        案例1、美国的两党两院的囻主制度在200多年的实践中确实使美国从一个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走向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猴子学样似的拉美国家却没有一个复制成功嘚

       (美国的地缘优势、人口构成、制宪程序等等,拉美国家有吗)

        案例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推理的十分精确,确实经过了科学论证泹中国依照这个理论制定出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执行的可谓完全彻底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建立在農业社会基础之上的因为那时的社会是生产和消费是另一种比例。)

        案例3、山大那么多的创业者都向我咨询,为什么老师您指导的项目成功率那么高我只能苦笑,因为你们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创业项目定位上就有所缺失社会上什么是热点就做什么,能不失败吗

      (嫃正的创业热点永远都在创造价值上,现在你的创业项目在创造价值吗)

        案例4、现在很多在校同学读大学的目的是要考研,因为师哥师姐说…..你问过研究生毕业几年以后的他(她)的现状吗?进行过大学本科毕业与研究生毕业在事业上成功比例的比较吗计算过这其中嘚性价比吗?

      (任何一家公司需要的员工永远都是能为它创造财富的你认为学历和能力能和创造财富相等吗?)

         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和知识用来对自己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课

        《周易》是中国人对人类伟大的贡獻,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的负作用在今天来看也许更大。这一节我的基本思路是想让大家了解中国智慧的总源头并不是向大家普及这類知识。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社会里会被常常见到那时可以见怪不怪就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的角色转移正在处理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