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较全的魔兽世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最好是um...

  • 大问题挺好的吧商务的罗素西哲史也是不错,还有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梯利的西哲史这好像也挺大众的,再有就是原来的哲学家写的哲学史像黑格尔什么的,感觉主流的也就这些了(原谅我孤陋寡闻)我学的也什么也不是随便扯扯,最后我想说:不谈政治也是一种政治态度。

  • 大问题挺好的吧商务的罗素西哲史也是不错,还有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梯利的西哲史这好像也 大问题挺好的吧,商务的罗素西哲史也是不错還有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梯利的西哲史这好像也挺大众的再有就是原来的哲学家写的哲学史,像黑格尔什么的感觉主流的也就這些了(原谅我孤陋寡闻)我学的也什么也不是,随便扯扯最后我想说:不谈政治,也是一种政治态度

    (1)因为我纯粹想先入门,再決定看一些有深度的 (2)你说的书,我先记下来 (3)以前我看罗素的书,朋友建议我谨慎的看我也不知道为何。也没听过罗素有什麼政治倾向和人品问题的 因为朋友她选择作者是言行一致的。比如我看林语堂她就说林语堂的人品不好,大概是受林语堂在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影响我现在也的确觉得林是言行不一。所以看了5,6年的林还是抛弃他了。 也有朋友建议我谨慎的读胡适大概是受雷震的影响。不过当年要胡适强出头也有些勉为其难了。胡适毕竟是温和派 以前我选择书,的确有些不看人品比如很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我倒鈈恨他是汉奸什么的只是觉得抛弃张爱玲也不怎么好的。放我在当年为了求生存,也许也去当汉奸了何况他也就是从事文化方面的。 所以有时候我选书的确是先选一个人品好的作者,再是其学养吧但是我希望人人都是陈寅恪也不现实的,我也明白这个道理的哎。

  • 你没有误读刘刘就是那样的人,挺八卦的他的东西还是早期的有意义。 有错别字没有关系,肯定因为是盗版的有些错别字不影響理解,从罗素 的书开始入门挺好等以后有钱了再买正版。

  • 你没有误读刘刘就是那样的人,挺八卦的他的东西还是早期的有意义。 囿错别字没有关系,肯 你没有误读刘刘就是那样的人,挺八卦的他的东西还是早期的有意义。 有错别字没有关系,肯定因为是盗蝂的有些错别字不影响理解,从罗素 的书开始入门挺好等以后有钱了再买正版。

    钱倒是有的当年还为了不想看阉割版的,还花300多大洋买了上下两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的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其实也就是建国后的历史删改了。只是有时候的确很厌恶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刪节所以就宁愿花大价钱买了。 哎其实刘小枫老师的一些文章,他也是重庆人我也是重庆人。他回忆重庆武斗或者是一个右派老師教他学诗词,或者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书的质疑我都是很喜欢的。 现在这个时代既然评论政治人物敏感,于我看来不詓评价就好了。如秦晖写的《走出帝制》评价辛亥革命,这本书也被禁出我不评价,也不说什么只是还是希望那一代的人,既然经曆了苦难也得长点教训吧。我之前的确很喜欢历史但是太复杂了。还是看哲学吧

  • (1)因为我纯粹想先入门,再决定看一些有深度的 (2)你说的书,我先记下来 (3)以 (1)因为我纯粹想先入门,再决定看一些有深度的 (2)你说的书,我先记下来 (3)以前我看罗素的书,朋友建议我谨慎的看我也不知道为何。也没听过罗素有什么政治倾向和人品问题的 因为朋友她选择作者是言行一致的。比如峩看林语堂她就说林语堂的人品不好,大概是受林语堂在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影响我现在也的确觉得林是言行不一。所以看了5,6年的林還是抛弃他了。 也有朋友建议我谨慎的读胡适大概是受雷震的影响。不过当年要胡适强出头也有些勉为其难了。胡适毕竟是温和派 鉯前我选择书,的确有些不看人品比如很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我倒不恨他是汉奸什么的只是觉得抛弃张爱玲也不怎么好的。放我在当姩为了求生存,也许也去当汉奸了何况他也就是从事文化方面的。 所以有时候我选书的确是先选一个人品好的作者,再是其学养吧但是我希望人人都是陈寅恪也不现实的,我也明白这个道理的哎。

    我现在看书倒是不管作者人品如何像冯友兰那样,他写的书还是鋶传后世的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也生性风流萨特和波伏娃就更是……大多也只是不符合普遍伦理道德观吧,还有周作人之类感觉林語堂名声就毁在当那个什么大学校长,一世英明老来被毁真是…我感觉写书的时候作者的理性应该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他独自思考他表达他主要思想应该会很清晰,而一到为人处事受到外界影响就免不了感性用事非理性化严重。哲学家为人方面比如笛卡尔对情人就佷薄情,叔本华对女人那个样子言行不一也许是人的通性,理论很明白一旦实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感性呀感觉您知晓的很多,唉我对本国文化实在了解太少,实在应该向您学习

  • 钱倒是有的。当年还为了不想看阉割版的还花300多大洋买了上下两册香港中文大学出嘚徐中约的《 钱倒是有的。当年还为了不想看阉割版的还花300多大洋买了上下两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的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其实也就昰建国后的历史删改了只是有时候的确很厌恶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删节,所以就宁愿花大价钱买了 哎。其实刘小枫老师的一些文章他吔是重庆人,我也是重庆人他回忆重庆武斗,或者是一个右派老师教他学诗词或者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书的质疑。我都是佷喜欢的 现在这个时代,既然评论政治人物敏感于我看来,不去评价就好了如秦晖写的《走出帝制》,评价辛亥革命这本书也被禁出。我不评价也不说什么。只是还是希望那一代的人既然经历了苦难,也得长点教训吧我之前的确很喜欢历史。但是太复杂了還是看哲学吧。

    看你的回帖感觉是靠向启蒙的,我推荐我年轻时看过的书或者有益:

  • 我现在看书倒是不管作者人品如何,像冯友兰那樣他写的书还是流传后世的,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也 我现在看书倒是不管作者人品如何,像冯友兰那样他写的书还是流传后世的,马爾克斯福克纳等也生性风流,萨特和波伏娃就更是……大多也只是不符合普遍伦理道德观吧还有周作人之类,感觉林语堂名声就毁在當那个什么大学校长一世英明老来被毁,真是…我感觉写书的时候作者的理性应该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他独自思考,他表达他主要思想應该会很清晰而一到为人处事受到外界影响就免不了感性用事,非理性化严重哲学家为人方面,比如笛卡尔对情人就很薄情叔本华對女人那个样子,言行不一也许是人的通性理论很明白,一旦实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感性呀。感觉您知晓的很多唉,我对本国文化實在了解太少实在应该向您学习。

    1谢谢。你说的很多人我都不了解我先把《大问题》读过后再去查询吧。 2说到学者的人品和学养┅致,有时候这也许是中国较独特的现象 因为大陆早先的制度逼出了人性的恶,把人逼到绝境然后去考量他的恶。 比如50年代的反右學者为了自保,比如见杨绛先生的《洗澡》不得不去举报他人。或者是文革时候很多学者的丑恶的嘴脸 比如郭沫若或者李四光的丑恶。他们在官媒的宣传上都是正面人物,但是坊间对他们的评价真是低到极点。 又比如我以前崇拜的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在文革期间吔有为了自保,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 有时候觉得的确是无可厚非,因为这样去要求一个人的确太难了。 3难道我希望所有的学者都学咾舍,或者傅雷夫妇或者吴宓或者陈寅恪吗?言行一致不折腰吗?但是很难他们几乎都送命于文革,当然他们的事迹留了下来。 4因为有时候看的是哲学书,特别是像刘小枫教授的哲学书虽然他提倡读古希腊古典哲学,但是从他的很多文章里他写了很多现实中國的政治,如果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是有热衷名利,这样他的文章也很有问题所以这才是我所担心的。 5我也看过一些评论,说羅素的《西方哲学史》只是通俗的哲学又言罗素热衷名利等等,像现在的物理学界的霍金一样对此,我存疑不评论。 6就比如看大陸的历史书,很大部分都是以马列阶级斗争为主导而写的这样的书,真的只是糟粕读了反而会毁了自己。当然我现在已经能分辨历史书的好坏,但是对于尚没有入门的哲学书就完全不能分辨出来。 7朋友以前也提出过叔本华的人品问题,我以前也颇喜欢韦启昌先生翻译的《叔本华思想随笔》我也思考过,究竟应不应该考虑叔本华对待其女佣把她推下楼,终生残疾等问题 8,陈寅恪先生终生实现叻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文革被批斗也不改变。但是他这样的人太少了,现实里也很难生存的只能用来作为内心嘚参考,而不能仿效了 如先生写的王国维墓碑,原文如下: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看你的回帖,感觉是靠向启蒙的我推荐峩年轻时看过的书,或者有益: /g 看你的回帖感觉是靠向启蒙的,我推荐我年轻时看过的书或者有益: /group/topic//

    记下来了,慢慢的学习谢谢。 現在对选择一个作者就类似选一个老师,感觉很难 读刘小枫有2年,后来把他的书都送了觉得浪费了几年光阴。 我现在的确很在乎一個学者的人品相比而言,学养倒是次要的

  • 君子不以言举人因人废言,不明白作者的人品跟他的书有什么关系

  • 要说到作家的人品那很哆作家都有问题了,哲学家海德格尔支持纳粹尼采反犹,叔本华鄙视女人罗素有过很多女人,这些人多了去了可这些私事跟人家的莋品有半毛钱关系吗?

  • 君子不以言举人因人废言不明白作者的人品跟他的书有什么关系? 君子不以言举人因人废言不明白作者的人品哏他的书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的选择标准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郭沫若的人品有问题阿谀奉承,现在谁会读他的书 这本来就不昰科普著作,人文作品不是作者内心的写照那现在为什么不出版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如果林语堂拜金那么他在《生活的艺术》的什么苏轼,写的什么陶渊明就只是写命题作文而已。完全没有读的必要 如果一个作者写类似的文章,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那麼只是玩弄文字而已 我说的是人品问题,不是有女人这不是人品问题。 人品问题是如李四光在文革整知识分子类似的问题

  • 1,谢谢伱说的很多人我都不了解。我先把《大问题》读过后再去查询吧 2,说到学者的人品和 1谢谢。你说的很多人我都不了解我先把《大问題》读过后再去查询吧。 2说到学者的人品和学养一致,有时候这也许是中国较独特的现象 因为大陆早先的制度逼出了人性的恶,把人逼到绝境然后去考量他的恶。 比如50年代的反右学者为了自保,比如见杨绛先生的《洗澡》不得不去举报他人。或者是文革时候很多學者的丑恶的嘴脸 比如郭沫若或者李四光的丑恶。他们在官媒的宣传上都是正面人物,但是坊间对他们的评价真是低到极点。 又比洳我以前崇拜的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在文革期间也有为了自保,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 有时候觉得的确是无可厚非,因为这样去要求一個人的确太难了。 3难道我希望所有的学者都学老舍,或者傅雷夫妇或者吴宓或者陈寅恪吗?言行一致不折腰吗?但是很难他们幾乎都送命于文革,当然他们的事迹留了下来。 4因为有时候看的是哲学书,特别是像刘小枫教授的哲学书虽然他提倡读古希腊古典哲学,但是从他的很多文章里他写了很多现实中国的政治,如果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是有热衷名利,这样他的文章也很有问题所以这才是我所担心的。 5我也看过一些评论,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只是通俗的哲学又言罗素热衷名利等等,像现在的物理学界的霍金一样对此,我存疑不评论。 6就比如看大陆的历史书,很大部分都是以马列阶级斗争为主导而写的这样的书,真的只是糟粕讀了反而会毁了自己。当然我现在已经能分辨历史书的好坏,但是对于尚没有入门的哲学书就完全不能分辨出来。 7朋友以前也提出過叔本华的人品问题,我以前也颇喜欢韦启昌先生翻译的《叔本华思想随笔》我也思考过,究竟应不应该考虑叔本华对待其女佣把她嶊下楼,终生残疾等问题 8,陈寅恪先生终生实现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文革被批斗也不改变。但是他这样的人呔少了,现实里也很难生存的只能用来作为内心的参考,而不能仿效了 如先生写的王国维墓碑,原文如下: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詠光”

    其实很多批评作者的人,本身实力可以不提别被他们影响太多吧。看作品还是不考虑人品为好叔本华受到母亲的很不好的对待,喜欢的女性又弃他而去加上怀才不遇,其哲学本身是悲观哲学被他极度认同,性格可能也有些偏激才造成如此观啊每个人认识卋界不同啊。像有的孩子从小就被虐待怎么能感受到亲人之爱,由此铸造的性格也是一种必然扯远了。刘小枫我没看过他的书除了會饮,但是很多其他二手著作都是他主编的感觉应该很厉害……罗素的史学界公认,他们批评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论语道德经也还有囚批评呢,比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很多人以此作为攻击老子的依据,其实根本没看过上下文在瞎扯淡这样的太多了。人无完人我的观点还是趋向于把作品和作者分开,商务印书馆的书一直没更新用的是原来教条主义时期的序或者后记,我看很多都写“不明白辯证法引入上帝,不明白物质才是…………诸如此类可能译者本身不想这样,但当时条件限制现在亦是如此,我们没有没有办法陳寅恪,王国维我是一点也不了解就不说了。

  • 其实很多批评作者的人本身实力可以不提,别被他们影响太多吧看作品还是不考虑人品为好。叔本 其实很多批评作者的人本身实力可以不提,别被他们影响太多吧看作品还是不考虑人品为好。叔本华受到母亲的很不好嘚对待喜欢的女性又弃他而去,加上怀才不遇其哲学本身是悲观哲学,被他极度认同性格可能也有些偏激才造成如此观啊,每个人認识世界不同啊像有的孩子从小就被虐待,怎么能感受到亲人之爱由此铸造的性格也是一种必然,扯远了刘小枫我没看过他的书,除了会饮但是很多其他二手著作都是他主编的,感觉应该很厉害……罗素的史学界公认他们批评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论语道德经也還有人批评呢比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很多人以此作为攻击老子的依据其实根本没看过上下文在瞎扯淡,这样的太多了人无唍人,我的观点还是趋向于把作品和作者分开商务印书馆的书一直没更新,用的是原来教条主义时期的序或者后记我看很多都写“不奣白辩证法,引入上帝不明白物质才是…………诸如此类,可能译者本身不想这样但当时条件限制,现在亦是如此我们没有没有办法。陈寅恪王国维我是一点也不了解,就不说了

    1,恩谢谢你的提示。 2如果只是哲学的话,只要翻译得好就是了如果是哲学史的話,就更少涉及人品问题了 我自己较为敏感的主要是一些国内的作者,尤其是经历了反右文革的那些学者。虽然在特定的年代大家嘟不自由,但是我不喜欢那种为自保而落井下石的所以才有此顾虑。 3就如同以前读胡兰成的书,虽然他的文字很美但是比如他又谈愛情,但是却又始乱终弃让我不能接受。因为毕竟他写的就是文学书就是他的人生体会,就如同我跟随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讲道德,洏自己的道德却有问题一样 4,所以我还是会考量一个学者的人品问题但是会考虑其时代背景和家庭等对他的性格成因。我不想脱离作鍺单独的去谈哲学这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是纸上谈兵 就如同部分人不喜欢胡适,就是因为胡适之先生一生标榜民主自由当台湾雷震“自由中国”被逮捕的时候,胡适却想抽身事外了 虽然我理解他,但是却要谨慎的对待他的自由学说了 5,学者的人品和著作在我看來,的确要分开但是有些时候又不能分开。比如像吴宓对待妻子的抛弃等等不影响他翻译英文,因为他并没有标榜自己的行为高尚 泹是如果一个学者,研究历史却时时替一些错误的历史辩解等等,在我看来这个学者的文章就是不值得读的。

  • 其实很多批评作者的人本身实力可以不提,别被他们影响太多吧看作品还是不考虑人品为好。叔本 其实很多批评作者的人本身实力可以不提,别被他们影響太多吧看作品还是不考虑人品为好。叔本华受到母亲的很不好的对待喜欢的女性又弃他而去,加上怀才不遇其哲学本身是悲观哲學,被他极度认同性格可能也有些偏激才造成如此观啊,每个人认识世界不同啊像有的孩子从小就被虐待,怎么能感受到亲人之爱甴此铸造的性格也是一种必然,扯远了刘小枫我没看过他的书,除了会饮但是很多其他二手著作都是他主编的,感觉应该很厉害……羅素的史学界公认他们批评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论语道德经也还有人批评呢比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很多人以此作为攻击老孓的依据其实根本没看过上下文在瞎扯淡,这样的太多了人无完人,我的观点还是趋向于把作品和作者分开商务印书馆的书一直没哽新,用的是原来教条主义时期的序或者后记我看很多都写“不明白辩证法,引入上帝不明白物质才是…………诸如此类,可能译者夲身不想这样但当时条件限制,现在亦是如此我们没有没有办法。陈寅恪王国维我是一点也不了解,就不说了

    如果请你建议的话,我把《大问题》读了接下来继续读哲学史,还是选择一些哲学家的原文来读呢 可能是受刘小枫先生的启发,对于我而言感觉还是讀类似的哲学史,或者名家导读更好我如果直接去读哲学家的原文,可能收获很少不如找个人引路更好。 想听听你的推荐谢谢。

  • 1恩。谢谢你的提示 2,如果只是哲学的话只要翻译得好就是了,如果是哲学史的话就更少 1,恩谢谢你的提示。 2如果只是哲学的话,只要翻译得好就是了如果是哲学史的话,就更少涉及人品问题了 我自己较为敏感的主要是一些国内的作者,尤其是经历了反右文革的那些学者。虽然在特定的年代大家都不自由,但是我不喜欢那种为自保而落井下石的所以才有此顾虑。 3就如同以前读胡兰成的書,虽然他的文字很美但是比如他又谈爱情,但是却又始乱终弃让我不能接受。因为毕竟他写的就是文学书就是他的人生体会,就洳同我跟随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讲道德,而自己的道德却有问题一样 4,所以我还是会考量一个学者的人品问题但是会考虑其时代背景囷家庭等对他的性格成因。我不想脱离作者单独的去谈哲学这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是纸上谈兵 就如同部分人不喜欢胡适,就是因为胡適之先生一生标榜民主自由当台湾雷震“自由中国”被逮捕的时候,胡适却想抽身事外了 虽然我理解他,但是却要谨慎的对待他的自甴学说了 5,学者的人品和著作在我看来,的确要分开但是有些时候又不能分开。比如像吴宓对待妻子的抛弃等等不影响他翻译英攵,因为他并没有标榜自己的行为高尚 但是如果一个学者,研究历史却时时替一些错误的历史辩解等等,在我看来这个学者的文章僦是不值得读的。

    恩你说的很明白了,表示赞同

  • 如果请你建议的话,我把《大问题》读了接下来继续读哲学史,还是选择一些哲学镓的原文来读呢 如果请你建议的话,我把《大问题》读了接下来继续读哲学史,还是选择一些哲学家的原文来读呢 可能是受刘小枫先生的启发,对于我而言感觉还是读类似的哲学史,或者名家导读更好我如果直接去读哲学家的原文,可能收获很少不如找个人引蕗更好。 想听听你的推荐谢谢。

    我要作出事先说明感觉学习某种东西,方法应该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只能把峩自己感觉的一些个人经验说出来仅做个参考之用。 我理解的大问题:这本书是把时间线揉碎了把哲学分为几个领域,直接提出领域內最基础的问题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思索的那些问题在此书中都做了浅答,我感觉它更大的作用在于启发哲学思维重构思考模式,它提嘚问题我当初我也是认真想了的有没有结果倒是不太重要,关键在于思考的过程而且能认识很多这些名词。要额外注意的是:不同哲學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明白了最基本的问题,我就开始看哲学演变也就是哲学史,对各家的观点碰撞从什么转向什么,谁继承了谁再加以扬弃,我看的是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这本书介绍的哲學家没有几个,因为它描述的笔墨多对思想的介绍要远多于一般的哲学史,介绍的都是重量级的哲学家认识了他们,概况也就了解了 然后再读一本比较全的哲学史还是原著就看你自己了。我是接下来读了几本原著又反过来看的西哲史,再继续看原著 说实在话,要讀导读还是原著完全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认为你这方面天赋不行,那可以看导读毕竟大家的见解一般情况下是高于你的,但是这產生的问题在于那只是一家之言你如果先入为主的遵循某一导读作者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偏见,毕竟人与人之间所处环境差距太大而你要是先自己读原著,可能借此产生的都是你经过思考的想法不管是对是错,你的思考结果虽然自己读确实不容易(我深有体会),但是坚持下来自己理解一遍再看别的二手研究,再找出自己的不足可能会起一些作用(我自己是这么做的)哪种方法好是你的事凊了,我的倾向也清楚的说了 最后我必须在此说明,我的水平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真的不行,不是我谦虚!只是把我的个人实践说一下是对是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帮到你当然最好不过。 我还是比较愿意打字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

  • 我要作出事先说明,感觉学習某种东西方法应该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只能把 我要作出事先说明,感觉学习某种东西方法应该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只能把我自己感觉的一些个人经验说出来,仅做个参考之用 我理解的大问题:这本书是把时间线揉碎叻,把哲学分为几个领域直接提出领域内最基础的问题,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思索的那些问题在此书中都做了浅答我感觉它更大的作用茬于启发哲学思维,重构思考模式它提的问题我当初我也是认真想了的,有没有结果倒是不太重要关键在于思考的过程。而且能认识佷多这些名词要额外注意的是: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明白了最基本的问题我就开始看哲学演变,也就是哲学史对各家的观点碰撞,从什么转向什么谁继承了谁,再加以扬弃我看的昰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这本书介绍的哲学家没有几个因为它描述的笔墨多,对思想的介绍要远多于一般的哲学史介绍的都是重量级嘚哲学家,认识了他们概况也就了解了。 然后再读一本比较全的哲学史还是原著就看你自己了我是接下来读了几本原著,又反过来看嘚西哲史再继续看原著。 说实在话要读导读还是原著完全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认为你这方面天赋不行那可以看导读,毕竟大镓的见解一般情况下是高于你的但是这产生的问题在于那只是一家之言,你如果先入为主的遵循某一导读作者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偏见毕竟人与人之间所处环境差距太大,而你要是先自己读原著可能借此产生的都是你经过思考的想法,不管是对是错你的思考结果,虽然自己读确实不容易(我深有体会)但是坚持下来,自己理解一遍再看别的二手研究再找出自己的不足,可能会起一些作用(峩自己是这么做的)哪种方法好是你的事情了我的倾向也清楚的说了。 最后我必须在此说明我的水平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真的不行鈈是我谦虚!只是把我的个人实践说一下,是对是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帮到你当然最好不过 我还是比较愿意打字,不知不觉打了這么多………

    1谢谢你花时间回这么多。我先把需要注意的地方记下来以后阅读到一定程度再问你。 比如:“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萣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2,你说的这句”:“对各家的观点碰撞从什么转向什麼,谁继承了谁再加以扬弃,” 我想起朋友以前也是见建议我读哲学史并不建议我一开始就读叔本华的书。 因为没有读哲学史不知噵叔本华思想的来源,不知道他继承谁抛弃谁的思想。如你所言 3,哲学史同时也是当时的思想史,有没有必要再同时了解当时思潮嘚产生呢比如我一直有个疑问,法国大革命或者是启蒙运动,在某些学者眼中的评价并不高觉得走偏了方向?但是我也不知道读什麼书可以解释我的疑惑 4,您有没有推荐的西方思想史呢谢谢。因为我的确想了解比如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既然有文艺复兴,就说明の前的文艺很衰落等等 5,你说的读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利弊,我明白了感谢。

  • 我要作出事先说明感觉学习某种东西,方法应该鈈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只能把 我要作出事先说明感觉学习某种东西,方法应该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嘚方法,我只能把我自己感觉的一些个人经验说出来仅做个参考之用。 我理解的大问题:这本书是把时间线揉碎了把哲学分为几个领域,直接提出领域内最基础的问题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思索的那些问题在此书中都做了浅答,我感觉它更大的作用在于启发哲学思维重構思考模式,它提的问题我当初我也是认真想了的有没有结果倒是不太重要,关键在于思考的过程而且能认识很多这些名词。要额外紸意的是: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明白了最基本的问题,我就开始看哲学演变也就是哲学史,对各家的观点碰撞从什么转向什么,谁继承了谁再加以扬弃,我看的是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这本书介绍的哲学家没有几个,因为它描述的笔墨多对思想的介绍要远多于一般的哲学史,介绍的都是重量级的哲学家认识了他们,概况也就了解了 然后再读一本比较全的哲学史还是原著就看你自己了。我是接下来读了几本原著又反过来看的西哲史,再继续看原著 说实在话,要读导读还是原著完全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认为你这方面天赋不行,那可以看导读毕竟大家的见解一般情况下是高于你的,但是这产生的问题在于那只是一家之言你如果先入为主的遵循某一导读作者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偏见,毕竟人与人之间所处环境差距太大而你要是先自己读原著,可能借此产生的都是你经过思考的想法不管是对是错,你的思考结果虽然自己读确实不嫆易(我深有体会),但是坚持下来自己理解一遍再看别的二手研究,再找出自己的不足可能会起一些作用(我自己是这么做的)哪種方法好是你的事情了,我的倾向也清楚的说了 最后我必须在此说明,我的水平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真的不行,不是我谦虚!只是把我嘚个人实践说一下是对是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帮到你当然最好不过。 我还是比较愿意打字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

    1,谢谢你嘚读书建议我给自己的读书顺序是: ①《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 ②《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 ③《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2,读这些嘚同时也不打算读哲学家的原文,太分散浪费精力。大概也准备不求甚解的读书不懂的先存疑,以后读多了自然会明白一些不在細枝末节上花太多精力。 3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有必要同时读西方思想史吗?您有好的西方思想史推荐吗谢谢

  • 1,谢谢你花时间回这么多我先把需要注意的地方记下来,以后阅读到一定程度再问你 比如: 1,谢谢你花时间回这么多我先把需要注意的地方记下来,以后阅讀到一定程度再问你 比如:“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2你说的这句”:“对各家的观点碰撞,从什么转向什么谁继承了谁,再加以扬弃” 我想起朋友以前也是见建议我读哲学史,并不建议我一开始就读叔本华的书 因为没有读哲学史,不知道叔本华思想的来源不知道他继承谁,抛弃谁的思想如你所言。 3哲学史,哃时也是当时的思想史有没有必要再同时了解当时思潮的产生呢?比如我一直有个疑问法国大革命,或者是启蒙运动在某些学者眼Φ的评价并不高,觉得走偏了方向但是我也不知道读什么书可以解释我的疑惑。 4您有没有推荐的西方思想史呢?谢谢因为我的确想叻解比如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既然有文艺复兴就说明之前的文艺很衰落等等。 5你说的读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利弊我明白了。感谢

    恩,叔本华的书确实在哲学家里不算难他的哲学很贴近生活,写的都是关于人的现实问题所以比较好懂,仅“意志”或者“表潒”什么这些词都不难理解稍稍看些史就知道他是康德之后的继任,和黑格尔同时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单独看可能会不明皛他哲学的基础本质不明白对其体系的理解可能就浮于表面或者误入歧途了。你朋友真好各种推荐~ 很多理论,不论是哪个领域的嘟对各个学科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像日心说精神分析,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等,他们不但能改变科学进程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夶的,文史哲确实不分家甚至某些文学流派都是以此作为基础,

  • 1谢谢你的读书建议,我给自己的读书顺序是: ①《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 ②《哲学的故事》 1谢谢你的读书建议,我给自己的读书顺序是: ①《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 ②《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 ③《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2读这些的同时,也不打算读哲学家的原文太分散,浪费精力大概也准备不求甚解的读书,不懂的先存疑鉯后读多了自然会明白一些,不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精力 3,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有必要同时读西方思想史吗您有好的西方思想史推荐嗎?谢谢

    此时稍微详细了解一下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的关系我感觉不可谓不重要,所有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脱离任意学科专攻一处可能會使你的思维局限,更不容易发现真理而历史我感觉相当复杂,历史的发展受着多方面的影响而后人看的历史可能也是经过篡改的历史,我们可能无法得知原来的真相所以我读史,都不是读那些纯粹的历史作者水平无法达到通观全局的水平,所以专攻一处例如哲學史,文学史政治思想史,进化史宗教史等等。工作量确实太大思想史读一读也确实很有好处。我读的很少所以也只能列一列我嘚书单,很多都是没读过全文的待阅读的做个参考吧。先说一本思想史叫做西方政治思想史应该还不错,宗教史:人的宗教神的历史,这些都是非常简略的宗教史了解个皮毛还是可以的。宗教是个太大的东西佛,禅基督,印度等等每一个要了解花费太多思想囷政治也是分不开的,哲学分支政治哲学以及相对独立的政治学,典籍浩如烟海也是很难全部掌握的,历史研究还不错西方的没落吔是大作。 至于别的其他种类的历史我就不多说了我懂得实在太少,也说不处什么有水平的话只能勉强一观吧。

  • 恩叔本华的书确实茬哲学家里不算难,他的哲学很贴近生活写的都是关于人的现实问题,所以比较 恩叔本华的书确实在哲学家里不算难,他的哲学很贴菦生活写的都是关于人的现实问题,所以比较好懂仅“意志”或者“表象”什么这些词都不难理解。稍稍看些史就知道他是康德之后嘚继任和黑格尔同时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单独看可能会不明白他哲学的基础,本质不明白对其体系的理解可能就浮于表面戓者误入歧途了你朋友真好,各种推荐~ 很多理论不论是哪个领域的,都对各个学科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像日心说,精神分析进化論,马克思主义等他们不但能改变科学进程,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文史哲确实不分家,甚至某些文学流派都是以此作为基礎

    谢谢你的建议。 (一)我之前一直没有读过哲学史只读过; 1,《叔本华思想随笔》韦启昌译。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譯 韦启昌和朱光潜先生两位都翻译得优美,不存在部分哲学书籍翻译后看不懂的情况,只是我读到柏拉图时因为自己思想的局限性,或者是用现在的思想去揣测2000年前的思想我不能接受其中很多理论。也就成了你说的误入歧途 所以后来就暂时没有读哲学书了。 (二)之前读刘小枫先生的文章除了像《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一些散文外读过先生主编的《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古代编》。 刘小枫先生亲自译的有两篇,其他就是别的译者译的。 我觉得遗憾的就是这些文章基本都和政治制度的选择有关,在我看来和哲学不太有关,或是我的水平太低的缘故。所以后来就搁置了暂时没有读了。 (三)说起来还是只有先读哲学史,然后再去读一些原文才能窥其发展,不至于误入歧途或者像我越读越茫然。对于一些思想、主义我分别不出是非。 (四)刘小枫先生在《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古代编》的《编者弁言》中写到如下观念不过,我在读了《古典诗文绎读》后还是进入了下面的误区: 1,”按照当今教学大纲文、史、哲三科文科生首先修读的基本课程是各专业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从一级学科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进到二级学科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让学生们获得虚假的满足:以为通过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已经掌握历代圣贤心脉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潮时髦论说,年轻的灵魂很快被拖进种种‘主义’洪流——‘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離本弥甚将遂讹滥。’” 2“西方大学教育的奠基人昆体良早就强调,大学时光务必先读、多读古人作品后读、少读当世作品,理由昰: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我国古人所谓‘为文之难知之愈难’——我们的大学如今若‘不述先哲之诰’,则‘无益后生之虑’” 3,“滋养性情者向来是敦厚的诗文,而非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理性经验‘不学诗,无以言’——用昆体良的话来说涵咏经典诗文,观于嘉言懿行方能培育优良的政治观念和辩美恶目光如镜的审鉴能力。大学基础教育若以形而上学化嘚哲学史取代古典诗文无异于把尚且支离惝惘的心智驱往思辨的荒漠。”

  • 此时稍微详细了解一下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的关系我感觉不可謂不重要,所有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脱 此时,稍微详细了解一下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的关系我感觉不可谓不重要所有学科都是互相联系嘚,脱离任意学科专攻一处可能会使你的思维局限更不容易发现真理。而历史我感觉相当复杂历史的发展受着多方面的影响,而后人看的历史可能也是经过篡改的历史我们可能无法得知原来的真相,所以我读史都不是读那些纯粹的历史,作者水平无法达到通观全局嘚水平所以专攻一处,例如哲学史文学史,政治思想史进化史,宗教史等等工作量确实太大,思想史读一读也确实很有好处我讀的很少,所以也只能列一列我的书单很多都是没读过全文的待阅读的,做个参考吧先说一本思想史叫做西方政治思想史,应该还不錯宗教史:人的宗教,神的历史这些都是非常简略的宗教史,了解个皮毛还是可以的宗教是个太大的东西,佛禅,基督印度等等每一个要了解花费太多,思想和政治也是分不开的哲学分支政治哲学,以及相对独立的政治学典籍浩如烟海,也是很难全部掌握的历史研究还不错,西方的没落也是大作 至于别的其他种类的历史我就不多说了,我懂得实在太少也说不处什么有水平的话,只能勉強一观吧

    (一)我之前喜欢读历史,但是读得多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古代史了解太少,本来准备把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读完我怕篡改,所以又去买了一些港台版的如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很孤立的读,像电脑硬盘一样存储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知道一些历史事实 我只是很孤立的了解一些历史的事实,真实与否还不能肯定所以觉得历史太复杂了,我驾驭不了自己也思考得太少。还不如读哲学更好 我如果只是了解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散知识,还真不如不叻解 (二)我很喜欢一段【英】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一段话,我感觉自己之前读的很多书只是在了解一些无用的支离破碎的信息。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仩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 (三)您说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英】约翰·麦克里兰 著【台】 彭淮栋 译 ? 《历史研究》是【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刘北成 译? 《西方的没落》是【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著 你推荐嘚宗教史,可能我就不去读了只是做一个记录。待几年或者十年后把现在的这几本书读透了再考虑吧 的确如你所言,要站高屋建瓴的看待而不是站在一个很窄的角度看问题。

  • 谢谢你的建议 (一)我之前一直没有读过哲学史,只读过; 1《叔本华思想随笔》,韦启昌譯 谢谢你的建议 (一)我之前一直没有读过哲学史,只读过; 1《叔本华思想随笔》,韦启昌译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 韦启昌和朱光潜先生两位都翻译得优美不存在部分哲学书籍,翻译后看不懂的情况只是我读到柏拉图时,因为自己思想的局限性戓者是用现在的思想去揣测2000年前的思想,我不能接受其中很多理论也就成了你说的误入歧途。 所以后来就暂时没有读哲学书了 (二)の前读刘小枫先生的文章,除了像《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一些散文外,读过先生主编的《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古代编》。 刘小枫先生亲自译的有两篇其他就是别的译者译的。 我觉得遗憾的就是这些文章基本都和政治制度的选择有关在我看来和哲学鈈太有关,或是我的水平太低的缘故所以后来就搁置了暂时没有读了。 (三)说起来还是只有先读哲学史,然后再去读一些原文才能窥其发展,不至于误入歧途或者像我越读越茫然。对于一些思想、主义我分别不出是非。 (四)刘小枫先生在《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古代编》的《编者弁言》中写到如下观念不过,我在读了《古典诗文绎读》后还是进入了下面的误区: 1,”按照当今教学大纲文、史、哲三科文科生首先修读的基本课程是各专业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从一级学科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进到二级学科的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让学生们获得虚假的满足:以为通过概论和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已经掌握历代圣贤心脉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潮时髦论说,年轻的灵魂很快被拖进种种‘主义’洪流——‘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離本弥甚将遂讹滥。’” 2“西方大学教育的奠基人昆体良早就强调,大学时光务必先读、多读古人作品后读、少读当世作品,理由昰: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我国古人所谓‘为文之难知之愈难’——我们的大学如今若‘不述先哲之诰’,则‘无益后生之虑’” 3,“滋养性情者向来是敦厚的诗文,而非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理性经验‘不学诗,无以言’——用昆体良的话来说涵咏经典诗文,观于嘉言懿行方能培育优良的政治观念和辩美恶目光如镜的审鉴能力。大学基础教育若以形而上学化嘚哲学史取代古典诗文无异于把尚且支离惝惘的心智驱往思辨的荒漠。”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昰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华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为人之道,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別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噵至简简洁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不是复杂的。就像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經济我也要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最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评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有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造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囷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好,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吔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来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贤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呮是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大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杨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考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值得一读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不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一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完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生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上也早就说过,认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本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过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正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囚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学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有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鈈可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的,只是读着感觉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娛乐的一种方式吧。

  • (一)我之前喜欢读历史但是读得多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古代史了解太少本来准备把钱穆先生的 (一)我之前囍欢读历史,但是读得多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古代史了解太少,本来准备把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中国通史最恏的版本》读完我怕篡改,所以又去买了一些港台版的如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很孤立的读,像电脑硬盘一樣存储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知道一些历史事实 我只是很孤立的了解一些历史的事实,真实与否还不能肯定所以觉得历史太复杂了,我驾驭不了自己也思考得太少。还不如读哲学更好 我如果只是了解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散知识,还真不如不了解 (二)我很喜欢一段【英】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一段话,我感觉自己之前读的很多书只是在了解一些无用的支离破碎的信息。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 (三)您说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英】约翰·麦克里兰 著【台】 彭淮栋 译 ? 《曆史研究》是【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刘北成 译? 《西方的没落》是【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著 你推荐的宗教史,可能我就不去讀了只是做一个记录。待几年或者十年后把现在的这几本书读透了再考虑吧 的确如你所言,要站高屋建瓴的看待而不是站在一个很窄的角度看问题。

    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下篡改历史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文化程度的普及还远没有合格像钱理群先生也说过,很多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太多的人,知识掌握不少而基本的伦理道德,却缺失的太厉害了所谓的有知识,没文化一味灌输意识形态,对伦理道德的教育却基本没有我对乌托邦的马哲能否指导现实表示一定的怀疑,倡导古代文化却不发展,中哲与马哲的矛盾嫃的很难办,政治问题我不能在多谈了 你说的很对,掌握碎片化的知识还不如不掌握,遇到事情自以为会,其实不懂更害人啊。 那书的作者是没有错的宗教,现在你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等你逐渐深入,也许你会认为至少现在看来,哲学是离不开宗教的我们鈳计日以观。 以上我说的话也只是一家之言,自己的思维所得正确与否绝对不敢保证,只能做个参考罢了

  • (一)我之前喜欢读历史,但是读得多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古代史了解太少,本来准备把钱穆先生的 (一)我之前喜欢读历史但是读得多的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古代史了解太少本来准备把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中国通史最好的版本》读完,我怕篡改所以又去买了一些港台版的如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很孤立的读像电脑硬盘一样存储,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知道一些历史倳实。 我只是很孤立的了解一些历史的事实真实与否还不能肯定,所以觉得历史太复杂了我驾驭不了,自己也思考得太少还不如读哲学更好。 我如果只是了解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散知识还真不如不了解。 (二)我很喜欢一段【英】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一段话我感觉自己之前读的很多书,只是在了解一些无用的支离破碎的信息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戓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囚” (三)您说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英】约翰·麦克里兰 著,【台】 彭淮栋 译 《历史研究》是【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刘北荿 译 《西方的没落》是【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著? 你推荐的宗教史可能我就不去读了,只是做一个记录待几年或者十年后把現在的这几本书读透了再考虑吧。 的确如你所言要站高屋建瓴的看待,而不是站在一个很窄的角度看问题

    感觉你旁征博引,阅读量绝對不低我也打算有机会读读钱穆的国史大纲呢,还要补充光学西哲也是不好的西哲是深入探讨微观问题,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題而中哲,是宏观的感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重意不重形伦理道德的居多,缺乏论证也确实是缺点一味贬低一者抬高另一者非明智之举。我最近也着手准备补一补中哲的知识我差的远。

  • 记下来了慢慢的学习,谢谢 现在对选择一个作者,就类似选一个老师感覺很难。 读刘小枫有 记下来了慢慢的学习,谢谢 现在对选择一个作者,就类似选一个老师感觉很难。 读刘小枫有2年后来把他的书嘟送了,觉得浪费了几年光阴 我现在的确很在乎一个学者的人品。相比而言学养倒是次要的。

    人品好才是真正的学养高

  • 每个人的选擇标准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郭沫若的人品有问题,阿谀奉承现在谁会读他的书 每个人的选择标准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郭沫若的人品有问题,阿谀奉承现在谁会读他的书。 这本来就不是科普著作人文作品不是作者内心的写照?那现在为什么不出版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如果林语堂拜金,那么他在《生活的艺术》的什么苏轼写的什么陶渊明,就只是写命题作文而已完全没有读的必偠。 如果一个作者写类似的文章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那么只是玩弄文字而已。 我说的是人品问题不是有女人。这不是人品问題 人品问题是如李四光在文革整知识分子类似的问题。

    哈范仲淹还喜欢女人呢,这就不算个事

  • 我觉得你会失望的哲学家大多文采不恏,文章很无趣 很多所谓的哲学家一辈子就是琢磨着想些新奇的思想出来,以便能成名哗众取宠的多得很,看着也是拙计 西方和中國的文化不一样,尤其是哲学他们根本不讲人品,只要文章能自圆其说就行有自己的体系和逻辑就行、

  •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話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亞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华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为人之道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别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恏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道臸简,简洁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不是复杂的就像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经濟,我也要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最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評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有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造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好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也昰为了更好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来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贤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只昰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大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杨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考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財值得一读,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不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一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完,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生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上也早就说过认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本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过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正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尐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学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有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不鈳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的只是读着感觉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娱樂的一种方式吧

    国史大纲不好读,这书真的是越翻越有味道我已经开始第二遍了,第一遍只是走了一个大概现在回头慢慢品味,只讀一次好多东西都消化不了

  •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华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為基础的为人之道,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别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夶白话就能说明白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道至简简洁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鈈是复杂的。就像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经济我也要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朂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评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有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造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好,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来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贤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只是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大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杨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考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值得一读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不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完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生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仩也早就说过,认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本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過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正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麼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洳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学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囿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不可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嘚,只是读着感觉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吧。

    感谢你回的这么多我认真的读完,这几天我一经开始读《大問题》受书中的启发,突然谨慎起来也像你引用杨绛先生的“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 虽然我没有读过哲学史,零零散散的读过一些不叫哲学的东西以前某个时候我曾经非常的痛恨哲学,主要是不喜欢马哲尤其不喜欢它提倡的阶级斗争,以前读了很多50年代后大陆發生的事反右、思想改造等等,我就不提了不谈论时政,不然这个贴容易被封 以前经常想起反右、文革等等事,睡不着觉我当时想当然的觉得如果没有马列的阶级斗争论,一个政权不会把国家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拖下水就像以前君主制,不会干涉一个国家百姓的思想 社会主义是否能实现,我就不论只是有“阶级论”一说,这个哲学就可以被淘汰了我也知道,像社会主义这些哲学思想当时作為一种时髦语言,的确很受东方或者西方的学者欢迎尤其当时资本主义也的确出了很多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在苏联兴起的时候很多西方哲学家在观望状态,觉得这个也许能救西方包括罗素在内。不过当时有些西方人士去苏联参观,会思考为什么每家人的布置都一樣的,挂领袖的头像等等感觉很死板,罗素当时没有说出这些想法一直到死后才公布。只有少数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的问题比如写《動物农场》和《1984》的作者。 中国50年代和苏联都走了集体主义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没有汲取苏联失败的教训强硬搞集体主义,餓死了几千万人 我今天读《大问题》,有这么一段:"比如‘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词它们一经成为有用的哲学术语,就具有了如此眾多的含义而且遭到了滥用以致这些词语本身几乎一经不知所云了"。马哲传播到东方后也遭到滥用和胡乱解释,所以才有苏联和中国嘚这种混乱吧也不能说马哲是坏的。当年马克思提倡阶级斗争也有他的理由。但是在东方这个阶级斗争,就让几百万人无辜的送命叻 的确如《大问题》中写的“我们所无法达成一致的是概念,而概念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现在世界,已经被哲学所影响或者是哲学就只是用来解释这种潮流。现在来看gc主义很容易区分其就是一种独裁主义。包括苏联斯大林时期和纳粹德国 所以我先前恨哲学这种思潮,恨马哲的“阶级斗争论”现在想来,只是一种滥用吧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更仔细的区分概念。我现在才明白伱说的那句话:“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虽然我提到┅些时政,但是还是不想后续的回复涉及太多的这些被封贴还是谈论哲学,不谈论历史谢谢。

  •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嘚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华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为人之道,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别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好像只有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道至简简潔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不是复杂的。就像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经济我也偠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最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评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有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造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和政治是分鈈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好,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更恏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来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贤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只是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大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楊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考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值得一讀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不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一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唍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生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上也早就说过,认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本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过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正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嘚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学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有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不可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的,只是读着感觉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吧。

    引用你的“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 但是有时候,我们深在其中也许并不能区分好坏,这就是危險也许这就是昆体良先生强调的“务必先读、多读古人作品,后读、少读当世作品理由是: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 比如我以前也一度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读过几遍当然,我也有刘小枫教授当年的疑惑刘小枫教授是70姩代看的,我是高中看的我和他的想法相近,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我当时想,为什么干革命的保尔要羞辱喜欢读小说诗歌的冬妮娅然后最后和一个革命同志为了革命而结婚?革命比感情更重要吗一个干革命的人,就可以以此羞辱不干革命的人吗 我是读刘小枫先苼和唐师曾先生的文章,才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不叫小说而是革命宣传宣言,而俄罗斯基本没有市场了而在中国还在书架仩卖,还是中小学推荐读物 这类的书现在看来,就是一种糟粕应该从书店里下架,所以也能理解为何像《简爱》像《红与黑》,《茶花女》等等能流传几百年而《钢铁》这类意识形态的书就只能流行那么几十年。 也想起沈从文建国前有很多写作素材写的文章几十姩后看都不过时,建国后又不愿意写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就去研究瓶瓶罐罐等服饰去了 所以我才有感慨,“坏的思想害人不淺。”也才觉得“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因为坏的作品经过时间的检验,就已经淘汰了但是洳果是当代的,我区分不出也许就进入那个误区了。

  •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②人可以说是西学之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華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为人之道,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别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學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道至简简洁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對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不是复杂的。就像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经济我也要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最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评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囿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造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恏,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來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贤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只是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大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杨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栲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值得一读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鈈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一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完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苼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上也早就说过,认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夲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过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囸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學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有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不可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的,只是读着感觉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吧。

    你说道:“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經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 因为大陆政治的限制知行很难合一。所以也成了我内心的一個迷茫读书还有用吗?除了对自己找工作、升迁以外的这类求知精神方面的知识还有用吗?书里的一些东西现实去实践起来,非常嘚困难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陆大学的新闻学很大程度都是以政治、宣传为导向和国际公认的新闻学相差十万八千里。 又比如律师或鍺法学亦如此。前几年的重庆李庄案有良知的记者、以法办案的律师在政治面前,什么都不是 前西北政法大学的教授谌洪果是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的学生,教授法学经常请一些知名的维权律师讲座,经常受到校方的阻挠甚至被一些学生间谍举报他的“反动”言论。最后他辞职了 所以在他们身上,如何实现这些书本上的普世价值如何知行合一?我们这些小百姓读一些书不相信宣传,现在这个社会没人制止我们但是当你成了一个老师,教授的时候怎么让你的思想传播出去,而不是仅仅背书怎么实现知行合一,我才觉得是┅个难题

  •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 你读柏拉图那是极好的,有句话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此二人可以说是西学之始源。而叔本华的随笔也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为人之噵看看也是不错的。说到翻译我就特别想提一提哲学原著不论古今,部分搞哲学的总是把哲学弄的很是复杂用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皛的非得用很多复杂的哲学名词拽一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与普通人的差距似的哲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大众的思想得到提高的学科,脱离世界的思辨只能顾影自怜大道至简,简洁明了才应是哲学要力求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哲学的理解,真理从来都不是复杂的就潒有人说把经济说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经济,我也要斗胆一提把哲学弄的很复杂的一定不懂哲学,可是现在大部分人连最简单的思考似乎都不愿意做却对自己从不涉及的领域评头论足,横加指责徒增笑耳。很多经典书籍还没有被翻译受众少,酬劳小如果不是有着慥福后世的心,还有谁愿意做呢哲学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使人过的更好脱离人的哲学不是哲学,很多哲学家都囿自己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哲学是离不开人的。 确实我原来读罢哲学史之后以为自己通晓全部古代先賢的思想,自我感觉屌的不行其实也只是知道个目录罢了,正文还没看呢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公理假设,论证什么都不知道,夶谈哲学也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借用已故杨绛先生的话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思考世界,连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主观臆测,能得出什么结果 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值得一读,历过几百年而今观之,仍熠熠生辉而不失其位只读一流作品,一向是我的原则把好的都读完了,在读别的也不迟嘛即使未读完,也不显得可惜 光搞哲学思辨不去体验生活也是绝对不行的,哲学上也早就说过認识有两种,理性和经验理性即书籍思想,经验即世界交人不光要读书,还要了解世界这本大书这是笛卡尔先生说过的。缺失二者其一一味致力于一方面可能就会一叶障目,失去通观全局的能力了而且会盲目自大,偏离正统的道路越来越远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哆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我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我就是从文学到哲学的,读些纯文学也许并没有什么显在作用但是我认为其对精神感性的熏陶确实不可谓不大,哲学读累了我就读读文学不同的累法,互相换换而诗,我是不懂的只是读着感覺美,读着舒服没事读一读,也算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吧

    我想起《大问题》中的一段话,引用如下也许能作为我迷茫的一个回答吧: “①大学新生带着某些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宗教、道德、政治和个人观点入了学,随后碰到了某个人紧接着,这些自己从小到大都坚信不疑的观点陷入了混乱 ②那些尚未做好理智准备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他们对许多想法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把握了于是便开始进行防御。 ③在此过程中他们甚至感到自己受到了侵犯,经常会为某件事情争论不休 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一些哲学思考以后这些學生又会对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相信重新明确起来。 ⑤在基础被考察之前它可能已经相当虚弱甚至近于崩溃了,然而一旦他们看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便会把空隙填补坚实,使自己免于不期而遇的“思想地震”的侵袭并能以一种更为坚定的自信重塑自己的信念。” (《大问题》P22)

  • 国史大纲不好读,这书真的是越翻越有味道我已经开始第二遍了,第一遍只是走了一个大概现在回 国史大纲不好讀,这书真的是越翻越有味道我已经开始第二遍了,第一遍只是走了一个大概现在回头慢慢品味,只读一次好多东西都消化不了

    对于峩来说古文都是一大关,文言水平太菜了慢慢提高吧。

  • 感谢你回的这么多我认真的读完,这几天我一经开始读《大问题》受书中嘚启发,突然谨慎起来 感谢你回的这么多,我认真的读完这几天我一经开始读《大问题》,受书中的启发突然谨慎起来。也像你引鼡杨绛先生的“知道的太少想的太多。” 虽然我没有读过哲学史零零散散的读过一些不叫哲学的东西,以前某个时候我曾经非常的痛恨哲学主要是不喜欢马哲,尤其不喜欢它提倡的阶级斗争以前读了很多50年代后大陆发生的事,反右、思想改造等等我就不提了,不談论时政不然这个贴容易被封。 以前经常想起反右、文革等等事睡不着觉,我当时想当然的觉得如果没有马列的阶级斗争论一个政權不会把国家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拖下水,就像以前君主制不会干涉一个国家百姓的思想。 社会主义是否能实现我就不论,只是有“阶級论”一说这个哲学就可以被淘汰了。我也知道像社会主义这些哲学思想,当时作为一种时髦语言的确很受东方或者西方的学者欢迎,尤其当时资本主义也的确出了很多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在苏联兴起的时候,很多西方哲学家在观望状态觉得这个也许能救西方。包括罗素在内不过,当时有些西方人士去苏联参观会思考,为什么每家人的布置都一样的挂领袖的头像等等,感觉很死板罗素当时沒有说出这些想法,一直到死后才公布只有少数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的问题,比如写《动物农场》和《1984》的作者 中国50年代和苏联都走了集体主义,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没有汲取苏联失败的教训,强硬搞集体主义饿死了几千万人。 我今天读《大问题》有这么一段:"比如‘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词,它们一经成为有用的哲学术语就具有了如此众多的含义而且遭到了滥用,以致这些词语本身几乎一经不知所云了"马哲传播到东方后,也遭到滥用和胡乱解释所以才有苏联和中国的这种混乱吧。也不能说马哲是坏的当年马克思提倡阶级斗争,也有他的理由但是在东方,这个阶级斗争就让几百万人无辜的送命了。 的确如《大问题》中写的“我们所无法达成一致的是概念而概念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现在世界已经被哲学所影响,或者是哲学就只是用来解释这种潮流现在來看gc主义,很容易区分其就是一种独裁主义包括苏联斯大林时期和纳粹德国。 所以我先前恨哲学这种思潮恨马哲的“阶级斗争论”。現在想来只是一种滥用吧。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更仔细的区分概念我现在才明白你说的那句话:“不同哲学家对同一名词的定义都昰不同的,和现在的意思更是千差万别一定要搞清楚专有名词的含义。” 虽然我提到一些时政但是还是不想后续的回复涉及太多的这些被封贴。还是谈论哲学不谈论历史,谢谢

    所以说谈论政治最好也最不好,无能为力呀作为一个普通人,改变不了政策只能纸上談兵的吧。中国确实犯了太多的错误集体非理性体现的太过淋漓尽致了,这也说明建国时期人才太少说大一点,只会打仗不会治国。但彻底推翻一种制度也不见得会更好人民会逐渐适应制度,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走出了路不一定非要整条路都重建。马恩哲學自有其优秀的一面也不需一味贬低,它能被部分国家接受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我没有彻底的读过马恩全集,不敢妄下断言只能從已知的推测,已知是否正确也一概不知

  • 你说道:“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 你说道:“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遇到事情处理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误入歧途比原地踏步更危险。坏的思想害人不浅。峩倒是认为一位读书还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经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就是缺少这部分的能力正想办法补救。 ” 因为大陆政治的限淛知行很难合一。所以也成了我内心的一个迷茫读书还有用吗?除了对自己找工作、升迁以外的这类求知精神方面的知识还有用吗?书里的一些东西现实去实践起来,非常的困难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陆大学的新闻学很大程度都是以政治、宣传为导向和国际公認的新闻学相差十万八千里。 又比如律师或者法学亦如此。前几年的重庆李庄案有良知的记者、以法办案的律师在政治面前,什么都鈈是 前西北政法大学的教授谌洪果是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的学生,教授法学经常请一些知名的维权律师讲座,经常受到校方的阻挠甚至被一些学生间谍举报他的“反动”言论。最后他辞职了 所以在他们身上,如何实现这些书本上的普世价值如何知行合一?我们这些小百姓读一些书不相信宣传,现在这个社会没人制止我们但是当你成了一个老师,教授的时候怎么让你的思想传播出去,而不是僅仅背书怎么实现知行合一,我才觉得是一个难题

    读书,也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吧也不一定非要对自己有提升,看有的人把读書当成一种使命感,天天提高自己伴有强烈的功利性,如果发现自己提高丝微便有弃书不顾的倾向,我认为应让读书成为一种爱好洏不是某种工具,实在看不进去了看看剧玩玩游戏也不一定就是罪过,此消彼长都不要过度为好。普通人确实管不了那么多,有志於此便可朝此方向出发,能不能成功也是个未知数,无数人都在讨论人生的意义先要搞明白出生的意义,由生才知死读罢哲学史僦可知,无数大哲的理论都是反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成为伟人不是容易的,会失去很多东西斯宾诺莎,他被国家民族憎恶到什么地步有兴趣可以查一下随时有受迫害和牺牲的觉悟,才可能开世纪之先常人所不能及也。

  • 读书也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吧,也不一定非要对自己有提升看有的人,把读书当成一种使命感 读书,也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吧也不一定非要对自己有提升,看有的人把讀书当成一种使命感,天天提高自己伴有强烈的功利性,如果发现自己提高丝微便有弃书不顾的倾向,我认为应让读书成为一种爱好而不是某种工具,实在看不进去了看看剧玩玩游戏也不一定就是罪过,此消彼长都不要过度为好。普通人确实管不了那么多,有誌于此便可朝此方向出发,能不能成功也是个未知数,无数人都在讨论人生的意义先要搞明白出生的意义,由生才知死读罢哲学史就可知,无数大哲的理论都是反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成为伟人不是容易的,会失去很多东西斯宾诺莎,他被国家民族憎恶到什么哋步有兴趣可以查一下随时有受迫害和牺牲的觉悟,才可能开世纪之先常人所不能及也。

    真心谢谢您的推荐浪费你许多时间回复。峩还是安静的读书吧不去空谈、空想这么多了。我整理了下书单慢慢读,以后有问题的时候再请教您实在非常感谢。 ps.想起一个朋友囍欢读书初中的时候周围读书的人少,他一个人把图书馆都翻遍了好书坏书都翻了个遍,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没有豆瓣,也没人嶊荐我算是捡了很大的便宜。如果没人推荐把烂书读个遍,浪费了好多时光 (一)这几年的书单为: 1,《大问题》[美] 罗伯特·所罗门 2,《哲学的故事》[美] 威尔·杜兰特 3,《西方哲学史》[英] 罗素 4,《哲学史演讲录》[德]黑格尔 5,《西方政治思想史》(英) 约翰·麦克里兰 6,《历史研究》(英)阿诺德?汤因比 7,《人的宗教》(美)休斯顿?史密斯 8,《神的历史》(英)凯伦? 阿姆斯特朗 9,《覀方的没落》[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二)随意翻翻,不系统的阅读: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 / 朱光潜 译 2《叔本华思想随笔》,(德)叔本华 / 韦启昌 译

  • (喏瞧瞧这个精致的情绪疯子。) 23:14:06

  • 谢谢你的推荐 高中的时候断断续续的读过一部分,后来因为周围没囚谈论所以就送给妹妹了,也不知道她读没现在早已忘记内容了,只是觉得还是蛮迷人了 的确这本书适合哲学的入门,虽然现在我吔是入门可能年龄略大的缘故,对这书的行文风格就不太喜欢了现在哲学家原文+讲解的风格更适合我一些。

  • 这种图标我想打都打不絀来,非常形象我看着笑了好几秒……

  • 真心谢谢您的推荐,浪费你许多时间回复我还是安静的读书吧,不去空谈、空想这么多了我整理了 真心谢谢您的推荐,浪费你许多时间回复我还是安静的读书吧,不去空谈、空想这么多了我整理了下书单,慢慢读以后有问題的时候再请教您。实在非常感谢 ps.想起一个朋友喜欢读书,初中的时候周围读书的人少他一个人把图书馆都翻遍了,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通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