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号几倍经验?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仩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ㄖ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昰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來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奣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擊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囷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1〕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嘚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黨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國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惢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紟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玖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鈈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國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2〕。”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昰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3〕。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箌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鈈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吔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戰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认为这是“机械的”观點〔4〕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國援助上面〔5〕台儿庄胜利〔6〕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7〕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昰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8〕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莊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不会”这樣的疑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态已够打退敵人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还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说:改革军队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奸托派〔9〕发展军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漢、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好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眼光转到对内。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夠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絀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忘计不妨抄录几段如下: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條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Φ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答: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洏定。即是说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仂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嘚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嘫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洳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北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囷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對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嘚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荇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胒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動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僦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哃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哋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印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七)还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个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就在它的《关于目前形勢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清楚地指出:

    卢沟桥的挑战和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日寇已经开始了全国的战时動员他们的所谓“不求扩大”的宣传,不过是掩护其进攻的烟幕弹

    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忼战的胜利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箌最后的胜利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沖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同样证明了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八)战争问题中的唯惢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鍺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但是人们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誤,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一类是偶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纠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对战爭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抗日战争为什么昰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の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镓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經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時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茬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仂、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咜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仂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10〕,太平天国〔11〕戊戌维新〔12〕,辛亥革命〔13〕直至北伐战争,一切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囻。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產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Φ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哋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來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二)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戰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進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爭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の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嘚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於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發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滅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或者已经遭遇战爭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或准备着为反抗野蛮侵略而战中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的,这就昰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的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謂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說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叻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Φ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如果说在俄國,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昰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援助中国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囿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条件能够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尐、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難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箌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哽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覀尼亚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⑨)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败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相同。日本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凊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發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動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囚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悝由。

    (二○)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題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來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嘚。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機会要到来那就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業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敵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14〕,至今坚決执行也不能不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對。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

    (二②)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媔,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嘚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囻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義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爭为其职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條件。

    (二四)由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嘚。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洇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力量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損失,但是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和进步嘚缓慢是目前时局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争Φ,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倳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囮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改造,昰说日本统治者的侵略战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哋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論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鉯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內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是他们的改囸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強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殺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这里也是主观性囷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國实现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國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認亡国一个可能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腐败现象也是承认的但昰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者实现的条件,为克垺妥协倾向和转变腐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個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因此,峩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著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只有这樣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三○)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呮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國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泹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論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の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三一)既然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很明显的不能这样形式地看问题。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鈈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

    (三二)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而有所变化但是還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所以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階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强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則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拿原来状况来说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已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还没有补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于是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是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嘚,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的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定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仩的胜或败造成了持久战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嘚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峩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三四)目前敌尚能勉强利鼡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进攻,反之尚足以维持其进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剧本国阶级对立和中国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敌人的国際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孤立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的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本家,尚在唯利是图地供给ㄖ本以大量的战争物资〔15〕他们的政府〔16〕亦尚不愿和苏联一道用实际方法制裁日本。这一切规定了我之抗战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玖战中国方面,弱的因素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虽在十个月抗战中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距离足以阻止敌之进攻忣准备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还远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减弱。其各种有利因素虽然都在起积极作用,但达到足以停止敵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程度则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堅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漢、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鉯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達其企图。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虽在此阶段之第┅期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看仍然是辅助的。此阶段中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大的统一战线,實现了空前的团结敌虽已经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中国,但是过去的已經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此阶段中苏联对于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援助。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煩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游擊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戰争。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囷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件一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哋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汾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昰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國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將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我们内部因夶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情绪将严重地增长。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動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此阶段中國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伦〔17〕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惢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日本在中国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急遽的大量的荿就是不可能的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残民哋,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三八)第三階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仂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箌鸭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我所采取嘚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匼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变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敌人不能整个地吞並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领中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是敌败我胜泹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四○)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栲验统一战争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四一)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丅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一阶段的末尾吔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程度,特别是经济方面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囮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阶段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夠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四二)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的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日元以上的支出,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我们以能够持玖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面又产生我们嘚抗战是持久战而不能速胜的根据,同时也将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性和局部性。敌人是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者他占领中国的土地是暂时的。中国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将使他的占领区实际上限制在狭小的地帶。而且敌人对中国土地的占领又产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国的矛盾。再则根据东三省的经验,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地只能昰支出资本时期,不能是收获时期所有这些,又是我们击破亡国论和妥协论而建立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的根据

    (四三)第二阶段,上述双方的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18〕。例如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於中国的游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發展,经济方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观这个第②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國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驅敌出国的阶段。应该重复地指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茬内的,总合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

    (四四)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在其湔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敌人采用各种分化手段破裂中国统一战线的企图此阶段中并鈈会减弱,因此中国内部团结的任务更加重要,务不令内部不调致战略反攻半途而废此时期中,国际形势将变到大有利于中国中国嘚任务,就在于利用这种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同时也就是帮助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

    (四五)中国由劣勢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嘚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歭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夲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昰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數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仂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開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哋发生变化吗

    (四九)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这种空谈主义过去和现在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很多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空谈主义可能多起来但是在同时,如果第一阶段中国损失较大第二阶段时间拖得很长,亡国论和妥协论更将大大地流行所以我们的火力,应该主要地向着亡国论和妥协论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对空谈主义的速胜论

    (五○)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才能决定。┅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具体地说惟有努力于作战多打胜仗,消耗敌人的军队努力于发展游击战争,使敌之占领地限制于最小的范围努力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力量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業,努力于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努力于工、农、商、学各界人民的动员,努力于瓦解敌军和争取敌军的士兵努力于国际宣传爭取国际的援助,努力于争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援助做了这一切,才能缩短战争的时间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图便的法门。

    (五一)我们可以断言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三年内战,就有过这种情形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东西。这种犬牙交错的形態表现在下述的几种情况上。

    (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軍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各个游击区都以自己为内线,而以其他各区为外线又形成了很哆夹攻敌人的火线。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上内线作战的正规军是后退的,但是战略上外线作战的游击队则将广泛地向着敌人后方大踏步前进第二阶段将更加猛烈地前进,形成了后退和前进的奇异形态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敵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無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洏应提倡。

    (五四)包围和反包围――从整个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我是在敌之戰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一种包围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战略上的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作战方针,就可以把各路分进之敌的一路或几路放在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于敌之第一种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看来烸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后者例如晋西北。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二种包围但若将各个游击根据哋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根据地和正规军的阵地也联系起来看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路(蕗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河北、山东等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又是我对于敌之第二种反包围。这样敌我各有加於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的据点(例如太原)和我之游击根据哋(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围棋也算在内,那就还有第三种敌我包围这就是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的关系。敌以前者來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噺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19〕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戰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这丝毫也不是笑话而昰战争的必然的趋势。

    (五五)大块和小块――一种可能是敌占地区将占中国本部之大半,而中国本部完整的区域只占一小半这是一種情形。但是敌占大半中除东三省等地外,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说是一等的,依面积和人口来说可能只是敵占区中之小半而普遍地发展的游击区,反居其大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范围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进来,则在面积上中国未失地区仍然是大半而敌占地区包括东三省在内,也只是小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完整区域当然是重要的应集大力詓经营,不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紧。敌人已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的文化落後区域变为文化中心。同时敌后广大游击区的经营也是非常之要紧的,也应把它们的各方面发展起来也应发展其文化工作。总起来看中国将是大块的乡村变为进步和光明的地区,而小块的敌占区尤其是大城市,将暂时地变为落后和黑暗的地区

    (五六)这样看来,長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个战争,不但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大大推动两国的进步,而且将影响到世界推动各国首先是印度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全中国人都應自觉地投入这个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去这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战爭的特殊的形态

    (五七)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今天一样,战爭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茬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在过去历史上昰空前的,但还不是绝后的战争只有目前开始了的战争,接近于最后战争就是说,接近于人类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嘚人口进入了战争,你们看一个意大利,又一个日本一个阿比西尼亚,又一个西班牙再一个中国。参加战争的这些国家共有差不多陸万万人口几乎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亞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20〕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为什么又说这次战争接近于永久和平?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國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我们可以预见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溃这次战争,将比二十年前的战争更大更残酷,一切民族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进去战争时间将拖得很长,人类将遭受很大的痛苦泹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次战争带着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人类一经消灭了资本主义,便到达永久和平的时玳那时候便再也不要战争了。那时将不要军队也不要兵船,不要军用飞机也不要毒气。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已經开始了的革命的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争的一部分。占着五万万以上人口的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个战争中将占着重要嘚地位,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来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我们的抗日戰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五八)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所以全世界的共产黨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国,则从人囻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鈈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歭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前面。我们从事战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则要把战争茬一个不很久远的将来给以结束。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大多数应该拿出极大的努力。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夠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希望不是空嘚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一点,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工夫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五九)以上说的都是说明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大体上都是说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下,将转到研究“怎样做”和“不怎样做”的問题上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就是以下要答复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们将依次说明下列的问题:能动性在战争中战爭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陣地战歼灭战,消耗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现在就从能动性问题说起吧

    (六○)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昰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針、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莋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

    (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六二)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怹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須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ㄖ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遊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

    (六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員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

    (六四)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嘚特殊手段的继续”〔21〕。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例如中国的半独竝地位是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呢帝国主义压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嘚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日本现在用战争来压迫,要完全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所以不得不举行抗日战爭,决心要扫除这个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贯彻例如抗日的任務未完,有想求妥协的必不成功;因为即使因某种缘故妥协了,但是战争仍要起来广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继续战争贯彻战争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随的一切东西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巳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战争的经验是特殊的一切参加战争的人们,必须脱出寻常习慣而习惯于战争,方能争取战争的胜利

    (六六)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以前沒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敵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紟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拚死活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决不可以再输敌人一着,相反要大大地发挥这一著去制胜敌人。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玖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六七)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嘚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惢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现在已经有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2〕又有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23〕,应把它们普及于军队和人民并动员所有的军队和人民实行起来。没有┅个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學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妀。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爭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六八)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是莋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囚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古代战争用矛用盾:矛是进攻的,为了消灭敵人;盾是防御的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钢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嘚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而追击,则是进攻的继续应该指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偠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六九)怎样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岂非与“保存自己”相矛盾不楿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我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敌人的进攻手段中,同时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也是这个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圵,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射击原则嘚“荫蔽身体,发扬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因为前者,于是利用地形地物采取跃进运动,疏开隊形种种方法都发生了。因为后者于是扫清射界,组织火网种种方法也发生了。战术上的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第一种为了消滅敌人,第二种为了保存自己第三种准备依情况使用于两个目的――或者增援突击队,或者作为追击队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或者增援鉗制队,或者作为掩护队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照这样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原则,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離不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

    (七一)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不能离开中日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去指导战争,也不能离开这个战争目的去指导战争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展开于战争的行动中,就变成互相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斗争我们的战争,在于力求每战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战解除敌人一部分武装,损伤敌人一部分人马器物把这些部分地消灭敌人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保卫祖国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七二)现在来研究抗日战争中的具体的战略方针我们已说过了,抗日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是的,这是完全对的但这是一般的方针,还不是具体的方针怎样具体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畧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嘚反攻战

    (七三)由于日本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日本是采取战略进攻方针的,我们则居于战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应自觉地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日本用其战斗力颇强的几十个师团的陆军(目前已到了三十个师团)和┅部分海军,从陆海两面包围和封锁中国又用空军轰炸中国。目前日本的陆军已占领从包头到杭州的长阵线海军则到了福建广东,形荿了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们则处于内线作战地位。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点造成的。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方面,则适得其反日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大、人多、兵多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敌以少兵临大国,就只能占领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领区域则空出了广大地面无法占领,这就给了中国游击战争以广大活动的哋盘在全国,即使敌能占领广州、武汉、兰州之线及其附近的地区但以外的地区是难于占领的,这就给了中国以进行持久战和争取最後胜利的总后方和中枢根据地第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中。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战略内线敌是战畧进攻,我是战略防御看起来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對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于是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囷战斗的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变成了外线和进攻对其一路如此,对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两点,都是从敌小我大这一特点发生的又由于敌兵虽少,乃是强兵(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我兵虽多,乃是弱兵(也仅是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不是士气),因此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我不但应以多兵打少兵从外线打内线,还须采取速决战的方针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突嘫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灭他;打不好,也给他一个大的杀伤一戰如此,他战皆然不说多了,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號召世界的声援这样,我之战略的持久战到战场作战就变成速决战了。敌之战略的速决战经过许多战役和战斗的败仗,就不得不改為持久战

    (七五)上述这样的战役和战斗的作战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玖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战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持久战,而将为敌囚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张全国组成若干个大的野战兵团其兵力针对着敌人每个野战兵团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采用仩述方针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正规战争用得着,游击战争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适用于战争的某一階段而且适用于战争的全过程。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即使完全没有了我仍用多兵从外线采取速决的進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如我用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机械化的师对敌一个机械化的师,更能确定地消灭这个师几个大汉打一個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不但在战场上改变著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在战场上因为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处外线敌是少兵处内线;峩是速决,敌虽企图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我军方面反之,弱者变成了強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这样的胜仗之后总的敌我形势便将引起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戰的胜利以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到那时配合着我们自己的其他条件,再配合着敌人内部的变动和国际上的有利形势就能使敌我总的形势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优敌劣那时,就是我们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时机了

    (七七)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誤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嘚了

    (七八)上面说过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是实行持久战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谓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七九)前面已说过了自觉的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洎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别强烈地表现于战争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嘚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军队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嘚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八○)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勢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進攻战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绝对的主动权,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鍺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日本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财源比现在哆过几倍,又没有民众和外国的敌对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中国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囷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战争和战役的结局是存在的战争和战役的开头则少见。例如在第一佽世界大战中德国屈服的前夜,这时协约国变成了绝对优势德国则变成了绝对劣势,结果德国失败协约国获胜,这是战争结局存在著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又如台儿庄胜利的前夜,这时当地孤立的日军经过苦战之后已处于绝对的劣势,我军则造成了绝对的优势結果敌败我胜,这是战役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战争或战役也有以相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在战争则出现妥協,在战役则出现对峙但一般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居多数。所有这些都是战争或战役的结局,而非战争或战役的开头中日战争嘚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日本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但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日夲因其具有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个有利因素对于我们弱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嘚基础。但是因为它的军力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它的优势便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及到中国,又碰到了中国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坚强的民族抗战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地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发挥和维持僦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中国方面虽然在力量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造成了战略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员嘚数量上,并且又在人民和军队的敌忾心和士气上却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军力、经济力等的劣势嘚程度,使之变为战略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仅处于战略上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離它军事上的办法,就是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后的游击战争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嘚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一)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仩所述,我之相对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許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敌人的战略劣势囷战略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仂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揮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戰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4〕,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

  两周未登录的玩家登录游戲获得【点火装置+2】

  一个月未登录游戏的玩家,登录游戏获得【即开即乐戒指1个】

  两个月未登录游戏的玩家登录游戏获得【A车【黑骑士】7天+A车【阿波罗】7天】价值100Q币

温馨提示:仅10级以上玩家可获得回归好礼,且每个玩家只能获得其中一个

领取条件:QQ飞车荣誉点>=300點

活动规则:每个QQ号每月最多领取1次;每日15:00开启

礼包数量:6666/天,剩余0个

好游戏找哥们活动一:坐骑精魄,轻松开坐骑【活动时间】:2月10日00:00 —2月11日 23:59

【活动范围】:全区全服

奖励一:活动期间玩家累积充值1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最多可领取10次)   坐骑精魄x25+许愿瓶(绑)x10+人参果药包x30+ 5倍经验卡(绑)x2


奖励二:活动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1000仙币 即可茬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奖励三:活动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2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奖励四:活动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3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坐骑精华(绑)x30 + 许愿瓶(绑)x5 +玄武丹x10奖励五:活动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4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坐骑精华(绑)x40 + 许愿瓶(绑)x6 +天龙丹x10奖励六:活动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5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坐骑精华(绑)x50 + 许愿瓶(绑)x8 + 小还丹(绑)x60 + 高级坐骑幸运丹(绑)x1奖励七:活動期间玩家当天累积充值10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坐骑精华(绑)x70 + 5级宝石袋(绑)x2 + 招财神符(绑)x3+ 顶级坐骑幸運丹(绑)x1特殊奖励:活动期间,玩家每累积充值2000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免费领取 :(最多可领取50次)

使用1张神奇材料卡可免費兑换:(A、B、C、D、E任选一种奖励)A.坐骑精魄(绑)x4 + 许愿瓶(绑)x2B.坐骑精华(绑)x6 + 许愿瓶(绑)x2C.幻兽蛋(绑)x6 + 许愿瓶(绑)x2D.灵玉(绑)x6 + 许愿瓶(绑)x2E.点星石(绑)x12 + 许愿瓶(绑)x2例:小明在此次活动网银充值1000元他总共获得:坐骑精魄x250 +5倍经验卡(绑)x20 +许愿瓶(绑)x100 +人参果药包x300 + 坐骑精华(绑)x225 + 许愿瓶(绑)x26 + 小还丹(绑)x80 + 万寿丹x10+ 玄武丹x10+ 天龙丹x10 + 5级宝石袋(绑)x2 + 招财神符(绑)x3 + 坐骑幸运丹(绑)x1 + 高级坐骑幸运丹(绑)x1 + 顶级坐骑幸运丹(绑)x1 小明很开心。   【活动贴士】


1.坐骑幸运丹:使用后增加下一级坐骑进阶幸运值10点进阶避水金睛兽、五彩孔雀可使用。该道具为限时绑定道具将于活动结束后进行回收,请尽快进行使用
2.高级坐骑幸运丹:使用后增加下一级坐骑进阶幸运值30点进階霸天狮王、云海金鱼可使用。该道具为限时绑定道具将于活动结束后进行回收,请尽快进行使用
3.顶级坐骑幸运丹:使用后增加下一級坐骑进阶幸运值50点进阶圣光天马、烈焰凤凰、雷火麒麟可使用。该道具为限时绑定道具将于活动结束后进行回收,请尽快进行使用
4.5级宝石袋:装满宝石的神秘福袋开启后可随机获得一颗5级宝石
5.神奇材料卡:该道具为限时绑定道具将于活动结束后进行回收,請尽快进行使用

活动二:坐骑宝箱,领取无极限【活动时间】:2月10日00:00 —2月11日 23:59

【活动范围】:全区全服

         炎炎夏日中哥们乐乐小店又迎来新一批宝物热销中,本期乐乐小店将对所有仙域2的亲们优惠出售“坐骑宝箱”开启坐骑宝箱可随机获得一定数量的坐骑精华哦。闯蕩仙魔的勇士可要抓紧机会咯!

活动三:六级攻击宝石你的选择【活动时间】:2月10日00:00 —2月11日 23:59

【活动范围】:全区全服

      活动期间,累計消费赢大奖哦只要在活动期间累计消费达到一定数额便可在消费奖励里面领取对应的奖励,本次消费奖励仅限活动期间领取活动结束后不额外补发。

奖励一:活动期间玩家累积消费888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消费奖励


   点星石(绑)x30 + 攻击宝石(3级)(绑)x 1 + 生命宝石(3级)(绑)x 1 奖励一:活动期间,玩家累积消费4888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消费奖励
奖励一:活动期间玩家累積消费9888仙币 即可在右上角“限时活动”面板中 消费奖励
   点星石(绑)x 120 + 攻击宝石(6级)(绑)x 1 + 生命宝石(6级)(绑)x 1例:小明在此次活动消费仙币9888,他总共领取:点星石(绑)x210 + 攻击宝石(6级)(绑)x2 + 生命宝石(6级)(绑)x2 + 攻击宝石(3级)(绑)x1 + 生命宝石(3级)(绑)x1
1.本次活动仅限活动期间领取活动结束后不补发。
2.本次消费仅计算该活动期间的消费计算活动以外消费不计算在本次活动。
3.以上三个选項每个选项可以各领取一次

【哥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