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闪电战巴巴罗萨凯多行动,的下载地址

1940年7月,召集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宣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前,一
“巴巴罗萨”行动举将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摧毁,尽管当时两国政府已经签署了。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立即着手拟订对前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行动 -
人们很早以前就预见到了与苏联之间将会兵戈相向。长期以来,希特勒一直认为德国人口密度过大,需要更多的土地加以解决,“东扩”计划能够为德国创造所谓的“生存空间”,而占领波兰和苏联领土则可以使“生存空间”成为现实。在中,希特勒写道:“如果乌拉尔连同那里数不尽的原材料、西伯利亚连同那里富饶的森林,以及连同那里不计其数的麦田都尽在德国的掌握之中,那么在政府的领导之下,德国将会畅游在繁荣富足的海洋之中。”
战败后不久,纳粹德国空军便陷入了同皇家空军的不列颠大空战之中,一时半刻难以脱身。就在这时,日,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中提出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陆军总司令元帅、空军元帅、海军元帅,还有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元帅和阿尔弗雷德·约
“巴巴罗萨”行动德尔将军。
希特勒认为,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潜艇战正在切断通往不列颠群岛的食品和燃料供应线,此举足以将英国活活困死。他还认为,在欧洲,英国只有说服苏联进攻曾与自己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才有可能存活下去。希特勒对于及其领导的苏联持怀疑态度,试图通过先发制人的袭击彻底消除来自苏联的威胁。他认为,尽管截至此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但其对于英国的处境还是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希特勒确信,美国在适当时候一定会卷进战争的漩涡。为此,他决意在1941年年底之前攻占苏联。因此德军统帅部制定出“巴巴罗萨”行动。
巴巴罗萨行动 -
日下午,德国驻大使舒伦堡伯爵收到一份发自柏林的密码电报,上面写着“特急,国家机密,大使亲收”的字样。舒伦堡知道,他最担心的一件事终于要发生了。 译电员火速译出电报,将电文送到舒伦堡手中。伯爵打开一看,电文的开头写道:“在收到这封电报后,仍存在的一切密码文件要统统销毁。无线电机器要加以破坏。请立即通知莫洛托夫先生,你有紧急的事要通知他,然后请向他发表如下声明……” 电文说,德国政府一直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苏联则一再破坏它,苏联对德国进行了“破坏、恐怖和间谍活动”,反对德国“在欧洲建立稳定的新秩序的努力”,并与英国一起“阴谋进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德军”。德国政府宣布,苏联已经违反了它所承担的义务,不仅继续加紧企图破坏德国和欧洲,而且采取了越来越反德的外交政策,把它的全部军队集中在德国边界并已作好了准备。这样,苏联政府就破坏了它与德国缔结的一些条约,并且即将在德国争取生存的关键时刻从后方攻打德国。因此,元首命令德国部队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对付这种威胁。电文最后命令舒伦堡:“请不要就这项照会进行任何讨论。”
“巴巴罗萨”行动
确实,这种照会无法进行讨论。舒伦堡不知怎么去面对那个城实而执拗的苏联外长。几个小时前,他还见到了莫洛托夫,后者要求他解释,德国政府为什么对苏联不满,苏联还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德国满意,可他无言以对。自他出任德国驻莫斯科大使一职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改善德苏关系。从心底里他不愿看到德国进攻苏联这种局面出现,为此,他多次向希特勒进言,反对发动侵苏战争。可是希特勒哪里听得进去?日,他还冒险在莫斯科会见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索夫,直言不讳地向他指出了局势的严重性,他甚至把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日期告诉了杰卡诺索夫。杰卡诺索夫又急忙报告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可斯大林竟然说,德国想在大使一级向苏联传递假情报。现在,战争终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要打响了。他的大使生涯也就要结束了,等待他的,还不知是一个什么结局。 不管舒伦堡对战争是什么态度,眼下他还是德国大使,有必要执行柏林的指令,把这个宣战公告递给苏联。因此,他紧急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然后照本宣科,把里宾特洛甫的声明读了一遍。这个声明显然出乎莫洛托夫的意料之外,他愣在那里,目瞪口呆,保局。对舒伦堡说:“这是战争。你认为应该这么对待我们吗?”舒伦堡看着莫洛托夫,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是的,希特勒这么对待苏联是不公平的。曾几何时,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终于把德国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希特勒得以放心大胆地发动了战争。而每当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一次胜利,莫斯科总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评论,对德国军队的光辉胜利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莫斯科甚至还改变了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的评论。在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前,莫斯科总是说德国是战争的策源地,的存在就意味着战争。可是,爆发后,莫斯科的态度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战争贩子”的帽子戴到了抵抗侵略的英国。法国和等国头上,而希特勒则成了爱好和平的“受害者”。莫斯科甚至想到了领导下的各国工人阶级,它发出号召,要各国工人阶级不要起来抵抗德国的侵略,因为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它为德国的战争努力作出了这么多贡献,你说,它该得到这种报酬吗? 不管莫洛托夫怎么想,反正在他接到德国大使递来的时,德国的飞机已经肆虐于苏联的领空,苏联边境地区的机场、铁路枢纽、港口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与此同时,几百万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沿着波罗的海到喀尔巴吁山的苏德边界,向苏联境内大举进攻,长驱直入。苏联军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德军如入无人之境。到7月9日,德军已经深入苏联境内300余公里,歼灭苏军28个师,重创70个师,苏联损失人员达200余万。3500架作战飞机被德军摧毁,而德军仅损失十万余人。可以说,德军完全取得了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除了侵略者之外,没有几个人了解希特勒的意图。事后看来,除了美国总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统、英国首相、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总统以外,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被蒙在鼓里。更有甚者,几乎所有的情报机构都没有预报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当然,少数情报人员例外,可是,由于他们的观点没有为其上司所接受, 因此, 也就不可能产生什么预警效果。希特勒曾说:“当‘巴巴罗萨’行动实施之日,全世界将会为之大惊失色,难置一辞!”事实证明,平时夸夸其谈的希特勒这次道出了实情。
巴巴罗萨行动 -
1924年初春,以西50英里的莱茵河盆地上的小镇兰德斯堡的监狱里,囚禁着一个日后注定要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的人物,这就是德国纳粹党的领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此时,他因为发动,作为一名囚徒,被关在这里。监狱里的生活是枯燥的,可是希特勒却想到了消磨日子的方法,他开始向自己的信徒口授《我的奋斗》。这本书后来出版了,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希特勒在这本书中阐述了“生存空间”思想,发誓要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夺取足够的“生存空间”,而其主要的矛头,就是德国东边的苏联。按人口比例,一个苏联人占有的土地是德国人的18倍,可是,在希特勒看来,斯拉夫这个“劣等民族”哪配占有这么多土地?因此,德国必须消灭苏联,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只有征服苏联,德国才能真正称霸欧洲,最终称霸世界。 可是,事态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希特勒自诩为一个超人,与不共戴天,可是,真正要他下决心消灭苏联时,他心中还是颇费思量的。德国与苏联之间并不直接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波兰。要征服苏联,必先征服波兰,而波兰又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如果对波兰开战,那就等于与英国、法国和苏联同时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提醒着希特勒,绝对不能搞两线作战,否则,德国必将重蹈覆辙。希特勒忍痛暂时放过了苏联,还与它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满足了它对势力范围的要求。这样,他才敢放手发动世界大战。他时时提醒自己,只有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德国才能够与苏联作战。因此,尽管他对布尔什维克恨之入骨,他还是先把苏联放在一边,首先对付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西方盟国。 希特勒一边用心在西线作战,一边也在考虑苏联问题。当波兰被征服后,他立即指示陆军,要把刚刚征服的波兰领土看作是“德国未来军事行动的集结地”,目标一清二楚。
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现在,法兰西崩溃了,不可一世的英国人也被他赶到大海里去了。德国的空军在对英伦三岛进行轰炸,尽管丘吉尔还在拼命抵抗,可那不过是作困兽之斗罢了。因此,当还在进行之际,他就指示自己的参谋人员,加紧策划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1940年7月对日,他在柏林召开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令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着手拟定侵苏计划。勃劳希契向希特勒陈述了他的初步考虑:苏联兵力估计为50~75个师,德军需要投入80~100个师,战争将持续4~6周,主要目标是击败苏军,占领足够的苏联领土。7月31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举行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谈到英国之所以迟迟不肯投降,是因为苏联还存在,他的意见是,在1941年5月动用120个师进攻苏联,用5个月时间完成,在冬天结束。他也许考虑到苏联的严冬,因此,执意要在冬天到来之前结束战争。他兴奋地说,他将吞并。和沿岸各国。第二天,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就会同有关人员开始制订计划。 12月5日,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拿出了详细的侵苏作战计划,根据他们的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将是“奥托”。但是,希特勒对这个代号并不满意,因此,在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的第21号指令中,“奥托”被改成了“巴巴罗萨”。此时的希特勒,满脑子想的是他的赫赫战功,也许只有中世纪的皇帝才能与之比肩,他用腓特烈的外号“巴巴罗萨”作为此次行动的代号,但愿腓特烈的在天之灵能保佑他成功。 第21号指令是希特勒的杰作。虽然有些史学家说整个命令在目标、语言和形式上都显得杂乱无章、含糊不清,希特勒在这份指令中的身份也一再转变,时而是经济学家,时而是最高统帅,时而又是陆军部队的指挥官,但是,不可否认,这份指令确实体现了他的战略思想。指令开门见山:“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为此目的,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匕日前完成。必须非常谨慎,以防泄露进攻的意图。” 应该说,希特勒对进攻苏联是极为重视的。他知道,德国所面临的,不是长期处于绥靖思潮影响下的、胸无斗志
战壕中的苏联士兵的英法军队,而是训练有素的、装备精良的红军。苏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且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远非德国可比。战前,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希特勒的德国虽然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并奉行“以战养战”原则,但是,一旦苏联把整个国民经济动员起来,德国仍不是对手。因此,同苏联开战,必须万无一失。根据希特勒设计的方案,德军将使用大量的飞机和坦克,在苏德战场的几个方向实施一系列强大而深远的突然袭击,将战线分割成几段,切断展开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军战略集团之间的联系,并在苏军预备队赶到之前加以歼灭。设想德军将在、和3个独立的战略方向近200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实施3个大规模的,力争在战役之初就消灭苏军主力,夺取制空权,免除苏联空军对德国本上的威胁。因此,“巴巴罗萨”行动实施之日,德军将投入152个陆军师计330万人,空军120万人,海军10万人,总人数达460万人,占德军总人数的77%。这支庞大的军队装备有4.726万门火炮,3712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预计德军将在4~6周内结束战斗。这个期限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短,德军可能力不从心,但是,考虑到德军的赫赫战功,这个期限定得已经够宽了。德军曾经在27天内征服波兰,1天内拿下,23天夺取,5天内轻取,18天荡平,39天就使有“欧洲第一强国”之称的法国俯首称臣。因此,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德军是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更何况,德军的主要目标是击溃苏军主力,拿下苏联的欧洲部分,而不是吞下整个苏联。&
对于这么庞大的战争计划,能否达到目的,希特勒自己也没有完全把握。他深知,如果目标暴露,德军不能在战争初期消灭苏军的主力,夺取战争的主动权,那么,德军将陷入一场消耗战中,这对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他认为,“巴巴罗萨”行动成功的关键在于保守机密,不让苏联觉察德国的进攻阴谋。在第21号指令中,希特勒特别提到“切切不可暴露意图”,并认为如果暴露了德国的意图,将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希特勒把保密的任务交给了德国两个最强大的情报机构,其一是德军谍报局,另外一个就是党卫军保安局。希特勒规定,由这两个机构全权负责“巴巴罗萨”行动的保密工作。为了降低泄密的可能性,希特勒根据“有必要才知道”的原则,严格控制知情人的范围。“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出宠之日,偌大的一个德国统帅机构,只有5个人了解整个行动计划,除了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有2个人了解“巴巴罗萨”行动之外,其他3个知情人分别是德国三军总司令,战场指挥官仅仅被告知这是一个应急计划,如果苏联改变了对德友好的外交政策,这个计划将被用来对付苏联。“巴巴罗萨”行动的时间表也仅仅发了9份。
巴巴罗萨行动 -
“巴巴罗萨”行动希特勒的保密工作不可谓不严,但是,“巴巴罗萨”计划并没有真正守住机密,计划的内容还是逐步流传开来。几乎从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有关该计划的内容即不径而走。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泄密不仅没有影响到德国的军事行动,反而强化了突然袭击的效果。在计划完全泄密的情况下德军仍能取得突然袭击的成功,这不能不归功于希特勒的战略欺骗手段。他的第六感官告诉他,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天下没有能真正守住的机密。因此,他在命令德军谍报局和党卫军保安局加强保密的同时,也策划了世界上最狡诈的欺骗行为,用欺骗手段扰乱视听,干扰斯大林的决策,从而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 在制定“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德国专门制定了一项掩护“巴巴罗萨”行动的欺骗计划。为了贯彻这一欺骗计划,希特勒规定由最高统帅部参谋部国防处负责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欺骗战略,负责协调各军种指挥部采取的欺骗措施和德军谍报局长拟定的措施,在与各军种参谋部和情报主任磋商后他有权发出指示,明确意图,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欺骗的具体措施。德军谍报局长卡纳里斯负责发布假情报,情报的传递只能根据他的命令,通过严格规定的联络渠道进行。 在希特勒的欺骗计划中,最重要的要数“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本身不是一项欺骗计划,由于英国久攻不克,德国缺乏克敌制胜的海军,戈林的空军除了说大话外,也没有能力夺取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因此,德国强大的陆军只能在海峡这边看着英伦三岛干瞪眼。不得已,希特勒于日下令“无限期地、悄悄地推迟”“海狮”计划的执行。稍后,他又决定“海狮”计划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目的仅仅是继续对英国保持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压力。他认为,绝不能让英国人认为德国已经取消了人侵计划,这样将使英国人士气高涨,使德国人威信扫地。 当希特勒决定将下一个征服目标定为苏联后, 他又敏锐地感到,可以将“海狮”计划变为掩护“巴巴罗萨”行动的欺骗计划,这样,既能对英国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又不让苏联觉察德国的入侵意图。于是,希特勒于日下令,要尽可能给英国造成最惨重的损失,德国空军逐步加强了对英国的空中打击,这场轰炸就成了一场蓄意策划的骗局,其目的是“使人觉得对不列颠群岛的进攻计划将在1941年实施”。其后,希特勒又命令德国陆军制定了两项西线作战计划,代号为“鱼叉”和“鲨鱼”,并有意泄露出去,目的是使英国确信,对英国人侵将在日开始。“鱼叉”计划要求,驻挪威、法国和丹麦的德军着手对英国实施两栖作战,“鲨鱼”计划内容和“海狮”计划相似。希特勒从A集团军群中抽调出三个野战集团军,公开作登陆的准备,摆出一副渡海作战的架势。由于希特勒确实想征服英国,“海狮”计划也确实存在,因此,这一切做起来就像模像样,煞有其事,更具欺骗性。不明真相的人还真的以为,德军大规模调动是为了进攻英国呢! 除了利用“海狮”计划作幌子以外,希特勒还制定了其他一系列的欺骗措施,以强化“巴巴罗萨”行动的欺骗效果。这些作战计划中,有真正要实行的作战计划,也有纯出于欺骗目的而制定的假作战方案,假计划渗杂于真计划之中,令人真假莫辨,搞不清希特勒下一步的征服目标到底是谁。大规模的德军东调因此而被掩饰一时。在这些真真假假的作战计划中,“马利他”战役是要征服,“向日葵”战役是要入侵北非,两战役除了自身的战略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其欺骗意义,如A集团军群的东调就是在“马利他”战役的掩饰之下进行的。另一些计划,
“巴巴罗萨”行动如占领直布罗陀的“黑葡萄”战役、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战役,则纯粹是纸上谈兵,喧嚣一时,完全是“巴巴罗萨”欺骗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苏德边境移开。德军进占巴尔干,完全是德国侵苏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一,这是不可能瞒过苏联情报机构的,但希特勒竟然利用巴尔干行动来掩护“巴巴罗萨”行动。他借口要在巴尔干地区采取军事行动,频繁地使用了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运输网,从而有效地掩盖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准备工作。希特勒成功地使斯大林相信,德军在东欧的调动是为了征服巴尔干,德军1941年4月、5月间在巴尔干进行的军事行动已经排除了它在6月份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大家都知道,苏联是一个大国,征服这么一个国家怎么也不可能一激而就。而且,苏联的天气多变,秋季大雨滂沦,道路泥泞,不利于装甲兵行动,冬天气候寒冷,更是不利于作战。因此,即使希特勒要发动侵苏战争,那也只能等待来年了。这样,尽管德国在巴尔干地区遇到的麻烦延缓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步伐,但它有效地掩盖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德军的突然袭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除了在军事上进行欺骗外,德国还利用各种机会散布假情报,旨在使苏联情报机构误入歧途。德苏的经贸合作一直在进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被大肆渲染,在预定的进攻发起回到来前不久,德国最高统帅部宣传处还策划了一项欺骗行动。他们大张旗鼓准备迎接苏联贵宾。苏联客人下榻的宾馆里摆满了鲜花,挂起了红旗,晚上德国人还秘密装饰,以便迎接苏联客人。尽管这些准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但没有宾馆服务人员和火车站职工的配合很明显是不行的,因此消息很快传了出去,秘密成了新闻。宣传处还散布谣言说斯大林即将到德国南部的巴登疗养,给人一种德苏关系友好的印象。 竭力隐瞒德军的大规模东调,为东线德军的出切寻找借口。如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出现在波兰境内,宣传处说这是必要的“防范”措施,要保护胜利果实,反对可能的侵略。宣传处还利用电台的听众点播节目,让人觉得德军的精锐部队还在西线,东线德军仅仅是些老弱病残之辈。的无线电侦察机构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点歌节目:“近卫军官兵寄给他们受伤的连长三瓶‘’酒,祝他早日康复。”是德国的精
苏联民兵锐部队,而亨尼西则是一种法国名酒。根据这个节目,人们很容易判断出,近卫军还在西线。甚至于当德国民众不得不承认东线出现了德军的精锐部队之后,宣传处还让他们相信,部队的集结是为了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欺骗演习,目的是遏制苏联,保证对英战事的顺利进行。宣传处和陆军、空军总司令部配合,们东线部队下达了很多命令和情况通报,反复强调入侵英国对于战争的结局至关重要,必须将敌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东方。希特勒甚至对苏联人讲,所谓“巴巴罗萨”行动计划确实存在,只不过它不是用来进攻苏联的,而是用来掩护德军进攻英国的欺骗计划。德军将士也很快了解到,苏联人对德军在东线的集结并没有任何防物措施,德苏关系依然友好,头号敌人仍然是英国。在入侵前,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出马,在纳粹党的党报上写了一篇《克里特岛就是榜样》的文章,似乎人侵英国指日可待。在报纸出版后,德军统帅部下令没收这份报纸,但许多订户已经从邮局取到了报纸,外国情报机构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到这份报纸,德国的欺骗目的很明显达到了。 德军发起进攻之前,有关“巴巴罗萨”的流言纷起,其中,既有反映“巴巴罗萨”行动的真实情报,也有纯出乎欺骗目的的假情报。希特勒平时就对其亲信讲:“我的想法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对于那些夸口说了解我的想法的人,我更是不会讲真话。”为了给德军在东线大量出现提供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希特勒对其高级军官讲,“巴巴罗萨”行动是防止苏联改变其对德政策时的紧急计划,德军在东线集结是为了防止苏联“先发制人”的打击。他还竭力让德军下级官兵知道,加强苏德边境上的兵力是防御性的,德军在东线大量集结,只是增加苏德谈判中的筹码,逼迫苏联让步,确保对英战争的胜利。对于德国的盟国,希特勒也不放心,竭力对它们隐瞒真相。除了芬兰较早知道德国的行动计划外,罗马尼亚、匈牙利都是在战争前夕才知道“巴巴罗萨”行动的详细计划,而意大利“领袖”,虽然说与希特勒是铁杆“哥儿们”,但他事先对“巴巴罗萨”计划也是一无所知。6月22日上午,他还在梦乡,他的女婿齐亚诺叫醒了他,从而看到了希特勒从外交途径转给他的信,才知道战争即将爆发。日本人则自始至终未被告知“巴巴罗萨”行动。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第24号指令明确规定:“关于‘巴巴罗萨’行动不允许对日本有丝毫暗示。”希特勒告诉保加利亚、芬兰和匈牙利等国的领导人,他们采取的措施是纯防御性质的。希特勒的参谋长约德尔在与芬兰代表谈判时说,德国的备战措施是防御性质的,如果德国不能与苏联达成政治协议,德国可能会发动一场预防性的战争,赶在苏联动手之前发起进攻。5月17日,德
苏军指挥员训练民兵武装国外交部散布流言说,未来德国的行动是由苏联决定的,言下之意是,只要苏联满足德国的要求,德国就不会进攻苏联。5月25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向德国三军总司令、驻挪司令和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发出一份绝密电报,内称:“元首再次提请诸位注意,近数周内苏联有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因此必须具备制止这一行动的充分保证。”这一招骗过了很多人。6月1日,罗马尼亚报纸报道说,罗已经按照驻司令的指示,开始进行,以保卫边界,免遭苏联的突然袭击。希特勒甚至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几小时还在致墨索里尼的信中重复这种说法。他在信中对意大利“领袖”大谈苏军在边境地区的集结,说:“实际上,俄国现有的一切部队都在我们的边界上,如果情况使我有理由动用德国空军对付英国,那也会产生这样一种危险:俄国将开始执行它的勒索战略,而我只是由于感到空军处于劣势就不得不默默地屈服于这种战略。”因此,他决心趁早下手,以免后患。
巴巴罗萨行动 -
希特勒的第六感觉没有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巴巴罗萨”行动,希特勒也费了好大的劲进行保密,但是,几乎从“巴巴罗萨”计划一出笼,有关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就不胜而走,而且越传越详细,不仅德军的兵力调动和主攻方向暴露无遗,就是希特勒决心开战的日子,也一步步地泄露出去,成了当时喧嚣一时的新闻。 不过,最早报告德国即将入侵苏联的不是当事国苏联的情报人员,而是与苏联不共戴天的老对头——美国人。美国驻德国的商务参赞萨姆o伍兹在柏林有很多神通广大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同德国政府及纳粹党的高级官员都有来往,而他本人是反对纳粹的。 因此,1940年 8月开始,他就把有关希特勒的战争意图告诉了伍兹。1941年1月,伍兹向国务院发回一份机密情报,内称,希特勒已经决定进攻苏联,时间可能是春季,“海狮”计划是掩护“巴巴罗萨”行动的幌子。但是,美国国务卿科德尔o赫尔不相信这是真实的,他召来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询问了伍兹的情报来源,认为伍兹的说法可能是真实的,国务院于3月1日训令美国驻苏大使劳伦斯o斯泰因哈特将此事通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或副外长维辛斯基。但是斯泰因哈特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苏联人不会相信。国务院后来将此事通报苏联驻美大使乌曼斯基,后者被震惊了。他面色苍白,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完全认识到你向我提供的消息的严重性。对于你的情报,我的政府将不胜感激,我将立即把我们的谈话通知我国政府。”但是莫斯科始终未有消息。赫尔相信莫斯科已经有所警惕,因为在3个星期后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赫尔认为苏联此举很明显是要稳住远东,以免在遭到德国进攻时腹背受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3月22日,英国秘密情报局也向美方提供了一份备忘录,称德国将在两个月内进攻苏联。此外,美国当时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4月3日和4日,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在发回东京的电报中勾勒了德国对苏战争的准备,证实伍兹的情报是可信的。为了让苏联人相信美国提供的情报是准确的,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甚至冒泄密的危险将美国破译的日本外交电报的副本给了乌曼斯基。
“巴巴罗萨”行动另一位反共分子,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向斯大林提供了类似的情报。日,丘吉尔通过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克里普斯写了一封信给斯大林,信中提到,希特勒是贪得无厌的,德苏战争不可避免。德军在波兰南部调动,目的是为了对付苏联。不过,总的说来,促使丘吉尔提出上述判断的根据不是情报,而是来自他对希特勒心理的准确把握和他对形势的客观判断。不过,当时莫斯科对伦敦并不信任,克里普斯还在莫斯科坐冷板凳,因此,他未能立即把这份情报交给斯大林或莫洛托夫。丘吉尔对克里普斯十分不满,若干年之后,他在回忆录中,对克里普斯还是耿耿于怀。实际上,即使当时克里普斯真把这封信交给了斯大林,恐怕也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斯大林看来,丘吉尔的反共热情比起希特勒来,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英国困守英伦三岛的情况下征吉尔同斯大林大讲德国的威胁,还不是为了把苏联拉人战争中县,为英国人火中取栗? 1940年底,驻柏林的外交使团都发现,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 动员,不满员的师补充满员,新兵征集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防厉。德国的农民也发现, 军马的调拨数量突然增多。1940于 12月,紧邻苏联的东普鲁土的农民被告知向德国西部迁移,并告知不要准备春耕,农民的财产和牲口都被没收,但政府给予了赔偿。类似措施在波兰东部也得到了贯彻。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公开进行的,外国使团清清楚楚。如此规模的动员表明希特勒将再次使用他的军队,但是,所有这些信号都是含糊不清的,人们无法从中得知希特勒的真正意图。德军的动员是一次战争威胁,是希特勒想发动新的战争,抑或真是想在英国登陆?不得而知。因为这些信号没有提供德军发起进攻的时间,也没有透露德军的矛头所向。 1941年 3~ 4月间,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卡文迪什o本汀克接到报告,德军正在延长波兰机场的飞机跑道长度,并对跑道进行整修。此后,他又得知德军正在资助高加索反政府组织。本汀克由此认为,德国可能进攻苏联,因此,他要求联合情报委员会注意这一可能性。 1941年3月,柏林风传原来关押在德国和波兰东部的近百万战俘已经西移,原先他们居住的营地已经扩充了两倍以上。 1941年春,德国所有书店里的苏联地图被订购一空,有关苏联的书籍从书店里消失了,有关拿破仑侵略俄国和1920年的书籍大量出现在德军司令部里。人们不难从这一迹象看出希特勒对苏联的浓厚兴趣。 有关希特勒即将发动侵苏战争的另一个明显迹象是,1940年10月后,德国空军的越境飞行侦察频频发生。由于德
苏联空军国情报机构未能在苏联组织起谍报网,德国对苏联内部的情况所知甚少,为了配合“巴巴罗萨”行动,德国情报机构不得不在苏联西部进行挑衅性的侦察飞行。希特勒命令空军中校西奥多o罗韦尔在苏联西部进行高空侦察,并要求在1941年6月匕日前完成。从1941年2月开始,罗韦尔的侦察机中队频频穿越苏联西部国境,深入苏联内部进行侦察飞行。苏联首次发现了德国的越界飞行,翌日,苏联驻德国空军武官非正式地向德国空军部长戈林提出了抗议。“到4月18日,苏联发现了80次类似的侦察飞行。4月15日,有一架德国侦察机由于出现飞行故障,甚至不得不在苏联境内紧急着落,飞机上的照相机、已经曝光的胶卷和苏联的地形图被苏联发现。4月对日,苏联政府正式就此事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但是,这次抗议实际上默认了德国的过境侦察飞行。抗议照会中提到苏联政府已经命令边防部队不得对德国飞机开火,“除非此类飞行频频发生”。6月对日苏联驻柏林大使再次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随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也重复了这个抗议。抗议照会指出,自4月19日以来,德国共进行了180次越境飞行,有时甚至深入苏联境内150公里,因而它们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
巴巴罗萨行动 -
德国在苏联的间谍活动也日趋频繁。1940年9月,最高统帅部命令德军谍报局长卡纳里斯扩大在苏联的间谍活动,1941年初,海德里希的党卫军保安局也卷入了这种活动。因此,在苏联落网的德国间谍越来越多。1941年4月到6月这3个月时间,被捕的德国间谍人数比去年同期高30倍左右。由德军谍报局招募的反政府的乌克兰游击队也不断地进行越境侦察,有1300人在越境时被苏联军队击毙。 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也有意无意地向外界透露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意图。1940年冬天,他在一个名叫J女士的家中很随便地说道,希特勒迟早会进攻苏联的,第二年春他又告诉J女土,德国部署在巴尔干的军队“也许”不是针对,而是针对苏联的。我们知道,希特勒对卡纳里斯是器重的。他的德军谍报局在掩护“巴巴罗萨”的欺骗行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卡纳里斯却是一位反对希特勒的德国抵抗运动“黑色乐队”的领导,他确信,希特勒的对外扩张不会带来一个“千年帝国”,只会引导德意志民族走向毁灭。要拯救德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挫败希特勒的战争努力。因此,他决定把这个消息涌出去。J女士是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这一点他也是知道的。他希望J女士能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英国人。实际上,在1940年冬天,他曾特意指示J女士,不要向任何人泄露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但英国人除外。
“巴巴罗萨”行动日,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在安卡拉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后,临时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一个惊人的声明:“也许有人认为希特勒会首先进攻英国,但是,我认为,希特勒会首先对付这个国家(苏联),时间不迟于6月底。”但是,克里普斯的声明,无论在英美等国的外交使团,还是在莫斯科,都没有人相信。克里普斯的观点可能是猜测,而且,后来证明, 希特勒当时想在 5月匕日发动进攻,而不是6月。不过,苏联内务部认为克里普斯的情报是真实的。过了两个月,这个消息灵通的大使知道了“巴巴罗萨”行动的确切日期,因此,他又大胆预言:6月22日,德苏战争就要爆发。德国驻莫斯科海军武官立即把这个消息报告德国海军部:“英国大使预言6月22日是战争爆发的日期。”海军部的军官在转引这份电报时,在报告的末尾加了一个惊叹号,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巴巴罗萨”行动的确切日期,因而对克里普斯预言的精确性表示惊奇。 对这些非常明显的战争征兆,苏联情报机构并没有蒙在鼓里。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拥有一批杰出的情报人员,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及时地向莫斯科报告各种异常动向。因此,对希特勒的意图,苏联情报人员也掌握得清清楚楚。 早在1940年12月,苏联驻德国陆军武官图比科夫就向苏军情报部报告了有关“巴巴罗萨” 的情报。12月 25日,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阐述了希特勒的侵苏战争准备,勾勒了“巴巴罗萨”行动的详细情况,并说德军的入侵时间可能在1941年春,但写信人的身份不明。这封信由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索夫转报莫斯科,但是内务部负责人贝利亚否决了这一点,他甚至要求处分杰卡诺索夫。日,图比科夫又从一个德军少校处得知:德国的“政策已经完全改变”。这个德国人告诉他:“我们正在东进。我们要夺取苏联的粮食、煤炭和石油。到那时我们将不可战胜,能继续进攻英国和美国。”图比科夫立即将这一情报转报莫斯科。6天后,图比科夫又报告,“巴巴罗萨”行动可能在5月匕日至6月15日之间执行。这份情报由苏军情报部长戈里科夫上报了斯大林。但他认为爆发战争的时间将在结束对英战事之后。这个日期何时到来,谁也不知道。戈里科夫据此认为,“关于今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传说和文件,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可能是德国情报机关散布的假情报。” 1941年2月中旬,苏联大使馆接待了一位德国出版商,他带来了一本德俄简易会话读物,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如:“你是共产党员吗?”“举起手来!我要开枪了!”“投降!”“区党委书记叫什么名字?”等等。这些内容清
“巴巴罗萨”行动楚地显示出编纂这本会话集的目的。这本小册子立即通过外交邮袋送到了莫斯科。此后,苏军情报部又收到一些警告,说德军将在5月20日从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进攻苏联,但这份情报把德军三个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搞错了。 1941年3月,苏联得知德国正在印制大量的纸币。 1941年4月底,美国驻柏林大使杰弗逊o帕特森即将离任,因而举行了一个盛大鸡尾酒会,苏联大使馆一秘瓦伦丁o别列日科夫应邀出席。酒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刚从北非回国“休假”的德国空军少校。少校后来告诉他,他不是回国休假的,他的部队已经调到德国东部,据他所知,其他部队也作了类似调动。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个人不希望德苏两国之间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因此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苏联朋友。别列日科夫被这个消息吓坏了,他很担心这是英美等国的阴谋,但他还是在致外交部的报告中对这个情报进行了概述。 日,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在莫斯科会见苏联驻德大使杰卡诺索夫,告诉后者德国即将入侵苏联,他甚至提供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具体时间。杰卡诺索夫将此事上报莫洛托夫和姐大林,但斯大林怀疑“希特勒是在吓唬人”,认定德国“想在大使一级向我们传递错误的消息”,因而予以拒绝。 5月6日,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也向斯大林提供了一份情报:“驻柏林海军武官沃罗佐夫上校报告:……据希特勒统帅部的一位军官说,德军准备在5月14日从芬兰、波罗的海沿岸和罗马尼亚进攻苏联。与此同时,将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实施猛烈空袭,并派伞兵在边境城市实施空降……”但是库兹涅佐夫认为,这个情况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30年代苏联建立的几大谍报网都发回了德国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来自东京的佐尔格通过多种情报来源,了解到“巴巴罗萨”计划的具体内容。德国大使馆的陆军武官在1941年4月就告诉佐尔格,德军已经完成了侵苏准备。5月初,从柏林来的一位密使会晤了佐尔格,向他解释了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考虑。另一位德军军官甚至告诉佐尔格进攻将于6月20日左右发起,主要突击方向是乌克兰。这些情报佐尔格都及时报告了莫斯科。特雷伯领导的“红色乐队”和“露西”谍报网也发回了“巴巴罗萨”行动的详细情报。
“巴巴罗萨”行动6月6日,斯大林得悉德国和军队共400万人在苏德边境集结。来自土耳其的绝密情报来源也报告,德国已在德苏边境集结了120个步兵师,并正在芬兰和罗马尼亚进行紧急动员。 6月19日,美国新闻记者基尼戈紧急约见苏联驻意大利大使戈列尔金,说德军在苏联西部集结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和炮兵、航空兵,对苏联的进攻预定在6月22日早晨开始。 临近开战前,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从上海获得了有关“巴巴罗萨”的情报,德军将在 6月15日(后改为22日) 进攻苏联,周恩来立即将这一重要消息报告延安,由中共中央转报斯大林。 类似的警告太多了。战后,美国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巴顿o惠利专门研究了“巴巴罗萨”行动。他发现,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前,起码有84个战争征兆可以证明这一点,可是,莫斯科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德苏战争不可避免。对此,斯大林知道得清 清楚楚,并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可惜,希特勒走 在了他的前头。 中国军事家孙子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德苏边境出现如此重大的异常情况,斯大林会一无所知?当然不是。可是,他为什么对情报机构的警告视而不见呢?原来,他心目中自有一份时间表。他认为,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将从1942年开始,因此,对那些他认为是“提前”了的警告,当然也就不会在意了。 斯大林曾经说,他信任希特勒,但事实上,他知道,德国与苏联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法西斯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敌人。这个判断没有过时,只是公开场合不适宜讲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是一个权宜之计。因此,在他与希特勒于1939年8月握手的同时,他就在准备未来与希特勒的决战了。
巴巴罗萨行动 -
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军航空兵和炮兵对于苏军前沿阵地的火力准备,摧毁了作战计划中大部分的预定目标。
苏联道路泥泞,给德军摩托化部队带来了的困难在遭到突然袭击时,苏联红军仍处于和平时期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伪装和防御措施,重要设施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底下。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轰炸机和歼击机在德军的轰炸中幸存下来。此时,在边境线上,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的边防部队正在掩体和哨所中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投入了近2 000架战机,编组成3个航空队:第1航空队由阿尔弗雷德·克勒将军指挥,负责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元帅指挥第2航空队,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支援;第4航空队在亚历山大·劳尔将军的指挥下,为南方集团军群提供支援。而远在北方的第5航空队在汉斯-朱尔根·施塔姆普夫将军的指挥下,支援从挪威出发的山地部队对摩尔曼斯克的进攻。
早在1940年,德军就强迫波兰和犹太劳工在波兰东部修建了100多处机场和50多条分散的跑道。让·斯捷帕尼克和多米尼克·施鲁格曾经是那些波兰劳工中的一员,他们在回忆起这些工程时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对苏联开战所做的准备。”
确切地讲,德国空军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名义上共投入了1 945架战机,其中,真正能够使用的战机只有1 280架,包括510架轰炸机、290架俯冲轰炸机、440架单发动机战斗机、40架双发动机战斗机以及120架远程侦察机。据德国空军情报官员估计,苏军的战机数量达到4 000多架。希特勒在获悉这个消息后也不免感到震惊。实际上,德军估计的数据至少偏差了50%,他们仅仅探测到了红军在苏联欧洲部分的30%的机场和部队。然而,德国空军认为自身在数量上的不足,完全可以凭借其飞行员的丰富经验和战机的优良品质来加以弥补。在他们眼中,苏联空军的训练水平非常低劣。此外,很多战例表明,苏联飞行员采用的战术同样非常陈旧、刻板。
在“巴巴罗萨”行动还处于计划阶段时,德国陆军与空军之间就曾爆发过一场争论——陆军打算在破晓时分发起进攻,而空军则必须在天亮之前起飞,进入有利阵位,在黎明时分对苏联空军基地进行突击。尽管陆军希望空袭能够有效地压制敌军阵地,却担心飞机在黎明前出动将会打草惊蛇,引起苏军边防部队的警惕。凯塞林从一名飞行中队指挥官的角度概括了这种两难的状况:“我的飞行中队要想形成编队对敌军实施有效的进攻,必须在天亮时进行。如果陆军坚持在黑暗中向前推进,我们就会延误整整一个小时抵达敌军机场,到那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
“巴巴罗萨”行动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从第2、第3和第53轰炸机大队抽调20~30架“海因克尔” 111型和“道尼尔” 17型,它们将在破晓前起飞,每3架组成一个飞行编队,在5 000米高空飞行,以免被苏军发现,最终潜入苏联领空。凌晨3时30分,它们将对边境上一些预定的苏军机场进行俯冲轰炸:第53轰炸机大队负责袭击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白俄罗斯地区的机场,第2轰炸机大队的“道尼尔”17型战斗机负责突袭格罗德诺和维尔纽斯地区的机场,第3轰炸机大队袭击布列斯特到科布林之间的目标。
虽然德军战机可以用大炮或机枪对地面进行扫射,或者应用-50、-250和-500等型号的自由落体炸弹,一种新型的-2型杀伤炸弹还是被应用在了最初的突然袭击中。盟军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蝴蝶炸弹”,但德国空军更喜欢称它为“魔鬼之卵”。这种炸弹重2公斤,有一个带有弹簧的外壳,在下落过程中会像翅膀一样伸展开来,以此来降低落地速度。它在遇到撞击或飞行一段时间后爆炸,杀伤半径达12米。“梅塞施米特” 109和“容克” 87型战斗机可以挂载96枚该型炸弹,而“道尼尔” 17型则可以挂载360枚。这类炸弹对于攻击未装甲目标和飞机特别有效——其直接命中时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一发中型高射炮弹。然而,这种炸弹还有两个缺点:一是比较容易卡在炸弹挂架上,随后爆炸;二是容易在飞机着陆时落在地面上,给德军地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杀伤。后来,经过改进的-2型炸弹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只有在炸弹远离机体时才会打开,就这样,-2型炸弹成为世界上第一种。
“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就取得了空战史上最大的胜利。在苏联的66个前线机场上,至少有1 811架战机被德军摧毁,相比之下,德军仅损失了35架战机。在这些损失的苏联飞机中,有322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毁的,而剩余的1 489架尚未起飞就被炸毁。德军的进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开始由中型轰炸机对机场进行轰炸,接着由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对地面指挥部、营房和炮兵阵地进行攻击。
这些空袭像一把把利剑刺入苏联境内纵深很远的地方,沉重打击了列宁格勒附近的、比萨拉比亚的以及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等地的重要机场、火车编组站和港口。截至6月26日,遭到德军空袭的苏联机场已经攀升至123个。
由于原始落后的通信网络,驻扎在西部的苏联红军面对德军的迅猛攻势束手无策。当时,电话和陆路通信网络都是由人民通讯委员会这个民间组织负责管理的。内务人民委员会掌控一种保密高频通信网,用于传输语音和电报信号。战争爆发后不久,这一高频通信网便移交给军队高级指挥官使用。截至6月22日10时,苏联西部的3个航空师的所有电话和电报通信都被完全切断。对于当时苏军几近崩溃的状况,我们可以从第3航空集团军指挥官对其下属的战区指挥官发的电报中窥见一斑:“我命令你报告第122和第127团转移的位置,把他们的呼号和波长告诉我,我要求你们向我增援歼击机,与敌空军进行战斗。”
在取得了绝对空中优势后,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进一步袭击了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摧毁了一些苏军地面指
“巴巴罗萨”行动挥部,还袭击了碉堡、工事、战壕等小型目标。正如年间的战役一样,德军的进攻切断了苏军前方部队和后方指挥部的联系,造成了苏军机械化部队的瘫痪。后来,苏联将军费久宁斯基回忆了当时的混乱局面:“我们的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被德国空军摧毁,我军指挥部里缺乏无线电通信装置,同时也没有人懂得如何使用它们……因此,来自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总是姗姗来迟,有时根本就无法到达。”
第一轮突击开始后4小时,来自格罗德诺的苏联第3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一份战况报告才送达西部特别军区参谋长的手里:“从凌晨4时开始,每隔20~30分钟,就有一波由3~5架德机组成的航空突击编队袭击我们。格罗德诺、索波茨金,特别是一些军事指挥部遭到轰炸。7时15分?熏一支由16架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在1 000米的高空对格罗德诺实施了空袭,栋布罗沃和新德罗贡陷入火海之中,格罗德诺同样也是硝烟弥漫。从4时30分到7时许,由13~15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对新德瓦尔发动了4轮空袭,6人轻伤,2人伤势严重。5时,索库尔卡机场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机枪扫射中落入敌手。在战斗中,2人阵亡,8人受伤。”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并非所有苏军前方机场都受到了敌军的压制。一名“斯图卡”77飞行员赫尔伯特·目击了6架双发动机轰炸机对苏军机场进行的轰炸,这6架德机刚刚调头离去,3架苏军歼击机就靠近了它们:“随着第一架歼击机猛烈开火,子弹拖着白烟穿过机身,那架轰炸机笨重地歪向一边,这只大鸟的身上银光一闪,双翼忽然冒着白烟开始垂直下落,一大团火焰向上喷射。第二架轰炸机忽然变成火红的一团,一边坠落,一边爆炸,碎片像秋叶一样散落下来。第三架轰炸机中弹后急剧燃烧,向下翻滚着坠落。余下的轰炸机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最后一架轰炸机坠毁在一个村庄里,燃烧了将近一个小时。6道黑色烟柱从地面上升起。”
凯塞林亲眼目击了苏联空军在战役最初几天里所遭到的沉重打击:“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一种罪过,他们(苏军)采用的编队从空战战术的角度而言简直不成体统,而他们的飞机在空中显然也是不断地遇到麻烦……我想,‘这简直就是滥杀无辜’。”
苏联红军的战地记者、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见证了空袭中的混乱不堪的景象:“我抵达阵地半小时后,德军就从空中发现了我们,开始用机枪扫射这片树林。战斗机一波接着一波地飞过,每次大约间隔20分钟。我们趴在地上,用脑袋紧紧地抵住枯瘦的树干底部。树林并不茂密,敌军很容易从空中对我们进行扫射……最后,一直等到3时许,一队“伊尔”-15型歼击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我们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因为我们的飞机最终占了上风。然而,他们却对我们一阵扫射,附近的几名战士不幸受伤——他们都是脚部负伤,躺在地上。这些战机掉过头来,用机枪猛烈扫射己方步兵,这些被惹恼了的步兵也开始朝它们开火。”据西蒙诺夫回忆,一具半身烧焦的飞行员尸体被苏军士兵发现,他们把他当成了德国人。这些传言反映出当时那种可怕和混乱的场面。
巴巴罗萨行动 -
“巴巴罗萨”行动随着中央集团军群日益逼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德军赖以维持的燃料逐渐消耗殆尽。同时,苏联的冬天骤然降临,严寒不但威胁着人与马匹的生命,也造成了润滑油的冻结以及轮胎的硬化,间接导致了武器及机械设备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果断地展开了反攻,将德国侵略者击退在首都莫斯科的门槛之外。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一个月后,越来越多地干预作战事务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在“狼穴”(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大本营)里下达了“第33号元首指令”,确定了德军如今的首要目标是列宁格勒和乌克兰。对于希特勒改变作战目标的做法,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班子提出了异议,但却遭到了希特勒的一通斥责,希特勒批评他们不懂得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并且强调指出顿河盆地和乌克兰境内的煤矿、麦田、工厂是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得不将其装甲部队交给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使用。
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德国空军负责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空袭。7月22日,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在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出动127架战机对莫斯科进行了空中打击。 在同年的剩余时间里,德国空军共对莫斯科发动了75次空袭,有59次轰炸出动了不少于60架的飞机。
7月3日,斯大林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命令苏联红军实行日俄战争期间曾经使用过的“焦土政策”,不必考虑平民的伤亡。当时,这项原本是为了对付德国人的军事举措给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斯大林这样说道:“一旦红军被迫撤退,所有能够运载的物资必须一同撤退,不能给敌人留下一台发动机、一节车厢、一粒粮食、一滴汽油……在敌占区,不能让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国军队获得任何生存空间,力争通过这些措施使敌人举步维艰,不战自溃。
8月5日,德军包围下的沦陷,31万苏军被俘。然而,就在这次胜利一个月后,希特勒再次改变了主意,莫斯科又一次成为首要目标。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把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悉数交还。对于当时的南方集团军群而言,这道命令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该集团军群已经对基辅的苏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并且正在收紧。然而,德军要想在基辅取得重大胜利,必将贻误进攻莫斯科的战机,进而给苏联军民在莫斯科的布防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当时,莫斯科周边的防御工事主要是由妇女和少年完成的,因为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已应征入伍。
11月,苏联军民共修建了1 428个火炮和机枪阵地,挖掘了160公里的反坦克壕,布设了112公里长的带刺铁丝
“巴巴罗萨”行动网,构成了莫斯科外围防线的一部分。
希特勒从未理解德国对苏作战所需要的规模。在此之前,德军在波兰和西欧的胜利,主要归功于良好的路况、短暂的路途以及充足且迅速的物资供应。此外,由于德军作战进展迅速,通常在希特勒打算干预前便结束了。倘若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将莫斯科列为首要的进攻目标,那么德军的两个装甲集群就不会在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举棋不定,从而可有效地利用这条唯一用碎石铺就的、可承载装甲战车的公路,最终直取莫斯科。一斯科沦陷,将会对苏联军民抵抗侵略的士气造成致命的打击,还将对贯穿苏联南北的铁路交通线造成极大的破坏。
9月27日,第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正如德军计划人员事先预料的那样,苏联境内的土质路面顿时变得泥泞不堪,德军的行动受阻。3天后,德军发起“飓风”行动,向莫斯科进攻。在这次行动中,苏联3个方面军挡在了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第3和第4装甲集群的面前,它们分别是:伊万·科涅夫将军指挥的由7个集团军组成的西方面军,安德烈·缅科将军指挥的由3个集团军组成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由斯大林的老战友布琼尼元帅指挥的由5个集团军组成的预备队方面军。然而,对于德军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言,面临的更大敌人却是“冬季将军”——苏联的严冬,它在秋雨过后逐渐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当时,恶劣的路况使得德军的补给系统开始崩溃,食品、燃油和军火的运输遇到重重困难。
随着苏联在和战役的胜利,苏军开始反击,迫使德军转入战略防御。标志着“巴巴罗萨”行动的彻底失败。
巴巴罗萨行动 -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同时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巴巴罗萨行动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皖西学院学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09:2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巴罗萨凯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