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怎样获得豪强

CF国外战队来华 惨遭中国豪强十天车轮战围殴
有消息称,中国多支CF豪强战队将"车轮战"外国队伍PENTA和F3,其实这是帮助这两支外国队伍尽快熟悉国服穿越火线。据悉,CFPL S10赛季,PENTA和F3的参赛的两支唯一的外国队伍。小编近日得到一个消息,中国多支CF豪强战队将“车轮战”外国队伍PENTA和F3;对于初次来华的国际友人,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行为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这个事件的神秘面纱:
大家都在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amphirex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
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穿越火线吧玩这么多年cf,腾讯没送过什么东西给我,这下好了。送了个超级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憨
初入兵服 11
...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2)6回复贴,共1页 &返回穿越火线吧玩这么多年cf,腾讯没送过什么东西给我,这下好了。送了个超级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憨
初入兵服 11 厉害厉害 送...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3)CF7天会员是什么活动?腾讯系统送了7天CF会员怎么回事? 最近很多网友反应无缘无...这个其实算是一个小小的促销手段,也就是说这个7天CF会员是吸引玩家来玩CF的。...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4)穿越火线九周年正式开启了,这次的九周年活动是面对玩家只要点击进入活动页面即可赠送许多点卷枪,小编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了cf9周年活动所有奖励全部预览...[防采集:Game234游戏门户 ]今天无意中在QQ中推送了一条穿越火线九周年庆的消息,随手点开一看发现还有根据游戏注册年份抽奖的活动,自己早就已经忘记了CF是什么时候开始玩的了,只是记得应该玩的时候比较长。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5)枪战游戏大作(2007年内测),在中国大陆由腾讯...今天新手卡之家和大家讲解cf九周年活动网址cf九...蓝钻会员免费送 2017年3月新进入游戏的QQ号,在...[防采集:Game234游戏门户 ]注册九年获得的装备结果上来就送了我三个永久武器,还有7天VIP,还有三把老兵系列步枪30天(也许就是为了证明你是老兵吧)。九年CFer,九五至尊,这真的让我受宠若惊啊,毕竟CF有很久没玩了,这次上来就是几把永久装备确实有点猝不及防,而这次送的几把永久黄金武器却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些事九年老兵名片玩了这么久CF,却一把英雄级武器都没有,玩的也是比较寒酸。当然,一把永久武器也是没有的(除了GP武器),记得当时CF第一次出永久武器时(除了英雄级),好像是CF6周年的周年活动,当时应该是8月9号当天下午3点半在线就送一把黄金小刀(青钢)或黄金尼泊尔(龙鳞),当时知道这个活动时,心里一直在惦记,就想着当天一定要准点在线领到第一把永久黄金武器。而事与愿违,当天我叔叔从外地回来,我跟家里人得跨省去安徽的一个边境去接他,结果下午3点半之前没能赶回来,错过了这个活动,记得当时还心疼了好几天呢!青钢龙鳞活动而后面慢慢退出了CF后,像当时类似的活动CF后面又陆续推出了许多,永久黄金武器早已不是稀罕事,CF的活动从之前的一个月一次两次,到现在的一个月四五次,普通玩家早已不用像当初一样经常冲钱进游戏续费装备了。不知不觉的,CF已经从一个免费游戏,真正进化成了一个“免费游戏”,玩家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装备,所以现在CF玩家之间的差距也很小了,有钱有装备也并不能帮你拉开玩家之间的差距。CF九周年活动发现自己居然玩了这么久!腾讯竟送这些东西给我?(图5)枪战游戏大作(2007年内测),在中国大陆由腾讯...今天新手卡之家和大家讲解cf九周年活动网址cf九...蓝钻会员免费送 2017年3月新进入游戏的QQ号,在...[防采集:Game234游戏门户 ]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由“FoReSt游戏乐活“发布,不代表本网观点,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EMAIL:
文章评论:
LOL第135位英雄终于亮相了,目前美服中,该英雄名叫Xayah以及Rakan,一个为辅助一个为射手,在国服,他们也被称为凤凰传奇。很多玩家直言都不喜欢这个新英雄,原因就是这个英雄对单身狗造成了10000点暴击伤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来看看他们的技能你就明白了。
又是一月月末,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天梯就会变得血腥、残酷起来。还有多少小伙伴徘徊在传说门口苦苦挣扎呢?不要着急,小编今日特意结合当下的环境为各位小伙伴推荐几套契合当下环境的卡组。
上周,炉石传说勇闯安戈洛猎人任务橙卡一出,大家都觉得下版本猎人又要崛起了,单从纸面效果来看,这张橙卡确实非常牛比。世界豪强齐聚 谁会是下一个CFS世界冠军呢?_锐派游戏CF专区_cf.replays.net
作者:白开水积分:0
文章267阅读234573评论0
世界豪强齐聚 谁会是下一个CFS世界冠军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的评分:0&&&&&&&&&&&&&&&&新都桥塔公草原,雪山下的金塔。
1、&&&&&&&&&&&木雅金塔
2、&&&&&&&&&&&&
4、&&&&&&&&&&&&&&&金塔上空的祥云
8、&&&&&&&&&&&&&&金色的雅拉雪山
9、&&&&&&&&&&&&&&&日照金山
&&&&&&&&&&&&&&&&&&&&&&&&&&&&&&&&&&&&&&&&&&&&&&&&&&&&&&&&&&&&&&&&&&&&&&&&&&&&&&&&&&&&&&&&&&&&&&&&&&&&&&&&&&&&川西高原旅行记录。
何新读史札记(4)
(2005年读史札记及思绪)
1、人类的第一次经济革命
2、全景的世界历史观
3、世界历史的四次人文主义革命&&
4、17—18世纪中国之钢产及技术
5、明初中原荒芜
6、周秦社会之别
7、关于“复”
8、古“升”
9、汉粮(谷)亩产一石
10、“未傅者”
12、商鞅剥离家庭与氏族
13、中国古代政治之发展大势
14、汉唐之武士
15、秦汉之社会结构
16、汉民族
17、杭世骏辩日射九乌
18、柔道名源
19、秦汉社会之基层组织
20、马克思谈中国君父政治
21、“调”之缘起
22、中国文化的政治理想
23、中国政治制度之变
24、三老乃室老
25、秦国之强在于用人制度之变
26、秦汉仕进制度
27、中国北方之骑马民族
28、原始公社之类别
29、东汉之堡坞与部曲
30、部曲的意义
31、西汉租赋
32、实物地租取代货币地租
1、人类的第一次经济革命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经济革命是养殖(畜牧)经济与种植农业的发明。
中国的传说人物伏牺(狩猎神)与神农(农神)象征这一革命的时代。在此革命之前,人类仅仅是采集与渔猎者,是大自然及其产品的纯粹被动的消费者。
在此革命发生之后,人类成为生产者,可以为大自然创造新的生产品和物种。同时人类消费品的剩余品(经济剩余,在封建时期为地租,资本主义时期为利润)得以积累。此后一个脱离直接经济生产的有闲阶级得以产生——他们可以从事思维、艺术、政治活动,导致城市和城邦的出现,由此导致了人类的第一次文化革命。
所以重农主义认为,农牧生产者直接消费品以外的经济剩余的产生,是创生一切文明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持有同样观点)。
这一经济革命的时代形成了两大主要的经济分工类群:畜牧民族与农业民族。
&他们的产品交换(商业发生)以及对土地、人力、生存资源之竞争,成为数千年的大陆历史的基本内容。
& 2、全景的世界历史观
&欧洲(西方)中心观:即认为世界史的推动中心在欧洲,一切发明、发现和重要思想皆萌生于欧洲。这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的欧洲,所谓雅利安史观。
东方中心观(中国):以郭沫若为代表,主张中国文化完全不受外来文明之影响,中国文明是封闭的自我体现,在世界文化中为万古一系的一块中心孤岛。
这两种观点都是荒谬的。
需要探索一种全景式的新历史观,数千年来欧亚大陆存在一体化的全景互动及交融的宏大历史观。
3、世界历史的四次人文主义革命
A,第一次,前600—前300年,中国、印度、波斯、叙利亚,产生城市、城邦、系统宗教及思想家,第一次全球文化革命。
经济基础:畜牧及农业革命,家庭种植农业的兴起
B,第二次,公元年,文艺复兴、理性主义,个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民主主义,城市资本主义发生。
经济基础:全球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全球货币与市场的构建。
C,第三次,公元年,全球殖民主义,世界帝国的构造。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全球工业化运动,新的生产技术、能源和材料发明。
D、第四次,公元2000——2500,诸大文明的竞争、全球文明的统一和混合。
经济基础:全球化的信息革命。
4、17—18世纪中国之钢产及技术曾经领先世界
从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史来看,明代的生铁产量,自明初到嘉靖年间不仅是我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
根据世界历史资料的记载,17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没有生铁产量的统计。直至1670年,生铁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也只有2400吨。而我国于永乐初年(15世纪),仅官营铁冶的生铁产量已经是9327吨;宣德九年(1434),仅民营铁冶的生铁产量就达到13831吨,明嘉靖以后达到45000吨。而英国1720年只有17000吨、1740年只有20000吨;美国到1800法国到1870年、日本到1874年才有生铁产量的记载和统计。
至于钢的产量,明代虽然没有详细的全国统计数字,但从正德四年(1509)遵化官营铁冶厂炼出钢12000斤;芜湖已有数百人从事生产的数十有家钢坊炼出“苏钢”;广西、广东炼出“合金钢”的情况来看,可以想象,明代的钢产量也是有相当大的数量的。这说明,我国在15至17世纪前半期,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17世纪至18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钢铁产量。
&欧洲冶炼生铁技术的发明是在11世纪开始的,至于把热铁和生铁放在坩埚中炼钢的技术发明,那是18世纪50年代的事情。而且直到19世纪,欧洲炼出的钢还比不上明代“苏钢”质量好。
《中国实业志》说:
“至光绪年间,外国钢条进口日盛,质地虽不及土炼钢条。”
这里说的土炼出的钢质量是比不上中国的“苏钢”。“钢,并且是一部分中国的,一部分欧洲的,由汉口和芜湖购进。比欧洲钢过脆,因此要同软钢搀和了使用。”
&现代外国研究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史的学者,也承认明代这种“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炼成钢的技术,这是后来平炉炼钢的先声”,“犹为世界所没有。”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根据大量的史料,指出中国炼钢技术的先进水平说:
“17世纪,在此期间,正是中国人……惯于用先进的方法来制钢,这些方法直到很久以后,欧洲人仍然完全不知道。”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钢铁产品。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同治六年(1867)洋铁进口达到113440担,至光绪年间,每年洋铁输入广注入州、佛山者达到1000多万斤。在这种情况下,使芜湖、湘潭的钢坊纷纷倒闭。到了20世纪初,佛山的冶铁业几乎全部停业。于是,我国在钢铁工业方面落后于世界。
(黄启臣《中国钢铁生产史,14—17世纪》)
5、明初中原荒芜
元末,又经过二十年的长期战争,造成明初的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特别是山东、河南地区受破坏最重,“多是无人之地”。洪武元年(1368)闰七月,大将军徐达率师发汴梁(开封),取河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有的地方,甚至是积骸成丘。洪武三年(1370),济南府知府陈修和司农官上奏说:“北方郡县近城之地多荒芜。”洪武十五年(1382),晋府长史致仕桂彦良说:
“中原为天下腹地,号膏腴之地,因人力不至,久荒芜。”
洪武二十一年(1388),河北诸处还是田地多荒芜居民短少。三十年(1397),常德、武陵等十县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名城开封,因户粮数少,由上府变为下府。洪武十年(1377)因为河南、四川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不及数,由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十七年(1384)令凡民户不满三千户的州改为县者三十七。这说明,明初的农业生产以至社会经济,是凋蔽不堪的。
6、周秦社会之别
以春秋为界,春秋以前之中国乃采邑国家。战国以后则为郡县国家。二者区别何在?
采邑国家,意味着野多田少,乡邑是星散于原野的少数居民点。
郡县制的实质,是田多而荒地少。于是合邑为县,合县为郡。
7、关于“复”
高帝记:“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五年)“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十一年)
复者,或释“恢复”,谓“恢复免除徭役身份”。
何按:旧说不确。复者,庇也。庇者,避也,免也。免役即复,又称荫庇。又称“复除”,即免除徭役也。
&庇、免、复古音通。
& 8、古“升”
《通典》食货:古三升当今一升,三两当今一两。
魏李悝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亩)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栗九十石,余四十五石。”石,疑升之音转。升音再变即斗。又,人食约四十斤(六秤)。计之,秦汉一斤约合今之三、四两。
9、汉粮(谷)亩产一石
《食货志》晁错书: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则亩产一石而已。又,石当作。《说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为粟二十升。禾黍一石为粟十六升大半升。”
则亩产不过四百斤。(秦汉斤小,约合今之四五十斤而已。)
10、“未傅者”
高帝纪:“二年五月,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
&师古说:“傅,著也,言著于名籍者,给公家徭役也。”《高帝纪》师古注:&复者,除其赋役也。&
何按:其说流传千年,疑不确。傅,即父也,未傅应即未为人父,未成家之孤男。
& 11、徭役
《玉篇》:“徭,役也。”
何按:徭,遥也,远游义。远出之役曰徭役。
& 12、商鞅剥离家庭与氏族
&商鞅变法的根本点之一是除阡陌坏井田,破坏了氏族公社制度。
《商君列传》:“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迫男子分家,使家庭从家族、氏族的血缘纽带上分离。
《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者,为寄奴、赘婿也。其遗风余俗,虽有商鞅酷法,至汉代犹尚未改。
& 13、中国古代政治之发展大势
&&早期尧舜禹时代公社民主,军事民主。
西周“国人民主”、贵族民主。春秋城邦联盟时代,“王”与“霸”。
战国以后,封建转向大一统。皇帝集权(专制)——帝政时代。
唐宋以后,文官治国,帝王专制转向官僚政治。
&& 14、&汉唐之武士
汉唐古制之关键在三点:
& 1、计口授田,2、定期还授,3兵农合一。
战国(商鞅改革前)之前,国人为武士。国人乃公社成员,有田地者。武士是一种公民资格和权利。国人,即本国人,外邦人不得为。
商鞅变法,农夫皆为战士。不分内外,兵源遂得扩展。
汉承秦制的《汉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武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驰战阵。年五十六,乃觅为庶民,就田里。”
&&& 15、秦汉之社会结构
农夫(名田号)
庶子(小人、贱人)/商贾(不在名籍者)
16、汉民族
汉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融合而生的文化集团。其前身是华夏民族。华族即商族,夏族即夏人。
夏人来自戎羌,华人来自胡狄。
这种文化的形成代表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 17、杭世骏辩日射九乌
“羿一日射落九乌,言射之捷也。后世不得其说,乃言羿射日,落九鸟。遂以为十日并出,羿射落其九。流俗好奇而传怪,自昔已然。”
&& 18、&柔道名源
日本以拳术为“柔道”,今人已不知其名号来源,反以为是日本人的发明。
案《后汉书&光武帝纪》:
“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惟真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光武治天下以柔道,此即“柔道”一名之所由来。
&&& 19、秦汉社会之基层组织
《汉书&高帝纪》:
“二年二月,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拜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役。”
案:三老仅设一位,则三非数词也,三当读为社或读为耆。
《惠帝纪》:
“(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复其身。”
孝悌,孝顺也,悌,德也。力田,努力田作者。复,免其徭役。
《百官志》:
“三老、啬夫、游徼(击),皆秦制也。”
&按“啬夫”即“伧父”,守仓者也。游徼,即游击,散兵指挥也。
&&& 20、马克思谈中国君父政治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就象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全集》第9卷P.110,1961版)
&&& 21、“调”之缘起
&中国租庸调之“调”,殊费解。
调,调度也。《续汉志》百官大司农条:
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取多益寡,取相给足。”
&大司农掌管全国粮谷,调度物资,其中布帛一类,可代钱币。
《续汉书》朱晖传:
“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贵故也。(通货膨胀,谷价上涨,铜钱贬值)。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建议以实物农业税改收钱为布帛。)
章帝元和中“取布帛为租”,即以调为实物税之始。据记载,此税行至桓帝延熹八年(165)又令郡国有田者,计亩敛税钱。李贤注:“亩十钱也。”
至汉末,建安九年曹操令:“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此即户调之始,开中古租庸调中调税之先声。
&&& 22、中国文化的政治理想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数民主制度。从古代的氏族民主到近代的官僚民主。但是,形式民主从没有成为中国政治价值的追求目标。中国政治是务实政治而不是理想政治。
中国的政治目标是:个人相对自由(经济的、文化的、政治表达的),法律公正,官吏清廉,政治清明。
在极长的历史中,大多数时代是实现了这一目标的。
&&& 23、中国政治制度之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四次变革:
1.世官世禄,三代。
2.选举(选贤与能),汉武帝。
3.科举(策论文学取士),唐。(考课)
4.形式科举(八股制式取士),明、清。
古礼家,周公之礼,世官世禄。宗法政治。尚德,守循为治。
新礼家,孔子之礼,贤人政治,有为政治。(举贤才,《论语&子路》)
法家,尚贤破除世官制度。
即使在周代,据周礼所记,世官制也仅限于大夫以上之贵族。
大夫以下之士、府、史、胥、徒,则“乡与贤能”,“乡举里选”,保留着氏族公社内的民主。
孔子之用贤思想,见诸子夏弟子所传《谷梁春秋》:
“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
《吕氏:怀宠》:“举其秀才(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后世之秀才,贤良名由此出。)
24、三老乃室老
周语:”单之老送叔向“。韦注:“老,家臣室老也。礼,卿大夫之贵臣为室老。”
室老,亦作社老、耆老、三老。即宗社乡长也。单子封于单邑。一邑即一社也。
&&& 25、秦国之强在于用人制度之变
春秋动变之际,“庶子”问题导致宗法(嫡长子继承)制的危机。
而楚、晋、齐等大国皆仍旧制,亲亲而不尊贤。桓公之用管仲,管仲乃姬姓之后,与齐之姜氏世为婚姻。
晋之文公,其治国之策据《晋语》:
“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考老(考老/佝偻/阁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栗、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韦注:上十一族,皆晋之旧姓)。诸姬之良(郎)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左》宣十二年记晋武子论楚政云:
“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戚,礼不逆矣。”
秦则不同,秦出西戎,无严格之宗法制。秦君之继位,以公族具资格者中“择勇猛者立之。”自襄公立国至穆公九世,兄终弟及者三,立次子(庶子)者一,立孙者二,不明嫡庶者一,以长子继者仅二人。
其用人,则穆公之用百里奚,孝公之用商鞅,秦昭王之用范睢,惠文王之用张仪,昭王之用通,始皇之用李斯,皆破格用贤。秦制专设“客卿(相)”,以客居者为相。人才之盛,雄于列国。
商鞅又立军功入仕之制。以军功授职官名爵,领有农奴。奴隶立功则免为庶人。
&秦简《秦律十八种&军爵律》:
“欲归爵二级以免亲父母为隶臣妾者一人。及隶臣斩首为公士,竭归公士而免故妻隶妾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人。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令皆为之。其不免者,以为隐官工。”
杜佑《通典》:“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勇,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 26、秦汉仕进制度
商鞅破坏了秦国社会旧贵族制度下的血缘纽带。
“秦用商君之法”,“尊君而卑臣”,使“庙与家俱废。”
“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未知有敬家之道。”(顾《日知录》)
&&& 27、中国之骑马民族
1.Huns(浑邪),匈奴,胡(东胡),阿尔泰——突厥语系
2.狄戎,雅利安(ahpan,Gun/鬼方)(印欧语系,白种,塞人—saka)
3.羌戎,藏缅语系,玁狁(藏戎)
4.苗蛮(长江流域)及东夷
(侗台语、南亚语、南岛语、苗瑶语族)
&&& 28、原始公社之类别
(1)血缘关系为主干构成之公社,应叫“族社”。(氏族公社/姓族公族/母族公社)
(2)性的私有权(一夫一妻制)以及资财的私有权(家庭)以及人力的私有权(子女及奴隶),标志着所有制的进展。
(3)以地缘关系为主干的公社,应叫“乡社”。(即里社、村社、书社)
&&& 29、东汉之堡坞与部曲
&东汉政权是官僚、地主、富商三者的结合,他们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愈强大,绝对君权的威力便愈低落。在土地、财富集中的基础上,地主凭借宗族之人力资源成为豪强领主。地主豪强假借血缘关系为号召,聚结千家以上的不同阶级的宗族亲属,建立自己的武装,扩大外围势力,这类记载,从东汉初到汉末三国,史不绝书。
《后汉书》卷六二《樊宏传》:
“与宗家亲属作营壍(塹)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
卷五四《马援传》:“亡命北地,……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卷六三《冯鲂传》:“为郡族姓,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壍以待所归。”
又,卷一百《荀传》:”颍川人韩融,董卓之乱“时将宗亲千余家避乱密(县)西山中”。
《三国志&魏志》卷十八《许褚传》:“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当时除营堑、坚壁之外,又有坞壁。
《后汉书》卷一百七《李章传》:“时(光武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有营堑、坞壁、当然就有人武装组织。
按:坞壁、营坞、坞遂(燧)等名称,初见于宣帝五凤二年的汉简,《后汉书》中多有之,西汉史籍中未见。
&坞壁乃西汉时边塞屯戌的一种防御小城垒,东汉时逐渐发展成为内地主豪强屯聚的防御工事,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都很盛行。
东汉地主豪强不但自筑营堑、坞壁,而且经常从事军事训练和警备,《齐民要术》卷三外崔寔《四民月令》:三月“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饑草耦之‘寇’。”九月“治场圃,塗仓,修筑(一作“窖”)窖,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躬厄之‘寇’。”
地主的武装组织,有家兵、部曲,又有外围势力,如宾客、佃户、门生、故吏等。
《后汉书》卷一百一:&&交趾刺史,令过本郡(会稽)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
《三国志&吴志》卷十《甘宁传》裴注引《吴书》:“宁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
又《魏志》卷十八《吕虔传》、卷九《曹洪传》都有将领家兵的记事。
《魏志》卷十一《田畴传》:“畴乃归,自选其家各客与年少之勇壮……二十骑。”
卷十六《任峻传》:“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曹操)。”
从以上所举史料,可知地主武装中有家兵、家客、僮客、宾客以及宗族等名称。
&&& 30、部曲的意义
在西汉时代仅指挥队编制、军事管理而言,到东汉及汉末三国时代,部曲身分逐渐转变为私兵。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更始二年:
“别号诸‘贼’铜马、大肜……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又,卷四六《邓禹传》:
“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
至汉末,如孙坚死,其子孙策领其部曲;马腾入为卫尉,其子马超领其部曲;王允既诛董卓的部曲,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问题。
《三国志&魏志》卷十八《李典传》:“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从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鄴。”
这是关于宗族部曲人数最多的记载,所谓宗族部曲就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部曲。这时部曲已成为私属的武装力量,又称“义从”,如董卓领有湟中义从。汉末三国时期,部曲对于宗族领主而言,有主奴之分,南北朝、隋、唐时期,部曲又转变为良人与奴婢之间的一种社会阶层的贱称。
&&& 31、西汉租赋
西汉的劳动地租,比起田租、赋税还要繁重得多。人民从二十三(或二十)岁到五十六岁,对于国家——“最高的地主”,得应徭役(包括服兵役,戌边,屯田,筑长城,修城池,建营垒,起亭候、烽燧,治河,修堤,筑陵墓,修宫室,养马,转漕,筑路等),为地方官吏和地主所服的劳役还不在内。
32、实物地租取代货币地租
两汉已有货币地租,但由于通货膨胀被实物地租取代。
尚书张林上言:“粟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
章帝元和中,“一(律)取布为租”,实物地租取代货币地租。
何新读史札记(3)&&&&
&宁可信古而非之
&不可疑古而失之
(日后,读书手记思绪)
1逐鹿中原,中国历史之鸟瞰
2《淮南子》论苏张
3鲜卑之族源乃匈奴
4羌人源于月氏
5五石散出自刘安
6西欧史学中“封建主义”的语源
7商鞅摧毁贵族政治
9商鞅变法建立军功农奴制
10商族之起源
11北方古称玄
12商契始建北京
13天津得名甚古老
14商族兴起于北京
15商族八迁
18、吕思勉考商族之八迁
19、商戎同族
20、盘庚三迁
21子夏讲学西河
22“喀拉”即伊朗语“山”
23、战车马术源于胡人
24夏之古音Haya
30世子见于金文
31东海火山
32游为美词
33中华人拜日
34姒/易两部
35性与婚姻的逻辑演化序列
36母系与父系
37西周宗法封建制
38红山猪首龙
39家族与氏族
40陪臣执国命
41商周之公社
42井田制公社
43乌桓即蒙古始名
45西周封建制与西欧封建制
46什么是文化
49昭穆问题
50关于《五帝本纪》所述上古历史系统
52细石器与鄂伦春
53东胡种群来自华北,是东亚石器文化的原创者
54鄂温克是东胡后裔
55多父多母
56家庭公社的两种形态
57五等爵源自亲属分级制
58明代钢铁之出口
59吉尔吉斯
60尧典译文
1、逐鹿中原,中国历史之鸟瞰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一直是来自北部及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游牧族及山地狩猎族,与定居华北平原的农业民族争夺生存空间即所谓”逐鹿中原“——争夺华北大平原的历史。
初有中原者非华夏族,而是后来所谓通古斯的东胡人的祖先(贾兰坡说)。
尧舜禹(1000年),是最早的中原定居民族的共主。
夏商周三代乃所谓华夏民族——后来中华民族之前身形成,第一次异种族大融合的时代。
伟大人物有:
禹、启、弃、汤,古公,文、武、成王及周公。
[夏商周皆为草原游牧狩猎者,转型为中原农业族。周初的农业胜地在周原,麦作文化的起源地。]。
东周、春秋(经历400年战乱。始于犬戎族之夺周),这是华夏族形成后发生的第一次大争夺。华夏族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齐桓公联合诸夏,抵御了北狄与南楚(蛮族)对中原的进逼。
此次竞争终结于秦帝国的建立。秦建立长城环卫中原,建立第一大帝国。
汉魏晋,至五胡十六国,约270年战乱割据,夷狄乱华,是第二次大争夺。
隋唐五代宋,民族危机重于社会矛盾。辽金元入主中原[250年左右(自靖康到北元亡国)],第三次大争夺。
明清[清,300年,由东胡狩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是第四次大争夺,东胡满人遂入主中原。
在武力上,始终是草原民族具有优势。在文化上则是农耕民族具有优势。每一次争夺的结果都是诸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2、《淮南子》论苏张
苏张之辈,巧舌如簧,所谓利口而倾覆人家国者,天下将乱,则是辈多见。
《淮南子》云:
“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此异行而同归于丑者也。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见,何益于善!”
&&& 3、鲜卑之族源乃匈奴
《匈奴列传》:
“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
按“须卜”氏,即后所谓之“鲜卑”也。鲜卑族族源当即匈奴后裔无疑!
&&& 4、羌人源于月氏
&&&汉代所谓“羌”,与今日之羌,种族似不同。盖羌有两种,一曰羌,一曰若羌。羌乃羯之语转,羯人即吉人,吉古斯,吉冈,茨冈,即今日吉尔吉斯人,高加索种之白人或黄白混血人也。若羌,则为黄种,即今之羌族。
&&&又,大月氏之余种亦称羌。
《通典》:“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若羌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杂种,曰葱比羌、白马羌、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益同为羌种。”
《后汉书西羌传》:
“月氏胡,旧住张掖酒泉地……,余种分散,依诸羌居上。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亦以父名母姓为种。”所谓继父名,从母姓,即父子联名(共名)也。
&&& 5、五石散创自刘安
&据隋人罗浮山道士、青霞子苏元朗撰“太清石壁记”云:
“五石丹者,淮南王刘安好道,感仙人,八公来授之。安以此方授左吴,故得传之入世。其药飞五石之精,服之令人长生度世,与群仙共居。”
“五石者五星之精:雄黄,后土镇星之精。丹砂,太阳荧惑之精。磁石,太阴辰星之精。曾青,少阳岁星之精。矾石,少阴太白之精。石以比五星之精,真药能长生不死。”
&&& 6、西欧史学中“封建主义”的语源
中国史中所言之“封建”,意义与西方(欧洲)完全不同。二者完全不是同一社会形态。故百年以来中国史学所言之“封建论”几乎都是误解。
维柯(G&Vico)的《新科学》(1725)始述“封建”:
“封建体系即分封,在拉丁文是ragione de benefizi,直译之义为“福利(分配)体系”。(英译作fendal system)。
维柯云:“在这种体系中能得到一种好处或一份福利。”“罗马人用美妙的字眼把封建称为beneficia(福利或分享)。”
这种体系中包括“保护者或授权者是和受权者或受保护者两部分。”即封建地主和封建佃户。
在欧洲之封建体制下,土地依王法划分了三种权利:
1.土地使用权
2.骑士领地权
3.王者拥有封建领地贵族的绝对主权,即王权
亚氏《政治学》指出,国王身具三职:
(1)法律的化身(司法权),(2)军事首领,(3)宗教领袖(1285b)。
&&& 7、商鞅吴起摧毁贵族政治
用贤与尚亲之分,乃先秦政治斗争之一大根本主题。
用贤即不计身份出身,为贤能是用。
尚亲则世官世禄,贵族及官禄世袭罔替。
孔子建私学培育贤能,所以他主张用贤。而老子则主张不尚贤,用亲。
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之根本内容,乃实践孔子之用贤之路线,宗旨在于摧毁贵族世袭政治,使贵族多元体制演变为王权中心的官僚体制。
商、吴亦因此而遭受秦、楚强大贵族势力集体反对,身殉改革而牺牲。
&&& 8、庶子制
“庶子”二字,古文有所歧义。
1.《商君传》:鞅本卫之“诸庶孽公子”。
诸庶孽公子,即诸庶子,即非嫡系子。此一义也。
2.《商君&境内》:“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
此言以“庶子”任役事。此种所谓庶子,即假子制度,认养假子也,实乃家内奴制,庶子被收养为家奴也。此种奴庶子,也称竖子,在贱人之列。
&& 9、&商鞅变法建立军功农奴制
商鞅变法,建立军功授爵制度。商鞅死后秦制仍如之:平民立军功,得受爵为贵族,并得收养(庶子)家奴。
奴隶立军功,得自赎为平民。奴隶立军功多者,得赎亲属在隶妾籍者。(即官奴隶,隶医、隶妾)
&&& 10、商族之起源
《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一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砥石,金景芳谓即辽水所出之砥石。《淮南地形》:“辽水出砥石”。高注:“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南入海。”查地理,辽水之出,在今内蒙昭乌达盟克腾旗之白岔山。则商族起于是地。
砥石为商族所出之地,故中夏称之以地名代族名,称商为狄、氐也,此似即“北狄”一名之由来。
& 11、北方古称玄
所谓玄王,金景芳谓“玄”即北方古称也。北方称“玄宫”,《吕氏&有始》:“北天曰玄天。”故玄王即北方之王。玄王,或即玄武、玄冥(免)、玄菟之转语。
&& 12、商契始建北京
《世本》记:“契居番”,“昭明居砥石。”
&&番,古音亳,即邶也。毫亦称燕亳。《左》昭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所言燕亳,即燕邶、燕北,即北京,盖曾为商都。(金景芳)
&“亳”多异文,或作薄(《荀子》议兵:汤以薄),或作蒲(公羊传:“六月辛丑”,“蒲社灾”。《左》哀四年作“六月辛丑,亳社灾”),又称蒲姑。
何案:蒲姑实即亳之切语。又北蒲音通,京、姑语通(句、勾古音通)。则蒲姑即北京之转语,北京之古称也。
考之地理,《史记&赵世家》:“秦攻番吾”。张守节《正义》:番音婆,又音盘,又作蒲。番吾即汉代蒲吾,商代蒲姑。《括地志》记:“蒲吾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里。”此地约当今之良乡。良乡80年代曾经出土西周早期召公时大批文物也。
亳即蒲姑。蒲姑语转即蒲吾,故地在今之良乡,蒲姑即北京之古名也。
又亳即北(邶),是商高祖契之兴盛地。其后商族屡迁,古代有地名随族而行之风俗,故北方商族所居古地名“亳”者甚多。然亳之本则为北亳也。
周武王灭殷,分玄方为三部。命纣子武庚居邶,以鲁(庸/鄘)封管叔。卫封蔡叔。分镇之,是为三亳。
三监之乱平定后,成王改封召公之子居燕。封伯禽于鲁。封康叔(康王)于卫。召公居燕,镇守京南(良乡)以防狄商族自北口(房山)之复入中原也。
&& 13、天津得名甚古老
北京,古名又称河内,盖黄河古道穿过北京,而自天津入海。
天津得名,俗言乃因明永乐天子以海河为津渡,非是。天津乃黄河入海之古津口也,故自上古而有天津之称,非起于明代也。
&&& 14、商族兴起于北燕
商族南下,先据北燕(王国维说北即燕也。何按:燕,语通翼,冀)。再东进,据鲁,鲁古称鄘(王国维说),再入中原,据卫及建中都于殷虚。
&&&故北燕(北京)及鲁、卫,皆殷人兴起之地。
&&&商亡后,周人迁殷社于宋。宋者,宗社神木之名也。武王灭商,仅灭殷虚,占领鲁、卫。其燕北老巢,则赐封于纣子武庚。
&& 15、商族八迁
《尚书序》称自契至于成汤殷人八迁。王国维考之曰:契自毫迁居蕃,昭明自蕃迁居砥石,昭明自砥石迁商,相土自商迁商邱,相土自西都商邱迁居东都泰山下后复归商邱,商侯迁殷,殷侯复商邱,汤始居毫。
“契居亳(北京),昭明北迁砥石(北狄)。相土自燕迁商(商丘)。事见《左》襄9年,昭元年及《晋语》。相土乃阏伯之继承人。阏伯乃陶唐之火正,祀大火而主火纪时焉。疑阏伯即燕伯。”(异说“契始封商”,似不足信,盖相土迁商后迁契社在商。故有是说也。)
《竹书》:“帝芒(勾芒)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殷即殷虚,殷邑,在河南安阳。时殷仍为小夷族,夏人蔑称之为“殷人”。
&&& 16、说“氏”
&氏者识也,职也。
夏以前诸侯称氏。商以后称方、邦、国。古所谓职方,即氏方。
国者,城也。氏者,识也,标识(图腾),族姓也。
古文献纪夏族名,曰有扈氏、有穷氏、斟寻氏、斟灌氏、有鬲氏、昆吾氏、伯明氏等,夏人自称夏后氏。
氏者,血缘族之群团组织,所谓部落也。尚未定居而立国,土地亦未分也。
至殷商,则天下已分立邦国。殷之外服方邦、宗伯三千。其邦国即村邑,乃自然生长至周代,则封建而立殖民城邑也。
周之封国,《荀子&儒效》以为七十一国。《吕》观世以为“所封四百余”。
诸邦国,书不同文,语不同言,称不同量,衣不同服,习不同俗。商在诸国中,乃为“大邑商”、“天邑商”、“中(心)商”。《吕》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 17、&契封地
契封地异说多。一说封亳,《水经&渭水》注引《世本》:“契居蕃。”蕃,亳,薄字通。一说封商。商之故地有二,一曰在河洛之商丘,《诗商颂》郑注:“商者,契所封之地。”或以为即阏伯、相士之商丘。
《左》襄9年杜注:“商丘在宋地。”疏引《释地》: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也。“商、宋古字通用。一曰在太华之商即楚祖社所在之商族故地(陕西商州)。《殷本纪》:帝舜封契于商。郑玄云:“商国在大华之阳。”皇甫谧云:“今上洛商县是也。”
(《吕思勉读史札记》第16页:“契封商。”引郑玄云:“国在大(太)华之阳。”)
&&& 18、吕思勉考商族之八迁
吕谓:”&契时三迁,汤时五迁,合计为八。
一、契时三迁:始居亳,迁砥石,又迁于商。(契时实已三迁。)
[何按:亳,邶也,北京。东迁砥石(内蒙,辽水源)]。
南下至商丘。
二、(1)汤始居亳。(自商丘北迁)“从先王居。”
&&&&&&(2)又迁殷即韦阝(郼)。(高诱注韦阝读如衣,即殷。《竹书》谓殷地在河北。)
&&&&&&(3)夏桀放(逐)汤于中野(中野当即中原),“止于不齐”。汤灭桀,放之于南巢。
&&&&&(4)遂建都乎“下洛之阳”。
&&&&(5)复归于亳。(汤时五迁)
吕云:“然则自契至汤八迁,经传本具,特后人未能深思而熟考之耳。”亳地自古异说殊多。皇甫谧以为三亳三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吕谓:“古俗迁新邑仍以旧都之名名之。商代之亳,盖亦如是。”故多异地均称亳。
&蒙,即北蒙,殆即砥石也。即《庄子》之北冥:“北溟,北海也。”
&&& 19、商戎同族
《秦本纪》索隐:“西戎之君,号曰毫王(蕃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唐)社。”徐广曰:“一作汤社。”
&&& 20、盘庚三迁
《书》孔传:“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盘庚治毫。”(治,建也。即执,立也。)“不常厥邑”。厥,居也。不常居邑。旧读厥作其,误。不定居,即流动也。
《太平御览》皇王部引《竹书》:“仲丁自毫”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北蒙,北溟,北海。渤海。),曰殷。”(《水经》洹水注引同)
奄,曲阜,鲁也。《史记&殷本纪》记作:
“帝仲丁迁于敖(嚣),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庇/邠?),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北蒙)盘庚渡河南,复居汤之故居。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居河北。”
皇甫谧云敖即今河南敖仓。
&&& 21、子夏讲学西河
&钱穆云:子夏居西河,战国名西河有二,一在魏,一在卫。卫之西河在河济之间。
&&& 22、“喀拉”即伊朗语“山”
和田地区出土塞种文献,饶宗颐谓属古伊朗语系。山称ggara,梵语作giri(隔离,galan,干兰,意译作“净土”)。即喀拉,昆仑之语转,山也。又作干拉、阁楼、高阁。Saka,塞种,古伊朗人。黄文弼认为姜戎即出塞种。
&&& 23、战车马术源于胡人
Hurrian在世界史上被认为是最早把马术与战车传入近东的民族。
所谓雅利安种(西方人谓即波斯古族名),前1400年。与殷商中期等。匈奴古称Huna(胡奴、浑奴、胡那),汉译音省那即“胡”(陈寅恪云)。
&&& 24、夏之古音Haya
夏之古音读为Haya,梵语Haya即日神。夏族来自西方,《帝王世纪》云大禹起于西戎。而商族来自北狄。周、秦亦皆西来之族。
大夏,太阳神之族也。
&&& 25、差池
《诗》云:差池其羽。
池,从也音,也,读异。差池即差异。
&&& 26、冯夷
&冯夷,封豨即伏羲转语。别号彭夷,彭祖,风羲。即鳄鱼,龙神也。
&&& 27、阏伯
阏伯即阏父,乃陈人之祖,虞舜之后,周初始封于陈。
《左》襄25年: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以)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神明之后,即太阳神也。
&& 28 、种姓
种姓是一种世袭社会分工的族团。西周实行种姓分工即世官世工制,且以职官命氏族,以族姓集团,世袭从事某种分工专业。
29、&四方神
[《文物》,1988/11连邵名文]
东方神析协
&南方神因(凯/开/启/夔/微)
西方神(挚)彝
北方神勹(仆/伏)(京津520)
《左》昭17年:
“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亿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
玄鸟氏,司分者也。(春秋分)
值赵氏,司至者也。(立春,立夏)
丹鸟氏,司闭者也。(立秋,立冬)(杜预注)
&析(拆)——震(辰)
微(美)——离(丽)
夷(怡)——兑(悦)
伏——坎(叩)
&&& 30、世子一名见于金文
价册世卤(子)。(《三代吉金文存》,13.46.1。)
&&& 31、东海火山
《列子》等书中称东海火山(日本/扶桑)地为“归虚”。其得名与太阳有关。
《宋书天文志》:
“言四方者,东曰旸谷,日所出。西至濛汜,日之所入。……日为阳精,光跃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归注。”
归者,百川所归注。暴热沸腾之海故曰“归虚”。
&又,旸谷,转音即夷禺,是阿伊奴族之别音也。
&&& 32、游为美词
古以游鸟为美鸟。《管子形势》解:“将将游鹄,貌之美者也。”
&&& 33、中华先人拜日
中华民族,来自崇拜太阳之族。太阳古名:郁华(云华),重华,此即中华或东华之得名。
&&& 34、姒/易两部
风姓/华胥(华夏)族包括两大部落:
阳部:大昊族,伏牺(男部),少昊族(鸵鸟)黄帝(玄鸟)第一代(太昊),第二代(少昊)
阴部:女娲(女部)姜姓,炎帝,女以姜/姬为姓(龙),或为薏苡(神羊/蜥蜴)
&&性崇拜与天文(先太阳,后北斗)崇拜,是中国上古全部宗教哲学艺术文化之核心。
&&& 35、性关系与婚姻制度的逻辑演化序列
外婚制形成以前,没有婚姻制度,只有两性关系。
1.性自由时期
(1)族群,群内性自由。非伦理的自由性交。
[这仅是一个假定。“群”的大小是问题。如果起点即是一个稳定男女配偶为核心的子女群,则群内性自由即不存在。年龄成为自然分隔。但兄妹间性关系是可能的。]
(2)如果只是围绕一个核心母系及其子女后裔形成的跨世代大群,则群内的非专偶自由性交,是可能的。&这种非伦理的群内性交,由于人性的嫉妒心,导致群内争斗,必然是不稳定的。
2.族内禁忌,群外性自由。所谓“外婚制”形成。
&图腾制。节日期性自由,野合。(爱情的稳定化,个性性爱的萌发。)
3.赘婿。走访“婚”,阿注婚姻。从母居,从女制。
4.抢掠婚。狩猎时代。向从男居、男性中心的过渡。(王亥故事)
5.礼聘婚。以鹿皮为质(抵),买卖婚。女人的转让。(媒妁制度。陪媵制。)多夫,是公共性关系残余。多偶伙婚。伴随着多偶制:姊妹共夫,兄弟共妻。多妻是为了求子,并将子女留在户内。
6.专偶制。一妻多夫制。兄终弟及。妻子与财产的定向转让。族内转让。
7.多妻制、男性中心、保证多子女。个体核心家庭的形成。
&&& 36、母系与父系
在母系时代,氏族(母姓族群)是经济活动单位。无小家庭。在父权制时代,氏族分化为(不同姓)家族公社。每个家族公社包括若干小家庭。
每个小家庭由一个父亲的若干代子孙及所娶来的外姓女人所组成。家族公社。
一个氏族是一个国邑。
首领:国家/帝(部落联盟),部落/王(同姓部族),氏族/后(母系)。
&&& 37、西周的宗法封建制
&西周宗法制建立在父权农村公社制度之上。
井田制,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归家族公社集体所有。(授衣,授屋)
春秋时期,私有制大发展,井田制解体。但公社虽不断受到内外冲击,仍在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一夫一妻制小家庭还未从公社束缚下解脱而出,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这种情况在春秋的秦国,直到商鞅变法废除赘婿和建立私家制才过渡而终结。
&&& 38、红山猪首龙
辽宁出土红山文化的所谓猪首龙,实际是海豚或鲸鱼的神化艺术形相。
&& 39、&家族与氏族
2.母族(共母族)多父多母(商代),即母氏族。
3.(周代)父系氏族(秦汉以后转化为宗族)(共父族)。东周时的乡、邑。
一个家族是一个公社,其中包涵若干子系家庭。
这种子系家庭有真子系,也有假子系。汉代的庇荫门客,就是自愿加入的假子系家庭。(魏晋时称“部曲”。)
&&& 40、陪臣执国命
在均田制下,家族公社才彻底解体,小农经济,小农家庭成为独立的经济单元。
乡邑,春秋时由与国君同姓氏族公社,转变为大量出现的新的异姓氏族公社,并从属于封邑大夫。于是“陪臣执国命。”
&&& 41、商周之公社
家族公社的首领称“田君”或“三(社)老。”(乡长)
由家族成员选举产生。每个家庭中有一男子专任武士(士/郎,良家子),脱离农业生产。出任国家公职,战时是战士。
家族长的职务是管理全公社内有关生产、生活的公共事务,分配田地及耕作。
公社的重要事务由公社会议商讨决定。
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组织。
若干公社的联合称“里”,里有里邑。
公社会议成员是各家户的老年男女。
家族长可以被公社会议所撤换。
公社成员即“国人”。
这种家族公社制度,自夏商周,历秦汉一直是社会的微观组织细胞。
&&& 42、井田制公社
东周井田坏废。开阡陌,土地私家占有。
公社土地的宗主权转到豪强、封地贵族手中。但家族公社的内在结构仍未变化。编户齐民,试图拆散之,反使户口逃入豪强私门。东汉时期村社解体。贵族之宗主权、领主权、领有权,不同于所有权。
所有权仍是国家。
&国家所有权:贵主领有权/农夫占有与使用(贷耕)
分封与撤封权)
&&& 43、乌桓即蒙古始名
“蒙古”一名,来自二源:(1)北方阴山古称昧谷,即蒙谷,蒙古。(2)蒙古室韦,蒙兀部。
&蒙兀即蒙元即乌桓(乌/蒙古音通,如莫/无音义通)。本为匈奴之左部东胡支部。
&&& 44、古田制
中国之田制,由公社所有制到王权封建制,到秦汉之国有制,到魏晋之混合所有制,隋唐均田制下之国有土地租佃制,到宋元明之混合租佃制,到明清之土地私有制。
&&& 45、西周封建制与西欧封建制的差异
&西周之宗法封建制,其宗法制度与西欧封建制不同。但其土地制度则与西欧有所相似。
西欧封建制建立在“马尔克”之上。马尔克是农业公社,作为墨洛温王朝时代法兰克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公社成员为领土的依附农。王国土地以公社为单位分赏封臣。封臣是土地领主,其宗子有世代袭替的领主权利。
但是,“这种封建结构同古代的公社制一样,是一种联合。”(《德意志意识形态》,单行本第28页)原有共同体(公社)的土地权利和领主的土地权利相结合。领主同时作为共同体(公社)的代表和直接生产者发生关系,从而出现了共同体公有制与领主私有权的统一。
&因此,土地所有权从属于王权——公社权的稳定性和垄断性,限制了封建领主的私有权利。
中国周代的封建领主权与此相似。在发生矛盾时,王权成为仲裁者。
国家主权的经济体现——赋税(管理费)
土地在贡奉制(夏代)下是合一的。在井田制下体现的劳役服务(人身宗主权)。
在封建制下被分割转让于诸侯。在春秋时代二者相离异。
中国的公社制度,长期体现在血缘、地缘结合的乡族制上。乡族就是公社的晚近体现。公社权转化为乡(宗)族权。“产不出户”,“先尽房族”,不得乡族同意,私人不能自由处分其土地及家产。
乡族共同体对私人土地权有约束。
&& 46 、什么是文化
&简言之,文化就是价值观念及其物质与精神的载体。
“文”此字本义是纹身,有文者美也。文化就是美化。所以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构成文化特殊性的也正是其特殊的价值观念,基本价值有二类,即形、意,用——形式、意义、功效。即美、丑,善、恶,好坏。
基本价值观念的纷歧导致社会的破裂。清谈所以误国就是因为它导致价值观念的纷乱。
(所谓艺术真实,即可能之真实。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选择。艺术是可能性的模仿/塑造。)
关于文化,历来缺乏一个确切的意义。有一种流行说法以为文化包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如果一切都是文化,那么垃圾作为人造物也是文化——则是垃圾文化也!
&&& 47、萨满教
萨满教(Shamanism)是原始宗教形态之一,起源较早,分布很广,是我国阿尔泰语系各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
“萨满”一词的语源,是十八世纪以来引起许多学者注意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个词不是通古斯语固有的,而是来自梵语的“Sramana”(斯拉玛纳)和巴利语的Sramana”(萨玛纳)(意为黄教僧侣,乞食者)。
&萨满教一词是从鄂温克语中“Shaman”(萨满)借用来的,通古斯语各族把极为不安,激动和疯狂的人叫“Shaman”。当人们发现这种人,就认为她(他)要成为巫师了,必须找老萨满教她,经过一列仪式和传授,才能逐渐成为正式萨满(巫师)。
南宋史家徐梦莘在其《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中,明确指出:“珊蛮(即萨满)者女真语,”即通古斯语。可见,早在十二世纪就已解决了。更不需说清真代许多学者使用“萨满”、“萨玛”、“萨麻”等十分普遍,如《大清会典事例》就有“萨满”一词。
萨满教的分布从地理学的概念来说,包括我国东北、内蒙、新疆以及与之相毗邻的整个西伯利亚,是其主要分布地区。从空间说,从黄河流域至北冰洋海岸;从白令海峡至斯堪底那维亚半岛;从蒙古草原到太平洋这一广大空间所居住的各族都存在共同的萨满教。从民族学上来看,它包括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鄂伦春、满、赫哲、锡伯等族;蒙古语族的蒙古、达斡尔、布利亚特;突厥语族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兹、奥斯梯加克、雅库特等族;古亚语族的弗雅喀、爱奴(虾夷)、堪察加尔、爱斯基摩、尤卡吉尔等共二十几个民族。
&&& 48、秽貊
秽貊,即晦墨,语通玄武、玄冥。
&& 49、&昭穆问题
昭穆问题的实质,是在母系社会内,父子不属于同一氏族。父在昭,则子在穆(从母)。
昭者,阳也,穆者,阴也。阴阳分族,即昭穆分族。
&&& 50、关于《五帝本纪》所述上古历史系统
中国之上古史,所可依者,成系统之记录,只有两部,即《尚书》与《史记》之《五帝本纪》。
《尚书》建立了如下一个系统:
尧(采集)、虞(狩猎)、夏(城邑)、商(畜牧)、周(井田农业及宗法封建)。
《史记》之五帝本纪则建立了一个更大的系统:
(神农)黄帝、高阳(颛顼)、高辛(喾)、放勋(尧)、舜、禹。
故所谓“五帝”实际是“六帝”。
《易》系辞中提到伏羲,秦汉传说中提到女娲,我们注意到《尚书》及《五帝本纪》中均不提及之。
秦汉后有人将伏牺、女娲、神农别列称作“三皇”。
然而司马迁不采纳三皇之说,是因为不相信其为信史。而对五帝这一系统,他实际也是有所存疑的。他说: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索隐:尚,上也,言久远也。)然《尚书》独裁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故著为本纪书首。”
(雅驯者,雅,言,信也。驯,训,传。信而可传,曰雅驯。不雅驯,不可信也。)
实际太史公之所采录的五帝系统,亦仍不足信,只可视为历史传说,即已经人文化之远古神话传说。
[传说古帝中昌意,即月神常娥。青阳,即黑夜神。值得注意的是:
1.这些人名都是神名。
2.奇怪的继承方式,幼子继承或隔代继承。]
&&& 51、胡与鞠
鞠古音与古/胡通。(奚),鄂伦,鹿。春,人。鄂温克,猎鹿人。
&&& 52、细石器与鄂伦春
&根据我国最近一些年的考古学的发掘和研究,鄂温克和通古斯的祖先和起源于华北的细石器文化有密切关系。
&贾兰坡先生根据山西峙峪遗址出土的二万八千多年前的细石器,判定了华北是细石器的起源地,细石器是由华北向贝加尔湖地区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北美洲传播的,因为上述地区的细石器都是属于华北的船底形细石器传统,而且这些地区细石器的绝对年代没有一年超过一万八千年的。
使用这种石器的古人类早已消失在历史上了。但十七世纪贝加尔湖地区的鄂温克有还保留着这一细石器的传统。鄂温克人的历史传说中说:他们在列拿河时,都留有长长的发辫。他们那时打住野兽没有刀子剥皮,是用薄石片,剥桦树皮也是用石刀。
&&& 53、东胡种群来自华北,是东亚石器文化的原创者
东胡人,即肃慎、东夷、鄂伦春、女真、阿伊奴、印地安、蒙古、满清,拜熊之黄帝族,实即古中原之本土原住民,复盖中原至西伯利亚的大地。东胡是东亚及北亚细石器文化之原创者(贾兰坡说)。
华北和蒙古草原及外贝加尔湖地区是紧密相联的,对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初期的猎人来说,从事狩猎经济的人群——华北的古猎人,以华北,黄河流域下游为中心,向北、向东北迁移。即掌握了船底形细石器的猎人们追击蒙古野马、野牛、河套大角鹿、诺氏象和披毛犀等动物,追随以猛犸等为代表的喜冷动物进入贝加尔湖地区和西伯利亚,这是可以理解的。
&最初到贝加尔湖地区占据着色楞格的河流域,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用通古斯语词来解释的地名。从语言学上来看,他们迁到阿尔泰和贝加尔一带,形成了“通古斯、突厥、蒙古”语言具有共同性的阿尔泰语系地区。这一点是和他们从华北迁来相符合的。它的时间稍晚,即最早是新石器时代,正如人种学资料所表明的那样,贝加尔新石器A组与华北的人种较接近。
&& 54 、鄂温克是东胡后裔
清代的史书中记载说:鄂伦春“一作通古斯,亦曰喀木尼汉,即索伦别部也,其俗使鹿”。
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在内皆属于索伦部。
鄂温克族原始时代的祖先,从所掌握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西伯利亚的居民,而是居住在黄河流域下游以及华北一带。他们后来由于汉族从上游压下来,一部分与汉人混合,一部分向北和东北迁移,至迟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已迁到贝加尔湖一带。
在阿尔泰山和色楞格河一带与蒙古、突厥混杂并形成共同语系。后来由贝加尔湖向黑龙江上、中游及东北迁移,与由黄河流域下游较早迁入东北的通古斯人汇合,形成南方群体,并与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上、中游的北方群体相区别。
这些部落在经济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但也产生了差别。到了公元八世纪,分布在今贝加尔湖东北和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鄂温克族祖先分别被称为“鞠”和“北山室韦”的几个部落则成为“索伦部”。
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的北语支。靺鞨、黑水靺鞨,满族,赫拉族。
&&& 55、多父多母
甲骨文中有多父多母之称,反映了母系制及多偶伙婚。这种多偶伙婚,有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两种。“或欲独娶,则群谓之不友,而女家不许。”(余庆远,《维西见闻录》)
这种多父多母的伙婚表明,一夫一妻制家庭尚未建立起来。摩梭人(四川木里县卡瓦村摩梭人)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以个体生产发达的基础。个体家庭人少,劳动力弱,在生产上顾此失彼,忙于农活则丢了畜牧。而且生产范围狭小,收入无保证,更不能从事家庭手工业。其结果是终其一年,收入甚微,生活困苦。因此女家不愿嫁女于一个女婿。而愿意嫁给几兄弟,兄弟愈多,则劳力愈强,生活有保障,女儿不受苦。”(宋兆麟,“摩梭人的多偶制度”)
如果多个女儿,则亦愿以多女嫁多兄弟,此即媵(联)嫁制。
(传说尧以二女妻舜,象欲与嫂通。反映这种多偶制。)
家庭公社,正是这种集体性共有(共产共妻共夫)的公有制组织。
马克思云:
“这种集体协作关系,一方面以生产条件的公有制为前提,另一方面,以个人尚未脱离氏族或公社的脐带这一事实为基础。”(《马恩全集23—371)
&&& 56、家庭公社的两种形态
1.伙婚制家族(共产、共妻、共夫)
2.一夫一妻制家庭共族(小家庭的共产联合)
不嫁而育的母系公社。(妇好)不嫁而有子之女称“妇”。少女曰女,已育称母。(已婚亦称妇。)
多父——伯父(长)——叔父(幼)
赘婿之家:诸女嫁一男,男住女家,子女从母姓。(舜与二女)
上述婚姻存在于西部多数民族中,包括藏族、羌族、纳西族、尼泊尔、夏尔巴人等。门巴族等。(诸羌)
&&& 57、五等爵源自亲属分级制
公侯伯子男都源自亲属制称谓。
公后(父母)。
伯(兄弟)。
子(宗子),男(隶,庶子)。(贾谊《新语》)
&&& 58、明代中国钢铁之出口
&屈大均记述:
“(广东)以香、糖、果箱、铁器”,“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逻斛、吕宋,帆卓二洋,倏忽数千万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利。”
&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称:
“(夷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至二、三百连不等,多者买至五百连并有一千连者。其不买铁锅之船,才不过一二。查得铁锅一连,大者二个,小者四、五、六个不等。每连重二十斤。若带至千连,则重二万斤。”
在明代,中国是向全世界输出钢铁产品的国家,而中国之铁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 59、吉尔吉斯
中亚之吉尔吉斯人,即黠戛斯人,即茨冈人。
& 60、《尧典》译文
按:尧典是关于华夏族政治起源的一篇优美的历史传说故事。
古有帝尧,聪明斯文。光照天下。将逊退帝位,让给虞舜,因之作训典(即尧典)。
[典:《说文》:从册在几上。尊之也。]
&虞舜出身卑微,帝尧听说他很聪明,将使他继位,经历考验了许多困难,因之传作训典。
曰言:在古代,有古帝名尧,又称放勋。清明,斯文,安晏。谦恭肯让。光明四宇,至于上下。修明已德,而亲睦九族。九族和睦,平治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令羲和,敬顺上天。历阅/观察日月星辰。教授人民时节。
又命令羲仲,居传于东夷,地名阳谷。守候礼聘太阳之出升。治理东极。以中春之日,观察鸟星,确定春季。赐名叫“析”(羲),利于鸟兽繁衍。
再命令羲氏之弟,居往在南极,地名明都。治理南方,敬候长日之至,以大火之星为标记,确定夏季。其名叫“因”,鸟兽只有皮革。
颁命和仲,居住西方,地名昧谷。守候礼聘太阳之归落。治理西域。在中元之夜,以虚(虎)星为辰,以确定秋季。其名叫“夷”,鸟兽长有美丽的毛皮。
再命令和氏之弟,居住在朔北,地名幽都。治理朔方胡狄。迎候短日之至,以昴星为标记,确定冬季。其名叫“隩”,鸟兽长有茂厚之毛皮。
于是大帝说:来!你们羲与和。一年之期为六百六十(旬)又六日,以闰月确定四季,组成一岁。确定收刿之期。激励百工之族,诸业成绩兴旺。
尧帝问:有谁能够被重用?
放齐说:有您的嫡子丹朱,精明。
尧帝说:去吧,此人只会吵闹喧哄,怎么行?
尧帝又说:还有谁,我可以采用?
灌兜说:共工(鮌)已筑堤完功。
尧帝说:去吧。这个人花言巧语,结果不是洪水滔天吗?
尧帝又说:喂,四岳呵,浩荡洪水无边无际,滔滔淹没了高山巨陵,浩浩淹没天地,老百姓遭殃,有谁能制住它吗?
大家都说:让鮌去干吧。尧帝说:呀,不行吧!怕他会坏事毁了我们的家园。
四岳说:不会吧,不妨让他试试。
帝尧说:去吧,你去试试吧。
用了九年,鮌没有完成功业。
帝尧说:呀,四岳。我已在位七十年。你们能忠诚用命,继承朕位吗?四岳说:我们无德呵,有辱您的圣位。
尧说:你们发挥光明吧,推举被埋没的人。
于是大师对帝尧说:有一个男子在民间,叫虞舜。
尧帝说:对,我听说过这人。他怎么样?四岳说:他出身鼓史之家,父亲很无能,母亲很霸道,弟弟很傲狠,但他仍能与他们相处很好。孝行昭昭,宽容而不与家人斗气。帝尧说:我拿女人来试试他吧。可以观其行于女人。于是下嫁两个女儿去妫汭水间,匹配给虞舜。
尧帝说:好呵!教诲他五典,他遵从五典行事。让他担任百官中的官职,他都作的井井有条。让他迎宾接待来使于四门,四门肃穆。把他放到山岭中,虽然遭遇狂风雪雨也不会迷路。
尧帝说:可以!你这舜。询问你事情考察你的言论,你出言皆诚实可信。已三年了,你升陟我的帝位吧。而舜则谦让认为自己的德行不配继位。
正月初一日,尧行冬礼于文祖之庙。主持旋机北斗,整治日月五星之七政。杀牲祭祀上帝,焚烟告拜天地四时(六案)。望祭山川,以至群神。
&汇集五种瑞玉,择取满月之吉日,接见四方诸侯,颁发瑞玉给诸侯。
这年二月,尧向东方巡守。到达泰山岱宗,焚木祭天,望祭四方山川。
赐见东后,统一时月正日,统一度量衡及乐律。修制关于五种礼、五种玉、三种帛,以及二生一死的礼仪,一切如同五种祭器。事毕而归复。
这年五月向南方巡守,到达南岳,修治礼制如同在泰山。
八月向西方巡守,到达西岳,也如上。
十一月初巡守,到达北岳,修礼如同在西岳。归来后,致敬于农社祖庙,杀祭大牛。
此后每五年作一次巡守,各地诸侯来自四方朝拜,听取他们的进言,考核他们的政功,赏赐他们的车马。领土上有十二州,十二山,深浚的河川。
制订了刑典,主要有五种刑罚:官事用鞭,教育用朴,赎罪用金。对无知者赦免,一贯作恶则处以极刑。
圣明呵,圣明,对用刑要吝惜呵!
而后将共工流放到幽州,将驩兜流放到崇山,驱逐三苗到三危,杀死鲧于羽山。处理这四大罪人,天下人感到服气。
二十八年,尧帝去世。天下百姓如丧父母,守孝三年,四海静禁八种音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陈子豪2017最新解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