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帝国时代2秘籍修改器或修改器 邮箱476834...

揭秘山村致富经:从负债150万到吸金3.3亿 建家庭农场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震惊】从负债150万到吸金3.3亿!揭秘小山村的致富经...
  泥巴路、土坯房、简易厕所、没有一个垃圾箱&这是浙江鲁家村2011年的景象。村支书朱仁斌刚上任时,村账户上只剩6000元,却负债150万。他自掏腰包,以个人名义担保,筹资1700万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在结清款项的同时让鲁家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区。现在村里开展美丽乡村经营,已有深圳农产主投资3.3亿建家庭农场!
  负债村勇筹1700万建美丽乡村
  乘坐老式的小火车、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致,如果不说,没人能想象得到,这里既不是高铁沿线,也不是通向东北林场的小火车,而是浙江省北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安吉县鲁家村。
  小火车载着兴奋的游客平缓地行驶在山谷间。
  游客:以前感觉来的时候破破烂烂的,现在好像有了一个小火车,还有这么多农场建起来,给人感觉赏心悦目。
  这是一场由鲁家村的家庭农场举办的篝火晚会。
  游客们在结束一天的观光游览之后,可以在这里烧烤、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
  如今,类似这样的场景在的鲁家村并不少见。这个距离安吉县城直线距离不过5公里的村庄,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也许没有人相信,五年前的鲁家村,完全不是现在的模样。
  2011年的鲁家村。
  泥巴路、土坯房、房前屋后的简易厕所,全村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个垃圾箱,一到梅雨天,村里的路上污垢不堪。
  那一年,在安吉全县187个村的卫生检查中,鲁家村排名倒数第一,“新官上任”的朱仁斌被点名批评。这让习过武、经过商、村民们眼中见过世面的朱仁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这种情况下就感觉一定要改变这个,首先要改变村庄,就是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我们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
  2011年5月,按照浙江省的统一规划,安吉县开始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鲁家村加入了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行列。朱仁斌摩拳擦掌,可是其他村委成员却顾虑重重。
  改变村庄的面貌,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但要想要实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摆在大家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鲁家村要想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需要投入一千多万元,但是,2011年鲁家村的“家底”却是捉襟见肘,1000多万元的投入对鲁家村来说简直是异想天开。
  朱仁斌:我接手的时候,这个村里面账户上只有六千块钱,负债150万。
  朱仁斌的大胆决定在其他人看来难免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朱仁斌却有自己的打算。他决定首先招标重建村里那座建于60年代的老村委会。公告在县里的招标中心挂了三天,眼看着就要流标,始终无人问津。
  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因为鲁家太穷了,没钱,他们怕造好以后拿不到钱。
  朱仁斌:我自己拿起手机来就打了一些朋友,他们也是搞建筑的,那我就说我这个村委会这么大,怎么会付不出来。
  这是一张张再普通不过的借条。
  为了解决鲁家村资金不足的问题,朱仁斌自掏腰包,拿出家里的存款几次借钱给村里,最大的一笔额度达到50万。
  可是,修建新的村委会,项目总投资近300万元,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创建美丽乡村的这第一步,鲁家村走的并不轻松。
  朱仁斌以个人名义担保,鲁家村勉强完成了村委会的建设,但是,美丽乡村的创建标准,要求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绿化以及污水引水入户率都必须达到百分之百要达到这些硬性标准,朱仁斌遇到的第二个难题还是钱的问题。
  经过商的朱仁斌仔仔细细算了笔账,他把美丽乡村的建设所需的资金化整为零,首先,利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用地指标筹集了450万,其次通过村里聘请的20名顾问捐款,筹集了300万;再加上政府对美丽乡村的奖励资金357万和各种项目资金,2011年年底,伴随鲁家村美丽乡村精品村通过验收,村里前期投入的1700万元款项全部结清。
  朱仁斌:投入了1700万资金整个村,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庄。也就是说那一年,2011年一下子让我们鲁家村的老百姓也享受了城市人的生活,差不多,该有的都有了。
  就这样,原本村集体经济只有6000元,负债150万元的穷村子,在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的带领下,一炮打响。
  创建美丽乡村后的鲁家村村口。
  通过创建美丽乡村,鲁家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对于敢想敢做的村支书朱仁斌和村两委,村民们也是赞不绝口。
  300万绘发展蓝图打造家庭农场
  路修好了,生活环境改善了,似乎也可以知足了。然而对朱仁斌来说,这只是鲁家村发展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作为村支书,朱仁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要找到一条适合鲁家村发展的路,让村民们能有稳定持续的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条带领村民致富的路,远比筹集资金建设美丽乡村要难的多。如何利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契机,找到鲁家村未来发展的出路呢?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这让朱仁斌茅塞顿开。鲁家村大部分地形为低丘缓坡,适合开展现代农业,朱仁斌和鲁家村委当即决定,发展家庭农场,打造中国第一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
  可是,鲁家村既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也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要想白手起家、发展家庭农场谈何容易。敢想敢做的朱仁斌此时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2013年,鲁家村耗资300万元,请了两家设计单位历时一年半,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鲁家村发展蓝图。
  鲁家村的发展蓝图。
  在鲁家村的发展规划中,引进了18家家庭农场,分别以野山茶、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
  村委班子引入旅游公司,共同组建经营公司,公司由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据51%,18家农场各自经营,由旅游公司和村共同投资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把鲁家村串联成了一个大景区。
  规划有了,模式也有了,可要招商、吸引18家农场尽快入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鲁家村引入的18家农场指示牌。
  为了招商,支书朱仁斌有了一个略带戏谑的绰号――“PPT书记”,一直以来,PPT都是朱仁斌招商时的“秘密武器”。对于这个绰号,朱仁斌说他并不介意。
  通过提前讲解PPT,让农场主深入了解鲁家村家庭农场的规划布局,打消他们的顾虑。野山茶农场、蔬菜农场、桃花农场等不同特色的家庭农场相继在鲁家村落地。
  除了PPT,朱仁斌更是经常登门拜访。
  万竹农场农场主陈贤喜:(朱仁斌)到我家里面去了也好几次,而且电话约我一起出去喝个茶,吃个饭,总共不下于五六次。
  陈贤喜,万竹农场的农场主。在此之前,他在安吉县城经营着自己的陈氏竹园。两年前,朱仁斌的邀请他来鲁家村投资经营家庭农场,禁不住朱仁斌的“五顾茅庐”,他承包下了眼前这300亩土地,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万竹农场。
  陈贤喜的万竹农场俯瞰图。
  陈贤喜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目前,他的一期投入已经达到了700万,未来这个占地300亩的万竹农场将会打造成一个集吃、住、游于一体的家庭农场,预计到2017年开园,一期投入将要达到1500万元左右。
  一辆轨道全长4.5公里的小火车将散布在鲁家村的18家农场串联起来,每一位来到村里休闲观光的游客,都可以乘坐在小火车上,将鲁家风光尽收眼底。
  60多岁的楼百义如今是鲁家村小火车轨道维修员。
  楼白义每天都要沿着铁轨走上三四趟。
  每月都能给楼百义带来2600块钱的收入,为了村里建设家庭农场,自家闲置的两亩多田地也流转了出去,按照一亩地一年700块钱的租金,楼百义一家现在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眼下,虽然鲁家村还没有正式开园营业,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已经从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鲁家村,共有6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每户村民每年因土地流转产生的效益约为8000元,这就保证了大家的土地每年都能产生固定的收入。
  鲁家村的农民纯收入也从2011年的14719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28500元。
  朱仁斌:我们景区一旦开放,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应该是每年在600万以上,这是我们当时是有依据的。
  3年成功签订20份合同 攻坚克难展望美好前景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预定日正式开园营业。
  初步测算的结果是,项目运营后,将可以带来每年4500万元的营业额,直接产生超过300个工作岗位,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近600万元。前景是不错,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的困难却不少。
  为了提前做好开园准备工作,培养村民们的服务意识。鲁家村和旅游公司决定对全村的老百姓进行素质培训。
  2016年以来,村里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培训活动。
  在培训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村里预定8月份就要开始动工的葡萄农场,由于农场用地上的坟墓迟迟没有动迁,项目无法继续推进,这让农场主庄传云有些着急。
  为了建设这片占地400多亩的葡萄农场,庄传云已经投入了一千万,眼见别人的农场已经开门营业,自己的农场却没有动静,庄传云只能找到朱仁斌,让他帮忙想想办法。
  前脚从庄传云的农场离开,朱仁斌后脚来到了曹健林、曹建海兄弟俩的家。
  朱仁斌亲自上门和曹氏兄弟俩商量葡萄农场坟墓动迁的事。
  这次的劝说工作远比朱仁斌想象中要顺利的多。
  朱仁斌:比我想象当中要容易一点。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样的需要迁坟的葡萄园里的还有多少户?
  朱仁斌:最少也得30户。工作量非常的大也非常的烦,烦琐但是没办法,我们只能一步步的推进,一天天地理。
  就在我们即将结束在鲁家村采访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深圳的农场主。这已经是沈浩第十次来到鲁家村,在此之前,为了给自己的农场选一个合适的落脚地,她去了很多地方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鲁家村。
  这将是鲁家村从2013年开展美丽乡村经营,打造家庭农场以来签下的第20份合同,也是到鲁家村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农场,总投资额达到了3.3亿元。
  半小时观察:以创新促农民增收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一直以来,怎样使农民富起来,始终是一个难题。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创新”一词共出现29次,“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等等,都是思路,是方向,是启示,但要实现最终致富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
  如今,鲁家村的河水变清了,环境美了,还修了10公里长的绿道和4.5公里长的铁轨。这个低丘缓坡占九成的村庄,不仅开出了18个家庭农场,还从负债150万元,变成集体收入超过150万元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他们收获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财富,其宝贵的创富经验,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希望有更多的村庄,能从他们创富的行动中,得到启示。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经济半小时》编导: 刘新华 李慧
(责任编辑:杨明)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央“一号文件”首提“资本下乡”、“家庭农场”的概念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家庭农场的发展会更加迅速。不过专家认为 ,家庭农场并非在所有时间段、所有地方都适宜。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面临地少人多的现状,在推广家庭农场的过程当中,还需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避免形成新的贫富分化,对农村稳定造成压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从事粮食作物的,租期或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50亩(一年两熟制地区)或100亩(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从事经济作物、养殖业或种养结合的,应达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
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部分青年人愿意务农,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确是我国当务之急。让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愿意种地的家庭农场主,可应对“谁来种地”这个问题。
实行家庭农场意在培养职业农民,让一批年轻人留在农村务农;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达到控制农产品成本,这对于保障市场供应有积极作用。
社会资本缘何热衷投资农业?相比欧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普遍小、散、弱,亟须产业升级,农业对资金和管理的需求,为社会资本带来大量机会。加之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使新型农业主体更具备发展和投资空间。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支持、促进和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规范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工作,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司法》及其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以家庭或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通过经营自有或租赁他人承包的土地、林地、山地、水域等,从事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的,可以依法登记为家庭农场。
第二条家庭农场登记申请人自愿选择登记及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可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也可以申请登记为合伙企业、公司等其他组织形式。
第三条家庭农场由其经营场所或住所所在县、不设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市辖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负责登记,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山东出台《办法》:家庭农场申请 不限经营规模
申请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登记,也可以自愿选择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同组织形式。针对家庭农场发展初期的多样性特点,《办法》对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未作限制。
2山东:符合四项条件即可注册登记家庭农场
山东省近日出台《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根据办法,符合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农村户籍等四项条件即可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农村家庭成员超5人还可登记家庭农村专业合作社。
3山东首个家庭农场发展规划 将实行星级管理
根据《意见》要求,济南市的家庭农场将实行星级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综合考核”的原则,具体的考核实施细则将另行制定。其中“三星级以上”的家庭农场将被化为市级示范农场,在未来的星级管理中优先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4“家庭农场”在山东悄然兴起 种植大户享优惠
目前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山东的青岛、德州、滨州、威海等地近来也陆续出现了“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出现,除了使种植大户享受诸多优惠、现代农业发展更为规范之外,还可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
5山东削平门槛让家庭农场数量半月翻倍
从6月14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了1595户,其中家庭农场1188户,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207户,农村经济(社区)股份合作社200户。其中家庭农场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6山东将增加对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信贷投放
山东省将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要求2013年把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作为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一把手”工程,探索增加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力争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新概念,而在此之前,山东省市高密许多农民早已抢占农业产业化的先机,初步打造起了规模不一、特色各异的家庭农场。
记者从高密市经管部门获悉,目前,高密市通过土地流转已培育发展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种养加结合等类型的家庭农场258个,年总收入达1.37亿元。
曹志毅和神山“家庭农场”
3月29日,威海市首个家庭农场——威海神山家庭农场在工业新区工商分局注册成立。该家庭农场由工业新区农民曹志毅投资成立,主营果树、蔬菜和农作物种植、初加工和销售等,注册资金100万元。
大学生圆“家庭农场梦”
“这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但一家一户种粮食,每亩地才能赚几百块钱,我就想着有机会多包些地,提高规模效益。这两年我先种粮食摸索摸索,下一步还要购置大型机械。”
80后村官注册成立家庭农场
据悉,龙潭家庭农场经工商注册为个人独资的法人企业后,相当于有限责任公司,具备了独立法人资格。较之注册个体工商户,这个家庭农场可更多地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从银行获得更大额度的贷款,还可享受有关的税费减免。
“庄户人”变身“农场主”
在山东宁阳泗店镇张延扩开办的“家庭农场里”,100多留守妇女正帮着采摘订单洋葱。她们每人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镇里扩大流转土地面积,我今年发展300多亩洋葱,自己增收10多万元。”张延扩高兴地说。
目前,在传统农业大区薛城,一种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家庭农场风生水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致富的新兴力量。“自从当了农场主,收入非常可观,一年挣个10万、8万真不成问题。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周营镇沙河涯表萝卜种植基地负责人单德密如是说。
“没想到,俺的农场成了全省烟叶家庭农场的第一家。”手捧营业执照的王汝礼告诉笔者,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相当于给他的农场进行了“资质认证”。
从山东神威海市财政局了解到,威海首个家庭农场—神山家庭农场的“50亩设施葡萄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项目获得44万元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计划总投资129万元,建大棚30000平方米、衬砌排水渠0.5公里,购置设备53件套,培训农民200人次。
核心提示&&家庭农场可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相较于散养散种的运营模式,好处多多。但专家认为,家庭农场并非在所有时间段、所有地方都适宜。山东地少人多,许多地方农村人口仍然较多,建农场并不合适。家庭农场还需有效借鉴,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不能硬性推广,不做“一刀切”。
宁波市农业部门于2010年对全市“家庭农场”搞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当时在宁波工商部门进行企业注册的“家庭农场”已有385家。
上海市松江区非农就业率达96.7%,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6万元,其中工资性等非农收入比例高达88%,是典型的都市“三农”区,近年来,松江区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开展了都市“三农”工作的各项创新实践,其家庭农场模式赢得了民心,引领了都市“三农”工作新格局,受到全国关注。
土地资源网从武汉市农业局了解到,这是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即鼓励农村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养鱼、种菜。武汉市从2011年开始推广该模式。
“家庭农场”不宜硬性推广
山东地少人多,许多地方农村人口仍然较多,建农场并不合适。在推广家庭农场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避免形成新的贫富分化,对农村稳定造成压力。
家庭农场在不少地方落地开花,一是因为农业市场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二是因为符合国家政策方向。但是,一个地方适不适合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当地的二、三产业基础、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等。
家庭农场能实现很好的规模效益,但一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还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首先要看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家庭农场,因地制宜才会走的更远。
凤凰网 山东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编辑:管晓萌 技术设计:王鑫龙 赵梦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0:08: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关注微信公众号拒绝访问 | www.yingjiesheng.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yingjiesheng.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e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拒绝访问 | www.renren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renren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a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幕府将军2 4768修改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