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对接能成功吗?

天宫一号8月发射 成败关键在神八能否成功对接
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天宫一号 神八
[提要]  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天宫一号&出厂前,工作人员为其加装包装箱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7月末,中国航天集结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酷暑中再次吹响,23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运抵,与先期抵达的&天宫一号&会合,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陆续就位。火热的8月里,全球华人和世界各国民众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的里程碑。
  交会对接 力求天衣无缝
  &天宫一号&发射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步骤,但具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他进一步介绍说,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编辑:梁延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齐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齐鲁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相关的新闻
网友点击排行凤凰视频编辑前方报道:日21时16分0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载火箭托举天宫一号腾空而起,传来巨大轰鸣,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刚刚还充满静寂的发射场和戈壁滩,一下子被震天撼地的声响填满,接着慢慢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现场有幸观看的观众均欢呼中国加油,气氛高涨。夜空中,它变成了一颗“小星星”,直至看不见,只听见广播传出一阵掌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入轨。
天宫一号顺利升空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一座里程碑,凤凰视频特别邀请了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体室副主任陈风雨、原航天员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师解大青、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副部长马强、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为网友做详尽的点评分析。
天宫一号速度受严密监控不会落地砸人。
中国航天技术亚洲领先,印度苦苦追赶。
天宫一号是和平利用太空的基础一步 。
天宫一号重量轻推力技术提高是亮点。
天宫一号在永久性空间站建成后退役。
天宫一号此次发射有几大新看点。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
【神七英雄出舱行走 听到外太空奇特声音】神舟七号飞行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零的突破,宇航员翟志刚在回忆出舱行走的情景时称曾听到来自外太空的奇妙声响,他说:轨道舱不会发出这种声音,也不是从返回舱发出来的,声音来自于推进舱。
他形容,这种声音就像杨利伟曾经描述过的,像用木棍敲击铁桶的、很闷、没有规律的一种声音。
珍贵视频:神五发射胡锦涛为杨利伟送行
2003年10月,空军飞行员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被誉为火箭故乡的中国成为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新快报:神六是桑塔纳 神七是宝马
专家称:“过去有个说法,神五是大卡车,神六是小汽车,这次如果也要这样做个比较的话,可以这样说,小汽车也有国产与进口之分,神六是桑塔纳,神七是宝马。”
李炜:神舟升天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中国神舟,实现了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的阶梯式跨越,中国航天技术发展非常快速,在很多方面,中国和许多航天技术大国实现了并驾齐驱的水平。
嫦娥探月国人千载梦圆 虹湾高清影像图首发
嫦娥二号成功第2次制动 绕月只需3个半小时
解析“嫦娥”四大任务:三维探测超美俄
美苏太空争霸 中国载人航天异军突起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10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实现美国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4名宇航员“飘入”国际空间站,与空间站内宇航员拥抱画面曝光。
发现号是美国宇航局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在其跨越26年的服役期间共执行过39次任务,围绕地球盘旋的总长度接近一年,曾将首款人形机器人送入太空国际空间站。
现场实拍两名美国宇航员进行出舱行走,修理国际空间站发生故障的液氨冷却系统。宇航员出仓时间超过8小时,在失重状态下操作仪器进行维修,画面全程曝光。
军事专家尹卓分析,间谍卫星未来发展趋势有三个可能:一是大型化,二是小型化,第三就是与太空站相结合,甚至可能把月球当做巨大卫星,对地球进行侦察。
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随后,世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超音速飞机、最大载客民航飞机相继产生。
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它在高空中完成了一系列分离程序,精确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详细]
从50年前震古烁今的“两弹一星”工程,到导弹、人造卫星制造中的曲折坎坷,再到神舟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与世瞩目的进步。
日的清晨,有人看到在得克萨斯州奥罗拉镇的上空,一个巨大的银色雪茄型物体飘撞上了普洛克特法官住宅的塔楼,爆炸坠毁。专家认为那是外星飞艇。
左滚动箭头
右滚动箭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发射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