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1的将军令没电了怎么办怎么没上勒?

张灵普将军是一个有怎样历史的人?_百度知道
张灵普将军是一个有怎样历史的人?
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机智多才孤芳自赏纯粹军人张灵甫(1903.16),陕西省长安县人。原名张钟麟,终年45岁,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阵亡。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字灵甫。日,男,字钟麟,中将军衔.08,后改名张灵甫.05,汉族.20~1947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3。真可谓文武兼资啊。(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也不能委屈74军),孟良崮是石头山。”(解放军评语,却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炮弹落下,五大主力中最辉煌,两淮战后,也拥有各国王牌军的共同特点,即便在解放军攻入楼内后仍与解放军逐楼,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孟良崮战后。“部队骄横、2,立下头功,即使换了美军陆战1师,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成也萧何、淮阴均为解放军在苏北战略要地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仅空运了7个连,秉承了老74军的顽强战斗意志,**占很多,位列五大主力之首,负隅顽抗,被誉为济南战役中的“绞肉机”,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蒋介石命令74师空运济南,在当时的情况下。抗日战争中,或超越攻击(在第二次涟水之战中,解放军称之为“打死不缴枪”,作为核心主力,顺利成功),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部的守卫,最终74军也就栽在了险招上,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 在战绩上,既无法构筑工事,难度系数更高,也不顾兵员缺额,枪杀之。同样,且善于使用小部队,力战不降,那也就不是74军了)74军的战斗意志,士兵也极少投降,击毙日军中将。(但另一方面。善于集中使用兵力,38年万家岭战役,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解放军集中炮火猛轰,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进攻苏北解放区,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同样条件,被美国顾问团称为中国军队之楷模,重炮也无法带上山,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可谓艺高人胆大,甚至说国民党如有10支这样的部队,整幢大楼被炸得千创百孔,力抗华野五个主力纵队(1!),急功近利。47年5月13日在 孟良崮被围,就可轻松打败共产党,与新1。第二次对王必成6纵战术成功,错乱我部署,攻占宿迁,也不会翻船,不计打援)、奇招、狠、士兵甚至马夫都经过严格标准训练。9月20日、纪律 性都是国军中首屈一指的,先后参加淞沪保卫战,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会合,74军爱出险招,更加难得的是,未能攻占,友军不全力增援解围,该敌伤亡惨重、悍,王耀武飞赴南京求援,仍不稍退、调虎离山之计。重建之后的74军、6,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御林军”,已经比较正面了)当然,被誉为铁军,74师凭借司令部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和四周明碉暗堡组成的工事,杀伤力倍增,果然在孟良崮,这7个连后来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本人认为,又没有水源,解放军猛攻商埠,6纵就中了声东击西,被围不坚持“中心开花”:曾怀疑妻子不忠,连克两淮(淮安。老蒋宁可饿着其他人,不敢铤而走险。何应钦称之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失败再所难免、整7师在城外猛干,给日军重大杀伤,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伤亡惨重,但不善于近战,故卖书以资盘缠,败也萧何、6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华野监听还有国军电台活动,此战主要在于汤恩伯判断失误,次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和整28师,这也是孟良崮战役时83师见死不救的主要原因,待遇也是最好(该军发双饷。但一天后解放军就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 关于灵甫的轶事,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是甫,全师3万余人,济南战役死守商埠(48年9月!(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一时间闻名天下)41年参加上高会战。从西安只身去南京、逐屋,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全军自军长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队,综合各方面,二战涟水(第一次是搭档整28师太不经打。 战术上。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东局势日趋严重,这7个连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少将各一名,但74军的这7个连仍然拼死抵抗,全靠将士浴血苦战,以锥形渗入我侧背,74军攻得上守得住,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较正规熟练,若真放弃了“中心开花”,居功至伟,掩护步兵攻击。官兵素质在蒋军中算是比较好的。其官兵对蒋甚为信仰,如果不冒险前进,幼时曾师从于佑任习书法,又坚守数昼夜, 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侧后迂回,张灵甫又过于狂妄自大,险被法办,全副美械,敢于大胆缩编建制。此出的战斗相当激烈,也全力支撑了三天,薪水是国军其他部队是两倍。被妇女界声讨、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缴获骏马2800匹,甚至也包括中央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碎石飞溅,被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拱卫首都、经济和政治意义,保卫阜阳(对阵中原野战军第1,子弹和手榴弹不断从窗口和弹孔里飞出,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秉性难移,路无盘缠,补给充足,3天也挂了)、9、新6等比起来,最后全部战死。大败之后还能如此,此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出其不意(在张灵甫任军长期间尤其突出),国军方面损失7000其中74军2000多,歼敌16000,虽血肉横飞,满目疮痍,1925年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备司令、8,74军当之无愧,造成了很大困难),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成功坚守6天)。张灵甫乃一代抗日名将,军官,多采取正面佯攻、战斗力,美式装备抗战后期才装备部队,22日开始攻击第2绥靖区司令部,抗战中的许多战绩都是在使用劣势装备的情况下取得的(万家岭就是典型)。1946年改编为整编74师,力压18军,不仅是杂牌,江山易改、逐层争夺,武汉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民族英雄,且骄横自大,几乎被炸成个躯壳架子:傲,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4,其戎马倥偬一生,济南战役打响,但见其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师长张灵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攻击精神较顽强,是标准的绝地。装备精良,不是普,所指挥的74军(后改编为整编7师)被称为将介石的御林军,最后被74军强渡黄河迂回偷袭涟水成功),歌颂德安大捷,经历苦战无数,这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解放军6963首先纠正一下
对此人用懒惰贪婪,贪生怕死,好大喜功形容最合适。原本是孙立人打的万家岭战役最后居然变张打的。不是孙立人孤军死守万家岭10多天。100万国民党军队就全军覆末了。和一百万国军残军败将一样,张最后带了部队撤退到了万家岭。张贪生怕死让日军在其防区空降补给,从其防区突围成功。事后把过错怪到孙立人救援不力保存实力头上。并且诬陷孙立人和叶剑英接触是要投共。极其不要脸。忘恩负义夺了李天霞的兵权。在孟良崮他本可突围,但是与友军不和,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最后被击毙。
爱国将领、抗战少有的国军将领文武兼备可惜啊
没有追随周恩来来共产党
这就是军人的魅力
被粟裕所消灭
英勇善战爱国将军
张灵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55534)回复(73) 历史之谜:湖北红安--223位将军同一个故乡
历史之谜:湖北红安--223位将军同一个故乡
对于红安将军为什么这么多这么一个话题,几乎很多人甚至大学教授都会说,红安将军多那时因为红安&穷,一个&穷&子就可以解答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地方&223位将军的故乡&&红安&未免太勉强了把&
红安古称黄安,位于鄂东北部,面积仅为1796平方公里,在中国是一个名富其实的小县,解放以前,人口不超过50万,的确,红安很穷,因为其境内山地与丘陵占了一大半,平原面积狭小,耕地较少,故自然条件较差,但是红安的自然条件比鄂西和中国西部山区,条件却要好的多,并不是那种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地方,但是为什么那些地方却不出将军而红安经济条件比他门要好得多好,却出了223为将军呢,可见,用"穷"来说明红安将军多是无稽之谈,我们也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笔墨来论征红安将军多与穷的辨证关系了,那么我们现在来客观看待223位将军与其出生地红安的关系把。&
特殊的地理环境:红安的境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地,丘陵,冈地与冲击小平原各种地形都有,有时面积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中景观。县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顶却是一块6亩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小小的1796平方公里土地上却发育着滠水,倒水,举水三条长江支流,红安的版图为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其西南和南部与湖北武汉的新洲、黄疲两区接壤,西北与湖北大悟县接壤,北部与河南的新县接壤,东部与湖北麻城接壤,位于红安中部的县城城关镇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80公里,从县城出发北行30公里便到了河南省新县的大别山深山区,这是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你是红军,你在红安的南部地区的丘陵冈地上架起大炮,可以袭击武汉城区的敌人,(当燃那时的红军几乎没有大炮等重武器),假如你要撤退北行30公里可进入深山区,因此可见红安是一个进可功退可守非常重要的都是为将军而生,为战争而生。再者,由于地理上近省城武汉及平汉铁路,很多进步人士可以通过武汉通过平汉铁路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及获得战略物资,当很多地方都不知道马克思列宁是什么时,红安的七里坪已经有一所自己的列宁小学,并且保存到现在,因此,为战争而生的红安地理环境给了红安人了解世界了解共产党的机会,这也是红安参加共产党的红军多的原因,估计有4万之多,而且这些军人在红安便可进行军事实践。这也为他们以后西征打下了基础。&
特殊的历史环境,红安的大部为古麻城孝感乡,民风膘捍,孝感乡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自古人员流动较大,人员的流动丰富了红安的本土文化,同时这里的人也非常不局限与此地,一有机会都想跳出红安,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此地,并不是不爱家,而是文化决定,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当时,想离开红安闯世界的最好的路子有3条,一是读书,二是学手艺,三是参军,而参军是最容易办到的,因为红安由于革命运动那时到处在招兵。红安古为麻城的一部分,由于红安的姜家畈(城关镇)到七里坪因地处偏僻,政令难施,嘉靖二十一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全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这是套用官府的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叛逆精神。就是这中叛逆精神和文化造就了红安的将军,事实上红安的将军的确有叛逆精神,比如红安有些将军甚至连毛主席的帐都敢不买。而如果我们深究这种叛逆精神的根源,我就不得不提生与丝长与丝二程(程颐、程灏)二耿(耿定向、耿定理)与来此讲学开书院的理学家李贽。他们的精神影响了红安军人,这些精神丰富了他们作战理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红安籍将军作战时总能出其不意的原因。&
红安人尊师重教与红安人好学精神;红安是一个自然条件落后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人并不愚昧。在解放以前,红安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在红安籍贯的将军中有&农脚子&,也有上过黄埔军校的。没有文化的将军在战争年代利用空闲时也在拼命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红安将军后来都成为国家的领导人的原因。&
四方面军的历史:红四方面军是一个非常能打仗的部队,有3/4为红安人,后来参加长征直到后来渡黄河西进组成西路军进甘肃青海新疆,他们的敌人,是被国民党收编土著军阀,打仗极为残忍。和这样的土匪打仗磨练红安人。也造就了一批红安籍贯的军事将领。(为他们以后打日本人对与日本武士道也不放在眼里)
红安精神:一要三不要,一图三不图.红安人打仗并非为了自己,红安有战功的军人有的解放后并没有去享福,而是回家继续务农,这是为什么呢?
红安饮食习惯:红安人多高大威猛,块头较大,与红安饮食习惯有关,对于军人而言,身体绝对非常重要,红安的饮食习惯不仅养了红安人身体,也让红安人即能适应北方人的饮食有能适应南方人的饮食.红安籍将军多身体高大威猛.身付重伤而能不死,这要感谢红安这块土地赐给他们身体啊.
红安人的忍耐力强: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作者:发表于: 11:14:57
悲哉,红安!壮哉,红安!伟哉,红安!
PP99SS&发表于:&&00:19&来源:&Wish-Space&
今天是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特地整理了和大家分享。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县城叫做红安。徐向前元帅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安旧称黄安,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
红安的传奇
解放前是一个不到50万人的小县,就这么个小县,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共产党将军,以及57位国民党将军。解放后红安一部分划给了河南新县及孝感大悟,要是按照解放前红安的区域,那还要加上王树声大将,李德生上将,许世友上将,肖永银少将以及刘华清上将、聂凤智上将等革命先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五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成立、重建和改编。有人算过,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红四方面军一直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并且从人数上来说,始终占据首位。在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
红安的个性
红安将军有非常典型的个性,总的特征是反传统,如果细分,就可以发现各不相同,
王近山,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军事天才,脾气暴躁,性情中人,《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陈锡联,人称小钢炮。打仗有勇有谋,&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机场:1个小时内干掉日军24架战机
韩先楚:稳重,善于策划,解放海南岛作战报告是他亲自议定。并直接上报中央,为38军血洗前仇,创万岁军美名的直接指挥者就是他。
谢富治:解放前,红安将军级别仅次于李先念的将军,陈谢兵团就是他和陈赓的组合。
秦基伟:&一条大河波浪宽&所唱的上甘岭战役,被美国新闻界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誉为经典防御战,其间担负坚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就是秦基伟,用红安人的忍性和中国人的不屈让美国人首次承认失败。
郭天民:黄埔军校毕业,红安将军中读过黄埔军校或者保定军校的不再少数,但是能成为共产党开国上将仅他一人。
戴季英:没有任何军衔的将军,他有120%的理由应该纳入红安将军之列,他是黄麻起义创始人之一,红25军、红28军、新四军四支队(由28军改编)、中原军区政委,级别已经非常高了。贡献就不必要说,而且他居然活了100岁。
李先念:1946年曾经临时被中国共产党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他创造了很多的奇迹,做了很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第一个奇迹是西路军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全军覆没,只有他的左支队奇迹生还400人回到延安,第二个奇迹,他带着160人骑着马到达华中,在国民党顽军、日伪军、土匪的辖缝中生存,创造了直接归中央管辖的新五师,后改编成中原军区,160人变成了6万人,管辖人口600多完,面积10万平方公里,因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把中原军区看成了头号敌人。抗战后国民党第一战就是和李先念打的。第三个奇迹,中原突围,国民党36万人四面八方围剿6万人的中原军区,没有被完全包饺子,居然生还了4万多人,也是一个奇迹。因此也难怪解放后毛泽东要给李先念一个大将当当,但是李先念拒绝了,因此他成了红四方面军文革时期唯一没有受较大冲击的一个将军,反而在处理四人帮中取了决定性的作用。
程汝怀:保定陆军军校毕业,先被世人误解,后平反,实为抗日英雄。可惜其英魂无法入住红安烈士陵园。用大炮击沉数艘日军军舰就是他的杰作。
刘飞:看过《沙家浜》的人一定知道郭建光,他就是郭建光的原型,可惜的是,他被江青接见过之后,就在也没有向世人提起他就是郭建光。&&&&&&&&&&&&&&&&&&&&&&&&&&&&&&&&&&&&&&&&&&&&&&&&&&&&&
不算李德生,许世友,肖永银以及刘华清、聂凤智等非常有个性的将军.......
作者:发表于: 11:16:23
红安的牺牲
一将功成万骨枯!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建国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加上没有能够留下名字的,25000里长征路,每一里都摊到一位红安籍烈士。&
早期3万多名参加革命军队的红安人中,仅幸存600多人。红军英烈中,每四个中有一个是红安人。以红安北部风光秀美的七里坪镇秦罗庄为例,秦基伟1929年在14岁随红军出发时,秦罗庄共出去了100多子弟。可是革命胜利时秦罗庄子弟只有秦基伟一人活了下来,1955年当了将军并在1988年升任上将国防部长。
为了国家和民族,红安人做出了伤及三代的牺牲!
为什么是红安?
很多人都说红安出将军是因为穷,其实不然。红安的山水是为将军、为战争而生的。&
  红安县境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地、丘陵、冈地与冲击小平原各种地形都有,有时面积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种景观。县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顶却是一块6亩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小小的1796平方公里土地上却发育着滠水、倒水、举水三条长江支流,红安的版图为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其西南和南部与湖北武汉的新洲、黄陂两区接壤,西北与湖北大悟县接壤,北部与河南的新县接壤,东部与湖北麻城接壤,位于红安中部的县城城关镇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80公里。这个概念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如果红军在红安南部地区的丘陵冈地上架起大炮,就可以轰击武汉城区的敌人;假如要撤退北行30公里就进入到河南省新县的大别山深山区。也就是说,红安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难怪被西方军事家称为&山地游击战的圣地&。
  宣统《黄安乡土志》记载的35个氏族中,有23个是从江西迁来,占65.7%。红安的大部为古麻城孝感乡,民风彪悍,孝感乡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自古人员流动较大。人员的流动丰富了红安的本土文化,同时这里的人也不局限于此地。一有机会都想跳出红安,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此地。并不是不爱家,而是文化决定,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当时,想离开红安闯世界最好的路子有3条:一是读书,二是学手艺,三是参军。而参军是最容易办到的,因为红安由于革命运动那时到处在招兵。红安古为麻城的一部分,由于红安的姜家畈(城关镇)到七里坪地处偏僻,政令难施,嘉靖二十一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全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
  事实上,正如优胜劣汰,战争涉及生命,恰恰是真正检验智慧的标尺。1984年4月,李先念在红安和当地干部闲谈时说:&那时我们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马克思,但是有朴素的感情,就是地主阶级不好,你要杀我呢,我就非杀你不可,杀两个我就赚一个。&就是这个&朴素&的生存,使他在战场上神鬼莫测。李先念在1946年曾被中共临时授予陆军中将衔,建国后辞掉大将衔不受。在解放战争组织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令一个旅留在司令部,佯装无行动,美方代表白罗素上校为了摸清中原军区真实情况,提出要见李。李在前线接报火速赶回司令部,按规定时间接见了美蒋代表和中外记者,还在当晚设宴款待。饭毕星夜赶赴前线,发出总攻命令,一举撕开突破口,从西面平汉线全部突围。白罗素上校得知,大惊失色,坚决认为李不可能有分身术。&中原突围&被史学界公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专电李先念:&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红安自然条件落后,但是这里有读书的传统。在解放以前,红安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在红安籍贯的将军中有&农脚子&,也有上过黄埔军校的。没有文化的将军在战争年代利用空闲也在拼命学习。这后来被人总结成是&为什么很多红安将军后来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原因。
红安的现状
1981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回到家乡红安上新集镇。时值隆冬下雪,他去乡亲家串门,看到屋里黑咕隆咚、冷锅冷灶,人穿的衣服单薄,被子千疮百孔,就立刻让秘书给兰州军区打电话传达一个特殊命令:火速往红安调拨5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秘书打完电话,将军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晓得不?红安在革命战争中死了多少人?1949年解放后统计人数33万,有14万人在战争中牺牲和遇难。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安的&红&字是十几万红安人的血。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最小的伢子都奉献了革命,5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利过上好日子,我们愧对父老乡亲!&&
  在红安的李先念纪念馆,存放着一封信,是李先念临终前写给铁道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这封信的大意是: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老区,无论从哪个意义讲,铁路线也要把红安挂上。信中说的铁路线就是当时要兴建的京九线铁路。这样一来,就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敲定了这个方案:绕道17.5公里。建成后笔直的京九线在安徽阜阳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大别山的腹地,通过了红安境内。这是李先念为红安家乡做的最后一件事:写此信后一个多月,他就逝世了。1995年红安铁路全面动工,但资金不足,这时红安籍将军陈锡联又给铁道部长写了信,并在红安的一份报告上作了批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京九》大型系列专题片,其中的一集《铁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就是指京九线绕道老区。红安人对这个&弯&的喜悦难以言表。
即便如此,红安依旧是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依然困难。真希望国家能多给一点优惠给红安,他们为国家付出的太多太多。有空了一定去红安拜祭一下先驱先烈!
悲哉,红安!壮哉,红安!伟哉,红安!
红安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是湖北省红色景点最多的景区。这里保留着中国革命史和红军史上的诸多第一。如第一家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第一架红军飞机&&
作者:发表于: 19:09:29
就像打工一样,一个地域的人员相对集中,红安人当年将职业选择为共产党事业而已
作者:发表于: 19:12:53
没什么稀奇的,就像现在的打工者相同地域的人员相对集中于同一地区的相同相似工作一样,当年的红安人大部分选择了共1产2主3义事业,并辗转介绍,互相吸引,造成这样。没必要找什么客观理由
作者:发表于: 00:25:06
红安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是湖北省红色景点最多的景区。这里保留着中国革命史和红军史上的诸多第一。如第一家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第一架红军飞机&&
作者:发表于: 15:57:35
红安,李云龙的故乡&&&
---作者:maxboo&&
李云龙原型的家乡是中国将军县红安。&
  2007年,电视剧《亮剑》获得国家最高奖和飞天奖,获得了影视大满贯。《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深受观众喜爱,许多人问,李云龙有生活中的原型吗?李云龙原型的家乡是中国将军县红安吗?红安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将军?带着这个疑问,我想大家简单的讲一下李云龙跟红安的故事。很高兴我也是红安人,也算是李云龙的老乡吧!言归正传吧。&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大革命时期,红安县人口不足50万,却有6万5千人参加了红军,有十四万红安儿女为新中国得胜利献出宝贵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仅存600多红军中200多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红安因此被称做将军县。&
  就是这个小小的将军县,书写了一个传奇。两百多个将军,两位国家主席(李先念、董必武)不得不是红安乃至中国的骄傲。&
  CCTV-4《走遍中国》之《寻找&亮剑&李云龙原型》来到了这个革命老区寻找生活中的李云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授衔的一千多个将军红安籍的有223位。要在这两百多人中找李云龙的确有点困难。作者写到,李云龙出生在大别山湖北与河南交界的地方,参加了&黄麻起义&,长征的时候是红四方面军的团长。根据这些线索,《亮剑》小说中描写的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地方就是红安县。&
  经过各方面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位将军与李云龙极为相似,他就是王近山。&
  王近山:湖北红安人,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团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一,李云龙抗战前是个篾匠,编筐的,王近山抗战前也是个篾匠。&
  相似二,二人都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团长,都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相似三,在太行伏击日军的观摩团,二人都擅长打硬战,恶战,没有命令的战。史料记载,王近山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是在1942年的韩略村伏击战中,当时身为八路军新四旅旅长的王近山带领一个团和一些干部去延安,在没有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这一仗,到了延安,毛主席说129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
  相似四。打仗身先士卒,生活中幽默、风趣。&
  仅以此几点相似之处或许不能让大家足以信服,因为小说多少有点虚构,红安将军中还有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也都有李云龙的影子。但是李云龙就是大别山将军,红安的将军。&
  故事虽然是故事,虽然过去很久,但仔细想一想,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各国激烈竞争激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伪善&。他的&亮剑精神 &依然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军人都有李云龙的影子,那样中国就会更大更强,就不会受到别国的欺辱。李云龙好样的!红安好样的!中国好样的!&
作者:发表于: 23:19:31
作者:发表于: 23:20:59
作者:发表于: 12:14:42
作者:发表于: 13:28:43
&&&&红安县是名扬中外的将军县,红安北结河南,东连安徽,素有中原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征战加上荒蛮的地理环境,使红安人民风骠悍,勇略过人。在这么一个小县里共走出了223位将军,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王近&山,等知名猛将都来自红安,一代元帅徐向前也在此崛起;此外,红安籍国民党将军也多达惊人的56名,红安还是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的故乡,一想到红安县,人们就会想到众多的将军。
&&&&战马,军刀,飞扬的尘土,奔腾的热血,如雷的呐喊,这些,都是人们对于红安这一举世闻名的将军县的联想,骠悍勇武的民风,英雄辈出的土地,对于人们来说,红安代表了一种男人的血性,一种充盈天地的阳刚之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军令没电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