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手的断臂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不要教科书的答案.如果你只能给出教科书的答案,请详细说明理由._百度作业帮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不要教科书的答案.如果你只能给出教科书的答案,请详细说明理由.
探究生命的意义.
为了改造世界想做大人物,多学哲学绝对有益
解释世界,改善世界。如果真的想读哲学,建议沉下心,自己去读书思考。在未成熟之前少说话,一定要静心,切忌浮躁。持之以恒,相信你的行为、思维都会有所改变。哲学不是也不会是光鲜的面具。能不能具体一点,一切科学都是改善世界,了解世界的。首先请注意,我认为的是先解释后改善,而不是了解。哲学分类有许多,比如说伦理学、逻辑学、法律哲学等等,个人认为它与科学的最大差别是先思辨后实践。在思辨中包括许多超经验甚至无法...
首先请注意,我认为的是先解释后改善,而不是了解。哲学分类有许多,比如说伦理学、逻辑学、法律哲学等等,个人认为它与科学的最大差别是先思辨后实践。在思辨中包括许多超经验甚至无法被严格证明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科学也是先思考后实验,但哲学思考的东西更为抽象和本质,比如说,别的学科可能只会问哲学能干什么,然后进行归纳论证,但哲学不仅思考此问题,还在思考哲学是什么(分析哲学是一代表)。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它是包罗万物的。三言两语可能连我自己也无法说明清楚,但是我相信社会上现存的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我的功力很浅,希望各位读哲学的好好加油,一起改善人类的生活。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
这个任务好像几乎许多科目都有。那哲学能成为学科之母原因何在?
其余学科关注自己都有了他的目的,只有哲学是纯粹意义上的关注自己
学习了解,理解,改造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三大改造后我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三大改造后我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09-12-06 &匿名提问 发布
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对根本任务的正确规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实际上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在理论界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  1956年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实际上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了如下分析:“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许多论者认为,八大的表述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似乎社会制度可以超越生产力,似乎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没有任何弊端或局限性了。”(李君如:《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3页;李忠杰:《跨世纪的伟大旗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抛弃了“以阶段级斗争为纲”的思路,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认识。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三大正式把这一矛盾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十五大又重申了这一基本认识。  针对有人简单地把主要矛盾归结为生产与需要的矛盾,有论者指出:“生产与需要的矛盾,确实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但邓小平讲的不是笼统的生产与需要之间的矛盾,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之前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国家当家作主后的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有具体针对性、具体内涵的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矛盾,决不能离开其具体内容作抽象的解释。”(李君如:《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页)  2、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有论者对此作了比较系统的回答:首先,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现代化建设;其次,必须改革生产过程中落后的劳动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再次,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解决这一矛盾的各种手段都要以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根本立足点,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化。以上三个方面不是平列的,其中发展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是主要的,居于中心的地位。(李君如:《毛泽东与毛泽东的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167页)  (二)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并阐明的一个根本观点。党的十五大再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也有论者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仅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胡序杭:《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2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高峻:《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贡献》,出处同上)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对此论者们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主要观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④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物质条件所必须。⑤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和迫切。⑥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当时,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除有5万余人分驻归绥和大同外,有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在这部分军队中,属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旅),属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旅)。在此之前,蒋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深怀戒心,不愿南撤。这时,傅作义所部为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慑,已成“惊弓之鸟”,但估计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需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时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关作战。傅作义根据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因此,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决策南逃或西窜,就成为能否实现就地歼敌的关键。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从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结束休整,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军进到北平地区。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在新保安歼灭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1600人,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五军5.4万余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辽沈战役日,辽沈战役开始。    日,我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打响了。辽沈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取得节节胜利,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的形势下发起的。    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经过52天的连续作战,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共47万人并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辽沈战役于日结束。    辽沈战役的胜利,连同当时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折。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占有优势,从而使五年左右夺取全国胜利的预期大为缩短。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会战。东北人民解放军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在北宁路中长路之间长达七百五十公里绵长战线上,同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决战,这期间包括锦州攻坚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和沈阳、营口解放等一系列战役。   我们先来分析辽沈战役之前东北国共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情况。   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共有12个野战纵队、36个师,计447800余人,第一兵团指挥独一至独十一师,第二兵团指挥独四至独八师及炮兵旅、骑兵师,计133100余人,炮兵纵队、铁道纵队,计33670人,合计614700余人。地方武装,共有吉林、龙江、嫩江、辽北、松江、合江、辽宁、安东、冀察热辽等军区,合计为332500余人。东北军区直属之司令部、政治部、前后方后勤部及学校,合计为92500人。   总计东北人民解放军全部实力为1037000余人,拥有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冲锋枪12960支,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高射机枪127挺,战防枪61挺,自动步枪749支,信号枪203支,枪榴弹筒1883个,掷弹筒3959个,六零炮2890门,迫击炮986门,战防炮121门,火箭炮253门,步兵炮127门,平射炮58门,速射炮45门,高射炮54门,机关炮108门,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十加炮8门,刺刀126171把,军马104057匹。  国民党军: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2个兵团、8个军、24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防守沈阳及其卫星城市铁岭、抚顺、本溪、辽阳和新民地区;“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2个军、6个师又3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正规军共计约55万人。      解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重武器特别是重型火炮、坦克和装甲车异常缺乏,也没有空军;国民党军虽然兵力处于劣势,又被困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但装备精良,阵地坚固。双方交战,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从兵力上看,解放军投入两个兵团、十三个纵队、十七个独立师,共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国民党军投入五个兵团、十六个军、五十一个师共七十万(东北国军+东进兵团)。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基本相当。  再看装备,关于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情况的材料很少,但可以从辽沈战役之后解放军的缴获情况作参考:      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正规军四个兵团、十一个军、三十六个师,非正规军九个师,共四十五个师,总计47.2万,其中毙伤6.8万,俘虏32.43万,起义2.6万,投诚6.49万。缴获火炮6546门,轻重机枪16293挺,长短枪203960支,坦克160辆,装甲车180辆,汽车2261辆,飞机9架,战马23595匹,电台353部,炮弹270180发,枪弹2435万发。      从装备上看,辽沈前东北共军103万拥有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而歼灭47万国军却缴获长短枪203960支,从人数平均看,东北国军的拥有长短枪率和解放军大体相当,但是被歼灭的东北国军的武器不可能全部被缴获,考虑到这一点,东北国军的拥有长短枪率肯定在解放军之上.再看轻重机枪,东北共军103万拥有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而歼灭47万国军光缴获的轻重机枪就有16293挺,同样国军装备的轻重机枪也不可能全部被缴获,显然东北国军平均装备的轻重机枪水平大大超过共军。至于重炮、坦克、装甲车等,共军就更不能和国军相比了。所以,东北解放军虽然是共军中武器装备最好的,但和东北国军比还是处于劣势。另外,在实战中,国军还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这更是共军所没有的。      综上所述,辽沈战役国共双方的参战兵力基本相当,而国军的装备水平大大超过共军。所以,辽沈战役可以算作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
辽沈战役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 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蒋介石急调北宁县华北“剿总”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于10月10日至1 5日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但未能突破解放军的阵地。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东 北地区。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市发起攻击,15日攻克,全歼守敌,俘敌10万余人。17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剿共”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主力于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将第九兵团包围,经两天激战,歼10万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近15万人。此役历时52夭,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于11月6日发动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后,国民党统帅部为避免徐州之部队重蹈卫立煌集闭全军被歼的覆辙,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州生蚌埠段两侧,采取攻势防御阻止解放军南下,必要时放弃徐州,凭借淮河抗击,确保南京、上海。以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部队有5个兵团、共约80万兵力。11月8日,国民党第59军、77军,在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在淮海前线驻地台儿庄地区举行起义。第59军、77军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张克侠、何基沣皆为中共地下党员。为组织起义,周恩来与叶剑英曾分别对张克侠和何基沣做过指示,经过张、何二人的工作,该部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已做好了起义准斋。11月6日,战役打响。8 日凌晨,何基沣、张克侠等人宣布起义,下午该部按计划撤出防地,向运河北岸开进。9日,起义部队从台儿庄一线北渡运河。10日进入峄县解放区。张、何起义为解放军创造了全歼黄伯韬兵团的有利条件。11月11日,美军副参谋总长魏德迈与同民党代表、民社党的蒋匀田在华盛顿研究中国战场形势,为蒋军设计了一个防守方案,他对着中国地图说:“如徐州失守,惟有退保中国东南与台、澎地区。照地理的形势说,自福州至昆明三角地带,较易防守,所以我划一条代表战略地带的红线。惟四川省的经济价值甚高,不应轻易放弃,所以我划一条虚线,以为试守之计。”“现在美国海军尚固守青岛基地,目的即在支持平、津三角地带傅作义的守军,使能牵制中共军队,不能即刻大批南进,盼拖长时间,以便布置防守东南半壁的战略基地。”11月22日,蒋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在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被解放军击毙。黄伯韬祖籍广东梅县,1900年生于天津,1918年入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后又进江苏军官教育团第五期学习。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副旅长、师长、军令部高参、军长等职。孟良崮战役时,任第1兵团第4纵队司令,74师被全歼,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今年,在苏北和豫东作战中颇为努力,博得了蒋介石的信任。9月,升为新组建的第7兵团司令,所部被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全军覆没。11月29日,正当双堆集地区的战事紧张进行之际,国民党第85军110师5000余人,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11O师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廖运周是中共地下党员。淮海战役开始后,110师所在的第12兵团于 11月24日被解放军包围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廖运周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决定乘突围之机举行起义,并把起义计划和有关军事情报通知了解放军。28日,廖运周向全师宣布了起义计划。29日,110师按解放军事先指定的路线开到解放军的阵地上,起义成功。这一行动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使其全部被歼。向徐州西逃的杜聿明所部3个兵团,被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突围的孙元良第16兵团歼灭。日,华东野战军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4日战斗,全歼第2兵团、第13兵团,活捉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至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消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计22个军56个师(内有1个半师起义),共55万余人。此外击退由南京方面来援的第6、第8两个兵团。至此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已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已陷入土崩瓦解状态。平津战役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确定逃跑之前,调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敌是惊弓之鸟,能否抓住敌人,不使其南逃或西窜,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归绥,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作义进行谈判,以麻痹敌人。同时,令华北野战军主力于十一月下旬秘密迅速入关,在华北我军协同下,首先对敌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完成 对敌人的合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先遣兵团、华北第2、第3兵团在平张段统一行动,首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吸引东面敌人向西增援,切断平张段,尔后分割围歼平津张地区之敌。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北第3兵团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包围张家口地区之敌。傅作义为保住向西的逃跑,急令第35军率三个师增援张家口,并以怀来地区之第310师增援宣化,昌平地区的第269师西调怀来。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于十二月二日令华北第2兵团向下花园急进,令东北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前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没线之敌。由于东北先遣兵团第11纵队,于十二月五日,在行进途中歼灭了密云守敌一个师,傅作义即认为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并错误地判断我军将要进攻北平,因而又慌忙决定调第35军迅速返回北平,怀来、南口地区之第104、第16军向西接应,同时调天津附近之第62、第92、第94军共八个师到北平布防;将第13军由怀柔、顺义撤到通县;第101军由涿县撤到丰台、门头沟。敌人这一收缩行动,对我军抑留敌人在现地十分有利。十二月六日,敌第35军(两个师)突出我军对张家口的包围圈后东窜,八日被我军华北第2兵团包围在新保安地区。十日、十一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协同下,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将敌第16军主力及第104 军主力歼灭,至此,傅系部队主力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两地,敌人西逃之路被切断。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越过长城,进入冀东,尚未对平津塘诸点完成包围,因此“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敌人决策狂跑,尽快地完成对平津塘诸点的包围,毛泽东于十二月十一日及时下达了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令西线各部对张家口、新保安诸敌,在两星期内“围而不打”,令东北野战军主力,要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最快速度同时切断津,塘和平、津之间敌人的联系,对敌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同时,指示淮海前线我军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稳住敌人,使其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并令山东我军控制济南以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以防敌人经济南向青岛逃跑。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以第1、第2、第7、第8、第9、第12纵队,包围天、塘沽地区之敌,以第3、第5、第6、第10纵队在第11纵队及冀中军区第7纵队的配合下,包围北平之敌。至十二月二十一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完成了对平津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封闭了平津之敌由海上南逃之路。至此,傅作义集团即被我军“一概包围了”。我军完成了对敌人分割包围后,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先打新保安和塘沽两点。在打新保安之前,中央军委估计,敌第35军被歼后,张家口守敌有突围的可能,而华北军区第3兵团不占优势,为增加包围张 家口的兵力,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西调张家口,归第3兵团指挥,十二月二十日,该纵到达张家口附近。二十二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灭守敌第35军(两个师);二十三日,张家口守敌五万余人突围逃跑,被我华北军区第3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二十四日全部歼灭于张家口以北地区。 为了统一对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党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塘沽地区因地形不利,不便歼敌,东北野战军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改为攻取天津。一月十四日,东北野战军集中第1、第2、第7、第8、第9纵队共二十二个师,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部署,对天津守敌发起进攻,经二十九小时激战,于十五日解放天津,全歼守敌十三万人。俘虏津塘防区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十七日塘沽敌人由海上逃走。至此,北平之敌完全孤立,陷入绝境。我军除东北野战军第1、第2兵团(即原先遣兵团)外,十二月底又增调华北第2、第3兵团进至 北平附近,对北平之敌形成严密包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十六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傅作义发出最后通牒,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在此情况下,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守敌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一月三十一日,我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解放。和平解放北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北平守军是执行我党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被誉为“北平方式”。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除塘沽守敌五万八人从海上逃跑外,共歼灭敌军五十个师五十二万人,解放了华北大 部地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我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敌人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历时四个多月,歼敌一百四十三个师,连同地方部队共一百五十四万人。至此,战争第三年七个月的作战,共歼敌二百三十二万人,使敌人的精锐部队丧失净尽,大大加速了 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h4g公会任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