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只有、、买座机突然没有声音的没有骑术卖

买表就是看缘分 HKG入手IWC 万国 IW377701 飞行员系列机械男表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买表就是看缘分 HKG入手IWC 万国 IW377701 飞行员系列机械男表
在这个黑鬼、绿鬼满天飞的年代,找到一款自己看得上眼的手表实属不易.IWC以低调著称。本想买MARK17但是带到手上一看感觉还是有点小。飞计的43mm表盘戴着还是很霸气的。IWC这个表盒看着真的不是十分高档。下来来重点说说这款表吧。具体参数如下:表径:43毫米表壳厚度:15毫米表壳材质:精钢表盘颜色:黑色表镜材质:蓝宝石水晶玻璃,双面防反光凸状蓝宝石玻璃表镜表冠材质:精钢,旋入式表冠表带材质:鳄鱼皮表扣类型:暂无表扣材质:精钢防水深度:60米机芯动力:44小时国内专柜售价4.1w,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什么折扣。香港机场HK40000,销售还死活不给折扣,我本来都想放弃了,销售说可以送蝴蝶扣,价值6k,其实我还是觉得不值,媳妇儿大人看我还是很喜欢这款飞计,说喜欢就买不差这几千元,网上虽然卖的便宜但是这小几万的东西你敢在网上买吗?我一想也是,果断出手拿下。此表京东也有售而且价格不贵,但还是不太敢买。&&关于这款表大家比较关心就是它的ETA机芯,我觉得不所谓,这个价格区间其实没必要去考虑什么机芯,主要看你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表款。夜光效果还是不错的。目前新款的飞计也以上上市了。以前的3日日期窗口变成了单日。鳄鱼皮表带,换成了小牛皮。秒针处的IWC字样被换到了右侧,个人感觉新款没有老款好看。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45评论71
赞26评论30
赞45评论56
赞646评论1245
赞655评论456
赞353评论237
赞589评论488
赞282评论499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听航空专家拆解无人机飞行大赛,感觉以前的比赛我都白看了
我的图书馆
听航空专家拆解无人机飞行大赛,感觉以前的比赛我都白看了
日,“歌尔杯”第四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在浙江安吉隆重开幕。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竞技赛规则的设计者——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无人机专家王英勋教授,听他拆解其中的奥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无人机专家王英勋教授关于固定翼无人机穿越飞行赛问题1: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穿越机应该属于航模的范畴。固定翼无人机怎样才能玩转穿越飞行?王:固定翼无人机比赛的任务是有现实原型的。现在看新闻,常有一些公司或爱好者不经申报就在机场周边黑飞,干扰了正常航班的起降,甚至逼停航空公司的飞机。所以固定翼无人机穿越飞行赛,重点放在了让无人机具有自动避障功能。这就是固定翼无人机穿越飞行比赛现场问题2:在设计比赛规则时,从哪些方面保证了这一初衷?王:在整条跑道上,我设计了3个穿越门和2个障碍柱。无人机从跑道起飞后,不仅穿越顺序不能变,而且不能漏过任何一个门或障碍柱。障碍柱上装有横向的红绿灯,飞行器需绿灯一侧绕行。在每圈飞行中障碍柱的红绿指示灯方向都会变化,且变化是随机的。在每轮飞行中,无人机须进行4圈有效飞行才被视为完成任务。问题3:光是听就觉得任务非常难。在现场看比赛时,会觉得飞行特别惊险吗?王:你可以想象一下。从1号门到3号门,距离是200米。如果无人机以20米/秒的速度直飞(不绕障碍),飞行时间是10秒;要是绕过障碍,飞行时间会多一些,可以算作12秒。倘若参赛者把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提到25米/秒,飞行时间就缩短为8秒。我们常提“分秒必争”,在这个比赛上,则是“秒秒必争”。在设计规则时,我假定参赛队飞行一圈的时间为30秒,4圈就是2分钟。一个技术过硬的参赛队伍,应该能在3-4分钟内完成所有任务。考虑到这个规则刚开始使用,我把比赛时间限定为6分钟。这样比赛现场就有紧迫感,也满足了现实生活中需要的避障技术。王英勋教授用飞机模型演示无人机穿越任务门的情景问题4:所以参赛者在设计飞行器时,最大的难点是让它具备快速智能识别功能?王:要完成这个比赛,无人机肯定需要有快速智能识别功能,能被精确地定位和跟踪,这就涉及到控制精度问题。比赛规则是考核任务完成时间,也就是说无人机既要快速穿越,又要保持飞行精度(尤其在绕障碍柱过程中)。技术与产业结合的产品——固定翼航拍飞行器问题5:听完您的介绍,觉得这个项目实在太难了,既要飞得快、准,又要智能识别飞行方向,很可能没有一支参赛队能完成( ⊙ o ⊙ )。王:做了这么多年的科研,我的经验是,往往在失败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去探索问题所在。如果任务设计得太简单,参赛队就没有动力去钻研思考。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意和热情。精准农业:旋翼类无人机赛问题6:“精准农业”这个名字非常吸引人,一下就把无人机和产业结合了起来。王:最近10年是无人机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因为安全性差、自动化水平不高,又没有智能避障能力,所以目前的管理部门无法开放空域,无人机的应用受到了技术和法规两方面的限制。&我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尝试,一是无人机服务,即由专业团队向普通民众提供与之相关的技术支持,二是农林植保,比如给庄稼洒农药。& & & & & & & &&安吉茶山果林& 未来农业可能做到农民在家利用无人机监控和管理农作物生长过程,比如在发现病虫害时派无人机喷洒农药。&我想无人机植保应该会是最先实现的产业链,但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定高喷洒,这也是旋翼类无人机赛规则中设计的任务。使用真机洒农药,不仅成本高,而且无法实现精准喷洒。问题7:在比赛中旋翼类无人机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王:“精准农业”指的是精准施药。安吉的果树茶树很多,同一颗果树,可能在不同部位感染不同的病虫害。要想高效地施药,无人机必须能够识别病虫害的种类和患病部位,再对症下药。不过识别病虫害的设备是其上搭载的传感器,无人机主要起到飞行平台和控制农药喷洒的作用。所以在比赛规则中,无人机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重点是能精确控制飞行高度,保证农药的喷洒部位没有偏差。比赛时,作业区是颗模拟果树,10个数字代表果树的不同部位。作业区旁的数码显示屏,会标示果树的病虫害部位。现场的果树5分钟内显示5个数字。旋翼无人机在识别出这些数字后,需在“果树”的相应位置上喷洒颜色。模拟病虫害的数码框尺寸为0.6米×0.7米,中间还有1个0.4米×0.6米的黑框。如果颜色喷在黑框里,得到该处的分;如果颜色在数码框里、黑框外,只得一半分;如果颜色超出数码框,则不得分。遇上大风天,无人机很可能定位很准,但仍然喷歪或喷错了。所谓精准喷药,就是准在这个方面。参赛者可以把无人机识别数字任务放在第一位,毕竟颜色可以补喷,每个数字的显示时间只有10秒。随着无人机飞行技术、软件算法以及传感器的进步,总有一天这个问题能得到完美解决。问题8:除了两个专业类比赛,这次大赛还有什么亮点?王:我个人非常期待涡喷编队飞行赛。涡喷是高端的航空模型,观赏性非常好。首先这次飞行赛中的涡喷都是真机的缩比模型,涂装也非常像,配合发动机的轰鸣声,往往能给人真机飞行的感觉。其次它们的动力是小型涡喷发动机,动力强劲,速度最快能到300千米/小时左右。一架涡喷模型飞机就够震撼了,何况这次都是国外高手的双机编队飞行。精彩的涡喷赛将在10月21日开赛。& & &对促进某种技术的研发过程来说,比赛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美国国防先进计划研究局曾经设计并举办了一个无人车比赛。这个比赛撬动了上亿的研发投入,让无人驾驶汽车在今天成为现实。&&&&& 我希望无人机大奖赛,也能成为杠杆的那个支点。
馆藏&60401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盼了半年有余,DJI 飞行眼镜终于从发布会上的体验项目,变成了我们手上可以自由飞翔的测评机。
对比去年我们在 Mavic Pro 北京发布会上接触过的那台眼镜,正式版 DJI 飞行眼镜在外观和体验上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以爱范儿(微信号:ifanr)对于量产版也保持了同样的高期待值。
向来能够用「黑科技」诱惑人们掏钱的大疆,这回能说服我们购买这台 2999 的飞行眼镜么?
为什么会有 DJI Goggles?
早在去年 7 月份,爱范儿(微信号:ifanr)就过无人机与头戴式显示器的关系,并预测大疆可能会基于 Inspire 1 推出支持全景视频图传的无人机。
爱范儿(微信号:ifanr)当时的期待并没有成为现实,但大疆没有放弃头戴显示器这样一个能够极大地优化航拍体验的产品,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 DJI Goggles。
问题来了,为什么大疆会推出 DJI Goggles?用户需求是关键。
在航模圈子里,视频眼镜一直有其固定的一批拥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视频眼镜的主要用途都是操控「穿越机」,一种几乎纯粹手动操控的四轴多旋翼航模。
由于穿越机飞行速度极快,还要在一些狭窄的空间中飞行,所以为了强化飞手对于飞机的控制能力,增加飞行的刺激性,FPV 眼镜应运而生。一般来说,FPV 眼镜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延迟极低的模拟图传,各方面设计都是为监视穿越机飞行状态服务。
FPV 眼镜与穿越机的搭配俨然成为了一个「黄金搭档」,但是当这群航模老鸟们开始玩上消费级航拍无人机时,FPV 眼镜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而无人机厂商也发现,头戴式显示器能够优化航拍无人机的飞行体验,吸引更多的用户跳入这个大坑,也有一些厂商想借此蹭 VR 的热点。
无人机厂商怎么满足用户的需求?
航拍无人机的重点是「拍」,而不是「飞」,所以对图传清晰度的要求更高,而图传延迟则可以适当放宽,因此数字图传在航拍无人机上取代了模拟图传;由于业余的航拍玩家对于飞行趣味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航拍无人机的眼镜支持体感操控云台和飞行;考虑到这些用户几乎没有改装的需求,反倒是有很高的易用性要求,所以航拍的飞行眼镜集成度更高,有些品牌甚至直接利用手机当本体……
航拍无人机别样的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传眼镜会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前提是性能和功能都要有所改变。这些变化我们能在 Parrot Bebop、蔡司 VR ONE 虚拟现实眼镜等早期尝鲜者上看见。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大疆实际上是站在无人机、VR 行业前人的高度上,开发了最适合自家用户使用的 DJI Goggles。
外观:游戏玩家会觉得似曾相识
DJI Goggles 可能是大疆第一个「模仿」了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
在 DJI 飞行眼镜上市的时候,爱范儿(微信号:ifanr)就做过这样的评价,毕竟在大疆之前,PlayStation VR 很早就给出了这样一个头戴式显示器的设计方案,而后小米也用类似的设计推出了基于手机的 VR 外设。
我们不讨论是否存在「抄袭」,因为在实际体验中,我发现想要佩戴方便又稳定的话,环形头带是最好的选择。
DJI Goggles 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头带和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中拥有两块 5 英寸的 1080P LED 屏幕,大疆非常巧妙地把屏幕分别放在了显示模块的前方和顶部。
显示模块上集成了电源键、触摸板、返回键、Fn 键、瞳距调节旋钮以及 HDMI、Micro-USB、Micro SD 卡几个常用的接口,所有的按键都排布在了显示器右侧,可以非常方便地单手操作。
DJI Goggles 的主要交互都需要通过触摸板完成。这块触摸板支持双指、单指的滑动和点击,响应非常迅速,甚至太灵敏,偶尔会出现滑动被识别成点击,或者摘眼镜时误触的情况,好在我们可以双指向后滑动锁定触摸板。
显示模块四周使用了硅胶作为缓冲垫,戴眼镜的用户也能很轻松地佩戴,没有明显的漏光现象。
对比显示模块,环形头带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不装上环形头带,我们也没法开启 DJI Goggles,因为 Goggles 的电池和天线其实都在头带上。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DJI Goggles 头带和显示模块的连接处用上了这么复杂的一个接口。
(圆形的是天线接口,中间的是电池接口)
最后来说一个痛点——便携性,开车玩无人机的可以直接跳过。Mavic 的出现让一些无人机爱好者告别了精灵系列的大箱子,只要一个日常通勤背包,甚至是女士小挎包就能把全套 Mavic 随身携带。不过 DJI Goggles 的出现又会让用户重新捡起自己的大包。
虽然 DJI Goggles 和 Mavic 的搭配仍然要比精灵 4 的箱子小很多,但是 3 倍于 Mavic 本体的体积会挤占背包内原本用来装其他东西的空间,经过爱范儿实测,DJI Goggles 确实算不上是便携的无人机配件。
站在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角度,我觉得相机也好,无人机也好,想要获得更好的拍摄体验,难免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轻便如索尼微单,性能越强大的机型、镜头肯定会更重、更大,无人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否认未来的飞行眼镜可能会进化到跟普通眼镜一个尺寸,至少在当下,DJI Goggles 的做工、性能对得起它的重量和体积。
所以大家也别太纠结便携性了,挤一挤,一个包还是能装下的。
佩戴:在方便与牢固之间,大疆选择了前者
只要知道了它是一个头戴式显示器,DJI Goggles 的佩戴方式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它两段式设计的好处——方便简单。
一个完整的 DJI Goggles 佩戴流程应该分为这几个步骤:
调整旋钮松开头带——套在头上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调紧头带并确保不会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松脱——把显示模块拉到眼前
比起一些穿越机 FPV 眼镜使用松紧带固定,DJI Goggles 的佩戴速度更快,一只手都能轻松戴好。头带四周的海绵垫也柔软得恰到好处,很舒服。
但这样的设计存在三个缺点。(注:以下均为本人及多位体验者的主观感受,仅供参考)
一、头带的固定水平受用户头型限制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人家还有 DJI Goggles 呢,这时候就该轮到大头蒙逼了。DJI Goggles 头带的前后松紧度可以调整,横向调整空间却不大,所以如果你的头围恰好有点宽,就不容易在 DJI Goggles 上找到一个舒适的松紧度,影响佩戴后的稳定性。
二、「头重脚轻」的感觉很明显
尽管大疆已经把一部分重要元件安放在头带上(电池和天线),整个眼镜的重量分布仍然不均匀。所以在 Goggles「上头」的时候,头重脚轻的现象很明显。
理论上,重量不平衡的问题在一些松紧带 FPV 头显上更加严重,但是由于松紧带的贴合水平、摩擦力更胜一筹,反倒可以将眼镜非常牢固地固定在飞手眼前。
三、体感操作有脱落风险
由于 Goggles 显示模块比较重,所以在体感操作低头俯瞰的时候就有意外滑落的风险,容易出汗的、头发长的人要稍加注意。
显示:iPad 终于找到了对手
DJI Goggles 出现之前,最好的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图传显示器应该是 9.7 英寸的 iPad,看不见像素点的 Retina 屏幕配上 1080P 图传,方便了无数专业飞手进行精确取景。
(有的人甚至在遥控器装了 iPad Pro……图片来自:)
(精灵 4 Professional 遥控器那块屏幕的显示效果其实更好,但因为尺寸太小所以个人感觉没有 iPad 好用。大疆在去年发布的 CrystalSky 显示器定位为专业航拍,这里也不作对比。)
有了 DJI Goggles,iPad 就不再是最佳之选。屏幕尺寸 Goggles 更胜一筹,两个 5 英寸 1080P 屏幕贴在眼前,可视范围达到 85°,还可以提供沉浸式的显示效果。
有的人可能会问,VR 眼镜的标准视角应该是 120°,这样才能提供最有沉浸感的观看体验,为什么 DJI Goggles 的视角只做到 85°?这跟 DJI Goggles 的应用场景有关系。
在 VR 软件、游戏的设计中,设计师会刻意把一些需要用户重点关注的元件放在用户可视范围的中央,至于一些在可视范围边缘的元素,就需要用户自己转头去看。但是 DJI Goggles 显示的图传画面中,几乎所有信息都是不可忽略的,飞行状态数据只能够排布在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四周,而且 DJI Goggles 显示的画面也会跟随着用户头部转动,也就是说想看见位于画面底部的飞行高度,转头是没用的,只能使劲转动眼球去看。
(中间展示的是飞机的飞行姿态,戴上眼镜之后想看清右上方的电量,着实不容易)
如果 DJI Goggles 的可视范围真的达到 120°,就很容易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还增加了飞手忽略关键飞行数据的风险。我甚至觉得横向 85°的视角都太宽了。
至于分辨率,Goggles 的这两块屏幕没有明显颗粒感,配合 1080P 图传绰绰有余,屏幕的色彩也很正,没有明显的偏色或为了观感过度饱和的现象。
兼容性:Mavic 全家桶一员,也能兼容新飞机
别忘了,DJI Goggles 是和 Mavic Pro 一起亮相的,当时就被看作是 Mavic Pro 的卖点之一。
Goggles 和 Mavic 搭配的最大优势在于:
直连飞机。DJI Goggles 搭载了和 Mavic Pro 一样的 OcuSync 图传,所以只要将飞机与 Goggles 对频,就不需要通过 USB 线连遥控器,用起来更方便。无线连接还允许同时将图传画面输出至手机、Goggles 上,与别人分享无人机飞行的快乐(诱惑用户买更多的 DJI Goggles)。
固定翼模式。Mavic Pro 的最新版固件增加了「固定翼模式」,就是在飞机直线加速到 3m/s 之后,以一个相对固定的速度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飞行,飞手可以通过左右转头控制飞机的航向,DJI Goggles 的画面中还会显示虚拟的飞行辅助线,方便避开障碍物。
除此之外,体感控飞行,体感控云台、智能跟随、指点飞行这些功能在 P4 系列、悟 2,改装了 HDMI 模块的精灵 3 Advanced、精灵 3 Professional 上都可以正常使用,所以 Goggles 配 Mavic 固然好,但和其他飞机搭配使用也不差。不过不同飞机连接 DJI Goggles 的延迟可能会有细微的区别,详情请参见大疆官方数据:
体感操控:很好玩,但实用性一般
DJI Goggles 的出现,让 Mavic Pro 更多了一分趣味性。
以前玩无人机,画面再怎么美,都跟飞机之间隔着一个手机,现在可以把图传画面直接戴在眼前,还能通过体感控制实现近似于 VR 的观看效果,很有意思。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体感控制的意义也就是停留在「玩一玩」的阶段,很难长期坚持或用在拍摄任务中,原因如下:
一、帧率略低,还有延迟
借用经典的管理学概念「木桶效应」,无人机图传的性能就是 DJI Goggles 体感操控体验的短板。Mavic Pro 的 OcuSync 图传和手机、iPad 搭配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但是在 DJI Goggles 上却成了造成眩晕感的一个根源。
想要减轻眩晕感,VR 应用理想的帧数是 120fps,PSVR 的 90fps 已经招致不少吐槽。但是在 DJI Goggles 上,这个数字进一步降低至最低 30fps,再加上最低 110ms 的图像延迟,任何一点云台的转动都容易让人头晕。
这也很难怪大疆,不是 OcuSync 或 Lightbridge 图传做得不够好,而是它很难满足 DJI Goggles 这种近似于 VR 的体验要求。
当然了,是不是真的头晕也因人而异,实际体验中这种「眩晕」没严重得不能忍受,关闭体感操控就可以缓解头晕症状。
二、太灵敏
三轴云台的使命是消除相机不必要的抖动,拍摄稳定顺滑的视频,而 DJI Goggles 体感功能的出现相当于「重现」了那些抖动,只不过现在的抖动不是来自相机本身,只是三轴云台「听命于」飞手脑袋姿态的结果。
(我已经尽可能保持稳定了,然而还是很难用体感拍流畅的视频)
这个感受很难言传,结论就是想用体感控制代替遥控器左上方的拨轮来控制云台俯仰,基本不可能。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 DJI Goggles 体感控飞行和固定翼模式的控制逻辑。上手之前,大家都以为 Goggles 这俩模式相当于头部转多少度,飞机就左右转动多少,实际上正确的控制逻辑是:头部转动的角度代表飞机同向转动的角速度,想要停止转动,则需要根据图传画面里的指示将脑袋「回中」,否则飞机就会一直转下去。
如果真想戴着 DJI Goggles 拍片,那还是关掉体感功能吧,让它安安静静地当个头戴式显示器。
顺带一提,DJI Goggles 确实可以直连电脑、PS4 看片打游戏,但是体验嘛……同样的成本足够买个 28 寸的 4K 显示器和万向支架了。
(用 DJI Goggles 代替 PS VR?想太多了~)
2999 元买个尝鲜玩法,很符合航拍的调性
无论是摄影界还是航模界,「到手即飞」的无人机都是给本行的固有玩法带来了一些冲击。
玩摄影的人可能没想到,曾经自己要冒生命危险爬楼也不一定能拍到的城市风光,无人机只要几十秒就能拍到,画质还不错。玩航模的人也没有想过,曾经要自己组装、自己调试、亲自炸机的航模,会进化成 Apple Store 里到手即飞谁都能玩的无人机。
而 DJI Goggles 的出现,则是在航拍界里出现的新尝试,给人们航拍、玩无人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作为大疆第一代数字图传飞行眼镜,我认为 DJI Goggles 还有很多改进空间,不少软件问题可以通过新固件改善,硬件设计则要等换代,所以我无法像评价精灵 4 系列、Inspire 2 一样给予 DJI Goggles 同样的好评。
DJI Goggles 是一台非常个人化的数码产品,超过 10 个人在我测评期间体验了 DJI Goggles,每个人都给出了不一样的体验感受,所以这篇测评只是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了我个人对 DJI Goggles 的主观评价,只有真正亲自体验过 DJI Goggles,才知道它究竟是否够格成为自己无人机的飞行伴侣。
我对 DJI Goggles 的评价是——值得一试。
5 月 24 日晚 23:30,大疆计划在纽约发布一款新产品
如无意外这款新产品将会是传闻中的 Spark 无人机
不想错过 Spark 的最新消息和抢先开箱测评
那就一定要关注爱范儿(微信号:ifanr)了
(左边的就是 Spark,图片来源见水印)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座机突然没有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