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游戏大厅官方网里1元钱等于多少K币

《利息理论》《国富论》《竞争优势》《资本论》《泥鸽靶》等读书笔记
(老K注:以前在搜狐博客上的一些读书笔记,转载于此,保存在一起哈)
--------------------------------------------------------------------------------------
不耐(impatience)与投资机会
近日在研读费雪的《利息理论》,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摘出来供大家咀嚼玩味。
利率之所以存在并且通常大于0,其核心便是人性不耐。人们总会觉得现在的收入比将来的收入有价值。拿一个天平,左边放着现在的100元收入,右边放着1年后的100元收入,那么左边比右边重,右边必须补偿一点才能保持平衡。补偿是以1年后的收入计算,专业一点的词叫贴现。
人的不耐程度与其收入和实际情况有关,通常穷人的不耐程度要高于富人,因为对于穷人来说,每1元钱都希望立即享用,并用在刀口上,给穷人画一个一年后的大饼,他会觉得不耐,所以一般穷人都不会进行投资,即使投资也是短期的高风险的,容易失败。而对于富人来说,他的不耐程度要低,因为除掉日常必需开销,还有闲钱,所以会进行投资,并期望逐步增值而不是一夜暴富,他可以等待。这样的结果就是穷人愈穷而富人愈富,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社会主义关于剥削的讲法并不正确,其中引用了这么一段话:“工人应获得他的产品之全部价值这个完全正确的定理,可以理解为工人现在应获得他的产品之全部现在价值,或是将来应获得他的产品之将来价值。但罗培图斯及社会主义者的解释,似乎是指工人现在应获得他的产品之全部将来价值。”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工人植树,并且愿意等待25年,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全部价值,可这时他自己却成了资本家。
投资机会通常是指选择将一种收入改向为另一种收入,书中反复举例讲到如果存在不同的利率,对于一片已作耕种的土地上是否应该改成植树应做不同决定。
资本现在价值的计算应该由资本通过服务的流动(即收入)计算将来的收入价值,再贴现计算出资本现在的价值。通俗一点,是先果后因,举个例子就是,计算一片果园现在的价值,应该由其将来的果实收入贴现计算果园现在的价值。
书中由大陆学者写于1959年以批判为主的序也很有意思,洋溢着阶级斗争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再仔细看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两者比较比较。
-----------------------------------------------------------------------------------------
开始啃砖头——《国富论》
两周前开始象蚂蚁一样啃一本比砖头还要厚的《国富论》。目前还谈不上系统的认识,从已陆续读完的十分之一来看,这本书真牛,无愧于“西方经济学圣经”的美誉。
张五常最推崇的就是这本书,他的评价:以搞大学问而言,我读过的书以此为首。洋洋千页,作者文字顶级,流畅古雅,幽默生动,才气纵横。这是一本包罗万有的书,以经济分析为主,此书涉及政治、制度、教育、宗教、历史、哲学等,皆有见地。作者对历史与世事知得非常多,而观察力之强是我平生仅见。将包罗万有的世事综合起来,加上智能的判断与阐释,创立了今天大致上还存在的理论架构,写得浑然一体,而这竟然是西方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可谓奇迹。
《国富论》由天才亚当斯密写于1776年,书中提及当时中国本有富裕的基础:人民勤劳,可整体经济却停滞不前,机械、制造业以及人民的生活跟许多年前马可波罗书中(1300年左右)描述的繁荣景象比起来没什么变化,显然是社会制度制约了当时的巨龙继续发展。唉,旁观者清啊,我查了一下,1776年是乾隆年间,还号称什么盛世,自欺欺人啊。
书中对社会分工进行了详细甚至略显罗嗦的阐述,初步感觉是人的天性和心理决定了许多市场的必然行为,尤其是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在书中反复被举例说明,我猜想这大概就是现代经济学经常提到的“供求关系”的源头吧。
书实在太厚了,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慢慢啃。有什么感受也慢慢补写出来吧,估计这本书至少要看到春节了。
17:00左右补:
刚找到电子书,在公司空闲的时候也可以看了,加快进度。:-)
看到一句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出来:“所以应当注意,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是和工资与利润不同的。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却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商品的价格的有高有低是因为这一商品上市所须支付的工资和利润有高有低。但这商品能提供高地租,能提供低地租,或不能提供地租,却是因为这商品价格有高有低,换言之,因为这商品价格,是大大超过或稍稍超过足够支付工资及利润的数额,或是仅够支付工资和利润。”
17:00左右补:
“上面已经说过,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成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主、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联想:我目前属于以工资为生的阶级,在股市上进行投资则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以利润为生的阶级。我大概永远也成为不了以地租为生的阶级,因为在中国,地是国家的。
书中关于不同类产物如谷物、金银的价值对比关系之演变的阐述未能完全消化,回头需要再仔细阅读咀嚼。
17:20左右补:
“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投在农业上呢,投在工业上呢,投在批发商业上呢,或投在零售商业上呢?那要看什么用途的利润最大。至于什么用途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最大,什么用途所能增加的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最多,他从来不会想到。所以,在农业最有利润,耕作最易致富的国家,个人的资本,自然会投在对社会最有利的用途上。可是在欧洲,投资于农业所获利润并不见得比别种事业更为优越。的确,这几年来,欧洲各地有许多计划家盛称农耕的利润,但不必仔细讨论他们的估算,只须略一观察,就知道他们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常常看见一种白手起家的人,他们从小小的资本,甚至没有资本,只要经营数十年制造业和商业,便成为一个富翁。然而一世纪来,用少量资本经营农业而发财的事例,在欧洲简直没有一个。欧洲各大国,仍有许多无人耕作的优良土地;已有人耕作的土地,亦尚未充分改良。所以,现今随便什么地方的农业,都还可以容纳许多资本。欧洲各国什么政策,使得在都市经营产业的利益,远过于在农村经营产业,从而,往往使私人宁愿投资于远方(如亚洲美洲)的运送贸易,而不愿投资来耕垦靠近自己的最丰沃土地,关于这一点,我在下一篇再详细讨论吧。”——联想:即使我国总理每年的第一号文都是关于农业问题的,即使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但是在股市中投资那些农业公司时,还是三思而后行吧,毕竟投资不是做善事。
--------------------------------------------------------------------------------------------
《竞争优势》粗读
迈克尔波特名著。今天简单过了过书中前半部分,一目十行。
书中理论:
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成本和差异。
维持成本持久竞争优势的因素:
b. 同上下游、姐妹业务的相互关系。
c. 联系、协调和持续学习。
d. 创新。(工艺创新由于容易保密,比产品创新更能持久)
维持差异持久化竞争优势的因素:
a.企业独特性具有壁垒。
b.差异化具有成本优势。
c.差异化具有多重来源。
小型开拓者常常被后来者压倒,它们丧失领导地位并不是因为不存在率先行动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具备利用这些优势的资源。
竞争对手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增强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可以吸收掉周期性需求波动。例如:产业领导者的市场份额一般在需求下降时期增加而在上升时期下降。竞争对手的存在还可以使企业可以实行差异化战略。
试图搞坏产业结构的竞争对手不是好的竞争对手。
所谓有竞争优势,就是有本事比同行业企业多赚钱,所谓有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就是有本事能长期的比同行业企业多赚钱。归根结底,就是使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这本书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应该属于识别企业竞争力的范畴。我得再花多点时间识别一些行业的具体特征,因为我觉得对于股市投资来讲,识别行业特征应该优先于识别某个企业。
---------------------------------------------------------------------------------------------
研读《资本论》——重塑你的世界观
这是一本一生不容错过的书,这是一本改变世界历史,改变中国历史,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书。之前我曾经准备看网上下载的电子书,可是看起来太累了,所以刚开个头就停了,前几天还是买了这本书,拿在手上看起来快多了,而且有很多插图,插图也正好符合附近的文字内容,对我理解书中思想也有额外的帮助。
1. 劳动产生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产生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商品的价值)。
剥离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具体劳动,如缝、织等形式,那么商品只剩下一个共同的等质的可以进行比较的东西:人类平均社会劳动时间量。
3. 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导致了等价物的产生、进而导致了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再进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作为商品的货币流通形式:W(商品)-&G(货币)-&W(商品),卖出商品是为了得到货币后买进对自己有用的商品,实质是商品交换。
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G(货币)-&W(商品)-&G(货币),买入商品时为了将其卖出从而得到更多的货币,实质是最后的这个G(货币)。所以应为G-&W-&G1,目的是G1大于G。
资本家投入的预付资本C=c+v,而其中c为不变资本(即原材料、生产资料等),v为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包括必要的劳动报酬和劳动者耗费),经过劳动过程后,C变成了C1,C1=c+v+m(剩余价值)。因为不变资本的价值将转移到新的商品中,而且不会增加。所以增加的部分即使劳动力产生的增值,也就是剩余价值m。如果一个工人工作6小时的劳动力正好等于v,那么资本家会让工人工作12小时从而获得剩余价值,这就是剥削。
(老K疑问:老马只写了m&0的情况,却没有提m&0的情况,也就是工人工作12小时的劳动力仍旧小于v的情况,这样资本家将亏本,当然资本家的目的是m&0而绞尽脑汁避免m&0,另外,资本家为避免m&0的这些自身劳动(也许大部分是脑力劳动)没有被老马考虑在内。老马提的这个等式具有普遍的投资参考意义,c+v-&c+v+m,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每一项,c(原材料、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将可能导致m&0,v(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可能导致m&0,另外,剩余价值转换为货币时又受到商品转换为货币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价格问题影响(商品太多,价格下降),从而导致m&0。当然好的企业家就是要让m&0,而且越多越好,所以说资本是逐利的,好的投资人也一样。我有点害怕了,我在剥削别人的剩余价值?)
一个工作日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工人完成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可以产生自己必要生活资料的部分,一般来讲,必要部分不会是一个工作日的全部组成。工作日中多余的一部分是剩余劳动,产生剩余价值。生产资料像吸血鬼一样,尽可能多地吸附活的劳动力,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规律一: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等于一个劳动力的价值乘以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总数。
规律二:平均工作日(它天然总是小于24小时)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或者说,雇佣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提高来补偿。
10. 规律三: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
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此相反,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协作分工、机器工业时代、科技发明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相应的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前者只是手段,资产阶级的最终目的就是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太低级,不算高明)
劳动力价值采取工资的形式,也就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工人的劳动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实际上,只有必要劳动才是有酬劳动,剩余劳动则是无酬劳动,资本家通过无偿占用工人的无酬劳动来榨取剩余价值。
资本家可以用占用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再去购买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是资本的再生产(越到后面越容易,因为资本家每年自身消费掉的剩余价值量如果一定(保持一定程度的奢侈)的话,那么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其剩余价值再投入生产的绝对数量会越来越大,再次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富人越富的道理)。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因为工人进入生产过程以前,他自己的劳动已并入资本而归资本家所有了,工人阶级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
资本积累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则使相对过剩人口大量存在,从而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人阶级陷于贫困之中,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日趋恶化。
17.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起源来自于暴力,比如“圈地运动”,强迫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
随着集中和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自觉地应用于生产,生产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国际化从而形成世界市场。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社会财富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随着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受剥削程度不断加深,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的反抗力量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已经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于是,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因此,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社会发展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老K疑问:从老马的推导和断言来看,资本的贪得无厌的积累必然导致垄断,必然导致剥削程度加深,从而导致工人阶级反抗,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但是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也做了改进,工会的力量非常强大以及反垄断措施的强硬,不知老马如果还健在,怎么对此再做思考呢,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必然灭亡呢?老马看到了垄断,却没有看到反垄断?1883年马克思病逝,1882年洛克菲勒成为美国第一个托拉斯,1890年美国通过全球第一个反垄断法:《保护贸易和商业部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
在资本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依次经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三种形态变化,与这三种形态变化相适应,资本的运动也依次分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20. 资本在流通领域内耗费的各种费用叫做流通费用。一类是非生产性流通费用,又叫做纯粹流通费用。另一类是生产性流通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不对商品增值,包括买卖时间和簿记。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手工业生产和农民的分散生产。同样,簿记对社会公有化生产的重要性,大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性。
(老K注:统计部门的工作对于中央的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追加了商品的价值,导致商品变贵。
23. 资本周转一次,同一资本价值就能实现一次增值过程或生产过程就能更新一次,周转越快,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增值越快。
24. 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根据不同行业有所不同,缩短劳动期间,就会减少流动资本的投入,缩短劳动期间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非劳动时间是指产品受自然力制约而使劳动过程中断的时间,如酿酒过程和造林过程中的等待发酵和等待树林生长的时间。
26. 流通时间包括商品出售时间和商品购买时间。
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劳动力)来讲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相当于资本家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来讲的,利润不像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而像是由资本生产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作由资本创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不清了,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食品工业资本周转期短,若产品价格以其价值出售,则利润率高,机械工业资本周转期长,若产品价格以其价值出售,则利润率低。于是在机械工业的资本会部分转移到食品工业。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食品工业部门由于供给增加,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使利润率下降。而机械工业部门则由于原有资本被转移走了,产量下降,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使利润率上升。最终,食品产品的价格小于其价值,机械工业产品价格大于其价值,从而形成平均利润率。(老K注:跟亚当斯密《国富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一样)
29.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占比)的提高,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或者说,存在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客观必然性,即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利润率下降趋势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特有的表现。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加深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系列矛盾。
商业利润的来源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所以其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老K注:好比我投资股市的利润来源是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利润一样)
32.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上下波动,其上限就是平均利润率。
33.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升息资本。
银行利润归根结底来源于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是由向银行借款的职能资本家,将其使用的这部分资本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银行而形成的。
股份公司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极扬弃。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关系限度内,适当地改变和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保留和提高。股份公司是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点。
36. 资本主义信用一方面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老K注:马克思老早就看出了2008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股票是虚拟资本,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所取得的股息相等。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作为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价格的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使它们的票面价格往往与市场买卖价格相背离,因而它们必然成为投机的对象。(老K注:看来,马克思才是最早的证券分析师啊:-)
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条件下三个并存的而又相互对立的阶级是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价格具有上涨趋势。地价上涨抑制产业资本发展,在城市中则使雇佣劳动者阶级住宅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困难。在繁华的大城市中,建筑投机的对象是地租不是房屋,投机者不过是通过建造房屋在地租的上涨中发财而已。(老K注: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房地产商赚到的只是土地地租上涨所带来的一部分钱,国家赚大头)
庸俗经济学家萨伊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劳动创造工资。如果把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则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家的“监督工资”,利息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独特的产物,因为“三位一体的公式”为:“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是非常荒谬的。因为资本不是物,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与资本并列的土地,它是无机的,自然界本身不可能创造价值。劳动才创造价值。所谓利息、地租、企业主收入,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分配方式而已。(老K注:还记得费雪的《利息理论》中将利息的产生根源看成是人类对于现在收入的期望和将来收入的期望不同。这就是老马唯物主义和费雪唯心主义的区别。另外,老马对企业家的劳动以及监督工资未做进一步批判。未能解答之前我的疑问。)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最终会全部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亚当斯密的贡献在于把利润看成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看到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这是“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功绩”。但是,另一方面斯密又把剩余价值和利润混同起来,说利润完全受所投资资本价值的支配,从而否定了前面的结论。“三位一体的公式”是这一教条的进一步庸俗化。
每一种分配形式,都会同它由以产生并且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生产形式一道消失。只把分配关系看成是历史的,而把生产方式看成是永恒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都存在着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历史形式。当一方面分配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定的历史形式,和另一方面生产力、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扩大和加深时,就表明这样的危机时刻已经到来。这时,在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就会发生冲突。最后,旧的生产方式必然灭亡,并且必将被新的更进步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老K注:生产力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才会加剧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比如所有的工业、商业、农业的劳动力都变成机器人,它们的产出足够养活所有的人类,并让所有人类过得非常好。真正的人类基本无事可干,那么劳动就会变成人类的需要了,分配方式也可能变成按需分配了,这才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场景在《机器总动员》里面曾经出现过。)
读后感:老马真是神人,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一本《资本论》,足以改变任何人的世界观。只不过,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崩溃,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也几乎绝迹,是老马的理论有问题吗,还是老马的理论并无问题,只不过是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令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程度呢?这是个千古命题。
--------------------------------------------------------------------------------
2、《泥鸽靶:华尔街高等金融实录》(FIASCO:The Inside Story of a Wall Street
Trader),中译本书名为《诚信的背后》,弗兰克·帕特诺伊着。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年出版,邵琰译。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着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的故事。(PS
读了一半,觉得不用读了。如芒格所说,美国的衍生品就是下水道,甚至连下水道还不如。当它的总量是GDP的好几倍时,成为巴菲特口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简直是必然,只不过不知道何时发生而已,次贷相关衍生品只是全部衍生品里面的小部分而已,已经够威够力了。我很不喜欢衍生品,跟我不喜欢太虚的东西一样。我不喜欢证券经纪业务,跟我不喜欢书中所写的投行行事风格一样。看起来,对于我投资的建设/招商银行,对于其中可能包含的衍生品部分要时时提高警惕。)
---------------------------------------------------------------------------------------------
8、《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Germs, 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作者贾德·M·戴蒙(Jared M
Diamond)。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谢延光译。作者运用他在生物学及人类学多年基础研究的认知,对地球七百万年人类的进化,和过去一万三千年来社会的演进,企图把全球各地区、各族群纳入回溯性的推想,来研析人类史的轨迹并探讨社会的命运。作者还着有《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The
Third Chimpanzee by Jared Diamond),海南出版社 2004年出版;
王道还译。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部人类的自然史,那么这本书则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它以生物地理的人文后果,重新回答卢梭的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作者视野壮阔、引人入胜。两书合辑堪称为“人类大历史”。(PS
:拜读。文明的形成,以及为什么世界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富裕的国家,也有贫穷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因素以及人类对于环境的反馈所造成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书中谈到中国的各项环境起始条件非常不错,却落后欧洲大陆的原因,是由于统一的历史特性造成封建统治者的几个简单的闭关自守决定就将中国自己封锁起来了,从而落后于因为环境历史注定不会简单统一形成保守思维而一直在变革的欧洲大陆。)
---------------------------------------------------------------------------------------
索罗斯的理念,我不赞同
闲来无事,下载了索罗斯著名的《金融炼金术》看了看。看了前面两章,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
书中批判了均衡理念,我不赞同,虽然价值本身是抽象的,看起来是一个漂动的锚,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应是正确的。即使没人能准确地说清楚价值是多少,即使未来的某些事情影响了未来潜在价值,但如果从企业终止的那一刻算起,必定存在一个价值的值,或按一定利率贴现的值。而价值投资者实际上是不需要确定地算出这个价值的值,格雷厄姆说: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并不是目的,即使是一个很大的区间也无妨,只要支付价格远低于价值区间就可以了——模糊的正确。
2. 索罗斯说“反身性理论”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而他自己也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时候不会发生。那么我认为这就是随机的,如果试图通过研究“主流偏向”来预判价格何时逆转,预判未来的某些事件是否会通过反身性影响企业本身,那么就很可能犯上精确的错误,因为总有你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1999索罗斯在香港股市遭遇事先没有预判到的超强硬阻击)。在这一点上,还是芒格的境界高——深奥的简洁,那些偏离程度都是无法预测和判断的,那就不要去预测和判断,对于价值投资者是否预判并能躲过这次金融危机,芒格的回答是“No”,今后能避免吗,芒格的回答是“No”。
3. 巴菲特说:人生富一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富很多次——言下之意也不要穷很多次。
4.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提到:所有复杂系统(宇宙、地球演变、人类等)的结果都是由于一个初始条件和不断的反馈造成的,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同就会造成结果的彻底不同。《深奥的简洁——让混沌和复杂归于有序》一书传授了面对这样的复杂系统要旨是:从整个系统来讲,有许多简洁的规律在里边,我们只要忽视那些让人头痛无解的复杂变化,抓住这些简洁的规律就可以把握整个系统,让混沌和复杂归于有序。
5. 索罗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理念和巴菲特不同,巴菲特也不接受他的理念,不过每个人对市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
6. 索罗斯非常注重于市场分析,而如果股市不存在呢?股权不可以交易呢?只能通过企业盈利而盈利呢?—— 莫畏浮云遮望眼啊。
呵呵,我还是属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这一派的,绝不偏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载老k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