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杂技团的调令。已经到了师里。。师里下到团...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辽宁省军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前身是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师长王家善赵国泰潘宗元王万金张志礼王戒武胡有发魏;王家善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独立师1团:81577部队原系国民党暂编第58师;甸县石盆沟地区;独立师2团:81579部队;独立师3团:81581部队;该师老兵网址:h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
辽宁省军区
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81573部队)/1976年2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1年1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1991年5月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1992年撤销
前身是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以前是伪满军官学校校长,该部队是王家善召集伪满军官为骨干拉起来的一只地方杂牌部队。起义后,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第8师、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1949年2月改称第167师,隶属东北军区。1949年9月改为150师,编入50军,从东北南下。日随50军参加鄂西南战役,12月30日参加解放鄂川战役,进军到重庆。1950年2月荆江分洪区的筑堤建设。1950年8月份到达河南驻马店担任剿匪、肃特、维护交通任务。1950年10月上旬北上吉林海龙地区集结,10月26日到达丹东待命。 日入朝先后先后了确保汉江南岸滩头阵地,掩护主力休整任务和第四次战役汉江五十昼夜阻击任务。汉江阻击战时,450团为阻击主力。448团为150师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坚守北汉江17昼夜,顶住美军的猛攻,为第四次战役战役反击提供了重要保障。1951年4月上旬回国在凤城地区休整,6月25日再次入朝修建顺川机场。1951年11月移师定州,渡海解放清川附近的艾岛,并在清川江到达川江一线执行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530团番号). 在赴朝作战四年多的时间,全体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在朝鲜共歼敌4517人。日奉命回国在宽甸县石盆沟地区驻防,为随时准备支援朝鲜的一线部队。1960年4月改称陆军第150师。日移防庄河县徐岭杨树房地区担任海防任务。根据沈阳军区日和日关于组建地方部队的命令和指示,150师自野战部队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于日起正式归辽宁省军区建制. 辖步兵第1、2、3、4团、高炮营、通信营、工程营,编制表中没有师属炮兵团。军150师炮兵530团调归沈阳军区守备一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 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爆发后,为了加强赤峰地区防御作战力量,1969年10月奉命移防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师部机关驻大板镇。76年2月改称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日根据辽宁省军区(1981)辽军务字第2号命令, 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11师。日赤峰守备区成立,归属赤峰守备区编制,番号为赤峰守备区第十一师. 日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旅。1992年随赤峰守备区撤编。
师长 王家善 赵国泰 潘宗元 王万金 张志礼 王戒武 胡有发 魏书庆 阎洪喜 丁永耀
政委 谢甫生 张悻真 李冠克 胡若 方段 张希和 张春榆 张本岚 冯建中 刘国君 马国君
王家善 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原414团政委张春榆后来曾任该师政委多年,后又升任辽军省军区副政委,后又升任了1981年成立的赤峰守备区第一任政委。
独立师1团:81577部队 原系国民党暂编第58师499团,日随师在营口起义。1949年9月改称150师448团。1966年初1团移防辽宁省桓仁县雅河地区。1968年6月移防宽
甸县石盆沟地区。1969年调驻巴彦琥硕镇。日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日缩编为守备十一旅一营。
独立师2团:81579部队。1969年调驻幸福之路苏木。
独立师3团:81581部队。1969年调驻沙巴尔台苏木。
该师老兵网址:http://81573.gxyxw.net/
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1)
1966年由辽宁省公安总队改编。师长董家义。辖5团、 6团抚顺、7团凌源、8团、9团、10团、11团、12团。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年在该部队服兵役。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
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2)
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政委S廷廉。4团(宽甸)、9团(后为省军区独立1团)。1976年该师撤编。
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部队):1955年,由健康第二、七团机关和接收公安第二团2个营、公安第三团1个营、东北公安军警卫团3个连、旅大警卫团1个连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 卫第三十三团(3541部队)。1957年6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内卫第四团。1959年1月,改编为北安县公安局武装警察大队。1960年3月,改编 为黑龙江省公安厅武装警察总队第七支队。196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1963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步兵第八团(3391部队)。1969年3月,部队调防到辽宁省锦州市,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1402部队)。1976年10月,第八团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团(代号81753部队),建制4 个步兵营、15个步兵连、1个警通连、1个机炮连,拨归营口军分区领导。日,改称为辽宁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独立第二团。1983年1月 1日.根据公安部[1982]公发(武)字第172号文件精神,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
吉林省军区
吉林省军区独立步兵师/1966年7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2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0师/1992年10月撤销
日,沈阳军区命令,以陆军第190师步兵第570团、第190师轮训队、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3月13日总参谋部批准番号改称“陆军第213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步兵第637团、第638团、第639团,共编2523人。归吉林省军区建制。师部驻安图县二道白河。【1961年尚没有省军区独立师编制,这是一个温带山地步兵师的试验】
日,沈阳军区命令,陆军第213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驻地未变),将步兵第638团、第637团、第639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3营制)、第二团(2营制)、第三团(2营制)。同时,在汪清组建步兵第四团,师直属独立炮兵营。全师共编6920人。 【四团制独立师】
日,沈阳军区命令,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隶属关
日,军委办事组指示,将独立第1师步兵第4团和师炮兵营合编为该师炮兵团(3营制),并组建师高炮营(4连制)。 【全国的各个省军区独立师都于此时改编为3个步兵团与师炮兵团的编制,回归到普通陆军师路子】
日,沈阳军区命令,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转隶通化军分区建制,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4团;将独立第2师步兵第7团调归独立第一师建制,并改编为该师步兵第3团。独立第1师师部移驻汪清柳树河。部队驻扎在汪清县与黑省东宁县境内。 【防区由长白山变更为吉林省的中苏国境的二线设防地域】
日,沈阳军区批复,独立第1师组建相当团级农场和相当营级马场
日,沈阳军区命令,将独立第1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其所辖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1团、第2团、第3团和炮兵团。
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组建工程营(6连制),编1000人。9月1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农场正式列编(正团级)。
日,吉林省军区奉命,由守备3师自行火炮团1个营扩编组建独立师坦克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坦克团”。共编867人。12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其辖属的步兵第一、
二、三团和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守备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炮兵团、坦克团。撤销师工程营。
日,沈阳军区通知,将守备第十师从12月1日零时起成建制转隶于第六十八军建制。
1985年9月转隶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 日师部迁到延吉市。
1990年底 守备十师隶属吉林省军区
1992年10月守备十师解散,留守处于1993年9月撤消。
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761部队
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
日部队代号为1325部队,日部队代号为81617部队。1976年2月撤销建制,至8月24日完成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三个独立团、二个独立营、二个独立连,归所在军分区(警备区)领导。
杜秀章(69.04)
刘纯仁(76.08)
朱改(69.04)
叶萍(72.02)
姚祥(76.08)
齐连生(76.08)
彭健(.08)
李盛兰(76.08)
渠平时(76.08)
徐金升(76.08)
副政治委员
马奔腾(76.08)
李芳(69.12)
唐克新(76.08)
刘卓亭(76.08)
张绍春(76.08)
李群星(76.08)
石怀祯(76.08)
吴起(76.08)
渠平时(69.10)
高振田(76.08)
政治部主任
李群星(72.01)
傅本琛(76.08)
任其风(69.03)
孙忠会(73.11)
宋进福(76.08)
赵瑞熙(69.11)
宋礼良(76.08)
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
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
黑龙江省军区
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2月改编转隶第23军
1965年4月,23军73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下辖步兵第1、2、3、4团,73师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 1968年2月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
----------------------------------------------------------------------------------------
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1) (9.2)
日,黑龙江省公安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辖步兵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团及1个独立营。师政委S廷廉。
1969年2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
1969年3月原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十团进驻凌源,当地为辽宁省劳改监狱基地,设有省
监狱局凌源分局,管理众多监狱。
该师出了著名作家李栋恒。写了很多以公安内卫为题材的作品。
步兵第11团: 1948年8月,奉东北公安总处命令,哈尔滨市公安局执法大队改编为哈尔滨特别市公安总队,辖执法、民警、警卫3个大队、18个中队、1所医院、1处教导队,共2510人。1950年3月,哈尔滨市公安总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哈尔滨市总队,辖3个大队,12个中队,2个警卫中队。1951年9月,根据东北公安部队司令部指示,哈尔滨市公安总队隶属松江省总队领导。1952年1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哈尔滨市总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市公安大队,管辖3个中队,定编1478人。1954年4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军。哈尔滨市公安大队改称哈尔滨市公安军第一团,隶属省军区领导。1955年,改称公安军内卫30团,1957年改称公安军内卫一团。1959年,公安军内卫一团改称为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一支队。1966年,改称独立二师十一团。
---------------------------------------------------------------------------------------
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2) (5.12)
1969年2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师长董家义()。
1969年6月,根据沈阳军区指示,省军区独立第二师七团、黑河、奇克两个边防中心站合编为一个边防团,划归黑河军分区领导。
1969年6月,在合江地区的6个边防中心站与省军区独立二师十团的基础上组建了3个边防团划归合江军分区领导。
1969年12月组建沈阳军区守备5师时,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步兵6团(驻嫩江地区)、10团改编为守备13团、守备14团。守备13团在大兴安岭伊列克得设防。
1975年底,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撤销,所属部队整编为3个独立团,若干独立营,划归各军分区领导。
天津警备区
天津警备区独立师/1976.8天津警备区警备师/1983.3天津市武警总队
1969年3月,内蒙古军区独立师率步兵第6、7、8团调防天津,短暂称天津警备区独立第2师,不久就改称天津警备区独立师。师政委傅力戈。天津市1967年才升格为直辖市,因此,没赶上1966年各省公安总队改编为独立师那波。
1976年8月改称天津警备区警备师,辖警备1、2、3团。
1983年3月,警备师及警备第1团、第3团、教导队、轮训队、医院、卫生队、汽车连、修理所、招待所、仓库、农场移交给天津市公安局,组建天津市武警总队。师长王俊杰、师政委陈晋民改任总队长、总队政委。警备第1团整编为武警第一支队,警备第3团整编为武警第二支队,市公安局武装民警支队(劳改看押、城市武装巡逻)整编为武警第三支队,市局民警处和其领导的郊县各中队整编为武警第四支队。武警第1、2、3支队下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
日,成立武警第五支队,为三三制,担负机动任务。
1990年2月,组建武警第六支队,辖3个大队、11个中队、警通中队、特勤中队,担负机动任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51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等内容。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辽宁省军区 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 年 7 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81573 部队)/1976 年 2 月改称辽宁 省军区独立师/1981 年 1 ...  沈阳军区守备第九师历史沿革 1968 年 9 月在绥化镇重新组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 1 师, 1969 年 11 月 师部移驻牡丹江市,所辖各团移防牡丹江地区; 1976 年 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沿革1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 49 个军,19 个独立师...最高军职是沈阳军区第一政委。2005 年 1 月 8 ...  毛泽东与项英四次历史分... 6页 免费 红军北上抗日...南方八省游击队沿革(382).txt 我很想...赣南 4 个军区、红二十四 师及 19 个独立团,约...一个军分区后勤部长的人生选择
人生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借保尔·柯察金之口说: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对这个问题,王兴会的回答是:不求每天有所成,但求每天有所得。这个得,是要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因此而精彩,每一天都有意义,有价值。这是心灵里的,精神上的得,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人生之大修养,是一个具有坚定信仰的党的好战士,生命的价值和精神的光辉。
1986年,王兴会应征入伍,被分到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红军团队。4个月的新兵训练期,王兴会刻苦训练,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很快就从一名农村青年变成了合格的新战士,因为他扎实工作,勤奋肯干,连队让他当上了副班长,还获得了两个嘉奖。
当兵的第二年,王兴会就遇上了军伍生涯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喂猪。
在很多人看来,喂猪、种菜和做饭不但又脏又累,而且“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没人乐意干。有人劝他向连领导求情,推掉这件苦差事。王兴会想,既然是组织安排,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呗。他为人踏实,也不因为喂猪是脏累差就敷衍了事,一样勤奋认真,把猪养得肥滚滚的,团后勤处在连队召开了农副业生产现场会,让他介绍经验,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很多人笑他这个“猪倌”傻,猪养的再好又有什么用?王兴会不服气,除了喂好猪,他积极参加军事训练,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并在全团连队“八大员”比武中夺得头名。
像王兴会这样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军事素质也过硬的新兵太少了,王兴会入了党。
成为一名党员,王兴会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从炊事班调到连部当军械员兼文书后,他上报的各种表格和文书多次受到团里表扬。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在军师竞赛中屡有斩获,他苦练军事,在全团军械员比武中夺得第一名。他两次被选派执行特殊任务,经受住了特殊考验,体现了一名战士对党的忠诚,一个骨干应有的作用。由于表现突出,他多次受嘉奖,入伍第三年,王兴会直接从战士作为全团第二人选提拔为军官。
回想起这段经历,王兴会颇多感悟。“很多时候,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次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你所想要得到的,以及你所想要放弃的任何东西,这些选择让我们在摸索中历练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又在实践中支配着我们未来的航向。”
“比如说,连队安排我去喂猪,我是选择拒绝呢,还是服从组织安排?我选择了后者;我是选择自暴自弃呢,还是认真把猪喂好呢?我选择了认真;我是任由他人嘲笑呢,还是奋发图强,努力提升自己?我选择了不断进步。”
“选择是一种态度,我可以用整个人生来做证明。我相信,只要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提干当上排长后,王兴会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学习深造。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名大学生排长。适时恰逢全军从大学生中直招军官机制启动,连队分来了一名从北京大学直招的本科生,王兴会从他身上看到了差距,论训练、论管理、论经验,他都不比大学生差,但文化、理论方面他差了人家太多。虽然他屡获嘉奖,但王兴会明白,没文化没理论,获奖再多也只能做一名普通基层军官。他不甘心这种现状,决心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于是,王兴会一口气报考了石家庄陆军参谋指挥院校和河北省文学院创作两个函授班,利用训练间隙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他一边自学,一边结合实际撰写理论文章。很快,更多的作品在各类报刊亮相,他撰写的步坦、步炮营连合同战术等有关问题的研讨文章也在上级内部简报和装甲兵杂志上相继发表。
王兴会写出了名气,他也成了上级争相“抢购”的香饽饽。团里三个股长都来找他谈话要调他,最后,他选择了组织股。被调到组织股后大约半年时间,王兴会就完成了团组织史采编任务,并在师里评比中获得名次。团政治处主任发现王兴会擅长写作,就将其调到宣传股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王兴会抓住机会,成天不是写就是拍,发表的新闻稿件在全师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成了团里数一数二的笔杆子。这回连师部都对他“虎视眈眈”了,没多久,一纸调令,王兴会到了师部宣传科,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摄影越来越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手段后,王兴会又朝相机“开刀”了。他似乎天生就有一种能力,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会很快上手,从对相机一无所知到专业术语张口就来,从连基本构图都不会到行家里手,王兴会用了很多的时间,就成为师里的“大记者”。
】【】【】泰西军分区老一团的演变-从泰安(西)独立团到205师613团
泰西军分区老一团的演变
1942年,冀鲁豫一地委、军分区成立了基干一团。该团是由抗战前泰安老十区的区、乡武装发展起来的。
月份,这些区、乡武装接受&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改编,区武装编为自卫团第15大队,各乡武装编为第13、14大队。
1938年10月,第13、14、15大队合编为泰安(西)独立团。
1938年11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和泰西地区其他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辖4个团,分1、2、3团和泰安(西)独立团。
1939年春,泰安(西)独立团改编为独立营,归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686团领导,独立团教导连编入686团1营4连,5月,参加了陆房突围。
1939年10月,山东纵队6支队归属115师独立旅建制。为巩固泰西根据地,泰安(西)独立营及原教导连的同志留下来,和泰肥独立营合编为新的泰安(西)独立营。
1940年春,6支队升级到115师运河支队,泰西军分区正式成立,将&陕北营&作基干营,泰安(西)独立营编为军分区独立1营。
1941年春,&陕北营&调离,独立1营改为军分区基干营。
1942年6月,泰西军分区以基干营为基础,抽调部分县大队精干武装,成立了军分区基干1团,辖6个连,600余人。
1942年底,泰西、运东地委、军分区合并为泰运地委、军分区,辖3个团,基干1团改编为泰运军分区1团。
1945年,抗战胜利后,1团奉命参加上党战役。10月,1团正式编入晋冀鲁豫军区2纵4旅10团,全团1400人。
1949年2月,2纵4旅10团改编为10军28师82团。
1951年2月,28师与宜宾军分区分建,3月下旬开赴华北准备入朝。7月,10军抽调全军所有2排组成1个师入朝作战,82团抽出9个连的2排组成1个营,后补入15军,著名烈士邱少云就是82团的战士。
1952年,28师和内蒙古起义的23兵团合编为69军。后改为28军205师613团。
1998年,205师改为205旅,2003年,205旅番号撤销。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军区杂技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