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某地全国漫游是什么意思思?

国际漫游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际漫游
音乐人用五年时间制作出的首张个人专辑《国际漫游》,与其说是一张专辑的话,倒不如将它看作位李欣芸的一张作品集;毕竟,里面所积累出来的,是歌者这数年间不断来回兜转在台湾、美国的旅程中的细碎心情。台北的创作、美国的录音和混音,从爵士、弦乐、古典等众多风格,在乐坛里的首次发声,教人一致地感到欣喜与兴奋。专辑语言国语专辑1CD唱片公司滚石唱片
专 辑:国际漫游
语 言:国语专辑1CD
公 司:滚石唱片
倾泄生命里的苦涩与美好
音乐世界的剧作家首张个人创作大碟
波士顿交响乐团 跨刀原音演奏
葛莱美奖金牌混音师 Bob Clearmountain 混音制作
带来全新优质作品,女孩成长的心情与爱 ,和您一起分享。或许您还觉得陌生,但她参与的编曲、制作的单曲以及专辑不胜枚举,像的台语专辑《下午的一出戏》、侯孝贤的电影原声带《少年耶安啦!》等等编曲工作,都得到乐评和专业人士的赞赏。
1992年和名制作人林暐哲组乐队“BABOO”,出版《新台币》专辑更是收藏家必备经典。
为了逃脱爱的困惑与寻索人生新目标,1995年,到美国波士顿柏克莱大学进修,丰富了音乐的专业素养和多元的音乐美学观。三年后学成回国,将她音乐和人生的收获,与故乡人共享,积极投入唱片制作与编曲的工作。、、、李心洁、等等艺人、团体专辑的制作,都颇受好评。
这次邀您进入她的音乐花园,在优美、诚恳、精致的乐音中,悠悠流淌着她的青春气息,女孩爱的挣扎、迷惑,生活的探索,人生理想的奔赴。不论是 Gentle Rain 或 Sunday Blue,都感受到女孩的成长心事,由自闭、忧郁迈向开阔豁达。
的音乐气质十分村上春树地,织起 100% 纯美优雅的女孩爱歌。星座:牡羊座
中学:光仁音乐班国二开始写歌;发表第一首作品“隔夜茶”。
大学:东吴音乐系主修;参加水晶音乐季。开始参与唱片工作,编曲、制作的“失业男子”、《下午的一出戏》、《戏蚂蚁》、《配乐勿语》等。
1991 与、金木义则、李守信组成“BABOO”,出版《新台币》专辑
1993 参与《少年耶安啦》、《》、《只要为你活一天》等电影配乐的编曲
1995 前往美国波士顿柏克里音乐学院,修爵士作曲与现代流行编曲
1998 和作曲家 Mason Daring 合作,为 HBO 电视系列短片“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写配乐;回台,独力完成《完美小姐》专辑制作,并获金曲奖提名
1999 陆续为、、、、李心洁、、等艺人团体制作编曲
2000 七月,为个人专辑往返于台北、波士顿、洛杉矶之间
2001 九月、十月 欣芸为【失恋杂志七】主题《我再也不会这样爱一个人了》特别制作一张《音乐爱情短片》,全长 30 分钟 28 秒,精彩的主题爱情故事配合叙述者寂寞的声音、动人的配乐融合一个视觉、听觉与感觉的音乐短片,片中更搜录一首欣芸亲自演唱的歌曲“走到这里”及专辑中歌曲片段音乐,为网路文学杂志破天荒首次并融文字创作与音乐创作完美的结合
2002 二月,前往 Los Angeles Sunset Blvd Studio 制作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制片、执导的电影配乐《双瞳 - Double Vision》
2003 制作张艾嘉执导的电影“20,30,40”主打歌 -- “短歌”以及“Good or Bad”;为“慌心假期” 制作编曲;开始定期为数位时尚杂志撰写每月专栏
2004 制作“月光 薰衣草” 专辑;“吃早餐”收录于《Is Project 2》;作曲及制作台积电广告音乐 “无悔的青春”瓶中信篇
2008年第19届台湾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专辑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2005 年秋天,欣芸拿了她刚完成的《深海》配乐给我,那时我刚刚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很开心地带着这些还没取名字的音乐装在 mp3 随身碟里坐着公车在台北城里晃荡……还带着暖度的阳光穿透行道树洒在微凉的城市里,跟耳机里传来的音乐气味相当……从此,这音乐就在记忆里与一个晃荡的秋天产生了绝对的关联!拎着两只皮箱 我出发了
万尺高空上
机身稳稳航行 坚定不移的带我去另一座城市
舞台换了场景 故事揭开另一幕
我在爵士的土地 落脚
养着两只猫 Berklee 辗转四年
不断追寻自己 分裂的自己 辩证的自己 不确定的自己
线谱 音符 乐章 琴键 弓弦 音箱 枯树 烟雾 黑咖啡
第一场冬雪的气味 第一首作品的韵味 第一个谨记在心 恋爱的滋味
都收藏在这里
如果你也曾经放纵异乡 坐困爱情 怀疑生命
拿出笔 填在记忆的五线谱里 带着它去旅行
即便你选择的 是一条无人行走的路
Keep On Driving“开车在我人生中的意义,如同创作。坐在驾驶座上,手握方向盘,自己找到路”。很少看见台湾女生方向感这么好,通常好友相偕出游,都是欣云负责为大家找路,在脑中 Download 一张地图,按图索骥。“最棒的旅行经验是开车,在北欧旅行一路开到山顶峰,惊见一片白茫茫的雪崖和冰河”,只属于自己的一方风景,只有在单独的“ Drive”中才会遇见。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也唯有在异地求生存,才能找到答案。序
只是 没想到
一个浪漫的决定
却带领了我展开几年的追寻与等待
一趟绕地球的旅途
写歌 构思 编曲 录音
加上爱情的波动
本来想逃避一段感情
却又不由得陷入另一个僵局
我见到听到感觉到
一场意想不到的旅行与冒险
是十首心情写照记录青春的歌
毫不掩饰地
在你面前唱起来
也许你听到了一点梦
犹疑 悲伤 残缺或是悸动
都是我想与你分享的片刻
从那弓弦相触的一声提琴开始
一场永不后悔的旅程
给你 我的歌带着写好的总谱
我又飞在万尺的高空上
想回到从前写这些歌的城市录制这张唱片
因为这里曾经是写歌的场景
有许多奔放的乐音
在我的皮肤底层窜动着
Has to be!Has to be played!!
就像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描述
贝多芬四重奏的曲子那一句“必得如此, 必得如此 “
有一股能量要把这些歌完成不可似的
抽象 未知 无限可能
我喜欢那首美国诗人佛斯特的诗
“The Road Not Taken”
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
也许它人迹罕至
但我执意走下去
那风景也因此而迥然不同回到波士顿已是十月
秋天的尾巴
却依旧有一对情侣在慢跑
树上挂着绚红与橙黄色的叶子
这是波城最美的季节
落脚在老朋友 Dante 的公寓
英格兰传统的维多利亚二楼木房
走起路来木头嘎嘎响
让我怀念起从前念书的时光
Dante 慷慨地收容我
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录音
还贡献了 Trouble Mind 几句吉他的 Hook
不过这意大利帅哥还是常被我取笑他的姓
Fatuccini 念起来就是很像意大利面嘛
为了录音顺利
先请贝斯手 Kurt 帮我订三天的排练室
就在 Fenway Park 旁边
明天就要排练了
乐手已经连络好
今晚把谱子整理完就可以休息
想到明天斗鱼这首歌就要有鼓与贝斯的伴奏
我的心怦然地兴奋着
漆黑的夜 偶尔传来树叶被秋风吹刮的飒响
辗转好久才入眠推开一扇贴满贴纸重重的铁门
步往地下室
绕过好几个弯
又黑又暗的走廊
一股潮霉味
居然排练室就在一扇上面被写着“Fuck“等涂鸦的脏门里
走经每扇门都传来不同类型的乐团声
一会 Grunge 一会 Punk 地吵着
所有的 Band Sound 混合夹杂
排练室乱到了一个程度
墙上还有 Austin Power 的照片
不过为了节省预算
有地方练习已经够棒了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里的
乐手厮混的沙发 挂导线 挂大衣的吊钩
吊灯旁的破隔音棉 满地烟蒂
新艺术的海报 风琴旁还有一尊圣女雕像
叛逆狂野的创作
就从这地下发出呐喊
给我舒服放松玩音乐的房间
其余都不重要
休息时间走到门外想吹个风透个气
细白的絮落在我肩膀上
这是我想念的感觉
开心的奔跑在初雪的时刻
整条长弄都是我的欢呼声我轻轻地推开门探头进去
看到久违的鼓手 Loren
开心地来一个拥抱 By Yesya
以前绮贞和 Ciacia 的唱片
精彩的鼓都是他打的
还有远从康乃狄克州来的 Kevin
他可是著名抢手的吉他手
这次邀他来真是挖到了宝
他随便刷几个和弦
那琤琮的音箱马上泛出饱满的音色......欣芸的专辑,歌本身、词本身、曲本身像是都会里洗新的清凉剂,如此晶莹剔透,跟欣芸的人一样,是透明感的组合。
这是成熟的大人纯粹的探索,也是美丽的发现,发现自己、发现自然、发现社会;独居而不孤独,这是这个自立人愈来愈多的社会的心灵的主题曲。
但是,这里没有任何强制、昏暗,有的是自由、清澈,在清晨、在深夜,一个人、二个人,欣芸的歌是有洗心作用的,让装腔作势的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情不自禁地卸下在水泥丛林里的武装,让人回归到真实的自我,安逸地欣赏自己尚未泯灭的纯真。
—— 刘黎儿-作家不快乐的斗鱼
地图上找不着的地方,她说……&就叫卡拉岗么&……
十二月的冬阳金粉般的洒在她美丽的脸庞上。她捻起一朵小黄花别在耳上。卡拉岗让我想起故乡和初恋。我说你的故乡在哪……?她笑了笑,也没回答就离开了故乡。于是卡拉岗给了我许久以来再也没有过的恋爱的感觉……
多年以后,我在异乡波士顿与她相逢,问她过的好吗?她迎着一样金色的冬阳,把半个美丽的脸庞埋在衣领间,&一个人的生活,就像斗鱼住在缸子里……&声音软绵绵的,好像飘在天空的棉花糖……
于是波士顿给了我被故乡离弃了的感觉……
斗鱼啊……斗鱼……后来我才明了在你的心中……原来一直住着一个别人……所以你才会那么的不快乐……
—— 陈升-创作人、歌手、作家写不完在音乐里好听以外的苦涩与美好
—— -创作人、歌手李欣芸
那一年在冰天雪地的冬天
去波士顿找
在雪地里,
跟她走进她的学校,教室,琴房,录音室....
看着这样的一个女生---
一个每天都在快乐学习音乐的女生
从古典到摇滚甚至是爵士
她对音乐的态度从来就不是以造作为出发
这个牡羊座的女生同时有着稚气与优雅的特质
也有着勇往直前与柔和的线条
看似矛盾却十分丰富的内涵
使她创作的音乐变得十分自然动人
她也许并不适合台湾的市场---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
但我又觉得她本来就不是个掌声在那就往哪边去的音乐人
她对音乐的认真与热爱是来自生活的本质
她并没有把音乐独立于外
生命本身的成长自然记录着她的每个历程
台湾欠缺这样的音乐人
台湾或许也还不太会善待或吹捧这样的音乐人
但这也无损进步与成长的脚步
在音乐这条路上或许寂寞但不孤独
一个人在斗室里创作出的生命
与无数个陌生人分享,共鸣,交错.....
她的电影配乐,演奏会,演奏曲,流行音乐的创作一直存在某个角落
等待你去惊喜的发现
而这张她在波士顿完成的个人创作专辑
我个人认为
是她一个非常重要阶段的总结
非常值得聆听
在你的心底
总有一些声音值得存在
除了你自己
—— 卢昌明-创作人、导演欣芸在我的音乐山坡上种了好多年香草;“前奏曲”一响起, 我又再度陷入人生的波涛。
—— 萧青阳-平面设计还有什么比浪漫情怀加上美好歌声更令人神往的感动呢?我相信这样的神往与憧憬是一种永恒的动力,驱使人类不由自主地彷徨、美丽、幸福或感伤,像欣芸的作品给我的印象一样。
—— 罗智成-台北市新闻处处长、诗人李欣芸
星座:牡羊座
国小:台北市永吉国小。加入台北基督教儿童合唱团,与许景淳、、赵咏华等同团;曾前往欧洲巡回表演,从此爱上欧洲。
中学:光仁音乐班国二开始写歌;发表第一首作品“隔夜茶”。
李欣芸,曾担任陈明章、叶树茵、何欣穗、陈绮贞、李心洁、梁咏琪、林嘉欣等多位歌手的音乐制作,她以独特细腻的弦乐编曲在流行音乐界独树一帜,也替《双瞳》、《》、《少年耶 安啦》多部台湾电影谱写配乐。13 岁就读光仁音乐班时她开始写歌,严谨的古典音乐训练并没有局限她的路途。91年与林暐哲、金木义则、李守信所组的“Baboo 乐团”,开创当时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另类前卫。
她的音乐有时温暖甜蜜,有时却暗潮汹涌,充满神秘。我们在“Drive”中听见了那个一直在辩证自己、尝试各种可能性的李欣芸。这张专辑收录她在美国 Berklee 音乐学院求学期间的创作。远离家乡的寂寞、怀疑人生的思索、渴望恋爱的心境……,都一一谱写在 Bossa Nova 的阳光中、Jazz 的草香味里。
为了“Drive”,她独立往返于异乡与家中间,在候机室、波士顿的地下练团室和洛杉矶的录音间穿梭,这鼓毅力感动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让祖父级的小提琴家、大提琴家破例为她跨刀演奏。也获得葛莱美奖金牌混音师 Bob Clearmountain 的赏识,让这位曾为替大卫鲍伊、丽莎洛普等、可儿家族等明星操刀的师父,帮她担纲混音。
“Drive”如电影情节般,一开始她酝酿着神秘氛围,让我们在虚实交错的布景中穿梭,感受迎风而来的自在奔放,在弦乐与钢琴的牵引下,暗置深层流动的伏笔,让人不自觉陷落于孤独、迷惘中……
音乐制作人,很难把她跟恐怖片联想一起,轻声细语,姿态优雅。但她却是惊悚电影“双瞳”的幕后配乐,擅长以管弦乐编曲,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一种不寒而栗的震撼。她同时也是林嘉欣、、李心洁、这些玉女偶像歌手的编曲制作人,在歌里创造甜美梦幻的情境,属于小女孩的纯真无邪。音乐的样貌变化多端,是她对个人创作的挑战,也点出她复杂多变的音乐创作面。
从光仁音乐班到美国波士顿 Berklee 音乐学院,正统的古典音乐背景,并没有把她留在学术殿堂里。高中时代一个人留在琴房,泰半时间都在弹自己的创作。大学兼钢琴家教,除了教导弹奏技巧外,还会指引学生如何创作。学生时代主修古典钢琴与小提琴,当同学都在演奏着古典乐章,一心朝学术路线发展时,她参加水晶音乐季,开始参与流行音乐界的工作。为“失业男子”、陈明章《下午的一出戏》、《戏蚂蚁》、《配乐勿语》等编曲制作。毕业后与、金木义则、李守信组成“Baboo”乐团,开创当时流行音乐界的前卫另类,Baboo 乐团的《新台币》专辑,更是唱片收藏家必备的经典。
当生命最脆弱,情感最困惑的时刻,似乎只有创作是唯一的出口。95 年她只身前往美国波士顿 Berklee 音乐学院求学,找寻关于音乐关于人生的答案。“Drive” By Yesya 里头的歌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酝酿而出。理想与现实中的拉扯,家乡与异地的错乱,让她写下“Trouble Mind”里头那种思绪扯乱头发,亟欲停止分裂的心境。第一首歌“Drive”写下她第一次学会开车,那种手握方向盘,享受绝对自由翱翔的快感。自己是生命路途中的 Driver,沿途风景如同过往记忆,光怪陆离不停退后,所有的激情或阴霾,也终将释怀。最早的音乐旅行经验始自国小,在念永吉国小时,她加入台北基督教儿童合唱团,与许景淳、、同团,当时合唱团曾前往欧洲巡回表演,她从此爱上旅行。深厚的古典音乐背景,让她可以不凭藉任何乐器辅助而单单凭想像以纸谱创作,在旅行中更能随兴自在地“走到哪写到哪”。
在制作“Drive”这张专辑时,身兼歌手、制作人的身份独自奔波往返于波士顿、洛杉矶与台北的练团室与录音室。在波士顿修习“爵士作曲与现代编曲”期间,她没有安静的待在学术殿堂内,而跑遍庞克的、摇滚的、爵士的、古典的大小音乐会,跟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合作交流。在学期间和作曲家 Mason Daring 合作,为 HBO 电视系列短片“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编写配乐。
她独到的细腻特质和音乐才华,令享誉世界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刮目相看。这些年过半百的祖父级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钢琴家等破例为她跨刀演奏,在“So Cold”里面展现管弦原音乐器的悠远空间感和繁复的听觉层次,有一种身坠大海迷离渺茫的梦幻。她笑称自己总是运气好,在制作过程中,居然获得葛莱美奖混音师 Bob Clearmountain 的赏识,协助担纲混音,在这位曾制作过大卫鲍伊、丽莎洛普、可儿家族、布莱恩亚当斯等大牌歌手的混音师操刀下,交响乐团的原音演奏层次分明,更衬托出她音乐情境中迷离悠远的空间感。
98 年返台,独力完成 Ciacia《完美小姐》专辑制作,获得 11 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提名。2000 年制作乐团主打歌,充满夏日阳光活力的“飞向阳光飞向你”。其他制作编曲散见“懒人日记”、“恋恋真言”、、李心洁等玉女偶像歌手的专辑,为她们谱写细腻温柔乐曲,刻画女孩最纯真柔情的一面。
电影配乐作品:2002 年惊悚电影《双瞳》配乐。侯孝贤监制《少年耶 安啦》。执导《我的美丽与哀愁》《只要为你活一天》。
流行音乐作品:98年独立制作何欣穗《完美小姐》专辑获金曲奖提名。为“失业男子”。陈明章《下午的一出戏》。许茹芸、赵咏华、脱拉库、李心洁、苏慧伦、锦绣二重唱、林嘉欣等歌手编曲制作。“Drive”写于欣芸人生最迷惘困惑时,呈现小女子既温柔又勇敢的一面,她的音乐让人想起第一次学会开车,那种手握方向盘,享受绝对自由翱翔的乐趣。欣芸喜爱开车旅行,和好友分享旅行的经验,她说:“在北欧旅行一路开到山顶峰,惊见一片白茫茫的雪崖和冰河,”,那是只属于自己的风景与记忆啊!只有在单独的“Drive”中才会遇见。“到底尽头是什么 旧的风景不停地退后 别担心 生命懂得接受 ”歌里面是一场场风雨过后的了然,其实自己不就是生命路途中的 Driver 吗?光怪陆离的风景不停退后,所有的激情或阴霾,也终将释怀。Drive 亦是灵魂中命定的需求,欣芸自 13 岁写下第一首歌后,创作就成了她人生中不可抵挡的内在需求,谱曲成为抒发情感的出口。Trouble Mind
1995 年她只身前往美国波士顿 Berklee 音乐学院求学,抛开爱情的困惑,上路。理想与现实中的拉扯,家乡与异地的错乱,让她写下“Trouble Mind”,那种思绪扯乱头发,亟欲停止分裂的心境。当异乡街道正下起如棉花般的大雪时,小女孩蜷曲在温暖的被窝里,家乡甜美的回忆一涌而上,令人心醉耽溺的雪景,一时之间却让人忆起南国家乡,四季如春热带的岛屿,时空错置、记忆与想望穿插,纷飞跳跃的思绪就好像这首歌给人的感觉,紊乱的情绪,配上轻快的 Bossa Nova,一时间让小女孩的忧愁化成风中的花朵,轻舞飞扬起来……Rumble Fish
欣芸 13 岁读光仁音乐班时,就已经展现惊人的创作天赋。那时,在老师同学前面弹着一手古典好琴,老师不在时,关在琴房里弹着自己写的歌,单纯的快乐,加上少女初长成的羞涩。“斗鱼”作于 19 岁,想像一条美丽修长的小斗鱼,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地穿梭在绿色水草间,无声的游。隔着透明玻璃,你听见了她的沉默吗?
Gentle Rain
异乡夜里,冰冰凉凉飘着雨,两个淋湿的灵魂在地铁里相遇,是命运,还是上辈子的缘分未了呢?不管天、不管地,不管有没有未来也不管明天是否还继续下着雨,在短暂交会的那一刻,彼此安慰相依,即使落下泪也是一种温暖的幸福,我们在欣芸的音乐里,听见了那种偶然的幸福。细腻敏锐的洞察力,让她的乐章细腻而层次分明,如同电影情节般的铺陈,在“So Cold ”里她就像导演般,搭建虚实交错的布景,打下晶莹粉亮的灯光,在甜美薰香中埋下隐隐的伏笔,引你进入情绪的迷雾中,为飘荡的爱情心疼不已。还记得美人鱼的童话故事吗?那个为爱上岸牺牲自己的人鱼公主?恋人间的距离如同海上与陆地如此遥不可及。这首歌由波士顿交响乐团大力跨刀演奏,在华丽的管弦原音器乐演奏下,教人不留神就坠落到一团忧伤中。欣芸在美国念书时,常常一个人到公园散步,心情好时微风也是一种灵感,心情不好时大树是唯一可以倾吐的对象。公园里长长的木椅,绵延无尽的草地,不经易地走到这里,路的弯转处才发现,原来我爱上一个人 (原来我失去一个人)。生命不就是这么奇妙吗?在你未察觉之前,就默默带你走到这里。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下过雨的路终将留下痕迹,继续向前走的时候,眼神该有一种坚定吧!人生不总是这么顺利。麻烦的事情总是很慢才过去,欣芸还记得一个法国好友,常常在她失落的时候,对他说:“C'est Ecrit Dans Le Ciel”,这句法文俚语的意思是:“一切都在冥冥中注定,当你找不到答案时就抬起头来看看天空,一切都都写在云端上喔!”
Sunday Blue
如果说 Monday Blue 是上班族的心声,那么 Sunday Blue 就是校园生活的写照!Sunday 不就是该出门好好晒晒太阳吗?当雨季来临,闷热的午后只能关在家里,若不去好好淋一场雨,就靠着窗棂听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吧!一滴滴穿透你的记忆深处,随着思绪,悄悄的进入酣甜的梦境中。与默契绝佳的音乐才女 Ciacia 何欣穗又再度合作,由 Ciacia 填词,李欣芸谱曲,打乱原有的秩序,充满现代爵士 Modern Jazz Teisted Jazz 灵活跃动的音符,钢琴 萨克斯风 轮流 SOLO 如 Pizzcado Five。在流动跳跃的爵士曲风中,呈现出 Cafe 中俪影穿梭,暧昧流动的场景,香草气息与花茶甜味,是一场关于嗅觉的魅惑。01 Drive
05 Gentle Rain
06 So Cold
07 走到这里
08 写在云端
09 Sunday Blue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全国漫游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全国漫游是什么意思
全国漫游指该手机号码可直接在外地拨打使用,这个是相对以前来说的,早期不是所有手机号码都可以直接带到非本地以外地区使用(主要指省外其它全国地区),相当部分手机只可在固定范围内使用(市内、省内),否则出范围使用需办理开通漫游,月租也有增长变化,有漫游月租费。 现在通讯发展,价畅绩扳啃殖救帮寻爆默格下降,除少数卡外(包括小灵通),大多默认全国漫游,无出省漫游月租费。自带漫游资费,甚至全国漫游通话资费一致。
其他类似问题
全国漫游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当你离开号码所属城市至国内大陆地区其他城市时与国内用户通话
就是不在你手机所在地省份打电话!超过本省所在的服务范围!
就是全国都能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手机号码为什么必须得有归属地,进而有漫游这种业务存在?
【pansz的回答(520票)】:
更新:实际上,用户关注的是漫游费而非漫游本身,题主所说的取消漫游实际上说的也是取消漫游费。所以这个答案只说为什么漫游费会存在,不说为什么会存在漫游。对用户来说,如果漫游状态的费用无区别,用户根本不需要关心漫游的概念,对用户来说漫游就不存在了。至于移动通信技术上的漫游跟业务的漫游并不是一个概念,无线通信技术上的漫游始终存在。
漫游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地方保护。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管理问题。漫游费的存在是为了给你在异地使用号码造成不便,从而形成对本地运营商的保护。避免外地号码冲击本地市场。
比方说,假如我是 A 市电信负责人,我在 A 市运营了一个套餐,通话费用全国最低,短信费用全国最低,流量费用直接廉价不限流量包月全国漫游,什么2G3G4G全部都给你开通了。
假设这个套餐存在,并且漫游状态下费用不变,鉴于有了淘宝这个神奇的平台,以及互联网这个高速传播信息的渠道,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全国大多数人都会用我 A 市的号码了。
如果没有漫游费,同一运营商的全国资费必须绝对完全统一,否则高资费地区的号根本卖不出去,而运营商的本地打折行为根本无法进行,本地低资费将很快辐射全国占领市场,一个小的营销行为都会波及全国,这样后果。。。
真正全国无漫游费的套餐,这个可以有,但这个套餐的资费必须比其他套餐的资费高,而且价格必须全国统一。否则会影响正常的营销活动。
【WangXu的回答(185票)】:
更新,在前面补充几句话,大家都回答问题,对其他问题我就直接指名道姓了,被点到的各位都是牛人,其他问题我敬仰各位,不过这道题不敢苟同
首先啊,题目是为什么有归属地和漫游,不是漫游费,
非要回答漫游费还说你更理解题目,那你直接去改题目就可以啊,况且你回答的也只在说国内漫游吧,国际漫游费你啥看法?我回答的是归属地和漫游存在的问题,不代表我认为各个场合应该收取高额漫游费,我三年前就已经从离职,普通苦逼用户一个,没有利益关系
你说HLR是软件概念,嗯,软件也是跑在机器上的不是?然后你弄个应急通信车过来说空口容量的问题,基站的空口容量跟用户归属那个哪里有半毛钱关系么,北京的基站满了您还得去廊坊入网么?基站容量可以调配,网络带宽也行么?从答案看不出来您对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技术有什么了解,拜托您写技术相关内容的时候认真点,写点真货出来行么。后面是我的正文,我只是回答了归属地和漫游本身是怎么来的,难免有错,出错请指正,要是不想指正,点个反对或没有帮助就行了,也别留言了,你也累,我也觉得对自己没有帮助
-----&8-----以下是正文-----&8-----
市场问题固然存在,但是这不是归属地和漫游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
漫游当然是管理问题,但是也是关于管理的技术问题,移动核心网络控制平面的三大功能之一是移动性管理(MM),漫游本身只是移动性中的一个问题,而非全部。
移动性是蜂窝网络带给电信网络的一个新问题,传统的固定网络每个终端固定接入一个电话局,使用的电话号码就是带有固定的国家-区域-局端的前缀的号码,如果用户搬家到了不同的地方,接入不同的电话局,自然号码就发生了改变,这点各位想必是明白的。当然,如今有移机保号业务,大致类似于你的电话先打到原来的位置,然后再帮你转到你新的位置,也当然,这是个服务是要收费的。
与固定网络不同,移动网络的终端天然地具有移动性,甚至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跨省,自然地,移动网络要有一套技术手段(切换/重选/位置更新/漫游)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强一致系统,每个用户都由一个“数据库”最终管理,一般称为HLR(归属位置寄存器),其他人需要通过这个数据库来找到终端还是否存在(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状态如何(是否欠费、是否漫游、是否呼转等等),实际位置在哪,然后在帮助对方去那里找你(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您拨打的用户无法接通/不在服务区)。
上面是说——归属地的存在,是由移动性引入的,必然是存在的。
接下来看号码的归属地问题,题主问的问题不是说归属地本身,而是问号码为什么有归属地,能不能我换一个地方就把归属地换一下呢?这个是部分可以的——
通常我们对号码或地址做路由,是通过前缀来找的,比如某个地方是北京市海淀区AA大厦BB层,那么快递收件之后,不用看后面的内容,首先知道往北京送的都装上这车,是吧,号码也是如此,通过号码分析,首先就知道大致应该送给哪个运营商,所以,一个号码一定有一个它作为一串数字的归属地,否则无法找到的。当然,一个运营商能有多少号码范围,比如谁有188,谁有144这个就是纯管理问题了。
如今可以有部分的携号码转运营商,这个是成熟电信市场为了促进市场竞争,强制要求运营商们实现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归属地转移。这里,一方面转移是有范围限制的,你至少不能跨国携号码转网络,而且有时还是限制单向转网的;另一方面,这里要求有附加设备(或功能模块)来实现类似固网的移机保号的功能,并不是绝对无成本的,这个成本的引入同样试用于国内的不同省的运营商。我只是说成本是存在的,但是运营商作为一个市场实体,可以把成本转嫁到其他地方去,不一定非要收钱的。
上面是说——号码的归属地仍然是存在的,这是号码路由的需求。
接下来说为什么收漫游费,或者说为什么鼓励用户使用本地网络。其他运营商的用户使用本运营商网络的时候,他们就是漫游用户,漫游用户相对于归属地,一般都面临着更高的收费(漫游费),或者同样收费更少的服务(缺少本地套餐等),排除掉一个很大很大的KPI因素,技术上,这还是因为——用户的话费交给本地运营商,也就是说,本地网络是靠本地用户的缴费运作的,而外来的用户则不给本地运营商交钱,他们的钱需要向用户的归属地运营商去要。对于你的归属网络而言,如果你交10块钱给它,用本地网络,它的成本是1块钱,那么它赚9块钱;而你用漫游网络,漫游网络的成本是1块钱,你的归属地为了路由请求,花了1分钱的成本,漫游运营商为了有钱赚,向你的归属运营商要5块钱,你的归属运营商只赚4.99块钱,你的漫游地运营商只赚4块钱,他们都“亏”了,是吧,还是服务本地用户更赚,是吧。
所以——从技术和管理上说,漫游和归属地是存在的,但是,运营商作为一个商业实体,为了提高用户粘性,降低用户离网率,在合适的时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给予用户优惠,不是有成本的地方就一定要收钱的,10086的推送短信也是有成本的,不久没收钱么。
顺便说,随着微信等互联网服务的普及,恐怕号码对人的意义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大了,运营商应该珍惜啊
【知乎用户的回答(57票)】:
(关于Wang Xu对我的答案的质疑,请参见他的答案的评论区。)
看了一片答案就没靠谱的…赞了 潘神的答案,因为虽然渊源没说但是现状说的没错。所有那些拿HLR、基站容量说事的——你们是刚本科毕业吗?知道不知道现在HLR是个纯软件概念?知道不知道现在的基站都是智能调配负载的?如果号码还是归属地绑定的话,你倒是给我解释一下这萌萌的玩意:
是怎么能够临时扩大网络容量的?是怎么能够临时扩大网络容量的?
答:因为用户信息与服务已经解耦了,网络拓扑与硬件也已经解耦,才能允许一台中继设备临时加入网络进行服务。
大多数反对潘神答案的答案有一点说的没错,那就是过去确实在技术上必须限制用户在一定区域内使用网络,一旦离开这个区域就会大幅提高成本。但是,这个限制不是单纯技术的,更是技术适应管理需要。所有说漫游的存在必要性是技术限制的,肯定都没想过这个问题——GSM是纯数字网络,每个手机在线与否的状态都是被基站网络管理的,哪个号码在哪儿、在不在线都是网络实时知道的,那么为什么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到HLR,也就是注册地去找用户?
原因有两重,一是网络壁垒,二是带宽限制。前者是管理问题,后者是技术问题。
网络壁垒是,无线通信不同于有线,只要能架设基站就能联络用户(这里不提网络监管),不管是不是自己网络内的用户(咱也不提频道分割,这还是监管问题,咱只说物理上没有办法隔离)。那么必须采用手段防止能架设基站的人把手机用户抢走。所以,手机本身不能向网络提供自己的全部信息,比如最重要的电话号码只能网络知道,而不能手机自己知道。这样,因为只有网络知道谁是谁,架设基站的人就不能窃取其他网络的用户了。而且,由于数据量的大小限制,一个网络的用户容量与成本关系很大,因为在同样的性能条件下做到容纳更多的用户往往付出的成本是指数上升的,所以限制网络大小也是很重要的。
带宽限制是指,GSM起草的年代的手机也较难以向网络传递大量数据,网络也较难将每个用户的数据传递给中心,中心与中心之间的交互也不够快,所以必须能够“预测”用户会在哪里出现,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如何“预测”?最简单的预测就是限制可能性,比如说限制用户只能在某个地方出现。这与网络的容量限制也是有关的,容量越大的网络的带宽压力越大。
这两个原因在GSM网络设计中一拍即合,通过设置小的网络、对网络间通讯收费,同时保证了运营商的利益,又保证了技术的简洁。可谓皆大欢喜的好设计。
所以说到这里开窍的读者应该明白现在是怎么一回事了。
现在带宽还有限制吗?早没了。每个网民都能开着BT从几百个来源以MB/s级别的速度下载视频,难道数量少得多、网络快得多的基站们就不能实时知道每个手机的实时网络归属吗?别忘了你的音频通话本身的带宽就可以有几百kbps,基站与网络本身的通讯带宽是很大的,手机与网络注册的数据流只占很小的带宽。由于带宽够快存储够大,同一个运营商现在只需要一个HLR,也就是一个数据库,用来记录每个用户的最新状态,每个用户的状态改变都由基站直接传递到HLR。HLR再也不是一个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注册,而是归属网络注册。虽然依旧记录了用户位置,但位置和归属已经没有绑定关系了。因为不需要和位置有关系,也就不需要和硬件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HLR早就是软件概念的原因了。
此处插播小思考题:为什么中国移动开办了自有网络的宽带业务?
在没有带宽限制的前提下,网络壁垒的意义就小了很多了。首先,小网络设计就不再能带来管理上的优势,反而会带来重复投资、网络效率浪费等问题。而且同一HLR之下如果还区分网络的话还会造成冗余信息、信息传递延迟等问题,反而降低用户体验。所以现在运营商越来越倾向放弃跨子网收费,因为至少技术上说这样早已没有优势,管理上的优势也很小了。
那么为什么国内还有漫游?几乎只有管理上的意义,也就是地区保护。不再赘述。技术上说,诚然从漠河传递一个信号到海南岛有点儿远…但是真的远到成本发生本质变化了吗?
【刘晨的回答(79票)】:
中国移动每个省有一个独立法人,所以理论上中国有30多个叫xx移动的运营商,而不是一个。
再说说技术上的问题吧。
技术上来说,一个手机号码并不归属于一个地市,而是归属一个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就是个账本,不负责办事。手机一旦开机,就是在各个MSC之间漫游,不存在归属地。即使你在浦东办卡,在浦东打电话,技术上也是把你的号码信息从浦东的HLR漫游到浦东的MSC上的VLR开始为你服务。所以,手机永远是在漫游(visit),即使是在归属地。当然这是技术上说的漫游,一般来说是对用户透明的。例证:手机上都有漫游指示开关, 一般来说是一个三角形,如果你从上海跑到江苏,这个三角形不会出现。但是你跑去了韩国,就能看到这个提醒:你在漫游(roaming)了,省着点打电话。
另一个漫游的意思是业务上的漫游(roaming),跨运营商漫游,这时候也就是会出现小三角的那种漫游。跨运营商未必一定要出国,在同一个国家内,如果A运营商的用户到了某个地区,只有B运营商的信号,这时候如果AB签署了漫游协议那么也是可以通话的,这才叫漫游。
中国的漫游其实是比较流氓的一种业务行为,就是变着法子赚钱而已。而且还把漫游这个概念给教坏了。国际漫游才叫漫游,国内漫游那叫乱收费。
技术上来说,每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码,中国是460, 每个运营商有一个或多个运营商编码,有多个一般是一张网络一个,比如GSM,CDMA,UMTS,LTE各一个,比如中电信就是46003(CDMA)或者46016(FDD-LTE,记得不是很准确)。 所以如果一个46003的号码漫游到了不是46003的某个网络,比如31012(美国某运营商),就会出现三角符号,这才叫真正的漫游。
至于在国内,不论哪个省市的电信3G网络都是46003,所以那不叫漫游(roaming)
【知乎用户的回答(15票)】:
一切问题都源于人自身,而不是技术。
号码归属地和国内漫游问题,是因为我国参照政府机构建立各级运营商而造成的。
所谓漫游,广义上是指用户由非签约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侠义上是指用户资料在不同接入点之间漂移。这里所讨论的漫游应该是指广义上的,而且特指国内漫游。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在这里讨论,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用户主观上认为国内漫游的存在不合理,北京移动和广东移动同属于中国移动,同样用移动的网络,凭啥换个地方打电话就得给你多交钱?上面有些回答纠结于侠义上的漫游,那其实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实现细节,与漫游资费没有直接关系。
所谓归属地,不是每个号码天生的属于哪个地市,上面有几篇似乎认为这是个技术标准,实际上不是的,这是生造出来的词。每个归属地其实是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区别于网络运营商,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上,运营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从管理机构获得号码资源,作为移动通信服务的服务地址提供给用户。这个分配过程本来与行政区划没有自然联系,是在中国的实际操作中简化成这个样子,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包含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网络运营商于一体的区域垄断性运营商,于是派生出归属地这个词。
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绩效考核是按照这种行政划分来执行。在这种层级体制下,各地运营商的行为是考核导向的,不是服务导向的,哪个地市的营销收入高、用户量大,那个地市的一把手就更容易升官。所以大家都会努力限制自己发展出来的用户流动到别的公司,也会限制自己的用户给别的地区用户打电话,限制别的公司用户使用自己的网络。跨地市打电话曾经属于使用对方网络设施,也是要结算的,拨出方要向接收方交钱,那时候每个地市公司都有自己完全独立的计费系统。现在网络建设和计费系统早已集中到省公司了,可还在搞省间结算,所以前两年还有跨省漫游费和长途电话费。
试想你如果是广东移动老总,每年投资上百亿建设广东省网络,四处拉关系只为多建两个基站,好不容易建好了能容纳上亿用户的庞大网络,结果你的一亿用户里有一半属于外省流动人口,用的是他家乡的手机号码,如果他们统统不交漫游费和长途电话费,如果集团公司不向这些漫游至广东的用户所属省份公司索要省间结算费用并且转交给你,那你凭啥投入那么多钱建网络?又拿什么运营这么庞大的网络?今年投资明年就亏倒闭,升官发财绝对轮不着你(以上数字纯属虚构)。
所以实质上归属地和漫游费是由各运营商独立建设网络造成的,相当于中国有三大运营商集团,每个集团里有近三十个省级运营商,彼此独立,靠集团公司协调结算。这种模式不仅造成大量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比如同一地点三大运营商要建三遍铁塔和基站,连主干网也要建三份,否则别人不租给你出口带宽!而且用户选择了运营商也就选择了网络和归属地,丧失了选择权,大幅降低移动性,于国于民都不利。
如果非要说是技术造成的,那我简单提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行政划分的改变可以决定漫游资费的变化?新成立一个地级市,往往就会新成立一个地市公司,于是顺理成章的产生新的漫游资费(这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和计费系统改造工程实现的)。
第二,Email的用户不一定存在一个数据库里,这些数据库也不一定在同一个城市,那Email是不是应该收漫游费?不同服务商的Email之间为什么不搞网间结算?
Email与移动通信虽然在技术实现复杂度上差别好几个数量级,但是本质区别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运营。
如果移动运营商靠租赁网络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共存于同一网络的电话号码之间的通话,因为不存在占用其他网络公司基础设施的问题,不可能发生“网间结算”,因此就不可能被收取漫游费和长途电话费。未来很可能出现全国范围的国家网络公司,各运营商租用网络线路卖资费套餐,比拼服务质量,那样才既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用户利益,比如现在的虚拟运营商就有这样的特征。
可以想见未来5到10年左右,手机号码归属地类App终将退出市场。
有人提到了铱星计划。如果它成功了,摩托罗拉将成为集网络运营商、服务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于一体的超级大怪物,除了销售渠道以外没有别人什么事。我其实很想说,幸好它失败了!中国运营商已经证明了垄断网络带来的恶果,如果连同上下游设备一起垄断,恐怕我们现在的手机还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而且贵得要死!
啰哩啰嗦一晚上,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也许是因为看到这个话题属于曾经为之奋斗了全部青春的移动通信行业而激动不已。总之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去,改变正在发生。
【知乎用户的回答(17票)】:
是由系统原理限制的。GSM蜂窝网络有归属地,漫游等概念。
移动通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可靠的语音通讯。在固定电话时代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主叫拨号,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把线路switch过去,建立起1对1的语音链路。这个链路的建立只需要知道被叫号码就足够了。
而在移动通讯的世界里,被叫是处于移动状态的,没法直接switch过去。我没记错的话GSM语音呼叫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主叫拨号,网络根据被叫号把呼叫请求发送到被叫归属地网络,被叫归属地查询被叫注册到哪个基站,然后建立通道实现语音通话。
如果是被叫漫游的其他网络,在手机注册上漫游地的网络同时,漫游地的网络会给归属地发一个通知,让归属地网络知道你的xxxx在我这里。如果有呼叫xxxx的请求到达归属地网络,则请求会被转到漫游地的网络,漫游地查询设备注册到那个基站,然后建立连接。
大概这么个过程,如有错漏请专业人士补充更正。原谅我其中名词表述不够专业,毕竟只是知道皮毛。
所以归属地和漫游都是当初设计蜂窝移动系统时候就设计进去的了,目的是为了解决移动通讯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为了盈利或者给消费者找麻烦。
【知乎用户的回答(10票)】:
准备来个长篇回答了,看完现有的全部回答,我很疑惑,究竟是大家都堵上了耳朵和眼睛不去了解现在的资费,还是说知乎上的各位都太低端了,但低端的用户不怎么旅行根本不会漫游啊。
先说收费的原理和历史吧。
史前的五级汇接网啥的就不说了。
古老的收费方式是这样的:在本地拨打本地号码以及接听,收本地通话费,本地拨打外地号码,收本地通话费+长途通话费,外地接听,除了同城特例只收漫游通话费,其他都是收漫游通话费+长途通话费,外地拨打外地当地收漫游通话费,外地拨打其他地区,收漫游通话费+长途费。
这么收费是有它的逻辑,或者说技术原因的。
AB都是北京移动用户,B去了上海,A在北京给B拨电话,这个是长途呼叫了,长途费找谁收呢?找A肯定不行,他也不知道B是不是在北京啊,只能找B,所以漫游接听时收的是漫游通话费+长途通话费。
如果这个时候上海移动的用户C给B打电话,虽然B是北京的号码,但B和C都在一个网络内,C目前在的交换机发现B也在上海之后会直接去连,所以这个通话就不算长途,叫“同城特例”,计费时C这个通话算本地不算长途。
如果这个时候上海电信的用户D给B打电话,不是一个网络,上海电信不知道B在上海啊,所以会把这个通话接到北京移动去,北京移动再连到上海的用户B。所以不管B在哪里,D给他打电话都会算长途。
这一套东西听起来很复杂,很粗暴,但其实这离现在并不远。
中古时代,手机用户暴涨,出现了预付费,移动和联通给每月付月租费或者其他什么费的全球通、世界风用户把本地通话费从0.6降到了0.4,但没有固定费的预付费用户还是0.6,这是最早的区分收费。
然后就进入近代了。
2008年,政府发了一个文件
简化漫游资费结构,合并国内漫游通话费和漫游状态下的国内长途通话费;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实行主被叫差别定价。
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2009年,政府又发了一个文件
移动电话在本地拨打长途电话时,将现行同时收取的本地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两项收费,合并为“长途通话费”一项资费。
移动电话在国内漫游状态下拨打国际及台港澳电话时,只收取国际及台港澳长途通话费,不再同时加收国内漫游主叫通话费。
这两个文件对收费模式的变化是很大的。这个中间,还静悄悄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陆续出现了单向收费,尽管只是本地被叫免费,但仍是很大的变化。这一次算是市场自发完成的,政府没好意思说啥,但做了个小总结
然后进入现代,中国进入3G时代,各家陆续推出全国接听免费,主叫通话不分本地漫游不分本地长途的套餐,这类套餐门槛不断降低,单价也不断降低。
再说收费的现状
就以北京为例,我平时在北京,北京在全国的价格一直是比较贵的。
各种套餐都是不同的组合,因为还有数据短信什么的,套餐内价格不大好比较,就说超出套餐外的通话吧。移动现在的4G套餐和以前的全球通套餐,起步价58,套餐外国内语音拨打0.19每分钟。联通的4G自由组合套餐,起步价只要10元,超出套餐国内语音拨打0.2每分钟,如果在里面选择了语音包,起步价变为56,超出套餐国内语音拨打0.15每分钟,原来的3G ABC计划,46时套餐外每分钟0.25,66时是0.2,从96开始套餐外每分钟0.15。没用过电信的号,似乎更复杂的样子,但价格不高于这两家。
上边这些都是没有漫游费国内长途费的,或者说,本地和漫游,本地和长途一个价格。
有漫游费的资费,或者说本地和漫游价格不一样的,说一个单价还算是实惠的,沃3G预付费,每月最低消费20,本地拨打本地0.1,接听免费,拨长途或者漫游状态下拨打接听都是0.25。比这个门槛再低的资费,一般单价会更差。
上面说的,都是名义价格,考虑各种促销,门槛和单价实际都更低。
从非技术原因,和外边的世界比一下
很明显,这里面有玄机。用好听的话说,多样化的资费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或者说,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优惠,用不好听的话说,就是从不同消费习惯的客户身上都刮下尽量多的钱,就是为不同的客户设置不同的高单价或者总价。这合理吗?这垄断吗?我也无法判断,但我可以说,再合理,再竞争,再有利于消费者,商家都是要赚钱的,好处不可能全让消费者占全了,没有一个行业例外。如果说资费更有利于消费者,可能香港算一个地方,可是如果说资费更不利于消费者,那基本上在世界地图上随便点个国家都是。
在发达的自由世界,市场经济的世界,国际主流的资费策略有几个,一个是高门槛的大套餐,我才不管你需要多少,反正至少要交这么多钱,还有一个是高单价的预付费,没有门槛了,但逼着你打电话稍多就要换大套餐,另外就是给旅行者准备的资费,高低各有不同,但设置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争取不干扰本地用户的资费体系。这是我之前的一个回答,比较了美国的一个资费。
在不怎么发达的世界,就说说利比里亚吧,如果不是最近埃博拉病毒爆发,可能大家都没听过这个国家。 这家提供的预付费服务,每分钟至少USD0.15,后付费服务,套餐起价USD80。
上边说的都是国内漫游,现在国外很多已经对国际漫游都不另外收费了,但这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都在同一家公司运营的网络内。中国离这一步还很遥远。现在在境外,移动联通在香港有公司,电信在澳门有公司(从联通买的),但似乎三家都是只对港澳用户提供港澳和大陆统一资费的套餐,而没有对大陆用户提供。移动在巴基斯坦有公司,但巴基斯坦实在不算旅行目的地。移动入股了泰国true,希望未来会有举措。
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中国移动利润下降之后,通信业内都说过顶了,衰落了,这个那个的,行业外幸灾乐祸的也很多,但这事儿对消费者不见得是好事。行业不增长了,意味着利润不增长,意味着竞争往往变得平缓,意味着资费下降空间变小,下降速度变慢,甚至资费回升。那些登顶早的国家已经这样了。
尽管近几年资费体系已经简化,但中国的资费体系仍可能是全球最复杂的(一个套餐只要有用户,运营商就不能取消),未来肯定会继续简化,但简化不到国外的水平,估计总体资费水平仍会继续下降,但近期不会像今年上半年这种大降。降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现在大家习惯了免费的东西也会和国际接轨。
具体到漫游费,或者说本地漫游区分价格,仍会长期存在。在网上,现在能搜到的最便宜的资费说不定是,有的省份有有的没有
一、天翼8分卡简介
天翼8分卡是广西电信推出的移动业务预付费产品,0月租!发短信每条仅8分钱!打电话每分钟仅8分钱,比固话还便宜!网厅办理还可免预存话费任选靓号!
二、资费详细说明:
1、0月租,须开通来电显示,每月功能费5元。
2、本地拨打国内电话0.08元/分钟,广西区内被叫免费,发送国内短信0.08元/条,国内不含港澳台。
3、手机上网计费方式为按流量,包含所有方式上网产生的流量(包括3G、CDMA1X,且不区分WAP、BREW/KJAVA和CARD;WIFI业务不开放),按0.003元/10KB(单位建议改为/KB)计费,不足1分钱按1分钱计费,月消费1000元封顶;月限20GB流量;超出后当月停止服务,下月自动开通。
4、月承诺消费15元,承诺消费可抵扣除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费、国际及港澳台通话费、声讯信息及电子钱包等代收费、无线宽带套餐月基本费等之外的所有费用。当月承诺消费在次月初计算并对消费不足部分进行补扣。
5、可选择办理“限时漫游优惠包”,月基本费2元(仅在1月、2月、12月收费),每年1月、2月、12月国内漫游主叫0.15元/分钟,国内漫游被叫免费(国内不含港澳台)。订购方式:发送“XSMY”到10001订购,发送“QXXSMY”到10001退订。
我知道还有更优惠的,但不会出现在网上。这些资费让那些每月只有10元甚至更低的,不怎么旅行的用户也能比较随意的打电话,这样的用户数量不少,这种资费轻易不会消失。但那些长市漫合一的套餐能否也降到这个水平呢?从原理就不行,那样中国联通会变成ST联通,会引爆很多事情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将在资费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流量的漫游可能是下一个话题
对部分回答的看法
赞同 所说,而且他说的不像我这么啰嗦。
说的部分观点,但有些是和事实相反的。
为什么行政划分的改变可以决定漫游资费的变化?新成立一个地级市,往往就会新成立一个地市公司,于是顺理成章的产生新的漫游资费(这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和计费系统改造工程实现的)。
这种事情从未发生,好久没有成立地级市了,南宁拆出崇左,焦作拆出济源什么的,两个城市之间都从来没有产生过漫游资费。相反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长湘株合并区号完全取消漫游费,沈阳抚顺铁岭合并区号完全取消漫游费,今年本溪又加了进来。
提到了带宽限制,从技术上分析是不存在这个限制的,这从来都是商业模式的限制。
等提到了“真正的漫游”,这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漫游收费是一个商业概念。收取和不收取都是商业行为。此外,MNC号码不是一张网络一个,比如移动2/3/4G都用00(还有02是EPLMN),联通都用01,电信不大清楚。
Qi Wang等很多人说美国如何不收漫游费。美国也不是历史上就这样的,大概06、07年附近,我忘了verizon还是tmobile最开始推出全美漫游不另收费的套餐的,后来逐步普及。如果中国普及美式收费,我是欢迎的,但我妈妈那样的用户会抓狂,她除了家乡和北京基本不去别的地方,每月接打大概300~400分钟,还用一点流量,最重要的是,每个月话费都不到30,人民币。
等很多人说根本原因是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这俩事儿有关系吗?这都哪根哪啊。哪个行业没有差别定价?广州坐个地铁还有16次后6折,超市买瓶水还问我有没有会员卡。
【李韶军的回答(4票)】:
首先本人有过三年的运营商漫游部门的工作经验,对漫游业务算是比较了解了。
回答之前看了得分比较高的几个答案,比较赞同@wangxu的回答,专业性很强很多人不太好理解;@pansz的答案,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但漫游的产生不是资费问题,举个例子之前的全球通是全国统一价,不收漫游费的。
下面回答问题。
手机号码为什么有归属地?
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和公司的组织架构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移动由31个省公司组成,各个省公司的财务是相对独立的,各省投资建设本省的网络,经营自己的客户,支配自己的收入,各地市也是一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一个地市能卖出多少号,这些号贡献的arpu值(每用户收入),都是他们的kpi,所以只有有了地市的概念,这些kpi才能被测量,各地市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去发掘本地的市场。事实上,中国移动早期的这种管理方式(充分放权给省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占据了将近70%的市场。
为什么会有漫游业务的存在?
@wang xu已经说的很专业了,我再从业务角度解释一下。
区分两个概念:漫游业务和漫游费。
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有漫游,要取消漫游,其实漫游业务是客观存在的。你山西的号,到了北京,用的人家北京分公司的网络资源,这就是漫游业务的发生。占用人家资源,当然要付费,北京分公司就会向你收漫游费,但你是山西的号,你的话费要交给山西,所以实际流程是,你先把漫游费交给山西公司,山西公司再结算给北京公司。
所以漫游业务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运营商应不应该向用户收取漫游费用?
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我把我的观点摆出来:国际漫游,收取漫游费是合理的,因为本着谁投资谁收费的原则,被访运营商有权利对所提供的服务收费。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国家真的tmd太贵了!虽然中国移动和将近200个国家开通了1/2/3元区,但总体上还是偏贵。省际漫游,应该取消漫游费用。运营主体都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只是省公司不同,漫游对运营主体是没成本的,你在山西打电话和在北京打电话在信令转接上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不存在漫游成本,所以收取双向的漫游费用很不合理。
但鉴于省际漫游对各个省公司是一块儿不忍割舍的大蛋糕,想取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好消息是各大运营商的漫游费用已经在降了。
【Phil的回答(4票)】:
用铱星,不漫游,真正的“全球通”,就是资费贵些
【Luhai的回答(5票)】:
与技术一点关系没有。纯粹巧立名目多收钱。
归属地和漫游,这是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收费无关。
漫游与否,对资源的占用当然不会一样,成本自然也有差异。可是,就算你给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两个人打电话,运营商付出的成本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距离,信道切换,包重发。。。等等,都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甚至刮风下雨,也会促使基站增加发射功率,多耗电。可是,运营商并没有因此多向你收钱。为什么?不是他们不想收,是因为这钱不好收,实在找不出一个说出口不脸红的理由。而漫游,就好听多了。
不过我认为,漫游费等其他类似的不合理收费,早晚都会取消。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不应该认为设置藩篱。
【WillLiu的回答(3票)】:
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首先,从业务上考虑,运营商确实不是统一的运营商,各省的运营商是对立统一的,各自为政,这也符合内部竞争促进全局发展的道理;
其次,任何一个庞大的系统,现今的处理方法都是分而治之,分布式的管理简单有效,各省的用户数据服务器是独立的。
但是但是! 这不能作为收漫游费用的理由!!!从技术上讲,实现(同网)漫游并不增加开销!强烈鄙视漫游费!!!全国统一计费是发展的必然。
希望业内人士给予更专业的解答。
【梁毅的回答(2票)】:
人生活在日本,在日本打电话真没有漫游不漫游,长途短途之分。反正一个价。 回国通话话还罢了,无法忍受流量还分地方。
【王川的回答(3票)】:
根本原因是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简单说,就是区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榨取最大化的垄断利润。漫游业务的早期消费者,都是跨地域的高端消费人群,以漫游费的名义,最大化榨取利润。
大家搜索一下差别定价就知道了,有案例,一看就明白。
高票答案对技术上的分析十分细致到位。漫游本来目的是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存在天然壁垒。但在中国,漫游居然被运营商包装为内部概念,作为垄断收费的名目。
从成本上看,漫游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成本。通讯行业还有一个和漫游类似的名目,即所谓的长途通话费。长途通话费存在的原因,是早期的通讯系统采用铜缆作为传输介质,容量有限,所以收取长途通话费。但随着光纤通讯和程控交换技术的成熟,一条光纤上可承载的容量远超通话需求,长途通话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但运营商依然心安理得的收取长途通话费。 有点不同的是,移动通讯是建立在成熟的数字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之上的,GSM及以后的移动通讯技术,从诞生之日起,漫游就基本是零成本的。
做个有趣的类比,QQ从诞生之日,就是全球免漫游费的,一个破手机漫游,真的有脸扯漫游成本?
========================
漫游从技术上说,就是两个数据库服务器VLR,HLR,记录当前的位置。手机定时或根据需要报告位置,报告位置仅需要和服务器交换10条左右的消息,对于现代服务器的性能和光纤网络的带宽而言,没有任何压力。
以HLR为例,一套HLR设备的容量基本都在千万用户级别以上,就几个柜子而已,平摊到每个用户身上,还有什么成本?以下取自华为网站,GU HLR9820产品在机柜满配置的情况下,5个机柜即可支持1亿动态/2亿静态用户,并具备支持更大容量的能力。 1亿用户什么概念?10套设备足以满足最大的运营商的需求。
【iux001的回答(2票)】:
先贴一个wiki链接,解释一下什么叫漫游(roaming)
漫游的实际含义是"跨运营商服务",对于中国大陆理论上只有三个运营商的情况,我们要承认的现实是,三大运营商实际上是若干个服务范围为一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子公司连锁运营商组成的,这些子公司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独立收费,只是大家共用一张通信牌照使用相同的PLMN,并且有同一个控股的爹公司而已.所以漫游费的存在实际上是省公司独立经营的一种妥协.而省内漫游(这个很少见了)则是因为当年邮电部企业是以地级市为单位结算的,反正你们用户也习惯地级市之间收长途费了,你们不反对我们就收点吧(当然对于邮电部企业的分家出来的两家来说,在省公司之下各个地级乃至县级分公司最初也是独立核算的,也算是独立的加盟运营商,只是现在基本都已经被省公司收购完成了,苦逼的广电到现在还没能收购起来,这第四运营商好难产——这是题外话).
跨省漫游费会不会消失?将来肯定会,比如京津冀一体化大不了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子公司合并成一个好了.省内漫游费会不会消失?你们不知道很多省只有省会和经济发达市的冤大头们需要交省内漫游费,其他地级市的手机都是省内一口价么?
另外因为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大陆三个主运营商之间不存在"漫游"的服务关系(嗯,你联通手机号没信号的时候不能接入移动的网络打电话,给钱也不行,都是G网也不行.).
【QiWang的回答(2票)】:
美国就没有国内漫游费一说的。。。基本上打电话每个月也是固定资费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用户没有忠诚度用户一样赚钱。取消漫游需要投入附加成本,不管这个成本是多少,并不会带来额外收益。因为用户一直在那里。这就是垄断的好处。
换我是运营商我也不干。我天天蹂躏你你也得乖乖交钱,我干嘛要对你好……
【黄少华的回答(2票)】:
就联通来说,每个省的公司比如北京联通、河南联通都是高度独立的,上面最高答案也说了,一旦一方营销力度较大,防止影响别省业务,大家也应该有过经历,去外省营业厅没办法办理本省归属地手机卡的业务,比如转套餐之类的,同样,假如你因为信用问题被北京联通拉入黑名单,并不会影响你去河南联通办理业务………(不过人家法务部可能会一直给你打电话)。
其实现在联通已经慢慢开始资费统一了,3G套餐还有一体化套餐网上专属套餐等等全国资费统一,我是从10年开始使用3G套餐,全国无漫游,在任何地方资费无差别,所以归属地感觉只是个摆设了,只不过去外地拨打10010客服的时候前面加个你归属地区号才能打到你当地的客服。
【ListenerMe的回答(5票)】:
看来大家对国内手机漫游一说真心深恶痛绝!
有些人以为国外会先进点,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以欧洲D国为例,在全过范围内跑,没问题,绝对不会发生出了这个州(类似中国的省)打电话就得多交钱的事,但是,如果你往国外踏一步,呵呵,立刻接到提示短信:您已经在XX国,现在处于漫游状态,打当地国2欧元一分钟,短信0.1欧一条,balabala..总之,他们的国际漫游是必须有的,而且很贵!
但,没有国内漫游,大家就能随意打电话了吗?错,大错,因为欧洲普遍流行同网通话不要钱、跨网电话卖你身的经营方略。之前用过一家英国公司Lacy的电话卡,0月租,同网通话0收费,充值一次可激活6个月,看着很爽是吧,其实背后的坑:该卡不提供网络,如果你想上网,掏银子;该卡给别人家的卡打电话,掏银子,而且都是狠命的掏啊。往往10欧元就打不了几个电话,更别提煲电话粥了……
反观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全国不同地区业务发展状态多少不一,也实实在在的存在亲朋好友间的跨网状况,实际上三大网络之间的通话价格也还算合理。但是,除去整天飞来飞去的商务漫游人士不言,貌似更大多数的手机用户80%时间(纯依据自身估算)都是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吧,这时,免漫游的功能反而要比免跨网的功能更加鸡肋,尤其对于收入偏低的大多数人群。
最后,再提出下运营商针对不同客户的营销方案是不同,对不移动的老年人使用0月租+亲情号码,针对学生提出寒暑假定向漫游, 针对那些飞来飞去的商务人士的需求,难道你没听说过全球通吗?窃以为大家对“漫游”谈虎色变主要是因为平时在一个地区生活习惯了,偶尔出门一次的时候看着电话费飙啊飙,顿时觉得血压升高。相比高大上的全球通,或许采用平时本地通话+出差时临时开通当月全国/某地漫游的业务更合理,如何能够当月开、当月关,价格也低廉的话,那就完美无瑕了!听说前段时间北京电信开始推出0月租、网内通话0收费的服务了,也许大家的福音就要到了……
【亢文文的回答(1票)】:
我不是以给大家的科普的姿态来辩解漫游收费的合理性的,我就吐槽一句,你移动运营商因为管理、技术、保护七里八里的理由收取漫游费这都ok,我不反对。但是你TM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司,内部能不能不要划分成那么多的利益集团??在用户移动性越来越强的时代,你还用市级的行政单位将公司划分成这么细粒度的漫游区,美其名曰便于管理,在我看来这就是管理上的“懒政”行为,而这种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产生的巨大的管理成本全部由用户的漫游费买单了。我接受漫游费,但是我就提一条建议:能不能以省级行政单位来划分漫游区???
【庄严的回答(2票)】:
反对那个为运营商解释一大堆的。。。
淘宝可不可以也这样? 你出差用淘宝买东西,得收漫游费。QQ,微信也可以考虑,不买Q币不让您异地聊天?别说,后者还涉及到服务器切换问题。
说千道万,其实还是垄断。
收很高的漫游费恐怕就是一种设计出来的商业营利模式。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无漫游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