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世界末日是真的吗?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请问华佗是哪里人?他跟曹操真的是一个时代的吗?三国关于他的记载是真的吗?
<a href="/b/9184036.html" title="求我的美女老总下载地址想知道求我的美女老总下载地址想知道<我的美女老...
三国中华佗与曹操没有什么关系也不象演义中写的那样.是同时代.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
三国中华佗与曹操没有什么关系也不象演义中写的那样.是同时代.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毫县),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胜,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操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不传。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
华佗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毫县),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胜,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操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不传。
这就说明华佗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他是跟曹操是一个时代的,但《三国演义》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肯定是有虚构的部分的,还是应参照《三国志》等正史作品。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是真的吗?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还是只是虚构的?
提问者采纳
有真也有假,主要是人物上神化的比较厉害了点,还有就是人物的扭曲了,至于历史走向还是没有改变多少的.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了.周瑜: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被气死的,说周瑜是个气量小的人,但其实不然,周瑜此人气量宽宏,也更不会被诸葛亮气死的了,因为从赤壁之战结束然后一直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都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的,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派去吊唁的代表也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呵呵草船借箭:这个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想的,其实也不是,这个也是周瑜想出来的,这个可以在&三国志&中找到的,不信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的还有很多,作者是从蜀国角度写的书,所以偏心蜀国,最好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国演义的故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八阵图是真的吗,是怎么一回事
RE:八阵图是怎么回事?
八阵图如何行兵布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一个非凡的创造,相传它变幻莫测、威力无穷、奇妙无比,故而千百年来深受推崇,被公认为极佳的作战阵法。然而究竟何为八阵图,同时与之相关的遗址又在何处?这是热衷于此事的爱好者和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活题。八阵图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八阵图是一种演习阵法的直观教练图,即类似现在军队采用的沙盘作业图。
八阵阁是一种集体的战斗队形。“乙包括行军队形、驻防配置、进攻时的展开与秩序的退却防御等内容。它采用天、地、风、云、龙、虎、蛇、鸟等八个代号作为各个方向上部队的旗号,又用八八六十四卦表示各个大小战斗队伍的番号,二者互相配合,有机地组成一个战斗图形;军队配置成八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包括八个小方阵;六十四个小方阵分布在四而八方,中央是中军,即指挥所或司令部。至于每个方向上的大小单位,则又按此类推,如法布置。具体他说,图中所标的“天地风云龙虎蛇鸟”只是一种代号,所谓“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同敌人交战时,各个小方阵担任不同的作战任务,随敌人的变动,各队相应交叉换位。所谓“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
RE:八阵图是怎么回事?
八阵图如何行兵布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一个非凡的创造,相传它变幻莫测、威力无穷、奇妙无比,故而千百年来深受推崇,被公认为极佳的作战阵法。然而究竟何为八阵图,同时与之相关的遗址又在何处?这是热衷于此事的爱好者和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活题。八阵图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八阵图是一种演习阵法的直观教练图,即类似现在军队采用的沙盘作业图。
八阵阁是一种集体的战斗队形。“乙包括行军队形、驻防配置、进攻时的展开与秩序的退却防御等内容。它采用天、地、风、云、龙、虎、蛇、鸟等八个代号作为各个方向上部队的旗号,又用八八六十四卦表示各个大小战斗队伍的番号,二者互相配合,有机地组成一个战斗图形;军队配置成八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包括八个小方阵;六十四个小方阵分布在四而八方,中央是中军,即指挥所或司令部。至于每个方向上的大小单位,则又按此类推,如法布置。具体他说,图中所标的“天地风云龙虎蛇鸟”只是一种代号,所谓“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同敌人交战时,各个小方阵担任不同的作战任务,随敌人的变动,各队相应交叉换位。所谓“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各个小方阵可摆成不同的方圆曲直锐等种阵势,各队由骑队、步队、车队组成,大约由几十人到百人为一·。队,排列为重迭的数行,一一般在前是弓箭手,中间是长兵器手,后面是短兵器手。战斗中,先以弓篱发射,接着长兵器刺杀,最后短兵器投入格斗。诸葛亮利用此图“以巴蜀弱卒数万东屯渭水,天下震动”。(参见张国康《孔明巧布八阵图》,《历史知识》”80年)期;马华民《古代阵法》,《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11期)关于八阵图遗迹的真伙问题,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冯树鉴在《千古之谜——“八阵图”y《历史大观园》1986年第11期)中阐述,八阵图遗迹主要有三处:《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有孔明八阵图遗迹。(二)《汉中府志》及北魏邮道元《水经注·江水篇》、晋干宝《晋纪》说,在陕西两县(今勉县)东南定军山诸葛亮墓东。(三)《太平衰字记》说,在四川奉节县南白帝城下长江江边。此说记载得最多,也是诗人、学者们描写得绘声绘色的八阵国遗迹。请葛亮虽然从未在白帝城打过仗,但他先后两次在那里驻军。第一次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i3年),他率军人蜀,路过白帝城。第二次是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2年)他到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这时,他考虑到要在蜀汉门户的战略要地自帝城设立防御性的军事设施,立下八阵图的标记,那是完全可能的。杜甫的勿\阵围》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在杜甫的时代,大概还留有白帝城下江边的八阵图遗迹。
朱长超在伽\阵图如何行兵布阵调学林出版社《中国文化之谜》第3辑)中认为:奉节县长江边上的八阵困可能不是实践的遗迹,而是演习八阵法的地方。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h己载,这里的八阵团聚石成堆,石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其布,排列为六十四堆。石堆建造得很牢固,夏天大水冲击淹没,冬季水落石出,万物都失故态,唯有八阵石垒岿然不动,到了唐明,石垒依;比这些石垒,可能是练兵时军队队形变化的一种参照物。
又据史料记载,这些遗迹都存在着石(土)垒,视其用途则并非营地的防御工事——“垒”,因为那种垒是一种垣墙,且须构筑在营地的四周。值得关注的是,三处遗迹中石(士)垒的组合排列非常相似,显而易见,定是八阵图遗迹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结合这些遗迹的地理位置和当时战争中有关情况来看,它并未用于实战,而是用于训练将士,是为实战作准备的地方。(参见李兆成《关于谱葛亮的八阵图》一文,《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另据《新闻出版报》日报导,孔明八阵图遗迹应在今诸葛村。
该文说,古建筑专永罗哲文最近在浙江兰溪市诸葛村的考证表明,这个村的古建筑群平面布局正是按诸葛亮的八阵圈设计的。其地形如锅;中间低平,四周渐高,以中心的一日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及村民民居等数十座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几条小巷呈放射状,整个布局面如蛛网,以该村保存的《诸葛氏宗谱》上绘的诸葛地形图来看,可与八阵图暗合。
由此可见,八阵图的遗迹问题,还需进一步考证、调查,历史谜团仍旧还是谜团。
-------------------------------
诸葛均创八阵图
杜甫说诸葛亮&#03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034;。功盖三分国是不错的,八阵图使他名
声大振也不错,但这八阵图却非诸葛亮所创,那是他三弟诸葛均的手艺。
诸葛均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只不过不如诸葛亮留心世事。他只醉心于奇门术数。诸葛亮出山时他还小,留在家里读书种地。十年寒暑,老大诸葛瑾成了东吴长史,老二诸葛亮当了西蜀丞相,老三诸葛均却也钻透了阴阳八卦五行生克奇门遁甲,排成了穷天地造化的八阵图。
阵成之后,诸葛均心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这八阵图总要显显威力,给世人看看。如今天下三分:大哥在吴,二哥在蜀,都混得不错。我若去投,人家介绍起来,说这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多丢人?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安能在人卵翼之下?我不如去投曹魏罢。
当下来到许都,求见曹丕。门人听说叫诸葛均,马上问道:&#034;诸葛均?诸葛亮是你什么人?&#034;诸葛均心下暗叹:看来我这辈子很难走出二哥的影子了。但他不惯说谎,实答道:&#034;是我二哥。&#034;门人不敢怠慢,马上进去通禀。曹丕听说诸葛亮的弟弟来了,大开中门迎接。诸葛均摇摇头,暗暗发誓:二哥是太阳,我怎么也得成个小星星,有自己的光亮。徐步入内。
述礼已毕,诸葛均说明来意,献上阵图。曹丕看看,不懂,随手放在案上,道:&#034;现在刘备亲帅数十万大军跟东吴拼命,成都空虚,又是你兄留守。我给你一支人马,装扮成投蜀义军,赚开成都,你看如何?事成之后,定当分土裂茅以报。&#034;诸葛均涉世未深,胸无城府,当下直言答道:&#034;不行。我布个兵排个阵什么的还行,不会领兵打仗。再说我兄弟情深,怎忍坑害于他?&#034;曹丕心想:他别是讥讽我坑害曹植吧?这就叫痛脚怕踩,秃疮怕揭,这一句话就把曹丕得罪了。但曹丕城府极深,心中不悦,脸上丝毫不见,话锋一转,顺势说道:&#034;哈哈哈,诸葛先生真是大义。适才开个玩笑,切莫当真。我怎能让你们兄弟对阵使先生作难呢?其实我对令兄也倾慕已久,早想派个人去交好,恨无恰当人选。你来了不能再好,现下我封你为新亭侯,去蜀国见令兄如何?令兄正值多事之秋,先生的八阵图也可带去,助令兄一臂之力,还怕胜不过百万雄师?&#034;曹丕是顺手戴高帽,他要知道八阵图真能胜百万雄师,说啥也不会给诸葛亮。
诸葛均大喜,有机会在二哥面前炫耀一番,一大快事也?当下收拾收拾,便去蜀国。
到了丞相府,诸葛均对门人说:&#034;快去通禀你家丞相,就说魏国大使新亭侯求见。&#034;他有意不说姓名,想令二哥大吃一惊。
诸葛亮一见是三弟,果然大吃一惊。但诸葛亮是什么人呐?眼珠一转,旋即明了。当下快步抢上,握手捶肩道:&#034;搞什么玄虚?我道是谁呢,原来是我家老三?厉害厉害呀,我辛苦十年,才弄了个武乡侯,自愧弗如呀?&#034;诸葛均听了,比得了新亭侯还高兴。实际上他要这新亭侯也是给哥哥们看的,自己丝毫不感兴趣。
当下诸葛均说明来意,又迫不及待地把图拿出来让二哥看,好像小孩子,有了好东西总要炫耀炫耀。
诸葛亮是懂这个的,打开阵图一看,登时大吸一口凉气,暗自庆幸曹丕的有眼无珠。他真诚地拉着三弟的手,说:&#034;我家三弟了不起?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034;当下大摆宴席三日,着人跟诸葛均回去道修好之意,那八阵图也原封让三弟带回。打发一干人走后,诸葛亮揣了八阵图复本,来到后庭找夫人黄氏。
他这夫人黄氏可不简单。她精通机关消息,诸葛亮后来用的木牛流马,就是她设计的。诸葛亮找到夫人,拿出图来道:&#034;夫人,这图怎样?&#034;夫人一看就入了神儿,再也转不开眼睛,一气看了三个时辰,这才喘一口气说:&#034;我看懂了,这是谁的?&#034;&#034;老三的。&#034;&#034;呀?我们家又出一个奇才,老三出息了?&#034;&#034;他是有出息了,也离死不远了。&#034;诸葛亮忧心忡忡地道。黄氏大惊:&#034;怎么??&#034;长嫂如母,她是很疼爱这个小弟的。
&#034;这你先别问。你赶紧想办法把这个阵改造一下,弄个机关,我要用它救我三弟。&#034;黄氏夫人见丈夫如此急迫,知道事态严重,便按诸葛亮的意思凝神设计机关,改造图纸。
待夫人设计好,诸葛亮马不停蹄连发三支密令,差赵云等人各赴一地按令行事。安排妥当,才发现天已将晓。
刚想休息一会儿,家人来报,大官人诸葛瑾到了。诸葛亮吩咐引到公堂去,自己不能在家里接待敌国来人。
原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眼见东吴西蜀火并,曹魏在旁虎视眈眈,他心忧国难,便禀了吴主孙权,来见二弟孔明,想活动一下两国关系。谁知二弟却要公堂上见,心中大感失望。
见了二弟,诸葛瑾把利害陈说一遍,要诸葛亮请刘备罢兵。诸葛亮苦笑道:&#034;当初你为何不请吴主别杀关羽,别夺荆州呢?&#034;诸葛瑾顿时语塞。诸葛亮羽扇连摆,&#034;往后再说吧。&#034;把诸葛瑾撵了回去。
诸葛瑾心下黯然,两国相争,二弟为避嫌,连兄弟亲情也隔了。忽然想起二弟羽扇连摆的动作,和&#034;往后再说&#034;的言语,心中一动,当即收拾回国。出得城关行不几里,路边果然转出隆中的老家人:&#034;大官人,我家夫人问大伯好,还要请你给黄老爷子捎封家信。&#034;诸葛瑾接过,素知二弟安排周密,内中必有文章。他是忠厚长者,也不拆看,便交给了诸葛亮的老岳父黄承彦。黄承彦看过,哈哈一笑,道:&#034;难为你二弟了。你请放心回去,东吴兵马有惊无险。&#034;却说刘备扎了七百里连营,气势汹汹要找东吴报仇,却被陆逊一把火烧得丢盔弃甲而逃。陆逊兀自在后穷追。正自摆脱不了,顶头遇见赵云,指点一条路逃到白帝城去了。
陆逊在后追来,被赵云截住。陆逊年少气盛,依仗自己兵多新胜,要来厮杀,却被赵云引到江边筑好的八阵图里,径自走了。
陆逊放眼望去,全是乱七八糟的巨石,看得久了,只觉头晕眼花。走来走去,总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兼之诸葛均这阵暗含阴阳磨,不知趋避者在里乱闯,便如麦子在磨盘里,心神俱损。在里面困了七天,眼见要饿死当地,陆逊这才佩服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仅用江边这些巨石便把自己弄了个全军覆没。
正当坐以待毙的时候,只听丁零零响,一匹毛驴悠然而来,驴背上空无一人。只在驴屁股上贴着俩字条:吴蜀相争,曹魏得利;回东吴,御曹兵。陆逊大惊:&#034;我若是曹丕,定会乘虚攻打东吴。&#034;当即传令众军跟着毛驴行动。那毛驴悠悠然把吴兵带出阵外,陆逊这才明白:&#034;定是诸葛亮的把戏,说我还不如一头小毛驴呢。&#034;领兵急回。书中暗表,原来黄承彦接信后每天在阵的出路上放胡萝卜,把驴赶进去再让它自己出来,久之便认得路了。
再说诸葛均,回到许都,曹丕夸奖一通,厚遗诸葛亮的使者。然后派诸葛均和夏侯兰领五万人马,说要到吴蜀战场帮助刘备。尚未走到,就听说刘备兵败西逃。夏侯兰二话不说,领兵去拦截刘备。诸葛均大惊:&#034;不是说要助刘备吗?&#034;夏侯兰哈哈大笑,掷过一纸。诸葛均一看,是曹丕的密令:吴蜀两家谁败打谁,倘遇八阵图,着诸葛均带路,抗令者斩。原来曹丕见诸葛亮把八阵图原封退回,以为没啥大用,便叫诸葛均到战场露面,意在让刘备听说离间诸葛亮。
诸葛均暗道:&#034;我被曹丕小儿耍了?要我拆二哥的台,办不到?要杀我么?我与你们同归于尽吧。&#034;当下假作颓丧,&#034;你们真阴险恶毒?&#034;没走几里,诸葛均见路旁怪石连绵,心想奇怪?二哥怎把阵布这儿了?陆逊不会从这儿过,这阵有啥用?当下也不多想--他本自视清高,一心想跟二哥比个高低,没料想一出道便被曹丕玩弄于股掌之上,心中恼怒已极,存了必死之心。看看夏侯兰,还在往前硬闯,当下也不做声。
走到阵心,只见当中一块石碑:八阵图,诸葛均创。夏侯兰大笑:&#034;哈哈哈,这就是你的劳什子八阵图?管个屁用?&#034;诸葛均道:&#034;管用不管用,一会你就知道了。现在除了我,谁也救不了你啦?&#034;冷不丁猛跨一步,往石碑上撞去。
谁知一撞之下如触棉花,石碑竟陷下一个圆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突觉耳际生风,定睛一看,早已飞在半空,胯下却是一只木鸟,正展翅疾飞。
诸葛均心想:这木鸟是二嫂的绝活,以前我见过的。想来二哥早已料到今日之事,预先准备。难为二嫂把我头撞的部位大小拿捏得这么准,既发动了机关,我头上一个疙瘩都没有。唉,我妄自尊大,如今还有何面目见人?一拨木鸟的机关,掉头往东海飞去。飞到潍坊,木鸟劲已用完,落了下来,诸葛均见此处山清水秀风俗淳朴,便住了下来。后来无以为生,便仿照木鸟扎了风筝来卖,流传开来,成为潍坊一绝。
却说曹丕,派出诸葛均这路人马之后,马上密调司马懿,道:&#034;诸葛亮智谋超群,必为我魏国之患。是以我派其弟与之修好,又派夏侯兰去收渔翁之利,想来这些都瞒不住诸葛亮。让他自得吧,我却伏师阳平关,一俟刘备危殆,诸葛亮不在成都坐镇,你便乘虚直入。&#034;想的是不错。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召诸葛亮托孤,司马懿便挥师猛进。一路毫无抵抗,司马懿正自心喜,却掉入诸葛亮预置的第三座八阵图中,被牢牢困住。
不过司马懿比陆逊夏侯兰强得多,他想了三天,想不出巧法,便使笨法,夜间照着北极星对直往北,遇山开山遇沟填沟,硬砍出一条生路,却吃尽了苦头。所以后来他明知诸葛亮玩的是空城计,仍退避三舍,他怕的不是空城计,而是八阵图。这是后话。 杜甫说诸葛亮&#03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034;。功盖三分国是不错的,八阵图使他名声大振也不错,但这八阵图却非诸葛亮所创,那是他三弟诸葛均的手艺。
诸葛均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只不过不如诸葛亮留心世事。他只醉心于奇门术数。诸葛亮出山时他还小,留在家里读书种地。十年寒暑,老大诸葛瑾成了东吴长史,老二诸葛亮当了西蜀丞相,老三诸葛均却也钻透了阴阳八卦五行生克奇门遁甲,排成了穷天地造化的八阵图。
阵成之后,诸葛均心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这八阵图总要显显威力,给世人看看。如今天下三分:大哥在吴,二哥在蜀,都混得不错。我若去投,人家介绍起来,说这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多丢人?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安能在人卵翼之下?我不如去投曹魏罢。
当下来到许都,求见曹丕。门人听说叫诸葛均,马上问道:&#034;诸葛均?诸葛亮是你什么人?&#034;诸葛均心下暗叹:看来我这辈子很难走出二哥的影子了。但他不惯说谎,实答道:&#034;是我二哥。&#034;门人不敢怠慢,马上进去通禀。曹丕听说诸葛亮的弟弟来了,大开中门迎接。诸葛均摇摇头,暗暗发誓:二哥是太阳,我怎么也得成个小星星,有自己的光亮。徐步入内。
述礼已毕,诸葛均说明来意,献上阵图。曹丕看看,不懂,随手放在案上,道:&#034;现在刘备亲帅数十万大军跟东吴拼命,成都空虚,又是你兄留守。我给你一支人马,装扮成投蜀义军,赚开成都,你看如何?事成之后,定当分土裂茅以报。&#034;诸葛均涉世未深,胸无城府,当下直言答道:&#034;不行。我布个兵排个阵什么的还行,不会领兵打仗。再说我兄弟情深,怎忍坑害于他?&#034;曹丕心想:他别是讥讽我坑害曹植吧?这就叫痛脚怕踩,秃疮怕揭,这一句话就把曹丕得罪了。但曹丕城府极深,心中不悦,脸上丝毫不见,话锋一转,顺势说道:&#034;哈哈哈,诸葛先生真是大义。适才开个玩笑,切莫当真。我怎能让你们兄弟对阵使先生作难呢?其实我对令兄也倾慕已久,早想派个人去交好,恨无恰当人选。你来了不能再好,现下我封你为新亭侯,去蜀国见令兄如何?令兄正值多事之秋,先生的八阵图也可带去,助令兄一臂之力,还怕胜不过百万雄师?&#034;曹丕是顺手戴高帽,他要知道八阵图真能胜百万雄师,说啥也不会给诸葛亮。
诸葛均大喜,有机会在二哥面前炫耀一番,一大快事也?当下收拾收拾,便去蜀国。
到了丞相府,诸葛均对门人说:&#034;快去通禀你家丞相,就说魏国大使新亭侯求见。&#034;他有意不说姓名,想令二哥大吃一惊。
诸葛亮一见是三弟,果然大吃一惊。但诸葛亮是什么人呐?眼珠一转,旋即明了。当下快步抢上,握手捶肩道:&#034;搞什么玄虚?我道是谁呢,原来是我家老三?厉害厉害呀,我辛苦十年,才弄了个武乡侯,自愧弗如呀?&#034;诸葛均听了,比得了新亭侯还高兴。实际上他要这新亭侯也是给哥哥们看的,自己丝毫不感兴趣。
当下诸葛均说明来意,又迫不及待地把图拿出来让二哥看,好像小孩子,有了好东西总要炫耀炫耀。
诸葛亮是懂这个的,打开阵图一看,登时大吸一口凉气,暗自庆幸曹丕的有眼无珠。他真诚地拉着三弟的手,说:&#034;我家三弟了不起?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034;当下大摆宴席三日,着人跟诸葛均回去道修好之意,那八阵图也原封让三弟带回。打发一干人走后,诸葛亮揣了八阵图复本,来到后庭找夫人黄氏。
他这夫人黄氏可不简单。她精通机关消息,诸葛亮后来用的木牛流马,就是她设计的。诸葛亮找到夫人,拿出图来道:&#034;夫人,这图怎样?&#034;夫人一看就入了神儿,再也转不开眼睛,一气看了三个时辰,这才喘一口气说:&#034;我看懂了,这是谁的?&#034;&#034;老三的。&#034;&#034;呀?我们家又出一个奇才,老三出息了?&#034;&#034;他是有出息了,也离死不远了。&#034;诸葛亮忧心忡忡地道。黄氏大惊:&#034;怎么??&#034;长嫂如母,她是很疼爱这个小弟的。
&#034;这你先别问。你赶紧想办法把这个阵改造一下,弄个机关,我要用它救我三弟。&#034;黄氏夫人见丈夫如此急迫,知道事态严重,便按诸葛亮的意思凝神设计机关,改造图纸。
待夫人设计好,诸葛亮马不停蹄连发三支密令,差赵云等人各赴一地按令行事。安排妥当,才发现天已将晓。
刚想休息一会儿,家人来报,大官人诸葛瑾到了。诸葛亮吩咐引到公堂去,自己不能在家里接待敌国来人。
原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眼见东吴西蜀火并,曹魏在旁虎视眈眈,他心忧国难,便禀了吴主孙权,来见二弟孔明,想活动一下两国关系。谁知二弟却要公堂上见,心中大感失望。
见了二弟,诸葛瑾把利害陈说一遍,要诸葛亮请刘备罢兵。诸葛亮苦笑道:&#034;当初你为何不请吴主别杀关羽,别夺荆州呢?&#034;诸葛瑾顿时语塞。诸葛亮羽扇连摆,&#034;往后再说吧。&#034;把诸葛瑾撵了回去。
诸葛瑾心下黯然,两国相争,二弟为避嫌,连兄弟亲情也隔了。忽然想起二弟羽扇连摆的动作,和&#034;往后再说&#034;的言语,心中一动,当即收拾回国。出得城关行不几里,路边果然转出隆中的老家人:&#034;大官人,我家夫人问大伯好,还要请你给黄老爷子捎封家信。&#034;诸葛瑾接过,素知二弟安排周密,内中必有文章。他是忠厚长者,也不拆看,便交给了诸葛亮的老岳父黄承彦。黄承彦看过,哈哈一笑,道:&#034;难为你二弟了。你请放心回去,东吴兵马有惊无险。&#034;却说刘备扎了七百里连营,气势汹汹要找东吴报仇,却被陆逊一把火烧得丢盔弃甲而逃。陆逊兀自在后穷追。正自摆脱不了,顶头遇见赵云,指点一条路逃到白帝城去了。
陆逊在后追来,被赵云截住。陆逊年少气盛,依仗自己兵多新胜,要来厮杀,却被赵云引到江边筑好的八阵图里,径自走了。
陆逊放眼望去,全是乱七八糟的巨石,看得久了,只觉头晕眼花。走来走去,总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兼之诸葛均这阵暗含阴阳磨,不知趋避者在里乱闯,便如麦子在磨盘里,心神俱损。在里面困了七天,眼见要饿死当地,陆逊这才佩服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仅用江边这些巨石便把自己弄了个全军覆没。
正当坐以待毙的时候,只听丁零零响,一匹毛驴悠然而来,驴背上空无一人。只在驴屁股上贴着俩字条:吴蜀相争,曹魏得利;回东吴,御曹兵。陆逊大惊:&#034;我若是曹丕,定会乘虚攻打东吴。&#034;当即传令众军跟着毛驴行动。那毛驴悠悠然把吴兵带出阵外,陆逊这才明白:&#034;定是诸葛亮的把戏,说我还不如一头小毛驴呢。&#034;领兵急回。书中暗表,原来黄承彦接信后每天在阵的出路上放胡萝卜,把驴赶进去再让它自己出来,久之便认得路了。
再说诸葛均,回到许都,曹丕夸奖一通,厚遗诸葛亮的使者。然后派诸葛均和夏侯兰领五万人马,说要到吴蜀战场帮助刘备。尚未走到,就听说刘备兵败西逃。夏侯兰二话不说,领兵去拦截刘备。诸葛均大惊:&#034;不是说要助刘备吗?&#034;夏侯兰哈哈大笑,掷过一纸。诸葛均一看,是曹丕的密令:吴蜀两家谁败打谁,倘遇八阵图,着诸葛均带路,抗令者斩。原来曹丕见诸葛亮把八阵图原封退回,以为没啥大用,便叫诸葛均到战场露面,意在让刘备听说离间诸葛亮。
诸葛均暗道:&#034;我被曹丕小儿耍了?要我拆二哥的台,办不到?要杀我么?我与你们同归于尽吧。&#034;当下假作颓丧,&#034;你们真阴险恶毒?&#034;没走几里,诸葛均见路旁怪石连绵,心想奇怪?二哥怎把阵布这儿了?陆逊不会从这儿过,这阵有啥用?当下也不多想--他本自视清高,一心想跟二哥比个高低,没料想一出道便被曹丕玩弄于股掌之上,心中恼怒已极,存了必死之心。看看夏侯兰,还在往前硬闯,当下也不做声。
走到阵心,只见当中一块石碑:八阵图,诸葛均创。夏侯兰大笑:&#034;哈哈哈,这就是你的劳什子八阵图?管个屁用?&#034;诸葛均道:&#034;管用不管用,一会你就知道了。现在除了我,谁也救不了你啦?&#034;冷不丁猛跨一步,往石碑上撞去。
谁知一撞之下如触棉花,石碑竟陷下一个圆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突觉耳际生风,定睛一看,早已飞在半空,胯下却是一只木鸟,正展翅疾飞。
诸葛均心想:这木鸟是二嫂的绝活,以前我见过的。想来二哥早已料到今日之事,预先准备。难为二嫂把我头撞的部位大小拿捏得这么准,既发动了机关,我头上一个疙瘩都没有。唉,我妄自尊大,如今还有何面目见人?一拨木鸟的机关,掉头往东海飞去。飞到潍坊,木鸟劲已用完,落了下来,诸葛均见此处山清水秀风俗淳朴,便住了下来。后来无以为生,便仿照木鸟扎了风筝来卖,流传开来,成为潍坊一绝。
却说曹丕,派出诸葛均这路人马之后,马上密调司马懿,道:&#034;诸葛亮智谋超群,必为我魏国之患。是以我派其弟与之修好,又派夏侯兰去收渔翁之利,想来这些都瞒不住诸葛亮。让他自得吧,我却伏师阳平关,一俟刘备危殆,诸葛亮不在成都坐镇,你便乘虚那直入。&#034;想的是不错。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召诸葛亮托孤,司马懿便挥师猛进。一路毫无抵抗,司马懿正自心喜,却掉入诸葛亮预置的第三座八阵图中,被牢牢困住。
不过司马懿比陆逊夏侯兰强得多,他想了三天,想不出巧法,便使笨法,夜间照着北极星对直往北,遇山开山遇沟填沟,硬砍出一条生路,却吃尽了苦头。所以后来他明知诸葛亮玩的是空城计,仍退避三舍,他怕的不是空城计,而是八阵图。这是后话。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末日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