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要卖“问道武当主题曲雄风一百级上的呢”

武当山,经度:111.004 纬度:32.400位于省十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西靠车城城区,南依原
武当山景区地图
始森林林区,北临大型人工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5A级旅游区、全国、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  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9年,武当山入选。
空中鸟瞰武当山太和宫就像一只龟
  武当山[3-4]高峰林立,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千枚﹑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等。温暖湿润﹐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田七等名贵药材。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中国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石牌坊、南岩宫、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山是的道场,武当山上的也是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  建筑系教授先生在《中国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一文中说:"明朝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之上……我们若试将武当山的建筑与五岳之首的泰山相比,泰山尽管历史悠久,建筑却非一气呵成,在总体上就先逊一筹。泰山的比之武当山玄岳门,比之玉虚宫,比之紫霄宫,南天门比之太和宫,比之金顶,亦都要输分。其余四
武当山景区地图
岳,远让泰山,更难与武当颉颃。"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汉时、,、谢允,唐朝、、,五代时,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流连忘返……
天柱峰金殿
  在北宋尚未出现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隐居于武当山。时(386-582)(?-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共有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著名道士(647-735)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到了(850-933)在901年编《》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758-814)撰《》, 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925-996)编《》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乐史(925-1002)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此可以作为北
武当山地区地图
  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左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出现以后。宣和年间()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也遭兵灾, 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1267年定都于。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道士
  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观。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1286年世祖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南宋末,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刘道明所说武当山一名的由来乃是因为玄武的缘故,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却得到普遍的认同。元代武当山的风物大量附会为玄武的遗迹,一方面表现了地方风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传,武当山为祭奉玄武的圣地。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 多平方米。
武当山风景图集(7张)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2米,阔14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以铁箍加固。柱顶架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歇山式   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全称“”。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又名。坐落在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之称。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封之为“紫霄福地”。  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为首批。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古神道:  武当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   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第一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和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兰花谷、狮子滩、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茂密的原始森林、清纯的小河流水,古朴天成,深受游客青睐,在这里能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真正体会到世外桃源所带来的乐趣。  武当神道——经丹江口市、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武曲、破军   )峰南北屏立。   武当神道——从丹江口市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将全面建成。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传说,明朝时候,有个道士,叫,到出家。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丝的叶子。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7]
  武当山属,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递减,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    全山分3层: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则在15.9℃左右。
  [8]简约版:武当山门票210(140门票+70景区交通费)+100杂费=310元/人  豪华版:武当山门票210/人(140门票+70景区交通费)+金顶20元/人  +紫霄宫15元/人+200杂费=445元/人  1、1.2-1.5米儿童、60-69岁老人享受景区半票优惠105元  2、70岁以上老人免大门票,车票半价  3、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享受景区半票优惠105元
  4、持十堰“”的游客所有门票全免   具体价格请以“武当山旅游网”(武当山门票明细)为准
  武当山所属地区以和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而武当山特有的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它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鲜醇,在紫霄宫和太和宫中都可品尝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当山当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虚宫一带的“”,那里的小吃店鳞次栉比。  到武当山,如果不吃一顿正宗的"道家斋饭",真是一大遗憾。武当道教斋饭原料来源主要是山生山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足植物生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足植物生长所需营养,诸如盐干笋、鹿尾笋、九仙子、冻豆腐、核桃、、猕猴桃、木耳、香 菇、等,油料一律选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朴归真"于饮食起居。  武当山的紫霄宫斋饭分宴度(200元/席)和流水席(10元/人)两种,太和宫斋饭为宴(200~300元/席)。武当山地区餐馆和饭店则以川味为主。
  每到一个大家总忘不了带点当地的土特产品回家,到了武当山你也不会空手  而归的。武当山之旅沿线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蜜桔、茶叶等,另外烙画工艺品和玉雕工艺品亦很有收藏价值。
  特产推荐——道教用品  镇宅之宝 100元 护身符 15元   八卦铜铃 18元 6元  镇宅龟蛇裱轴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本命神银卡 120元 道乐音带
15元(产品有不同,价位也有所不同)
  老均州(今丹江口)的节庆,除传统节日外,本地的主要节庆有三月三、九月九庙会和一年一度的武当国际旅游节。武当山镇每年举办的武当武术交流活动,使武当山镇成为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同时,在节日期间举办的旅游风光图片展、书画展、根雕展、武当文物展、展示会和经贸洽谈等活动进一步展示了特色,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  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  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  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线交通示意图
  武当山东线交通示意图   图片介绍:东线:武当山镇——磨针井————琼台——金顶。(实线指乘车,虚线指步行)    陆路:经由汉十高速,在市境内的武当山收费站下高速即可。  福银高速十堰至西安段日全线正式贯通!西安到武当山仅需3.5小时。福银高速十堰至西安段包括位于湖北境内的和位于陕西境内商漫段、、蓝西高速公路,全长约300公里。十漫高速公路涉及我市四个县(区)10个乡镇49个村137个组。开通后,驱车从千年武当山到千年只需三小时,比到省会近100公里以上。   铁路:由于武康二线的建设需要,撤销原。原武当山火车站于2009年搬迁到毗邻   的原,原六里坪火车站改为现。现武当山站距原武当山站的士约15分钟。乘火车前往武当山的游客,可先乘至,从十堰乘旅游巴士,半小时即可到达武当山。截止到2009年,经由武康二线、襄渝线的列车全部双向停靠十堰站,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重点城市。需换乘的旅客,可经由转乘D(武昌——十堰)D5212(十堰——)动车组或者T6772(武昌——十堰)“武当号”特快列车前往。
著名景观——太极湖
  武当太极湖在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北麓脚下,依托世界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和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在蓄水后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筑坝形成一片湖面。
  重点打造武当太极湖、郧县郧阳岛和淅川丹阳湖三个生态文化旅游区。其中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占地80平方公里,总投资逾200亿元,含三大区域、二十一个组团、一百八十多个项目,重点打造太极传奇景区、太极湖水上游、太极养生谷和新遗产公园等。2014年将全部建成。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创新提炼“产业、文化、生态、民生”均衡发展的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民生发展的区域发展典范。
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武当山古建筑群   英文名称: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编号: 200-013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入选《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明代(公元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今天见到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南岩宫、紫霄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两座宫殿,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  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现保留有石殿、两仪殿、等建筑共21栋。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东4公里处,
武当山古建筑群
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庵十  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  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  ,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山太和宫
  2、道教建筑之瑰宝   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6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  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拱、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此外,在全山各宫观中还保存着铜、铁、木、石各类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制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图书经籍等,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诗词  登武当
  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峦归眼底,疏疏林叶万山秋。
  游天柱峰
  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
  封禅日,不爱虚荣亦自尊。
  太和途中遇雪
  清 赵松云
  足底雪沾衣,顷刻梨花遍翠微。
  群蟑争翻银立浪,老松欲化飞。
  登太和山
  清 乐醒
  嵯峨众派独??,应是昆仑第一峰。
  四大名山皆拱极,五方仙岳共朝宗。
  鸟啼隐隐闻天语,鹤影翩翩度晚钟。
  我正欲寻招隐地,口白云封。
  武当山天门道中
  清 杜大宾
  亿万金钱耗费时,人间构出奇。
  而今半付颓垣草,空使苔荒永乐碑。
  答永乐皇帝
  明 张三丰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太和山
  元 虞集
  雪树生香佩满巾,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鹤还浑无路,柳暗笙声不见人。
  月寒通,丹台云暖驻。
  莫叫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
  题太和山
  唐 吕洞宾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明 方升
  通九渡,想群贤。
  旆动烟云外,兵连草水间。
  宁辞将命辱,共得入仙便。
  回忆田横客,空思向海边。
  晓登天柱绝顶
  万丈奇峰展翠屏,千寻飞阁俯明庭。
  日映扶桑赤,仙掌云开太华青。
  已见祠坛封玉检,堪从石室问丹经。
  尘中漫道无仙骨,不妄元曾署岁星。
  明 胡泼
  竹杖芒鞋洞府游,玉虚仙景更清幽。
  自从混沌初分后,明月清风几万秋。
  入南岩岩下
  误入武当路,频疑别有天
  深洞千仞落,飞阁一巢悬。
  鸣泉当窗急,长松拂幛眠。
  此中能避世,箕坐已忘年。
  题梅武当榔梅
  冻梅偷暖着枯芽,石径云封第几家?
  雪色风香尤会意,青鸾衔出过墙花。
  遇真宫
  狂态当年动九重,懒将三略战群龙。
  自是铮铮者,老向侯门学赤松。
  几度征书下帝都,杖藜踪迹竟虚无。
  应嫌犹多事,只待功成始泛湖。(予观三丰伟貌,雄风当时一世之杰,直以胸襟,屈为帝臣,故托迹江湖耳。即其品流,故在子房诸公之上。世徒以仙才名之,恐未尽也。)
  玉虚宫
  明钟羽正
  赤桥碧水湛虚明,师相仙垣敞。
  夹道苍松三十里,联宫朱户五千楹。
  望仙楼
  明钟羽正
  东望隔,紫气西沉杳霭间。
  十二玉楼春不锁,白云日夜自飞还。
  仙衣亭
  明钟羽正
  不贪轻暖厌,蕙带荷裳老翠微。
  借问人间九锡贵,何如天上五铢衣。
  明钟羽正
  岐阳籀刻古今闻,错落遗篇入典坟。
  帝欲无言开至教,不将蝌蚪着奇文。
  南岩宫
  明钟羽正
  丹崖百丈卧虬龙,坐对天门数列峰。
  欲识南崖奇绝处,谽谺万窍偃孤松。
  虎耳岩(僧不二所居)
  明钟羽正
  岩前花园小祗园,洞里经炉寂不喧。
  欲论维摩真实意,兀然相对竟忘年。
  太和宫
  明钟羽正
  参山仙阙接穹窿,振袂虚乘。
  欲指中原分九野,一泓灏气混空蒙。
  曾依香案列仙班,五夜寒云绕佩环。
  今日丹梯蹑星斗,浑忘迁谪在人间。
武当山李诚玉道长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06月23日讯据了解,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健在的最长寿者是116岁的日本人北乡门真,然而生于1885年的李诚玉,高寿达118岁,传奇般的人生跨越了整整3个世纪。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她100岁时,满头银发从头顶玉池穴处开始变青,牙齿脱落后又重新长出满口整齐洁白的新牙,创造了全球首例“返老还童”的人间奇迹。这种只能在神化故事里才能见到的情景,如今活生生地发生在人世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李诚玉100多年前曾身患绝症,医生说她活不过十八九岁!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们找到相关当事人,挖掘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曾经身患绝症医生断言她活不过十八九岁&/P&
&&  1885年(光绪十年)6月27日,李诚玉降生在武当山北麓郧阳府(现今湖北郧县)十字街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商人家庭。李诚玉的父亲开了一个卖日常杂货的小商店,因为百姓生活困苦,顾客很少,冷不丁地会遇上土匪抢劫,还要时时受到官差兵痞的盘剥,生意做得十分艰难,小商店时有倒闭的危险。偏偏此时李诚玉降生了,看到生下的是一个“丫头片子”,父亲大失所望。1891年,时年仅6岁的李诚玉被许配给乡绅做二房小妾(即小老婆)。幼小的李诚玉从此掉进了人间地狱!&/P&
&&  在婆家,李诚玉是小妾的身份,尽管她还只是个孩子,但进了婆家的门,就要看婆婆的脸色行事。此外,李诚玉还受尽了大房(乡绅的大老婆,李诚玉称大姐)的折磨。有一回,李诚玉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被罚跪了整整三天三夜。&/P&
&&  李诚玉13岁时,大房得了肺病,而且病情日重,善良的李诚玉没有计较前嫌,给大房熬汤煎药,细心照料,不分昼夜地守护在大房身边。不久,大房开始大口大口地咯血。一天深夜,李诚玉正在给大房煎药,剧咳不止的大房突然把她叫到病床前,支撑着从床头下摸出一个红布小包,颤抖着递给李诚玉说:“小妹,以前大姐做了很多对不住你的事,心里很愧疚。这家里你是没法过下去了,你逃吧,逃得越远越好,这是我偷偷积攒的一点零碎钱,你拿着做盘缠吧。”李诚玉接过纸包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一千多两银子!说实在的,李诚玉早就有过逃跑的打算,但一直苦于没有盘缠。但是,当她看到大房年仅3岁多的儿子,善良的她心软了。经过痛苦的思虑,李诚玉打消了出逃的念头,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偷偷在房后挖了洞,把银子装在一个罐子里,埋了下去。没过几天,大房去世了,13岁的李诚玉默默地承担起了大房的任务,照料着她的孩子。&/P&
&&  1901年,16岁的李诚玉圆房成婚。从6岁到16岁,这个命运悲苦的小媳妇已熬了10个年头,终于从小妾熬成了正妻。眼看生活有了点盼头,没想到大难再一次悄悄降临到她身上。婚后第二年,李诚玉出现了持续发高烧、剧咳不止的病状,这可是痨病(肺结核)早期的症状!家人慌了神,丈夫请来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医生说,李诚玉的症状已经相当严重,属于她的日子最多也不过一两年了!听到这个消息,李诚玉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联想起过去大房曾得过肺病,自己可能是从大房身上传染上的。她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好心行善照料大房,却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很快,李诚玉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站一会儿就冷汗直冒,咳嗽得直吐血。李诚玉整日以泪洗面,在自己的闺房里无望地啜泣……&/P&
&&  就在李诚玉万分绝望时,她偶然听邻居家一个太婆说,武当山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长叫张至慎,他有一手道家秘方,可以治好她的这种病。于是,李诚玉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武当山道长身上。她想起了藏在房后的那个瓦罐。一天夜里,她趁家人熟睡之时,挖出了罐子,偷偷地雇了个轿子,悄悄朝武当山方向跑去。&/P&
&&  4天后,李诚玉来到了武当山道观,一个道姑把她带到了张至慎道长面前。张至慎把李诚玉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二话没说,给她开出几服中草药方,说服下这药10天内准见效。言毕又嘱咐李诚玉就在武当山住下来,不要再想世间琐事,专心喝药治病。果然十多天后,李诚玉感到全身都轻松了许多,咳嗽症状也不见了。都说痨病不可救药,但李诚玉竟然逃过此劫,大难不死,奇迹般康复了。李诚玉执意要把剩下的500两银子给张至慎作为报答,但遭到了对方的婉言拒绝。&/P&
&&  病已经治好,李诚玉本来可以回家了,但这一个月治病期间,她耳闻目睹了善良的道人和神秘的道家生活,被深深地感染了。回到家后,丈夫说什么也不相信她的病被治好。李诚玉感到委屈,遂请求丈夫另娶,自己决意重回武当山当道姑。当初,那个医生断言她活不过十八九岁,孰料她不仅活过了20岁,而且整个人生也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苦心修炼一百年不变的道教情怀&/P&
&&  最初,因李诚玉属富家女子,张至慎恐其意志薄弱,坚决不同意收留她。在师父的门外跪拜了整整两天后,张被她的一片痴情打动了,遂收她为武当玄门派第24代弟子。从走进玄门道观第一天起,李诚玉便决定一世修炼,绝不还俗。从此,李诚玉便跟从师父,与孤灯清香为伴,开始了她的修行。&/P&
&&  师父被她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决意把一世修行全部传授给她。入道的第二天,张至慎送给李诚玉一根寿杖,李诚玉也当面发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入道,终身为道。从此李诚玉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着寿杖,开始了她漫长的修道生涯。武当山区地处鄂西北,北临潼关、西对汉中、东临邓州、南抵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许多散兵游勇便逃到武当山,在道观里四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许多道士看到武当山无法生存,便有的还俗,有的四处流浪;留守在武当山上的道姑,处境更是艰难,无恶不作的兵匪流寇不但劫财而且劫色,所以解放前,武当山上的道观里有一段时间道姑几乎绝迹。但为了修道,为了玄门派手艺不至于失传,同时也为了保护那些精美绝伦的道观建筑群不至于被毁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李诚玉都是咬咬牙,艰难地挺了过来。&/P&
&P&  上个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李诚玉道长一直在玉虚宫张爷庙居住修行。解放初,她又在武当金花树、净乐宫、紫宵宫修行到60年代末期。&/P&
&P&  1949年后,许多道姑纷纷回山修道。1968年,丹江口水库建成,武当山净乐宫被淹没,李诚玉又返回玉虚宫张爷庙继续修行,为了生存,她只得在修行之余靠捡破烂、打柴和采集野果子为生。&/P&
&P&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拨乱反正,走上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常轨道,宗教事业重新得到肯定,武当山道教协会将李诚玉道长安置在紫霄宫内居位。李诚玉带领弟子继续修行。&/P&
&P&  1985年,武当山区有些地方刮起了一股极端不好的风气——有关单位不懂保护宗教遗产的原始风貌,却凭借想象,对武当山道观一些建筑群肆意拆造,有些居民也趁火打劫,甚至把道观上的一些古石料拆下作屋基。面对此种情况,李诚玉道长痛心疾首,她一面向有关部门申诉,一面带着众弟子住在了玉虚宫山门口的大门洞内,以保护玉虚宫免遭破坏。在那里,李诚玉道长一住就是9年,直到1994年,国家出台了详细的有关保护宗教设施的条令,玉虚宫安全了,李诚玉道长才迁入玉虚宫文母殿。现在,在武当山无数的道观中,玉虚宫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宫殿。1996年,武当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更有李诚玉道长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P&
&P&  从1903年到今年,整整一百年间,李诚玉实现了当初定下的一百年不变的道教情怀。在玉虚宫,有一副弟子赠送给她的楹联,便是其一生的写照:“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行。”三件法宝修道养生百岁老人创造“返老还童”奇迹&/P&
&P&  李诚玉一生潜心修道,很少吃药,究竟靠什么秘诀长寿的呢?据其弟子讲,她的长寿秘诀主要靠3件法宝。&/P&
&P&  一是心静豁达。1985年,李诚玉整整100岁,成为武当山乃至全国有名的高寿道姑,且此时的她仍然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国内外各地的宗教界人士慕名前来拜访李诚玉。国内的一些武术学校,想假借李诚玉大名的招牌,只要李诚玉愿意走出武当山,就可获得百万元的报酬,但被李诚玉给狠狠教育了一通。有外国人承诺出天价的酬金,想把李诚玉“挖”走,只要她愿意出国,要多少金银财宝都应有尽有,但李诚玉丝毫不为金钱所利诱,都婉言谢绝了。&/P&
&P&  李诚玉教导过几千名弟子,也遇到过少数不争气的弟子。他们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则激情满怀,一遇挫折则心灰意冷。其中,还有一个弟子不是来修道的,只是冲着李诚玉的名气,想混个“名师高徒”的资本,并暗中偷拍到李诚玉的照片,还偷走了她的一些传世珍宝,然后打着李诚玉师父的招牌在报纸杂志上做广告,开办武术学校,骗钱害人。李诚玉发现后痛心不已,立即声明跟不肖之弟子断绝关系。&/P&
&P&  二是练功。李诚玉道长有两件宝物,一件便是师父遗赠的“蒿木寿杖”,一件便是分别套在两只手腕上的4只木质连环圈。她把寿杖和木质连环圈融入“文太极”中,创造出一套独特的修炼之法,每天练习上百次,年复一年,日日不辍。李诚玉道长还结合道家修炼心法,融会百家,修炼出了玄门派的“金腿坐功”,修炼时意念如白云飘荡,随鼻呼吸,自然向丹田运动,若远若近、若即若离,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P&
&P&  三是食素食。道家讲究清心寡欲,李诚玉主张饮食恬淡,她认为淡食会使胸清心明,神旺体健,除不食被道家认为腥(葱、韭、蒜类)和荤(烟、酒、肉类)外,一生坚持少食油盐。她最爱吃玉米粉做的粥和豆腐、野菜,一日三餐,每餐只食一小碗,决不多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汤。李诚玉很少吃药,每每在武当山上尝百草,治百病。她还按季节每天喝一碗各种草药熬的药水,从不间断。&/P&
&P&  今年,李诚玉已经是118岁的老人了。在武当山玉虚宫已79岁的阮心莲,1982年开始师从李诚玉,是师父的贴身卫士,21年来形影不离。她介绍说:“师父(指李诚玉)是功成得道之人。1993年的一天,在给师父梳头时,我突然发现师父头顶处有一块核桃面积大的头发从根部开始变青,此后几年,满头白发换成浓密的黑发,后来已是满头幽黑的青丝。从庙洞搬到文母殿后,师父嘴里又重新长出新牙,随后长出满口整齐洁白的牙齿,直到今年仍能嚼食爆炒的蚕豆粒、红薯干和各种焦硬食物。”阮姑称师父一生耳聪目明。时年118岁还能穿针引线,说话响亮,听力敏锐,而且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前不久,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她们给师父报了一遍自己的电话号码,不料几天后,师父仍然记得清清楚楚……”&/P&
&P&  早在1998年,多家媒体曾经报道过李诚玉道长的生命奇迹,当时前来拜访的十堰市有关权威医学专家对李诚玉有诊断纪录:血压在130-70之间,心跳每分钟70次,结论为血压正常,心肺正常。武当山道教丹鼎派25代传人、80多岁的坤道祝华英道长给李诚玉切脉,也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就是说,当年113岁的李诚玉的脉搏,跟年轻人的正常状况几近一致!同时,有关专家对李诚玉头发由根部返青、皮肤细白柔润、牙齿洁白整齐的奇怪现象仔细检查分析后,也大为感叹。专家说:“李诚玉返老还童现象给医学界和全人类留下一个谜,这个返老还童的人间奇迹很可能揭示生命的真正奥秘……”&/P&
&P&  李诚玉道长苦心修道,声名远播,桃李满天下。根据粗略统计,其弟子达5000多人,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她亲手培育过的弟子,其中不乏一些有名之辈,如中国道教协会前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新加坡凌运殿住持庄水之、现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等。另外,还有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有关从事医学、体育(武术)研究的专家远涉重洋,多次拜访李诚玉,想破解她的养生之道,洞悉其生命奇迹。
&&&日06:0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武当主题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