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快女我怎么做不出横向拉球这个动作了

Access denied | www.sundns.org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sundns.org)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e91eb3-ua98).微信:doyo_game
实况足球2011——18种动作操作
  (左摇杆=L3 右摇杆=R3)以下的左右都是人面向球的情况下
  1 是原地绕跨左右脚可以分开做 并且方向 可以从先往后,也可以从后往前。可以左右脚交替。R3半圈 左右半圈是单脚 分方向从前或者从后,一圈是交替。绕跨动作在运动中操作和原地一样。
  2 虚夸 R3 1/4圈 分左右脚 都可以。
  3 左右拉球 L2+R3左or右 一直按住R3左or右 是向一个方向横向拉球走。
  4 马修假身 R3左or右 同时L3按R3的反方向45° L3的方向决定人一动的最后方向。左右跨步 R3左or右。
  5 左右跨步 R3左or右。
  6 假拉真带 L2+R3后,同时 L3前 或者45°前。
  7 后拉过人 L2+R3后,L3与拉球脚内侧方向90°
  8 钟摆动作 R3从后往前绕+L3绕跨脚方向45°
  9 绕跨急停变向 R3从后往前绕+L3绕跨脚方向90°
  10 运动中拉球过人 带球过程中按L2+R3左or右
  11 牛尾巴 L2+R3 45°推2次同时L3与R3反向45°(牛尾巴的操作方法在汉化0.1中有错误,操作说明中那个牛尾巴是斜射带球的操作方法)
  12 假突变向 运动中 R3左or右同时L3反向45°变向 运动中直接R3左or右是晃动上身
  13 后拉拨球 L2+R3 后1/4圈+L3啦球脚90°方向 (后1/4圈:人面向右边时 从上到后或者从下到后)
  14 磕球变向 运动方向L2+R3的90度方向接 L3 同向
  15 斜向小挑 L3 45°+L2+R3按下
  16 后跟挑球 L2+R3按2次
  17 假摔 L3+R3 同时按下
  基本动作的操作都在这里了,如果感觉操作复杂可以用快捷键
  18 L1+R3 不同方向 每个方向上可以设置4个技能 根据推R3的次数来连接不过设置过程比较复杂Abc
http://www.doyo.cn/article/59503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人气:180914
今日关注游戏假射加横向拉球这个动作怎么做 0.0【实况8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071贴子:
假射加横向拉球这个动作怎么做 0.0
射门+短传接着是按住R2+方向键向前+90°变向
这个得是45度方向带球~~
45°带球,假设,加上直线方向,再拉。
对的,要斜向带球,然后假射(由斜向变成向前),最后R2拉球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拉球常见的10个问题,你解决了吗?-国球汇
我的图书馆
拉球常见的10个问题,你解决了吗?-国球汇
红双喜邀您共赏
可以肯定的是,弧圈球在进攻型打法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术了。但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各种因素下,拉球很难做到完全标准。而某些环节上的错误,很可能就会成为进步的一大障碍。例如下面这些问题,你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吗?没有的话,赶紧收藏起来吧,总会用得到……
关于动作定型问题
这个对于成年球友来说确实比较难,但好在成年人领会能力比较强,可以找一个比较好的正手拉球动作视频模仿,多照着镜子练,或用摄像机摄下来看着纠正。一开始,一定要少打比赛,多练徒手挥拍和定点对拉,有多球练习更好,多体会发力和动作,及时纠正,不然形成错误动作,天长日久就很难纠正了。
一般的拉球,一定要注意左脚稍稍在前,至少要两只脚平行,千万避免形成右脚在前的习惯,身边有一个小朋友就是这样,右侧来球了,上右脚抬手就拉,纠正了他好多次,屡教不改。这样一开始可能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而且右脚在前面支着身体下不去,发力也不顺畅,影响第二板。当然极特殊情况下,上步拉短球除外。
不要过多的重心交换,这样影响还原和摆速。记得唐建军在教学片中做过一个夸张的重心交换动作,一开始曾模仿过,但后来渐渐就发现不对了——还原太慢了,仔细体会了一下,原来人家唐博士说的是不会重心转换的,用这个动作去体会一下转换,而不是一直这么剧烈的交换啊!后来多方查证、仔细体会,总结如下:拉球前重心更多的放在右脚,按比例的话大约70%左右吧。随着拉球的蹬转,重心自然转移到两脚之间或左脚多一些,这应该是蹬转的自然结果,绝不应该是刻意而为之的。当然没有重心的转换也是错误的,说明动作有问题,拉球重心的转换肯定比攻球大。重心在拉球的过程中要适当降低,这样有利于拉球的稳定性和移动,但也不能蹲着拉球。
有攻球的底子,这个其实就非常简单了,基本就是一样的,总结如下:拉球时要“横向转腰”,这个可以理解为像广播体操中的“转体运动”。无论引拍还是击球,腰部的转动几乎都是水平方向的。在转腰时不要腹部前后运动,这种动作使腿部的力量无法通过腰部传递到手臂上,并且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定的状况;也不要“顶胯”,腰部并没有真正转动,只是将胯部向左右运动,这样的动作会使腰部与腿、手脱节,整体看来,身体过“软”,实际上只是用手臂的动作来击球。击球时,腰部的转动和腿部蹬地的动作是同步的。即蹬腿的同时,脚下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脚和膝盖会随着身体的转动有一个小幅度的转动。在转腰时脚下站得不要太死,也不要过于灵活。
记得练弧圈球一段时间以后,动作感觉已经不错了(好多人也是这么评价),但总觉得稳定性不够,拉球质量也没保证。当时和一个高手交流,他认为我的球有两个问题:力量不集中,动作过大。后来在这方面有意加强,但好长时间不得要领,效果也不显著。再后来一个省队退下来的朋友指出我的引拍有问题,引拍动作太大了,当时我还有些不解——张继科和马龙对拉不都是这么大么,记得有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弧圈的质量的文章中也不是说“要肩部打开,动作做大,加强力量”么?但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豁然开朗了,张马那连续多少板的是远台对拉,咱业余的很少能做到,而且人家什么速度和力量?咱一般的能做好中近台就是高手了,中近台绝对不能动作过大,这和远台在动作上是有区别的,其实仔细观摩国手在中近台的动作也很小。于是注意减小引拍动作,练了一段时间后,摆速和稳定性立刻上了一个台阶,引拍动作总结如下:引拍动作不宜过大,如果把两肩连线垂直地面看成一个平面,手臂和球拍最好不要超过这个平面,最远一般也不要超过右脚的后脚跟(即身体的最后点,抡大臂侧身暴冲和远台对拉不在此列),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拉手、拉肘的现象,连带反应造成发力不集中,击球点不稳定,甚至步法移动迟缓。不要刻意强化引拍意识,可以把它看成放松状态下蹬转的自然结果,做到“无意识引拍,有意识击球”,这样有张有弛,有利于动作的连续性和打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关于击球点
好多人容易忽视,其实这个点很重要。记得在纠正引拍的过程中,也是反复了好长时间的,我总觉得应该还有某个问题没有处理好,但自己又不知道。一次和一个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的学生打球,他说我的击球点有些靠后了,要提前一些,当试着把击球点提前后,瞬间以前最最拿手的快攻中的好多良好感觉都回来了,真的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以来总认为拉球要多等一下,拉下降,吃住球,久而久之造成了击球点的靠后,影响了一系列动作的完成,其实其他的所有要领都应该是在击球点稳定基础上完成才行啊!现在我的击球点基本是:转体之后的前面偏右,或没转体之前的右侧或右前方,据身体一前臂半左右的距离。在击球前通过步法移动努力调整到这个点,这是击球稳定的保证。
关于手臂动作
击球时,前臂收缩会产生爆发力,但这种力量不是拉球的主要力量(主要力量应该是蹬转和重心交换过程中传递过来的力量),前臂最大的作用是增强摩擦,控制回球的弧线。在拉球时,一开始练习不要利用大臂发力击球,如果大臂发力过多,容易出现手臂动作过大,很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缺乏稳定性;要多利用蹬转和前臂的收缩动作来击球,前臂收缩时,大臂是被动稍稍向前运动的。这方面我一直注意得比较好,记得邓亚萍曾说过,拉球击球的瞬间有手上紧一下的感觉,其实这个结果就是触球瞬间前臂的加速摩擦。
关于击球时间
好多人击球时间点很多,上升期有、高点期有、下降期还有,这样击球很容易不稳定。练习初期,应该以高调弧圈为主,所以拉球都应该是下降期,上下旋球区别只是下降前期和中期的问题,发力方向更为向前和更为向上的问题。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的战术是机会球就攻杀,旋转强烈的下旋和不高的出台球就拉高调。在业余选手中,高质量的高调威胁往往已经不弱于攻杀了。前冲弧圈应该是高调稳定和质量非常好的情况下练习的内容了,而且业余选手能暴冲高点期和上升中后期都是很不容易了,暴冲上升前期基本就是靠天吃饭。
步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基本等同于攻球,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用并步移动,大范围移动用交叉步,极少数扑一板的时候用跨步。练拉球初期,总觉得步法混乱,一方面是由于太注意手上动作,忽视了脚下所致;另一方面是手上动作不标准、过大,重心转换过大,留给脚下移动的时间太少了。手上动作变小、干净了之后,移动有了充裕的时间,步法就简单了。掌握一种步法为主,其他为辅就可以了。一定要有步法移动到位再击球的意识,切忌先动手后动脚。
关于练习顺序
这是我练拉球的基本顺序,有些人在某些阶段可能会与我不同,仅供参考。
第一阶段,体会拉球的吃球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吊住球,攻球基础好的话大概两三天;
第二阶段,吃球感体会明白了之后就开始练习拉高调,动作一定要慢,体会吃住球甩出去的感觉,可以用划弧的击球方式;
第三阶段,把弧线击球调整为直线击球,增加击球的质量;
第四阶段,由手臂击球进阶到增加手腕微调击球;
第五阶段,在手上动作比较标准之后,开始不定点拉球练习,增加步法的内容;
第六阶段,由高吊进阶到前冲练习。
本文源自网络,经国球汇编辑,转载请注明国球汇
馆藏&1501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20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