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实际收益率怎么算效果是怎么算的?

建筑面积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55平米,两室一厅
jian zhu mian ji 69ping mi ,shi ji shi yong mian ji 55ping mi ,liang shi yi ting
建筑面积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55平米,两室一厅,...
百度知道上是没有免费制作效果图的,除非是和你户型差不多的老图片,建议你上淘宝网找家装设计,大约几百块钱吧。
实用面积69平方三室一厅中央空调的外机用几匹的?
你自己可以算,每个房间的面积乘以制冷系数一般160-180瓦/平米。算下来就是你这个房间需要的冷量。2500瓦为一匹,你把几个房间需要匹数加起来,再稍微减少(因为中央空调需要考虑各个房间同开几率)一些就是外机匹数。
81平方 实用面积69平方 三房一厅,厅很小怎么办?
有户型图吗,你在哪个城市
求网友给我一个69平米的户型图啊?求使用面积!
还有三张图片的,怎么都打开不了,我可以私信给你
房子的建筑面积是69平米,那么房子实际面积应该多大
这个要你根据图纸计算一下的。 套内的长宽多少你要看一下,计算以下就出来了。
15年的房子建筑面积69平方,使用面积大概是多少呢?
你房子建筑面积是69平方,公摊8.9平方,墙体等约10平方,你的实际使用面积是50平方。2
高层楼房(22层)建筑面积88平,套内面积69.5平,...
1、22层楼房,建筑面积88平,套内面积69.5平,请问使用面积大概40—50平,现在房型太多,不同的设计差距很大,没有经验值可以参考的,要看实际情况。 2、套内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准确的使用面积要实测或是通过图...2
69平米的使用面积加上建筑面积的房子大概有多少平米
69平米的使用面积加上建筑面积的房子大概有多少平米
是楼梯楼还是电梯楼,是高层建筑吗? 一般在80到100平方吧。超高层就不止了。
房子的房产面积为69平米(公摊在内)可是除去公摊后...
设计图纸上的面积相同,为啥房产的面积会多4平米?
实际建筑面积和设计图纸面积相同是必须的,因为超过误差会退还或补充交纳购买房屋的费用。而实际测量面积是以墙的中心点开始测量,而不是墙体的内侧或者外侧。所以自己测量时,从内侧开始测量总是少于实际面积,从外侧开始测量总是多于实际面积。
请哪位好心人帮忙设计些房屋装修 一室两厅(建筑面...
客厅与主卧同宽,1800的双人床,两个500的床头柜,600的柜子,外加300空余,也就是总宽3200,分两间房1510一间房,最小的床800,请问将客厅改为卧室的这个方案,您的衣柜如何放,门如何开,其中一间房的采光通风怎么处理;餐厅改小的意义何在?...
预测建筑面积共111.69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87....
预测建筑面积共11169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8761平方米,分摊共有建
预测建筑面积共111.69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87.61平方米,分摊共有建筑面积24.08平方米。17层高层两梯三户的房子,是否合理应按实际计算之后确定。如果28.08平乘3是实际的两梯加走廊的面积,属于设计问题。否则应由开发商解释。1
69平方的房子公摊面积19平方正常不?
正常! 1、商品房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梯井、楼道间、设备室、公共门厅和过道等功能上为整楼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各单元与楼宇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外及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2、各楼盘因为自...1
这是别人装好了房子,我买的和这个户型一样,89平...
这是别人装好了房子,我买的和这个户型一样,89平米,减去公摊实用面积
肯定换了,太小了住进去你会感觉地方好小,往后东西越来越多估计放的地方都没有,太小哪里都是东西给人感觉乱乱的感觉
11楼电梯房建筑面积69平方公摊面积标准
公摊面积是这样计算的:该层的电梯井道、管道井和楼梯、过道面积由该层住户均摊,顶楼的电梯机房和一楼门厅(如果一楼没有住户)由这栋楼的业主共摊,如果有物业用房,是由整个小区的业主公摊的。你如果要想知道准确数字,只要掌握以上这些面积...
69平米两室一厅如何装修
占地面积比较少的话,建议可以使用一些多变的家具,可以减少空间地方 大大增加家居的效果。69平方米可以装修精装修就可以,有必要的可以加多一块镜子可以使空间扩大的感觉
69平米的一室一厅怎么改两室
客厅北移3米就可以改成一个带有阳台的小房间。
面积69平方分米合()平方米
面积69平方分米合()平方米
这个户型为全东向 82.69平米 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
你好: 如果入户向东的话,男主属于温和型, 工作常在外跑动奔波,在家呆不住,家里老婆性格比较强势 ,话语权多在老婆手里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一房改两房,给个建议69平方
确实一个房太少了点,而且这房也太大了点,如果真要改两房,建议缩小主房,并把无用空间,如客厅与餐厅中间部分可重新规划
一栋18层的楼房,建筑面积97.69平方米,套内面积只...
百分之八十的得房率,谈不上高,但是也不低了。
套内面积是85.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是多少?
套内面积是85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是多少? 我欲购一个两室二厅的房子
一般系数是这样的: 使用面积*1.1=套内面积 使用面积*1.3=建筑面积 所以85.69/1.1=77.95
高层69.1平米实用面积应该是多少平米
这个没有标准 只有自己量
室内面积69平方的三室一厅双卫小吗
按照大约多层10%的公摊面积,总建筑面积差不多在79㎡。 室内面积69平,按照每个功能区划分,主卧15+次卧12+客卧12=39。2卫差不多12平,厨房6平。客厅+餐厅差不多12平。比较小咯!
买房69平方,我这栋是18层电梯房,实际使用面积多...
这个没具体公式计算啊,房子建筑格式不同,均摊面积比率是不同的。根据一般的高层均摊,只能猜测你的实际使用面积在53左右吧,满意请采纳
买房69平方,我这栋是18层电梯房,实际使用面积多...
一般就50—57平方的样子!
建筑面积和室内实际使用面积是不一样的,小居室面积90平米厨房一般多大?
楼主你家房子是多大的,三室一厅面积应该在90平米以上,那我们就以最低价来看吧,如果是简单装修,最少也要4万。你可以多找几家装修公司对比,把装修公司给你的预算做下比较,然后选择一家价格比较适合的装修公司在材料方面不要追求品牌,只要环保就行。空间布局:一般客厅客厅分区在20平米左右,主卧15平米左右。次卧10平米左右,儿童房10平米左右,卫生间8平米左右,厨房和餐厅15平米左右,阳台:8平米左右,其他还有玄关和过道,这样分区就差不多了。
房子在大连开发区,建筑面积96平米,实际使用面积76平米,想半包装修,请问大概需要多少钱?
半包的一般价格差异很大,一般装修公司都是喜欢全包的这样扣得钱多,不过你想半包最好去咨询装修公司,多问问几家,对比一下那家的性价比好,在做选择。一般价格不会超过十万。
一室一厅改两室一厅建筑面积60平米,大家支支招。
您好,希望能看下您的图纸,才能帮您分析。
天津市塘沽区建筑面积120平米,实际面积96平米,三室两厅一厨,两卫,如果简单装修的话大概需要多少
建筑面积84平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请问简装大概多少钱?
您好,简单装修的费用在6万左右,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家新房实际使用面积是76平米,装现代简约风格多少钱?
你好,很高兴能帮你解答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当面了解会比较好。
我的房子建筑面积是142平,但实际使用面积只100m平,四室两厅二卫,准备做水地暖,半包约需多少钱?
深圳要做地暖吗?
你是仿古的还是现代装饰
你意思是包工不包料吧
贵阳市建筑面积84平米 两室一厅毛坯房 实用简约装修要多少钱?
这个一般要根据您的要求来计算
材料好点的
一般要在8w左右
如果一般就可以
6w可以搞定
西安市临潼区两室一厅小户型建筑面积86平米简装修多钱
使用面积55米一室一厅西北朝向的房子设计图热门搜索:
大黄米的作用之泡酒米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1.用什么酒?
一般可以用的酒共有三种:高度白酒(50度以上),低度白酒,黄酒(葡萄酒)。
高度白酒:优点是保质期长,留鱼时间久,但是缺点是诱鱼时间慢(相对于低度酒而言),更适合野钓。
低度白酒:优点是聚鱼速度快,缺点是保质期短,留鱼时间短(相对于高度白酒),相对更适合需要迅速聚鱼的黑坑。
黄酒:和低度白酒类似,并且由于黄酒微甜同时没有经过蒸馏,所以营养物质更多,很适合泡酒米,但是由于不适合加入中药进行炮制,所有有一定的局限性。
经过很多钓友的实践,温度稍高的季节使用低度白酒或者黄酒(葡萄酒)效果显著,但是在温度较低的寒冬腊月,高度白酒优势较为明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2.用什么米?
一般酒米的原材料有:大米,小米,大黄米,小麦,碎玉米。钓友可以根据各地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鱼,比如当地是小麦的主产区,同时目标的鲫鱼又比较大,那就可以选择小麦。如果当地是水稻的主产区,则可以选择水稻。总体的原则是大鱼颗粒大,小鱼颗粒小,“科学钓鱼”一般选择大米和小黄米按照1:2的比例进行配置。这里着重说一下用大米的,由于现在市场上充斥着抛光大米,所以建议大家宁可去买糙米(实际上更营养)或者碎米,也不要贪便宜去买抛光大米,鱼的味觉和嗅觉比人类好太多,不好忽悠!
3.生米还是“熟米”?
很多钓友为了增加酒米的吸收酒的能力,通过炒或者微波炉的方式熟化“米”。直接的结果是水分减少(同时变性),的确能吸收更多的酒,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但是缺点是:容易氧化变质(哈喇子味),长时间保存容易粉化。所以,对于希望长期保存的普通酒米,尤其是野钓,建议不要炒,使用生米制作,但是对于特殊用途的酒米,尤其是添加量很低,但是作为主呈味的酒米(黑坑的某些特殊情况),推荐炒熟之后增加吸酒量。
4.需要晒太阳放气吗?
许多钓友使用酒米前总要先晾晒一下酒米,号称味道柔和。“科学钓鱼”是不建议的,因为很多有效的诱鱼成分溶解在酒精中,随着酒精的挥发,会带走这些有效成分。这种晒太阳之后放气纯粹是满足了钓鱼人自己“鼻子的需求”。当然,有些钓友说放气之后效果明显好,不会死窝,那是因为你配置的药酒浓度实在太高,属于负负得正的结果,好比烧汤放盐之后,发现太咸了,然后拼命加水,其实是对第一次“错误”的补救而已。
&359.00&538
&299.00&448
&688.00&978
&628.00&785
&95.00&119
&198.00&228建筑面积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55平米,两室一厅,征求下装修效果图片,谢了!!!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建筑面积69平米,实际使用面积55平米,两室一厅,征求下装修效果图片,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百度知道上是没有免费制作效果图的,除非是和你户型差不多的老图片,建议你上淘宝网找家装设计,大约几百块钱吧。
采纳率:35%
把家具仍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两室一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还要不要火箭筒?简析未来我军步兵班火力核心
14:49:57&&& 记者:邓小东报道&&&编辑:&&&
近期CCTV-7军事-农业频道报道了我军某信息化机步师演习的新闻,其中有二个画图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是国产11式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出镜,另一个就是国产69-1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也随后出镜。放眼世界范围内,我军某信息化机步师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也堪称一流,完全可以与美军比肩,但在这支部队还是出现了新旧装备并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并存状态会不会预示着未来我军步兵班的火力核心将发生一些变化呢?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下同
一、从机枪过渡到火箭筒
解放前,解放军步兵班的火力核心都是轻机枪,但在建国后的第一次制式化期间,因仿苏的53式轻机枪全枪质量较大,供弹具携行不便等原因,故在步兵班内没有编入而是在步兵排内编制1个机枪班,装备2挺53式7.62毫米轻机枪,作战时根据排长的命令配属到某个步兵班内作战。
到了第二次制式化期间,仿苏的56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全枪质量轻,弹药携行也较为方便,所以重新编入步兵班内。以当时的12人制步兵班想定为例,全班火力核心为1挺56式班用轻机枪,由正副射手使用(副射手无武器),正副班长各配备1支56式7.62毫米冲锋枪,其余7人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另1人配发一具70式62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但事实上,由于70式单兵火箭筒最终没能列装我军,事实上的步兵班人数通常为11人,而反坦克火箭筒则编制在步兵排火器班内。
但随着苏军列装了划时代的T-62主战坦克,对我军整个反坦克体系构成了空前的压力,据当时的测试,全军现役装备中只有59式130/152毫米加农炮可在常规交战内击穿其正面装甲,由于其体积大,运动不便,不可能作为机动反坦克力量使用。而65式82毫米无座力炮虽然能从侧面威胁到T-62主战坦克,但其射程近,发射时烟火较大且占用人数较多,只能编制在步兵连/营一级。为了解决步兵班反坦克能力弱的问题,我军开始将69式四〇火箭筒大量编入步兵班内,甚至形成了一种极其特殊的10人制步兵班。
这种10人制步兵班内编制有2具69式四〇火箭筒和1挺班用轻机枪,除了正副班长以外就只有2名步枪兵了,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以防御集群坦克冲击为主要作战目的的步兵班形态。这种步兵班理论上可以应对苏军一个坦克排的冲击,这对于减轻当时我军整体反坦克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随着我军新一代反坦克武器的列装,这种欠缺灵活性的步兵班也发生了变化,逐步演化出了9人制装甲步兵班和9人制摩托化步兵班,前者是在原10人制步兵班的基础上去掉一个四〇火箭筒射手组后,加上无武器的车辆驾驶员。后者同样是去掉一个四〇火箭筒组后,加了一名步枪手。
相对于双火箭筒步兵班,这两种步兵班的平衡性较好,虽然仍明显是重于防守,但毕竟有了2~4名可用的步枪兵,在火箭筒和班用轻机枪的掩护下是可以执行进攻任务的。至此,我军步兵班正式形成了班用轻机枪和四〇火箭筒的火力双核心,并一直沿习至今。
二、120火代替了四〇火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作为我军步兵营属反坦克武器主力的-PW78式82毫米无坐力炮层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击穿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军研发并列装了新一代PF98式120毫米重型火箭筒。PF98式120毫米重型火箭筒分为营用型和连用型两种,前者用于淘汰78式82毫米无坐力炮,后者理论上配属于步兵连,但事实上,由于我军并没有多少部队在步兵连内编制有火器排,所以实际上出现了PF98式连用火箭筒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作为最重要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我军对于69式四〇火箭筒的改进是十分重视的,虽然先后列装了三代40毫米破甲弹和二型杀伤弹,但受限于其超口径战斗部尺寸的限制,其最大破甲厚度已经不能满足击穿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需要了。而新研制的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虽然解决了携行性问题但是其破甲能力也不能满足击穿三代主战坦克的要求。而相对轻便易携的PF98连用型火箭筒正好可以下放到步兵班替代69式四〇火箭筒。
客观的说,120火箭筒的性能较四〇火箭筒要优异的多。其优势主要有:
1.破甲威力大,弹种多。四〇火发射DZP1C型40毫米破甲弹时,可击穿180毫米/65&的装甲。而120火发射破甲弹时可击穿230毫米/68&的装甲,而且后者能发射的弹种也要多于前者;
2.射程远、精度高,120火发射破甲弹时有效射程为400米,比四〇火远出100米,而且其射击精度较高,其在500米处的立靶精度与四〇火300米处的精度相当;
3.配备有较为完善的火控系统,并有一定的夜战能力,120火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与四〇火配备的瞄准镜相比,120火配备的白光瞄准镜视放大率高、可自动装订表尺,在使用上也要简便得多,其配备的微光瞄准镜不仅可以用于射击,还具备了侦察、跟踪、测距、测速等多种功能,保证了PF98连用型火箭筒拥有较高的命中率和夜战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PF98连用型火箭筒有着不少的优点,但对于步兵班内是否应该配备它,实际上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120火的性能很好,但是它对于步兵班来说,过长过重了,其行军状态全长就达到了1191毫米,发射筒的重要也达到了10千克,而更为致命的是,120火箭弹全重远高于四〇火箭弹,其破甲弹全重达到了6.28千克,多用途弹的全重更是高达7.60千克!相当于3枚DZP1C型40毫米火箭弹。
这种重量也就决定了一个PF98火箭筒射手小组要想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至少就需要3名成员,1名正射手背发射筒,二名副射手背负弹药,当副班长兼任火箭筒组组长时,还要帮着背火箭筒白光/微光瞄准镜和连用小三脚架。即使占用了如此多的人力,背负的弹药量也不过只比四〇火多一发而已。
一个9人制的装甲步兵班,在配备PF98连用型火箭筒后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步枪兵人数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扣除正副班长各1人,3人火箭筒射手组和2人班用轻机枪射手组以后,即使为驾驶员配备1支自动步枪,班内的步枪兵只剩下2人,以我军传统的三个战斗小组为例,班长带班用轻机枪组,副班长指挥120火射手组,最后是1个战斗小组长带1名士兵,这样的步兵班能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可想而知。
那么如果编成二个战斗小组的话,班长就要同时指挥班用轻机枪组和火箭筒射手组,而副班长则带2名步枪兵投入战斗,效果好于三个战斗小组,但班长的负担是比较重的。而且在这种编制想定中隐藏着一个更为严重的缺陷,步兵班持续作战能力差。
无论是装备四〇火箭筒还是120火箭筒,持续作战能力差都是我军步兵班的一项短板,以装备四〇火箭筒的步兵班为例,火箭筒副射手只背负3枚四〇火箭弹,也就是说,实际上无论是对付集群有生目标还是轻装甲车辆或是工事,一个步兵班只有三次攻击机会,然后火箭筒副射手就可以作为步枪兵投入战斗,而火箭筒正射手却丧失了作战能力,直到得到弹药补充为止。
而这种情况到了装备120火箭筒时更为严重了,为了背负全重更大的120毫米火箭弹,二名副射手是不配发自动步枪的,也就是说,当火箭弹打完后,9人制步兵班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兵员丧失作战能力了。
从更深层次来说,现代战争中,恐怕也不需要每个步兵班普遍装备120火箭筒这样的专职反坦克武器。
虽然说步兵班在战斗中可能碰到各种不同的情况,但从概率来说,单独碰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即使碰到了又有多高的概率需要从正面击穿其装甲呢?如果说可以采用伏击或是侧击的话,无论是80单兵火箭筒还是四〇火箭筒都能威胁到第三代主战坦克,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装备占有编制人数过多的120火箭筒呢?
说到底这是一个作战理念的问题,由于长期面对着前苏联陆军装甲洪流的可怕压力,我军对于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在一个团只有一个反坦克导弹连的年代里,如果步兵班再没有一定的反坦克作战能力,那么当冲突真的爆发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但问题是,现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了,放眼中国周边,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和解放军陆军进行大规模正面装甲作战的国家了。即使有些国家有一定的装甲作战能力,随着我军合成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不需要在每一个步兵班内都装备120火箭筒这样的专职反坦克武器。那么如果不装备120火箭筒的话,我军步兵班如何解决火力支援问题呢?答案就在下面。
三、11式武器系统对于中国陆军的意义
在这次某机步师的演习中,另一个短暂出镜的就是11式武器系统,这种被军迷戏称为战略步枪的武器是国内第一代步榴霰合一的综合单兵武器系统。与传统的自动步枪加挂榴弹发射器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发射20毫米高速可编程榴弹,其初速高达219米/秒,可打击800米远的目标。加上11式单兵武器系统还配套有火控系统,虽然因口径小于国产QLG10A式35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的35毫米榴弹,但由于其初速高,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且具备可编程能力,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果要高于35毫米榴弹。
理论上,配备该武器后的步兵班整体火力打击范围可扩展到800米以上,对集群有生目标和无防护装甲车辆都有较好的毁伤效果,虽然无法毁伤轻装甲车辆和野战工事,但可通过携行单兵火箭筒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考虑到11式单兵武器系统昂贵的造价,可以采用一个变通之法,即为步兵班内正副班长各配1支,这样不仅提高了火力打击范围,也便于正副班长更好的掌握战场态势,及时下达命令。步兵班内在撤编120火箭筒后,可以增编1挺班用轻机枪,真正体现出枪族化的优势,或是编组一个3人制的榴弹发射器小组,配备加挂有榴弹发射器的95-1式或是95式自动步枪。
至于说步兵班内同时列装2种榴弹会不会出现后勤保障问题,在笔者看来应该问题不大,毕竟相对于要保障120毫米火箭弹的难度,前运小口径榴弹实在不是什么大事,而且由于20毫米和35毫米榴弹尺寸相差明显,所以也不会出现混装的问题。
之所以要为正副班长配备11式单兵武器系统而不是配备下挂式榴弹发射器的95式自动步枪是为了提高班组的战斗效能。客观的说,与美军步兵旅级战斗队属步兵班相比,我军步兵班在观瞄器材方面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例如美军步兵班的班长配备了AN/PAS-13(V)3重型热成像瞄准具,2名机枪手均配备有AN/PAS-13(V)2中型热成像瞄准镜,而2名步枪兵也配备有AN/PAS-13B(V)1轻型热成像瞄准具,即使是AN/PAS-13B(V)1轻型热成像瞄准具对于人员的识别距离也达到了550米,AN/PAS-13(V)3的识别距离更是达到了2200米。而国产95-1式自动步枪配备的MGI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的视距只有300米,而且从性能来说,与热成像瞄准镜也有一定的差距。
在短时间内想弥补这样的差距是很难的,但如果为步兵班正副班长配备11式单兵武器系统,考虑到11式单兵武器可能配备有热成像瞄准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班组的夜视/夜战能力,而且利用20毫米高速可编程榴弹的远射程优势,可以在美军的步兵班火力打击范围外对其实施打击。&即使不为我军步兵班配备11式单兵武器系统,也应该考虑对现有的步兵班编制体制进行一定的改进,增编榴弹发射器手,将占用编制的重型反坦克火器上缴。毕竟在我军快步走上合成化之路时,对于每一个编制级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枪挂榴弹发射器或是步榴霰合一的单兵武器替代掉用途单一且持续作战能力差的重型火箭筒有助于提高我军步兵班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我军步兵班从60年代起就开始准备应对北方强邻的装甲洪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即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却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但随着我军机械化和合成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战场及假想敌的变化,是不是应该继续沿习这种编制是很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将占用人数过多的120火箭筒编入步兵班中。
只有变革才能生存,也只有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变革才能更好的完成祖国交给解放军的使命,现在也许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摘 要】 1984年我国开始征收资源税,30多年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资源税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从一个长期的角度"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资源税对自然资源保持效应分析
  【摘 要】 1984年我国开始征收资源税,30多年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资源税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从一个长期的角度,应用回归计量经济模型从资源生产环境保持效应和消费社会保持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资源税政策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源税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费同方向变化,资源税政策的实施没有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保持。经过实证,要保持资源税收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应有效应,应当进一步合理调整税率、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 中国论文网 /3/view-7747875.htm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源税; 保持效应; 税制改革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5   一、前言   随着巴黎协议的签署,环境资源问题作为一个制约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上。一方面,资源开采过度、利用效率低,国家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企业在开采资源获取利润的同时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源耗减成本和承担资源降级成本。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加之来自于国际政治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抑制企业不良环境行为,通过资源配置弥补资源生产消费过程中市场失灵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使得人类在高效使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同时,减少人为破坏与浪费,实现资源利用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作为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手段的资源税收政策,如何在保持自然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最佳功能,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可见,利用历年资源税收情况,分析我国资源税收制度实施以来对促进企业做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选择的影响,借以考量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为我国资源税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国外学者对于资源税的研究历史较长,Hotelling[1]最早提出了“时间倾斜”理论,认为税收降低了期初资源产量,增加了后期的资源产量,即税收可以改变可耗竭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并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来控制资源的需求量与开采量。Gamponia et al.[2]指出对自然资源进行课税,会减少消费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使消费者减少对商品的需求,进而调节资源的使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Giljum et al.[3]认为通过对自然资源课税,影响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资源税消耗,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Eisenack et al.[4]等以涉及资源保护方面的相关税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种类的定量分析工具,得出资源税能够有效配合政府并通过科学、合理形式实现高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我国,赵舜一[5]结合使用成本法,就新政策对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资源税的改革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代际公平,可以延长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年限。李冬梅[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改革资源税制会带来资源开采量和消费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税收收入、物价水平等方面产生短期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税对我国的总体影响还是正面的。徐晓亮和许学芬[7]通过构建动态递归CGE模型,研究发现,资源税改革能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采用10%的税率时节能减排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抑制CO2和SO2排放,但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降低GDP增长,抑制开采业、工业、能源、运输业和农业等产业总产出。王萌[8]基于资源税的理论框架、制度设计与效应理论,分析了我国2010年以来资源税的改革效应及成因,得出我国资源税改革收入效应显现,资源税收入明显增加;替代效应不显著,没有触动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改善。   二、资源税对自然资源保持效应的理论分析   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涉及到开采和消费两个阶段,资源税的定位也是希望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弥补资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因市场失灵而形成的外部性问题,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资源税的保持效应,就是指资源税收制度对促进自然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税收功能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控制作用上。从一个长期角度来看,“保持效应”又具体包括资源税的征收所带来的“生产环境保持效应”和“消费社会保持效应”两个方面。生产环境保持效应是指在生产环节资源税的征收有利于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滥用。消费社会保持效应是指资源税的征收可以引导消费者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了消费者减少相关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费,选择节能环保产品替代需求,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在生产环节征收资源税,例如在开采环节对原油、原煤、天然气及其他费金属矿原矿等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将导致源头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进而迫使生产者选择减少对该类产品生产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转向其他资源产品替代品的生产以增加利润,或是通过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保证企业收益实现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双赢目标。   对于消费者而言,例如消费环节购买的高档化妆品、大功率家用电器、运输工具、金银首饰、贵重木制家具和矿产收藏品奢侈品等。资源税的征收会随着产业链将税负转嫁,导致最终产品价格的上升,购买成本增加,从而促进消费者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选择,购买绿色环保的产品来替代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但低档次和无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费也降低了消费者消费档次、生活质量和消费需求,更减少了生产商和经销商的经营收入,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总额。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不难看出,资源税通过杠杆效应(如图1),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促进资源税制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保持效应的增长,但资源税的保持效应也不是盲目地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而使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所以,一定时期有效的资源税的“保持效应”应当是使一定时期的一国资源税制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既要合理节约使用又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基点上。
  三、我国资源税现状及自然资源开采使用状况分析   资源税开征以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日,我国开始实施《资源税条例(草案)》,历史性地针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资源以资源税名义进行征税,这标志着自然资源的使用从无偿走向了有偿。接着1993年12月国务院重新修订颁布了更为全面、详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将金属矿等矿产资源和盐纳入到资源税征收范围中,扩大到七个税目,同时也扩大了纳税人范围,并规定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进行计税。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新疆地区率先进行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计征方式改为从价计征的改革试点,将税率统一定为5%。此后又连续发布了若干税收法规、规章,将资源税的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计征方式,且将石油、天然气的“从价征收”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并将税率由5%调整为5%~10%。2014年12月,继续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2015年又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的改革。   自1994年我国全面征收资源税以来,资源税税收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如图2),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在这20年来,我国资源税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 005.7亿元,增长了22.1倍,资源税收入的增长是显著的,但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究竟如何还需作进一步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由于我国生产模式的低效率及低回采率,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对资源的严重依赖,通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数量上的增加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能源为例,从1994年到2013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由11.8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4亿吨标准煤(如图2),增长了1.786倍。能源的消费总量由12.2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7.50亿吨标准煤,增长了2.06倍。   四、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理论假设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合理的资源税制能够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但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征收范围过于狭隘(主要是矿产资源、天然气及盐)、税率较低等缺陷,导致资源税难以发挥应有的调节效应,极有可能出现资源开采量、消费量和资源税收入同方向变化。于是,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资源税收入与自然资源的生产量呈负相关性,促进了生产环境保持效应,资源税税收政策效果明显。   假设1b:资源税收入与自然资源的产出弹性呈负相关性,促进了消费社会保持效应,资源税税收政策效果明显。   假设2a:资源税收入与自然资源的生产量呈正相关性,没有促进生产环境保持效应,资源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假设2b:资源税收入与自然资源的产出弹性呈正相关性,没有促进消费社会保持效应,资源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二)模型设定   1.对生产环境保持效应   由于资源税是在自然资源的开采销售环节征收,在2010年前,资源税从量计征,资源税税额的大小由自然资源的开采量决定,因此可以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资源税收入与自然资源的生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取对数的处理。考虑到在2010年我国开始试点资源税从价计征,所以本文设置资源税改革虚拟变量(D),即在2010年前变量值取0,2010年及之后变量值取1。因无法直接获得资源的原始开采数量,又因资源税主要以原煤、原油、天然气三大能源资源为征税对象,所以本文采用能源生产量替代自然资源的开采数量。   2.消费社会保持效应   本文研究资源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能源消费量同时又受经济增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资源税的征收并非是单纯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也要考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追求自然资源消费数量减少的同时也要保证经济的增长,在此参考李绍荣和耿莹[9]在《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一文中使用的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要素引入其中,建立了如下加入能源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   其中:变量Yt、Kt、Lt、Et、Tt和Xt分别表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量、能源消耗总量、资源税总额和资源税占总税收的比重;参数α、β、γ和δ分别表示资源税占总税收的比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能源投入的弹性。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模型(1)和(2)中的数据均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地方财政研究网整理得到。研究时共选取年20年的相关样本数据,为了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资源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自变量均用以1994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了调整。   五、实证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生产环境效应实证结果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具体分析前,为了避免虚假回归现象,保证实证结果的有效性,要先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法(Augmented Dickey-Fuller ADF)对变量Ln T和Ln Q进行平稳性检查。由检验结果(表1)可知,变量Ln T2和Ln Q2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即变量Ln T和Ln Q是平稳序列。   运用EViews 8.0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模型拟合优度R2为97.40%,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较高。对于自相关性,模型的DW=0.696865,可知模型存在一阶正自相关,因而需要利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1)进行修正。   变量Ln Q和Ln T在5%的水平存在二阶单整,满足协整要求。为了检验二者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以免出现伪回归,利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性检验,来判断模型设定是否合理,即对该回归方程式的残差序列et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从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et的单位根t值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残差项是稳定的。据此判断,能源生产总量的对数序列Ln Q与资源税总额的对数序列Ln 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这两个变量的对数序列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式(3)。   (三)实证分析   由表2回归结果来看,R2=0.98,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高。由α=0.46可知,我国资源税每增加1%,能源的开采量就增加0.46%,支持假设2a。政策虚拟变量D对截距项和斜率项的影响均显著,但方向相反。β为正数,说明政策的改革对能源的开采是正效应,说明资源税的征收并没有让生产企业承担较高的外部成本,这很可能是因为我国现行资源税税率普遍偏低所致。由γ为负、式(4)和(5)可知,资源税税制进行了从价计征的改革,虽然资源税仍与能源生产量同方向变动,但资源税每增加1%,能源生产量将从改革前同向增加0.4652%降低到增加0.1454%,说明资源税对能源开采的正向效应就会减弱,也就是说资源税税制从价计征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的过快开采。由α为正可知,实证结果与理论相反,说明我国资源税没有促进自然资源的生产环境保持效应。但资源税从价计征的改革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   从所得的回归模型可以分析出,δ值为负,资源税比重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经济的增长,资源税占比每增加1%,经济的总体规模将减少e0.002=1.002倍,表明资源税的征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了对外投资,最终导致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负效应。由γ值为正可知,表明资源税的征收没有抑制对能源的消费,反而增加了能源的消费量,支持了假设2b。资源税占比每增加1%,能源产出弹性将增加e1.72=5.58倍,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上,资源税的征收并没有促使企业研发创新,改善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政府也没有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矿产能源的消费。综上所述,我国资源税并没有促进自然资源的消费社会保持效应。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年相关数据,分析了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从生产环境保持效应看,资源税对能源的开采量起到一个正向效应,与理论分析不符,说明资源税对自然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保持效应。但考虑政策虚拟变量的影响,从价计征的政策改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的过快开采。从消费社会效应看,我国资源税的征收对经济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没有降低能源的消耗。   综上分析,在目前的经济与环境下,为了促进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我国资源税改革应从合理调整税率、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资源税制,使得资源税对生产环节资源税的开采起到更加有效的调控作用。同时对于消费社会的保持效应,政府部门应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利用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开发使用新型能源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使得资源税的调控作用更加有效,达到最佳效果。   1.合理调整税率。根据资源的存储状况、开采条件、经济社会的需求程度、资源品位及该行业利润等因素来制定级差式资源税税率,同时将回采率或者资源开采后污染的处理情况与资源税的税率水平结合起来向资源的开采企业征收高低有别的税额。合理制定税率,促进自然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   2.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的范围。将从价计征的方式扩大到一些社会需求度高、存储量有限的非再生资源以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资源产品上。这样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处于自身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节约地开发利用国家资源。   3.优化产业结构。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不仅需要生产企业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创新开发新的能源产品替代化石能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上三个方面的优化与改革,可以优化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使资源税制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税收杠杆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暂时只是从一个长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效应,具体的资源税税率为多少时能使得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平衡点上、哪些资源实施从价计征等课题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HOTELLING H.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37-145.   [2] GAMPONIA V,MENDELSOHN R. The taxa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65-181.   [3] GILJUM S, et al. Modeling scenarios towards a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Europe[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4-216.   [4] EISENACK K,EDENHOFER O.Special Section:Frontiers of Sustainability[M].Energy Policy,6.   [5] 赵舜一.中国资源税改革的环境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2-24.   [6] 李冬梅.我国资源税经济效应分析及改革前景预测[J].税务研究,2012(10):47-50.   [7] 徐晓亮,许学芬.资源税税率设置分析、比较和选择[J].自然资源学报,):41-49.   [8] 王萌.资源税效应与资源税改革[J].税务研究,2015(5):56-59.   [9] 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5):118-12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收益率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