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下。。三国志曹操传举兵中三国志曹操传牵不牵许昌?

个人认为程昱才智不如荀彧,而每每曹操举兵扩充地盘都不带上荀彧,为什么呢?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先举个栗子。房谋杜断,说明谋臣特点各不相同,各有分工。
曹魏阵营,荀彧是治国栋梁,这点和诸葛亮类似。刘备赤壁之后就没带过诸葛亮出征。先留他守荆州,自己带庞统入川。后留他守西川,自己伐吴。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分工上应该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打汉中靠的是法正。后面诸葛亮自己带兵,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点上陈寿的点评是非常到位的。
魏国谋主是旬攸,一是性格更适合,二是年纪大辈分上却低。荀彧性格刚正,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从小有大名,朝中各派系都买他的帐,适合镇守后方。再一个,当时是家族制,荀家是大族,荀彧是他们家族理想的后备族长人选,从小就受到内整治外斡旋的训练。旬攸也因为辈分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影响力。相反,旬攸年纪大,见多识广,人也不那么刚,同为嫡系曹操当然带他一起,留他守后却担心他决断不够。最后,个人觉得荀彧比旬攸更加忠于汉室一些。
郭嘉主断,不修德行,做谋主难以服人。
贾栩毒辣,腹黑计秘,又是后来投降的。
陈群许攸就更加不行了。
全凭记忆感觉,可能有错的地方,敬请大家斧正。
看到大魏军师团的问题,必答→_→简单说下个人的想法。前期荀彧担任军司马,事实上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是随军出谋划策的,证明他本人的谋略并不差。但是张邈陈宫之乱差点端了曹总的老巢让曹操吓得不轻,幸好有荀彧坐镇大本营,单枪匹马说退郭贡十万大军,最后“卒全三城”(当然这件事也有程昱的功劳),要不曹总直接就给灭了。这次事故给了曹总一个狠狠的教训,之后几乎每次出征都让荀彧留守,这实在是因为前次这个瘪吃得太狠,心有余悸。开疆僻壤和保存实力,后者其实比前者更重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再有就是王佐之才可遇不可求,魏国荀彧,蜀国诸葛,都是万中无一,稀缺资源自然是要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能出谋划策的人很多,例如曹总本人也问过荀彧道:“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就推荐了钟繇和荀攸,后面戏志才死了还有郭嘉顶上,但长于治国的人其实并不太多。说治国可能还不是很贴切,坐镇后方的重要性不亚于在前方出谋划策。就曹魏这边来讲,荀彧是侍中守尚书令,各种大小公文都要经过他尚书台吧,各种政策政令的制定也要考虑着吧,前方的粮草军需品得调配吧,天子和百官的关系得调解着吧,如此种种就不多说了。这些事荀彧做得来,程昱、贾诩们大概是做不到荀令那个高度的。从这个层面考虑肯定也是让荀彧留守,带其他人出征比较划算~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三国中曹操赤壁之战逃跑的华容道是今天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三国中曹操赤壁之战逃跑的华容道是今天什么地方?
  华容道,中国历史上地名。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   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草。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从乌林到华容城没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根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此问题在之前已有答案,即华容道就是今天的在华容县的桃花山上。赤壁大战,曹操败退,经华容道,遇埋伏在这里的关云长。曹操苦苦求饶,关云长为情所动,义释了曹操。从此,华容道成为了千百年来议论的话题。华容道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一说在湖北的鄂城,一说在湖北的潜江。我不以为然。深入探究曹操进攻与败退的行军路线,孙刘联军防守与追杀的军事部署和三国时期长江河道的流态、江汉平原的水系分布状况,我认为,曹操在赤壁打了败仗,怆惶逃命所走的华容道既不在鄂城,也不在潜江,而是在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的桃花山。 到公元208年,曹操已占据了中国北部的半壁江山,企图称霸天下。当时,刘表占据西南,孙权占据江东,曹操挥军南下,刘表吓得吐血身亡。曹操轻而易举得到了襄阳,挥军东进。从江陵乘船起航,飞流直下,经过巴丘,也就是现在的岳阳市,很快就到达了赤壁。在赤壁遇到了周瑜水兵的阻止,只好将部队驻扎在赤壁北岸,也就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一带,在这里休整部队,训练水兵,连锁战船,准备一举歼灭东吴。 可惜事与愿违。曹操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和周瑜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被黄盖的大火烧得晕头转向。曹操不知所措,怆惶逃命。往哪里逃呢?曹操想往东或者往北,向许昌方向逃窜,根本过不去,因为孙刘联军主力大部分部署在这里。所以说,曹操败退经过鄂城的华容根本不存在。 曹操直奔西北,经过沔阳和潜江,逃到汉水河边渡江往许昌去行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曹操没有了战船,到那里去只是自投绝路。所以说,曹操败退时经过潜江华容一说也是不存在的。曹操只好决定往西,向江陵方向逃窜了。因为江陵有他留守的部队和一个筑有围城城墙可以防守的大城镇。溯江而上原路返回吧,没有了战船,而且江面上都是孙刘联军拦截的战船。往西最近的一条路是经过湖南华容的华容道,这条路到江陵至少要近50里,走这个华容道是曹操的最佳选择了。选择这条路,既可迅速逃脱孙刘联军的夹击,又能用最快的速度逃到江陵。 《武昌志》将曹操进军和败退的路线说得比较清楚,志曰:“曹操自江陵追刘备至巴丘,遂至赤壁,遇周瑜兵,大败,取华容道归”,“赤壁在今嘉鱼县(赤壁原属嘉鱼县),对江北之乌林。巴丘,今巴陵(现名岳阳),华容,今石首也。”华容道实际上是在今日的桃花山。桃花山是华容县和石首市交界的一座山,山东属华容县,山西属石首市。因此,山东湖南华容县有一个桃花乡,山西湖北石首也有一个桃花乡。从山东湖南华容的桃花乡到山西湖北石首的桃花乡是同一条路。关云长的埋伏圈是设在山东面的桃花山。曹操是从山东进入关云长的埋伏圈,在倒马岩遇到关云长,被释放后下山经湖北石首桃花山的青竹沟,西行逃往江陵的。华容道就是华容桃花山上的一条路。 三国时期云梦泽水系复杂,荆江河道的水流十分紊乱。曹操在赤壁吃了败仗,往哪里逃?只能从湖南华容县的华容道(桃花山)逃,这是他逃跑的唯一的一条路。 曹操在赤壁的战船被烧毁,在乌林的营寨被捣毁了,东面受到周瑜的穷追猛打,无法进。南面受到了孙刘联军的拦击,退不了。北面呢?是云梦泽,当时潜江的华容还在云梦泽中,往潜江方向逃,尽是湖泊和河流的沼泽,怎么逃呢?剩下就只有往西华容方向的一条路了。往山里跑,万一遇险,有可能找到避难之所,还会有一线生存的希望。于是,曹操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走华容县的桃花山。所谓华容道,是指华容县境内的路。曹操进攻和败退都经过了华容县境,进攻是走华容县南,经过了华容的注滋口,败退走的是华容县东北部道路,也就是华容县的桃花山。 毫无疑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指的华容道就是在华容县的桃花山上。 参考资料:
提问者评价
华容道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湖南华容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