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俞敏洪: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选择是什么?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俞敏洪: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选择是什么?
  提问:俞老师,我现在是一个教师,如何把教师当作一辈子的事业,而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如何能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人生有两件事情最重要:一是做一份自己一辈子都喜欢的工作,二是组成一个自己一辈子都喜欢的家庭。两件事情听起来容易,做到难。
  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次寻找就能找到的。就像你交朋友,不可能看上的第一个人就变成你终生的朋友。你要交了很多朋友之后才能从中筛选出你一辈子的知心朋友。所以,通常情况下也很难做到一辈子就喜欢第一个工作或只喜欢一个工作。
  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
  前提是要不断开发自己各方面的爱好。有的爱好是显性的,有的爱好是隐性的。比如你喜欢打篮球、下围棋、读小说,这些爱好比较容易看出来,是显性爱好。其中也许有的爱好能成为你一辈子的事业,但有的爱好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而已。
  能够成为你一辈子喜欢的事业,还要有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还能给你带来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你的爱好连自己都养不活,也就必然持续不下去。所以有了这样一个附加条件,你的显性爱好大多没法变成你的真正事业。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事业的爱好呢?
  第一,你要考虑你所学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真喜欢的,这是需要花费时间调整的。比如说我们很多同学在上大学时选了一个自己认为喜欢的专业,但是,学了一两年以后,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中国的大学,现在也有这样的调整机制,入学后可以申请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第二,当你换专业后,新专业也不一定就是你喜欢的。我们做过一个数据调查,换了专业的大学生中间依然有40%的人还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可能不是你的爱好问题,而是你的个性和学习能力问题了。
  因为任何一个表面上你喜欢的专业,你如果钻研进去以后,学习过程都是相对枯燥而艰辛的。比如说一个实验,可能要做个千百遍,才能够成功;一个程序设计,可能要修改千百次,才能够完美。比如说研究《红楼梦》,你不读个五六十遍,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研究。所以,个性比较浮躁,不愿意钻研,就得不到乐趣。就像挖一口井,挖得越深水越甜。所以我希望,在寻找你爱好的事业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喜欢的事情有三个特征:一是做这些事情本身会给你带来成就感;二是给你带来精神上丰富的享受;三是可以给你带来经济上的收入。比如说刚开始我不认为我自己能够当老师。我留在北大是觉得上课时间少,将来会有大量的时间留给自己。我喜欢自由自在地读书和行走,大量的时间可以用在我的行走和读书上面。
  但是,等到我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眼神、欢呼、赞扬和掌声时,我发现越来越有成就感。小的成就感,是每次走进教室讲完一堂课,学生觉得老师讲得不错;大的成就感,就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系统,慢慢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后通过当老师,我还创造了自己的事业,那就是新东方的整个教学和教学系统。所以,我喜欢当老师,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发现当老师,可以跟学生充分交流,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对于大学自卑了5年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发现自己的学业在不断长进,因为要教北大学生,备课要非常充分。我还发现我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不断提升。而我看到学生成长和水平提升,也从内心充满了欢欣。于是,我决定一辈子不走下讲台,把当老师或者做教育作为我一辈子的事业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多人一辈子工作是工作,爱好是爱好,截然分开,构成不那么完美甚至有点四分五裂的人生。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不能把一份工作只看作一份简单的工作,因为你要把一半生命一半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这份工作你不喜欢,只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一点经济收入,那么,我觉得这对人生来说是比较悲伤的事情,甚至是一种人生悲剧。
  所以我觉得人只能这样选择:要不就学会喜欢自己现在这份工作,就像我在北大学会喜欢当老师一样,并且最终把它转化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要不就应该放弃这份工作而认真思考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并且一头扎进去把它做好。
  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自己做企业,赚了钱,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做企业,最后,有进入佛门的,有做收藏的,有行走世界的,那就是说,他最后从内心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人生最大的选择,除了选择自身可以一辈子相处和谐的家庭成员外,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事业的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一个测试就知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 美国神婆星座网
一个测试就知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微信号:zuiceshicom(最测试——全网最潮趣味测试平台)
这是一个来自的西方心理测验,与人的潜意识有关。10多年前我认识个朋友,从国外读书回来,给我说了个心理测验《借船过河》,她说是读心理学时老师教的。然后我拿这个测验测过无数人,都很准。这个也不是算命,但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需要,有的人死不承认,可实际上就是这样子的。我把这个图画下来了,大家可以对照看,不过要听我先讲故事,然后再开始。
一男人M要与未婚妻F相会结婚,但两人一河相隔,M必须要借船过河才能见到F,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船。
这时见一个女子L刚好有船,M跟L借,L遇到M后爱上了他,就问:我爱上你了,你爱我吗?M比较诚实,说:对不起,我有未婚妻,我不能爱你。这么一来,L死活是不把船借给M,她的理由是:我爱你,你不爱我,这不公平,我不会借你的!
M很沮丧,继续找船,刚好见一位叫S的女子,就向她借船,S说:我借给你没问题,但有个条件,我很喜欢你,你是不是喜欢我无所谓,但你必须留下陪我一晚,不然我不借你。M很为难,L不借他船,S如果再不借他的话就过不去河与F相见了,据说这个地方只有这两条船。为了彼岸的未婚妻,他不得不同意了S的要求。次日,S遵守承诺把船借给了M。
见到未婚妻F后,M一直心里有事,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向L和S借船的故事跟F说了。可惜,F听了非常伤心,一气之下与M分了手,她觉得M不忠,不能原谅。M失恋了,很受打击,这时他的生活里出现了位女子E,两人也开始恋爱了,但之前的故事一直让他耿耿于坏,E问M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她说,于是,M一五一十地把他和L、S、F之间的故事讲了一遍。E听了后,说,我不会介意的,这些跟我没关系。
故事讲完了,问题来了,请你把这几个人排列个次序,标准是你认为谁最好,谁第二,谁第三,第四,第五?这个M男也算在内的。不要想太复杂,也不需要考虑大众看法,你认为谁做得好就是好。
看到这里请先选择好你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你的潜意识告诉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因为什么都挺重要的,舍弃什么都不成体统,只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确实差异很大,看别人追求事业,你也羡慕也很想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总做不到;看别人婚姻幸福,你也很想,可实现起来确实不容易,这和运气也不是太有关系,而是你需要的决定了很多。
我说两个故事吧。这故事中的两个人是很典型的,都是测过这个游戏的。一个是我以前乐队成员,贝斯手,当时他写下的是:M、F、S、E、L,演出有点演出费就赶紧寄家去,还闹过这样的笑话,赚了400块,他好意思地跟别人借一百,说凑个整。很多年后,乐队其他人都各奔东西,他留在了那行里,不过做了歌舞厅的伴奏,每天跑场很能赚钱,据说也很快结婚,有了小孩,是个很负责的丈夫,音乐就是他赚钱的工具,生活得也不错。后来我遇到过次他,一肚子不满,虽然开上了车,但理想早破灭了,没事业没爱情,就是富裕的日子。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人生轨迹,想追求的还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一个是天津的一位女主持人,我当时跟她没什么话聊的,就玩了下这个。她的选择是S、M、L、F、E,我告诉她这几个符号代表什么的时候,她有点不高兴,说不准,她怎么把S放第一呢?是因为她觉得S比较公平,要比L简单,F事儿太多,E太冷漠,M不错但就是太墨迹了。每个人理解问题的方式都不同,刚好这个透露了你的潜意识。很多年后,我在北京遇到了位认识她的人,说起这个女主持来,他说,那谁可惜了,早不干主持了,跟他们单位好多男的乱七八遭,后来被单位开了,嫁了个有钱人。
答案:(见下)
M代表金钱(Money)
L代表爱情(Love)
S代表性(Sex)
F代表家庭(Family)
E代表事业(Enterprise)
我看问我的朋友,其中选择E为首的占大多数,说明事业对不少来说人还是很重要的,还有距离问题,比如你选择了事业和金钱互相挨着,这很正常,这两项都是有关联的,可如果你把爱情排第一,却又把家庭排最后,那就说明,你未必会依赖婚姻这个形式,这排列组合是可以推理的。我想这个东西确实预示性很强,你要什么肯定会下意识地追求了什么。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 简书
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之前某篇文章发布后,很多人来找我探讨 “如何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老实说,我不知道仍旧囤于校园一隅,我无法确定踏入社会后内心的标尺是否能够保持精准但确定的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内心逐渐变得尖锐而有力量就算时常感觉到疼痛也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得慰藉,从而重新燃起一缕微光所以,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好歹现在,它在始终变强要万分感谢被我翻来覆去读过的《鲁迅全集》还有《与鲁迅相遇》和《鲁迅作品十五讲》不知道被语文考试折磨了一番后有多少人在认认真真地读鲁迅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因为他而获得改变当然我不想神化他,先生向来反对被当做标杆模仿不像有些人刚有半把刷子就满世界招摇,唯恐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我只想告诉大家我身上的改变一半来源于先生,他是我的光至于读不读,读什么,要看自己的选择除了关于社会现状的探讨,还有很多人和我讨论 “什么是教育”我向来惶恐于未站在制高点俯瞰全局就大加评论所以我只能简单地说,我以为的教育也是“教人活”,教人敢于批判权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长于创造,而不是被束缚于考试中,成为白纸黑字的囚徒诚实而悲哀地说,我曾经就是一个囚徒当然我把其中一半的原因归咎于性格的软弱、内心的摇摆有个好心的朋友给我留言说,发文章的时候不要用校网校网是用来查危害性言论的,要记档案的她说的对,不过今天一想突然觉得小窃喜大学以后因为不算喜欢本专业,而终于做了回学渣体验到了忠于内心选择的快乐和这种感觉一样,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因为说了什么话被禁了,那可真是有点小窃喜说明在我因为长期循规蹈矩而不甚后悔、想要重活一遍的青春里终于有一次,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比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更加快乐的事了废话说了这么多,进入正题今天的风格仍然有点犀利,为了避免躺枪,请勿对号入座之前找了个实习,在喜欢的公司做喜欢的工作,但是没有工资。当时是有一瞬间失落的,毕竟我一直想用自己挣的钱去旅行、买些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失落没维持一天,毕竟是喜欢的事情,又在喜欢的地方,增长经验能力和触摸喜欢的事物对我而言要远远重要过钱。想清楚后我的失落一扫而空,代替为一种“我要去做喜欢的事了”的兴奋感。不过,身边的一些朋友在听到我没工资后,做出了如下反应:“诶哟你真有钱。”“是不是傻,没钱还去!““我当时面试XXX的时候,面试过了突然说没工资。当即我就决定不去了,老娘才不给它白干呢!”我不是梭罗,无法做到清心寡欲、艰苦朴素地生活,我当然也喜欢钱,但我尚未达到急迫地需要挣钱养家的程度,现阶段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自我投资。所以当我对钱的需求尚未达到生存层面时,不会将它的位置摆在喜欢的事物之上。我一直是个多多少少有点理想主义的人,当时决定做个专业学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喜欢的文学上时,有人便直接说,你太理想主义了吧,明明学了一个这么实用的专业,现在去搞一个那么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是脑子有病。首先,我向来反对不了解一件事物就对其大肆批判的行为。所以不读书的人,请不要评价文学为“虚无缥缈”,或者“没有用”。其次,说话人的理由在于,做另一件事情更实用。我不反对实用主义,也赞同实用性的好处。我想表达的是,人不是社会的工具,尚且没必要把自己当做一个零件,这无非是看轻自己。此外我认为,当人基于实用性来做事时,所能达到的顶点也无非是用处本身。可如若基于热爱之心来做,便没有顶点,有的只是无限的可能性。同理,只为了钱去做事,收获的顶点便是钱。而为了热爱之物做事,便不会被束缚于价值中,而是成为价值创造者本身,可能性便是无限的。最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要给自己设限”,限制意味着框架,再努力也只是在框架内,只有打破框架,才能够肆意驰骋、自由如风。(不过说实在的,很多人只为了钱做事,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无聊了,没有其他热爱之事了。)所以,如果不知道喜欢做什么,或者说对钱真的有生存层面的需求时,上述理由可以推翻。不过我认为,虽然人的活法不止一种,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但是要在适合自己的同时,始终明白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并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和尊严,而不是努力地膨胀,膨胀到空有一个伟岸的皮囊,内心却无一物。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大二下学期的时候选修了一门叫做“中日韩影视剧赏析”的课,教课的男老师读书多、三观正、有时尚感、性格可爱,让我很喜欢。最重要的是,在最后一节课的结尾时,他说了一段话送给我们,其中有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每在感觉到摇摆时,就会想起来。他说:“不要在功利主义的道路上,丧失了理想主义的初心。”愿大家都能做爱生活且有趣的人,愿大家能够成为尼采笔下的超人,所谓的好、坏、善、恶,都是人定的标准,这也意味着人可以成为价值的重新创造者。当你足够有力量,便可以重新创造标准,成为自己的王。(希望我没有鸡汤,如果你觉得鸡汤了,倒掉就好)
微信公众号【微明】ID:vvdy
志愿不做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第28问: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_网易教育
第28问: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没有兴趣,不可能有阅读。
阅读最重要的是兴趣,培养孩子兴趣时,切记阅读就是阅读,不是学。
没有兴趣,不可能有阅读。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究竟什么可以引发和保持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的情况肯定都不同,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给4岁的小外甥做启蒙英语阅读时,我特别注意观察细节,&并且发现这些细节在不断验证我的想法。
第一,兴趣来自喜爱和认同。我用“牛津阅读树”做他的启蒙读物,先念了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中有三个都是在不同情景下介绍一家人:Mum,&Dad,Kipper,Biff,Chip,Floppy(爸爸、妈妈、三个孩子和一条狗),&并反复出现他们的名字。我曾用中文问他最喜欢谁,他指了Kipper(故事中的小儿子),因为这个小儿子看起来和小外甥同岁。故事没有念几遍,他就&能够在我问了“Who&is&it?”后用手指着画中的爸爸说Da(应该是Dad,但因为后面的d不明显,他忽略了)。更让我惊奇的是,第二个他自己念出的&词是Kipper。按理说Mum,Biff,Chip这三个单音节的词更容易记&住并读出来,但是因为&他喜欢Kipper,所以反而先拿下了这个有些挑战的双音节词。由此可见,孩子学会什么不在于难易,而在于兴趣。
这家人里小外甥第一个记住的是&Kippe(r中间那个小男孩)。
——选自《典范英语》
第二,兴趣来自亲情。这天,我要当着妹妹的面做学习成果汇报了,我让小外甥坐在我们两人中间,没想到小外甥非要坐在妈妈腿上才肯听我讲故事,看来想听我讲故事是假,要坐在妈妈腿上是真。这让我想起我的同事,&让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刚要放录音,孩子就大喊:“我要听妈妈讲,不要听录音!”更让我回忆当初儿子爱上阅读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想学英语,而是他知道只要他在睡前拿出英语故事书来,我就会坐在他身边给他读,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忙碌的妈妈每天有20分钟完全属于他。
亲情阅读,让我们、孩子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探险,一起欢笑,一起&分享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让阅读超越英语、超越学习,把忙碌的父母和为&学习奔命的孩子带到一个宁静和充满亲情的世界,让英语回归原本,它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单词的堆积,不是语法的符号,而是生活,是情感,是&孩子感受亲情和认知世界的完美结合。
第三,兴趣源于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第三个故事是讲煎饼比赛(Pancake&Race,就是一边拿着平底锅向空中抛煎饼再接住,一边赛跑),这个故事其实很有文化色彩,煎饼比赛在英国很普遍,但在中国很少见。故事首先介绍煎锅(frying&pan),正好小外甥有一个这样的玩具,我让他拿过来,然后用一张纸当煎饼(pancake),和他一起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煎饼比赛,他开心极了。
第四,兴趣来自视觉刺激。孩子对图画有着出色的观察力。“牛津阅读树”我也算读过很多遍,但是小外甥还是发现了一个我从未注意的细节:煎饼比赛中有个人抛煎饼没有抛好,结果煎饼扣在了自己的头上,很搞笑的一个细节,我忽略了,却被小外甥捕捉到了。他在给妈妈汇报学习&成果时,第一件事就是跑上前去,大声说:“妈妈,你看,这个pancake&掉到她头上了。”请注意,他这里使用的是pancake,而不是“煎饼”,&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pancake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用知道,图上不都画着呢吗!
小外甥看到了我没有注意的细节(左边的妈妈)。
——选自《典范英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开始阶段,对于这么小的孩子,阅读就是阅读,不是学习英语。我外甥一阵风一阵雨的,一会儿要听我讲,一会儿又不要。&只要他要听,我就给他讲,只要他说不听了,我马上就不讲。不要给他任何&非得怎么样的压力。我外甥是这样的孩子,大人越让他干什么,他就越不什么,所以让他显得挺有主意的,他就会主动做事了。现在,尽管他没有哭着喊着让我读故事,但每次他来,我拿起故事书来给他读,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只是读的时间有长有短罢了,因为他知道,书读起来可以随时放下。
来源: 作者:曹文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专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重要的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