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新手卡画面异常

神仙传点击进入游戏后总是停留在中国神话游戏颠峰之作的画面怎么解决??_百度知道
神仙传点击进入游戏后总是停留在中国神话游戏颠峰之作的画面怎么解决??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的也是这样
我都卸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神仙传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p&题主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p&&p&&br&&/p&&p&大家都熟悉门卫的三大哲学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p&&p&&br&&/p&&p&是啊,人生在世,这三个问题真的很终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p&&p&&br&&/p&&p&&b&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三个问题中第一问“我是谁”的一个子问题——“我”是什么?&/b&&/p&&p&&br&&/p&&p&=========================&/p&&p&下面翻译转载一篇文章,试图来回答“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原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aitbutwhy.com/2014/12/what-makes-you-you.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at Makes You You?&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以下开始直到全文结束都是翻译转载,我在翻译的时候有稍许修改。&/p&&p&&b&自日起转载请务必私信咨询,否则视为未授权转载 知乎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c948a6c96e2c& data-hash=&c948a6c96e2c& data-hovercard=&p$b$c948a6c96e2c&&@谢熊猫君&/a&&/b&&/p&&p&&br&&/p&&p&=========================&/p&&p&&br&&/p&&p&当你用到“我”这个词的时候,你应该是觉得自己的意思很明确的。“我”大概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清楚、最不会搞错的事情了,从很小时候你就知道了。所以当你在讨论“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把重心放在“是谁”上面,因为“我”是个不言自明的东西。&/p&&p&&br&&/p&&p&但是如果你停下来想想,“我”这个概念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p&&p&&br&&/p&&p&&br&&/p&&p&&b&&u&身体理论&/u&&/b&&/p&&p&我们就从最基本的谈起,我们说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就是说到一个人的肉体。身体理论认为你的肉体就是你。其实这种理论是有道理的,不管怎么说,如果你的肉体停止工作,你就死了。如果隔壁老王经历了很重大的人生变故,老王的家人可能会说:“他变了,他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p&&p&&br&&/p&&p&当然,这里的说法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老王自然还是那个老王,虽然他变了,但是它还是老王。因为老王的肉体就是老王,不管他的行为怎么变化。人类总是觉得他们不只是肉体这么简单,但是归根结底,&b&蚂蚁的身体就是蚂蚁,松鼠的身体就是松鼠,人就是人的肉体&/b&。&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5b1cf04ec70eeb4bd39e_b.jp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4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figure&&p&&br&&/p&&p&&br&&/p&&p&以上就是&i&身体理论&/i&,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理论。&/p&&p&&br&&/p&&p&如果你减了次手指甲,你改变了你的肉体构成,你把一部分原本是你肉体的原子剪去了。那么你还是你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当然还是。&/p&&p&&br&&/p&&p&如果你要做肾脏移植,于是你拿你的肾6和隔壁老王换了个肾,然后把老王的肾给自己装上了,你还是你吗?这次的改动比剪指甲大多了,但是答案还是很明显,你依然是你。&/p&&p&&br&&/p&&p&如果你得了重大疾病,需要更换心、肝、脾、肺、肾、血液和皮肤,做完这整套手术后,你顺利康复并且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个时候,你的家人会不会因为你的大部分肉体已经不是原来的而认为你已经死了?显然不会,没了这么多身体器官,你还是你。&/p&&p&&br&&/p&&p&那会不会是你的基因呢?也许那才是“你”的最核心部分,所有的器官移植都不算数,只要你剩下的细胞还含有你的基因,你就还是你。但是有一个问题,双胞胎的基因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不是同一个人。你是你,你的双胞胎兄弟不是你。基因也不是答案。&/p&&p&&br&&/p&&p&看来这个&i&身体理论&/i&不太靠谱啊,我们把你身上那么些个重要器官都换了,你还是你。&/p&&p&&br&&/p&&p&那么你的大脑呢?&/p&&p&&br&&/p&&p&&br&&/p&&p&&b&&u&大脑理论&/u&&/b&&/p&&p&我们假设,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疯科)把你和隔壁老王抓了起来。&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54e902e148c843dba3236f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54e902e148c843dba3236f_r.jpg&&&/figure&&p&&br&&/p&&p&&br&&/p&&p&&br&&/p&&p&疯科先把你和老王麻晕了,然后把你和老王的脑袋切开来,把你们两人的大脑交换了一下,然后把你们两人的脑袋缝了起来。&/p&&p&&br&&/p&&p&一切完毕后,你醒了过来,你看到到你现在身在老王的体内,而你原来的身体却具有了老王的人格。&/p&&p&&br&&/p&&p&现在,你还是你吗?直觉上来说,你还是你,你还是拥有你原本所有的人格和记忆,你只不过是活在老王的体内罢了。然后你回家,向你的家人解释发生了什么:&/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03df188d3a65e860e7ddeaf090d6d40_b.jpg& data-rawwidth=&871&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03df188d3a65e860e7ddeaf090d6d4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630a262a285a147c9dc1b_b.jpg& data-rawwidth=&772&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630a262a285a147c9dc1b_r.jpg&&&/figure&&p&&br&&/p&&p&&br&&/p&&p&&br&&/p&&p&其它的器官移植是不会改变你的身份的,因为准确来说交换大脑并不是“大脑移植”,而是“身体移植”。你感觉还是自己,只是换了一个身体。同时,你原本的身体就不再是你了——你原来的身体变成了老王了。&/p&&p&&br&&/p&&p&这么看来,你就是你的大脑了。&b&&i&大脑理论&/i&认为,你的大脑去了哪里,你就去了哪里,哪怕是去到了别人的身体了。&/b&&/p&&p&&br&&/p&&p&&br&&/p&&p&&b&&u&数据理论&/u&&/b&&/p&&p&但是,如果疯狂的科学家,在抓住了你和隔壁老王后,不是把你们的大脑交换,而是把你们两个的大脑连接到了一台电脑上,然后把每个大脑中的全部信息,一个比特也不差地复制到了另一个大脑中,然后把大脑中原本的信息全部抹除了。&/p&&p&&br&&/p&&p&然后你和老王醒来,两人的“大脑”并没有交换,但是“你”却到了老王体内,而“老王”到了你体内——原本老王的大脑里已经是你的思想、记忆、恐惧、希望、梦想、情绪和人格。装载着“你”的数据的老王的大脑和身体,还是会把你的家人吓一跳。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你的家人会接受“你”还是活着的事实,只不过你活在老王的大脑和身体中。&/p&&p&哲学家洛克的个人身份的记忆理论认为“你”是由关于你的经历的记忆决定的。根据洛克的“你”的定义,上面提到的老王的身体和大脑就是“你”,虽然这个“你”不包含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包括你的大脑。&/p&&p&这就是&i&数据理论&/i&。&b&&i&数据理论&/i&认为,你根本不是你的肉体决定的,你是由你大脑中的数据决定的。&/b&&/p&&p&我们的思考越来越靠谱了,但是要获得正确答案,还是要用假想的情景来做测试。下面是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的一个测试:&/p&&blockquote&&b&折磨测试&/b&&/blockquote&&ul&&li&情景1:疯狂的科学家抓住了你和隔壁老王,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交换了你们两个大脑中的数据。等你们醒来,他对着老王的身体(也就是“你”),说:“接下来我要折磨你们的其中一个,我该折磨谁?”&br&&/li&&/ul&&p&这时候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你原来的那个身体,因为“你”已经不在那个身体里了。如果&i&数据理论&/i&靠谱的话,那这个结论也是靠谱的,毕竟现在“你”已经在老王的体内,所以原本那个身体就不是你最担心的了。&/p&&ul&&li&情景2:疯狂的科学家抓住了你和隔壁老王,但是他在动你们两个的大脑之前,问了你几个问题,这时候的“你”还是在你原本的身体和大脑里面。这段对话很可能是这样的:&/li&&/ul&&p&疯科:我要折磨你们其中的一个,你说我是该折磨你还是折磨老王?你:当然是老王了。&br&&/p&&blockquote&疯科:好吧。但是不管我折磨谁,我都会把你们两个的大脑清空,这样当我折磨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两个都不会记得你之前是谁。这样的话,你要改主意吗?&br&你:不,你还是折磨老王好了。&br&疯科:哦,对了。在我折磨这个人之前,我不但会把你们的大脑清空,还会对你的大脑进行改造,把你改造成疯子,改造完后你就会相信你是老王,而且你会拥有老王的全部记忆、人格、感知和知识。我也会对老王做同样的事情,让老王相信他其实是你。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改主意吗?&br&你:额,还是不。不管我的大脑被怎么改造,不管我认为我是谁,我都不想被折磨——疯子也是会痛的,你还是折磨老王吧。&/blockquote&&p&在情景1中,“你”会选择让疯科折磨你原来的身体;在情景2中,你也许会选择让疯科折磨老王的身体。&/p&&p&&br&&/p&&p&如果你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其实情景1和情景2是一样的——在两个情景中,疯科开始折磨之前,老王的大脑都会拥有你全部的数据,你的大脑会拥有他全部的数据。区别只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那个阶段需要做决定罢了。&br&&/p&&p&&br&&/p&&p&在两个情景中,你的目的都是让“你”不要被折磨,但是在情景1中,你认为大脑数据交换后,你就在老王的身体中了,你的所有人格和记忆也在老王的身体中。而在情景2中,你根本不在意大脑的数据会发生什么,你认为不管怎样你会和你的身体和大脑同在。&/p&&p&&br&&/p&&p&&b&选择折磨谁,其实就是反映你支持哪种理论。&/b&&/p&&ul&&li&选择折磨你原来的身体其实就是&i&数据理论&/i&——你的数据在哪里,你就在哪里。&/li&&li&选择折磨老王的身体,就是支持&i&大脑理论&/i&,因为你认为不管大脑的数据发生什么,“你”还是会在你自己的体内,因为你的大脑在哪里。。&br&&/li&&li&甚至说,如果疯科的科学家告诉你他要把你们两个的大脑进行移植,有些人还是选择让科学家折磨老王的身体,这就是支持&i&身体理论&/i&。&/li&&/ul&&p&&br&&/p&&p&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这个情景考虑完之后我觉得问题还没完。我们再来试一下另一个情景,这是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在他的书《Reasons and Persons》中描述的传送机思想实验的现代版:&/p&&p&&br&&/p&&blockquote&&b&传送机思想实验&/b&&br&在遥远的28世纪,人类发明了很多现在没有办法想象的黑科技,其中之一就是传送机——能把人以光速传送。&br&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你走进出发室,这是一个很小的小房间&/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a00e7936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a00e7936_r.jpg&&&/figure&&p&&br&&/p&&p&&br&&/p&&blockquote&接着你设置了你要去的地方,假设你从上海出发,要去北京。当你选择好目的地后,你按下了按钮。出发室的设备开始扫描你的全身,把你身体的分子组成,详细到每个原子和每个原子的准确位置,全部收集起来。设备在扫描你的同时,也摧毁你,一边扫描,一边把你的每个细胞都摧毁掉。&/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a127bf32b87d6c747dbbc458f64a2e7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a127bf32b87d6c747dbbc458f64a2e7_r.jpg&&&/figure&&p&&br&&/p&&p&&br&&/p&&blockquote&扫描完成后,你也被完全摧毁了,出发室也空了。设备接着把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北京的到达室。到达室利用这些数据,把你的身体重新构造了出来。当这一切完成后,你走出到达室,感觉和你刚刚在上海的出发室里没什么区别——你的心情没有变、肚子还是有点饿,甚至连手指上的划伤也都还在。&br&从你在上海的出发室按下按钮,到你走出北京的出发室,这整个过程,大概要花五分钟,但是这一切对你来说是即时的——你按下按钮,然后眼前一黑,然后你就到北京了。碉堡了。&br&在28世纪,这是很常见的技术,所有人都是这么出行的。不但方便,而且安全——从来没有人因为使用这项技术而受伤。&br&但是有一天,你又要从上海去北京了,你按下了出发室中的按钮,你听到了仪器扫描的声音,但是你并没有被传送。&/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1a4bc4f3c4a49d7ab3c6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1a4bc4f3c4a49d7ab3c6_r.jpg&&&/figure&&p&&br&&/p&&p&&br&&/p&&blockquote&原本的瞬间的眼前一黑没有发生,你走出出发室,你依然在上海。于是你去找客服人员,告诉她出发室的设备坏掉了,然后问她你能不能用另外一个出发室,不然上班会迟到的。&br&客服看了一眼使用记录,告诉你:“扫描设备工作正常,它收集了你的全部数据,不过原本和扫买哦设备同步工作的细胞摧毁设备好像故障了。”&br&“不可能啊,我明明还在这里啊,我上班要迟到了,你快给我用另一个出发室吧。”你据理力争。&br&客服打开监控录像,上面是你在北京的监控画面,“不,扫描设备确实正常工作了。你看,这是你在北京到达室的监控画面,看来你不会迟到了,呵呵。”&br&你怒了:“但是那不可能是我啊,因为我还在这里啊!”&br&这时,听到吵闹的客服经理走了过来,然后跟你解释扫描设备确实正常工作了,而“你”确实已经到了北京,只是上海这边出发室的细胞摧毁设备坏了而已,“但是你不用担心,我们只要把你送到另一个出发室,然后单独启动里面的细胞摧毁设备把你摧毁就好了。”&br&虽然天天要去北京上班的你每天上班和下班都会被细胞摧毁设备各摧毁一次,但是这个时候你突然慌了:“等一下,不能这么做,我被摧毁后不就死了吗?”&br&客服经理解释道:“不是这样的先生,你看监控录像,你在北京活蹦乱跳的呢。”&br&你更慌了:“但是那不是我啊,那只是我的一个复制品,我才是真的我!你们不能摧毁我”。&br&客服和经理无奈地对望了一下:“很抱歉先生,但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摧毁你的细胞,我们不能在不摧毁出发室的身体的情况下就在到达室构造一个身体。”&br&你囧囧地看着对方,然后开始逃命。这时候两个警卫抓住了你,然后把你拖向另一个出发室……&/blockquote&&p&如果你跟我一样,在看这个故事的前半段的时候,因为觉得瞬间传送这个主意很酷。但是故事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就开始思考——&b&瞬间传送是一种移动的过程,还是一种死亡的过程?&/b&&/p&&p&如果在故事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可能你会觉得莫名其妙——瞬间传送明明是一种很安全的移动方式嘛,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它越来越像一种死亡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每天来回北京和上海的时候,你都是被细胞摧毁者杀死,然后设备又创造了一个你的复制品。&/p&&p&对于那些认识你的人来说,你经历了瞬间传送后安然无恙,就好像你的太太瞬间传送回家后也看起来安然无恙。她会像你吐槽今天上班的经历,并且讨论周末想去哪里玩。但是,有没有可能,你的太太在那天就被杀死了,而你抱在怀里的只是几分钟前被创造出来的复制品? &/p&&p&而这一切,依然取决于“你”是什么。&b&认同&i&数据理论&/i&的人会认为到达北京的你和从上海出发的你是相同的,瞬间传送并没有杀死你。&/b&但是我们都能理解故事结尾处那个还在上海的“你”的恐惧——人们是否能在确认自己的数据已经活在了北京后,安然接受在上海被毁灭的现实。&/p&&p&更进一步说,如果传送器可以把你的数据送去北京进行构造,那么它能不能把数据送去东京、南京和西京再造出三个同样的“你”?这时候要承认四个“你”全都是你就很难了吧?而&b&传送机思想实验,其实就是对&i&数据理论&/i&的有力的反驳。&/b&&/p&&p&同样的,如果有一个自我(ego)理论,认为“你”就是你的自我(ego),传送器思想实验也能同样的反驳。一想到北京的那个“我”,会和我的朋友成为朋友,会继续上网发帖,会继承我的生活,没有人会想念我或者觉得我已经死了(就好像你没有觉得你被传送回来的太太死了一样),这些都没有意义——北京的那个“我”的死活我不关系,我关心的是我的死活。&/p&&p&&br&&/p&&p&这么看&i&数据理论&/i&也不靠谱,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回到&i&身体理论&/i&和&i&大脑理论&/i&呢?先别急。&/p&&p&&br&&/p&&p&&br&&/p&&blockquote&&b&大脑分裂测试&/b&&br&人类大脑很牛逼的一点就是左右脑是能够单独运作的,如果你把左脑或者右脑切除,那个人可能还是能够存活下来的,甚至他剩下来的一半大脑能够学会失去的那一半大脑的功能,使这个人能继续原本的生活。&br&假如说,你有个双胞胎弟弟叫小新。小新的大脑生病了,你决定捐出半个大脑来救他一命。于是医生把你们两个的头颅切开,把小新的大脑切除,然后把你一般的大脑给了小新。你醒来后,觉得和原来没什么两样。而小新(因为是双胞胎,所以基因本来就是一样的)醒来后获得了和你一模一样的人格和记忆。&/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0aeaad53d8c326f643170b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0aeaad53d8c326f643170b_r.jpg&&&/figure&&p&&br&&/p&&p&&br&&/p&&blockquote&当你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你慌了,“小新”知道了关于你的一切,而你这时候需要让他发誓不要告诉别人,但是你又意识到没必要这么做——他不是你的双胞胎弟弟小新,他是“你”。他对于你的隐私同样的在意,因为那也是他的隐私。&br&而当你看着那个曾经是小新的人,看到他因为在小新的身体中而惊慌,同时你也感到奇怪——为什么我留在了我自己体内而不是去到了小新的体内?左脑和右脑都是我,那为什么我现在只是在我自己体内,而不是同时透过两个人的视野看世界呢?&br&不管是哪一半大脑在小新体内,为什么那一半大脑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那个在小新体内的“我”是谁?为什么“他”会在小新体内而我依然在我的体内?&br&&i&大脑理论&/i&已经没有办法解释了。如果大脑去了哪里人就去了哪里,那么如果一个大脑同时在两个地方呢?被传送机思想实验击败的&i&数据理论&/i&和&i&大脑理论&/i&根本半斤八两嘛。&/blockquote&&p&本文一开始就被证明不靠谱的&i&身体理论&/i&,这时候就来劲了——你当然会留在你自己体内,因为你的身体就是你,你的大脑只是身体用来思考的工具而已。小新不是“你”,小新是小新,他只是拥有了你的思想和人格的小新罢了。不管怎样,小新的身体依然是小新。&/p&&p&但是不要这么急就投奔&i&身体理论&/i&,我们再深入考虑一下:&/p&&p&&br&&/p&&p&我们从传送器思想实验中学到的,就是&b&如果你的大脑数据被传送到了另一个大脑里面,哪怕这个大脑和你的大脑在分子结构上是相同的,这也只是创造了一个你的复制品而已&/b&——一个恰巧和你一模一样的陌生人。上海的那个你是特别的,当你被用另一些原子重造了之后,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失去了,而这失去的东西才决定了什么是你。&/p&&p&&b&&i&身体理论&/i&和&i&大脑理论&/i&会指出北京的你和上海的你唯一的区别就是组成的原子不同,北京的你的身体只是像你的身体,但是他依然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那么是否组成身体的材料就是答案了呢?&/b&让我们用两个测试来验证一下:&/p&&p&&br&&/p&&blockquote&&b&细胞替代测试&/b&&br&假设我们把你手上的一个细胞,用另一个完全一样的复制品代替了,你还是你吗?当然还是。那么,如果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把你身体1%的细胞都用完全一样的复制品代替,你还是你吗?如果这个比例变成了10%呢?30%?60%?&br&北京的那个“你”就是一个被100%替代的版本,但是前面我们已经决定了这个版本不是你。那么,分界线究竟在哪里?究竟替代百分之多少的你能够使得剩下的你变得不是你,而只是一个复制品呢?&br&这个测试很难回答吧?考虑到我们用了替代的细胞是分子结构一模一样的,那么一个在一旁观测的人根本不会觉得你发生了变化,这样看来你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死去,即使我们最终把你100%的细胞替换了也是一样。但是,如果你100%的细胞都被复制品替代了,那这个你和在北京北传送器制造出来的“你”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blockquote&&p&&br&&/p&&p&&br&&/p&&blockquote&&b&身体粉碎测试&/b&&br&假设你使用一个原子分散设备来把你的身体粉碎成原子——设备启动后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浮动着的原子——然后几分钟后,这些原子又按照原来的排列方式重新组成为了你。&/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50dcd3dd7e3a04dfe8542_b.jpg& data-rawwidth=&1036&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50dcd3dd7e3a04dfe8542_r.jpg&&&/figure&&p&&br&&/p&&blockquote&这个被重新组成的你还是你吗?还是你在被粉碎的时候已经死了,而被重组后的那个其实是你的复制品?如果说这个重组的你不是复制品的话,那么北京的那个你也不能算作复制品了——唯一的区别只是原子分散设备保存了你原本的那些原子,而北京的传送机使用了另外的原子,但是在原子层面,原子是一样的,你体内的一个氢原子和北京传送机使用的氢原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北京的“你”不是你,那么粉碎后重组的“你”也不能算是你。&br&以上的两个测试想要说明的是,上海的你和北京的“你”的区别不是你原本的那些细胞是不是还在。细胞替代测试说明的是用复制品细胞慢慢的提到你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身体,并不会改变你是你这个事实,而身体粉碎测试则说明你的组成材料可以经历粉碎和重组但是重组后的你并不比北京传送器构造出来的你更原版。&/blockquote&&p&&br&&/p&&p&这下&i&身体理论&/i&又靠不住了吧。&/p&&p&&br&&/p&&p&这两个测试同时还说明了,上海的你和北京的你的区别可能不是原子和细胞是不是原装的,而是在于连续性。&b&细胞替代测试能够让你依然是你,因为替代的过程是逐步发生的,是一个一个细胞发生的。而如果身体粉碎测试是你的“终结”,可能因为粉碎是一瞬间发生的,而这种粉碎破坏了连续性。&/b&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瞬间传送机可能是杀人机器——因为北京的你和上海的你没有连续性。&/p&&p&所以,我们讨论了这么久的大脑、身体、数据、人格、记忆,其实是跑偏了?有没有可能,当你移动你的大脑,或者粉碎再重组,或者把大脑数据传送去另一个新大脑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你?有没有可能这些要素都不是单独成立的,而是一起组成了一个连续的存在?&/p&&p&&br&&/p&&p&&br&&/p&&p&&b&&u&连续性&/u&&/b&&/p&&p&几年前,我的祖父还在世,那时他已经90岁了,记性也不好。有一次,他指着墙上的一张自己6岁时候的照片,说:“那个是我。”&/p&&p&&br&&/p&&p&他当然没说错。但是,你要说照片里那个六岁小男孩和我面前这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是同一个人,难道不滑稽吗?这两个人没有任何的共同点。物理上来说,他们完全不一样,那个6岁小男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死了几十年了。&/p&&p&&br&&/p&&p&至于他们的性格,我只能说这个小男孩大概是不会喜欢这个老爷子的。而且他们大脑里的数据几乎没有交集,街上随便找一个90岁的老人,他都比那个6岁的小男孩的数据更接近我的祖父。&/p&&p&&br&&/p&&p&但是要记住,关键的不是相似性,而是连续性。如果相似性能够定义一个人的话,那上海的你和北京的你就是同一个人了。我90岁的祖父和那个6岁小男孩所共有的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具备的,那就是这个90岁的老人可能不解的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但是他记得自己89岁的样子,而那个89岁的人,记得自己85岁时候的样子。那个50岁的自己,记得自己43岁的样子。而那个7岁的自己,记得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p&&p&&br&&/p&&p&&b&这是一条长长的不断重叠的由记忆、性格和物理表征组成的链条。&/b&&/p&&p&&br&&/p&&p&就好像一艘年迈的小木船,你可能已经修过它几百次,你一次又一次的替换它的木板,知道有一天你意识到这艘木船的每一片木板都被替换过了。这还是你的那艘小木船吗?如果你曾经把你小木船命名为“隔壁王嫂”,那它现在是不是要改个名?但是你知道,它还是“隔壁王嫂”对吧。&/p&&p&&br&&/p&&p&也就是说,&b&你其实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故事,一个不断发展的主题&/b&。你就好像一个装满了东西的房间,有些东西是新的,有些是旧的,有些你知道在那里,有些你都不知道——房间的东西一直在变,每天都不一样。&/p&&p&同样的,&b&你不是一组大脑数据,你是一个内容一直在变换的数据库,不断成长和更新。你不是一组原子,你是一套告诉这些原子该怎么组织的指令。&/b&&/p&&p&&br&&/p&&p&&br&&/p&&p&&b&&u&灵魂&/u&&/b&&/p&&p&人们总是说灵魂,我总是不了解他们在说什么。对我来说,灵魂好像一个充满诗意的婉辞,用来描述大脑中非常内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为了把人类从充满生物本能的动物中区分出来的优雅尝试;或者说是一种宣布永远的方式。&/p&&p&也许人们在说灵魂的时候,他们说的是那样把我90岁的祖父和那个照片中的6岁小男孩联系起来的东西。他的细胞和记忆来了又走,也许唯一不变的那一丝联系就是他的灵魂。&/p&&p&在从物质和精神的各个角度讨论了“我”是什么后,也许这一切的答案其实是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理论——灵魂。&/p&&p&&br&&/p&&p&&b&&u&结语&/u&&/b&&/p&&p&本来文章写到这边就完了,但是想想不行,我还是不那么相信灵魂。&/p&&p&&br&&/p&&p&我现在的感觉是完全失去平衡的。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花了一星期思考自己的克隆体、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大脑、思考是不是每次睡着都是死去而醒来的是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如果你想要一个很让人满意的答案,请自己阅读以下的相关来源部分。&/p&&p&&br&&/p&&p&我之前告诉别人我要写这个话题,他问我为什么。在写作这篇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了帕菲特的这句话:“早期的佛教徒认为人生的很多甚至大部分痛苦来自于对于自我的错误认识。”我觉得这话说的可能很对,而这也是思考自我的目的。&/p&&p&&br&&/p&&p&&br&&/p&&p&&br&&/p&&p&&u&&b&相关来源&/b&&/u& &/p&&p&本文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原创内容。我在创作的时候读和听了很多关于个人身份的哲学,并把它们组成了本文。文章用到最多的两处来源是帕菲特的《Reasons and Persons》和耶鲁教授Shelly Kagan的关于死亡的公开课,内容可以在线观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oyc.yale.edu/philosophy/phil-176%23session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oyc.yale.edu/philosophy&/span&&span class=&invisible&&/phil-176#session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b&&u&其它来源&/u&&/b&&br&David&br&Hume: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nd.edu/%7Ejspeaks/courses/08/hume-personal-identity.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ume on Identity Over Time and Persons&i class=&icon-external&&&/i&&/a&Derek Parfit: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ndrewmbailey.com/papers/Parfit%.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 Are Not Human Beings&i class=&icon-external&&&/i&&/a&Peter Van Inwagen: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24.31.s11.14/abstra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terialism and the Psychological-Continuity Account of PersonalIdent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ernard Williams: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ind.ucsd.edu/syllabi/07-08/Phil-87/williams.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Self and the Fu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John Locke: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lightenment.supersaturated.com/johnlocke/briefconten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i class=&icon-external&&&/i&&/a& (Chapter: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lightenment.supersaturated.com/johnlocke/BOOKIIChapterXXVII.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f Identity and Divers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Douglas Hofstadter: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mazon.com/G%25C3%25B6del-Escher-Bach-Eternal-Golden/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del, Escher, Bach&i class=&icon-external&&&/i&&/a&Patrick Bailey: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cholarcommons.usf.edu/cgi/viewcontent.cgi%3Farticle%3D1944%26context%3Det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cerning Theories of Personal Identity&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br&&/p&&p&&br&&/p&&p&&br&&/p&&p&&br&&/p&&p&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小密圈:&/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t.xiaomiquan.com/UBMJMn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t.xiaomiquan.com/UBMJMn&/span&&span class=&invisible&&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t.xiaomiquan.com/NzVBIm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t.xiaomiquan.com/NzVBIm&/span&&span class=&invisible&&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题主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大家都熟悉门卫的三大哲学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是啊,人生在世,这三个问题真的很终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三个问题中第一问“我是谁”的一个子问题…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9ebed11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9ebed11c_r.jpg&&&/figure&&p&作者 七君&/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9cc781fd97b0d8df91a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9cc781fd97b0d8df91a0_r.jpg&&&/figure&&p&&br&&/p&&p&大家应该都曾尝试用花洒里的水去喷蚊子,但是试过之后你就会知道,蚊子是无法被洗澡水消灭的,雨水也不行。这是为什么呢?&/p&&p&&br&&/p&&p&蚊子的体重一般在2-10毫克之间,而最大的水滴重量可以达到100毫克。也就是说,水滴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如果你是蚊子,那下雨的时候,天上下的就不是雨,而是挖掘机,而且每隔25秒,你都有可能被一辆“挖掘机”砸到头。&/p&&p&&br&&/p&&p&照这么说的话,雨水就是蚊子的“天敌”了。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在雨后看到大量被砸死的蚊子呢?而且花洒喷出的水那么精准,可为什么还是浇不死蚊子,甚至都不能把它们射落呢? &/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d2cdc74e473c28d639c813146fea8c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29&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9d2cdc74e473c28d639c813146fea8c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p&一些对蚊子深恶痛绝的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br&&/p&&p&他们问隔壁生物实验室要来了一群刚刚长大(2-5天),还没有尝过人血滋味的蚊子,然后做了一个人工降雨的装置。他们把蚊子关进小黑屋,接着用花洒制造的冷冰冰的雨滴狠狠地砸在这些青春期的蚊子身上。&/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f96c9ae3166fceac43ec0f186fa1ff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f96c9ae3166fceac43ec0f186fa1ffd_r.jpg&&&/figure&&p&▲ A,C,D是蚊子被雨滴砸到后迅速挣脱的样子;B是实验装置&/p&&p&&br&&/p&&p&同时,他们用每秒可以拍摄4千到6千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把它们被砸的过程一帧一帧地拍下来,互相传阅,细细品味。&/p&&p&&br&&/p&&p&通过这样大快人心的实验,他们终于绝望地证实了蚊子不会被雨水,或你的洗澡水砸死的事实。&/p&&p&&br&&/p&&p&▲ 在实验中,中间那只蚊子被砸到身体正中,不过它在百分之一秒内就挣脱了&/p&&p&&br&&/p&&p&&br&&/p&&p&这是怎么回事呢?&/p&&p&&br&&/p&&p&这并不是因为蚊子有闭着眼旋转跳跃的高超躲雨技巧,也不是因为它们飞得快。蚊子飞行的最高速度也只有1米每秒,远低于雨水的速度(约9米每秒)。&/p&&p&&br&&/p&&p&&b&蚊子的第一个秘诀就在于身形小巧,使雨滴很难砸中要害。&/b&&/p&&p&&br&&/p&&p&雨水一般不会砸中蚊子的身体正中,而会砸在它们的大长腿上,然后飞溅开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da88bebad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br&&/p&&p&即使被砸到正中,蚊子在被雨水拖着下沉5-20个身位后,也能在百分之一秒内优雅地转身,甩开身上的雨滴,重新飞到空中。而这就和它们的第二个秘诀有关了。&/p&&p&&br&&/p&&p&&b&蚊子的第二个秘诀就是它们强韧的外骨骼,这使它们可以承受巨大的加速度。&/b&&/p&&p&&br&&/p&&p&一般来说,如果高速的大粒雨水砸中更大的昆虫,比如蜻蜓,那么雨水就会减速,把“功力”(动量)全部传递给昆虫的外骨骼,使昆虫受到外伤。&/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fd7c7ffe316bed595dd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figure&&p&而因为蚊子体重轻,雨水砸中它们以后不会减速太多,而会给它们一个很大的加速度,把它们带着一起走。&/p&&p&&br&&/p&&p&这个加速度有多少呢?经过测量,&b&被雨水带着走的蚊子受到了100-300个重力加速度&/b&,这在动物界可是身体能承受的最高值啊!要知道,在动物界拥有最快加速度的跳蚤在起跳时也只受到了135个重力加速度。 &/p&&p&&br&&/p&&p&300个重力加速度是非常可怕的体验。喷气飞机的飞行员也只受到大约9个重力加速度。而这9个重力加速度已经足以像甩印度飞饼似得把飞行员的脸拉大、拉平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66f023ab21c7daaea61687dfd6a5c2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9&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b66f023ab21c7daaea61687dfd6a5c2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 别笑了,9个重力加速度的时候你会比他更难看,因为你脸大&/p&&p&&br&&/p&&p&蚊子在这样大的加速度下还能冷静、灵巧地摆脱雨滴,究竟有什么法宝?&/p&&p&&br&&/p&&p&科学家们又继续实验,他们用显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一种摆弄小生物的仪器)撕扯蚊子的身体,试一试它们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357a6e7a2a95d4b46ae113d2afb63b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357a6e7a2a95d4b46ae113d2afb63b1_r.jpg&&&/figure&&p&▲ 显微操作器就是一种摆弄小生物的工具&/p&&p&&br&&/p&&p&原来,&b&蚊子外骨骼的承受力是雨滴压力的5-20倍,难怪雨滴不能把它们砸扁了&/b&。&/p&&p&&br&&/p&&p&这些科学家最后心灰意冷地发现,不管有没有被砸到身体正中,实验里所有23只蚊子总能优雅地摆脱雨滴。&/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81be62a89fba72edfd53b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425&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c81be62a89fba72edfd53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81be62a89fba72edfd53b1_r.gif&&&/figure&&p&唯一一只淹死的蚊子是因为它自己主动跳到水塘里的关系。&/p&&p&&br&&/p&&p&也就是说,除非蚊子不想活了贴地飞行,不然它们是不太可能被雨水或者你的洗澡水砸扁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6ed680dad48dd592c2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56&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26ed680dad48dd592c2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 但你依然可以用激光灭蚊,洗澡的时候可以带上一支激光笔射蚊子&/p&&p&&br&&/p&&p&
猫咪总能四脚着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daa57bfebbf0b9d52d7c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175&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5daa57bfebbf0b9d52d7c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p&
面包涂着果酱的那面总是先落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a2f6b3e887611fab6ba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175&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2a2f6b3e887611fab6ba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p&
旁边的队伍总是比你的快&/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1aa6ae4ae2d9f65907e6e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175&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61aa6ae4ae2d9f65907e6e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蚊子不会被洗澡水砸死&/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fedaeadf6d5b5c37a5bec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p&&br&&/p&&p&&br&&/p&&p&&br&&/p&&p&这就是世界四大不可抗力啊!&/p&&p&&br&&/p&&p&图片来源:giphy, popular science, wikipedia &/p&&p&参考资料:&/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osquito.org/page/fa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osquito.org/page/faq&/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nas.org/content/109/25/9822.ful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nas.org/content/109/25&/span&&span class=&invisible&&/9822.ful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Christian, Spencer, & Felix Antonia. Can it Really Rain Frogs? New York: Wiley, 1997: 33.&/p&&p&&/p&
作者 七君 大家应该都曾尝试用花洒里的水去喷蚊子,但是试过之后你就会知道,蚊子是无法被洗澡水消灭的,雨水也不行。这是为什么呢? 蚊子的体重一般在2-10毫克之间,而最大的水滴重量可以达到100毫克。也就是说,水滴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如果你…
只好盘点一下娱乐圈用化学装逼的失败案例了……&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ttarticle/p/show%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深扒娱乐圈如何用化学装逼&i class=&icon-external&&&/i&&/a&&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5971& src=&https://pic2.zhimg.com/1c5cec3b6be74d27f6deb5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c5cec3b6be74d27f6deb5_r.jpeg&&&/figure&
只好盘点一下娱乐圈用化学装逼的失败案例了……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c7ded6b2e6ccf0db4217fb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c7ded6b2e6ccf0db4217fb_r.jpg&&&/figure&1.&br&360网盘关闭后,我的一个朋友就受到了影响,最近他忙着把收藏的大量盗版电子书转移到别的网盘上。&br&&br&这些电子书是他过去陆续收集到的,有数百本之多,堪比一个小型图书馆。书都是与他兴趣有点关系的,比如推理小说、《盗墓笔记》等一些畅销小说、《从0到1》这类经管互联网创业类的、《拖延心理学》这些提高自我的,还有些文史哲和名人传记。&br&&br&过去,当他偶尔发现盗版书论坛时,他就会疯狂下载,下载时他能感受到脑袋热了起来,那感觉就像意外捡到钱了一样。&br&&br&之所以我能理解他,是因为每个老网民好像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感叹过互联网造福人类。&br&&br&兴奋一方面因为不花钱占了便宜。另一方面,知识的海市蜃楼刺激到他了,给了他一种幻觉,仿佛下载了这些书自己就能一本本去看完,变得更睿智,他仿佛看到不远处的自己因为有了这些书会更加的成功。&br&&br&其实如果身处图书馆,我也会有那种下载盗版书一般的兴奋,这些书也不花钱可以看。关键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囤积,囤再多的书不看有什么用呢?&br&&br&大部分下载的书下了就下了,几乎就没有被看过。那个朋友过去到现在一直就在囤积的过程中无法自拔。&br&&br&没时间看总是借口。&br&&br&与下载这种省时省力即刻可见结果的事相比,读书和学习多费劲啊。&br&&br&&br&2.&br&有的人囤电子书,有的人囤英语、考研、公务员考试材料,有的人是下电影,有的人是下喜马拉雅FM上面的音频。我们碰到资源池时的心态就是:不管是否能真用得上,先下下来再说。&br&&br&每个人都有囤积的倾向,只是轻重不同、占有的东西种类不同而已。人类亿万年的进化在人性中种下了一个为未来做储备的基因,可是现在是丰饶富裕的物质社会,我们的大脑还是拐不过弯来,以致于断舍离都是反本性的,需要刻意修炼。&br&&br&我们在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知乎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把看着不错的文章点收藏,囤积下来。我看了下自己的微博收藏,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发了一万七千多条,收藏了一万五千多条,吓了一跳,平均每天收藏7条!这些虽然不花钱,但是花费了巨大的时间,收藏的都没怎么再看过。&br&&br&当初收藏时想,这个可能会有点用,留着以后再看。可下一次再拿起手机,刷的还是最新的消息,旧闻哪有新东西有趣刺激呢?&br&&br&这不就是狗熊掰玉米,一边走、一边丢吗?&br&&br&停留在囤积资料这一步,往往有巨大的幻觉,让人自满,觉得学习有巨大的进展,把物理占有误认为是在学习的进度条中完成了一大半。可实际上连1%都不到,“剩下的很简单啊,一页页翻就可以了,这么简单随时可以做。”&br&&br&可随时,就是根本没有时间,任何时间都不配!&br&&br&我们更是高估自己,觉得需要用时可以回来再看。&br&&br&需要用时可以去电子书店买正版,第一时间下来看,去解决问题,比到处收集还快,还省时间。可问题依然是,需要用时你真的会看囤积的东西吗?会想的起来自己有什么吗?&br&&br&下的多了,肯定会忘记有什么。我正版书都出现过前后买两次买重了的问题。&br&&br&&br&3.&br&学习是苦的,一点都不爽。下完了资料,囤积癖患者到学习时就能拖延就拖延。&br&&br&学习不单有输入,还要有输出才能说完成整个学习过程。&br&&br&可占有,下载和收藏,甚至都称不上输入。有收藏癖的人甚至都没有对内容看过一遍,仅凭标题和简介,快速判断对自己有用就收藏了。&br&&br&止步于收藏或简单看一遍,你的收获将寥寥无几。&br&&br&不要相信自己接下来会有时间回过头来整理,3分钟能搞定的当时就该搞定。&br&&br&不要相信自己的幻觉,认为都理解了就等于学会了。无法用自己的话总结复述出来就别指望它能留存在脑中。&br&&br&输出要求做笔记、要求不断地在生活中去思考以及去实践和感受。&br&&br&不光是读书要记读书笔记,看过的好文章也要总结作者的意思,配上相关的资料来读透,比如在知乎上搜搜相关问答看一看。一个概念,要从多个角度去全方位转着圈地看,从前后左右上下正反面,构建一个知识网去看,才能真正理解透彻。我们都会有幻觉,读单一一篇文章时能理解,但实际上离开了那个语境根本就不会用,甚至大多数时候记都记不住。&br&&br&除非你能做到输入和输出,否则自己的幻觉不可信。&br&&br&&br&4.&br&如果你翻看朋友圈收藏的文章,仔细整理一遍的话,会发现所收藏的东西是可以分成几大类的。在知乎上,也许你是建了几个文件夹来收藏,在微博上,也许你打了tag。总之,是可以分成几个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大类。你肯定都有自己的词汇来描述这些分类。&br&&br&而收集的这些文章,如果读一遍,会发现有很多重合的地方。&br&&br&谈论心理学的可能会反复提到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和弗洛伊德等等,谈论自我成长的可能会反复提到时间管理、自控力、拖延症、情商等等。而这些散落的信息,一篇篇文章,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它们是源自少数基本经典的书籍。那些开创这个学派的著作中,早就谈及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看到的还觉得异常新鲜,打开了视野的这些事。&br&&br&看这些碎片不可避免地在反复浪费时间,只有收藏就是在浪费时间,肤浅地看一遍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也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有输出,把内容吸收了,寻着线索去溯源找它的源头,找到相关的知识网络,那么你就不用再收藏和看很多垃圾文章了,一篇下来,扫一下是不是看过的理论,哪些是新东西看看即可。&br&&br&但如果没有深入看进去哪怕一篇文章,一本书,结果还是对重复的新东西感到很新鲜,继续收藏。&br&&br&真正的好方法,还是去看那几本“源头性的经典书”。看完了这些,所有的文章在书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都是补充性的知识。&br&&br&定期处理收藏囤积的信息,养成习惯。比如按周来处理囤积物。定期给自己学习时间,来看书、听音频,看TED视频。&br&&br&&br&5.&br&囤积的欲望来自我们害怕缺乏和错过,源于我们内心的不踏实,囤积最终给我们安全感。&br&&br&日常生活中,父母那一代人很多都会囤积大量没用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家里到处都满当当的。他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穷怕了,也养成了思维习惯,什么都留下。哪怕是你的衣服都还要留着也许你的孩子还能穿,能有一堵墙那么厚的90年代电视和超薄液晶互联网电视一起放在家里,更别提环保袋和鞋盒子了。&br&&br&那也就是一种感觉上踏实了,安全了,可是当囤积多了之后,它又会溢出,反过来给你造成压力。 你凝视着深渊,深渊最后也凝视着你。&br&&br&一堆破烂在自己家里,眼里不都是自己所喜欢的,其实扔掉就能改变这一切,让你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好。&br&&br&不能心动的衣服再也不会穿了,值得纪念的校服拍张照片存起来,丢掉也没关系。你怀念的是那段时光,那个自己,没有了衣服,有图片依然可以纪念,不影响。&br&&br&数字世界也如此,虽然它们不占地方,但是大量囤积毕竟花了时间专门收集,如果不看则会焦虑,怀疑那个傻傻的自己为何做那么多无用功搞出一堆废墟来,任何一本都没有动力再拿起来看,进而转变成对自己愤怒的攻击,“你这个没用的东西”!&br&&br&如果不用真正有益的知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充实自己,对抗焦虑,那心底还是空虚的。囤积的欲望还会愈发驱动你囤积更多的东西,补充你的安全感。&br&&br&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当下做好当下的就够用了,将来不缺那一点提前囤积的准备。&br&&br&&br&&br&&p&*&/p&&p&&strong&相关主题荐书:&/strong&&/p&&p&《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这两本书主要是讲怎么整理你的生活居所,进而获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境。操作性强,如果你要学习整理房间和生活,可以从这两本书入手。断舍离的理念就是后者这本同名书作者山下英子提出的。&/p&&br&&p&*********************************&/p&&p&&b&本专栏在微信上也有公众号了:北极光阅读(微信搜索:kanbeijiguang),之后可以在微信上方便看到更新推送了。&/b&&/p&&p&&b&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到你,还请点个赞支持下,也欢迎留言讨论。&br&另外,记得关注这个&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gaoxiaodushu& class=&internal&&专栏&/a&以及&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changfan& class=&internal&&作者周昶帆的知乎&/a&,第一时间接收有趣话题的更新。&/b&&/p&
1. 360网盘关闭后,我的一个朋友就受到了影响,最近他忙着把收藏的大量盗版电子书转移到别的网盘上。 这些电子书是他过去陆续收集到的,有数百本之多,堪比一个小型图书馆。书都是与他兴趣有点关系的,比如推理小说、《盗墓笔记》等一些畅销小说、《从0到1…
这是我们现在丑陋的月球。&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fc645f7e24a5f101cac8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fc645f7e24a5f101cac8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o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觉得给它上蜡是个好主意。有了这个光滑的镜面,月球就可以反射出整个壮丽的星空,变得流光溢彩,晶莹剔透。&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80a7d94_b.png& data-rawwidth=&748&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80a7d94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eviantart.com/morelikethi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viantArt: More Like Tech Abuse II by ApocalypticMongoloi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过在给月球上蜡以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不管是汽车还是地板,上蜡之前都要把表面清理干净。对月球也是如此。&br&&br&月球表面有一层很细的尘埃,从下面的照片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几十亿年的陨石撞击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层尘埃实际上数量不小,在多数地区厚度达到10米以上。&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acc97bb0860_b.pn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2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asa.gov/audience/forstudents/k-4/home/F_Apollo_1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SA -
Apollo 11 -- First Footprint on the Mo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再强大的吸尘器也不管用。我们只能用铲车把灰尘集中起来,打包,然后送到太空里面去。成本比较低的运输方法是使用太阳能的电磁投射器。好在月球引力很小,速度达到2.4公里/秒就可以把灰尘送走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42dbf946dbf199e7429_b.pn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42dbf946dbf199e7429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O%2527Neill_cylind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eill cylind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灰尘扫干净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开始上蜡。还有两个问题:&br&&br&1. 月球表面还有一层数公里厚的碎石。&br&2. 月球表面并不平整,有山丘,高地,月海。&br&&br&所以我们接着干,把这些碎石填到月海里面去,山丘全部铲平,石头也填到月海里面去。要是有剩余,就全部扔进太空。&br&&br&最后,我们还需要把月球打磨平整。用碎石填上的坑也必须用混凝土盖上。月球变成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打蜡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fcdfb_b.pn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问题中提到了要用多少蜡。我们来算一下。月球的表面积是3.8 x 10^7平方公里,或3.8 x 10^13平方米。市场上的地板蜡一般100平方米要用3.5公斤。所以,要把整个月亮都打上蜡,需要的地板蜡大约是1.3 x 10^9吨,或者13亿吨。&br&&br&其实成本是可以大大降低的。月球只有一半总是对着我们,所以只要把这一半打上蜡就行了,不需要为过路的外星人搞面子工程。考虑到月球的天平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6167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平动(月球天平动)&i class=&icon-external&&&/i&&/a&),其实地球上能看到月球表面的59%。所以,我们需要覆盖59%的面积,只要7.7亿吨蜡就够了。前面的清理月球表面的准备工作也减少了41%工作量。&br&&br&评论区有同学说把垃圾堆到月球背面去,这种做法决不可取。如果这样做,月球背面会变得比较重,在潮汐力作用下,它就会慢慢转过来。我们好容易把它正面收拾干净,它又把屁股转过来了。&br&&br&工程顺利结束。我们来欣赏一下满月时的夜景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17da0f060fdb674cd2c_b.png& data-rawwidth=&1138&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17da0f060fdb674cd2c_r.png&&&/figure&&br&打上蜡的月球,反射率超过80%,也就是一个直径3500公里的球面镜。满月时,月球正面正对着太阳。所以当你看月亮时,你看到的是太阳的像。由于球面镜发散光线,所以它看上去比真正的太阳小,并且亮度也低得多,不过也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月亮。在月光下看书应该是毫无问题的。&br&&br&同时,因为月光太强,其他的星星都看不见了。&br&&br&这样的月球用来做夜晚照明的小太阳效果并不太好。第一,亮度不够;第二,受天气影响;第三,和夜晚不同步,只在满月前后几天有用。&br&&br&如此声势浩大的宇宙工程的结果只是一个不太实用的小太阳,你也许会有点失望。不过,如果你拿出望远镜再看看,就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886bc6c821_b.pn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886bc6c821_r.png&&&/figure&&br&满月时,虽然月球正对着地球夜晚的半球,但是由于强烈的月光能照亮这个半球,所以在月球上映出一个暗淡的影像。&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b40bab353f7e4d166c7fe_b.pn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b40bab353f7e4d166c7fe_r.png&&&/figure&&br&换一个时间,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比如,原来能看到半个月亮的农历初八。这个时候,月球和黄道面交叉,我们能被阳光照亮的看到半个地球。&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3abb7e79c17bc42ae628_b.png& data-rawwidth=&906&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3abb7e79c17bc42ae628_r.png&&&/figure&太阳从球面的边缘反射过来,亮度很弱,而且变形比较严重。&br&&br&地球的像总是在月球的中间,而此时太阳的像在月球的边缘。虽然看不见月球的轮廓,但是你可以大致估计月球的大小。&br&&br&在农历初一前后,月亮会在白天出现。这时候,月球运行到这个位置:&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f7a40e72753_b.png& data-rawwidth=&807& data-rawheight=&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f7a40e72753_r.png&&&/figure&&br&如果是原来的月球,它的背光面是看不见的。但是现在的月球会反射地球的白昼地区。这时,你就有机会看见这样的情景:&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0ced1d53a24f1bbf77b5f8_b.png& data-rawwidth=&1268&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0ced1d53a24f1bbf77b5f8_r.png&&&/figure&由于球面镜的变形效果,这个地球的像比月球小很多。你需要一个望远镜才能看清地球的一些细节。&br&&br&如果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外星人童心大发,完成了这项工程,我们的古人会怎样理解这个奇怪的东西呢?在发明望远镜之前,古人就应该模模糊糊的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圆形的物体,每天慢慢自转。这个物体上的图案表现出奇特的变形效果,中间大,转到边缘后会变小。我想一定会有聪明人把这个现象和球面镜联系起来,推断出这是地球的像,进而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而且在自转。这样的发现应该会大大推进天文学的发展。在有了望远镜以后,观察月球可以极大地帮助人们认识地球。我们在天文和物理方面的进展应该比原来的进程提前几百年吧。&br&&br&评论区有不少同学指出阳光暴晒下,蜡可能会熔化。这确实是个问题。一般地板蜡的熔点在80摄氏度左右,而月球表面白天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7摄氏度。打上蜡以后,反射率提高,温度应该会下降一些,但是估计还是靠不住。如果我们无法保证月面绝对平整,溶化的蜡就会四处流动,还会在地球潮汐力作用下聚到一起去,把我们的伟大工程弄得一团糟。考虑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刷一层亮光漆(熔点在300摄氏度以上)应该比打蜡靠谱。当然,如果预算足够的话,铺上一层银箔或玻璃效果更好。&br&&br&至于提议往月球上面灌水结冰的同学,看看上面的分析,也该打消这个念头了吧。&br&&br&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很小的陨石也能长驱直入,到达月球表面。所以我们只能在月球上驻扎一支维修队,撞一次修一次了。好在现在早已过了太阳系的大轰炸期,陨石基本上都很小。&br&&br&最后附送一个彩蛋。前面我们往太空里面扔了不少垃圾,为了避免宇宙绿色和平组织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可以把这些尘埃和碎石利用起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放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做一个光环。&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ccdfe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ccdfe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o9.gizmodo.com/if-earth-had-a-ring-like-satu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f Earth Had a Ring Like Satur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由于光环很薄,而且里面物质十分稀疏,所以形成上图中这样一个光环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把光环放在赤道上空,那么从地球不同地点观察,光环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br&&br&从赤道上看(基多,厄瓜多尔):&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6b3e2afd17b2cf59fdef_b.pn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6b3e2afd17b2cf59fdef_r.png&&&/figure&&br&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o9.gizmodo.com/if-earth-had-a-ring-like-satu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f Earth Had a Ring Like Satur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北纬38度(华盛顿):&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ad85fcbf49a8c71740bf9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ad85fcbf49a8c71740bf9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o9.gizmodo.com/if-earth-had-a-ring-like-satu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f Earth Had a Ring Like Satur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北极圈:&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166e57ccc3fb4e7098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166e57ccc3fb4e7098c_r.png&&&/figure&图片来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o9.gizmodo.com/if-earth-had-a-ring-like-satu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f Earth Had a Ring Like Satur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我们现在丑陋的月球。 图片来自 我觉得给它上蜡是个好主意。有了这个光滑的镜面,月球就可以反射出整个壮丽的星空,变得流光溢彩,晶莹剔透。 图片来自 不过在给月球上蜡以前,我们需…
可以成体系,留坑,现在开始写,一向对一楼的封神体系和其他楼所说的道教神话不感兴趣,二楼等了好久还没有填坑,手痒就先开始写了,我认同的中国古代神话是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及少量吸收后世神话作为补充的洪荒体系。长文慎入。&br&&br&——————————日第一次更新————————————————————&br&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br&&br&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br&&br&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b&神话时代&/b&,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b&英雄时代&/b&,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br&&br&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br&&br&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br&&br&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br&&br&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b&雷神&/b&,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br&&br&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b&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b&,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br&&br&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b&三皇 &/b&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br&&br&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br&&br&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们发明了修炼的法门,后来都搬到了西边的昆仑和东边的蓬莱三岛。现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交合的后代无误,至于伏羲和女娲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被昊天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咦,女娲不是捏泥土造人吗?这种说法仅见于《风俗通》,是孤例,不予采纳,在多数文献里和出土文物都证实了是伏羲和女娲结合成为人类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说法应该和小时候妈妈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道理,小羞羞的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br&&br&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风姓部落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尝遍了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医疗,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神农和炎帝其实是两个人,后世常误以为是一个人,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而已。史记中已有暗示:“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意为神农的后代治理已经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黄帝的敌人。《史记封禅书》明确指出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的炎帝显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写“炎帝神农氏”的文献,意为炎帝出于神农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农。&br&&br&接下来就到了五帝时期,五帝是哪五帝呢?这里采用《吕氏春秋》的说法: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黄帝-轩辕,北方玄帝-颛顼,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嚣。注7&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72cde55d44c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72cde55d44c_r.jpg&&&/figure&我猜测太昊和伏羲并非一人,应当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没有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佐证,只好依旧当做一人,太昊伏羲修炼成圣后,昊天上帝册封他为青帝,掌管东方,历经女娲和神农两个部族的长期统治之后,神话时代的主线故事——三次神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正式展开!&br&&br&话说太昊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少典,少典虽然没什么光辉事迹,却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囧rz,给大神跪了)注8。黄帝继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继承了神农部落,居住在姜水,该部落有个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黄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两次神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br&&br&阪泉之战,《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统领神农氏部落后日益壮大,和轩辕争夺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没人拥护,在阪泉和轩辕大战三场,轩辕驱使着以各种神兽作为神明的部落,并有来自昆仑山的神兽英招(为昊天上帝看管花园),陆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昆仑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强,苗龙等儿孙也已成长为一方神明,风后,应龙等大神也正当壮年,此时的轩辕可谓神威无匹,炎帝一方阵容就没有这么强大了,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孙,炎居,并节,以及猛将刑天可用,最终因实力不济而战败,归顺了轩辕,部族被轩辕所吞并。&br&&br&阪泉之战后,神农氏部族有个分支后裔,叫做蚩尤,统领了九黎部落,此时强大了起来,与轩辕在涿鹿展开了第二场神战,《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兽身铁额,吃沙饮石,善于作战,两方实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许多传说,轩辕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幸得风后炼制了指南车,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赐下天书给轩辕,常先制作了夔牛战鼓,威力巨大,应龙的水属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风伯飞廉和雨师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轩辕只好向一袭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风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涿鹿战场因此大旱数年。经《山海经》和《逸周书》证实,蚩尤被应龙斩杀。&br&&br&黄帝和嫘祖所生的长子,叫做玄嚣(音玄箫),号青阳氏,被封为白帝,掌管西方,以凤凰作为图腾,白帝玄嚣有几个好儿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后面还会出现,还有一个叫穷奇,作恶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为牛状,全身长刺,叫声像野狗的野兽,成为四凶之一。&br&&br&玄嚣还有个儿子,名叫蟜极(音脚极 不叫搅基!!),蟜极没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后(渡劫飞升?),在人间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颛顼(音专需),颛顼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白帝玄嚣的弟弟,但和玄嚣比起来,据称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点把持不住,于是在风后,常先等人的建议下没有登上帝位,风后是此时风姓部落的首领,在黄帝手下混饭吃,擅长祖传易数,好兵法,征战蚩尤时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前往东海流波山斩杀夔牛(音葵牛)和雷兽制成战鼓(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黄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应龙,大鸿,力木,容成,大容,离朱等等。&br&&br&话收回来,第三次神战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颛顼和炎帝后裔共工之间展开的,颛顼是个大神,号高阳氏,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即自称是颛顼的后代。此时离那两场人神大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输后其臣子后代颇有不服,刑天就是一个,结果被砍了脑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挥舞着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个,共工和祝融一样,是神职,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个祝融和共工,这个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孙,老祝融的儿子,于是和颛顼争夺地位,带着相柳和浮游等人和炎黄部族开战,两大部族大战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颛顼法力滔天,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死。看来轩辕的后代和轩辕一样霸气,专治各种不服。&br&&br&这一触坏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上破了个大口子,惊动了女娲,于是出来救场,炼石补天。&br&&br&至此颛顼彻底征服了九黎,令他们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怀抱。颛顼的儿子们没有太争气的,但后世有八个杰出的子孙人称八恺,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梼杌,作恶多端,后来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猪牙的怪兽,成为四凶之一,注9。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音帝酷)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大boss帝俊。&br&&br&如果要写一本书来评价帝喾,书名必然要叫《帝喾和他的儿女们》,他的儿女们都有:帝喾和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和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和简狄生了后契(商的祖先),和庆都生了帝尧,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仪生了帝挚和帝女,帝挚后来因为德行问题禅让给了帝尧。帝女因为高辛氏发布悬赏,能够破犬戎者嫁女给他,结果一只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领的脑袋前来领赏,帝喾想反悔,帝女却不在意,下嫁给了这个叫盘瓠的神犬,成为瑶、苗、黎、畲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于有盘古来自盘瓠的说法,私以为是范文澜瞎联系。咦,简狄不是吃了玄鸟的蛋才生的后契吗,玄鸟生商啊,我们都记着呢,来来来,帝喾是谁的孙子?白帝啊,白帝部落的图腾是什么?凤凰啊,不就是玄鸟吗,简狄吃的是谁的蛋还用我多说?图森破,这叫艺术加工。帝喾还有八个杰出的后世子孙人称八元。&br&&br&帝喾从小跟着颛顼治理天下,深得颛顼厚爱,但是好像又跟颛顼有不可告人的仇隙,乃至直接导致了英雄时代发生的数起血祸。帝喾治理天下得当,也深得后人的崇敬,他还册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嚣之子句芒掌管东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颛顼的重孙名叫重黎,注10,继承了祝融的称号,司火,颛顼的老部下玄冥继续掌管北方,司水。后土掌管中部,司土。后土是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的共工的儿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爷爷,后土能担此重任,可见自共工挑战颛顼失败后,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经彻底归心。&br&&br&神话时代该结束了,此时的天地是怎样的呢,帝喾站在亳都的宫殿里,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将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他想着:羲和生了十子后已经元气尽复,十个儿子汲取了太阳精气,妖神血脉复苏,化作十只三足金乌,栖息在东方的扶桑神木上,他们暂时还在乖乖的轮班,等着羲和驾着车子每天拉一只去普照人间。叔父颛顼的儿子们一个个尽是些不省心,堂兄穷蝉就算将魍魉赶到了雷泽,这帝位不还是要落入我手,堂弟鲧也不知道在山川里瞎折腾些什么,南方的共工氏部落有一拨人又发生了叛乱,后土说自己不知情,看表情应当是真的,我已派重黎前去剿灭,这几日就当有捷报了,说起来,重黎倒生了好儿子,长琴…长琴……,哦,对了,前些日子碰见一个叫羿的年轻人,箭术很好,于是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希望他不会辜负我的厚望。注11&br&&br&这是个盛世啊。&br&&br&是的,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暴风雨前的平静正在消逝,神话的狂澜正在悄悄孕育,等待着震惊天下。&br&&br&&br&太晚了该睡觉了,明天开启英雄时代的叙述。&br&&br&注1,见徐整《五运历年纪》&br&注2,见徐整《三五历记》&br&注3,烛九阴见《山海经 海外北经》《山海经 大荒北经》《天问》《淮南子》&br&雷神见《山海经 海内东经》&br&注4,有巢氏事见《庄子》《韩非子》,燧人氏事见《韩非子》&br&注5,三皇说法有数种,这里采用《史记索隐·三皇本纪》和《风俗通义》的说法。&br&注6,事见《太平御览》引《诗含玉露》:“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br&注7,这里的五帝采纳的是《吕氏春秋》《礼记 月令》以及《淮南子 天文训》的说法,较为主流的还有《史记 五帝本纪》版本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br&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吕氏春秋》最早将他们合称三皇五帝,五帝为五方上帝之意,是天神,司马迁也认同“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br&而《史记 五帝本纪》毕竟宗旨是记录史实,不是神话书,其中的五位人帝显然为了照顾史实弱化了神话色彩。&br&注8,《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br&注9,事见《左传 文公十八年》&br&注10,《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br&注11,&b&射日的羿和夏代篡位的有穷氏的后羿不是一个人,&/b&有穷氏的后羿也只是因为善射而被人们冠上了”羿“的称呼,只是一个凡人,《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许慎曰:“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羿射杀太阳后,善于射箭的人通常都会被称为羿。&br&&br&—————————————日第二次更新——————————————————&br&&br&帝喾很生气,因为祝融重黎去剿灭共工氏的叛乱久诛不尽,于是帝喾诛杀了重黎,令重黎的弟弟吴回担任祝融,以及重黎的儿子太子长琴领兵彻底铲除共工氏余孽,我猜测帝喾能这么不留情面的斩杀了叔父颛顼的重孙,一方面是和帝喾和颛顼的间隙有关,另一方面联系共工氏后来的所作所为,有可能重黎犯了一个大错,这个大错可能是导致后世那场巨大灾难的原因。&br&&br&不管怎么说,帝喾还是施施然回到了天上,帝位传给了帝挚,帝挚风评很差,做了九年后被迫将帝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尧,号称陶唐氏,腹黑男帝尧正式登场,开启了一代传说。&br&&br&帝尧刚当政,民心未归,就出了一件大事,自己同父异母的堂兄,帝喾和女神羲和所生的十个太阳,十只金乌,因为不明原因,一齐降临人间玩耍(或许有内幕?),这下坏事了,十日齐出,天下大旱,酷热难耐,民不聊生,伤亡惨重。并且同时天下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等凶神齐出(没内幕才怪,这是一场阴谋!),帝尧默默的看着,找来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早年因为箭术十分高超被帝喾所赏识,赐下了神器级的弓和箭,在帝喾的军队任职。他叫做羿。&br&&br&帝尧找来了羿,一番交谈,羿同意去解决这个问题,羿回到家里摸着帝喾赐给他的神弓,良久,擦亮了长箭,毅然背负起长弓,出门向东,他登上东方的高山,望向了高空中十个明亮的太阳,太阳中隐隐映出三足乌的身形,弓如满月,松手,长矢如同一道飞虹,刹那间的光辉似乎盖过了日光,便听一声惨呼,一道金色的血液从天际洒落,九只金乌被羿一一射杀。&br&&br&最终,羿留下了一只金乌,随后,他前往弱水诛杀了猰貐(烛龙之子),前往畴华之野诛杀了凿齿,在凶水斩杀了九婴,到青丘国的水泽中斩杀了大风,在南方的桑林之野擒住了封豨并烤着吃了,又去洞庭湖诛杀了修蛇。注1&br&&br&羿的英雄史诗之路还没有终结,斩杀这么多神魔怎么会没有后果,第一个传他去问话的却是西王母,西王母是个妙人,我们不知道她的来历,但她的地位却十分高超,统领昆仑,法力无边,据称是先天混沌之气分化出的先天阴气汇聚所生,那么也就是说她是昊天上帝的女儿。和西王母对应的可不是什么玉皇大帝,而是先天阳气汇聚所生的东王公,统领蓬莱仙岛,据称东王公常在东荒和仙女们玩投壶的游戏(在远处放一个壶将箭枝往里投),投进去了则”天为之唏嘘“,投不进去的话”天为之笑“。注2&br&&br&西王母,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住在西方昆仑的玉山上。她有万妖之祖之称,她还在东海的度溯山上养了一棵大桃树,方圆三千里那么大,也就是吃了可以长生的蟠桃,蟠桃树的东北方向有个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有叫做神荼和郁垒的两个神看守鬼门。注3&br&&br&金乌在西王母座下担任使者,注4,金乌被羿射杀后西王母反而答应了羿的要求,将不死药赐给了羿,羿回到了家里,拿出了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常娥,常娥与帝喾的妃子常羲,常仪一样,都是常氏的部族的圣女。然而羿却不能吃不死药飞升天界,因为帝喾帝威滔天,羿射杀了他的儿子,天界就再也容不下他,常娥最终还是一个人偷偷的走了,她趁羿外出的机会吞下了不死药后举霞飞升,也许她心里也有怨气吧,为什么要为了什么苍生,什么天下弄得不能既作鸳鸯又成仙。羿独自一个人站着想到,只要她能长生就好,他静静的站着,被整个世界所抛弃。&br&&br&因为太阳和凶神的事情被摆平,帝尧的声望无比高涨起来,四海称之为天子。(见注1)&br&十日齐出到底是怎样的阴谋,没有人知道,我可以联系一些线索做出猜想,找出幕后真凶,但这不是文献中的东西,是我自己的故事了,以后再说吧,先把文献中的体系整理完。&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仙传新手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