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日本战列舰巡航舰火力一点也不猛?

战舰少女:俾斯麦 - 萌娘百科 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正文战列舰对比让你从实战中了解战列舰的定义作者:懒床分子&&|&&编辑:&&|&&来源:要我玩&&|&&发布时间: 14:11&&|&&浏览:
在海战世界里,不论是M系R系还是D系,都有自己的优势属性。这些属性的表现方向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就是因为这些方向不一样才导致了各系战列舰在实战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战列舰作为海战世界里的主力战舰之一,以大火力的炮塔和铁甲版的防御著称。这样的对比是自己派系里的其他船只对比的,如果是跟其他系的战列舰对比各自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首先是M系战列舰,M系战列舰作为海战世界里的主要派系之一,以综合性强为主要优势。科技研发的速度和水平是齐头并进的,没有什么科技单独拿出来是能够压制其他科技的。
M系七级战列舰科罗拉多1940号战列舰,根据数据可以了解到这艘战列舰拥有主力火炮8门,副炮16门。其中这里对新人来说4座2联的意思是在船的两侧各有四门主力火炮,不论是玩家需要瞄准左面还是右面都有适当的火炮来提供火力攻击。副炮就是机枪炮了,近战必备神器。
M系战列舰在速度、瞄准、炮弹装填周期、机动性等都是优点,M系的战列舰对于新人而言也是最合适的。没有明显的缺点可以更快的上手。
R系战列舰是出了名的极端科技,最强大的火力和最厚的装甲。根据历史改编的游戏,R系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是M系的对手,所以平衡性上不如M系好。在实战中一搜R系的战列舰很难会被对手一轮放倒,而且玩家在面对R系的反攻时候也不是有很好的应对方法。因为R系的攻击只要被命中一部分就感受到了它的压力。
D系的战列舰就很简单了,科技水平是M系和R系之间的程度。火力和装甲强于M系,通信与速度又强于R系。可能会有的玩家感受到误区了,D系是不是真的那么强。D系强是因为跟对手的缺点相比强,如果是跟优点相比就会被暴的连渣都没有了。
选择合适自己的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是否知道了自己合适什么系了吗?不知道的话那么还是推荐新人用M系的好。
相关新闻01-1501-1501-1501-1501-1501-1512-0412-0212-0212-0112-0112-01上一篇:下一篇: 游戏视频 热点图集巅峰战舰 - 游戏下载
二维码下载
二维码下载
温馨提示:如果苹果正版点击没反应,请用手机扫描下载~
巅峰战舰战列舰怎么打? 开头别猛冲
&&23:51&&&&&&&&&
来源:&&&&&&&&
作者:盖世兔&&&&&&&&
访问量:628
大小:245M
版本:1.7.0
平台:安卓
  怎么打?先说地图 你必须要了解地图 只要你知道对面的船是在什么地方开始要到哪里就可以了
这个很简单,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该怎么玩好战列舰吧!
  巅峰战舰战列舰怎么打?
  一开始 全速前进到对方地区的战略舰不是超级大神就是sb 只要跑到类似这种地方 射程可以覆盖到占领的那个圈就可以了 侧面对着那边
保证每一门炮可以打到
  然后坐等 自己这边的驱逐舰过去看视野 算好提前量 进去射程就可以开打了
  还有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就是你看到对方的驱逐舰在射程里面瞎逛 一定不要急 有的在转圈 干什么的基本上是很难打中的 在对面驱逐舰打不到你
或者是对方还没有发现你的时候 能打对面的巡洋舰 就打巡洋舰其次是战略舰 最后才是驱逐舰
  尽量等对面给你侧面的时候在开炮 正面给你时 犹豫你的炮扩散出去 基本上中炮不多
  这个刚刚打的这个图 犹豫不用占领地区 基本上双方就是直接开打,基本上自己的船就按红色箭头方向慢慢走 但是火炮方向要对准黑色地区
  不过不要死脑筋 看见自己被发现了 又看不到对方 说明这边的驱逐舰不给力 没有挨打就慢慢向后撤 但是炮火方向不要变 也不要瞄准
等着你们驱逐舰过去点灯
  巅峰战舰相关攻略就先介绍到这里,百度“”,下载官方专属稳定版本,免费领取4星战舰,全球同服
为荣誉而战!我是盖世兔,我在海战世界等你来!
6月最Android游戏,隔壁老王都玩上了
巅峰战舰(2016最强海战手游)
倚天屠龙记(3D飞天武侠)
火影忍者(大桶木辉夜登场)
开心消消乐(等公交利器)
下载登录即送洛阳龙魂(7天)体验资格
独家版本,下载送3W元宝+永久时装
最新版本,充值享受7折优惠(返)
盛夏新版本,充值即可享受7.8折优惠
号外:暑期最新福利版本,
巅峰战舰战列舰相关文章推荐
手机浏览器扫描-免费领取礼包
扫描二维码下载琵琶网游戏APP:
1.搜索“巅峰战舰”,免费领取巅峰战舰最新礼包;
2.订阅“巅峰战舰”,随时掌握礼包动向;
3.许愿“巅峰战舰”礼包,我们帮您实现;
4.琵琶网游戏下载:
微信扫一扫-礼包攻略通通到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琵琶网公众号:
1.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关注“琵琶网手游”;
2.回复“巅峰战舰”,即可查看巅峰战舰最新礼包和资讯;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赶紧扫一扫吧~
425945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13371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94381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19007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56215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07732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74419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739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7119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97379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099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3459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7852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72695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2406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2771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6116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6873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德国历史上的前无畏和无畏战列舰
首先来说说战列舰,从前无畏舰时期开始,铁甲舰时代德国基本就5艘萨克森级二等铁甲舰和1艘齐格弗利德号三等铁甲舰。
1.勃兰登堡级:德国的前无畏舰基本是从勃兰登堡级开始的,但是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前无畏舰,因为他使用的是露炮塔。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开始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在年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共建造了20艘战列舰,其中第一批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共4艘:大选帝侯号(Kurfurst
Wilhelm)、勃兰登堡号(Brandenburg)、威森堡号(Weisenburg)、伍尔斯号(Worth)。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于1890年开工建造,1893年完工,年期间进行了改装。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干舷具有明显的相内倾斜的特征,这是设计参考了法国海军战列舰的样式的结果。装甲采用了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新型装甲,防御能力显著提高。与其他海军强国普遍采用12英寸级别口径的火炮相比,德国采用280毫米口径火炮的口径要小一些。这源自于当时德国海军预想的交战环境,早年横跨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限制了德国战舰的排水量;而且北海气候视野长年不佳,波罗的海范围狭小,在这种水域的交战距离比较近,火炮射速相对口径与射程的重要性要高得多。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配备的炮塔比较特别,保留了露炮塔的基本样式,具备固定的300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围壁,同时还装有一个“炮罩”,这个“炮罩”厚度达到120至50毫米,不仅能防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也能抵挡一定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前半部分的弧形外形使之防弹性能良好,后半部分的外形能给炮手提供相对宽裕的工作空间。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装备6门280毫米口径火炮,双联装三座,三座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心线配置,为了在万吨船体上中线布置6门大炮同时以便在上层建筑间方便调转回旋炮口,安装在舰体中部的2号炮塔的炮管被缩短了,只有35倍口径,而位于舰体前后的炮塔的炮管长为40倍口径。以当时技术条件的眼光来看,这种设计有点莫名其妙,既不像当时法国战列舰菱形布置火炮在各方向上比较平均的火力配置,而且还挤占不少安装副炮的空间,因此连德国都没有继续采用类似的设计。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准的限制,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是一级设计不算成功的战列舰。应该说还带有源自中央炮塔战舰的岸防铁甲舰的遗风。
& & &各舰概况
&大选帝侯:完工,退役,1910年出售给奥斯曼土耳其,1915年被英国潜艇击沉。
&勃兰登堡:完工,退役,1920年解体。
&威森堡:完工,退役,1910年出售给奥斯曼土耳其,1938年解体。
&伍尔斯:完工,退役,1919年解体。
& & &主要数据: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10013吨;全长115.7米,宽19.5米,吃水7.8米,动力为2台活塞式蒸汽机,2轴,9000马力,航速16节,续航力4500海里/10节;武备为3座280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舰体前后部首尾主炮为40倍口径,舰体中部主炮为35倍口径),6门105毫米口径单装炮,8门88毫米单装炮,12座37毫米机关炮,6具450毫米水上鱼雷发射管;装甲带水线处400毫米,甲板60毫米,主炮炮塔50毫米(前侧120毫米),司令塔300毫米;舰员568人(旗舰有司令部要员63人)。
模型上Combrig出过该船的树脂,包括出售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本。
2.&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这一级舰一共建造5艘,恺撒·腓特烈三世号(Kaiser
Friedrich III)、恺撒·威廉二世号(Kaiser Wilhelm II)、恺撒·威廉大帝号(Kaiser Wilhelm
der Grosse)、恺撒·卡尔大帝号(Kaiser Karl Der Grosse)和恺撒·巴巴罗萨号(Kaiser
Barbarossa)。
这是一种全装速射炮的战舰,和以往的德国战舰不同,该舰将主炮减少到4门,而且口径锐减至240mm,不过240mm舰炮是当时能够制造出的最大口径速射炮,这是大东沟海战对德国海军的影响。选择240mm火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北海的气象条件恶劣,观瞄距离有限,炮战距离不会很远,它采用的150mm大口径速射炮射速与阿姆斯特朗6英寸炮几乎相当,这样一来中等威力的105mm副炮自然就被取消,而灵活快捷的88mm火炮则保留下来,和150mm火炮一起构成了该级战舰的副炮体系,这也成了第二帝国主力舰的标准武器配置。这些武器在布局上也别具一格,仍然考虑了横阵队形作战,舰艏主炮塔安装在上甲板的炮座上,其下方一层安装了2门150mm的单装副炮,另外沿船舷布置的150mm炮中还有4门可以指向正前方,这样一共有2门240mm和6门150mm大口径速射炮可以向前射击,在采用横阵队形与敌接战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发挥火炮威力。
在装甲防护方面,该级战列舰削减了水线装甲带的厚度转而扩大了防御区,而且使用了克虏伯钢装甲,防御力反而比勃兰登堡级提高,其主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比勃兰登堡级提高了一倍还多,不过该级舰的防护能力还是因为一个小的设计缺限打了折扣——部分88mm火炮位置较低,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在泊锚状态下随时对快速逼迫的鱼雷艇实施平射,这也是甲午战争的经验,但这样一来舷侧装甲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使得防御性能打了折扣。
该级舰排水量11100吨(标准)、11780(满载);125.36m(长)&20.39m(宽)&8.20m(吃水),动力为三座蒸汽机,3轴,13000轴马力,速度17.5节,续航力3100海里/9节,舰员651人。武备为2座双连装40倍径240mm/L40主炮,14座单连装40倍径150mm副炮,12门88mm/L35副炮(射速15发/分钟),5座450mm水下鱼雷管。主装甲带228mm-300mm,甲板50mm-76mm,炮塔250mm,指挥塔254mm。
恺撒·腓特烈三世号:1894.11开工,下水,服役。退役,1920年解体。
恺撒·威廉二世号:1896.04开工,下水,服役。退役,1921年解体。
恺撒·威廉大帝号:1897.10开工,下水,服役。退役,1920年解体。
恺撒·卡尔大帝号:1898年开工,下水,服役。退役,1920年解体。
恺撒·巴巴罗萨号:1898年开工,下水,服役。退役,1920年解体。
3.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这一级舰一共建造5艘,维切尔斯巴赫号(Wittelsbach)、施瓦本号(Schwaben)、维丁号(Wettin)、梅克伦堡号(Mecklenburg)和扎林根号(Zahringen)。是恺撒腓特烈三世级的扩大改进版本,舰型由艏楼型改为甲板型。由于维克斯渗碳钢装甲的发明,使得舰用装甲的硬度和刚度都大大提高,世界各国主要战列舰的装甲厚度都下降了,维切尔斯巴赫级的装甲百度也进一步减少,作为前一级战列舰的加强型,它的装甲防御区域扩大了不少,同时取消了中层甲板的速射炮,船舷上的副炮开口被取消,船体结构得到加强,更多的武器被移至上甲板以上的区域,射界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为降低重心,副炮甲板的位置降低了一层,这个时期各国主力舰的副炮都存在安装位置过低的弊病,事实证明,在恶劣的海况下它们根本无法射击。
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没有使用更大的主炮,而是与其前辈相同的240mm速射炮,其主要原因一是新的更大口径的速射炮还不能迅速投入批量生产;二是为了和腓特烈三世级火力统一。副炮大多数采用炮廊安装,副炮塔由腓特烈三世级的每舷3座减少到2座,不过舰首前部的150mm副炮的位置有所改变,可同时使用8门向前射击。另外它携带的88mm速射击队炮的炮弹数量从3000发减少到1800发,150mm副炮的弹药基数从2160发增加到2500发,主炮额定弹药数也增加了100发,持续作战能力较强。
排水量:11770吨(标准)、12790吨(满载);126.80m(长)&20.79m(宽)&8.00m(吃水);3座蒸汽机,3轴,14000轴马力,速度18节,续航力5850海里/10节;舰员683人。武备为2座双连装40倍径240mm/L40主炮,18座单连装150mm/L40副炮,12门88mm/L30副炮,6座450mm水下鱼雷管。主装甲带225mm,甲板50mm-127mm,炮塔225mm,指挥塔254mm。
维切尔斯巴赫号:1899年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改为练习舰,1921年拆毁。
施瓦本号:1900年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改为练习舰,1921年拆毁
维丁号:1899年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改为练习舰,1921年拆毁
梅克伦堡号:1900年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作为俘虏收容所,1921年拆毁
扎林根号:1899年开工,下水,服役。它幸运地度过了战后的萧条岁月,经历了多次改装,在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时期均作为炮术训练舰使用,直到1944年才在格丁尼亚遭空袭而沉没,1950年被打捞出水并拆毁。
4.布伦瑞克级:该级舰可以看做是维切尔斯巴赫级的放大改良版,沿袭了平甲板设计,干舷高度增加,前后主炮的炮塔座圈均高出水线7米,在恶劣的海况下也能正常发挥火力。主炮采用了新式的280mm
L/40炮,射速与240mm炮相差无几,但是威力大为增强,但单发损毁伤力仁不如同期英国的12寸舰炮。同时该级舰取消了前面两级战列舰中容易受到主炮炮口激波影响的艏艉4门副炮,剩下的14门全部装于舷侧,其火力布置和英国战列舰相似,该级战列舰仍旧在上甲板上布置了4座副炮,两舷的舯部各有2座,射界非常开阔。其副炮使用的是新型170mm速射炮,这种新式火炮的炮座直径增大了不少,所以看上去很像二级主炮的炮塔。这些炮打不大尺寸较大,在外观上也和以往的德国战列舰不同,倒是和当时英国的爱德华七世级和美国的康涅狄格级有些雷同。
该级舰共建造了5艘,分别是布伦瑞克号(Braunschweig)、阿尔萨斯号(Elasass)、黑森号(Hessen)、洛林号(Lothringen)和普鲁士号(Preussen)。排水量13208吨(标准)、14394吨(满载),127.7m(长)&22.2m(宽)&8.2m(吃水),动力为3座3段臌胀式蒸汽机,3轴,16000马力,航速18节,续航力6500海里/10节。武备为两座双联装283mm
L/40炮,14门170mm L/40炮,4门88mm
L/45炮,4具500mm水上鱼雷发射管。船员727人,主装甲带225mm,甲板50mm-127mm,炮塔225mm,指挥塔254mm。
布伦瑞克:1901.10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退役后成为海防舰,1931年拆毁。
阿尔萨斯:1901.10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退役后成为海防舰,1931年拆毁。
黑森:1902.04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退役后成为靶船,1946年引渡给苏联。
洛林:1902.04开工,下水,服役,1916年退役后成为修理船,1931年拆毁。
普鲁士:1902.04开工,下水,服役,
1916年退役后成为靶船,1929年拆毁。
5.德意志级:1901年,“布伦瑞克”级的改良型开始着手设计,德国海军计划将这两个级别的战列舰组成一个分舰队,所以舰载武器完全相同,外观上十分相象,排水量也相当。该级战列舰的副炮取消了炮塔安装的形式,全部采用炮廓安装,拉大了炮位之间的距离,以降低连带毁伤的概率。由于副炮采用炮廓安装的形方式,重量较轻,节省下来的排水量用来抵偿装甲重量的增加。这级新战舰于1902年设计定型,命名为“德意志”级,计划建造5艘。1903年,首艘“德意志”号开始建造不久,德国人获悉英国和列强海军正在不断提高火炮的威力,所以从第二艘开始,把水线装甲带的厚度从225毫米增加到240毫米,而主炮塔正面的厚度也从250毫米增加到280毫米——德国海军对战舰防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和“黑森”号一样,“德意志”级作为火力支援分队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和“黑森”号一样被编入第二战列舰分队第三和第四小队,在夜间的战斗中与贝蒂的战列巡洋舰队激烈交火,分散了后者的火力,为德国舰队中以遭重创的战列巡洋舰安全脱离创造了机会。在混战中,该级战列舰全部负伤,好在当时能见度极差,得以全身而退。在突破皇家海军最后一道防线——第十二驱逐舰分队的战斗中,该级的“波默恩”号被鱼雷击中,弹药库爆炸,在剧烈的爆炸过后,“波默恩”号最终带着844名官兵沉入大海。战后,“德意志”号退役拆毁,“汉诺威”号作为辅助舰服役了相当长的时间,1944年在不莱梅解体,但拆解工作到1946年才完成。“西里西亚号”和“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号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号还曾在1939年炮击了但泽港的波兰军用设施。最终,该级战列舰中最后2艘能动弹的幸存者也在1945年自沉。
该级舰排水量13191吨(标准)、14218吨(满载);418m(长)&72m(宽)&26m(吃水);动力为三座往复式蒸汽机,3轴,20000轴马力,航速18.5节;舰员743人。武备为2座双连装280mm
L/40主炮,14座单装170mm
L/40副炮,6座500mm水下鱼雷管;主装甲带220mm,甲板100mm,炮塔280mm,指挥塔300mm。
德意志号(Deutschland):开工,下水。完工。1912年前一直担任公海舰队旗舰。参加日德兰海战。1917年改为浮动炮塔使用。1922年拆毁。
汉诺威号(Hannover):1904.11开工,下水。完工。参加了日德兰海战。一战期后转为预备役。1935年退役,但是紧接着开始了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1944年到1946年间拆毁
波默恩号(Pommern):开工,下水。完工。参加日德兰海战。被英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击沉。
西里西亚号(Schlesien):1905年开工,下水。完工。参加日德兰海战。从一战后期到1939年一直作为训练舰。在1926-27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在二战中作为破冰船,炮舰和布雷舰使用。日在波美拉尼亚海岸冲滩,并参与炮轰苏军前锋部队。1949年拆毁。
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号(Schleswig-Holstein):1905.08开工,下水。完工。参加了日德兰海战。从一战后期担任炮舰任务,在1925年和1930年分别进行了现代化改装。1936年前一直担任德国舰队旗舰。1936年改为训练舰。日炮轰波兰的但泽斯克港,这是二战爆发的标志。但是其后就被英国飞机击沉。战后由苏联打捞,改名为塔林号,1956年作为靶舰于芬兰湾击毁,现残骸还在该处。
& & 接下来都是无畏舰啦
6.拿骚级:1906年,英国海军装备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全新设计的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打破了英、德军舰之间造舰竞争的微妙平衡,加剧了英、德之间新一轮的造舰竞赛,德国对无畏号出现的回应就是建造了拿骚级战列舰。拿骚级同型舰4艘:拿骚(Nassau)、威斯特法伦(Westfalen)、莱茵兰(Rheinland)和波森(Posen)。
拿骚级是德国海军的第一级无畏舰,于1907年开工建造。按前后和两舷侧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装备12门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径小于无畏号,射速较快。这种六边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侧船舷方向只能保证8门主炮同时射击。该级舰加宽了舰体,而舷侧炮塔的重量导致军舰在风浪中航行时横摇幅度过大。为应付数千米内的炮战,采用了较大口径的副炮,是与英国海军同期建造的战列舰不同之处。在动力方面,由于德国海军对大型蒸汽轮机的使用缺乏经验,拿骚级依然采用往复式蒸汽机,使用燃煤锅炉,最高航速19节,比无畏号少2节。到1915年,德国海军才对拿骚级的锅炉进行了改进改为使用油煤混烧。往复式蒸汽机使该级舰在以最高速度行驶时,机构连续往复运动导致舰体发生剧烈颤动,以至影响火炮的瞄准、射击。该级舰秉承了德国战舰节省吨位用于加强装甲防护,抗损性能强的传统,不太重视舰只的适航能力和续航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4艘拿骚级战列舰隶属于公海舰队第一战列舰队第二分队,在夜战中均受轻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对老旧的拿骚级战列舰本不在协约国的引渡名单上,日,被引渡的德国主力舰队在斯卡帕湾“彩虹行动”集体自沉后,拿骚级代替自沉的德国军舰赔偿给了协约国。拿骚号被赔偿给日本,剩下的三艘赔偿给英国。四艘舰均在20年代初解体拆毁。
&性能数据:排水量18,873吨(设计)/20,535吨(最大),146.1m(长)/26.8m(宽)/8.76m(吃水),3座三缸往复式蒸汽机、22000马力、3轴、航速20节、续航力9400海里/10节;武备为6座双联装280mmL/45主炮;12门150mm
L/45副炮(舷侧单装);16门单装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6座450mm鱼雷水下发射管。主装甲带300mm(三层装甲甲板,每层25-30mm),炮塔90-280mm;指挥塔300mm;舰员:1008人。
7.赫尔戈兰级:1908年为应付与英国的造舰竞赛,德国海军觉得拿骚级战列舰装载的280毫米口径主炮威力不足,决定建造赫尔戈兰级并安装305毫米50倍口径的主炮,威力优于英国海军同类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骚级战列舰的形式。舰体加大了长宽比以克服拿骚级因舷侧炮塔的重量导致军舰航行时的风浪使横摇幅度过大的缺陷。该级舰设置双重纵通隔壁,水下防御较强。该级舰未采用新型的蒸汽轮机,象拿骚级战列舰一样,仍然采用了往复式蒸汽机。赫尔戈兰级是德国海军中唯一的拥有三座烟囱的无畏舰。赫尔戈兰级同型舰4艘:赫尔戈兰(Helgoland)、奥斯特弗里斯兰(Ostfriesland)、图林根(Thueringen)和奥尔登堡(Oldenburg)。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德兰海战中,4艘赫尔戈兰级均参加战斗,并多受伤。战争结束之后,该级舰代替自沉的德国军舰被移交给协约国,都在不久之后就将其报废了。其中奥斯特弗里斯兰号移交给美国,作为靶舰被飞机炸沉。
性能数据:排水量22,808吨(设计)/24,700吨(最大);167.20m(长)/28.50m(宽)/8.94m(吃水);3座四缸往复式蒸汽机/28000马力/3轴/航速21节/续航力5500海里/10节;武备为6座双联装305mm
L/50倍径主炮、14门150mm L/45副炮(舷侧单)、14门单装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6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主装甲带300mm(三层装甲甲板,每层25-30毫米)、首尾横向装甲300mm;炮塔100-300mm;指挥塔300mm。船员:1069人。
奥尔登堡号
& & 模型上Combrig倒是把4条船全开了
8.凯撒级:凯撒级战列舰是德国继赫尔戈兰级之后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战列舰,同级舰共五艘凯撒(Kaiser)、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凯瑟林(Kaiserin)、阿尔伯特国王(Konig
Albert)和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Prinzregent
Luitpold),五条舰于1909年同时开工建造。是德国海军首次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战列舰。凯撒级舰体舯部两座主炮塔呈两舷阶梯状对角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夹角高于同类布局的英国战列舰,艉部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凯撒级的防护设计继承了德国战列舰侧重防御的传统,改进火力与动力系统设计节约的重量用于加强防护,防护性能较以往德国的战列舰有较明显的提高。曾尝试安装柴油机动力系统(最终放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凯撒级战列舰编入第三战列舰分舰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的旗舰。战争结束以後,凯撒级被扣押在英国斯卡帕湾,全部在“彩虹行动”中自沉。
性能数据:排水量24,724吨(设计)/27,000吨(最大);172.40m(长)/29(宽)/9.10m(吃水);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气轮机/31000马力/3轴/航速21节/续航力7900海里/12节;武备为5座双联装305mm
L/50倍径主炮;14门150mm L/45副炮(舷侧单装)、12门单装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5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主装甲带350mm(三层装甲甲板,每层30毫米);炮塔(正面)30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乘员:1084人。
模型上Combrig出了除首舰凯撒意外的其余四条船,建议买腓特烈大帝号,毕竟是日德兰海战是德国公海舰队的旗舰啊!
9.国王级:在英国超级无畏舰陆续开工的刺激下,德国于1911年开工建造国王级战列舰。国王级是恺撒级战列舰的改进型,改进凯撒级主炮炮塔布局,国王级是第一级采用全部主炮沿舰体中线布置方式的德国无畏舰,舰体艏艉各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舯部一座主炮塔,全部主炮塔沿舰体中线布置,可以保证全部主炮舷侧齐射时火力发挥,有利加强装甲防御能力,同时改进舰体水密隔舱,整体防护性能提高。动力系统采用少量燃油锅炉(曾经尝试安装柴油机,后取消)。相对换装13.5英寸口径主炮的英国超级无畏舰,国王级使用305毫米50倍口径主炮,火力方面略显不足。国王级战列舰同级舰4艘:国王号(Koenig)、大选帝候号(Grosser
Kurfurst)、边境总督号(Markgraf)、王储号(Kronprinz)。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国王级战列舰全部参加了日德兰海战,作为公海舰队战列舰队的先导分队,两次在战列前端遭遇英国舰队的战列线,除王储号外,其他三艘均在海战中受伤。1917年10月国王级战列舰进入波罗的海,加入针对俄国的作战行动,击沉俄国光荣号战列舰,重创太子号。1918年为纪念德皇政府成立30周年,王储号改名威廉王储号。战争结束以后,国王级战舰被扣押在英国斯卡帕湾,在日“彩虹行动”中全部自沉。
性能数据:排水量23581吨(标准)/29200吨(满载);175.40m(长)/29.50m(宽)/9.10m(吃水);3台蒸汽轮机/43300马力/3轴/航速21节/续航力8000海里/12节;武备为5座双联装305mm
L/50主炮/14门单装150mm
L/45副炮;10门单装88毫米炮;5座5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装甲:舷侧350mm(三层装甲甲板,每层30mm)/炮塔300mm/指挥塔350mm;舰员1136人。
& & 模型上Combrig倒是把四条船都出了。
10.巴伐利亚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912年,受英国海军新一级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装备了15英寸口径主炮的情报刺激,德国海军开始设计建造搭载380毫米口径舰炮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建造预算于1913年批准。双联装主炮炮塔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船体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背负式的布局。设计了坚固的三脚桅,桅楼上设立射击指挥仪。巴伐利亚级侧重防护能力,其舷侧和水平装甲厚度都超过英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装甲总重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多出约1000吨,而且防护范围更为全面。因为担忧战时波斯湾和巴库两个主要的石油产地的原油都会被英国和俄国所垄断,该级舰动力系统全部使用燃煤型锅炉(萨克森号曾计划搭载巡航用的柴油机,未完工)。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同级舰4艘:巴伐利亚(Bayern)、巴登(Baden)、萨克森(Sachsen)、符腾堡(Wuerttemberg)
。该级别后两艘萨克森号和符腾堡号舰体稍有改动,有资料将其单独划为一级(萨克森级)。两舰均未完工,1920年代初期解体。1916年日德兰海战爆发时,最先竣工的巴伐利亚号仍在海上试航。之后巴伐利亚号在波罗的海针对俄国的一场战斗中,船艏触雷,艏鱼雷发射室进水,回到德国后巴伐利亚号取消了艏鱼雷发射管。巴登号服役之后作为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旗舰。德国战败投降后,协约国发现原定列入扣留名单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尚未竣工后,决定扣留巴登号,与德国舰队一起被扣押在斯卡帕湾。日德国舰队在“彩虹行动”中集体自沉。巴伐利亚号沉入海底。巴登号则被拖往岸边搁浅,不久被打捞出水,1921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巴伐利亚号
模型上Combrig出有完工的巴伐利亚和巴登号的模型。
& & 下面要推出的是战列巡洋舰
& & 1.冯·德·坦恩号:(SMS Von der
Tann)该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德国海军一直将此类战舰称为重型巡洋舰(Heavy
Cruiser)。与英国早期战列巡洋舰以巡洋舰为作战对象有所不同,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一开始就确定了与对方同级别战舰相抗衡的作战目的,因此,该舰追求火力与防护力的平衡。主炮口径280毫米虽然小于英国同类战舰的12英寸口径主炮,但其装甲重量在整体排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英国同类的战列巡洋舰。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与英国不倦级战列巡洋舰很相似。舰体舯部主炮炮塔呈阶梯状布置在烟囱的两侧。舰体两舷装备较大口径副炮。该舰是德国海军第一次在大型主力战舰上安装蒸汽轮机组作为动力。该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多次海战,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击沉英国海军的不倦号战列巡洋舰。战争结束后被引渡到英国,于1919年6月在斯卡帕湾“彩虹行动”中自沉。后于日被打捞出水,于年间被解体。
技术参数:开工/下水/服役;排水量19,370吨(设计)/21,300吨(最大);
171.6m(长)&26.6m(宽)&9.17(吃水);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42,000马力(进行改装后达79,000马力)/4轴/航速:24.8节(改装之后达27.4节)/续航力14节时4400海里;武备为四座双联装280mm
L/45主炮/10门单装150mm L/45副炮/12门单装120mm、4门88mm
L/45炮(改装后)防鱼雷艇/防空炮/4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水线装甲带50-250mm,甲板50mm,水密舱隔板150mm,炮塔230-80mm,指挥塔250mm;乘员:923人。
& & 模型上Combrig有该船的模型
12.毛奇级:毛奇级战列巡洋舰于1908年底开工,在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设计基础上加以改进,进一步增强防护力和火力水平。舰体艏楼延长至艉部,艉部增加一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局,采用50倍口径283毫米主炮,威力接近英制12英寸口径主炮且重量较轻,主炮在数量和威力方面,足以抵消与英国早期战列巡洋舰主炮之间口径的差异,可以对英国同类战列巡洋舰脆弱的防御装甲造成致命的威胁。同级舰两条,毛奇(Moltke)和戈本(Goebe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在日德兰海战中,毛奇号隶属希佩尔战列巡洋舰分队,在旗舰吕佐号遭到重创后曾担当过希佩尔的旗舰,战争结束后被引渡到英国,在斯卡帕湾“彩虹行动”中自沉。
而戈本号则是一艘传奇的战舰,活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服务于两个帝国,当两个帝国都从世界上消失以后,它依然象一个老水手一样活得自由自在。这也许不可思议,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艘战舰就是戈本号,而两个帝国则是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艘服役时间长达六十余年的战列巡洋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没有一艘战列巡洋舰能够打破它的长寿纪录。那就是戈本号战列巡洋舰。该舰1912年进入地中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本土基地,面临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剿,戈本号甩开英国舰队逃入当时的中立国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当时英国政府担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将其在建的军舰全部扣留。德国立即提出提供戈本号以获取土耳其好
感。如果说一艘战舰改变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格局,那只有戈本号可以担得起这个荣誉了。假如它不到达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未必会在德国一方参战,假如土耳其不加入德方参战,英国便不需要发动土耳其战役来打通对俄国的支援通道,那么就未必有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战役和加里波利战役的惨败--一代豪杰费希尔海军上将和海军大臣丘吉尔也就不会因为这两次惨败而被迫辞职。德国争取土耳其的外交行动十分成功,而英俄则很失败。戈本号成为了争取土耳其的重要筹码。奥斯曼土耳其于正式买下戈本号,11月2日编入军籍,命名为“Yavuz
Serim”(亚沃士·塞利姆苏丹号),次日即加入战斗,成为当时土耳其最强大的战舰。这艘土耳其军舰的舰员全部是原装的德国人,在与俄英法的大战中活跃,战争结束时才移交给土耳其舰员,战后幸运地免遭协约国引渡。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亡,1937年该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二战中土耳其保持中立,后于1947年退役,1971年解体。
性能参数:排水量22,979吨(设计)/25,400吨(最大);186.6m(长)/29.4m(宽)/9.19m(吃水)/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52000马力/4轴/航速25.5节/续航力4120海里/14节;武备为五座双联装280mm
L/45主炮、12门单装150mm L/45副炮、12门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4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水线装甲带100-270mm/甲板25-65mm/水密舱隔板150mm/炮塔250-100mm/指挥塔350mm;舰员1050人。
& & 13.塞德利茨号(SMS
Seydlitz):塞德利茨号是毛奇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塞德利茨号舰体比毛奇级加长,加强舰体强度,在装甲和水密防护上做了一些大的改进,舰艏干舷提高,改善适航性能,侧舷水线防御装甲厚度接近吨位相近的战列舰。从单舰质量上超越同期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该舰安装了经过验证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口倍径炮,但是其英国对手——狮级战列巡洋舰已经安装了343毫米口径的主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塞德利茨号艉部炮塔炮弹装填室被击穿,引发大火险些发生弹药库殉爆,造成后部两座主炮炮塔失去作战能力。德国海军根据这次作战的教训,改进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通道的防护措施,防止炮塔及其弹药输送通道一处受损,火势下窜到弹药库,而危及全舰安全。在日日德兰海战中,参加侦察舰队的塞德利茨号和德弗林格尔号一同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在这次海战中被22发大口径穿甲弹和1枚鱼雷命中,全部的五座主炮炮塔都失去作战能力,但是没有发生类似英国战舰的弹药殉爆,船舱内大量进水达到5300吨,在与舰队失散的情况下,单独蹒跚返回了德国本土基地,堪称传奇。由于出色的损管和防护设计为其赢得了“不沉战舰”之名。此后,德国战舰采用的水密舱结构设计和炮塔防护的优点为此后各国建造大型军舰时所借鉴。返回德国后,塞德利茨号基本上就没有参加过德国海军的战斗活动。战争结束后1918年塞德利茨号与公海舰队的其他军舰一道被引渡到英国,扣押在斯卡帕湾,日在“彩虹行动”中凿沉。1928年11月打捞拆解。
性能参数:排水量24,988吨(设计)/28,550吨(最大);200.6m(长)/28.5m(宽)/9.29m(吃水)/2台蒸汽轮机/67000马力/4轴/航速26.5节/续航力4200海里/14节;武备为五座双联装280mm
L/45主炮、12门单装150mm L/45副炮、12门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4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水线装甲带100-270mm/甲板25-65mm/水密舱隔板150mm/炮塔250-100mm/指挥塔350mm;舰员1068人。
& & Combrig出有该船的模型。
14.德弗林格尔级:同级舰3艘,德弗林格尔(Derfflinger)、吕佐夫(Luetzow)和兴登堡(Hindenburg)。德弗林格尔号于日服役,隶属于冯·希佩尔中将第一侦察舰队,成为公海舰队中中最新最大最先进的战舰。它与冯·德·坦恩号,毛齐号和塞德利茨号四艘德国从1910年以来建造的战列巡洋舰及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号构成了公海舰队最初的快速打击力量。1915年参加了多格尔沙洲海战,海战中曾重创英国海军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旗舰:狮号。1916年德弗林格尔号和新完工的吕佐夫号参加了日德兰海战,德弗林格尔号在交战中击沉了英国的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和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海战中被英舰大口径穿甲弹命中17次,受创进水3000多吨。吕佐夫号被英舰大口径穿甲弹命中24次,因战损严重(进水达7500吨,失去自航能力)只好弃舰,被德国鱼雷艇击沉。德弗林格尔级的第三艘——兴登堡号的建造工作一再耽误。兴登堡号进行了一些小改进,换装了更牢固的三脚舰桅(德弗林格尔号在日德兰海战后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也换装了三脚主桅),航速稍快。于1917年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登堡号和德弗林格尔号被引渡到英国,最终在斯卡帕湾“彩虹行动”中自沉。
性能参数:排水量26600吨(设计)/31200吨(最大)(德弗林格尔/吕佐夫)、26947吨(设计)/31500吨(最大)(兴登堡);210.4m(长)/29m(宽)/9.56m(吃水)(德弗林格尔/吕佐夫)、212.8m(长)/29m(宽)/9.57m(吃水)(兴登堡);
2台蒸汽轮机/63000马力/4轴/航速26.5节(兴登堡26.6节)/续航力5600海里/14节(兴登堡6200海里/14节);武备为五座双联装305mm
L/50主炮、12门单装150mm L/45副炮(兴登堡14门)、12门88mm
L/45防鱼雷艇/防空炮(1916年后拆除,德弗林格尔号保留2门,兴登堡号保留4门)、4座500mm水下鱼雷发射管;水线装甲带100-300mm/甲板25-65mm/水密舱隔板250mm/炮塔270-110mm/指挥塔350mm;舰员1112人。
德弗林格尔号
模型上Combrig出有德弗林格尔号和吕佐夫号,东西非常好,其中吕佐夫还是是日德兰海战中希佩尔的旗舰,值得入!最近国内的鹰翔开了1/700的德弗林格尔(FH1300)和吕佐夫(FH1301)的注塑模型,总体来说比不如Combrig的树脂锐利,但是价格便宜啊,此外还有限量版的吕佐夫(FH1300S),多了金属炮管和一架一战的水上飞机;限量版的吕佐夫(FH1301S),多了一条G-37级雷击舰。
& &下面想收集点大型装甲巡洋舰,资料整理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战列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