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当天的cf看杀敌数数

新民晚报数字报-如何看三国同一天遭恐怖袭击
B02:论坛/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如何看三国同一天遭恐怖袭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李伟建
  6月26日这一天,科威特、法国和突尼斯相继发生重大袭击事件。其中,突尼斯苏塞海滩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7人死亡,科威特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7人死亡,法国工厂袭击事件中1人遭到砍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及其分支已宣布对其中两起袭击负责。  一天内三个国家遭遇恐怖袭击,“伊斯兰国”为何愈战愈“勇”?本期“论坛”特请专家作一分析。  1&&“建国”一周年为追随者打气  问:针对三国同日遭遇恐怖袭击,国际舆论有哪些判断和分析?恐怖组织是否刻意选择在此时发动袭击?  答: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三国同日遭遇恐怖袭击一事震惊世界,也引起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开始向全球扩散的担忧。连日来,国际舆论对这一系列恐怖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节点有较多关注和分析:  一是认为,6月29日对世界各地极端分子有特殊意义,因为一年前的这一天,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的恐怖分子宣布成立“伊斯兰国”,该极端组织的所谓发言人阿德纳尼同时宣布,“一个国际圣战的新时代开启”。那天也是斋月的第一天,而斋月往往被极端分子认为是发动圣战的良机,这个时候实施恐怖袭击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更能吸引世界关注。眼下再逢斋月,就在系列恐怖袭击发生的前几天,阿德纳尼就曾呼吁“伊斯兰国”的追随者将斋月变成一场“异教徒……什叶派和变节者穆斯林的灾难”。  二是认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为了缓解近期战场的压力而策划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近两周来,该组织在叙利亚战场上连连失利,其占领的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城镇泰勒艾卜耶德等地接连被得到美国等国空袭帮助的库尔德武装夺回。该组织23日已经在叙东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城市哈塞克制造了3起汽车炸弹袭击,25日又在叙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地艾因阿拉伯镇杀害了至少22名平民。由此,26日对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三国实施恐怖袭击可能也是对其近期在战场上失利报复行动的一部分。  此外,也有舆论关注和分析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关联。有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这就是“伊斯兰国”组织有预谋的行动,目的是证明其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持续打击下“依然有能力在国外煽动当地人制造袭击事件”。卡内基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利娜·哈提卜表示,此事证明“伊斯兰国”组织正在利用其国际形象在国外发展潜伏者。她说:“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推进‘伊斯兰国’组织的计划。”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霍夫曼也表示,有人认为可以把“伊斯兰国”组织限制在他们控制的中东领土上,但26日的袭击使他们的观点不攻自破。美国《时代》周刊在袭击发生当天载文指出,这可能意味着,“伊斯兰国”组织现在既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夺取土地,也在袭击外部目标。这些袭击相互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但袭击者可能都受到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授意。  笔者认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许真的希望在其成立临近一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整出点动静来证明自己依然存在,同时也给世界各地的追随者打气壮胆。  2&&美国不“认真”地区各有私心  问:看起来,以美国为首的针对“伊斯兰国”组织的空袭效果一般,问题出在哪里?  答:时机的选择以及这些袭击事件究竟在多大程度与“伊斯兰国”组织直接关联其实并不是问题所在。  事实上,今年以来,包括突尼斯和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不止一次地遭遇恐怖袭击。就在这次三国遭遇恐怖袭击后不久(当地时间6月29日),埃及总检察长希沙姆·巴拉卡特也遭遇恐怖组织的炸弹袭击身亡。问题的要害在于,国际社会在面对日益猖獗、手段不断变换的恐怖主义行动方面迄今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  近期,打着“伊斯兰国”旗号的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组织持续10多个月的空袭作用有限。  自去年9月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军对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目标进行了数千次空袭。据美国军方的数据透露,截止到三月底,空袭已造成&6000多名极端武装分子死亡。而在叙利亚战场上,也有上万极端武装分子死于空袭和叙利亚军队的炮火,但“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很快改变策略,采取分散和藏兵于民的办法,有效地避免了人员受到进一步重创。同时,他们迅速补充兵源。据称极端武装人员已从去年的3万多人,扩充到目前大约5万人。现在他们又通过制造更多“独狼”式恐怖袭击行动,使各国的防范变得越来越困难。对此,连美国也承认仅靠空袭无法达到彻底摧毁“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目的。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国际社会在共同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问题上有了高度一致的认识,但是在行动上却始终未能做到协同一致。美国至今不愿投入更多实质性资源,包括派遣地面部队,而是希望地区国家更多出力。而地区国家肚子里各有小九九,那些逊尼派国家迄今未将“伊斯兰国”组织视为真正的威胁,不少国家一开始甚至还将其看成是一支重要的抵抗什叶派势力崛起的逊尼派力量而对其支持和利用。因此,那些国家可以很快组成盟军去也门开战,但在动用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却态度暧昧。  笔者去年底去中东学术交流时,一些阿拉伯学者就明确表示,他们国家中就有不少“伊斯兰国”支持者,支持者大多出于逊尼派的身份认同。他们认为“伊斯兰国”代表了“在和什叶派的争夺中处于下风的逊尼派的反抗,它们是在为反对什叶派而战”。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一些逊尼派国家的财主源源不断地向“伊斯兰国”和“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提供资金,一些国家开放边界为向叙利亚反对派输送武器、资金和武装人员提供便利。在伊拉克,逊尼派士兵面对“伊斯兰国”武装的进攻,更是直接选择放弃抵抗。这些都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这一地区坐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和土壤。即使在“伊斯兰国”的危害和野心已经完全暴露的今天,本地区不少国家依然把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视作比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更为重要的目标。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方面透露,本地区一些逊尼派国家已经商定,为阻止叙利亚政府军取得战场优势,它们要增加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事实是,这些反对派武装获得的新武器有许多最后都落到了“伊斯兰国”极端武装分子手里。  3&&“乱后求治”或推进反恐进程  问:“伊斯兰国”的未来究竟如何?  答: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伊斯兰国”的出现既是近年来中东乱局的产物,也与本地区宗教意识形态博弈加剧密切相关。时至今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本地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在解决叙利亚危机和稳定伊拉克乱局方面依然存在很大意见分歧,因此在稳定地区局势消除“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生存空间方面难以有所作为。这也是“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得以苟延残喘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从更深层次看,中东变局以来,一些国家的威权政府被推翻后,各种政治力量、宗教意识形态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台亮相,相互较量博弈,争夺国家发展方向和模式的主导权,这一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  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和利比亚因为前政权倒台后局势一直不稳,统治者忙于应对教派和部落之争而疏于治理。另一些国家如突尼斯因为治理不善,统治者未能阻止经济的持续下滑而正面临巨大的社会动荡威胁。从更深层面看,中东普遍的“治理危机”也让一些穆斯林民众更容易为“伊斯兰国”宣扬的极端宗教思想所迷惑。  但从形势的发展看,上述这些现象正在出现微妙变化。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带来的地区动荡局势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并且,地区国家对“伊斯兰国”危害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鉴于这些恐怖袭击对包括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以及已经进入政治转型的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政局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也开始加强对极端主义思潮和恐怖主义活动的警戒和防范。  沙特阿拉伯《生活报》今年早些时候发表评论称:“所谓‘伊斯兰国’亵渎了‘伊斯兰’这一神圣名字,是时候联合起来制止他们的暴行了。”埃及总统塞西也多次呼吁,组建一支阿拉伯国家联合军队来应对该地区好战组织的威胁。  另外,伊核谈判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签署最终协议的可能性很大。奥巴马曾经表示,如果伊核问题能够达成协议,美伊就可以在反恐方面进行更多合作。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迹象表明,美国已悄然松动对叙利亚政府的政策,已让叙利亚政府军加入反“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阵营。  从这些发展看,未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地区局势的走向稳定,这些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新民晚报论坛/新民环球B02如何看三国同一天遭恐怖袭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看杀敌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