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传奇是什么?怎样得到?

虎符(中国古代调兵兵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古代调兵兵符
(中国古代调兵兵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用的兵符,用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基本信息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1]
,汉文帝时济北王的起兵叛乱[2]
,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3]
,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虎符历史
虎符最早出现于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虎符作用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发兵围困国都,赵因夫人为魏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演出。在《》第五十一回中,因兵败北退,则趁空虚,命勇将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虎符形质变化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或兔符,后来又改用。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虎符文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此符现收藏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出土于山东枣庄,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
汉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变化。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皆用牌
虎符虎符文化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 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
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或兔符,甚至。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都是秦国的,共4件:
· 杜虎符: 由陕西考古所研究员先生于1973年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4]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杜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呈站立状,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绝大部分是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 新郪虎符: 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有错金铭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毋会符,行殴。”
秦国的国君在秦孝公以前皆称“公”,惠文君即位时才称“君”,而在他即位的第13年(公元前325年)里,更在秦相张仪的怂恿下,紧随魏、齐两国国君的脚步,进一步称王注(2)。因此杜虎符应是秦惠文君称王前使用的信物。而新郭虎符则可能是在秦惠文王称王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间制作的了。
· 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呈卧虎状,高3.14厘米,长8.9厘米。相传在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虎符上刻有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是秦时的郡名,即今陕西省高陵县。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才自称“皇帝”,此件虎符应该是秦始皇统治时代的用品,并被中央政府授予驻守阳陵的将领。可惜因年代久远,它的对合处已生锈,左右不能分开了。
· 东郡虎符: 1953年陕西省周至县文化馆征集所得,现藏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东郡虎符呈卧虎状,虎符长9.5厘米,高4.3厘米。虎背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从铭文上看,东郡虎符应该合一样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但也有人认为东郡虎符是后人伪造的。
阳陵虎符展览图片
陕西省凤翔县还曾出土过金虎符。这件虎符没有铭文,且体型较小,高仅2.3厘米,长仅4.8厘米,重35.6克,为金制。虎符也为卧虎状,但造型夸张: 虎巨目大耳,张口露齿,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身纹饰为凸雕和阴刻,背面还有扣槽。可惜仅存半符。此件虎符应该是时期的用品,而首都最早在雍(今陕西凤翔东),有可能它也是秦国所制。 此件虎符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战国时期的虎符还有和铜鎏金虎符,可惜这两件虎符都没有太多的资料。见下图:
铜鎏金虎符
汉代在兵符上承袭秦制,但不同的是,汉代虎符上的大多刻于虎背上,采用错银书,用篆书刻写“一、二、三、四、五”等字样。同时字由中间剖开,因此只有两个半符的字完全相合才可发兵。但在汉代,要发兵除了对验虎符,还要需要有玺书或诏书。虎符是发兵信物,诏书则是为了明确统兵长官的职权和任务。当然,汉代的军队调动并非只靠诏书和虎符作为信物,同时作为信物的还有“节”和“羽檄”,不过本文不再详述。
以下为汉代的虎符:
虎符的形制和使用  符是古代军事调遣、命令传达的重要凭证。早在周代时就已用之。最初的符以竹子制作而成,后来用金属制成,形状也由竹节逐渐多变为虎形,称为“虎节”,也称“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和秦汉两代。从出土文物看,东周时期有鎏金虎符,战国以后虎符一般由青铜制成。作为国君调兵的凭证,虎符的背部刻有铭文,分为两半,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右半存于君王或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所以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错银铜虎符
张掖太守虎符
虎符另看虎符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战国时秦相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亲政后,于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夺得,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汉书·高五王传》:齐王闻此计,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兵入卫王宫。魏勃绐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勃既将,以兵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
《汉书·文帝纪》: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自击匈奴,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
《史记·吴王濞列传》:将军曰:“王苟以错不善,何不以闻?乃未有诏虎符,擅发兵击义国。以此观之,意非欲诛错也。”乃出诏书为王读之。读之讫,曰:“王其自图。”王曰:“如卬等死有馀罪。”遂自杀。太后、太子皆死。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虎符怎么获得?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虎符达人2的权限高
好像是要去会员页面领取的
其实你可以算一下 100金币换这个东西很不值
把鼠标方法你的头像上
谢谢请给我一个好评
答: 法意瑞三国的手机通讯问题!急
答: 朋友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朋友出去玩,AA制最好。如果不是,自己要抢先付钱,不要斤斤计较。你就是不坐船也要抢先付钱才对。
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其实朋友只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七雄争霸虎符有什么用?七雄争霸虎符有什么用?
问:《》虎符有什么用?答:虎符可以替代资源消耗,增加联盟贡献度。  1000万资源=50个虎符,在联盟建设当中。  2级联盟需要消耗1000建设值。(1000万资源或者50个虎符)  3级联盟需要消耗3000建设值。(3000万资源或者150个虎符)  4级联盟需要消耗10000建设值。(10000万资源或者500个虎符)  一个虎符可以代替20W资源。也就是说一个虎符可以增加20点联盟贡献度。问:虎符怎么获得?答:《七雄争霸》虎符获得途径:  1、联盟祈福有可能得到,不过概率很非常小。  2、还有一个就是在商场买,20元宝一个
手机游戏推荐
本类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热门网页游戏古代的虎符究竟是什么?到底此物在军中的地位有多重?
古代的虎符究竟是什么?到底此物在军中的地位有多重?
历史的趣谈
欢迎广大读者来看小编说的历史,小编也很高兴为大家讲解那些历史上的圈圈点点,能为大家长点知识也是小编的荣幸。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吧!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中央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著名作家郭沫若抗战期间曾在重庆居住过一段时间,空闲时,他喜欢逛地摊淘淘宝。有一天,路经一小摊时,突然看见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心想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看。刚一上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突然意识到,天!这可能是兵符!还是虎符!他随即买了下来,回去对照古籍考证。虎符上有铭文,刻着“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几个字,证明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也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秦阳陵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据传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就是因此而获得的灵感。|只认虎符不认人|对于虎符如何使用,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只知道是调兵用的,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调动军队。难道只要拿到虎符,无论哪个阿猫阿狗,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一支军队吗?当然不是!“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物,通常将左半虎符授予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右半虎符前往驻地。只有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方能发兵。现代常用的“符合”一词,便源出于此。1973年在西安北沈家桥村发现的秦杜虎符在古代,士兵必须服从皇帝的调度,但是每次调度士兵的时候,皇帝不可能每次都亲临现场,毕竟皇帝是很忙的。而且,古代通讯不发达,很多小兵可能一生都见不到元帅和皇帝,空口无凭说是某某大将军,士兵怎么会听命,甚至卖命?于是,虎符应运而生,为最高军事权的象征。军队在训练的时候就被灌输只认虎符不认人的观念,士兵平日也常能见到虎符的实物或图形,因而这枚看似不盈一握的小物件才会有调动千军万马的至高军权。两晋虎符这里还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只要凑齐了两半虎符就能调兵,其实不然。皇帝派人将自己的虎符来勘合地方将领的虎符,只能说明皇帝需要调用这支军队,而具体要怎么用,则由皇帝说了算,将领只能按照皇帝的要求来行军。如果违背圣意,就等于犯了谋反大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将领结局往往是十分凄惨的。|虎符兵符|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虎符是秦惠君的杜虎符↓但虎符只是兵符的一种,秦汉以前,兵符多为各种虚幻的神兽,材质为骨雕或玉器,良渚文化时期成双成对的牙骨雕有可能就是四五千年前的兵符;良渚文化 牙骨雕而《周礼》所记载的牙璋也并非用于祭祀山川的礼仪用玉,而是实实在在的调兵信物。下面这两枚螭虺纹小方章似的物件,即为战国时期的兵符↓战国 青铜盒装玉雕螭虺纹兵符 观复博物馆藏螭虺(chīhuǐ),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纹饰。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虺是一种小蛇,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二者都为卷曲盘绕的形象。玉九螭璧,明螭纹剑衞战国 蟠虺纹楚式鼎汉以后的兵符设计上又有了变化。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北宋时用过牛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北宋 牛符辽国、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逐渐演变为铜牌。用事实去阐述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清算历史,鞭挞现实,展望未来。看到这里有没有想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朋友们呢?如果有,欢迎大家来下面留言发表对这的看法,谢谢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的趣谈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呈现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和野史秘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获得虎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