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铜锤花脸换玉带啥事

第030回&犯中原辽太宗业败&逐辽兵火山王功成
&辽太宗耶律德光领兵逃到山口,从山口里出来二将把他截祝这两位战将,一位是寿阳王刘知生,一位是石天王石敬远。
刘知生是刘知远的大哥。刘知远称帝之后,封刘知生为寿阳王,镇守寿阳。辽军入侵,兵犯寿阳,寿阳王刘知生大败,弃了寿阳,便率领残兵来到浮云山上,以待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夺回寿阳。方才辽军逃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浮云山的山口。
刘知生和石敬远有一面之交。石敬远本想独闯辽营立功,结果险些送命,没脸再回火山军营。别了杨衮和呼延凤,出了辽营,一面信马由僵住前走着,一面合计往哪里去。他忽然想起刘知生在浮云山,便去浮云山了。
石敬远见了刘知生,把杨衮统一河东三十六寨,建立火山军,自立火山王,已去太原送粮救驾,以及他归降杨衮,独闯辽营等情说了一遍。
“如此说来,咱们又是一家人了。”刘知生甚是高兴,便叫石敬远住在营内。并对石敬远说:“一旦辽兵败退,必奔黄河渡口,浮云山口乃是必经之路。你我就在山口堵截,抓住耶律德光,你我分别到杨衮和汉王面前立功赎罪。”
从此以后,刘知生便不断派出探马。打探前敌军情。闻报辽军大败,正在黄河渡口逃奔。刘知生和石敬远这才带领一人马,把浮云山口卡祝寿阳王刘知生见了耶律德光,气得咬牙切齿,镫中跌足,打马上前,厉声说道:“耶律德光,前次兵犯寿阳,险些将我杀于马下,可谓猖狂凶恶之极!你当时没想到吧,曾几何时,你也有如此下常明告诉你吧,你的退路已经被我卡住,还不下马服绑!”
“哈哈哈哈”耶律德光说道:“刘知生,你乃是我手下败将,岂敢对我说此狂言!还不闪开一条路,让我过去!你若跟我交手,岂不白白送死!”
刘知生笑道:“我虽不是你的对手,能胜你者,也不乏人。”说着,战马在旁一闪:“耶律德光,你看此人是谁?”
耶律德光一看,后面现出一位手持双棒的老将。他再定睛一瞧,原来是盘蛇寨的老寨主石敬远。不由一愣,心想,他投降了杨衮,烧了我的连营,怎么又跑到刘知生这儿来了?他的双棒可甚是厉害。要想通过山口,看来不太容易!
石敬远打马上前,抱抱腕。说:“老郎主,久违了,你想不到能和我在这儿相遇吧?”
“呸”耶律德光破口大骂道:“石敬远,你这个反复无常之辈!今天有何睑面见我?”
石敬远笑道:“只因我一时昏迷,为报私仇,才丢了气节,忘了大义。经过场衮指点,我才迷途知返。今天我来截你;就是为了向火山王表我悔过之心,拿你前去请罪!”
耶律德光气冲斗牛:“我杀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匹夫!”说着,摆刀就劈。
石敬远急忙举起双棍招架。他知道耶律德光的刀厉害。不想和他久战,想找个机会用火龙棒烧他。打了十几回合,两匹战马一打招面。石敬远的底手一摁火龙棒的绷簧,就往耶律德光的顶门砸去。
耶律德光急忙托刀往外招架,只听“吭榔”一声。头上“呼”地烧起了大火。耶律德光叫声:“疼煞我也!”带着火团,踅马便退,滚鞍下马,便就地打起滚儿来。
石敬远撒马抡棒就追。
耶律休哥、耶律巴达、耶律金达撒马上前,就把石敬远截住,交起手来。
耶律德光把火滚灭,抓缰纫镫上马,说声:“还不快闯出去!”踅马便向山口冲去。
耶律休哥、耶律巴达、耶律金达忙收兵刃,冲着军兵说声:“快走”,也向山口冲去。
可是这些残兵,竟拿将令当耳旁风,有的四处逃散,有的举手投降,只有少数辽兵,跟着主子仓惶逃去。
石敬远和刘知生追上前去,又把跟着耶律德光逃走的辽兵杀死无数。可惜追之莫及,竟让耶律德光这帮残兵败将逃出了山口。
经过浮云山口这一战,耶律德光的辽兵,只剩下五六千人了。这就叫兵败如山倒啊!
耶律德光忍着伤痛,带领败将残兵,逃了一程,又有一座大山根在面前,但见这座大山:怪树如鳞,立石如刀;险峰陡峭,无路可逃。
耶律德光看罢,不由毛骨悚然,回头问道:“此山无路,我等怎能通过了?”
耶律休哥打马上前,手指大山.奏道:。此山叫‘怪蟒山’,闯过此山,就到黄河渡口了。初见此山,疑是无路,实是有路,而是两壁夹一道,在远处看不见路。只因路的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形势险要,恐有埋伏。若是绕路而行,则有三日至五日的路程。是否由此而过?请速拿定主意!”
耶律德光狗急跳墙,果断地说:“追兵即至,时不我待。即使担些风险,也要闯了过去。你快头前引路!”耶律休哥虽然有些打怵,但是王命难违,只好硬着人皮,打马上前,回头说声:“快闯”,便领着头儿朝着山脚间去。
辽军的残兵败将刚刚闯进山间窄道,忽听三声炮响,前边闪出一哨人马,就把出路卡祝耶律德光说声:“快往回撤!”掉过马头就往回跑。后面的军兵躲闪不及,被踏得鬼哭狼嚎。可是抬头一看,退路也被切断,只好掉过马头,再往前跑。忽听前面喝道:“耶律德光,你跑不了啦!”
耶律德光急忙勒马一看,前面现出两员大将,为首这人,头戴三叉帅盔,身披银叶铠甲,后背插鞭,手擎丈八蛇矛,立在旗脚之下。再看旗上大字,上面写着“高平关兵马招讨元帅”。中间是斗大的“高”字。心中不由一愣,高行周怎到这儿来了?
辽军人境之后,耶律德光曾派万余辽兵夺高平关,被高行周杀得大败,辽兵死伤五千余人,耶律德光只好下令退兵。他领教过高行周的厉害。一见是高行周,胆子都吓破了。
再看高行周身旁那将,头戴铁盔,身穿铁甲,脸色黝黑。看着虽很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
这黑脸儿的乃是佘表。佘表为什么和高行周跑到一起来了。
高行周兵访火塘寨时,问杨衮和呼延凤何时兵进大原,呼延凤提出了要趁兵进太原送粮之机将辽军一网打尽之计,并叫高行周如此这般依计而行,高行周就走了。
高行周上哪儿去了?呼延凤是叫他先去规劝佘表,然后和佘表去怪蟒山堵截辽军。
原来,佘表是高平关的副将,曾在高行周的手下听用。佘表还和金良祖是半师半友,佘表的飞鞭就是跟金良祖学的。高行周伯劝说不成,就把金良祖也拽去了。高行周和金良祖到了佘家寨,见了佘表,劝他归降杨衮,佘表不从。高行周脾气暴躁,佘表性格倔强,两个人话不投机,就交起手来。高行周将佘表走马活擒。金良祖再次对他解劝,佘表以杨衮不会烧过于他为借口,仍是不降杨衮。金良祖也皱了眉头。
金良祖知道佘表有两儿一女,儿子佘龙、佘虎,女儿佘赛花,今年一十二岁。金良祖过去来佘家寨时,曾经见过赛花,知道赛花不但长得俊俏,武艺也很不错,和杨衮的老儿子杨继业正是天生的一对儿。金良祖就想出来个佘、杨结亲,以释前隙的办法。金良祖对高行周把这个办法说了,高行周也很同意。金良祖回火塘寨,把金刀杨会请来。金刀杨会一是觉着佘赛花和杨继业很是般配,二是为了顾全大局,解开佘、杨两家的这个疙瘩,就同意了。金良祖向佘表一提两家结亲之事,佘表反复合计,觉得别再拧了,再拧下去,若把高鹞子激怒,他杀人可不眨眼啊!他要眼珠子一瞪,把我宰了,我向何处伸冤?冤仇宜解不可结呀,何况赛花和杨继业也很般配。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佘表和杨衮成了亲家,自然要对杨衮相助。高行周请佘表助他去怪蟒山堵截辽军,佘表就同意了。高行周便和佘表,带领军兵离开了火塘寨,回高平关安排了一下有关事宜,就带五千军兵奔怪蟒山,把怪蟒山卡祝果然不出呼延凤的所料,耶律德光还真带领他的残兵败将由此路过。从心眼儿里佩服呼延凤料事如神!石敬远在盘蛇寨时,曾秘密带领佘表会见过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见了佘表,这才觉得很是面熟。
耶律德光心里虽然胆儿突突的,脸上还很镇静,横刀胸前,问道:“你就是高平关的高将军吧?不知为何挡住我的去路?”
高行周手握长枪,横眉竖目,说道:“呼延军师料事如神,知你定要由此败退,特秉汉王旨意,又奉火山王杨衮之命在此堵截。你已身逢绝地,还不下马服绑!”
耶律德光冷笑一声,说:“兵家胜败,乃是常事。我耶律德光回去以后,还要重整旗鼓,再进中原。到了那时,必将转败为胜。我劝你往远处看,让一条路,放我过去,待我再进中原,灭了汉王刘知远,则封你为中原之主。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把高行周气的,眼睛都红了:“我怎能听你如此胡说八道,休走,看枪!”
耶律德光身上带伤,筋疲力尽,知道不是高行周的对手。一看高行周奔自己闯来,没敢上前较量,踅马退了回来,今耶律巴达上阵。
耶律巴达手擎狼牙棒,催马上前战高行周。
高行周心黑手狠,枪急马快,和耶律巴达只战几个回合,就把他刺于马下。接着,耶律金达又闯上来,也被高行周一枪刺死。话不赘叙,高行周越战越勇,辽军上来一将,制死一将,上来两将,扎死一双,这一场厮杀,竟接连杀死了辽军八将!辽军再也没有人敢上阵了。
高行周面不改色,勒马擎枪,问道:“耶律德光,还不下马投降!若不投降,你们哪个还敢上来?”
耶律休哥小声问道:“父王,你看……人家叫上号啦,你看怎么办吧?”
耶律德光眼睁睁地瞅着自己死了八员战将,疾首痛心之极!恨不得把高行周一口吞掉。想要上阵,力不从心,下马投降,又不甘心,只好往外闯了。遂对耶律休哥轻声说道:“咱也不能听他胡说八道,快护着我闯出去J”耶律休哥点了点头,说声:“父王,要紧跟着我!”撒马就奔汉军闯去。
耶律德光带领辽兵跟在后面往外冲杀。
高行周和余表急忙率兵堵截。双方混战一团儿。
山口道路狭窄,只能横过一条枪,一方要闯,一方要截。耶律德光和耶律休哥是黄鼠狼钻灶火坑毛燎光了也要冲出去,哪还顾上军兵死活。高行周和佘表是关起门来打;狗打个实实惠惠。这场混战,惨状可想而知,只杀得辽兵死尸横倒,血流成河,高行周的军兵也死不少。怎奈耶律德光和耶律休哥狗急跳墙,还侥幸闯出去了。
耶律德光和耶律休哥一口气儿跑出二十里路,在一个岔道口停下,回头一看,高行周和佘表没有追来,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再看自己的军兵,只剩五、六百人了,未免有些惊懊!但总算把自己的命保住了,又觉得很庆幸。
耶律德光问道:“去黄河渡口走哪一条路啊?”
耶律休哥辨了辨方向,说:“这条大道是奔黄河渡口去的,这条小路通羊角湾。若奔黄河渡口,恐怕还有埋伏,咱们就奔羊角湾吧!”
耶律德光摇摇头说:“不能奔羊角湾。咱的水兵若不去羊角湾接应,你我怎能渡过河去?”
耶律休哥说:“若无水兵接应,可找百姓要船,要不到船,也可伐木坐筏而过。我们九死一生,逃到此地,若走大道,遇到伏兵,送了性命,岂不悔之莫及!”
“好吧,咱们就走小路,奔羊角湾。”
耶律德光拿定上意,和耶律休哥带领几百残兵,沿着小路,奔羊角湾去了。可是刚要到羊角湾,就听“咣咣咣咣”,从四面八方传来炮响,接着从周围壕沟里面窜出许多伏兵,就把耶律德光这帮丧家之犬包围起来。
耶律德光一看,这帮伏兵挑着“火山王”的大旗,旗脚马上端坐那人正是火山王杨衮。
耶律德光顿时吓得魂飞胆裂,心里说,我怕的是杨衮,躲的也是杨衮,偏偏冤家路窄,竟和杨衮相遇,不由仰天叹道:“大势休矣,我命去矣!”
诸位要问,自从耶律德光逃离太原城下的辽营,杨衮和呼延凤不是一直带领军兵穷追不舍吗,怎么一直没有追上,杨衮反而在羊角湾出现了呢?原来,这又是小诸葛呼延凤用的“瞒天过海”、“暗渡陈仓”之计。杨衮和呼延凤领兵追出不远,就叫杨衮停下,命王金刚再扮杨衮,继续往前追下去,还告诉他,追到怪蟒山就不要再追了,因为高行周和佘表领兵在怪蟒山口堵截,你在后面追杀辽军的散兵逃将就可以了。可是王金刚追到浮云山,正遇石敬远和刘知生堵截辽兵,他帮着石敬远和刘知生收拾一下辽军残兵败将,就兵分一处,又奔怪蟒山的方向追去。小诸葛呼延凤早已料到,耶律德光若从怪蟒山口逃脱,定走小路奔羊角湾。把王金刚打发走了之后,就和杨衮领兵直奔羊角湾埋伏起来。呼延凤这一“宝”还真押对了,耶律德光果然想从羊角湾这儿脱逃。
耶律德光一看,杨衮领兵将他包围起来,吓得真魂出窍,也不跟杨衮搭话,乘杨衮的火山军正在缩紧包围圈儿的时候,忙给耶律休哥递个眼色,接着狠一踹镫,撒马闯了出去,跑到黄河岸边一看,河水浩浩荡荡,波浪澎湃奔腾,好象要把自己一口吞掉。再往岸边看看,没见一船一人,然后回头一看,杨衮和呼延凤带领军兵正奔自己追来。不由叹道;“吾身逢绝地矣!”两只老眼也“刷”地一下淌下泪来,接着“呛啷”一声,抽出宝剑,就要拔剑自刎。
耶律休哥急忙上前把剑夺下:“父王,千万不要寻此短见。宁肯和那杨衮拼死,也不能如此了却你一生啊!”这两位难子难父,坐在马上,互相抱住了头,“呜呜呜鸣”大哭不止。
正在这时,忽听有人喊道:“老郎主,不要惊慌,看我来也!”
耶律德光和耶律休哥急忙撒手,顺着声音一看,乃是自己的水军都督齐木文带着几十水兵划着一条大船,从芦苇丛中驶来。
原来耶律德光兵进中原以后,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便叫水兵都督齐木文备船领兵驻在黄河渡口,以应败退需要,齐木文得知郎主兵败,估计老郎主不走黄河渡口,就走羊角湾,而走羊角湾的可能性最大,这才叫水兵副将领些水兵乘船在黄河渡口等待,自己就领部分水兵,乘只木船,来到羊角湾这儿接应。
耶律德光见船如见救星,当即打马来到岸边,等船靠了岸,就和耶律休哥等十几个残兵败将上了渡船,忙向彼岸驶去。
羊角湾的黄河很窄,等杨衮带兵追到何岸,耶律德光的船已靠岸了。眼瞅着耶律德光逃遁,镫中跌足不迭。
这时,高行周、刘知生、石敬远、佘表和王金刚领兵赶来,听说耶律德光过河逃走,也都后悔不及。大兵合到一处。杨衮、呼延凤和众将商量一下,当即决定,就地扎营,埋锅造饭,歇息一夜,明日筹备船只渡过黄河,然后兵进幽州。
杨衮率领大军开到幽州附近,先扫幽州外围。耶律德光率兵顽抗。杨衮的火山军且战且进。经过十数个月,才把幽州拿下。耶律德光率军往东逃去。杨衮继续扫荡辽军。
汉王刘知远在太原解围之后,就回汴梁。后来遣使到幽州宣旨,叫杨衮速回汴梁,要封官职。杨衮通过太原解围,才知刘知远这个皇上,鼠肚鸡肠,无情无义,耳软心活,毫无主见。不想侍这昏君,便叫来使转奏汉王:“我杨衮今后‘听调不听宣’。”意思是说,为了顾全大局,你这个皇上可以调我去杀入侵之敌,愿继续为收复燕云而战,但决不接受加封,更不接受宣召。刘知远听了,无可奈何。
&&& 正是:
爱国爱民恶汉皇,赤胆忠心抗辽邦。
激励后辈杨家将,人人效仿火山王。
《火山王杨衮》是讲述“杨家将”的先祖杨衮的故事。“杨家将”的先祖、杨继业之父,史实上乃是残唐五代时期的北汉麟州刺史杨信。但是,在传统评书和戏曲里,那把杨信说成是杨衮。
传说火山王杨衮是残唐五代时期的一位爱国名将。但现存元刊本《新编五代史平活》和明刊本《残留五代史演义传》中,却没有火山王杨衮的故事。只在清人吴据话本《飞龙传》改编的小说《飞龙全传》第五十回,才提到了关于杨继业之父杨衮在清代的戏曲中,有《杨衮教枪》、《铜锤换玉带》等剧目。传统评书《天汉山》中,有一段杨衮帮助高怀德、高怀亮兄弟团圆的故事;在《赵匡队演义》“二下河东”里有“泗水关赵匡胤会杨衮”、“走线铜锤换玉带”的故事。
火山王杨衮,因其处于枭雄争帝、外敌入侵的五代时期,百姓受着内忧外患双重涂炭。当时真正的英雄,不受帝王制约,只靠结友聚众创业图存。这就使杨衮形成了既反枭雄、皇帝,又反外敌入侵,更重朋友义气和热爱平民百姓的博大胸怀。其次,也是由于杨衮所处的时代,决定了杨衮的性格既有倔强、大胆、宽厚、百折不挠的一面,又有莽撞、自负、好胜、放荡不羁的一面。我们力图通过对杨衮成长过程的描写.运用一些生动具体的情节,塑造一位性格既高尚又复杂的英雄形象。
本书故事原定从“杨衮自立火山王”开始,到杨衮之子杨继业去北汉帝刘崇军中任职为止。但是后来发现,如果这样叙述,一来看不出杨衮的成长过程,二来后面的一些情节又和《天汉山》、《赵匡岚演义》等书情节重复。这才改变初衷,在“杨衮自立火山王”前,加进了“杨衮拜师学枪艺”、“走大原会李克用”、“金家岭杨衮招亲”、“五龙二虎会彦章”等情节,删去了“柴世宗邀请杨衮战刘崇”、“泅水关赵匡胤会火山王”、“走线铜锤换玉带”等情节,使这部书的故事到“逐辽兵火山王功成”就结束了。这样,既使听众和读者了解了杨衮的成长过程,又避免了和《天仅山》、《赵匡胤演义》等书在故事上的重复,使本书情节始终围绕杨衮反对枭雄争霸、抗击外敌入侵这一爱国主义主题发展。
同时,对那些虽与它书重复,但能够表现杨衮性格、成长过程的情节也有少许保留,只是力避描述上的雷同。如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就有“五龙逼死王彦章”这个回目,我们在本书中也保留了这个情节,但把“五龙”改为“五龙二虎”把杨衮和高行周也加进去了,借用这个情节来表现杨衮的大智大勇。
再者,在叙述杨衮的成长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书籍或戏曲中的一些情节,如“五牛挣死李存孝”、“刘知远潼合抢亲”一等,在本书中有所涉及,但只做了简单叙述,不做具体描绘,以保持本书情节的连续性。
本书于1987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时,书名叫《杨家将前传》共三十四回。这次收入《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丛书,改名《火山王杨衮》,其中改写了少数章节,并压缩为三十回。
白村荣佛教书籍网提供各宗派书籍在线阅读,免费下载!如果您有好书推荐,请联系站长QQ!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正说杨家将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大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4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下载当当读书APP,免费阅读万本电子书。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第四十一回&火塘寨三阵决胜负&陈桥驿一夜转乾坤
第四十一回 火塘寨三阵决胜负 陈桥驿一夜转乾坤
杨衮刚把刘崇迎进大厅,喽兵又报,赵匡胤也来到山寨。这不仅使刘崇大吃一惊,就连余表也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杨衮的计谋:为使周、汉两家罢兵解和,才把两家君臣请来,他要从中调停。为此,他在让佘忠送信的同时,也给赵匡胤送去一信。信中写道:“火山王杨衮叩拜赵大元帅匡胤。三日后,火塘寨议定下山助阵大事,敬请元帅届时光临。”这两封信所定的日期一样,他们能不在一天米吗?
  书接前文,杨衮以隆重的礼仪,把赵匡胤以及随行的战将接到大厅。接着,面对两家的君臣将士,逐一作了引见。
  杨衮提到河东王刘崇时,郑恩“呼”的一下站起身形,“仓啷”一声拽出宝剑:
“刘崇叛贼!我正要拿你.你却送上门来。这真是&冤家路窄&,看我取你的脑袋。”说着,就往前闯。
  杨衮把眼一瞪,厉声喝斥道:“周将休要无理。今天。在我火塘寨内,谁敢动手,我就先叫他死于非命!”
  赵匡胤也忙说:“三弟往后站,不可莽撞。”
  杨衮又吩咐道:“孩儿们!各操兵刃,站立两旁。谁若轻举妄动,就让他身首两分。”
  “孩儿遵命!”杨氏弟兄答应一声,手持利刃,象站殿武士一般,雄赳赳、气昂昂,站在大厅两厢。
  这时,整个大厅肃穆庄严,鸦雀无声。杨衮环顾四周,打量一番,这才正色说道:
“今天,把诸位请来,是老夫忧国优民的一片诚意,大家尽可放心。诸位知道,火塘寨既不属周、也不归汉。倘若谁怀歹意,定让他活着进来、死着出去。”接着,又吩咐下去,“来呀,盛摆酒宴。”
  “遵命!”
  霎时,酒菜齐备。杨衮站起身形,笑着说道:“来,先请大家高举酒觞,为今日相见干杯。”
  众人听了,互相观望,不敢妄动。唯有周帅赵匡胤,却若无其事地端起酒杯:“多谢老英雄一片美意。”说罢,一饮而尽。
  郑思见赵匡胤把酒喝了,也端起杯来,灌入肚内。
  刘崇一看周营帅将喝得痛快,才勉强端杯,喝了下去。
  酒过三巡,杨衮一字一板地说道:“老夫虽是世外之人。但有满腹衷肠,要奉劝众位。现在,你们两家对峙,劳民伤财,百姓遭殃。周,汉都想一统天下,光靠开兵见仗不行。依老朽之见,必须君主有德,丞相有谋、元帅智勇双全。为此,我想请你们当”仁&&君比君、相比相、帅比帅。哪家占了上风,我杨家就出兵相助,以促成统一江山的大业。”
  赵匡胤说:“老英雄高见,令人佩服。怎奈我主现在东京,君与君无法相比。”
  杨衮说:“刚才,我说三阵定输赢,主要是比才、比德、比能。君主不在,也可选人替代。”
  刘崇暗想:周营中不仅无君,而且无相。与他们较量,定占上风。于是,爽朗说道:“老英雄说好便好。”
  正在这时.喽兵来报:“启禀老寨主!寨门外来了一个老道,自报姓名叫苗光义,要求见寨主。”赵匡胤一听,立时振奋起来。
  杨衮传令:“快快有请。”
  “是!”
  喽兵出去时间不长,苗光义来到大厅。杨家弟兄一看:只见他眉清目秀,鼻直口方,五官端庄.肤色红润。似有飘然欲仙的风采,全不象上次砸匾的恶人。看罢,更恨刘崇奸诈缺德。
  那位说,苗光义是怎么来的呢?赵匡胤率兵二下河东,他便在暗中跟随。为什么?要帮周兵排忧解难。赵匡胤与刘崇交兵见仗。旗开得胜、捷报频传。所以,他一直没有露面。今天,探知汉、周两家俱都来到了火塘寨。他不知何故,生怕出事,才赶来相助。苗光义走进大厅,径直坐到赵匡胤身边。赵匡胤寒喧几句,便把杨衮的意思,对他讲了一遍。苗光义听罢,连连点头:“无量寿佛!好主意,好主意。”
  赵匡胤说:“苗军师,咱一无君、二无相,无法比相呀!”
  苗光义略一琢磨,说道:“无妨。你来替代君主,我来替代丞相,让高怀德暂当元帅。如此,这君、相、帅,岂不三者俱全了吗?”
  “好,就依军师。”
  双方各自议论一番,便开始较量。
  第一阵:元帅比能。王天龙与高怀德,先论了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又谈了马上步下,长拳短打。本来,王天龙就是高怀德手下的败将。今天高谈阔论,自然不如怀德。所以,刘崇输了头阵。
  第二阵:丞相比贤。欧阳方先谈了辅君治国之道,又谈了选贤任能之方。凭他博学多才,伶牙俐口,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博得了一些人的喝采。
  欧阳方说罢,苗光义就接了话茬:
“要成为国家贤相,对上要忠、对下要公。刚才,欧阳方一番宏论,令人折服。不过,所论之策,必须身体力行。诸位,请看欧阳方之所为&&河东本是一个藩镇,励精图治、安邦兴国才是正理。而欧阳方却怂恿刘王,扯旗造反,是为乱臣;河东弹丸之地,欲吞莽莽中原,谈何容易?欧阳方又唆使刘王,投靠契丹,借来大兵,出卖幽云十六州。引狼入室,是为叛臣,身为丞相,却千方百计灭周兴汉,对上不忠,是为奸臣。如此说来,乱、叛、奸全集欧阳方于一身,靠他能治国安邦、平定天下吗?”苗光义这一席话,说得欧阳方羞愧满面,无地自容。这第二阵,又输给了周朝。
  第三阵:君主比德。刘崇连输两阵,十分生气。他要先发制人,抢着说道:“中原大地本是我刘氏江山。柴荣父子篡位,实属大逆不道。我出兵讨伐叛逆,上符天意、下顺民心。我若一统天下,定要选贤任能,致力于安邦治国,使国富民强,永享太平。”
  赵匡胤说:“刘王所吉差矣!江山本无所定,有德者得、无德者失,历来如此。汉主刘嵩登极坐殿,不也是从别人手里得来的江山?请问,这算不算大逆不道?幼主刘承佑,是一个无道昏君。他沉湎酒色,宠信奸佞,陷害忠良,涂炭百姓。志士仁人群起而攻之,有何不对?柴王登极以来,励精图治,劝勉勤耕。天下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柴王和你相比,胜强百倍。”
  赵匡胤这一席话,说得刘祟张口结舌,无言可驳。
  杨衮昕了,哈哈大笑道;“三阵比过,输赢已见分晓。柴王为君,刘王为臣。谁对此裁不服,还请当”缋怼H蘸螅扯心,便是我杨家的对头。”
  刘崇听了,心里很不是滋眯。不过,他也看出来了:周营将相都胜过汉营。若继续开兵见仗,必然是自讨灭亡。于是,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老英雄之言,本王深信不疑。从今日起,我愿休战罢兵,俯伏称臣。”
  赵匡胤也说:“多谢老英雄费心。既然刘王罢兵不战,周营也立即禀明圣上,班师回朝。”
  杨衮满面容光,精神振奋:“但愿两家都不食言。”
  “请老英雄放心。”
  大事议定,杨衮率领儿郎,先送刘祟一行下山。尔后,又回转大厅。
  赵匡胤见了杨衮,笑着说道:“不知老英雄何时下山?”
  杨衮一怔:“老朽不曾有下山之意。”
  “嗳!”赵匡胤说,“老英雄曾说过,
&哪家占了上风,我杨家就出兵相助,以促成统一江山的大业。&今天,输赢已见分晓,老英雄就该话复前言。”
  杨衮摇了摇头,说道:“柴王比起刘崇来,倒是一位明君。但是,他还不是力转乾坤的真主。我看赵元帅您,倒是一位奇才。将来有用杨家将之处,我定当尽力相助。”
  赵匡胤大喜:“此话当真?”
  杨衮略思片刻,取来一把链子铜锤。交给赵匡胤:
“这是我的防身暗器,赠给元帅。何日需我杨家相助,派人把铜锤送来即可。”
  赵匡胤收下铜锤,却无回赠之物。略一琢磨,便将玉带取下,双手捧给杨衮:“这条玉带,请老英雄笑纳。将它戴上,犹如匡胤常伴身边。”
  杨衮接过玉带,吩咐重整酒宴。诸位,这就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铜锤换玉带”的故事。
  闲言少叙。赵匡胤离开火塘寨,回到周营,修好折报,派快马回京请旨。直到圣旨传来,才整顿人马,班师回朝。这一天,大军回到东京。赵匡胤上殿交旨。方知柴荣病势垂危,多日未理朝政。于是,带郑恩到后宫探视。
  赵匡胤来到后宫一看;见娘娘、太子、嫔妃、宫女、御医,俱都守候在床前。他心中一怔,到床前定睛观瞧:但见柴荣骨瘦如柴,面色晦暗,双目紧闭,鼻息微弱。看罢,忙问御医:
“万岁所患何疾?”
  御医道:“回禀王爷!万岁治理国家,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现已病入膏盲,难以医治了!”
  郑恩闻听此言,立时泪流满面。高声叫道:
“大哥,快醒醒,兄弟看你来了!”
  柴荣听见喊声,强打精神,微睁二目。可是,还没看清是谁,就又闭上了。
  郑恩边哭边说:
“大哥,你怎么又把眼闭上了?你病得这么沉重,为啥不告诉我郑恩和二哥赵匡胤呢?咱们结拜时说得清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事到如今,你怎么能离开我们呀!”
  柴荣正在弥留之际,突然昕到有人呼叫赵匡胤和郑恩的名字。再睁眼一看;他俩果然就在眼前。柴荣眼睛一亮,挣扎着伸出双手,将他二人拉住:
“你们可回来了!”
  郑恩擦了擦泪水:
“大哥,你怎么病成这个样子?”
  柴荣说:“朕不久于人世了。太子尚小,朝中事繁,全托给你们照应吧!”刚说到此处,把头一歪,便离开了人世。
  柴荣驾崩,赵匡胤、郑恩哭得死去活来,娘娘、太子更是痛不欲生。
  国不可一日无君。赵匡胤与群臣商议,立太子柴宗训为帝,于柩前即位&&这就是恭帝。文武山呼已毕,尊娘娘符后为太后。接着,举国治丧,为万岁致哀。
  郑恩料理完丧事,由于过分悲切,使一病不起。朝中请事,俱由赵匡胤帮幼主料理。
  过时,南唐趁周朝皇上年幼,又接连不断打来战表,要夺取大周的江山。可是,每封折报入宫,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为此事,赵匡胤心如火焚。这一天,他再也坐不住了。匆匆走上金殿,击鼓撞钟,请驾临朝。
  幼主宗训昕到钟鼓齐鸣,慌慌张张跑上金殿,问道:
“皇叔,出什么大事了?”
  赵匡胤跪奏道:
“南唐兴兵作乱,要夺我主江山,请万岁定夺。”
  宗训说: “我也没有办法。皇叔你快拿主意吧!”
  “如今之计,只有发兵平叛,才能保住大周的社稷。”
  “皇叔,那你就率领兵马去打他们吧!”
  “臣遵旨。”
  赵匡胤领了旨意,与群臣议论一番,点齐人马。便朝南唐进发。
 _sina_#8220_word__聪鲁兄虏槐恚ケ碚钥镓贰U庖惶欤鼙诔虑沛渌抻R灰刮藁埃酱稳仗焐⒚鞯氖焙颍彼д殴庠丁⒙扪油,先锋官潘仁美,一起率领众将,来到元帅赵匡胤帐前。齐刷刷跪倒身形,敲锣打鼓,山呼万岁。
  赵匡胤从梦中惊醒,翻身下床,走出帐外一看:只见众将俯伏在地,正在高呼“叩拜我主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一惊:“各位将军,这是何意?”
  先锋官潘仁美说:“启奏万岁!末将刚才在营中巡哨,忽见天上飞来龙袍、王冠。末将去接,没有接住,就见那衣冠飘飘悠悠飞进了您的帅帐。”
  “噢,竟有这等奇事?”
  这时,罗延成跑进大帐,当真捧出了衣冠。接着,给赵匡胤头戴龙冠,黄袍加身:“大哥,这是天意,您快登基坐殿吧!”
  赵匡胤把眼一瞪:“休要信口雌黄,天下哪有这等奇事?”
  潘仁美急忙上前分辩道:“天降龙冠,龙袍,皆是末将亲眼所见。若非天意,哪有此事?万岁若要怪罪,末将甘愿受死。”
  赵匡胤听了众将的议论,自言自语道:“难道果真如此?”
  这次出征。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也跟在军中。他说:“兄长登极称帝,虽然有些突然,但天意难违。既然苍天有意、众将拥戴,就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不要再迟疑了。”
  众将听了此言。齐声高呼道:“万岁请坐龙椅,受臣参拜!”
  赵匡胤这才步入大帐,居中而坐。众将山呼万岁,大礼朝拜。诸位,这就是“陈桥兵变”的演义故事。
  众将参拜已毕,赵匡胤传下口旨:“南唐叛军,改日再去征讨。现在兵返京都,不得冒犯太后与主上,朝中府库,不得吞掠;安抚百姓,严明军纪。遵令者重赏,违禁者则诛。”
  “臣等遵旨。”
  霎时。大军浩浩荡荡重返京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锤花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