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钱慧安和马根仙的扇骨收藏多少钱

晚清海上画派领袖人物钱慧安
晚清海上画派领袖人物-钱慧安
&&&&&&&&&&&&&&&&&&&&&&&&&&&&&&&&&&&&&&&&&&&&&&&&&&&&&&&&&&&&
一九六四年年初在北京上大学期间,一次偶然机会我阅读了叶浅予先生所写“钱慧安与淸末人物画”一文,当时我年轻才二十三岁激动不已,一九六四年九月大学毕业分配回沪工作,我迫不急待地向老祖母讯问,老太爷钱慧安生平和我们钱家家史,老祖母告诉我“我们祖籍浦东高桥花园村人,老太爷长期生活在上海城里淘沙场,老太爷是上海有名画家,在他去世后出殡队伍就长达几里路,长子钱颂椒、次子钱书城两人子承父业专业画家,但后人都没有传承祖业实在可惜。”。不久她老人家为祝贺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特地送我钱慧安作品二幅、钱颂椒作品二幅、钱慧安印鉴四枚,嘱咐我好好保存,这样我就有了第一份资料和第一件藏品。不久一九六六年九月老祖母去世,后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资料的收集和藏品的积累有了很大的提升。
钱慧安生于清道光十三年,殆于宣统三年,今年是钱慧安诞生一百八十周年,姑妈钱德敏正在组织筹备纪念活动。借此机会根据我收集的资料和收藏的藏品,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所了介的一代宗师、海派源流、晚清上海画派领袖人物钱慧安。
&&&&&&&&&&&&&&&&&&&&&&&&&&&&&&
一.雅俗共赏的钱慧安绘画艺术&&&&&&&&&&&&&&&&&&&&&&&&&&&&&&&&&&&&&&
在钱慧安一部份绘画作品中,常采用记写绘画方法的落款,如“参师文安国”、“背抚唐解元”、“仿仇十洲”、“仿新罗山人”、“仿白阳山人”等等。这说明是作者在创作時构思的依据,和对前辈作品的领会与理介,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钱慧安继承了传统画精髓;看到了继承民族绘画技法之优长;看到了向民间艺术汲其精华融合其长。同时钱慧安处于晚清社会变化时期,面临其时西方绘画理念的涌进,钱慧安既不全盘接受,也不一概排斥,而是取其精髓,注重接收西洋美术的特性,力求贴近生活,他在人物五官的表示上,以线条勾画后略加淡墨渲染,面容的立体感和量感出神入化。钱慧安在勾勒侧面或半侧面人物表面时,也施以奇妙的透视处置,使得人物姿势更趋天然丰满。继承传统贴近生活创造出“钱派”之风格。这就是钱慧安作品的“雅”。
何谓“俗”根据辞海介釋分大众的、通俗的和俗气、俗套二种。
对钱慧安的画,在以往的画评中,特别是在建国后出生的画家包括当今绘画界领导人口中评价不甚高。理由是“俗气、“俗套”,他总是画一些小市民、题材老套、意境灰暗、作品散发着一股高墙大院内的霉味、传递的是市民阶层的趣味和梦想。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不妨从钱慧安绘画作品来看“俗”。
人物画以“人”为主体,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人民群众以“劳动大众”为主体。在钱慧安人物画中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劳动大众”如“柳塘牧牛”中小牧童、“枫江秋色”中老渔翁、“日高蚕未起”中女蚕农、“乐我琴瑟”、中习琴女、“吹笛待君来”中小女子等;钱慧安绘画作品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劳动生产画、民俗风情画、神话传说画、吉祥颂祷画、红楼故事画、唐诗宋词画、仕女生活画,堪称无所不包;钱慧安绘画作品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受力,如作品“有钱使得鬼推磨”等;钱慧安绘画作品散发着一股時代气息,传递的是各层次市民情趣和喜爱。
综上所述钱慧安的“俗”是大众的、通俗的,是为各层次市民所认可和喜爱的。
&&&&&&&&&&&&&&&&&&&&
二.钱慧安对年画的拓展和提高品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钱慧安扎实的造型功力和笔墨修养,引起了北方民间画庄的关注,光绪年间应杨柳青、齐建隆两家年画庄的邀请,当时钱慧安四十二岁不顾中年丧妻之痛,毅然只身北上天津杨柳青,这不但需实力,更需的是勇气,对于一个海上名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根据天津王宝铭先生考证,钱慧安十年三上杨柳青。第一次是在光绪元年来到杨柳青的,并寓居在镇上以卖画谋生,是年初冬,钱慧安暂别杨柳青返回上海。第二次光绪五年初春,钱慧安沿运河又回到杨柳青,以后的四年间,钱慧安一直在杨柳青居住,依然是以为年画作坊出画稿和卖画为生。这一时期他画出大量作品。记下了钱慧安在杨柳青的足迹,四年后,钱慧安又登上南去的漕船,回到故乡。第三次光绪十年的初春,钱慧安又回到杨柳青,当他看着杨柳青人去新疆赶大营已成大势,而年画却日渐衰落时,便又匆匆回南了。在以后的数年里,钱慧安还保持着与杨柳青的联系。&&
钱慧安年画画稿在不违背杨柳青年画的基本规律,不破除其艺术特征前提下,将文人画的神韵,院体画的精髓成功扩展到杨柳青年画中。在他的影响下,杨柳青年画打破了长期的对称式构图方法,首先主要色调风格也由浓艳转向淡雅,突出了文人画的诸多因素,令人耳目一新。为杨柳青年画的拓展和提高品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为职业画家如何与民间艺术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钱慧安在天津杨柳青获得成功后,在画坛的名誉方兴未艾,在上海,钱慧安的画作被最先进的照相石版技术翻印;在江西景德镇,"钱派"人物登上瓷版画。
&&&&&&&&&&&&&&&&&&&&&&&&&&
&&&&&&&&&&&&&&&&&&&&&&&&&&&&&&&&&&&&&&&&&
&&&&&&&&&&&&&&&&&&&&&&&&&
三.钱慧安绘画作品的出版提供了学画的范本
钱慧安绘画作品出版七本&&&&&&&&&
01.钱吉生人物画谱&&&&&&&&&&&&&&&&&&&&&&&&&&&&&&&&&&&&&&&
02.钱慧安画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03.钱慧安人物画谱&&&&&&&&&&&&&&&&&&&&&&&&&&&&&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04.海派源流海派艺术宗师钱慧安诞生一百七十周年纪念画展
&&&&&&&&&&&&&&&&&&&&&&&&&&&&&&&&&&&&&&&&&&&&&&&
上海老城厢书画会
05.钱慧安白描精品选&&&&&&&&&&&&&&&&&&&&&&&&&&&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06.钱慧安画选&
中国天津杨柳青年画彩绘册页&&&&&&&&&
天津杨柳青画社
07.雙管廔遗墨&
清谿樵子钱慧安画集&&&&&&&&&&&&&&&&&
上海豫園管理处
根据现存《钱吉生人物画谱》资料统计
第一版宣统三年(1911年)怀古山房主人鉴藏、尚文书局发行、石印、五十页、一百幅。
再版民国八年(1919年)怀古山房主人鉴藏、尚文书店发行、石印、五十页、一百幅。
再版民国十年(1923年)怀古山房主人鉴藏、尚文书店发行、石印、五十页、一百幅。
再版民国十三年(1926年)校经山房书局发行、石印、五十页、一百幅。
再版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东书局发行、石印、五十頁、一百幅。
2001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钱慧安人物画谱》亦为五十页、一百幅。我经过与《钱吉生人物画谱》比对,发现作品内容完全一样,。排序也一致,只少了杨葆光所撰的序,可以说是《钱吉生人物画谱》又一次再版。
《钱吉生人物画谱》再版次数之多(6次)、再版时间跨度之长(90年)、内容之丰(钱慧安35岁至59岁作品100幅),可称得上海派画坛之最,对画坛的影响不小、贡献很大,是学画者的范本、是民间年画画师进修的范本。
&&&&&&&&&&&&&&&&&&&&&&
四.钱慧安绘画艺术对民间艺术品的创作影响深远
01.墨品《藏品》
曹素功墨庄艺术精品提梁《集锦墨》全套十六锭,墨上图画为钱慧安
所绘动物无不栩栩如生,墨模则由著名雕刻艺人胡国宾制作,是曹素功墨庄民国年间艺术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02.花菚《藏品》
民国年间古香堂印制钱慧安作品《爱鹅书&
市扇》、《三径菊犹存》、《一杯花并醉》花菚,很为大众喜爱和选用。
03.账册《藏品》
民国年间春华堂监制线装50页账册,封内页印制钱慧安《万兆经营》其
含意深刻,在当时很受商家青睐。
04.瓷板画《藏品》
《摇舸沽酒》是民国许品衡作品,其画靣是钱慧安作品《江风秋色》称得上是瓷板画中上品。
05.帽筒一对《藏品》
钱慧安所画后游赤壁,由珠山八友王琦制作,是瓷器收藏家的精品。
06.梨形茶壶《藏品》
民国瓷器名家钱安制作梨形茶壶,壶身图案为钱慧安作品《乐我琴瑟》,是民国時期民间常用瓷器,受到大众喜爱。
07.木刻笔筒《藏品》
在大众化笔筒上,刻制了钱慧安作品《江风秋色》,提升了书房文化气息,因此深为大众选用。
08.竹刻扇骨《藏品》
根据钱慧安《开轩卧闲敞》作品,由清末竹刻名家马根仙刻制在扇骨上,使人神思清旷闲散自在,提高了执扇人文化底蕴。
09.鼻烟壶《藏品》
以钱慧安杨柳青年画《南村访友》作品为题材,内画鼻烟壶格调新颖而喜庆,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0.紫砂壶《藏品》
由高雄北京人公司制作壶,壶身刻制钱慧安作品《吹笛待君来》,受到紫砂壶爱好者青睐。
11.银币《藏品》
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行,沈阳造币厂制造,中国第一套扇形银币共四枚,每枚面值为10元,其中有一枚图案采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钱慧安作品《柳塘牧牛啚》,这套银币深受收藏者喜爱。
纵观其一生是一位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个朝代,见证了清王朝的衰败位数不多的海派画家;是一位最早接受绘画作品商业化的职业画家;是一位活跃在上海画坛的活动家,组织萍花书画社,推广画艺,首任豫園书画善会会长,组织书画慈善账灾;是一位生命不息作画不止的画坛默默耕耘者;是一位与民间艺术结合的楷模;是一位晚清海派画家开创南北画坛交流的先驱者;是一位在人物画领域大胆创新、风格独特、雅俗共赏“钱慧安画派”开创者。
&&&&&&&&&&&&
日修改载于纪念钱慧安诞辰一百八十周年《海派源流》钱慧安艺术研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牙扇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