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贝雷帽 游戏的狙击技术哪学的

您要找的是不是:
n. 青豆;绿豆;四季豆
Green Beret
绿色贝雷帽
绿色兵团(Green Beret),日本FC游戏。不论是人物设定、场景设定以及是任务等等都有着深厚的冷战时代色彩,游戏中玩家肩负摧毁敌人秘密武器的使命,随身...
基于1141个网页-
绿色贝雷帽
绿色贝雷帽(Green Beret)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称号,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齐全的作战装备,经常被派往世界上许多国家,执行各种特种作战任务。
基于319个网页-
绿色贝蕾帽
...的自尊心:--------------------------------------------------------------------------------队长:绿色贝蕾帽(Green Beret):别跟他硬来:”把从奎勒手里夺来的酋长的飞刀一甩。拉罗切尔的拉帕里斯潜艇基地有三个以上的修理库,千机变之拯救危城。
基于64个网页-
...er II Green Berets)型号,一枚结合卓越性能,耐用性和实用性的军装腕表,其设计灵感源自著名的精锐部队。贝雷帽(Green Beret)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突击队的指定服饰之一。.
基于24个网页-
突袭绿城堡
绿扁帽进行曲
所生产的绿扁帽求生刀
绿色贝雷帽
绿贝雷特种部队
更多收起网络短语
绿色贝雷帽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
green beret
a soldier who is a member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Special Forces
以上来源于:
green beret
(美国特种部队队员戴的)绿色贝雷帽
“绿色贝雷帽”,“绿帽”兵(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成员)
Green Beret
“绿色贝雷帽”(指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队员或英军突击队队员)
[Green Berets]“绿色贝雷帽”;“绿帽子”(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绰号) (=Special Forces)
以上来源于:《21世纪大英汉词典》
Green Beret
Green Berets
A Green Beret is an American or British . 绿色贝雷帽突击队
The former Green Beret pleaded self-defense.
这位前“绿色贝雷“组织的成员为自己辩护为自卫。
Here young men learn the skills of guerrilla warfighting and embark on a year long journey to wear the coveted green beret.
年轻人在这里学习游击战技,经过一年的训练,就可以戴上渴望已久的绿色贝雷帽。
Hayduke, an ex-Green Beret and "wilderness avenger, " was last seen hanging from a cliff, under fire from both a helicopter and a posse.
海杜克,一前绿色贝雷帽和“荒野复仇者”,最后一次露面是从悬崖下吊火,从直升机和波西。
After a few harried phone calls, the Green Beret medic met them at the gate.
Jim Rassmann, a former Green Beret who has credited Kerry with risking his life in order to save Rassmann's.
Ryan Maseth, a decorated Green Beret from Pennsylvania, stemmed from failures both by the U.S. military and by KBR.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嘲讽】特种病和狙击病——少年你电影又看多了。【机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317贴子:
【嘲讽】特种病和狙击病——少年你电影又看多了。收藏
1,特种病最大的敌人:牧羊人前段时间看了关于“红翼行动”的书《孤独的幸存者》,不禁想起B20小队。看样子这牧羊人真是特种部队的天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红翼行动”的大概经过。这是海豹10队在2005年6月进行的一次渗透侦察行动。一个四人侦察小组对一条怀疑藏有塔利班头目的村庄进行监视,他们的藏身之处被三个阿富汗牧羊人(其中一个是小男孩)闯入。抓住这三个阿富汗平民后,这四名海豹经过两票反对一票赞成一票弃权的投票,决定不灭口。虽然他们立即撤退,但得到牧羊人报警的当地塔利班也蜂涌而至。由于4名海豹所处的地势较低,无法用无线电信号呼叫增援,不得不边打边退,其中一名海豹以多次中弹最后失血过多为代价,独自爬上高地向指挥部发出求救信号,虽然叫来了“支奴干”,但却被塔利班打了下来。最近这次行动导致三名海豹的侦察兵、八名160特种航空团的机组成员和八名乘坐直升机参与救援的海豹阵亡,唯一的一名幸存的侦察兵受了重伤,躲了几天,又被亲近美军的当地人捡到,收养了几天,最后被陆军的特种部队救了回去(看来美军也有“海军被包围,陆军去营救”的传统啊,例如格林纳达)。正所谓“渗透有风险,侦察须慎重”,这支四人侦察小组本来就不宜与大部队正面交战的,如果不是因为被牧羊人发现了,即使他们没有成功达到原定目标——找到名单上的塔利班头目,至少也能全身而退吧。结果最后既达不到目标,又导致损失一架直升机,11名海豹和8名160SOAR机组,战果是只干掉了几十名塔利班,这比起1993年在索马里明显是亏大发了。起码当年在索马里虽然损失了两架直升机和同样是19人,但至少抓到了要抓的人,又打死了大批艾迪德民兵和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要是这队海豹没被牧羊人发现,该有多美好哇。但只此一个事件不能证实这个“牧民是特种部队的天敌”的观点,所以我们再来看看1991年的另一个例子——英国SAS的一支代号B20的侦察队在寻找飞毛腿时的故事。据说“红翼行动”将要拍电影了,而B20小队的事件,则已经拍了两部电影了。在“沙漠风暴”期间,萨达姆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抵御多国部队的进攻,为了把以色列拖进来,企图让多国部队中的阿拉伯国家发生内哄,伊拉克就不断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最初多国部队的指挥官没把飞毛腿看成是严重的战术威胁,所以在最早的空袭计划中几乎没关照它们,只在沙漠风暴的初始阶段摧毁了几个已知的飞毛腿阵地而矣。然而当飞毛腿的心理威胁几乎让以色列人出动空军时,美国人一方面竭力安抚以色列人,一方面让空袭部队暂时改变打击重心,集中对付飞毛腿导弹。但由于许多飞毛腿是采用流动发射器,又安置了大量的假目标,因此只靠卫星照片或航拍照片是很难及时发现目标的。为此,由于越战遭遇而一向看不起特种部队的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倚重美军和英军的特种部队渗透到伊拉克境内搜寻飞毛腿发射车。SAS派出A连和D连组成的四支机动小分队,使用轻型车辆在沙漠上到处游击。同时也派出B连对伊拉克境内从幼发拉底河谷到约旦边境的三条主要补给路线进行监视。B连的侦察分队由三个八人徒步小分队组成,分别向北部、中部和南部做道路侦察。由于A连和D连的奔袭行动取走了大部分的装备,所以B连装备不足,其中就缺少了M203的榴弹,地图也有问题。负责南部和中部道路监视的徒步小分队发现此地的地形不适合他们从事秘密活动,立即决定放弃计划返回基地。其中一个小分队通过直升机送回,另一个小分队则是徒步步行二百公里后回到沙特阿拉伯。剩下的负责北部道路监视的B20小分队决定冒险留下完成任务。B20小队在潜伏地点只呆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就被一个伊拉克的放羊小孩给发现了。B20小队放过了这个小孩,虽然马上撤离,但也被大队伊军追上。SAS边打边撤,最终结果是最后两人死于低温症,一人阵亡,四人被俘,只有一个人只身步行二百公里逃到了叙利亚。此外还一个例子同样发生在沙漠风暴期间,那是在地面进攻开始以前,“绿色贝雷帽”派出了许多侦察队先行渗透到第18空降军计划进攻的区域,摸清这些地区的伊军实力和调动情况。当时,由第5特种大队A523小队调出的三个人所组成的008B特种侦察小组由黑鹰秘密送到加瓦姆阿姆哈姆扎尔附近的一个地方,然后步行四公里到另一个地方藏了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们的藏身洞外来了一群贝都因人(这个阿拉伯语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到了中午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捉迷藏而闯进绿色贝雷帽的藏身之处,特种兵们没有开枪。这两个贝都因人也吓跑了出去,绿色贝雷帽也赶紧收拾东西离开。但其他的贝都因人以为他们是落难的飞行员,打算抓住他们去领奖金,于是三个绿色贝雷帽便与之交火。和前述的海豹小队和SAS不同的是,这三个绿色贝雷帽运气非常好,他们的通讯是正常的。所以他们立即呼叫空中支援,并请求空中撤离。虽然伊拉克人越聚越多,但在F-16的掩护下,这三人得以成功撤退。同一时间,还是第5特种大队的ODA525分队更倒霉。这是一支完整的A队,他们潜伏在一条伊拉克人的村庄附近,结果被几个玩耍的小孩闯进藏身之处(不知道是不是玩捉迷藏,只有玩这种到处钻洞的游戏才会老是有小P孩跑进特种兵的隐蔽地点),队员们问带队的军士长杀不杀,军士长说不杀。于是也是马上收拾东西就跑。然后大批伊拉克武装农民和军队追上,这十二个人里面有五个枪法很好的,在七百码外就和伊军的追兵交火,坚持一小时后空中支援赶到。伊军虽然同样也有增援,甚至有装甲车,幸好ODA525的人也是通讯良好,他们也接受过空中引导攻击的培训,所以在大批空中支援的帮助下,一直支撑到了MH60直升机赶过来把他们接走。上述这两个绿色贝雷帽的例子虽然都能全身而退,然而,正是由于小P孩和牧民的干扰,使得他们无法完成原定的任务。由此可见, 小P孩和牧民都是特种部队的天敌啊。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新版魔剑士归来!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2,狙击病:不要和人类以上的作战武器对着干在大葱的新波纹《乱谈狙击》中所提到的那篇《狙击箴言》(Sniper Truths),是由一个叫Michael Haugen的美国陆军的狙击手写的并于2005年发表在雷明顿MPD的网站上的。那篇《狙击箴言》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有意思,和普罗大众的对狙击手的“认识”有些差别,可以作为很好的狙击手知识普及教育,并且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常识作了辟谣。不过正因为是“箴言”,所以作者写得很简单,对于一些初涉足的新手军迷,有必要在这里作一些补充解释。 首先是两条关于射击精度的内容:军队狙击手不能保证在1000米外冷膛(首发)击发命中人的头部。这不是说没有过这种事,但只是巧合,现有的7.62毫米狙击步枪不能确保这样的效能。.308口径(7.62mm奶头弹)的弹头在飞行了约800米以后速度就会降到亚音速,而1000米外人的头部宽度约合1 MOA。 野战条件下对1000米外目标的狙击达不到0.5 MOA的精度。尽管有人声称能够做到,但只有极少人能保持这个成绩,而且其中几乎没有军人。 早前我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里就提到过各种影响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那些还都只是主要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而且我还没提温度、空气湿度、横风等气像环境这些外部条件,就算枪是最好的,弹是最一致的,射手水平和经验也是极高的,但射击距离越远,对气像环境的准确把握就越难,在扣下扳机、弹头离开枪口到预定目标的这几百米、一千米路程上,影响弹头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太多了。除非是人造的环境稳定的1000米距离,在野外条件下,有时能达到0.5 MOA的精度不奇怪,但一直能保持0.5 MOA的水平就困难了。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里我就已经说过,“能打中”和“保证打中”是两个概念。1/2的命中率是能打中,1/10000的命中率也是能打中。而保证命中,就算没百分百,至少也应该有99%。所以虽然偶然有用7.62mm狙击步枪创下超过1000米的命中记录,但这是没有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个别事件,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射手再打,未必能再次打中。如果把这个射手拉到比赛场上跟一大堆射击高手较劲,他也未必能拿第一名。 战场上的狙击手一般会射击目标的躯干部位,而不是象训练中要求的那样对400米以内的目标瞄准头部,这是因为对付战场上飘忽不定的目标时瞄准躯干更适合。我并不反对射击头部,只是认为狙击手应该练习在一瞬间做出最佳判断。 虽然狙击手的口号是ONE SHOT ONE KILL,而且这样的实例也不少,但实际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在面对人质危机、自杀式袭击这类恐怖事件时才对一枪一命有真正的需求,不只是要一枪一命,更是要一枪就立即停止对方的活动能力(参见停止作用一文)。但对于军队的狙击手来说,除了斩首行动外,大多数任务中都不需要一枪一命。我在04年时翻译的俄国特种兵的访谈录里面就提到,被访人安德烈在担任狙击手期间,经常得不到狙击弹,但在实际任务中并不需要每一枪都要打死一个人,只要随便打中目标前胸什么位置就行了,即使没有当场死亡也不紧,这样就已经能够让目标退出战斗,更理想的情形下甚至可以迫使敌方分出人来照顾伤员。即使美国陆军狙击手所装备的M24 SWS及配套的M118狙击弹可以在比SVD更远的距离上命中头部大小的目标,但战场上的环境比警察执法环境要复杂得多,战机稍纵即逝,与其花时间来慢慢瞄准致命部位,不如快一点射击面积更大更容易打中的胸部,然后好转移目标或转移阵地,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电影电视里经常出现的爆头镜头,纯粹是出于观赏性。不过事实上很多军用狙击步枪和警用狙击步枪的性能是共通的,例如M24 SWS也能满足警察用途,因为警察狙击行动大多在100米以内,而能够在1000米以内打中前胸的武器,通常也能在100米以内打中Fatal T(致命T区)。没有哪种狙击步枪能达到1/4 MOA的精度。即便有,也只能用精心制作的手装弹,而且要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 这一条的意思是,某些比赛场上或者出现精度超高的狙击步枪,然而,这样的枪也相当娇贵,不能像军用狙击枪那样经得起折腾。如果抱着一条有1/4 MOA水平的步枪爬山涉水后,1/4 MOA恐怕也会变成1 MOA,甚至可能更糟,因为这样的金贵玩意儿不像只有1 MOA的军用狙击步枪那么耐操。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坚固又有1/4 MOA的东西总会出现的。 现有的.50口径(12.7mm)狙击步枪并不能可靠的击中2000码(约1800米)以外的人体。这个口径的狙击步枪主要用于摧毁装备和坚固目标,而且现有的武器和弹药并不能保证时时可靠。 那个在阿富汗创出2430米(2657码)的命中纪录的加拿大狙击手多少有些碰运气的成份在,而且他是打了三枪后才命中一枪,后来在历史频道的狙击手纪录片Inside The Crosshairs(明明是“瞄准目标”的意思,“身在瞄准镜”这不是倒过来当靶子的意思么,谁这么有才搞出来的神翻译?)中有人试图重演,结果连弹着点都找不到。虽然阿富汗山区的海拨高度比纪录片里重演的要高得多,空气稀薄,弹道下降值会小一些,速度衰减也会低一些,但假设在2430米仍然有0.5 MOA的超理想情况,那是散布在直径34厘米的圆里面了,这个尺寸应该算是一个大胖子的身体宽度,但塔利班人通常比较瘦。何况在这个距离能否保持0.5 MOA还是个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7.62口径的狙击步枪在1000米最多也只能维持在0.5~1 MOA之间,而.50口径的狙击步枪主要是作为反器材步枪,在1000米以内其精度通常比7.62mm的还要差一些,虽然在1000米以外.50口径的精度恶化不像7.62mm那么严重,但如果在2000米仍然能维持在1 MOA已经是运气好了。后来英军用.338老婆弹的L115A3创下更高的纪录8120英尺(2475米)更是运气爆发的典型,因为.338飞不了那么远,在这个距离上的精度比.50更不堪。据说当时他射击的是一大群敌人,难怪有人开玩笑说,也许他打中的目标并不是他原本瞄准的目标。凡是超出枪/弹能力限制的超常发挥,其实都是有运气成份在内的。
狙击步枪上应该保留机械瞄具作为备用。多个战例表明有时机械瞄具比光学瞄准镜更快、更有效。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狙击手也免不了有近距离射击或需要快速反应射击的时候,这时候机械瞄具就比那些10倍瞄准镜要快得多了。不过赞同这个观点的看来不太多,虽然美国陆军的M24 SWS有机械瞄具,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系列却没有。英军的L96A1备有机械瞄具,德国的G22也有机械瞄具,但也有一些AW狙击步枪的用户选用没有机械瞄具的型号,比如瑞典的PSG90。而这篇《狙击箴言》的作者是美国陆军的狙击手,所以他代表的就是美国陆军的观点。其实不只是军队的狙击手有使用机械瞄具的时候,就算是执法机构也不例外。我前几年翻译的《SWAT基础手册》中就提到一个战例,由于狙击手的潜伏位置距离犯人太近(只有40至50英尺,大约12至15米),那个狙击手的身边有两支枪,一支是配高倍瞄准镜的手动步枪,一支是只有机械瞄具的自动步枪,于是他选择用那支自动步枪目标进行射击。 绝大多数的狙击任务都用不到吉利服。受过训练的狙击手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来消除自己的踪迹并寻求隐蔽。吉利服太笨重,在战斗中很难用。 这一条很有意思。虽然身披吉利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狙击手“形象”,而且很多狙击手册中都用较大的篇幅去描述伪装、潜伏等技巧,但事实上军队的狙击手执行得最多的任务是战术支援任务,好像电影《双狙人》那样花上几天时间潜伏和暗杀一两个目标并不是军队狙击手最常干的事,像《兵临城下》那样潜伏半天打上一两个落单的敌兵也只是战争对峙期间的骚扰行动。在现代战争,尤其是攻防双方都在快速机动的机械化战争中,狙击手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随大部队到处跑,在展开战斗时为友军提供战场监视和射杀重要目标的支援任务。比如下面的这张图,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狙击小组,要是此时他们还穿着吉利装,不但自己跑动起来不方便,和队友呆在一起的时候的也等于告诉敌人的狙击手:“我是狙击手,先杀我吧。” 绝大多数针对预定目标的狙击任务都不要求远距离射击。几乎所有的军事狙击任务都要求狙击手在阵地上潜伏数日以等待最佳时机。狙击手的主要工作量来自于收集情报,射击是第二位的。 不管有些文章对狙击手的名词解释是多么的天花龙凤,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而狙击手,就是打冷枪的人。历史上最早的狙击手仅仅是由枪法比较好的人用精选出来的步枪(有些人甚至只使用普通步枪)隐蔽好在战斗中挑出有价值的目标来射击,但因为打冷枪不同于火力覆盖,通常只有打一两枪的机会,为了提高一击即中的能力,除了挑选枪法好的人来射击外,也有人在器材上下功夫,因此就开始出现给普通步枪加装瞄准镜的做法,然后就发展成专门的狙击步枪和使用高精度的比赛弹用于狙击行动。由于狙击手有远距离观瞄器材的装备优势,为了开枪前不会被发现又要精于隐藏和潜伏,于是指挥官们又开始给狙击手加上其他任务类型,于是侦察和情报收集就成了现代狙击手的职能。下面这张图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一张图,这是狙击手在一场典型战斗中的使用和部署情况。在战斗前,他们就要在主力部队的进攻发起地附近潜伏,为主力部队的进攻行动提供实时的情报,当进攻部队的位置转移后,他们也应该适时地转移,继续提供战场观察的任务。因此他们就不能随便开枪,因为一旦暴露了目标后,自己就要转移,这个时候就会暂时不能提供情报。而且他们还有提供战场侧面的监视任务,如果有敌人迂回包抄过来,狙击手可以提早发现,甚至可以打上一两枪来迫使敌人过早地展开战斗队形,并让敌人知道已经有狙击手在面前,从而达到阻滞其行动的目的,为友军的应对行动争取时间。再比如下面的另一张图,同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是狙击小组在行进纵队中的位置,就是处于尖兵(Scout)单位的后面,就是说,他们是侦察单位的一份子。另外现代狙击手的侦察任务与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兵虽然有重叠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狙击手的侦察行动通常是进攻行动前就进入阵地,为战场指挥官提供情报,而不是渗透到敌人后面一来一回,为后方的高级指挥官提供制定战略战术的情报(有时渗透侦察分队中编制有狙击手,这是另一回事)。有一些特种作战单位中会安排狙击手担任前导,但这一类狙击手通常不会是使用那些高精度的手动狙击步枪,而是使用配备的瞄准镜的突击步枪(现在则有Mk12可以担当此任务),例如下面这张海豹狙击手手册上的图例,就是海豹小队在秘密抢滩中让狙击小组作为前导的做法。作者写的这一条主要是辟谣,告诉那些担心在狙击枪上使用曳光弹会不会损害步枪的人说:放心大胆地用吧。不过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狙击手的任务形态。要知道,曳光弹的精度不如专门的比赛弹,甚至连普通弹都不如,但却是狙击手的装备之一,比如像是《终极狙击手》这样的教材上就有提到军队的狙击手除了携带狙击弹外,还要携带曳光弹。这一条和前一条其实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狙击手的任务中就有侦察/观察一项,当他们在战斗中发现了自己难以对付或不适合对付的目标(例如躲藏在掩体后的目标,因为角度问题无法射击;或是一个隐藏的集群目标,打一枪还不如打一炮),就可以曳光弹来为友军火力进行目标指示,引导友军的火力摧毁之。 .223口径(5.56mm)用作狙击非常好用,尤其是配用SS109弹在城区使用。其钢芯对付玻璃和薄装甲效果很好。在配用77格令空尖比赛弹头以后,5.56mm口径的狙击效果更是空前得好。 看到这一条,有人可能会问:咦?有什么狙击步枪是5.56mm口径的?就是下面这幅图了。没错。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所谓的精确射击步枪,其实也是狙击步枪的一个分支。所谓的精确射手,其实就是没有经过专业狙击手学校训练的班组一级的狙击手。早几年我在敝站翻译DMR、SAM-R这些词的时间曾纠结于字面上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搞清楚这些人在战斗中的角色后就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狙击手,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就是在班组一级内承担狙击手的主要任务——观察和打冷枪。大家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前面已经说了,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人们对打冷枪心理阴影最大的时候(也是最重视狙击手作用的时候)就是在战争僵持阶段的互相骚扰。而在常规战争中狙击手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大葱的文章《乱谈狙击》一文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我也不重复说明了)。前苏联因为二战中的经验而很重视狙击手的作用,所以他们研制了SVD,并分配到每排一支。因为在冷战时期,步兵排往往是常规作战中最小的战斗单位。也就是说他们在排一级可以得到狙击手的支援。不管美国的专业狙击手们怎样恶意解释SVD,对于俄国人来说,SVD就是狙击步枪,狙击手就该是班级火力的精确延伸。
美军在越战后建立的狙击手单位通常是配属到营一级的,例如海军陆战队每营有一个狙击侦察排,排里有两到三个狙击小组,战斗时由营长指派到个别单位中去,像《杀戮一代》中作为主要角色的那一个前导连就有一个狙击小组被指派到他们那里。但近些年来在伊拉克的战斗经验中表明,战斗中经常是分割到班一级的独立行动,这样一个营才两、三个狙击小组的话根本不够分。而且在许多战斗行动中也确实不需要在800米准确命中目标头部,何况城市战斗中狙击距离也比较近,但城市战中的作战单位经常分割得很小,假如一个战斗小组中有一个人是使用狙击步枪的话,就会影响到这个战斗小组的火力输出。于是美军就搞出类似于SVD那种类型的武器,不过是和突击步枪口径相同,如果没有狙击弹的话,还可以通用班组内其他人的弹药。不过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其他原因,美国佬玩起文字游戏来,他们不把这些班一级的狙击手叫做狙击手——而且花旗国军种之间互相斗气的老毛病发作,你要叫SDM,我就偏要叫SAM。另一方面,前面提及狙击手的侦察任务形态中,那些为特种作战小分队提供前导任务的狙击手,也更合适使用突击步枪改装的“非专业狙击枪”,在海豹的狙击手手册中就有提到使用突击步枪作为狙击武器。而海豹现在所装备的Mk12则是专门执行此类任务的狙击步枪——既可以在600米内提供准确的射击,必要时也能拨到全自动挡进行火力压制争取逃命的机会。所以海豹又给这样的狙击枪起了另一个名字,叫“特种用途步枪”,还真是没有个性的名字啊。除了海豹外,陆战队也在考虑用Mk12换掉SAM-R。但其实使用5.56突击步枪进行狙击在美军中是有”光荣传统“的,早在越南丛林中美军就已经这样用。只不过后来美军在狙击武器上追求“更远更准更强”,除了特种部队外,常规部队都忘记了这些光荣传统。如此不是这几年打多了城市战斗,他们也不会重新重视起用这个东西来。另外,在《终极狙击手》里面提到美国一些执法机构也曾试用过.223口径进行狙击,这一方面是因为执法行动中的射击距离通常不会超过100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23不像.308那样担心过度穿透的问题。不过试用了几年后又觉得致死效果没预想的好,现在又重新捡起.308。看来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对于ONE SHOT ONE KILL比军队更执着。郑三炮以前就说过,美国警察不轻易开枪,但一旦开枪就必定死人于死地,因为犯人不当场打死,就可能要死警察死市民。要成为优秀的狙击手必须练习所有的技能。如果让我培养两个小子,一个枪法很好但野外技能很差,另一个野外技能很好但枪法一般,我宁愿培养后者。因为让一个人练习射击比熟悉野外生活容易得多。 这一条是针对专业狙击手的,但一些像DMR之类的狙击手只需要枪法好就可以了。但即使是专业狙击手,也确实不需要很好的射击天赋打出1/4 MOA的水平来,在战场上能进1 MOA就已经足够了,但隐藏、追踪、野外生存都是专业狙击手在预定行动中必须的技能。反狙击是一种任务而非态势,不管你是否狙击手,只要你需要猎获敌方狙击手,那就是在“反狙击”。但是反狙击这种任务对于任何狙击手来讲,其难度都有些过分了。 虽然在许多有狙击手情节的YY小说和电视电影中都很流行两个高手对决的段子,而某些狙击手介绍文章中也经常反复强调对付狙击手最佳的方法就是另一个狙击手,但事实上,对付狙击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炮——我这里不是说一怀疑有狙击手就呼叫炮火覆盖,我这里说的“打炮”包括了坦克炮、步兵战车的机炮、步兵手上的榴弹发射器、无坐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战术飞机的轰炸等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火力支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轰死他”)。只是因为这种打法太平淡,读者和观众会觉得不给力,所以作家和影视制作人们更喜欢那些看起来“很传奇”和“很演义”的狙击手对决游戏,看起来就好像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在紫禁之颠对决一样吸引眼球。比如在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次进攻海夫吉时被隐藏在城市中的狙击手所阻碍,再加上与其他国家的友军协调不力而出现误伤和情报混乱的情况而被迫撤出。在第二次进攻时,他们就发动手头上一齐的直接火力支援,用坦克炮、榴弹发射器、火箭筒、陶式导弹一边轰掉眼前的建筑一边派人去清剿废墟,便迅速占领了海夫吉。又比如在伊拉克的城市战中,美军就经常利用艾布拉姆斯坦克来消灭伊拉克狙击手。在妖土鳖上有一个视频,是04年进攻费劳杰时呼叫激光制导的宝石路炸弹炸掉一栋隐藏有伊拉克狙击手的房子。现在在伊拉克大量用狙击手进行反狙击的战例其实是在美军士兵转入维稳角色后不能再开着坦克和飞机在街上到处乱炸,才不得不使用狙击手这种附带伤害小的手段。下面有一段车臣战争中俄军反狙击的视频,他们也是先用枪挂榴弹轰击,再冲进屋里扔手榴弹去清剿狙击手,如果费时失事地找另一个狙击手来慢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别说不一定能成功(你就能保证你派出的狙击手一定比敌人的水平高?),就算能成功,这个作战单位估计也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的战斗目标了。罗刹国特种部队围剿藏在一所房子里的车臣煮鸡手,本来我还上传了一个花旗军狙击小组被反美武装用迫击炮全歼的视频,不过几个视频网站都审核不通过,可能是因为里面有反复展示血淋淋的尸体镜头吧。电影《绿区》开头对付狙击手则是在没有坦克等火力支援条件下常用的方式,一开始机枪手压制,然后榴弹射手发射M203,在他们的掩护下突击部队接近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最后没有入屋大概是因为这段反狙击情节在电影中并不是重要的场面,所以草草收场。所以在常规战争中,打炮始终是世界各国军队中最常用最有效最便捷的“反狙击战术”(参考大葱的文章《乱谈狙击》)。当然,也不是说狙击手中反狙击行动中毫无作用,他们可以为友军提供逆向思维,指出敌方狙击手可能的潜伏位置。英俊装备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在马尔维纳斯岛(福克兰群岛)上就爆掉了不少阿军狙击手。不过也别怪英俊奢侈,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罗刹国领导的东方集团的装甲集群突击,西方阵营恨不得人手一具反坦克导弹(如果不是成本和重量问题限制)。结果但当这些有反坦克职能的步兵用两条腿彻夜横穿整个岛屿后,他们都乐于把阿军的掩体和狙击手作为有价值目标,把这些累赘都射出去。讲个题外话:上面视频中那个车臣狙击手使用的只是一把安装了瞄准镜的AK,在《全金属外壳》(其实Full Metal Jacket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全被甲弹头”)里那个阻滞了美军进攻的越共狙击手所使用的只是没有瞄准镜的Vz58。有人说,这也是狙击手吗?没错,是狙击手。狙击是一种战斗形态,专业狙击枪和专业狙击手可以执行专业的狙击任务,但专业狙击手打专业狙击枪并非“狙击”的唯一形态。正如前前一条的解释中所说到的,“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不是只有披上吉利装趴上三天再一枪打爆掉一个1000米外的脑袋才叫狙击,而且并非只有狙击手才能执行狙击(打冷枪)任务。这个道理就好像司机是以开车为职业,但并非只有以开车为职业的人才能开车一样。所以张桃芳也是狙击手——虽然在当年称之“打冷枪”,而不是“狙击”。 -------------------
怕牧羊人啊,这个事情我知道的.那群米扬基的援兵才是悲了个催的
楼主,你的第一则故事让我觉得:执行特种任务时必须把干扰行动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干掉
那个,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的狙击手似乎发挥了很大作用。。。   --来自第七太空舰队科研部
红翼行动不仅写过书,不久前不是还有部电影么。。。 这些失败例子主要是在敌占区太过心慈手软从而暴露行踪所造成的。
食毕…仁兄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楼主的眼光仅仅局限在了一个列兵的水平……认得这把枪吗?他干掉了肯尼迪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路过......【顺便给LZ捧场,路人君复苏了】——路人的宿命就是在人群中默默走过,但却没人知道你已来过【渴望摆脱宿命的路人君】
LZ你还忘了一点,《孤独的幸存者》里还特别强调了他们4个都是基督徒。。。这是导致他们犹豫不决的重大原因之一,而且如果当场杀死那些牧羊人,羊群根本赶不动,照样会暴露他们所在的位置,至于电影嘛,去年已经出了,对了,我记得马库斯貌似是担任的狙击手,不过后面的战斗大家齐刷刷的上M4了
复制粘贴标一下出处
复制粘贴加个“转”字如何?
你转载叫兽的文章得到授权了吗?没有的话请删掉这楼然后标题加个“转”字再重新发出 请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上面仨楼都是枪炮世界的大虾
转载注明出处,不然删掉了啊T^T...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贝雷帽 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