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农场作物物种植失败请求.

农作物播种面积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农作物播种面积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农作物播种面积
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目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九大类。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農作物,或常被稱為作物,又称农艺作物,俗称庄稼,是泛指在大量培植供人食用或做原料的物種,是由野生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依其應用及研究方式不同,常見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例如食用作物、特用作物、雜用作物等。
广义上农作物可分为、作物、三类,包括所有栽培植物,如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观赏、药用植物,林木等。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
狭义上农作物专指大田作物(field crops),即在田间进行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
「作物」本為,20世纪初期在中国农业文献中开始引用,指所得之也。 故作物云者,即經人工管理栽培之植物是也。舉凡直接供給人類衣食住之農業植物,或供給家畜之飼料植物皆屬之。
目前估計全世界的野生植物約在30萬種以下,其中人類選擇有利用價值的植物給予保護、栽培、馴化和改良,使其成為具有經濟價值的植物,這種植物名之為作物。例如水稻,野生稻的原產地可能在東南亞,經數千年的栽培和馴化,才變成重要的農作物。
由之觀點,作物可分為食用作物(food crops)與特用作物或工藝作物(special crops, industrial crops)。
食用作物供應人類糧食或為主,具有單位面積產量高與適應力強易於栽培二種特性。
特用作物為供應特殊用途而栽培的作物,其供應範圍不包括於食用方面。一般以工業原料為主,大多必須經加工後方能應用。特用作物經過加工後,價格提高,又耐儲藏,因此可以當作貿易品,故特用作物也可稱為貿易作物(commercial crops)。
目前所稱作物其形態及性質由於栽培馴化的結果,與野生種類已大不想同,由於人類在其作物中尋找出變異,並選擇有利的表現型予以繁殖、改良。作物常是具高收穫量,但相對的對經常也失去一些野生品種所具的特性,如抗病性。這種現象在粟與狗尾草、稻與野生稻、燕麥與野生燕麥中,可見作物種類之穀粒較大,但比起野生種的耐旱力、抗病力則較弱。
廣義而言,作物之範圍,包含所有之栽培作物,如食用作物、特用作物、作物、及作物均屬之。
狹義而言,僅限於食用作物及特用作物而已;或合併二類作物而名之曰普通作物。
普通作物似與森林作物及園藝作物略有區別。惟嚴格言之,則其界限尚難顯然劃分。例如歐美各國多以馬鈴薯為日常食品,而廣為種植,是則馬鈴薯乃為普通作物之一。然在我國通常之情形下,多以之為副食品,故又可稱為園藝作物。
開始栽培推測可能有一萬多年。據Helbaek在1959年發表,北部Jarmo所發現的等,所附著的或痕跡,經測定其年代在7000年以前已存在。
地區藉由分析的方法,推斷西歐大部份地區在後期,即距今8000年前,才開始有人類遷入,由的花粉顯示,,至晚在中期之前(西元)已有穀類栽培的證據。
現今世上所栽培的作物均由野生逐漸演進而來。據De Candolle《》(1882年),記錄了共247種作物的發祥地,其中舊大陸產作物199種,新大陸作物45種,及不明者3種。其後經Vavilov在1951年,以及的方法,發展出(Gene center hypothesis)。提出八個原始中心,稍後不斷修正有十個起源中心。
作物提供每日的之原料、之原料、並顯響到之盛衰。
分類方式多種,常依其所欲利用的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顯得有些紛亂。例如,按總類可以分為“”、“”、“”等;根據其使用方向可以分為“作物”、“料作物”、“作物”、“作物”、“作物”、“作物”、“藥用作物”、“芳香油作物”等;根據其成分可以分為“穀類作物”、“類作物”、“作物”等;根據其生長條件可以分為“旱地作物”、“作物”、“覆蓋作物”等。
作物依照的最主要的作物概屬於及。其他如、等屬;屬等。
此種方法乃按照分類法(Agronomic classification)。但不同學者仍常見差異,例如:盧英權將作物概分為食用作物、工藝作物及飼料作物(含綠肥作物),而未提及速成作物、保護作物等特殊作物。下列種類概屬於食用作物及工藝作物。
禾穀類或穀實類作物(Cereals或Grain crops):以為食用目的而栽培之作物,如、、、、、、、(含)、、、等。
作物(Legume for seed)或稱豆菽類作物:以種子為栽培目的之作物,如、、、、、、、等。
飼料作物(Forage crops):供食用而栽培之作物,普通均指而言,牧草可分為:1.禾草如、。2.豆草如、、等。3.其他如之、及之。
根類作物(root crops):以其膨大的為栽培目的之作物,例如、、、等。
纖維作物(fiber crops):以採收為目的之作物,採收纖維的部位各有不同:採自者如;採自上之者如;採自部者如;採自莖部全體者如。依用途又可分為類、類、與製類。
塊莖作物(tuber crops):採收膨大的地下莖(或作)為目的之作物,如、、。
糖料作物(sugar plants):供作製的作物,以和為主。
嗜好類或刺激類作物(stimulants):這類作物經食用後具有刺激和興奮的作用,長久食用即成為一種。如、、、、等。
油料作物(oiling crops):種子供榨油之作物,如、、、、籽等。
染料作物(coloring crops):凡是作物的、、、等部份可調製供染色用者。如、、。
香料作物(aromatics):如可製造;的花可以薰(),增加茶葉;製的原料如、等。
藥用作物(drugs):供,大多數為野生的植物,僅少數人栽培,如、、、等。
部份作物的用途特殊,但仍屬於作物的範圍:
覆土作物(cover crops),或覆蓋作物:這類作物長成後,莖葉覆蓋地面,具有防止的功用。覆土作物耕翻土中後,亦可增加土壤養分而為綠肥作物。如、等。
綠肥作物(green manure crops):栽培的目的在於利用它的莖葉翻埋土中,以改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物。如、、等。
速成或過渡作物(catch crops):遇天時不利、水份不足,或主要作物播種期已過,或栽種失敗時可種植、、等作物以資補救。例如高梁未能如期播種,多改種粟;倘若粟亦不能如期播下,則可改播綠豆。又,秋季播種黑麥,來春將其翻入土中另植他種作物,此種黑麥稱為過渡作物,能保護土壤,亦可作為綠肥,還可充放牧之用。
鮮飼作物(soiling crops):此類作物刈割後未經貯藏而直接飼畜者。
青藏作物(silage crops, ensilage crops):作物刈取後藏於不透氣的箱中或秣窖中經發酵再行飼畜者。玉蜀黍、蜀黍、向日葵等是美國主要的青藏作物。
保護作物(nurse crops)、共榮作物(nurse crops)
按生長習性之不同,作物可分三大類:作物、作物、作物。
,翁德齊,1947《作物學概論》。
,翁德齊,1947《作物學概論》,第1頁。編按:此說法可能需要確認,參見
,盧英權,1994《作物學》。
高景輝,1984。作物分類。第1-8頁。In: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編),1984。作物學實習手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盧英權,1994。。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共846頁。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編),1984。。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共404頁。
翁德齊,1947。作物學概論。上海:新農企業,共143頁。
臺灣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農糧統計書刊/主要農產品產銷及進出口量值(100年)/農業生產》,(擷取於)
:隐藏分类:访问: 12449
农盟豆: 1398
更新: 10:39
做有机农场的详细步骤
万事开头难, 但有充足的计划, 已经是成功的一半。过往的辛劳换来今日的丰收。& & & & & & & &工作程序 &&场地选择 &&所需设施 & & &&工具 & & & &&物料 &&种子& & & & & & &园圃设计 &&财政 & & &&日常田务安排 &&活动时间表 &&人和 &&持续发展工作程序万事起头难,但有充足的计划,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以下是有关建立校园或社区有机园圃的一些基本工作程序,可供参考:向管理层或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取得同意寻找可以协助筹办活动的人手共同商议(例如有兴趣的居民、义工、老师、家长、工友、学生等)寻找可提供支援的有关人士及团体选择适合活动的地点场地工程设计决定耕种规模(包括资源的投入及参与人数)作出财政预算草拟各项工序的时间表( 包括:何时开始及完成建设工程、何时购置各类设施、何时购置物资及工具,何时开办及完成种植活动等等 )撰写计划书,向有关的资助机构申请经费建设场地设施购置物资及工具招募参加者设计种植时间表编排活动时间表及举办有机耕种班开垦及进行土壤改良( 包括翻土、造田畦、下基肥等等 )开始种植及安排平日打理在活动期间要进行记录及评估庆祝丰收计划下一造或下一年度的活动场地选择如果地方容许的话,当然最好可以选择在田地上种植,除了作物生长较好,亦可让参加者感受田间耕种的真实感觉。不过如果条件不适合,用花槽、植箱、花盆等的容器来种植也是相当方便。不论是在田地上还是用容器来种植,在选择场地时均要考虑配合作物的生长需要、活动需要、安全及最好能方便导师作讲解及示范。如有可能,可请参加者协助进行一次场地的测量,例如园圃所在地区的降雨量、其内不同地点的阳光时数、风速、风向、土质、地形等。让参加者在过程中学习,并可有效地增加他们对园圃的投入感及对校园或社区的归属感。充足的阳光大部分的蔬菜都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最好能够维持半天以上。特别是一些需要开花结果的农作物,它们的收成会直接受到日照的影响。不要怕阳光太多,因为阳光真的太多,要用设施遮光也不算太难或太贵,但约阳光不足,要增加光照则不但贵亦浪费能源。万一无选择地需要在日照不足的地方建园圃,可以考虑集中种植一些对日照需求较低的叶菜类作物。种植园地没有其他建筑物遮挡,阳光充足。通风太强的风可以吹断幼苗、损毁茎叶、使土壤容易干燥。如果学校处于当风的位置,菜园最好选择在有天然屏障或围场的地方。闷焗不通风,湿度过高的地方,蔬菜容易感染病虫害。能有适量的风,保持空气流通最适合不过。与阳光的问题一样,在闷焗的地方增加通风,不单贵且浪费能源;但在风太大的地方要建设施遮挡,相对来说较便宜。方便场地最好能尽量接近水源、接近贮存工具及物料的地方。前者可免除额外安装喉管的费用,亦可避免参加者由老远的地方运水到菜园,浪费时间之余,又容易弄湿地方。后者可节省运送时间。接近公众抑或隐蔽角落人流较多的地方,可方便吸引注意,收成之后,报名参加者会增多,但人为破坏的机会亦相应提高。隐蔽角落,容易出现破坏菜园、损毁农作物等事件,学校则可能发生学生争执或打架,尤其是菜园内或附近会放置各样的农具,故宜小心。另一方面,接近球场的地方,每当有球类活动进行时,可能会影响园圃活动,另波饼的袭击,会破坏菜园的设施及农作物。若园圃地点易受干扰,加建围栏可有效减少破坏。避免接近喷洒农药的地区选择的地方如果接近其他花圃,必须注意工友是否有定期喷洒化学农药的习惯。如果会这样做的话,最好还是另选地方,避免所种的农作物受到农药污染。活动需要选址时,应同时顾及活动的需要。人越多,耕种兴致越高,他们需要、能处理及愿意处理的种植面积亦越大。另外,需要用到锄头等大型工具的场地又会比只用小花铲的花槽,需要有更多的空间。在学校来说,一般每组同学,以每组5 人计算,最好能有一畦约1 米阔, 5 米长的种植空间,每畦之间的畦坑最好能有300 -500 毫米宽(以每人1-1.5 平方米的舒适活动空间为基准)。当然每间学校需要考虑的情况都不一,大家可按各自需要考量。如果是成年人,他们多会带同家人一起来耕种,那最好每人或每个家庭,可以有4-10 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当然,个别组织亦可按各自情况自行斟酌安排。活动时需要空间。方便导师作讲解及示范在每次活动前,最好能有时间让导师先介绍当日活动,及讲解一些与活动有关的有机耕种原理。故选址时,最好能同时兼顾这方面的需要。如园圃旁边最好能有凳、台,甚至有遮荫。另一方面,导师有需要在田间示范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参加者最好能有足够的空间站立,并清楚看见示范。导师正教授同学如何耕种。要留意场地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位同学看清楚示范。天台园圃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及避免人为破坏,可考虑选择在天台设有机园圃,但必须留意楼宇结构,如天台的承受力,对结构的影响。可选用较轻的材料以减轻楼板所需承受的重量,如用轻质的栽培植料代替泥土,用大型胶花盆代替砖砌花槽等。同时搬运较轻的物料上天台,较省力或省钱。另外须留意可能需要加设防漏、排水等设施。重点之一是避免泥土流出植箱或花盆外,以免阻塞渠道,亦免不时要添加泥土,多余的灌溉水及雨水可经天台本身的雨水渠排出。重点之二是植箱或花盆底要有足够的排水层,避免经常积水而淹死植物。学校则须注意学生安全,避免学生在没有人看守下到天台去。环保农庄设在停车场的天台。掘起三合土作园圃假若没有适合的空间,或可将本来铺了三合土的地台掘起,再填上泥土来种植。这是在三合土地台上设花槽和植箱等以外的选择,亦可扩阔选址的可能,但当然有财务上的负担需要考虑,还有,必须弄清楚地底下面有没有渠、煤气管或电线等才好开工。另外,由于在建筑过程中,这类地方,表土多已铲去,余下的底土层亦多已被工程机具辗压,若只掘起地台,填上客土,则有可能在客土与底土层中间出现滞水面。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先将底土层中的大石、垃圾等清除,然后用犁田机或其他机车将表层300-500 毫米深的泥土打松,再填上客土。新填上的客土最好能有200-300 毫米厚,且客土不应有大石或化肥等添加物,若客土由不同物料混合而成,则应充分混合。所需设施&田地如果学校和社区有适当的地方可进行田地的种植活动,那最好不过。既省钱、又有耕田真实感、农作物生长又较好。一般荒废未用的泥地,会用来堆放杂物,清理垃圾可能是工作的第一步。亦有在水泥地台上兴建大型花槽,大至可作田地耕种,这亦是一个办法。容器种植──花槽、植箱、大花盆用花槽、植箱、大花盆等的容器来种植也是一个好选择。水泥花槽需要泥水师傅到场即席建造,植箱可订做,大花盆可到市面选购。这些容器在质料、造型、大小及价钱方面都有许多的选择,例如有以混凝土制成的、木的、陶瓷的,塑胶的等等。可以按各自需要喜好作个别考虑。最重要是留意容器的排水排气性能是否良好,排水疏气不良,会令作物的根部容易腐烂,例如花盆要有足够的排水孔。要建花槽的话,若底部是泥地,只需在花槽近地面的侧墙上,每隔2-3 米开一个排水孔,用网布包着石块塞住排水孔。若底部是水泥地,除了在近地面的侧墙上,每隔2-3 米开一个排水孔外,底层最好先铺上一层50-100 毫米厚的小石块作排水层,上面铺一层隔泥网或过滤膜以防泥土流失,上面才再加泥。另外,为方便排水,花槽底应该向出水的一边倾斜,出水的一边略低2-5% ,即斜度为1/50-1/20 ,形成排水坡。在出水一边的外面应加建平渠引水至附近的雨水渠。如想省去以上的麻烦,可考虑将花槽底的三合土打烂或掘起,让雨水、灌溉水可直接下渗。但要留心地下可有管道电线。悭钱锦囊:发泡胶箱──鱼市场及水果店弃置的发泡胶箱,因排水疏气不良,故可在底部打孔,再加些小石块,同时可用一些排水较好的土壤,更可以在箱底垫以木条或砖块,以增加疏水。&简易花槽DIY&──利用砖块围成花槽,不需水泥黏合,方便日后搬迁。砖墙可高约500毫米(太高砖块容易倒下),在底层放些小石块,然后放一层隔泥网,在网上放上植土便成。隔泥网最好能够高至泥面或更高,形成袋状,将泥土包着。工程难度不高,可邀请参加者偕其亲友共同参与建设,以增加归属感。沙头角中心小学用砖块自制的花槽。&&其他──旧木箱、底部破裂的胶桶、胶箱、胶盆、车呔等等。花架可以考虑添置一些梯级形的花架,大型较高的蔬菜,例如粟米、番茄可以放在地上,一些较矮的蔬菜可以一层一层放到架上,这样一方面看起来比较整齐、有层次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每盆植物接触阳光的空间、改善通风。我们更可以利用架下面的空间,种植一些耐阴的植物,例如芦荟、香花菜等。把部份的植物放在花架上,可以增加每盆植物接触阳光的空间。储物设施一些农耕工具、肥料、种子均需要放置在有遮盖、阴凉、干爽的地方,避免受日晒雨淋,否则工具容易损坏,肥料及种子容易受潮发霉惹虫蚁变坏。种子要放在干燥凉爽的地方,贮存不当会令种子寿命缩短。小工具、肥料及种子等最好可以放在贮物柜内,放置整齐。亦可以考虑以胶箱把小工具及肥料存起。&温室温室是指一些以透光物料覆盖的种植设施,如果再配上可控制环境的设备的,便可称作环控温室。它可以是园艺、建筑、景观等艺术及科技的结晶,亦可以是教学、展示、研究上的工具。现时香港新建的温室,一般会以透明胶膜或胶板(聚碳酸脂板)搭建而成,主要功用是保温、防病、防虫及阻挡风雨。适合作育苗及种植一些特别品种的植物,可为园圃带来一些方便。不过,建造温室并不便宜,价钱由万余至数十万元不等,视面积、设施、用料等而异。究竟有没有需要建造,要建造的话,又应选那一种,则需慎重考虑。香港的冬天不算太冷,除了有部分新界地方有机会结霜外,香港绝大多数地方,一般都不需保护,作物都可以安然过冬。对学校园圃而言,香港夏天的暴雨及台风高峰期,主要在七、八月,这时学校又多已收割完成并放暑假,而九月则大多数学校仍未开始耕种活动。故此香港的校园,如果只考虑种植合时的蔬果、花卉,添置温室的需要不大。可是若学校或社区想种一些反季节的作物、种植某类特定的植物、想预先备苗予参加者,以节省种植时间及增加成功机会、或有教学上及其他的需要而建造温室,可参考以下的一些考虑。温室的选址,要选不当风(以免吹翻或吹烂)但通风、阳光充足、水电设施齐备、土地平坦、排水容易、人及物料进出方便的地方。要留心建好之后,附近会不会有新建筑物遮挡阳光;留意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变化;同时要留意须否向地政署提出申请。温室的方向,最好能与最常吹的风或强风时的风向平衡,并尽可能地南北排列,以吸收最多的日照。一般没有环控设施的温室,尤其是在夏天,温室内的温度会变得十分高,所以要选择种植一些耐热的品种来配合。一个备有环控设施的温室,例如安装有降温水帘系统、抽风系统、遮光网、喷雾装置、水膜、屋顶洒水,甚至日光灯、空气调节等设施的,可以用来调节室内的微气候(如温度、光度、湿度等),适合用作反季节种植、申延作物的种植期,或用来培植一些对环境条件有特别要求的植物。当然这类环控温室,能控制的因子越多,价钱会越高,而且部分设施可能会耗用能源,增加地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有此需要,大家可按各自需要个别考量。具有环控设施的温室。温室内的灌溉系统,可考虑简单的水龙头接软管及花洒喷咀,价钱相宜。亦可考虑悬挂式喷灌喷头或喷雾喷头,与及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可有效控制水量,避免浪费食水,但喉管铺设费用较高,且要加设过滤器以减少水中杂质,避免阻塞。温室如果管理良好,能保持卫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入侵,否则可能会变成病虫的温床。在出入温室后需随即把门关闭,要留意温室的通风情况。一个严格的温室,更会设置隔离区,所有到访者及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隔离区,消毒鞋履后才可进入温室。温室内的设施,如栽培架的高度、展示台的层数、行人通道的宽度、整体设施的布局等等,要配合所栽培的物种、进入的工作人员、参加者及访客的数量及需要等。温室的维修保养是保障温室的功能、外观等的重要步骤。包括定期的设施的检查、清洁、维修;所栽种的植物的灌溉、施肥、除虫、修剪、整枝、更换;如果有解说牌及印刷品,亦需定期更新及跟随作物更替而更换。请不要看轻这些工作跟进,负责者需有足够的训练,否则,之前的人力、财力投资,将会浪费。以胶膜建成的小型温室。网室/&阴棚/&胶纸棚网室是由钢铁支架及防虫网搭建而成的种植室,主要功用是防止昆虫进入。如果在网室的顶部加上遮光网,更有助遮挡强烈的日照,降低室内温度,避免猛烈的阳光对幼苗构成伤害,用作培苗及种植阴生的植物也不错。其缺点是在大风雨的日子无法遮挡风雨;而且亦无法完全根绝虫类进入,因此仍然必须准备其他防治方法。另外防虫网亦会增加风阻,使通风量减少,造成通风不良。故可考虑只用遮光网架在支架上,造成阴棚,让四面保持通风,只取其、降温、减少蒸散等功用,而放弃它的防虫功效。或者只在铁架顶加胶膜及遮光网,除有阴棚的功用外,更可挡风雨。但可挡雨的设施较可让雨水通过的,需要更稳固,造价会较高。安装遮光网,可选在室内或室外架设两种方式,室内装遮光网施工较易,但热力的阻断效果差,室外装遮光网对强光与热的阻断效果较好,但较易为强风所损坏。另外,遮光网的展开与接起,有手动、半自动及感应光度与温度自动控制等。每个地方可按各自的微气候、其他需要、财力负担等情况来自由组合,各取所需。悭钱锦囊:简易温室DIY&──利用小竹子沿边或角,插在田畦、花槽、花盆上,然后覆盖胶袋,在胶袋刺穿一些通气孔,这样有助保温及阻挡风雨。照片︰&简易阴棚DIY&──夏天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小竹子作为支撑,加上旧的竹 帘便成为一个暂时的迷你遮阴棚,可用作育苗。水龙头即使打算装设自动洒水系统,都仍有保留或设置最少一个靠近园圃的水龙头的必要,因为园圃活动仍需要水来预备液肥及在活动中让参加者协助灌溉。其实,本港不少园艺设施,由于不同的原因,仍然有用人手淋水的。而且由参与者亲自协助淋水,对作物的感情会特别浓厚,投入感亦特别高。购买水龙头( 或软水喉) 时,要留意水喉的质料。由于一般水喉会置于户外,为减少生青苔,可选户外用不透明的。另外,由于水喉经常经常被拉来拉去,容易折起处出现破损,故可选质料较好的,或添置水喉挂架的设施。在举行活动时,淋水只宜用花壶,避免用软水管,以免淋湿众人。但在平日作日常照顾作物时,都可直接在水龙头接软管淋水。但要避免自软水管直接出水直冲泥面,破坏农作物。水喉前端可安装花洒喷嘴,售价由数十至百余,各大园艺公司及家庭用品店有售。悭钱锦囊:自制喷咀&──到五金铺买一段一呎长,比水喉细一号的铝通,用锤轻锤铝通的一端,直至开口由圆形变成一条线,再将铝通安装在水喉上,喷出来的水便会成扇形,可以像雨点般平均洒到作物上。利用铝通自制喷咀。&人手控制─&─用手指放在水喉的出口,掩盖开口一半或以上面积,喷出来的水一样会会成扇形,但需一点练习,且容易弄湿衣服身体。&用手指放在水喉的出口,控制水花。自动灌溉系统选择自动洒水系统可以有助解决平日及假日欠缺人手浇水的问题。且可加定时开关,每天定时自动灌溉。不过,泥土的水份会受天气影响,在炎热的日子、强风及湿度低的日子,水份蒸发特别快。单靠自动灌溉系统可能未必足够,仍有需要安排同学、工友、义工或参加者每天观察泥土的实际情况,按需要补加浇水。一般较流行的自动灌溉系统有喷灌及滴灌两种,各有优缺点。喷灌系统喷灌是将水经由金属或胶水管输送,利用压力使水通过喷头喷出,如雨点般由空中落下。喷头的喷水方式、射程、出水量、水滴大小等都按产品不同而异。喷灌的优点在于灌溉时,作物叶面得到洗涤,可以冲走表面的一些灰尘。另外,灌溉的范围比较广阔,适用于全面的补给灌溉,受地形与土壤条件的限制少。缺点在于它的喷水方向易受强风扰乱,形成水分分布不平均,需以人手在不够水的位置补充水份。而且,喷出的水会受到生长得较高的植物阻挡,故在种植作物的位置安排上要留心。另外,喷灌的蒸发会比滴灌较多,可能会出现浪费食水的问题。在安装时要留意喷嘴的分布,否则喷出的水可能会弄湿种植范围以外的地方,甚至弄湿途人。如果种植范围或花槽形状不规则,则设计喷嘴的分布会较困难。还有,喷水的范围要遍及所有需要种植的地方,小心调较喷出水的力度,不要对幼苗及柔软的茎叶构成伤害,并且要留意水压是否足够,喷头是否足够,一般喷灌系统多有约50% 的重叠。想对喷灌系统进行测试,可在种植范围内,相隔一定的距离(如1-1.5 米)放置一个约5 厘米高30 厘米直径的浅盆,在平常的喷洒后计算每一浅盆所收集到的水量,将数据加在园圃地图上,并制成一幅水量分布图,这便可知洒水是否均匀或那个喷头有问题。若喷灌洒水不均,可能是喷头不够或过多(比较少有),喷头有缺憾或有阻塞,隐藏式或启跳式喷头埋入地面过深,有风、水压不够、水含杂质等。可能需要增减、置换、清洗或调整喷头,或者人手灌溉补充,或者加泵、加过滤器等。&喷头的喷水方式、射程、出水量、水滴大小等都按产品不同而异。滴灌系统滴灌是在小口径胶管上,隔一定的距离装上滴头、渗管等出水设施,将少量水经由系统的管道送到出水装置,在植株附近慢慢滴出。出水量及出水时间,可用控制器调较。由于供水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植株根部附近,因此这方法会比较省水,亦不会因为强风影响出水的方向。另外系统装置甚具弹性,要增加或减少滴头或出水装置,甚或重新设计组装亦可以。不过,使用滴灌,植物的叶子就得不到洗涤。另外,由于灌溉主要由管子上的小孔慢慢在植株附近滴出水,供水范围有限制,因此种植的地方会需要铺设一行一行的软胶喉管,植株要种在胶喉的旁边,从而吸收滴出来的水份。在安装时要留意水压及需安装过滤器,以减低水中的杂质堵塞滴水孔的机会。但过滤器及出水滴头必需易于安装及需定期检查清洗保养,否则容易出现出水不均甚至无水出的问题。如果胶管数量较多,要定期逐一检查也实在颇耗人力时间。留意产品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系统中的水压及摩擦阻力,水管末端不会出现排水不足的情形。另外,在黏土上使用滴灌系统,水份的分散范围较砂土广,滴头或出水装置的密度会不一样。故最好能先小面积测试系统,隔三数天检查供水情况,再决定系统的设计。&安装于滴灌系统中的过滤器。工具每件农耕工具都是农夫们智慧的累积,他们平日需要不断重覆某些工序,于是需要设计一些特别的工具来协助他们更轻松省力地完成工作。以下是一些多数园圃都有需要添置的工具。锄头锄头可用于翻土、除草、掘草头、做田畦、耙平泥面。如运得纯熟,可以变成农夫左右手。锄头有平口、圆头(配圆柄)、方头(配方柄);锄与柄成直角或锐角等之分。平口、直角的锄头适合一般使用。而弯口的通常锄身较窄,用力较集中,锐角的锄头上泥较易。圆头与方头的锄头无大分别,但因两者要配不同的锄柄,故同一机构内,最好只选购其中一种,方便日后损毁时调动补充。耙耙主要用来作耙平畦面,亦可将肥料与泥土混合及把杂草耙开, 通常适用于已开耕的土地。要开耕或对付较实的泥土,可用锄或番丁。一般的有四齿、六齿、十二齿耙等,选轻巧耐用的即可。铲铲可用于做渠、挑坑、清泥等工作,亦可作掘地及松土用。有平头铲及尖头铲之分,平头的适合挑坑、清泥,尖头的适合掘地用。质料上,有金属及木柄两种,前者耐用,后者价平。后者的木柄,可自行改装更换为锄柄或耙柄,这种特长柄改装版,可减少工作时弯腰的机会。鹤嘴锄(番丁)可用于重型艰巨的掘、锄等工作。在开田时,遇上坚硬的泥土及石块,鹤咀锄会非常有用。由左至右︰锄、耙、铲、鹤嘴锄。花铲小巧轻便,容易控制,可用作移种、培土、松土、除草等工作。如用花槽或花盆种植,花铲可代替锄、耙、铲等大型工具。用途广泛,是必需购置的工具。但要留心,因工具小巧,容易被遗忘在田地里;另柄与铲身的接驳处最易折断,故应小心使用。市面上有不同的款式可供选择,其中以柄与身连在一起,一次过铸造成的那种较耐用。菜心刀主要用来收割,除收菜心外,亦可收割任何合适的作物。亦因为小巧,十分容易遗失,故可选刀柄颜色鲜艳的款式,会在遗失后较易寻回。请小心看清楚那一边才是刀锋。可以用?刀或剪刀代替。枝剪可用来修枝,亦适合收割瓜豆类作物。同样因为轻巧,较易遗失,另它中间的弹簧,亦十分容易丢失。市面上供应的款式繁多,价格差别颇大。一般来说,越贵的越锋利。但一般菜园工作,普通剪刀已可完成任务。若怕年幼的参加者把玩时弄伤自己及其他人,可考虑采用圆头剪刀。由左至右,花铲、枝剪、菜心刀。&花壶可用来浇水及施液肥。金属的较塑胶的耐用,且需留心,一般塑胶花壶最易损毁及遗失的部分是它的壶咀。每次施用液肥后,需清洗干净才收藏。手提喷雾器/&喷水壶主要用于喷洒天然农药。能将农药以雾状喷出,让它较易地均匀分布于作物上。它的效能最重要看它喷洒出来的水点是否够细小均匀。手提喷雾器的喷咀多数微曲,方便将药喷至叶底。请紧记于用后要清洗干净,避免有杂质塞住出水孔。喷水壶虽然不及喷雾器般能准确完成工作,但不失为一个价廉物美的选择。由左至右,胶花壶、金属花壶、喷水壶、手提喷雾器。苗盆、苗杯、穴盘可以把种子放在苗盆、苗杯或穴盘中,栽培成幼苗,再移植到田间、花槽、植箱或花盆中。将幼苗集中到容器内种植,控水、控肥、保温、照顾等都方便点。穴盘可配合自动或半自动装置下种、加植料,但一般学校或社区园圃的培苗量未必需要用到这些设施。亦可用平日弃置的雪糕杯、发泡胶饭盒、锡纸食物盆等代替。只要清洗干净,在底部开排水孔,即可作培苗容器用。由左至右,苗盆、各种不同大小的苗杯、穴盆。&豆角竹、菊花竹、麻绳豆角竹长约210-240 厘米,菊花竹长约120 厘米。一般种瓜豆时,会用豆角竹搭棚架让作物攀附;种蕃茄、矮瓜等作物时,可用豆角竹或菊花竹扶助植株直立生长。其他如大小胶桶(盛肥料、种子、杂草、收成等)、劳工手套、剪刀等。胶桶、劳工手套、麻绳、剪刀豆角竹、菊花竹工具的保养园艺工具,多半属于金属制品,而且使用时难免会与水及泥土接触,因此当用完之后,记得要用水洗刷掉器具上的泥土,拭去水份,晾干后才收藏。必要时可打磨一下。选购须知如果学校和社区是以地来种植,便需要购买锄、耙、铲这三种工具。但要留心这些较大型工具的存放及使用,特别是当有太多人同一时间于有限的范围内挥动这些工具时,会易生危险。各种工具都有不同款式可供选择,职业用家可以向你细数当中的分别,但作为业余使用者,选购时考虑工具是否耐用轻巧已经足够。其中应特别注重耐用一项,因为使用的人多,且都对工具的使用不太熟练,故损耗十分大。另外,常用的工具,如锄、耙、铲、花铲、菜心刀、花壶等,不需每人一件,只需每组或每个家庭一套;亦可安排大型工具大家共同轮流使用,小型工具则每组或每个家庭一套;甚或全部工具只添置少量,大家轮流使用。不常用且较昂贵的工具,如番丁、锋利的枝剪、手提喷雾器等,有需要时,可添置一件,有需要是才轮流使用。另外,苗盆、苗杯及竹枝等,最好能每组或每个家庭有若干个/ 枝,免生争执。但实际安排,仍需视个别情况而定。物料&泥土如果学校和社区有泥地,先检查一下泥土的酸碱度是否中性或微酸性,泥土是否有200-300 毫米厚或以上,泥土团粒结构是否良好,若所有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的泥土基本上适合作种植。若否,你可能需要考虑改善泥土的方法,或直接购入泥土。另外,如果园圃需要以种植槽或花盆来种植,亦需要购买混合土或其他栽培介质。根据本港的《郊野公园条例》,在郊野公园范围内作出任何干扰土壤的事情,均属违法,刑罚包括罚款及监禁,所以请别考虑到山边采泥。黄花砂、红泥黄花砂和红泥都是香港靠山的土壤,在开山的工程中开采出来的。黄花砂虽然称作「砂」,其实是黄泥。两者由不同颗粒所组成,都带微酸,缺乏肥料,需加入堆肥或土壤改良剂以改善土壤结构。黄花砂砂质较重,排水性能良好。红泥较黏,保水能力较佳。故黄花砂可用于种植一般植物,而红泥则用于种植喜黏质土壤的植物(如蚕豆、柚子等)。可向园艺工程公司购买。河砂河砂是在河道较平缓处堆积起来的砂粒。借着河流的搬运作用,可以将河流侵蚀的物质(如细泥、砾石、石块)等按重量分开,并沉积下来。堆积约2 毫米以下的矿物的,经开采便是在五金铺有售的河砂。主要成分是石英,缺乏养分,但疏水透气性能好,可与其他物料混合成各种混合土或栽培介质。土壤改良剂(Soil conditioner&)可以改良土壤结构、酸碱度或其他特性的物料,多为一些腐熟的有机物,如熟腐堆肥、厨余堆肥等,亦有不少商品可在市面找到。香港一种较常用的土壤改良剂为经堆沤过的木糠,它质地疏松,可与黄花砂、红泥等混合成混合土或栽培介质。待堆肥熟腐之后,就可成为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混合土可能是本身泥土不够,或者因为筑建花槽、植箱等,有些学校和社区园圃需要引入混合土。部分园艺公司可以提供调配泥土的服务,一般会以黄花砂混合经堆沤过的木糠等,比例约为3 : 1 。理想的泥土调配比例会因不同植物而定,大致上适合一般种植用的良好土壤需要符合排水良好、通气良好、具有保水及保肥能力、酸碱度适中、含有丰富的腐植质、病虫害少等原则。这样的土壤浇水后不会结成硬块、板结,干燥时不会干裂。留意若要在泥地上铺上混合土,它的厚度一般会与耕犁的深度相同,大约为200-300 毫米。放入花槽、植箱时,大致可填泥至花槽或植箱边缘以下50 毫米处。淋水后混合土会略为下沉,幅度视物料而定。另外要留意植料是否已充分混合,且其中应没有加入大石或化学肥料等成分。泥炭土(Peatmoss&)种植盆栽植物时,除了可以加入混合土种植外,亦可考虑自己调配一些栽培介质。最常用的一种物料是泥炭土。泥炭土是采自温带地区,长年埋在泥沼或湿地底层的藓苔类及藻类植物的纤维,在缺氧环境下局部分解而成。开采后经过干燥、加工、消毒杀菌处理。虽然成分及特性会因不同的来源而异,但大致上泥炭土质地疏松,通气性高、保水力强,可吸收15 倍本身重量的水分、另保肥力佳,而且干净、质轻、品质良好稳定,故此是调配栽培介质最常用的一种资材。但泥炭土在首次使用或在过于干燥的情况下,便不易吸水,保水性变差。且当其完全干燥时易形成硬块,水分亦不易吸入,此时可用手搓细,或将之浸泡水中以协助充分吸水。此外由于泥炭土质地轻,故不适合栽种较高大的植物,若能混合砂石或土壤增加其重量,可防止大型植株倒塌。另外,泥炭土颇酸( pH 3.2-4.5 ),故最好能加入石灰石及其他介质混合使用。市面上有很多品牌, 购买时要注意有没有调整过酸碱值,用什么资材调节,有没有其他化学添加物,若有任何怀疑,请勿使用。基于泥炭土的各种特性,十分适合作园艺用途,所以多年以来,一直都是专业园艺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的必备用品。但近年已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开采泥炭土会否对独特且脆弱的沼泽生态造成不能弥补的破坏,我们应用泥炭土时,能否有一个可持续及负责任的态度。其实今日不少本地的景观建筑工程都以木糠堆肥代替,堆肥、 椰子纤维等均可以是良好的代替品。在实行有机种植的地方,泥炭土可用于栽培幼苗及用于盆栽,但却不可用作土壤改良剂。水苔(Sphagnum&Moss&)水苔是长在高海拔山区或热带、亚热带的潮湿沼泽地的苔藓科植物,经采集晒干打碎后出售。水苔吸水力极强,能吸收10-20 倍本身重量的水,通气及排水良好,富含纤维素。水苔亦像泥炭土一样,可混合其他物料成良好的栽培介质。水苔吸水力强,能吸收10-20 倍本身重量的水。蛭石(Vermiculite&)是云母矿石经高温处理受热膨胀后的产物。每粒蛭石均由大量薄片叠成,每层中间夹有微量水分,在约1000 ℃下,水分变成水蒸气,所产生的压力迅速撑开层片,使体积增大10-20 倍,甚至30-40 倍,形成多孔,海绵一样的特性。颜色有褐色、黄褐色、金黄色、暗绿色等、 表面有金属光泽。由于经过高温处理,清洁无菌无杂草种子。且保水能力佳(每平方米140-200 公升水)、排水通气良好、质地轻(每立方米100-130 公斤),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能保存或固定养分再慢慢释放。留意不要大力拍打挤压,以免破坏其多孔的特性。园艺公司有售。蛭石的保水能力佳、排水通气良好、质地轻且能保存及固定养分再慢慢释放。珍珠岩(Perlite&)灰白色的硅化物,在火山熔岩中开采而出。原珍珠石矿经压碎后,筛选出大小适中的,放入炉火中经高温处理,矿石中的微量水分会变成水蒸气,将珍珠岩胀成多孔海绵状。成品质轻(每立方米70-130 公斤)、干净、能吸收本身重量3-4 倍的水分,中性( pH 6.0-8.0 ),能有效地疏气排水。珍珠岩质硬而脆,有较强的玻璃光泽,碎块呈片状,边缘可以很锋利、尖锐,断面上常可见到贝壳状条纹。园艺公司有售。珍珠岩质轻、干净、吸水力强且能有效地疏气排水。栽培介质差不多每一个做园艺的人或农友,都会有自己的栽培介质配方,栽配不同的植物时,又会将配方作适当调整。以下的配方可供参考:泥炭土(或水苔):珍珠石(或蛭石):堆肥= 2 : 2 : 1另加少量石灰(每100 公升加230 克)及骨粉(每100 公升加60 克)肥料有机肥料可提供全面的养份及改善泥土结构。植物长得健康自然少病少虫。最常用的有花生麸粉及骨粉,可在种子铺及米铺等购买。花生麸水及海藻水则要用花生麸及海藻自制。市面亦有桶装海藻粉及浓缩液商品出售,自行开水稀释即可使用。有机园圃常用的肥料:花生麸粉。有机园圃常用的肥料:骨粉。石灰可用来调校泥土的酸碱度,亦可提供钙肥与泥土。可在五金铺找到。相片︰ CD3-Dscn0269Caption: 石灰主要用来调校泥土酸碱度。有机农药一般不需要事先购买,除了御防性的瓜袋及瓜蝇纸。夏天种瓜前可先自制或添置。选购时要留意产品是否真正有机市面上,有不少泥炭土、水苔、海藻水、以至各式有机肥料的商品出售,但要留心有些产品可能添加了化学肥料,或者含经基因改造成份(例如一些细菌肥),不宜用在有机耕种上。若有疑问,可直接联络生产商,商品上通常会有他们的联络方法,他们大多会十分乐意提供资料。亦可联络一些本地有机团体,他们可能已经与生产商联络过。或者,你可到美国Organic Materials Review Institute 的网页上浏览( http://www.omri.org/ ),网上有他们制作的两个表( OMRI Lists )。一个是原材料表( Generic Materials List ),表内列出经他们的专家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审核过,在有机农场内容许使用、限制使用及禁止使用的原材料物料,但这部分需要订阅。另一个商品表( Brand Name List ),列出一些容许使用及限制使用的商品名单,这部分可免费下载。另外,海鸟粪便因需要长途运输,且非不可替代,故此在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有机作物生产守则》内并未包括在容许使用的物料之列,而香港有机农业协会的标准内,亦已列为禁止使用。&种子香港位处亚热带地区,不少热带及温带地区的作物均可以在香港不同的季节中种植。种子目录除非特别想试种反季节的作物,否则可参考第「作物时间表」 (hyperlink to P.52) 选择合时的作物种植。但每种作物,都有不少品种可供选择。单是白菜就有矮脚白、黑叶、葵扇白、矮脚黑叶扇葵白、矮脚黄心、鹤薮矮脚白、江门白、上海青、上海白、奶白、……等等。事实上,每一种作物有三五七个品种可供选择已十分普遍,生菜、番茄等热门作物有六、七十种选择亦并非罕见。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应向种子行职员(很多时是老板)查询,或者自行查看外国种子公司种子目录。外国公司不少都会免费寄赠精美种子目录,不过亦有些只会免费送给曾经购买的客户,亦有些要付费购买,不过网上查阅则不收费用亦十分方便。香港种子行出售的品种,价钱相宜,亦较容易找到适合香港气候的品种。在外国订种子则要自行负担运输及植物检疫认证( Phytosanitary certificates )的费用,及可能买了不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品种。但在外国订种子,可以提供的选择较多,而且自己查看种子目录,一边想像它的成长,一边在脑内做园圃设计,是种植乐趣的一部分。在外地订种子,记得要预留多点时间让种子公司工作,尽量避开圣诞节购物旺季。即使选择最贵的速递,亦未必能像广告所说的一天送到,而且运费会随要求运送时间的缩短而增加。特别植物但为了吸引参与者, 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在选择园圃作物时,可先考虑那些容易种植、快有收成、颜色鲜艳,可以即场食用,特别大或特别小的作物。例如: 3 米高的大花向日葵Russian Giant (十分适合作为背景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墙边或篱笆附近)、 20-60 厘米高的矮种向日葵Big Smile 、人家可种到四、五百公斤的特大南瓜Atlantic Giant 、箭头椰菜Arrowhead 、颜色缤纷又可作食用的荷叶莲(叶及花瓣可作食用,有山葵或芥末的辣味) 、可以抗虫又十分漂亮还会自己结种子自己散播繁殖的万寿菊、可以即收即食的超甜粟米及红萝卜(记得先要洗干净),还有各色花卉及有不同气味的香草。荷叶莲不单有颜色缤纷的花朵,花及叶又可作食用。琉璃苣全株披有绒毛,长蓝色星状花,在香港种植不难。白天鹅紫锥花耐热、花多、花大、花期长,十分适合香港的春夏天种植。轮种、间种在选择来季的作物时,除了选心头好外,还应考虑园圃的轮种、间种等问题,详情可参考「有机肥料」 (hyperlink to P.32) 的介绍。轮种、间种可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试新种另外,为了让参与者保持兴趣,最好每年都尝试一些新品种。为了作出有系统的比较,及不要浪费每年试新种的努力,故此记得每个新品种都做种植记录。最好别一次过买入太多新种,否则试种时容易将品种混淆,一年三五个新种不算多,但要准确记录十多二十个新种的表现则一点也不容易。有机种子有机种子,特别是经认证的有机种子,一直是有机农场关注但又无能为力的地方,因为过往全球的有机种子生产量过少,未足够让全球的有机农场都有有机种子用。但自从欧盟的有机标准定出一条死线,要所有在欧盟国家生产及输入欧盟的有机产品,最迟在2004 年1 月后都必须使用有机种子;且在此之前,只要有供应,有机农场都必须先选有机的。这使得有机种子的供应增加,连我们这些在欧盟范围以外的地方亦可受惠。虽然情况已有改善,但因为本地的气候环境跟温带国家不同,而且我们夏季无理由不种冬瓜、节瓜、通菜,但这些品种外国种子公司很难有供应。故此,我们只可抱以下原则买种子:先选有机的,无的话,选未经处理的( untreated seed ),同时要未经基因改造的。有些种子公司出售同一个品种的种子,有有机、一般、未处理过、未经基因改造等选择,但有机的当然贵点。而且有机种子同时亦表示未经基因改造,经认证的就更有保障。有些种子公司对自己产品是否真正无经基因改造信心不大,为防附近的农场有基因污染他们的种子田,他们的无经基因改造声明会写得十分含糊,例如就他们所知未经基因改造等。在基因污染威胁日重的情况下,我们亦只有无奈地接受这个声明。未经处理的种子未经处理的种子是指那些未添加化学农药(一般是防菌剂)的种子,一般加了添加物的种子会同时加上色素,务求警惕用家,别把这些种子那去作食用。多数批发种子公司,会在出售予各地种子行前才添加化学农药。故向有零售服务的外国种子公司订购种子,可以选择未经处理的。在香港出售的种子当中,亦有部分是未经处理的,请留意包装上的小字,或请教种子行的工作人员。种子寿命不同的种子有不同长短的寿命,一般蔬菜种子的寿命由二到五年不等,多数三年后的发芽力已下降。过了限期的种子,便很难再萌发,即使会萌发,亦不易长出强壮、健康的植株来。种子储存如果种子储存不当,寿命会按情况缩短,故应将种子存放在凉冷、 干燥的环境中。可考虑先将种子用保鲜袋袋好,放入密封瓶内,瓶内最好加入干燥剂,如炒过的米粒,并在容器上加上购买年份及来源等资料,再将瓶放入雪柜的蔬菜格内。若种子密封不够,水气进入,种子连在雪柜内也会发芽。一般过了两年的种子,或对种子的萌发率有怀疑时,可将其中20-30 粒用湿布或绵花包着,看有多少颗萌发以确实。最好不要一次过购买大量的种子,应按照个别耕种计划而采购。园圃设计一个设计美观的园圃,可令美化环境,亦可令参与者增加投入感。田畦的设计田畦的形状,可以按实际地形,及设计者的意愿而设计,未必一定要是传统的长条形。但为了方便工作,以下是一些设计田畦时的考虑。田畦最好不要太阔,否则参加者要由畦的一边跑到畦的另一边去才能完成整畦田的工作。所以畦阔最好是伸手可及的距离,一般成人及中学生,最好不阔于1 米,小学生可酌减。长度不拘。本来畦坑越多,表示可耕种的面积减少,但畦坑是工作走动的空间,空间不够,亦易生危险。故最好可尽量增加畦坑的阔度,最少有300-500 毫米宽。为了获得较多的阳光,可安排田畦为南北走。但若要同时考虑美观、地形等因素,可能未能迁就方位,但只要没有太多遮挡,那一个方向的分别也不算大。防风措施强风可引至过强的蒸散作用,令土壤容易干燥、植物变得失水。同时,强风亦会吹断幼苗、损毁茎叶。如果园圃所在地风势太强,便有需要加设防风设施。例如在向风的一面种植防风树木、竹林等,或加设防风栏、防风网等构造。最好能避免建造防风墙,因为它完全不透风,气流必会越过墙身,在背风面短距离范围内造成回流,使防风效果不佳。最好在防风栏或网旁边种些攀缘植物,增加风阻,亦美化环境、巩固泥土。社交空间一个校园或社区有机园圃不单是一片让植物生长的地方,亦是一片社交园地,参加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团队精神,学习与人相处。一个舒适,有树荫及坐椅,可提供聚会空间,使参与者更愿意留下来,进行种植以外的活动。结合艺术的园地将园地附近的墙壁,漆上缤纷的色彩,附近的行人路加上图案,花槽、植箱、花盆、车呔上,学画上喜爱的图画。将园地与艺术结合,可增加它的趣味及独特性。小学园地附近漆上璧画,增加了艺术色彩。要防人为破坏若园圃的地点较公开或接近人多聚集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不少人为的破坏行为,例如有人掉垃圾入园圃、偷花偷菜偷瓜、随意拔起农作物、射球入园圃……。为免这些行为影响参加者努力工作的成果,可在园圃周围加上篱笆。软化篱笆在铁丝网篱笆下面种些攀缘植物,可令硬绷绷的篱笆软化下来,同时可隔声、减尘、美化环境。财政预算开办有机菜园的初时,学校和社区方面会需要一些资金用作建设、购买工具及物资等。需要多少资金要视乎菜园的设施、大小、工程的规模及参与人数而定,由数百至数十万不等。但当基本设施准备妥当,小组运作进入轨道时,每年只需百数至数百元以维持基本运作,例如购买肥料、种子及补充损坏了的工具。可能支出在财政预算时,应考虑以下的支出项目:& 建设的工程费用& 购置设施及工具的费用& 购买有机肥料、培苗土、种子等费用& 运输费用& 聘请外界团体做顾问& 导师的费用前三项要视乎场地情况、所需设施、面积大小、人数多少及个别要求而定,丰俭由人。而后两项,则若果可以请到具有关经验的义工,如居民、老师或家长义务帮手便可省掉。购物清单这里我们列出一般校园和社区有机园圃可能需要添置的物资及其大约价格,每项物品的价格都会因质素、用料、产地、供应商及购买的数量(一次过买一大包会较逐斤买便宜)而有颇大差异。而且物价有升有跌,大家可多问几家自行比较。还有这里未列出运输费用,若物料由多个供应商提供,则运输的次数增加,运费自然增加。物资单价($&)大农具&锄头(连柄)70-95耙(连柄)60-95铲20-90小农具&花铲8-30菜心刀5-15花剪15-80圆头剪刀7-15肥料&花生麸粉( 1 斤)3-5花生麸粉( 75 斤)130-170骨粉( 1 斤)3-5骨粉( 75 斤)140-180海藻粉( 500 克)90-100海藻粉( 5 公升)400-600灌溉系统&水喉( 4 分1 卷)140-650花园水喉架250-600花洒头25-90花壶25-60栽种设施&植箱( 0.5 米阔0.8 米高2 米长)2,000-3,500大花盆( 50-70 厘米直径)200-900花盆1.5-50苗杯0.5-2苗盆8-25栽培植料&泥炭土(一小包)4-10泥炭土( 100 公升)180-300珍珠石(一小包)4-10珍珠石( 40 公升)25-80黄花砂(一小包)4-10黄花砂( 3 立方码/ 3 ?)240-300河砂( 3 立方码/ 3 ?)300-350混合植料(一小包)8-15混合植料( 25 公升)50-140其他用品&石灰(一斤)2-5石灰( 20 公斤)20-30喷水壶10-30豆角竹(每枝)1-2豆角竹( 50 枝/ 扎)55-80菊花竹(每枝)0.5-1菊花竹(约300 枝/ 扎)60-100麻绳10-20胶桶20-30小胶桶5-10禾秆草( 每札约30 公斤或1 立方米 )140-160劳工手套2-3种子10-1,000瓜蝇纸( 每两张 )10-25瓜袋5-10蒜头、辣椒8-15劳工肥皂3-5以上物品,可按各自需要自行挑选。若园圃有泥地,只买几柄锄、耙、铲等大型工具,轮流使用,小工具七八枝、花壶两三个、花盆苗杯十余个,其余种子、肥料等用到才逐少添置,则大约数百元即可开始一个有机园圃。但若要建造几个植箱,添置几个大花盆,以增加耕种的空间,则所需的设施及栽培植料费用,都会较前提升。废物循环再用如果缺乏地方或资金,可以考虑请参加者花点心思,尽量废物利用,例如用废弃物自制一些花盆及工具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节省部份的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废物循环再用,提升环保意识。艰难时期较投入有过来人表示,当初由废墟当中建立园圃时,有份参与者都对园圃活动非常投入。但当园圃获得越来越多的资助,设施越来越正规完善时,新加入者投入感都明显不及当年。可能学校和社区方面可考虑怎样才可让参加者有更多的投入及参与,例如请他们自制瓜蝇诱捕器、瓜袋等。从小开始对于初次举办这类型活动的学校或社区,适宜以一个较小规模的菜园作为起步,这样在开支,人手及地方等方面的管理都会较容易。待累积有足够的经验,有关活动运作开始成熟,人手及资金较充裕时,便可逐步加添设施,以改善甚至扩充菜园。内部资源调动有学校会把有机耕种作为校内的课外活动,每年会给兴趣小组发放一定的常务经费;而社区园圃虽然亦可向参加者收取费用,只是往往所得的经费有限,而在建设菜园的初时,会需要一定的资金作开办工程、购置设施、工具、物料等,所得的经费未必足够应付。负责人可能要伤下脑筋,想办法以比较简单的设施及工具让参与者尝到种植的乐趣。或者学校和社区方面需要作一些内部的资源调动,把所得的资金投放到初期的开办经费上。申请拨款学校和社区方面可以撰写申请书,向一些赞助机构提交建议,申请拨款。不同的赞助机构对于申请书、建议书、报告书提交的程序及内容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事前需要了解清楚。筹款学校和社区可以考虑进行筹款活动。有学校曾经尝试在学校开放日售卖同学生产的盆栽,在农历年前,向同学老师出售同学栽培的水仙花,在家长日带领嘉宾及家长参观园圃并作讲解等。这些活动不单对参加者来说是一种锻炼及学习,而且会增加投入感,亦令他们珍惜各种资源。&日常田务安排对社区园圃来说,由于每组的参加者都有成年人参与,故此大部分的田务工作安排,可交由参加者自行决定。但由于参加者未必每天都有空到园圃参与活动,故每天安排人手替他们淋水,是活动成败关键之一。自动洒水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不过自动洒水系统的安装费用未必是每个园圃所能负担的,而且即使有了自动洒水系统,仍需要人手跟进,以免部分区域因风向问题淋水不足。所以社区园圃最好能训练一批负责任兼熟练的义工或工作人员,负责淋水、备苗及其他园圃的管理工作。至于对学校而言,老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以适当地安排同学参与日常的田务工作。以下学校可以参考考虑的因素︰让同学亲自管理自己的菜园种植农作物由开田、下种到收割都是学习的过程。参加活动的主角是同学,老师或工作人员可以从旁给予意见及协助,但不要让参加者过份依赖,要鼓励他们多参与。不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特别是对学生来说,由他们亲自打理的菜园,才更有价值及意义。平日的打理单靠两星期一次或一星期一次的耕种活动时间才去打理农作物是不足够的。平日一些简单的打理例如每天为农作物浇水,对于维持作物的生命,及健康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淋水是最多参加者有兴趣的园圃工作。安排同学每天探访菜园学校应尽量编排学生每天到菜园作一些简单的打理工作,如浇水、除草、捕虫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对农作物多作观察。请校工协助如情况不容许,未能安排学生于平日或假日期间打理,可考虑请校工代为浇水。安装自动洒水器可以考虑安装自动洒水器以帮助解决于平日或长假期(对学校而言)欠缺人手浇水的问题。安装自动洒水器是好还是坏?原来浇水是大部参加者比较喜欢的工作。有些学校安装了洒水系统之后就不再安排学生到菜园浇水,结果发现同学对活动的投入感大减。因此即使安装了自动洒水器,最好还是让学生平日到菜园打理一下农作物。洒水系统故然可以帮助解决浇水的问题,作物至少不至缺水枯干,但管理方面亦要留心,洒水系统在洒水时,所洒出的水可能会受风向影响,改变了落水的角度,导致有洒水不均的问题。故此可考虑由参加者每天去观察洒水情况,有需要时,即时补充水份。让同学清楚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分工不清楚,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负责什么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工作可能没有人愿意做;在活动完结时只有导师、老师及小数同学或参加者去收拾残局;在平日只有某数位同学或参加者打理全部农作物等。相反如果工作分配清楚,大家知道自己的职责,不但可以使活动进行得更有效率,还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解决令工作集中到小数人身上的问题。分组建议在学校园圃的管理上,可考虑将同学分成5 人小组,包括组长1 位、文书1 位、农具派发及点收1 位及农具清洁2 位。建议以5 人作一个小组的单位,目的是为了方便安排逢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每个小组均有最少一人负责打理农作物。学校方面可就实际情况作调整。文书的工作包括记录每次活动的日期、活动、作物的生长情况、遇过什么问题等等。让每个小组拥有属于自己管理的小区如果园圃是以田间种植的话,可把田地分成若干小区,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如果是以花槽及花盆作种植的,可以让小组负责打理某些花盆或某个花槽。这样做一方面参加者会因为觉得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管理范围,而变得更加积极,另一方面亦可以起着鞭策的作用,当看到其他人有不错的成果时,在比较下,也会特别努力。训练高班辅导低班对学校园圃来说,为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可考虑先训练一批较高班的同学,当他们能初步掌握种植技术时,由他们去带领低班的。若低班同学较多,可将他们分组,不同日子由不同高班的作辅导。学校的家长会是个好帮手老师可考虑邀请家长一同帮手,当作一项亲子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家长及学生一起分享学习过程,促进学校、家长及学生之间的联系。一些工作例如开田翻土,起田畦及最后清理所有农作物等工作都比较需要体力及比较多的人手去处理,家长在这方面可能可以提供不少帮忙活动时间安排小心安排活动时间表,避开关键日子对社区园圃而言,问题较少。主要是长假期可能有不少参加者离境旅行,大时大节(如农历新年)参加者亦会减少。故安排活动时,亦尽量避免这里日子。另外,每年农历年前一至两星期,是参加者收割的高峰期,先是收白萝卜去造萝卜糕,然后是其他蔬菜准备过年时享用,还有连根的生菜、唐芹等作拜神用。故若要为参加者备苗,供应时间最好能作配合。对学校而言, 于考试前夕及考试期间,学生都会忙于温习不愿出席活动,以致参加活动人数大减。因此在学期开始时,要小心选择及安排活动举行的日期,重要的活动全部安排在考试前进行。临近考试时及考试期间,如学生愿意的话,可安排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打理例如浇水、除草等,或者可请校工在那段期间暂时代为浇水。耕种活动的密度植物的发芽及成长均需要时间,通常相隔约两星期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作物的变化,这时候导师可以就著作物的生长向学生作出讲解,并安排适当的打理。如果每次活动相隔太远,一方面参加者可能会错过了作物的一些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农作物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而未能健康成长。故此在安排活动时,最好每次相隔不要多于两星期。当然可以的话,一星期一次会更好,参加者可以加密留意农作物的进展,另一方面亦可多利用菜园进行一些相关活动。每次活动开始时,先安排讲解当参加者手持用具时,便会心急于去打理自己的农作物,很难专心去听一些理论。因此花一点时间在活动进行前作讲解,给予凊楚的指示,使参加者明白到一些重点,清楚自己所做每项事情背后的目的,是值得的。每次活动需要多少时间?每次活动平均需要1 至1 1/2 小时,以1 1/2 小时最为合适。因为每次可能需要约15-30 分钟去讲解,余下约1 小时,参加者可以比较轻松去预备所需的农具,打理农作物,清理场地及农具等等。当然讲解的时间及活动的时间可以按实际的情况加长或缩短。通常每造的第一课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每造的第一课,参加者都需要进行翻土、施基肥、下种、浇水等工作,需要时间比较多,跟据经验,很少可以在1 小时内完成全部工作,很多时侯都会超时,或到最后有小部份的工作留下由导师、老师或工作人员处理。故主办团体可以考虑安排第一课活动时间长些,例如1 1/2 小时或2 小时,或许可以把部份的工作,例如下种及浇水等工作留待下一课才进行。学校假期的安排对学校而言,逢星期六、日或一些短假期,若没有学生可回校照顾作物,可请校工代为浇水。如果好好编排一下种植时间表,即使遇上长假期例如圣诞假、暑假也不必担心。在长假期时学校可选择休耕。如果十分幸运地可以安排到人手作打理,可考虑于假期时种植一些豆类植物(如红豆、绿豆)作绿肥,不用太多打理,只需浇水保持生命便可。以下建议的活动时间表希望可以帮助老师避开考试及解决长假期无人打理农作物等问题:&上学期9 月o 成立耕种班、招募参加者o 购置物料及工具o 预备活动课程内容10 月- 11 月o 开始种植秋冬季作物及进行其他有关活动o 于期间可以追肥、中耕及收割部份生长较快的作物12 月o 圣诞前安排收割所有农作物12 月- 2 月( 圣诞节及新年 )o 可选择休耕或种植绿肥&下学期3 月- 6 月o 开始种植春夏季作物及进行其他有关活动o 于期间可以追肥、中耕及收割部份生长得快的作物6 月底、 7 月初o 于暑假前收割及清理所有农作物暑假o 可选择休耕或种植绿肥人和对于学校园圃而言,校长、老师、校工、家长等的支持都十分重要。校长的支持计划进行之前,必先得到校长的同意。有些校长更协助在兴建菜园时添置物料,又有些会于假期时带同亲人与师生及家长们一同于校内开垦菜田,给予老师极大的鼓舞。校长如能做到鼓励全校,包括各老师、工友、学生、家长一同参与或者提供协助的话,对于活动本身定有积极的作用。老师的参与老师亲身与学生一同参与,对于活动起了重大的意义。师生的关系会因此变得更加紧密,老师亦可以在活动当中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方面要注意,避免学生过份依赖。有些学生特别是在活动的初期,会怕辛苦、怕泥土肮脏、怕蚯蚓、怕小昆虫,可能会多多怨言,马虎了事,又或者请老师帮忙替他们赶走昆虫,甚至完成他们原本要做的工作。住在城市的香港学生少接触大自然,有不少的学生连见到蜗牛、蚯蚓、小甲虫都怕得要命,故此老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应鼓励他们多作尝试,亲身去感受,去接触,去踏出他们的第一步,刻服一些对大自然的恐惧。避免增添学校工友的麻烦部分建有园圃的学校,有工友愿意于平日或假期协助浇水打理农作物,甚至有些更表示能有份参与,看着农作物日渐成长,而感到乐在其中。不过亦曾有部份工友投诉,学生在活动完后,鞋子沾了田间的泥土,弄得楼梯、走廊、课室等都是泥污。因此,老师要留意,学生于活动后要用毛巾及清水清洁鞋上的泥土,或加设地毯以方便学生刷净鞋上的泥土才踏进校舍。与家长保持连系家长方面有些时候的确可以为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他们有些愿意协助提供资源,有些愿意参与建设菜园,协助进行一些较为需要体力的粗重工作,例如翻土、做田畦等。如果学校方面与家长之间能有一些紧密的沟通渠道,就比较方便通知家长有关活动的情况,提出资源上及人手上所遇到的困难,请有兴趣的家长提供协助。曾有学校的家长赞助有机肥料,亦有家长组织了园艺组,每当学校需要家长的协助时,就由有关的老师负责联络园艺组的家长代表。他们在活动举办之前做好准备工夫,协助除去杂草、翻土、做田畦,及在每造之后协助清理田间所有的农作物。有一间学校的家长会,把学生在菜园收割得来的蔬菜制成饺子,在午膳的时候派发给全校的师生,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当时洋溢着热闹及欢乐的气氛。老师亲身与学生一同参与,对于活动起了重大的意义。持续发展兴趣的持续当学校或社区初次举办有机耕种时,参加者都会因为新鲜感及对种植抱着种种期望,而表现比较踊跃及积极。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每年菜园所种的蔬果都是差不多,活动又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参加者对活动的兴趣便会大减。其实菜园本身有不少可供发挥的空间,可发展出不同的活动。更换蔬果的品种可以在种植的种类上作一些变化。例如于第一年,可以选定种植某几种的蔬果,然后每年轮流加添或更换另一些新品种的蔬果。事实上,香港位处亚热带,适合种植的作物繁多,可供试验的种植方法亦不少。使有机菜园变成一个更多元化的活动及学习区可以考虑在园圃附近加建小水池或利用一些水缸,种植一些水生的植物及养一些小鱼,为园圃加多一点生气。参加者可以借此观察学习水生植物的特别构造,了解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增进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如果地方容许,可考虑在园圃附近饲养一些小动物,部份园圃收割得来的蔬菜可以用作饲料,让参加者对动物多一点了解。另外,亦可加设堆肥区、蚯蚓堆肥区、厨余堆肥区等,让参加者了解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了解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如何得到循环。还有,在园地上一个潮湿有阴敝的角落放一块旧木头,让真菌滋生繁殖,成为一片小小的真菌园地。可让参加者了解真菌的独特生长方式,亦增加趣味。小学的蚯蚓堆肥箱。在园地上一个潮湿有阴敝的角落放一块旧木头,让真菌滋生繁殖,成为一片小小的真菌园地。举办一些特别活动亦可举办一些活动,如开放日、丰收日、野餐会、种植比赛等,邀请参加者的亲友、曾为园圃建议提供任何协助的机构或个人,赞助机构代表(若有)等参加,可以增加园圃气氛,亦可让其他人士了解其建造的目的及将来的计划等。并公开地多谢任何曾为园圃出钱或出力的机构或个人。这类活动,对计划的长远发展甚有帮助。又或者可以请参加者在园圃附近画一些关于环保题材的壁画,废物利用做一些精致的花盆,把菜园美化,增强亲切感及归属感。知识及技术的伸延参与者可能希望种植更加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图书馆及市面上有许多关于园艺及种植方面的书借,可以用作参考。有些机构(如康乐文化事务及一些团体)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园艺讲座、园艺班、有机耕种讲座。外地的网页上,亦有不少有机耕种的课程,有兴趣者可以报名参加,以丰富有关知识及技术。记录转变参加者的行为有没有改善呢?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没有加强?同学或街坊与人相处及邻里关系有否改进校园及社区的认同感有否提升?居住环境有否改善?另外,园圃建设前后的图片,将会是十分有纪念价值的资料。若干年后,可能有人有兴趣知道是谁园圃的始创人。其他有关园圃的各项转变,亦尽可能保留,对与其他学校和社区交流经验十分有用。原来的泥地上,是否有那么多的蝴蝶的?以前这里有的青蛙吗?园圃所在地的生物群落,会因着土地用途的改变而变更,若能够将园地发展前后的转变,是一项有趣且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以上的记录,对寻找赞助或各种支持都可能十分有用。活动伸延学校方面,老师可以配合不同科目去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多一个可以跳出课室去学习的机会。可参考「建议配合活动」 (hyperlink to P.70) 。其实有些国家已经利用学校的有机菜园作为教学用途,他们设计了不少教学活动,并展示在网页上。老师可以到网上浏览,选择一些适合于校内进行的活动。社区园圃则可跟不同团体协作,发展出多种教育、环保、文化、艺术等活动。增加对外的沟通透过壁报板、网页及刊物等,让参与者以外的人得知园圃的动态,分享到活动期间的一些转变、期望及一些感受。参与一些校外和区外的交流活动,互相交换种植及举办活动的心得。
学习了,可没学会
你还不是该圈子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农场作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