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忙算下我空间淘宝等级怎么算。我不会算啊,算完估计下,这…

当前位置:&&>&&>&&&&地下城与勇士:dnf20119月到20121月会不会开新区急救!『我打算玩dnf了,毕竟还有发展空间不像cf那样等级不变了才十几章还早』
最佳答案应该不会开新区了。。。dnf现在人气已不如以前了,现在完全靠加快章节的更新速度来抓住人气!所以。。。。。不合服已经算好的了。你要开新区干嘛?在老区不是一样嘛。。。。希望能帮上你,望采纳。
我打算重新玩了,以前那号被封一年就没玩了!新区起点才一样呀!
与地下城与勇士,开新,玩了,人气,一年相关的文章
9地下城与勇士:我dnf剑魔通关100,,换罐子,能一定开出巨剑嘛???
一周排行榜(134)(63)(1)(1)(1)(2)(4)(1)(9)(6)
我是路易妈妈,这个博客都是原创内容,以对路易宝宝的成长观察为主,贯穿育儿实践心得分享。路易妈妈在学校里开办过心理热线,有4年心理咨询实践经验,目前在家庭中创造性实践着蒙台梭利、西尔斯等育儿理念。采用育儿实况直播的方式,讲述路易宝宝的适龄行为和成长、育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基于环境和孩子个体特点的应对方式,更多展现的是育儿理念和方法该如何运用,以及家长的心态该如何调整等。
微信公众平台:蒙台梭利家庭育儿实践
文章按照主题分类,每一主题的多篇文章是按照时间从早到晚顺序排列,方便按照主题查阅。
-----------------------------
{敏感期}遭遇肛欲敏感期
{管教}讲道理为什么不管用
{亲子关系}路易不喜欢爸爸
{发脾气}给孩子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意识}给孩子主导自己生活的机会
{教具} “圆柱体插座”及“三阶段教学法”应用实例
{设限、老人} 从日常细节中窥见孩子不在身边时的状态
{老人} 育儿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管教} 无条件的接纳和爱(续)
{管教} 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语言表达} 会说简单句子啦
{分离焦虑} 过度补偿
{分离焦虑} 第二次分离(安全感被挑战)
{亲密关系} 第一次遭遇亲人发火
{认知} 生活中的数字
{秘籍} 路易妈妈的育儿实践文章产出揭秘(时间管理)
{如厕} 如厕训练教训总结
{语言表达} 用语言表达要求
{秩序感} 分床风波
{发脾气}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发脾气} 讲道理,显魔力
{阅读} 路易的绘本阅读高峰体验
{管教} 2岁叛逆期现象
{早教} 早教的误区
-----------------------------
秘籍:自主省心的宝宝是如何养成的(秘籍)
哄娃大法:抱起放下法(哄娃1)、转移注意力大法(哄娃2)、转移注意力大法续(哄娃3)、抚摸哄娃法(哄娃4)
吃饭:吃饭专题(吃饭1)、如何培养宝宝的吃饭习惯(吃饭2)
断奶:断奶记(断奶)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分离1)、再说分离焦虑(分离2)、第一次分离(分离3)、复杂小人儿(分离4)、忙不是借口(分离5)
害怕:体验公交车(害怕1)、宝宝害怕什么(害怕2)
------------------------------
发脾气:厉害的小家伙(脾气1)、幽默感(脾气2)、挫败感(脾气3)、跟鼻子较劲(脾气4)、花样需求(脾气5)
设限:限制和放任的界限(设限1)、第一次知道界限(设限2)、设限实例(设限3)、遵守规则(设限4)、温和而坚定地设限(设限5)、假期综合症(设限6)、越界的灰色地带(设限7)、快准狠(设限8)、阁楼探险(设限9)
管教:君子动口不动手(管教1)、孩子磨人怎么办(管教2)、如何“奖励”孩子(管教3)、替代打屁股的管教方法(管教4)
-------------------------------
秩序感:阿婆穿鞋(秩序1)、宝宝的秩序感(秩序2)、小小宿舍长(秩序3)、金牌服务员(秩序4)、物归原处(秩序5)、神奇的香皂(秩序6)、不玩水的秘诀(秩序7)、玩具收纳(秩序8)、天壤之别(秩序9)
模仿:小小模仿家(模仿1)、超级模仿秀(模仿2)
独占欲:物权意识(独占1)、玩伴大黄狗(独占2)
害羞:羞涩的孩子(害羞)
细节:失物寻找机(细节1)、失物寻找机技术分析(细节2)
空间:藏东西(空间1)、空间探索(空间2)
---------------
认知学习:物体永存认知实验(认知1)、自我纠错(认知2)、自发学习(认知3)、分而治之(认知4)、宝宝如何认知物品(认知5)、顿悟(认知6)、新旧水杯(认知7)、感觉先行(认知8)、联想学习法(认知9)、喜旧厌新(认知10)、孩子的能力发展节奏(认知11)、物体永存(认知12)
阅读:全神贯注(阅读1)、自助书吧(阅读2)、小书迷(阅读3)、听故事(阅读4)
动画:动画片启蒙(动画)
音乐:音乐启蒙(音乐1)、舞蹈动作(音乐2)
语言表达:指认物品(语言1)、分类物品(语言2)、听懂对话(语言3)、复杂需求的表达能力(语言4)、小路易找妈妈(语言5)、三体人式的沟通(语言6)、声控机器人(语言7)、语言的力量(语言8)、宝宝是如何会说话的(语言9)、说话开窍了(语言10)
电子:电子设备伤眼问题(电子)
-------------
自立生活:开关门练习(自立1)、主动睡觉(自立2)、壮举(自立3)、收纳家(自立4)、千呼万唤(自立5)、可爱的小壁虎(自立6)、自我认可(自立7)、设定目标(自立8)、去公园(自立9)、开灯高手(自立10)、张弛有度(自立11)、扔垃圾(自立12)、分享意识(自立13)、打哈哈(自立14)、平起平坐(自立15)、开关门原理(自立16)、少有人走的路(自立17)、宏伟计划(自立18)
行为观察:主动探索(观察1)、小小观察家(观察2)、出门探险(观察3)、286小脑袋瓜(观察4)、进步得让你目瞪口呆(观察5)、吃葡萄(观察6)、小狗狗(观察7)、戴帽子(观察8)、讨要吃的(观察9)、搬运练习(观察10)、举一反三(观察11)、想吃米饭不容易(观察12)、绿色节能小模范(观察13)、大力水手(观察14)、影子传说(观察15)、聚宝盆(观察16)、不起眼的小玩意(观察17)、邯郸学步(观察18)、因果关系(观察19)、练功忙(观察20)、障碍扔枕头游戏(观察21)、完美主义(观察22)、吃肉松(观察23)、自作多情的爸爸(观察24)、吹口哨(观察25)、跳舞毯(观察26)、拾落叶(自立27)、
亲子游戏:发明游戏(亲子1)、娱乐时间(亲子2)、躲猫猫(亲子3)、躲猫猫新玩法(亲子4)、老鹰抓小鸡(亲子5)、趣味座椅(亲子6)、妈妈滑梯(亲子7)、爸爸旋转木马(亲子8)、跑步机(亲子9)、怪兽出没(亲子10)、变戏法(亲子11)、捉迷藏(亲子12)
亲密关系:小情圣(亲密1)、热烈欢迎(亲密2)、回家就像打开一盒巧克力(亲密3)、幸福时刻(亲密4)、有情饮水饱(亲密5)、初识小路易(亲密6)、亲密摸头(亲密7)、时光隧道(亲密8)、最悦耳的呼唤(亲密9)、俄狄浦斯情结(亲密10)、神秘来电(亲密11)
--------------------------------
娃爸:爸爸的养育角色(娃爸1)、如何吸引宝爸参与育儿(娃爸2)
老人:和老人育儿观念不一致怎么办(老人1)、阿婆网络成瘾问题解决过程(老人2)
心理:治愈系的孩子(心理1)、育儿心态调整(心理2)
环境:安全难题(环境1)、相对理想的育儿环境(环境2)、家庭和幼儿园的探索环境对比(环境3)
--------------------------------
理念:蒙台梭利理念介绍(理念)
哲学:为什么生孩子(哲学)
讲座:蒙台梭利家庭育儿实践-演讲ppt(讲座)
动力:路易妈妈的育儿实践动力(动力)
娱乐:胎儿性别论文研究(娱乐)
书评:育儿书的本质(书评)
评论:小kimi的选择难题(评论)
今天要去公立园报名,昨晚跟路易提前打招呼:“路易明天不去上幼儿园,中午刚过的时候妈妈会带你去一个地方,就是你常去的公园里的那个幼儿园,老师可能会问你几个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回答她就可以了,好不好?”
“行。”路易爽快答应,接着自言自语了一句:“****不上幼儿园。”
大概意思是要干啥事不上幼儿园了。妈妈反馈说:“妈妈没听清,你再说一遍好么?”结果他好有个性地来了一句:“我只说一遍。”
带路易去公立幼儿园报名,需要他简单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不作为筛选条件,有房产证加片区派出所户口就肯定会录取的。我们在幼儿园门口排队,进门不远摆了几张报名用的桌子,门口就能看见。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路易述说着自己复杂又矛盾的心情:“我好想进去(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我了)。我有点害怕(这里可是幼儿园呀哎不说了成长的烦恼你懂的)。”
一旁守门的老师听到都忍不住笑了。
终于进去了,检查完证件材料,老师开始逗路易,问他叫什么名字。“我不想说话。”
路易腼腆起来。妈妈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玩个你叫什么名字的游戏。你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呀。”
路易照着问了,妈妈回答:“我叫**。该轮到我问你了,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的名字叫路易。”
老师听见了,总算证明咱智商正常了。
最近是幼儿园的面试季,今年龙宝宝人多名额紧俏,我们这个不算面试了,很多幼儿园是要正儿八经面试的,有的还让家长陪着,有的只让孩子一个人进去,压力山大呀。还有朋友向我咨询的,孩子面试死活不开口怎么办?看到路易也不说话是不是平衡多了,哈哈。感慨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这是三岁孩子该承受的压力么?
路易为什么不说话呢?如果不是最近刚送到幼儿园(另一个私立园),他说话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吧。还有毕竟跟老师接触的时间短,基本的连接都没有建立,就急匆匆地开问了,路易一般要先互动玩一会就熟了,他对大人算是熟得快的。再说,即使真的熟了他也未必好好回答,问他叫啥他说他爸爸的名字,问几岁了他说4岁(明明是3岁),问他是男孩女孩他说是小女孩(故意乱说),我都无语了。
转眼路易上幼儿园三周了,他的状态和上一周差不多,每天送园时会一脸哭腔眼泪快要落下来,可一旦看到老师就立刻接受现实,跟老师提要求“我要吃饭”,以此来缓解焦虑情绪。
这三周一共请了四天假,他现在知道有时候可以不上幼儿园,会找各种理由挣扎一下不想去,比如要求“我生病了要去医院打针”、“先去公园玩一会吧”、“要去理发走这边”、“要回家喝水好渴”、“不走这条路有车会压到我的”等等,他方向感很强,向着幼儿园的方向都不愿走。
我只好抱着他走,接纳他的情绪,安抚他说:“你不想上幼儿园,妈妈知道,妈妈小时候也不想上幼儿园,阿婆小时候也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还不想上班呢,要是妈妈不用上班、你也不用上幼儿园,妈妈在家陪着你、带你出去玩该多好呀。可是就是有些事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周末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陪你啦。你在幼儿园进步很大,老师都夸路易很棒的。”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他,这些话只能暂时缓解一下,走几步又开始下一个循环。
阿婆跟我一起送园,有时候她会说些不接纳路易情绪的话,比如“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呀”、“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的”、“幼儿园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多好呀”之类的,路易会很抗拒。我就事后问阿婆:“你小时候上幼儿园会哭么?”
阿婆竟然说:”我也哭,我还记得很清楚,很多小孩子都会哭的,也很正常。“ 这样阿婆就不多嘴了。
上幼儿园这件事我们选择了一个hard模式:没上过亲子班(幼儿园不提供我也没办法),临时决定入园(路易没得选择),幼儿园不够人性化(不让家长过渡性陪伴,强调老师的天然权威),生病不断送园不规律(路易学会了找理由),私立园上两个多月又得转公立园(实在没人看娃了)。我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反正他到了幼儿园就好了,也允许人家表达表达自己的诉求嘛。我有个朋友家孩子哭了一年多,也是只在去的路上哭一下,在幼儿园里开心得很。
晚上回家趁着他在我怀里撒娇的甜蜜时刻问他:“路易在幼儿园里过得好么?” “好。”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在幼儿园老师夸你了么?”
“夸了。” 他说。阿婆接着说:“老师还专门跟我说路易表现很好,什么事都自己做,进步好大。”
我们是想尽量传递些正向的信息,促进路易和老师的关系。
“那你早上为什么不愿去幼儿园呢?” 看路易比较开放的状态,妈妈又问。“就不想去。”
“是不是虽然在幼儿园过得不错,但还是有点不想去的心情?”
趁着他能听进去,我接着共情:“妈妈明白了,妈妈也会这样,虽然上班也不错,但每天起床一想到要去上班,也有点不想去,放假多好呀,周末多好呀,可以在家休息,也可以出去玩。”
“我长大了也要上班么?” 路易关心起上班的问题来。“对呀,你现在上幼儿园,长大点就上学,在长大就要上班了。” “我现在还很小。”
路易申明道,这样就不用承担不想上班的烦恼了。
再说说路易新的进步吧。
1)很听从幼儿园老师的建议。
路易头发长了不愿理发,在幼儿园随便一活动就出一头汗,老师建议他让妈妈带他去理发。他头一天答应了老师,回来没跟我们说,第二天上学看见老师想起自己的承诺没兑现,嚷嚷了一天要去理发店。放学时老师告诉阿婆,我们答应周末带他去,周六一起床路易就一直期盼着,要求去上次我和娃爸理发的地方。理发店里刚好还有个小哥哥在剪头发,结果路易一进门就反悔了,说回家剪,他还是害怕。最后被爸爸用剪刀剪短了边缘,路易很满意地说:“耳朵露出来了。”(在他眼里,耳朵露出来就是理发了,爸爸剪完头发路易看到也是这么反馈的。)
2)把”我要吃饭“缓解情绪大法延伸了应用场景。
有一次,爸爸强迫把路易惹脑了,路易很生气,我们发现他学会了一种新的处理情绪的方法,只见他突然要求:“我要吃饭!”尽显吃货本性。阿婆可高兴坏了,刚好饭菜做差不多了,赶紧端上桌,路易开吃就平静下来。尽管还热腾腾的,以前只吃冷饭(入口的东西都必须是冷的,温的都不行)的小路易也不嫌弃,舀到勺子里使
劲吹吹就好了。看他娴熟地吹着、吃着,阿婆感慨万千,上幼儿园变化真是大呀。
3)家园一致。
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在家里也最好能保持一致性,这样好习惯才能固化下来,否则孩子自己都混乱了。可道理谁都懂,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否则也不用等到幼儿园去培养了,我们家的关键就在于阿婆能多大程度放手。路易上幼儿园进步很大,尤其是自己吃饭这件事,对饭菜的品种、冷热、以及吃法都不计较了,阿婆很是震惊。路易妈妈正好趁热打铁,争取路易在家也自己吃饭的权利,阿婆眼见为实更是没话说了。
还有自己尿尿这件事,我们也买了一个和幼儿园一样的儿童小便器,让路易自己完成整个流程,以后就不用再跟我们说要尿尿了。可一开始也遇到阻碍,我们在场时路易明明可以自己来,后来有一次阿婆一个顺手就替他进行了,结果路易知道还可以指挥阿婆。好在很快阿婆亲眼看到路易自己尿尿,鼓励肯定了他,这之后他终于得以自己的事自己做。
4)模仿练习。
路易今天做了件有意思的事,他翻出两包餐巾纸,十张一包的那种,费劲地打开包装,拿出一张在手里捏成一团,伸手说:“我来帮你擦擦鼻涕吧。”
我当然没有鼻涕,可他擦得很认真,还仔细地查漏补缺,再指着餐纸上说:“好多鼻涕。”
他擦一会问我:“擦完了么?我去扔到垃圾桶里了哈?”
很是征求我的意见。获得我同意后,他走到厨房,用脚踩开垃圾桶盖,扔进去,接着跑回来,拿出另一张餐纸,又跟我商量:“你还要擦么?”
我本来只打算让他擦两回,第三次时就回答不要了,可他又重新开始游戏,后面我也就随着他了,直到用完所有的餐纸。
擦完后路易还表扬我:“你真听话。你真是个乖孩子。”
不用问,肯定是老师帮他这样擦过,在他哭的时候,他这是在模仿练习。妈妈问他:“如果你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哭你怎么办呢?”
“我就帮他擦鼻涕。” 路易自豪地回答。
路易还安排我跟他一起排好队,我问他:“我们排队去做什么呢?” “去爬楼梯。”
路易挥一挥手,指指阁楼,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他先出发了,爬上了两级台阶。我赶紧跟上,可他停下来指着我说:“你先别动,我还没走远呢,我才是排第一
的。” 路易强调了一下自己的优先权,接着往上爬,爬至过半,他又指挥我道:“该你爬了,你要跟着我,我都快爬上去了。”
好吧,我终于可以爬了,最后停在还剩两个台阶的地方。路易又说:“你还没爬完呢,快上来。”
一分钟后他又指挥我排好队下楼,下楼后负责任的小路易回头看见灯忘了关,又以身作则地上去关好。
看来幼儿园文化已经不知不觉中向路易渗透了。在大人主导的世界中,可以偶尔通过游戏的形式给孩子点控制感,让孩子占据强势指挥地位,给孩子点模仿、练习、实践的机会。
前几天路易拉肚子,还请了病假,后来送园就比较担心他拉粑粑的事,不知道是否还要求带尿片。结果他有一天回来跟我们说,他在幼儿园拉了粑粑,老
师说没有尿片,他就在厕所里蹲着拉的,老师给他擦的屁股,说得真像那么回事,有这么好么。今天特意向老师确认一下,没拉过粑粑,是路易想象出来的,哈哈。
这个阶段,孩子有点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并不是说谎哦。
本来打算写个总结结束入园系列,没想到这周一开始路易染上了传说中的手足口病,得隔离两周不能上幼儿园。生活真是精彩,这个系列也不得不“长篇大论”下去了,还请大家耐心看。
本文主要包括1)路易的病情,2)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再介绍一下3)得病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沟通问题,毕竟是传染病要及时通知园方,家长也可能迁怒园方,园方需要做好家长工作,以及最后4)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这些家长头痛的事怎么应对。​
病情是这样的。
第一天(),早上路易还好好地去了幼儿园,上午就发烧38.5度被要求接回家,白天精神还可以,吃饭也不错,可到晚上就高温40度退烧药退不下来,赶紧送医院。医生说口腔里有疱疹(很明显看到舌头上有两个,嘴唇上还有一个),是疱疹性咽峡炎,怀疑手足口病,让观察手脚等部位是否会继续出疹子。
第二天上午观察到他脚上开始出疹子,很淡很淡也不突出,心理暗暗觉得不妙。到下午疹子越来越多,晚上已经全身都是惨不忍睹,手背脚背最严重,确诊手足口病,医院做了登记,晚上又高烧39.6度,只能用温水擦身物理降温(不能用酒精哦)。
第三天开始好转,退烧了,第四天疹子开始在慢慢消退,所幸没有转为重症。
总的来说,轻症的手足口病也没那么可怕,疹子不太痒也不痛,高烧不退的时候孩子精神不太好,降到38度多精神都一直不错,没受多少罪。​
听说路易得了手足口病,很多人来问我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呀?
在这个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碰上什么病自己都得逼成半个砖家,顺便介绍下我的学习工具。以前遇到什么疾病我主要是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宝宝的生病护理主要看《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的相关章节,现在还可以在丁香医生微信订阅号里输入关键词搜索,从病人的角度对各种疑惑进行解答,连如何判断痊愈以及何时能上学都有,非常好用。
“现学现卖”一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同一类病毒(表兄弟),都会引起高烧,只有口腔有疱疹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屁股也长疹子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也更严重。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只是发烧和长疹子的是轻症,轻症恶化下去可能转为重症,特别严重的会致命。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轻症都是自限性疾病,自己会好的,对症护理即可,比如退烧。但有时候关键是不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比如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是手足口病,第一天烧40度退不下来还是打了吊针,我还觉得有点过度治疗,第二天知道是手足口病,医院怕传染也不让打吊针了,我们担心万一发展成重症,还是给路易吃了头孢。现在马后炮看来,抗病毒其实可有可无,抗不抗病毒到时候都自己没了。
用药方面我们一直很谨慎的,路易几个月时幼儿急疹连退烧药都没吃,1-2岁共六次感冒发烧只吃过退烧药,2-3岁共两次感冒给过止咳药之类缓解症状,这是第一次用抗生素和打吊针,中药更是从来不碰的。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宝宝疾病的文档(用的evernote),从出生开始记录路易每一次生病的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治疗用药处理等信息。简单几句话即可,不费多少时间,所有内容加起来目前还不到两页,3年下来对孩子生病的情况一目了然。举个例子如下:
病情:第一天临晨开始发烧38.6,第二天下午开始升温39.3,一直持续到第三天上午降到38.2,第三天晚上退烧,第五天开始全身出疹子。
治疗:多喂母乳,物理降温(退热贴、温水),没吃退烧药,没去医院。
还有很多人问我,是幼儿园传染的吧?
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也是这样,平时路易接触的小朋友不多,幼儿园传染的可能性很大。我的另一个疑虑是,这才刚上幼儿园三周,怎么就得了手足口病呢,话说我们是考察了幼儿园的卫生消毒措施的,会不会是光说不做,执行很不到位呀?
我在一些微信群里抛出疑问,很快有个搞幼教的朋友回应,很艺术地给我做了一次家长工作,该找路易的幼儿园要工资去^_^。
他首先提醒我,确诊手足口病要尽早通知幼儿园,这是大规模传染病,及早通知幼儿园才好做相应消毒预备。这个常识我是有的,医院都做了登记,通知和隔离意识还是没问题的。他提到消毒,我正好问他幼儿园能做哪些消毒防疫工作?如何检验幼儿园这方面工作是否到位?
接着他告诉我,这种传染病预防幼儿园能做的很有限,因为不可能24小时严控孩子的行为,他们什么时间会接触到传染源也是难以预料的。学校仅仅只能做到在高发期的时候,提高消毒频率和力度而已。第一个孩子,总是难以预料的,然而控制不让更多孩子受到传染,才是幼儿园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他说的有道理,医生也说过,有的小孩携带病毒不发病的,但是可以传染给别人,确实很难查出从哪里传染的,从幼儿园角度真的是防不胜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重点在于环境消毒和卫生意识培养:一方面孩子能够用手接触到的东西,都用高温、酒精、紫外线什么的消毒,这些家长也很难看到;另一方面,跟孩子讲“病从口入”的道理,坚持每次餐点之前用肥皂洗手,在家里也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幼儿园是号称每顿饭都高温消毒餐具,每天晚上紫外线消毒教室,还用84消毒液拖地,还说每天早上测体温,但具体执行怎样就不知道了。
不过从幼儿园的角度,这种疫情幼儿园能做的大部分都是事后防疫,这不有了病例肯定会加班加点进行消毒防疫工作,疫情扩展要停课的他们也不想,可真要平日都维持这种级别的防疫强度老师工作量会很大。碰上疫情,家长不敢送园老师还能理解,最难受的大概是得病孩子的家长迁怒于幼儿园的防疫工作吧,即使再怎么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情,老师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要闹辞职什么的)。
到这我突然明白了,朋友是在让我体会幼儿园和老师的难处,我坦诚说正有点迁怒呢哈哈,跟你聊完这些我也更理解你们了,都不容易。朋友接着表示他们也很感激那些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的家长,将心比心,谁都不希望孩子遭罪,大家互相理解。果然是家长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手。
最后再跟大家聊聊怎么说服孩子接受打针吃药。
这一个月来路易小朋友可没少打针吃药,3岁要打疫苗,后来入园体检要抽血,这次生病了更是经历了验血、皮试、打吊针、吃药、盐水漱口。这三天两头跑医院,路易现在对医院的人物、场景、流程都混熟了,相关的绘本、角色扮演都很有兴趣。下面具体来说说斗智斗勇的场景:
刚满3岁生日,爷爷奶奶带路易去打预防针,这次他只哭了两声,非常勇敢。妈妈晚上回来问他:
“路易今天打针了么?”
“打针了,宝宝只哭了两声就不哭了。”
“路易真棒!打针痛么?”
“痛了一下就不痛了。”
“真棒!知道宝宝为什么打针么?”
“宝宝病了。”
“宝宝没病,宝宝打的是预防针,预防针是打败病菌用的,是保护宝宝不生病的。”
路易马上反应过来:“和绘本里说的一样。”
他说的绘本是《打预防针,我不怕》,这几天爷爷没少给他讲,果然有效果。要知道,路易之前是一进医院就要哭的,前段时间阿婆生病,每天带着路易去打针,第一次去路易死活不愿进医院大门,阿婆跟他解释半天是阿婆打针,不是宝宝打针,路易犹豫半天,来了一句:“阿婆自己去吧,宝宝在外面等你。”
没过多久入园体检,要从胳膊上抽两管血,平时生病去医院也常常抽指血,我们跟路易解释,打疫苗是为了保护身体不生病,抽血则是为了做身体检查,检查我们的身体有没有生病,以及生了什么病。
用汽车来做类比路易就很容易理解了,他可是跟我们一起去给汽车做过检查,还在4S店里观看被举到半空维修的汽车。有一本绘本《神奇的修车厂》(什么是什么低幼版),介绍给汽车检查、维修的故事,都是路易最感兴趣的内容。要知道,他在4S店里就是数汽车还剩几个轮子没卸,研究前盖板打开了没有,看到哪里撞掉了一块简直兴奋得要死。(这是什么心理?)毫无悬念地,他对这本贴近生活的修车百科书很是痴迷,说实话里面的一些知识我都不太懂,路易听了好多好多遍以后,每个细节都门清,后面问题的回答也能轻松应对。
打吊针本身并不疼,我观察到护士两次下针的时候路易都没有反应,没错路易挨了两针。打吊针的麻烦在于,这个针要一直在手上挂着,这是路易没有过的体验,就会有恐惧。何况他平时最讨厌和身体接触的物品,帽子手套围巾是从来也不戴,也就最近因为怕晒偶尔戴下防晒帽,一到阴凉处就摘下来。
第一次,护士刚固定好针头,路易就开始挣扎,先是用另一只手去拨,被控制住后就用打针的手往身上蹭,不把这个“异物”摆脱掉誓不罢休。他在这样的激烈情绪里,我们再解释打吊针是怎么回事、不能乱动会痛、弄坏了还要重新打,他显然是听不进去的,如果能提前点想到孩子没体验过的恐惧提前解释,应该会好很多。
不一会儿,针头处开始出血,路易大叫“好痛”,护士一看“你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他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孩子。第二次,路易又想挣扎,这次妈妈知道他已经有过体验,不用多说道理,简单的指令是最有用的,于是妈妈只反复提醒他“动了会痛”,这才顺利坚持下来。
医生给路易开了头孢,是片剂,一天吃两次。第一次是固体状态吃的,跟他讲道理生病了吃药才能好,他接受了很顺利。第二次拒绝吃药片,阿婆把药溶在勺子的水里,讲讲道理他也接受了。第三次,有了之前的经验,路易死活也不吃了。
爸爸想了个办法,找来路易最爱吃的黑糖饼饼作为奖励(我们家奖励是几乎不用的),告诉他如果吃药可以吃四块。路易要求吃五块,总之得表达点和你不一样的心声,爸爸同意,数着数拿出来放在托盘里。路易凑过脸去,爸爸赶紧表示不能碰,先吃药才能吃,路易可怜巴巴地表示:“我就看看。”
之后,路易要求一直近距离看着这几块饼饼,手在饼饼上方盘旋,只见他咽了咽口水,品头论足道:“饼饼是圆圆的。”
看他那馋样,让我想起来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路易能不能扛得住诱惑呢?
爸爸再次强调只要吃药就可以吃饼饼了,路易不忘要求公平:“爸爸你喜欢吃这个饼饼么?” “喜欢呀。” “你也要吃完药才能吃。”
“好,爸爸没病不用吃药,也就不吃饼饼了。”
路易转换思路,看了眼饼饼突然忍痛割爱地说:“把饼饼放回去吧。”
哈哈他以为不吃饼饼就可以不吃药了,到嘴边的猎物又送回去,你还真舍得呀。最后爸爸想了个办法,做了个夹心药饼饼喂进去,问路易:“吃到药没?”
路易笑笑说:“吃到了,好苦。”
5)盐水漱口
路易睡前洗漱,刷完牙爸爸端来盐水让漱口,他生病了,昨天试过一回后,今天死活不愿意了。爸爸演示和他一起漱口,人家可不“上当”了。爸爸很无语,强硬地挡住他不让下来,路易也表示“很生气”,剩下的洗漱步骤都不愿意了。(他站在一个踩脚凳上,就能自己洗手刷牙,刷完自己把牙刷冲洗好放回牙缸。)
妈妈接手处理路易的情绪,给他自主感。他先是自己关上洗手间的灯和门,然后要求我抱着他去他的房间,一进房间就要求讲故事。我让他选了一本绘本,声明只讲这一本且只讲一遍,讲完我们就去洗澡洗手洗脸和漱口。我征求他同意,路易表示:“我不说话。”
我也学他说:“那我也不说话了。” 不说话怎么讲故事呢,路易急了:“妈妈你要说话。” 我重复一遍声明,这次他爽快答应:“行。”
讲完一遍故事,我给他两个容易的选择启动:“我们是先洗澡还是先洗手?” “先洗手。”
他自己顺利洗完了手,我接着让他选:“先洗脸还是先漱口?” “先洗脸。”
毫无悬念地,之后他又在洗澡和漱口之间选择了洗澡。洗完澡,我提出“在浴缸里漱口”的新玩法,他很乐意地尝试了第一口盐水,吐到浴缸里没玩过。
可第二口又不乐意了,我劝了半天两个人僵持在那,他看我挺坚决地(温和地坚持,不动情绪,也不是强迫就范),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这是第三口。”
我赶紧接上:“第三口来了。” 就这样,跳过了被他拒绝的第二口,路易又尝试了几次。
生病加小长假,几天没上幼儿园,早上醒来,路易放松地伸伸懒腰赖赖床。“妈妈你晚上不回家 么?”
昨天跟他打过招呼,妈妈这周都要出差,过几天才回来,路易睁眼看见我又确认一下。“妈妈不在家,我就找爸爸陪我。”
路易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事实上从昨晚开始,他已经粘阿婆去了。路易从来都不是只粘我一个人,爸爸、阿婆都是他深深依恋的对象,我一直比较来去自由。“妈妈
我开车带你去出差吧?”
路易自告奋勇要送我,我告诉他:“妈妈要去很远的地方,要坐飞机去,你看见飞机的时候,妈妈可能就在上面。你想妈妈了,就给妈妈打电话。”
洗漱收拾好,我们出门了,阿婆也一起送园,阿婆话语里提到了好几次幼儿园,路易似乎没什么反应,还一路帮我拉箱子(很小)。走了一会他慢慢回过神来,问:
“妈妈我要去上幼儿园么?” “对呀,妈妈上班的时候,你就上幼儿园。”
其实昨天都跟他讲了今天要上幼儿园,还提了好多在幼儿园也这样自己吃饭什么的,都不再是禁忌的。路易走了几步又确认了一遍:“我要去上幼儿园么?”
得到确认,这才面对现实,一脸哭腔,两行泪像小溪般缓缓流淌下来,嘴里嘟囔着:“我要回家,阿婆带我回家,不走这边,往这边走,不上幼儿园。”
他知道找我没用,把渺茫的一点希望寄托在阿婆身上。看阿婆也很坚决,路易止住了眼泪,嘱咐道:“阿婆来接我。”
阿婆赶紧接上话:“等你吃完晚饭,唱会歌,排好队出来,阿婆就在门口接你,像上次一样。阿婆接你之后,我们就去公园玩。”
这之后,就跟
上次送园一样,路易稍微有点情绪,妈妈和阿婆就用“嘘,我们不说话”安抚。中间还有个插曲,路易表示“病还没好”,可他自己早上明明说过病好了的,这招不
管用,路易黔驴技穷了。走到幼儿园门口,我们像上次一样向他征求意见:“把你抱到老师怀里好不好?” “好。”
非常顺利把他送给老师,跟他说拜拜,路易带点小哭腔进去了,很了不起。
出差回来了,今天专门去找老师问问这星期的情况,路易进步特别大,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睡觉,还会自己尿尿了(除了裤子没提好老师帮一把),很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和小朋友一起活动得很好,很守规矩。
另一方面从阿婆和路易这边了解到,他现在放学不会哭了,排着队出来看见阿婆会说:“我在里面叫阿婆。”
早上送园还是会哭,但和之前一样并不会挣扎,只是表达出自己的诉求:“要去公园,不去幼儿园。”
可神奇的是,一见到老师,他马上就接受了现实,切换了努力的方向:“老师,我要吃饭。”
看来上周末在家学会扒拉着吃饭很关键,很顺利就
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老师也很肯定他的进步,于是他就吃得更多更好,良性循环。这不,在幼儿园有了一件能胜任的事,给了他勇气去面
对新环境,也给了他能量挑战其他的领域,这不连自己站着尿尿都会了。我们只轻推了孩子一把,孩子就连锁反应成就了这么多,不是孩子给我们惊喜,是我们低估
了孩子的能力。
今天没去幼儿园。路易昨晚开始有点发烧(38度左右),感冒了,大半年没生病,入园也是对身体免疫系统的考验呀。昨天刚进步很大有状态了,这又中断了。
路易一大早六点就醒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赖床,心里似乎装着事,脸上隐隐露出点紧张和不安。妈妈告诉他:“今天你发烧生病了,不能去幼儿园了。”
本以为他会如释负重,他却又说:“妈妈你别说话。”
这是连“幼儿园”三个字都不能提呀,只听到“去幼儿园”,前面的“不能”就给忽略了,类似跟小孩说“不能跑”,小孩只听到了“跑”。我们发现晚上是可以问
他幼儿园的情况,但睡前和早上不能说。洗漱完妈妈带路易去了公园,看见妈妈没拿书包,路易才终于放松了下来。
还有一个小小变化,路易昨天 开始很爱向我确认一类问题:“妈妈你想我么?” “妈妈你喜欢我么?” “妈妈你要上班么?”
“妈妈你天黑才回来么?” 他以前从来不问这些,没心没肺的样子,我回家早点他还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现在他是以此来增加控制感吧,以对抗分离焦虑。
这提醒我提早很确定地告诉他即将发生什么,
比如今天早上出门前我就告诉他:“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一会,晚一点阿婆会来找我们,给你带来早饭,阿婆来的时候妈妈就要去上班了。”
等到快八点路易饿了,让我打电话催阿婆快来,还让我问他:“看看阿婆来了没?”
一会阿婆来了刚坐下,路易挥挥手跟我说:“妈妈你上班去吧,快走吧。” 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阿婆问路易:“阿婆能去上幼儿园么?”
“你3岁了么?” 路易反问道。
“我54岁了,已经超过3岁了。” 阿婆说。
路易一本正经地表示:“那你可以上幼儿园了。”
路易问爸爸:“爸爸你想让我上幼儿园么?”
“想呀。宝宝上幼儿园说明宝宝长大了,爸爸好为宝宝高兴呢?”
“爸爸你也上幼儿园么?”
“爸爸小时候也上幼儿园,后来长大一点就上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就上班了。”
“你喜欢上幼儿园么?” 爸爸乘机接着问。
路易笑着摇摇头不说话。
爸爸接着说:“你一开始不熟悉不适应很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
路易听完跳了几下跑开了,他小小的内心还装着好多关于幼儿园的小小问号呢。
上幼儿园之后,我以为他会要求反复看上幼儿园的绘本,一般他正经历什么就对什么绘本感兴趣,可这次没有。不过,他找来几本1岁看的《小熊宝宝》,只有简单的
几句话却喜欢得要命,比如《好朋友》里面小朋友想加入游戏说的:“我也一起玩,好么?” “好啊,来吧。”
仔细看看,这几本都是跟社交相关的呢,相比问题,路易更关注发展。他最近社交方面有很大进步哦,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不再抢着滑,或占着滑梯不让别人
滑,也没有攻击行为,非常守规则,别的小朋友不守规则的他也不计较。
今天路易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从早到晚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吃的,而且也不挑食什么都吃,最重要的突破是学会了把嘴贴在碗边扒拉着吃,一口接一口。我们简直是笨死
了,这么简单好用的万能吃法怎么没想到,教给路易的都是些高难度的文明吃法,包括用筷子夹菜、用叉子叉蛋饼、用勺子舀饭,但像面条、粥这种就没法吃,一点
都不接地气。另一个关键在于阿婆的放手,要知道这对阿婆来说很不容易,我一岁时只有11斤,在阿婆看来要不是她耐心喂我我早就饿死了,在别人家很容易的事
在我们家真的很艰难。路易在幼儿园的表现给了她冲击,我们才有机会实现让路易完全自己吃饭。
PS:吐槽喂饭问题的请移步"怎样避免「隔代教养」带来的缺点?"
今天送园没哭,我和路易都有很大进步。早上六点就迷迷糊糊醒了,昨晚写文章母爱爆棚,半梦半醒 之间向路易表达爱:“妈妈好爱路易你知道么?”
“知道。” “路易也好爱妈妈么?” “好爱。” “妈妈也知道。”
我心里暗暗地想,不再说幼儿园的好处,不说上幼儿园的必要性,这时候我最需要做的是表达满满的爱,给孩子充电。
起床后,我们一起刷牙洗脸,沉浸在暖暖的氛围里,路易照常要求刷两遍牙。企图引导他用带把手的杯子装满一大杯水喝,提到这样在幼儿园会更有掌控感,结果他再一次表示:“嘘,妈妈你别说话。”
看来和幼儿园相关的事都不能提了。临出门前,他看见我拿了他的小书包,说了一句:“不拿这个包。”
我按他要求没有说话,没有跟他理论要拿,只是默默地拎起它,再拎上我自己的包,拉着他出门。
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走,看看汽车,闻闻花香,捡捡树枝,玩玩字词游戏。今天玩的是最简单的“是/不是”游戏,妈妈指着一辆汽车说:“这是汽车。这不是大树。也不是小鸟。也不是路易。”
“也不是路灯。” 路易接着玩起来,谁说上学的路上只能有上学相关的元素,谁说上学的清晨非要有幼儿园的影子,小孩子是多么懂得“活在当下”的真谛。
终于,快走到目的地了,妈妈开始提前做告别准备:“妈妈在你手掌心亲亲好么?” “不好。” 路易意识到了点什么。“跟妈妈提前说再见好么?”
“好,妈妈再见。” 路易挥挥手,这招管用,可也让他明白即将到来的事:“我们回家吧。”
妈妈抱起了路易,模仿他的方式,伸出食指放在嘴边说:“嘘,我们不说话,妈妈爱你。”
路易想了几秒钟轻声说:“宝宝吃完晚饭妈妈就来接你啦。”
这不正是我前两天临走前说的话么,他已经用来自己安抚自己了,还用我多说什么呀,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最后一程,只要感觉路易的情绪有一点点波动,妈妈就这
样安抚,最管用的是观察孩子需要的方式,而不是专家说的、绘本里的、别人家的方式。
走到幼儿园门口,妈妈在墙角一侧停下
来,转角就能看见老师了。妈妈跟路易又一次挥手道别后,问他:“路易要不要背着书包自己走过去?”
我有点想避免昨天那样老师从怀里抱走的方式。 “不要背书包。” “那用手拿着行不行?” “行。” “宝宝下来自己走?”
“不要,要老师抱。” “妈妈把你抱到老师怀里?” “可以。”
于是我按照路易的要求做了,老师抱着他招呼别的小朋友,我跟他再次挥手再见,路易的眼眶里有点眼泪在打转,但没有流出来。
给孩子选择,孩子就更有控制感,才有能量做得更好。
今天是阿婆接的,路易跟着小朋友排着队出来,看见阿婆有点小委屈但没哭。老师表扬路易今天表现特别好,进步很大,中午睡觉了,一下子就睡着了,整个一天活动都很好,没吵没闹。
可是,路易好像病了,身体有点烫,没什么精神,放学后踩了一会水就说回家,公园也不愿去,好惨。
照例被起床音乐会唤醒,路易躺在床上赖床,妈妈模仿《魔法亲亲》绘本在路易的手掌
留下了“亲亲”,路易也给妈妈的手掌印上了香吻,我们约定想对方的时候就用手掌摸摸自己的脸,就是对方在亲自己了。之后的流程都很顺利,路易出门一路跑跑
跳跳地,差点跑进幼儿园一旁的超市,他还自嘲说走错了。
可是,再走近幼儿园一点,路易突然往回走说要回家。妈妈安抚他说:“路易舍不得妈妈,还记
得妈妈的亲亲么,想妈妈了就摸摸脸,好不好?” “好。”
“妈妈也好想你,妈妈也摸摸脸,等你吃完晚饭,天还没黑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啦,好不好?” “好。”
路易爽快答应,迈开步子往前走,可刚走了几步,又开始循环上演要回家的戏码……
时间不早了(今天起晚了,没有为难关预留充足的时间),我只好抱起路易继续走,边走边企图重复刚才安抚的话。没想到路易用手挡住我的嘴说:“妈妈你别说话,宝宝要挡住你的嘴。”
汗,已经嫌我唠叨了。反思一下还是路易的办法好,最后这点亲密时间就该安静地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浪费在把耳朵都快磨出茧的噪声中。
到了幼儿园,路易才开始哭着不让我走,这对他来说也是个仪式吧,老师把他就这么抱走了,他还没有机会跟我说再见呢。考虑到昨天晚上路易没有表现得比平时更粘人,算了,明天得提前完成再见仪式,给他多一点控制感。
无论做再多准备再多铺垫,上幼儿园都是个不容易的挑战,妈妈也学着怎么做得更好,路易更是如脱胎换骨般地成长,我们都要加油,“相信”就是给你最好的礼物。
娃哄睡着,爬上来分享放学后跌宕起伏的经历。今天路易依旧只有早上送园和快放学两个脆弱点,各哭了一下子,分离焦虑和安全感方面我已经不担心了。快放学的
脆弱点多解释一下,孩子希望自己第一个被接走其实并不是比较心理,是大人总这么误解孩子,只是看到别人被接走提醒孩子要放学了,期盼回家的心情增倍,想到
家人怎么还没来,孩子就容易哭。
老师说路易今天有很多进步。
1. 昨天还乱扔东西,被老师要求捡起来他又扔,老师坚持让他再捡,今天就没再扔了。
2. 昨天喝水不小心弄了一滴在衣服上,路易也要求老师换掉,老师用手擦了擦表示很快就干了,今天他没再这样要求。
他在跟老师重新试探边界。
3. 昨天大部分时候称老师为“你”,今天在环境影响下大部分改叫“老师”了,更有礼貌了。
其实人家是刚处在对用“你”、“我”、“他”敏感的时期,经常练习用“你”替代称谓。
4. 吃饭吃得特别好,什么都吃,别的小朋友不吃的菜他也吃,一连吃好几碗,还要求每口饭都要有菜(幼儿园估计要亏本了)。
这一点阿婆很震惊,要知道他在家什么菜都不吃,所有菜得像香椿炒蛋一样做成蛋饼才吃的。
老师也提到路易的一个小问题,
爱指挥老师,要求特别多,不让老师吃饭,也不让老师拖地,都要求来为他服务,还让老师面对墙站着。我第一反应老师有没有让小朋友这样站,老师说没有,说昨
天他就这样,老师们还讨论是不是家里罚过站,我说没有。后来想了想是《汤姆挨罚》里面有小汽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站墙角,他就学来了,其实他用的时候并没有罚
的意味在里面。我们刚放下分离焦虑问题,转眼行为问题就来了。
关于这个小问题,我和娃爸专门跑去找老师聊,跟老师表示他不合理的要求要温
和而坚定地拒绝,还有双方都努力引导路易提高自理能力,不依赖老师也就没那么多要求了。老师表示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没被这样指挥过,没这样不敬畏老师权威
的。老师也是为孩子考虑,他现在小老师可以包容,可他回头也这样对待同伴,社交方面会有问题,要慢慢引导。
老师说的也有一点道理,小孩子
刚开始社交生活,难免有一些行为是不太被社会接受的,需要调整为更好的方式。我最近正在研究《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难得的是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讲道
理的,从第二章开始就全是通过设计和孩子之间的字词游戏,来达到提高社交能力的效果,非常实用。
然而,老师没见过的,只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而且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的时期。不
过这跟老师就很难讲通了,也不奢求。路易不是不尊重老师的权威,只是他更需要控制感,他在跟老师争夺权力,只是他需要关注,他在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争夺资
源,只是这一切表达得太赤裸裸,缺乏社会性的掩饰。何况,这也许只是适应期阶段性的需求。在我们家,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大多满足他的自我意识要求,事实证
明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关键问题上的设限。自我意识的问题是一个发展性问题,不用处理,相反要保护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需要处理的是社交能力问题。
一个角度看,路易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刚认识的老师,依赖他们,寻求关注,恰恰反映了他很有安全感,很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在他的小小世界里,大人们都是那么
的和蔼可亲,会积极回应他的需求。刚认识的大人,他会冲着人家笑,碰上喜欢的还主动去亲亲人家。这些都让我对他的安全感和适应能力更放心。
老师被挑战,路易这边也并不爽,尽管他百般要求,幼儿园还是远远没有家里有掌控力。晚
上路易说要喝奶,爸爸顺手给他拿了一瓶,动作太快没顾上路易后来提的要求——让妈妈拿。就这点小屁事,路易发了一大通脾气,还连带出来一些别的情绪。晚上
我们在家时,有时路易去找阿婆,阿婆忙着唱歌嫌他吵,就把路易关出门外。结果他发脾气后,连带着要求阿婆扮演他的角色,他来反复把阿婆拒之门外。发泄了一
通之后终于平静下来,妈妈哄他睡觉,两个中午都没睡觉,路易一定累极了。
峰回路转,在这个只有路易和妈妈的安静空间里,路易突然说:“不上幼儿园了,让阿婆去上幼儿园。” “小孩子才上幼儿园的。”
妈妈忍不住解释。“不上幼儿园了。” 路易接着赶紧堵住我的嘴:“妈妈你别说话。”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急于说而没有认真倾听,路易在敞开心扉向我诉说自己的内心呀。
“不上幼儿园了,妈妈你别说话。” “不上幼儿园了,妈妈你闭上眼睛。” “不上幼儿园了,妈妈你转过身去。”
路易表达出自己也是很需要勇气的,谢谢你对妈妈的信任。路易教会了我,不用急着解释那么多,孩子什么都明白,他只是需要有个树洞说说心里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够了,需要妈妈接纳他的想法,就够了。
是的,别看路易把老师指挥得团团转,他的内心面对新环境是很无力的,成长是伴随着阵痛的,谁愿意放弃家里的控制感安全感去上幼儿园呢,没有孩子愿意,路易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幼儿园跳着进去蹦着出来,甚至以此作为孩子养得好不好的指标,比如我收到很多人的反馈说路易入园很顺利嘛,可这并不是我记录的初衷。
脆弱的时候表达一下情绪,可以是哭也可以是其他替代方式,面对成长的阵痛有退缩心理,可以是表达不想去幼儿园或是其他替代方式,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表达,引导孩子用其他替代方式表达,但绝不以此作为KPI指标。
早晨问路易:“今天要去哪里呀?” “去洗车。” 他在回避哈哈。
到了幼儿园门口,解开安全带,路易说:“我不下去。” 他在逃避哼哼。
一进教室,路易就发现了他熟悉的钟表,指着说:“七点半了。”
老师夸他你还认识几点钟呢真了不起,我们特意赶在小朋友入园前把路易送去,好和还不认识的老师们多点时间熟悉。
路易和老师玩起来,我感觉好像没我啥事了,就走了,不对,好像少了点什么,还没有很正式地告别呢。
过了一会儿,爸爸这边办完入园手续,派阿婆去偷偷瞄了一眼,路易被老师逗得正乐呢。
好吧,路易加油!
路易第一天上幼儿园表现很棒。我们详细找老师问了情况,路易也告诉我们很多,就说几个细节吧:
1. 今天哭了么?
路易说:“找妈妈找不到,宝宝哭了两下子,我就拿手给妈妈打电话,没带手机。”
老师也说就早上和快放学哭了一会。(以后还是要认真做告别。)
2. 放学时为什么哭?
老师说他看见有个小朋友被接走才哭的。路易说:“宝宝刚哭了一下,爸爸就来了,后来妈妈也来了,妈妈蹲下来抱宝宝。”
(今天我们也算是提早接了,这行为不好)
3. 中午睡觉了么?
路易说:“有个小哥哥在那哭好吵,宝宝一直睁着眼睛没睡着。” (对环境还不熟悉比较敏感。)
4. 幼儿园的饭好吃么?
路易说:“好吃,宝宝肚子吃得圆圆的。” (挑食的路易竟然什么都吃了,很有进步,虽然是老师喂的。)
5. 有事会找老师么?
老师说路易绝对不会让自己受委屈,动不动就叫老师,很会提要求获得关注,有一次路易说:“老师,你说话声音太大了,吓到我了,你快来摸摸我的背吧。”
(这一点在我们意料之中,他就从小就很会表达需求。)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从未上过早教(试听都没去过)的孩子,路易第一天集体生活的表现是超出我们预期的。老师也比我们想象中好,感觉对自己的工作有热情也很有成就感,处理方法都挺好的。
阿婆很受震惊,她说以为宝宝一直哭,饭也没吃好,觉也睡不成,都想冲过去看看,看到路易适应得不错,痛下决心说不喂饭了。(老人就是容易过度担心。)
PS:吐槽喂饭问题的请移步"怎样避免「隔代教养」带来的缺点?"
引子:路易小朋友刚满3岁,没上过亲子班,没上过早教(试听课都没上过),第一次过上集体生活,路易妈妈照例记录下点点滴滴的过程,记录下路易和路易妈妈的成长,正在进行时哦。。。
正式开启幼儿园作息模式。
11:00 午饭
12:00-14:30 午睡
16:30 晚饭
21:00 睡觉
很奇怪的,很多人看到上面的作息表,给我的反馈竟是“别逼得太狠孩子对幼儿园有抵触”,看来大家默认都是要求孩子的。我就纳闷了,谁说这是对孩子的要求了,
明明是对大人的要求好不好,我向来都是默认要求大人的。孩子为什么作息时间不规律,根源都在大人身上,大人做好了,影响孩子其实很容易。
其实这个作息表是这样的:
5:00 娃爸起床去上班
7:00 娃妈叫娃起床
7:30 娃妈管娃早饭
8:15 娃妈上班,阿婆起床
11:00 午饭
12:00-14:30 午睡
16:30 晚饭
18:00 娃爸下班到家陪娃,接阿婆班
19:30 娃妈下班回家
21:00 睡觉
这个星期,爷爷奶奶在这里帮忙调整作息,已经基本成功,但他们只能待一周,还需要继续巩固。阿婆一个人带娃还生着病自己作息也一团糟,全靠她显然不靠谱,我
和娃爸决定一个晚上班、一个早下班,给阿婆分担,也尽量帮助和鼓励阿婆。这个作息安排表是充分考虑我们三个人的特点和资源,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的。
孩子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根源,解决孩子的问题,先从大人自身入手,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一个星期的作息调整很有成效,路易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今天中午11:50,他主动提出要去睡觉,并要求自己睡,让奶奶离开房间(前几天都是奶奶哄睡的)。奶
奶偷偷站在房间门口,看他翻了两次身就不动了,几分钟就睡着了,真棒,睡到13:50自然醒,怎么这么符合妈妈指定的作息表,都没跟他宣贯过。
要知道,这之前他都是晚睡晚起型,我们晚上回家晚,他需要陪我们玩,阿婆早上起得晚,他起早了也没人管。起得晚呢,午睡也晚,直接导致晚上睡得更晚,恶性循环,我们有一段时间不让他睡午觉了,免得半夜还不困。
爷爷奶奶开了个好头,也给了我们改变的信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下去。我早上晚上班,管路易起床和早饭,等阿婆起来,娃爸早早去上班,保证每天早下
班,这样他六点就能回来陪路易玩,充足的晚上陪伴是保证路易九点(很保守容易做到的规则)入睡的基础。其实难在大人的坚持,大人不睡孩子很容易也不睡的。
好了不多说了,睡觉去了,今天已经晚了。
有人问我,一大早怎么把习惯晚起的宝宝叫醒?硬
拖起来孩子当然会有起床气,你不会温柔点么,比如把宝宝亲醒,不是也挺幸福么。为了吸引宝宝,还可以拿出些新鲜的体验来,比如一起床就先带孩子出门,看看
他们从未见过的大清早的世界,路易就去公园参观了小朋友怎么入园的,看一会再回家洗漱吃饭,权当刚起床就是了。这样的刺激也不需要每天进行,有两天路易反
正就愿意早起了,也不追求必须有新鲜体验了。
我们临时决定,下周一就
把路易送到幼儿园去,阿婆病了现在也没有精力能力管他了,去幼儿园可能相对更好,两相其害取其轻。九月份再转公立园,以后寒暑假也可以来这个同样离家很近
的私立园。跟园长、班主任老师详细聊了很久,安全以及教育理念方面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好,我们要求也不高。
那天带路易一起去幼儿园参观,路易玩滑滑梯,来了一个三岁半的小姐姐,她树立了一个规则是:上滑梯之前要先刷卡(假装拿着卡在门口刷)。路易一开始并不知
道这个规则,就没有刷卡,小姐姐声称:“不刷卡进门的是小偷。”
路易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方式玩,同时也很注意观察小姐姐的行为,小孩在新环境里一般都会安静而警觉地观察。
观察了几次小姐姐如何刷卡,路易开始接受新规则,也模仿着刷卡行为,两个人一下子拉进了心理距离。路易每次要等着小姐姐来,一前一后紧挨着滑下去,亲得不
得了,有时候他忘记了刷卡,看到小姐姐突然想起来,从滑梯上又爬起来重刷。过一会小姐姐被老师叫走了,路易又变回了自己不刷卡的规则,可什么时候小姐姐回
来,路易又会恢复她设立的规则。
妈妈在一旁全程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路易的行为展现出他有能力发现并遵守环境的新规则,同时又能保有自我的方式,有这个适应力妈妈就放心了。
孩子即将迈出跨入社会的第一步,这几天心里老想着龙应台的《目送》,为人父母的责任正是帮助孩子更好地离开。我想强调的是,在孩子年幼的阶段,除了该目送的时候做好目送,我们也要在孩子回来充电时做好“迎来”。
昨天下班回家刚进小区,我还一副呆呆的表情脑子里琢磨着事情,毫无预兆的,一个小天使突然降临,他从几米远处欢呼雀跃着跑过来,边跑边一字一顿地呼唤着:“妈~妈~我~好~想~你~呀~”
给孩子充满电,也给自己充满电,再目送孩子再出发。
作为一名白天靠老人带娃的在职妈妈,贡献一个如何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实操经验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更新老人很犟,不讲道理,死活说不听怎么办?以及老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满满都是干货。
尽管白天靠老人帮忙,我还是努力创造了一个相对理想的育儿环境,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比如老人的溺爱、家长权威的丧失、育儿观念的不一致等等在我们家很少出现,偶尔出现也大多被我扼杀在萌芽期。育儿是一件人生中少有的、你能有机会从头开始主导的事情,没有历史包袱,只有一个合伙人(你的伴侣),你真的有机会开创一个相对高效、理想、最适合你的环境,哪怕这个环境中还有别的参与者(比如老人)。
那么,如何创造一个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环境呢?个人观点总结如下:
不依赖(断奶)的心态。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效果,贯穿于后面每一点具体办法中,先说心态。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依赖祖辈,祖辈只是来帮忙的,父母对祖辈的帮助是感激之情。我想强调的是,即使选择让老人参与的育儿方式,年轻父母仍然可以保持心理上的不依赖,不依赖更关键是一种心态。不是说你就得放着可用的祖辈资源不用,而是不逃避推脱自己应负的责任的基础上,怎么用的问题。
如,路易出生第一个晚上,我们就支走了老人,在医院待着熬夜睡不好老人身体哪吃得消。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表达出对自己照顾自己宝宝的承担和自信,以及对老
人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他们的顾虑,老人也无法拒绝。你已经为人父母,早该和你的父母转换角色,现在是他们需要你的照顾,而不是你需要他们的照顾了。即使后
面你没有时间的时候需要老人帮忙带娃,也并不妨碍你不依赖的心态和姿态。
下面几点讲怎么掌握并保持主导权。
尽量尽早自己带孩子(此处的“自己”包括伴侣)。产假自己带,周末自己带,下班自己带。也就是说,你们两口子都出门工作去了,无法照看孩子,才是老人顶上的时间段。即使你们有家事要忙,也是和工作时段一样临时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帮忙。
这一点我妈没问题,她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上网唱美声)。而娃爷爷奶奶就比较喜欢“抢孩子”,确实是打心眼里喜欢孩子,又不太有边界,还有就是比较过度保护,这些也是老人的常见问题吧,其他方面都还好。很幸运我们有的选择,于是基本让我妈来帮忙,爷爷奶奶来得非常少。
非常推荐产假期间自己带娃,几个月大宝宝一般不会生病,真不需要那么多人,老人后面还有好几年辛苦,晚一点来就少很多辛苦。最大的好处是,人少对宝宝的干扰最小,宝宝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规律很好带,我娃那时候每天白天3小觉共睡4、5个小时,自己玩3、4个小时,需要我陪的时候我就顺便做家务给他看,其他时间都是我的自由时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看下面。
保持育儿的主导地位,树立家长权威的关键,在于你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什么专家怎么说,书上怎么说,别人怎么说,都不如搞得定孩子更有说服力,能搞定孩子的办法老人一般不会质疑,甚至很有动力去学习。
如何才能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呢?秘诀就是产假期间自己带娃。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你和宝宝已经过了磨合期,建立了亲密关系,你更善于观察找到问题背后的关键原因,对如何搞定宝宝了如指掌。而老人才初来乍到,他们尝试的一些办法很容易搞不定宝宝,再看看你处理得游刃有余,自然会向你求助。
如,我妈在娃五个多月时才来的,我跟她交代过不要把尿,可她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趁我们上班偷偷尝试,结果呢,她努力把了半个小时娃也不尿,一给穿上纸
尿裤娃就尿了,从此我妈就放弃把尿了。一直到今天,娃出现的绝大多数状况都是我们比我妈更早搞定,我们能搞定娃,老人还有啥好说的呢。
比如,娃爷爷奶奶以前不太认同我们的育儿方式,喜欢用老一套,说我们是”书呆子“,可他们来得很少,对宝宝根本搞不定哈哈,自然也就接受我们的方式了。他
们在的时候有段时间赶上娃憋大便,一开始他们的紧张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压力,问题更严重了,后来在我们的引导帮助下也改进很多,真的做到了淡定处理,为了孩
子好,老人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
即使父母白天工作在身,也很容易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观察出孩子不在身边时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即使父母全职在家陪伴孩子,有一天孩子长大也会去上幼儿园,早晚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状态的。我们家几乎所有老人带娃的问题都是这样及时发现的,延迟不超过一星期。
如,路易有段时间睡前试探性扔枕头,我们很好地设限处理解决了。后来爷爷奶奶来了一阵子,一开始路易表现特别好,我们被理想状况迷惑而放松了监管,满足了
爷爷奶奶想多陪宝宝的需求,很快我们就被剥夺得只剩睡前讲故事和共享睡眠了,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可过了段时间还是露了馅。路易每天晚上扔枕头的情况愈演
愈烈,一扔他就急不可耐地直哼哼,要求你立刻帮他捡回来,如果让他自己捡他就说“宝宝不捡”,并主动要求“妈妈捡”,如果我们继续坚持让他自己捡,他就一
脸哭腔说“奶奶呢”,我们说奶奶睡觉了并继续要求他自己捡,他就爬下床直奔奶奶屋子。不用说,在爷爷奶奶的过度关注下,设限出了问题。
们趁机再次跟爷爷奶奶明确分工,路易重新迎来有规则的生活,这在睡前扔枕头上立刻有所体现。当晚睡前,路易又一次扔枕头,这次他没有再急不可耐地直哼哼,
而是小心试探地过一会问一次“枕头呢”提醒我们。我们不理他,多轮过后,妈妈决定主动引导,打开灯建议:“妈妈陪你一起去捡。”
路易试探性说:“宝宝不捡。” 妈妈再次强调:“妈妈陪宝宝一起去。”
就在这个僵持不下的时刻,没想到路易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他 破天荒说:“妈妈你唱一首歌吧。”
最近睡前他都是要求讲故事,还点名要求讲什么故事,从来没要求唱歌的。妈妈连蹦带跳表演了一首“两只老虎”,唱完路易边鼓掌边说:“给妈妈鼓掌。”
妈妈说:“谢谢路易,来妈妈亲一个。”
他就屁颠屁颠跑来了。妈妈亲亲他,再抱着他来到枕头边放下,谁也没有再提谁来捡枕头的事,很自然地就这样,路易捡起枕头高兴地回到床上,没有再扔,安心满
足地睡着了。
即使我们和路易只剩下睡前讲故事、扔枕头的互动,也能从扔枕头一事中看出路易的生活状态。前一阵子他主要是试探性的扔,发现
有规则就很安心,那时候不会扔第二次,也不是每天都扔。后来界限没有了,就发展到每天扔枕头很多次,扔完就很着急要求捡,也不是一个满足的状态。知道规则
又回来了,路易又安心满足了。这说明他是很知道规则的,当他发现规则没有了其实很不安,他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也为自己的行为懊恼,但就是控制不了。原来,
他一直在寻找坚定的界限,从未放弃。
通过孩子一些侧面行为可以判断他们不在你眼前的状态,前提是你足够了解他们。你越了解你的孩子,就越容易发现有异常的信号,有时候就是凭直觉。阿婆(我妈)带娃的很多问题我们也是这样及时发现的,我们一般通过开家庭会议协商解决,一切尽在掌控。
下面几点讲怎么用好老人的资源。
尊重老人的边界不越界,适时地提供老人所需的帮助。
没错,你抱怨老人越俎代庖,干涉你带娃的方式,其实老人也同样需要边界。这意味着,你不在场老人单独带娃的时候,老人有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的权利,你也同样不能干涉。你给下属安排个工作,无论你怎么事无巨细地要求,也无法盯着下属确保其完全按你说的来操作,如果你碰巧是这个下属的角色也一定很不爽,老人也一样呀。
没错,即使你比老人更懂得怎么搞定娃,即使你的办法大多比老人的办法好,你也要给老人尝试、探索、试错、改进的机会,适时地提供老人所需的帮助效果才更好。
如,我妈不太能搞定娃哭闹、发脾气、叛逆反抗这些情况,我们不会去整天说教,而是通过上面说的观察孩子的状况反推出我妈的状况。发现她搞不定状态不好,我
们再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忙,有个办法你要不要试试,再来跟她解释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更重要是做给她看,让她看到我们的处理方法娃确实有好转,能搞定,
这样我妈就很容易接受。
育儿有分歧,当着孩子面争执的结果是最糟糕的。
们和阿婆只有一个育儿分歧,确是一个很大的分歧,关于强迫喂饭。需要说明一下,阿婆在喂饭方面是有心理阴影的,我两个月大就不吃奶(现在推测可能是不吃奶
瓶娃),后来就不吃饭(1岁左右才11斤重),常常生病,硬是我妈死命喂饭喂到7岁,我才长胖了身体好起来。于是,阿婆在如何让路易多吃方面简直是“走火
入魔”,路易少吃一口她都好难过,恨不得把当年我没吃的东西都从路易这补回来。我们常常笑称阿婆适合去动物园喂动物,每次看到它们跟没吃过东西一样抢着
吃,她心理那个满足呀。
路易小时候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他是个小吃货,吃得多身体也很强壮,阿婆也会给他机会自己吃,他也一直坐在小餐椅上吃饭。可自从他进入2岁叛逆期,路易不再那么顺从,阿婆接受不了连路易这么能吃的孩子都变得“不好好吃东西”了,“症状”反而加重,于是问题就产生了。
先,路易看见阿婆来喂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发现扭头还是躲不过,干脆把头埋在地上倒立,看你怎么喂;其次,好不容易哄得他吃上了,吃到最后路易不想吃
了,阿婆还会接着尝试喂,这时路易会很抗拒,而阿婆看不得路易少吃一口于是就强迫喂,路易也是个倔强的人,就更剧烈反抗,两人有时就会犟上。再次,路易要
想办法拒绝,跑来跑去就成了常态,上餐椅吃饭变成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恶性循环。
如这天晚上,阿婆给路易榨好了葡萄汁,结果路易不吃。我们不清楚当时的情况(阿婆喂吃的这件事上我们失守了),也许路易在玩什么东西,也许他这会就不想吃
东西,也许他不愿意吃葡萄汁。然后阿婆很生气,自己辛苦剥皮去籽榨出来的葡萄汁,路易尝也不尝一口,两人就这样不愉快起来。我们闻声跑来,正赶上阿婆不顾
路易反抗强行喂,路易气得要打自己。
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也看不下去了,开始说阿婆不能这样逼着路易吃呀,这样他以后可能更不好好吃东西了,他长大了不能再强迫了等等。阿婆也很委屈,说我们不
在家的时候他都会吃的,乖得要死,我们在家他就不吃了。路易看有人给他“撑腰”,更是将反抗进行到底,不仅葡萄汁不吃,奶也不喝了,水也不沾了。
这事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只有阿婆和路易两个人的场合,路易最终总是会妥协,因为磨不过阿婆,阿婆比他有耐心。为什么我们一在家路易就变了个样呢?原来路易发现我们是支持他反抗
的,我们是站在他这边的,于是底气就足了,反抗就更激烈了。尤其是我们当着路易的面和阿婆争执,路易就更懂得利用我们的争执,变本加厉拒绝吃东西。
们意识到,这样当着孩子面争执的结果是最糟糕的。两方的规则都彻底失效,路易什么规则都可以不遵从,他失去了界限,甚至为了赌气表姿态,把自己想吃的东西
都统统拒之门外。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是,要么我们接管负责路易吃饭,要么我们走开不参和进去。后来,我们发现阿婆还是会忍不住来管的,我们只好走开不参和,
路易确实顺从了很多。
充分发挥、挖掘老人的个体优势及潜力,老人带娃也需要成就感、价值感。
妈的特点是比较容易沟通,接受新事物,独立不依赖我,对宝宝也不过度关注。事实上,她一心想着多点时间上网唱歌,对宝宝是能不管就不管,除非宝宝要求。这
恰恰保证了我们能在家里实践蒙氏育儿理念,我妈不会去干扰宝宝,不会提供宝宝不需要的帮助,宝宝可以很专注地自己玩很久,为了省事,我妈也很愿意学习我们
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保证了养育的一致性。
于是,我们就充分影响我妈,她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很多年轻父母都强。比如她看到路易的大运动能力都
是自己发展的,不会去拔苗助长;比如,她发现路易会自己指认物品来认知,不会去填鸭孩子没关注到的知识;比如,路易说话晚,她也不着急没给宝宝压力;比
如,她很遵守我们给宝宝设置好的界限,出门爬楼梯什么都坚守不抱的底线;比如,她给宝宝讲绘本的能力和我差不了多少;比如,我妈还学路易喜欢的英文动作歌
谣,跟宝宝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妈也知道我在记录对宝宝的观察、我们家量体裁衣式的育儿经历,我们也常常跟她分享,宝宝养得好她也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使是很少来的爷爷奶奶,也是很有可用之处的。我妈一个人带娃,从娃五个多月到那时候两岁三个月,中间只休息过一个星期,说实话有些审美疲劳了,喂饭的问题
上也越演越烈。于是我们决定给我妈放了2个月的长假,请爷爷奶奶来换班,爷爷奶奶的好处是不会强迫喂饭,他们很关心也很擅长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事实
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看着路易吃饭及其他方面取得的飞速进步,爷爷奶奶也很有成就感的。而2个月后我妈再回来,她已经搞不定路易,无法强迫他吃东西了
至于爷爷奶奶的过度关注导致路易变得各种”无理取闹“,他们一走很快就好了,路易还在情绪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详细参见之前相关文章《给孩子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呕心沥血之作)》。尽管表面上孩子的行为在倒退,这并不妨碍他们内在其实一直在成长,只是没有展示出来的机会。
扩展一下,对待孩子,我们同样要尊重孩子的边界不越界,适时地提供需要的帮助,孩子也需要成就感、价值感。你的一致对待,言传身教,孩子和老人才更可能也这样对待你。我们都知道多子女家庭要一碗水端平,其实老人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家庭所有成员之间都需要一碗水端平。管理老人,和管理孩子,和工作中的用人管理,以及自我管理,全都是相通的。
再扩展一下,其实对伴侣也需要上述这些,我们家娃爸脾气不太好,有时候自己情绪没处理好,也会引发娃的情绪。我的办法就是他自己惹的事自己解决,我不给他擦屁股,这样一般他试个一两次自己就会总结经验,知道这样不行,也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们家娃从小就知道对谁有情绪找谁处理。比如有一次阿婆因喂饭问题“忍无可忍”对路易发泄了不满,说了一些“重话”,这是路易两岁两个月以来人生第一次遭遇
不被爱的威胁。路易用行为展示了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是如何应对的、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还被爱的。他主动提出需求,确认阿婆还会摇他睡觉(这是他们感情的珍珠
时刻),确认他的生活不会有变化、不会被抛弃,促使关系的修复。路易也让我们明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只能两个当事人来解决,路易和阿婆的关系,即使身为
爸爸妈妈的我们也参与不了。具体过程详见之前相关文章《第一次遭遇亲人发火》。
娃爸也有很多很擅长的方面,比如娃小的时候他很会想各种创意添加到转移注意力列表,两个多月起他发明的“抱起放下法”(更亲近的放下)解决了大人不用轮流吃饭的问题,娃爸还擅长发明各种游戏跟娃玩等等,很多方面都比我强。
最后的最后,我们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又要回到心态上。那就是:
接纳现实。接纳老人的不足,接纳孩子暂时的缺点,也接纳自己作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资源的局限性。
即使老人从未参与过带娃过程(比如我爸在路易出生前就去世了),可孩子身上不可避免地有他们四分之一的基因,无论老人有怎样的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他们都是孩子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不接纳老人,就是不接纳自己或伴侣,就是不接纳孩子。
刚从@刘建鸿老师那里学习到,最新的积极教养研究证明,父母教养只是影响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同伴的影响都占相当的比例,远大于一般的预期,参见《教养的迷思》(台湾版),虽然书中有些论述过于绝对受到不少批评,这个立论是站住了。
你觉得你明明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教育,老人的局限性却在给你拖后腿,想想明明是你自己错误的高估了你能给孩子提供的资源,就能平衡很多。被发现
了,我就是这样自我调节的哈哈。不要把问题推给老人,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找到问题的关键、不带情绪更智慧的处理才是正道。
更新:有人评论一些办法不是普适的,比如老人很犟,不讲道理,死活说不听怎么办?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多分析几句。
虽然我有一个人人羡慕、开明好沟通的老妈,但其实每个老人都有很犟的方面,道理讲不通,甚至明明看到能让孩子变好的方法也不接受。比如我妈在喂饭方面就是有心理阴影,比如我们家爷爷奶奶一开始也是很多道理都讲不通,这确实是老人带娃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么办?没有别的办法,要么尽量不用老人自己带,要么(既然这个问题是说如何尽量避免隔代教养的问题,那基本是用老人带娃了)尽量树立自己的带娃权威,产假
期间自己带娃,你们两口子能搞定娃,而老人初来乍到搞不定,看着你的方法让孩子的状态好,大部分固执也就多少能减少点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越来
越成长为成熟的父母,老人越接受你的权威,孩子带的好用事实说话。
话说我家爷爷奶奶最近在带我老公姐姐的孩子,发现他们已经有很多带娃方
法不知不觉被我们影响,比起当初我们刚生娃时先进了很多,反倒是他姐姐古板守旧,爷爷奶奶比她科学先进多了。我们就是通过有限的爷爷奶奶来帮忙的日子,以
及平时每周的电话里,跟他们分享孩子的情况、我们的心得,本不是抱着改变他们的想法,只是很自然地分享孩子的进步、育儿过程中的喜悦。
于他姐姐,毕竟当妈后才开始跟我们交流育儿,我们施加影响力的时间短。不过我们也成功地影响了她母乳喂养,她有一个乳头凹陷特别严重,本来一直以为无法喂
奶,打算生完就回奶喂奶粉的。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在孩子一口也不吃那个乳头的情况下,硬是坚持用吸奶器吸了三个多月,终于孩子有力气有意愿吃了。
还要强调一点,影响的前提,首先是接纳和边界,然后是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就
拿他姐姐喂奶这个例子,首先我接纳她的选择,她即使打算一口母乳也不喂,她有这个选择权,我不会说她什么,我接纳她。后来因为孩子不吃那个乳头,她以为奶
水不那么够了,加了好多奶粉,也没关系,为了母乳尽多大努力、怎么努力都是她自己的事,我不会去评判。在接纳的基础上,其实她是了解母乳的好处的,有一点
点希望能实现母乳她也是愿意尝试的,我就抓住这一点提供帮助。比如把我几千块的吸奶器给她用;比如找一些说的不错的帖子给她看,鼓励她试试,喂多少算多
少;比如孩子一直不吃那个乳头,我五一去看她,奶奶还专门找我让我给她看看怎么办,我们一起演示了怎么操作的办法,我本来没抱希望也再没问过,结果她过了
十几天就尝试成功了。有时候你需要帮她们启动一下,点燃她们的动机。其实她已经坚持吸奶这么久,吸奶器吸得又麻烦又不舒服,她只是受阻于困难不知道怎么
办,我推了她一把给了她信心,她自己就很有动力去改变了,毕竟亲喂省事。
最后,如果这些都不行,实在碰上无法改变的老人,又不得不用老人带娃,那我们只能接受现实,接纳老人的缺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也没啥大不了的,慢慢来嘛。
更新:昨天听了一场心理老师的亲子讲座,讲到一点特别好,关于老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特来分享。其实我以前也“知道”,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我仍然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再次被提醒很是触动。
两代人的育儿冲突大战中,我们往往只是站在年轻父母的立场看问题。在我们的眼里,老人用的全是落后的育儿方法,承认落后的也不思进取不主动学习,你教他们
也学不会,原来怎么做还怎么做,有的干脆死不承认,抨击科学育儿都是“狗屁”。明明自己的方法搞不定孩子,有时还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大热天给孩子裹太
多衣服,导致孩子出汗生病,可老人却偏偏对后果视而不见,怎么连吸取教训都不会呢。年轻的父母也是各种无奈呀。
在我们的生气之余,有没有想过老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明明裹太多导致孩子生病,老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我们为了科学育儿,去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了解哪些是发展性问题,随着孩子长大会自然消失,我们不必太过担心高压处理。同样,既然你选择让老人来帮助你带孩子,也得研究一下老年人的心理,对症下药。
年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退休后的落差感,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现在社会不需要你了,你一腔热血不知道向何处安放,上哪里去找寻价值感和成就感。另一个
问题是面对衰老、疾病,以及人生的终点——死亡,老年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丧失,身体是不可逆转的一天不如一天,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谁病了、谁死了,自己的
父母大部分也不在世了,下一个可能就轮到自己了。
在这样一个大的心理背景下,当他们有一天当了祖辈,孩子请他们来帮忙带孙辈,陪伴一个新
生命成长,简直是老人的丧失大环境里唯一绚烂盛开的一朵生命之花。老人只要不是被逼着来的,其实都是很希望把孩子带好的,他们退休后找不到出口的工作热情
一下子有了释放的空间,更不用说自己的后代谁不希望他们好呢。我妈去参加过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作为课堂里唯一的祖辈,我妈分享了很多老人的想法,老人是真
心真意想带好孩子的,课堂里的其他年轻父母们都很是受益,两代人互相交流互相理解。
然而,当老人一腔热血投入到带孩子大业中,他们面对的
是什么呢?他们是用着航海时代的技术,去指挥航空母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以为他们的方法搞得定孩子么,你以为他们没有挫败感么,你以为他们不想胜任么。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唯一你能做的工作,你很想做好,结果却能力不足处处受挫,你是什么感觉?
你是希望这时候有人跑
来天天对你指手画脚,指出一大堆你的问题,还是希望有人能接纳理解你的不足,认可你的付出和努力,给你试错改进的机会,提供你需要的帮助,积极看到你做得
对的地方,让你体会到小成就,激发你去学习想做得更好的内在动力,并慢慢等待你的进步,说不定那进步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学习用这样“接纳+认可”的方法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用在老人身上,还可以用在伴侣身上。
事实上,正是我们的指手画脚,挡住了老人自我纠错吸取教训的机会。再
重复一遍,老人的心理环境是丧失和无价值感,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很想做好的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你们还来雪上加霜指责他们,他们体会到的是低价
值感,根本没有精力去看到孩子生病了是自己裹太多。你想想,如果你做的那份能力不足的工作,还被领导骂的一无是处,你只会更觉得你干不好,还有什么动力去
改进,结果领导还说你怎么连这么明显的可改进之处都看不到,你什么感觉?
写到这里,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老人的心理状态,还需要我来说该怎么做么?
也许你做不到那么接纳并总是积极看到老人做得对的方面,没关系,但起码,你该明白跟老人对着干去争论只能是多输的结局。别的不说,更低价值状态的老人,其带孩子的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老人不爽,受害的还不是既弱势又让你觉得安全的孩子么。
(人们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给两种人,一种是弱势地位的人,比如下属,比如服务行业的人,另一种是对你来说安全的人,比如家人,而孩子是有弱势又给你安全感的人。)
安全教育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以前是个很没有安全意识的人,在我老公的帮助下慢慢培养出了安全意识,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也从未松懈,宝宝的安全意识一直比较强。我不是专家,系统更谈不上,仅提供一点个人观点和经验,重点在后面,请大家耐心看。
不仅儿童需要系统的安全教育,成人也需要系统的安全教育。光受教育还不够,更重要是举一反三去实践的过程。
安全一直是我生活的盲区,关注点完全不在这方面,直到遇到我老公。他是个非常有安全意识的人,总在生活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我各种场景的潜在危险及防范措施。
一开始说实话我并不重视,常常觉得这人是不是有“迫害妄想症”,这样活着累不累呀;慢慢地体会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如同上了保险,是为了保障我们的生活尽量不受意外的侵害;再后来,我自己也有了主动观察的意识,毕竟安全隐患很难被穷举,光记住一些典型场景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举一反三地发现身边的潜在危险。
当时有一本书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是王大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一本《给小偷一个不偷你的理由》,刚出版就被我老公发现并买给我看。这本书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偷的心理,怎么选择对谁下手。我意识到,像我这样缺乏安全意识的人,正是犯罪份子的重点目标,发生意外的概率可能远大于一般人群,这给了我改变的动力。
有了孩子以后,看着刚出生那么弱小的宝宝,被盖住口鼻都可能引起窒息,我很庆幸自己提前有了安全意识。懂得保护自己,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何况如今有了养育孩子的责任,更不能忽视自己的安全。
儿童的安全教育,首先在于成人学习并给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
在我们家,我们主要参考的是《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第25章“给宝宝安全的居家环境”,这方面类似的资料还有很多,其他答案也有不少可能更好的推荐。
我想强调的是,光看资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照着清单一项项进行排查工作,确保环境的安全。而且,排查工作不只是一次,需要不定期进行,尤其当我们观察到孩子能力增长了,需要重新安排相应的环境。同样,清单不可能穷举所有隐患,举一反三的实践还需要家长站在孩子角度的换位思考。
我们布置这个家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宝宝的需求,这为我们的环境排查降低了不少工作量。比如我们干脆就没有买茶几,也没有买低矮的电视柜,这样在宝宝刚会爬会走的阶段就没有太多需要收起来的杂物。比如我们选择比较低的床,选择没有尖锐边角的桌椅,以减少防护的压力,孩子需要的时候才防护,不需要的时候就不防护,也给孩子学习自我防护的机会。
我产假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带娃,上班后也是我妈白天一个人带娃,不可能一直盯着宝宝,非常需要设置一个宝宝能安全独处的环境。2个月的时候,我们设置了一个游戏床,这样我可以做自己的事不用担心宝宝掉下来,他也可以很自由地练习快速踢腿,看着游戏床上的抓抓乐摆动,每天自己玩3、4个小时。8个多月,宝宝会爬能扶站了,我们又设置了一个围栏,他每天扶着围栏走来走去,我妈就可以安心做饭。
1岁娃会走路了,围栏关不住他,因为我们家客厅和餐厅有两级台阶比较危险,我们就用一个他害怕的瑜伽球把他限制在客厅里。
很快路易学会了爬楼梯,还学会了开屋内的门,开始在家里到处探索,新的危险不断出现。举个例子,他对爬沙发兴致勃勃,可他只会上不会下,爬上沙发后歪歪斜斜地在上面走路,或者靠摩擦力攀爬上沙发靠背,站在靠背最顶端,都是超危险动作啊!我们要是在旁边,就保护他满足他爬沙发的需求,可我们没看着他的时候怎么办呢?娃爸想了个超牛的办法彻底解决了隐患,我们家沙发的坐垫是可以掀起来的,娃爸把里侧挨着靠背的那一边坐垫抬起来,下面放上儿童凳,这样沙发坐垫就成了一个斜坡,路易就爬不上来了。过了不到一个月,路易爬沙发的技能练得炉火纯青,欲望得到了很大满足,也就不那么热衷于此项活动,忙着练别的去了,我们也算松了口气。
为了防止路易睡觉掉下床,我们也做了专门的设置,有段时间我们家的床是这样放置的:大床放在屋子的一角,两面靠墙(其中一面临着点窗户),第三面是床头(和窗户垂直),最后一面放着婴儿床和尿布台。来我们家玩的朋友都会问:“你们是怎么爬上去的?”
没错,我们就是翻过床头上去的。过了几个月,新的危险又来了,这段时间路易学会了扶着窗户把手爬上窗台,还偷偷观察学会了打开窗户,爸爸又得挤破脑袋想办法,把大床小床整个平移,和窗户隔出点距离,并赶紧找人装上了防护栏。
有了安全的环境,可以大大减少对孩子说不的机会,这样那些真正需要你干预的危险场景孩子会更容易顺从,好刀要用在刀刃上。
儿童的安全教育,还在于对其他监护人(比如老人)的安全教育。
我妈和我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可白天需要她带娃,她这个安全漏洞必须及时补上。我们的办法和当年我老公对我的一样,不厌其烦地案例教学,每当从新闻、网络或朋友处得知什么安全事件或各种骗局,我们都作为案例讲给我妈听,或把相关资料拿给她看,并一起讨论可行的防范措施,还包括一些急救的常识。更主动地,我通过询问和观察(周末)了解我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情况,设身处地地预估可能的危险,然后去网上找相应的案例给我妈打预防针,并常常提醒,比如提醒她在外面眼睛不能离开宝宝,人多的地方要一直拉着宝宝的手。
举个防陌生人闯入的例子,考虑到白天只有一老一小在家,我们都等到快周末才下单网购,并指定周末才送快递。每天上班出门,我们都提醒我妈有来自哪个电商的快递,不同电商我们用的不同名字,偶尔平时有快递来,我妈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不是预期的快递,以辨别真伪。就今天,我们遇到一件奇葩的事,有个冒充净水器厂商的人打电话说给我们家换滤芯,然后约好了今天派师傅来,还推荐我们换一种更便宜的滤芯。幸好我们当初买了一个滤芯套餐还没用完,此人却只字不提,我们觉得奇怪打厂家400电话问,才发现厂商根本没有预约记录,查询这个师傅的手机号也是假的,骗局真是无处不在。我们还设置了一个摄像头对着大门,万一有陌生人恶意闯入起个威慑作用。
这里再推荐一本适合老人看的书,也是王大伟的《幼儿身边的81个危险》,分为家庭篇和户外篇两册,用漫画、童谣、案例的形式介绍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情况,易读性很强。我们拿着这本书一个个场景跟我妈讨论,加深她的印象。
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几个办法。
讲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教育儿童。其实孩子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发脾气,还是不良行为,无论是害怕,还是设限,都可以先从环境和家长自身的改变入手,而不是单纯地批评或要求孩子,很多问题改变环境以及家长的认识就解决了一大半。
前几天育儿群里讨论防触电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光靠所谓“有效沟通”没有用,除了打一顿还有什么办法?
其实还是有很多办法的,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好奇心程度相应处理:
a. 有的孩子比较胆小,你说说就真的不会尝试了,比如我就是这样的小孩;
有的孩子胆大一点,光告诉他们危险是阻止不了的,在他们尝试的时候家长自然表现出的惊吓反应,就能让很多孩子明白危险,我娃小时候很多情况是这样,他也因此很知道“危险”这个词的含义;
有的孩子仍然不放弃,或者孩子有一天又兴趣重燃,如果你判断此刻他们正被强烈地好奇心驱使,可以在你的保护下进行适度探索,并强调大人不在的时候不能尝试,也许人家只是想玩玩插座盖子,摸摸插座边缘,或按按插座的开关按钮;
最后实在不行,孩子非要尝试危险,讲又讲不听,还有安全插座嘛,可以把危险环境暂时隔离掉;
同时,家长再不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讲道理、看绘本、重复场景的演练不断强化。
那么,如何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家用得比较多的几个办法如下:
上面的b、c方案就是设限。给孩子设限,即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是养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在我们家,设限的主要使用场景包括:危及安全、妨碍他人、兼顾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等,不能滥用,滥用就无效了。同样,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限制也不一样,要根据宝宝的能力和需求量身定制。
正是设限,保证了孩子自由探索的安全空间,也让孩子有能力约束自己,孩子才有了所谓的自由。从孩子的角度,他们也需要设限带来的安全感,不必担心从事被允许的工作会带来危险。
那么怎么设限呢?
(1)家长本能的反应:这招是从西尔斯学来的,尤其适合用于危险场景。
(2)温和而坚定的设限,家长不能带着情绪。
(3)设限规则的制定必须提前,既往不咎。
(4)保持规则的一致性:设限规则的建立、重建都伴随着孩子一次次的试探挑战,这时候规则设立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规则建立好了,也需要常维护,孩子会偶尔挑战,以确认规则是坚固的,确认自己被持续地保护着。
2)场景重复
上面的e方案就是场景重复。孩子行为模式的习惯养成靠的是不断地重复,这一点在上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等级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