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年~881年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山西大同小学三年级09年开学乱收费怎么办?
山西大同城区四十一校小学三年级秋季开学收费195.3元另有收17元,请问合理吗?不合理向哪举报?
09-09-24 &匿名提问 发布
   李克用,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时我国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856年),卒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北地区境内)。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他的祖父执宜,任蔚州(今山西灵丘)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赤心,任朔州 (今山西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李,名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他的个人荣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军事生涯和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之中。  史载李克用开始学说话;就“尤喜军中语”,从小爱骑马射箭,李克用15岁那年(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声势浩大,纵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唐廷十分震惊,急召沙陀骑兵驰援。李克用随父出征,军中称为“飞虎子”,因镇压起义有功,被授为云中牙将,几年后升为云中守捉使。  唐乾符三年(876年),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食,军中不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部下纷纷向他诉怨,进校李存审、盖寓、李存璋等人乘机拥他入云州,浩浩荡荡,达万人之众。此时城中也发生兵变,内应外合,杀死段文楚。诸将上书唐僖宗,请求任命李克用为云州防御使,唐廷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征发各道兵马讨伐云州。恰在此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渡过长江,向北进攻。唐廷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好承认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但是唐廷并不甘心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势力的增长,便干乾符五年(878年)冬,再次进兵讨伐。乾符六年春,唐廷命昭义军节度使李钧为北面招讨使,联合幽州等军进攻蔚州。但为李克用所败,李钧中箭而死。第二年,唐廷派元帅李涿率兵数万,再伐李克用。李克用与其父抵挡不住,率人马逃往北边的鞑靼部。达靼对他们始而收容,后因人离间渐生猜疑。不久,黄巢自江淮北渡,矛头直指长安。听此消息,李克用喜出望外,便杀牛置酒,大会鞑靼首领,并说:“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哉!”这既抒发了他的豪壮之志,也安抚了鞑靼首领,知他不会在此久留,只是待机行动而已。  广明元年(880年)末,黄巢占据长安,唐僖宗逃至四川。因手无强兵抗拒起义军,僖宗只好于中和元年(881年)起用李克用,任他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立即率鞑靼诸部万人过雁门,下太原,但因风雨阻而退回。中和二年十月,李克用率军三万余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至河中(今山西永济),与起义军隔河相望。这时李克用军队对于唐廷和黄巢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唐王朝授李克用为东北面行营都统,黄巢也遣人赐重金、诏书。李克用把金钱分给诸将,将诏书烧毁,以示自己与农民起义军势不两立。当时各地勤王军渐至,但都不敢与农民军交锋。李克用的“鸦儿军”(因穿黑服之故)大出风头,先是大败黄巢大将尚让15万军,接着在零口再挫黄巢援军,进军渭桥。四月,黄巢被迫退出长安,李克用进入京城,夺了头功。李克用一胜再胜,唐廷对他的封授越来越高。七月,唐廷授李克用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河东节度使,这时他才28岁。  李克用退回河东后,就开始扩展地盘。他攻陷潞州,让其弟李克修任昭义节度使。黄巢退出长安后逼近汴州,这时,农民起义军的大叛徒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州。他自知无力阻挡黄巢的进攻,就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正志得意满,就欣然应邀。于中和四年(884年)春天,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起义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黄巢起义军只好退走山东,失败大局已定,李克用的沙陀军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李克用的突然崛起,使朱温妒火中烧。他趁李克用返回汴州时,派人包围上原驿,四面纵火,乱箭齐发,欲置李克用于死地。李克用在部下保护下,仓皇逃出。从此,李克用与朱温水火不容,晋、汴之争拉开了序幕。  朱温在上源驿无故加害,使得李克用怒气冲天。他先发檄文给朱温,随即向朝廷发表申问。唐廷不知所措,只得给李克用加守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以息其怒。李克用并不满足河东一地,他要向东发展,就必然与在中原称霸的朱温发生冲突。上源驿事件后,他与朱温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最初几年,他北攻云幽,东伐镇冀,南略关中,平定三辅,甚至派兵长驱直入山东,可谓盛极一时。乾宁三年(895年),唐昭宗赐他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但光化元年(898年)以后,他每况愈下,以致最后兵困晋阳,始有北退立议。由干李克用四面出击,结果四面树敌,从唐中央政权到地方藩镇,都有一批视他为虎狼的人物。他们往往在李克用大兵压境时,低首归顺,而一旦有机可乘,就伺机对作。天复元年(901年),汴将张从晋攻陷晋、绛二州,截断了李克用南下的通路。河中节度使王珂是李克用的女婿,急向岳父求救,李克用首尾不能相顾,给女儿复信说,你可与王郎弃城投降。河中之失,是李克用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武皇自是不能援京师,霸业由是中否”。这年四月,汴军多路从东、南入晋,包围晋阳,“都人大恐”,只是由于连日大雨,汴军粮草不给,将士多患痢疾,才暂时后退。六月,李克用向朱温求和。第二年,汴军复攻晋阳,形势危急,李克用欲奔云州,因大将李嗣昭、夫人刘氏等人苦劝乃止。幸赖诸将奋战,汴军再次退走。虽然汴军这时仍然势盛,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李克用毕竟已经走出了低谷。  李克用在军事上不及朱温,有一点却胜过朱温。这就是他从来不象朱温那样,明目张胆地凌驾于唐皇之上,而是时时以勤王讨逆的面目出现。正是这一点,成为他复兴的基础。因为在当时,扶唐兴唐还是一面颇有号召力,颇能收人心的招牌。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强迫唐廷迁都洛阳,弑唐昭宗而立辉王李(木兄),是为哀帝。告哀使到晋阳,李克用南面痛哭,令三军穿素服以志哀。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迫不及待地废唐哀帝,自立为王,建立后梁。当时割据四川的王建派使劝李克用称帝一方,被李克用婉言谢绝,说自己“累朝席庞,奕世输忠”,因此“誓于此生,靡敢失节”。其实,李克用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想趁朱温称帝之机,兴灭朱兵。早在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李克用就与契丹主阿保机联盟,欲渡河南征。天佑三年(906年),李克用遣兵攻邢州,克泽、潞。天佑四年(907年),朱温遣兵十万围潞州,李克用也派兵驰援。朱温再派军,另筑营盘,谓之夹寨。两军对垒,难分胜负。至此可以看出,李克用不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有了还手之力,复兴的确有望。然而,就在这相持时刻,李克用身染急病,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死于晋阳,终年53岁。  据传,李克用死时,赐三支箭给儿子李存勖,一箭讨刘仁恭,因幽州不平,河南不可图;一箭击契丹,因阿保机背约附贼;一箭灭朱温。此说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它反映了李克用状志未酬,遗恨绵绵。晋之争霸大业只好由他儿子来完成了。李克用生前未敢称帝,死后却得到了皇帝的名号。其子李存勖灭梁后,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作战。11岁随李克用到长安向唐报功,唐昭宗特地赐赏他翡翠盘等珍宝,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与众不同,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大唐!”李克用于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于同月袭晋王位。丧事办完后,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击败后梁军,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党县)之围。朱温惊叹说:“生子当生李亚子。他袭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简直猪狗不如!”此后,李存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规定骑兵不见敌人不准骑马,违犯军令者一律斩首,从而将散漫的沙陀兵训练成一支精锐严整的劲旅。他将父亲给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庙中,每临出征,就派人去取来,放在一个精致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才送回家庙。他喜欢冒险搏斗,勇而少谋,将战争看作游戏,常常只身冲锋陷阵,几次陷入重围,差一点被敌人生俘。部将们死战将他救出,劝他要持重,他却反说部将们妨碍他大杀敌兵。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把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打得大败而逃。接着,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  经过10多年激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4月己巳日,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建年号为“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是位冒死冲杀的猛将,在政治上却是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自以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敌人已消灭,就不再图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称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自己呼叫了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打了他几下耳光,周围的人都吓出一身冷汗,李存勖也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伶人嬉笑着阿谀说:“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反而很高兴,命令厚赏了这个伶人。伶人受到宠幸,可以在宫中自由出入,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还争着向他们送礼。李存勖还用伶人作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最受他宠幸的是伶人景进,只要景进在他面前说谁的不是,谁就会遭殃。所以,群臣见了景进格外害怕。李存勖又封两个伶人去当刺史,许多将士见自己身经百战而做不到大官,都怨愤难忍。  李存勖称帝后,还下令召集逃离在各地的原来是唐朝宫中的太监入宫作为心腹,派他们担任宫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没有进身之路,一时怨声四起。  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到民间去抢民女入宫。有一次,他们竟抢走了驻守魏州的将士们的妻女l千多人,将士都十分愤恨。李存勖已弄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的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个大将李嗣源,因为战功最大,遭到了李存勖的疑忌,几次差些被杀。  同年3月,李嗣源在将士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赐赏给洛阳的将士,想收买军心。将士们领了赐赏还都骂道:“我们的妻子儿女早巳饿死,要这些还有什么用!”李存勖逼迫他们开赴汴京。到了中牟县,李存勖听说李嗣源已经进入汴京,各地将领又纷纷支持李嗣源,知道大势已去,便神色沮丧地登高眺望,对左右说:“这下我完了!”下令退回洛阳,一路上兵士逃散了一半。他怕身边的卫士也变心,抚慰他们说:“到了洛阳,我将马上送五十万两金银给你们。”卫士们说:“太晚了,谁也不会再感谢你了。”  李存勖回到洛阳,仍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的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李存勖听从宰相和宦官的建议,决定亲自率军赶去扼守汜水关。丁亥日,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已经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一早起来,正在用早餐,忽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他连忙带贴身的骑兵侍卫赶去查看,到中左门,只见马直御(亲军)指挥使郭从谦正指挥着起事的兵士杀入。原来,郭从谦本是个伶人,认大将郭崇韬为叔父。郭崇韬被李存勖杀死后,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被李存勖知道,召去训斥说:“你为什么要违背我而去依靠郭崇韬,想干什么?”郭从谦听了,又怕又恨,便加紧鼓动亲军,趁这一天军队都调到城外等候出发的机会发动了兵变。当下,李存勖一马当先,带领侍卫冲杀过去,将叛军赶出门外,关上了大门。郭从谦又重新组织人马,放火焚烧兴教门,趁火势又杀入门内。李存勖与侍卫拼死抵挡,忽然飞来一箭,正中他的面门,痛得他几乎昏倒。鹰坊人(专事养鹰以供皇帝田猎的宫人)善友将他扶到绛霄殿廊房下,拔出箭矢,顿时血流如注。李存勖连叫口渴,宦官奉刘皇后之命奉上酪浆。李存勖刚饮下一杯,突然力竭倒地而死。善友恐怕他的尸体会遭到叛兵肢解、蹂躏,用许多乐器覆盖住,点火将尸体焚毁。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派人从余烬中找到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李嗣源
   李嗣源,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卒于后唐长兴四年(993年)。五代时后唐皇帝,庙号明宗。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本名邈佶烈,无姓氏。其先祖为沙陀族,其父李霓为李国昌(李克用之父)爱将,曾镇守雁门(今山西代县)。  李嗣源自幼随其父长于军中,后隶属李克用帐下,曾 于上源之难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为李克用所爱重,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李克用镇守河东(今太原市)时,命他掌骑兵卫队,不久即升任蕃汉副将,所向克捷。他为人厚重寡言,临事谨慎,“英武独断,谦和下士,每有战功,未尝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处静;晏如也。武皇(李克用)尝试之,召平泉府(银钱库)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数缗而出。凡所赐与,分给部下。”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近30年,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他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又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主将,历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首将),又协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10余年,终于打败契丹,生俘燕王刘守恭父子,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当唐哀帝天佑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进位太尉,一时荣宠无比。  然而,李嗣源毕竟是“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起皇帝时,便昏暗骄矜,很快就对他起了疑忌,派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并受到群小的飞语毁谤,“颇为谣言所属”。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遂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谋自立。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众叛亲离,为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即皇位,改元天成。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 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了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栗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李嗣源厌恶吏治败坏,即位后即着手整顿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请托、荐引,买卖官告文书,限制各级官吏荐引和荫庇官员的数额,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对人民任意搜求苛敛,并对违犯者予以严厉的制裁。管理国家财政的度支使孔谦,横征暴敛,克剥百姓,民愤极大。李嗣源做监国时,即首先宣布孔谦的罪状,对孔处以极刑,全部籍没其家产,随即撤销度支司机构,一概废除孔谦所立的苛敛之法。他即位三个月后,即以“纵贪饕之意,除官受贿,树党循私”之罪,将出身名门、劝进有功的宰相豆卢革及其所荐引的另一宰相韦说黜贬为“长流百姓”,后又将豆卢革赐死,此外又令诸镇杀死后唐庄宗时所委派的监军宦官,并将曾助纣为虐替后唐庄宗干坏事的数百名宦官,也一并抓捕处死。  与此同时,李嗣源又通过表彰廉洁官员,来扭转吏治风气。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国家财政,颇能建立制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辅佐下,李嗣源针对后唐庄宗时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严格法制,禁止官吏科敛和贪墨,禁止富户投名影庇,逃免丁谣,禁止高利贷,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虐杀奴仆,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网罗、弹射、戈猎,禁止宰杀耕牛等。这样,一年之后,国家的政局即有了明显好转,吏治和社会风气也有所扭转,人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门以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李嗣源为政宽仁,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今“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如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综上所述,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的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今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者唐愍帝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三晋历史人物》
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2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在位8年。他是汉族人,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养子。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伶人杀害以后,群臣拥戴李嗣源为监国,杀死宫中所有伶人,又杀尽李克用、李存勖所有子孙,接着于926年4月丙午日做了皇帝,年号“天成”,并改名亶。李嗣源即位后,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杀死宦官,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喘过一口气来,后唐也比较强盛。他多次率领军队打败契丹。李嗣源也是五代十国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主。李嗣源死于933年,时年67岁,他的庙号是明宗,谥号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李存勖李存勖,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23年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以勇猛闻名。章回小说指李存勖与其他李克用的儿子合称“十三太保”,本来是唐末的将领。后来因为不满朱温篡唐而与之对抗。李存勖继承李克用遗志,不但打败契丹,并且消灭刘守光与刘仁恭父子的割据,并且于923年消灭后梁。而且李存勖还灭亡了李茂贞建立的岐,以及王建所建立的前蜀。但是李存勖后来沉迷于与伶人游乐而荒废朝政,并自命艺名李天下。不久皇甫晖在邺叛乱,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讨伐。926年李存勖就被他宠幸的伶官郭从谦(郭门高)所杀。李嗣源杀尽叛臣,在大梁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李克用李克用(856年—908年),沙陀族人,本姓朱邪,父亲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受唐懿宗赐姓名为李国昌,因此克用亦以李为姓。绰号鸦儿,后来又因一目失明且作战骁勇,被称之为独眼龙。 年少逞威李克用骁勇善骑射,十五岁即从军,任沙陀副兵马使。唐僖宗干符五年(878年),杀大同(今山西大同)防御使段文楚而作乱。广明元年(880年),再杀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康传圭,占领太原,不久为唐军所败,与父逃入鞑靼部落。助唐平变中和元年(881年),唐政府赦李氏父子之罪,命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助战,以镇压占领两都,自称大齐皇帝的黄巢。途经太原,因无法得到犒赏,遂纵容沙陀军剽掠河东居民,引起百姓惊骇,不久北返,并继续不断剽掠北部边境一带。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诏勤王,此次沙陀军南下,正式面对齐军。中和三年(883年),屡败齐军,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河东也成为他后来的根据地。其时黄巢兵势仍强,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等各镇皆无法抵挡,遂请河东军来援。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在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自杀。朱李争雄李克用于击败黄巢后,回师河东途经宣武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受朱全忠邀请入城,朱全忠因李克用于酒后言语中多有侮辱,遂发兵袭击河东军,李克用几乎被杀,狼狈逃回太原,从此宣武朱氏与河东李氏两家结下深仇。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指责盘踞关中的朱玫、李昌符结交宣武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僖宗逃往凤翔,河东军入长安,纵火大掠,虽然不久即行退去,然而在黄巢乱后稍有恢复的长安也再度毁于一旦。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朱全忠和宰相张浚力主讨伐河东,乃削李克用官爵,联合诸镇之兵进攻,然而反为河东军所败,唐政府只好恢复李克用的官爵。干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昭宗,李克用再率军勤王,败三帅,夺回昭宗,被封为晋王。其后数年,李克用持续与朱全忠争战,惟宣武不断并吞邻镇,兵势日盛;加以河东所控制的幽州刘仁恭叛,黄河以北尽附朱全忠,李克用渐落居下风。退保河东天复元年、二年(901年、902年),朱全忠两次率军围攻太原,李克用几乎被消灭,后来虽勉强战胜,但此后只能自保河东,不敢与宣武争锋,以致朱全忠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唐室如风中残烛。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终于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改元开平。李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展开另一个阶段的争斗。次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立,等到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时,李克用被追尊为武帝,庙号太祖。著名传说杨行密遣人画相临终赐箭李存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81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