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爬坡度30%坡度是什么意思思?

BT快速坦克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BT快速坦克
BT快速坦克研制初始:1930年,从购进2辆“”轻型坦克,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1931年,苏联设计部门设计出一种新型坦克,因结构复杂未获批准。不久,又设计出一种简化坦克,称之为BT—1快速坦克。研制过程1931年11月初产 量620辆 BT快速坦克
BT—1快速坦克
仅有两辆样车,装备有2挺机枪
研制过程;1931年11月初,BT—2快速坦克设计定型
生产时间:1931年~1933年
产 量:620辆(联装7.62mmDA—2机枪型440辆)
基本描述: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铆接和焊接混合式结构。车体前部为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驾驶室和战斗室是连在一起的,战斗室和动力舱有隔板隔开。动力—传动装置后置,发动机的排气管处装有消声装置。发动机的动力先带动冷却风扇,再通过主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
战斗全重:11吨
车 长:5500mm
车 宽:2230mm
车 高:2174mm
装甲厚度:最大装甲厚度为13mm(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和侧面),车体后面的装甲为10mm,底部为6mm
人员配置:3名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
主要武器:(1)最早仅装1门37mm火炮,无防盾(2)大量装备的装有1门37mm火炮(3)2挺7.62mmDA—2机枪
高低射界:37mm炮型—8~+25度 双联装7.62mmDA—2机枪型—25~+22度
武器威力:37mm炮型发射穿甲弹,可在3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30mm钢装甲、可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25mm钢装甲
铺助武器:(2)7.62mmDA—2机枪(非并列)
弹药基数:37mm 92发 7.62mm2709发
动力装置:M5型12缸液冷航空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行动装置:采用“”式悬挂装置,采用立式或横式螺旋弹簧,轮履合一式行走装置。
从履带转换为轮式,两名乘员需30分钟;从轮式换为履带式,两名乘员需40分钟
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无托带轮
履带板为锻造式,单块履带板宽226mm,长225mm,防滑和附着能力不强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0km/h
最大行程:履带160km 轮式200km
服役年限:1931年~
研制过程:1933年研制成功
生产时间:1933年~1934年
产 量:1884辆(装无线电台及框型天线型BT—5 263辆)
部分车型加装框型天线或2具探照灯
早期BT—5发动机舱上方圆形为空气滤清器口。早期型的BT—5上有圆形的排气管消声器,后期性的BT—5取消了消声器,排气管通过散热器格栅向后伸出
战斗全重:11.6吨
车 长:5.50m
车 宽:2.23m
车 高:2.174m
人员配置:3名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
主要武器:1门M1932年式45mm坦克炮
武器威力:发射穿甲弹,可在3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43mm钢装甲、可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35mm钢装甲
弹丸重量:1.43kg
射 速:7~12发/分
铺助武器:1挺7.62mm机枪
弹药基数:45mm72发 7.62mm3709发
通讯系统:在指挥坦克上,加装71TK—1型无线电台,通讯距离为15km(进行间)至20km(静止间),采用通讯时,可达50km
动力装置:M5型12缸液冷航空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操纵杆和方向盘共存方式
从履带转换为轮式,两名乘员需30分钟;从轮式换为履带式,两名乘员需40分钟
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无托带轮
履带板为锻造式,单块履带板宽226mm,长225mm,防滑和附着能力不强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0km/h
最大行程:履带160km 轮式200km
服役年限:1933年~
运用简历:BT—5参加了1936年至1939年的,最初有51两参战,后增加到100辆
还参加了之战、、和苏芬战争
在初期也有应用
BT—7快速坦克
研制过程:1935年正式定型。和BT-5相比,改进之处为采用了新型的发动机、改进炮塔和45mm炮、增加了正面装甲厚度和增加了动力舱容积。
生产时间:1934年至1940年
产 量:5555辆
基本描述:动力-传动舱容积加大,有两种炮塔1935年式(圆柱形)/1937年式(圆锥形)
战斗全重:13吨
车 长:5.66m
车 宽:2.23m
车 高:2.42m
装甲厚度:采用新型防弹钢装甲,最大装甲厚度15mm。1937年型BT—7采用了倾斜前甲板
人员配置:3名乘员
主要武器:1门M1935年式45mm火炮,也称20K型45mm火炮
高低射界:-8~+25度
辅助武器:1~3挺7.62mm捷格佳廖夫DT车载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有的BT-7在炮塔后部或顶部各装1挺机枪)
弹药基数;45mm172发(装无线电台的为132发) 7.62mm2394发
动力装置:M-17型V形60度夹角12缸水冷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500马力(1935年型为400马力,1937年型为5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最大速度:履带53km/h 轮式72km/h
平均越野速度:履带27km/h 轮式40km/h
最大行程:履带375km 轮式460km
爬 坡 度:42°
BT-7M快速坦克(BT-8)
研制过程:1938年,完成了V-2坦克柴油机的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装V-2坦克柴油机的BT
-7M于1939年6月正式定型。
生产时间:1938年至1940年
基本描述:小的改进-采用小节距履带板、动力舱上方的舱门结构有变化、炮塔顶部右侧的车长潜望镜取消,代之以圆形装甲盖板
产 量:4+5+706辆
战斗全重:14.65吨
装甲厚度:采用新型防弹钢装甲,最大装甲厚度15mm。
人员配置:3名乘员
高低射界:-8~+25度
弹药基数;45mm188发 7.62mm2394发
动力装置:V-2坦克柴油机
最大功率: 5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最大速度:履带62km/h 轮式86km/h
最大行程:履带630km 轮式1250km
BT-7A自行火炮“炮兵坦克”
产 量:154辆
战斗全重:13.5吨
主要武器:KT-28型76.2mm榴弹炮
辅助武器:2~3挺7.62mm捷格佳廖夫DT车载机枪
弹药基数:76.2mm50发 7.62mm3339发
动力装置:M-17T型汽油机
最大功率:500马力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2km/h
最大行程:履带250km 轮式500km
BT-7运用简历
最初应用于1939年苏日哈拉哈河之战,苏军共出动BT-7和BT-5坦克498辆
在苏德战争初期,BT-7坦克曾应用于西部战线
二战期间BT-7坦克部队大都部署在
二战最后一战——苏军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中,有211辆BT系列参战共4个营,3个BT-7营,1个BT-5营,主要担任侦察和侧翼机动作战。战役结束后第70、82坦克营获得“大兴安岭坦克营”称号,第33、35坦克营获得“战斗红旗勋章”
BT系列试验品
BT-IS是在BT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性能BT坦克”
研制领导者是被称为“部队发明家”的N.柴卡诺夫将军
改进特点:变速箱输出动力通过车体上部的驱动轴传递给第2、3、4负重轮,仅第1对负重轮用于转向
研制过程:1935年制成了3辆BT-2-IS坦克样车,并进行各种试验。1936年间,制成了10辆BT-5-IS坦克样车,强化了装甲,同样进行了很多试验。1938年,苏联军方一度决定制造300辆BT-5-IS坦克,但由于BT-7坦克已经服役加上BT-5-IS结构复杂,采购成本高,这项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1937年开始,基于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参战坦克的实战经验
N.柴卡诺夫将军在BT-7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采用倾斜装甲的BT-SV坦克,也称“切列巴赫”坦克
BT-SV有两种车型:BT-SV和BT-SV-2
两型区别为BT-SV-2装甲厚度为BT-SV的2倍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请问爬坡度30%是什么意思?
请问爬坡度30%是什么意思?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转速关系很大,随着转速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转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中最高输出功率用每分钟转速来表示(r/min),如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钟5000转时最高输出功率100马力。 同时,发动机最大功率时对应的转速,基本上就是发动机的最高转速。轿车或者客车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要高于载货汽车,以便适应其高速行驶的需要。 汽车爬坡度表达了汽车爬坡的能力。只有当汽车牵引力大于上坡阻力和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不计)时,汽车才能爬上坡。表述这种汽车爬坡能力的计量方法就是百分比坡度,用坡的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例来表示,即百分比坡度=tgθ×100%,其中θ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例如“汽车爬坡度”是30%,根据上述公式得:tgθ×100%=30%,即tgθ=30/100=0.3,查三角函数表得θ≈16°42",即此车可爬越的最陡坡度是16°42" 。
如果汽车技术说明书上“汽车爬坡度”直接标注了角度,就是指此车可爬越的最陡坡度。根据汽车行业规定,只有百分比坡度标注方式才是符合标准的,如果仅标注数字,实际上也是百分比数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将“汽车爬坡度”的百分比数值解释为汽车可爬越的直接最陡坡度是错误的。
等待您来回答
交通/驾驶领域专家瑞典IKV-91轻型坦克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瑞典IKV-91轻型坦克
瑞典AB赫格隆和索纳公司1974年投产的一种轻型坦克,用以代替IKV-103式105mm、m/43自行火炮和Strv-74轻型坦克,作为支援步兵抗击坦克使用。1975年装备部队,共生产200多辆。研制时间1974年国&&&&家瑞典
60年代中期,瑞典陆军提出发展一种“步兵炮车”的要求,用以代替IKV-103式105mm野战炮、m/43自行火炮和Strv-74轻型坦克,作为支援步兵抗击坦克使用。当时瑞典三家公司曾提出14种设计方案。1968年,陆军最终同AB赫格隆和索纳公司签订研制IKV-91样车合同。1970年制成数台样车,1974年投产,1975年装备部队。瑞典IKV-91轻型坦克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均用钢板焊接,车体前部能防20mm穿甲弹。车体两侧为双层装甲板结构,中空部分用来存放附件和部分燃料。该结构对于破甲弹和榴弹有较好的防护性能。该坦克炮塔低矮,从地面至指挥塔的高度只有2.32m。炮塔前部有较好的流线形,后部不突出,这一点与苏联坦克很相似。车体分成3部分,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传动舱在后。该坦克安装1门90mm54倍口径长的KV90 S 73式低膛压炮,配有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榴弹。前者弹丸重为4.5kg,全弹重为10.7kg,采用压电引信,初速825m/s;后者弹丸重6.7kg,全弹重为12.3kg,采用机械时间引信,初速600m/s。炮弹基数59发,其中16发在炮塔内,18发在车体右前方的驾驶员一侧,其余25发存放在炮塔后面,车体的左侧。
目前,该坦克重新安装了带热护套的90mm炮管,在炮塔顶的后部安装博福斯(Bofors)公司莱兰(Lyran)照明弹发射器并在炮塔外部存放有莱兰照明弹,后部安装了储物箱。
该坦克安装AGA综合式火控系统,包括1个激光测距仪、数个传感器和1个弹道计算机。
TP-1050L型激光测距仪装在炮手的潜望式瞄准镜上,激光波长为1.06μm,测距准确,对炮手眼睛危害较小。样车曾在车长指挥塔内安装1个基线长为650mm的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有2个速度计,一个用来测量炮塔回转速度和目标方位角速度,能校正射击时的方位,另一个测量目标相对于火炮俯仰运动的角速度。装有测量横风、气温、气压等数据的传感器,1个自动漂移校验器等。
计算机用来计算方位角、高低角和提前角并装定瞄准距离,根据由激光测距仪测出的式人工装定的距离、不同弹种、初速偏差、耳轴倾斜度、气温、气压及横风等数据来进行射角的计算。当炮手跟踪活动目标时,计算机从2个速度计中接收炮塔回转和火炮俯仰速度的信号,从而计算出提前角并输入到伺服机构,由伺服机构把计算机传出的信号转换到炮手瞄准镜的分划板上,自动调节分划。在目标运动时,虽然提前角在不断地变化,但炮手也不致失去目标,因为此时火炮相对于瞄准镜瞄准线移动的方向自动反转。
车长具有超越炮手的控制装置。车长指挥塔内除装有1套M17潜望镜外,还有1个放大倍率为10×的双目潜望式瞄准镜。指挥塔上有1个向后打开的单舱盖,能旋转240°,使用时或锁住舱盖或使反转。炮手使用1个放大倍率10×的单目潜望式瞄准镜,装填手使用1个潜望镜。该坦克未装夜间观察仪器。
另外,该坦克还配备2挺7.62mm机枪,一挺并列装在火炮右侧,另一挺装在装填手门的外部,依靠手操纵可回转360°。
还有12具装在炮塔两侧的烟幕弹发射器,能分3次发射,每次4个烟幕弹齐射可在炮塔前形成120°扇形面积的烟幕。该坦克采用沃尔沃-潘塔(Volvo-Penta)公司的TD120A型6缸年列涡轮增压柴油机,因在车内斜置,故比一般纵置发动机要短些,但又不象横置发动机需要那么多的齿轮联接,仅用1对成58°
角的锥形齿轮即可。发动机废气不仅用以带动涡轮增压器,而且还可通过引射器使冷却空气引向
转向机构的制动器。传动装置为美国阿里逊(Allison)公司的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的HT740D型同步变速箱。在动力传动装置顶部有1块以铰链与开启窗相边的盖板,用1个手摇泵和1个液压械杆即可掀起,便于维修与保养发动机。
行动部分每侧有6个负重轮,独立式扭杆悬挂,并在第一、六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
该坦克采用M70型单销式、销耳挂胶并带有橡胶衬垫的钢制履带板,其张紧度由液压系统控制。履带板具有节距小、噪声小、使用寿命长和水中推进性能较好的特点。该坦克无需准备就能水上行驶,行驶时靠履带划水,入水前要竖起防浪板并起动车底4个排水泵。
车内设有三防装置,在风道中安装1个电风扇,通过滤尘系统吸入的空气经过三防滤清器进入驾驶舱和战斗舱并造成超压。若三防滤清器积尘很多,则可取下单独清洗。
为了使驾驶舱和战斗舱通风和取暖,分别带有热交换器和风扇,从而改善了乘员的工作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坦克的反装甲能力,瑞典决定对该车进行改造。1984年赫格隆公司将联邦德国的105mm超低后坐力炮装于该车的底盘上,定名为IKV91-105轻型坦克,实质上这是一种坦克歼击车。该车有2m直径的炮塔座图,安装105mm超低后坐力炮以后仅需增加炮塔前部的装甲。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后坐距离540mm,后坐力降至约196kN(20t)。炮塔旋转与火炮俯仰由电驱动,俯仰范围为-10°~+15°。弹蕴藏数40发,特殊情况为50发。改造后的轻型坦克重量由原16.3t增加到18t。
该车采用原IKV-91的火控系统,但可选用两种被动夜视仪器。一种是装于火炮防盾上方的微光电视摄像机和红外扫描器,后者的作用是通过探测地面上的热点,利用电视摄像机提高捕捉目标的能力。另一种是位于炮塔左侧的热像瞄准镜以及与火炮机械联接的镜头。该车的动力、传动和行动部件与IKV-91轻型坦克相同,发动机功率由原来243kW(330马力)提高到265kW(360马力)。
为保持该车的水上性能,延长了车首并在车体两侧加装裙板式浮筒,车底部两侧安装两个可伸缩、液压驱动的螺旋桨,水上速度由原来6.5km/h提高到12km/h。该车还可在水上进行行进间射击。型号 IKV-91 IKV91-105
乘员 4人 4人
战斗全重 16300kg 18000kg
单位功率 14.90kW/t 14.72kW/t
单位压力 48.07kPa 51.99kPa
? 炮向前 8.840m 9.720m
? 炮向后 7.560m 8.670m
车体长 6.410m
车宽 3.000m 3.250m
? 至瞄准具 2.495m
? 至指挥塔顶 2.320m
? 至装填手舱顶 2.155m
车底距地高 0.370m 0.370m
履带宽 450mm 450mm
履带着地长 3.680m 3.680m
? 公路(前进) 65km/h 65km/h
? 公路(倒退) 11.4km/h
? 水上 6.5km/h 12km/h
燃料储备 400L 400L
公路最大行程 500km 500km
浮渡能力 有 有
爬坡度 60% 60%
侧倾坡度 30% 30%
攀垂直墙高 0.8m
越壕宽 2.8m 2.5m
? 生产公司 沃尔沃-潘塔(Volvo-Penta)
? 型号 TD120A
? 类型 4冲程6缸直列涡轮增压柴油机
? 功率/转速 243kW(330马力)/2200r/min 265kW(360马力)/2200r/min
? 生产公司 阿里逊(Allison) 阿里逊(allison)
? 型号 HT740D HT740D
? 类型 同步器换档变速箱 同步器换档变速箱
? 前进档/倒档数 4/1 4/1
转向装置类型 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 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
离合器 双片干式 双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90mm/S-73/坦克炮 105mm/Rh105-20/坦克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12具
炮弹 59发 40~50发
? 机枪弹 4250发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手动 电液/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360°
车长超越控制 有 有
火炮俯仰范围
在车前 -10°~+15° -10°~+15°
在车后 +1°~+15° +1°~+15°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10°/s 10°/s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 20°/s 20°/s
火控系统类型 AGA综合火控系统
TP-1050L型激光测距仪,
装甲结构类型/材料 均质/钢板
三防装置 有 有
电气系统电压 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4个/12V/228Ah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IS重型坦克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IS重型坦克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高低射界-3~+20度弹药基数28发履带接地长4360毫米
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PzGr.40(APCR)),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30度角穿甲厚度约为140mm。而IS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日,IS坦克返厂更换122mm D-25T坦克炮,并换装更大的炮塔,命名为IS-2。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43倍径122mm D-25T,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在转向机构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技术,这种"二级行星转向机"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IS-2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辆,连同改进型IS-2M共生产3854辆()。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简介
IS-3战斗全重46.5吨,乘员四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ИС-3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上方有一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一具潜望镜。
基本情况 :工厂
生产时期:从一九四五年~一九四六年中期
产量:2311辆
ИС-3(ИС-3M)
战斗全重:46.5吨(49吨)
无线电台:10-РК-26Р-113
全长:9850毫米〔炮向前〕
车体长:6900毫米
宽度:3150毫米(3390毫米)
全高:2450毫米
履带接地长:4360毫米
车底距地高:465毫米(450毫米)
车载武器 主武器:一门121.9毫米Д-25Т火炮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3~+20度
弹药基数:28发
防空武器:一挺12.7毫米ДШК高射机枪
弹药基数:250发
辅助武器:两挺7.62毫米ДТ机枪
〔一挺并列机枪、一挺炮塔机枪〕
弹药基数:756发(850发)
动力与机动 发动机:В-11-ИС-3柴油机(В-54К-ИС柴油机)
最大功率:520马力〔2000转/分〕
变速箱:八个前进档两个倒档
燃料容量:450+360〔附加油箱〕升
最大行程:185千米(220千米)
公路最大时速:37千米/小时
越野最大时速:19千米/小时
履带宽:650毫米
地面压力:0.82千克力/平方厘米(0.87千克力/平方厘米)
越壕宽:2.5米
过垂直墙高:1.0米
涉水深:1.3米
最大爬坡度:36度
最大倾斜度:30度
三防系统:无(有)
潜渡装置:无(有)
车体装甲 炮塔正面:160毫米/球形
炮塔侧面:110~220毫米/32度
炮塔后面:110~220毫米/50度
炮塔顶部:20毫米/0~8度
车首上装甲板:110毫米/18度(110毫米/34度)〔驾驶室正面/倾斜面〕
车首下装甲板:110毫米/27度
车体侧上装甲板:90毫米/30度+30毫米/60度
车体侧装甲板:90毫米/0度
车体侧下装甲板:60度/30度
车尾上装甲板:60毫米/42度
车尾下装甲板:60毫米/49度
车体底部:20毫米/0度。简介
ИС-4 的主武器是1门Д-25Т122毫米火炮,虽然和ИС-2及ИС-3的火炮名字一样,但其身管加长到了46.7倍径。穿甲弹丸重25.1千克,初速845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8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4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火炮有1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后来,ИС-4 还装备了钨合金穿甲弹。ИС-4 的辅助武器是1挺ДШК 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ДШК12.7毫米高射机枪。ИС-4 的炮塔前装甲厚250毫米,车首前上装甲厚160毫米,倾角60度,这在当时是几乎无法击穿的。ИС-4 的发动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体后部动力室内安装了1台由В-11柴油机(ИС-3用)А-701 12缸V型水冷4冲程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2100转/分时的功率为700马力(515千瓦)。А-701 是世界上第一种增压柴油机。发动机采用风扇冷却,和以往的废气引射抽射系统有很大不同,可能是由于增压柴油机热负荷增加的缘故。动力传动装置为星星机械式。
注:曾设计出IS-5~7的车型,但均未量产。ИС:斯大林
1. 车长(通讯员) 2. 炮手 3. 驾驶员 4. 装填手
  发动机功力(马力)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转弯速度(度/秒)
  车身装甲(毫米)
前方160 两侧160 后方120
炮塔装甲(毫米)
前方170 两侧170 后方160
122mm D-25T
弹药量(枚)
穿透力(毫米)
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8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45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
射速(发/分钟)
观察范围(米)
通讯范围(米)
1. 车长 2. 炮手 3. 驾驶员 4. 装填手 5. 装填手(通讯员)
  发动机功力(马力)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转弯速度(度/秒)
  车身装甲(毫米)
炮塔装甲(毫米)
130mm S-70
弹药量(枚)
穿透力(毫米)
射速(发/分钟)
战斗全重:51.5吨
发动机功率:75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越野速度:27千米/小时
最大公路行程:350千米
最大越野行程:170千米
武器:1门55倍径122毫米坦克炮(半自动装填)、1挺14.5毫米并列机枪、1挺14.5毫米高射机枪
弹药基数:122毫米炮弹 30发, 机枪弹1000发
装甲:29~250毫米
车长:10.56米
车体长:7.52米
车宽:3.556米
车高:2.58米
发动机功率:551.25千瓦
单位功率:10.731千瓦/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61式中型坦克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61式中型坦克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61式坦克是战后日本仿美M47/48坦克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国产坦克,该坦克的研制始于自卫队成立初期,因当时陆上自卫队的主要坦克装备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侵朝战争中使用的M24、M41轻型坦克和M4A3中型坦克等,由于这些坦克战术技术性能落后,部件补给困难,操作不便,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国产坦克,更换上述装备。简&&&&介每辆坦克的价格约7000万日元推进系统发动机
1955年根据武器装备国产化、现代化计划的需要,正式决定研制国产坦克。当时,防卫厅充分估计到战后首次发展坦克的困难和有利条件,例如,尽管战后没有独立的坦克工业,同时还有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是日本在侵朝战争中从维修、拆修美军的M46、M47等坦克中掌握了一定的坦克技术,加之战前制造坦克的基础,因此防卫厅对发展国产坦克的信心是充足的。
防卫厅对战后国产坦克要求必须能适应日本本土作战,性能必须能与苏制的T54/55坦克相匹敌。研制的国产坦克样车命名为STA,意为“第一代国产坦克样车”。因STA的研制时间紧迫,故部件研制与样车研制是同时进行的。
技术研究本部根据STA的设计方案,按实际尺寸于1955年10月先制成木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技术研究本部与三菱重工协作,从1955年12月开始到1960年1月先后进行了两次整车试制。两次试制共制造型号为STA1、STA2、STA3和STA4等4辆样车并进行了技术与使用试验。在正式定型之前,对第二次整车试制的STA3和STA4两辆样车进行了适当改进,于1961年4月正式定型,命名为61式坦克。
该坦克在1962年度正式装备,最初优先装备一部分陆上自卫队直属部队以及部队。到1975年2月总共生产560辆,1984年12月开始退役,到1988年度尚有424辆。该坦克的研制总经费按1962年度币值计算约5亿日元,每辆坦克的价格约7000万日元。该总体布置的特点是动力后置,传动前置,传动轴通过中间的战斗舱。
该坦克内部自前至后大致可划分为传动装置及驾驶员和操纵装置、乘员及武器和火控装置、动力装置3个空间。车体由防弹钢板焊接而成。驾驶员位于车体右前部,他有1个向右开启的单扇舱盖,舱口前面装有3具潜望镜。炮塔采用整体铸造结构,呈对称椭圆形,但右侧突出得稍大些,侧面的轮廊也稍有不同,后
半部向后突出。炮塔尾舱里存放炮弹,炮塔内有通风装置、无线电台,还装有各种小型工具箱。车长炮长坐在炮塔内右侧,炮长位于车长前面,车长的鼓形指挥塔可360°旋转。其后有一向背后开启的单扇舱盖。指挥塔上有4个观察镜,指挥塔下部安装合像式测距仪。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他有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盖,舱盖前面炮塔顶上有一简单的潜望镜。车体后部动力舱的布置自前至后为蓄电池、空气滤清器、发动机。4个蓄电池的电压为12V,容量为200Ah。发电机装在发动机上,输出功率为2.4kW。为便于检查和维修动力传动装置,车体前上装甲的一部分及车体后部的一部分均用螺栓连接。车体两侧翼子板上各装有1个油箱,车体后部还装有备用油箱,备用油箱可由车内操纵供油及将其丢弃。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90mm加农炮,是日本制钢所以美国90mm M36反坦克自行火炮以及M47坦克安装的90mm火炮为样炮自行研制的。该炮于1961年正式采用,称为61式90mm加农炮。炮管长为口径的52倍,炮管前部装有抽气装置,最前端装有T字形炮口制退器。采用横楔炮闩,装有手动以及电磁螺线管式击发装置。火炮最大射速为10~15发/min。
配用的弹种有榴弹、黄磷烟幕弹、被帽穿甲弹4种,榴弹的初速为850m/s,穿甲弹的初速为1160m/s,弹药基数为50发。
3.火控系统
采用基线长1m的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放大倍率为12×,装在指挥塔内,与炮长用直接瞄准镜同时使用。测距仪测得的目标距离传给主炮,决定主炮的俯仰角度。炮长使用的瞄准装置是1具放大倍率为6×的单目式直接瞄准镜和1具放大倍率为4×的潜望式瞄准镜,前者固定安装在90mm火炮上,后者通过机械式联动装置与火炮联动,总是与火炮的俯仰角度一致。车长用M15单目潜望镜装在指挥塔顶部的12.7mm机枪架下,放大倍率为7×,用于机枪瞄准。在车体两侧前护板上各装有1对白光及红外驾驶灯,在火炮防盾左侧可安装红外/白光探照灯。
火炮和炮塔的旋转与俯仰利用电液操纵,并备有人工操纵方式。旋转驱动为电液式,电动机和油压泵布置在炮长左侧。当炮长把座椅前面的手柄向所需旋转的方向移动时,火炮和炮塔就旋转,其回转速度与移动手柄的角度成正比。手动时炮长转动位于炮长座椅右侧的手柄。当火炮和炮塔以动力方式旋转时,右侧的手柄必须停止使用。此外,还装有限制器,当炮塔旋转到限定位置时可闭锁。俯仰驱动也是电液式的,俯仰与旋转使用同一个电动机。人工俯仰时由炮长操纵转换杆,转换杆向右下方转动时火炮呈俯角,向左下方转动呈仰角。
4.辅助武器
美制M.62mm并列机枪装在固定于主炮上的枪架上,可利用主炮的瞄准具进行瞄准,具有勃朗宁机枪所特有的散热护套和手枪式握把。该机枪使用北约国的7.62mm通用机枪弹,携枪弹750发,初速为868m/s,射程为3150m,射速为500发/min。美制M2式12.7mm高平两用机枪固定安装在炮塔右上方指挥塔顶部机枪架上,由炮塔内遥控操纵,旋转与俯仰由指挥塔内的手柄控制,瞄准是通过装在机枪架下的M15潜望镜进行,初速为890m/s,射程为6660m,射速为600发/min。1.发动机
该坦克采用三菱12HM21WT型4冲程12V90°风冷直接喷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缸径为140mm,功率为441kW(600马力),标定转速为2100r/min。该机是在日本旧陆军坦克上使用的风冷柴油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从1956年6月至11月进行单缸试制,于1957年2月制成样机。在该机研制阶段,曾对风冷、水冷两咱型式反复进行研究,经试验,在性能方面水冷较为理想,但为适应使用情况,要求采用风冷型式。经进一步研究、试验,风冷型式的性能终于达到了规定指标。最初考虑采用2冲程,虽经努力研制,而性能却不理想,故确定采用4冲程。而2冲程风冷柴油机仍在继续进行研究,直到1962年制成了4缸样机,为研制61式坦克的下一代新坦克的发动机奠定了基础。
2.传动装置
该坦克的传动装置前置,发动机的动力经主动轴传给前方的离合器。采用干式多片双离合器,控制离合器可转换高速、低速和空档。采用自动液压操纵常啮合齿轮式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些排档均具有高、低速转换能力。
转向装置为双差速式,差速器的动力经侧传动传至主动轮,驾驶员操纵两个操纵杆实现转向。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独立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小型负重轮,3个托带轮。前面的2个以及后面的2个负重轮装有减振器,最后部的负重轮与诱导轮通过联动装置联动,并可调节履带的松紧度。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履带为单销式,着地面上可安装橡胶衬垫或防滑钉,履带宽500mm,平均每侧87块履带板,由高锰钢铸造制成。坦克车体低矮,炮塔外形呈流线形,前装甲倾斜度较大,前部装甲厚46mm,两侧厚25mm,后部厚15mm。炮塔前部装甲厚64mm,两侧厚40mm,后部厚20mm。车内装有防原子装置。取消61式坦克炮塔、以61式底盘为基础发展的装甲架桥车,于1967年正式定型,命名为67式
装甲架桥车。该车仅装备第七机械化师、第七工兵大队。
该车的剪式轻金属折叠桥展开发度为12m,跨度10m,桥宽3.5m,最大承载能力40t,架设时
间3~5min,可从任一端收桥。该车总重为36.7t,乘员3人。该车是战场上工程兵使用的车辆,装有推土铲和轻型吊车,车重35t,乘员4人。该车为日本首次仿美M47装甲抢救车自制的国产装甲抢救车,于1963年进行部件试制,1967年进行整车试制,1970年正式定型,命名为70式装甲抢救车。
该车定型后装备4辆,尔后停产,它是用1971年度和1972年度的预算制造的,其中包括定型在内。
该车取消61式坦克的炮塔,装有固定式作业舱,上部结构的尾舱中装有绞盘,绞盘拉力为343kN,可沿陡坡拉起陷落的坦克。车体前面装有可朝前摆动的A形吊车,起吊能力为18t。吊车通过独立的液压油缸,除容易进行小角度俯仰外,靠吊杆的两支脚可进行较小的方向性调整。为确保起重工作的安全性,还装有防止倒转的制动器,以免牵引、起重作业时负载意外地掉下来。A形吊车不用时向后卧于车体上面。液压操纵的推土铲安装在车体前面,在抢救作业时或者在使用A形吊车时用以稳定车辆。
该车重35t,乘员4人,载有1门可安装在前上甲板上81mm迫击炮,还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型号 61式坦克
战斗全重 35000kg
净重 33500kg
单位功率 12kW/t
单位压力 93.2kPa
炮向前 8.190m
炮向后 7.310m
车体长 6.300m
全宽 2.950m
至炮塔顶 2.490m
全高 3.160m
车底距地高 0.400m
履带宽 500mm
履带着地长 3.700m
履带中心距 2.450m
公路最大速度 45km/h
公路最大行程 200km
涉水深 1m
爬坡度 60%
攀垂直墙高 0.685m
越壕宽 2.489m
生产公司 三菱重工业公司
型号 12HM21WT
类型 4冲程12V风冷直接喷射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 441kW/2100r/min
生产公司 三菱重工业公司,神户制钢所
类型 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转向装置类型 机械双差速式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90mm/61式/线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数量 7.62mm/美制M挺
高平两用武器口径/型号/数量 12.7mm/美制M2/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 2×3具
90mm炮弹 50发
7.62mm枪弹 750发
高速穿甲弹初速 1160m/s
主炮射速 10~15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 动力(电液),手动
炮塔回转范围 360°
测距仪类型 光学合像式
炮长瞄准镜类型 单目式
车长瞄准镜型号/类型 M15/单目
火炮稳定器 无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首上 均质/46mm/钢
车体侧面 均质/25mm/90°/钢
车体尾部 均质/15mm/90°/钢
炮塔正面 均质/64mm/ /钢
三防装置 车内装有防原子装置
电气系统电压 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4个/12V/200Ah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坡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