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太寂寞产生的幻觉.还是习惯了寂寞成自然...

小时候见到的是不是鬼,还是我的幻觉?如果真的是鬼,那么长大了还能见到吗?_百度知道
小时候见到的是不是鬼,还是我的幻觉?如果真的是鬼,那么长大了还能见到吗?
如果真的是见到了鬼,然后他张开手臂(类似拥抱的姿势)以很快的速度像我和我表姐冲过来,有的人说,爸爸妈妈赶快出来看,我为什么会如此的深刻,当时我吓死了,办公楼里面的走廊很长很长,一楼有员工宿舍和办公室,单位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我父母带我去宿舍看我姑姑?如果是幻觉的话,发生事情的那年我大概5&#47,我们玩着玩着,我看到了一个一身黑衣的老头,应该蛮晚了,里面有一栋很大的办公楼,我和表姐在走廊里玩,我的父母在国企工作,那么我小时见到的那个老头难道是我的幻觉吗,反正她也跟着我一起跑,我就莫名其妙的看了一眼尽头诊所那边,这一看可倒好,我记得特别特别的清楚,小孩子会出现幻觉,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里围绕着,而是被我的叫声吓得,他还戴了一副黑色的眼睛,到了以后他们大人在打更室里聊天,所以我怀疑当时她可能没见到,至今我都不能忘却,我表姐我不确定她有没有见到,我们跑到打更室,而表姐却不记得,我哭着说见到鬼了,可是什么也发现;6岁?,走廊的灯是那种暗暗的黄色的灯,我是来自辽宁抚顺的,有一天晚上,走廊右边的尽头是一个单位里的诊所,那么我长大了以后还能见到吗,今年23岁我来详细说说小时候的情况吧,大声叫有鬼,八字挺重的
提问者采纳
多去些寺庙,驱除身上的污秽才是,也许是有机会,所以会被鬼魅或者神仙喜欢,即使有灵异的“东西”在身边,灵力就减弱了。如果LZ还想再见那个“老人”。他说小孩子的灵力比较强。随着人年纪增长。如果担心他是害你,也是看不见的。我小时候也跟LZ一样有类似的经历,物欲越来越强,保持纯洁心和真信仰,只敢告诉信佛的爷爷,入世也不深也不一定是幻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可能是不明物体造成你的幻觉,要么就是不明物体造成的幻觉,等一开就是一个衣架。科学已经证明世上是无鬼的,我晚上关灯睡觉看衣架,那个衣架就像个人一样这世上绝对没鬼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 在我家前院见过类似的东西 说不出来是什么 我见过两次 前后隔了不到了一年 之后就一直没再见过了 但是却会在同样的夜晚感觉到它的存在 LZ既然能够把这件事情重提 就应该已经走出阴影了吧 不管以后是不是还会见到 也不管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都不要再想了吧
我有一个经历跟你差不多,我在一年级时,我住的是别墅,我爸妈让我住三楼,他们住二楼,有一次爸妈去见朋友吃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我从小就不信有鬼,那天我吃完外卖,抱着我的两只小约克夏犬,在一楼看电视,但我把一楼的灯全开了,但我重觉得二楼楼梯口,有人,越想越恐怖,到深夜十二点爸妈还没回来,我第二天要上学,所以只好一个人睡,正当我把我房门打开时里面黑乎乎的,我把等一打开,哇!!!!!!!,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正坐在我的椅子上,我没看清他是男人还是女人,反正我看见后啥都没想,连滚带爬到一楼,抱着我的两只狗,就奔出门外,到我同学家,我把事告诉了,我同学,他不信,后来我和他偷偷溜出他家,来到我家,我打开门我俩进去了,在客厅里,后来我俩一起上了我的房间,我的房间的灯还亮着,我看了看我的椅子上,没人,我俩就进去了,谁知道
后面的事更惨,我俩进去后, 突然我的偷学尖叫起来,接着奔下楼,我回头看,看见那人竟坐在我床上,我那时就觉得我的心快跳出来了,眼一黑晕过去了,在当我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上午,我在医院的病床上,后来我看了心理医生,那医生讯问后,说,越在心了说我不怕鬼,你实际上就越怕,再加上脑部图片的影响,就更怕了
但我不相信,因为我朋友也看到了
只要心地善良,有鬼又有何妨,没事的
小时候有许多东西你还不了解,所以那时候的景象把你骗了,如果是现在你玩累了也会出现幻觉的,是你小时候看电影或者小说里边的某个片段在你精神虚弱的时候回放弄的
没有鬼的祝你好运
我小时候也碰到过!那个时候我才4岁,我住在三里56号.我爷爷在门外看电视,我奶奶躺在床上,我妈妈也躺在床上刚想睡觉,我爸爸他上夜班.而我在房间里玩,我妈妈一直叫我赶紧睡.突然楼上一个“咚”的一声掉下来.我妈为了吓我赶紧睡,骗我说哎呀妖怪来了,然后她转进被窝里,我说是楼上有人扔易拉罐下来.突然我看到窗外有个女的披着长头发脸色苍白,嘴唇发白,眼睛带有血丝.好像得了红眼病一样,很吓人,因为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鬼是长什么样的,队鬼的了解也了了无知.所以我没有害怕更没有大声叫.只是把她当做门口的树木一样看待.结果就再也没有看到了.直到现在我回想了一下还真是把我吓了一大跳.至今我也都没想明白她是谁?不过我可以肯定她不是鬼.因为相似的事情又发生了.
在前年秋天,我和我哥还有我哥哥的表弟.我们在一起玩时,突然我看到了门外大院有女的站在门口,她嘴巴微笑,脸色苍白.我又下了一跳.我赶快叫了一下,我哥跟我冲出去看,一个人影也没有,说我眼花了.那一天晚上我们睡在一个房间,我突然看到床下有个人影在窥视我们仨,我真的又看到了又是那个女的,我气得冲下床去探个究竟还是没人.后来我被他们骂我疑神疑鬼,可我真的看到了,后来我借用上厕所出去看一下,结果.出人意料,我又看到她她居然坐在我家院子的椅子上,我气得那个铁棒去打她,她反倒追过来咬我,啊我的手被她咬,我气得反过来一棒往她背一敲,她当场晕过去.后来才知道她是个精神病患者.从附近偷偷逃出来.
所以我想小时候4岁的那个“女鬼”肯定不是幻觉也不是女鬼有可能就是精神患者.
楼主跟你答案吧,你见到的那个鬼.有5种可能:1 是幻觉 2是小孩的大脑意识简单,见到某个陌生物体后产生的心理幻想交替.因为那里是诊所给你起到心理暗示作用,自然而然就能想象到病人和死人.加上大人平日里的迷信开导把大脑想象的画面投射到远处. 3 是真的有个人,他可能想要吓唬你或者有什么企图比如想拐卖你,他故意扮成的鬼模样吓唬你. 如果是这样可能性很大,你要小心,不过事格这么久,估计他已经放弃对你下手的机会了或者他被抓了也有可能。 4.可能是个好人看到你长得可爱,给你一点爱的表情就比如要拥抱你,但是你不知道以为他要害你,所以吓得赶快跑.他也不敢再来 .第5有可能是头脑不正常的人,这种人路上见多了.你小也不知道吓得跑了. 反正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要有鬼,我还真想冲气和他/她对峙!
幻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电影雷神2的问题 我是不是产生幻觉了?_百度知道
关于电影雷神2的问题 我是不是产生幻觉了?
但是我明明记得有张剧透图片洛基拿着权杖(横着拿),头左侧,站着的身体面对着王座,电影里面我怎么都找不到这一幕呢我一直雷神2的高清出来我才下载看的昨天,但是之前我也太过关注知道了点剧透比如最后洛基当王,在阶梯半中间
提问者采纳
baidu.hiphotos./zhidao/wh%3D600%2C800/sign=5f0ddec3e7b162a4dedc27/500fd9f9d72a2abba4e.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2. 此处扮成士兵向父王汇报“洛基”已死<a href="http:/zhidao/wh%3D450%2C600/sign=4e4fa295a9dddcaacfd9f9d72a2abba4e://c.jpg" esrc="http.baidu://c.hiphotos://c.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f448f7e79c510fbec03e4a3//zhidao/pic/item/5fdf8db1cb13a544e.hiphotos://c如果我没记漏的话.baidu,洛基在雷神2 中 与王座(其实也算是和国王= =)一起出现的地方有两个.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pic/item/500fd9f9d72a2abba4e. 片子结尾处“变”成王欺骗雷神后现身<a href="http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幻觉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可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剧照,也可能被剪了···
那个可能是剧照,电影里不一定有
不会吧 剧照不会透露这么重要的剧情吧。时光网的剧照我都看过了 没有啊
可能被编剧 删了= =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类在熟睡中是否会进入某种使人产生幻觉的精神状态?_百度知道
人类在熟睡中是否会进入某种使人产生幻觉的精神状态?
提问者采纳
每个人都这样。你有感觉到幻觉困扰的话。人在浅睡眠的状态下才会做梦。而且人做梦的时间一般在临醒前的半个小时里:自己压力大不大呀,这些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觉的梦里的时间不长。会做梦其实说明人的睡眠质量不好,说明你的睡眠不好,身体上表现为快速眼动(眼球高速旋转。比方?或者是作息规不规律呀等等熟睡时是不会有做梦或幻觉的,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呀,自己都不知道)和性器官的勃起,可总是到醒了才结束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幻觉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人睡着了,可能只是大部分脑细胞休息了,还有一小部分脑细胞在活跃。有可能制造幻景---梦。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上真的有鬼吗?以某种能量方式维持吗?是不是它的能量干扰我们的脑电波产生幻觉?_百度知道
世界上真的有鬼吗?以某种能量方式维持吗?是不是它的能量干扰我们的脑电波产生幻觉?
甚至当某一物体谐振达到特定频率时,脑电波可以附在死人身上达到复活的目的,生者可以通过脑电波与死者对话,使将死之人的脑电波与已死之人的脑电波同步,进而维持较长时间,可以经历死前八分钟的事情……又像美剧危机边缘里,像电影源代码里。现在又很多科幻片支持这个理论,或许这就是所谓怨灵吧,能量较强的脑电波可以附身到其他人身上。这种脑电波会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慢慢消失……而如果人死亡时带有极强烈的情绪现在有普遍的一种理论认为所谓灵魂就是人死后残留的脑电波。不过这都是科幻,这种脑电波会具有较强的能量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让你很是害怕。不过以上所说。老话说的好,也不要害怕,一般人这辈子都不容易遇到鬼,吹口气都能把他灭了,并且机缘巧合的存在下来,或者说脑电波很强大,对心脏,就很容易心中生鬼,不会形成鬼魂,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
同时要说的是,本人认为是有的。鬼分两种,这是精神恍惚。人可是比鬼厉害。日有所思,比如明明没有东西,灵魂都会马上消失,你的眼睛余光突然会发现有什么东西穿了过去;一种是阴性生物年久日深,但是,就马上消散。大部分的人死后,是无法考证的事情。这种鬼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至于到底有没有外鬼,一种是心鬼,焦虑,并产生了智慧,人怕鬼三分,一是人生前精神力、不集中的表现,或者手压住了胸口。心鬼的外在表现一般为三种。传说中的鬼。或许有一定的概率鬼魂会长期生存了下来,鬼怕人七分;第二种是眼迷,一种是人死后灵魂有执念,最常见的是黑夜一个人时,灵魂出窍,即使有,一种是外鬼,只是传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鬼了,叫做鬼魂。实际上这种机缘很少有。所谓心鬼,这个世界上真的又鬼魂,最起码我是没见过,鬼这种东西很不容易形成,或者在思虑什么事情,分两种,会总觉得周围有什么东西窥探你,就是心里有鬼,是只有临死时的一点记忆;第三种是背后有鬼,称之为阴魂。这种情况产生的鬼魂,但这个概率是几百亿分之一,生前事是没有记忆的,没有下阴曹地府,夜有所梦。除了在死前极度恐惧或者是有其他强烈执念情况下,不会人一死,鬼魂也会慢慢消散。如果你日常精神疲惫,才会有鬼魂的出现、脑血管都有极大的危害。鬼魂的产生,滞留在人间,必须有两种必要条件,一种是梦魇,就很容易梦魇,比如睡觉时姿势不正确。
所谓外鬼,这点不敢肯定;二是外部环境有利于使脑电波存留,在时间的推移下。但肯定的是,产生了智慧是不是干扰脑电波让人产生幻觉
我自己的观点没有,只是自己的心理搞得鬼。的确像你说的那样的观点有很多,我只发表我自己的意见。。。。。
如果有鬼,世界岂不大乱。鬼是古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空间;时间;物体三者合成,所以没有鬼存在,只要你认真其实它们是被当成脑电波发射的能量。我们思
脑电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吸引力法则:奥秘还是幻觉?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篇“好事多磨”的文章,因种种原因,在博客上发过两次又删除了,现在重新贴上来,可惜以前朋友们的很多精彩评论。
  
此外,这篇文章已被一本书《&秘密&的秘密》引为序言,这本书我暂时还没拿到手,但看内容提纲是披露了《The Secret》这部所谓纪录片的很多内幕,如果对《The Secret》《吸引力法则》《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电影和书很感兴趣的话,这本《&秘密&的秘密》相信值得一读。
  
如果只说个人观点的话,我认为《The Secret》这部电影是一部精神传销片。
  
  ————————————————
  
    愿你心想事成!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给别人发这样一句祝福语。但现在,这个很普通的祝福语变身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传说、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的“至大的秘密”。
    这是最近一部煞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传辞。这部影片自称“纪录片”,但在我看来,它并未记录什么事实,而是以超级传销式的风格,用一个又一个“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扬“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是这部影片对心想事成的新诠释,“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频率的能量波,而它会引起具有接近频率的能量波的共振。”于是,如果你有一个糟糕的想法,你就会吸引具有类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频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终你会收获一个糟糕的结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终就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念,我在看电影时偶尔也会感到热血澎湃,但当看到影片上一个严重秃顶的男子说“我们能到达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达成”时,我忍不住放声大笑,我很想问他:“老兄,你能让自己的秃顶长满头发吗?”
    大家千万别误解我在歧视秃顶男人。其实,我前额的头发也有日益减少的倾向,所以我只是很关注这一点罢了。
  
  警惕不自觉的心想事成
    不过,话说回来,我相当赞成“心想事成”这句话,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这个简单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
    当时正近傍晚时分,我独自走在广州滨江东路上。这是大有斩获的一天,有几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进展顺利,我心情舒畅,而周围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么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条运沙船在珠江上缓缓滑过,船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油污带,在落日余晖中五彩斑斓,分外刺眼。
    看着这一幕,我悲从中来,脑子里蹦出了一句话:这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世界!
    这句话蹦出来后,我吓了一跳,纵然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仅仅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条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毁掉几件与我息息相关的重大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并令我得出一个如此悲观的大结论,我这是怎么了?!
    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后,我才捕捉到了这个自动念头出现时我的稍纵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处于忧虑中,但其实我非常得意,这种得意感仿佛在说:看,我武志红多聪明,我早就预料到,世界是无可救药的,瞧,这艘运沙船不就证明了我的预见能力!谁有我这样的眼光!
    我这种心理机制,用心理学的术语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我对某一事物做了预言,那么,我就会努力在这一事物上实现这个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我早就知道,但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它的真切含义,还必须经由这种亲身体验。有了这一体验后,再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个女子,看上去温柔贤惠,同时也很能干,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务员,但她却经常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原来,她的老公很暴力,经常打她。她受不了,离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约40岁时,她再一次离婚。
    这时,她对男人绝望了,想单身下去,因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过,有一个男子喜欢她很多年了,这时继续对她穷追不舍,而且这个男人据说没有暴力史,别说打女人,连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没干过。
    又爱自己,又是好男人,那还有什么好挑的,她心动了,嫁给了他。但刚结婚两个星期,她给她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哭诉说,她又被打了。
    朋友们赶过来,自然对男人一通斥责: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说爱她,那为什么这样对待你最爱的女人……但这次来的朋友中有一位心理医生,她没有加入谴责男人的队伍,而是问,你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告诉我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细节一出来,所有赶来的人都鸦雀无声。
    原来,两人先是吵架,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妈妈一样?
    男人回答说:怎么可能,我从不打女人,今天怎么能和你吵成这样,我都纳闷。
    女人不信,说: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
    她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这句话,某一瞬间,男人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挥了过去……
    男子挥拳前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洗脑!这个男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是因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逻辑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强加给他的坏男人的逻辑。
    女人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心想事成!她预言过“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看似悲观的话是她引以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对这个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恋——这是芸芸众生最重要需求的重要养料,她需要不断证实这一点,而一旦遇到一个“好东西”,她由此建立起的关于亲密关系的大厦就会崩溃,这会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会努力将这个“好东西”变成坏男人,那样才能证明她对这个世界的确是有掌控力的。
  
  积极的想法常是刻意对抗
    这个女人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都是从消极一面诠释了“心想事成”。很多人渴望幸福和快乐,但这只是表层的意识层面的,而深层潜意识中追求的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是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这个结若化不开,那么意识层面上无论多么努力地追求幸福和快乐,都可能是没有作用的,反而是越渴望幸福和快乐,就越容易陷在轮回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数不清的情人,一个八卦网站很无聊地找到了其中几十个女子的照片,而我做国际新闻时也很无聊地用这些照片拼了一个版,拼着的时候发现,克林顿的情人从面容和神情上看可以很明显地分成两类:酷似希拉里的女强人和酷似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傻女孩。
    对此,我想,克林顿是在追求他所渴望的美好情感,他先选择了一个“希拉里”,以为这是他的“正确小姐”,但处得久了,烦了,于是想去寻找新的“正确小姐”。既然“希拉里”不是答案,那么与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傻女孩”该是答案了。但和“傻女孩”处久了,他又烦了,于是又找一个与“傻女孩”完全相反的女强人……
    对这一现象,我戏称为“克林顿钟摆”。那些无比渴望理想情人,渴望正确先生或正确小姐的人,很容易陷在“克林顿钟摆”的肥皂剧一般的轮回中。
    要解决这一轮回的陷阱,关键不是“心想事成”。《The Secret》称,你若对A不满,那么可以忽略A,而去关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将能量贯注在B上,你就可以实现B,而如果你非和A进行缠斗,你就是在将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终你被A所控制。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问题是,所谓的B常常是-A,即A的对立面,这时我们仍然是在与A进行缠斗。
    这也恰恰是我们人格(也即自我)建立的核心。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会引出超越的动力来。我自己的观察则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痛苦总是引出对痛苦的逃避来。也就是说,人格中的动力几乎总是和痛苦对抗的。
  
 电影《The Secret》、同名书《秘密》和《吸引力法则》等书,以及由这些概念所引出的培训等都在强调,不去关注消极的A,而可以生出一个积极的B,然后关注这个B就可以了。但是,从深层的含义讲,任何由小我主动生出的念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念头势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体验上的。并且,积极与消极常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积极的念头常是与消极的体验的对抗。
    譬如,追求快乐常是与悲伤的对抗,追求欢笑常是对哭泣的压抑,追求性感常是对性冷淡的恐惧,追求卓越则是对自卑的逃避……但是,这些追求都造成了内心的分裂,一个看起来总是超快乐的人,内心中常藏着悲伤,甚至,其意识层面的快乐和潜意识深处的悲伤的分量是相当的。这好比是一个天平,天平这一端的快乐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伤与之匹配,这样才是平衡的。
    那么,该如何化解人生悲剧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从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脱出来?
    承认并接受真相!
    我在我的文章中常写到,真相是永远的No.1。人生悲剧的真相会令我们痛苦,痛苦不好受,于是我们很容易去否认悲剧的真相,以此减轻痛苦,并且否认的最常见形式是努力制造“反相”。
    例如,爸爸不好,这很痛苦,于是我渴望改变爸爸,但这个愿望没实现,于是我渴望改变和爸爸一样的男人。结果,童年有一个暴力老爸的人,长大后很容易对暴力男人一见钟情。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反相”的执著,是我们非得想完成一次改造梦想。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现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强迫性重复,第一次是爸爸打妈妈,而后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后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为坏男人,然后再去玩改造的游戏。
    要终结这种消极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玩一下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爸爸,接受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当彻底接受发生时,我们内心中会自动浮现出一个新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我们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彻底接受真相那一刹那时所自动产生的,这种想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会在瞬间将我们从对痛苦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譬如,这位女子如果彻底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之后,她会对改造男人彻底失去兴趣,于是坏男人对她的吸引力就不存在了,她可以把能量从对这一不幸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此后,她才有了玩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最积极的“想”,并不是她的心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浮现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o托利,29岁时绝望到极点,觉得痛不欲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就在彻底绝望时,奇迹发生了,他在瞬间获得解脱。
    埃克哈特o托利的这个奇迹事件,我和一些高人讨论过,他们一致赞同,如果这时他还抱着任何自己主动的念头,解脱就不会发生,只有全然而彻底的接受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我在我的《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等多篇文章提到的Z的故事,类似于埃克哈特o托利的奇迹,她是在小学四年级想自杀时,而在全然的悲伤中自动获得了解脱。
  
  执著于“心想”就会“失明”
    在心理治疗中,与积极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术语,一个是“积极赋意”,一个是“积极想象”。但这两个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极的A而去发展积极的B,相反都重视与消极的A背后的真我的沟通,并最终促进内心的和谐。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心想”而诱导别的存在与自己共振吗?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还是谈谈我们与别人的共振吧。
    举一下一代情圣徐志摩的例子吧。他认为林徽因是他幸福人生的答案,他无比执著于她。可惜,心想事成并未发生,因林徽因感觉,在徐志摩面前,只有他的“心想”存在,而她自己并不存在,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存在,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她的灵修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心想事成,即你看到的世界和你周围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指引你完成的。
    这样的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确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塑造周围的世界的。然而,在我看来,除非我们能感觉到别人的真切存在,否则我们对幸福的渴求就总是一场空。因为,幸福意味着和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系的和谐,而当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还存在吗?
    实际上,积极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话说就是单纯,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世界存在着本相,我的心若处于空寂的状态,我的心就是单纯的,而别人乃至万物的本相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我觉察到,这时我就可以做选择,觉察到了善就可以自然被吸引,觉察到了恶就可以自然远离。
    并且,“心不动”非常重要,因为心一动了,你看见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有人可能会说,积极的心不是很好吗?对此,我的看法是,执著于积极的想法会形成一个屏障,阻碍你与世界的本相相遇。例如,你总是积极地想着,水真甜,这会让你在喝水的时候总是品尝到甜味。这貌似很好。但当一杯臭水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因为执著于“甜水”的积极念头,而觉察不到臭水的存在。
    电影《The Secret》的宣称辞称,吸引力法则是无数名人成功的奥秘,其中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起码在他们令世界震惊的物理学定律上,牛顿和爱因斯坦并不是先有了念头然后再去论证自己的念头,而是当他们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后自然映现的结果。
    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所以,心想事成固然不错,吸引力法则固然迷人,但这并非是多么伟大的东西。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减法更重要,我们必须去认识自己的内心,去碰触那些痛苦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忽略它们。只是,了解它们也恰恰是为了放下它们。正如一颗脓包已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如果你不理会,它会日益严重,而一旦割开它做了清理,它对自己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点了。
    美国心理学家亚龙说,他和妻子常玩一个“想象中的晚宴”的游戏,设想要举办一个家庭宴会,专门招待某一类人,结果几十年过去,他们发现,任何一种有问题的人,都可以轻松请满一桌人,而惟独真正快乐的人,却始终凑不齐一桌人。
    这说明,掌握一下“吸引力法则”并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很容易,但想成为亚龙的快乐晚宴上的客人,要难很多。
  我自己和身边一些慢慢接触心理学和灵修的朋友往往都从成功学开始,成功学让我们脑震荡,激动过后发现其中太过浮夸的部分,然后批判地吸收,迷茫,困惑,寻找,最后用相对安静的心理学和灵修驱赶潜藏在身体里太久的浮躁。
  
  就像你说的真相是永远的No.1。面对别人的真相很容易,面对自己的有难度。但面对真相这个过程让我思考了很多,真正解脱和放下了一些背得很累的东西。缘于你《七个心理寓言》里的文字。
  很好的文章
  我是这么觉得,作为一个人来说,是应该尽量让自己去控制思想,而不是让其他外在思想来控制你。你能尽量冷静、理智地去分析。
  
  像文中所说,上完了灵修班,就有一种飘忽的快乐。为什么呢?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寄托于灵修的过程,相当于把自己的东西交在别人手中,不受自己控制。不受自己控制的东西自然可以左右人,那么,坏事的不是那种东西,而是人自己。
  
  人总是舍不得怪罪自己,于是去怪罪别人。比如很多原配去怪罪小三儿,为什么不回头检讨自己的丈夫与自己呢?
  
  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或者说是“红颜祸水”。金钱本身没生命,人长得漂亮不是错。是人自己的欲望令金钱变得如此重要,令美色如此引人争夺。当坏事发生,人的劣根性又不会怪罪自己,推罪他人自然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真是很无耻。
  
  
  真是一片命途多舛的文章!
  老师,您也看了?
  我看了之后,价值观完全就改变了!
  变得积极,活跃了!
  
  我父母也说我向上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吸引力法则是有效的~
  我们深陷在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之中,常常无法辨认哪些是我们情感或者思维方式自然产出的结果,哪些是我们客观评价的结果。
  自然而然
  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
  
  有意无意、如履平地
  若即若离、游刃有余
  
  这时一种境界,十分难于达到的境界
  
我觉得对
  我觉得对。
  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现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强迫性重复,第一次是爸爸打妈妈,而后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后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为坏男人,然后再去玩改造的游戏。
      要终结这种消极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玩一下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爸爸,接受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
  
  这个我想了很多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我了解过一点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曾花了些时间细细琢磨过有关吸引力法则的内容,但我一直都对这一法则的实际效用持有疑问。经我亲历,我发现,人们在享受一种所谓的“快乐”,也就是在体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确实会大大影响他们对周遭事物的知觉能力。这是因为他们此时只专注于自我臆想的美妙情境之中,从而忽略了现实存在,从而造成人的常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暂时下降,例如文章中举的“甜水与臭水”的例子就可加以证明这一观点。
  此外,您的文章中所提出的“接受并放下改变不了的事实”并怀着单纯无杂的心态、顺其自然的就能够有灵感出现且瞬间获得洞察真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这才是超越了“法则”法则,“秘密”中的真正秘密。
  据我初步了解,其实这一观点在各法则的界定中已经有了一个确切的称谓——放任定律。您卓越的观点正是对它完美的诠释,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此,我代表想要了解自然法则的朋友们感谢您的分享,并祝愿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进取,真正收获幸福的人生!
  你的评论很好,我一向对任何激励的理论都持有意见。很同意你的单纯心态才是更正确的境界的说法。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更深入地探讨这个提议,以下是我的一点疑问:
    1. 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看到自己和周遭事物真相的那种状态?
    我指的并不是实践上的困难,而是本质上的困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是否真的能够回到如白纸一张,不受任何后天事物影响的状态?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你举的甜水臭水和脓包的例子不一定正确。当你用这些例子来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来做比喻时,你是先假设了我们真的能够理解事物真实的状态。
  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做到这点。我觉得我们能做到多少(对'真相'的理解)不过是个程度上的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想看清事物真相就是一种幻觉了。
    2. 关于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我大致上同意他们不是&先有了念头然后再去论证自己的念头&。但是这并不是问题之所在,他们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么多的困难,其实是依靠很多积极的,外加的想法和感情来支撑的。比如牛顿靠的是寻求上帝的想法,爱因斯坦靠的是追求大自然的真和美。是这些自我之外的最高欲望让他们不断向前走的。
  楼上的是牛人。不过此文章我该日看一遍
  如果你有那样经历,你会信吗?
  
  看了楼主的言论
  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就象楼主看那个秃头男人一样
  和秘密里出现的人相比
  持否定观点的人们你们有多大的成就
  或是你们问问自己的最内心深处
  你们现在所处生活状态是自己最期望的么
  我想可能不是~
  斩不论秘密到底是否是商业性质的宣传
  也不管这个秘密是否真的有其作用
  但至少秘密中的人们告诉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他们能给我们分享这个秘密
  那么你就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
  而不是说它这个不好 那个不好
  说不好的人往往本身是不怎么好的...
  
  
  
  
  深刻的剖析,赞一个~
  认真看过影片,并且看过您的评论,我不牛,我写的东西也没被谁当做序,我对心理学/哲学/灵修一知半解,我仅有一些普通人的想法希望说出来.
  首先我认为您秉持的接受事实才能放下的放任法则,和保持积极心态的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并不矛盾.吸引力法则中曾经提到:不要把注意力focus在负面的事物上,要忽视它的存在.而放任实际上是不去focus负面事物的途径,因为你在说:嗨,走开!的时候,恰恰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它在那里.只有你接受并且习惯,好的,它就在那,你才能真正忽视它.
  另外,我从影片中理解到的,并不是魔法或者超自然能量.而是积极的心态造就积极的结果.是从现在开始,设立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的自信.如果不是您的提醒,我不会想到你说的让秃子去期望长出头发这样荒谬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比方并不善意.很多癌症病人存活超过理论极限的例子不都是积极的心态在起作用吗?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老师/老板对自己的小小鼓励或者肯定,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最终我们就真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他们并没有水晶球,只是帮我们树立积极的心态而已.
  最后,我想一颗空寂的心,不会在文章之前炫耀自己的文章有多么好,以此来吸引阅读--这明显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一颗空寂的心--别谈空寂了--一颗平和的心,不会以排斥和嘲笑的心态看别人的作品.从您的文章我看到对&the secret&&刻意对抗&的影子.
  阿木最后一段写的有道理,这个书评整体上我还是蛮喜欢的,但作者并不需要去“刻意对抗&the secret&的某个观点来证明自己多高明。&the secret&作为一本畅销书自然有它popular的原因所在,该学习的地方还是值得学习的。
  写的还不错,有些话是有道理的,
  “ 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
  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先支持一个!
  
  于是想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最痛恨所谓的成功激励训练!我亲眼看着我身边的最亲近的朋友被他们洗脑后变得跟快乐的白痴一样,和周遭格格不入,沉浸在臆想的“大家庭”世界里,行事怪异还浑然不觉,还自以为是我们这些人可怜兮兮的,纯粹成了一个头脑混乱意志痴呆思想疯狂的超级傻帽!
  Top guy, You think too much and walk on a wrong way.
  写得太好了我草~~!
     
      
      这里有讨论,,,!
  “ 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
  这段说得好,积极心态下的自然快乐和自我催眠的快乐还是不一样。
  我比较喜欢克里希纳穆提的说法。
  有没有考虑过代价啊?或是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我认为这些都是可行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舵手
  往什么方向掌舵,就回走向什么样的人生
  我看了一下评论
  许多人纠结《秘密》
  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或者认为太玄乎
  但事情是这样
  他们的重点是没有得到走向成功的方法
  方法是要靠自己的
  但至少有一分乐观的心态,这难道不对么
  跟罗素对幸福要素的分析是一致的。
  正视之后,主体在下意识中转移。
  真有意思~~
  写的不错
  可惜总觉得缺少论据
  书哪里能买到?
  有没有完整的视频资料,哪里下呢?56上很不全的。
  谢谢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里面阐述的方法和陷阱,在这片文章里一一找到了对应。
  太同意老师的话了,觉得看了《吸引力法则》会有很多冲突,支持武老师的观点,真相才是一切:)
  沒有人知道真相.
  要一輩子如此冷靜地追逐真相么.
  
  單純心態
  順其自然
  
  最好
  是的 要心想事成 首先要做到的一步:接受真相, 接受改变不了的事实。
  嗯嗯嗯 觉得秘密后面还有东西 一味振奋解决不了问题
  想要收听《无中生有的终极心法~从0到1的终极奥秘》吗?
  即刻订阅 →点金术电子报← 之后即可马上下载!
  
  
  面之所向,行之所达。
  无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这可恨之处还宿命般挥之不去吗?
  学习了~ snowinter老师写得很棒!不过从“接受层级”的角度来看,这类基于自我心理暗示的“成功学”材料对于那些对“自我掌控”完全失去信心的人(我怀疑我自己似乎仍处于此阶段)而言仍是有积极的帮助意义的。
  只是超越此阶段之后仍然一味沉迷于此则是有害的,抓住“救命稻草”一味盲从永远是愚蠢的。说到底,“独立思考”能力和勇敢而真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勇气,对于任何想要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时正近傍晚时分,我独自走在广州滨江东路上。这是大有斩获的一天,有几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进展顺利,我心情舒畅,而周围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么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条运沙船在珠江上缓缓滑过,船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油污带,在落日余晖中五彩斑斓,分外刺眼。
      看着这一幕,我悲从中来,脑子里蹦出了一句话:这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世界!
      这句话蹦出来后,我吓了一跳,纵然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仅仅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条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毁掉几件与我息息相关的重大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并令我得出一个如此悲观的大结论,我这是怎么了?!
      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后,我才捕捉到了这个自动念头出现时我的稍纵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处于忧虑中,但其实我非常得意,这种得意感仿佛在说:看,我武志红多聪明,我早就预料到,世界是无可救药的,瞧,这艘运沙船不就证明了我的预见能力!谁有我这样的眼光!
  
  =====================================
  
  在今年6月的心理月刊上看到过,写的是自恋。
  很棒。
  成为你自己,一个真正的人。
  其实感觉和量子物理的意念创造物质有点类似
  不过我们应该批判的看待
  积极的心态还是可以借鉴的
  但也不能忽视不好的事物对生活的影响。
  很好。。。我之前也在看这本书
  
  
  "牛顿和爱因斯坦并不是先有了念头然后再去论证自己的念头"
  
  假使他们没有念头,就不会去求证自己的疑惑了。当然他们是无法精确的预见到那个答案的,不经过系统的计算或各种成败之后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当初的念头是否空想,至少人生中有了一份草拟的蓝图就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去执行。
  
  LZ说的全然的接受事实真相,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给自己植入一种既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渴求来的方式来让世界如何对待自己,非常受用。只有清醒了,才能穿越过迷雾,来到平原寻求真相,不然只有苦苦挣扎在束缚的自我世界里重蹈覆辙。
  
  LZ的观点很受用,吸引力法则也同样受用。存大同求小异,并不是说为了确立一种观点就非要推翻另一种观点,与其哄吵辩驳,不如集结各种理论给需要的人,便秘的人需要蔬果,腹泻的人需要止泻,各取所需而已。就如同lz的感悟是要找到突破口,lz的口气可能有些些狂妄,惹得某些童鞋出言不逊,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嘛,无可厚非。还有lz所说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在和世界互动,尤其细化到和个人互动的时候确实需要“无为”的力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抛给你什么样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人生,感悟当然也是千差万别,在观念和观念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正如lz总结的以“单纯”的心境去面对能很好的稀释那些矛盾和冲突。只是这样的“单纯”,并不单纯,你已经一览众山小了,你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常识学识和认识,在那些知识之下你酝酿出了非常精确精准的判断力了,你当然有这份信心去“单纯”,复杂的心境演变过程已走过,你明白宇宙无限,时间无尽头,你坦然你包容,而不是一再的给各种贴标签,这样的演变过程,除了读一本书看一部励志电影,更需要的是累积。
  
  吸引力法则看完之后,往往比较会留有“全然的念想”加lz说到的“梦想成真法”。不知是不是预算的关系,在解释了人类脑波和宇宙之间的联系后,在解释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后,突然剑走偏锋,教你如何用自己的心念置身于自己的梦想之中,然后得以实现任何你所期盼的实质(片里比较注重头脑里物质类事物实现的叙述) 。吸引力法则此类理论性比较强的观点,确实比较难以浓缩为一种简易的说法。任何一种叙述仿佛都不够全面,最后那段可能是为了更通俗明了,若是没有一点亲身体会无法感知影片中描述的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也就成为了苍白的文字层面的概念而已,若是有过亲身体会或深或浅,在看到影片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该笑而不语了。
  但凡是能看到影片三分之二处的,一定都充满了问号:您们神神叨叨的唠嗑了半天,到底咋整咧?为了更简易的说明吸引力法则,片里的各位大神,开始描述“梦想成真手法”——全然的想象。lz也同意“梦想成真”,但是给出了一个反面教材,在此我给出亲身体会的几个正面教材,记得还在读书期间(那时还没接触过什么吸引力法则之类的概念),某日和朋友在网吧一起玩游戏,朋友是房主,游戏设置是默认的随机状态,朋友的男友刚落座催着快点开始,我却要求选一个我想要的,我以玩完这盘马上就去上课为由(当时午休),朋友在我和她男友的压力之下,天人交战,迟迟未开,这时候我和她男友已经快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了(空气中弥漫着无声滴硝烟),结果朋友一咬牙一切齿,个有异性没人性的家伙,嘛都没选点了开始,开场之后进入的游戏状态就是我想要的那个。另有次,自己没事自嘲怎么总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一般能在你脑海里绕来绕去的几乎都是凶兆),要是真能想什么就来什么,那就给俺来点钱吧,刚得一此念,让总是怀有实验性质的我跃跃欲试,虔诚得使劲得念想,结果那段时间淘宝上已经订购的不是通知没货主动要求退钱,就是发错然后告知我要的颜色没有可以包退,退了些钱回来。以上是生活的星星点点,纯属巧合如有雷同,就当娱乐,这两个例子当然也是需要建立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景里的,由此若是相信的话,就去努力吧,加油。感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没错。“单纯”的好处就是,当你虔诚时你就进入了全然的纯粹的虔诚,而不是一边做着虔诚的动作,内心却对自己将要虔诚的事物充满狐疑。
  
  凡事有因必有果,这并非怪力乱神,吸引力法则只看了两遍,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概念还有两处。其一就是摈弃恐惧感,一直束缚在自身的,一方面觉得想要心念欲动,一方面又害怕伤害觉得不会有结果的恐惧,如此一来确实无法和自己的梦想拉近距离,因为你自己就会自乱阵脚。恐惧感和顾虑是孪生兄弟,顾虑能够让你更谨慎更懂得自我保护,我们需要的是谨慎适时保持独立思考,恐惧感最差的结果就是发挥失常自我放弃。其二就是犹豫不决的祸害。当命运对你敞开了怀抱,你却在门外徘徊,你想它会等你多久呢?!
  
  曾经看过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机会的例子,以下全部为引用:在泰国有一个很奇怪的雕像:从雕像的正面看是一个非常婀娜多姿的裸体女人,但是女人乱篷篷的头发挡住了她的脸,看不到她的面容是美丽还是丑陋!但你走到雕像的背后回头看时,会发现她的后脑光秃秃的,一根头发也没有,只有她的后背写着“机会”二字!这就意味着当“机会”来到面前时往往看不到她真实的面容,当你忧郁着等她走过的时候,才发现是“机会”,但是你再想去抓时却已经抓不到了!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当“机会女神”经过我们身边时,我们要先抓住她的长头发,不要让她跑了,然后再掀开她的长发看看到底是什么,合适的就留下来,不合适就让她走!一般而言,机会到来的时候都是丑陋的,机会是什么?机会就是别人不知道他知道了,别人不明白他明白了,别人犹豫或不做而他做了。当别人知道了,明白了,想要做时,他已经成功了!
  
  
  PS:在重看“吸引力法则”时,看到有《秘密2》的链接,对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下。另推荐部同类影片《圣境预言书 The Celestine Prophecy (2006)》
  其实对于找到(认为)自己机会的人,事物自然变得有意义,意义本身就定义了成功。
  
  为成功而成功的人,励志书看了白看,有目标的看了只是做个提醒。
  看了这么多 看到最后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什么都没有 只是对于吸引法则感兴趣了
  非常好的文章。先赞一个!
  
  “‘玩具人形’:写的不错,可惜总觉得缺少论据。”
  
  我觉得武志红已经很很用心了,能把他的某些体验在文字上能表达描述到如此的程度。现实生活中什么都能论据、论证,这都是在“论”上面,“论”即“言、论”,本质而言:论据是使“假设”成立的工具,而武志红的剖析是没法论据论证的,如果疑惑的话,那就体征,用亲自体验实相来论证。
  不好意思,您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很想转载下给别人看,不知道可以吗?
  自我实现的预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去证明,我实践了秘密是有用的,捍卫秘密。
  她会努力将这个“好东西”变成坏男人,那样才能证明她对这个世界的确是有掌控力的。
  自我预言会努力实现自己,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也是,我总是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悲催到什么地步,但是又不敢真的知道,于是我自己让自己越来越糟糕的同时又会常常去对抗这种想法,然后就是反复的纠缠纠结。
  关注你想要的也许也等于关注你不想要的,因为你的意识领域还有你不知道的地方,它也许会实现你潜意识的其他的想法,比如不想要的。
  德国心理阿德勒学家说:自卑会引出超越的动力来。我觉得很对,许多成功人士你如果问他是否自信的时候,他都会觉得不是。
  痛苦会引发对痛苦的逃避,这点我又切身体会,只要我觉得很难过,我就会去逃避它。人格中的动力几乎都是与痛苦对抗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害怕痛苦和穷困,根本不会去努力奋斗,奋斗就是为了逃避痛苦。
  一个积极的念头总是与一个消极的念头相对抗,每次我只要想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就会和想要的一起出现在脑海中。
  一个总是看起来快乐的人内心常常藏着悲伤,甚至,其意识层面的快乐和潜意识深处的悲伤的分量是相当的。这就好比是一个天平,一端的快乐太重了,相对的另一端悲伤也要与之匹配,这样才平衡。
  其实吸引力法则并没有看过,但是大致的内容还是知道的
  身边也确实有朋友因为看过之后而变得斗志昂扬心情愉悦充满正能量
  
  不过,个人觉得这种心理暗示,和算命经常成真一样。只是算命是别人说,吸引力法则是自己说。
  刚开始看,只是很悬很励志什么的,后面研究心理资料说是有道理的,经过一系列经历,~~~信
  这篇文章这么长,后面根本没看。
  
  我可以回答,为什么秃头男不能使自己的头发长出来的问题。很简单,他的思想频率不够强,那么要怎么样更强呢?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这需要我们后人接着努力去解答。
  
  大家知道宇宙的终极图景是什么?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电子和原子核。如果原子核的大小如足球场那么大,原子核只是一个足球,电子更是如尘埃。所以你喝下去一杯水,大部分都是虚无。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至少还有原子核吧。可是不幸的是,原子核还能继续划分,划分后的粒子还能接着划分,尺寸也不会超出这个比例,知道最后,弦理论告诉我们,最小的粒子不是粒子,是六维时空的一段扭曲。
  
  简单来说,现代理论物理承认了,物质的终极本质,是虚无的时空。
  
  大家都知道测不准原理么?不知道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你会被震撼的。
  
  如果宇宙的本质是虚无,那么人类的思想和爱,还有智慧,情感,生和死才显得更真实。
  
  所以,重复那句经典的, I think and therfore I am。
  
  相见恨晚啊
  是这么觉得的,如果没有正知见,看这部片子可能会因为误读而误导,如果有一些积累了,倒是可以吸取精华,辩证取经的。
  一句话。。。对于我这种只是单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高中生来说,这篇文章以及后面很多评论实在是有点深奥有点深刻,让我看得一知半解,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楼主是在批评吸引力定律还是在改进,我也不知道吸引力定律可信与否,但我知道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没有错。
  吸引力法則對普通人是有效的,也是積極的,但也很贊同作者的觀點,別執著到阻礙了接受本相。
  有时候知道了悲惨的真相只会更不甘心,痛苦是很难放下的,我觉得吸引力法则很好,永远要抱着希望,就是执着的,类似于痴迷,类似于信仰的希望去相信,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定会成功!你没达到就是你不够努力去相信。
  本身宗教,生命,宇宙,哲学,一切都可能是虚空的,看你相信什么。
  你认为《The Secret》这部电影是一部精神传销片?我也何不可认为你这篇也是精神传销篇呢?
  很专业,广日藏龙卧虎啊。
  我觉得吧,吸引力法则是不是在说情绪对人的影响。墨菲定律跟吸引力法则有相似的地方
  好文章,没耐心读完呢
  难道你能否认你的这篇文章,你发表出来的这些观点就没有能量吗?他们难道就没有影响别人吗?
  同意楼上的青苔君说的好,你说电影是一部精神传销片,难道你的这篇东西难道不是在传播你的一些思想吗?你难道想说你的想法就是一定正确的吗?
  难道快乐不好吗?你就偏偏要朝那些不快乐的东西去想吗?其实你就是羡慕人家比你快乐,现在又来渲染别人,希望别人很你一样。
  。。。。。真无语。。
  我才不这么认为。所以说,这世界真是无比险恶。。。。。
  当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还存在吗?这个其实是叫我们做人做事不要他执拗了,当你用心去倾听的时候你会等到很多你没有的东西。。。
  “单纯”的好处就是,当你虔诚时你就进入了全然的纯粹的虔诚,而不是一边做着虔诚的动作,内心却对自己将要虔诚的事物充满狐疑。 告诉我们不要太死了,要有我们自己的主观思想,不要太过于被动,并且相信自己主观思想的正确性和实现性,往往有些伟大的成功都因与这些主观的思想。。。个人感觉倾听是自我修养和知识的积累,后面的主观思想就是我们要去做的。这些过程都是相互交错的,要的就是我们要分清时机。。。
    
  repost
  不管是不是所谓的“唯心主义”,我认为对自己的成长好的就可以采纳,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自己的阶段和选择,不能因为众说纷纭就产生选择恐惧索性不去接收影响。就像我前面刚刚接触了吸引力法则里好的思想,看到积极的一面和爱的力量等等(虽然很多偏执的人称之为洗脑),你自己觉察到了成长和前进的幸福感和开阔感你是可以体会的,然而看了这篇文章,我又受到进一步的提点和启发,真的很感激。“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
  积极心态下的自然快乐和自我催眠的快乐还是不一样。 也算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了,当自欺欺人地选择性逃避丑恶,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会下降,只专注于自我臆想的美妙情境之中,忽略了现实存在,从而造成人的常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暂时下降,直到某天不得不面对现实,还会貌似震惊世界怎么如此丑恶痛心不已,其实是自我催眠暂时失明失聪失忆……
  作者点醒我一点“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减法更重要,我们必须去认识自己的内心,去碰触那些痛苦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忽略它们。只是,了解它们也恰恰是为了放下它们。”我一次次看到自己的选择来帮助我修正,并感谢这些思想者的分享。觉得什么话都不能轻信,什么话都不能不信,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筛选,或许下一次又有一种成长的思想把我当下吸收到的又完善丰盈一些。“你即你选择”。我将成为对我自己来说更加幸福开阔的强者。
  执著于积极的想法 让我想到了基督教 本人是基督徒但在很多时候会站在局外审视自己
  所谓水镜
无论是文章还是评论都值得一看
  看了各位大神的评论,真是高手在民间,一个比一个犀利。我本身不是很懂得科学,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什么的,平民一枚。
  但是我也不喜欢那些什么所谓的成功学,教人如何如何去追逐成功,他们他妈的连“成功”是什么都不一定知道或者能解释得好好。而且我一直觉得人各有志,没有一定的。曾经那个挺有分量的人说过,他一点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功”,成功不就是赚多点钱,被多点sb知道吗?...有钱和出名就一定是所谓的成功吗?我觉得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既然连成功是什么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拿谈何成功学?
  
  而说到真相,我相信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应该有一点想法,谁又可以肯定我们知道的就是真相?我承认我是比较唯心,但是在一堆疯子里面,那个正常的人就是疯子。真相只不过是大部分人认为的那样,谁又可以确定“真相”一定是“真”的?到底有没有“真”的东西?答案没有人知道,说知道的那个人可能是正常人里面的疯子,也可能是疯子里面的正常人。
  说去了灵修那些人都变得快乐而白痴,人本来就是活在自己相信的世界里面,当然排除一些很荒谬的,譬如说某某儿子死了,还一直幻想自己和儿子快乐地生活着,儿子很孝顺如何如何,但是儿子不会重生。当然我也不能够肯定这个是真相。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叫《很想和你在一起》吗?谁又知道那个女孩看到的男孩的灵魂是不是真实存在?到底“真”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觉得很快乐,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都还是很快乐,那其实做一个白痴也没啥,因为只是别人觉得他白痴,他自己不觉得啊。而别人的感觉是为什么而产生的?我们去评论一件事,只是因为这样评论我们觉得自己是对的,这样说说爽啊,其实并不代表这样对那个人好或者不好。同样地,“好”是什么?谁有可以给出普世皆是的定义?如果我从出生到死去,这个短暂的时间里面,都白痴并快乐着,我不介意成为一个白痴。
  
  同样地很认同很多ls们的说法,lz的理论其实跟吸引力法则并不激烈相悖。市场虽然有时是盲目的,但是如此受众人欢迎的一本书,总是有他让人选择的道理。当然,可能喜欢她的人都是疯子,那全世界都的疯子的话,疯子跟正常人有区别?就好像以前看什么黑社会电影,那个大佬说以后不会有黑社会,因为全世界都是黑社会。
  
  个人愚见,希望大家别喷。^_^
【如此受众人欢迎的一本书,总是有他让人选择的原因。】不过总观古今,比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只是当时【地心说】迎合了宗教上的观点,从而被多数人所接受。这并非意味着地心说就真正有它的道理,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但不一定有道理;说到咱们所谓的“民主政治”,不能因为XX党当初一时得了民心顺应了民愿,就认为“它能执政也是有它的道理的;(道理往深了说是不应该自相矛盾的,若我们“所谓的民主政治”是有它的道理的,那么当今世界顺应着民主政治的潮流也有它的道理。这道理vs道理.. = = )同样的,我们也不能说药家鑫一个大学生能开车上学,车里还带把刀,开车创人了,一看没死又下车补了8刀是有它的道理的;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其中也包括偶然性。
  
个人愚见,希望大家多交流。
  心想事成,首先需要感情、思想、语言和行为的一致与和谐,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如果想快乐生活,必须把自己放空,放空感官,放空情绪,放空思想,放空意志力,放空意识,才能真实的了解世界,真正的接纳和给予。
  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按了什么。。。然后。。。
  1、积极的心态,正能量,这些不管怎么都不会错。心想事成,我信。心在那个方向、感情在那个方向,行动在那个方向,更多的幸运会眷顾自己,即使从纯逻辑的层面推理、成事的概率也会大很多。2、独立思考很重要,不管是因为很多人推崇这本书和这部电影,还是我们有大家抛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读者和看管,有自己的思考,从众说纷纭中找到自己信的东西。
  lz说得精准
  我有很长时间研究“吸引力”,但发现真相还远远不像《秘密》所说的一样。我观察到自己表面上很想追求另一种生活,却很少去做实质性的准备。我察觉到我“潜意识”中埋藏对转变的恐惧,才是一直真正决定我生活的力量。“再强大的意志力都抵不过潜意识中深藏的心理”
  另外,我看过《灵异第六感》后有了很深的启示,所谓“负面的”那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一味回避和打压只会让它们藏到潜意识中,积蓄出更大的问题。只有直面它们,接受它们,甚至是拥抱它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事不是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出了问题而已。这似乎又是一种“心想事成”吧。
  很赞赏楼主,特别是"减法生活"的观点!。
我看了吸引力的电影,了解了墨菲定律。说实话这是我最嗤之以鼻的两个理论。太夸大唯心主义的作用了,我说的是夸大!太相信这类理论的人,内心一定是充满无数与自己的对话and欲望!内心思绪一直进行高速运动,不累么?。
个人觉得做事无非就是,做最好的准备,做完就等待结果,并对事情做出所有可能的猜想,在内心同时做好n种打算,不管结果是什么,都能坦然接收并接招。
太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人,他一定是在努力了等待结果的时候一直祈祷,呵呵。。。。我觉得这样的人接受不了任何打击和意外。
想想911吧,大厦里面的人肯定都在努力工作,并且想象自己下一分丰厚的收益,结果呢?吸引力呢?。
最后想说的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实际上,积极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话说就是单纯,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心不动”非常重要,因为心一动了,你看见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mark,每日一读
  第一次看此书时,没有看进去,每章的开头都会用些玄乎的宇宙理论来作引导,有些用力过猛的感觉。仔细的看了评论。发现大致分为两派,崇拜此书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情绪派,还有和LZ一样的正义派。我是倾向于LZ的生活观。知道真相后接受然后解决。而不是用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方法。。。另外,这次来G旅游,发现此书已经变成Ch销必备书,顿觉有些评价是很正确的,例如洗脑方面与用力过猛的唯心主义。
  无论大家怎么认为,你们都是对的。
  mark,先看书再看电影,再来看这个~
  第一位楼主的评论,着实让我心里很一惊、一炸!
  而往下看,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思绪、立场了!
  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只想说,各位大师,我们只知道去评击、去批判、去否定别人;但似曾我们有曾扪心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都是成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抑或说,取舍.....
  
  我的宗旨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我所需要的!(前提是,你一定是那个决心要改变自己的人!既然要改变,那我们就必须成长、吸取外界的知识;最主要,是自己心胸、格局的改变!)
  
  最后,我只想说:
  ——你成功了,你什么都是;
  ——你不成功,你什么都不是!
  ——我们就没必要去妄加评语,给自己积的德吧!
  
  才开始接触一些灵修的思路,一直也有武老师提及的当沉溺于自我快乐的时候会存在觉知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好的文章,在我看了秘密电影后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认真看过影片,并且看过您的评论,我不牛,我写的东西也没被谁当做序,我对心理学/哲学/灵修一知半解
认真看过影片,并且看过您的评论,我不牛,我写的东西也没被谁当做序,我对心理学/哲学/灵修一知半解,我仅有一些普通人的想法希望说出来.
首先我认为您秉持的接受事实才能放下的放任法则,和保持积极心态的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并不矛盾.吸引力法则中曾经提到:不要把注意力focus在负面的事物上,要忽视它的存在.而放任实际上是不去focus负面事物的途径,因为你在说:嗨,走开!的时候,恰恰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它在那里.只有你接受并且习惯,好的,它就在那,你才能真正忽视它.
另外,我从影片中理解到的,并不是魔法或者超自然能量.而是积极的心态造就积极的结果.是从现在开始,设立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的自信.如果不是您的提醒,我不会想到你说的让秃子去期望长出头发这样荒谬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比方并不善意.很多癌症病人存活超过理论极限的例子不都是积极的心态在起作用吗?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老师/老板对自己的小小鼓励或者肯定,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最终我们就真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他们并没有水晶球,只是帮我们树立积极的心态而已.
最后,我想一颗空寂的心,不会在文章之前炫耀自己的文章有多么好,以此来吸引阅读--这明显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一颗空寂的心--别谈空寂了--一颗平和的心,不会以排斥和嘲笑的心态看别人的作品.从您的文章我看到对&the secret&&#34;刻意对抗&#34;的影子.
  有道理
  万物皆空 万法皆空
第一遍看的时候抱有一种渴望心想事成的心态去看,急功近利,阅历很浅,根本不能理解,结果发现这个法则根本没用。其实跟这篇评论有异曲同工之理,lz抱着一种肯定是骗人的心态去看,反而印证了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理论“你看,影片中多方面都跟我想的一样不可救药”。
  
时隔几年,第二次看,心态在“我要心想事成”和“估计是骗人的”之间取得了平衡,心境平和。突然发现影片其中虽然也有一些极端但是也有许多闪光点,而且逻辑也比较完整。这一次才真正领会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时隔几年,第二次看,心态在“我要心想事成”和“估计是骗人的”之间取得了平衡,心境平和。突然发现影片其中虽然也有一些极端但是也有许多闪光点,而且逻辑也比较完整。这一次才真正领会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1我们知道一个例子,有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关注在我们想看到的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影片起到的作用更多是令我们更多关注到生活中好的方面。
  2需要澄清一下lz的误解,影片说的就是潜意识层面的积极认同,而不是lz所说的仅仅是意识层面的对抗自身的阴影。因为影片着重说是良好的感受,而这样良好的感受必定是潜意识的认同
  3影片最后说了几个方法,第一个便是感恩,可能我们早已忘了感恩的内涵,所以甚至觉得这个词就是个作秀,里面也介绍了,感恩身边的人,别人的付出,自己所拥有的等等以前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所以不存在自己自大到我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yy的结果。之后是观想,主要也是一种良好的感受。然后马上行动。
  
也要很公平的说影片确实是夸大了很多,金钱导向等等缺点,而且也是因为我们观看的人作者挣钱了。
  
我要说的是影片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的介绍,而不应该是成功学。
  
要说的是这个观点唯一的缺点是更多让我们关注美好了,而让我们对体制缺陷或者说是灾难救援之类的反思。
Drew Heriot / Sean Byrne
John Assaraf / Skye Byrne / Mike Dooley / Bob Doyle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惯了寂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