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明教加点吗?

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社区手机版。
你知道吗?明教真的存在过
你知道吗?明教真的存在过
泉州古称刺桐城,在一千多年前曾经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的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拥有辉煌灿烂的过去,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文博界流传着“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说法,泉州除保留了很多中原古语言和古老风俗习惯戏曲外,最让世人称奇的就是泉州以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包容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各大宗教。如现在的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在泉州共存共荣,此外现在国内仅能在泉州发现遗迹的印度教、已经消亡的摩尼教等宗教也在泉州存在过。而且中国的本土道教、儒教也在泉州牢牢扎根,这里的老百姓也形成了一种拜多种宗教神祇的奇特现象,不过伊斯兰教、基督教徒例外他们都只崇拜本教的偶像。而佛教徒则相对来说开放得多,佛教、道教、儒教甚至摩尼教的神祇都照拜不误。因此泉州也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基督教
基督教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目前基督教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天主教和东正教。西欧、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都是天主教分布区。东正教则以俄罗斯、东欧为主要分布区。泉州的基督教属于天主教,在泉州各地都有教堂分布。而基督教徒则早在数百年前就在泉州传播了,其在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教堂至今犹存。
二、印度教
目前流行于南亚的印度等国,印度教曾在历史上传入过泉州并在泉州扎根繁衍。但后来因为战争等原因印度教在泉州消亡,但却在泉州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而且印度教的很多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的佛教建筑当中,至今全国也仅有泉州可以见到古印度教的遗迹。在泉州开元寺当中有两根全国仅存的古印度教风格石柱,这两根石柱已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三、摩尼教
什么叫摩尼教?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疑问,这是一种在几百年前就已消亡的宗教。它起源于波斯即今天的伊朗,流传到中国后又被称为拜火教、明教。什么?明教我没看错吧?不,你真的没有看错这就是金庸笔下张无忌张大教主统领的明教。它是真实存在过的,而且目前全球仅在泉州可以找到摩尼教遗迹。位于泉州晋江青阳的草庵就是全球仅存的摩尼教遗址。在原发源地消亡的宗教却得以在千里之外的泉州完好的保存下来,这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都惊叹不已。
历史是真的会出现过。。。
对图片发表评价:这二个字是后人写上去的。
不是的,是使用者自己刻上去的,这个碗是真货还有其他写有明教字样的日常用品,但馆内没展出
20:54:19 的发言:
对图片发表评价:这二个字是后人写上去的。
哇,张无忌……
明教应该是存在过
说不定某天就发现张教主的墓地哦
21:09:04 的发言:
哇,张无忌……
是肯定存在过的 金庸先生笔下的很多事情和人物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21:24:01 的发言:明教应该是存在过
对图片发表评价:这个有历史证据吗?
呵呵!木有找到金毛狮王用过的东东。
社区热帖推荐
最近去过的版面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同步到网易博客 (如未开通请先)
同步到网易微博 (系统将自动为您激活微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朱元璋和明教真有关系?
&爱看金庸的小说都知道,在小说中金先生创造了无数邪恶的门派,有用毒的、有擅长暗器的,有三五个人虚张声势的,也有成群结伙占山为王的。然而要想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混蛋组织中挑选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那就只有日月神教和明教了。特别是明教,金先生不光为其编排了强大的武功谱系,还赋予崇高的政治理想。以武功而论,他们的张无忌擅长违反力学原理的乾坤大挪移;以武器而论,他们有六枚神奇的圣火令,体现了未来世界的冶金水平。同时为了能够和政治形势挂钩,金庸还特意把朱元璋纳入该教,并且让他以基层将领的身份成功地抢班夺权,当上了明朝的皇帝。由此可见,明教之强大,简直盖过了儒释道,俨然中华第一宗教的架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明教呢?明教从何而来?金先生没有太多解释,只说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一种教派,原型叫做摩尼教。这种解释看上去神秘而又新奇,不过可惜的是,金庸的解释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摩尼教和朱元璋未必有什么关系,按照史料分析,老朱当时混的应该是白莲教,在白莲教的教义里尊崇的主神是弥勒佛,也就是说这个教派算是佛教的衍生品,和波斯的摩尼教没有多大关系,至于起义军的口号“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也未必和摩尼教中所说的“光明”有多大干系。
  根据史书记载,摩尼教最盛行的时候应该算是唐朝,大约是唐高宗在位时,摩尼教的僧侣来到中国开始传教,武周延载元年,有个名叫密乌没斯·拂多诞的波斯人来唐朝觐见武则天,并且随身携带了摩尼教重要典籍《二宗经》。在这次会见中,拂多诞一通神侃让武则天非常之折服,于是不顾大臣们的阻拦,把这个外国和尚留在了宫中,研究讲授摩尼教的教义。武则天倒台之后若干年,李隆基接班上任,又命这位波斯的传教士,撰写《教法仪略》,阐述摩尼教义和仪礼。至此摩尼教才渐渐走上了历史前台。
  然而作为一种消化不良的外来宗教,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武则天的爱好和玄宗初期的放纵,摩尼教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很可能对佛、道等传统宗教产生了威胁。开元二十年,唐玄宗下敕令,禁止中国人信仰摩尼教,但对波斯和西域等“胡人”则不加限制。从这个敕令来看,假如摩尼教的发展不是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向对文化事业持支持态度的唐明皇断无封禁之理。
  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借回鹘军队平定叛乱,由于此时回鹘人刚刚抛弃萨满教,以摩尼教为国教,因此该教在中国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唐代宗发布敕令,允许回鹘摩尼师在长安设置寺院,并赐匾额“大云光明”。大历六年正月,代宗再敕令于荆、洪、越等州,各设置“大云光明寺”一所。在这之后,德宗、宪宗对摩尼教也采取了扶植的态度,不光增加了一些寺院,同时还从根本上提高了该教在中国的地位,例如德宗贞元十五年,中原大旱,唐德宗准备拜天求雨,而他所遵循的就正是摩尼教的一些法事制度。
  然而事无常态,国无长和,会昌三年,大唐与回鹘之间爆发了战争,原来的战略同盟关系成了屁话。在这场战争中,唐朝军队取得了胜利,班师之后,唐武宗一不做二不休,废了回鹘人信奉的摩尼教,对中国境内的摩尼教徒和寺院实行抄检。进而下诏杀戮摩尼教士。该教的传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会昌五年灭佛,唐武宗又看佛教不顺眼,于是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灭佛,这次活动虽然不关摩尼教的事,但牵连之下,摩尼教也遭受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基本处于停断的情形。从这点来看,摩尼教在中国的公开传播基本就仅限于唐代,在这之后,即便是还有星星之火也断无燎原的可能。
  由此而论,千年之后的朱元璋如果要想加入摩尼教的话,基本是没什么希望的,除非他骑着骆驼到过波斯,但估计语言问题也会难倒老朱。再者,波斯、中原相隔甚远,老朱既要造反,又要学教,势必会搞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搞不好皇帝当不成,最后只能混成一个专营葡萄酒和丝绸的二道贩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朱元璋和明教真有关系吗?
  爱看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在小说中金先生创造了无数邪恶的门派,有三五个人虚张声势的,也有成群结伙占山为王的。然而要想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混蛋组织中挑选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那就只有日月神教和明教了。特别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金先生不光为其编排了强大的武功谱系,还赋予其崇高的政治理想。为了能和政治挂钩,金庸还特意把朱元璋纳入该教,并且让他以基层将领的身份成功抢班,当上了明朝的皇帝。由此可见,明教之强大,简直盖过了儒释道,俨然中华第一宗教的架势。  明教实为摩尼教  那么到底什么是明教呢?金先生没有太多解释,只说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一种教派,原型叫做摩尼教。这种解释看上去神秘而又新奇,不过可惜的是,金庸的解释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按照史料分析,老朱当时混的是白莲教,这个教派与波斯的摩尼教没有关系。  根据史书记载,摩尼教最盛行的时候是唐朝,大约是唐高宗在位时,摩尼教的僧侣拂多诞来到中国开始传教,携带了摩尼教重要典籍《二宗经》。拂多诞一通神侃让武则天非常折服,不顾大臣们的阻拦,把这个外国和尚留在宫中,研究讲授摩尼教的教义。武则天之后,李隆基又命这位波斯传教士撰写《教法仪略》,阐述摩尼教义和仪礼。至此摩尼教才渐渐走上了历史前台。  唐朝封禁摩尼教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武则天的喜好,摩尼教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佛、道等传统宗教产生了威胁。开元二十年,唐玄宗下令,禁止中国人信仰摩尼教,但对波斯和西域等“胡人”则不加限制。  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借回鹘军队平定叛乱,由于此时回鹘人刚刚抛弃萨满教,以摩尼教为国教,因此该教在中国的地位又水涨船高。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唐代宗发布敕令,允许回鹘摩尼师在长安设置寺院,并赐匾额“大云光明”。之后,德宗、宪宗对摩尼教也采取了扶持的态度。  然而事无常态,会昌三年,大唐与回鹘之间爆发了战争,原来的战略同盟关系解除了。在这场战争中,唐朝军队取得了胜利,班师之后,唐武宗废了回鹘人信奉的摩尼教,对中国境内的摩尼教徒和寺院实行抄检,下诏杀戮摩尼教士。该教的传播从此一蹶不振,基本处于停断的情形。由此而论,千年之后的朱元璋如果要想加入摩尼教的话,是没什么希望的。  (摘自《毛佩琦:朱元璋20讲》&作者:毛佩琦&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朱元璋真的是明教弟子?明朝与明教有什么关系?_坏由逗y8_天涯博客
执燃耗资艘劫岸途科蔽沃莱不厦辽承胸牡督优磐氛圆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304566位
(2)(1)(5)(1)(6)(12)
核心提示:我们知道,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他投进的第一支队伍是红巾军,这个红巾军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当时刘福通这些人是用白莲社这样的组织,把民众组织起来,对抗元朝的统治,白莲社他们所信仰的是什么呢?前面说过,他们所信仰的是明教,这个&明&和朱元璋所使用的明有没有联系呢?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来源:资料图)本文摘自:《毛佩琦:朱元璋20讲》,作者:毛佩琦,出版:万卷出版公司 朱元璋不仅称了王,还要称帝。这个手握乾纲的人,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将要怎样治理这个国呢?古往今来,山河轮替,朱元璋会像往古的那些帝王一样走进历史吗?朱元璋不是一个一般的天子。他的出身不一般,创业不一般,治国也不一般。这一切都强烈地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且看朱元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一切都是为了登极称帝,可到了这一天却假装三次&推让&正当徐达带领北伐军队大踏步地前进的时候,朱元璋感到,他即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固然这时还没有夺取大都,元顺帝还没有退位,可是那都是指日可待的事。他要向天下宣告,他就是受天命的天子。占据正统的至尊地位,将会更加迅速地推进他的事业,更加迅速地让他的事业稳定和巩固下来。在中国古代的君主宗法制社会当中,有一件最虚伪的事,就是天子在即位之前的&三推让&之礼。什么叫&三推让&之礼?想当天子的人,想了几年几十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是在即位之前,他们偏偏表现出很不着急的样子,一定要演一出戏,说登上皇位当天子,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天命,而是民心,而是为了大局,是大家推举的结果,我是不得已才登上皇位的,推让一次不行,推让两次,推让三次,最后在万民的拥戴下,他委曲接受了大家的拥戴登上宝座。这三推让是一个姿态,实际上是要借此表现他登基的正当性,要借此机会公布他的政权、他的皇位是上天授命给他的,是受臣民的推戴的,是公道正当得到的。小明王死以后,吴元年的七月,他的首席谋臣李善长,第一个出来劝进,劝进书中这样写道:&四方群雄刬消殆尽,远近之人莫不回心,诚见天命所在。愿早正位号,以慰臣民之看。&说现在啊,四方群雄差未几都铲除干净了,远近的人都心向着您,可见天命所在。希看吴王您早早地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位号,以安慰大家的企盼之心啊!这是第一次劝进。这时候朱元璋觉得现在时机并不成熟,说:&一统之势未成,四方之途尚梗。&现在很多地方还乱着呢!还没形成同一。以前历代天子,知道天命降临,还要再三谦让,假如我真得到天命眷顾,还着什么急呢?现在我不过仅仅控制了天下的一个角落,还不是登位的时候。他就这样拒尽了。这是一推让。到了十仲春,也就是五个月过往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即位的条件比原来更加成熟。战场上的南北方向,都取得了胜利。应天城内一应登基预备已经停当:新的历书《戊申岁大统历》已经颁布,新的法律《律令》已经颁行,天子即位朝服、后妃官员朝贺礼服都已备好。天子即位的各项礼节也都演习多遍了。很多人以为朱元璋这时候可以即位了,于是在十仲春十一日,李善长再一次率领文武百官劝进,这个劝进表和上一次差未几,只是更为详尽了:&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天下回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看。&&臣善长到合群情,躬身劝进。&&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明太祖实录》
但是朱元璋仍然没有接受,他谦虚地说,我功德浅薄,还不足以担当天子的大任。由于要当天子,要给万民造福,我现在有这么大本事吗?没有。所以我现在还不能当天子。他一定要亲耳再次听到群臣的劝进。李善长这些人心里很明白,于是再次叩头说:&现在天生圣者而为民,假如您不登大位,谁来带领大家除暴略冬救苍生?只有吴王殿下您能够带领大家除暴略冬救生民,能够救济百姓,安定天下,假如吴王殿下您还不答应的话,我们以死相请。我们今天就死在你眼前。&态度非常果断。天生圣哲,本以为民。&&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看。&&今殿下除暴略冬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地,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臣等敢以死相请。&《明太祖实录》第二天,李善长等人再次带领百官向朱元璋劝进,说:&殿下有谦让的美德,四方都知道了,神明都感动了,希看您为了百姓要答应臣等的请求。&朱元璋说:&既然是上天的旨意,百姓的要求,诸位又屡请不已,那么我就勉从舆情,我就委曲听了大家的话吧!但是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一定要隆重其事,不能草率。烦请诸位斟酌约定各项礼节。&于是他命刘基选择吉日良辰。刘基选了哪一天呢?他选了一个正月初四,第二年的正月初四。可是就在他选日子的十仲春份经常阴天,假如到了正月初四即位那天仍然阴天,岂不是有点不祥,到那一天能不能云开雾散呢?朱元璋心里头有点不踏实。吴元年十仲春二十二日,朱元璋迁居新宫,同时祭告上帝皇祇,说:&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帝祇,惟简在帝心。如臣可为生***,告祭之日,帝祇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明太祖实录》假如上天以为我可以做生民之主,即为那天就天气晴朗,假如不行,就出现异常天气,让我知道。朱元璋当然期盼即位时天气晴朗,但是从祭告这一天就开始阴天下雪。他忐忑不安地等待。一天、两天过往了,一连十几天雨雪不停。到了正月初一,雪忽然住了,朱元璋松了一口气。正月初四,朱元璋心情非常好,满城都是喜庆的气氛。朱元璋在大队仪仗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前往郊祀坛。南京当时有一个郊祀坛,这个坛还不像后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那样分开,而是&天地合祀&。到了郊祀坛,告知天地,朱元璋要登位了。这天一早就是少有的好天,礼节官员在进行&省牲&礼,检查祭奠牺牲的时候,只见&云阴悉敛,日光皎然&,阴云散往,日光明亮;将要行即位礼的时候,更是&天宇廓清,星纬明朗&,天空万里无云,连远方的星星都看得清清楚楚。天朗气清是显示上天批准朱元璋&为生***&了。众人无不欢欣庆幸。即位仪式顺利举行。朱元璋穿着衮冕,带领丞相百官,在郊坛之南面北行礼,向上天报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新朝的国号叫大明,新天子的年号为洪武。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即位礼之后,朱元璋带领世子和诸子前往太庙,追尊四代祖父母、父亲、母亲。过往说,一人得道,鸡犬***。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百官向朱元璋山呼万岁,他成为大明洪武天子,同时要追封他的四代先祖,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都要追封为天子、追封为皇后。朱元璋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他登上了皇位,并没有头脑发昏。第二天他对身边的官员说:&创业之初其功实难,守成之后其事尤难。朕安敢怀宴安而忘艰难哉!&初六,他在奉天殿大宴群臣,再次说自己&尊居天位,念天下之广,生民之众,万几方殷,中夜寝不安枕,忧悬于心&。御史中丞刘基不免解劝,说:&往者四方未定,劳烦圣虑,今四海一荚冬宜少纾其忧。&但朱元璋不以为然,说:&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他说,一身和天下相比,太小了。一人走不好还可能摔跤,饮食生活不当还会生病,何况身担天下之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他感到担子很重,不可顷刻忘却警惕畏惧。他说给自己听,也是说给群臣听。一定要以天下为忧,以国为忧,时刻警惕小心,谨慎行事,才能保有天下,才能够长治久安。同一全国的战争还在进行。洪武元年,福建和广东都很顺利地被平定了。洪武二年三月,雄师渡黄河,进陕西,克西安。陕西平定。洪武三年四月初八日,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甘肃定西县北之沈儿峪,擒获其王、公、平章等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卒八万,缉获战马五千余匹。扩廓帖木儿仅携其妻子数人北遁和林。于是,自河州以西,吐蕃、朵甘、乌斯躲等部全部回附。四月二十八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死于开平以北的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嗣位为天子。五月十六日,左副将军李文忠自开平开赴应昌,俘获元顺帝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人,兵民五六万人,爱猷识理达腊继续向北逃往。六月二旬日,明朝以平定沙漠诏告天下。征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班师回朝,于洪武三年十一月初七,来到南京城外的龙江。这是当年朱元璋带徐达等初战陈友谅的地方。往事如烟,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了。朱元璋亲赴龙江出迎慰劳,君臣相见欢喜非常。随后,徐达等奉朱元璋车驾还宫。第二天,徐达率诸将领前往宫中献上《平沙漠表》,朱元璋登上奉天殿,皇太子和亲王在朱元璋身边,百官陪列。徐达的表称赞&天子陛下,圣神合德,文武成能,天命所回,人心攸戴。拯黎民于涂炭,布露雨于焦枯。奋六师而江汉奠安,扬九伐而荆吴底定。旋收淮甸遂略中原。齐鲁十二之山河兼旬俱下。幽冀百年之腥秽一旦廓清。既驱毡■行情之群,遂复衣冠之制&。&祗承明诏,恭行天罚&,&霆驱电击,渠凶弃甲而遁逃。兽骇禽惊,虏众看风而降。&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仰遵庙算之成&,所以才&幸获大勋之集&。朱元璋的功德难名,只能以&祝万年之寿&来表达。李文忠上表,同样说&凡此勋庸之建岂因臣下之能?&一切由于天子&广运如天宏谟盖世,明鉴万里之外&,才&成千载之功&。然后,皇太子、亲王依次行礼祝贺,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率文武百官上表祝贺。再一天,朱元璋在郊庙举行仪式,把北伐得胜、扫平沙漠的消息祭告天地,同时下令大都督府、兵部登录各位将领的功绩,吏部确定勋爵,户部预备赏物,礼部制定礼节,翰林院撰写诰敕,预备大封元勋。
十一月十一日,朱元璋登上奉天殿,大封元勋。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遇春之子常茂为公,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后又封汪广洋、刘基为伯。朱元璋说:&本日成此大业,是皆天地神明之眷佑,有非人力之所致。然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何可忘哉?&十三日,朱元璋大宴元勋,又说了些创业艰难的话。他谆谆告诫群臣:&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卿等今安享爵位,优游富贵,不可忘艰难之时。&他又说:&大抵人处富贵,欲不可纵,纵欲则奢;情不可佚,情佚则***。奢***之至忧危乘之。&&本日与卿等宴饮极欢,恐久而忘其艰难,故相戒勉也。&朱元璋的头脑是清醒的。他牢记创业艰难,谨慎勤勉。但这些跟随他艰难创业、终极得到富贵的文武大臣们,能始终牢记创业的艰难吗?朱元璋怎样做到使他们也始终保持清醒呢?这个大明似乎是起义部众盼看的光明世界国号也许是诠释一位开国者思想的最方便、最直接的途径。以往的国号中,有的标注姓氏、家族,有的标明地看、徽号,当然,也有的国号寄托了开国者的理想。比如元朝,国号取自《周易》&大哉乾元&一句。这个顶天立地的&大&,不仅是元世祖的胸襟,也正是元朝最明显的特征。朱元璋经过三次臣民的劝进,最后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建立了一个大明国,把自己统治的帝国称作大明,给自己定了一个年号叫做洪武。大家会提出一个题目,大明的&明&字是怎么来的?这个国号有什么深的含义吗?我们知道,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他投进的第一支队伍是红巾军,这个红巾军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当时刘福通这些人是用白莲社这样的组织,把民众组织起来,对抗元朝的统治,白莲社他们所信仰的是什么呢?前面说过,他们所信仰的是明教,这个&明&和朱元璋所使用的明有没有联系呢?大明朝的&明&的确就是明教的&明&。明教又称为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立。摩尼教是一个很复杂的宗教,它杂糅了祆教、***教、佛教,它的经典有&二宗三际&之说。什么叫&二宗&呢?&二宗&就是黑暗和光明,说黑暗即将过往,光明就要到来,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三际&讲的是过往、现在、未来,前际是过往,明暗相背;中际代表现在,明暗相混;后际就是未来,明暗分别。明就是善,就是理;暗就是恶,就是欲。摩尼教的这种观念,提倡&明王出世&,说有一个明使,他是代表正义和光明,他出现以后,就可以使世界都得到安宁幸福,就可以进进光明世界。摩尼教很有号召力,很有鼓动性。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百姓生活困苦,希看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因此他们很轻易相信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希看的宗教。摩尼教的经典在唐朝武则天的延载元年,也就是公元694年,传进中国,摩尼教一度地位很高,为什么呢?由于当时朝廷曾经利用它来笼络回鹘人,回鹘人相信明教,唐朝朝廷要稳定边境和少数民族,就要尊崇明教,可是后往返鹘被灭了,摩尼教也就被禁止了。摩尼教被禁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反叛思想,它对于现实世界的否定,它要追求未来的光明,这是任何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明教从此就转进了地下。从唐朝以后,宋朝一直到元朝,摩尼教经常是在地下秘密流传,可是摩尼教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政府弹压或禁止,他们往往要与佛教拉上关系,打着佛教的旗号,逃避朝廷的弹压,他们把自己和佛教的白莲宗联系起来,因此就被称为白莲社或者白莲教。可是白莲社、白莲教宣传的宗旨仍然是否定现实统治,要迎接未来的光明。所以统治者不喜欢他们,一再弹压白莲社、白莲教,可是白莲教所提倡的理念,在广大民众当中深进人心,白莲社、白莲教就成为联系民众反抗朝廷的秘密社团。明教徒诡称他们所信仰的是佛教上乘宗,他们不吃荤,供奉摩尼夷数画像。反对摩尼教的佛教徒和官府便说他们是&吃菜事魔&。五代后梁年间上乘宗曾发动起义,但遭到弹压,后晋时明教又在民间秘密传播。北宋《二宗三际经》被编进《道躲》,明教一度广泛流传。但一遇水旱饥荒,百姓不满,明教便被利用来聚众造反,所以政府又不能不对它加以弹压。明教徒为了逃避弹压便一再改名或与其他宗教混合,到北宋末年便与出自佛教净土宗的白莲社、弥勒教合流了。而弥勒教假托弥勒降生,白莲社以西方净土白莲池为引诱,也都有秘密聚众反抗官府的传统。元代宗教政策相对宽松,白莲教一度可以公然传播,到元武宗至大元年、英宗至治二年又先后下令禁止白莲社的佛事。白莲社再次成为秘密结社。元朝末年,百姓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忍无可忍,期盼推翻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朝统治,他们希看回到原来没有民族压迫的大宋朝的统治之下,因此就提出了&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口号。他们就捧出了一个大宋天子小明王韩林儿。他们以此号召各种反元势力和穷苦百姓团结到自己的旗帜下。明王出世,战胜黑暗,就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无疑幸福生活是所有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对穷苦老百姓的***十分强烈。而在元朝,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根源则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统治者,推倒蒙元政权才能迎来光明世界。红巾军要壮大势力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小明王就成为最好的旗帜。明王出世可以带来光明,因此就要举出一个明王来带领大家推翻黑暗的现实,迎来未来的光明,这就是红巾军所信仰的宗教,也就是红巾军所提出的理念,迎接光明世界,迎接明王出世。所以朱元璋的这个明,假如说和明教有关系,和小明王有关系的话,就是他希看给百姓带来光明。
实在儒生们对&明&作了新的解释朱元璋投奔了韩林儿所带领的红巾军,所以明教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但是,像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那样,他在讨伐张士诚的时候,曾经说过元朝末年,很多人&酷信弥勒之真有&,误中了妖术,&聚为烧香之党&,大家纷纷起兵,&焚烧城郭,杀戮士夫,无故万状&。这样的没有纪律,只能够带来破坏,只能够给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怎么能够会带来光明世界呢?这个明假如是小明王的明,是摩尼教的明,儒家会排斥,这是怪力乱神。朱元璋和朱元璋的军队经过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改造,他们与依托白莲社的红巾军渐行渐远,向着夺取全国政权、向着天下正统的继续者的方向大步前进。这年十仲春,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将小明王韩林儿沉于江,从此就与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为号召的红巾军完全脱离。但是,朱元璋还必须要这个&明&,为什么呢?他不能够抛弃那些为了追求光明世界而跟随他的广大部众,不能让他们失看,但是他同时又要改变信仰明教的红巾军部众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要以行&仁义&得天下。为此,朱元璋身边的那些儒者,就赋予了明这个字一个新的含义。大家知道,儒家有一个优秀传统,这个传统用现在的哲学观念说叫做唯物,不相信怪力乱神,所以孔子在《论语》当中,就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话。他说那些鬼、那些神我不知道,我不说,我们只是修人事,不修鬼事。因此儒家从本质上说,是反对迷信、反对神怪的。它既反对道教也反对佛教,反对各种宗教。我们知道,朱元璋身边有很多儒者,比如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宋濂、叶琛、章溢,都是饱学之士,是儒家学说的传承者,他们为什么能够接受用&明&字来做国号呢?由于他们赋予了&明&这个字新的含义。明是什么?明就是日和月,中国古代有日月崇拜,中国的各朝首都都会有日坛、月坛,要祭奠朝日,祭奠夕月。中国的天子说自己做天子是奉天承运,皇权是神授的,因此要敬日、敬月,日月相合就是明。他们赋予了明字新的含义。这是第一层意思。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当中,阴阳五行观念居于主导地位,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南方属火,火神为祝融,北方属水,水神为玄冥。每个皇朝都占有五行中的一种德运,哪一种德运兴盛,哪个皇朝就会兴起。元朝起自北方为水德,明朝起自南方为火德,水火相克,明朝取代了元朝,就是火克了水。这是第二层意思。回想元朝末年,朱元璋出生的时候以及他在寺院里做和尚的时候,正史和野史里面一再宣传的那些传说和征兆,我们就会理解他实在是在宣传自己占有了火德。后来的各种史书里,就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比如: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试冬每一岁间,家内必数次夜惊,疑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也,无他火。&《皇朝本纪》上生,红光满室&&自后数夜有光,邻里远见,惊以为火,皆奔散,至则无有,人或异之。&《明太祖实录》为了神化朱元璋,他们还把朱元璋的姓氏和远古时代的火神相联系,火神祝融是颛顼之子,是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掌管火的官,由于为天下立了大功,因此就以祝融作为姓氏,据说朱姓即是祝融之后,朱是赤色,正是火的颜色。他们还把明朝首都南京说成是祝融氏的故地,这样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就与一个古老的传统相联系起来了。本姓朱,本祝融。祝融,帝颛顼之子,为帝喾火正,有大勋于天下,故别为祝融。在国臣仲炯言:&&&太祖定鼎金陵,则祝融之故墟也。故建国号大明&&其有祖也。夫祝融大明,容光必照。&&所以我太祖以大明建国,亦以大明光天。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所重民历,以示三纲五常,以昭日月,以引趋光避凶。次皇明治天下,潜移默化之大旨。所以四海来朝,亦以是赐之耳。知此道者,其可以语我太祖取号大明之密义乎?鼓汉德若水,我皇明如日月之代明。汉得隧道,我皇明得天道。三统之义,我皇明统于天矣。&袁义新《凤阳新书》这一番附会真是说得有板有眼,因此以&明&作为国号也得到信仰儒家学说的人的认可。前?**颐墙补煸俺錾氖焙蚴窃谕恋孛恚腥怂的抢镆黄旃猓坪踝呕鹆耍蠹腋贤豢矗挥校词且桓鲂『⒊錾恢煸霸谒旅砝镒龊蜕校S腥丝吹剿旅砝锿芬黄鸸猓芏嗳思弊爬淳然穑呓豢疵挥凶呕穑词侵煸霸诶锩娑潦椤:蟠娜税颜庑┒餍隼矗庋捅硎局煸暗昧嘶鸬拢虼说锰煜隆D敲慈赵挛鳎戏轿穑庑┤税阉腿寮宜叛龅奶烀酆椭泄怨乓岳吹囊跹粑逍泄哿灯鹄矗?明&就有了新的概念。所以这个&明&不仅仅仍然被那些参加起义军的人所接受,也被后来加进大明政权的儒家知识分子和广大臣民普遍接受。
占住&大明王&的位子,以后再也不许有明王了朱元璋是尽对不能够抛弃这个&明&字的,为什么?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多数人,都是红巾军的将领和战士。这些人当时就是为了迎接明王出世,才来跟随朱元璋的,现在要是把这个&明&,也就是他们的希看给切断了,会伤很多人的心,&明&是口号,要保存,这个口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韩林儿之所以被称为小明王,也是为了宣示他就是明王出世,要给大家带来光明。我们知道,历史上很多造反者,一旦有了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占山为王,尚且要自称&山大王&。可是为什么韩林儿贵为宗主,却被称为小明王?谁称他小?为什么称他为小?假如他是明王的话,他将要给信仰白莲教的人带来光明世界,这些百姓会称他为明王,也不会加上个&小&字。这个&小&字是谁给他加的呢?我怀疑是朱元璋给他加的,为什么?朱元璋称自己的朝为大明,这个明自己要占领,要靠这个&明&字撑起大旗,所以韩林儿就成了&小&明王。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还要保住这个明字呢?刚才我们说过,不能够伤害那些最初投奔白莲教红巾军的人,更主要的是还要占住明王的位置,表明我朱元璋就是明王,我不但是明王,而且是&大&明王,我占住这个大明王的位子,明王就出世了,任何人再也不可能利用白莲社或者摩尼教再来宣传什么明王出世,反抗朝廷了。明王已经有了,就是我朱元璋。所以我们再仔细分析为什么他用&明&做国号,为什么韩林儿成了小明王,为什么朱元璋自己要做大明王,就可以理解了。此外,明朝人以为,国号加&大&字始于元朝。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大明,实际是继续大元以后的称号。但其中的深意是要用大明的大和小明王的小相对,突出朱元璋的地位。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公布明王已经出世了,他自己&大明天子,就是明王,那么他究竟是不是可以给百姓带来光明,带来幸福生活呢?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拯救生民于水火&。他的几句话都包含了哪些含义呢?&驱逐鞑虏&,就是推翻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朝统治,这一点他做到了。元朝大都陷落,元顺帝带领臣属逃往大漠。&恢复中华&,上?**颐撬盗耍指粗谢皇且蛊让晒湃恕⑸咳耍腔指粗谢牡劳常指粗谢车恼治理念和文化理念?/p>&立纲陈纪&,就是要建立秩序。元朝末年,天下大略冬君主居于深宫,不了解百姓疾苦,大臣擅作威福,任意鱼肉百姓,官员贪污,富民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要重新建立秩序,秩序是什么?就是纲纪。没有纲纪,社会不能稳定,百姓无法安生。&救济斯民&,是四句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关键、最能吸引民心的一句话。所谓&救济斯民&,就是把百姓从水深火热当中拯救出来,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朱元璋生活在社会底层,曾经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我们在前面讲过,他在濠州,在&钟离之东乡&,房无片瓦,地无一垄,他看到过那些官员和富民是如何欺压百姓的,他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知道社会的弊病在哪里,他要建立一个大明国,他不辜负明教所说的明王将给大家带来光明世界,也不辜负儒家所说的天生圣人为民做君,&天听自我民听&,民心就是天心,也要不辜负所谓顺天应人这样的期盼,所以他在选择了大明国号以后,要厉行他在北伐中原的时候提出的政治主张,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有秩序的,廉洁的,能够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这样一个社会。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不久,他就着手提出恢复秩序,安抚百姓,使百姓在伤痛当中能够解脱出来。他说过一句话,他说:&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而已。&这个时候,百姓在长期战乱中生活了这么久,疲惫不堪了,满目疮痍,要安养生息,关键在于,&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只有那些廉洁的人才能够约束自己,才能够爱护百姓。朱元璋用&明&字表达了他的治国理想:他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王,为天下苍生创造一个幸福安康的光明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教加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