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中国创业投资网

早期投资没有泡沫,创业者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 36氪
2014年外界觉得早期投资比较热,原因之一是钱的来源多了,来自于社会的资本,比如传统行业的钱、第一波互联网企业的钱(他们用这笔钱支持新的创业,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传承),此外像BAT这样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投资也已回归正轨。与此同时,晚期资本觉得晚期利润可能会下降,现在也拼命地往早期挤。几方面的热钱涌入,让外界产生早期资本极大增加,2014年投资过热的错觉,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泡沫。
泡沫还是经济增长?
什么是泡沫,“泡沫”指的是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其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泡沫的本质是脱离实体经济增长的虚假繁荣。
但是以2014年为例,虽然今年早期投资很热,投资项目的数量也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大量的钱还是集中在少数投资领域,就像一堆人刚挤着要进房间,都卡在几个通道里,但是公交车厢里依然很空,依然有大量的人没有拿到钱。对于早期投资来讲,从来没有真正的竞争,如果没有更多的钱进来,哪有那么多的人敢进来创业。
而反过来看创业环境,我们会发现随着热钱的涌入,现在出来创业的人多了,可以做的项目也多了,所以投资数量变多也是正常。前几年出来创业的人,要么做纯互联网的东西,比如社区和游戏,要么就是做软件,可做的点很少。但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往实体经济全面渗透,于是你会突然发现,现在送饭有O2O的产品出来了,文化、剧场也有互联网公司在做,连什么洗脚美甲有了上门服务的互联网模式。
2014年出现了很多创业热词,O2O、物联网、工业再造……说来说去都是一回事儿。每个人手里都有手机了,每个时间点、每个工作场所需要的生产数据,都被连到网上,于是从产品定义的角度,一个东西从生产到分发到消费,整个流程都会被重新调整和优化。这相当于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场工业革命。
比如小米做的事情,针对新的人群重新定义产品,改变了销售方式,最后连供应链也被重构,变成了以销定产——小米的整个链条简化到了先由消费者提出什么需求,由小米来规划生产,富士康完成生产,通过电商物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这场新的工业革命,第一步是完成互联网流程的再造,介入所有领域,拼命提高效率。第二步,当效率被提高,量变到质变,又会产生新的一轮消费革命——有大量全新的消费产品,是我们现在已经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比如,在有「起点文学」这个产品之前,写小说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这个特权就被打破了,这些只是我们现在能见得到的。
再往后,也就是第三步、也是更恐怖的——大量的劳动人口会被甩出传统制造服务领域,就像以前不需要人种地了,这些种地的人就被扔到工厂去——那就需要制造新的消费和生产的门类来吸纳这些人,这些都在催生新的创业的空间。
所以你会看到中国的国家政策在2015年初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又迈出一大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表示,“要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创新平台的搭建,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这对于中国整体的创业环境是一个莫大的利好。
所以别说是泡沫了,现在恰恰是创业的黄金时期。太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在等待这场以软件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美国的资本泡沫和中国的人口红利
有些人拿美国的数据来说美国出现了资本泡沫,认为中国也一样。但是我们会发现,硅谷在几年前,早期投资的市场就已经非常热了,但是这几年依旧在增长。
来自CVR(新罕布什尔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有29.9万人,较2012年增长11.4%。2013年美国天使投资维持2008年以来的持续上升态势,共发生天使投资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比上升8.3%。共发生近3万起投资,同比增长5.5%。
而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天使投资总额创下历史最高,天使投资人和机构共投资了571家公司,合计3.4亿美元,即便如此,和美国的数字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基础设施上,比如孵化器、加速器等,根据国外经验,每100万人口拥有5~7家孵化器是比较合适的比例。作为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成长养分的企业孵化器,美国在此方面的发展从1959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截止2012年10月,在美国有超过1250家的孵化器,然而美国人口数量仅3亿余人,对比13亿中国人口,中国理论应该拥有家孵化器,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孵化器总量尚远远不足。
在早期投资市场上,不管是投资总额、投资的数量、还是孵化器的数量、中国和美国硅谷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未完全得到挖掘,所以未来中国早期投资市场上的空间还非常大。
早期投资的服务进入多元化
美国对早期投资的服务逐渐多元化,以基础设施为例,美国的孵化器对创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会包含为新的创业家提供导师、指导以及技术、商业与融资方面的实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构想、产品推出等方面的东西。孵化器通常会向初创公司提供小额资金,换取其一小部分股份。
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孵化器仅提供场地或者一部分的资金支持,也有一部分面向创业者提供培训的服务等,但普遍提供的服务相对专注和单一;和美国专业而全面的创业服务相比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包括模式的创新上,美国的Angel list在2013年的时候就推出了Syndicates的服务,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募集基金并获得收益分成,进一步地调动社会闲置资源,让那些钱不多、资源多的投资人有机会扮演VC的角色,为整个创业市场添砖加瓦。
还有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SecondMarket,2004年创办之初,主要是用来交易一些上市公司中流动性不强的证券。2009年4月份的时候,推出了“私人公司”股权交易中心,帮助那些想提前退出的投资者或者员工快速获得回报。比如你是一名Uber的员工,又等不及Uber上市,那么你便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股权放到SecondMarket上交易,提前获得回报。
泡沫从何说起?
与其说是2014年的早期投资市场过热*,不如说是前几年中国早期投资不足,机构很少,大的天使也很少。*现在的局面,我认为属于在快速地回归正常——本来就应该有更多的早期投资。在美国,早期投资的金额和后期投资的金额几乎是一样的。可见下图:
(注:本数据来自清科研究院)
徐小平老师2014年11月初接受凤凰财经的采访的时候,也曾经表达过和我一样的观点,他当时也提到:“我不觉得在天使领域有泡沫,虽然确确实实我们现在投资额度比两年前三年前要多了一点点。但是反过来讲,马云对不对,50万美元起家,人家做到两千亿美元了。你多给一点初始的创业者有什么不好。如果有的话,我希望泡沫来得更加猛烈一点,那些美好的有钱人和无耻的有钱人,应该把他们的财富拿出一部分来来做天使投资,就是百分之几拿出来给大家追求梦想的泡沫。”“在、2006年,中国天使投资的环境几乎没有,到了现在呢,看上去还挺好,但是它只是一个初步的,我认为应该在未来三五年,天使投资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满足市场的需求。”
认为早期资本存在泡沫的人,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爆发式增长的经济就是脱离实体经济的泡沫。他们恰恰忽略了爆发式增长的起点是否已经是一个高点,也选择性地忽略了实体经济同步在快速扩张,并等待着新一轮的创新和增长。
所以,创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开启,早期投资根本没有泡沫,而是盛宴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为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汪华原创文章,作者:创新工场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职位精选无需注册,直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登录没有帐号?
a.login__register-btn href="javascript:void(0)" 注册已有帐号?
a.register__login-btn href="javascript:void(0)" 登录注册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本地分享到微博天信投资:中小创业板漫漫熊途或已开启
作者:天信投资 叶腾
  周二早盘,主板市场震荡收跌,中小则大幅下挫。权重板块上,银行、建筑、船舶、、石油、互联网、、运输服务板块上涨,运输设备、传媒娱乐、软件服务、医疗保健、电气设备等跌幅居前。概念上,海外工程、海上丝路、水利建设等少数概念上涨,汽车电子、养老概念、电子支付、智能家居、国产软件、信息安全等概念跌幅居前。两市涨少跌多。
  中小创业板今天的下跌,笔者在这两天已经反复提示了。从4月21号以来的反弹,虽然在指数在不断创出新高,但是量能却没有跟上,这就决定了其上涨只是阶段性的上涨,不具备连续爆发力。面对其上涨的机会,我们可以适量参与,但是其四、五天就有一个调整时间窗口打开的规律面前,我们必须对风险有足够的重视,每次调整前都必须空仓观察,因为或许某次下跌,就不是调整,而是暴跌。跟中小创业板共舞,需要保持一半清醒一半醉。
  主板市场今天基本上延续着昨天的市场风格,即以央企合并为市场核心。虽然力度较昨天有所减弱,但是(,)、、中海发展、(,)、、(,)、(,)、(,)、、、(,)都还要较大的上涨,因此市场的核心不变的情况下,暂时的减缓只是促成后续的再涨。另外,银行股今天强势上涨,券商和保险板块有一定的跟随,后市金融板块与央企合并概念有望轮动上涨,支撑主板指数新高。
  市场的节奏已经很明显了,这轮牛市就是呈现出很鲜明的板块轮动特点,投资者只有跟对市场节奏才能轻松挣钱,否则只会挣了指数不挣钱。
04/21 15:0304/16 15:2204/16 11:50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田溯宁:云趋势变革刚刚开始 创业需长期乐观 短期谨慎
摘要田溯宁认为,云计算领域下一轮非常重要核心的变革是后台整个架构的变革,而后台技术的架构包括从技术中心到服务器,到存储,新的架构,计算,甚至是网络的变革。他指出,需要大规模的新的想象力,新的创造,新的所谓的技术天才,和新型的资本不断地支撑这场变化。
  董事长
  来源:投资界撰文:赵娟
  投资界消息 10月25日,董事长在一场关于云趋势的主题演讲中,呼应了经纬创始人关于投资“泡沫”的很多观点,并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创业泡沫。田溯宁认为,云计算领域下一轮非常重要核心的变革是后台整个架构的变革,而后台技术的架构包括从技术中心到服务器,到存储,新的架构,计算,甚至是网络的变革。他指出,需要大规模的新的想象力,新的创造,新的所谓的技术天才,和新型的资本不断地支撑这场变化。
  作为国内云服务早期的践行者和实践者,田溯宁对云服务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分析认为,出现的出现对过去60年左右的计算和存储的架构发生了非常大的颠覆。而从数据角度看计算的发展历史,交易型数据的出现对过去计算机发展而言属于跨越式的变革。
  在当前云趋势成为移动发展的大技术背景下,田溯宁认为关于后台架构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田溯宁分析说,下一轮非常重要核心的变革是后台整个架构的变革,包括从技术中心到服务器,到存储,新的架构,计算,甚至是网络的变革。这种变革今天对于未来这样一种大规模的不同数据类型的后台的基础设施,田溯宁认为“还刚刚开始,远没有准备好。”他指出,需要大规模的新的想象力,新的创造,新的所谓的技术天才,和新型的资本不断的支撑这场变化。
  而从历史的结构性变革过程来看,田溯宁坦承,“今天对整个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资,商业模式的投资,这方面的创造力刚刚开始,如果未来都能看清楚,就不叫世界了,我们需要勇气和想象力,整个世界就这样变革了。”
  田溯宁认为,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重大的,革命性的计算架构变革的前夜,未来处理的数据来源会越来越多样,未来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变革。而同时在这场变革的核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公司,经营的变革,而且是整个人类社会,整个社会根本的结构,从标准化的生产到个性化的生产都将产生变革。这场变革结束之后人类生活的质量会更加提高。
  田溯宁最后寄语现场嘉宾,迎接这个时代的变革首先要做乐观主义者,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好,相信我们都特别运气,同时要长期乐观,短期谨慎,才能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不仅是成为领跑者,而且能够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以下是现场演讲实录:
  田溯宁:首先特别同意的很多看法,包括他谈的前一段,我读的他的泡沫,关于创业泡沫的理论,我是切身感受。因为作为在方面,51岁已经算老人了,我93年的时候创立亚信,经历了最早的一次泡沫,记得2000年亚信去美国上市,当时开盘是24块钱,第一天涨到一百三十几块,后来跌到7块钱,那是第一轮的泡沫。还有更大一轮泡沫,叫做电信泡沫,那个时候我在网通,99年的时候全球电信放松管制,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电信公司现在已经没有了,我印象很深。他的创始人说用三页纸的策划融了3亿美元,我虽然没有用3页纸,也是用很少的时间融到3.25亿美元,公司只有200人,估值达到20亿美元。融资之后不到两个月,全球的所谓电信的泡沫市场崩盘,当时我还记得那个数字,全球投资人给当时全球各种各样的新型电信公司,现在很多大家名字记不住的,那个时候非常牛的,一共给了在市场上增发了6000亿美元左右。这个结果在全球建立了大量的宽带网络,包括今天大家真正从根本上来讲,为什么现在跨国的光缆这样便宜了,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利用投资人的钱建立了很多海底宽带电缆,建立了很多设施,而这些设施公司很多都破产了。我说的寒冬像四季一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必然的组成部分,我觉得这个时候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是非常重要,我对张颖有一些呼应,也是想把我自己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谈到今天的主题,关于云计算和存储,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和理解,在座很多是技术专家,如果我说得不对的地家不要嘲笑我。我不是学技术的,学生物学的,但是我对科技技术,尤其是对特别喜欢,我的好奇心促使我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参与这方面的创业到投资,如果稍微的从历史的角度想一想,我对计算的思考,计算就是对人类的智慧的一种延伸,计算整个的过程,如果从IBM,那个时候最早把主机建立起来之后,认为全世界就需要5台电脑,后来我们看到了小型机的出现,看到了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每一次我觉得这种变革,从历史上来讲都是属于计算的民主化,计算越来越便宜了,存储越来越便宜,使我们对信息知识处理的程度越来越便宜的过程。但是我们稍微看一看这个历史过程,也是计算在从一些封闭,被少数人能用的,大的机房到了桌面,现在到我们的手上,很快会看到社会计算的来临,从灯泡到穿的服装,很多方面都有初步的计算能力。我认为整个的计算民主化,就像整个社会文明,经济进步一样,使更便宜的计算和能力让更多的人去使用。我们想计算解决的问题,核心的是数据的问题,怎么把数据能够存下来,能够处理好。过去整个计算,我们看到的基本处理的数据的类型,或者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处理的类型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所谓的记录型的数据,不论是最早期的应用,人口普查是计算机早期发展主要的应用,后来到,,基本是记录型的数据,田溯宁用了多少钱在什么时候,这种简单数据的结构奠定了过去计算机基本的存储计算,,数据库的架构。
  今天看到IOE计算机的后台基本是为这样的数据类型设计的,但是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出现之后,出现了完全另外一种数据类型,过去计算机的架构不是为它设计的,互联网的大量的数据类型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交流,交易,分享型的数据,像图片,语音,微博,各种各样的数据,邮件,很多的数据类型比记录型的数据更加复杂,量更加大,更加不可预测性,跟事件有关系。我从这个角度认为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对过去60年左右的计算和存储的架构发生了非常大的颠覆。过去无论是数据库也好,存储也好,各种各样计算的架构,并没有为这么大规模的数据,新型的,这个类型的数据做好准备。我们后台的架构,不论是服务器和数据库,基本是是从芯片开始,延续着过去的为记录型的数据做准备的。我认为一个从数据角度看计算的发展历史,交易型数据的出现是对过去计算机发展是跨越式的变革,而我们今天看到另外一种数据的出现量是更大的,所谓的观测型的数据,不论是视频监视,还是越来越可佩戴计算,这个量是更大的,时时刻刻就在那里,一个摄象头,每分每秒,一个穿戴设备不论用还是不用它,它就在那。我们今天看到计算机后台的架构,还是在过去IBM主机的时代,或者是数据库时代统治我们后台的架构,前台的类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要处理记录型的书记,大量的交易型的数据。今天看到可观测性的数据,随着可佩戴计算才刚刚到来。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云计算的出现,和整个的大数据的出现,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而是对过去从计算机演化的历史来讲,我认为比PC对主机,对小型机的变革更加深刻,因为数据的类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四年之前,由于对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做云计算的投资,很大的思考,包括跟七牛的合作,是我认为在后台的计算的环境,一场大的变革刚刚发生,如果说过去不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前台的联盟被安卓和AM的架构发生很大的变革,我们看到移动通讯变得开放,便宜,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商业模型。而后台架构的变革,我认为刚刚开始,什么样是一种芯片,服务器,或者是更大的数据中心,是为这种不同数据类型服务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存储到底是用什么样方式的发生,当每个人每天的行为都被记录下来,每个有几十个传感器,房屋变成智慧型房屋的时候,这种数据量准备没有准备好,用什么样的数据中心,要耗多少电,什么样架构的芯片,什么样架构的数据库处理这些事情,我认为这些思考刚刚开始。好的消息是这个过程中,这种变革创造的机会今天可能很难想象,今天大家都在想我们如果用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了很牛的公司都是的公司,但是大家想想,在过去如果从整个工业历史上来看,对社会影响非常之大,甚至是创造非常多价值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的公司,从GE,波音公司,到IBM,我认为下一轮非常重要核心的变革是后台整个架构的变革,后台技术的架构我认为是从技术中心到服务器,到存储,新的架构,计算,甚至是网络。这种变革今天对于未来这样一种大规模的不同数据类型的后台的基础设施,我认为还刚刚开始,远没有准备好。需要大规模的新的想象力,新的创造,新的所谓的技术天才,和新型的资本不断地支撑这场变化。因为历史上我们看,每一场技术变革都需要十年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从计算机过去这种60年,或者是80年历史,没有任何一场变革像这一场这深刻,因为数据的来源更加多样,尤其是大家谈的物联网出现的时候,这种现象是过去没有的,我们可以观测这么多的数据,这么多的物体,这么大量的数据,数据来源的变化,来源的多样性,使人类对自然界,对自己,对企业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如果说工业革命推动人类历史进步,根本的进步是几种技术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出现了工业革命最辉煌的时候,从蒸汽机发展,历史发展了200多年。当电的出现,的出现,电报,石油化工这些技术出现之后,在19世纪初期整个工业达到最辉煌的时候,可以看到人类的寿命在增加,财富的创造在几何性的增加。信息在过去七八十年的发展都在为最辉煌的时代做准备,这个辉煌的时代很大的因素是跟各种各样的数据有关系,因为不同的数据源的收集,存储处理,使我们能够对自然,对社会,对企业,对人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今天在谈商业模式,或者想未来五年十年,我觉得我们还是用一种比较传统的思维方法,就像在工业革命大变革的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很多如果没有很好想象力的时候,想象不到电报发明之后,过去最典型的例子,靠信鸽交流,伦敦股票交易所和纽约股票交易所,通过电报几秒钟可以实现,那个时候是什么商品模式,就像最近有一篇文章讲的,在技术变革的过程中,所有的商品模式想起来非常可笑,非常脆弱。这样大规模的数据里,这样大规模未来存储计算的能力过程中,未来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企业形态是什么,今天还是非常早期的,工业革命非常重要的成果出现了大规模标准化的制造业,出现了泰勒制,福特生产线,如果说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知识社会做准备的话,这个时代的生产线是什么?我们有没有一个机制的生产线,可以大规模,个性化的生产知识,有这么多的数据能够存储,教育在这个形态未来是什么样的变化。今天看到所有学校的教育和福特生产汽车差不多,标准的,考试的,人最重要的创造能力平均化了,每个人生下来的心跳,所有的生理指标被记录之后,未来的成果是怎样,工业革命发明的抗菌素治疗了肺结核的疾病,免疫系统使人类的寿命增长了40年左右,如果工业革命之前,在座的大部分,包括我,40岁人就死亡了,一个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使人类的寿命涨了一倍,每个人的生理指标被记录下来,未来是怎样的,是否可预测。
  今天谈到存储,计算,看起来是非常枯燥的后台技术和探索,但是我认为已经生成变革为非常重要的技术,今天谈到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七牛存储,这个存储和阿里怎么竞争,和大的互联网公司如何竞争,有那么多钱,存储的架构未来怎么做,如果我们用过去的判断的话这些问题非常难回答,如果从历史的结构性变革过程中,我们可能今天对整个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资,商业模式的投资,这方面的创造力刚刚开始,如果未来都能看清楚,就不叫世界了,我们需要勇气和想象力,整个世界就这样变革了。
  另外一个角度谈到存储,大家也要想一想,当这么多数据要被存储和积累下来的话,今天的一个存储非常重要的一个架构,就是属于数据中心,是远远落后于和数据的发展,我在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整个的数据中心,整个的网络,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同时,整个在从业者的过程中,破坏性创造,企业家很少,如果五年十年想未来的存储架构来看,数据中心将是非常重要的。而数据中心和能源有很大的关系,计算所有的核心,存储,计算都是需要能量,逃脱不了物理学,怎么在这个时候能够有更大规模的非常便宜的,能够用很多自然的力量把大规模的数据存储下来,仍然是未来没有早期探索的课题,能源和结算的结合。
  我跟大家分享就是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现在在一个非常重大的,革命性的计算架构变革的前夜,因为未来处理的数据来源会越来越多样,未来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变革。而同时在这场变革的核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公司,经营的变革,而我认为是整个人类社会,就像工业革命,19世纪初期一样,是整个对社会根本的结构,标准化的生产到个性化的生产,这场变革结束之后人类生活的质量会更加提高,未来伟大的商业模式还正在探索时期,什么是这个时代的GE,什么是这个时代的福特,什么是这个时代的标准石油,什么时候大数据是一个矿的话,这个时代如果发现不锈钢,发现元素周期表,从石油里面提炼出塑料的应用,我认为是刚刚开始。他指出,需要大规模的新的想象力,新的创造,新的所谓的技术天才,和新型的资本不断的支撑这场变化。
  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星期六的早晨跟大家分享这些,我能看到星期六,大家把休息时间拿出来,七牛能够主持这样一个会议,有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多合作伙伴在一起,这就是创造的力量,企业家的力量,也是将来技术变革的力量,大的来讲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变革最主要的动力,非常感谢七牛能够让我们参与创造,创业的过程,我争取能够做好你的参谋,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能一起参与,拥抱这样一个计算机变革,一种革命性的,非常辉煌和激动人心的新时代,谢谢。
6023゜11843゜2611゜3528゜4351゜5295゜6259゜7183゜8107゜995゜10
12748゜111545゜210237゜38645゜46023゜55695゜65586゜74936゜84917゜94542゜10
他的敌人会对他留言:“做生意的人也配谈经济。”但他会不客气地回敬:“作为人生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懒...
从“黯然”告别美股,到霸气回归市值翻倍,分众传媒只用了两年时间。日前,市场盛传分众...
财务幸存者:月光族,收支勉强平衡,可以自食其力,从漏水的船上岸。但可用于投资的积蓄有限,也缺少明确的财...当前位置:
> 创业资讯
马云和王卫,两个男人的真正交锋才刚刚开始
来源: | 发表于: 11:46 | 119 次
顺丰是当下最热门的公司之一。虽然它是一家快递公司,但谁也没把它仅仅看做快递公司。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快递公司?物流公司?金融支付公司?大数据公司?
理财周报记者历经数周采访调查,甚至访遍了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万基商务大厦顺丰总部的每一个楼层。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顺丰公司。第一个角度,我们无法否认顺丰是一家好公司,是一家有规模的公司,是一家有利润的公司。第二个角度,我们从怀疑主义角度出发,顺丰能不能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管理水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巨头公司?它可以和联邦快递匹敌吗?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重构时期,这个曾经拒绝过马云和马化腾合作的公司,现在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顺丰20年融资破冰
今年10月,理财周报记者曾以快递员的身份,来到了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的万基商务大厦。这栋26层高的大楼门前只有两条车道,并且不像腾讯那样将LOGO放在显眼处。这就是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
“它(顺丰)太低调,低调到不想被人发现。当年我入职时,下公交后在这附近找了半天”,一名顺丰内部人士回忆。
顺丰占据万基商务大厦大部分楼层,物业管理交给了福田当地地产商金地集团。每层顺丰办公布局基本上一致。落地玻璃门上刻有SF字样。走廊上两个挂壁电视循环播放寄快递规范指南。
记者抵达大厦门口时,恰逢CEO王卫与客户洽谈完毕,从顺丰前台方向走出。约1米75的身高,身材略微发胖,皮肤白皙。王卫身穿浅蓝色的工作衬衫,休闲款的白色裤子,脖子上挂着工作牌,笑着送走一身西装革履的客户。
正是这个人,正在改变和塑造着整个快递行业、甚至是更多行业的生态。
王卫的顺丰版图不止于快递业务。根据第三方机构尽职调查报告,王卫通过五大控股实体,控制旗下快递、电商、航空、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第三方支付等业务。早在几年前,顺丰速运就低调注册了“顺丰银行”、“顺丰支付”等金融类域名。
截至今年,顺丰旗下已有31架全货机(12架自有19架租用)、5000多个营业网点、150余个一、二级中转场和一万多台营运车辆。这个体系看似已经足够庞大,然而从去年开始,顺丰不再固守中高端快递市场,在电商、合约物流、廉价快递等领域多线出击,资金掣肘的问题将越来越明显。
两个月前,王卫穿着白衬衣、破洞牛仔裤去见了西装革履的招商局总裁。
很快有媒体报道,顺丰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古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四家投资方将获得不超过25%的顺丰速运股份,成为顺丰新股东。
这是顺丰成立20年来,王卫第一次向资本打开大门。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合作时王总就已经和股东们谈好,PE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也不会对顺丰现有的品牌有所改变。顺丰还是会保持原来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这些都没有变化。”
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PE大鳄一直在试图接近顺丰,最终央企资本的进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尽管古玉资本入股比例仅1.53%,远低于其它三家,但其董事长兼总裁林哲莹拿下了新顺丰副董事长的席位。林哲莹的另一个身份是,商务部外资司的前副司长。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点评这笔注资时说,“因为央企占的股份很少,25%不到,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王卫愿意让他们进来。”
早在2004年,联邦快递(FedEx)在布局中国业务时就接触过王卫,试图以50亿元左右收购顺丰,被王卫拒绝。此后,试图接触王卫投资顺丰的PE和VC越来越多,但王卫从未应允。
随着不引入PE的规矩被打破,顺丰会不会上市的问题也被搬到了台面。
对此,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顺丰虽然是融资,但这些并不代表顺丰要上市或者是打算迈出上市的第一步。我们在和这些新引入股东沟通的时候,不上市是我们之间合作的前提。上市暂时还不是我们计划中的事。”
一票顺丰快递的旅程
哪怕是最了解顺丰的人,也难以定义顺丰。
“顺丰本质上是一个IT公司,一个大数据公司。”顺丰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每天,数以百万票的快递、14万多员工,在庞大的信息系统中高效运转。顺丰也将呼叫中心和信息系统定为最高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你拨打顺丰客服电话时,你的订单数据信息已开始进入顺丰庞大的数据库,并将经过至少10道程序到达收件人手中,用时可能只有12小时。
支持快速的的秘密武器是其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心系统。
这个数据中心的开发和运营,有着多达2000多人的精英团队。顺丰遍布全国的5000多个网点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快递包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管理,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人流、现金流无缝对接,快速周转。
这个数据服务中心,位于顺丰深圳总部万基商务大厦3楼,是整栋楼管理最为严格的地方,也是整个顺丰的大脑中枢所在。
黑灰色制服、黑色背包、巴枪是顺丰快递员的标志。某种意义上,顺丰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技术公司,而非劳动力密集型快递公司。
当你下单时,顺丰的呼叫中心客服人员就已经将你的订单需求录入信息系统。这个指令将会发送到快递员的巴枪上,一个小时内,穿着黑色工作服的顺丰收派员就会手握巴枪出现在你面前。
快递单经过巴枪扫描后会形成条形码,这将成为该快递单的身份证。业内人士介绍,这个长得像POS机的机器最早是顺丰开始使用的,目前价值大约在元。巴枪主要有三个功能:打印凭条,运单,发票,它成了每个顺丰快递员的标配。每名快递员都对应着其专属的巴枪,可以说它是带有业务员个人ID的信息入口。
收派员将你填好的订单信息录入进巴枪中,而该地区的分部以及深圳总部的系统中都将同步收到关于该订单的详细信息寄件人、收件人、寄件地址、收件地址、收件员、价格等所有信息,随即系统会生产一个运单,并自动传入快递信息系统。
当你将包裹交给该快递员时,你不必担心你的包裹是否被哪位快递员给私藏了,因为该系统存在一个严格的内控系统。如果快递员在收件时不扫描该快递单号的话,当它到达下一站分拨中心时,它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下一环节的快递员发现该包裹破损,会提前报备,公司将追究上一环节负责人的责任,一环一环都紧密衔接。
之后,你的快递将被带到分站点进行分拣。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全国各地1万多台顺丰货车,在听候巴枪的发车指令。
在顺丰大大小小的中转场,装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360度监控。如果发现分拣员分拣时扔件的距离超过30厘米,就会扣分,牵涉到每个月的考核分,牵涉到年终奖和工资,一次扣分是50块。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公认顺丰的毁坏件最少的原因。
紧接着被打包好的包裹将发往分拨中心。深圳的分拨中心一共有四个,其中最大的是宝安机场的黄田分拨中心。
顺丰目前的分拣系统,主要是“全自动”加“半自动”。全自动的分拣,机器会自动识别出目的地代码,流水线送到指定的区域,这个区域都是到同一个地方。打包后快递件将通过汽车、飞机等送到目的地的中转场,目的地中转场再细分下去。大城市只是粗略分流,包括华南、华东、华北、东南、华西、华中。
在深圳龙华分拨中心,在这个占地4000平米的厂房门口的柱子上,一个标牌上面赫然写着:你已经进入摄像监控范围。工作人员指着吊灯旁边的摄像头说:“我们包裹邮件在这里都有监督的,你看挂在上面的摄像头,我们就有80个。”几乎屋顶上每个横梁的节点上都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正对着运动着的传送带和一旁的分拣员。
一位年轻的分拣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分拨中心一般都是24小时营业的,员工实行两班倒,白班是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40。
这里工作人员主要是分拣员和运作员。分拣员在这里一共有60多名,进行收件和发件的分拣。而运作员就是负责装车和卸货。
接着这个快递单将发往目的地。负责顺丰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称,一般顺丰分为陆运和航运,除了省内和一些不能航运的物品如化妆品等,其他物品都采取航运的形式。现在顺丰主要是四条航线,包括西南、北京、杭州、山东,几乎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区域。
当司机拉着满车的货物送往目的地时,也是逃不过总部信息系统的监控。车辆上的GPS系统通过数据对接器连着分拨中心和深圳总部,车辆是否安全,中间是否有偷盗行为完全都在系统的掌握之中。
在顺丰深圳总部最大的调度中心,所有中转场、人员、车辆、快件运行情况,都可以从快递信息运作系统中实时调出查看。任何一个投诉电话,都可以实时找到问题所在。
最后,这封快递件到达目的地分拨中心后,再分拨到具体的某个站点,而该站点的快递员一定会在两个小时之内将快递件送到客户手里。
“我们也有巴枪,但顺丰的整套信息运营管理系统是学不来的。我们自己就是私人老板,虽然都是圆通公司,但每个私人老板定价不一样,一件快递赚个8、9毛已经不错了。车是自己买的,我们从圆通公司手中买快递单,一份3块钱。”一名圆通三级代理商说,“快递太多,分拣员压力大,乱扔很正常。所以,我们物品毁坏率比顺丰高。质量和速度肯定不能像顺丰那样,我们的优势就是便宜。”
如此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行,也与顺丰十年前确立的直营模式密切相关。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的优势在于直营模式。“快递公司之间是有业务横向关系的,比如快递从北京到上海是有业务上的关系的,这和旅馆的加盟不同,比如如家分店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只和总部之间有关系。这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这就说明快递行业不适合加盟模式。”
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快递公司,没有一家采用加盟模式。直营模式更适合快递企业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位长期从事物流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正在转型,从加盟转到直营,在90%的省会城市现在已经转为直营模式。
顺丰离联邦快递有多远
42岁的王卫注定是中国快递史上一个标志性人物。
这家低调隐秘的公司,用了20年时间,颠覆了草莽层出的快递行业,也颠覆了中国快递行业的既有格局。
根据第三方尽职调研数据,2012年,顺丰集团收入210.18亿,3年时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从市场份额看,顺丰是民营快递公司中市场占有率最高。截至2012年,顺丰集团的经营规模仅次于国企中邮速递,市场占有率为20%,“三通一达”申通12%、圆通10%、韵达8%、中通6%。
但“三通一达”并不是王卫真正的竞争对手。早在几年前,顺丰就把目标定为“中国的联邦快递”。
“顺丰的模式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顺丰在服务上很多已经和国际接轨,但在服务覆盖范围上还有很大差距。”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快递现在还不是中国的联邦快递,从数量、市场份额各个指标看,还不是绝对领先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顺丰与“三通一达”定位不同。顺丰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而“三通一达”走的是中低端路线。
王卫把目光标准了国际巨头。联邦快递成立于1971年,这一年,王卫刚上海出生。而UPS更是有106年的历史。
“顺丰快递信息系统是国内最强的,但在服务范围,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企业文化方面,和国际巨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徐勇说,“差距比较大的是在自动化方面。在一些代码运用方面,比如一个城市代码、区域代码方面,老外运用得更好一些。
事实上,顺丰在信息化的一些应用方面已经开始和国外接轨了。比如运单查询。在顺丰快递总调度室,你可以根据识别条码,实时查询到任何一件快递的在途状态。
从国际化程度看,联邦、UPS已经覆盖超过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顺丰服务覆盖范围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王卫更注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倒不是说要把企业做大,更多心思还是在如何做强上。顺丰将来可以成为中国的UPS和联邦快递。顺丰要成为国际上的UPS和联邦快递还需要很多年,可能需要十年以上。”
初涉电商江湖
快递以外,无论是顺丰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王卫在布更大的局。
在顺丰内部,快递业务体系被称作大网,足见其在顺丰集团的核心地位。但是目前,最让王卫偏头痛则是电商吹来的风。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
而在这个市场中,天猫依靠其影响力牢牢占半壁江山,占50.4%;京东占20.7%,苏宁易购占5.7%。
而电商行业一定程度上也在重构原有的快递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快递行业增长率达到50%,其中电商对快递行业贡献达到72%。
这是组让王卫头疼的数据。以天猫的物流需求来看,阿里物流数据中心显示,双11当天,申通以1210万件居首位,圆通1110万紧随其后,韵达累积总数达1027万,中通为1020万,EMS407万在“三通一达”之后,而顺丰只有316万件。
“顺丰很早就在做电商了,但是一直也没做起来,这与顺丰的快递基因有关。”一个前顺丰优选人士表示,“快递的基因使得顺丰和互联网需要磨合。”
早在顺丰优选上线之前,王卫就涉足到电商领域,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效果不甚理想。
而在2011年的一个私人聚会上,已经涉足电商的王卫,谈起顺丰做电商的生死,“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其实顺丰尝试电商不算晚,但是等到真正做起来,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成本,起了个早,没有赶到集。而顺丰优选也存在着一些业务瓶颈和模式制约”前述顺丰优选人士表示,“顺丰优选是模仿的京东模式,但是整个管理还是有太多快递的基因。”
“所以,如果顺丰去做电商的话,原有体制会得到挑战,京东作为电商去做快递也是同样的问题,两边的业务线高度不匹配。”
而在新CEO李东起上任之后,顺丰优选开始在战略上作调整。
一直以来为高端用户提供健康生活的方案,在李东起来了之后被推翻,开始以线上营销为主,走中低价值路线。
“顺丰选择食品行业为突破口是很正确的,电商很难渗透。顺丰利用运输优势,做冷链市场,是很明智的。”一位中国快递协会人士表示。
顺丰内部工作人员也介绍,“我们想在电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研究电商的供应链特点、价格特点,然后对照我们现有的资源,看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匹配。对电商,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
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部扩张,顺丰优选都在不断突破和调整,最大表现无疑是入股菜鸟1%、联手易迅。
很多年前,马云两次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很多年后,电商彻底改变商业形态,王卫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
马云和王卫,是两个极致。一个高调到极致,一个低调到极致。这两个男人的真正交锋,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只听说过王卫拒绝马云的事情,其实他还不理马化腾。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理他,后来马云、马化腾也不理王卫。”上述顺丰优选离职人士表示。在他看来,爱玩户外极限运动的王卫“有点极端”。
“电商的发展应该是超过了王卫的预想,但是他应该不会后悔,他会努力找办法解决。”一位顺丰内部人士表示,“而且现在也已经开始了合作,可能还是担心马云做物流,毕竟从上面走下来容易,从下游走上去难。”
而市场对于马云有很多猜想,菜鸟会不会让快递行业更艰难?
“菜鸟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数据提供的平台,帮助整个快递行业提升效率的。菜鸟是不可能做快递的,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在做快递上。菜鸟网络主要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一个数据平台。”菜鸟网络内部人士表示。
“马云可能想垄断市场,菜鸟把快递业拉进去,又不给决定权。他是想垄断快递下游产业,他不进入快递,它主要是通过三通一达占有的市场来进入,然后他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优势让你进来,你不进来行吗?”一名快递行业分析师表示,“顺丰进的话,是锦上添花。三通一达70%以上的业务是来自淘宝,不进的话肯定被边缘化。”
顺丰内部人士如此解释为什么参股菜鸟网络1%股权:“(马云)他们需要,我们友情提供帮助。”
而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快递的低价恶性竞争,促成了中国电商的非正常繁荣。美国的网购并没有像中国那么发达,因为快递成本比较高。顺丰,包括三通一达都是恶性市场竞争的受害者。”
“顺丰不会降低自己的身段,参与到电商的价格竞争。既然和电商成为伙伴关系。我们要了解伙伴的需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家是有商有量的一个关系,绝对不是谁依附谁的关系。我们为电商做物流做服务,不是用低价来侵蚀市场,而是以服务来满足。”顺丰内部人士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