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经济危机影响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和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用户登陆
保存密码 [忘记密码]
    组织机构
?工作机构设置及负责人
6个事务委员会
经济事务委员会
社会事务委员会
文化事务委员会
环境事务委员会
港澳台侨事务委员会
国际事务委员会
国际协会工作组
中欧圆桌会议工作组
中国-拉美经济技术合作小组
中国-非洲经济技术合作小组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工作组
?常设工作机构
信息联络部
交流合作部
    理事会国际协会
    理事会协会
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和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双击自动滚屏
日至7日,中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与欧盟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圆桌会议第四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根据全国政协领导的指示,在会议期间,我们与来自欧洲雇主组织、雇员组织和其他第三方组织的代表就这次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发展影响的程度、前景及与中欧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后,我们考察了德国和丹麦,与有关专家、企业家进行了接触。现将考察的成果及此后收集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金融危机已对欧盟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并将持续较长时间
(一)金融危机已经对欧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欧盟统计局 日公布的数据表明,欧元区1 5国的G D 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2.1%,降至第二季度的1.4%,第三季度更是降至0.7%,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环比均下降0.2%;欧盟27个成员的GD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2.3%降至第二季度的1.7%,第三季度更是降至0.8%,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环比增长分别为0和下降0.2%。德国和意大利GDP第二和第三季度环比均出现0.4%和0.5%的负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德国GD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2.7%,降至第二季度的1.9%,第三季度更是降至0.8%;意大利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只有0.4%,第二和第三季度则分别下降0.2%和0.9%。法国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3%,第三季度略增0.1%,与上年同期相比,GD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2%分别降至第二和第三季度的1.2%和0.6%;英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率为0,第三季度为-0.5%,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3%,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别降至1.5%和0.3%。预计2008年欧盟GDP增长率只有1.4%,远低于2007年的2.9%。欧盟经济已经滑入15年首次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IMF)日的报告指出,欧元区GDP增长率将由2007年的2.6%降至2008年的1 . 2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25日的报告则认为其增长率将由2.6%降至1%。
据德国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日最新发布的经济景气报告,第四季度伊福世界经济景气指数从73.4点跌至60.0点,创20年来新低。世界经济下滑征兆已从北美、西欧和亚洲主要经济体蔓延至中东欧、俄罗斯、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全球已共同步入衰退。
(二)对未来金融危机发展的不同看法
1. 不少机构比较乐观
目前欧盟官方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观点是金融危机将持续到2009年底,2010年开始恢复。欧盟日的报告认为欧盟2009年GDP增长率降至0.2%,2010年则升为1.1%,欧元区则分别为0.1%和0.9%。德国、法国和意大利2009年GDP为零增长,英国则下降1%,2010年四国的增长率分别为1%、0.8%、0.6%和0.4%。IMF日的报告认为,2009年全世界GDP增长率由2008年的3.7%降至2.2%,其中发达经济体由1.4%变为-0.3%,欧元区、美国、日本和英国分别为1.2%和-0.5%、1.4%和-0.7%、0.5%和-0.2%及0.8%和-1.3%。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日认为,将许多大型银行卷入漩涡的金融危机正扩大至更广泛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尚未达到最糟状况,还会持续一年,恢复正常经济增长还要等到2011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的报告认为,2009年所有OECD成员国实际GDP下降0.4%,一般第三或第四季度开始恢复增长,2010年增长率可达1.5%,其中欧元区为-0.6%和1.2%。
2. 金融危机将演变为世界型经济危机,并持续较长时间
许多实业界、金融界、学术界人士认为这次危机将持续3至5年甚至更长。这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世界性经济衰退,并将发展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这次危机根源不是简单的资本流动性问题,而是美国领导的新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及结构出现严重缺陷,虚拟经济泡沫破灭。
欧洲社会党秘书长高德利日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标志着美英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彻底失败。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总裁马尔腾斯日认为,布什政策失误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布什政府长期实行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加减税政策,同时进行反恐、伊拉克和阿富汗三场战争,耗资巨大。政治家们掩盖政府失误。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纵容居民超前和过度消费。市场经济存在严重缺陷,同时政府监管严重失职,致使金融衍生工具盲目发展,虚拟经济发展失控,投机无度,股市、期货和房地产等巨大泡沫最终破灭。
解决危机的根本手段是进行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但在现有环境下这种制度性改革和重大的结构调整难度很大,因此,危机将持续较长时间。
(2)危机影响广泛而深刻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格洛斯日在议会讨论2009年预算修正案时透露,明年德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0%,这将是德国战后经历的最深刻的经济衰退,超过1975年石油危机后德经济最强衰退纪录(-0.9%)。
虚拟经济(股市、期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制造的巨大泡沫已经开始破灭,后续影响不断显现。实际上,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刚刚开始深入,房地产和金融业已经受到严重冲击。欧盟各成员股市的跌幅均在1/3-1/2之间。日,巴黎股市收盘至2980.42点,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点,较当年1月2日下跌了46.3%。
作为股市和银行融资的主角,实体经济已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给航运大国丹麦带来重创。马士基航运公司的股价到2008年8月底已下跌40%,使这家丹麦最大的公司价值缩水1690亿克朗,而另两家航运公司Norden和Torn分别下跌61%和52%。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主席、“五贤人”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沃尔夫冈?弗朗茨日认为,德汽车、化工业相继减产,显示经济衰退正在蔓延,如流感般从一个行业传染给另一行业。他用“历史性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来形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因为经济衰退与深刻的金融危机相互交织,其前景难以预料。
金融危机使汽车工业滑入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德国市场汽车销量将降至1991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汽车市场需求甚至降至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统计,2008年10月份欧洲市场轿车销量较2007年同期减少110万辆,同比下降15%。其中,德、法、意、西、英的销量分别下降8%、7%、19%、40%和23%。戴姆勒公司董事长蔡澈(Dieter Zetsche)日对媒体表示,全球轿车销售出现10年来首次倒退,汽车业正滑入更深的危机,目前尚看不见任何曙光。他表示不希望以下预测成真,即至2 0 1 5年德国汽车业将减少1 0万个工作岗位,因而呼吁政府出台针对汽车行业的信贷担保政策,同时呼吁银行界不要限制对中小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贷款。戴姆勒公司共有15万员工,目前均已接获缩短工时的通知。法国《论坛报》日报道,很多在欧洲的汽车制造厂从下个月开始停工。继法国PSA集团、雷诺、菲亚特和欧宝之后,宝马、福特、丰田和大众也宣布了停产计划。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安塞洛?米塔尔将临时关闭其在法国的一半高炉。其在西欧总共有13座高炉将停产或即将要停产。在德国的几家钢厂也将采取同样的措施。
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日宣布未来两个月内减产25%,关闭80家工厂,2万名员工调整工作时间,另外1 0 0家工厂减产。其举措将成为欧洲企业进行新一轮裁员和关闭工厂的前奏。
2008年9月,法国工业生产(不包括能源)同比下降0.5%,按年率折算下降幅度达2.5%。在各个工业领域,损失最为惨重的是汽车工业,截至第三季度末,同比降幅高达6.8%,其次是中间产品制造业(-3.6%)、农食品加工业(-2.9%)、消费品制造业(-1.7%)。
欧盟景气和信心指数大幅下滑。欧委会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欧元区和欧盟11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均大幅下滑,分别创下15年来新低和历史最低水平。经济景气指数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乐观程度。1 1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74.9,较前月下降5.1,是1993年8月以来的新低。欧盟27国的经济景气指数降至70.5,比上月大幅下降6.7,为1985年1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点。德国最重要的经济景气指数――伊福商业景气指数由10月的90.2点下跌至11月份的85.8点,达到199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业务前景指数跌至77.6点,创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金融危机已传导至实体经济,并且已波及就业市场,制造业情况最严重。零售和批发业的商业景气度也不断下降。据11月25日法国国家经济研究与统计局(INSEE)发布数据,11月份法国工业企业的信心指数触及新底,从10月份的87点下跌到80点,也是1993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
工业订单急剧减少。“路透社”日柏林消息:德国工业生产订单因受金融危机冲击急剧减少。德联邦经济部发言人11月6日表示,排除季节和价格因素,9月份德工业订单环比下降8%,“这是自1991年引入统计制度以来最大降幅”。欧盟官方网站日消息,欧元区和欧盟9月份工业新订单继续下滑,环比分别下降了3.9%和4.6%。除造船、铁路和航空器械外(这些领域订单数下降更快),欧元区和欧盟工业新订单环比分别下降了2.2%和2.7%。与去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9月份工业新订单分别下降了1.1%和0.9%。
据德国《金融时报》2 0 0 8年1 1月2 1日报道,当日发布的欧元区和德国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分别只有36.2和36.7,数据呈直线滑落且创下1 9 9 6年收集数据以来的最低位,显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加速,经济衰退的强度超过预期。
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已对欧盟出口造成严重影响。月份,欧盟出口9827亿欧元,增长8%,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个百分点。但如果只计算工业制成品,欧盟出口增幅为5%,比上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尤其是脆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绝境。随着法国人购买力的下降,49%的中小企业主已经发现他们的业务量随之明显减少。63%的中小企业主根据基准信托晴雨表预测到金融危机将对他们的业务将产生严重影响。29%的中小企业主害怕年底将面临破产。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匈牙利等一批东欧成员将受到严重冲击。来自日本中央银行、丸红经济研究所等的专家日认为,欧洲的金融业已陷入像富通、皇家苏格兰等欧洲骨干银行的困境和冰岛等国的危机,表明欧洲金融体制在活力上逊于美国,在经营稳健上则落后于日本。欧洲实体经济则面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日本强有力的竞争。因此,欧洲将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
(3)欧盟授权有限,且没有统一的市场经济模式,采取共同应对危机措施时内部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影响应对的效果,但金融危机将促进欧盟一体化建设马尔腾斯认为,金融危机给欧洲政治经济政策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发挥集体智慧力量才能避免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危机。但欧洲市场经济并没有统一模式。英国实施的是盎格鲁――萨克逊新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法意南欧实行的保护现有工作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模式,而北欧实行的是促进未来就业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立足点不同,协调难度较大。法意等国保护国内产业倾向明显。
高德利认为金融危机将促进欧盟一体化建设。近年来,由于欧盟未能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加上竞争加剧和购买力下降,民众不满增加,一体化建设热情下降,疑欧情绪上升。金融危机促使欧盟加强金融和财政政策协调趋同,这在以前是无人敢触的禁区,现在不但公开讨论而且合作明显加强。冰岛危机使更多欧洲国家考虑加入欧盟和欧元区。爱尔兰新一轮公投将成为欧盟认同和归属感增强的标志。
金融危机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1.这次危机已对中欧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35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比全国增速高出0.6个百分点,但比其中出口2465亿美元,增长24.5%,高于全国增速2.6个百分点,进口1127亿美元,增长26.2%,比全国增速低1.4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贸易总额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下降6.2个百分点,而进口增速则增加5.2个百分点。最近几个月,进出口增速明显减缓。同期贸易顺差为1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比去年同期增速减少28.5个百分点。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统计,1-8月份欧盟自华进口1542亿欧元,同比只增长4%,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甚至低于今年欧盟总体进口增幅7个百分点。欧盟对华出口523亿欧元,增长13%,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高于今年欧盟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在欧盟进口需求下降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我经济发展却对欧盟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欧盟自华进口大幅减速使欧盟对华逆差快速增长局面有所缓解,月份欧盟对我贸易逆差1019亿欧元,仅比上年同期增加3亿欧元。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6.3%和28.1%。统计数据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海关统计中没有考虑香港对欧盟进出口数据。根据欧盟统计,香港对欧盟进出口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随着欧盟经济衰退演变成为经济危机,欧盟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据OECD日的报告预测,2009年OECD国家商品与服务进口将下跌0.2%,其中英国下降3.4%,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下降1.6%、0.7%和0.4%,只有德国增长2.8%,但增速比2008年减少2.6个百分点。欧盟奉行以攻为守战略,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出口产品而言,我国将面临更多来自于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同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压力,欧盟将会炒作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汇率问题,迫使中国进口更多的欧盟产品。
2. 双边投资将有较大发展余地
经济危机将促使欧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将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月,欧盟主要成员对华投资项目1511个,同比减少22.51%,但低于中国总的减速(-26.2%),实际投资44.44亿美元,增长26.2%,低于全国总体增长率(35.1%)。实际上,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地,其对华投资只占其对外总投资的1%,因此,合作余地很大。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2 0 0 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对欧盟投资10.4亿美元,增长711%。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341.6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85亿美元,占24.9%,非金融业256.6亿美元,占75.1%,同比增长229%。欧盟也是我投资的重要地区。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更多的欧盟企业面临困境,这为我国对欧投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法国建立主权基金和德国对非欧盟主权基金的审查限制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思维,将收窄中国对欧拓展投资业务。
3. 双边技术合作有很大的空间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截至2008年9月,我自欧盟引进技术28794项,累计合同金额1167亿美元,其中2008年前9个月引进2083项,合同金额近70亿美元。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欧盟企业向中国转让技术,另一方面也推进欧盟强化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为中欧联合开展技术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加强中欧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双边经贸健康发展
(一)高度重视和充分估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包括欧盟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这次由美国新自由资本主义缺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导致泡沫破灭但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对世界经济包括欧盟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也不能掉以轻心,其持续时间绝非2009年1年,我国必须做好3-5年应对的准备,并积极与欧盟等共同应对挑战。
(二)抓住欧盟目前企业资金短缺、订单下降等处境困难的机会,有选择地在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应鼓励和支持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欧盟的投资,重点应放在其先进的制造业,包括并购其品牌、优质的中小企业。
(三)借重其结构调整,提倡创新的机会,扩大双方技术合作,尤其是加大联合研制和开发
一方面,应利用经济危机积极做欧盟成员国的工作,促使其放弃对华武器和高科技禁令;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其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企业结构优化。特别重要的是,应建立中欧高科技开发基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与欧盟有关机构开展联合研制和开发。鼓励中欧在环境保护、节能和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在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合作园区和循环经济合作示范区。
(四)继续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共同防范贸易保护主义
中欧在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上立场接近,对克服金融危机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应促使欧盟明确反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各种交流和磋商机制中加强合作,促使对欧出口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建立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防止国内出口企业低价倾销。同时利用积极增加内需的机会,适度增加从欧盟进口,以缓解贸易不平衡压力。
(五)建立中欧研究基金,加强联合研究目前中欧在很多领域尤其是经贸领域存在不同的关注与争论,如贸易不平衡、市场经济地位、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武器和高科技禁令等制约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且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存在被人为激化的可能性。为此,中国应建立研究基金,通过中欧双方智库对关键争论问题进行联合研究,达成共识并提出共同的解决方案。
(六)从我国根本利益和应对经济危机需要出发,对欧盟建议的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议给予适当的回应与配合
中欧双方加强合作对应对金融危机,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欧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由较大合作空间。欧盟领导人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减少欧盟的投票权重,增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未来欧盟将作为整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出现。
(七)增信释疑,促进中欧关系和谐发展中欧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意义。中欧没有根本上的利益冲突,并有更多共同利益。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争议和杂音。通过建立中欧经贸论坛,让中欧更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实业界领袖参与交流和讨论,增信释疑,使中欧建立真正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典范。
本文执笔:夏友富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秘书处 版权所有  E-mail:
主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运营: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经济危机以来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_百度作业帮
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经济危机以来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经济危机以来以来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而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降价服务于社会 广大劳动人民根本无力支付商品 导致工厂大量倒闭 从而工人失业 社会秩序出现问题 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自英国1833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 资本主义社会平均每十年便会出现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危机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