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魔法教室里放什么好

教室里最好放什么东西最好看
教室里最好放什么东西最好看
09-11-24 &匿名提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老师教学的地方,是教与学交织融汇的一方天空。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就是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于是,不由地对“教室”这个革命的圣地心生敬畏。在佐藤学的这本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目光如摄像机、照相机那样,不断反复调整焦点和广角,将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收纳于心中。自然,这里有日本教学中着实存在的一些严峻问题,也有一批力志改革图新的教师奋力前行的背影,更有佐藤学先生对教室里的一道道风景所提出的分析与思考,设想与期待。在教室里可以改变的东西应该说是很多的,但始终都离不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要素。我们不妨跟着佐藤学的摄像机,去发掘教室里那正改变着,或者说即将改变的东西。1、改变之一:倾听与发言。在我们的教室里,倾听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就是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倾听的主角就是教师和学生;当教师讲课和提问时,倾听的主角便是学生。非常喜欢佐藤学把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形象地比喻为教师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学生的发言就如投过来的棒球,而教师就是那个戴着棒球手套接球的人。在我们的课堂中,每每提问之后,学生手中的棒球就纷纷向老师投来:有的球,老师能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心情自然非常愉快;有的球,虽然投偏了或投低了,但老师一个漂亮的“海底捞月”动作竟也能把球稳稳接住,此时的学生肯定会兴奋不已,从而会投出更好的球来;有的球,投出后却纷纷落地,留给学生的只有无限的遗憾和惆怅。曾经,在我的数学课堂中,也有过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投球未接事情。那是一年级下学期教十几减9的一课,照道理,算十几减9可以“想加算减”,可以用“破十法”等等,但这个小朋友偏偏说是“凑十法”。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提醒他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才用“凑十法”,然后再请他说说是用什么办法算的,他还是坚持说是“凑十法”。一时,我真觉得无法与这个小朋友沟通,索性让他坐下算了。后来,在与他母亲的交流中我才逐渐明白了他的“凑十”思路。举个例子:比如算13-9,把9加上1凑成10,这样就变成13减去10了;然后又把13也加1得14,再用14减10就等于4。这其实是使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同一个数,从而使差保持不变的方法。学生自然并不会想得这么深,但是他意识到只有这样做,结果才是正确的,明白这一点,也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或许是这样的缘故,课上他未作什么解释,只是悻悻地端坐在教室一角。真是好可怜的投球手!如果我能及时了解,并加以引导,相信他的脸上也会露出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想,如果自己就是那个不擅长接球的教师,那么,在有效控制教学进程的同时,应当适时改变自己的接球方式,一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尽量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用心去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倾听他们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再者,在我们的课堂中,总有那么几个发言非常踊跃积极的学生,也总有那么几个羞于表达而喜欢静静聆听的学生。不能说积极发言就是最大的优点,也不能说只喜欢聆听就是最大的缺点。如果是那种不多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还不如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如果我们希望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改变过于喧哗的课堂,使静谧在这里轻轻流淌,让思维在这里熠熠闪光。这样,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2、改变之二: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有“教”有“学”。传统课堂整齐划一,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这可以说是以“教”为主的课堂。现在,我们的课堂已经在向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迈进。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深入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交流各种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之上。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够民主,对学生已经够放手,学生可以想说就说,可以说够主动地自主地学了。但在佐藤学的眼中,教师这样的洞察力或观察力还是发挥得不够,在支持学生战胜学习上的挫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方面还是做得不够。那么,怎样的学习才真正称得上是“学习”呢?佐藤学明确: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想来,佐藤学先生是非常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因而他提出在交往中学习的理念。于是,不由联想到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说实话,有些内容,如果是请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他或许也能非常出色地交出一份答卷;但有时就是为了要有合作的要求,硬给它冠以合作的美名。在整个过程中,有的学生独撑门面,有的想凑数也挨不上,有的争得不可开交,而有的索性置之不理。一起讨论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一起说,比谁嗓门大。现在的课堂不缺少讨论与合作,缺少的恰恰是有价值的讨论与合作。于是,不由又想到了那次英国之行。在那时的课堂中,老师也经常要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就举同桌讨论的例子吧。老师要求我们就某一个话题跟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全班交流时,老师却要求你说说你同桌的想法是怎样的,而不是要你说你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就能真正检查你与你的同桌是否进行了认真的交流,是否已经了解了同桌的观点与看法。这样也就需要我们在同桌交流时一定要注意仔细倾听、清楚表白。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片闹哄哄的。因为只有当你清楚了解了对方的观点之后,才能就某一问题进行协商或争论,最后才能得出解决的方法。因此,确定研究的内容与主题、形式与方法,是进行交往中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要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幻想着,学生在课堂中交往的范围由自我为中心,由一米为半径的圈子,直至逐渐像涟漪一样扩散开去。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室另一角的声音,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但我想,要实现这一活动,我们教室里的人数要改变,由现在的四、五十人,变为一、二十人,那么这样的活动或许会成为可能吧。教室里可以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我想,不管怎样的改变,“润泽的教室”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喜欢“润泽”这个词,它表示了湿润的程度,轻轻柔柔的,微风拂面的感觉,又似有萌芽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不管怎样的改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份真心不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教室贴什么对联好?我们上初三了,教室里贴什么对联好,勉励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这个不错)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就这一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非经过不知难 我再加些 不是我造就了书 而是书造就了我 举一反三者,博学 举三得三者,多学 凿不修则沟深 斧不止则薪多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惟有读书好 少年喜读书 事业期不朽 大志非才不就 大才非学不成 千里使足下 高山起微尘 看你可怜,我再加些 落水无边江不尽 此身此日须更忙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花与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君看白日迟 何异弦上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教室里摆放着桌椅.扩句(整齐的)教室里帮放着(洁白的)桌椅.这句对吗,我感觉两个形容词位置调换下才对吧.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对,应该要调整一下顺序但是 洁白的教室里放着整齐的桌椅.感觉 洁白和教室的搭配不是太合适.洁白只能说:洁白的墙壁,形容教室干净最好用:干净,一尘不染,洁净可以说 :干净(一尘不染、洁净)的教室里放着整齐(崭新、陈旧)的桌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嗯嗯,对对对对
一尘不染的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崭新的桌椅。
装满知识的教室里摆放着。。。
教室里摆放着整洁的桌椅
把洁白换成干净再调换顺序
可以这样:(宽敞明亮、一尘不染、洁净)的教室里摆放着(整整齐齐、崭新、陈旧)的桌椅。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山里的魔法教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