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长是3.6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6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顷?

第1篇:小学数学练习题精选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二、填空题(1-4每题5分,第5小题6分,第6小题9分,共35分)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15分)

四、应用题(1-4每题6分,第5小题10分,共34分)

1.东村要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68米,还有12米没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2.有两条绳子,一条长28米,另一条长24米,两条绳子共长多少米?

第2篇:数学练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28分)

1.三峡水库总库容立方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2.79的分数单位是(),再增加()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3.在72.5%,79,0.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6.饮料厂从一批产品中抽查了40瓶饮料,其中8瓶不合格,合格率是()。

8.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天。

9.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10.在比例尺是1∶的地图上,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11.一枝钢笔的单价是a元,买6枝这样的钢笔需要()元。

12.有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裁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无剩余,裁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厘米。

13.学校有8名教师进行象棋比赛,如果每2名教师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场。

14.如右图,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那么圆的面积是()平方米。

第3篇:小学奥数精选练习题

现在的奥数,其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同级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而相对于这门课程,一般学校的数学课应该称为“普通基础数学”。

1,一项工程,*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8天完成,*每天比乙少做()%

2,一车间某月上旬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全月计划的45%,中旬生产的零件数是上旬的,该车间在下旬将全月计划按时完成了.现在知道下旬比中旬多生产7000个零件,求全月计划生产多少个零件

3,两块铁皮,第一块的面积比第二块小,从两块铁皮上各剪下它们的,共剪下36平方分米.原来这两块铁皮的面积各是多少

5,有10千克蘑菇,它们的含水量是99%,稍经晾晒,含水量下降到98%,晾晒后的蘑菇多重

6,有两只桶装油44千克,若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油重量相等,原来每只桶各装油多少千

第4篇:小学奥数练习题精选

第5篇:小升初数学精选练习题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2.0.3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根据这个比值组成一个比例式另一个比是(),比例式是()。

10和60,这个比例是()。

4.被减数是72,减数和差的比是4∶5,减数是()

5.因为ab=c,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6.用20的约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一个外项是(),这个比例式是()。

9.在绘画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500倍,使用的比例尺应该是()。

二、分析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般地图上用的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

2.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三、分析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里。

1.*乙两个圆半径的比是2∶1,那么*和乙两个圆的面积的比是()

2.把一个圆柱体加工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的体积与去掉部分的体积的比是()

3.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等于3,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第6篇:数学练习题的精讲精选

gmat考试和我们平常的考试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说起难度可能gmat数学是大家比较擅长的了。当然这也是相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同学,gmat入门的考生如果不了解考试的话请看看小编带来的数学练习题的精讲:

gmat数学经典习题:

一枚coin,投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不是0.5,问是多少?

正面朝上是正面朝下的概率的两倍;

连续投两次,一次朝上一次朝下的概率是4/9;

【思路】设朝上的概率为x,那么朝下的概率为1-x;x=2==x=2/3

4s,6j从中挑取3个,至少有1个s,问多少咱挑法?

【思路】至少有1个s,只要把总数中减去一个s也没有就可以了。c-c

一个物体mass的1/81/7部分在水面上,问水上比水下range是多少?

【思路】if水上部分为1/8,则水下为7/8,比为1/7;if水上部分为1/7,则水下为6/7,比为1/6。所以范围为1/71/

第7篇:精选数学复习题练习

1、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沿着和底面平行的方向切下一段后,余下的圆柱体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减少了188.4平方厘米,求切下的这一段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做一个玩具,这个玩具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90厘米,相邻的两条边上的高分别是16厘米和14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直角梯形,上底长是下底的4/7,如果上底增加7米,下底增加1米,梯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有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长度的比是7:3,它的高是10厘米,如果上底减去12厘米,下底增加16厘米,则这个梯形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求原来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洋玩具是什么梗?该梗来自网上的一个脑筋急转弯,问:外国人叫洋人,外国酒叫洋酒,外国玩具叫什么?很多人会随口答出:洋玩具。)周长相等,已

第8篇:五年级数学精选练习题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米,t分钟骑()米。如果每分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

①4a表示()②2b表示()

③a-b表示()④5(a+b)表示()

7、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2.8cm,b=1.5cm时,s=()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

1、2a与a2都表示两个a相乘。……………………………()

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3、x个4.5相加,和是4.5x。…………………………………()

4、0.32=0.9……………………………………………………()

5、ac-bc=(a-b)c………………

第9篇:四年级数学精选练习题

1、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250米,3分钟可以行多少米?10分钟行多少米?

3、某小学共有18个班级,平均每班学生有45人。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4、大车限坐25人,小车限坐20人。一共有70人去旅游,可以怎么租车?(有几种合适的租车方案)

一、根据40×6=240,写出丰列各式的结果。

二、直接写出下列得数。

1、小李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某校有32个班。每班需要8张挂图,张老师共250张挂图,够不够分给各班?

3、一束鲜花28元,买3束送一束。王阿姨一次买4束,每束便宜多少钱?

4、小兔子运萝卜。小兔子想一次运16根,5次运完,结果4次就全部运完,小兔子每次多运几根萝卜?

二、先用笔算,再验算。

第10篇:二年级数学练习题精选

提高同学综合分析能力是协助同学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同学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同学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同学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同学思维的灵活*。

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

问:(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3)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同学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实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同学思维的深刻*。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

1、“纵变”:使同学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

(2)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1千米等于多少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等于1000米,等于10000分米。1、1千米=1000米(1的后面3个0)=10000分米(1的后面4个0)=100000厘米(1的后面5个0)=1000000毫米(1的后面6个0)。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都是10进位的。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除了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的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兆米(M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1Mm=1×10^6m1km=1×10^3m1dm=1×10^(-1)m1cm=1×10^(-2)m1mm=1×10^(-3)m1μm=1×10^(-6)m1nm=1×10^(-9)m4、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还有尺、寸、丈等。它们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米=3(尺)=30(寸)=0.3(丈)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被称为光年。1光年=9.0km

一米每秒等于多少千米每小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1米等于多少千米怎么算.jpg”/>

数学术语也包括如同胚及可积性等专有名词。但使用这些特别符号和专有术语是有其原因的:数学需要比日常用语更多的精确性。数学家将此对语言及逻辑精确性的要求称为“严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1

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

例9 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 .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divide;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2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一、教学目标: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1、求什么?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1、要求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3

《除法估算》选自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51的内容。

小学数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知识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除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围绕从学生刚经历的秋游活动来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来交流估算的策略、尝试解题来总结估算的方法、实践运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除法计算)、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和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经历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一、秋游场景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后,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询问学生当时的心情,一下就让学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前,就提供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复习,求出同学们步行每小时大约行多少米。接着让学生把计时的单位改小,继续求每分钟的步行速度,便于我们判断走得比较快还是慢。此时顺利进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教学中。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行探究。

1、关于所需车辆的计算:

师:同学们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不坐车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吗?”

(1)出示题目并讲述:老师联系车子的时候只有中型客车,每辆车子可以坐44人,而我们四年级参加秋游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35人。现在只有5辆车子可以用,你们认为够吗?

(2)学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结果。(交流情况)

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235÷44≈6(辆),要6辆车子才可以。现在只有5辆,所以不够。

生3:我认为是不够的,老师还没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师,我用小数做的行吗?

师:当然可以了。你课外知识真丰富!请你说说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结果求近似数就是约等于5,所以我觉得5辆车就够了。

生5: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应该要向前面进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观点,5辆是不够的。我是这样想的:一辆车可以坐44人,那么5辆车大约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来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辆车才够。

师:是啊,多出来的人怎么办呢?不去了吗?

师:我看,问题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两种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数的取近似数出现了分歧,那先来解决除数取近似数是怎样统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十数。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摇头表示没有)。问题是被除数到底该怎么考虑求近似数呢?在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这个问题,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生2:我现在想想应该是不够的,刚才没有仔细考虑。

师:那就是说,被除数取近似数时,要考虑尽量和原来的数接近。

生8:老师,那230也接近235的,为什么要取240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9:因为240÷40是整数6,计算方便,算得快。

生9:因为我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师:这个方法真妙啊!把除数的近似数求出来后,用乘法口诀来想,找个最接近被除数的,把它取作被除数的近似数。你真会动脑筋!

师:(小结)我们用估计的方法求出了5辆车是不够的,所以决定远足秋游,还能观赏沿途风光呢,倒也是一举多得。

2.关于缆车票价的估算(出示缆车图)

师:到了坐缆车的地方,同学们可兴奋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这张价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吗?(指名学生发言)

生10:大人坐缆车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儿童的票价是大人的一半。

师:两人说得都很棒,生11补充得更好,那按价格表的说明,同学们每人应该付多少钱呢?

师:老师要负责付同学们的费用了。请大家帮忙算一下:一个人的票价是15元,我们班级有58名同学参加秋游,那么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3:我们小组认为老师要付15×58≈1200(元)

生14:我们小组认为老师只要付15×58≈900(元)

师: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该听谁的呢?

生15: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的,其实只要15×58=870(元)

师:同样是估算,相差300元,这里就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估算目的是计算快速,但也要注意准确。大家想知道事实上老师付了多少钱吗?

生16:老师,我想您付的钱应该比870元少。

生16:因为我想集体乘坐应该可以优惠的,很多地方集体购票都可以打折的。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的确如你所料,老师实际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纷纷点头。)

师:58个同学乘坐缆车,总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约多少钱吗?

生解答后交流:除数58的近似数是60,被除数考虑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数是780。师板书:775÷58 ≈ 13(元)

三、提供数据信息,鼓励学生自选解题。

在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对于自己想了解的情况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并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实践后的体会如下: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4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

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

7.在学生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5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4.使学生学会应用字母公式求值.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学生叙述各运算定律的内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2.观察比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有哪些优点?

优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教学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出示图片:图形面积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2)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学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正方形周长的书写格式.

(1)读出下面各式,并说明表示的意义.

(2)把下面各式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3)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5)如果用表示长方形的长,表示宽,那么

教师小节: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写成;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教师说明:在我们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实际上是把数值代入有关的公式,算

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

(1)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说出梯形面积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义.

(3)说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值.

教师强调: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计算的结果不必写出单位名称,只在答题时注明就行了.

(5)练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4厘米,宽是4.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一)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二)先写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

1.一个长方形,长7.2厘米,宽1.8厘米.

2.一个正方形,边长24毫米.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答: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1.能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然后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

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

2.汇报思考过程和答案.

3.仿照题目类型,每个小组自编一组练习,相互交换解答.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10a+b).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6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

(一)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628÷67

(二)演示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三)教师导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2.尝试不同思路(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来计算)

教师说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呢?扩大1000倍可以吗?

4.练习:继续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5.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转化时以谁为标准?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看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强调:(1)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联

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_____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_____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_____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_____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条短裤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7

1、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计算、估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其估测意识。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不断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学生会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体积。

提问: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要计算这个长方体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呢?

⑴估测。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⑵操作、汇报。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到底是多少呢?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计算,各小组派代表演示操作过程,并展示计算过程。

生2:我们小组测量的是底面直径和高。底面直径长30厘米,高是12厘米,计算过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们测量的是底面半径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组织学生间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操作方案?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义是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⑸反思。引导学生将实际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自己矫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这个鱼缸大约能装水多少千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例5。同桌的两名同学结合例5的解答过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互问互答。

做教科书第8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绘图、裁剪、粘贴等多项操作活动。

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进行合理的裁剪,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笔筒。比一比,谁做的笔筒容积最大?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8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