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的乱象有哪些有多可怕?

我真的好讨厌所谓的“饭圈文化”

近日,一个话题为#余景天后援会 惩罚粉丝#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不就是饭圈pua嘛”

“惩罚内容只是日常数据任务,不要断章取义”

“真的有人被卖了还替人数钱”……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网友们对此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援会的做法究竟是不是“饭圈pua”我没有进行深入了解,但是,作为“追星女孩”中的一员,我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真的好讨厌所谓的“饭圈文化”!

什么是“饭圈文化”呢?所谓“饭圈文化”就是:众多崇拜某一偶像集结而成的群体为支持自家爱豆,为其进行各种数据打榜以及为维护自家爱豆而与其他艺人粉丝“开战”等现象。可以说,粉圈文化让粉丝们变得更加有战斗力,整体的凝聚力也更强,同时也为自家爱豆赚取了不少流量。但是,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是及其厌恶“饭圈文化”呢?究其原因,还要归于当今“饭圈文化”的发展趋势。

大众出于对某位明星的喜爱而产生崇拜与迷恋的心理是属于正常行为。可是,很多人不注意把握分寸从而失去了辨别能力。在粉丝眼中,他们的偶像是完美无缺的,颜值高,三观正,人品好,有实力……所以,一旦出现自家爱豆的负面消息,他们不顾了解背后的事实,全力维护自家爱豆,看到不好的言论便会加以反驳甚至于恶语相向……这些看似维护艺人的行为实则往往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除此之外,我们常常会看到“xx粉丝与xx粉丝的开撕”。在饭圈女孩眼中,自家爱豆是独一无二的,一看到两位爱豆的对比时,他们为让自家占据优势而去拉踩所谓的对家。最后呢?艺人之间的关系挺和睦,粉丝这边却闹得很不愉快。

饭圈中经常会看到“大粉”组织的数据打榜,作品支持……我们常常能在超话或一些评论中,听到一些粉丝对另一些粉丝的指责,“你一天天的白嫖良心不会痛吗?”“打个榜要你多长时间?”另外,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人会晒出自己为偶像花的钱并以此作为自己对偶像的喜爱程度以及自己在饭圈中的地位的象征。我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粉丝将之前爸妈给的钱全都拿去了给偶像打榜投票。现实却是,这位粉丝的家庭并不宽裕,还靠着种地来赚取收入,父母万不得已才向他借之前给他的钱的时候,他焦急地向那些所谓的同道中人求助。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会想到孩子的父母在得知事情真相后的无助与失望……诸如上述现象,现在看来,其实见怪不怪,太多失去理智的粉丝不顾家庭的经济现实,一味的去追捧,当家人朋友们耐心劝阻时,他们反而认为是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自己的内心。

饭圈女孩痴迷于自家爱豆,偶像在他们心中就是未来伴侣的理想标准,他们深深迷恋于屏幕上完美形象的明星们,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偶像不经意间小小的举动就够他们脑补出一大段的偶像剧,在他们眼中,一切美好不过就是每天关注着偶像的行程甚至是吃喝拉撒睡。渐渐的,他们便会厌烦这个现实世界,认为身边的人存在太多缺点,不愿与他们交流。过分的关注偶像的发展令他们忽视了自我的成长于提升。

在某节目中李佳洁所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她说:现实的世界常常使我们感觉到疲累,对自己的理想、信念产生深深的无力感。但爱豆——这一遥远而陌生的羁绊,在触不可及的地方闪着点点星光,看着这些星光越来越耀眼,我们仿佛就能重新相信,自己的梦想也终有一天会实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应该对“追星女孩”先入为主地存在偏见,绑架她们的热爱。但同时,也希望“追星女孩”因为这份热情能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广阔,看到生活、人生以及经历于其中的每个个体,所拥有的更多的可能性,用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使这些可能性相兼容,并茁壮成长。而不是以热情之名,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狭隘,相信这会是我们共同期盼的健康饭圈文化。

我是“追星女孩”的一员,可是我讨厌所谓的饭圈文化。我时常会想:为什么我会喜欢一个可能都不会见一面的人呢?答案是:他很美好,他身上有我想成为的样子,他的成功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我不会去为了他去不理智的消费,不会做些无聊的数据,不会为维护他的形象伤害其他人……我只想,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做好自己的事,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选秀节目的频出不穷,人们对于此类节目的关注程度日益升高,而这些节目中的资本化以及饭圈的病态化趋势也日益严重。就今年而言,“利路修想下班”这一词条频繁出现于各大APP的榜单之首。究其火爆原因,与当今选秀节目背后的资本操纵离不开关系。在此类选秀节目中,看似是粉丝拼命打投,送练习生出道,实际上平台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而利路修的出现以及爆红恰好是一种反资本的暂时性胜利。但是饭圈的病态化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青你3中的粉丝倒牛奶打投事件,在节目组被国家层面指责批评的同时,也引得我们深思,饭圈为什么越来越病态化?

  饭圈文化是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对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呈现出独特的狂欢性、交互性以及圈层性等特点。它是指共同喜欢某个偶像的一群人组成的粉丝利益团体,具有很强的排外性、组织性。在选秀节目诞生之前,饭圈已有萌芽之势,之后更是“势如破竹”,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饭圈文化呢?

  第一,艺人“廉价化”。如今的艺人仍以影视剧演员为主体,但其占比大幅度下降,而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rapper等大批非传统艺人在近几年逐渐浮现出来。这些职业的艺人都具备一技之长,当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小有成就时,便会吸引到粉丝,这是正常的。而网红和爱豆型艺人,通常就显得较为“廉价”了。网红可以大致被分为两类:一类走红靠的是颜值,另一类靠的是哗众取宠。网红型艺人在自己所属的平台软件上是有一定粉丝基础的,但由于网红很少真正转行步入娱乐圈,其粉丝也局限于在其平台上与之互动,很少会盲目地为其消费。爱豆型艺人也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爱豆,他们具备一定的唱跳实力、舞台业务能力,在造星公司接受过至少两三年的系统训练;另一类是靠粉丝群体的爱豆,他们的业务能力相对较弱或几乎没有,却因为颜值、性格、人设等吸引到了大量粉丝。有能力的艺人靠作品说话,没能力的艺人靠粉丝说话,所以饭圈文化依附于偶像文化慢慢兴起。

  第二,资本作祟。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的文化娱乐产业有较强的影响力,k-pop文化是走出亚洲的,火遍世界的。韩国作为爱豆产业的初创国,其爱豆文化产业链经历了十余年的打磨和优化,是相当成熟的。他们有系统的训练公司、打歌舞台,更有我国无可比拟的爱豆文化的国民度。而在我国,2017年被称作“偶像元年”,也就是说我国正处于爱豆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近几年选秀节目看似层出不穷,比如《青春有你》《创造营》,但淘汰赛制单一,且其模式完全照搬了韩国的《produce》系列,未能根据我国的练习生平均水平做出创新。这导致了我国的练习生处于被榨干的状况,选秀出身的练习生良莠不齐的现象愈发明显。通常,我们把在自己所属行业内没有较强实力,却有着超出与其业务实力相匹配的粉丝群体的艺人,称作流量明星。节目组和公司为了牟取自身利益,恶意剪辑、制造故事线、虚假做票,想方设法创造话题登上热搜,吸引大众流量,引起粉丝之间掐架,从而创造关注度与讨论度,从中获得资本利润。

  第三,粉丝不理智。粉丝最初是因为偶像的某一方面——业务能力、颜值或是综艺感等因素对其产生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所以在粉丝眼中,偶像的优点是远远超出其缺点所在的。粉丝群体的产生是基于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因此在探讨这一群体时有一个大前提——粉丝是感性的。可是他们忘记了偶像也是人,人不会十全十美,人会犯错。且娱乐圈内,对爱豆的业内规则较为严苛。因为爱豆大多是靠人设获得粉丝,吃的是“青春饭”,所以爱豆在荧幕上需要刻意维持人设,私下里不能恋爱。因此狗仔多会选择流量明星尾随抓拍,编造一些其莫须有的花边新闻。当这些新闻在舆论上发酵(这一现象被戏称“塌房”),路人对偶像的作风不正会评头论足,此时粉丝群体的利益被触动,便会抱团进行反驳路人、攻击营销号的行为。当然,这些新闻中,有些确实是不实的绯闻,此时粉丝会在各大社交媒体下对偶像进行“安利”(指科普偶像的新作品),转移话题,进行控评;而有些真实的爆料,粉丝们也拒绝相信,与路人们进行辩论,洗白自己的偶像,维护他在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

  饭圈大部分人年龄层次偏低,这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以及匮乏的精神生活。资本本身是没有善恶观念的,资本家唯利是图,当双方利益出现分歧的时候,掌握实际生产力工具的一方才有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粉丝倒逼经济公司的现象。每一个忙着自我感动的粉丝,在资本家的眼中不过是工具而已。当然,存在即合理。我们希望饭圈能尽早地摆脱盲目性,停止对偶像的唯命是从。如果文艺工作者能够更加重视年青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或许就能从根源上解决饭圈文化的乱象。(孟蕾 林巧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饭圈文化为什么恶心(会不会毁了德云社?)

作者:南风

饭圈文化的本质是守住角落。没有一个著名的明星因为观众的追求而被毁掉或者消失。只有消失的艺术家才是不配拥有美德的,或是被蒙蔽了双眼的,或是江郎。

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多么贫穷,都有娱乐圈和名人艺人。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有大量的观众(现在称之为粉丝)喜欢、关注甚至热衷于此。

如果一个艺人没有粉丝或者粉丝数量很少,那就是业余爱好者,就像街上的路人A和路人B一样。

而这种事情即使在传播不发达的旧社会也存在,只是当时没有人想到用“饭圈文化”的网络词汇——因为当时没有网络。

民国时期,京剧**梅兰芳走红,很多达官贵人、贵妇卸妆后都会追上台看真面目,一些掌控党的军政领导人还会开车到梅老板家请他唱个戏庆祝生日。

实际上,它和现代的支持活动如粉丝接送没有太大区别。梅老板并没有因此丢了名声。相反,他可以选择最好的去玩。相反,他进一步积累了名气。

当然,现代娱乐圈文化中的脑残粉和网络撕扯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人类环境,损害了艺人的声誉,但这也是微乎其微的。

唯一能真正摧毁艺术家的,是艺术家本身——比如,他们触碰了法律或道德的红线,或者他们只是靠炒作达到顶峰而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学识,或者他们做了其他致命的行为。

以张云雷的粉丝现象为例,这是漫画界最具特色的粉丝圈。想要摧毁张云雷的不是“二奶奶”,而是那些网络黑V和一些讨厌郭德纲或者想要制造流量的势力。

这群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享受不到饭圈文化带来的掌声和鲜花带来的好处,然后就翻出空的想法去找艺人的瑕疵,没事就跟饭圈吃个饭。简单描述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敬请谅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饭圈文化的乱象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