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十七传统文化节日?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3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3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这多么振奋人心。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一幅五彩的家庭水墨画。那就是我们温州风味特色小吃!回想起老奶奶跟我说的事情,有喜有悲。当我看着那张绿色的椅子,我有一丝的安慰,起码我还可以陪着来奶奶坐的椅子谈话,说心事。在别人的眼中我像一个傻瓜,可人民不会明白我的心是真么想的。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叫木鸢。后来用纸糊做称纸鸢,后五代定名风筝,至今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在北方叫纸鸢,在南方称鹞子,因此有南鹞、北鸢的说法。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大约在五代时期,风筝就进入了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中国北方风筝艺人通常称风筝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飞行器,这个体现了风筝的娱乐性。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运动。到了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就成为了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到处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我家就有硬骨架的美人鱼风筝。每当春风轻拂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我到市政府广场放风筝。风筝给我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篇2

  历史,是经风雨的洗礼,时光的磨灭而沉淀下来的精华,那其中有睿智,有决绝更有不顾儿女情长的使命与担当。在文章中穿插的看似平淡,却引人深思的小经典,可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若能在平平的字句中加入诗句,运用修辞,那如平寂水面般的文章会如泡沫般,丰满,富有活力。泡沫,在阳光照射下,散出七彩的光芒,如一滴点睛之水,融入文章,让那干涸的文章,重获新生。

  文章,如一位智者的内心独白,那其中的字句好似脑回路班般,引领着你,象那文章更深处迈进。在思绪与思绪的碰撞间,使文章更加精彩。如雨过天晴,天空中便会出现那美轮美奂七彩桥,走进作者心中。

  历史已是过去,而现在的我们正在叙写未来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步伐愈加急促,生活愈加无味。时常是那一个个飘荡的曲线,提醒我们,秋天来了。那空中飘舞的落叶,是否会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对往日生活进行回首。那段已变暗黄的回忆录,比如文章,需要“风雨”进行修饰蚀。虽已变暗黄,但依旧区可以牵动你的心弦。

  文章,如风似雨,文化,如落日似朝阳,历史,如闪电似雷雨。他们相遇在一起,定会编织出一段精彩的对白,让人思考,以人起迪。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欢欢乐乐迎新春,热热闹闹过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 大街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外婆家也挂起了大红灯笼,一串下来好几个,好像一串串冰糖葫芦。

  元宵的味道是甜的。“要煮汤圆喽!”我被妈妈的叫声吸引到厨房了。只见妈妈先把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圆得似球的汤圆放入水中,白白的汤圆一个个悄悄地钻入了水底。大约过了几分钟,白白的汤圆变得晶莹剔透,像是换了一身新衣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8月26日讯(记者 孔艳 通讯员 曹然霞)8月25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淄博十七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播音专业的同学们以弘扬“爱情忠贞、家庭和睦”为主题,开展了“淄博十七中2020年‘我们的节日·七夕节’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吟诵爱情诗篇,传颂美丽的爱情故事,使同学们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爱情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美术、书法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书画展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一幅幅作品引导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2013年11月-12月,由中华文明课程组、人文学院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学年第一学期“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各班协办的中华文明通论课程集体作业 “中国问题论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也是第二届“中华文明月”系列活动之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问题论衡”活动以各小班为单位,各班根据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解读与构建、现实与未来的思考,自行设计问题、搜集资料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活动”通过小班准备、现场论衡、视频制作、大班展示、资料提交等环节,力图推动问题意识的自觉与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

此次活动各班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采取了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通过PPT展示、访问谈话、新闻播报、个人演讲、集体讨论、分组辩论、有奖竞答、微型话剧等方式,使得全班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了“中国问题论衡”活动的目的。文兵、俞学明、赵晓华、曹万成、孟彦文、孔祥宇、张彦、张浩军、王静、王建芳、钱雪松等老师分头参加了各班的论衡活动。

12月下旬,各班采取视频和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在大课堂上进行了班级“论衡”活动的组织、准备、现场、观点、论证等的展示,并提交了集体作业资料。“中国问题论衡”班级活动视频在寒假修订后,争取在学校相关场所播放。

作为我校通识核心课程之一,“中华文明通论”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中华文明通论”课堂、“中华文明大系”系列讲座、“中国问题论衡”集体作业、“中华文明通论”创意作品展、以及“中华文明月”系列活动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体系。

中国问题论衡之一:等级制度是清代覆灭的一个因素

外语学院德语1301班

11月26日晚上七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312教室,外语学院2013级德语专业的同学们就“清代宫廷等级与见面礼”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活动展示。

德语班的论衡问题为“为何等级制度是清代覆灭的一个因素——以见面礼为考察起点”。活动中,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了精美的幻灯片展示以及对论衡问题的深刻分析,台下同学互动积极。近年来《甄嬛传》、《步步惊心》等清宫戏的热播,使大家对相关问题非常关注,活动现场妙语连珠。对于“王爷”与“亲王”的区别,清代各地域的封王情况,后宫嫔妃的升级制度,以及为何见面礼是清代覆灭的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活动一度达到高潮。

同学们的展示与讨论结束后,指导老师就该活动主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并指出了活动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把中外的等级制度进行对比学习,以此达到对中国的传统宫廷等级与礼仪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至此,中国问题论衡之德语班班级内部交流会临近尾声,主持人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肯定,对老师与师兄师姐们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地感谢。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问题论衡之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史

政管学院国际政治1301班

2013年11月26日晚上七点,国政1301班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302教室举行了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史”为主题的“中国问题论衡”活动,国政班全体同学以及俞学明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衡活动的气氛热烈积极,轻松活泼,内容深刻而丰富。主讲人冯凡同学匠心独运地将绵延数千年、纷繁复杂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史概括为“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道德正统”三条主线,并紧紧地围绕着这三条主线对从秦汉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思想进行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分析与论证,并且提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观点,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在场的观众们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精彩纷呈的演说所吸引,全神贯注地聆听、思考。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演中,现场不时地爆发出热烈地掌声。

在演说结束后,还进行了趣味十足的互动,同学们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深刻的问题,而冯凡同学也给出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最后,同学们邀请俞学明老师对整个论衡进行点评。同学们在收获知识的喜悦中结束了本次的论衡活动。

中国问题论衡之三:中国传统建筑

2013年11月26日15时30分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教室,商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3班在就“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次活动由2013级本科生刘晓辰和朱罗蒙主持,中通课的专业老师莅临现场进行指导,还有2013级工商管理3班的全员及国商、经济班的学生到场观看。

首先,中华文明通论的钱老师为活动致辞,他希望本次活动可以促使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深入思考的的能力,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由分为上半场、中场、下半场。上半场分别由岳伟豪、吴朝、黄霞三位同学分别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及苏州的园林,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地域独特的建筑分格。中场则开展了“古建筑该不该拆”的辩论赛。下半场:付淑菊、林剑、王柏翔三位同学则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建筑群,分别是宗教、皇家及现代的建筑。

本次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层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加快了我院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因而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有梦想、有勇气,希望13级学子以此为契机,乘梦翱翔,去谱写精彩的大学篇章!

中国问题论衡之四:中国素食文化的前世今生

2013年11月27日晚7:30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16教室,商学院经济一班的同学们就“中国素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本次论衡的有人文院的部分老师及经济一班的全体同学及国商、工管的部分同学。

首先,经济一班的团支书张海伦同学正式宣布开始,并介绍了本次中通论衡的三个环节:1.介绍“中外素食的起源发展与现状”2.展开“是否应在中国推广素食文化”的辩论3.小组关于“素食”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介绍。

第一环节,黄睿之携张一鹤,邵妙芬,曹业奇和滕飞同学有条不紊地向大家介绍了素食在中国,在全世界的源起,发展和现状,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素食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他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展现出他们对素食的深刻认识,并且熟练地运用了PPT让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现场气氛极好。

在大家对素食有较深入的认识之后,论衡进入了第二环节。来自经济一班同学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头脑风暴,他们展开了关于“在中国否应该推广素食文化”的辩论。国教辩论队中的方嘉毅同学担任主席组织整场辩论,正方辩手为杨超,田宇,吴逸宁和陈叙伊,反方辩手为王金华,王楚添,高一棋和李晨仪正方辩题为“在中国应该广泛推广素食文化”他们认为素食的优点多于肉食,原因如下:1.素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2.素食有利于环境保护3.素食更能节约资源。并且他们还亲身实践了一天的素食生活。而反方的观点则与他们相悖,认为1.肉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2.肉食可推进畜牧业发展3.推行素食会造成人口失业等社会问题。他们唇枪舌战,各不相让,用自己所有的论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辩论秩序井然,辩论氛围活跃,引发所有同学的辩证思维火花,激发了大家对是否素食的思考。素食是一种该推广的文化吗?相信大家都在辩论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辩论结束后,进入了第三环节,小组们关于素食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介绍。此环节共包括三个小组的展示,第一小组是小主题是“素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由肖杰,丁玲玲,诸葛明静,周长泰,冯帅完成展示,他们的PPT制作精致,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观点,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也一一给予回应。第二组的主题是“在吃素可以生存时,我们为什么还要吃肉呢?”由张海伦,温淑贤,葛尧,吴蔚,周晓珂同学完成展示。他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还和同学们积极交流,让同学们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场十分热烈。第三小组的主题是“素食文化在中国推行的可能性”,有陈圣丰,陈诺,魏文婷,刘迪,温睿和尹强兵完成展示,他们客观介绍了素食文化推行的可能性,建议大家尝试。最后,张海伦同学宣布论衡成功结束。

本次展示中,中通课的专业老师也莅临现场,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课题成果,见证了经济一班的同学们在经历过深度思考和研究设计后的成长。

中国问题论衡之五:民国时期的文学与爱情

11月27日19时,外国语学院英语1302班“中国问题论衡:民国时期的文学与爱情”活动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103教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透过民国时期的文学与爱情看民国的时代特质”为主题,共分为五个板块,分别讲述五对文人夫妇的文学与爱情的故事。

首先,由李非彦、滕嘉佳同学讲述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与他的学生张兆和感人至深的师生恋。“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淡淡动人的话语道出沈从文对张兆和深沉的爱。在他们活过的年代,虽艰难困苦,却安然幸福。

一代才女林徽因在张若佳、洪禹的叙述中向我们走来。这个民国最传奇的女子拥有徐志摩激烈的爱情,梁思成宠溺的爱情,还有金岳霖缄默的爱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毅然放弃出国避难的机会,选择留在祖国,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林徽因更是带病随丈夫走遍中国考察保护古代建筑。

许亚楠娓娓道来,将当代著名教育家周培源与他的夫人王蒂徵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周培源在王蒂徵病重时不离不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诠释了爱的意义。战火、病痛不能分开他们,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铮铮风骨。

现代著名作家夫妇钱钟书与杨绛在高帅、曹倩的讲述中更添了几分文人风采。他们的爱情或许平淡,并未经历过大的波折,但他们的相濡以沫就足以羡煞旁人。“我们不愿逃跑……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不愿做外国人。”他们从未想过离开对方,就如他们从未选择放弃祖国。

最后,辩论小队就“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展开了精彩绝伦的辩论,台下掌声不绝。在座观众进一步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特质才能催生这些唯美的爱情、造就不屈的铁骨,又是什么样的因素使民国具有这样的时代特质。

“民国时期的文学与爱情暨中国问题论衡”活动在观众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张若佳 杨嘉倩)

中国问题论衡之六:中国古代宫廷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301班

2013年11月27日晚7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同学共同参与的题为“中国古代宫廷文化”讨论会在端升楼415教室开始了。

首先,由第一小组的同学向现场观众讲解了古代皇权的相关知识。在古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是无法被超越的权力,集中表现为皇帝个人的独断专权。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备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帝王对龙的利用,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龙纹的把持与垄断。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神奇物种,与历代皇朝也有着不解之缘。麋鹿被圈养在皇家猎苑,与皇权、帝位、江山社稷及汉文化中对福禄的期盼密切相关。皇家饲养麋鹿从本质上乃是世代承袭的崇高皇权的象征。

接着,第二小组同学主要从三样器物介绍了中国古代宫廷的工艺文化。一、鼎:是宫廷瑰宝,是政权、财富、贵族的代言物,是青铜时代的精神所在,人们用它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二、印章:皇权的象征,一般会有两枚印面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印章以备日常使用。三、书画: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分为帝王翰墨旧藏山水、花鸟画创作、宫廷肖像画三类。另外,他们还向观众展示了金器、瓷器、玻璃器等宫廷工艺品。

随后,第三小组同学为观众讲解了中国古代宫廷的异域文化。他们用生动的图片演绎了佛教文化和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徐日升、贺清泰等经典人物的生平。

第四小组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宫廷生活。首先是盛行老庄、佛教思想的魏晋南北朝,这种特点深刻影响了魏晋时期皇帝便服、官吏服饰以及北朝官吏的便服;其次是隋唐的宫廷穿衣文化;再次是宋朝的宫廷饮食与音乐机构;接着是元朝的吃穿住行乐五部分;最后是清朝宫廷的出行方式。

最后,第五小组同学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宫廷礼仪及古代皇帝的服饰变化。在宫廷礼仪中,他们生动演绎了从秦朝到清朝不同时代和阶层的请安与称呼方式。

最后本次活动在大家对宫廷知识满满的收获中圆满结束。

中国问题论衡之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社会学院心理1301班

2013年11月27日晚上七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12教室,社会学院2013级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就“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活动展示。

27日下午3时起,心理班的同学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面前摆放着电脑,或播放着幻灯片,或演练着演讲稿,制作视频的同学忙着拼接。为保留工作资料,摄影师手里的相机也在一直忙碌着。这是他们最后的准备时间,只待一切就绪后能够使晚上的展出成功。晚上7点整,伴随着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播放,这场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研究课题展示拉开了帷幕。心理班的同学们别出心裁地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展现课题,使观众极快地融入场景,理解话题。“新闻联播”的快讯部分被设计为教育改革的几个热点话题,很快结束后视角一转,主持人带领观众进入了名为“教育快线”的特设栏目,该栏目致力于学生教育问题的深入采访。紧接着,我们收到了“前方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大屏幕上出现了心理班同学们事先录制好的情景剧——用以展示城乡教育水平差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视频结束后,“新闻联播”进入了“现场播报”的环节——几个来自不同地域的“专职记者”风格迥异,就自己所在地的教育情况和教育体制进行介绍和评论。他们分别来自江苏、北京、山东、深圳,谈及自己家乡的教育情况,他们给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江苏教育的自主性很强同时注重阶段性发展,那里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强;北京的教育比较开放,平台也比较宽广,在素质教育的同时还会给同学们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同学们多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强;山东的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明年即将取消的“高考能力测试”可谓一大亮点,学生学习水平较平均;深圳的教育重在基础,在难度上面要求不高但注重实际应用,对英语学习的普及比较重视,体现了港口经济型城市的特点。同作为教育界的人,在倾听“播报”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连连点头认可。

之后,作为“播报特约嘉宾”出场的同学进行了长达10分钟的演讲,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现场说法,并提出改善的方案,赢得现场一片掌声。在此,“新闻联播”也已进入了尾声,“教育专家们”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剖析等形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结合现有教育改革考量了方案的可实施性,最终得到了一些有效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初步设想。

在本次展示中,中通课的专业老师也莅临现场,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课题成果,见证了心理班同学们在经历过深度思考和研究设计后的成长。

中国问题论衡之八: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社会学院心理1301班

2013年11月27日晚上七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12教室,社会学院2013级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就“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活动展示。

27日下午3时起,心理班的同学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面前摆放着电脑,或播放着幻灯片,或演练着演讲稿,制作视频的同学忙着拼接。为保留工作资料,摄影师手里的相机也在一直忙碌着。这是他们最后的准备时间,只待一切就绪后能够使晚上的展出成功。晚上7点整,伴随着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播放,这场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研究课题展示拉开了帷幕。心理班的同学们别出心裁地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展现课题,使观众极快地融入场景,理解话题。“新闻联播”的快讯部分被设计为教育改革的几个热点话题,很快结束后视角一转,主持人带领观众进入了名为“教育快线”的特设栏目,该栏目致力于学生教育问题的深入采访。紧接着,我们收到了“前方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大屏幕上出现了心理班同学们事先录制好的情景剧——用以展示城乡教育水平差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视频结束后,“新闻联播”进入了“现场播报”的环节——几个来自不同地域的“专职记者”风格迥异,就自己所在地的教育情况和教育体制进行介绍和评论。他们分别来自江苏、北京、山东、深圳,谈及自己家乡的教育情况,他们给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江苏教育的自主性很强同时注重阶段性发展,那里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强;北京的教育比较开放,平台也比较宽广,在素质教育的同时还会给同学们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同学们多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强;山东的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明年即将取消的“高考能力测试”可谓一大亮点,学生学习水平较平均;深圳的教育重在基础,在难度上面要求不高但注重实际应用,对英语学习的普及比较重视,体现了港口经济型城市的特点。同作为教育界的人,在倾听“播报”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连连点头认可。

之后,作为“播报特约嘉宾”出场的同学进行了长达10分钟的演讲,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现场说法,并提出改善的方案,赢得现场一片掌声。在此,“新闻联播”也已进入了尾声,“教育专家们”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剖析等形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结合现有教育改革考量了方案的可实施性,最终得到了一些有效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初步设想。

在本次展示中,中通课的专业老师也莅临现场,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课题成果,见证了心理班同学们在经历过深度思考和研究设计后的成长。

中国问题论衡之九:中国的酒文化与酒器

2013年11月27日晚七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11教室,商学院工商管理一班的同学们就“中国的酒文化与酒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活动展示。

本活动分讲解展示与辩论两个环节来进行。首先,同学们按照酒文化产生的年代顺序依次上台,通过精美的幻灯片,多角度地对各时期的酒文化进行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互动,气氛热烈;然后在辩论环节中以“酒文化的传承应该走高端化的路线还是大众化的路线”为辩题来进行讨论,进一步让大家了解了中国的酒文化。

林宇同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作为本活动的开场。他以问题的形式如:爵消失的原因、某有名酒器的售价竞猜等问题启发大家进行思考,激发了同学们的听讲热情。随之上场的是黄钦毅同学。他的讲解最大的特色就是结合了许多充满趣味的史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而接下来上场何泽南同学,以曹操的《短歌行》为开端,引出三国时期的酒文化,还结合了《三国演义》的内容,蕴含了浓浓的文化氛围除此外,她还介绍了几种喝酒的方式,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下一位上场的杨小龙同学介绍了魏晋时期的酒器与酒文化。随后,还有杨小龙对酒的分类、来鹏鹏同学的魏晋时期的酒器、竹1103的整个宿舍的宋朝、元朝直到近代的酒器与酒文化,各位同学各展其长,配合默契,所讲内容学术性较高,让同学们获识不少。

最后,主持人还设计了辩题为“酒文化的传承应该走高端化的路线还是大众化的路线”的辩论环节。同学们分为两个阵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辩论。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可谓字字珠玑,唇枪舌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活动中,人文学院老师与学生会干事全程在场,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课题成果,对这一活动的辩论赛环节给予较高评价,本次论衡活动在掌声中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近现代以来的大众娱乐方式

新闻传播学院1301班

11月28日,晚7:00.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问题论衡”活动于端升楼411教室举行。

本次我院“中国问题论衡”的主题近现代以来的大众娱乐方式,刘丽航,苏青,熊卓然同学作为本次的主讲。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团结一致,广泛搜集资料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讲解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敢于总结的良好素质。在讲解结束后,人文学院俞学明教授进行了言简意赅地点评,俞教授在充分肯定我院同学的充分准备的同时,也指出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对课后深入探索上作以启发性指导。

在中国近代民间娱乐方式主体问题的讨论上,大家从包括菲林时光,舶来之剧,风琴丝竹,舞动西洋,赛场争雄五个内容部分和老师点评部分在内的六个部分展开,向观众们展示了近代以来我国民间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

菲林时光主要展示近代电影作为一门传播媒介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和相关轶闻,并以此为背景,介绍了不同人的不同感受。舶来之剧是指话剧。在这部分里,大家以新剧时期,左翼时期,延安话剧时期为例,展示了各年代的的话剧特色和近代人对话剧的接受过程,在此之后,对话剧和戏剧的区别进行了讨论。风琴丝竹指国内外的音乐。主要介绍了各种乐器传入国内和中西差异。舞动西洋和赛场争雄分别展示了近代舞蹈和体育运动的传入、演变过程。讲解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自己看法。

最后,人文学院俞学明老师言简意赅地进行了点评,高度赞扬了我院同学的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如: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细节方面深入进行探究,同时启发同学们在课下进一步探索思考。

这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对近现代娱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增强了凝聚力,展现了我院的青春风采!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一:《华夏霓裳》

2013年11月28日晚上,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01班,2013届国际商务1班的全体同学就《华夏霓裳》的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又深刻的讨论。

今晚的论衡先是从汉服的历史发展,汉服对外族的影响及其意义讲起,然后再详细分类讲了不同种类、不同场合的服饰特点。进而引出汉服是否应该继续传承下去的话题。

国际商务1班整个论衡在展示过程中,主讲人利用PPT、视频详细地展示了自己要讲的内容。每一个人讲的时候都增加了与同学互动的环节。同学们积极的对所展示的内容提出问题,主讲人相应的进行回答,现场极其活跃。

展示过程中,主讲人主讲的内容一方面囊括了汉服3000多年的变化历程,涵盖了包括常服、官服、戎服在内的多种汉服形式。另一方面,详细入微的介绍了汉服样式,以及包括配饰、头饰等在内汉服细节,同时,对古代平民生活及祭祀活动都有提及,可谓是全面又细致。

最后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地对“汉服复兴的方式”、“汉服的意义”、“汉服的现代化”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新颖独到的视角更加丰富了这次论衡活动。

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气氛下国际商务1班圆满的结束了此次展示活动。这次活动从组织分工,到素材整理,再到展示,这中间不仅显示了国际商务1班的班级凝聚力,并且使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服饰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二:美味中国——中华美食文化

2013年11月28日晚7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12教室商学院国际商务2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美食文化”的展示。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美食的视觉盛宴。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着它们专属的美食。论衡活动中来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各自上台对自己家乡的美食做了精彩的讲解。除了有湘菜、川菜的经典美食外,还有河南、温州、苏州及甘肃等凝聚地方风味的小吃,为我们领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大餐。

最后,嘉宾老师对我们此次的表现作出了点评,他高度赞扬了我们的工作,同时指出活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让我们认识到了策划过程中的局限性。此次中通论衡展示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本次论衡活动在掌声中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三:中国古代同性恋

人文学院2013级哲学系

中国问题论衡之哲学系中国古代同性恋研究活动于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晚上19:00~21:20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409教室成功举办。参与本次活动的有13级哲学系班主任张浩军老师,哲学系俞学明、孟彦文老师及大一其他专业同学及师兄师姐。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展示研讨成果、提问与评价、有奖竞答。本班的栾书剑、杨一平同学两位主讲人从较为客观的态度对中国古代同性恋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同性恋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以及同性恋问题对现代中国的启示等8个方面做了生动的阐述与展示。提问与评价环节中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而同学们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讨论充分。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四:中国鬼神文化

2013年11月28日晚7点,由刑事司法学院侦查班“中国问题论衡:鬼神文化”的活动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刑事司法学院13级辅导员张继山老师、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书记田春雨老师、刑事司法学院学委会主任王胜华师兄、侦查班本班及外班的同学们。

讲座一开场,主持人隆重地介绍了参与讲座的嘉宾、观众、以及活动的组织者。接着,同学们以精美的PPT为载体依次上台展示了各自关于鬼神文化资料收集的总结汇报。其中包括中华文明起源(自然神及自然神崇拜的实质、历史人物神化及其实质);鬼神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影响;节日、文学、艺术中的鬼神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精彩,讲解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现场气氛热烈积极,轻松活泼。活动的最后是一场精彩的鬼神观念之辩,辩题为当代社会鬼神观念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辩论加深了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此次活动,给同学们普及了鬼神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在了解鬼神文化起源、影响、存在形式的同时,也对于“当代社会鬼神观念是否还有必要存在”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热烈的气氛中,本次侦察班“中国问题论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五: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与其文化内涵关系

政管学院13级公共管理1班

2013年11月29日19时,中国政法大学政管院13级公共管理1班的“中国问题论衡”活动在端升楼204如期举行。哲学系张浩军副教授莅临现场,对此次活动进行指导。

首先,公共管理1班的学习委员姜佩东同学上台发言。他开门见山地介绍这次论衡的主题是——“鱼”和“熊掌”可得兼 :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与其文化内涵关系的讨论。接着,他以“抚今追昔”为主题,通过今昔过节境况的对比,阐述了当下传统节日日趋商业化而丢失文化内涵的状况,并提出讨论传统节日商业化与其文化内涵关系的必要性。

在姜佩东同学精彩的开头后,蒋琦同学以“相煎何急”为主题分析传统节日文化和商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他认为,从商业方面来说是社会环境、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综合影响的结果。从传统节日这一方面来说,则是因为传统节日的产生、形式、内容、内涵具有的时代局限性所致,还有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分析问题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找解决的办法,谢事成、陈明珠同学依次上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渠道。他们提出要以传统节日的商业化来带动其文化内涵的彰显与弘扬,主张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对于传统节日本身,必须要提升其内涵与形式的创新,与时俱进。此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加强节日文化的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接着,谢事成和蒋琦同学依次上台对之前的论述做了一个小总结,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全场气氛活跃。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张浩军教授上台发言,对这次论衡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并鼓励同学们还要继续努力。

本次论衡在一片掌声中圆满落幕。这次“中国问题论衡”活动在培养同学们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对当今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深刻思考。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六:世界屋脊上的信仰

2013年11月29日19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2班同学在端升楼205举行了中华文明通论成果展示,主题为“世界屋脊上的信仰——走进藏传佛教”。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李虎群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领略藏传佛教的魅力,探讨宗教文化的发展。

活动正式开始后,主持人首先表示了对到场嘉宾及同学的感谢,并简单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紧接着,由吴国正同学上台做讲解,他主要介绍了藏传佛教的体系,通过展示大量精彩的图片及精简的语言描述,勾勒出藏传佛教起源及发展的画卷,其间穿插着有趣生动的传说故事,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在对藏传佛教发展史有大致了解后,由陈丽蓉同学讲解关于藏传佛教下的风俗人情,其展示的精美图片令人眼前一亮,藏传佛教的风俗节日让人神往。讲解过后,同学们对藏传佛教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李虎群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总结了自己对藏传佛教的看法,并介绍了他所研究的佛教领域,拓宽同学们视野,最后表达了对本次活动及同学表现的肯定。

接下来是提问与思考环节。主持人根据现今宗教商业化这一现实情况提出问题:藏传佛教应不应该商业化世俗化,以及它的发展前景该如何?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深度思考,现场同学分组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十分钟后,各组同学派代表发言,观点各不相同。有同学认为宗教不该世俗化,应独立遗世,保持自身纯洁性;也有同学反对,认为宗教可以与商业化适应,并更好地传播,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最后,主持人对这一问题展示了多方面数据,提出从政府正确引导旅游业的开发和加强对民众的普及教育两方面入手的解决方案。

21时,活动圆满落幕。本次展示不仅让大家了解了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及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本主题与现实紧密结合,引起同学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关注,探究宗教世俗化,关注信仰体系,对文明有了更好的理解。(文/滕丽敏 林雯)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七:传统文化与过度商业化

英语1301班的同学主要的围绕传统文化与商业化之间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全班同学分为八组,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积极完成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最终圆满的完成综合展示。

本次活动英语1班的同学充分的利用了现代的传媒工具进行宣传,例如网络宣传、平面媒体。

这次论衡活动首先通过案例展示并以小品形式进行生动还原演绎引出问题,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理解更加具体形象。

再次辩论环节 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从正反两方面看到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使论衡更加深入,彻底。

最后同学们现场自由发言讨论 ,集思广益,大家都纷纷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讨论气氛热烈。

通过这场活跃的论衡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们对保护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乃民族之根基,不可动摇也,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让传统文化适应现在人和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流传下去,才是真正地保护了传统文化。

在此次问题讨论中对于保护文化与商业化的关系,90后的同学们展现和表明出自己的态度和措施,他们认为文化应该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适应文化。适应的继续传承,不适应的就不再有活力。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背景就是商业运作的背景,所以,文化也可以用商业化的方式求得自身的生存,毕竟,商业化是具有较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不仅会使文化得不到应有的传承,还会对其将来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适度的文化商业化,将适度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才是处理商业化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可行之路。

活动当天除了本班同学外,中通课的专业老师也莅临现场,并对本活动进行了点评和鼓舞。本次活动全面深刻地对问题进行论衡,加强同学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起大家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八:论中国竞争与垄断问题

——以中国电信运营商为例

政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1301班

11月29日,政治学与行政学1301班中通论衡活动在端升楼207教室如期举行。活动由刘佳奇同学主持,本班全体同学到场参与。人文学院曹万成老师出席本次论衡活动。

晚上19:00,活动正式开始。我班论衡的主题是论中国竞争与垄断问题——以中国电信运营商为例。刘佳奇同学从当前民众对电信运营商的不满切入,全面分析了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公司经营业务。接着他通过对于竞争与垄断这两个关键词的解释,让同学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三家公司高度垄断、缺乏竞争的现实。然后他又以美国成功解决垄断与竞争失衡问题的成功例子鼓励同学们思考我国对电信产业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主持人进行了简要总结。首先,要突破认识和观念障碍,明确国企作为市场竞争体的地位;其次,鼓励更多企业加入电信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再次,实行政企分离,加快企业的市场化;最后,设立相关独立的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监督。对此,同学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又一次达到一个高潮,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交锋的讨论。最终我们的活动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本次论衡是我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热烈进行并全面总结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通过本次论衡,我们增强了活动组织能力和班级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力,更激发了作为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思考与探索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中国问题论衡之十九:中国货币演变史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7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8教室,2013级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全体同学就“中国货币演变史”的课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通过中华文明通论课堂内容学习,结合成班所学专业,我班的课题展示从货币的演变开始,探究其发展的进程、变革的历史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求在还原历史中获得启迪。此外,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此课题的材料搜集、内容分析及演示稿编撰。具体以寝室为单位,负责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演变,并进行分析讨论。

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各个小组或用幽默风趣的风格为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货币的来历与背景,或富有逻辑地为我们分析货币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国家的影响,让我们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货币的演变史。

展示完毕,老师为我们做出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全面性,表扬了我们纵向分析了货币演变史,同时,他也指出我们的不足,他认为我们可以从横向方面更深入地分析各种货币出现及没落的根本原因及其对整个时代甚至后世的影响。

点评结束后,我们更设计了抽奖环节,现场抽中的幸运儿获得了《国富论》,《货币》,《华尔街》图书。

通过这次中华文明通论课程之“中国问题论衡”活动,每一位同学都对中华文明中的货币历史进行了真切关注,并通过参与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方案设计,在培养了兴趣的同时受益匪浅。

概述、明清、总结:杨洁萌,原始社会:王金梦,春秋战国:赵明川,秦汉:张潜,魏晋南北朝,隋朝:杨梦帆,唐朝:甘阔海,宋朝:瞿卓、崔家宜,元朝:蒲正东,中华民国:蒋飘,中华人民共和国:王洁泉。

中国问题论衡之二十:浅析我国古代婚礼制度的现代意义

在本次论衡活动开始之前,中文班的同学先把教室用各种喜庆元素装饰起来,如贴喜字、贴对联,给教室营造出欢庆的气氛,教室婉如一个微型的婚房。

通过采访本班的同学,了解到自从中文班得到论衡的作业展示要求后,班级先后召开了班委会和全班的班会,讨论主题,经过深入的讨论,最终确定以“浅析我国古代婚礼制度的现代意义”为主题。确定下主题后,按照朝代年表的顺序,由各个宿舍负责查找某个朝代的婚礼制度资料,并汇总到班级公邮,由学习委员负责整合。将各个朝代汇总后,由班委成员安排展示形式,给各位同学安排角色,进行排练。班级一共进行了五次排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并参与了主题的讨论。可谓准备阶段煞费苦心,认真勤奋。

本次论衡同学们课题展示分三个环节,分别是简要介绍古代婚礼制度的情况、汉唐清三朝婚礼仪式演绎、总结古代婚礼的当代意义。特别值得一提是最后一个环节,由班长主持,从班级整理的“古代婚礼制度的五大现代意义”阐发,引导在座同学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讨论的气氛十分活泼,并提出了不少精妙的见解。三个环节紧紧相扣,引导在场的人思考我国古代婚礼制度有何当代意义的问题。在演绎环节中,虽然囿于环境和道具,各位演员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演绎展示,给我们展现了古代婚礼仪式的大略图画。

最后由班长对展示活动做了全场总结,为展示活动画上完满的句号。

中国问题论衡之二十一:古代和亲政策

2013年12月4日晚7点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302教室,商学院工商管理2班就“古代和亲政策”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展示与讨论,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活动展示。

当天下午,工商管理2班的同学们早早地开始了布场,对这场活动十分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在活动开始之前到达了现场,工2的同学们热情接待并送上了精美的小礼物。

活动共分为演示和辩论两个环节,于七点整正式开始。一开场,同学们就纷纷通过公主自述、话剧、讲解等多种形式表达出了自己对古代和亲政策的理解。公主的自述生动而又煽情,话剧则以别开生面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和亲过程的生动的理解与再现,而同学们的讲解则建立在对史料的精心查找和深入分析上,既富有学术性,又不失通俗化。

在分别表达了自己对和亲政策的观点后,活动进入了全场最具有魅力的辩论环节。首先由不支持和亲政策的同学率先发言,列举了和亲政策的可替代性和弊端,紧接着,支持和亲政策的同学们纷纷举出例子来进行反驳,一来一回,言辞热烈。

辩论环节持续了较长时间,但老师和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在论衡会的最后,老师作了总结性的评论,肯定了同学们对只是探求的态度,同时也强调要在讨论中发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论衡会在激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和亲政策的内容,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政策的背后的人性的复杂、事物的多面。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学会了要进行深入、多元地思考问题。

中国问题论衡之二十二:中华图腾文化

新闻与传播学院1302班

12月5日晚19:00,新闻与传播学院13级2班全体成员于端升楼201就中国图腾文化问题展开讨论。做为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华文明月活动之中国问题论衡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论衡不仅有二班全体成员的参与,还吸引了许多对图腾文化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前来参与讨论。

此次论衡,新闻与传播学院1302班的同学进行准备充分。首先从图腾的起源内涵,各种图腾文化,以及图腾文化对现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同学们不仅有利用幻灯片进行讲解论述,还有视频播放和说文解字,并且同学利用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增加主讲和观众的互动,使得论衡过程更加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在论衡过程中的最精彩部分非说文解字莫属。准备的同学将班上同学不同的姓氏图腾进行放映,并请该姓同学进行解释和拆构。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姓的涵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通过图腾对禁忌、巫术、审美等的影响,更深层地挖掘了了图腾文化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及在今天的生活中的存在形式。新闻2班的中国问题论衡也就落下帷幕。在两个小时的论衡过程中,凝结着同学们数周来的准备,也凝结着同学们无数的思考。相信此次论衡带给新闻二班同学的不仅是对图腾文化的新的更深的认识,更是一种对古文化进行剖析的精神。

(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