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科学很难再发展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唐代,(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佛学。日本也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随着遣唐使团的来华,大量的唐代诗歌传入日本。

    其中,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日本汉学家大江维时编纂的唐诗名句选《千载佳句》中收录唐诗1110联,仅白居易一人之诗就占了535联。

    据日本《文德实录》(甲)记载,大约在9世纪初,白居易诗歌就已经传入日本,深受日本宫廷人士的喜爱。当时其诗集还比较稀缺,以至竟有官员因献白诗而获提拔。嵯峨天皇将《白氏文集》视为“枕秘”(乙),爱不释手,在宫中专门设立侍读官开讲《白氏文集》。此后,《白氏文集》成为几代天皇的修身课程。

    宫廷的这股潮流也渗透到了知识阶层。当时的儒学者庆滋保胤说(丙)“唐白乐天为异代之师。”著名诗人岛田忠臣以白诗为“诗媒”,说:“坐吟卧咏玩诗媒,除却白家余不能。”这些都反映出平安时代日本文人奉白居易为师以及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获得平安时代的日本的认同的原因 , 一方面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丁)另一方面,白居易诗歌中的感伤诗和闲适诗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拨动了宫廷贵族和知识阶层的心弦。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本汉学家经常来中国 B . 中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C . 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 D . 白居易诗歌受到日本文人喜爱

  2. (2) 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广泛认同 B .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广泛认同的原因 C .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认同 D .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认同的原因

是的,如果你想要把心理学视作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那统摄它的一定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2、弗洛伊德的学说是科学么?

3、弗洛伊德的学说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么?

属于心理学的「前科学阶段」。大大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5、那心理学爱好者可以看弗洛伊德的书么?

6、但是我看了弗洛伊德的书觉得很有道理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拯救你。


1845 年,四个热情而富有理想的生理学家在柏林聚首一堂,同心协力向「活力论」宣战。「活力论」是当时生理学界的主流思想,认为生命体内包含在一种不同于无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无法被物理和化学定律所解释。

这四个年轻人是卡尔·路德维希、冯·赫尔姆霍茨、冯·布吕克、杜布瓦·雷蒙。

35 年后的 1879 年,心理学宣告诞生,创立这个学科的人叫威廉·冯特,他在柏林大学进修期间曾经跟着杜布瓦·雷蒙学习,后来又在赫尔姆霍茨的实验室担任了 7 年助教,协助指导新生用青蛙腿做解剖实验。

用冯特的话说,实验的方法能够使灵魂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

同样是在 1879 年,布吕克正在指导他的博士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低等动物的脊髓神经节细胞。这个博士生名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 世纪中期,心理学已经具备了孕育它的一切条件。

心理学在 1860 年代建立时和 1900 年代汹涌前进时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抚育它的学者的意志,而决定于已成的趋势。
—— 《实验心理学史》E.G.波林

在 19 世纪上半叶,生理学家们已经定位到了心理活动发生的地方——脑,以及感知觉信号的传递方式——神经冲动。这是建立一门新的,研究人类思想活动的实证科学的基础。

来自英格兰的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为研究复杂的心理现象扫除了障碍。方法论上,德国的生理学家们正在建立一套完备的现象学体系。

一门新的学科就要诞生了,唯一欠缺的是一个爸爸。

费希纳几乎就要成为第一个心理学家。1860 年他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心理科学的第一本传世名著,但他本人的愿望并不在此。此前他是一个物理学家,此后他是一个哲学家,心理学只不过是他由物质世界求索精神世界时,带来的副产品。

赫尔姆霍兹终身都在为从事和生理心理学有关的研究,但他并没有在心理学领域开宗立派的打算,他最出色的学生赫兹,为电磁理论的建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创建心理学的任务落在了威廉·冯特的身上。冯特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他擅长写作深奥的大部头内容,毕生的论文和著作摞起来足足有 2 米高。有人计算过,冯特从 1853 年到 1920 年每天都写或者修改 2.2 页书,大概每 2 分钟就写 1 个字,不分白天黑夜,整整持续 68 年。

冯特为心理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波兰到美利坚,他的学生开枝散叶才有了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我国的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莱比锡大学就读的 3 年里,每个学期都会选修冯特的课。

但冯特缺少伟人气质。这是心理学早期不自信的根源。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第一版上直接了当的说,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大的遗憾,就是它缺乏一个像达尔文一样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伟人。

如果把冯特比做心理学的父亲。他像我们所有人的父亲一样普通,温和而乏味。每一个青春期自我中心的少年,都渴望拥有一个钢铁侠一样光彩夺目的爸爸。

于是心理学就这样被弗洛伊德所吸引。

弗洛伊德可以类比为心理学的大表哥,或者任何一个比你稍微年长一点的混社会的同龄人。是他第一次给你讲起荤段子,带着你偷吃地里的西瓜,和邻村的混混们打群架,你们一起扒在墙根偷看村头的寡妇洗澡。

从某种意义上,他在你的启蒙经历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把你从枯燥空洞的生活中解放,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但是,长大成人后,你爸爸依然是你爸爸,那个带着你浪迹江湖的小混混,你却不愿意和他再发生任何一点瓜葛。

这就是你和一个心理学研究者谈论弗洛伊德时,他的心情。

每个人的脑中存在三个相互作战的幽灵:自我、本我、超我。如果反对「活力论」的布吕克得知,自己的学生最终创造了这样一种大众信仰,不知会作何感想。

今天你在大街上随机拦住十个人,问他们认识哪些心理学家,有六个人会告诉你弗洛伊德。

关于弗洛伊德的学说,这里无需多言,你只要对二十世纪的文艺作品稍有涉猎,就一定听说过力比多、潜意识、肛门期、恋母情结、防御机制这些晦涩的名词。

弗洛伊德是讨论心理学历史绕不开的人物,他为心理学提供了太多可供研究的素材:性、亲子关系、意识、动机、自我调节……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学研究,因为和「人性」无关,所以显得太过乏味。

虽然今天人们已经很少在科学范畴内讨论弗洛伊德的学说,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弗洛伊德最引以为傲的身份,仍然是医学博士、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受到布吕克严格的生理解剖学训练,这一点上,他和冯特的学术背景并无差异,他在博士期间最主要的研究,古柯碱的镇痛作用,也是彻底的实证研究。

是什么让弗洛伊德游移到了精神世界?并放弃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呢?

近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神秘主义的信仰掺杂其中,炼金术、占星术……而在 18 世纪,随着电磁现象的发现,「生物磁场」也成为了被神秘主义重点照顾的内容。

安东·麦斯麦在 1766 年凭借题为《行星对人体的影响》的论文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毕生致力推广的「麦斯麦术」在今天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催眠」。

在没有发现乙醚和三氯甲烷的年代,「麦斯麦术」被牙医和外科医生广泛吸收,用来缓解病患的疼痛。

但是百年之后,到了 1860 年,那套粗糙的「外星磁场理论」已经显得太过离奇,科学家们急于找到对于「催眠」现象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英国医生布雷德指出这种现象与人的注意状态有关,而法国神经学家让 - 马丁·沙可认为,「易受催眠性」可能与精神病症状有关。于是,「催眠」成为了 19 世纪 80 年代的精神病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弗洛伊德并不推崇催眠,他本人更喜欢用自由联想和释梦的方法,但目的是相似的,那就是探索人类更深层次的意识活动。

为什么不需要读弗洛伊德?

今天的心理学家们在讨论弗洛伊德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已经彻底厌倦了通俗文学中对精神分析法的大肆渲染,这会让人误以为在 21 世纪心理学家的工作仍然类似于坐在躺椅上抽着雪茄的福尔摩斯。

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将弗洛伊德开除出心理学教材的做法有些矫枉过正了。因为现在很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确实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启发。

如果非要公允的说上几句,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好问题,但他并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场合,我上一次见到这句话,是一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谈到研究「身心问题」的哲学家们的工作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百个不推荐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初学者去阅读弗洛伊德的名著。包括新精神分析后继者们的著作。

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一门学科。在美国,它在 135 个本科专业门类中排名第 5,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也要远高于其他学科的平均水平。

这一切都是因为,统摄这一学科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研究方法,而非彼此之间时至今日看起来仍然有些割裂的研究主题。

这就好像凝聚态、等离子和光学这些不同的研究主题,如果缺乏研究方法的统摄,完全可以拆分成多个学科,而不必拘泥于物理学的学科体系之下。

任何一个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的心理学人,不管从事的是什么工作,研究、助人、管理、数据还是产品,他的首要身份都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家。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定义,心理学家是利用从实验室和非实验室环境收集来的数据解答有关个人和社会复杂问题的科学家。他们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健康、发展上的挑战、研究群体如何运行、如何让科技和人类更好的协作……他们用科学研究改善人类的生活。

弗洛伊德肯定不属于这一范畴。

按照库恩的分类,弗洛伊德尚属于心理学的「前科学阶段」。在心理学创立之初,赫尔姆霍兹和冯特的心理学几乎只有感知觉相关的研究内容,到了艾宾浩斯时代,才将记忆这一稍微高级一点的心理过程纳入进来。

而在弗洛伊德之前,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研究毫无进展。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这些问题,这是他对于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如果一定要在心理学历史上给弗洛依德找一个位置,他会被分在「心理动力学」之下。

弗洛伊德不是凭空构建的一副宏图,他依据的是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基础。这是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今天的心理学家如果去到弗洛伊德的时代,没有计算机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帮助,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想要对复杂的意识活动开展研究,也是非常困难的。

能量守恒定律是 19 世纪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石,也是弗洛伊德能够接触到的最前沿的科学思想。弗洛伊德和他的合作者布罗伊尔博士最初的假设是,心理活动依靠有机体的能量维持,能量过低时需要休息,过高则需要宣泄释放。

当这种能量受到压抑无处释放时,就会产生精神问题。

但弗洛伊德突发奇想的认为,「性」是释放这种能量的唯一途径,并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抛弃了自己受训的生理学研究经验,用他智慧的头脑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

我说弗洛伊德是突发奇想,你可以这样理解,就像我们前文所讲的,如果世界上不存在冯特,那并不影响心理学的诞生,但如果不存在弗洛伊德,或者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给小白鼠打肾上腺素来验证这一假设,那精神分析这一套精妙的臆想是否还能存在于世,没有人敢给出肯定的答复。

这是人们赞叹和钦佩弗洛伊德的原因,但这也恰好说明,这套体系和整个科学发展的历程是割裂的,缺乏联系的

你当然可以为他的睿智拜服,但同时需要清醒的意识到,弗洛伊德描述的只是他头脑中的想像,这些想像完全来源于他对 19 世纪晚期向弗洛伊德医生求助的维也纳贵妇们这样一个极其缺乏多样性的群体的观察。

就像 JK·罗琳在火车上偶遇的一个小男孩最终变成了哈利·波特,但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巫师和 9 又 3/4 站台。

如果你想要知道,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有什么贡献,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一一梳理一下受到他启发的那些心理学问题,现在有哪些研究进展。

弗洛伊德认为,男性在童年发育时,普遍存在恋母情结,所以会对形成竞争关系的父亲怀有敌意。而由于身体上的弱势,这种敌意又演化成为对阉割的焦虑,害怕父亲阉割自己。如果不能成功化解发展中产生的这种心理冲突,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约翰·鲍尔比和玛丽·安思沃斯通过极具想像力的「陌生情境实验」,使得研究者能够通过严格的变量控制和精确的操纵来观察到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模式。

他们在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亲子依恋的不同模式,以及进一步延伸到成人发展中的成人依恋理论。现在心理学家已经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到一个人的依恋风格从婴儿期到成人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对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系列影响。

这些长期追踪观察的数据远比弗洛伊德根据一个 5 岁小孩害怕马叫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推理出了「他害怕被爸爸阉割」,要更加牢靠而且可以验证。

明确由弗洛依德提出,并且今天仍然广泛的在心理学学术论文中使用的概念,「自我(ego)」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广为人知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小孩打架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晚年提出的极具解释力和预见性的理论。

以至于今天你把这三个小人的关系换成腹侧被盖区(VTA)、内侧前额叶(MPFC)、背外侧前额叶(DLPFC)等脑功能区之间的神经联结,仍然可以当作一个辅助你理解大脑运作模式的模型。

不过,这种简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理解问题,但是无助于探寻真理。

我们对于大脑的研究越深,越能感觉到这套精密的系统运作方式的复杂。几十种神经递质和上百亿神经元集中在这个不到 1500ml 的狭小空间里,如果你的思想仅仅停留在三个小人打架的简单水平,将永远无法破解这个意识的难题。

弗洛伊德本人最关注的部分是「本我(id)」,认为生物本能是一个人心理动力的根本来源。然而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体系里,「自我」如何克服原始冲动,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当然你的大脑中不会真的存在一个拿着指挥棒的叫「自我」的小人。一大片被称作默认神经网络(DMN)的相互关联的神经结构,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帮助你形成自传体记忆,进行自我参照的认知加工,以及做白日梦。

当这个包含了后扣带回、前楔叶、内侧前额叶、 双侧角回、双侧外侧颞叶、双侧海马等脑区的神经结构过度激活时,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过度的自我关注而产生产生情感负载和行为退缩,这将会造成消极体验和抑郁的蔓延。

人们的冥想和内省也都和这个神经结构的活动有关,当你在进行这些心理活动时,相关神经结构的活跃状态都可以被仪器同步记录,通过复杂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和还原。心理学已经比弗洛伊德时代的粗糙理论往前迈进了很多步。

弗洛伊德认为,并不是所有发生的心理活动都能被我们自己感知到,我们的意识就像一个门厅,所有不合时宜的内容,都会被门卫拦截在。

而我们知觉不到的这些内容,就是潜意识。潜意识就像是冰山的水下部分,占据了大多数,并且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现代的心理学家承认,确实有很多我们知觉不到的内容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中,这些意识不到的内容,被称作「阈下知觉」,10ms 级别的屏幕闪烁或者在你睡觉时反复播放的音乐,你也许根本感觉不到。但心理学家们试图通过实验验证,这是否有可能让你喝掉更多的可口可乐。

在决策心理学中,一些意识不到的思维习惯,被称作「启发式」,「启发式」会让你不假思索的以为,飞机出事故的概率要比自行车高得多。也会让你更有可能轻信朋友圈里转发的谣言。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正试图寻找一些你意识不到的隐喻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启动效应」。比如考试作弊之后,你更有可能购买更多的洗手液,用来「清洗罪恶」。

虽然目前为止,关于这些问题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定论,甚至有一些已经建立的理论陷入反复的争议。但这些都是清晰具体、可以验证的研究假设。而不像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并没有确切的指代范围,但似乎又可以解释一切。

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文明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基本上可以被今天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所解答。比如,为什么会有「乱伦禁忌」?宗教是怎么产生的?

弗洛伊德将文明视作是人类面对自然的一种防御机制,为了种族的延续,人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本能,调整人际关系,与更多的人结成同盟。

在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中,你常常能看到类似的结论,当一个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战乱、疾病、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的威胁时,这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往往是更加保守的,内部会有更强的规则秩序,对于外部文化也会更加抗拒有敌意。

所不同的是,后者往往是大尺度跨文化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数以百万计的样本进行分析,得到的可验证的结论。

如果你对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无了解,乍一看到这些例子,可能会以为弗洛伊德的理论顺理成章的延展出了今天的心理学。

不可否认他本人有一些划时代的想法在今天仍有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弗洛伊德经典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几近从心理学中销声匿迹很多年

精神分析领域最重要的一本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在 2017 年的影响因子是 0.75,在 SSCI 收录的 604 本心理学刊物中,排名第 520,这个数字已经足以反映出精神分析在心理学科中的边缘地位。

弗洛伊德依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像任何死后将近 100 年还能被世人铭记的伟人一样。你可以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让他大放异彩,但完全不必理会他的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思想上的,他大大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让心理学家们意识到人类是一个活生生的,有选择的,有自我调整能力的有机体。

心理学家们至今依然在研究弗洛伊德引入心理学的那些主题,但这种相似性的背后是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的天翻地覆。

心理学的训练,对于一个人最有价值的改变,是掌握了一套科学可验证的观察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方法,而不是掌握了人类行为本身。理解了这一点的人都能明白,求诸弗洛伊德对于初学者而言真是毫无帮助。

为什么要写这么长一篇文章?

近期我们和《混乱博物馆》合作了两期面向心理学爱好者的科普视频,其中对于弗洛依德的评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当然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有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不能理解心理学核心的训练内容和学科发展脉络。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弗洛伊德的学说体面的退出和心理学有关的讨论,我相信这对于所有的心理学爱好者和初学者而言,都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方式。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重型坦克,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去费大功夫训练战象。

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的心理学家们都在研究什么,如何开展研究,可以从这个视频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在一个公司很难有发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