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向上帝发誓誓并违约从自然神论方面来看上帝会惩罚我吗

  你愿意被牧吗?--看看教会"牧"人嘚手段
  这是教会,学校,牧师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学校宗教老师,每天都强迫学生参加早上的宗教性集会,周会,在会上祈祷,唱诗,讲耶稣...笔者中學时便足足经历了七年这样的恐怖生活,我们知道,学生年轻幼嫩,思想多未成熟,就要受教会学校每天上课日催眠式福音洗脑,灌输反进化,迷信思想,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
  “不顾事实的盲目信仰是一切宗教的通性,也是一切国家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的心智發育备受阻碍对于抱有别种盲目信仰的人,充满了盲目的敌意对于反对一切盲目信仰的人 ,更怀有恶毒的忿恨",故此一个个思想天真嘚孩童多被洗脑,我自己也曾一度差一点受‘洗’”
  基督教之所以这么多人信,一句话,岂不是人们害怕下地狱的缘故,很多基督徒也亲口向峩承认这点,教会,牧师就是捉着这点,以天堂作利诱,以地狱作威吓,有基督徒甚至劝我入教时用帕斯卡赌博论的语气说:“你信了耶稣,将来如果有鉮,你有天堂;如果冇神,你也没损失.但如果 你不信,将来如果有神,那你便...”所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得很对:
  “除去了一个基督徒对于地狱的恐惧,你就将除去了他的信仰。”
  每一个“属灵”的基督徒,脑中往往充满天使,撒旦这些概念,他们遇到无神论者,第一个心理反应就是觉得洎己是有受试探,是撒旦的诡计,教会,牧师就是这样大肆将这些观念植入教徒的头脑,使他们不敢质疑荒谬的教义我经常和基督徒对话,当他们詞穷语塞之时,有一次,他竟然以这么一句说话:“撒旦,退去吧!”回赠我,其思维明显无异于严重的妄想证精神病患者。
  教会要“牧养群羊”,就要使“群羊”思想闭塞,故此他们很怕教徒接触真相,除了大量出版反进化,反科学等护教书籍外,更阻止知识的传扬,例如陈鼓应先生的<<圣经批判>>一书的出版就曾受到教会势力的阻止
  5) 渲染温情,麻目世人
  为什么都市人纷纷被牧,原因是教会很懂得捉紧人性的弱点,以“爱”芓挂帅,都市人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往往都心灵空虚,而且现代人又生活庸俗,不愿思考人生真蹄,对于心灵受创的人例如失恋,失意,更是最易被牧嘚一群,教会出版的“属灵”书,印刷精美,书室中的基督教精品更是一绝,教会更常以“耶稣爱你”等口头禅挂在嘴边, 一切一切,皆蓄意凝知一个囹人温暖的地方,很多人甘于被牧,很大程度原因在此。

自然神论(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卋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是一种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神论。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對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自然神论又称理神论。在著名的《英語词典》中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博士把自然神论定义为“那些只承认一位上帝,不接受任何启示宗教的人们的观念”

自然神论是一种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神论。

由17世纪英国思想家L·赫尔伯特始创,著名代表有J·托兰德  、D·特利、J·普里斯特利等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鉮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慥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忝启宗教”

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一般都反对正统神学教条﹐反对教会专横和宗教压迫,要求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进步要求。

近代欧洲的自然神论思潮首先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英国思想家L·赫尔伯特爵士(1583~1648)被认为是自然神论的创始者。他在宗教神学领域倡导理性的原则贬低以至排斥天启﹑迷信在宗教中的作用。17世纪末至18世纪﹐以自然神论形式出现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英国得到很大的发展著名代表有J·托兰德、D·特利、J·普里斯特利等人。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较详细哋阐述了自然神论思想。在他看来﹐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理性”,不过人們无从了解它的本质和属性;上帝是世界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建造者但是在一次创造活动之後,就不再干预世间的事务了上帝命令一佽,宇宙永远服从下去他表示深信由物体的总和所构成的客观世界的存在,而自然物体是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的

18世纪德国文艺理论家﹑攵学家G·E·莱辛(1729~1781)﹐美国科学家B·富兰克林(1706~1790)﹑政治家T·杰弗逊(1743~1826)等人的哲学思想都属于自然神论的思潮。有的研究者认为客观唯心主义鍺莱布尼茨·G·W.﹑不可知论者休谟D和康德的思想也接近於自然神论。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曾经批判过自然神论者的妥协性到19世纪中叶,随著西欧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後自然神论已经失去其反封建神学的进步意义,而成为维护宗教的理论

今日我们听到自然神论就会聯想到“神造了世界却不照管护理这个世界,任其发展”但是17世纪英国人彻尔布里的赫尔伯特爵士提出的自然神论,是想证明我们人类對上帝的信仰是合乎理性不需要来自《圣经》中神的启示。他主张“基督教是自然宗教基督教有一些信仰的确已经超出了自然宗教。”自然神论者把这些当作迷信的教士争取信众之作不予接纳。

自然神论者也反对“预言”的应验和“神迹”作为根据上帝存在的根据吳尔斯顿严厉批评神迹,他认为基督复活乃是其尸体被门徒所窃结果他因此被关而死在狱中,不过舍洛克因此得到灵感写了一本《复活见证受审记》,将《新约》中的见证一一验证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姩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 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 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囷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 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 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 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 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 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書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 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 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學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 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 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囙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 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 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礻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 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 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嘚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 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 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 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時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 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 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 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 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 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 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 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伏尔泰在上流社会中的煊赫一时和在朝廷中的飞黄腾达都因为德_ 罗昂事件#而在1726年突然被断送了巴士底监狱,流亡英国的热 情接待(他在和波令布鲁克的亲密交往中,早已熟悉英国的情况)英 语的学习,對哲学家(洛克托兰德#……等人)、诗人(蒲柏)、小 说家(柏特莱斯威夫特一)作品的阅读,对剧作家(莎士比亚、 德莱顿……等人)作品的浏览和对这些作品演出的欣赏对英国政治的 初步认识,对各种宗教派别的约略考察到处参观并受到种种招待,这 一切再加上怹敏锐地、深入地了解到英国人对自己国家制度和风俗习惯 的一些意见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从1726年到1730 年酝酿和写作出來的,他回到法国以后才最后定稿到了 1734年, 《哲学通信》才有法文版问世(英文版已在1733年出版)我们知道 这本书的遭遇:虽然高等法院的法官执行了 1734年6月10日最高法 院的判决,这本书被撕毁并烧掉了(判决书严斥这本书鼓吹信仰自 由对于宗教和社会秩序会引起极大的危害),但它还是多次秘密出 版并从1742年起,被收人伏尔泰的全集这些信获得很大的成 功,而且可以永垂不朽;就是在今天这本书还是為人们所最喜爱的 和影响最大的伏尔泰许多著作之一,我不知道这些信之所以引起人们 的注意是由于作者显然年轻还是由于他已开始成熟:这是一位35岁

*伏尔泰曾在剧院中用傲慢的语气回答了贵族德?罗昂的话,德?罗昂怀恨在心派 仆人们当众杖责伏尔泰(1725年)。后来伏尔泰又被送到巴士底狱监禁了一个月。 1726年8月被放逐到英国。(脚注均为译者注)

m托兰德、约翰(lCTU722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起初从自然鉮论的观点批 判宗教后来转到了无神论的立场。


****斯威夫特(1667—1745年)英国著名的进步的讽剌作家。主要著作有《格列佛游 记》等

成年囚的作品,他初次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从而使这 部“哲学”纲领具有乐观主义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它的价值与其说是 表现茬内容方面(对于我们说来大部分是历史性的)还不如说表现 在一个聪明人的语调和有启发性的知心话上面。

当我再次阅读这些通信的時候最引起我注意的,倒不是它们的大 胆虽然这是很明显的;恰巧相反,而是它们能掌握分寸并能保持一 种平衡的主导思想。这种思想从来不粗暴地或毫无轻重地作出肯定 也许人们不太注意到伏尔泰对于不偏不倚的重视,说得更恰当一点就 是他对于辨别“优缺点”的重视,例如他认为:公谊会信徒是有德行 的富于理智的,但有些可笑;英国圣公会信徒表现出一种可怕的教权 主义但他们还有些噵德品质;英国议会在世界上树立了政治自由与和 平主义的典范,但有时免不了度量狭窄英国的悲剧没有丝毫的高尚趣 味,但它的情节起伏和创造精神却刺激了日渐消沉的法国戏剧界即使 是牛顿,伟大的牛顿也有他的缺点和迷信。总之如果有理由把这 些《哲学通信》看作对法国的风俗和制度的一种讽刺的话,那也不要以 为英国(伏尔泰对于英国善意的描绘往往为这种讽刺提供了资料)被渲 染成好像《老实人》里面的爱尔多拉多*理想国一样:伏尔泰揭发了与 大家有关的一些典型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显著缺点是从不放弃机会予以 批评的。他的目标并非要将一个有缺点的文化来替代另一个可能有优 点的文化;任何笼统的赞同是错误的他要求他的同胞们或他所喜爱 的东道主们要有这样的判断:毫无疑问,他们两国人民之间是有许多东 西可以彼此互相学习的既不要假害羞,也不要盲目地学时髦所 以,这種品德的精选、功过的辨识给予伏尔泰一个他所喜爱的名词, 也是他所努力使之通俗化的:那就是所谓“趣味”这本“英国通 信” M的苐一课,就是讲趣味的一课

*富饶多金的理想国。 M即本书《哲学通信》

第二课,纯粹是“哲学的”部分是实在主义和实验科学的一课: 伏尔泰拿那位把物理学建立在精密的演绎法上的牛顿,跟那位把自己的 天才浪费在空想学说的构成上的笛卡儿对立起来他以那位“朴素 地”写了灵魂的“历史”的洛克来代替那些形而上学者所编的“灵魂小 说”。洛克是一个哲人正如后来他在“无知的哲学家” 一书里提到 的那样:“他所不知道的绝不假装知道;实际上,他并不拥有无限丰富 的知识但是他的学问的根基却是很巩固的,而且他享受最可靠的财富 而丝毫不夸张”以上,毫无疑问是伏尔泰思想的主要泉源,这种 思想必然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不受欺骗,不受江湖 术士的欺骗不受辞令的欺骗,不受自己的欺骗例如引力的原理, 它说明了一直到那时还知道得不够清楚的宇宙现象;它反映了科学上一 种毋庸争辩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要以为“引力”这个词就充分地解释了 自然界的机制引力是一个原因,我们常常可以证明咜的结果这并 非是只要一说就足以使我们深刻了解造物主的秘密的那种神秘的属性。 真正的科学家是要及时地在漫长的链条上寻出几个偅要的环节来但是 他必须很好地注意到不要把这种相对的知识和宇宙间绝对的智慧混淆起 来,因为那种绝对的智慧是人类没有力量去获嘚的

因此,伏尔泰的哲学是建立在人类知识的一种明显的相对论上的 而且我们可以从这一自古相传的重要观点上看出伏尔泰的哲学和蒙旦 涅?的哲学(或者和帕斯卡的哲学,帕斯卡对于这一论证是完全采取蒙 旦涅的意见的)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别不同之点表现在这种相对論的 实际结果上,“英国通信”的特色就建立在这种实际的结果上也就是 由于实际的结果,“帕斯卡思想的批评”与“英国通信”是有密切联系 的前者有效地说明了后者。

   %米舍尔‘德?蒙旦涅(年)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进步哲学家。他在著名 著作《经验论》(1580年)Φ怀疑宗教的教条

蒙旦涅和帕斯卡都是孤独成性的人,他们在孤独之中考虑着人反 复沉思人的命运。如果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安于反复沉思后的无知那 么另一个则向默默的启示要求彻底的解释。他们两人对于社会的看法 很稀奇地获得一致:他们两人全都看不起社会不楿信社会是可以改善 的,而是认为社会的那些不合理的缺点是我们天性中的必然现象在 这个人的怀疑论中和那个人的信仰中同样存在着┅种保守的贵族主义, 这种主义不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好的或是庸俗的。 这位哲人由于个人的人道主义修养而把人与囚的关系忘掉了那位宗教 信徒在期待上帝的主宰时也把人与人的关系忘掉了。

相反伏尔泰在相对论中则寻求一种行动的原则、一种社會组织的 规律。对于我们的局限性的认识在他看来首先是智力健全的最好保 障。人是一种有限的生物他的理解力的可能性和征服事物嘚可能性 都是有限的。如果人确信这种说法他便会给他的思想和行动划定相 当正确的范围,从而和谐地实现他的命运捉摸不定和变化哆端的宗 教教义就这样地在实际上终于达到自然神论或信仰自由。好好地理解 我们的各种需要利用合情合理的可能达到的幸福,就使我們肯定各种 真正的“世间价值”:劳动、闲暇、繁荣最后,这种实在主义哲学的 因素这种社会形式的新伊壁鸠鲁主义的希望(而且也鈳以说是信 念),对还处在麻痹状态的人类来说是一点逐步发展的光明,也就是 一种代表人类所能要求的高级意识和高度精炼的世界主義“文人共和 国”的巩固这些就是“英国通信”的主题。

从这最初七封信中所表达的自然神论乃是对特殊宗教中好勇斗狠 的信徒们的“狂热”和狂信的反抗。在伏尔泰所仔细考察过的英国不 同的宗教派别里对有一些派别,如公谊会和苏西尼主义他是以同情 的态度研究的;对另一些派别,如英国的圣公会和长老会他就或多或 少地加以批评或批判了;只有公谊会和苏西尼主义后来还使他感到兴 趣。原洇是长老会和英国圣公会互相间都有像伏尔泰所指出的加尔文 主义者和天主教信徒的同样错误如学院式的迷信,或教权主义和世俗

的野惢等当他们交手的时候,伏尔泰把他们比作虎与熊斗相反, 公谊会信徒却吸引r他;他对于这派信徒确是有一点偏爱的后来, 他在一種情感激动的情况下说道:“我爱公谊会信徒……”但是这 些怪人们很容易使他扫兴,例如他们那种含有挑拨性的简单粗率的习 惯他們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和装作痉挛的动作,以及他们的反对演戏! 但是有一种主要的品质使他们在他眼里又恢复荣誉这就是他们的宗教 完铨是精神的。他们认为基督的洗礼真正是“精神的洗礼,灵魂的 洗礼”由于这种哲学的纯洁,使他们爱道德更甚于爱神学他们能 够想象出一种哲人的社会来,例如那个饶有诗境的宾夕法尼亚在那里

“差不多全体人民都只爱着上帝和人类”。

至于说到苏西尼主义者伏尔泰对他们的描绘,凭着直接观察 似乎比凭着热忱的想象要少得多在英国,无疑还可能遗留下若干 看到过苏西尼主义者异端的人;但昰伏尔泰自己也承认这些人并没 有形成一个流派的团体为什么从那时起就把苏西尼主义者称做朴 素的自然神论者呢?而在这类自然神论鍺看来基督教本来完全是 没有启示的教义的。这就是因为伏尔泰要把他的自然神论联系到一 种传统:比苏西尼主义更进一步出现的是反對圣三位一体的一切异 端以及在最初时期,就是阿里乌主义和圣亚他纳修的有力对头

“阿里乌宗派,在出了三百年风头之后又被人们遺忘了十二个世 纪最后终于死灰复燃起来……” >既然基督教曾经长期地在圣亚 他纳修和阿里乌之间摇摆不定,为什么它不仍然摇摆呢為什么它 不归真返璞采取一种更朴素、更合理,因而也更宽大的教义呢自 从《哲学通信》发表以后,就形成了这位未来的年德倶尊的长鍺的 伟大幻想:把哲学和开明的宗教⑴联合起来使那些自由的基督信徒 承认,并且给他们描绘出那已经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尊敬嘚有

味阿里乌在318年左右就宣传阿里乌主义反对圣三位一体说,当时得到君士坦丁堡 的皇帝们和国王们的支持;到325年在尼赛召幵的宗教评議会上圣亚他纳修却极力反对 阿里乌主义。因此基督教曾长期在圣亚他纳修与阿里乌之间摇摆不定。

神论的美好远景来鼓励他们最後,他还草拟出一个道德高尚而平静 的萨朗特★那样的梦境好像公谊会的宾夕法尼亚或洛克的加洛琳一 样。以后他就带着这个纲要在1755姩到“乐园别墅”安居下来,这 时倒比在1730年[2]更有信心更热情了。在宗教领域上《哲学通 信》确是含有战斗的伏尔泰思想体系的主要部汾。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这些信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上、学说上的形 式而已它们肯定了社会纲领的条款和人间真正价值的等级。由这┅问 题到另一问题的过程是借助于反教权主义而形成的而我所谓反教权主 义是最广义的意思:这就是说,不要让舆论或信仰去操纵人类社会;这 种人类社会只需要一种物质的平衡而在作过需要和资源的客观研究之 后,社会就能在健全的管理中获得这种平衡要是学说和敎义干涉的 话,马上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争吵和内战;一旦观念发生作 用人们就会抛开实际而去捕风捉影了。所以特别需要從宗教中把所有 的政治权力排除出去;英国圣公会信徒也像天主教徒一样想要拥有这 种政权,结果反而发生了最坏的事变。社会和平艏先应该是非圣职人 员的信徒的

如此说来,伏尔泰像是在需要推荐的政治理想上有所徘徊了(第 八一第十封信)而人们如果停留在他嘚某些细枝末节的论点上,也就 会时常弄错正因为常常是这样,当我们想要看清楚他的分析的思想 时我们必须对照各种不同的原文,紦它们按照其范围和产生的情况来 分类我们便会看出他有一种常备的而区别细致的评价尺度,在这个 尺度中每种判断都有恰当的位置。他觉得专制的和极权的制度比之 封建制度更好因为在这种制度下经济统一的秩序和情况能够得到保 障,而且教权主义还可受到政权的控制;但是这种制度的缺点是专断 时常为了虚荣而牺牲繁荣。在这一制度上建立起市民和商人的共和

*意大利的古城(又名大希腊),昰芬乃龙寄以幻想的城名

国,其中的公民特别期望自己对国家有所贡献:他们的自由而健康的活 动景象是一位哲学家所能想象到的最美恏事物之一[3]这就是一种可贵 的政治评价尺度,而且它还有能适应历史进化本身的优点此外,还 有一种道德和理智的评价尺度来配合并補充它:在这个尺度的底层我 们可以发现形而上学和尚武精神,它们的乌烟瘴气迷昏了并且激发了骄 傲的精神;再高一层就是艺术和技巧,它们并不要求“大智慧”它 们却适合于全体人民,并使人民勤劳过活;至于英才他们是具有以和 平的哲学与丰富的智慧所形成嘚正直,而正直又是具有足以破除迷信 足以逐步启发一切肯接受启发的人们的热情。

这一种评价尺度把人们同意称作丰功伟绩和伟大悝想的都降到次 要地位,而非常重视文化的各个不同的面貌:平凡的技艺创造科学家 的发明,文学的高贵造诣;这一切的总和都是用来妀善人类的生活和提 供丰富而柔软的、适合我们消化能力的食粮用以代替那些没有营养的 食粮。于是伟大的名字就不再是那些征服者和統治者的名字了 “不 久以前,在一个著名的集会上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陈腐而烦琐的问题: 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帖木儿还是克伦威尔。 有人回答说:这一定是伊萨克?牛顿”(第十二封信)这里有一种新史 学原则,对于有益的事物、经久的作品、文明要比战役、朝代争论和宫廷 事变更重视,这就是〈胳易十四的时代》特别是《风俗论》的公式,我们 可以注意在这一点上,《哲学通信》比 然这部 我们现在可以明了为什么第十一封信讨论“种痘”为什么第十二 到第十七封信赞扬英国的三位曾经奠定了现代科學与哲学的基础的伟 人:培根、洛克、牛顿,为什么以后的几封信详论一个不大为法国人所 知道的、富有诗意美的国度这都是一种比较夶胆和比较自由的精神 的明证,也说明了为什么伏尔泰在二十四封正式的英国通信上又加上

“对帕斯卡的批评”:所有这些细节可能是哆种多样,用意却相同 就是让人们有自信心,给他们指出在失望、彼此不睦或是向绝对的神 秘和满心虚荣的专断让步之前,他们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还有一些好事 可做:把他们的生活组织得舒舒服服,互相了解互相原谅,与其追求 一种不可及的真理宁可追求一种美,或是更确切一点说追求一种趣 味,由于这种趣味人类达到了他所能达到的微妙和良知的顶峰。

有两封信:第二十封“谈研究文学的咾爷们”和第二十三封“谈人 们对于文人应有的尊敬”乍一看可能认为是离开了主题。这两封信 的出现这里要说明一下。英国人在家裏把蒲柏的肖像悬挂在首相的 肖像的旁边给牛顿送殡就像给亲王送殡一样,把伟人的陵墓像国王的 陵墓一样安置在威斯敏斯特内他们對于他们的作家和科学家的尊 敬,是有助于智慧的发展的在英国,王公贵族都不以写作为耻他 们为自己统治下的国人效力或取悦于他們的国人,至于职业作家他们 有时也担任国家最高的职务。贵族、政治和文学的这种混合特别吸 引了伏尔泰,他以为这是自由与和平嘚一个重要条件他并且还觉得 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民主气氛,这在他的祖国是相当稀罕的所以值得提 起“在伦敦约有八百人有权公开讲話维护民族利益。约有五六千人热 望着也轮到他们享有这种荣誉其余的人们都以这些人的裁判者自 居;而每人都可以用书面发表他对于國家事务的意见,所以全国人民都 必须学习”

这种开明的民主,这种由自由主义的、有理智的贵族阶级所缓和的 民主也许是他在乐观嘚时候所梦想过的制度。总而言之他从这种梦 想里曾经引起一种想扮演一员政治或外交角色的雄心。到了 1753年以 后这种雄心完全幻灭了。接着他又想把哲学的和自然神论者的英才组 织起来最后便只乐于做那个“在欧洲不顾战争不问宗教差别而组织起 来的‘文人共和国’ ”、那个“到处分布又到处独立自主的伟大的英才社 会”(《路易十四的时代》)的主持者。这些雄心、这些欢乐、这些梦 想都已经包括茬“英国通信”里面了也就是这些东西构成了这些通信

的统一性和深刻的兴趣。这些通信不仅是些研究外国的资料也不仅是 些关于世堺主义的宝贵的证据,还给我们介绍了完全武装起来的伏尔 泰明显地确定了他的毕生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解放全人类,解除全人类 和他们嘚命运之间的矛盾

在居斯达夫?郎松用极其令人敬佩的精确性刊行了评注版以后,[4] 我只能采用经过他选择和校勘的原文即儒尔版的原文,这一定是1734 年伏尔泰同意的最初的原文了可是我在这个版本中采用了现行的缀字 法,并也常常采用现行的标点法(除非伏尔泰那样标点別有用意)而 并非单纯地按照一种现今已不存在的习惯。实际上我认为在一种通行 版本里,用不着保持那些古代写法或错误伏尔泰昰爱好“现代”的人, 这种兴趣必然会毫无怜惜地删去那些错误;倘使要认识原文的真面目 我们尽可参考郎松的版本。我只作了一个惟┅的例外就是使用大写字 母,18世纪的缀字法把大写字母用在相当多的普通名词例如职位的头 衔、集合名词、习用抽象名词上面,后来峩们就平写了;我觉得保留这 种传统是无害的它不致使文字变得真正古老,却在无形中带来了古代 体制一定的典雅风韵

从居斯达夫_郎松在一直延续到1784年(开勒版)的一切版本中 所摘录的无数的各种各样的原文中,我选择了那些最富于表现力、能使 读者窥见伏尔泰思想发展的原文特别显著的是在1750年以后;但是 除去少数例外,我只保留了直到开勒版为止的原文实际上也就是经伯 休版直到莫郎版以前的原攵。我通常把这个最后的版本称为《哲学通 信》的通行本但是作品一旦用这部分最低限度的材料发表,我想读 者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可能要求其他的资料。原文的分歧不只限于它 的不同版本特别是像伏尔泰这样一位作家,他屡次在同一个箭筒里取 箭+必须从一部著作到叧一部著作比较他的思想的各种形式。拉-

^箭是指讽刺文章此句指就一个主题作出许多文章。

布律耶有一个意见在这里倒是最有益的:为叻不持偏见也不轻率地认识 一位作者首先必须注意“使作者本人的意见一致”。所以我们在注 解里可以找到关于在“英国通信”里所讨論的各种不同问题的最有参考 价值的对照材料;这些原文写作时期不同,是从伏尔泰著作中几部主 要作品《路易十四的时代》、《风俗論》、《哲学辞典》、《关于百科 全书的问题》和若干其他次要资料中摘录出来的[5]

读者如注意一下在“英国通信”发表以后的很长一个時期开始讨论 的一些哲学主题的命运,就可以渐渐看出在若干问题上有一个统一性 指导着从1734年到1775年伏尔泰的宣传工作;就可以看出在一葑“英国 通信”,一章“风俗论”一条“哲学辞典”,甚至一页“高乃依评述” 之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伏尔泰从很早就构成了┅种万能方法 我们发觉他坚持使用这种方法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并非是他自己抄 袭自己他显然是出口成章,即或是在他偶尔重复怹自己的话的时候 他的方法很容易比做一.位优良教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方法:这位教授根 据一种已经掌握的教材创造一种生动的形式。對于这位教授来说主要 的不是尽量更新教材(虽然他可以作许多细节的补充来丰富教材),而 是在每次表达这种教材时要有信心而且表达得生动。他有时也可能重 复同样的语句但是他更时常重新创造这种语句的形成,而且总而言 之,重复的话也不令人觉得讨厌因為这些话重新又获得了生命。伏尔 泰便是这样他的方法有极好的教学法性质。他很知道他是在重复前面 讲过的话他声明说:“我在初期教会一文中已经谈过公谊会,正因为 如此所以我还想再谈一谈。”这是可敬佩的谆谆善诱的热忱说得露 骨一些,就是布道第十二葑和第十四封信的某些片断在第十五封的开 端几乎又完全重述一遍。我们在《胳易十四的时代》里也找得到这样的 片断无关紧要!这类反复论述每次都是切合实际的,而且都是真实 的伏尔泰不是在那儿写文章,而是在那儿谈天没有人想要责备他的 一些疏忽之处,因为這些疏忽恰恰是他的忏悔是他的老实话。

这一点也是使人几乎不可能把他的全集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版本的原

因他的作品没有一本是不與其他作品密切联系的,其中有许多部分 都是共同的而每种单独发行的版本实际上都是从一个活生生的肉体 割裂下来的,这个活生生的禸体又是以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各种不同的时 期为经络而组成的保持文学的真实性的最好办法或许便是选取每件 作品连同它那些天然分枝,而使读者读过原文之后再读一些与原文显 然有连带关系的断简零篇,然后再读这些片断出处的原书这就是我 在这里所尝试的,相信這种通过伏尔泰著作的有指导的巡礼正像伏尔 泰提到他访问公谊会信徒时所说的一样,值得引起“一个有理性的人的 好奇心”

[1]洛克在這里显得像苏西尼主义者,牛顿也差不多如此(至少在1756年的一种版本上 是这样)

[2]参看1756年的修订本第七封信的末尾。1756年对于“英国通信”Φ的种种修改是很 重要的一个时期一请注意自从到达日内瓦以后,苏西尼主义的观点又出现了(再参 看达兰贝尔《百科全书》的“日内瓦”条目)

[3]请看第十封信“谈商业”和第十封信注[5],在这一段注解里有一段《风俗论》的原 文:伏尔泰在其中赞扬荷兰是一个具有幸福苼活的、舒适而和平的国家

[4]近代法文善本鉴定会,笃罗兹书坊

[5]为了同样的理由,我在从1734年到1742年间出版的关于帕斯卡的“批评”上又补充 了 1776年发表的“最后的批评”这些批评提供了大量的补充材料,比一切阐述更能指出 一种经常是坚决而明晰的思想的连贯性来

*莱蒙-那芙是法国都罗斯大学文学院的讲师。

第一封信谈公谊会信徒/1 第二封信谈公谊会信徒/6 第三封信谈公谊会信徒/9 第四封信谈公谊会信徒/ 13 第五封信談英国圣公会/ 22 第六封信谈长老会信徒/ 26

第七封信谈苏西尼主义者或阿里乌主义者或反三位一体主义者/ 30

第八封信谈议会/ 36

第九封信谈政府/ 40

第十封信谈商业/ 48 -

第十一封信谈种痘/ 51

第十二封信谈掌玺大臣培根/ 56

第十三封信谈洛克/ 61

第十四封信谈笛卡儿和牛顿/ 69

第十五封信谈引力的体系/ 76

第十六封信談牛顿的光学/ 85

第十七封信谈无限和纪年/ 89

第十八封信谈悲剧/ 96

第十九封信谈喜剧/1(H

第二十封信谈研究文学的老爷们/ no

第二十一封信谈罗彻斯特伯爵囷韦勒先生/ 113

第二十二封信谈蒲柏先生和其他几位著名的诗人/ 118 第二十三封信谈人们对于文人应有的尊敬/ 127 第二十四封信谈学院/ 132 第二十五封信谈帕斯卡先生的《思想录》/ 138

附录伏尔泰编年小传/ 182

我以为像公谊会信徒这样一种特别信徒的教义和历史是值得一个求 知的人去探究的我为了偠对这个问题做些研究,曾去访问英国一位 最出名的公谊会信徒这位信徒在经营了三十年的商业之后,对他的资 财和欲望巳经知足了僦退居到伦敦附近的乡间。我到他退居的地方 去找他这是一所小房子,但是建筑得很好虽然没有什么装饰,却收 拾得很干净⑴这位公谊会信徒是一个健壮的老人,从来没有生过病 因为他没有什么嗜好,又没有什么放荡行为:在我的一生中绝不曾看 到比他更高尚更討人欢喜的那种神情。他和他会中所有的那些信徒一 样穿着两边没有折缝和口袋、袖子上没有纽扣的衣服,并戴上一顶帽 檐扁平的大帽孓同我们的神职人员相仿佛。他接待我的时候头上 戴着帽子,走到我的面前也不稍稍地弯一弯腰;但是在他的面部表现 出来的爽朗洏和悦的神情上,比那种把一条腿拉到另一条腿后面帽子 拿在手上的一般习惯更显得有礼貌。他说:“朋友我看你是一个外 国人,要昰我能对你有什么帮助的话你只要说出来好了。”我按照我 们的风俗弯一下腰,一只脚轻轻地向他走过去对他说:“先生,我 希望峩的正当的好奇心不会使您感到不愉快如果您愿意把你们的宗教 讲给我听,则不胜荣幸之至”他回答我说:“贵国的人总喜欢说恭维 話,虚礼太多;但是我还不曾看到一个人有你这样的好奇心请进 来,我们一块儿吃饭吧”我又说了几句不大自然的恭维话,因为人不 能一下子就把他的习惯改变过来我们吃的这顿饭是又有营养又朴

素,吃饭的开始和终了都要做一次祷告饭后我就向这位先生提出问 题。我首先提出的是许多善良的天主教教徒不止一次地对加尔文派 信徒们所提出的问题,我对他说:“我的亲爱的先生您受过洗礼 吗? ”这位公谊会信徒回答我说:“没有并且我的同道弟兄们都不受 洗。”我又问:“怎么该死的,您难道不是基督的信徒吗 ”他又用 ┅种温和的声调回答我说:“朋友,[3]用不着骂人;我们是基督徒并且 要做善良的基督徒[4]可是我不以为基督教就是洒一滴凉水在头上,[5] 还偠加一点盐”我对这种不虔诚感到愤怒,我说:“唉!真该死那 么,您就忘记了耶稣基督是受约翰洗礼的吗 ”这位和善的公谊会信徒 说:“朋友,再重复说一下绝对不要骂人。基督领受约翰的洗礼但 是他却从来不曾为任何人施行洗礼;我们不是约翰的信徒,而是基督的 信徒”我说:“嗳!要是在一个有宗教裁判所?的国家里,你会被烧 死的可怜的人呵!唉!为了对天主的爱,让我为你施洗使伱做 一个基督徒吧! ” [6]他很庄严地回答我说:“要是为了迁就你的偏爱, 只要那样做的话我们也愿意那样做;我们不谴责任何人使用洗禮的仪 式,但是我们认为那些信仰一种全圣全灵的宗教的人们应该尽他们的 可能,避免采取一些犹太教的仪式” #我叫道:“又来一套!犹太 教的仪式! ”他继续说:“是的,朋友正因为是犹太教的,所以在今 天还有许多犹太人有时候使用约翰的洗礼请查一査古史,伱就会知 道约翰仅仅把在他以前的那些希伯来人长时期举行的一种仪式重新 恢复了,和以实玛利人中间举行的麦加朝圣的仪式一样耶穌很愿意 领受约翰的洗礼,也跟他曾经遵守割礼的仪式一样;但是施割礼和用 水施洗两种仪式都应该为基督的洗礼一灵的洗礼即拯救人类嘚灵魂 的洗礼所废除因此,耶稣的先驱者约翰说过:我确实用水给你们施

*由教会设立的裁判所特别是从13世纪起,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常用以追究 和处罚那些反天主教的人。

m犹太教认为其教义来源是《圣经》(即《旧约》)和犹太教《圣法经传》它制定 了自己的一套宗教禁律和仪式。

洗但在我之后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我就是给他提鞋也是不配 的那一位将用火和圣灵给你们施洗。A所以伟大的外邦使徒保罗曾 写信给哥林多人说: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就 是这位保罗只施洗过两个人,而且还不是出于他的本意;他为他的信 徒提摩太举行过割礼;别的圣徒们也同样地给那些愿意的人举行过割 礼”他又问:“你举行过割礼吗? ”我回答他说:“没有这个荣 幸”他说:“那么,朋友你是不曾举行割礼的基督徒,而我是不曾 受洗的基督徒”

这位圣洁的人就如此似是而非地滥鼡了圣经上好像于他的宗派有利 的三、四段话;但是故意忘掉了于他的宗派不利的那一百来段话。我一 点儿也不去反驳他对于一个受迷惑的人,[1你要反驳他是一点儿也 得不到收获的:不要冒冒失失地对一个男人说他情妇的缺点,也不应该 对一个告状的人指出他所持理由嘚弱点也不应该对一个幻想者讲道 理。因此我就谈到别的问题上去。我问他:“对于圣体您怎样领的 呢? ” 一他说:“我们绝不领聖体”我说:“什么!绝不领圣体? ” 他说:“不我们除了心领以外,什么也不要”于是他仍旧引证了许多 《圣经》上的词句。他對我讲出许多道理来反对领圣体并用一种动人 的音调对我说明一切圣礼都是人所臆造的并且圣礼这个词在福音书中 就没有一次提到过。怹说:“恕我的无知我还没有把我的宗教的证据 拿出百分之一;但是你可在罗伯?巴尔克莱[8]有关我们信仰的著述中看到 许多证据,这是一般人从来写不出来的一本好书和我们不同宗派的对手 也承认这本书是很可怕的;这就证明它是多么有理论价值的。”我答应他 要去读一讀这本书而我的公谊会信徒就认为我巳经皈依他的宗派了。

之后他带着瞧不起其他宗派的口吻,用几句怪话给我说明这一宗 派他说:“你应该承认,当我把帽子戴在头上又‘你,你’ #地称

*见《新约全书》“路迦福音”第三章八十九页。

法文的第二人称有两种:“伱” “您”表示远近亲疏种种关系。“你你”地称 呼,表示亲昵、不客气

呼着你,你一定是忍不住要笑的但是我觉得像你这样博學的人不会 不知道在基督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闹这样的笑话用‘您’来替 代‘你’。例如人们对恺撒?奥古斯都?说:我爱你,我求你我谢 谢你。即使人称他先生他也不会觉得难受。只是在他以后很久才有 些人想起要用‘您’的称呼去替代‘你’的称呼仿佛它們是双重似 的,并且又僭用伟大、卓越、神圣[9]这一类尊号好像一群蚯蚓用非常 的敬意和无耻的虚伪向另外一群蚯蚓保征前者是后者最卑丅的和最服从 的仆人。就是为了我们更能防止互相标榜互相奉承,所以我们才对 国王和修理旧鞋的人HG]都同样地称为‘你’,除了对人仁爱对法律 尊重外,我们不向任何人致敬礼

“我们穿的衣服有些和别人不大一样,因为这对我们是一种不断的 警惕不要我们和其他囚混同。别人显耀着他们的尊严而我们只带 着基督徒的谦逊。我们避开娱乐场所、剧场、赌博因为我们所遗憾 的是把上帝所寄托的心靈深处,给一些啰啰嗦嗦的事填满了就是在 法庭上,我们也从来不发誓我们认为上帝的名字不应滥用在人间无谓 的争执上。当我们为別人的事情到法官面前去时(因为我们是从来不 打官司的)我们对真实的事件只肯定地说一个‘是’,或‘不是’ 而那些审判官们也僦相信我们简单的话。至于有许多基督徒们却常常 手按着福音来发虚伪的誓言呢我们从来不去打仗;这并不是因为我 们怕死,相反地峩们祈求归于万有之有的时刻的到来。因为我们既 然不是狼又不是老虎,又不是恶狗而我们是人,而且是基督的信 徒我们的上帝,偠我们爱我们的敌人忍受苦痛而不发怨声,那就 毫不怀疑不要我们渡过大海去扼杀我们的兄弟们了。于是那些穿着 红色衣服的刽子手們戴着两尺多高的帽子,用两根小棒在一张绷紧的 驴皮上敲打出声来把公民征募起来;当战事胜利以后,全伦敦市灯光

^恺撒?奥古斯都(纪元前63年1元14年)纪元前27年一公元14年的罗马皇 帝,是尤里乌斯+恺撒的外孙

照耀,好像天空都被万道火光烧得一片通红似的外面响起謝恩的歌 声、大钟声、琴声、响彻云霄的炮声,而我们面对着引起狂欢的那些残 杀事件却呻吟战栗保持沉默。” nu


[2]伏尔泰确实是和公谊会信徒昂德雷?辟特有交往信中的描绘是昂德雷?辟特的小 照,但是我们也容易看出伏尔泰把这幅描绘作成了象征,有许多细节是取材于〗675姩 罗伯?巴尔克莱所著:《真基督教的神学的辩护》,

[3]通行本:“我的朋友一再移后一点,”在“犹太教的仪式! ”这一句后面也是 同样嘚句子。

[4]通行本略去“并且要做善良的基督徒”这几个字

[5]通行本:“洒一滴水在一个孩子的头上。”——关于洗礼这一问题可参看后媔谈到 苏西尼主义者的第四封信注[12】和第七封信注[8](原文为第五封信注[1],疑误—— 编辑)C

[6]ii行本:“啊! ”我大声地喊道:“你是多么可能被鉮圣的宗教裁判所烧死呵!托 上帝的福亲爱的人,我给你施洗吧! ”

[7] “受迷惑的人”这个词和下面“自言得天启的教徒”意义相等常瑺被伏尔泰用作 “迷信的”同样的涵义(参看m易十四的时代》第三十六章和第三十七章)。在这里

伏尔泰是不是对这个善良的公谊会信徒的看法保持着更恶劣的含义呢?这一段无疑地是 戏谑的于是伏尔泰很调皮地假装着一种正宗的愤怒I可是,我们知道他是不赞成公谊会 信徒们的一切的装模作样(参看第二封信)这些“战栗者”也过分倾向于奇异和过分夸 大的动作,他根据很多理由把他们看作是一些鉮圣的而绝不是一些有礼貌的人或有趣味 的人,就是在这一点微妙的意义上常常与“狂热”这词的原意相反(再参看第三封信上对 乔治?福克斯的描绘)

[8]参看第三封信的末尾。

[9]通行本增补:“甚至于神”

[10]通行本:“烧炭的人。” 一伏尔泰可能从公谊会信徒和巴尔克莱那里(在这一章 的全部结尾仔细地观察了的)回忆到“愤世者”上面的话:

这种假情假意的可耻的交际……

无论怎样这是有深刻讽剌意味的,在这里看出他同情于性欲强的男子卢梭就是 这类人。

[11]谈到战争这几行已经含有1764年出版的《哲学辞典》内关于“战争”这个词的要 义┅直到那些讽刺性的涵义与真正雄辩的技巧并驾齐驱。伏尔泰在这里发挥并坚持后 来人家称为“良心的责难”的理论——在第四封信注[12]Φ,我们可以找出关于公谊会 信徒有各种版本不同的校订是我在读完前四封信后搜集的。

*即开勒版下同(参阅原出版者序)

以上这些,差不多就是我和那位怪人的谈话但是我更惊奇的 是,下一个星期天他带我到公谊会信徒们的教堂去。他们在伦敦有 好几所小教堂我所去的那个教堂是在人们叫做纪念碑⑴的那个出名 的大柱石的附近。当我和引导者走进去的时候人家已经集合了。 在这所教堂里大约有㈣百多男子和三百多妇女妇女用她们的扇子[2] 遮着脸;男子们都戴着他们的大帽子。大家都坐着寂静无声。我 从他们中间走过没有一個人看我一眼,这样的沉寂持续了一刻钟 最后,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脱去他的帽子,挤眉弄眼[3】又叹了几口 气以后,一半用U一半用鼻,诵读他自以为是从福音书里摘出来的 一些支离破碎的词句这些词句无论是他自己,或是别人都是一点儿 也听不懂的这位丑态百出嘚扮演者完成了他的美妙的独白以后,整 个人群都受到了感动都呆头呆脑地,自动地分散了我便问引导人 说,为什么他们当中最聪明嘚一些人也忍受这样愚蠢的事[4]他说: “我们必须容忍这些事情,因为我们不能知道那位站起来说话的人 是受了神灵的感召呢,或是由於狂妄;在这种犹疑未定之中我们完 全耐心地听着,甚至于我们也允许妇女们说话常常有两三位女信徒 同时受到灵感,而且就在教堂仩喧嚷起来”我问他:“那么,你们 根本没有牧师吗 ”这位信徒说:“没有,朋友我们觉得这样 好。[5]我们怎敢在星期天除了其他信徒之外,让某一个信徒单独来 接受圣灵呢!谢谢老天世界上只有我们是没有牧师的。你愿意我

们放弃这样好的特点吗当我们自己有嬭给我们的孩子吃的时候,为 什么我们把他丢给那些雇来的奶妈呢这些雇来的奶妈不久就要在家 里作威作福,掌起大权压迫母亲和孩孓。上帝说过:你们不花钱得 来的给人家也该不收钱。是不是我们就依照这句话去做福音买卖 出卖圣灵,把基督徒的一个会场变成商囚的一个铺子呢我们绝不把 钱给穿黑衣服的人,让他帮助我们的穷人安葬我们的死人,为信徒 布道我们极珍惜这些神圣职务,我们鈈愿意推卸给别人”

我再三地问:“但是你们怎么能辨别出来是不是上帝的灵在感动 你们的讲演呢? ”他说:“无论何人祈求上帝用灵咣照他宣扬他所 感觉到的福音的真理,上帝一定给这个人灵感”于是他就啰啰嚓嗦 引证了一大套圣经的话来说明,按照他的意思没囿任何基督教义不 是一种神的直接启示,他又添上这几句值得注意的话:[6] “当你使你 的一个肢体动一动时是不是你本身的力量推动它的呢?毫无疑问 不是的,因为这一肢体常常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动作那么,这就是那 创造你的肉体的主宰在推动你的肉体你的心灵上所感受的思想,是 不是你自己创造的仍然不是,因为思想来源并不由你自主而是 你灵魂的创造者在把思想给你,但他既然给你的心一些洎由那么, 也就等于你的灵给了你的心应得的思想你依赖上帝而生活,而行 动你又依赖上帝而思想;那么,你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這种照耀着 全人类的灵光于是你就会看到真理,并且去把它宣扬出来”我情 不自禁地喊出来:“唉!那纯粹是马勒伯朗士"神父的说法叻! ”他 说:“我知道你所说的马勒伯朗士,他是有一点儿公谊会的色彩但 是还不够。”上面这些就是我关于公谊会信徒的教义所了解的一些 最重要的东西。在你们将收到的下一封信里将知道公谊会信徒们的 历史,你们会觉得比他们的教义还更奇怪哩


[1]纪念碑是一个夶柱石,为纪念1666年伦敦遭受了一次大火灾而建立起来的

[2]通行本略去“用她们的扇子”这几个字。

[3]通行本略去“挤眉弄眼”这几个字

[4]伏爾泰常常用他的嘲笑口吻穷究“痉挛病者”,特别是圣-麦德坟墓下颓废的冉森主 义者?这狴伪装全身战栗的公谊会信徒非常近似于痉挛病鍺。另外应该看到他们的宗 派也有许多贤明的品质使得伏尔泰并不经常夸大“这样愚蠢的事”实际上,他是一举 两得:公谊会信徒的荒謬使他得以用来谴责那伪装受灵感而迷信神的狂热者他们那不加 虚饰而品德高尚的自然神论适足以揭露宗教仪式的繁琐无聊。——另外我们注意他确 确实实地调査过关于公谊会信徒的许多宝贵的实践。他很可能参加过他们的某些集会

[5]通行本在这里增加“当时他打开他嘚宗派的一本书,便用加重语调来读”这几句 话——因此,下面的句子表现得好像一篇朗诵的文章我们看不出见于儒尔版本以外 的其怹一切版本中的这个修正有什么用。

[6]对公谊会教义的最后评论是赞扬的或是批判的呢要和伏尔泰所不大感兴趣的马勒 伯朗士对照起来看,“灵感的表现”和“直接启示” 一词可以让人想到是一种批判在这 里无疑地对公谊会信徒是有一点戏谑性的尖锐的讽刺,常常表现在這几章里面但是全 面看来,还是认真的伏尔泰在公谊会信徒们那里所发觉的类似神秘的教义的后面,还 隐藏着一种纯粹的自然神论咑破教条和牧师的束缚,如:“那么你只要睁幵眼睛看一 看这种照耀着全人类的灵光。”这句话是从拉?模特莱的作品“欧洲游记……”,

(1727年版)里几乎照原文摘录下来的在这里有一种非常“哲学的”表现。

   x冉森主义者丨7—18世纪时期欧洲一部分资产阶级中间流荇的教派,由神学家冉森 的名字得名他是冉森教派的创始人。冉森主义者企图以对加尔文主义作些微小的让步 来革新天主教冉森主义鍺反对耶稣会教徒。

你们已经看出自从耶稣基督降生的时候起就有公谊会信徒。照 他们说耶稣本人就是第一个公谊会信徒。⑴他们说这个宗教差不多 在耶稣死后就衰颓下来,约有一千六百多年都停顿在这种衰颓的状态之 中;但是常常有几位隐居的公谊会信徒小心翼翼哋保存着各处已经熄灭 了的圣火一直到最后,1642年这种圣火才在英国重放光明。

这是在大不列颠被三四个宗派用上帝的名义去发动内战进行扰乱 的时期,有一个住在莱塞斯特公爵领地上名叫乔治?福克斯的是一个 丝织业工人的儿子,他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却一心一意哋要以真正使 徒的身份讲道这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人,品行端正信教信得发 狂。他从头到脚都穿的是皮他从这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大喊大 叫着反对战争和牧师。如果他只宣传反对好战的人那他倒是没有什 么危险的;但是他又攻击教会的人士,不久他就被送箌监狱里去了。 后来把他带到戴尔巴初级审判官那里福克斯头上戴着皮制的小帽子 站在审判官面前。一个司法警察在他脸上打了一个老夶的耳光对他 说:“下流的东西,你不知道在审判官大人面前应该脱帽吗 ”福克斯 又把脸的另半边送上去,并请司法警察看在上帝的份上发发慈悲,再 给他一个耳光戴尔巴的审判官在对他审问之前要他发个誓。他对审 判官说:“我的朋友‘你’要知道,我从来不肯无缘无故地用上帝的 名字”审判官听到这个人用“你”来称呼他,[2]就把他送到戴尔巴的 疯人院里去因为在那里可以鞭打他。乔治?福克斯赞美着上帝来

到疯人院。那里的人严格执行着审判官的判决,不敢怠慢当他请 求那班用鞭子抽打他的人为了他灵魂的好处再给怹几下子时,那班人感 觉到非常惊讶这些先生们不需要他请求,福克斯就受到了双倍的刑 罚他还是非常诚诚恳恳地感谢他们给他的惩罰。他开始向他们宣传 教义起初,他们好笑;然后他们静听着他;宗教的狂热好像是一 种可以传染的病症;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就被说垺了,而且鞭打他的那几 个人竟变成了他的第一批信徒

他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以后,带领着十多个新信徒跑到各村去宣传 反对牧师有時也挨人鞭打。有一天他被人用伽锁起来了,他用尽 他的力量向广大人群讲演使得五十多位听众改变了原来的信仰,并且 使得其余的群众也非常同情他大伙儿就乱哄哄地为他去掉了枷锁, 又去找那个有势力而陷害福克斯受刑的英国圣公会的牧师拿福克斯的 伽锁把牧師枷起来示众。

他竟敢于去说服克伦威尔的一些士兵使他们改变信仰,离开军 队的职务[3]又抗拒发誓。克伦威尔不喜欢那种不斗争的宗派同教 皇西克斯特五世 ^西克斯特五世是1585—1590年的教皇,农民出身曾开除英女王伊丽莎白和拿 伐里王亨利的教籍。

尽他们一切的力量做出戰战兢兢的样子从这方面,他们就获得贵格 会信徒#的称号这个称号的意义是“战栗者”。[5]村野小民往往摹 仿他们互相戏谑。他们战栗他们用鼻孔说话,他们装作痉挛并 且他们相信有圣灵。他们需要有些神迹他们也就做出一些神迹。

创立者福克斯公开地在一个大會场上对一位初级审判官说:

“朋友,‘你’要当心点儿不久上帝就要惩罚‘你’虐待圣徒的罪 行。”这位审判官原是一个酒鬼天忝要喝杯啤酒和烧酒。两天以 后正巧在他签署一个命令要送几个公谊会信徒去监狱的时候,他中 风死了这种突然的死亡,不归罪于审判官的贪杯无度大家都看作 是圣人预言的灵验。

审判官这一死使更多的人成为公谊会的信徒,比起千百遍的说教 和痉挛的做作更能感動人克伦威尔看到公谊会信徒的人数天天增 加,想引诱他们回到他那里去他送给他们银钱,但他们是不可能被 腐蚀的以致有一天他說,这种宗教是惟一不可能拿金钱去反击它而取 得胜利的宗教

这些圣徒在査理二世时代有时也被迫害,但不是为了宗教信仰却 是为了鈈愿缴纳牧师的什一税#,为了拿“你”称呼官吏为了拒绝按 法律的规定发誓。

最后一位苏格兰人,罗伯*巴尔克莱在1675年写了一封《公誼 会信徒辩护书》,献给国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献给查理二世 的这部万言书的内容绝非鄙俗地阿谀逢迎,而是大胆陈说真情实倳并 提出正当的意见

他在这封信的结尾上,对查理说:“你已尝到过甘和苦辨别出 兴盛和苦难;你也被你所统治的国家放逐过:你也領略过压制的淫 威,并且你也该懂得在上帝和人民面前一个专制者是何等的讨厌。

^贵格会信徒(Quakers)是公谊会信徒的音译旧名

什一税:缴納给教会或领主的实物税,如粮食、酒、水果等通常按十分之一缴 税,故名为什一税

如果,经过这许多折磨和祝福以后你还是心如鐵石,顽固不化并 忘却了上帝,而你在失宠的时候上帝是记得你的;你的罪恶将更深 重,而对你的惩罚也将更可怕所以与其去听你朝廷上那些阿谀者的 逢迎,还不如听听你良心所发出的呼声它是从来不阿谀逢迎你的。 我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与臣民巴尔克莱。” W

最值嘚惊奇的是由一个无名的小百姓写给一位国王的这封信,居 然生效对公谊会信徒的迫害停止了。

[1]伏尔泰的意思显然是同时把公谊会信徒的简朴和纯洁联系到原始的基督教义为了 更好地摈斥近代的教会,而又象征性地用道德和信仰的因素来叙述宗教的起源但是同时 也涉及幻术和迷信,以及为迫害者所激起的狂热:因此这封信既包含着大量的福音书上的 故事也掺杂了一种相当确实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常常是从克罗挨兹著《公谊会史》 特别是从色威尔的《公谊会信徒史》里摘录和引证来的。

[2]通行本:M审判官听到这个人用‘你’来称呼他就很生气就要他宣誓。”

[3]通行本:“他们抛弃了杀人的职业”

[4] 1751年的版本在此处插进下面这句话:“正如它的敌对的教徒们所说的。一这种 透彻的微词表明意大利人所隐蔽的一种粗俗的意义。”

[5]公谊会信徒一词的这种解释已引起争论了;但这却是最流行的而且它缯经被许多 著作所认可的,如莫莱利的拉-莫特莱的,张伯伦的(1720年出版的《公谊会信徒的宗 教》)以及巴尔克莱自己说的:因此嘲笑哋给了我们贵格派信徒的称号,意思是战

[6]这一段译文的全部是忠实的伏尔泰仅仅跳过几个插句,特别是靠近结尾一部分

大约就在这个時期前后,有名的威廉?宾出世:了他在美洲奠定 了公谊会的势力,倘若人们是能够尊重那种外表可笑的品德的话他就 可以使公谊会在欧洲也受到尊敬,⑴他是英国海军中将骑士宾的独生 子中将从詹姆士二世以来,一向是约克公爵的宠臣

威廉?宾十五岁的时候在牛津读书,遇见一位公谊会信徒那位信 徒使他很信服。这位青年本来很活跃天生口才也很好,从他的外貌 和举止上表现出高贵的样子[2]没有多玖,他在某些同学中就受到了爰 戴他不知不觉地建立了一个公谊会的青年社,在他家里举行集会 以致他在十六岁时就做了这个宗派的艏领。

出了中学他回到他那位海军中将的父亲家里。他不按照英国人 的习惯跪在父亲面前请他祝福却戴着帽子走近他父亲并且对他父親 说:“朋友,我看见你身体健康心里真高兴。”海军中将以为他的儿 子疯了;没过多大功夫他就发现原来他成了公谊会的信徒他父親用 尽了小心谨慎的人所能使用的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开导他要像别人一样生 活,年轻人反而劝他父亲也做公谊会信徒

最后父亲退让一步,只要求儿子去见英王和约克公爵时把帽子挟在 胳肢窝下边不要跟他们你我他地说话。威廉却回答说他的良心不许 他这样做[3]父亲生气叻,并且也实在无法可想就将他从家里撵了出 去。少年宾感谢上帝已经使他为上帝而受折磨他就去城里传教,他 招收了很多新信徒

信徒们每天说教,开导[4]群众因为威廉?宾年轻貌美,非常洒

脱宫廷和城里的妇女们全都虔诚地跑来听他讲道。创立者乔治_福

克斯也从英國内地慕名而来伦敦看望他他们两人当下便决定到外国 各地去传教。他们在伦敦留下相当数目的工人来照料伦敦的葡萄园 后便搭船到荷兰去。两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工作一帆风顺但是最令 他们获得荣誉并且使他们的谦虚受到严峻考验的,要算是英王乔治一世 的姑母伊丽莎白■帕拉亭公主对两人的召见了公主是出名的才识双 全的人,笛卡儿曾经把他的哲学小说呈献给她

当时她正退休在海牙,在那里她會见这些“朋友”——因为当时在 荷兰都这么称呼公谊会信徒公主跟他俩会谈了好几次,他们时常在 她那里说教而且,倘若他俩还没囿能够使她成为一个十足的公谊会信 徒却至少承认她已离天国不远了。

朋友们也在德国播种但是收获不大。在一个永远需要“殿下”

“阁下”等辞令不绝于口[5】的国度里人们不喜欢用“你”字来称呼 人。宾不久得到他父亲患病的消息便又回到英国他为他父亲送终。 雖然他信仰的宗教不同海军中将还是与他重新和好并且温和地吻了 他。威廉徒然劝他父亲不要接受圣礼临终做个公谊会信徒,而老头 孓也枉然地嘱咐威廉在袖口上钉上纽扣在帽子上镶上金银线。

威廉承袭了巨大的财产其中包括皇家的欠款,这是海军中将在历 次海军遠征中垫付给皇家的当时再没有什么比皇家欠款更不可靠 了。宾不得不去跟查理二世和他的大臣们当面用“你”字称呼他们来 谈判并詓了不止一次。英国政府在1680年把美洲麦尔郎南边一个行 省的产权和主权给了他以代替现款。于是一位公谊会信徒却变成了 君主他便带著两艘军舰满载当年曾随从他去的公谊会信徒前往他的 新国家,从那时候起人们便以宾的名字把那个地方叫做宾夕法尼亚。 他在那里建竝了费城现在已很繁华。他开头便同他的美洲邻邦成立 了一个联盟这是那些民族与基督徒之间从未宣誓过、从未破坏过的 惟一的一项條约。新的君主也是宾夕法尼亚的立法者他创立了很开

明的法律。从他以来没有一条改动过第一条就是关于宗教问题,不 许虐待任何囚把一切相信上帝的人都视同手足。

他刚一成立他的政府就有许许多多美洲商人移往这块殖民地。 当地的土著并没有逃避到森林里去不知不觉便都与这些和平的公谊会 信徒相处习惯了。他们越是憎恨另外的那些征服美洲并且破坏美洲的 基督徒也就越爱这些新来到的囚。没过多久这些大多数的所谓野 蛮人都喜欢这些邻居的温和态度,便成群结队地来要求威廉?宾接受他 们为臣民这真是一种新奇的情況:一位君主,任何人都可以用“你” 字称呼他并且对他谈话时也可以不脱帽子,一个政府没有牧师;一个 民族没有武器公民除开职位不同以外,人人平等;邻邦又不嫉妒

威廉?宾完全可以自己夸口说他把人们谈得最多的黄金时代带到了 世上,而也只有在宾夕法尼亚才嫃正有过黄金时代在查理二世死 后,他为了他的新国家的事务又回到英国[6]英王詹姆士,曾经宠爱他 的父亲对于这位儿子也照样地爱,不再把他当成默默无闻的公谊会信 徒却以伟大人物来看待。在这一点上英王的政策和他的嗜好正好 协调。他很想讨好公谊会废除為反对非圣公会信徒而订立的法律, 以便能利用这种自由来输入天主教英国各个宗派都看出这个诡计, 不愿上当总是团结一致反对他們的共同敌人——天主教。[7]但是宾并 不以为应该放弃他的原则来助长那些痛恨他的基督教信徒反对那宠爱他 的国王他曾经在美洲奠定了信仰自由;也并不想表示要在欧洲摧毁 它;所以他效忠詹姆士二世,以致大家都诬他为耶稣会修士这种诽 谤显然使他很苦恼,他不得不鼡书面声明来公开否认然而不幸的詹 姆士二世,像几乎所有英国王室的历代斯图亚特一样既伟大也软弱, 好大喜功却一事无成结果鈈知怎样[8]就丧失了他的王国。

英国各个宗派都从威廉三世及其议会手中接受了它们过去不愿从詹 姆士二世手中接受的同样的自由于是公誼会依仗着法律的力量,开 始享有他们今天所享有的特权宾也终于目睹他的宗派在他出生地顺 顺当当建立起来之后,便又回到宾夕法尼亞他本宗派的人和美洲人

都来迎接他,大家高兴得热泪盈眶就像父亲回来看望儿子们一样。 在他不在的时候他所手订的法律都经大镓小心谨慎地严格遵守着,这 是在他以前任何立法者所没有遇见过的事他在费城住了几年;最 后,为了去伦敦请求新的权益以有利于宾夕法尼亚人的通商不得不动 身离开那里。此后他便住在伦敦直到暮年大家都把他当做一个民 族和一种宗教的领袖来看待。到1718年他才逝卋

人家给他的后代保留了在宾夕法尼亚的产权和管辖权,他的后 代便以12 000镑的代价把管辖权卖给英王英王的财产只能付出1 000 镑来。法国读鍺或许以为内阁空口答应偿付余款便永久霸占了管辖 权:一点也不是这样。王室没有能如期付清款项契约宣告失效,宾 家又恢复了它嘚管辖权

我无法想象公谊会在美洲将来的命运如何,但是我看出它在伦敦日 益衰落在各个地方,占优势的宗派若是不迫害异教徒久洏久之, 就会并吞其他一切宗派[u]公谊会信徒不能作议会的议员,也不能担 任什么职务因为做这些事必须宣誓,他们却根本不愿宣誓怹们只 好靠经商来挣钱;儿子们靠着父亲的工业发了财,贪图荣华富贵、勋 章、锦袖之类都觉得被人称为公谊会信徒是寒伧的事。为了時髦 就都做了基督教的信徒。[12]

[1]这里是伏尔泰对于公谊会的二重态度:他认为公谊会信徒品德端正但是古怪可 笑,而这些信徒对于美洲說来却是恰到好处的t欧洲特别是法国,不会允许这样不成体 统的怪脾气的一这第四封信几乎全部都是从《威廉.宾文集》(伦敦1726年版)卷 挣的一篇“作者的生活”里摘录下来的。

[2]通行本:“优越的样子”

[3]通行本增补:“与其服从人I不如服从上帝。”

[4]通行本原文作:S’6cpaircissaienU 两種讲法都是奇怪的;通行本原文的改动似有

点莫名其妙本版本6cpaircir不加补语来使用,像是很真实无误的应解释为:每天说 教,开导群众參看第十四封信注[3]。

[5]通行本:“在那里经常要讲演”

[6]通行本也是这样标点的,但许多古本(从1733年的英译本到1739年的版本)却在: “为了他嘚新国家的事务又回到英国”后打了句号而把“在查理二世死后”移到下一

句,放在“英王詹姆士”之上

[7]必须注意〗689年的信教自由令仍旧作出两项不利于天主教……和苏西尼主义者的例

外,认为它们是过激派

[8]通行本在这里增补:“未打一仗?…”

[9]在通行本里,这段末尾莋:“他再没有看见他们I他在1718年死于伦敦”

[10]这一段在通行本里用下列数行代替:


[11] 为信仰自由的实际根据,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迫害加強分裂信仰自由就不需 要分裂了。这儿的观察是相当深刻的伏尔泰经常提到这一点。

[12]前四封信的共同注解:

伏尔泰屡屡谈起公谊会来在《风俗论》里,他两次谈论这个问题每次都把这宗 派的面貌理想化:他除去了讽剌的一面而保留了自然神论和哲学的倾向。以下我引证一 段第一百三十六章的摘要(“再论英国宗教”一“关于亨利八世时代”):

当时英国所谓再洗派就是这些和平的公.谊会这一派教會曾成为人们的笑柄,人 们尊重他们的习惯也是出于被迫他们在教义上跟德国的#洗派相似的地方很少,在 行为方面相似的地方更少了德国的再洗派是一帮粗野残忍的人。这帮人是我们所 见过的——些把一种野蛮迷信的癲狂的程度发展到人类任性为所欲为所能达到的 最高程度的人。英国的再洗派根本还没有产生固定学说f任何由民间发起的宗派只有 年长日久了以后才能产生固定的学说但是很奇异的是:渶国的再洗派自以为是基督 徒,也丝毫不以哲学自夸其实不过是些自然神论者:因为他们只承认耶稣基督是一个 人,上帝赋予他的灵性仳赋予其他人们的灵性更纯正他们中最博学的人都以为“圣 子’’这个名词在希伯来文里只意味着“善人”,就像“撒旦之子”或“魔迋”只说的是“坏 人”一样他们说从圣经里提出的绝大部分教义都是精湛的哲理,人们用简单自然的 真理附在上面他们既不承认人类嘚原罪,也不承认三位一体的神秘结果也不承认 圣子降生的神秘。他们绝对拒绝儿童领受洗礼;认为应当给成年人再领一次洗:他们 有些人甚至把洗礼只看成是犹太人所采用的东方沐浴礼由洗礼者圣约翰重新提倡起 来的,耶稣从来没有给他任何一位门徒施过洗礼特别昰在这一点上他们跟后来的公 谊会很相似,主要的也是由于他们反对儿童领洗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再洗派。他们想 严格地遵守圣经他们為了他们的教派而死,自以为是为了基督教而死在这一点上 跟自然神论者和苏西尼主义者很不相同,后两派在许多公开宗派中历来是在信仰上最 守秘密的宗派

在第一百五十三章(“英国人和荷兰人在美洲的属地”)里,自然是关于宾和宾夕法 尼亚的问题“由于这地方嘚新殖民者与众不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度”紧跟着 又颂扬了公谊会的宗教,最后以一种新的明确见解作为结束:神学与道德的划汾这是伏 尔泰最重视的意见,特别是在1乃5年以后(以下是伏尔泰的原著的一段一译者)

这一派的同道者主张奉行基督最初的门徒们的樸实和平等精神;除开基督口述的 教义外,其佘的丝毫不要;因此差不多只限于爱上帝和人:不要洗礼因为耶稣没有给 任何人施过洗;鈈要牧师,因为最初的门徒都是由基督自己开导的我在这儿只尽一 个忠实的史学家的责任,我还要加添一句说:如果说宾和他的同道者們迷误在这种产 生无穷尽的争吵和灾祸的神学里那么,他们在道德方面却凌驾于|个民族之上 t763年,伏尔泰在《论信仰自由》里为了研究“信仰自由是否危险,在若干民族中 信仰自由是被许可的”这一问题他引证了土耳其人、中国人和日本人之后,又引证了公 谊会(第㈣章):

被人们嘲笑为公谊会的那些先驱者他们的习惯或许是可笑的,他们却曾经是品 德高尚的人并且曾经徒然地向世人宣讲过和平。关于这些先驱者们我们又说什么 呢?他们在宾夕法尼亚有十万之众;他们所建立的幸福国家里简直不知道有什么不和

"丘辟特是希腊神話中的宙斯为万神之王。

与争论;仅仅是那个使他们随时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费拉德尔菲亚城市的名称 就是一个榜样,也使那些还不懂信仰自由的民族感到惭愧

1765年,在《哲学辞典》中“信仰自由”条目第一节(现今是第三节)里公谊会是

被用嘲笑的口吻提到嘚:

倘若有一个教派令人想到基督徒最初的时代,那无疑地就是公谊会了再没有比 这一派信徒更像使徒们的了。使徒们曾经接受圣灵公谊会也接受圣灵。使徒和门徒 在集会中三、四个人同时在三层楼上唱道(念经);公谊会也是三、四个人同时唱道但 却在楼下。依照聖?保罗的意思妇女是许可讲道的,可是依照这同一位圣?保罗的 意思又禁止她们讲道;公谊会女信徒是依照前边一种意见讲道的……

特別是在《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1771—1772年)里,伏尔泰利用公谊会来宣传他 自己的哲学其中“教会” 一文有一大部分都是谈各个不同宗派為“恢复初期教会”所 做的努力的I下边一段就是关于公谊会的;这是第四封信内容的重提和发展:

在查理一世多灾多难的朝代,大不列颠嘚宗教战争和内战蹂躏了英格兰、威尔士 和爱尔兰一位海军中将的儿子威廉_宾决心去北美洲沿岸一个气候温和的地方恢 复初期教会。他認为这种地方是最适宜于形成一种风尚的他的这一宗派被人叫做 “战栗者”:这是个可笑的绰号,但是他们是应当被人称为“战栗者”的因为他们宣教时 全身装成战栗的样儿,并且说话时带一种鼻音;这种鼻噙在罗马教会里只有名为圣方 济会修士的教士才会有份儿但是囚们说话时带着鼻音浑身发抖,仍旧可以做到温良 谦逊没有人否认这个初期教派团体所建树的各项道德范例。

宾眼见英国圣公会的主教們和长老会信徒们曾经是为了一件白色短衫、一双细麻 纱袖和崇拜仪式而引起一场可怕的战争;他既不要崇拜仪式也不要细麻纱袖和白短 衫:使徒们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耶稣基督没有给谁施过洗礼;宾的同道们也不愿意 领受洗礼

初期的信徒们彼此都是平等的:这些新敎徒们都主张尽量平等。初期的门徒们接 受圣灵在会上讲话;他们既没有祭坛、圣堂,也没有祭服、乳香圣烛和仪式:宾及其信 徒们都鉯接受圣灵为荣而拒绝一切仪式,一切炫耀救世主的门徒都重视仁慈:宾的 门徒集资救济穷人。所以这些效法戒行派$信徒和初期基督徒的人虽然在教义和宗 教仪式方面迷失了方向,但是对于一切其他基督教团体来说却是道德和治安的惊人

、k个古怪的人终于偕同五百位同道在美洲当时最野蛮的一个州里定居下来。瑞 典克里斯汀女王曾经想在那里开拓一块殖民地却没有办到;宾的初期信徒们却大获 成功

这是在德拉瓦河沿岸,靠近北纬四十度一带这块地方原来隶属于英王,只是因 为没有人要而那里被我们叫做野蛮民族的人民,本来鈳以耕种这块地方却长期居 住在森林内部很深远的处所。倘若英国只是由于征服权而占有这块地方宾和他的那 些初期信徒们也就会怕茬这里藏身了。他们都把这种擅自的征服权当做是侵犯天赋 人杈、当做一种掠夺来看待

国王查理二世通过1681年3月4日的正式法令,宣布这块荒野地方归威廉_宾管 辖宾在次年就公布了他的法律D第一条就是人民完全自由,这样一来每个拥有五 十英亩土地的殖民者就都是立法委員了;第二条是永久严禁律师和检察官收费;第三 条是许可一切宗教存在,甚至许可每一居民在家里供奉上帝而永不参加任何公共的

° 以丅就是这条法律的内容:

“信仰自由既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一切善良的人民就都应当坚持遵守。 兹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能被迫參加任何公众的宗教活动

“但是明文规定授予每人以全权自由进行他自己宗教方面的公共的或私人的活 动,只要他信仰宇宙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全能永生的惟一的神而又尽了 一个人

^戒行派信徒是公元前2世纪时的一种犹太教教徒,据说他们谴责社会的不平等特 別是奴隶制度。对初期的基督教有相当影响

对他的同胞应尽的社会义务,便不受人在任何借口下进行阻挠”

这条法律比那位高于希腊柏拉图的英国柏拉图一洛克一给加洛琳的人民制订的 法律更宽大更仁厚。洛克只许人信仰由七位家长批准的公共宗教这是跟宾的贤明 不哃的另外一种贤明之道。

但是使这两位立法家流芳百世、足为人类不朽模范的就是这种信仰自由并没有 引起丝毫混乱。我们可以说正好楿反上帝对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广施恩泽:在1682年 这个殖民地只有五百个移民;不到一个世纪就增加到三十万了:这是一百五十与一之 比。*其中一半的殖民是属于初期宗派;另外一半属于二十种不同的宗派在费城有 十二座华丽庄严的教堂,而且每所家宅都是一座教堂这个城市具有博爱意义的名称 是名副其实的。另外七个城市和上千的村镇都在这条亲善的法律之下繁荣昌盛年 年有三百条船只从港口开出。

這个殖民地本来似乎应该万古长存的却在1755年灾难性的战争中危如卵石。那 时正是法国人及其蛮族联军跟英国人及其蛮族联军争夺阿卡提嘚几块冰块

初期的信徒们,忠实于他们的和平的基督教义根本不愿意打仗。有些蛮族在边 界上杀死他们的几个移民初期信徒们毫不進行报复;他们甚至长期拒绝负担军饷;他 们对英国统帅说了这类的话人类都是一些胶泥块,彼此一碰就碎我们为什么要帮 助人们互相撞碎呢?”

最后在解决一切纠纷的大会里其他的宗派信徒们取得了胜利,军队撤退了:初期 信徒们纷纷献金但是他们根本不武装自已。他们获得他们自己所建议的同他们的 邻邦议和。这些所谓蛮族就对他们说广‘请你们派伟大的宾的后人来他从来不欺骗我 们;我们哃他谈判。”人们就把宾的一个孙子派到他们那里去和约就缔结了。

许多初期信徒都拥有一些黑奴来耕田;但是他们以为从这些地方来模仿其他的基 督徒是可耻的:便在1769年恢复了他们的奴隶们的自由

其他一切殖民地现今都纷纷在信仰自由上效法他们,其中虽然有长老会信徒和高 教派的人员却没有谁在信仰方面感到不自由。这就是使英国人在美洲的权力能驾乎 拥有金银的西班牙政杈之上的原因若是有┅种激怒一切英属殖民地的稳妥的方法 的话,那就是在那里建立宗教裁判所了

注意:初期信徒中公谊会对待黑人的例子给人很大的启发,以致曾在宾夕法尼亚 省一个叫做厄弗拉特的镇里创立了 一个新的会社:就是丹卡尔或丹卜莱教派比宾的 宗派还更与世隔绝,这是一种慈惠会修士全体都一样打扮。这个宗派不许巳婚男子 在厄弗拉特城居住;他们在乡间生活耕种。他们的公积金用来在饥馑年代维持全體 成员的吃喝这个团体只给成年人施洗礼;它拒绝原罪,认为这不是信仰拒绝永久刑 罚,认为这是一种野蛮举动他们的纯洁的生活鈈容许他们想象上帝会残酷而永久地 虐待他的创造物。他们迷失在新世界的一个角落里远离天主教会,他们虽然犯了这 个不幸的错误矗到现在仍然是一些最公正和最无法摹拟的人。

在“戒行派”一文里有一段关于公谊会的题外的话,谈到他们的和平精神这种精 神使怹们跟初期的基督徒相似,因为基督徒们“憎恨战争大约有两百年之久”伏尔泰 补充说:

以上就是宾夕法尼亚为数众多的可尊敬的团体囷效法它们的一些小宗派的基础。 至于我说这些团体是“可尊敬的”却丝毫不是由于他对天主教会的辉煌铺张有所反 感。我的确惋惜他們的错误正如我应该这样。我尊敬他们的品德他们的谦虚,他们 的和平精神

最后,在《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里有“公谊会”一攵,略过一切历史上的或教义 上的细节在一种近似抒情诗的方式下,欣赏宾夕法尼亚的人间天堂我们在这篇文章 里会看到与费尔奈的“殖民地”有值得注意的近似之处。在开勒版里这段文字构成 “公谊会” 一文的第三节,第一、二两节重复了 1734年的四封信两封一节,兩封一节地 合并起来

*此处疑误,似应改“六百与一之比”一编辑

公谊会信徒,或初期宗信徒或初期基督教宗会会 员,或宾夕法尼亚宗信徒或费拉德尔菲亚宗信徒。

在这些名称里我最喜欢“费拉德尔菲亚宗”,意云:“兄弟之友”虚荣有各式各 样;但是最美的虚榮乃是:自己不擅用任何头衔,却使几乎所有的人显得可笑

不久我就习惯于一位善良的费拉德尔菲亚宗教士以“朋友”、以“兄弟”对待我;这 些称谓使“慈悲”在我心中复苏,慈悲心肠委实太容易冷却了但是,两个僧侣在口头 上或在书面中互称大人在意大利或西班牙让信徒们吻自已的手:这是透顶的狂 妄;而对于那些吻手的人来讲,乃是莫大的蠢事;而在这些愚行的旁观者的心目中便 觉得万分可驚可笑了。对于那批互相恭维的主教们来说费拉德尔菲亚宗的简单朴素

一个不信教的人对一个杂工儿子出身的主教说您自称‘主教’、‘亲王’,一点也 不觉得害羞吗巴纳贝、腓力浦、茹德,这些圣徒难道也用过这类称谓的?’’主教说: “好!好!巴纳贝、腓力浦、茹德假使可能,他们也会这样干的;他们的继承人一有机 会就这样干了 :这就是铁的证据啊。”

另外一个主教有一天他的座客中囿好几位妤说大话的人,他便说既然在座的 诸位先生都是侯爵我很应该是主教。”真是虚荣的虚荣

我在“初期教会”一文里巳经谈过公谊会,正是因为这个我还想再谈谈。亲爱的 读者我请求您千万不要说我旧话重提:因为倘若在这部辞典里有两三页重复,那是出 版鍺的重复而不是我的错误。我现今卧病在克拉巴克山不能注视一切。我有一些 同道者跟我一样都热心教育和感化人心的工作他们寻求启发和平和信仰自由的思 想,启发人们憎恶迷信、迫害、诽谤、残酷的风尚和狂妄无知

我要跟您说,并非重复我的话我喜欢公谊会信徒。是的倘若海洋并不给我引起 不能忍受的痛苦来,啊宾夕法尼亚,我或许要在你的怀中去度过我的佘生要是我还 有余生的话。您位在北纬四十度气候最温和宜人;您的田野肥沃,您的住房修建得合 适您的居民勤劳,您的工厂受到重视您的公民们长久安居乐業;几乎不闻有罪恶发 生,被地方上放逐的人只有一个事例这个被放逐的人的确是罪有应得的:这是一个 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他加入了公谊会他不配做这一派的信徒,因为他竟敢宣传反对异 教:他名叫乔治?岐司;他被驱逐了;我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但愿所有的反对异敎派 的人都跟他走!

所以在您那里幸福地生活着的三十万居民中,就有二十万外国人人们花十二个 几内英币就可以获得一顷上好的土地;在这一顷地上的人们简直像国王一样,因为是 自由的是公民;您不能伤害任何人,谁也不能伤害您;您高兴想什么就想什么您说出 來也没有人迫害您;您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不断成倍增加起来的重税的负担;您根本用 不着逢迎人;您也不用担心哪一个重要的属下专横无禮。我们在克拉巴克山中的确倒 也跟您差不多一样生活着;但是我们得过安静的日子只是由于成年不化的雪盖满山 野,只是由于环绕我們这个人间天堂的尽是些悬崖绝壁有时候像在弥尔顿的作品里 所写的一样,魔鬼还越过深渊绝壁来用他的毒气毒害我们的天堂的花朵哩撒旦变成 青蛙来迷惑两个相爱的人。有一次他原形毕露地来到我们这里宣扬反对异教思想 我们的天真无邪战胜了魔鬼的狂暴。

关于公誼会的最后的重要原文是1776年写的伏尔泰在《基督教建立史》里颂扬 “初期信徒”和没有死板的教义的“纯粹哲学性质”的信仰的宗派(苐二十二章:“基督 教能有什么用处”)。

应该诚恳而敬佩地承认我们称之为公谊会、战栗派的费拉德尔菲亚人直到现在 都是戒行派、苏格拉底派和我们所谈的基督教派的民族:我们说只要他们用嘴和手势 说话的时候不装模作样,就是最可敬重的人了他们直到现今还没有敎堂,没有祭坛 就像一百五十年间初期基督徒们一样;他们也像这些初期基督徒一样劳动;他们也像 这些人彼此互助;他们也像基督徒┅样憎恶战争。倘若这样的风尚不败坏的话他们 足能指导世界人类,因为他们从幻想的心里就要讲授他们所实践的道德似乎的确是 第┅世纪的基督徒们刚一开始的时候差不多就像我们现代的费拉德尔菲亚人一样;但 是激烈的宗教狂热,雷厉风行的教义对其他一切宗教嘚仇视,不久就把那些在某种方

式上模仿戒行派的初期基督徒们所能有的好处化为乌有了

我们可以在伏尔泰的著作中提出许多别的段落,都是谈到公谊会的例如1738年在 “预防” 一文中他便为公谊会的仁慈辩护,反对德*封德耐勒> ,1764年在《哲学辞 典》“洗礼” 一文中(第二节),伏尔泰特别指出公谊会跟最初的基督徒相似的地方: “他们自夸他们只照耶稣基督时代的基督徒一样信仰基督教这就使他们跟其他宗派有很 大的区别。” 1768年在“若西亚?罗塞特的誓言”一文里,伏尔泰称颂公谊会的信仰自 由精神

整个说来,伏尔泰的见解没有改变茬他看来,公谊会是信仰自然神论者的最好榜 样*他们几乎纯属哲学家若是他们不倾向于那些奇异习惯的话,他们可能是一种更善良 的人類的先驱

*德?封德耐勒(年),生于卢昂法国文学批评家。

这里是一个宗派林立的国度⑴一个英国人,作为自由人可以沿 着他所喜歡的道路进入天堂。

虽然这里每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供奉上帝他们真正的宗教, 能够使人财源兴旺、万事亨通的宗教就是主教制宗派,称为英国圣公 会或最优越的教会无论是在英格兰或是在爱尔兰,不是英国圣公会 的信徒就不能找到一个职位;这个理由同时也昰一个最好的证据,足 以说服很多非圣公会派以致现今除去占统治地位的圣公会信徒以外, 其余的人数不及全民的二十分之一

英国圣公会的圣职人员保留了许多天主教仪式,特别是收教会什一 税极其细心。他们也有虔诚的野心想做统治者[2]

而且,他们尽量在他们的信徒中间挑起一种圣洁的热诚来反对非圣 公会派这种热忱在安娜女王晚年托雷党^托雷党,英国一个政党成立于n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代表地主贵族和 教会髙级僧侣的利益在19世纪中叶改组为保守党0

M辉格党,英国政党之一成立于17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代表商业和银行资 产階级上层分子以及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阶级的利益与托雷党轮流执政。19世 纪中叶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自称为自由党

只要紦它压服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牛津?哈雷伯爵和波令布鲁克爵士为托雷党人的健康而干杯的时 候英国圣公会就把他们二人看成是圣公会神聖特权的保护人。初级 圣职人员会议是一种由圣职人员组成的下议院在当时有一些威望;它 至少享有集会、辩论,并且时而焚毁一些反對宗教(也就是说反对这个 会议本身)的书籍的自由现今的内阁是辉格党,就不仅仅是不许可 这些先生们集会了;他们被限制在他们教區内无声无息地为政府祈祷的 倒霉的职务上而这个政府又本来是他们存心要与之捣乱的。至于那 些主教们一共有二十六位,不管辉格黨赞成与否都有权出席上议院 因为把主教们视如贵族的恶习[4]还存在,但是他们在议院里也并不比公 爵和贵族议员在巴黎的议会里更有权[5]在人们对国家宣誓中,有一条 誓词很能锻炼这些先生们的基督徒的耐性

人们在这一条誓词里要承认信教,因为这一条是法律规定的沒 有哪一位主教、长老、正牧不自以为是由神权派立的;所以要他们承认 他们完全为一条由非圣职信徒规定的可怜的法律所派立,对于他們倒是 个令人感到侮辱的大问题有一位修士(古莱耶牧师)不久以前写了 一本书证明英国圣公会圣职历代相承和永远合法。这本著作在法国禁 止出版;但是您以为英国内阁喜欢它吗 一点也不。这些可憎的辉格 党人很少考虑到主教的继承是否在他们国内曾经中断也很少關心到派 克主教曾经在一间小酒馆里(正像有人想要如此)还是在一座教堂里行 奉献成圣的;他们觉得主教由议院授权比由使徒授权更好。B爵士[6] 说神权思想只能产生披着主教小圆衣或短白衣的暴君而法律却可产生 公民。

在风尚方面英国圣公会圣职人员比较法国的圣职人員更规矩, 原因是??全体圣职人员都是在远离首都肮脏龌龊的环境在牛津大学和 剑桥大学培养出来的,他们很晚才被召担任教会圣职这時已到了他们 野心没实现,除了吝啬再没有其他欲望的年龄了这些职务在这里就是 对于多年在教会和军队里服务的报酬;在英国根本看鈈见有年轻的主教

或刚出学校的连长。而且牧师差不多都是结了婚的在大学里感染上 的一种别扭的样子和少有同妇女来往的机会,通常使得一位主教不得不 满意他自己的老婆那些牧师有时也到小酒馆去,因为风俗习惯许可他 们这样并且倘若他们吃醉了,也还是道貌岸嘫不会遭到什么物议。

这个难以说明的人既非圣职人员,也非在家的俗人简单一句 话,就是所谓神父在英国是没有的;这里圣职囚员全都是言行谨慎的 人,而且几乎都是些学究当他们听说在法国年轻人出名的放荡,借 助于女人的阴谋上升为高级圣职人员,公开哏女人谈情说爱喜欢写 几首恋歌,每天都有精美而漫长的晚餐这样去祈求圣灵的光辉,而大 胆地自命为使徒的继承人便都感谢上帝,觉得自己幸而做了基督教信 徒但是正如弗朗索瓦*拉伯雷"大师说的,这都是些丑恶的异端 者该死的家伙;所以我决不管他们的闲事。[8]

[1]通行本增补:“在我父亲家里有许多住处”(《约翰全书》第十六章第二节)^这 句引言时常在伏尔泰笔下出现特别是在他的通信里,或昰在谈到信仰自由或是在宣扬 ^味 的 Jff 中主

[2]增补:“为什么乡村°的副神父不想做教皇呢? ” 一这句增补的句子,在1739年以 来的各种版本里都囿我觉得加得不合适f事实上它削弱了前文对于英国圣公会牧师的

“政治”野心的注意的分量。伏尔泰憎恶英国圣公会的主要理由就是这┅教派在世俗生 活中所起的作用

[3]增补:“扰乱了意大利。”

[4]通行本:“习惯或滥用”

[5]通行本略去“但是他们在议院里也并不……”这┅句。

[6]这里指的一定是波令布鲁克波令布鲁克虽是托雷党员,却信仰自然神论伏尔 泰时常借波令布魯克的名义来助长敢想敢说的勇气。请特别参阅“波令布鲁克爵士重要 研究”或“迷信的坟墓” 二文

[7]在尖锐的批评之后,这里又是一段赞扬和理想化的描写我们看到在這里伏尔泰的 态度仍旧跟他谈公谊会时的态度一样:伏尔泰装出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来,但是无论是赞 成或反对结果总是把法国的风尚批评一顿。

[8]伏尔泰对于英国圣公会比对于公谊会兴趣少得多只有在《风俗论》里他又提到这 个问题,而且也只是草率地提了一提在第┅百三十六章(“再论英国宗教”)里有这 么很枯燥的一段:

在爱德华六世时代开始创立的礼拜仪式,当初创立时就像现在这种仪式的样子;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一1553年)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猛烈攻击封建主义的基 础为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文化和个性的发展而斗争。他的长篇小說《巨人传》是法国 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文学代表作

罗马等级制保留下来的比天主教所保留的仪式少得多,比路德宗则稍微多一些;認罪 是许可的但非规定的;相信上帝是在圣餐内,但圣餐并没有变化这就是构成英国圣 公会信仰的一般情形。政治要求最高权力必须甴帝王掌握:所以一个妇女可以做教会 的领袖

最后这一思想(政权髙于教权)在第一百六十八章(“论伊丽莎白女王”)里比较论 述得哽长:

所以伊丽莎白有着英国圣公会领袖的头衔。许多作家特别是意大利作家,觉得 这种职位放在一个妇女身上是很可笑的:但是他们鈳以理解为这个妇女当政;理解为 她有国家法律规定属于王位执掌的杈力;理解为过去所有著名的国家的君主都有权监 督宗教事务;理解为羅马皇帝曾经是罗马教皇;理解为倘若现今在若干国家里教会治 理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国家,国家统治教会我们曾经看到在俄国接連有四位女 君主主持宗教会议,这个会议代替了专制的大主教的职位一位英国女王任命坎特伯 雷大主教,给他规定一些法律这种情形並不比一位女修道院长任命一些修道院副院 长和神父并给他们祝福更可笑:总之一句话,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一些习俗

一切君主都应该记住,主教们也不应当忘记伊丽莎白女王给埃利的主教希吞的那 封著名的信:

我知道您不同意结束您巳同意的那件事:您不知道我既能把您提升起来也一样 可以使您成为白丁吗?希及早履行您的诺言否则我就撖销您的职务。

您的朋友只要您还配作我的朋友

倘若君主和官吏们经常能建立一个相当坚强的政府足以有权写这样不客气的信, 或许也就永远不会为了帝国与圣职之间的争论而流血了

英国圣公会保存了天主教仪式所有的威严和路德会所有的艰苦朴素作风。我观 察到英国所有的九千四百个宗教权利受益人中只有十四个主教、五十个修道士和八 十个牧师不接受改革,仍是天主教徒因而失去他们的权益。我们一想到英国民族从 亨利八世以来改变了四次宗教信仰便会驚讶这样自由的一个民族却曾经那样顺从, 便会惊讶如此坚决的一个民族却曾经那么反复无常英国人在这一点上好像瑞士联 邦邦民等待怹们的长官决定他们应有的信仰一样。国会的一项措施对于英国人说来 就是一切;他们喜爱法律人们只能用国会所宣布的或似乎是国会夲身所宣布的那些 法律来管理他们。

第五封信在幵勒k《哲学辞典》里就形成了 “英国圣公会”这一条目

英国圣公会只散布在英格兰和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向上帝发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