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红花如意丸的作用脸色发黑怎么回事

所以一般人对此都不甚了解,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医临床疗效确切。如果中医治疗采取的方法正确,措施得力,疾病就会痊愈,身体会恢复如初。这当然是每位患者梦寐以求的结果。中医药治疗的一个更大的优点是,多数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无损伤或微小损伤。多数的中药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如青草、菌类、树根、树皮、树叶子和虫鱼鸟兽的部分机体组织和代谢产物,与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和肉类等来源一致,因此毒性很小。中医在治病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反应,症状常常表现得非常复杂,并且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原有症状也会加重。比如在治疗头痛的过程中,头痛比原来更加严重,甚至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并伴有头胀、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关节疼痛会加重,病人坐立不安、彻夜难眠,甚至出现发冷发热、出汗、水肿、出斑疹等等。治疗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的过程中,疹子比以前出的更多,更加凶猛,瘙痒加重,甚至出现皮损处流水、肢体浮肿、发热。在癌症治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到发病部位疼痛加重,从原来的隐痛变为刺痛,从间断疼痛变为持续疼痛,从小范围疼痛变为大范围疼痛且放射到其他部位。如果这时去做B超或CT检查,会发现病灶范围扩大,病人和家属会因此而大吃一惊,认为是中医药治疗失败造成的,西医大夫也会不适时宜的告诫病人,他的病情在恶化,要赶紧放化疗或做介入治疗,否则就来不及了。病人也会认为中医大夫没有治到他的病,很可能由此就放弃中医治疗而改换为西医治疗,错失治疗良机。西医治疗可能会使症状马上好转,但是疾病将很难痊愈。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医治愈的部分癌症患者做CT或B超复查时,体内原来生长肿瘤的地方有时病灶会完全消失掉,有时却会发现一些病理结构改变的痕迹,遗留一些永不消失的坏死、钙化、肌化或者纤维化等不再具有生命活力的组织。那么,服用中药为什么会出现与西药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因为中医药的治疗机理是帮助人体改变环境、排除病邪。如果体内由于阴阳失调、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超出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医就用医药的方法来增强人体的调节能力,促使机体和疾病作斗争。中医把机体的调节能力称为“正气”,把疾病侵袭或驻留人体的能力称为“邪气”,正气奋起抵御病邪,病邪极力反抗,留恋体内不愿离去,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体内病变反应会更加剧烈,经络运行则更加壅塞不通,症状也会表现得更加严重,医学上把这些反应统称为“病灶反应”。一方面,病灶反应严重的病人,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病灶反应越剧烈的病人,疾病的预后可能越好。
微信11977当前对癌症的错误认识【2】下面举几个实例以示之。1王男,58岁。不明原因出现畏寒、乏力、低烧不退,打针输液吃药折腾了半个多月,仍然不见好转。无奈之下求助于笔者。笔者给予益气温阳、祛风解表的中药治疗。服药后患者连续高烧3天不退。患者有些着急,来电询问。我告诉他不用担忧,这是体内的免疫反应被激发出来的好现象。患者接着用药,第4天后就汗出热退了。2.高女,20岁。腰腿疼痛2月,夜间尤重,百药无效,腿部疼痛抽筋,有吹风样感觉,出虚汗、怕冷、乏力。诊断为痹痛痹,治以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佐以活血补气之药。服用7剂药后,患者晚上腰腿疼痛加重。之后笔者又增加了温药的剂量,患者服药后觉得身上轻松许多,但双膝胫骨和腰部疼痛剧烈,双腿出热汗,上身出冷汗,晚上需有人坐压在她腿上才能入睡。继续用药2个月后,腿痛缓解,怕冷明显减轻,腿部稍有汗出,全身发热,其他情况如前。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3.李男,12岁。因被几个孩子暴打,出现头痛、头晕、头发木、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健忘、失眠,不能继续上学。西医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给予止痛、止呕、安神、降颅压等治疗,疼痛有所好转,但会经常复发。中医诊断为头痛(瘀血内阻型)给予通窍活血、化瘀止痛、镇心安神的中药治疗,服药3天后症状加重,头痛剧烈,家长深感忧虑。我告诉他们这种表现是因为头内瘀血在化解时所产生的病灶反应,坚持用药就会好转。当患者用到第10剂药时,疼痛范围逐渐缩小,程度也有所减轻,用了30多剂而愈。4.薛男,52岁。全身泛发性湿疹八年,久治不愈,皮损处经常流水,痛痒难忍。笔者按湿热内蕴证给予治疗,服药两三天时,皮损处流出很多黄水,更加痛痒难忍,当服药至1周后病情开始好转,症状逐步减轻,1月后彻底治愈。5.孙某,53岁。肺癌且有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脑转移。病情严重,从东北赶到北京求医,在北京几所大医院就诊,都认为很难有治愈的希望。病人心理负担很重,心情郁闷。笔者接诊后,给病人服用了大剂量的中草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曾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周身乏力、胸部疼痛等症状加重的表现,做CT检查发现肺部阴影扩大,边界模糊不清,病人更加忧虑,怀疑是癌症没有得到控制而恶化。笔者让其坚定信心继续治疗。经过半年的用药,病情逐步得到缓解,经CT复查,肺部病灶消失、头颅占位性病变也消失不见了,迄今病愈已有8年之久。可见中医治疗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但我们还要看最后的结果。如果只注重眼前短期内的症状缓解和减轻,不注重将来疾病能否彻底治愈,那是很短浅的认识。譬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如果坚持用药,病情是会很稳定的,停药后起码几年内都不会复发。治疗荨麻疹,如果将身上的风湿毒邪排泄干净的话,也是不容易再复发的,而西医抗过敏和回避过敏原的做法,只能削弱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缩小人的生存空间。就像西医对于癌症的治疗一样,手术和放化疗之后一般会有一年半载的缓解期,但是病变迟早还会复发加重,结果就造成了短期内的病情缓解和最终的病情恶化。对于一些高烧的癌症病人也是一样,高烧可能是病人体内的免疫机能与疾病作斗争而表现出的一种现象,如果我们不给予因势利导,反而坚决压制,将体温很快地降下来,会使人体失去一次绝好的疾病向愈的机会,结果是体温降了,病情也急转直下,短期内病人就会死亡。这难道不是沉痛的教训吗?★巧用青木香祛痰消食《名医类案》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妇人突发疾病卧床三年,几乎毫无原因地身体消瘦,经常潮热盗汗,神志不清,还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很像肺痨一类的虚损病。但医生们用补虚的方法治疗,都没效。这场一直治不好的怪病最终被名医黄师文看破,“怪病多痰”这位妇人很可能是吃凉东西时受到惊吓,从此饮食不化、气滞不通形成了无形的“痰邪”扰乱了正常的机体运转。黄师文为妇人开了一剂青木香丸加一些通便药物,妇人吃药后不久,就呕出一块浊物(正是痰裹着不消化的积食)从便渐渐好了。青木香丸记载在宋代《和剂局方》中,由补骨脂、荜澄茄、槟榔、黑牵牛、木香五组成。中医常将这五味药物捣为细末,制成丸药让患者服用,具有宽中理膈、行滞气、消饮食的功效,用以治疗胸膈憋闷、腹部胀痛、呕吐咳痰、不思饮食等痰症。正如李时珍所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掣痛,入皮肉则瘰疬痈肿”很多神志不清、惊狂、癫痫等难治怪病都可从祛痰入手,往往事半功倍。若出现痰多、皮肤油腻、舌苔厚、眼浮肿等症状,就要警惕痰邪积聚了,除服用青木香丸外,还要多活动,服一些薏米粥或锅巴,祛除体内的痰湿
微信11978[转载]怎样找中医看病?许多人有了病,首先想到去看西医。西医诊断明确,用药简便,疗效快。这也是首选西医就诊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与当今生活节奏快、认识水平不同等因素密不可分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认识事物应该一分为二。西医有优势的一面,也存在劣势一面。比如在治疗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病毒性感染、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方面,疗效往往不理想。而中医在这些方面却有独到之处。中医在治疗上讲究的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慢性疾病重在治本,这也体现了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也存在有不足的一面,如对疾病的定位不准确,对急性创伤性疾病、脑卒中、呼吸心跳骤停等需要抢救治疗的急症不如西医来得快。因此中西医优势互补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呢?中医在诊疗上注重的是人的整体性,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辨证施治的。望诊在中医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就要求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以便准确地知道疾病的性质。望面色是其中的一部分,健康人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若面见红色者为热证,这又有虚实之分。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发热证;久病重病本应面色苍白,却见两颧色红如化妆一样,属阳虚发热证。面色淡白无光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青黄者,多见于肝郁脾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见于血瘀证等。望舌是其中的另一部分,望舌分为望舌质与望舌苔两部分。正常人舌质为淡红润泽。舌质浅淡,甚至苍白,多为气血两虚;舌质红绛,多见于热证,但它又有不同脏腑之分,舌尖红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胆经有热。舌质青紫,多见于瘀血证。健康人的舌苔为薄白均匀,若舌苔厚腻,多见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舌苔剥脱,多见于阴津亏耗或气血两虚。闻诊是通过嗅气味来了解疾病的情况,如小便有臊臭气,多属膀胱湿热;口中有烂苹果气味者为消渴重症;口中有尿臊气,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闻还有听的意思。如听到病人有咳嗽气喘声多半见于患气管心肺疾病者。问诊是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详细与否将直接影响医生诊断的真实准确。因此,病人一定要客观地、详细地叙述病情,不要夸大其词或轻描淡写,以免造成误诊。怎样才能客观,详细地反映病情呢?首先病人不要受医生问诊中语言暗示的影响,应该把自己目前最痛苦的症状讲出来,其次把患病的时间、原因、检查结果、用药情况、治疗过程都说清楚,这样才利于中医的正确诊断疾病。而诊断依据靠的是病人主观描述病情的内容,结合四诊合参得出来的。至于仪器检测的客观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切诊是根据脉动来识别疾病的性质,脉象的变化反映了全身各个脏器的生理病理表现。它的强弱、快慢都表明疾病的深浅、轻重。综观上述,中医看病,不是只凭单一临床表现、体征、自我感觉诊断疾病的,而是要根据四诊得来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辩出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不同的证型来。中医认为,疾病是全身性的阴阳失调,而症状只是身体的局部表现。因此,中医治疗上注重全身调整,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知道中医怎么看病了,还要了解一些看病时的注意事项,以便医生了解你真实的病症。在准备找医生看病以前,注意不要刮舌苔,不要吃能够染苔的食物,以免造成假象。女士看病前不要化妆,不涂眼影、口红、指甲油等。要让医生看到真实的你。患者让医生诊脉前应先静坐十分钟左右,以求心气平和,这样才体现出你本来的脉象。中医疗效的标准(1)客观指标,就是病人通过仪器的影象显示和数字化检测结果,做出的明确诊断。对照中医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者,称为客观上有效,否则为无效。就拿病人常见的血压升高来说,某患者血压经测定:收缩压为160mmHg,舒张压为95mmHg。经过中医的活血化瘀,平肝潜阳,豁痰开窍治疗后,收缩压降为130mmHg,舒张压降为80mmHg, 这说明客观上是有效的。再譬如某肿瘤患者,CT显示其肝内有一个3×3.5cm大小的占位性病灶,通过中医的解毒利水,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等治疗,瘤体缩小至1×1.5cm, 这也说明客观上有疗效(2)主观指标,由病人感知到的痛苦、症状、体征。通过中医治疗后,自觉痛苦减轻、症状缓解或体征消除,称之为主观上有效,否则为无效。如常见病头痛,按中医要辩别头痛的部位,是前头痛还是后头痛,是两侧痛还是头顶痛。痛的位置是否固定,是刺痛,钝痛还是空痛。有无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出汗等伴随症状。据此辩证来得出正确诊断,而中医认为额头属阳明,后头属太阳,两侧属少阳,头顶属厥阴。用中医疏风清热,平肝潜阳,通窍活血,祛湿化浊等药物治疗,头痛缓解或解除,伴随症状也消失了,这就是主观上有效。还有像心脏病患者,自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经中医益气养心安神,化瘀通络止痛治疗后,患者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诸症若失,这也是主观上有效的例子。可知中医看病的疗效,不是单一的,它有主客观两方面。如果将主客观标准结合起来考虑,疗效会更确切些
微信11979[转载]看病怎样选择大夫?【1】有些病人看病一天能换好几个大夫,认为大夫越多对他的诊断和治疗越全面。而有些病人看病好多年就认准一个大夫,认为只有这个大夫他最信任和了解。有的患糖尿病、中风、肿瘤、牛皮癣、月经不调、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股头坏死等专科疾病的病人,往往喜欢去找专科大夫治疗,认为专科大夫对治疗某种专科病最有经验。还有的每次都要去找名中医会诊,认为名医治疗疾病才最有权威性。要不然怎么叫名医呢!这些对于病人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病人是急于解除痛苦、治愈疾病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对了大夫。然而,实际上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天找好几个大夫的病人,每个大夫可能作出不同的诊断,拟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你却不可能同时服用几个中医大夫开的药物,也不可能同时采用几个大夫的治疗方案,你会站在非专业的角度凭感觉去选择其中一个大夫,但选择大夫并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只有通过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才能够知晓。如果你选对了,你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如果你选错了,那么你找再多的大夫看病也是徒劳无益的。所以说看病不一定是选的大夫越多越好。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当然如果几个大夫的意见都类似的话,你可能会对他们采取同一种方法治疗增强了信心。我在临床上曾经遇到不少病人,非常感慨地说:我的疾病把我折磨地死去活来,我自己也不知道进了多少家医院,找了多少个大夫,吃了多少药,打了多少针,可是病情一直没有起色,今天找你治疗也没有多少信心。这样的病人说到底都是一些不善于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的人。这里边存在着许多因素,首先看病象做事情一样,要一步一步来(我这里指的是慢性病)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刚在这个大夫那里吃了几副药,尚未显示出效果,就又慌着去找另外的大夫治疗,对于前一个大夫可能几副药只是投石问路,刚刚找到治疗的途径,却又跑掉了,而后一个大夫要重新斟酌治疗方案,病人又吃了几副药,药物在体内尚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又就耐不住性子了,急忙找了第三位大夫,这位大夫可能医疗水平比较差,开了几副药,吃的病人更加不舒服,结果体内的疾病越调越乱,本来只有单纯的气虚的证型,结果又出现了阴虚,本来只有气滞的情况,却又增添了血瘀,治来治去就把病人的身体调整的乱七八糟,如果病人找到一个认为医疗水平较高的中医,就要耐心地靠着他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并且每一次复诊时都要将服药后的感觉如实地反映给大夫,并要学会与大夫沟通,某一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病痛是什么,要给大夫提出要求,如果服药后疗效不明显或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必须及时地反馈给大夫,且不可不告而辞“投靠别的山头”找其他大夫看病去了。应该学会与大夫共同商讨、分析自己的病情,这样才可能促使大夫给你想更多的办法,或修改治疗的方案,直到治愈你的疾病。有的病人的病情确实复杂,不是一般的大夫能够看得了的疾病,那么在选择大夫的时候,就要尽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就不要频繁地去光顾普通门诊。多年认准一个大夫看病的病人,可能那个大夫曾经给病人和其熟悉的人诊治过疾病,并取得过较好的疗效,或那个大夫是病人以前的熟人,因此每次有病都想到最先去找那位大夫,那么那位大夫就可能对其病情了解得比较详细,给其治疗带来帮助,这是有利的一面。但病人每次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可能完全一样,有时病轻有时病重,疾病的症状也不一定相同,有时是感冒发烧,有时可能就是呕吐腹泻。如果病人找的大夫擅治发烧,但不擅治腹泻,就有理由换一位擅治腹泻的大夫,完全没有必要碍于面子或只图省事,结果延误了病情,吃亏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像西方国家那样,投了医疗保险以后,病人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大夫,每次看病就要先找那个大夫,那位大夫看不了的专科病,由他介绍给其他专科医生诊治,也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办法。找专科大夫看病的病人,也不一定了解大夫的情况,挂着专科牌子的大夫不一定都是专科大夫。因为有一些医院的专科需要专科大夫坐诊,如果找不来专科大夫,就只有佘老太君出征,现上马现裹脚,找其他科的大夫临时培训几天凑合着能用就行,这些大夫只会卖一些专科用药,专业上并不精通,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另外,许多专科疾病并非是单一的疾病,往往有多学科的疾病存在,也可能是全身疾病表现出某专科的病,找了专科大夫,他们较多顾及到该科病情的诊治,而很少考虑体内存在的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治疗的结果往往不十分理想。或者专科疾病缓解了,而其他科的疾病复发了或加重了,有时候甚至治好了专科病,而出现了新的疾病。这种情况下如果找了全科大夫他可能会更全面地考虑你全身的因素,会更有利于你专科疾病的治疗。我在临床上曾经遇到过一例患乳腺纤维腺瘤的病人,在乳腺专科用药治疗确实消失了,但是,病人却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症,我又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把她的白细胞数字升到正常范围。如果专科大夫治疗时早点注意到病人出现的新问题,就会减少他们许多不必要的损害。
微信11980中医教你如何看懂处方—抓药前必看:中药处方由一味或多味中药组合而成,它虽不像西药处方中有些拉丁文或英文缩写那样难记难懂,但也有学问和道道,不可不知1.药名前缀:即中药名前加字,如杭菊花、阳春砂仁、蒸首乌、鲜地黄等,这通常有两个特指意思,一是指产地,如杭菊花是指杭州近郊桐乡县所产的菊花,药性偏于疏散风热,它与安徽滁州所产的滁菊、河北祁菊和河南怀菊等在功效上有一定差别。同理阳春砂仁是广东阳春县所产砂仁,辽细辛是辽宁所产细辛等。二是指炮制品种,如蒸首乌是经过蒸制后的首乌,功偏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发,这与生首乌偏于润肠通便截疟的功效有别。类似还有鲜地黄、焦山楂等。正规处方、病情特殊、药源充裕时,医生会这样写清药名,病人最好购用指定药2.药名注脚:注脚是在药名后用括号或直接在药名右上角标出的字,常见的有包煎、另煎、冲服、先下、后下、烊化等,指该药特别的煎服法。由于某些中药的质地、所含成分特殊或毒性大等原因,不宜与其他药同时、同锅、同法煎煮,所以要加注脚标明。如牡蛎属贝壳类,质硬,要先下;车前子含黏液质,易糊锅,宜用净纱布包煎;西洋参贵重,要另煎;阿胶等胶类药要用开水或药液另行烊化,与其他药汁对服等3.药引:古人开中药很重视药引,现在对特殊病情也要用药引。用药引意在以一两味小量的药来引导其他药到达病位或某个特定脏腑,来提高疗效,同时还有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常用药引有生姜、大枣、红糖、食盐、蜂蜜、葱白、桔梗、牛膝等。生姜有加强止呕作用;大枣能健脾和胃,调和药性;桔梗引药力上行,牛膝引药力下走等。医生把药引常写在药物后的另一行,若是家庭生活常用品作药引,也常口头嘱咐病人而在处方中省略不写,但这是不正规的。四、用法:和西药处方一样,中药方最后也标明用法。中药通常的用法是煎汤内服和外用,也有配成丸或研末服的,但处方中最多的还是“常规水煎服”或类似的话。所谓常规水煎服,涵义除每日1剂外,煎服的主要环节包括:1.泡-先将药用洁净冷水浸泡30分钟;2.煎-每服药煎两次,每煎30分钟;3.水-第一煎加冷水,二煎加热水,水要一次加足,均超过药面2~4厘米;4.火-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中火或小火;5.服-两煎混合后温服,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中间用保温瓶灌装。6.注意:对特殊病情、特殊药物需要特殊煎服法,如有的需每日两剂,有的需空腹服,有的需冷服,有的需短时煎煮等,医生常会特别嘱咐★看病怎样选择大夫【2】话又说过来了,我这里并不是反对你去看专科病,而是要看你所患的疾病是不是比较单纯的一种专科疾病。专科的大夫是否是具有比较丰富和全面的临床知识及经验,这些是需要病人考虑的问题。有人每次看病都要找名医,说明对自己的疾病的重视,或者觉得自己的疾病一般的大夫诊治不了,这里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名医之名有两个含义:第一种,看病疗效确实好,第二种是自我包装好。第一种名医是长期临床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真名医,是经得起临床实践考验的,称作“自然名医”;第二种名医是通过新闻媒体炒作的,他们有许多辉煌的头衔,有光荣的历史,如某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某医学学术委员会负责人,某医院的院长,给某些名人看过病,做过保健,曾经治疗过某些别人看不了的疑难杂症等等,称作“人工名医”。虽然均为名医,但诊疗水平却相去甚远,患者朋友如果通过广告媒体宣传找到了名医,你就要考虑是否是“人工名医”,因为他们那些学术、学位、行政头衔和大夫看病的好坏没有多少关系。如果是通过被治愈的病人推荐去找的名医,可能是“自然名医”。看来名医之名,非名誉之名,而是真正能够为病人治愈疾病、解除痛苦的人,如果只有虚名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谓名医,给病人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有一部分病人及其家属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连名医都治不好的病就只好认命了,死也无悔了。如果回头想一想,在这个名医那里没有治好病,也可以到另一个名医那里去就诊,名西医医治不了的疾病可以找名中医医治,“人工名医”不行,就找“自然名医”,找名医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就找那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治疾病负责任的中医大夫去试一试,也许奇迹就会出现,会让你大开眼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有谁规定了名医治不了的病,就等于判了死刑,就没有人能治得好吗?名医也有失策的时候,古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希望那些只相信名医,而不相信有实力的大夫的病人,换一种思考方式,不要把自己的疾病看的过于难治和复杂化了,把名医下的结论当成圣旨一样不可改变,而把找名医看病当成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经。所以病人挑选大夫,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一个看病很好的大夫,每天要看几十乃至一百多病人,很难对每一个病人都做到尽善尽美的诊断和治疗。曾经听一些老专家告诉我他们的苦恼,每天应诊的病人太多,看前十几个病人的时候脑子还比较清楚,以后就稀里糊涂了。到了中午,看的头晕眼花、饥肠漉漉、心慌意乱,自己都不知道开的是什么方子下的是什么药。所以看不好的病人可能就是名医手下的倒霉鬼。当然,并非那些老先生看病不认真,而是由于年纪大了,精力也不足了,又有那么多的追“名医族”追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微信11981[转载]临证应用熊胆粉~中医运用动物药材尤其是珍稀动物药材有两千多年历史,历代本草、方剂及临证医案均有记载。由于动物药材的生物活性高于草药,使用得当则高效速效、立竿见影。近年来,由于大型动物药材资源稀缺,故行业内正积极寻找替代品,如以人工麝香代替麝香、体培牛黄代替牛黄、人工虎骨代替虎骨、水牛角代替犀角、山羊角代替羚羊角等,但实际效果仍相差甚远。在珍稀动物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运用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熊胆粉。动物胆汁入药举例:在本草中记载入药的动物胆汁,有象胆、熊胆、蛇胆、鸡胆、猪胆、牛胆等。其中熊胆与蛇胆长于清热解毒、平肝息风,而熊胆与鸡胆(又称风胆)长于止咳化痰。熊胆具有蛇胆、猪胆、鸡胆的复合功能,且功效更强,既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又能止咳化痰平喘,应用最为广泛。严格来讲,牛黄也是牛胆汁反刍形成的胃结石或在肝胆中形成的结石,与牛胆功能相似。相比较下,牛黄长于清心降压,熊胆长于清肝利胆、止咳化痰,且熊胆的使用范围比牛黄更广泛。辨证使用熊胆粉:熊胆粉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舒肝利胆,退黄明目,息风定惊等功能,尤其擅长清胆经郁热。偏头痛、中耳炎、过敏性鼻炎、心悸失眠等足少阳胆经郁热者用熊胆粉效佳。辨证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偏头痛,以熊胆粉配伍羚羊角效果更好。过敏性鼻炎用熊胆粉1克藿香10克白芷10克效佳。耳鸣辨证属于肾虚肝旺者,用熊胆粉、麝香、羚羊角相配伍效佳。临床上心悸失眠辨证属痰热扰心者,若单独使用温胆汤效果不显,可在此基础上,加熊胆粉、琥珀、灵芝、珍珠粉等。熊胆化痰之功胜于所有动物胆汁,呼吸系统疾病,痰热证之顽固性咳嗽不止,痰黄黏稠或干咳不止,单独使用黛蛤散效果不理想者,加熊胆粉效佳。又,肺心病属痰饮凌心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熊胆粉控制咳痰气促等症状。中风属于痰热蒙蔽清窍者,可予羚羊钩藤汤加味熊胆粉;如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口角歪斜,牙关紧闭时,可以水溶解麝香、熊胆粉、羚羊角粉,鼻饲给药。白血病,各种脑炎症见高热不退,或无名高热、神昏谵语属气分热毒壅盛者,可用大剂量熊胆粉配合羚羊角治疗。舒肝利胆退黄这是熊胆粉的首要功能。在各种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病证时,只要加上熊胆粉,效果就比不用熊胆粉好得多,起效快得多。在肝胆疾病中熊胆粉使用剂量要大,每天必须1克以上才有很好的效果。中风、帕金森、癫痫、小儿多动症等辨证属于肝风内动者,在常规方剂基础上加味使用熊胆粉,效果会更显著。熊胆粉的使用按照病情轻重分三档,每天0.5克、1克和1.5克;危重病人抢救时,一天最大量可用到2克,不可长期使用。熊胆粉的部颁标准规定,每天剂量为0.3~1克。从临床应用情况看,每天0.25克效果不甚明显,最低起效剂量至少0.5克。由于熊胆粉苦、腥,服药时口感不佳,可以采用蜂蜜和熊胆粉混合,调成糊状或丸状一口咽下,规避其苦腥之味。功效:味苦性寒,归肝胆心胃经。药理研究证实熊胆粉具有抗惊厥、抑菌、抗炎、镇痛,解痉、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降血清胆固醇、保肝、利胆、溶石、助消化、降血糖、抗疲劳、抗血栓、降压、抗心率失常、抗癌及解热、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高热惊风、肝炎肝硬化、黄疸、胆囊疾病、动脉硬化、高血脂、跌打损伤、结膜炎、痔疮、痈疽疔疖、糖尿病、癌症等。运用:儿科常用于高热惊风及咽喉肿痛,如万应锭、麝香丸、胡氏六神丸、麝香奇应丸等。眼科常用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胬肉攀睛等,如熊胆粉丸、风火眼药、眼药锭、白敬宇眼药、八宝拨云散、八宝眼药、赛空青眼药、清凉眼药膏、金牛眼药、熊胆粉黄芩滴眼滴、固本明目颗粒、熊胆粉眼药水等。耳鼻喉科常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鼻塞流涕,如喉炎丸、复方熊胆粉通鼻喷雾剂、复方川贝清喉喷雾剂、热毒清锭、解毒利咽丸等。外科常用于痈疽疔疖,如梅花点舌丸、绿萼点舌丸、点舌丸等。肛肠科常用于各种痔疮、肛裂等,如熊胆粉痔疮膏、熊胆粉痔灵栓、熊胆粉痔灵膏、普济痔疮栓、化瘀止痛栓、熊胆粉栓等。肝胆疾病常用于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黄疸等,如肝脾康胶囊、十味蒂达胶囊、复方熊胆粉清肝颗粒、肝胆双清口服液、肝胆双清颗粒、熊胆粉茵陈口服液、熊胆粉排石片、熊胆粉酒、七十味松石丸、松石丸、四十二味疏肝胶囊、十四味疏肝胶囊、珍熊胆粉丸、熊胆粉舒肝利胆胶囊、二十五味绿绒蒿胶囊等。脾胃疾病常用于恶心呕吐,泄泻腹痛等,如珍宝解毒胶囊。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于冠心病、中风惊风、头痛眩晕等,如熊胆粉救心丹、天龙熄风颗粒、红龙镇痛片、心灵丸、活心丸、熊胆粉胶囊等。外感热病常用于感冒发热、气管炎、肺炎等,如风热清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熊胆粉降热胶囊、熊胆粉川贝口服液、痰热清胶囊。肾系疾病常用于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如八味小檗皮胶囊、龙金通淋胶囊、十八味诃子利尿胶囊。气血疾病常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八宝王胆药墨、乌龙养血胶囊。肿瘤常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有复方斑蝥胶囊和食道平散。妇科常用于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等,如复方清带散、红花如意丸。骨伤科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如神农镇痛膏、熊胆粉跌打膏。皮科常用于皮肤瘙痒、手癣足癣等,如棘豆消痒洗剂、肤净康洗剂和冰胆搽剂
微信11982[转载]拒绝西医检查,维护国人健康【1】最近网络上正热传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体检,一位医生如实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有助于揭开这一真相。文章所述的事实和道理,却是真实而严谨的。但文章的反省和批判力度还很不够,所以我在转发该文的时候,特意对标题做出改变,并在文章前面做部分补充1.改变原标题,以增强针对性和战斗性。原文只是主张不参加各种定期体检,但对身体有病进医院的各种检查没有提及。我改变标题,就是希望大众不仅要更加坚决地反对、拒绝、谴责西医的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对自己和亲人进入医院后,被迫接受的各种有害检查,也要有识别能力和拒绝勇气2补充的第一点,是西医检查手段的巨大危险性。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危害性有大有小,危害小的,适当接受也无妨;危害大的,决不能轻易接受。至少你应该明白,究竟有什么危害。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西医检查手段越来越翻新的同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的破坏性越来越大。比如大家都知道放射线对健康有害,但西医的放射线检查,不仅用得越来越多,而且放射的单位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让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以前的X光透视、B超、彩超,是用放射线检查,虽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但现在的核磁共振,检查一次已经相当于100至300次X光透视的辐射量了。核磁共振之后,往往还要再做CT检查,由于CT的辐射也非常严重,所以当其刚推出之时,规定一个人一生只能做十次,每年只能做两次。而且操作人员必须远远地呆在旁边的屋子里,如果病人无法独立受检,需要有人协助完成检查的,协助者必须穿上厚厚的防辐射服装。但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以检查费提成为诱饵,唆使医生拼命推销各种危险的检查方法。许多医生为了拿检查费的提成,一再昧着良心要求病人做各种检查。CT检查早已被滥用了,哪管你一年能做多少次,一生能承受多少次?而且,不仅是普通CT,即使是辐射量更大的加强CT和PET-CT,由于价格更贵,提成更高,他们也会不加限制地推销给病人!这样的检查节奏,即便是健康人,多检查几次,也会大大增加患癌的可能性。如果病人本身就是癌症患者,本身就身体虚弱,则会大大增加痛苦和缩短寿命了。其它如气管镜、胃镜、肠镜等,那一样检查不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我们的内脏器官,深藏于胸腔腹腔,从来就很柔弱。古人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表的皮肤,锻炼时是可以碰可以打的,但内脏器官,锻炼时也只是行气运气而已,气是多么柔和之物?何曾用硬物捅进胸腔腹腔去?可是,无能的、害人的西医,却偏偏把硬、长、大的各种“镜”捅进相关内脏去“检查”疾病,这不是制造疾病是什么?至于肝穿刺、肾穿刺,食道、胃的活检,女性乳房、子宫的切片活检等等,其破坏性就更上层楼,与前面的检查所造成的伤害,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体检真的能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吗?其实更多的时候,体检的结果给我们带来的是慌乱、恐惧和无谓的劳民伤财。体检前还是好好的,体检完了,总有几个爱担心的同事忧心忡忡,有子宫肌瘤、有乳腺增生、有高血压、有贫血…反正很少人的指标是完全正常的。为了健康,为了多活几年,大家便遵医嘱开始吞药,维生素、降压药、补血药一一找来,严重一点的便要各大医院再轮番检查一次,看需不需要手术。当得知自己转氨酶偏高时,许多人被告知不好好服药的话会发展为肝炎,结果真的是好好服西药后得了肝炎、肝硬化;当得知自己血糖偏高时,许多人也会很认真地服降糖药,结果是伤肝伤肾,最后并发症玩完。经过几年的体检和观察身边朋友体检后的遭遇,我变得聪明起来,知道体检保证不了我的健康态势,西方医学更保证不了我的健康。既然如此,我们大活人一个,干吗要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冰冷的仪器?干吗要被仪器说了算?干吗要被“科学的数据”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祖辈一辈子都没照过B超或X光,没验过血和查过大小便,但他们都能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天年。相反,我们现在年年体检,也不见得比我们的父辈健康长寿,反而是许多健康的人被“数据和指标”吓得半死。二、体检行为如同网鱼:北京的一位名中医任启松老师曾说过“体检行为如同网鱼,捕鱼者为了把鱼一网打尽,往往会将鱼赶到深池里。西医为了让所有体检者都有病,会诱导每个人都定期体检”不幸的是,所有的人都很享受这种“诱导”进而心甘情愿地成为“指标或数据不正常的人”亦可称为“非健康人”一旦成为“指标或数据不正常的人”你也就被西医套劳了,解套之日也就是见上帝之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位同学,去年体检的结果是骨质疏松,医生告诉她,她的骨头疏松的程度相当于70岁的老太婆,不小心摔倒的话,就是粉身碎骨了。这还得了,尽管我同学才40岁,但被医生吓得双腿发软,似乎已听见了自己骨头马上就要裂开的声音。医生给开一种名为Fosamax的治骨质疏松的药,要她服三年,并要定期检查。同学坚持吃药三个月以后,得了严重的胃病,每天晚上要吃大量的零食,否则就胃痛,更可怕的是,晚上要用很高的枕头睡觉,否则胃里的酸水就往嘴里涌。同学上网一查,发现Fosamax这种药对胃有很强的副作用。药不敢再吃了,又担心骨质疏松影响将来的健康,便天天走路晒太阳。第二年复检,骨质疏松的指标正常了
微信11983拒绝西医检查 维护国人健康【2】给她开药的医生很得意,还以为他开的药治好了我同学的骨质疏松。我同学生气地告诉他,自己只吃3个月的药,现在已患了严重的胃病,那位医生若无其事地说,那我现在帮你治胃病。同学这次聪明了,问Prevacid胃药有什么副作用,医生说没有,并劝我同学不用再上网搜索了。同学不相信,一定要弄明白胃药对身体的伤害,那医生最后无奈地说“要说副作用的话,此药会引起骨质疏松”我同学听后几乎晕倒。如果我同学不多长个心眼,再服那位医生开的胃药,这辈子还有解套之日吗?到最后,就是双腿一蹬、眼睛一闭、呜呼衰哉了。近日,先生的一位医院院长朋友,盛请先生去其医院做多普乐全身检查,称是目前最先进最全面的体检。听后,我对先生说“拜托你不要做一条被网的鱼啦!”多普乐越先进越全面,被网住的鱼就越多,仅此而已。西医是研究疾病的医学,也是商业医学,一切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它想方设法要在我们身上找疾病,体检就是最好的手段。德国从1989年10月开始有了全民健康检查,两年后,健保医生提出自傲的数据:受检者中,只有43%检查结果没病;其余57%从而落入医学大网。因此随着检查项目的增加,患病风险群的比例自然也跟着提高。杜塞尔多夫的乌伟海尔医生预言“可以预见,再过几年,除了没参加健康体检的人以外,几乎没有人是健康的”1991年德国《医师报》报道“若一切顺利,每家诊所只要来1000名体检者,每两年就大约多出70000马克收入,若同时做防癌筛检,营收将有更多成长空间。太好了”可见体检和疾病是利益集团达成的协定,他们织好一张张美丽的网,让不明就里的国人自投罗网。我及时地醒悟过来,因为我对英国作家赫胥黎的“医学已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这句名言感同身受。三、中医是研究健康的医学:当我明白西医的宗旨就是变着法儿找我们的“病”,变着法儿掏我们口袋里的钱,变着法儿让我们长期依赖他们的药物这些伎俩后,我怕而远之,我开始接触我们的中医文化,发现传统的中医恰恰与西医相反,是劝我们少吃药、多锻炼,尽量调动我们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少花冤枉钱。原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博大精深,随着我对中医的了解,我发现中医才是研究健康的医学。中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不孤立地看待局部的病变,总是从人体的内部联系、人体与外界的联系中去认识它。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规律的时候,中医不用分解的、打开来看的方法,而是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的记录,从大量的临床现象中总结规律,推导人体的内部联系,这也就是黑箱理论方法。黑箱理论方法放在日常生活中,就如同买西瓜。不懂西瓜的我,每次只能买切开的、看见瓜瓤是红的才敢买,但这也不能保证买回去的西瓜是甜的。可是我有位朋友,只要把西瓜抱到耳朵边拍一拍,弹一弹,再看看瓜蒂,就能断定瓜的质量,几乎从未失手。挑瓜如同中医摸脉,靠的都是经验。不会挑瓜的我,就像西医治病,要眼见为实,要确认瓜的内部组织是否OK,否则坚决不买(就差细胞分析和化验了)。中医还有上、中、下之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最厉害的西医亦仅仅是治已病,所以最低层次的中医也比最高层次的西医强。因为西医治完“已病”后,又会制造出另一种病来。而中医在扶正固本和平衡阴阳的前提下,根据“证”所传递的信息,可达到“察外形以知内变,从现象以求本质”从而辨证论治,从整体入手进行“综合作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来求诊的时候,只想治咳嗽或便秘,调理一段时间后,胃痛腰酸等其他病症也解决了的缘故。22岁的外甥招工时体检出肺结核,当地医院免费提供治疗,然而3个月后,医生就要求他服护肝药,又过两个月后,再要求他服护肾的药,先不说每月四五百元的护肝护肾药要自费,更可怕的是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外甥浑身无力,上楼喘气,失眠纳差,脸色泛黄。这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所应有的健康状态呀!一点精气神都没有。肺结核还未治好,肝功能和肾功能又在遭受破坏,这种治疗与杀鸡取卵有什么区别?就是肺结核的指标符合西医的标准了,但那是在牺牲肝肾功能的基础上获得的。我让外甥把所有的西药统统扔到垃圾桶,马上找传统中医、明医赵老师调理,只服中药,不去结核病院取药也不做任何检查。一个半月后,外甥去医院复检,所有指标正常,医生很纳闷,觉得外甥“失踪”一个多月后怎么就康复了。他们能搞明白才怪呢?前面提到的加拿大同学,得严重的胃病后,健康每况愈下,动辄感冒发烧,到后来是盗夜汗,严重时每晚需换两套睡衣和床单。大家或许不清楚,西药是最厉害的苦寒药,所有的苦寒药都伤脾胃和肾阳,阳少肯定就阴脱,所以同学的汗会不自主地排出来。肾属先天,脾胃属后天,肾为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提供能量,而脾胃又为肾输送补给。这两大功能遭受破坏,就如同腹背同时受敌,焉有活路乎?同学与我在MSN上聊了一些时日后,从加拿大飞回来,我把她的脉象和舌象电告赵老师,按赵老师开的处方,我让她带了部分草药回多伦多,部分在当地华人开的药店配。同学喝药当晚,盗汗就减为一次,喝完一付药后(一付药喝三天),盗汗问题基本解决
微信11984拒绝西医检查 维护国人健康【3】她觉得很神,问能否帮她的胃病治好,我说赵老师开的药全都是治人,目的是恢复你自身的阳气即正气,你正气足了,就具备了自愈和修复的能力《内经》所讲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中医在辨证施治时,不会局限在“症”上,而是通过“四诊”后宏观地分析和研究“证”,再做出判断,然后是“综合治理”四、自己的健康自己主宰: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源自于父母。几千年来,时代在变,科学技术在变,但我们的身体没有变,我们的五脏六腑与几千年前的一模一样。然而在生活、饮食、穿着、学习、意识等各个领域都讲科学的前提下,我们也想让自己的身体“科学”起来,于是把健康交给科学的仪器,把日常生活交给科学家们的建议,一天多少杯水,多少种多少粒的维生素,多少的矿物质、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被科学牵着鼻子走,但我们健康吗?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病种越来越多?为什么绝症越来越多?我们太相信科学这个“理”了,从而远离了中医这个“道”。然而中医理论中包含有生命的至善原理即最高原理,这个原理就是生生之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阴阳平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医注重看人体的器官、细胞、组织、数据、细菌这些静止的、个体的物质有天壤之别。但许多人走进体检这个误区,以为体检指标正常身体就是健康的,体检指标异常身体就是有病的。大家都知道,体检出来的数据和指标只代表我们体检时那一瞬间的身体状况,它是死的,是静止的。但生命是动态的,气血是动态的,人每时每刻都受“七情”“六淫”的影响,一周前的体检结果不能说明一周后的身体状况。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那么人的健康状况又何不是因时因地改变的呢!?我有一亲戚,70多岁,年年的体检指标都正常,比四十多岁的人还正常,却在几个月前倒在路上,脑溢血,至今躺在医院昏迷不醒。还有更多的人上半年体检还是好好的,下半年却查出肿瘤,且一确诊就是晚期。有多少幸运者能如西医宣扬的那样“早检查早治疗早康复”?又有多少人不是“早检查早治疗早痛苦早死亡”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相信体检指标?为什么要去接受西医给我们的种种的负面信息和心理暗示?为什么不相信我们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和自愈能力?2500年前,老子就告诉后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尽量让自己的健康顺其自然,不受体检指标和数据的干扰,把自己的健康交给观天参地的自然科学、长青医学-中医,尽可能地“法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坚信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所谓先进的体检仪器,以为这些仪器才是自己健康的裁决者。殊不知,这些仪器再科学再权威,过不了20年,就会被更先进的所替代,能存下来的也就了了无几。那么这些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医学检测手段,值得我们信任吗?再说,体检标准是仪器制造商和药品制造商说了算,有药才有病,有病就会有相应的检查仪器,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些利益集团挖好的陷阱,让你掏钱往阱里跳。想想挺可笑的,聪明的国人宁愿扔掉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养生文化,扔掉经得起时间检验、与天地同在的传统中医学,不相信自己的祖先,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十几二十年后就要被淘汰的诊断手段和药物。这时,我不由地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莫非老子2500年前就料到他的子孙后代会有今日的选择,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乌鸡白凤首载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原名乌鸡化、白凤丹,后经清代太医院调整,作为宫廷秘方被东、西太后和嫔妃使用,一度被视为女性专用药。经过临床实践,目前发现乌鸡白凤丸有多种用途。该方除乌鸡外,还用了人参、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药,生地、天冬等养阴、清退虚热的药,还有疏肝理气的香附,温肾助阳的鹿角胶等《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提到乌鸡白凤丸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白带清稀等。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促进造血功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以及止血、保肝、抗炎、降脂等作用 1调节月经,治疗妇科病。乌鸡白凤丸对阴虚、经期紊乱等疗效显著。目前该药在临床用于气血亏虚、阴虚发热所致的青春期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功能低下、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念珠菌阴道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2缓解视疲劳,改善肝脏功能。乌鸡白凤丸既然能用于女性气血虚弱的病症,那么男性的相关病症,也可酌情遵医嘱使用。如气血虚弱所致的男性眼疲劳和视力减退、神经性耳鸣、失眠等。这是因为该药中不仅有补脾益气的药物,也有滋养肝肾的药物,能补益气血。感冒期间不宜用。少数人用乌鸡白凤丸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全身瘙痒等症状,过敏体质应慎用;孕妇忌用;月经不调、崩漏属于气滞实热者不宜用;感冒患者不宜用。用药期间应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类似药物别用错。目前《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除了乌鸡白凤丸,还收录了同仁乌鸡白凤丸和十二乌鸡白凤丸。其中同仁乌鸡白凤丸中加用了青蒿,使清退虚热的作用有所加强;十二乌鸡白凤丸以党参取代人参,加入原方中没有的白术茯苓丹皮五味子,选用时应鉴别
微信11985.42种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1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2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3: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4: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5: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6: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8: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9: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11: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12:灰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13: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14: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15: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16: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17:蒲公英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8:鸭跖草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19:垂盆草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20:灯笼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21:苍耳子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22:马兰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23: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24:小蓟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25:水芹菜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26: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27:酢浆草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28:卷耳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29:漆姑草别名珍珠草、地松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30:通泉草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31:波斯婆婆纳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32:泽漆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33狗尾巴草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34: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35:一串红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36:鸭舌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微信11986[转载]医学远比科学复杂【1】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时至今日,我虽仍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把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万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医学与科学的区别: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科学可以按照已奠定的、精确的理论基础去分析甚至推测某一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但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二者各自都有优势和局限性,西医和中医辩争的焦点就在这里。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但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中医从整体辩证去看,用经验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西医从分析还原去看,用科学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是以物质换物质,或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不是“救”物质,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的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如果说科学是无所不能的,但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关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我从个体与群体、体外与体内、外环境与内环境、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静态与动态、瞬间与长期、直接与间接、必然性与偶然性、生理与心理、客观与主观、数据与事实、证据与经验、因果与相关、科学与伦理、理论与实践17个方面详细阐述过。其实,医学与科学的不同,还不止这17个方面,比如还有表像与实质、治愈与自愈等。未来医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所以对于医学就是科学这一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科学的巨大进步,把科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了科学主义的出现。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也正是这种普识与概念,导致时下医学实践出现了难堪的现状:我们不仅在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医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也是在用科学的规律传承医学。最终的结果,医学的本质将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将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将被单纯的科学取代,医务工作者将成为科研工作者;医学院将成为科学院;病人不再是医生关怀呵护的人群而将成为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对象。这将是一种难以接受甚至难以承受的事实。这既不是医学发源的初衷,更不是医学发展的目的。鉴于此,我认为将来的医学实践,包括医学教育,应高度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科学的理论是世界各种事物的普遍规律,有其普遍性。人体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世界的一份子,当然也受这种普遍规律的规范和影响。但这并不尽然,如果把科学发现的理论死搬硬套地纳入医学体系,必将影响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不是误导之,便是束缚之
微信11987医学远比科学复杂【2】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或科学的计算方法,我们曾破解了很多医学上的奥秘,也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在历史上,由于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不当或者是对其结果解读不当,或更多的是由于科学研究方法或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惹出过不少医间笑话,甚至是严重后果。因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多数是个体的、体外的、结构的、微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群体的、体内的、功能的、宏观的,二者相差甚远。用科学的数据(或技术)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最近几十年临床医学的发展最瞩目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或基础医学的成果用到了临床领域:一个是检验医学;一个是影像医学。一个从细胞深入到了分子基因;一个从一维发展到了四维影像,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大为提高。但同时引发了大量年轻医生难抑的依赖性,严重影响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用科学的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赅全:应该说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其疗效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但绝不是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对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因为我们用科学的疗法治疗病人,判别疗效多数依据数据、证据、因果、必然性,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依据事实、经验、相关、偶然性,二者相差甚远。因此,我们不要过度迷信用科学方法制定的那些指南,更不能以偏赅全。以整合医学真正“认识我们自己”总之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有不可通约性。科学确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自然观,而医学确定的是一种生命观和健康观。科学需要“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理”;医学需要“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医学的有些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只要生命尚存、健康尚在就行。二者相当于两股道上奔驰的列车,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有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的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但是,由于两条轨道在宽度、材质上有差别,列车各自使用的动力模式不一样,速度也不相同,因而需要各走各的道、不能交换,更不能重走在一条道上,否则就到不了共同的终极目标。既然医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它既不像纯粹的科学,但它又离不开科学,那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就像降落伞与跳伞员的关系。科学像降落伞的伞罩,医学像跳伞员,怎么才能实现平安着陆呢?①首先要把伞罩打开,充分发挥伞罩的面积带来的浮力,打不开抱成一团会摔死人②伞罩打开了,全部部位都去抓,那抓不过来,也不必要,但抓少了,只抓住一个部位也会被摔死③成功着陆最重要的是那17根绳子,就像我在前面讲的17种关系。这17根绳子把伞罩与跳伞员联系起来,联结起来,最后就平安着陆了。最近我们一直在提倡整合医学,英文叫Holistic Medicine,HIM.整合医学就像这17根绳子,把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瞬间与长期、生理与心理等等这17种关系,与至今科学发现的浩如烟海的数据和知识,从整体出发,为整体需要,有选择、有机地整合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并用之医学实践。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我们把现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加以整合。不仅要求我们将现存与生命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科学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们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而且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这种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通过这四个整合的再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合理、更符合生命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最终使人类的健康能真正得到保证和保障,进而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37:凤眼兰别名水葫芦、水浮莲。以全草入药。38:兰花参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39: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肺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40: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41: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42: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微信11988小麦也是全能食物:小麦性味甘温,具有补虚,养肠胃,强筋壮骨的作用。它和稻子的作用相似,但其强筋壮骨的力度更为突出,所以北方人大体上比南方人要强壮,而在南方,喜欢吃面食的人身体也想对结实一些。南方其实也有麦子,只不过质量没有北方的好。南方麦子,比较黏腻,容易助长湿热。得了时令病,例如疟疾、痢疾、黄疸、肝病、胃病的人,吃面食就要注意:最好吃陈年的麦子,因为当年的新麦湿热、黏腻之性更强,吃后容易引发宿疾。麦子磨成面粉,要把外面的一层皮碾掉,这一层皮叫麦麸。很多中药都要用麦麸来炒,因为麦麸是凉性的,能够夺掉一些药的燥热之性,同时麦是入脾胃的,让这些药得一些谷气,更容易与脾胃亲近,更好的发挥健脾和胃的作用,例如炒白术、炒苍朮,都是用麦麸来炒的。麦麸还可以做成一个薄薄的褥子,给长期卧床的人使用。长期卧床的人,容易生褥疮,有的人甚至皮肤溃烂,痛不能卧。麦麸性凉,可以夺掉伤口上的浮游之火,可止痛,而且麦麸非常软,病人躺上就不会太痛太烦了。所以病人卧床的时候可以躺在麦麸包上,又软又清火,还有通透性,这样褥疮就容易好了。麦为心之谷,麦是入心的,稻是入肺的,当然它们都入脾胃。麦入心,经方甘麦大枣汤成分是甘草小麦大枣,主治妇人脏躁。脏躁,一般指女性到了49岁前后出现心烦、燥热、脾气大等症状。麦皮在麦子的表层,它会走人体的体表,且性凉,所以能清体表的浮游之热;麦仁则能补中和胃,入心安神。浮小麦具有除骨蒸劳热、止汗的作用。把麦子倒进水里,浮在水面上,不饱满、不合格的麦子就是浮小麦。之所以不饱满,是麦子在灌浆的时候没灌饱。如果把它碾粉,出粉率就低,粉的质量还不好。但它入药止汗的作用却非常好。因为汗都由体表出,浮小麦皮多,走表走得多,且汗为心之液,麦为心之谷入心,所以浮小麦能治汗的理论是这样的。实践中,浮小麦治汗的效果确实好。理论和实践结合,作为中医的一条治疗经验就固定下来了。稻子一般是初夏播种,初秋收获,有的地方是两季稻,春末播种,夏季收一次,然后再播种,到深秋再收一次,所以稻子生长的周期比较短。而麦子不是这样,麦子是深秋播种,经历一个冬天,再经历一个春天,到了初夏时才收获,麦子得到了一年四季之气,所以它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比稻子要多一些。炒稻麦芽,就是将刚发一点的谷芽和麦芽晾干,然后炒黄。稻芽麦芽刚刚发出来就把它炒了,这样就把它定固在刚刚发芽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最有生发之性的,所以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可以用炒稻麦芽唤醒病人的脾胃之气增进其食欲。有生发之气,便可以疏肝,有些病人脾胃虚弱且肝郁特别重,如果用柴胡怕出问题,可以用炒稻麦芽★阳和汤治重症下肢红肿~刘男,64岁,双胫前部皮肤红肿疼痛7天,伴发热,体温37℃左右,局部皮温升高,质地变硬。处方:金银花90克,地丁30克,川牛膝15克,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苍术30克;14剂水煎服。方用五神汤加苍术。五神汤出自陈士铎《洞天奥旨》本为治疗骨痈而设。此方可治下肢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红肿热痛性疾病。二诊双胫前部红肿疼痛,体温仍高,37.4℃,局部皮温升高,质地硬,舌淡,苔薄白而干。处方一:黄芪90克,桂枝30克,赤芍30克,大枣30克,生姜3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银花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5克。14剂。处方二:毛冬青90克怀牛膝30克,水煎外洗。服药半月,病无进退,五神汤清热利湿有余而通血脉之力不及,故此诊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妙勇安汤加毛冬青。三诊双胫前皮肤仍红,疼痛较前稍减,触局部皮温仍高,舌淡暗,苔薄白腻。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生姜30克,大枣30克,当归60克,玄参60克,银花60克,茯苓30克,车前草30克,甘草15克服药七付后痛势已减,既已见效,四诊双侧胫前皮肤仍有红肿,午后尤甚,触之疼痛,皮温升高,舌淡,苔薄白。处方:苍术60克,黄柏15克,怀牛膝30克,生薏仁30克,金银花6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忍冬藤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0克;7剂。五诊双胫前皮色仍红肿,颜色较前略减,疼痛缓解。处方一:苍术30克,黄柏15克,牛膝30克,薏仁30克,金银花9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忍冬藤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0克;14剂。处方二:毛冬青水煎外洗。六诊双胫前红肿,皮温高。舌质淡,舌体瘦小,脉沉弱。处方: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炮姜10克,生麻黄1克,白芥子6克,甘草10克,当归60克,玄参30克,银花30克,肉桂3克,忍冬藤60克。四诊至五诊用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毛冬青,仍为清热化湿通脉解毒之法。然服药后病势未见进退。因思《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方治疗肠痈脓已成,此症虽因热盛肉腐成脓,尚有用温药之理。遂请教刘教授,该患者是否可参考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思路,寒热并用。刘教授云“寒热并用不错,但不是薏苡附子败酱散,而是用阳和汤。其局部皮肤虽红,而舌淡瘦有裂纹,脉沉弱,由舌脉可知,其整体为阳气虚精虚,而热毒仅限于局部。”处以阳和汤合四妙勇安汤,更加肉桂3克,意在引火归元。七诊双下肢肿痛明显好转,皮色变淡,皮温略高。舌体小,舌色淡,脉沉。处方: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炮姜10克,生麻黄1克,白芥子6克,炙甘草10克,当归60克,玄参30克,银花30克,肉桂3克,忍冬藤60克,茯苓15克14剂,服六诊方后,病势大减,七诊守方再进。此处阳和汤方用鹿角霜而不用鹿角胶,因鹿角霜兼有散结之效
微信11989《人民日报》:不能捆住中医手脚~最近看到一则旧医案:一名男性患者心肌扩大,危在旦夕。老中医李可连开三剂药:第一剂附子200克,第二剂400克,第三剂500克,病势开始趋缓,调理一周后出院。大剂量使用有毒的附子去救命,恐怕成为绝唱。如今,不少医生为求自保,担心因此惹麻烦吃官司。疗效是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药量。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对中药剂量的把控能力,是衡量一位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一定的效。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国医大师邓铁涛用250克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传为佳话;京城名医汪承柏用300克赤芍治疗重症淤胆,效果奇佳;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现,每日30克黄连的常规剂量是“泥牛入海”,当用量加大到120克,则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症状。中医讲用药如用兵。但在临床上,中药用量并非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安全性是药物的第一要素。加大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决不能以增加安全性风险为代价,更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剂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要用足剂量,由临床医生自行裁定。如果超过用量标准,实行双签字制度,医生除了在处方上签字,还要在相关药物旁边加盖姓名章,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典》用量只是推荐用量,并非是最高限量。如何用到起效剂量,才是关键。中药的量效关系,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中药量效关系更加复杂。从成分来说,中药是复方的,不像化学药成分明确。从处方来说,用量涉及处方总剂量、单味药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量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所幸的是,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被列为国家973课题项目,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据效用量,不再是凭经验随意添加,而是有“情”可酌。量效关系走入“量化时代”,有望打开中医不传之秘的“黑匣子”近年来中药频频被贴上“有毒”的标签,让不少人谈毒色变。医生使用“有毒中药”缩手缩脚,疗效自然大打折扣。中药的毒性不同于西药的毒性,此毒非彼“毒”。西药是成分入药,药物中含有毒性成分就会产生毒性反应。而中医处方中每种中药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协同作战,并非是某个单一成分起作用。特别是通过配伍和炮制等一系列方法,让毒性中药减毒增效。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却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药。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越是有毒的药,往往越有效。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吃药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在所有上市批准的药品中,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中医药植根于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其独特理论和确切疗效已被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注重个性化,西医注重标准化;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强调规范标准。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中医的发展,需要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莫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的手脚★不是所有药材都能泡药酒 川乌、草乌泡酒有毒:药酒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喝的。多数人都习惯于在冬季进补,因为冬天寒冷需要温补。殊不知,在万物萌生的春天进补同样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春季进补以药酒效果最好,只有肝病病人不宜,没有肝病的人就不存在什么季节上的避讳。至于泡药酒的药材,讲究却很多。因为药酒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吸收比汤药快,服用起来也方便,而且口感要优于汤药,每次喝的剂量也比较少。大部分药物通过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提炼出来。但问题是,有些药物的成分是不需要的,比如乌头碱,它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属于有毒成分。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乌头碱溶解在酒里,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泡酒。药酒治疗范围小,主要分成两类,滋补性药酒和治疗性药酒,前者主要有保健养生功效,也是市面上比较多见的,后者是特定医疗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炎、腰椎、颈椎效果好,能活血止痛,祛风湿。但是有一些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咳嗽,清热解毒的药材就不适合泡药酒。需要强调的是,浸酒药材一定要选用正宗的地道药材,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伪劣药材。另外药物有保质期,药酒也是如此。自己家里泡的药酒密封差,专家建议在半年以内喝完。如果发现药酒酒味变淡、香气消失,甚至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浑浊,就绝对不能再饮用。而泡制药酒最好选择白酒,度数在40-50度左右。黄酒也可以,但效果略差。由于酒精的含量高,药酒浓度高,大大超过汤药的浓度,所以在服用药酒时,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两左右即可。儿童、肝肾功能差的人肯定是不适合喝药酒的,因为酒精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喝了药酒反而会加重病情。此外,月经期女性,湿疹、风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疮患者,都不适合药酒治疗
微信11990[转载]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1】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但或多或少能折射一点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在中医医院、国医堂的专家栏上,往往这样注明:某某教授擅长肝病,某某专家专攻妇科,某某是温病学专家擅长热病...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民间中医也不过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两个秘方,就打出专治皮肤顽疾,专治头痛,专治妇科肌瘤...这样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思维?中医分科的弊端:我有时会被问到主治什么?我猜对方大概是在问我主攻哪一科?我一直认为,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原本一体的医、药以及针灸被不合理地强行分开好理解。而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设皮肤科吗?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就有医案:附子薏仁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设精神料吗?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经方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丸)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还有的“精神病”甚至只是因为大便被堵到了,比如阳明大承气汤的发狂谵语等大脑症状,得从消化内科入手通大便。设肿瘤科吗?中医治疗癌症,并不是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制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我们不止一次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设中医美容科吗?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不回复,如何得孕.....就不一一举例了。中医分科的由来:中医分科,其实也就还是几十年来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中医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郓铁樵、曹颖甫等,当年都是开过私人诊所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基本上是通过师徒相授。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更准确的说是大力发展中西结合。可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显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更是从法律意义上,将方剂、针灸、中药完全分开。执业针灸师是没有处方权的,执业中医师也不能使用针灸。执业中药师,不能从事治疗。这样,在大家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甚至去中医院就诊时,也自觉地挂皮肤科、外科、内科...各种“标”,常常是同一个“本”: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治病治本。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水湿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微信11991[转载]五谷杂粮乃生命健康的根本【1】少吃则易引发绝症1.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可以说饮食是维持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手段,那么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都该吃什么呢?五谷杂粮才是我们养生的根本。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五谷粮食才是最健康的食物,所以人饮食应该以五谷杂粮为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写道“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谷指主食;昌指身体健康,这句话意思是吃得下饭,身体才棒。这句古语充分道出了主食的重要性。谷物主食能维持旺盛的生命,保证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四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谷物主食是胃气的主要来源《黄帝内经》中也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认为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其实“安谷则昌”的思想和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也是一致的。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五谷杂粮等主食位于宝塔的底端,是整个膳食结构的基础。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告诉我们,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它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一半以上的蛋白质。现在许多人为了减肥而不吃主食,因此脸色蜡黄,抵抗力下降,健康受损。应该每天至少吃300克的主食,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燕麦、玉米等,同时注意粗细搭配。此外“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对病人更为适用,病中能吃得下饭,生命力就旺盛;相反生命就不会久长,可见主食对健康多么重要2.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减肥是现在人喜欢聊的事,也是经常干的事,只是减了很长时间还是那么的胖。现在人减肥的方法挺多,有的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不吃主食真的能减肥吗?从以下几点说说和主食有关的,主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吗?怎样健康吃主食呢?不吃主食真能减肥吗?许多人认为肥胖就是吃主食导致的,其实除了主食外,蛋白质和脂肪都是能提供能量的,而且脂肪导致肥胖的能力是主食的2.2倍。还有我们生活中被人忽视的含糖量和含脂肪量高的零食,都是导致肥胖的。所以说就算是不吃主食,别的高能量食物不控制,那减肥也就是纸上谈兵。主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主食对人体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它是我们人体提供能量最快捷最经济的来源;是大脑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和红细胞的唯一来源;能帮助解毒和节约蛋白质;构成组织和活性物质。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吗?上面我们讲到主食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如果不吃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是挺大的,如大脑反应迟钝、低血糖、导致酮血症和酮尿症 、降低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降低更容易导致肥胖。怎样健康吃主食?吃主食应该做到粗细搭配,一天吃三分之一以上的粗粮豆类,在主食摄入一定量的前提下,每天食用85克的全谷食品能减少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的粗粮。做到粗细搭配有以下方法:粗粮杂豆可用豆浆机打成糊、电压力锅煮八宝粥、可以在做饭时加入掺入红豆、绿豆、扁豆、饭豆、小米、玉米糁、燕麦、黑米、大麦米、荞麦米等、做面食时可加入玉米面和荞麦面等。胃肠不好的选择吃小米、大黄米和糙米,煮粥吃容易消化,更利于消化吸收。通过以上的介绍,主食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减肥最主要不是不吃主食就能减的,要做到平衡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多运动,控制体重不是一二天的事,健康减肥、不减健康。3.不吃主食的危害 容易引发六大癌症:米饭、面条、馒头都是人们餐桌上顿顿不离的好主食,可是生活好了,这些最“朴实”的食物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丰富的鸡鸭鱼肉,越来越多人觉得,主食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吃不吃都可以。这种行为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只吃菜不吃饭,小心给身体惹来癌症和疾病。a糖尿病: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担心自己得糖尿病的人,会有意少吃米面,以为这就少摄入了糖分。如果病人主食摄入量太少,处于半饥饿状态,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长此下去,患者身体消瘦,脂肪异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b心血管病:由于许多蔬菜是用过多的烹调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容易让油脂摄入增多。同时,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禽畜鱼类的进食,也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过多,不但会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也会接踵而至c大脑退化:主食吃得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远远不够满足人体需要,会导致体内重要物质的匮乏,如:葡萄糖减少就会导致大脑思维活动受影响。据研究,大脑每天需要约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严重影响大脑思维d大肠癌、结肠癌:不吃米饭,而空腹大量进食鱼、肉等高蛋白质食物,不但浪费蛋白质,还增 加了身体内的废物产生。因为蛋白质分解之后,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不但增加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还促进大肠中的腐败菌增殖,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罹患 大肠癌的风险。而脂肪摄入过多,也容易造成结肠癌高发e脂肪肝:喝酒吃菜不吃饭尤易损肝伤胆。即使尽量少吃或不吃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改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自然有益,但酒席上控制不了油和菜的摄入量
微信11992五谷杂粮乃生命健康的根本【2】日久就会加重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还可能诱发胆石症;饮酒会加重这种损害,引发或加重脂肪肝f体毒堆积:少吃饭多吃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身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造成肤色黯淡、脸色难看。营养专家提供的选主食的原则是,粗粮比细粮好,豆类、薯类比普通粗粮好。粗粮或豆类、薯类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全麦粉和普通的小麦粉相比,B族维生素要高出3倍。从蛋白质角度来讲,红豆、绿豆等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不过,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每个人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实际的是,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煮妇们可以在使家人尽量调整精细粮、主副食口味的同时,努力平衡膳食。中国人膳食的根本原则~膳食构成和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处于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过程。由于缺乏营养知识,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盲目崇尚西餐,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及高糖类食物。结果出现了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的大会师。那到底应该怎么吃呢?其实,保持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帮你远离疾病《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谷为养:畜菜果助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所以一般人对此都不甚了解,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医临床疗效确切。如果中医治疗采取的方法正确,措施得力,疾病就会痊愈,身体会恢复如初。这当然是每位患者梦寐以求的结果。中医药治疗的一个更大的优点是,多数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无损伤或微小损伤。多数的中药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如青草、菌类、树根、树皮、树叶子和虫鱼鸟兽的部分机体组织和代谢产物,与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和肉类等来源一致,因此毒性很小。中医在治病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反应,症状常常表现得非常复杂,并且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原有症状也会加重。比如在治疗头痛的过程中,头痛比原来更加严重,甚至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并伴有头胀、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关节疼痛会加重,病人坐立不安、彻夜难眠,甚至出现发冷发热、出汗、水肿、出斑疹等等。治疗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的过程中,疹子比以前出的更多,更加凶猛,瘙痒加重,甚至出现皮损处流水、肢体浮肿、发热。在癌症治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到发病部位疼痛加重,从原来的隐痛变为刺痛,从间断疼痛变为持续疼痛,从小范围疼痛变为大范围疼痛且放射到其他部位。如果这时去做B超或CT检查,会发现病灶范围扩大,病人和家属会因此而大吃一惊,认为是中医药治疗失败造成的,西医大夫也会不适时宜的告诫病人,他的病情在恶化,要赶紧放化疗或做介入治疗,否则就来不及了。病人也会认为中医大夫没有治到他的病,很可能由此就放弃中医治疗而改换为西医治疗,错失治疗良机。西医治疗可能会使症状马上好转,但是疾病将很难痊愈。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医治愈的部分癌症患者做CT或B超复查时,体内原来生长肿瘤的地方有时病灶会完全消失掉,有时却会发现一些病理结构改变的痕迹,遗留一些永不消失的坏死、钙化、肌化或者纤维化等不再具有生命活力的组织。那么,服用中药为什么会出现与西药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因为中医药的治疗机理是帮助人体改变环境、排除病邪。如果体内由于阴阳失调、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超出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医就用医药的方法来增强人体的调节能力,促使机体和疾病作斗争。中医把机体的调节能力称为“正气”,把疾病侵袭或驻留人体的能力称为“邪气”,正气奋起抵御病邪,病邪极力反抗,留恋体内不愿离去,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体内病变反应会更加剧烈,经络运行则更加壅塞不通,症状也会表现得更加严重,医学上把这些反应统称为“病灶反应”。一方面,病灶反应严重的病人,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病灶反应越剧烈的病人,疾病的预后可能越好。
微信11977当前对癌症的错误认识【2】下面举几个实例以示之。1王男,58岁。不明原因出现畏寒、乏力、低烧不退,打针输液吃药折腾了半个多月,仍然不见好转。无奈之下求助于笔者。笔者给予益气温阳、祛风解表的中药治疗。服药后患者连续高烧3天不退。患者有些着急,来电询问。我告诉他不用担忧,这是体内的免疫反应被激发出来的好现象。患者接着用药,第4天后就汗出热退了。2.高女,20岁。腰腿疼痛2月,夜间尤重,百药无效,腿部疼痛抽筋,有吹风样感觉,出虚汗、怕冷、乏力。诊断为痹痛痹,治以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佐以活血补气之药。服用7剂药后,患者晚上腰腿疼痛加重。之后笔者又增加了温药的剂量,患者服药后觉得身上轻松许多,但双膝胫骨和腰部疼痛剧烈,双腿出热汗,上身出冷汗,晚上需有人坐压在她腿上才能入睡。继续用药2个月后,腿痛缓解,怕冷明显减轻,腿部稍有汗出,全身发热,其他情况如前。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3.李男,12岁。因被几个孩子暴打,出现头痛、头晕、头发木、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健忘、失眠,不能继续上学。西医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给予止痛、止呕、安神、降颅压等治疗,疼痛有所好转,但会经常复发。中医诊断为头痛(瘀血内阻型)给予通窍活血、化瘀止痛、镇心安神的中药治疗,服药3天后症状加重,头痛剧烈,家长深感忧虑。我告诉他们这种表现是因为头内瘀血在化解时所产生的病灶反应,坚持用药就会好转。当患者用到第10剂药时,疼痛范围逐渐缩小,程度也有所减轻,用了30多剂而愈。4.薛男,52岁。全身泛发性湿疹八年,久治不愈,皮损处经常流水,痛痒难忍。笔者按湿热内蕴证给予治疗,服药两三天时,皮损处流出很多黄水,更加痛痒难忍,当服药至1周后病情开始好转,症状逐步减轻,1月后彻底治愈。5.孙某,53岁。肺癌且有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脑转移。病情严重,从东北赶到北京求医,在北京几所大医院就诊,都认为很难有治愈的希望。病人心理负担很重,心情郁闷。笔者接诊后,给病人服用了大剂量的中草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曾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周身乏力、胸部疼痛等症状加重的表现,做CT检查发现肺部阴影扩大,边界模糊不清,病人更加忧虑,怀疑是癌症没有得到控制而恶化。笔者让其坚定信心继续治疗。经过半年的用药,病情逐步得到缓解,经CT复查,肺部病灶消失、头颅占位性病变也消失不见了,迄今病愈已有8年之久。可见中医治疗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但我们还要看最后的结果。如果只注重眼前短期内的症状缓解和减轻,不注重将来疾病能否彻底治愈,那是很短浅的认识。譬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如果坚持用药,病情是会很稳定的,停药后起码几年内都不会复发。治疗荨麻疹,如果将身上的风湿毒邪排泄干净的话,也是不容易再复发的,而西医抗过敏和回避过敏原的做法,只能削弱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缩小人的生存空间。就像西医对于癌症的治疗一样,手术和放化疗之后一般会有一年半载的缓解期,但是病变迟早还会复发加重,结果就造成了短期内的病情缓解和最终的病情恶化。对于一些高烧的癌症病人也是一样,高烧可能是病人体内的免疫机能与疾病作斗争而表现出的一种现象,如果我们不给予因势利导,反而坚决压制,将体温很快地降下来,会使人体失去一次绝好的疾病向愈的机会,结果是体温降了,病情也急转直下,短期内病人就会死亡。这难道不是沉痛的教训吗?★巧用青木香祛痰消食《名医类案》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妇人突发疾病卧床三年,几乎毫无原因地身体消瘦,经常潮热盗汗,神志不清,还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很像肺痨一类的虚损病。但医生们用补虚的方法治疗,都没效。这场一直治不好的怪病最终被名医黄师文看破,“怪病多痰”这位妇人很可能是吃凉东西时受到惊吓,从此饮食不化、气滞不通形成了无形的“痰邪”扰乱了正常的机体运转。黄师文为妇人开了一剂青木香丸加一些通便药物,妇人吃药后不久,就呕出一块浊物(正是痰裹着不消化的积食)从便渐渐好了。青木香丸记载在宋代《和剂局方》中,由补骨脂、荜澄茄、槟榔、黑牵牛、木香五组成。中医常将这五味药物捣为细末,制成丸药让患者服用,具有宽中理膈、行滞气、消饮食的功效,用以治疗胸膈憋闷、腹部胀痛、呕吐咳痰、不思饮食等痰症。正如李时珍所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掣痛,入皮肉则瘰疬痈肿”很多神志不清、惊狂、癫痫等难治怪病都可从祛痰入手,往往事半功倍。若出现痰多、皮肤油腻、舌苔厚、眼浮肿等症状,就要警惕痰邪积聚了,除服用青木香丸外,还要多活动,服一些薏米粥或锅巴,祛除体内的痰湿
微信11978[转载]怎样找中医看病?许多人有了病,首先想到去看西医。西医诊断明确,用药简便,疗效快。这也是首选西医就诊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与当今生活节奏快、认识水平不同等因素密不可分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认识事物应该一分为二。西医有优势的一面,也存在劣势一面。比如在治疗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病毒性感染、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方面,疗效往往不理想。而中医在这些方面却有独到之处。中医在治疗上讲究的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慢性疾病重在治本,这也体现了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也存在有不足的一面,如对疾病的定位不准确,对急性创伤性疾病、脑卒中、呼吸心跳骤停等需要抢救治疗的急症不如西医来得快。因此中西医优势互补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呢?中医在诊疗上注重的是人的整体性,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辨证施治的。望诊在中医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就要求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以便准确地知道疾病的性质。望面色是其中的一部分,健康人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若面见红色者为热证,这又有虚实之分。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发热证;久病重病本应面色苍白,却见两颧色红如化妆一样,属阳虚发热证。面色淡白无光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青黄者,多见于肝郁脾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见于血瘀证等。望舌是其中的另一部分,望舌分为望舌质与望舌苔两部分。正常人舌质为淡红润泽。舌质浅淡,甚至苍白,多为气血两虚;舌质红绛,多见于热证,但它又有不同脏腑之分,舌尖红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胆经有热。舌质青紫,多见于瘀血证。健康人的舌苔为薄白均匀,若舌苔厚腻,多见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舌苔剥脱,多见于阴津亏耗或气血两虚。闻诊是通过嗅气味来了解疾病的情况,如小便有臊臭气,多属膀胱湿热;口中有烂苹果气味者为消渴重症;口中有尿臊气,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闻还有听的意思。如听到病人有咳嗽气喘声多半见于患气管心肺疾病者。问诊是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详细与否将直接影响医生诊断的真实准确。因此,病人一定要客观地、详细地叙述病情,不要夸大其词或轻描淡写,以免造成误诊。怎样才能客观,详细地反映病情呢?首先病人不要受医生问诊中语言暗示的影响,应该把自己目前最痛苦的症状讲出来,其次把患病的时间、原因、检查结果、用药情况、治疗过程都说清楚,这样才利于中医的正确诊断疾病。而诊断依据靠的是病人主观描述病情的内容,结合四诊合参得出来的。至于仪器检测的客观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切诊是根据脉动来识别疾病的性质,脉象的变化反映了全身各个脏器的生理病理表现。它的强弱、快慢都表明疾病的深浅、轻重。综观上述,中医看病,不是只凭单一临床表现、体征、自我感觉诊断疾病的,而是要根据四诊得来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辩出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不同的证型来。中医认为,疾病是全身性的阴阳失调,而症状只是身体的局部表现。因此,中医治疗上注重全身调整,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知道中医怎么看病了,还要了解一些看病时的注意事项,以便医生了解你真实的病症。在准备找医生看病以前,注意不要刮舌苔,不要吃能够染苔的食物,以免造成假象。女士看病前不要化妆,不涂眼影、口红、指甲油等。要让医生看到真实的你。患者让医生诊脉前应先静坐十分钟左右,以求心气平和,这样才体现出你本来的脉象。中医疗效的标准(1)客观指标,就是病人通过仪器的影象显示和数字化检测结果,做出的明确诊断。对照中医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者,称为客观上有效,否则为无效。就拿病人常见的血压升高来说,某患者血压经测定:收缩压为160mmHg,舒张压为95mmHg。经过中医的活血化瘀,平肝潜阳,豁痰开窍治疗后,收缩压降为130mmHg,舒张压降为80mmHg, 这说明客观上是有效的。再譬如某肿瘤患者,CT显示其肝内有一个3×3.5cm大小的占位性病灶,通过中医的解毒利水,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等治疗,瘤体缩小至1×1.5cm, 这也说明客观上有疗效(2)主观指标,由病人感知到的痛苦、症状、体征。通过中医治疗后,自觉痛苦减轻、症状缓解或体征消除,称之为主观上有效,否则为无效。如常见病头痛,按中医要辩别头痛的部位,是前头痛还是后头痛,是两侧痛还是头顶痛。痛的位置是否固定,是刺痛,钝痛还是空痛。有无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出汗等伴随症状。据此辩证来得出正确诊断,而中医认为额头属阳明,后头属太阳,两侧属少阳,头顶属厥阴。用中医疏风清热,平肝潜阳,通窍活血,祛湿化浊等药物治疗,头痛缓解或解除,伴随症状也消失了,这就是主观上有效。还有像心脏病患者,自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经中医益气养心安神,化瘀通络止痛治疗后,患者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诸症若失,这也是主观上有效的例子。可知中医看病的疗效,不是单一的,它有主客观两方面。如果将主客观标准结合起来考虑,疗效会更确切些
微信11979[转载]看病怎样选择大夫?【1】有些病人看病一天能换好几个大夫,认为大夫越多对他的诊断和治疗越全面。而有些病人看病好多年就认准一个大夫,认为只有这个大夫他最信任和了解。有的患糖尿病、中风、肿瘤、牛皮癣、月经不调、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股头坏死等专科疾病的病人,往往喜欢去找专科大夫治疗,认为专科大夫对治疗某种专科病最有经验。还有的每次都要去找名中医会诊,认为名医治疗疾病才最有权威性。要不然怎么叫名医呢!这些对于病人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病人是急于解除痛苦、治愈疾病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对了大夫。然而,实际上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天找好几个大夫的病人,每个大夫可能作出不同的诊断,拟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你却不可能同时服用几个中医大夫开的药物,也不可能同时采用几个大夫的治疗方案,你会站在非专业的角度凭感觉去选择其中一个大夫,但选择大夫并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只有通过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才能够知晓。如果你选对了,你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如果你选错了,那么你找再多的大夫看病也是徒劳无益的。所以说看病不一定是选的大夫越多越好。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当然如果几个大夫的意见都类似的话,你可能会对他们采取同一种方法治疗增强了信心。我在临床上曾经遇到不少病人,非常感慨地说:我的疾病把我折磨地死去活来,我自己也不知道进了多少家医院,找了多少个大夫,吃了多少药,打了多少针,可是病情一直没有起色,今天找你治疗也没有多少信心。这样的病人说到底都是一些不善于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的人。这里边存在着许多因素,首先看病象做事情一样,要一步一步来(我这里指的是慢性病)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刚在这个大夫那里吃了几副药,尚未显示出效果,就又慌着去找另外的大夫治疗,对于前一个大夫可能几副药只是投石问路,刚刚找到治疗的途径,却又跑掉了,而后一个大夫要重新斟酌治疗方案,病人又吃了几副药,药物在体内尚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又就耐不住性子了,急忙找了第三位大夫,这位大夫可能医疗水平比较差,开了几副药,吃的病人更加不舒服,结果体内的疾病越调越乱,本来只有单纯的气虚的证型,结果又出现了阴虚,本来只有气滞的情况,却又增添了血瘀,治来治去就把病人的身体调整的乱七八糟,如果病人找到一个认为医疗水平较高的中医,就要耐心地靠着他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并且每一次复诊时都要将服药后的感觉如实地反映给大夫,并要学会与大夫沟通,某一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病痛是什么,要给大夫提出要求,如果服药后疗效不明显或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必须及时地反馈给大夫,且不可不告而辞“投靠别的山头”找其他大夫看病去了。应该学会与大夫共同商讨、分析自己的病情,这样才可能促使大夫给你想更多的办法,或修改治疗的方案,直到治愈你的疾病。有的病人的病情确实复杂,不是一般的大夫能够看得了的疾病,那么在选择大夫的时候,就要尽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就不要频繁地去光顾普通门诊。多年认准一个大夫看病的病人,可能那个大夫曾经给病人和其熟悉的人诊治过疾病,并取得过较好的疗效,或那个大夫是病人以前的熟人,因此每次有病都想到最先去找那位大夫,那么那位大夫就可能对其病情了解得比较详细,给其治疗带来帮助,这是有利的一面。但病人每次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可能完全一样,有时病轻有时病重,疾病的症状也不一定相同,有时是感冒发烧,有时可能就是呕吐腹泻。如果病人找的大夫擅治发烧,但不擅治腹泻,就有理由换一位擅治腹泻的大夫,完全没有必要碍于面子或只图省事,结果延误了病情,吃亏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像西方国家那样,投了医疗保险以后,病人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大夫,每次看病就要先找那个大夫,那位大夫看不了的专科病,由他介绍给其他专科医生诊治,也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办法。找专科大夫看病的病人,也不一定了解大夫的情况,挂着专科牌子的大夫不一定都是专科大夫。因为有一些医院的专科需要专科大夫坐诊,如果找不来专科大夫,就只有佘老太君出征,现上马现裹脚,找其他科的大夫临时培训几天凑合着能用就行,这些大夫只会卖一些专科用药,专业上并不精通,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另外,许多专科疾病并非是单一的疾病,往往有多学科的疾病存在,也可能是全身疾病表现出某专科的病,找了专科大夫,他们较多顾及到该科病情的诊治,而很少考虑体内存在的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治疗的结果往往不十分理想。或者专科疾病缓解了,而其他科的疾病复发了或加重了,有时候甚至治好了专科病,而出现了新的疾病。这种情况下如果找了全科大夫他可能会更全面地考虑你全身的因素,会更有利于你专科疾病的治疗。我在临床上曾经遇到过一例患乳腺纤维腺瘤的病人,在乳腺专科用药治疗确实消失了,但是,病人却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症,我又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把她的白细胞数字升到正常范围。如果专科大夫治疗时早点注意到病人出现的新问题,就会减少他们许多不必要的损害。
微信11980中医教你如何看懂处方—抓药前必看:中药处方由一味或多味中药组合而成,它虽不像西药处方中有些拉丁文或英文缩写那样难记难懂,但也有学问和道道,不可不知1.药名前缀:即中药名前加字,如杭菊花、阳春砂仁、蒸首乌、鲜地黄等,这通常有两个特指意思,一是指产地,如杭菊花是指杭州近郊桐乡县所产的菊花,药性偏于疏散风热,它与安徽滁州所产的滁菊、河北祁菊和河南怀菊等在功效上有一定差别。同理阳春砂仁是广东阳春县所产砂仁,辽细辛是辽宁所产细辛等。二是指炮制品种,如蒸首乌是经过蒸制后的首乌,功偏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发,这与生首乌偏于润肠通便截疟的功效有别。类似还有鲜地黄、焦山楂等。正规处方、病情特殊、药源充裕时,医生会这样写清药名,病人最好购用指定药2.药名注脚:注脚是在药名后用括号或直接在药名右上角标出的字,常见的有包煎、另煎、冲服、先下、后下、烊化等,指该药特别的煎服法。由于某些中药的质地、所含成分特殊或毒性大等原因,不宜与其他药同时、同锅、同法煎煮,所以要加注脚标明。如牡蛎属贝壳类,质硬,要先下;车前子含黏液质,易糊锅,宜用净纱布包煎;西洋参贵重,要另煎;阿胶等胶类药要用开水或药液另行烊化,与其他药汁对服等3.药引:古人开中药很重视药引,现在对特殊病情也要用药引。用药引意在以一两味小量的药来引导其他药到达病位或某个特定脏腑,来提高疗效,同时还有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常用药引有生姜、大枣、红糖、食盐、蜂蜜、葱白、桔梗、牛膝等。生姜有加强止呕作用;大枣能健脾和胃,调和药性;桔梗引药力上行,牛膝引药力下走等。医生把药引常写在药物后的另一行,若是家庭生活常用品作药引,也常口头嘱咐病人而在处方中省略不写,但这是不正规的。四、用法:和西药处方一样,中药方最后也标明用法。中药通常的用法是煎汤内服和外用,也有配成丸或研末服的,但处方中最多的还是“常规水煎服”或类似的话。所谓常规水煎服,涵义除每日1剂外,煎服的主要环节包括:1.泡-先将药用洁净冷水浸泡30分钟;2.煎-每服药煎两次,每煎30分钟;3.水-第一煎加冷水,二煎加热水,水要一次加足,均超过药面2~4厘米;4.火-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中火或小火;5.服-两煎混合后温服,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中间用保温瓶灌装。6.注意:对特殊病情、特殊药物需要特殊煎服法,如有的需每日两剂,有的需空腹服,有的需冷服,有的需短时煎煮等,医生常会特别嘱咐★看病怎样选择大夫【2】话又说过来了,我这里并不是反对你去看专科病,而是要看你所患的疾病是不是比较单纯的一种专科疾病。专科的大夫是否是具有比较丰富和全面的临床知识及经验,这些是需要病人考虑的问题。有人每次看病都要找名医,说明对自己的疾病的重视,或者觉得自己的疾病一般的大夫诊治不了,这里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名医之名有两个含义:第一种,看病疗效确实好,第二种是自我包装好。第一种名医是长期临床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真名医,是经得起临床实践考验的,称作“自然名医”;第二种名医是通过新闻媒体炒作的,他们有许多辉煌的头衔,有光荣的历史,如某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某医学学术委员会负责人,某医院的院长,给某些名人看过病,做过保健,曾经治疗过某些别人看不了的疑难杂症等等,称作“人工名医”。虽然均为名医,但诊疗水平却相去甚远,患者朋友如果通过广告媒体宣传找到了名医,你就要考虑是否是“人工名医”,因为他们那些学术、学位、行政头衔和大夫看病的好坏没有多少关系。如果是通过被治愈的病人推荐去找的名医,可能是“自然名医”。看来名医之名,非名誉之名,而是真正能够为病人治愈疾病、解除痛苦的人,如果只有虚名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谓名医,给病人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有一部分病人及其家属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连名医都治不好的病就只好认命了,死也无悔了。如果回头想一想,在这个名医那里没有治好病,也可以到另一个名医那里去就诊,名西医医治不了的疾病可以找名中医医治,“人工名医”不行,就找“自然名医”,找名医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就找那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治疾病负责任的中医大夫去试一试,也许奇迹就会出现,会让你大开眼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有谁规定了名医治不了的病,就等于判了死刑,就没有人能治得好吗?名医也有失策的时候,古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希望那些只相信名医,而不相信有实力的大夫的病人,换一种思考方式,不要把自己的疾病看的过于难治和复杂化了,把名医下的结论当成圣旨一样不可改变,而把找名医看病当成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经。所以病人挑选大夫,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一个看病很好的大夫,每天要看几十乃至一百多病人,很难对每一个病人都做到尽善尽美的诊断和治疗。曾经听一些老专家告诉我他们的苦恼,每天应诊的病人太多,看前十几个病人的时候脑子还比较清楚,以后就稀里糊涂了。到了中午,看的头晕眼花、饥肠漉漉、心慌意乱,自己都不知道开的是什么方子下的是什么药。所以看不好的病人可能就是名医手下的倒霉鬼。当然,并非那些老先生看病不认真,而是由于年纪大了,精力也不足了,又有那么多的追“名医族”追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微信11981[转载]临证应用熊胆粉~中医运用动物药材尤其是珍稀动物药材有两千多年历史,历代本草、方剂及临证医案均有记载。由于动物药材的生物活性高于草药,使用得当则高效速效、立竿见影。近年来,由于大型动物药材资源稀缺,故行业内正积极寻找替代品,如以人工麝香代替麝香、体培牛黄代替牛黄、人工虎骨代替虎骨、水牛角代替犀角、山羊角代替羚羊角等,但实际效果仍相差甚远。在珍稀动物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运用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熊胆粉。动物胆汁入药举例:在本草中记载入药的动物胆汁,有象胆、熊胆、蛇胆、鸡胆、猪胆、牛胆等。其中熊胆与蛇胆长于清热解毒、平肝息风,而熊胆与鸡胆(又称风胆)长于止咳化痰。熊胆具有蛇胆、猪胆、鸡胆的复合功能,且功效更强,既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又能止咳化痰平喘,应用最为广泛。严格来讲,牛黄也是牛胆汁反刍形成的胃结石或在肝胆中形成的结石,与牛胆功能相似。相比较下,牛黄长于清心降压,熊胆长于清肝利胆、止咳化痰,且熊胆的使用范围比牛黄更广泛。辨证使用熊胆粉:熊胆粉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舒肝利胆,退黄明目,息风定惊等功能,尤其擅长清胆经郁热。偏头痛、中耳炎、过敏性鼻炎、心悸失眠等足少阳胆经郁热者用熊胆粉效佳。辨证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偏头痛,以熊胆粉配伍羚羊角效果更好。过敏性鼻炎用熊胆粉1克藿香10克白芷10克效佳。耳鸣辨证属于肾虚肝旺者,用熊胆粉、麝香、羚羊角相配伍效佳。临床上心悸失眠辨证属痰热扰心者,若单独使用温胆汤效果不显,可在此基础上,加熊胆粉、琥珀、灵芝、珍珠粉等。熊胆化痰之功胜于所有动物胆汁,呼吸系统疾病,痰热证之顽固性咳嗽不止,痰黄黏稠或干咳不止,单独使用黛蛤散效果不理想者,加熊胆粉效佳。又,肺心病属痰饮凌心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熊胆粉控制咳痰气促等症状。中风属于痰热蒙蔽清窍者,可予羚羊钩藤汤加味熊胆粉;如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口角歪斜,牙关紧闭时,可以水溶解麝香、熊胆粉、羚羊角粉,鼻饲给药。白血病,各种脑炎症见高热不退,或无名高热、神昏谵语属气分热毒壅盛者,可用大剂量熊胆粉配合羚羊角治疗。舒肝利胆退黄这是熊胆粉的首要功能。在各种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病证时,只要加上熊胆粉,效果就比不用熊胆粉好得多,起效快得多。在肝胆疾病中熊胆粉使用剂量要大,每天必须1克以上才有很好的效果。中风、帕金森、癫痫、小儿多动症等辨证属于肝风内动者,在常规方剂基础上加味使用熊胆粉,效果会更显著。熊胆粉的使用按照病情轻重分三档,每天0.5克、1克和1.5克;危重病人抢救时,一天最大量可用到2克,不可长期使用。熊胆粉的部颁标准规定,每天剂量为0.3~1克。从临床应用情况看,每天0.25克效果不甚明显,最低起效剂量至少0.5克。由于熊胆粉苦、腥,服药时口感不佳,可以采用蜂蜜和熊胆粉混合,调成糊状或丸状一口咽下,规避其苦腥之味。功效:味苦性寒,归肝胆心胃经。药理研究证实熊胆粉具有抗惊厥、抑菌、抗炎、镇痛,解痉、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降血清胆固醇、保肝、利胆、溶石、助消化、降血糖、抗疲劳、抗血栓、降压、抗心率失常、抗癌及解热、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高热惊风、肝炎肝硬化、黄疸、胆囊疾病、动脉硬化、高血脂、跌打损伤、结膜炎、痔疮、痈疽疔疖、糖尿病、癌症等。运用:儿科常用于高热惊风及咽喉肿痛,如万应锭、麝香丸、胡氏六神丸、麝香奇应丸等。眼科常用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胬肉攀睛等,如熊胆粉丸、风火眼药、眼药锭、白敬宇眼药、八宝拨云散、八宝眼药、赛空青眼药、清凉眼药膏、金牛眼药、熊胆粉黄芩滴眼滴、固本明目颗粒、熊胆粉眼药水等。耳鼻喉科常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鼻塞流涕,如喉炎丸、复方熊胆粉通鼻喷雾剂、复方川贝清喉喷雾剂、热毒清锭、解毒利咽丸等。外科常用于痈疽疔疖,如梅花点舌丸、绿萼点舌丸、点舌丸等。肛肠科常用于各种痔疮、肛裂等,如熊胆粉痔疮膏、熊胆粉痔灵栓、熊胆粉痔灵膏、普济痔疮栓、化瘀止痛栓、熊胆粉栓等。肝胆疾病常用于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黄疸等,如肝脾康胶囊、十味蒂达胶囊、复方熊胆粉清肝颗粒、肝胆双清口服液、肝胆双清颗粒、熊胆粉茵陈口服液、熊胆粉排石片、熊胆粉酒、七十味松石丸、松石丸、四十二味疏肝胶囊、十四味疏肝胶囊、珍熊胆粉丸、熊胆粉舒肝利胆胶囊、二十五味绿绒蒿胶囊等。脾胃疾病常用于恶心呕吐,泄泻腹痛等,如珍宝解毒胶囊。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于冠心病、中风惊风、头痛眩晕等,如熊胆粉救心丹、天龙熄风颗粒、红龙镇痛片、心灵丸、活心丸、熊胆粉胶囊等。外感热病常用于感冒发热、气管炎、肺炎等,如风热清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熊胆粉降热胶囊、熊胆粉川贝口服液、痰热清胶囊。肾系疾病常用于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如八味小檗皮胶囊、龙金通淋胶囊、十八味诃子利尿胶囊。气血疾病常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八宝王胆药墨、乌龙养血胶囊。肿瘤常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有复方斑蝥胶囊和食道平散。妇科常用于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等,如复方清带散、红花如意丸。骨伤科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如神农镇痛膏、熊胆粉跌打膏。皮科常用于皮肤瘙痒、手癣足癣等,如棘豆消痒洗剂、肤净康洗剂和冰胆搽剂
微信11982[转载]拒绝西医检查,维护国人健康【1】最近网络上正热传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体检,一位医生如实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有助于揭开这一真相。文章所述的事实和道理,却是真实而严谨的。但文章的反省和批判力度还很不够,所以我在转发该文的时候,特意对标题做出改变,并在文章前面做部分补充1.改变原标题,以增强针对性和战斗性。原文只是主张不参加各种定期体检,但对身体有病进医院的各种检查没有提及。我改变标题,就是希望大众不仅要更加坚决地反对、拒绝、谴责西医的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对自己和亲人进入医院后,被迫接受的各种有害检查,也要有识别能力和拒绝勇气2补充的第一点,是西医检查手段的巨大危险性。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危害性有大有小,危害小的,适当接受也无妨;危害大的,决不能轻易接受。至少你应该明白,究竟有什么危害。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西医检查手段越来越翻新的同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的破坏性越来越大。比如大家都知道放射线对健康有害,但西医的放射线检查,不仅用得越来越多,而且放射的单位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让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以前的X光透视、B超、彩超,是用放射线检查,虽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但现在的核磁共振,检查一次已经相当于100至300次X光透视的辐射量了。核磁共振之后,往往还要再做CT检查,由于CT的辐射也非常严重,所以当其刚推出之时,规定一个人一生只能做十次,每年只能做两次。而且操作人员必须远远地呆在旁边的屋子里,如果病人无法独立受检,需要有人协助完成检查的,协助者必须穿上厚厚的防辐射服装。但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以检查费提成为诱饵,唆使医生拼命推销各种危险的检查方法。许多医生为了拿检查费的提成,一再昧着良心要求病人做各种检查。CT检查早已被滥用了,哪管你一年能做多少次,一生能承受多少次?而且,不仅是普通CT,即使是辐射量更大的加强CT和PET-CT,由于价格更贵,提成更高,他们也会不加限制地推销给病人!这样的检查节奏,即便是健康人,多检查几次,也会大大增加患癌的可能性。如果病人本身就是癌症患者,本身就身体虚弱,则会大大增加痛苦和缩短寿命了。其它如气管镜、胃镜、肠镜等,那一样检查不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我们的内脏器官,深藏于胸腔腹腔,从来就很柔弱。古人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表的皮肤,锻炼时是可以碰可以打的,但内脏器官,锻炼时也只是行气运气而已,气是多么柔和之物?何曾用硬物捅进胸腔腹腔去?可是,无能的、害人的西医,却偏偏把硬、长、大的各种“镜”捅进相关内脏去“检查”疾病,这不是制造疾病是什么?至于肝穿刺、肾穿刺,食道、胃的活检,女性乳房、子宫的切片活检等等,其破坏性就更上层楼,与前面的检查所造成的伤害,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体检真的能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吗?其实更多的时候,体检的结果给我们带来的是慌乱、恐惧和无谓的劳民伤财。体检前还是好好的,体检完了,总有几个爱担心的同事忧心忡忡,有子宫肌瘤、有乳腺增生、有高血压、有贫血…反正很少人的指标是完全正常的。为了健康,为了多活几年,大家便遵医嘱开始吞药,维生素、降压药、补血药一一找来,严重一点的便要各大医院再轮番检查一次,看需不需要手术。当得知自己转氨酶偏高时,许多人被告知不好好服药的话会发展为肝炎,结果真的是好好服西药后得了肝炎、肝硬化;当得知自己血糖偏高时,许多人也会很认真地服降糖药,结果是伤肝伤肾,最后并发症玩完。经过几年的体检和观察身边朋友体检后的遭遇,我变得聪明起来,知道体检保证不了我的健康态势,西方医学更保证不了我的健康。既然如此,我们大活人一个,干吗要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冰冷的仪器?干吗要被仪器说了算?干吗要被“科学的数据”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祖辈一辈子都没照过B超或X光,没验过血和查过大小便,但他们都能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天年。相反,我们现在年年体检,也不见得比我们的父辈健康长寿,反而是许多健康的人被“数据和指标”吓得半死。二、体检行为如同网鱼:北京的一位名中医任启松老师曾说过“体检行为如同网鱼,捕鱼者为了把鱼一网打尽,往往会将鱼赶到深池里。西医为了让所有体检者都有病,会诱导每个人都定期体检”不幸的是,所有的人都很享受这种“诱导”进而心甘情愿地成为“指标或数据不正常的人”亦可称为“非健康人”一旦成为“指标或数据不正常的人”你也就被西医套劳了,解套之日也就是见上帝之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位同学,去年体检的结果是骨质疏松,医生告诉她,她的骨头疏松的程度相当于70岁的老太婆,不小心摔倒的话,就是粉身碎骨了。这还得了,尽管我同学才40岁,但被医生吓得双腿发软,似乎已听见了自己骨头马上就要裂开的声音。医生给开一种名为Fosamax的治骨质疏松的药,要她服三年,并要定期检查。同学坚持吃药三个月以后,得了严重的胃病,每天晚上要吃大量的零食,否则就胃痛,更可怕的是,晚上要用很高的枕头睡觉,否则胃里的酸水就往嘴里涌。同学上网一查,发现Fosamax这种药对胃有很强的副作用。药不敢再吃了,又担心骨质疏松影响将来的健康,便天天走路晒太阳。第二年复检,骨质疏松的指标正常了
微信11983拒绝西医检查 维护国人健康【2】给她开药的医生很得意,还以为他开的药治好了我同学的骨质疏松。我同学生气地告诉他,自己只吃3个月的药,现在已患了严重的胃病,那位医生若无其事地说,那我现在帮你治胃病。同学这次聪明了,问Prevacid胃药有什么副作用,医生说没有,并劝我同学不用再上网搜索了。同学不相信,一定要弄明白胃药对身体的伤害,那医生最后无奈地说“要说副作用的话,此药会引起骨质疏松”我同学听后几乎晕倒。如果我同学不多长个心眼,再服那位医生开的胃药,这辈子还有解套之日吗?到最后,就是双腿一蹬、眼睛一闭、呜呼衰哉了。近日,先生的一位医院院长朋友,盛请先生去其医院做多普乐全身检查,称是目前最先进最全面的体检。听后,我对先生说“拜托你不要做一条被网的鱼啦!”多普乐越先进越全面,被网住的鱼就越多,仅此而已。西医是研究疾病的医学,也是商业医学,一切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它想方设法要在我们身上找疾病,体检就是最好的手段。德国从1989年10月开始有了全民健康检查,两年后,健保医生提出自傲的数据:受检者中,只有43%检查结果没病;其余57%从而落入医学大网。因此随着检查项目的增加,患病风险群的比例自然也跟着提高。杜塞尔多夫的乌伟海尔医生预言“可以预见,再过几年,除了没参加健康体检的人以外,几乎没有人是健康的”1991年德国《医师报》报道“若一切顺利,每家诊所只要来1000名体检者,每两年就大约多出70000马克收入,若同时做防癌筛检,营收将有更多成长空间。太好了”可见体检和疾病是利益集团达成的协定,他们织好一张张美丽的网,让不明就里的国人自投罗网。我及时地醒悟过来,因为我对英国作家赫胥黎的“医学已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这句名言感同身受。三、中医是研究健康的医学:当我明白西医的宗旨就是变着法儿找我们的“病”,变着法儿掏我们口袋里的钱,变着法儿让我们长期依赖他们的药物这些伎俩后,我怕而远之,我开始接触我们的中医文化,发现传统的中医恰恰与西医相反,是劝我们少吃药、多锻炼,尽量调动我们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少花冤枉钱。原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博大精深,随着我对中医的了解,我发现中医才是研究健康的医学。中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不孤立地看待局部的病变,总是从人体的内部联系、人体与外界的联系中去认识它。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规律的时候,中医不用分解的、打开来看的方法,而是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的记录,从大量的临床现象中总结规律,推导人体的内部联系,这也就是黑箱理论方法。黑箱理论方法放在日常生活中,就如同买西瓜。不懂西瓜的我,每次只能买切开的、看见瓜瓤是红的才敢买,但这也不能保证买回去的西瓜是甜的。可是我有位朋友,只要把西瓜抱到耳朵边拍一拍,弹一弹,再看看瓜蒂,就能断定瓜的质量,几乎从未失手。挑瓜如同中医摸脉,靠的都是经验。不会挑瓜的我,就像西医治病,要眼见为实,要确认瓜的内部组织是否OK,否则坚决不买(就差细胞分析和化验了)。中医还有上、中、下之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最厉害的西医亦仅仅是治已病,所以最低层次的中医也比最高层次的西医强。因为西医治完“已病”后,又会制造出另一种病来。而中医在扶正固本和平衡阴阳的前提下,根据“证”所传递的信息,可达到“察外形以知内变,从现象以求本质”从而辨证论治,从整体入手进行“综合作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来求诊的时候,只想治咳嗽或便秘,调理一段时间后,胃痛腰酸等其他病症也解决了的缘故。22岁的外甥招工时体检出肺结核,当地医院免费提供治疗,然而3个月后,医生就要求他服护肝药,又过两个月后,再要求他服护肾的药,先不说每月四五百元的护肝护肾药要自费,更可怕的是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外甥浑身无力,上楼喘气,失眠纳差,脸色泛黄。这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所应有的健康状态呀!一点精气神都没有。肺结核还未治好,肝功能和肾功能又在遭受破坏,这种治疗与杀鸡取卵有什么区别?就是肺结核的指标符合西医的标准了,但那是在牺牲肝肾功能的基础上获得的。我让外甥把所有的西药统统扔到垃圾桶,马上找传统中医、明医赵老师调理,只服中药,不去结核病院取药也不做任何检查。一个半月后,外甥去医院复检,所有指标正常,医生很纳闷,觉得外甥“失踪”一个多月后怎么就康复了。他们能搞明白才怪呢?前面提到的加拿大同学,得严重的胃病后,健康每况愈下,动辄感冒发烧,到后来是盗夜汗,严重时每晚需换两套睡衣和床单。大家或许不清楚,西药是最厉害的苦寒药,所有的苦寒药都伤脾胃和肾阳,阳少肯定就阴脱,所以同学的汗会不自主地排出来。肾属先天,脾胃属后天,肾为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提供能量,而脾胃又为肾输送补给。这两大功能遭受破坏,就如同腹背同时受敌,焉有活路乎?同学与我在MSN上聊了一些时日后,从加拿大飞回来,我把她的脉象和舌象电告赵老师,按赵老师开的处方,我让她带了部分草药回多伦多,部分在当地华人开的药店配。同学喝药当晚,盗汗就减为一次,喝完一付药后(一付药喝三天),盗汗问题基本解决
微信11984拒绝西医检查 维护国人健康【3】她觉得很神,问能否帮她的胃病治好,我说赵老师开的药全都是治人,目的是恢复你自身的阳气即正气,你正气足了,就具备了自愈和修复的能力《内经》所讲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中医在辨证施治时,不会局限在“症”上,而是通过“四诊”后宏观地分析和研究“证”,再做出判断,然后是“综合治理”四、自己的健康自己主宰: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源自于父母。几千年来,时代在变,科学技术在变,但我们的身体没有变,我们的五脏六腑与几千年前的一模一样。然而在生活、饮食、穿着、学习、意识等各个领域都讲科学的前提下,我们也想让自己的身体“科学”起来,于是把健康交给科学的仪器,把日常生活交给科学家们的建议,一天多少杯水,多少种多少粒的维生素,多少的矿物质、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被科学牵着鼻子走,但我们健康吗?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病种越来越多?为什么绝症越来越多?我们太相信科学这个“理”了,从而远离了中医这个“道”。然而中医理论中包含有生命的至善原理即最高原理,这个原理就是生生之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阴阳平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医注重看人体的器官、细胞、组织、数据、细菌这些静止的、个体的物质有天壤之别。但许多人走进体检这个误区,以为体检指标正常身体就是健康的,体检指标异常身体就是有病的。大家都知道,体检出来的数据和指标只代表我们体检时那一瞬间的身体状况,它是死的,是静止的。但生命是动态的,气血是动态的,人每时每刻都受“七情”“六淫”的影响,一周前的体检结果不能说明一周后的身体状况。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那么人的健康状况又何不是因时因地改变的呢!?我有一亲戚,70多岁,年年的体检指标都正常,比四十多岁的人还正常,却在几个月前倒在路上,脑溢血,至今躺在医院昏迷不醒。还有更多的人上半年体检还是好好的,下半年却查出肿瘤,且一确诊就是晚期。有多少幸运者能如西医宣扬的那样“早检查早治疗早康复”?又有多少人不是“早检查早治疗早痛苦早死亡”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相信体检指标?为什么要去接受西医给我们的种种的负面信息和心理暗示?为什么不相信我们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和自愈能力?2500年前,老子就告诉后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尽量让自己的健康顺其自然,不受体检指标和数据的干扰,把自己的健康交给观天参地的自然科学、长青医学-中医,尽可能地“法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坚信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所谓先进的体检仪器,以为这些仪器才是自己健康的裁决者。殊不知,这些仪器再科学再权威,过不了20年,就会被更先进的所替代,能存下来的也就了了无几。那么这些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医学检测手段,值得我们信任吗?再说,体检标准是仪器制造商和药品制造商说了算,有药才有病,有病就会有相应的检查仪器,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些利益集团挖好的陷阱,让你掏钱往阱里跳。想想挺可笑的,聪明的国人宁愿扔掉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养生文化,扔掉经得起时间检验、与天地同在的传统中医学,不相信自己的祖先,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十几二十年后就要被淘汰的诊断手段和药物。这时,我不由地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莫非老子2500年前就料到他的子孙后代会有今日的选择,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乌鸡白凤首载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原名乌鸡化、白凤丹,后经清代太医院调整,作为宫廷秘方被东、西太后和嫔妃使用,一度被视为女性专用药。经过临床实践,目前发现乌鸡白凤丸有多种用途。该方除乌鸡外,还用了人参、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药,生地、天冬等养阴、清退虚热的药,还有疏肝理气的香附,温肾助阳的鹿角胶等《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提到乌鸡白凤丸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白带清稀等。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促进造血功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以及止血、保肝、抗炎、降脂等作用 1调节月经,治疗妇科病。乌鸡白凤丸对阴虚、经期紊乱等疗效显著。目前该药在临床用于气血亏虚、阴虚发热所致的青春期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功能低下、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念珠菌阴道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2缓解视疲劳,改善肝脏功能。乌鸡白凤丸既然能用于女性气血虚弱的病症,那么男性的相关病症,也可酌情遵医嘱使用。如气血虚弱所致的男性眼疲劳和视力减退、神经性耳鸣、失眠等。这是因为该药中不仅有补脾益气的药物,也有滋养肝肾的药物,能补益气血。感冒期间不宜用。少数人用乌鸡白凤丸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全身瘙痒等症状,过敏体质应慎用;孕妇忌用;月经不调、崩漏属于气滞实热者不宜用;感冒患者不宜用。用药期间应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类似药物别用错。目前《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除了乌鸡白凤丸,还收录了同仁乌鸡白凤丸和十二乌鸡白凤丸。其中同仁乌鸡白凤丸中加用了青蒿,使清退虚热的作用有所加强;十二乌鸡白凤丸以党参取代人参,加入原方中没有的白术茯苓丹皮五味子,选用时应鉴别
微信11985.42种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1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2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3: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4: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5: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6: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8: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9: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11: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12:灰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13: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14: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15: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16: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17:蒲公英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8:鸭跖草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19:垂盆草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20:灯笼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21:苍耳子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22:马兰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23: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24:小蓟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25:水芹菜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26: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27:酢浆草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28:卷耳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29:漆姑草别名珍珠草、地松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30:通泉草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31:波斯婆婆纳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32:泽漆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33狗尾巴草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34: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35:一串红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36:鸭舌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微信11986[转载]医学远比科学复杂【1】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时至今日,我虽仍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把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万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医学与科学的区别: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科学可以按照已奠定的、精确的理论基础去分析甚至推测某一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但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二者各自都有优势和局限性,西医和中医辩争的焦点就在这里。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但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中医从整体辩证去看,用经验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西医从分析还原去看,用科学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是以物质换物质,或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不是“救”物质,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的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如果说科学是无所不能的,但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关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我从个体与群体、体外与体内、外环境与内环境、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静态与动态、瞬间与长期、直接与间接、必然性与偶然性、生理与心理、客观与主观、数据与事实、证据与经验、因果与相关、科学与伦理、理论与实践17个方面详细阐述过。其实,医学与科学的不同,还不止这17个方面,比如还有表像与实质、治愈与自愈等。未来医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所以对于医学就是科学这一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科学的巨大进步,把科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了科学主义的出现。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也正是这种普识与概念,导致时下医学实践出现了难堪的现状:我们不仅在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医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也是在用科学的规律传承医学。最终的结果,医学的本质将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将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将被单纯的科学取代,医务工作者将成为科研工作者;医学院将成为科学院;病人不再是医生关怀呵护的人群而将成为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对象。这将是一种难以接受甚至难以承受的事实。这既不是医学发源的初衷,更不是医学发展的目的。鉴于此,我认为将来的医学实践,包括医学教育,应高度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科学的理论是世界各种事物的普遍规律,有其普遍性。人体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世界的一份子,当然也受这种普遍规律的规范和影响。但这并不尽然,如果把科学发现的理论死搬硬套地纳入医学体系,必将影响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不是误导之,便是束缚之
微信11987医学远比科学复杂【2】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或科学的计算方法,我们曾破解了很多医学上的奥秘,也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在历史上,由于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不当或者是对其结果解读不当,或更多的是由于科学研究方法或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惹出过不少医间笑话,甚至是严重后果。因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多数是个体的、体外的、结构的、微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群体的、体内的、功能的、宏观的,二者相差甚远。用科学的数据(或技术)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最近几十年临床医学的发展最瞩目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或基础医学的成果用到了临床领域:一个是检验医学;一个是影像医学。一个从细胞深入到了分子基因;一个从一维发展到了四维影像,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大为提高。但同时引发了大量年轻医生难抑的依赖性,严重影响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用科学的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赅全:应该说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其疗效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但绝不是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对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因为我们用科学的疗法治疗病人,判别疗效多数依据数据、证据、因果、必然性,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依据事实、经验、相关、偶然性,二者相差甚远。因此,我们不要过度迷信用科学方法制定的那些指南,更不能以偏赅全。以整合医学真正“认识我们自己”总之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有不可通约性。科学确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自然观,而医学确定的是一种生命观和健康观。科学需要“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理”;医学需要“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医学的有些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只要生命尚存、健康尚在就行。二者相当于两股道上奔驰的列车,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有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的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但是,由于两条轨道在宽度、材质上有差别,列车各自使用的动力模式不一样,速度也不相同,因而需要各走各的道、不能交换,更不能重走在一条道上,否则就到不了共同的终极目标。既然医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它既不像纯粹的科学,但它又离不开科学,那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就像降落伞与跳伞员的关系。科学像降落伞的伞罩,医学像跳伞员,怎么才能实现平安着陆呢?①首先要把伞罩打开,充分发挥伞罩的面积带来的浮力,打不开抱成一团会摔死人②伞罩打开了,全部部位都去抓,那抓不过来,也不必要,但抓少了,只抓住一个部位也会被摔死③成功着陆最重要的是那17根绳子,就像我在前面讲的17种关系。这17根绳子把伞罩与跳伞员联系起来,联结起来,最后就平安着陆了。最近我们一直在提倡整合医学,英文叫Holistic Medicine,HIM.整合医学就像这17根绳子,把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瞬间与长期、生理与心理等等这17种关系,与至今科学发现的浩如烟海的数据和知识,从整体出发,为整体需要,有选择、有机地整合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并用之医学实践。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我们把现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加以整合。不仅要求我们将现存与生命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科学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们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而且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这种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通过这四个整合的再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合理、更符合生命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最终使人类的健康能真正得到保证和保障,进而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37:凤眼兰别名水葫芦、水浮莲。以全草入药。38:兰花参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39: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肺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40: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41: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42: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微信11988小麦也是全能食物:小麦性味甘温,具有补虚,养肠胃,强筋壮骨的作用。它和稻子的作用相似,但其强筋壮骨的力度更为突出,所以北方人大体上比南方人要强壮,而在南方,喜欢吃面食的人身体也想对结实一些。南方其实也有麦子,只不过质量没有北方的好。南方麦子,比较黏腻,容易助长湿热。得了时令病,例如疟疾、痢疾、黄疸、肝病、胃病的人,吃面食就要注意:最好吃陈年的麦子,因为当年的新麦湿热、黏腻之性更强,吃后容易引发宿疾。麦子磨成面粉,要把外面的一层皮碾掉,这一层皮叫麦麸。很多中药都要用麦麸来炒,因为麦麸是凉性的,能够夺掉一些药的燥热之性,同时麦是入脾胃的,让这些药得一些谷气,更容易与脾胃亲近,更好的发挥健脾和胃的作用,例如炒白术、炒苍朮,都是用麦麸来炒的。麦麸还可以做成一个薄薄的褥子,给长期卧床的人使用。长期卧床的人,容易生褥疮,有的人甚至皮肤溃烂,痛不能卧。麦麸性凉,可以夺掉伤口上的浮游之火,可止痛,而且麦麸非常软,病人躺上就不会太痛太烦了。所以病人卧床的时候可以躺在麦麸包上,又软又清火,还有通透性,这样褥疮就容易好了。麦为心之谷,麦是入心的,稻是入肺的,当然它们都入脾胃。麦入心,经方甘麦大枣汤成分是甘草小麦大枣,主治妇人脏躁。脏躁,一般指女性到了49岁前后出现心烦、燥热、脾气大等症状。麦皮在麦子的表层,它会走人体的体表,且性凉,所以能清体表的浮游之热;麦仁则能补中和胃,入心安神。浮小麦具有除骨蒸劳热、止汗的作用。把麦子倒进水里,浮在水面上,不饱满、不合格的麦子就是浮小麦。之所以不饱满,是麦子在灌浆的时候没灌饱。如果把它碾粉,出粉率就低,粉的质量还不好。但它入药止汗的作用却非常好。因为汗都由体表出,浮小麦皮多,走表走得多,且汗为心之液,麦为心之谷入心,所以浮小麦能治汗的理论是这样的。实践中,浮小麦治汗的效果确实好。理论和实践结合,作为中医的一条治疗经验就固定下来了。稻子一般是初夏播种,初秋收获,有的地方是两季稻,春末播种,夏季收一次,然后再播种,到深秋再收一次,所以稻子生长的周期比较短。而麦子不是这样,麦子是深秋播种,经历一个冬天,再经历一个春天,到了初夏时才收获,麦子得到了一年四季之气,所以它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比稻子要多一些。炒稻麦芽,就是将刚发一点的谷芽和麦芽晾干,然后炒黄。稻芽麦芽刚刚发出来就把它炒了,这样就把它定固在刚刚发芽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最有生发之性的,所以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可以用炒稻麦芽唤醒病人的脾胃之气增进其食欲。有生发之气,便可以疏肝,有些病人脾胃虚弱且肝郁特别重,如果用柴胡怕出问题,可以用炒稻麦芽★阳和汤治重症下肢红肿~刘男,64岁,双胫前部皮肤红肿疼痛7天,伴发热,体温37℃左右,局部皮温升高,质地变硬。处方:金银花90克,地丁30克,川牛膝15克,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苍术30克;14剂水煎服。方用五神汤加苍术。五神汤出自陈士铎《洞天奥旨》本为治疗骨痈而设。此方可治下肢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红肿热痛性疾病。二诊双胫前部红肿疼痛,体温仍高,37.4℃,局部皮温升高,质地硬,舌淡,苔薄白而干。处方一:黄芪90克,桂枝30克,赤芍30克,大枣30克,生姜3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银花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5克。14剂。处方二:毛冬青90克怀牛膝30克,水煎外洗。服药半月,病无进退,五神汤清热利湿有余而通血脉之力不及,故此诊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妙勇安汤加毛冬青。三诊双胫前皮肤仍红,疼痛较前稍减,触局部皮温仍高,舌淡暗,苔薄白腻。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生姜30克,大枣30克,当归60克,玄参60克,银花60克,茯苓30克,车前草30克,甘草15克服药七付后痛势已减,既已见效,四诊双侧胫前皮肤仍有红肿,午后尤甚,触之疼痛,皮温升高,舌淡,苔薄白。处方:苍术60克,黄柏15克,怀牛膝30克,生薏仁30克,金银花6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忍冬藤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0克;7剂。五诊双胫前皮色仍红肿,颜色较前略减,疼痛缓解。处方一:苍术30克,黄柏15克,牛膝30克,薏仁30克,金银花90克,玄参60克,当归60克,忍冬藤60克,毛冬青60克,炙甘草10克;14剂。处方二:毛冬青水煎外洗。六诊双胫前红肿,皮温高。舌质淡,舌体瘦小,脉沉弱。处方: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炮姜10克,生麻黄1克,白芥子6克,甘草10克,当归60克,玄参30克,银花30克,肉桂3克,忍冬藤60克。四诊至五诊用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毛冬青,仍为清热化湿通脉解毒之法。然服药后病势未见进退。因思《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方治疗肠痈脓已成,此症虽因热盛肉腐成脓,尚有用温药之理。遂请教刘教授,该患者是否可参考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思路,寒热并用。刘教授云“寒热并用不错,但不是薏苡附子败酱散,而是用阳和汤。其局部皮肤虽红,而舌淡瘦有裂纹,脉沉弱,由舌脉可知,其整体为阳气虚精虚,而热毒仅限于局部。”处以阳和汤合四妙勇安汤,更加肉桂3克,意在引火归元。七诊双下肢肿痛明显好转,皮色变淡,皮温略高。舌体小,舌色淡,脉沉。处方: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炮姜10克,生麻黄1克,白芥子6克,炙甘草10克,当归60克,玄参30克,银花30克,肉桂3克,忍冬藤60克,茯苓15克14剂,服六诊方后,病势大减,七诊守方再进。此处阳和汤方用鹿角霜而不用鹿角胶,因鹿角霜兼有散结之效
微信11989《人民日报》:不能捆住中医手脚~最近看到一则旧医案:一名男性患者心肌扩大,危在旦夕。老中医李可连开三剂药:第一剂附子200克,第二剂400克,第三剂500克,病势开始趋缓,调理一周后出院。大剂量使用有毒的附子去救命,恐怕成为绝唱。如今,不少医生为求自保,担心因此惹麻烦吃官司。疗效是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药量。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对中药剂量的把控能力,是衡量一位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一定的效。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国医大师邓铁涛用250克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传为佳话;京城名医汪承柏用300克赤芍治疗重症淤胆,效果奇佳;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现,每日30克黄连的常规剂量是“泥牛入海”,当用量加大到120克,则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症状。中医讲用药如用兵。但在临床上,中药用量并非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安全性是药物的第一要素。加大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决不能以增加安全性风险为代价,更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剂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要用足剂量,由临床医生自行裁定。如果超过用量标准,实行双签字制度,医生除了在处方上签字,还要在相关药物旁边加盖姓名章,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典》用量只是推荐用量,并非是最高限量。如何用到起效剂量,才是关键。中药的量效关系,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中药量效关系更加复杂。从成分来说,中药是复方的,不像化学药成分明确。从处方来说,用量涉及处方总剂量、单味药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量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所幸的是,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被列为国家973课题项目,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据效用量,不再是凭经验随意添加,而是有“情”可酌。量效关系走入“量化时代”,有望打开中医不传之秘的“黑匣子”近年来中药频频被贴上“有毒”的标签,让不少人谈毒色变。医生使用“有毒中药”缩手缩脚,疗效自然大打折扣。中药的毒性不同于西药的毒性,此毒非彼“毒”。西药是成分入药,药物中含有毒性成分就会产生毒性反应。而中医处方中每种中药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协同作战,并非是某个单一成分起作用。特别是通过配伍和炮制等一系列方法,让毒性中药减毒增效。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却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药。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越是有毒的药,往往越有效。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吃药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在所有上市批准的药品中,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中医药植根于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其独特理论和确切疗效已被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注重个性化,西医注重标准化;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强调规范标准。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中医的发展,需要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莫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的手脚★不是所有药材都能泡药酒 川乌、草乌泡酒有毒:药酒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喝的。多数人都习惯于在冬季进补,因为冬天寒冷需要温补。殊不知,在万物萌生的春天进补同样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春季进补以药酒效果最好,只有肝病病人不宜,没有肝病的人就不存在什么季节上的避讳。至于泡药酒的药材,讲究却很多。因为药酒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吸收比汤药快,服用起来也方便,而且口感要优于汤药,每次喝的剂量也比较少。大部分药物通过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提炼出来。但问题是,有些药物的成分是不需要的,比如乌头碱,它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属于有毒成分。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乌头碱溶解在酒里,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泡酒。药酒治疗范围小,主要分成两类,滋补性药酒和治疗性药酒,前者主要有保健养生功效,也是市面上比较多见的,后者是特定医疗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炎、腰椎、颈椎效果好,能活血止痛,祛风湿。但是有一些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咳嗽,清热解毒的药材就不适合泡药酒。需要强调的是,浸酒药材一定要选用正宗的地道药材,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伪劣药材。另外药物有保质期,药酒也是如此。自己家里泡的药酒密封差,专家建议在半年以内喝完。如果发现药酒酒味变淡、香气消失,甚至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浑浊,就绝对不能再饮用。而泡制药酒最好选择白酒,度数在40-50度左右。黄酒也可以,但效果略差。由于酒精的含量高,药酒浓度高,大大超过汤药的浓度,所以在服用药酒时,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两左右即可。儿童、肝肾功能差的人肯定是不适合喝药酒的,因为酒精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喝了药酒反而会加重病情。此外,月经期女性,湿疹、风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疮患者,都不适合药酒治疗
微信11990[转载]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1】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但或多或少能折射一点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在中医医院、国医堂的专家栏上,往往这样注明:某某教授擅长肝病,某某专家专攻妇科,某某是温病学专家擅长热病...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民间中医也不过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两个秘方,就打出专治皮肤顽疾,专治头痛,专治妇科肌瘤...这样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思维?中医分科的弊端:我有时会被问到主治什么?我猜对方大概是在问我主攻哪一科?我一直认为,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原本一体的医、药以及针灸被不合理地强行分开好理解。而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设皮肤科吗?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就有医案:附子薏仁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设精神料吗?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经方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丸)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还有的“精神病”甚至只是因为大便被堵到了,比如阳明大承气汤的发狂谵语等大脑症状,得从消化内科入手通大便。设肿瘤科吗?中医治疗癌症,并不是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制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我们不止一次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设中医美容科吗?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不回复,如何得孕.....就不一一举例了。中医分科的由来:中医分科,其实也就还是几十年来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中医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郓铁樵、曹颖甫等,当年都是开过私人诊所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基本上是通过师徒相授。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更准确的说是大力发展中西结合。可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显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更是从法律意义上,将方剂、针灸、中药完全分开。执业针灸师是没有处方权的,执业中医师也不能使用针灸。执业中药师,不能从事治疗。这样,在大家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甚至去中医院就诊时,也自觉地挂皮肤科、外科、内科...各种“标”,常常是同一个“本”: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治病治本。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水湿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微信11991[转载]五谷杂粮乃生命健康的根本【1】少吃则易引发绝症1.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可以说饮食是维持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手段,那么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都该吃什么呢?五谷杂粮才是我们养生的根本。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五谷粮食才是最健康的食物,所以人饮食应该以五谷杂粮为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写道“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谷指主食;昌指身体健康,这句话意思是吃得下饭,身体才棒。这句古语充分道出了主食的重要性。谷物主食能维持旺盛的生命,保证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四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谷物主食是胃气的主要来源《黄帝内经》中也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认为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其实“安谷则昌”的思想和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也是一致的。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五谷杂粮等主食位于宝塔的底端,是整个膳食结构的基础。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告诉我们,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它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一半以上的蛋白质。现在许多人为了减肥而不吃主食,因此脸色蜡黄,抵抗力下降,健康受损。应该每天至少吃300克的主食,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燕麦、玉米等,同时注意粗细搭配。此外“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对病人更为适用,病中能吃得下饭,生命力就旺盛;相反生命就不会久长,可见主食对健康多么重要2.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减肥是现在人喜欢聊的事,也是经常干的事,只是减了很长时间还是那么的胖。现在人减肥的方法挺多,有的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不吃主食真的能减肥吗?从以下几点说说和主食有关的,主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吗?怎样健康吃主食呢?不吃主食真能减肥吗?许多人认为肥胖就是吃主食导致的,其实除了主食外,蛋白质和脂肪都是能提供能量的,而且脂肪导致肥胖的能力是主食的2.2倍。还有我们生活中被人忽视的含糖量和含脂肪量高的零食,都是导致肥胖的。所以说就算是不吃主食,别的高能量食物不控制,那减肥也就是纸上谈兵。主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主食对人体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它是我们人体提供能量最快捷最经济的来源;是大脑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和红细胞的唯一来源;能帮助解毒和节约蛋白质;构成组织和活性物质。不吃主食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影响吗?上面我们讲到主食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如果不吃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是挺大的,如大脑反应迟钝、低血糖、导致酮血症和酮尿症 、降低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降低更容易导致肥胖。怎样健康吃主食?吃主食应该做到粗细搭配,一天吃三分之一以上的粗粮豆类,在主食摄入一定量的前提下,每天食用85克的全谷食品能减少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的粗粮。做到粗细搭配有以下方法:粗粮杂豆可用豆浆机打成糊、电压力锅煮八宝粥、可以在做饭时加入掺入红豆、绿豆、扁豆、饭豆、小米、玉米糁、燕麦、黑米、大麦米、荞麦米等、做面食时可加入玉米面和荞麦面等。胃肠不好的选择吃小米、大黄米和糙米,煮粥吃容易消化,更利于消化吸收。通过以上的介绍,主食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减肥最主要不是不吃主食就能减的,要做到平衡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多运动,控制体重不是一二天的事,健康减肥、不减健康。3.不吃主食的危害 容易引发六大癌症:米饭、面条、馒头都是人们餐桌上顿顿不离的好主食,可是生活好了,这些最“朴实”的食物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丰富的鸡鸭鱼肉,越来越多人觉得,主食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吃不吃都可以。这种行为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只吃菜不吃饭,小心给身体惹来癌症和疾病。a糖尿病: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担心自己得糖尿病的人,会有意少吃米面,以为这就少摄入了糖分。如果病人主食摄入量太少,处于半饥饿状态,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长此下去,患者身体消瘦,脂肪异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b心血管病:由于许多蔬菜是用过多的烹调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容易让油脂摄入增多。同时,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禽畜鱼类的进食,也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过多,不但会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也会接踵而至c大脑退化:主食吃得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远远不够满足人体需要,会导致体内重要物质的匮乏,如:葡萄糖减少就会导致大脑思维活动受影响。据研究,大脑每天需要约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严重影响大脑思维d大肠癌、结肠癌:不吃米饭,而空腹大量进食鱼、肉等高蛋白质食物,不但浪费蛋白质,还增 加了身体内的废物产生。因为蛋白质分解之后,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不但增加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还促进大肠中的腐败菌增殖,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罹患 大肠癌的风险。而脂肪摄入过多,也容易造成结肠癌高发e脂肪肝:喝酒吃菜不吃饭尤易损肝伤胆。即使尽量少吃或不吃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改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自然有益,但酒席上控制不了油和菜的摄入量
微信11992五谷杂粮乃生命健康的根本【2】日久就会加重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还可能诱发胆石症;饮酒会加重这种损害,引发或加重脂肪肝f体毒堆积:少吃饭多吃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身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造成肤色黯淡、脸色难看。营养专家提供的选主食的原则是,粗粮比细粮好,豆类、薯类比普通粗粮好。粗粮或豆类、薯类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全麦粉和普通的小麦粉相比,B族维生素要高出3倍。从蛋白质角度来讲,红豆、绿豆等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不过,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每个人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实际的是,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煮妇们可以在使家人尽量调整精细粮、主副食口味的同时,努力平衡膳食。中国人膳食的根本原则~膳食构成和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处于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过程。由于缺乏营养知识,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盲目崇尚西餐,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及高糖类食物。结果出现了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的大会师。那到底应该怎么吃呢?其实,保持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帮你远离疾病《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谷为养:畜菜果助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花如意丸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