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别名如【孔明】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的别名【公瑾】周瑜的…

人物介绍/《诸葛亮的传说》
郑少秋版诸葛亮
&(181—234年),中国三国时期,政治家。字孔明,号卧龙,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家世二千石。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东汉末,牧守混战,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建安十二年(207&)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刘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诸葛亮当政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益州豪强大族自刘璋统治以来,长期专权自恣,蔑视君臣之道,诸葛亮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也毫不容情。从而保证了蜀国政治上一定程度的清明和统一。&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族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建兴三年(225),南中(主要当今云南、贵州地区)发生大族叛乱,即亲率大军,,进行讨伐,打击为首分子,同时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使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蜀国提供了物力和兵力。&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悬殊,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著有《》,10万余言。
生平事迹/《诸葛亮的传说》
陆毅版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传说/《诸葛亮的传说》
郑少秋版诸葛亮
&民间传说:《诸葛亮和隆中山》&&&&&&&&&&&&&& 诸葛亮本来是山东人,怎么会来到的隆中呢?&&&&原来诸葛亮的父亲是个巫师,会求神下雨、用簸箕腾云架雾。诸葛亮是个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从小就悄悄学会了父亲的所有本领。&&&&父亲死后的一年,到了下种季节,可是连阴雨不住点的下,乡亲们无法种地,急得不得了。有个聪明人突然想起诸葛亮,估计他肯定会有办法。找到小诸葛亮说明原委,果然这个热心的小诸葛亮一口答应,教给乡亲们办法:明天我祈祷天神的时候,大家在自己门口扎一条草龙,看到哪一方有雨,就把龙头对准哪一方。大家按诸葛亮的安排去作,果然雨住天晴。&&&&&谁知这个消息传到昏官知县那里,就被说成“家家门口挂草龙,要造反”,一追查,主谋是一个叫“诸葛亮”的&小孩。造反是死罪,小孩也不能饶,抓起来,立马判了个“斩”,三天后行刑。这一下可把妈妈吓昏了。谁知诸葛亮却像没事一样,对妈妈就:“妈,莫哭,你回去把家里的簸箕准备好,到了问斩的那一天,你就在院子里摆一缸清水,午时三刻一到,你就用擀面杖使劲地搅缸里的水,我就有救了。” &&问斩那天,诸葛亮对监斩官说:“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我妈编的簸箕,你们让我坐一回吧。”监斩官二话没说,就派人从他家里拿来了簸箕,让他坐在上面。  午时三刻一到,诸葛亮暗暗念起从父亲那里偷学来的咒语,监斩官们只见他连簸箕一起飞到天上一团白色的云雾中。  诸葛亮飞到家里,带上母亲,又飞上天空。飞呀飞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卧龙呀卧龙,下面就是卧龙山,你不下去,还等何时?”诸葛亮知道这里就是自己安家的地方,向下一看,果然是个“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盛,地不阔而更平坦”的好地方。从此就在这里安下家来,认真学习天文地理、领兵布阵的本事,又时刻关注天下大事,后来终于成为一名天下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传&书& 一提起诸葛亮和,人们都知道是三国时的冤家对头,可传说他们小时候还是同窗学友呢。& 那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竞起,天下大乱。他们的老师是个极有才学的人,不愿意在朝里当官,隐居在僻野山林,一心想教出几个好学生,将来好安邦定国,拯救天下百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父亲都和这位老师相好,各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他。这两个孩子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又得老师悉心指教,因此他俩的学业进展很快,不相上下。& 这位老师有一部奇书,是先人秘传。这书里天文地理、、定国安民等奇策,样样俱全,谁得到了它就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天下第一奇书,因此人们又叫它“天书”。这位老师年逾花甲,膝下又无一男半女,为此就打算把此书传给一个心爱的学生。可两个学生究竟传给谁呢?因为当时诸侯割据,群雄纷争,要是传错了人,岂不误国害民,违了自己的心愿。因此老师一直犹豫着,没有决定究竟传给哪个学生,却更细心地观察着两个学生的品德志向。诸葛亮和司马懿也都知道老师有一部奇书,都很想得到这部书,为此也都更加殷勤待师,苦学苦读,以求老师喜爱,赐赠奇书。& 一天,老师领着他俩到房后的小山头上,指陈山川地理、行兵布阵之法。对面的山崖上有个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师徒三人一见同吃一惊。老师猛一闪念,继续不动声色地讲述。司马懿也就安然地听着。可诸葛亮却飞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伤的樵夫,察看了伤势,迅速在周围找了几样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来,扎好了伤口。这时,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才领着司马懿下山,帮助诸葛亮把樵夫送回了家。& 又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接到一封家书,说是他父亲病重,想让他回家去看看。诸葛亮随即含泪辞别了老师学友,匆匆回家去了。归家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含悲忍痛,细心料理了父亲的丧事,才回到老师的身边。说来也巧,几天以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说是他母亲病重,思子心切,想让他回家见一面。可司马懿怕他走后老师把奇书传给诸葛亮,就回了一封信,终于没有回家去。老师叹息地摇了摇头,心里也就暗暗地拿定了主意。& 一个多月后,老师偶感风寒病倒了。两个学生守在床前,煎汤熬药,细心照料。怎奈老师年迈体弱,病势越来越沉重了。一天,诸葛亮出外给老师挖草药,司马懿在床前侍候。他见老师昏迷不醒,就偷偷溜进老师的书房,东扒西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小箱子,他偷着打开一看,果然是那部奇书。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在喊他,他来不及细看,心想,老师近来更偏爱诸葛亮了,要是等下去,这部奇书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无毒不丈夫,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他没理老师的呼喊,偷偷地背起箱子逃跑了。& 等诸葛亮采药口来,老师睁开了双眼,让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开下边的夹层,取出一个黄包袱,双手交给诸葛亮,又深情地看了诸葛亮一眼,轻声嘱咐道:“我死后,房尸同焚,速走他乡。”说罢,就安然地闭上了双眼。& 诸葛亮遵照老师嘱咐,忍痛烧了房子和老师的尸体,背起黄包袱,立即归家,随叔父到了南阳,隐居在隆中,潜心攻读起来。& 再说司马懿逃回家里以后,打开箱子细看盗来之书。翻到后边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四句话;“定国须爱民,尽孝奉双亲,两者皆相悖,怎做传书人?”这才知道盗来的原来是部假书。他老羞成怒,随即带人赶到老师的住地,谁知这里早已变成一片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月三分鼎,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麼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麼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麼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还是一样.诸葛亮与武当山诸葛亮,三国时人,出生於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十四岁时,他姐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不久,又随叔父到了襄阳投奔刘表.叔父逝世后,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田产定居下来.诸葛亮天资超凡,居於隆中之卧龙岗,躬耕之余,博览诸子百家,显示出很高的知识才华.据《诸葛亮集》载,诸葛亮当时曾结交过许多荆州名士,谦恭请教,,知识愈加广博.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在襄阳一带传授道业,收有很多门徒.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因见诸葛亮有经世之才,便向他说:「以你的才华,应当再访名师,充实你的学问.汝南灵山萼公玖熟谙政治,军事之雄韬大略,我常常向他请教,他的知识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你可以向他虚心求之.」诸葛亮很高兴,就随司马徽拜萼玖为师.诸葛亮在萼玖处住有一年,&萼玖却什麼也不教,但诸葛亮仍旧恭恭敬敬奉侍老师,直到萼玖认定诸葛亮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时,终於将《》,《兵法阵图》,《相旺》诸书一一传授给他.这些书有道学的,有天文气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学问,这使他受益颇大.数月之后,萼玖见他已能领会到所授著作的奥妙,就向他推荐说:「南郡有个武当山,此山有七十二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涧,风景奇异,该山天柱峰,紫宵峰为最高,这两峰之间隐修的道家高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北极教主,精於《琅书》,《玉册》,《灵符》等六甲秘文及五行道法.你在我这里学的主要是兵法,而未精学道术,这深显不够,长此下去会落入偏激的左道之流,所以,我将带你拜北极教主为师,再深研道法.」於是,诸葛亮随便上了武当山.北极教主收诸葛亮为徒后,也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每日令他砍柴担水,食以黄精.这样住了很久,见其果有诚心,方授之以道术.然后令其下山行世.这以后,诸葛亮也曾再访萼玖及北极教主,但终无所获,於是,继续隆中.司马徽因知诸葛亮大器已成,所以后来刘备向司马徽访问世事时,司马徽向他首先推荐的治世人才就是诸葛亮.&这以后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拜为蜀相,终於显示出政治,军事天才的一系列动人经历.【按】后人考隆中,卧龙岗,似有南阳,襄阳之争.据《诸葛亮集》「亮家於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所记,当以今襄阳为确.原因有二:一,襄阳当时归南阳郡所辖,当有南阳之称;二,襄阳接壤今之宜城县,宜城有地名曰邓林,其名久远,三国时可能以邓林名邓县,隆中归此邓县所辖极有可能.又【按】道家者流有出世,住世,隐修,治世之不同,汉之张子房,三国时诸葛亮可谓住世,治世一派之代表.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於萼玖和北极教主处学得的道门学问很多,其中广博及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医药,符篆等等,这在他辅助刘备打天下的生涯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唯一未能学得到的就是神仙炼养之术,使他终未得享天年而病逝.或许这也是他道门师长看他是个治世的料子,且有治世的抱负,因而因材施教的结果吧!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小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发明 据说诸葛亮当年发明&“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和“连弩”新式武器,为避瘴气而发明了“”、“”等,实际上都是诸葛亮那丑妻黄硕在家中口传手授教给他的。所以,要说诸葛亮对蜀国的贡献大,其实有许多都是来自丑妻黄硕的贡献。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妻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等候佳音。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曾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推动当时社会发展蚕丝业。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妻的身上。儿子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临城下,诸葛瞻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殉国,孙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婉言谢绝。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教育的功效。诸葛亮的大智大慧早已被世人称道,然而他对自己的丑妻黄硕终一不二、相爱相伴终生的历史佳话却鲜为人知,这对于一代名相诸葛亮也是不够公平的。因为诸葛亮对丑妻黄硕终一不二、相爱相伴终生的历史佳话,不仅显示了诸葛亮本人忠于爱情、、洁身自好的良好操守,而且也体现了诸葛亮本人的婚姻爱情道德及人格上的完美与崇高,这恰恰正是积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实行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诸葛亮这个杰出历史人物身上的许多优秀因子也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并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
1、“借一箭之地”,传说今宜宾一带古时为夷人居地,诸葛亮为了安定“南中”,巩固蜀国后方,亲自领兵南征。& 途径宜宾发觉这里为山川形胜之地,意欲夺而据之又不想为此分散兵力。便与夷人商议:允借“一箭之地”。朴实厚道的夷人头领想:蜀人纵有万钧之力,谅他一箭又能射出多远。便答应了。于是按诸葛亮安排:这边一箭射出去,那边即派人去寻箭的落点,并随即举族迁到箭落点之外。不想,诸葛亮还有另外安排,他叫人早已将箭带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插在一个大山的崖壁上。夷人在那里找到,只好按事前协商迁去那里居住。& 2、“蜀汉军以空黄桶挑水,吓走夷人”,三国时,夷人据守在三江口上的宜宾古城,听说诸葛亮领兵到来,便隔着岷江与蜀汉兵马对峙。诸葛亮决计不用武力而智取宜宾,他让少量蜀兵一到天黑便赶着头角上挂着灯笼的山羊群,从背着古城的山那面上山,翻过山顶再从古城看得到的前面下来,而后又绕道回到山后再上山、再下来。如此周而复始,彻夜不停。连续数夜,夜夜如此,象是蜀兵正源源不断的从外地调来。白天,则挑选军中孔武大汉挑着无底大黄桶,来往江边佯装挑水,个个健步如飞,显得力大无比。此招令隔江相看的夷人吃惊不小,都以为是“天神”降临,不可争锋,悄悄撤守远走。& 3、“九丝崖石刻”:①明都指挥吴鲧勒石于兴文县九丝山,称“九丝崖石刻”。&②在兴文县德胜乡富裕村大湾头还有一石刻,叫做“九丝城西关口石刻”。&文曰:“万历元年冬,十月既望,四川右布政使,伟川冯成能,副使,渤海李江,参议,嘉禾沈伯龙同登九丝城。当天兵大捷,为经略万世之雄图也。惟时风卷长云,日开阴谷,相与,跃剑悬崖,俯视万灶星屯,蛮地鞠为焦土,望西南诸夷扼寨,尽在目中。车诚千古奇观,是用勒石,以志不朽。伟川冯成能书。”& 4、“崇报祠”:明曾在建武给修建生祠,叫做“崇报祠”,附记九丝阵亡将领,清朝改为文庙。在“崇报祠”外的“”旁的左右两边各立三块大碑。前两块高约1.5丈,后四块高约1.35丈,宽约6尺,厚约1丈,每块重约4-5吨。碑顶图案为海潮汹涌,双龙捧口。文字典雅,书刻精细。自左至右排列为: ①曾省吾撰书的“宗功小记碑”,上端“西蜀平蛮碑”5字龙蛇体。万历二年中秋,安边同知勒石。& ②明翰林院经筵讲官南充任瀚“平蛮碑记”。万历二年。& ③明,富顺李长春“平蛮碑”。明万历二年甲戌三月。& ④明潼关兵备道,宜宾周爻“平蛮颂”。& ⑤“戎平行Δ并序,碑”。(中间一字已脱落)& ⑥“新修建武所城记,碑”。(此碑已消极失)
泼水节()& 很久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他们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生活得象孔雀一样自在,象菠萝蜜一样的甜。可是掌管着那一带地方的汉官,却是个残暴的坏家伙。他象一头贪婪的豹子,看见什么都眼馋。为了满足他那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定下了许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鱼,要把鱼身子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傣人打来野兽,要把肉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骨头和肠肚;兽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给猎人;傣家的姑娘必须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如果谁不服从法令,轻者赶出坝子,重者杀头。从那以后,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来了,再也听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和姑娘的歌声,就连孔雀都不敢到江边来了。傣家人实在无法忍受贪官的压榨,纷纷离开了美丽的澜沧江,逃出了坝子,在高高的悠乐山上,莽莽的密林中,过起“野果充饥天当房,抱着火种串大山”的凄惨生活。& 过了许多年之后,诸葛亮带兵来到这里,在茫茫的大森林里迷了路。正当这时。他们遇见了傣家最勇敢的猎手岩肯。诸葛亮把岩肯喊到面前对他说:“你如果能把军队引出迷途,我会重重地奖赏你。”起初,岩肯看到这些汉人心里又恨又怕,他装聋作哑,说什么也不给汉人带路。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生气,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的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棱见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蔼可亲,并不象澜沧江边的那个贪婪的汉官。他的心开始有些活动了。他又细细观察了几天,当他认准这位汉官是好人之后,终于把诸葛亮的军队引出了迷途。& 诸葛亮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当他们走出迷途之后,一定要重赏岩肯。岩肯推辞不过,只好说:“汉官老爷,我们傣人不爱金,不爱银,只想在美丽的澜沧江边,靠自己的双手,换来菠萝蜜一样甜美的生活。可是,掌管那里的汉官却把我们逼得……”说到这里,岩酸地哭了。& 诸葛亮听罢岩肯的话,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对岩肯说:“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坝子里来吧,我自有办法让你们安生。”& 岩肯谢过了诸葛亮,兴冲冲地跑进森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当他们来到坝子里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那个贪婪的汉官,废除了苛刻的法令,重新委派了廉洁奉公的汉官。于是,傣家人又在江边搭起了草棚,过起了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连吉祥的孔雀也飞回来为他们祝福。& 正是布谷鸟叫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巡察江边的地形,来到岩肯的草棚,他关心地问起傣人的生活。岩肯高兴地说:“从来没这样好过,比菠萝蜜还要甜。不过,我有桩心事想禀告丞相。”诸葛亮和蔼地问:“什么事情啊?”岩肯说:“你们汉人的身体为什么那样强壮,我们傣人为什么这样瘦弱呢?”& “哦──”,诸葛亮又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阵说:“你告诉所有的傣人,明天都来你这里集合,我来教你们强壮身体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果然带着人马和许多金黄的颗粒(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谷种”),来到傣人中间,命令每三个士兵领着一家傣人在坝子里开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种插秧。到了雨季的时候,澜沧江边的坝子里铺满了金毯子一般的稻谷。后来,诸葛亮的汉兵又教傣人打谷舂米,使傣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从此,傣人也把种谷当成了主业,把大米饭当成了主食,渐渐地强壮了起来,日子也就越过越甜美了。& 后来,诸葛亮打了胜仗,平定了边疆,要回内地去了。傣家的男女老少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分手的时候,他们把最美的麂子干,最珍贵的兽皮拿出来,捧到诸葛亮面前说:“吉祥的孔雀再美,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开出的稻田美;树上的菠萝蜜再甜,也没有丞相播种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做的好事多,高高的,会永远记下丞相的恩德。”& 诸葛亮说:“傣家的心情我领了,可是我能给你们留下什么呢?”& 聪明的岩肯早就发现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闭着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定出奇妙的计策,仿佛帽子里藏着无穷的智慧。于是岩肯试探地问:“丞相,能把你头上的帽子留下吗?”& 诸葛亮想了想,说:“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几张小绸子条塞在帽子里,叮嘱道:“以后你们再遇到什么困难,就从帽子里拿出绸子条看看,那里面有战胜困难的法宝。”& 又过了许多年,傣家的人口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江边又低矮又潮湿的小草棚里过日子。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太阳一出,晒得草棚象蒸笼一样,很多人受不住闷热病倒了。没过多久,整个坝子都笼罩上一层可怕的瘴气,夺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 就在这危难的关头,岩肯忽然想起了诸葛亮临走时留下的话,他急忙找来那顶帽子,从里面掏出一张绸条,只见那上面写着;“想命长,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聪明的岩肯拍拍头说;“对呀!只有常洗澡才不会生病,住上高房才通风。洗澡倒还容易,可是高房谁也没有见过,怎样盖呢?”他找来九十九位老师傅,商量了九十九天,最后大家商定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因为那帽子是智慧的象征,住进那样的高房,傣人会变得聪明起来。又过了九十九天,家家都盖起了和诸葛亮的帽子一样的高房子,人们住进去又通风又凉爽。再加人人都养成了常洗澡、爱干净的好习惯,很快就驱跑了瘴气,战胜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时都泼水表示欢乐。──“泼水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传到了今天。
&诸葛亮之妻黄月英:中国史上最招人羡慕的丑女 其实,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妻子的名字,不过民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叫做黄月英,一说叫做黄婉贞,本文选取前者。“婉贞”不但含有太多封建妇德因素,还容易让人想起清朝末年在谢庄抗击英军那位猎户女儿。 月英相貌实在不如人意。据记载,她“黄发黑肤”,头发像枯草般干枯无光泽,肤色如炭般粗糙黝黑。如此相貌,偏偏嫁给了千古明相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华自不必多说,外表也是相当不错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诸葛亮“少有、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罗贯中先生笔下的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就外貌上看,电影《赤壁》剧组选择金城武饰演诸葛亮,倒是挺符合描述的。 这两人站一块,广大人民都要替诸葛亮叫屈:孙策和周瑜双双抱得美人归,迎娶了,你娶个美女应该不是问题吧! 不过,别不服气,黄月英自有其过人之处。她说了:我是没大小乔漂亮,但我会的,她们会吗? 奇招套牢神算子 黄月英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也算大家闺秀,可惜相貌丑陋。自己长得不咋样,她眼光还挺高,一直没有中意的对象。偶尔有人提亲,还推三阻四的。 终于有一天,一个伟岸的身影闯入的心扉。她陷入了相思。看上的,还真不是一般人,而是声名远扬的诸葛亮。 按说像她这般样貌,对梦中情人也就是YY一下,远远看看得了。但黄月英姑娘却偏偏不肯。事在人为,她决定,爱他就要嫁给他。 虽然丑了点,可我也是有要求的。 可是,如何吸引靓仔的眼球呢?男人都喜欢以貌取人,要是诸葛大哥一看见我,掉头就走,可如何是好呀? 于是,她向父亲黄承彦表白了心迹。老黄头平素与诸葛亮交往甚好,也很欣赏诸葛亮的才华。父女俩一拍即合,商定了一个奇招。 这日,黄承彦邀请诸葛亮前来家中座谈。诸葛亮欣然前往。一进门,却看两只猛犬扑面而来,诸葛亮吓了一大跳。还好老黄过来,在狗的耳朵上拧了两下,狗竟然乖乖地退到一边趴下。诸葛亮定睛一看,原来是木头做的机械狗,不禁哑然失笑。细看下,那机械狗做工精巧,形象逼真,遂赞叹一番。黄承彦欠了欠身:“过奖过奖,这是小女随手做着玩的,孔明受惊了。” 诸葛亮坐下后,一眼瞥见墙上挂着一幅《宫苑授读图》,笔法老练,意境优美,禁不住啧啧称奇。黄承彦抚着胡子:“哈哈,小女的信笔涂鸦罢了,见笑见笑。” 接着,诸葛亮望见窗外繁花似锦,煞是悦目,不由深吸一口气,一边欣赏,一边微微摇头晃脑。黄承彦又在一旁道:“哦,这些花啊,都是小女种的。从播种、灌溉、剪枝、护理,都是她一手操办。” 如此三番,诸葛亮当然对黄承彦才华横溢的女儿充满了好奇。 黄承彦乘机转入正题:“听说你还未娶亲,小女虽然相貌不佳,但兰心惠质,且对先生仰慕已久。如不嫌弃,愿与你共结秦晋之好。” 此时,黄月英姑娘的出众才华,已经在诸葛亮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虽貌丑一些,又有何妨?于是诸葛亮爽快答应了亲事。黄姑娘的一番痴心,也终得如愿以偿。 相貌不够吸引人的姑娘,要在相亲中取胜,必须出奇招,把自己的强出来,一下镇住对方。 “莫作孔明择妇” 诸葛亮迎娶丑姑娘黄月英的事情,成了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冒出了各种说法。 有的乡人愤愤不平,觉得委屈了诸葛亮。认为以诸葛亮的条件,完全可以挑选到又美貌又有才华的名门闺秀,怎么也不能找个丑女啊!乡里于是流行一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孔明啊,你真亏呀你真亏! 难道,诸葛亮志在天下,出于政治考虑? 有的说,诸葛亮甘娶丑妻是出于政治前途考虑。他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弟弟诸葛均与他相依为命。都二十五岁了,却尚未婚配。自己的家庭指望不上,就想找个有权势一点的家庭做靠山。黄月英父亲黄承彦为一代名士,在当地颇有声望。黄承彦之妻蔡氏,与荆州老大刘表的后妻是姐妹。诸葛亮成为了婿,也就攀上了刘表这个亲戚。 照此逻辑,丑姑娘黄月有才华,如果家境贫寒,诸葛亮也是不会娶她的。这种提法,把诸葛亮的动机给“商业化”了,“葛粉”们是不会同意的。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之所以结婚晚,就是因为他跟一般人的想法不一样。他找对象更注重对方的才学,相貌倒是其次。娶黄月英是发自本心,与功利无关。 笔者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诸葛亮并非热衷功名利禄者,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虽位至丞相,身后遗产却只有15亩薄田,800株桑树。 所以,重才德,轻容貌的选择,在他亦没啥太为难的。 不管怎么样,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王子与丑女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幸福生活。 巧媳妇能做无米之炊 不走寻常路的黄月英,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婚后不久,诸葛亮的哥们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徐元直一伙来访,有的要吃饭,有的想吃面。家中又没有现成的米和面,诸葛亮只得陪着客人,嘱咐妻子快去准备。心想少不得去集市购买,这还不定等多久呢。谁知没多会儿,月英便说米饭和面都已经做好了。客人都啧啧称奇,诸葛亮也很奇怪。家中没多少家仆丫环,人手零落,备饭怎会如此迅速呢? 于是他便和客人一起去了厨房,原来是妻子做了几个木头人,让他们椿米,又做了一头木驴,飞快地拉磨磨面。 诸葛亮大为赞赏,客人走后便虚心向妻子请教,学习了一些机械的技巧。 家中里里外外的粗活琐事,月英都处理得的,诸葛亮生活舒心,更能安心思考治国之略。崔州平、孟公威他们,每次到诸葛亮家串门,也都受到亲切接待,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嫂子赞不绝口。 月英除了精通机械工程,还博学多才。每每春暖花开,或秋月皎洁,她与孔明促膝长谈,出言不俗,见解高明。夫妻对答之间,学风陶然,如痴如醉。日月灯烛下,月英粗厚的脸上,竟也透出圣洁与娇媚。诸葛亮怡然之间,亦为之心动。这个小妇人,真是有独到的美态呢! 相夫教子 后来诸葛亮当上丞相,操劳国事,日理万机,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去世时,长子诸葛瞻也才八岁。如此,孔明自然无暇顾及子女教育。这一重担便落到了丑媳妇黄月英的身上。 后来,孔明大儿子诸葛瞻在魏军入侵时死守绵竹,不受威逼利诱,壮烈牺牲,小儿子诸葛怀后来面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封爵诱惑,也不为所动,坚持还乡务农。他们没有丝毫纨绔子弟的奢华习气,这都应归功于黄月英的教育。 最丑的科学家 黄月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诸葛亮及社会人士的敬重。她还要实现自己进一步的理想,成为夫君诸葛亮事业发展上一个有力的支柱。 刘备去世后,蜀汉南部的少数民族发起叛乱。于是在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南方瘴气很重,为此诸葛亮发明了“军散”和“卧龙丹”,保障了士兵的健康。据说,这些药方就是黄月英传授给诸葛亮的。 为使少数民族臣服,诸葛亮采取了攻心战术,生擒其首领孟获,却又将其释放。经过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彻底臣服,定,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这其中,诸葛亮曾用过筏竹架桥、积土攻城、巨型木兽、盘蛇谷地雷等许多机械工程,据说多是受惠于黄月英。 后来,诸葛亮率军伐魏,六出祁山。为了解决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他又改进了“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魏国大将张郃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 这些发明,加上孔明灯,火兽等等,说不定都是他媳妇黄月英教的。反正他们是夫妻,那时也不存在专利权的问题。 出神入化的法术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鲁迅评价“多智而近妖”。要说诸葛亮的“妖术”,多半是向黄月英学来的。 据民国时期文人周大荒在《》中描述,黄月英就精通奇门遁甲之术: 为了降服南蛮孟获,世子刘禅亲自来到诸葛亮府中拜见黄月英。 黄夫人爽快地答应了,说晚上我就过去。 黄月英的媳妇锦城公主奇怪了,看婆婆整日里操持家务,温柔娴静,怎能上战场征讨蛮夷呢? 于是等到黄昏时分,她偷偷趴在婆婆房间的窗户上看。只见黄夫人从箱中取出一只纸鸢,将一封书信缠在鸢脚,口中念念有词。纸鸢呼地变成了真鸢,飞出窗外。 锦城公主吓了一跳,更激起了好奇心,于是要求与婆婆同去降敌。黄夫人拗她不过,便同意了。 三更时,两人沐浴更衣,黄夫人星冠霞帔,配着七垦宝剑,领着锦城公主来到天井。 天井里有一幅画着云雷车的画,并无车马。公主正惊讶间,黄夫人将她轻轻一提,便提到了那画着的车上。车子成了真车,在空中腾云驾雾,黄夫人坐在前面驾车。 再说南越太守吕凯,当夜二更,看窗外飞进一只鸟,转眼变成了。鸢脚上缠着一封书信,告知诸葛亮夫人今晚就到。吕太守将信将疑。到五更时分,只听天雷轰动,一辆雷车飞驰而来,端坐着黄夫人和公主。黄夫人下车来,衣袖一挥,那车便飞入空中。 锦城公主问婆婆,这一路都飞了多远啊?黄夫人道,“不过”二千余里。锦城公主暗暗咋舌。 了解军情和地形之后,黄夫人便调兵遣将,又是设埋伏,又是部署疑兵,又是用鬼神之术,三下五除二,将蛮兵打得大败,孟获也被生擒。 在黄夫人的威逼下,孟获当众发誓,决不再犯边境,否则五雷轰顶。黄夫人与锦城公主又车回到成都,南蛮从此平定。 《反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黄夫人平定南中,孤身前往,仅仅一擒孟获,便告大功告成,可比历史上诸葛亮调动蜀汉主力大军,还要七擒七纵要爽快多了。 据说,黄夫人还会读心术、占卜、医疗、占星等等,几乎无所不晓,对诸葛亮帮助极大。现在有句歇后语“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这黄夫人还真是个宝啊! 丑,还是不丑,这根本不是问题 或许终究对诸葛亮帅哥配丑女耿耿于怀吧,关于月英的相貌,民间又生出说法,认为黄月英其实并非丑女,反而极美。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她貌丑呢?有三种猜测:一说黄月英的美貌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姑娘的妒忌,故而诋毁她的容貌;一说黄姑娘为了找到一位不重相貌而重内秀的如意郎君,故意对外宣称其相貌丑陋,于是无人问津,独诸葛亮欣赏其才华而娶之,结果抱得美人归;另一说当时天下不太平,盗贼纷乱,为防止被强盗劫掠,黄姑娘故意扮得丑陋,嫁给诸葛亮后才恢复原貌。 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动漫中,黄月英也并不是那么丑陋。毕竟,玩家和读者,也具有爱美之心吧。 其实,黄月英是丑是美,已不是那么重要了。她很好地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家事不烦诸葛亮,国事处处鼎力相助,帮夫君挂印封侯,成就伟业,流芳百世,也将自己的美名传播得很远。 君心妾意两相宜,一世修成福慧双。 谁说诸葛亮娶了丑女是个错误?
俗语/《诸葛亮的传说》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战群儒——全仗嘴& ——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后人记颂/《诸葛亮的传说》
清朝康熙帝:“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西晋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阁夜》&。当中《蜀相》中“三顾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0:42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