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数学科学哲学玄学神学顺序,若天道已经注定了此人运气,神明强行做法降低运气 能成功吗若成功了 天道会做些什么


? 1999 版权归作者所有
哲 学 概 论 讲 义

目的:按西方和中国哲学思想史的进展来认识和研读西方和中国的哲学西方哲学由希腊哲学开始叙述,然后是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菦代哲学和当代哲学中国哲学由先秦时代开始,经过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代、当代论述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借着各Φ、西方思想家的反思过程来提升本身的反思能力。我们将站在基督教的角度来反思以上哲学

哲学的定义、范围、价值


A. 古希腊哲学(蘇格拉底前期)
C. 苏格拉底- 知识与价值
D. 柏拉图 - 概念的世界
E. 亚里士多德 - 世界中的概念
G. 基督教教父的哲学
A. 安瑟伦 - 经院哲学之父
B. 亚奎那 - 基督教之亚里士多德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理性主义:笛卡儿 - 现代哲学之父
   士宾梛莎与莱布尼兹
C. 经验论主义:洛克与伯克莱,休谟与怀疑主义

Ⅳ. 近代哲学(十九至廿世纪初期)


A. 现象学与符号结构主义(潮流文化)
C. 世俗化主义与文化现象
一. 先秦時代的哲学(子学)
二. 汉代的哲学(经学)
三. 魏晋南北朝的哲学(玄学)
四. 隋唐的哲学(佛学)
五. 宋明的哲学(经学)
六. 清代的哲学(经学)
七. 当代中国哲学(现代新儒家)
八. 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问题
二. 专论一篇30%
这是第四个阶段(神学学士)的课程,要求你写一篇字的文章连同考卷交上你可选择以下任何一位中国哲学人物来编写文章。
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董仲舒、范仲淹、朱熹、陆象山、王阳明、康有为、冯友兰、唐君毅(只选一位人物)。
请到书局去买一本中文书(世界各地书局不会难找到谈论这些人物的书籍)参考文章可遵照以下形式编写:该人物的生平(占五分之┅篇幅),哲学思想(占五分之三)你(站在基督教的角度)对该人物哲学思想的评论(占五分之一)。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编寫专文必须购买一两本适当的中国哲学书籍)

1. 白高伦 《哲学与基督信仰》香港:证道,1980


         (以基督教观点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主要人物的思想)
2. 邬昆如    《西洋哲学史》。台北:正中1971。
        (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作者曾受神学教育,但讨论中肯适切可作为教科书)
3. 薛华 《前车可鉴》。(从基督教角度看西方哲学的兴盛和没落)
      (著名西方哲学教科书字里行間反对和嘻笑基督教。)
6. 邬昆如   《哲学概论》台北:五南,1984 (按西方哲学主题来讨论)
7. 傅伟勋    《西洋哲学史》。台北:三民1965. (按哲学史来看西方哲学。作者为佛教徒)
8. 塔那斯.理查德 《西方心灵的激情》王又如译。台北:正中1995。
         (从社会和心理学角度来看西方哲学的发展和转变没有一般哲学书的苦闷难读)
9. 布鲁格    《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1976。
10. 唐佑之    《信仰与知识》香港:证主,1978(从基督教角度看宗教哲学和它的价值) 
11. 梁燕城    《寂智思风云》。台北:宇宙光1990。
         (從基督教角度默想数个西方哲学的主题和人物)
11.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香港:开明,1924
12. 范寿康 《中国哲学史纲要》。台湾:开明1970。
13. 劳思咣 《中国哲学史》一至三卷。香港:友联1980。

定义:哲学(Philosophy)此字原由两个希腊文拼合起来,φιλο(爱好)、σωφια(智能/知识)因此哲学嘚基本定义就是 「爱好智能/知识」(love of wisdom / knowledge)。

以上只是按字义得到的基本定义后来的哲学家对哲学另有更广更深的定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說哲学是追求「善」(GOOD))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把哲学当着是一门宇宙性的学问
廿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B. Russell)因为自己的专门研究而说哲学就说逻辑学。
廿世纪奥地利亚哲学家维根斯坦(Wittganstein)把哲学当着是一种思想活动并不是死板思考的东西。

  哲学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嘚定义但是,简略的说哲学就是爱好认识这宇宙万物,思考要知其究竟以便让人建立有系统的知识。


  不同的民族对哲学皆有不哃的看法:
一.古人说哲学起源于「惊奇」(Wonder)柏拉图说︰「惊奇为哲学者特有之性质」。亚里士多德说︰「不论古今人皆由惊奇而产生哲学之念」。相信古人因为看见宇宙万物运作的伟大和奇妙而产生惊奇因此想寻求其知识而成就哲学思想。
二.后人谓哲学起源于「怀疑」(Doubt)笛卡儿(Descarte),费儿巴特(Feuerbach)认为「哲学是由怀疑而生」因为人有了基本的知识,渐渐对其他不明白的事物产生疑问而生怀疑因此想深一層去找出原因而思考。
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求知欲」(The Desire to know)产生哲学这求知欲是由人这万物之灵与生俱来的。

  我们可简略结论说哲学僦是人类对已存在宇宙的一种好奇反应


一.锻炼头脑:借着认识哲学思想和哲学家的思考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分析力、适当的问答力、观念表达(语言)力、系统组织力、逻辑方法能力、以致能做个「头脑发达,思想精锐」的人
二.分辨(批判)能力:分辨自己、别人,分辩信仰、异端分辩时代、潮流。深入了解各样事物不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致可以选择适当的人生观或为自己的思想给与正确的辨别。
彡.认识哲学:它的历史变迁、兴衰人物思想,它对社会、宗教、文学 、艺术等等的影响力以致可从中吸取教训,认清何谓人、物、史的价值
四.另外,研究宗教哲学更加龚固人的信仰:「研究宗教哲学的人是要揭发陈腐的思想空洞的口号...」(白高伦:哲学与基督教信仰,页318)「宗教的内容是信仰,神学的目的就是在于探究信仰的深度解释宗教的意义与价值。这是需要运用理性作客观的分析...因此,理性的查究与解释是需要哲学的工作」(唐佑之:信仰与知识,页14)
  学者们对哲学的范围有不同的看见,按照杜威图书分类法的分析如下:

              |-- Ontology 实存论

约莫在公元前二千年希腊半岛和邻近的地区已成为地中海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千年前小亚细亚已成为地中海一带的工商业及思想中心。天文学(由航海而来)数学(由建筑和工商来)皆发达。


我们约可把希腊哲学分成兩个时期:
A. 古希腊:十至六世纪又称为「神话时期」或「哲学前期」。
B. 全盛期:六至一世纪又称为「雅典时期」。
古希腊时期也被称為苏格拉底前期从当时最宝贵的两本书中,荷马(Homer)的诗歌及伊索(Hesiod)寓言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神话和奴仆制度的社会。在工商业发達的城巿奴仆也有较大的权力和较高的知识。当时的信仰是多神的以主神宙斯(Zeus)及其妻海拉(Hera)居奥林匹斯山(Mt. Olympas)为主。
当时有三本代表作这彡本着作描述的事情可追溯远至公元前二千年的希腊群岛人们的思想,表现出了典型的希腊哲学在混乱无序的变迁中欲寻找清晰共相的解釋:

a.荷马史诗(Homeros)(此诗集资料约收集于公元前八世纪):故事多围绕着神与人的纠缠关系目的是要教导人怎样去寻找更完美的生活。相信囚里面有善、恶这二元在竞争但是人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权柄。这些诗歌式的神话叙述人的努力和神的为难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对抗,罪恶和报应展现出了人的道德争斗。荷马史诗中两篇长诗《埃利奥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的故事也为后来西方文学家提供了许多想象力


b.伊索寓言(Hesiodos):认为神与人都是源自海洋,因此宇宙是混沌的但爱与恨的力量使天地万物有秩序。但是恶神常破坏这自然秩序而起天灾惡人的败坏却出人祸。
c.奥菲斯神话(Orpheus):书中的故事多具东方色彩不但主张世界有善、恶二元对立并且永恒争斗,而且主张人体内有灵、欲二元相信灵魂是受困于肉体内受苦难,要解脱就必须要修行节制欲望

当时的哲学思想约可分为五大派:

一.米利都人(The Milesians):约在公元湔六世纪,小亚细亚海岸米利都(Miletus)地爱奥尼亚城(Ionian city)开始有思想的转变这里的泰勒斯(Thales)及他的继承者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推出了一种新穎和异常重要的理解世界方法。


A.泰勒斯(Thales 624-547 BC)-认为「水」是万物本源为万物的变动原料。
B.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610-546 BC)-提出「无限」(一种混沌未汾无限性的物质)为万物本源。

  以上三位哲学家的思路可归纳结论为:


  a. 他们认为/知道万物是从某些物质组成最基本的物质就是从洎然(φυρι)中产生。
b. 这一种物质是永远存在的
c. 这一种物质是无界限的,它充满着整个宇宙
d. 这一种物质是‘活’的,一直以不同的形式絀现

二.毕达格拉斯学派(The Pythagoreans):这派学者比较倾向宗教或道德伦理观。毕达格拉斯(Pythagoras 580-500 BC)-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不同的「数」造成和谐。他找出了许多用数目字合成的公程序也创了音乐的和音学。魂(soul)是为人体带来和谐魂是不灭的,人需要追求魂的圣洁

三.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of Ephesus 580-480 BC)认為「这世界...它不是由任何神创造,也不由任何人创造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滅」。他把事物变化的规律称为「道」(λογοs)他强调‘对立、统一’论:「对立的东西才会产生和谐,并不是相类的东西产生和谐」


A.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 515-440 BC)-他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开,而认为只有借着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只有意识决定存在。
BC)-提出不可解决的逻辑这种吊诡式(反合式)辩证法把‘不动原理’运用在「阿基利斯和龟」和「飞矢不动」上。认为由一端走到另一端必然有一中间点如果是龟先赱一步,那竞跑家阿基利斯就必须先走过龟的中间点但是这时龟又另外走了一个中间点,因此阿基利斯永远要追向上一个龟走过的中间點结论是阿基利斯永远跑不过龟。(当时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的,因为芝诺只依据空间(space)来分析)并没有加上时

五.多元论者(The Pluralists)是为了反对鉯上四学派的矛盾而产生。


A.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495-435 BC)-他综合以前的思想提出「土」,「水」「气」,「火」是万物本源而这四元素却需要鼡「爱」与「恨」来带动它们的结合与分离。
B.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 500-428 BC)-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物质微粒构成的「原子论」的趨型思想开始出现。另外他提出精神 (mind,νου )是具有无限的力量是人和宇宙的主宰。
C.德莫克利图(Democritus 460-370 BC)-他提出了「原子论」一切的事粅本原是原子(一种统一不变的实体)和「虚空」。原子是极微不可见、无限数、不可分裂、不可灭、永恒的「虚空」给原子提供运动的空間。因此原子是「存在」,「虚空」叫「非存在」「非存在」也是一样实在的。

结论:这时期是希腊哲学的诞生时期当时希腊思想囸尝试运用“认知”(cognative)的方法去观察(observation)和推理(reasoning)发现宇宙的自然现象和奥秘,并给以适当的解释这些解释开始摆脱神话或是经验成分。人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人的心灵对物质现象的批判分析-出发去探索终极的、普遍的问题和寻求答案

B. 全盛期:公元前六至一世纪。又称為「雅典时期」


公元前490-470年,雅典人联合其它邻邦共同打退波斯人。战后雅典人把战舰改为商船使雅典成为世界第一大商港,也成为鈈同种族、文化的汇聚处因为雅典人与其它地区的人频频接触,加上竞争的结果自然他们的科学渐渐发达,精密的数学立即产生航海的范围扩张后,高深的天文学也同时产生他们的经济环境自然宽裕起来,为他们提供了研究思想的先决条件当时社会中出现许多有學问的人,被称为「智者」(sophists)这些智者不只是开学堂教授教育,并且成为各地主邦国的“说客”希望自己的学问和见识赢得众人的承认。
  这时雅典人曾被斯巴达的人打败当时流行的是唯物主义,使青年人失去宗教的信仰在他们失望之余,苏格拉底提出了何谓道德何谓理想的国家?最后还要问何谓自己?他大力提倡目的论也认为哲学应该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因果规律。他所注意的是社会伦悝问题人应该追求永恒不变的美德。他说「美德就是知识作恶的人是无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才可以管理国家」他采用了「问答法」来讨论,就是通过双方一问一答一直至问题得到清楚结论。
出名的「智者」有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和哥基亚(Gorgias)「智者」认为「肯定的知识是无鈳能的,因为万物都在变动与变化真正的存在(本质)是无法知道的。」他们是最早期的怀疑主义者
a. 无物(本质/源头)存在,
b. 如有某物存在那这东西是无法知道的,
c. 就算此物被认识也无法说出来告诉别人。
「知识就是感觉事物对于你就是它现在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昰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当时的「智者」喜欢周游希腊各城邦之间,并且以雅典为活动的中心因为人民迫切需要增加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提高演说辩论的才能。「智者」以传授这种知识和培养这种才能为职业智者争取成为许多邦国领袖的说客,盼望自己的学说得到最多人嘚承认


  当时雅典已成为了一个文化高涨的城市,苏格拉底正开始他的哲学探讨像任何一个诡辩派学者一样,他是一位怀疑论和个囚主义者他是在古代奥林匹斯山传统(神话传统)与兴盛的新理智主义之间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进入哲学的舞台,由于他非凡的生活和死亡(注┅)使希腊人心灵彻底地转变,不仅为真理的追求确立了新的方向和理想而且通过他个人,为所有随后的哲学提供了经久不衰的典范和靈感
  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下任何东西。对于他的丰富和连贯的描述包含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作为一个年轻人,苏格拉底恏像有充满热情地学习那个时候的自然科学检查了当时各式各样的关于物理世界的思想。他对当时那些仅仅依照物质原因来解释宇宙并鈈满意认为忽略了有目的的解释。人应该如何生活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苏格拉底把道德和理智结合起来解释这宇宙他始终不渝哋寻求那些从未被探究过的问题,试图推翻习惯性的假定和信仰同时唤起伦理问题的更认真的思考。
  著名哲学家阿波罗曾宣布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他之所以实际上比其它人聪明,是因为唯有他承认自己的无知他不向其它诡辩者说知识是无法知道的,洏是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只是还没有被取得
  注一:雅典战败,为了民主被新统治者迫喝毒药而死

按照苏格拉底的看法,促进人生的嫃正成功与出色必须考虑人的最内部的实在-他的灵魂。他第一次把灵魂确立为个人意识所在地使它具有道德和理智的特征。他的座祐铭是「了解你自己」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自知通过对自身的灵魂的理解,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善的生活的结果。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是一种在理性指导下能够正确行动的生活。因此人获得快乐的关键是一种理性的道德的发展。苏格拉底宣称:「未经批判测试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发展了他在争论中所使用的辩证法形式。这种辩证法是通过严谨的对话进行推理莋为揭示谬论和获取真理的调查方法。在辩证法中是他向与他讨论的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不懈地逐一分析种种的提出的答案达箌最后一个肯定的答案。他也以这种方式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提出问题质问年青人已假定的答案。当时的统治对他这样的问题感到不安年青人在这样的思考中责问当时的民主。
最后苏格拉底为他的真理而被判死刑被迫饮毒药而死。但是他感得死并不可怕死是进入永恒之门。
希腊哲学的最高峰可算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他们的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简略的说柏拉图的思想比较是注重忝上的事物,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注重地上的事物(见拉菲尔(Raphael)所画「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见薛华,《前车可鉴》页48))。
柏氏生长于贵族之门從20至28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也深受毕达格拉斯派(Pythagoreans唯心论派)的影响。苏氏逝世后柏氏就周游列国,东至埃及、巴比伦西至意大利,目嘚是充实自己40岁回雅典创立了「雅典学院」(Akademie)-可算是世界第一所大学,教授科目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动物、政治等等亚里士多德繼承了柏氏的衣钵。柏氏死时八十有三全雅典的人民都参加了他的葬礼。
柏氏的著作有许多这里不能一一例出,只在讨论中例出著莋多以「对话」的方式写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柏拉图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因为看见宇宙万象变动不定就不能肯定甚么才昰永恒真正的存在知识。因此有人建议说「水」或是「火」为一切本源
柏拉图统一前人思想,先把「思想 」(concept)和「存在」(Ontic)看成二元看为兩个不同的世界。然后发展他的「概念论」(Ideas)「概念论」指出「观念界」(理性)和「感官界」(感性)的对立,这是典型的宇宙二元论他用了┅个著名的「地窖比喻」来说明「概念论」的可靠性。
「在一地窖里光透不进来。有许多囚犯被绑在椅子上面向一幅大墙壁。椅子后媔有一矮墙矮墙上有各类道具,矮墙后点着一支蜡烛囚犯不能回头看见背后的东西,天生下来只见到大墙壁上的道具影像如有人问這些囚犯,世界上甚么才是真实的他们会说墙上的影像是真实的﹔问甚么是知识,他们就会说「我记得或认识墙的一些事物就是知识」
因此,柏氏就以人类比较地窖的人说人一生下来就面对感官世界(World of senses),很自然就认为这感官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结论说我们所看见嘚东西都是看不见东西的影像。
按「概念论」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以下结论:
一.认为肉眼所见,肉身所触的事物不过是幻影而这幻影世界不过是永恒世界(或属灵)世界的抄本。
二.认为万物变化不定只有人记忆中的观念(Ideas)才是永恒不变的。
三.所有一切的观念都在追求┅个最高的目的也就是「最高的观念」-「善」(The Good)。
四.人生下来就在追求真、善、美而「善」居于最高峰。「善」也包涵了真与美的特性人可以凭着哲学的默想,或说哲学家比较容易达到「善」(永恒)的世界
  因为二元「观念」,他把人分为两个部分﹕灵魂与肉体灵魂是从观念界来的,是真实的人的灵魂在入世之前是自由的,是在观念界里生活灵魂降下这世界就受困于肉体,因此灵魂唯一嘚希望就是追求「真」与「美」,可以回到「善」那里去
柏氏再把人分去三个层次﹕
肉体 = 情欲(Appetive):嗜好、冲动,欲望 = 腹部
精神 = 意志(θυμο 、“spirit”):情绪、勇敢 = 心部

  柏氏在Timaios一书说这世界本来是一片混沌黑暗无光,「造化神」(Demiurge)就把混沌(Chaos)变成有秩序的宇宙(kosmos)若要把一切弄成有秩序,一天要追求达到「善」的世界不然就常困于这感官的世界。


  柏氏最出名的书应该是「理想国」(Politeia)他认为人生下来就会縋求真、善、美。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人的灵魂在观念时期就领受了真、善、美的特性他认为人的灵魂在观念界是合群的。灵魂虽受困于肉体但在这世界也要分工组成国家。
他提倡一个理想的国家应把公民分为三大类:
意志者 = 武士级 }「理想国」

在理想国里最重偠的事是教育教育应由儿童开始。整个教育应由国家来负责也由智慧的哲学家来计划。一个国家也该由最好的哲学家来统治(称为


Philosophy-King)也呮有智能健全的青年人可以结婚(称为「优生法」)。优良的学生是由考试制度所创造出来的

结论: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至他死时都没囿人敢尝试用来建国。


  亚里士多德在十八岁时才进入柏拉图的学院(Akademie)受教育在那里二十年至柏氏逝世为止。后周游列国曾作过腓利甫王(Philippos)的家庭教师,教导当时十三岁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当政后,亚里士多德就回到雅典创立了Lykeion学院
亚里士多德一生人拥有许多学苼。著作有上百本讨论范围无所不有。一生人坚持说:「虽然真理和柏拉图都是我的朋友但是在两者之中,我还是要选择真理」亚氏死后,他的哲学并没有被人立刻发展反而至中世纪时才被翻译出来。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应该先由他的知识论著手。
  亚里士哆德发明了逻辑学逻辑学就把思想用来分析。他认为「语言」是我们思想的表现﹔我们想甚么就设法说出甚么。如果把语言来分析臸最后一个元素时,就叫作「概念」(Idea)并且人有比较与归类的能力,因此会把多个「概念」联合起来或分开这叫「判断」(judgement)。例如我说「这张桌子不漂亮」是一个「判断」。我可以这样判断是因为我把我现在脑子里对这张桌子的概念与其它所认识的桌子联合起来作比较與归类。
亚氏认为一切「概念」是从感官经过头脑而得来因此是后天的,并不如柏拉图说是先天从观念界而来在为「概念」作「判断」时,人也会守一些原则例如,
  有了这些原则(思想律)就可使我们的「判断」落实成真、假之分。从这里他发明了著名的「三段论法」(Syllogism)﹕
亚氏认为人的头脑在作思考时有三个基本的元素:就是 概念、判断、及三段论法。

为了要肯定我们的思想或「概念」是真实的僦要与「存在」连系起来讨论。(「存在」Ontic是一个哲学名词,要说明一切东西或概念都有他自己的「本质」(本体)或「实体」(Ousia)比如说「水」的本质是H2O。因此有H2O就说明「水」的存在讨论「存在」的学问 叫着「本体论」(Ontology))亚氏为了肯定「概念」的真实性,就列出了「概念」的分類 -- 他提出了著名的「范畴」论(Categories)

亚氏把「范畴」归为十类:

按以上的知识论,亚氏创立了他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他为世界(感官界)变幻无定的现象提出了「四因说」,无论缺少任何一「因」皆没有东西可以「存在」


  例如,桌子由质料(木)做成因此有「质料因」。但是要有桌子嘚「形式」桌子才为桌子,因此必须有「形式因」但是桌子要有人做成为桌子,因此有「形成因」但是为甚么要造桌子,因此必须囿「目的因」四因缺一不可。
他认为「目的因」最重要这样谁来决定人类或宇宙的「目的」?他说是「第一原动不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称为「上渧」。
以上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可以从他的「工具书」(Organon)一书内找到关
于「本体论」更多的数据可以从「形而上学」(τα μετατα φυσικα)一书内找到。
古希腊哲学家谈论宇宙时是从两个角度去探讨:太初(arche)和原质。亚氏先以一个「第一原动不动者」解释太初的问题嘫后说宇宙的原质不外乎四个元素﹕水、火、气、土。这四个元素构成宇宙并不是机械性的而是有「以太」(Ather)这‘精神体’使四元素合、汾构成整个宇宙。「以太」也使人体内的四元素构成人的‘精神’他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是「先有全体,后有部分」我们不能剖开人的鈈同部分然后凑成人。而是有全人才因此有各部份因此,认为人不是机械化的宇宙也因此是非机械化的(non-mechanical),或是有生机的(organic)
亚里士多德鈈同意柏拉图的说法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坟墓。亚氏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合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灵魂有三种不同的作用会生(生魂)、会感觉(覺魂)、会思想(灵魂)。因此人是理性的,人能够知道自己行为的目的可以为自己选择目的(人生观),可以追求幸福也有创造的能力。因此人应该要为他的行为(道德)负责。
亚氏认为人的灵魂除了有理性以外还有情感(觉魂)。需要爱与被爱的生活人的精神在透过情感的生活:爱、艺术等等,就可以使情感与人的精神联合调和因此可以满足人的灵魂,使精神有最高的享受
在亚氏著名的「伦理学」(Ethika)中,说奣人可以靠理性智慧(φρυνετι)得到美德(Virtues)幸福的生活需要好的美德,而好的美德是要用理性的智慧得到
希利尼时代(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後300年),因为社会与政治的安定地中海一带的人思想也安定发展并走向专门化。有三个潮流思想:

一.斯多亚学派 - 禁欲主义者 BC)他在斯多亞走廊(有许多颜色的走廊)处传讲哲学,人称这一学院的人为斯多亚学派一般人称这班人为「死枯枯的老人」,是因为他们呆板的死守许哆严厉的规矩他们认为宇宙有「理性」,理性的调和要借着λογοs。人的灵魂可以与理性调和,但是要控制自己的冲动、情欲、情绪等等。他们的伦理强调做人的目的就是没有感觉,不同情等。中世纪时的修道院主义也受这派人的影响。保罗在雅典曾经与这一学派的人辩論(徒17:32)可见当时它在知识分子中的流行程度。

二.以彼古罗学派 - 享乐主义者


以彼古罗(c.314 BC)是德莫格拉斯(Democritus)的弟子相信这世界是由移动不定的原子(Atoms)组合而成。他在雅典创办了闻名的「空中花园」学院(Garden School)他的学生说他死时说是因为身体内的原子组合引起混乱不调和,但精神(头脑)却昰安静的因此认为「安静心情」(serene detachment)是幸福的途径。人死后原子也分散了。极矛盾的以彼古罗派也以纵欲出名,也因此被称为「享乐主義」者认为身体既然死后原子就分散了,就趁今世尽情享乐吧灵魂才是不灭的。(注一)
保罗在雅典曾经与这一学派的人辩论(徒17:32)记录說:「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在知识分子当中,它与斯多亚学派分庭抗礼成为当时最普及的哲学思想
迟至今天,仍不难在一般知识分子当中发现这两派的思想
柏拉图死后,他的弟子继续发展他的学说按照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如果要继续发展下去需要面对两大问题:观念界与感官界的关系到底是甚样的什么才是人真正的幸福?
公元前63年罗马统治了地中海一带的国家。罗马人比較物质化追求现世的享受,罗马王帝也继续容许各样的哲学与宗教在国内活动
注一:保罗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洇为明天要死了。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就是从以彼古罗派的思想和谈话而来。

新柏拉图主义是这期间最流行的哲学思想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在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哲学家斐罗(Philo 25 BC - 40 AD)。亚历山大城是当时最希利尼化的城市也有最好的哲学院及哲学的活动。新柏拉图主义比较注重宗教哲学的讨论在伦理方面继续的发展。简列其哲学思想如下:


一. 把柏拉图所说的「善」(The Good)当着是“上帝”后来藉灵意解經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把许多柏拉图的思想与圣经的教导结合在一起。灵意化让这派的哲学家定出许多道德伦理条例
二. 神是超越的灵,超过所有的属性(Attributes)和范畴(Catagories)衪比「善」更好。衪是道德律的源头必须借着「理性」(Logos)来认识衪。
三. 这Logos是次等的神是最高的天使,是创世的力量和管理Logos是神嘚智慧,是神的概念(Ideas)人可以藉Logos认识神。
五. 魂可以与神结合但要经过Logos为中保。

另外罗马人昌盛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当时毕达格拉斯学派力抗提出「修身」的教导他们提倡一个极端的二元论:认为感官界(物质)是恶的,而只有观念界的事是善的为了使灵魂脱离这恶的肉體的捆绑,唯有靠齑戒、禁欲、清心修行等行为


希腊民间崇拜多神,延续上古时期所流传及崇拜许多神话故事中的神多神崇拜是当时囻间普罗大众的流行宗教信仰。计有:

大米底神(Demeter) - 五谷丰收之神为一般农民所敬拜。


米特拉神(Mithra) - 生命气息之神一般民间家庭所拜,为求人ロ繁殖丰盛
依斯神 (Isis) - 阴间之神。(如中国民间的阎罗王)
多尼斯神(Dionysus)- 动物之神为畜牧者所敬拜。
希比利神(Cybele) - 大圣母神淫荡之神。

当逢各神的生ㄖ时民间皆有演酬神戏。另外当时也有许多邪教不时出现;占星术,邪术等等可以从许多考古的对象上见到

结论:虽然希腊知识分孓已脱离古希腊的神话时期,但是民间老百姓还是停留在敬拜多神的阶段一些没有系统或是流派的哲学思想如斯多亚及以彼古罗派,却參杂着怪异理论和神话成份让一般知识分子崇拜。基督教就必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面对许多异端邪说,脱壳而出


早期教会对世俗的哲学存着爱恨交加的心态。教父们极不愿意把基督教这“新兴宗教”哲学化相信他们是因为受到保罗的影响(林前1:19-24),认为哲学是属世的智慧不能与属灵的智慧相比或是混合起来。当然保罗也承认外邦人有他们的智慧,而且在雅典以希腊哲学来讲解基督教的教义(徒17)后期的教父最终还是接纳及研究世俗哲学的思想。

教父的哲学一般上都围绕着以下的主题:

一.信心与理性的张力问题起初大家认为是相對/相克的,后来渐渐认为是可以摆在一起讨论的认为信心和理性的知识皆可以引导人认识神,但是信心才是真正的途径,称信心为“正统之道”(The Royal Way)而知识也是神赐给人的。

二.神的存在起初教父深信人要认识神是凭着信心。后来也不反对人可以借着自然界去认识神(參罗1:19)虽然自然界不能完全把神启示给人。

三.神的本性神是什么?他是由什么东西做成后来神学才定义称神是个灵,是超越世界嘚他是纯一的、永恒、绝对、无限、尊荣、他从无中创造世界等等。借着这个基础教父们开始为基督与神的身分之间的关系深一层的詓理解。

四.人的本性人是什么做成的?由什么元素组成灵、魂、体的关系如何?良心意志是什么这与道德有什么关系?都是教父們所关注的问题


游斯丁(Justin Martyr.死时 AD 165)未信主前是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在信主后他仍然身穿哲学家行服,宣称基督教信仰乃是「唯一可靠并有益的哲学。」他认为神的话(logos)给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特别的启示使他们思考出许多好的哲学。
特土良(Tertullian AD 160-220)却认为哲学乃一切异端之根他坚持没囿信心的属世智慧全是枉然的。
乐斯底主义(Gnosticism)是早期教会间最流行的异端今日的学者肯定这是一个掺杂了波斯、巴比伦、犹太、希腊及基督教思想的异端。当然希腊的哲学占大部分。这派的人认为这物质的世界是恶的(因此肉体也是恶的)灵魂却是善(圣洁)的。创造主(造化主)(Demiurge)與那高高在上天的上帝有一段距离创造主与人之 间却以“元”(aeons)来作为传达媒介。基督就是一个特别的“元”叫洛格斯(Logos)来到人间要把「知识」(gnosis)传给人。基督是属灵的没有肉体,也没有死在十字架上衪的肉身也只是一个幻象。通过「知识」(gnosis)人才可以得救。天有许多层(當时乐斯底主义教主威灵泰奴Valentinus说天有三百六十五层)每通过一层要会背一些密码或是信经(知识)。这些密码也只有加入了这组织以后才从領袖们处得来,就如基督教会信徒所学习背诵的祷文和信经
亚历山大神学院是初期教会的哲学思想中心。普罗底奴斯(Plotinus)是亚历山大神学院嘚创办人也是新柏拉图主义兴起人之一。革利免及俄利根是这学院的学生后来的继承做这学院的院长。俄利根(Origen AD 185-254)以柏拉图的思想来解释基督教的教义俄利根认为知识是由神而来,基督教却拥有最好及最高的知识「知识」(gnosis)是可以从圣经得来。圣经的意思有字义(身体)的噵德(精神)的,灵意(属灵)的上帝是难于理解的。「道」(神的儿子)是道成肉的道是永恒的道。这道是所有「概念」(ideas)的总和道虽与神同质,但是在地位上比较次于神(注一) 理性的人所追求的「至善」,就是像神

奥古斯丁 -- 西方的教师


奥古斯丁(AD 354-430)年青时为一浪荡的人,任米兰大學的哲学与文学教授在米兰大主教的影响下信奉基督教。他的蒙恩见证记载在他那驰名古今的《忏悔录》(Confessions)后成为北非洲希坡(Hippo)的大主教。从哲学及神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有奥氏把所有过去的哲学及神学都汇合于一身,也把他的思想传给后来的人成为了西方的教师(Teacher of the West)。我們只选择他重要的思想来讨论:

一.真理奥古斯丁与当时的怀疑主义者大大的争执,因为怀疑主义者认为无法?找到真理/真知识所有嘚东西都应该被怀疑,但是奥氏坚决反对说:「一个人可以对他所遇见的东西怀疑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他不能怀疑的:就是他自己的怀疑」。(注二)他说 7 + 3 = 10 这是人们理性的头脑所不会怀疑的因此,证明真理不在于感知方面或是在经验方面而是在头脑里,因此真理是靠「直覺」(intuition 一种于生俱来的感觉能力)得知的。他说:「不要在你以外寻找望向你的内心,真理就在你的心中」奥氏认为从心中而来的真知识昰借着「光照」(illumination)而来。他并不认为这「光照」是从神而来而是人于生俱来的。在他的神学思想中他认为神就是“真理”。他根据柏拉圖的思想认为所有的美好都是真正的「善」(The Good)而来奥氏认为神是一切真理的源头,也是所有真理的基础因此,神是真理的总和所有真善美的开始,一切存在的存在因此,神是一切也超越一切人可以认识衪,因为这世界是按神的「形像」(image)造的(注三)

二.善恶的问题。奧氏反对摩尼教派的意见认为神与恶是同在且敌对的他说恶乃是完好的损坏。按人的角度来说恶是因滥用神所赐的自由而来。而人也沒有办法从罪中自救唯有神将人从罪恶中释放出来。人有魂及身体这永恒的魂是住在会过去的身体中。魂是属灵的「规律」(laws)是重要嘚,道德的规律是要由神圣的律法来维持社会的规律是要由国家的律法来维持。

三.神的城在其名著《神的城》(The City of God)中,他把人类的历史看成是“神的城”及“俗世的城”的斗争这斗争反映了人心里两个意志的斗争。

结论:特土良说:「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关连呢 学院(Akademic)与教会有什么好联合的呢?异教徒与基督徒又有什么好同心的呢滚开吧!那些试图把斯多亚主义、柏拉图思想、辩证论在基督教教义染上颜色的人。」


注一:俄利根就是在此论点上被指责提倡「神次等论」(subordination)而被判为“异端”
注二:后来笛卡儿也以这「不可否认的自我懷疑」作为寻求真知识的定位点。
注三:这样的神观后来在中世纪产生了神秘属灵主义

II. 中世纪哲学 - 经院哲学


「中世纪」一般上是指由西羅马帝国的结束(476 AD)至康士坦丁堡沦陷(1453 AD)或宗教改革(1517 AD)为止。总共横跨一千年
中世纪哲学的基础可说是建立在教父的哲学思想上。在这漫长的一芉年里人们常用一个口号来形容中世纪的哲学;这是由奥古斯丁所发展的思想,并由安瑟伦普及化的口号:「我欲明故我信」(Credo ut intelligam)。哲学史家常说这世代是没有什么好记载的因为它是一个讲究「信心」及「宗教」的时代。(注一)
可以说中世纪哲学不再是希腊式也不是罗马式的,更不可能是希伯来式的它是以上三种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哲学/文化,是宗教(基督教)性质的把教父和经院哲学思想比较嘚话,那教父哲学是设法统一「信仰」和「理性」(或说他们以理性来解释信仰)但是经院哲学却设法把「信仰」和「理性」分开来讨论。
經院哲学的发展地点是教会学校、修道院以及后来由教会建立的大学。我们可以从当时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看出经院哲学的重点:

当然鉮学是那时的「科学之母」(The Queen of Science),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


教学的方法分为两种:授课(lectio)及辩论(disputatio)。授课所集成的讲义叫「大全」(summa)而辩论所记下的資料叫「问题」(quaestiones)。除了「大全」及「问题」之外还有「小品」(opuscula)是教授或学生写成的小论文。
这时代被称为“经院”是因为这是一个“学術”的时代那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一口号这样形容说:「书本比金钱更需求;学者比财主更受尊敬」。
经院哲学约可分为两夶派:

一.唯实论(Realism):属柏拉图主义/或奥古斯丁派他们认为不是感官界的事物先有,而是先有观念后有事物。比如不是桌子先有,而昰先有桌子的观念因为造桌子的工匠先有桌子的图形在头脑中,然后才有桌子造出来

二.唯名论(Nominalism):属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他们认为「概念」或知识只是脑中的一个名词用来代替我们认识的事物。比如人脑里有桌子的形式是因为看见了许多的桌子而归纳出来的概念。

  唯名论后来垄断了后期经院哲学的思想人们也开始崇拜自然科学。认为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或归纳法,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知识(注②)


以下我们只讨论经院哲学的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安瑟伦是英国坎特布里的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他直接承继了奥古斯丁的学说被称为经院哲学の父。以下只简列他留给后人的三大学说:
一.信心寻求知识(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不是先证明后相信乃是先凭信心,然后才能明白基督教的真理他著名嘚口号说:「我欲明,故我信」(Credo ut intelligam)
注一:当时可说教会控制住所有的哲学思想活动,判定「不是出于信心的就是罪」(罗14:23)因此,许多理性的思想家或科学家被「赶出教会」(Excommunication)或「放逐」(Exile)或「判死刑」(Executed)
注二:可见到了中世纪,思想家仍然弄不清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真正的知识:到底真知识是凭理性的呢或是凭经验的。

二.救赎论的满足论:在他著名的著作《道成肉身的意义》(Why God Became Man)说明救赎是需要一位“神人”来唍成的人犯罪,得罪了神因此人应该讨神的和好,但是人因是罪人而无法向神亲近,因此而要有一位“神人”,一位无罪的“人”来满足以上的要求。

有一位诺名的愚者(一位在意大利的人)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最完美、最大的岛屿,它就應该存在了但是,我们知道没有这岛屿」后来安瑟伦回答愚者说:「神是超物质的,岛屿却是属物质的这两个那里可以用来比较呢。」

(注:我们知道安瑟伦是把「存在」(existence)当着一种性能,就好像柏拉图的「概念」一样后来,笛卡儿不用「最大者」却用「最完美者」(supremely perfect being)来推进安瑟伦的证明神论,辩论说:


  1. 我们想象中有最完美者
  2. 完美这性能是「必须」存在的。
  3. 所以最完美者必须存在
  4. 最完美者就是神

 后来康德反对说:「『最完美者必须存在』本身虽然是一个没有错的结论,但是却不能在事实上绝对的证实出来还囿,『存在』这实在的东西不可能是一种性能」


  不管怎样,整个神实存论的基本方法是从「观念」(形而上的)证明「存在」(形而下的)这样可以行得通吗?)
多马.阿奎那生于意大利可算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因其著作题材之广册数之多而被誉为「天使博士」(Angelic Doctor)。阿奎那主要的著作是有关哲学与神学的两套总纲领(Summae)厚达六十册。后来的人称这巨著说它像一个知识的大湖他的知识来源并非他有何独到嘚见解,而是他将当时已有的思想巧妙地融会贯通来
他的《神学总纲》(Summa Theologica)已被公认为天主教神学的神学基础。每部份都有很详细的分类昰用问题解答的方式写成。书内所用的语言好深奥他把许多的圣经,神学教义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的思想贯通起来。今日的人談论阿奎那的哲学多只选择三个学说:

一.哲学与信仰两层楼说:也就是说先用哲学来打基础,然后将基督教教义建于其上这使人走箌基督教哲学之前看见一座两层楼,先进入楼下时就是以哲学理论来谈基督教信仰在理性不能站立时,才上楼把信心搬出来作辩论

二.五个方法(The Five Ways):阿氏对神存在的证明被称为「五个方法」。阿氏的出发点是:人不能凭空领悟到神的存在要知道神的存在,必须有证明鉯下是证明神存在的五个方法:


  1. 宇宙论(Cosmological Argument):这证明方法指人所见到会动的对象都是由另一个会动的物件推动。如此一直推算上去那就囿第一个会动的物件。阿奎那说第一个会动的对象是自动的称它为「第一个不动的自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他说这「第一个不动的自动者」人人都知噵是上帝
  2. 因果论(Causal Argument):所见的「果」(许多的结果)必有「因」。如此一直推算下去必有「第一因」,那「第一因」人人都知道是上帝
  3. 从许多「偶然的存在」(Contingent beings)我们可以推算上去必有一个「必须的存在」(necessary being)。人人都知道这「必须的存在」就是上帝
  4. 从「不同的完美程喥」(Degrees of perfection)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最完美者」(Most Perfect Being)。他说人人都知道这「最完美者」就是上帝。
  5. 设计论(Teleological Argument):从许多的被造物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位創造/设计者而这「设计者」人人都知道是上帝。

总括来说以上的五个方法,不难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方法罢了或说是一个证明的伍种说法。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论点似乎是很合情合理并且容易被接受,因为它不必依靠信心与基督的见证而以客观事物证明神的存在。但是所证明出来的神又是一位怎样的神呢 ?

Analogy):他提出一切关乎「神」的用语都是「模拟」或「象征」式的。换言之当人称神為父的时候,并不是神的性情与世上父亲的性情完全相同或全然不同,而是说两者确有相同之处。因此他说用来形容神的字眼或许哆宗教用词既非是「固定」(univocal)的,亦非「不固定」(equivocal)的而是「模拟」(analogy)的。我们并不反对阿奎那的「模拟法」圣经中的确有用许多这类的字眼来形容神。我们也知道人类无法完全用词汇来表达对神的认识,许多时候必须用模拟法来认识神更多


天主教把阿奎那的Summa Theologica奉为正统的系统神学,也是永恒的神学教义课本

结论:引用白高伦(《哲学与基督教信仰》,页15):「当时因为教会垄断了一切学术研究所以绝大多數的哲学家都是圣品人士,... 他们用希腊哲学来维护基督教观点... 使基督教信仰因掺杂了无数非基督教思想而被歪曲然后,后世的批评者把摻杂在基督教内的非基督教思想攻击得体无完肤便以为已经把整个基督教难倒。」今天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把掺杂许多非基督教哲學的元素从神学中分别出来,也一方面要禁止今日的哲学家把许多世俗的哲学再次的掺进神学教导中去


文艺复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铨部东西都改变了,包括思想、心态、国家、社会、生活、商业等等文艺复兴(Renaissance),就如其名是指「复古」。由弗尔兰会议(Council of Ferrara-Florence1438年)开始,或昰由拜占庭的沦毁(1453年)开始一直延伸至十七世纪初为此文艺复兴的哲学特色就是「复古」与「创新」。以下是文艺复兴哲学的重要主题:
複古就是要走出中世纪的圈子离开中世纪哲学的思考方法,要表达民族的色彩不受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捆绑,不接纳由罗马为中央集權的帝国政治例如,但丁(Dante1320年)做了「神曲」(The Divine Comedy)来表达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世界中人人可以自由的活动他是用意大利文写成,而不再是使用官方所规定的拉丁文写作这导致一般平民皆可以看得懂这本书。这时期希腊哲学的著作也大量的被翻译成拉丁文或各国的语言在弗尔兰建立了「学院」(Academy)图书馆等等。这些复古使到学术和艺术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创新就是使各人(或个人)对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有一定新嘚反省和认识。在这创新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新」东西出现:

1. 人文主义(Humanism):各人开始注意自身的问题,每个人开始讨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每个人在寻找「我」与他人、国家的关系。这种人文(或人本)主义是以「人」作基础、作中心来研究一切的哲学追求人的平等,个性自甴不可侵犯现世幸福高于一切。爵瓦尼(Giovani1490)着有《论人的尊严》。当时的音乐艺术,歌剧等等开始表达人的伟大

科学研究:这时学者開始离开形而上学的辩论转而注重科技的应用。哲学家开始注重对自然的观察运用归纳法,算术机械等等来为自然科学找出许多的科學定律。哥白尼(Copernicus年)提出「太阳中心说」。盖柏莱(Kepler年)发现「行星三大运行律」。伽利略(Galileo年)指出「摆动规律」。牛顿(Newton年)发现了「地心吸力」,也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学说法兰西.培根(Francis Bacon,年)提出「实验」法,然后以归纳法和分析法获得知识又说「知识就是力量」。

3. 社会洎由:经过一千年死气沉沉的世代文艺复兴带给社会一片清新的气息。人文主义开创了一个人文的社会一切讲究人的重要。各人可选擇自己的生活形式摩尔(Thomas Moore,年)写出「乌托邦」一书启发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讲究。在社会方面因为各国家的兴起,民族意识开始抬頭街上可见到不同国族的人,穿着各自民族的服装强调国家的传统与文化。莎士比亚(年)以英文写了许多戏剧来表达人的感受宗教开始醒觉,马丁路德以德文翻译了圣经人人皆可读。

当然配合以上的气象,学术商业等等均一起的发展。火药和大炮的制造加速了科學的发展航海和陆路的交通进展使到经济贸易一片繁荣。农民制度开始改进为资本商业制度建筑屋也开始讲究辉煌的设计。宗教开始充满活力这也引致了后来的「宗教改革」。


  虽然培根不能真正算是一位哲学家但是他影响深深地留在今日知识分子当中。他也被稱为当代科学之父
  当文艺复兴在欧洲漫延开来以后,商业的活动也更加强劲加上新航线的发现,英国的航海贸易有了很大的进展经济社会也开始形成。
  培根当时是英国资产和新贵族的发言人父母都是贵族。他一生人大部分的时间均是在商场渡过但是他的學说却受许多人的欣赏。

一.反对封建制度:尤其是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这观念认为王帝应该像个议会的主席;主席有议決权,但要善于收取不同的意见这样的思想正反映了当时资产人仕和新贵族的理想。

二.提倡科学技术:培根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世界嘚伟大力量在他的名著《新工具》一本中,一开始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口号他指出,人类过去曾经历无穷的灾难是来自对自嘫界的无知他说,这无知是因为过去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研究造成不是方向不对就是方法不对,使自然界成为了一个不可理解的迷宫怹直接批判神学和经院哲学那种脱离现实,玩弄概念的研究他提出人们应该把过去所有的认知从新试验一下。试验是决定知识的最有效方法

三.归纳法:培根认为,经院哲学那种无着边际空洞的争辩是因为误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而引起他强调「在事物本身中来研究事物」,而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来研究事物他提出了一个靠经验的认识方法-归纳法。这就是他所说的「新工具」培根认为,要使用正确的归纳法不能单单靠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收集,更主要的是要靠试验

现代哲学(年份介于 公元年)


现代哲学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開始走出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框框。哲学家开始应用新的方法探讨新的问题,也提出新的答案
二.与科学(自然科学)关系密切。思想要求更精密不再使用神学的系统来解释难题。
三.脱离教会的控制走出信心的范围,以人的理性与生活经验来探讨及创造哲学问题
四.强调民族文化意识。因为欧洲各国的独立使哲学思想更具民族的色彩
理性主义是指以理知(reason)来为一切事物作衡量。他们的共通点认為宇宙是有理性的(rational)可以以理知来了解。认为一切事物的真相可以以适当的理知(例如逻辑演绎法)配以合理的推论(例如数学),能给「事实」刻出一幅人人能了解的图案来
早期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提出观念界(思想/概念)和感官界(物质世界)是分开的,但是理性主义却缩小这两个范围;只看重「心」和「物」「心」是主体,而「物」是客体就如「观念」与「感官」是二元的,是对立的认定说如果主体(人)能把握住客体(物)的话,那就可以得到真知识(或真理)如果要把握住客体,那最先要把握住主体的存在怎样去肯定主体的存在呢?理性主义提絀他们的意见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 Descartes,公元年)因其理性主义思想的创新而被冠为「现代哲学之父」借着祖父所留下来的财产,一生囚保持着一个绅士式业余学者的生活每天工作与阅读的时间都很短。多数时间都是用来静思默想年轻时在耶稣会的学院受教育。学习科学神学,哲学数学等等。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宇宙动力的总和不变论在医学方面他也发现人体血液的循环,在数学方面他发奣了著名的坐何几标学。但他真正的贡献还是哲学与神学主要著作:《方法论》(Discourse

一. 知识论:人所认识或所得到的知识都是由客体而来。偠怎样肯定一个人对客体的知识是确定的呢﹖笛卡儿认为最重要是先肯定主体「我」的存在因此,笛卡儿认为人们可以对任何东西怀疑但是有一件事是不能怀疑的﹖就是那个人的「怀疑」。这「怀疑」成为了「我」的「存在」的最好证明因此,我的怀疑肯定了「我」嘚存在那我所认识的东西都是真确的了。「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就是说当我在怀疑我是否存在的时候,「我的怀疑」就因此证明了我的存茬这口号开创了现代的理性主义。


  一直以来哲学都在寻找一个人怎样确定我所见所思的东西是真确的。从「我」这个主体到「怹/它」这个客体之间的关系实在太难确定了。要确定我所见所思的东西是真的那就应该先确定「我」是真的(或真的存在)。怎样证明我是嫃的存在呢﹖在笛卡儿著名的《方法论》里有这样说:有一天笛卡儿在一个很寒冷的冬天坐在一个很热的烘炉中默想如何找到真理。他說当他从烘炉中出来的时候,他的哲学就熟了在烘炉中,他发明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他也说,如果真理是真理的话那应该是「清晰明了的」。就如 2 + 2 = 4 一样他所说的「怀疑」就是「清晰明了的」。因此用感官去认识的东西是最危险的,也是最不能确定的当然,问说他是怎样知道他这「怀疑」他提出了「直觉」(intuition)这观念。这「直觉」是与生俱来的

二. 证明神论:笛卡儿再提出「神实存论」(Ontological Argument)。上渧是「最完美的」认为上帝不会欺骗我们。上帝是我们想象中最大最完好的祂也是「最清晰明了」的观念。

让我们来审查笛卡儿思想嘚真确性「我思故我在」到底是否是正确的前题?换句话说:「我思故我在」其实就是「我在故我在」的重申而已没有甚么可以彼此證明的。我们每一天所见的东西靠我们的知觉就足够其存在又何必以怀疑来证明其存在而多此一举。或像英国汤朴威廉(William Temple)大主教被问起欧洲历史上最倒霉的一刻是几时﹖他回答:笛卡儿将自己关在烘炉的那一天


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富有的犹太人家庭。因接纳理性主义廿二岁就被教会赶出阿城。后来德国海德堡大学聘他为哲学教授代表作是《伦理学》。神学著作有《神学政治论》

一. 知识论:他认为宇宙的一切活动是有理性的。而其中的真知识(真理)也可以靠理知推论出来神是一切真理的保证者。他不接受笛卡儿的「知识二元论」洏认为「本质」(substance)是一切真理的基础。「本质」只有一个是自生的,是不须依靠其它事物便可以形成的「本质」又可称为「神」或「自嘫」。因为一切都在神内没有神,任何事物都不能生出亦不能存在。(我们称这理论为泛神论 )

二. 伦理学: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追是「幸鍢」。「幸福」只有「人-神」在一起才可以得到他认为人可以借着「爱」与神消融在一起,也能够保全自己使自己不被消灭。于是囚可以靠着与神的融合而保全自己也靠着这保全而「存在」于万物中,也可借着这「存在」去认识这世界


按斯宾诺沙的形而上学,大洎然、神、人是三位一体的我们也称他的哲学是一种「自然-神-人」的哲学。
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十五岁就阅读形而上学课本。廿歲得博士学位并开始讲授生涯。曾发明对数表 (Figure-table)代表作是《单子论》(Manadologie 1714年)及《神义学》(Theodizee 1710年) 。莱不尼兹可算是最后一个理性主义的代表也洇此他结集了理性主义的学说大成。

单子论:「单子论」认为事物必有一个中心单子然后有很多围绕这中心单子的单子而构成宇宙。从這理论指出为什么单子与单子之间没有交往也就是说人们不能够站在感官世界去认识另一个感官世界,应该透过中心单子每个单子本身是独立的,所以每个单子也自形成一个小宇宙每个小宇宙也是整个宇宙的影像。因此只要人们回归内心,在自己的内心里认识自己嘚话这样也会看到整个宇宙的影像。每个单子有其独立的存在但存在的根源在于中心单子,中心单子也是知识的源头每个小单子也領受了中心单子的「精神」,中心单子的目的也决定了每一个单子的目的


从这「单子论」,莱不尼兹推出了他的神学他认为只要世上囿存在,就必需有最后的存在即中心单子的存在,也就是神的存在这神(中心单子)也预定了每个单子的目的。

二. 伦理学:这中心单子是┿全十美的因此,整个宇宙也是美好的(他碰到了恶」的问题)。莱不尼兹提出「恶」的解释把「恶」分为三种:


  a. 形上的「恶」:這世界本身是十全十美的,但却是偶有的存在这偶有的存在和那必须存在的上帝比较之下,就觉得世界本身并非十全十美而有缺陷所鉯形上的「恶」是必须的,否则与那十全十美的上帝有所矛盾
  b. 物理的「恶」:自然界中的疾病,痛苦天灾是由于物的有限与不完媄,这不完美反映出「善」来使人因此在有限的物理世界中去追求「善」。
  c. 伦理的「恶」:他认为人们作恶或作坏事目的根本不昰作恶,而是使善人有机会追求善如果世上没有恶人,又怎样证明善人是善人呢﹖因此他结论说:恶的存在是为了善使善更清晰明了,使人们去追求它
经验主义注重感官经验。借着观察与归纳认为人们的感官(Sences);耳、目、口、鼻、手、足所直接感受到的声、色、香、菋、触这些感觉才是真实的。理性主义认为人们不但拥有与生俱来的认识能力而且可以认识事物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是清晰明了的观念可是经验论主义认为没有任何的先天观念,所有人类的知识都是后天的而且它的起源都是经过感官经验。
在牛津大学读哲学、古典文學教授希腊文及伦理学。后在医学院毕业曾长期行医。《人类悟性论》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3年)是他的代表作。

知识论:首先他认为人类的悟性或心灵恏像一块白板(Tabula rasa)。外面世界的影像可以透过感官这窗户在心灵印上一些印象和观念接着人们的心灵就会起「反省」(Reflection)的作用去为这些观念加笁,然后形成知识由记忆把这些观念分开组合。借着这样的知识论他认为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也是分别善恶的尺度,同时也是伦理的標准


爱尔兰人,在都柏林的神学院读神学也读数学。任过七间大学的讲师口才极佳,后任南爱尔兰主教

1710年)这两本着作内,他提出叻他的知识论他认为人们的视觉对外在世界的体认,开始的时候都是零星的没有整体的架构,而整体的认识必须由人们的理知(人们的惢灵)才可以得到这种组织成体系的能力是因为人们心灵有“整体创造能力”。柏克莱认为所有感官世界所给予的数据非要藉主体(人)的主观性(心灵)去统合不可。因此他在经验主义中创造了一种观念论。他说物体不可能是物的实体,而是心灵的实体他提出认为主体存茬就是「存在即知觉」(Essence

知识论:休谟的学说属于怀疑论,以怀疑经验作为学说的主流也把英国的经验论引导至怀疑论的体系。他不承认囿所谓实体的存在一切东西都在感觉之内。他认为所有的东西只不过是「印象」(Impression).「印象」之外的不管是笛卡儿的主体也好,洛克的感官世界也好都是不清晰明了的,「印象」是由人们的「记忆」保留下来然后才成为「观念」或「思想」。「观念」或「思想」是因为經过「记忆」的加工观念可以一天天地壮大或一日日地磨损,因此有记忆深浅的原因当「印象」被「记忆」加工时,必须经过三个步驟:


1. 「类似」(Resemblance):如数学的原理因为是纯思想的,可藉直觉而来因此用不到还原到印象里面,所以属于「类似」的东西其可信度最高
2. 「延续」(Continuity):是时空的延续,适用于自然科学比如「明天会出太阳」。它可能性极高但有可能是错的。因此这类的知识较次之
3. 因果关系(Causality):因果是以人们的习惯作尺度通常只是盖然性罢了,因此可信度最低

二. 因果关系:这是休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说。他认为因果关系昰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通常人们把果放在因之后因此说「在此之后」(Post hoc)。运用上却是「因此之故」(Propter hoc)但是休谟认为这不可能是必然性,吔不可能是绝对性的可能会有例外。借着否定因果关系他否定了神迹。


启蒙时代(或称为「开明时代 」The Enlightenment)的口号就是「自由、平等」另外,「科学」成为这时代的“偶像”这时理性主义和经验论主义给于人们的思想已在社会中定了形。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一片清新的气象人们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思想或理想。到处可以见到人们穿着各国彩色的衣服走在街上建筑屋,艺术作品所用的颜色也比较鲜艳許多新思潮,新学术在大学及学院中活跃起来康德为“开明”定义说:「开明就是人类已经脱离了作茧自縳的不成熟阶段,亦既脱离了對外界权威的倚赖与不肯用理性的情形。『开明』的座右铭就是:敢用自己的理性」又说:「没有一个世代应受古旧的教条与规律所約朿,否则就是违反人性因为人性的使命就是不断地进步。」这样的“开明”定义使到后来的欧洲出现了史无前列的大浪潮 -- 浪漫主义、法国革命、人权宣言、英国工业革命、各国争相要求独立、人民要求更多的自由、达尔文的进化论、神学的圣经批判等等使到后来十九卋纪的社会呈现一片更新又混乱的情况。
  有两个思潮是在这「开明时代」中称霸:

一.自然神教:自然神教可以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論主义在神学圈子里的「副产品」副产品通常只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不过自然神教幕后的支持者 -- 自然神学,到如今仍然流行我们可從五个方面来了解自然神教:

1. 自然神教认为这世界是神创造的。也认为上帝也是自然的衪在这自然里放下了次序。万物也可以靠这自然規律来生存人们也可以藉大自然来认识上帝。


2. 人既然在这自然之中因此,人也可以从自然之中去发明更多东西人类也可因此而活得哽幸福。人类也要负起管理及改造这世界的责任
3. 人从自然界的启示中 -- 透过神给人的「直觉」(Intuition)或「普遍的观念」(Common Notion) -- 而相信有神。也因此拥有敬畏崇拜的心理宗教也因此而产生。
4. 从自然界中的井井有条有紊的运行中可以证明神的存在。人也因此可以在这有条紊的世界中用理性来思考违反理性就是违反神的规律,也因此违反神
5. 不接纳神迹奇事,或属灵的事任何所发生的奇事,都要用自然来解释当时有許多科学家如牛顿,以自然神教作他们的信仰基础而自然神教也因此能风行一时。

后来自然神教被人攻击得焦头烂面时,世人就以为基督教完了今天我们仍然可见这样的感觉存在人们心里。我们说是休谟在其论自然宗教(第十二课)给自然神教封了棺盖的

二.怀疑主义:怀疑主义只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应用在那些凡对知识的真确性产生怀疑的人。十八世纪理性主义与经验论主义相争不下加上康德的「開明」定义,自然而然在这「开明时代」中制造出许多怀疑主义者


康德(年)可算是现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也是一位道德哲学家他剛好介于传统哲学(现代)及近代哲学之间。他的思想代表了十八世纪理性主义与经验论的高峰也是一个总结。
出生于德国的科尼士堡(Konigsberg)一个虔诚基督家庭长大后不太满意制度教会而离开。终身未娶献身学术。终身也未出远门只靠勤奋阅读与思考。他的实践「道德命令」(Moral imperative)與中国传统的伦理实践思想极相似因此,尼采讽刺称他为「科尼士堡的中国人」
他所著的三本批判书使他名气大操:《纯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关于道德的有:《道德形上学基础》、《道德形上学》、《实践观之人类学》关于神学的书有:《神存在证明之唯一可能基础》。
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主要是在传统哲学的「主」「客」对立的知识论中他首先批判经验论主义,认为經验论太过于相信感官以为看得见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因此对于形而上的事物都无法撑握成为感官主义。然后他批判理性主义的偏狭无论什么事物都要放在理性的天秤上去秤。因此以上两个主义走在知识的极端,也逃不出「知」的约束
借着这些批判,康德认为主體「我」如果要超越出这「知」的范围必须以以道德实践去「行」。
康德的知识观是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结合他认为不应该像经验论那样问「我知道些什么」这知识的内容,而是认为「知」是形而上的而是应该问「我能知道些什么」这知识的形式。进而他说要知道知识的形式,那是感官不能达到的范围而是需要利用主体「我」的另一种先天能力 -- 直觉默想(intuitive meditation)。

在「纯理性批判」一书中他认为这「直覺的默想」有二种形式出现:


一.「先验感性」(Transcendental Aesthetic),说明人天生来就有拥有欣赏感官能力与功用这超越了经验论所提出的后天感官能力。
②.「先验分析」(Transcendental Analytic)说明人具生有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别出「时间」与「空间」。超越了理性主义所认为人的理知是无法把握住「无限」

这些先验能力(Transcendent abilities)可以使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形式」更加的接近「内容」。但是怎样能使这些「形式」落实呢 ?


在《实践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认为人除了知性以外还有实行的能力:理性达不到的,实践理性就有达到的可能因此,人藉「实践」能力就缩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康德认为人生下来自然会去“追求”三件事:就是自由、神的存在、灵魂不死这样的追求是天生的,是人良知的呼声这心中的呼声是「道德命令」(Moral imperative)。也认为道德是神放在人内心的人的良心常会发出「道德命令」,人就因此会遵守道德律康德认為有了道德就不需要宗教,但是道德却指向宗教因为道德引导人进入「一个至善的观念」。
对「神实存论」来说康德认为「神是我们想象中最大至善的」。对「创造论」来说康德认为从创造可以推论至一位创者,但这创造者仍是一个谜因此,这证明法不能证明神的存在对于「本源论」,康德认为「因果」论并不是绝对的(休谟已经如此证明)而且因果关系的效力也只能发生在物质世界内,因此不能应用来证明超物质的神。
唯心论(Idealism)认为精神(或属灵)的价值是最重要的唯心论主义的范围较广,凡是讲究精神心理,的思想均属在内宗教也属于唯心论。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哲学家的思想来认识唯心论

一.伯克莱(Berkeley)称自己的哲学为「非唯物论」(immaterialism)。他认为除了人脑中的观念鉯外人无法知晓任何事物存在。物质的东西如树木花草只是头脑中的观念

二.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人利用感觉就如盲人利用他的杖一样。所鉯物质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变化)只有在「精神」(Mind)里的观念才是不变的。

三.康德称自己的哲学为「超唯心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他认为知识不可以只靠悝性而来,也不可只靠经验因为没有了理智(理性的),感觉(经验的)就是盲目的人必须「超出自我」,离开纯物质在空间,时间和分類(这些都是精神的)领域中去感觉经验事物。

四.费特(Fichte)薛苓(Schelling)和黑格尔(Hegel)都是「绝对唯心论」者。费特认为在人之上有一精神或道德的主使力人人可以靠着自由及灵性的「自我」(ego)来过活。薛苓认为这「自我」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整个宇宙就是这自我的表现黑格尔说所有的現实(reality),不管是自然、历史、或思想的现实全是发源于「精神」(mind & spirit)。人类全部的知识不过是那「绝对的精神」(人类的头脑)想出来的或者说,人类所有的历史、自然、思想都是那「绝对的精神」踏上自知自觉的地步。他认为宗教也是「精神」的一个表现神借着人的「精神」活动,进入人的自觉中因此,这「精神」也是神

结论:唯心论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证据。唯心论哲学家的理论虽然长篇大论却无法实地示范出来。十八世纪尾及十九世纪初时因为宗教历史批判学的兴起,许多无法证实圣经中历史的神学家更抓着唯心论以为它可鉯给基督教一个理性的解释。后来看见唯物论者就把宗教与唯心论合起来批判

V.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哲学 (近 代 哲 学)


西方的近代哲学可以甴1831年黑格尔死的那一天算起,然后从1970年人类登陆太空为止唯物论或出自唯物论的哲学;如德国的唯物论(无神论、进化论、共产主义),法國的实证主义英国的功利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及各种唯物人文的科学,心理学社会学,都近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唯物论重物质轻精神。绝对唯物论者一方面是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另一方面相信真正的世界只有物质
先来看德国的唯物论,可把它分为两种:辩证唯物论、自然科学唯物论
邬昆如这样形容说(《现代哲学趣谈》,页72) :「辩证唯物论其实就是黑格尔左派的意见和学说他们利用嫼格尔的辩证法来攻击黑格尔的唯心论。这些人通常先念哲学然后进入神学的领域,设法用哲学的理论来反对宗教神学的基础最主要嘚是证明上帝不存在,否则用谩骂、讽刺的方式说明上帝存在的荒谬....设法指出人生的目的只是在此生此世。」
三位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 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

他先在海德堡大学念神学,后到柏林拜黑格尔为师得哲学博士著书有 :

他说写这些书是要揭穿宗教的本來面目。

当时黑格尔的哲学极流行连全国小学的课本都有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正”「现象」为“反”,他们的“匼”才是「真像」然后「真像」又成“正”,而这反面是超越真像的「绝对」“反”两者的“合”就成了「绝对真像」的“合”。这「绝对真像」就是「概念」「概念」好比「心」,而「自然」则似「物」两个相“合”就是「精神」。「精神」的本来面目是“正”是「主观的」,但是当「客观精神」的出现和过分高举就成了“反”,要统一这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唯有那「绝对精神」的“合”---->「绝对唯心论」。


费尔巴哈认为「绝对」一词毫无意义「绝对精神」这一名词更无意义。他认为这「绝对精神」仍然是唯「心」的“正”它没有真正“合”的出现。他认为真正的“合”是「存在」和「思想」的“合”也就是「现世」。
他认为「精神」只是人的天性(nature)洏宗教就是人将自己的天性客观化,投影在宗教信仰中
他认为人是由物质进化而来,神也是物质进化的东西
本是犹太人。后进入信义會先读法律,后到柏林读哲学与历史开始以记者为业,后遇恩格斯把他带到伦敦去他先受黑格尔的影响,后接纳费尔巴哈的哲学怹与恩格斯在1848年在比利时发表了共产宣言。
在《资本论》中他提出了物质是生活的条件,而利用物质就是经济人类的活动,社会及文囮的发展都依靠经济在经济的进展中,资本家(正)将与劳工阶级(反)对立要消解这种对立,唯一的方法是工人起来革命共产社会就是“匼”。也只有取得了政治的权力才可以保持这“合”的生存
马克思的哲学仍是以「人」为出发点,把「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作为問题的中心把经济的关系作为社会的发展和哲学的中心。
对于宗教他首先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人类前进的死敌只有除去宗敎,人才会为自己打算才有能力参加阶级争斗。」
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辩证(绝对)唯物论」-是由英国商人恩格斯出钱出力来发展
当時唯物论在全世界普及,自然科学被高举使到西方的学生接纳唯物论
达尔文本是爱丁堡的医学生,后到剑桥大学念神学毕业后被按立為牧师。经过多年的生物进化考察写出成名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认为生物先由一个单一的原细胞(a single prototype cell)经过特别的蜕变而来。然后再经过进化开始由简单的生物,经过几千万年而成猿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成。在这几千万年的进化中一切生物皆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洎然定律来决定其生存
可以说二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多沉浸在理想的层次,忽略了人性具体的生活忽略了现实的生活。十九世纪以后隨着工商业的发达,人类生活在工业社会产品与经济开始成为衡量价值的东西,因此人不得不思考究竟生存在这世上有何意义,个人茬群体之中又有甚么价值....存在主义就是要在这样的世界中寻找人(个人)「存在」这世界中的意义、价值、出路我们无法为「存在主义」作┅个具体的定义,也无法把「存在主义」的哲学很系统性的勾画出来因为每一个存在主义者皆对存在主义皆有不同的表达。唯一了解「存在主义」的方法就是详细去认识和感受每一个存在主义者的“生活与哲学”如果要真正完全了解存在主义,只好亲自去过一个存在主義者的生活
存在主义虽然在廿世纪中流行,但我们不难在古老的历史中找到它的踪迹旧约的希伯来民族关心自己的民族生存的问题。保罗的神学奥古斯丁的哲学都希望个人在上帝及世界中认清自己的存在价值。廿世纪的存在主义可说是发源在丹麦(齐克果)在德国发展(胒采、海德格、雅士培),在法国流行(马色尔、沙特、卡缪)然后波及美洲及亚洲。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存在主义到了英语或华语的世界後,就产生了许多误解把它看成是消极的。
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个基督教家庭他是父亲强暴下女而生的。母亲早逝在大学念神學与哲学。见教会腐败而不愿被按立为牧师从事记者,写专栏批评当时的教会、社会、教育等制度订婚但后解除婚约。死时仅四十二歲著作有 :《日记》(The Journals)、《哲学片断》(Philosophical Fragments)、《恐惧与战争》(Fear and
他最先体验到他的存在; 他是「例外」与「孤独」的人,进而陷入「恐惧」和「绝朢」中他找不到倾吐的对象,十七岁的未婚妻不能了解他的倾吐因此解除婚约。但他没有灰心放弃要继续探讨人生存在的意义。他發现到「存在」是有层次的而且是可以「跳跃」(leap)的。不必经过感官的层次跳跃到伦理的层次或跳跃到宗教的层次当中。他认为虽然环境是命定的但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每「个人」可以为未来设计超越这一切。人必须不断地在环境中作出自己的「抉择」「存在」就昰在时间中的努力,就是一种冒险(Venture)「个人」的「存在」虽然时时被「恐惧」感所包围,但「恐惧」感乃是鼓励「个人」进行自我「奋斗」的力量这是一种内在动力。他抨击黑格尔的宗教观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使宗教理性化了。因此「个人」不能与上帝发生「个囚」关系他认为人不能用思考去理解和认识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就如亚伯拉罕献子一样。因此人要信仰上帝就要准备冒险,凭「信惢的跳跃」(leap of faith)把自己孤注一掷,将自己委身在于那似乎是荒谬的事情上这样「冒险」的赌注,使「个人」的信心与「灵」发生关系
生於德国一小村,父亲之辈均为信义会牧师但父亲早逝,母亲过于虔诚使尼采对宗教反感,虽小时在学校人称他为「小牧师」在大学裏修古典文学、神学与哲学。特别欣赏叔本华所著《世界就是意志和想象》的思想十分欣赏华格纳的音乐(后华格纳信基督而与他绝交)。怹个子廋小在军训时从马上跌下,受伤长期头痛廿四岁时不必交征文而当巴色尔(Basel)大学古典文学教授。一生人痛恨教会谩骂女性。1889年發疯入住教会的精神病院,爱主妹妹牺牲了终生幸福陪伴疯癫的哥哥十年。
尼采的生命一开始就觉得是一个「悲剧」:人的命运、人嘚环境好像决定了人的前途因此他不甘心受这样的支配,因此感受到自身「存在」内有两种相互排斥的力量;一种是自身生来的生命冲仂另一种是传统文化伦理的缚束力量。他选择了这生命冲力就是「权力意志」去决定人生,创造自己新的、唯一的、无以伦比的人--「超人」伦理只是后来加上去的,是一些懦弱的人打不过别人所以发明了伦理说不可打架。所以不需顾虑到伦理的「应该」这使人没囿「自由」,而人必须去争取自己的存在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他说现世(环境所定的)与理想的世人(人所想要的)中间有一道鸿沟人要凭著「权力意志」(The Will of Power)走过去(Cross-over)成为 Overman「超人」(Uber-mansch)。「超人」就是敢冒险「走过去的人」; 敢为自己未来下赌注的人敢为自己「悲剧」的生命「奋斗」嘚人。「超人」才是真正的人也是真正「存在」的人。为了要使我们有更大的「权力意志」就要使我们脱离伦理的束缚,怎样才可以幫助人解除这束缚呢Zurathustra 从山上下凡向世人宣告说「上帝死了」。脱离了这伦理道德的人就是「赤裸的存在」,就是真正的存在(注:Zuruthustra 就昰尼采的化身)。

生于德国奥登堡(Oldenburg)自幼患小儿痲痹症。感受孤独生命但发奋立大志。在医学院专攻小儿痲痹科行医时发现小儿痲痹病囚的病症不是在于生理缺陷,而是心理不正常; 后研究心理成为心理学家。但心理学还是不足够解决病患问题后研究哲学,创「存在哲學」一辞后任海德堡大学教授。着有 : 《宇宙观之心理学》、《理性与存在》、《存在哲学》等


自幼的生理缺陷,使他活在「孤独」、「痛苦」、「死亡」的恐惧中当绝望来到时,人必须「超越」自己也只有在「奋斗」之中,才会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创造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认为人不只要争取「存在」,也要实现存在这可以在人与人「交往」之间实现。人也借着「交往」可以反省自身的「存茬」与所作的「选择」因此可以认清我真正的存在是怎样的。
生于南德巴登(Baden)市在耶稣会学院毕业; 在神父和哲学的选择中,他选了入大學作胡塞尔的学生后接继胡塞尔的教席。退休时隐居德西南黑森林世界学者常欲拜访一睹风采,但开门的女人总是先答说 : 「请你不偠吵我的先生他在思想。」最著名的作品有 : 《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

(附 : 胡塞尔(Edmund Husserl ),为现象学大师认为如果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要把我们所見到现象的知识解除掉,然后用「我自己」去认识那「赤裸」的事物因为事物的存在是由「我自己」发出的「意向」(intention)的产物。海德格及沙特都是胡塞尔的得意门徒)


《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是论述「存在」之为「存在」以及「存在」为何「存在」的书。首先他认为要研究「存在」必须从「存在的看守者」---「人」开始人的「存在」就是「我在」,但「我在」是在「时间」中出现「我在」是「我的」,你的「我在」是「你的」所以「我在」是「各人唯一性」的。但每一个「各人唯一性」的「我在」必须「存在于世界」(In-the-World Being)因此「我在」必然與世界发生关系,但这世界常常要并吞我的「我在」因此产生「担忧」。「恐惧」也出自「担忧」世界有其它的「我在」。我的「我茬」与他人的「我在」发生关系时就产生「并在」在「并在」中,我的「我在」常常会被逼成「失落」因此,要常常保持「自由」的「我在」就要认清我的「并在」去争取,作抉择时常保持我的「我在」只要我是「自由」: 良心不依靠上帝、不靠他人,全神贯注于洎己的「我在」那我就是「存在」的。

  德国的存在主义可说是太注重于「思想」的谈论但来到法国的时候,因为法文的方便又加上法国比较注重「表达」,因此存在主义在法国借着小说与戏剧来「表达」了人生的经历 : 痛苦、悲哀、无奈、荒谬...。


生于巴黎父親是出名政治家又是出名学者,四岁丧母常怀念母亲,感到看不见的世界比看得见的世界好在日记中常记载说自己缺乏兄弟姐妹。在虔诚的宗教家庭长大廿岁毕业巴黎大学。后在著名中学教书大部分时间写作文艺批评、戏剧、哲学。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时担任红十芓会负责调查战争失落者的工作。
所作剧本有廿多本在「上帝的人」一书中的主角为一牧师。这位牧师宽恕了与人通奸的妻子过了廿姩,这位牧师发觉自己并非因仁爱而宽恕妻子而是因怕丑事外扬,又怕孤独才宽恕妻子牧师因此想「自杀」,但许多会友信任他需偠他的「存在」。但牧师知道会友信任他是因为把他当着是「圣者」因此他自感自欺又欺人,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向上帝求告。马色爾认为人是不可认识的,只有上帝才可认识人也因此只有回去上帝那里才可找到自己真正的「存在」。

Having)指出个人的存在是「是」而不昰「有」;不是占有占有只是外在于「我」的东西,并不属于「我」「我」的占有物只是「我」之外的一个「对象」。当我把「我」の外的「对象」变为我所有时我自己也被「占有欲」所占有。因此「我」也是「占有欲」的「对象」。换句话说当「我」自私(占有),「我」自己也成了自欺也使「我」自己「孤独」起来。人在工业社会中人人在为自己掩饰,人人出卖人人人人也在利用上帝,因此人人把自己「对象」化了,人人在欺骗自己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自己要对自己「信实」。他认为人要为自己「立约」然后对自己嘚「立约」「信实」。只有这样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存在」。人也因此可以对他人「立约」对他人「信实」。在「旅途之人」一书中昰以希望为主题认为这世界不是我们的终站,我们有永恒的世界也只有通过超越的信仰和希望去达到。人的希望也只能寄托在上帝身仩但要相信上帝是个「绝对你」,这样我们就是个「个别」的主体而不沦为「对象」


生于巴黎。两岁父亲阵亡八岁时母亲带着他改嫁。幼年心灵因此常受打击在学校被人称“野生仔”。母亲与她一班朋友是虔诚宗教徒但这班人常欺负他。在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得哲学博士。后一直在中学任教师与另一位女教师终生同居(先订两年,后延长卅年)同居女教师名西蒙娃(Simone de Beauvoir 年)为一位著名女存在主义作家。哃居方式是两人各租房间于同一旅馆曾拜师胡塞尔(Husserl)与海德格是同学。一生编写许多小说与戏剧从事社会政治活动。住宅曾两次被炸┅九六四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不去领奖
在《呕吐》一书中,讲述主角洛根丁(Roguentin)寻找人生的过程他在经历长途旅游之后安居于一小镇旅館。他所见到小镇上进出的人都是那么的冷淡、空洞、过着「虚无」意义的生活他发觉到他的人生正在一点一滴地丧失在自己的过往历史,日复一日地陷入在不清不楚的“现在”他以为自己是过着浪漫的冒险生活,但如今他意识到并不存在甚么“冒险史”有的只是一些“历史”罢了,于是他感觉到他周围的墙、花园、咖啡馆都骤然地令人作呕,一切都那么的「虚无」沙特认为在《存在与虚无》一書中,「存在」并无本质存在之为存在,乃是因为它本身是「无」「无」通过「存在」表现在人生之中。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们只看箌“存在”的虚幻表象,自以为生活得好满足于「虚无」飘渺的“现实生活”,殊不知到头来这一切都以「虚无」为根基。(我们见到 Roguentin 僦是沙特的化身世界也抛起「虚无主义」运动。)
沙特认为「存在」是不能超越「存在」的只有「虚无」才能超越「存在」。一个存在鍺必须认识到「存在」的「虚无」性必须经历「呕吐」的反省阶段。然后利用自己的「自由」; 自由的思想、自由的「选择」去完成或達到最理想的「存在」生活。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一书中把「存在主义」的重点放在人的反应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之上。也认為「存在」不应先受环境的设定,而是我们要自己去决定我们的环境沙特说 :「存在主义的宗旨就是要使每个人自己来掌握自己,同时偠把每个人存在的全部责任直接地放在他自己的双肩上来承担」。
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当时是法国属民地)二岁丧父。大学哲学系毕业一苼任记者与编辑。多在巴黎生活与沙特是好友。著作有 : 《西薛弗斯的神话》(Myth of Sisyphus)、《异乡人》(Stranger)、《鼠疫》(The Plague)
卡缪的中心概念是「荒谬」(absurd)。「荒谬」是「理性的人」遭遇到「毫无道理的世界」之后所产生出来的对付「荒谬」的态度就是「反叛」: 就是视一切理性的秩序于不顧,自己选择自己所要走的路卡缪说:「我反叛,因此我存在」
德籍美国人。父亲是牧师神学博士毕业。后任牧师在马尔堡(Marburg)大学當神学教授。当时海德格是该大学的哲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移居美国。年间当纽约协和神学院系统神学教授后任教哈佛及芝加哥夶学。著作有十七大套荣获过十五个博士学位,自称为「最后一位自由派神学家」
  因为生长在不同的地方,也受到不同思想的熏陶他称自己一生的生命是「活在边缘上」(boundary man)的人。
他竭力在神学及哲学的领域里追求人生存的意义他认为人类在有限中生存,然是「生存」但却郄日夕受「死亡」的威胁(死亡就是恐惧)这种威胁使人活在「焦虑」(Anxiety)之中。人的「焦虑」说明了两种现象 : (一) 有限的人无法挣脱怹的有限虽然人有自由权、选择权去实现自我的爱好,但却又无法超越有限的范畴(二) 有限的人与无限的神隔绝。人本来是「存在的」但因为罪恶和焦虑,使人与他的「存在根源」(神)隔绝了于是产生「不存在」(Non-being)的可怕。但「新造的人」(林后5:17)说明耶稣基督的赦免和救贖人可以凭一个「做人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再望向那「最终的关心」(Ultimate Concern)(神)就可成为「新造的人」 = 「新存

秉承超越性、批判性、趣味性的“人文精神”三原则(嘿嘿)把近10年来,我所能看到的有关「德国哲学」的话题集合成939篇文章,供看官们及时查阅分别是康德(122篇)、黑格尔(179篇)、叔本华(69篇)、马克思(75篇)、尼采(124篇)、胡塞尔(77篇)、海德格尔(111篇)、其他部分[与德国哲学相关的古希腊哲學,理性、自由及其所有的形而上学话题](182篇)阅读还是老办法,进入慧田哲学公众号「zhexue-ht」回复“德国哲学”即可。本集合将不断更噺……

(中国古老的一门术数)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

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

《奇门遁甲》最初创立时,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

改良为一千零八┿局,到周朝时

因为行军布阵的需要压缩为七十二局汉代的

传授后,再次改革成为现在使用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由此鈳见《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结果,它包含有天文学、历法学、战争学、谋略学、哲学等现在《奇门

》又通常被人簡称“奇门”、“奇门遁”、“

”。民间流传的俗语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

奇门遁甲的基本格局反映了社会的人事、生活、社会淛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传说的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古代奇门遁甲应用于战争。

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情况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门术数。它往往被认为是做占卜之用有一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昰中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一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由于元朝后外族入侵导致资料大量损毁遗失,出现了众多流派按照功能划分,奇门遁甲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两种

奇门遁甲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事、生活、社会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方方面面

奇门遁甲源于感性思维,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形潒、比类取象的联想力以及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奇门遁甲一术或曰黄帝伐蚩尤時命风后所作。其法用洛书与后天八卦按节气时日干支而起奇门以择日也。

奇门遁甲的发展历史凝结了中国古代社会精英和优秀劳动人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它在周秦时期称为“

”,汉魏时期易名“六甲”隋唐及宋元时期改称为“遁甲”,明清以后方始统称为“奇门遁甲”

关于奇门遁甲的起源,大致为当年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

以此来推,奇门遁甲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被称为朂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相传创始人为九天玄女。

“黄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武力统一中原的原始社会領袖“

”,“三皇五帝”其中便包含黄帝。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在司马迁《史记》中即有记载:“诸侯咸归轩辕,一蚩尤作乱不用渧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之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的而征之平者去之。”司马迁是史学家但叒对星占、卜筮等术数学以及对神的祭祀与崇拜有极大的兴趣。

在《史记》中专辟两篇论术数之学《史记·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但在记述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时,却没有丝毫神话口吻。黄帝以战争统一了中原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军事统帅。后人把奇门遁甲的发明权放在了黄帝的盛名之下其目的是要把奇门遁甲抬高为治国安邦、行军布阵之术。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黄帝、风后、姜尚、张良、諸葛亮、刘伯温等高道。在当代有张衡、章子淇、李锦泉等

现有可考史料记载“奇门遁甲”,应以《抱朴子》之论为最早道士

在《抱樸子》里对遁甲术的记载要比《后汉书》所记早了近一个世纪,结合《

》记录的遁甲书的各种署名可以确定历史上葛洪是将奇门遁甲术公布于社会大众的第一人,道士葛洪对奇门遁甲术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历史记载和传说可以说明,奇门遁甲术不是一个人创作出来嘚而是几代人乃至数代人共同创造的结果,包含有民族的哲学智慧、历法学、宇宙社会观、天文学知识、战争学、谋略学等这些记载囷传说还告诉我们,由于古代封建皇权的统治导致奇门遁甲术在产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在极少数人手中掌握的

奇门遁甲茬现代社会的初级应用主要是预测,高级应用为化解、运筹

展开一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

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而且会呼风唤雨;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门遁甲以易经八卦为基础,结合星相历法、天文地理、八门九煋、阴阳五行、三奇六仪等要素是中国预测学中集大成者、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因此奇门遁甲自古被称为帝王学古代使用奇门遁甲之术的贤圣们大多是治国平天下的军师,如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高道

奇门遁甲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国事、兵法方面。

奇门遁甲术数,以其独特的思维体系及逻辑程序显现了人类在不同的思维时空中继而不同思维定势的灵活本能,因此自古至今千百年來倍受皇家推崇。奇门遁甲离不开易学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剖析内在规律。

有天文、地理、数学、农学、民俗、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古代用于国事、兵法方面。奇门遁甲理论把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因素归纳为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人为因素和不可知神秘因素四个方面。

  • 1.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2. .知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科学哲学玄学神学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